TW202415354A - 便於近接眼睛的眼針導引器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於近接眼睛的眼針導引器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5354A
TW202415354A TW112119058A TW112119058A TW202415354A TW 202415354 A TW202415354 A TW 202415354A TW 112119058 A TW112119058 A TW 112119058A TW 112119058 A TW112119058 A TW 112119058A TW 202415354 A TW202415354 A TW 2024153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ye
needle guide
needle
contact surfa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9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姆士 弗萊明
山傑 杰恩
魯道夫 塞德洛
艾瑞克 肯尼迪
特拉維斯 克拉夫特
艾比蓋爾 科尼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5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5354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該接觸表面經成形使得當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時,該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並採取該接觸表面之形狀。

Description

便於近接眼睛的眼針導引器及方法
本揭露大致上係關於用於遞送治療劑之醫藥裝置及相關方法,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用於便於針近接眼睛內部的眼導引器及相關方法。
眼睛係一個複雜的器官,其具有各種專門的組織,為視覺提供光學及神經過程。組織之小尺寸及脆弱本質阻礙近接眼睛進行醫療治療。因為眼睛在眼眶內之凹陷位置,包括視網膜、黃斑部、脈絡膜及視神經的眼睛之後部區尤其難以近接。額外地,局部眼藥水很難穿透至後部區中,進一步限制治療選擇。
脈絡膜上及脈絡膜下空間係眼睛中用於治療選擇的潛在空間。脈絡膜上空間位於脈絡膜(其係內血管膜)與鞏膜(其係眼睛之外層)之間。脈絡膜下空間位於脈絡膜下方且位於視網膜上方。脈絡膜空間從靠近睫狀體之眼睛前部延伸至靠近視神經的眼睛後端。正常情況下,脈絡膜上空間不明顯,此係因為眼睛之眼內壓使脈絡膜與鞏膜緊密並列。由於脈絡膜與鞏膜不存在實質附接,當流體積聚或其他情況發生時,組織分離形成脈絡膜上空間。脈絡膜上空間提供從眼睛前部區近接以治療後部區的潛在途徑。
近接眼睛之脈絡膜上或脈絡膜下空間係一項需要大量技能及時間的精細手術。存在數種用於近接此空間以遞送治療劑之方法,但是所需複雜度及時間係廣泛使用之障礙。用針刺穿鞏膜以試圖近接特定深度(且因此近接特定層間空間)之任何嘗試面臨提供足夠的力來穿透相對堅韌的鞏膜組織而不過度穿透的挑戰。此一挑戰因眼睛之順應本質且沒有方法對被穿透組織之相對側提供支撐而增大。
前述背景論述僅旨在幫助讀者。其不意欲限制本文描述之創新。因此,前述討論不應被視為指示先前系統之任何特定元件不適於與本文描述之創新使用,亦非意欲指示任何元件在實施本文描述之創新中是必要的。
本揭露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該接觸表面經成形使得當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時,該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
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醫藥套組,其包含一眼針導引器及一針。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該接觸表面經成形使得當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時,該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該針經組態以沿著針軸線插入通過該針導引通道
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第一本體部分及一第二本體部分。該第一本體部分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第一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該第二本體部分具有一第二接觸表面。該第二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第一本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本體部分移動,使得該眼針導引器可在一對準位置與一開放位置之間轉換。在該對準位置中,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接觸表面界定一空腔。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在該開放位置中,該針軸線成角度地偏離該接觸平面。
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一眼針導引器將一治療劑遞送至眼睛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其中當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時,該眼睛之一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且在將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之後,將一針插入通過該針導引通道以通過該鞏膜。
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及一柱。該殼體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柱導引表面。該第一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且該柱導引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柱通道。該柱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該柱通道內。該柱具有一第二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通過該柱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具有由該第二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該針軸線具有一遠端軸線部分,該遠端軸線部分從該需求導引通道內之一位置實質上線性地延伸通過該開口。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至少一部分。該柱可在該柱通道內移動以界定在該空腔內之一第一深度位置及該空腔內之一第二深度位置。在該第一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與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該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一第一深度距離。在該第二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與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該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一第二深度距離,該第二深度距離不同於該第一深度距離。
提供本發明內容以呈簡化形式來介紹在以下於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之概念的選擇。本發明內容不意圖識別所主張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不意圖用以限制所主張標的之範圍。此外,所主張之標的不限於解決本揭露之任何部分中所提及之任一或全部缺點的限制。
特定用語在本描述中之使用僅為了便利而非限制。詞語「軸向(axial)」、「徑向(radial)」、「周向(circumferential)」、「向外(outward)」、「向內(inward)」、「上部(upper)」、「下部(lower)」、「頂部(top)」、及「底部(bottom)」標示用作參考之圖式中的方向。如本文所使用的,當用以描述尺寸、形狀、定向、距離、空間關係、或其他參數時,用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大約(approximately)」、其衍生詞語、及具有類似涵義的詞語包括所述尺寸、形狀、定向、距離、空間關係、或其他參數,且亦可包括比所述參數多至10%及少至10%的範圍,包括多5%及少5%、包括多3%及少3%、包括多1%及少1%。用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大約(approximately)」及類似者意欲意指在相當大程度上或大部分但不必然全部(但可包括全部)所指定之內容。本文中所揭示之所有範圍包括所述端點且可獨立組合(例如,「從2克至10克」之範圍包括端點2克及10克、以及所有中間值)。用語包括上文所列的詞語、其衍生詞語、及具有類似涵義的詞語。
圖1繪示定位於眼睛10上之眼針導引器100,且圖2及圖3繪示定位於眼睛10上之眼針導引器100沿圖1所示之線2-2取的橫截面圖。眼睛10具有球形形狀及具有物理性質的層,當試圖近接例如眼睛10之脈絡膜12層的上方或下方之空間時,此等物理性質成為挑戰。本文描述之眼針導引器採用成形表面以暫時重塑眼睛10之形狀,以將眼睛10之鞏膜14下方的下伏目標空間(例如脈絡膜下或脈絡膜上空間)與針20對準。
眼針導引器100包括殼體102。殼體1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1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殼體102可進一步經組態以連接至負壓源22。負壓源經組態以經由壓力管道103提供負壓至眼針導引器100。負壓可提供殼體102與眼睛10之間的保持力,以維持眼針導引器100在眼睛10上之附接。
圖4繪示圖2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100的特寫視圖。殼體102具有經組態以面對並接觸眼睛10之暴露部分的接觸表面104,以及在向外方向上與接觸表面104相對之外表面105,該外表面亦遠離眼睛10。如下文將描述,接觸表面經組態以接觸眼睛10,以將鞏膜14之暴露部分與脈絡膜12間隔開,以在其等之間產生著陸區。殼體102進一步界定針導引通道124,該針導引通道從外表面105延伸至接觸表面104,且經組態以沿著與暴露之眼睛的表面實質上相切之方向將針導引至眼睛中進入著陸區。接觸表面104具有圍繞殼體102延伸之外周邊緣110。外周邊緣110可彎曲並圍繞殼體102周向延伸。在一態樣中,周邊邊緣110圍繞殼體102連續地延伸。接觸表面104在外周邊緣110內徑向界定空腔108。空腔1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
接觸表面104包括第一表面部分112、第二表面部分114、及第三表面部分116。第三表面部分116可稱為基底表面部分,該基底表面部分經組態以與未變形之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接觸,意指當第三表面部分116接觸鞏膜時,其不會使鞏膜14與脈絡膜12間隔開。第二表面部分114可界定眼變形表面部分,其經組態以界定用於鞏膜14之變形部分的底座,其已在由負壓源22提供之抽吸力下位移。在一些實例中,鞏膜14可遠離脈絡膜12位移以界定脈絡膜上著陸區。在其他實例中,脈絡膜12可連同鞏膜14一起位移,以界定脈絡膜下著陸區。在一個實例中,第二表面部分114之第一或外部區域可接觸未變形之鞏膜14,且第二表面部分114之第二或內部區域可界定鞏膜14之變形部分的底座(參見圖5)。著陸區可由鞏膜14之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4之第二區域變形的部分(單獨或與脈絡膜12之一部分組合)界定。第一表面部分112可稱為間隔件表面部分,其將第二表面部分114在向外方向上與第三表面部分間隔開,而因此遠離眼睛10。第一表面部分112亦可界定至針導引通道124的內開口。
第二表面部分114可至少部分地沿著接觸平面120延伸。接觸平面120界定延伸至圖4上之頁面內及從該頁面向外延伸的平面。第二表面部分114可實質上沿著接觸平面120從外周邊緣110徑向向內朝向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在一態樣中,整個第二表面部分114實質上沿著接觸平面120從外周邊緣110延伸至第一表面部分112。在一些實例中,第二表面部分114可如所欲係平坦的或彎曲的。
當接觸表面104抵靠眼睛10放置時,眼針導引器100可界定針20之著陸區。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著陸區(landing zone)」可係指在鞏膜14已重新定位成抵靠眼針防護裝置100時即設置在脈絡膜12與鞏膜14之變形部分之間的區,且該區經組態以接收針20之注射端。因此,著陸區可由外周邊緣110及第二表面部分114中之任一者或兩者部分界定。具體而言,第二表面部分114及第二表面部分114處之外周邊緣110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面向著陸區。更具體而言,當接觸表面104之第三表面部分116抵靠眼睛放置時,使鞏膜14之變形部分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4,而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保持抵靠第三表面部分116。因此,著陸區可具有在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之間延伸之厚度。第一距離可界定為從第二表面部分114至變形之鞏膜14之面對脈絡膜表面。第二距離可界定為從第二表面部分114至鞏膜14。因此,在一個實例中,著陸區可係脈絡膜上。在其他實例中,著陸區可界定在脈絡膜12下方,且可稱為脈絡膜下。脈絡膜下著陸區可提供針之脈絡膜下近接。著陸區可具有沿著第二表面部分114之周向長度之至少一部分延伸的長度,其沿著第二表面部分114從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至外周邊緣110。在一個實例中,著陸區之長度可在第二表面部分114與外周邊緣110之間延伸。舉例而言,著陸區之長度可從第二表面部分114朝向外周邊緣110延伸,且可終止於外周邊緣110之內側。在一些實例中,著陸區之長度可從第二表面部分114延伸至外周邊緣110。
第一表面部分112成角度地偏離第二表面部分114,使得空腔108由第一表面部分112及第二表面部分114界定。第一表面部分112可如所欲係彎曲的或直的。在一態樣中,第一表面部分112可如下文描述界定與針軸線122之角度。該角度可在大約30度至大約90度之範圍內,諸如大約45度至大約90度、諸如大約60度至大約90度、諸如大約70度至大約90度、諸如大約80度至大約90度。該角度可由直線及針軸線122界定。在其中第一表面112係平坦表面之一些實例中,直線可沿著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在其他實例中,例如當第一表面112係彎曲時,直線可延伸通過由第一表面部分112與第三表面部分116之交點界定的第一點,以及由第一表面部分112與第二表面部分114之交點界定的第二點。
第三表面部分116從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至外周邊緣110。第三表面部分116可係彎曲的,使得第三表面部分116近似於眼睛10之曲率。第三表面部分116之曲率可便於將殼體102定位於眼睛10上。在一個實例中,殼體102可定位於眼睛10上,使得眼睛沿著第三表面部分116延伸。第一表面部分112可界定從第三表面部分116向外延伸至第二表面部分114的分立表面。結果,針可沿著與眼睛相切之軌跡或成角度地偏離與眼睛相切之方向進入著陸區。因此,當第三表面部分116接觸眼睛時,第二表面部分114之至少內部可與眼睛10間隔開。就此而言,第一表面部分112可稱為將第二表面部分114與第三表面部分116間隔開,而因此在使用期間遠離眼睛,以界定上文描述之著陸區。在使用期間,眼睛10之形狀可藉由使鞏膜14之一部分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4來重塑,以界定上文描述之著陸區。應瞭解,當眼睛10之形狀被重塑時,使鞏膜14中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2之部分呈現第二表面部分112的形狀。鞏膜14之另一部分可沿著第三表面部分116延伸。鞏膜14之又另一部分可沿著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以界定著陸區之著陸。鞏膜14之又另一部分可界定當針被驅動至脈絡膜12與鞏膜14之間之位置時接收針20的著陸區之著陸。應瞭解,本文描述之眼針導引器之所有實施例可經組態以藉由使鞏膜14之一部分遠離脈絡膜12移動抵靠一表面來使鞏膜14之至少一部分被重新定位,藉此重新定位鞏膜14,並因此重新定位眼睛10。特定言之,鞏膜14之部分可沿著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延伸,且因此可界定表面之形狀。因此,針20可在著陸區中插入脈絡膜12之部分與鞏膜14之間。
應瞭解,第三表面部分116可係可選的,使得殼體102包括第一表面部分112及第二表面部分114,但不包括第三表面部分116。例如,第一表面部分112可界定接觸眼睛10之接觸表面104,並且第二表面部分114從第一表面部分112延伸一段距離,該距離向外與接觸表面104間隔開,並且因此在使用期間遠離眼睛。如上文描述,眼睛10之形狀可藉由使鞏膜14之一部分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2來重塑,以便界定上文描述之著陸區。應瞭解,當眼睛10之形狀被重塑時,使鞏膜14中抵靠第二表面部分112之部分呈現第二表面部分112的形狀。
殼體102界定針導引表面106,該針導引表面圍繞針軸線122延伸以界定針導引通道124。針導引通道124延伸通過殼體102至由接觸表面104界定之開口126(例如第一開口)。針導引通道124之開口126通向殼體102之空腔108。在一態樣中,接觸表面104之第一表面部分112界定開口126。針導引軸線122可在鄰近接觸平面之位置處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120延伸,且亦可沿著接觸平面120延伸。因此,針導引軸線122不與眼針導引器100之最外覆蓋區內的接觸平面120相交。在一個實例中,針導引軸線122可平行於接觸平面120,或者可稍微成角度地偏離接觸平面120,但是仍然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120,使得針20可容易地插入通過鞏膜14且插入至著陸區中,而不穿透脈絡膜12。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實質上平行(substantially parallel)可包括小於大約二十度之角度,諸如小於大約十度,諸如小於約五度。針導引軸線122與接觸表面120之對準便於針20與接觸表面104之第二表面部分114之著陸區的對準。針20與著陸區之對準可提供針20穿透至眼睛10中之可預測穿透深度。
在一態樣中,針軸線122實質上係線性的,使得針導引通道124線性地延伸通過殼體102。替代地,針軸線122可包括彎曲部分,使得針導引通道124之一部分係彎曲的。例如,針導引通道124從由殼體102之外表面230界定之外開口228延伸。針軸線122可包括彎曲部分及線性部分。彎曲部分從外開口128延伸至線性部分,且線性部分從彎曲部分延伸至開口126。軸線122之線性部分可沿著接觸平面120延伸。彎曲之針軸線122可便於插入通過針導引通道124之可撓性針(例如鎳鈦諾針)與著陸區的對準,使得可撓性針實質上平行於著陸區之伸長方向。
殼體102亦可包括界定壓力通道234之壓力表面232,該壓力通道從外表面230延伸通過殼體102至由接觸表面104界定之壓力開口236(例如第二開口)。壓力開口236通向空腔108,而將殼體102之外部流體連接至空腔108。在一態樣中,壓力開口236由接觸表面104之第二表面部分114界定。壓力通道234可經定尺寸且經組態以在內接收壓力管。在一態樣中,壓力通道234可包括螺紋區以螺紋連接至壓力管道103。替代地,壓力管道103可經由黏著劑、膠、干涉配合、卡扣配合或又其他緊固件或連接構件連接至殼體102,以將負壓源22流體連接至壓力通道234。
參考圖2及圖4,壓力管道連接至殼體102,使得負壓源22流體連接至壓力通道234。在眼睛治療手術期間,眼針導引器100可藉由醫學專業人員定位於眼睛10上。眼針導引器100之位置可基於眼睛10上之所欲治療位置來選擇。在放置眼針導引器100之後,負壓力可藉由負壓源22施加至空腔108。負壓力可將鞏膜14拉至空腔108中。當鞏膜14被拉至空腔108中時,眼睛10之外表面接觸殼體102之接觸表面104,而取得接觸表面104之近似形狀。接觸表面104界定具體輪廓以使眼睛10之表面變形。接觸第二表面部分114之眼睛10的外表面(或鞏膜14)的部分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120延伸。第二表面部分114之成形表面可有效地展平鞏膜14之至少一小部分,使得鞏膜14之展平部分實質上平行於針軸線122。
應瞭解,眼針導引器100可進一步包括手柄(未圖示)。手柄可從本體102延伸,並由使用者操縱以調整本體102並將其定位於眼睛10上。手柄可從本體102拆卸,使得當本體102定位於眼睛10上時,手柄可在治療手術之前被移除。替代地,手柄可固定至本體102,以幫助在手術期間維持本體102在眼睛10上的位置。
參考圖3及圖4,在眼睛10與眼針導引器100之接觸表面104接觸,且鞏膜定位在空腔108內,則針20即可插入通過殼體102中之針導引通道124且直接插入著陸區中。第二表面部分114之成形表面及針導引通道124之組態可使針穿透之深度與傳統針近接相比較不是關鍵性的。針20可包括針止動件24以控制插入深度,使得針20不會延伸超出著陸區,且因此不會穿透脈絡膜12。
針軸線122可從接觸平面120偏離一距離,該距離與用於脈絡膜上近接的鞏膜14之厚度實質上相匹配,或者與用於脈絡膜下近接的鞏膜14之厚度及脈絡膜12之厚度實質上相匹配。應瞭解,用於偏離針20之其他距離可用以近接眼睛內之其他位置。
在一態樣中,針20可受益於快速發射機構,諸如用於生檢針者。快速動作可減輕穿透堅韌鞏膜之挑戰,而不損失眼針導引器100與眼睛10之附接。生檢類型發射機構亦可提供可預測之穿透深度。
針20可具有圓錐形或套管針型對稱形狀的針尖端,當針20前進時,該針尖端可便於針20在其等眼10內對準。針20可包括用於注射之側孔。在一態樣中,在針20已近接目標位置時,則護套或導管(未圖示)即可快速留在原處,且可從空腔108移除負壓。此可提供對層間空間之近接,以用於進一步鈍器解剖及/或遞送治療劑。
使用上文描述方法將治療劑遞送至眼睛10之內層空間的相對快速手術可涉及將眼針導引器100放置在眼睛10之所欲位置、從負壓源22施加真空、發射針20、遞送藥劑、從眼睛10移除針20、釋放真空、及從眼睛10移除眼針導引器100。在一態樣中,「遞送藥劑」步驟可用導管插入步驟代替,以留下近接通道,以用於向目標空間之額外遞送或導航。
圖5至圖7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2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5至圖7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2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4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200包括殼體202。殼體2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2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
殼體202具有接觸表面204及與接觸表面204相對之外表面205,以及如上文描述從外表面205延伸至接觸表面204的針導引通道224。接觸表面204界定殼體202內之空腔208。空腔2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
殼體202包括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第一殼體部分209之接觸表面204包括第一表面部分212及第三表面部分216。第二殼體部分211之接觸表面204包括第二表面部分214。第二表面部分214沿接觸平面220至少部分地延伸。接觸表面204可界定如上文描述之著陸區。第三表面部分216可稱為基底表面部分,該基底表面部分經組態以與未變形之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接觸,意指第三表面部分216不會使鞏膜14與脈絡膜12間隔開。第二表面部分214可稱為眼變形表面部分,其經組態以界定用於鞏膜14之變形部分的底座,其已在由負壓源22提供之抽吸力下與脈絡膜12間隔開。就此而言,第二表面部分214可在向外方向上偏離第三表面部分216。第一表面部分212可從第三表面部分216在向外方向延伸,以界定至針導引通道224之內開口,該內開口從外表面205延伸至第一表面部分212。
殼體202界定針導引表面206,該針導引表面圍繞針軸線222延伸以界定針導引通道224。針導引通道224延伸通過殼體202至接觸表面204且通向殼體202之空腔208。針導引軸線222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220。針導引軸線222與接觸表面220之對準便於針20與著陸區的對準。
殼體202可進一步包括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第一保持構件217可定位在第一殼體部分209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定位在第二殼體部分211上。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包括例如相對倒鈎、鋸齒、邊緣、突起、齒、其組合,或者從接觸表面204延伸且能夠夾持眼睛10之表面的又其他構件。應瞭解,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形成為各別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之部分。替代地,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分開地附接至各別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之接觸表面204。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各包括單個各別保持構件。替代地,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各包括複數個保持構件。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穩定且固持眼睛10以在眼針導引器1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抵抗眼睛10與眼針導引器100之間的移動。
參考圖5及圖6,第一殼體部分209可相對於第二殼體部分211移動,使得殼體202可在保持位置(圖6)與開放位置(圖5)之間轉換。在保持位置中,第一殼體部分209與第二殼體部分211間隔第一距離D 1。在開放位置中,第一殼體部分209與第二殼體部分211間隔第二距離D 2,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D 1。在一態樣中,針導引通道224在保持位置中與接觸表面之第二表面部分214間隔第一距離。在開放位置中,針導引通道224與接觸表面之第二表面部分214間隔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第一位置。在一態樣中,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可在保持位置彼此接觸,且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在開放位置彼此間隔開。
在一個實例中,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可在保持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相對於彼此線性移動。特定言之,眼針導引器200可包括由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中之任一者或兩者接收的導引構件203。因此,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沿著導引構件203選擇性地朝向及遠離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之另一者滑動。導引構件203可沿著中心軸線延伸,該中心軸線可如所欲係直的或彎曲的。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沿著導引構件203之中心軸線在保持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行進。因此,第一殼體部分209及第二殼體部分211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沿著導引構件203之中心軸線沿著保持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之直線路徑或彎曲路徑行進。如所欲,導引構件203可組態成具有任何適當形狀之橫截面的導引桿。
當眼針導引器200處於開放位置時,眼針導引器200可定位於眼睛10上,使得接觸表面204接觸眼睛10之表面。在眼針導引器200定位於眼睛10上之後,殼體204可從開放位置轉換至保持位置,其可將鞏膜14拉入殼體204之空腔208中並抵靠第二表面部分214。例如,當眼針導引器2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接合鞏膜14。當第一殼體部分209與第二殼體部分211之間之距離從第二距離D 2轉換成第一距離D 1時,第一保持構件217及第二保持構件219可將鞏膜14拉入空腔208中,導致眼睛10之表面或鞏膜14接觸接觸表面204並採取第二表面部分214的形狀。接觸第二部分214之眼睛10的外表面之部分可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220延伸。第二表面部分214之成形表面可有效地展平鞏膜14之至少一小部分,使得鞏膜14之展平部分實質上平行於針軸線222。此可藉由將鞏膜拉入空腔208中以採取用於淺角度注射之第二表面部分214的形狀來重塑眼睛10之組織。針20可插入通過殼體202中之針導引通道224,並以與上文關於眼針導引器100描述實質上相似的方式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的目標空間中。
圖8及圖9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3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8及圖9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3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7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及2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300包括殼體302。殼體3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3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殼體302具有接觸表面304及在向外方向上與接觸表面相對的外表面,以及以上文描述方式界定針導引通道324的針導引表面306。接觸表面304界定殼體302內之空腔308。空腔3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
殼體302包括第一殼體部分309及第二殼體部分311。第一殼體部分309之接觸表面304包括第一表面部分312及第三表面部分316。第二殼體部分311之接觸表面304包括第二表面部分314。第三表面部分316可稱為基底表面部分,該基底表面部分經組態以與未變形之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接觸,意指第三表面部分316不會使鞏膜14與脈絡膜12間隔開。第二表面部分314可稱為眼變形表面部分,其經組態以界定用於鞏膜14之變形部分的底座,其已在由負壓源22提供之抽吸力下與脈絡膜12間隔開。就此而言,第二表面部分314可在向外方向上偏離第一表面部分312。第一表面部分312可從第三表面部分316在向外方向延伸,以界定至針導引通道324之內開口,該內開口從外表面305延伸至第一表面部分312。第二表面部分314沿接觸平面320至少部分地延伸。接觸表面304(且特定言之,第二表面部分314)可界定如上文描述之著陸區。
第一殼體部分309可相對於第二殼體部分311移動,使得殼體302可在保持位置(圖9)與開放位置(圖8)之間轉換。在一態樣中,第一殼體部分309可相對於第二殼體部分311分別在保持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圍繞樞軸構件313選擇性地朝向與遠離彼此旋轉移動。第二表面部分314及第三表面部分316在開放位置比保持位置彼此間隔得更遠。樞軸構件313可包括例如銷、桿、球或能夠便於組件之間之旋轉的又其他構件。在開放位置中,界定針導引通道324之針導引軸線322成角度地偏離接觸平面320。在保持位置,針導引軸線322可實質上平行於接觸表面320。
當眼針導引器300處於開放位置時,眼針導引器300可定位於眼睛10上,使得接觸表面304接觸眼睛10之表面。在眼針導引器300定位於眼睛10上之後,殼體304可從開放位置轉換至保持位置,此可將鞏膜14拉入殼體304之空腔308中。例如,當殼體304轉換成保持位置時,第一保持構件317及第二保持構件319可接合鞏膜14,且可將鞏膜14拉入空腔308中。由第一保持構件317及第二保持構件319施加之力可導致眼睛10之鞏膜14接觸接觸表面304,以用上文描述方式界定著陸區。接觸第二表面部分314之眼睛10之鞏膜14的部分實質上平行於接觸平面320延伸。針20可插入通過殼體302中之針導引通道324,並以與上文關於眼針導引器100描述實質上相似的方式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的目標空間中。
應瞭解,眼針導引器200及300亦可包括其他保持組件或額外保持組件。例如,眼針導引器200及300可包括真空(例如負壓源22),以維持眼針導引器200及300與眼睛10之間的接觸。
圖10至圖12分別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4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透視圖、及仰視平面圖。圖10至圖12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4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9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及3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400包括殼體402。殼體4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4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
殼體402具有接觸表面404及在向外方向上與接觸表面相對的外表面405。殼體402進一步界定針導引通道424,該針導引通道以上文描述方式從外表面405延伸至接觸表面405。接觸表面404可進一步包括第一表面部分412、第二表面部分414、及第三表面部分416。第三表面部分416可稱為基底表面部分,該基底表面部分經組態以與未變形之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接觸,意指第三表面部分416不會使鞏膜14與脈絡膜12間隔開。第二表面部分414可稱為眼變形表面部分,其經組態以界定用於鞏膜14之變形部分的底座,其已在由負壓源22提供之抽吸力下與脈絡膜12間隔開。就此而言,第二表面部分414可在向外方向上偏離第一表面部分412。第一表面部分412可從第三表面部分416在向外方向延伸至第二表面部分14。針保護通道424可從外表面405延伸至第一表面部分412,使得通向針導引通道424之內開口被設置在第一表面部分412處。接觸表面404界定殼體402內之空腔408。空腔4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殼體402界定針導引表面406,該針導引表面繼而界定通向空腔408之針導引通道424。針導引通道424圍繞針導引軸線422延伸。針導引軸線422實質上平行於可由接觸表面404以上文描述方式界定之著陸區的伸長方向。
殼體402亦可包括複數個壓力通道434,該等壓力通道從外表面405延伸通過殼體402至接觸表面404,且特定言之至第二表面部分414。複數個壓力通道434界定在第二表面部分414處之對應複數個壓力開口436。因此,壓力通道434通向殼體402之空腔408。壓力開口436可在接觸表面404周圍間隔開。在態樣中,複數個壓力開口436中之各者可與其他壓力開口436中之各者近似等距地間隔開,或可如所欲可變地間隔開。
眼針導引器400可進一步包括墊片437,該墊片圍繞殼體402之外周邊緣410延伸。墊片437經定位以在眼針導引器附接至眼睛10時接觸眼睛10。當將抽吸力施加至空腔408時,墊片437可輔助在殼體402與眼睛10之間產生密封。就此而言,墊片437可界定第三表面部分416兩者。墊片437可進一步界定第一表面部分412,該第一表面部分從第三表面部分416延伸至第二表面部分414。
當眼針導引器4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鞏膜14之未變形部分可接觸第三接觸表面416。負壓源22可界定空腔408中之抽吸力。特定言之,負壓源22可在空腔408中引起負壓,該負壓繼而產生抽吸力,該抽吸力將鞏膜14之部分拉離脈絡膜12進入空腔408中並與接觸表面404接觸,且特定言之與第二表面部分414接觸。鞏膜14中接觸第二表面部分414之部分可採取第二表面部分414之形狀,且因此界定鞏膜14之變形部分。因此,鞏膜14之變形部分可位於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軸線422的平面內。針20可插入通過殼體402中之針導引通道424、通過鞏膜14、並插入目標空間439中,該目標空間在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表面部分414之定向上界定著陸區。針導引通道424可導引針進入脈絡膜上空間。針20可包括針止動件24,以控制插入深度,使得針20不會延伸超過著陸區及/或穿過目標空間439並回到鞏膜14中。
圖13至圖16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5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13至圖16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5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12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及4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500包括殼體502及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殼體502內的柱503。殼體5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柱503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
殼體502具有第一接觸表面504及柱導引表面505。第一接觸表面504界定殼體502內之空腔508。空腔5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在一態樣中,第一接觸表面504在殼體502內周向延伸以界定實質上錐形形狀,該錐形形狀從柱導引表面505至殼體502之外周邊緣510徑向向外漸縮。第一接觸表面504可圍繞殼體502連續延伸,其界定360度圓錐形狀。在一替代態樣中,第一接觸表面504界定至少部分錐形形狀。部分錐形形狀界定小於360度的圓錐形狀。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形狀便於在眼睛10上定位眼針導引器500及針20與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對準。
柱導引表面505界定殼體502內之柱通道508。柱通道509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柱503之至少一部分。柱通道509延伸通過殼體502至由第一接觸表面504界定之開口,使得柱通道509通向空腔508。
殼體502亦可包括複數個壓力通道534,該等壓力通道延伸通過殼體502至複數個壓力開口536。複數個壓力開口536由第一接觸表面504界定。
柱503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柱通道507內。柱503具有第二接觸表面509及針導引表面506。針導引表面506圍繞針軸線522延伸通過柱503以界定針導引通道524。針導引通道524具有由第二接觸表面509界定之開口538。針軸線522具有遠端軸線部分523,該遠端軸線部分從需求導引通道524內之位置實質上線性地延伸通過由第二接觸表面509界定之開口538。當柱503定位在柱通道507內時,針軸線522之遠端軸線部分523實質上平行於殼體502之第一接觸表面504的至少一部分。
柱503可在柱通道509內移動。在一態樣中,柱503螺紋耦接在柱通道509內,使得柱503相對於殼體之旋轉導致柱503通過柱通道509線性平移。柱503可縮回至柱通道509內的位置,使得第二接觸表面509位於柱通道509內。柱503可平移至柱通道509內之位置,使得柱503延伸通過第一接觸表面504中之柱通道509的開口,且第二接觸表面509定位於空腔508內。柱503可平移至柱通道509內的不同位置,以界定不同深度位置,以界定針深度位置。例如,柱503可平移至空腔508內之第一深度位置及空腔508內之第二深度位置。在第一深度位置中,針軸線522之遠端軸線部分523與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第一深度距離。第一深度距離可界定眼睛10內之目標深度。例如,第一深度距離可界定特定眼睛10之鞏膜14之近似厚度,使得通過針導引通道524插入之針可插入眼睛10中至鞏膜14與脈絡膜12之間的位置。可將柱503調整至不同深度距離,以適應各種眼睛10尺寸及組態,並修改注射之深度。例如,可將柱503平移至空腔508內不同於第一深度距離之第二深度位置。第二深度位置可界定眼睛10內之另一目標深度(例如脈絡膜下位置),或者第二深度位置可界定與眼睛10具有不同尺寸及/或組態的眼睛之目標深度。
當柱503定位在空腔508內,針軸線522之遠端軸線部分523與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一深度距離。如上文描述,該深度距離可藉由移動柱503之第二接觸表面509在空腔508內之位置來調整。
柱503亦可包括定位在柱之近端上的方向指示符540。方向指示符540可向使用者提供關於針導引通道524在其中通向空腔508中之方向的指示。方向指示符540可包括例如柱之一端的具體形狀(例如凸輪形狀)、方向指示(例如箭頭)、其組合、或者指示針導引通道524在其中開放之方向的其他指示符。
當眼針導引器5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可藉由負壓源22將抽吸力施加至壓力通道534以將鞏膜12拉至空腔508中且與殼體502之第一接觸表面504接觸。鞏膜14可採取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形狀。柱503可從縮回位置(圖13)移動至展開位置(圖14),使得柱503之第二接觸表面509位於空腔508內。在柱503被插入至空腔508中之所欲深度位置之後,針20可插入通過柱503中之針導引通道524,且以實質上平行於第一接觸表面504之定向直接插入眼睛10內的目標空間539中。針20可包括針止動件24,以控制插入深度,使得針20不會延伸超過著陸區及/或穿過目標空間439並回到鞏膜14中。
圖17繪示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之眼針導引器6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17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6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16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400、及5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600包括殼體602及壓力柱603。殼體6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6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
殼體602具有接觸表面604及針導引通道624。針導引通道624可實質上平行於接觸表面604。壓力柱603可定位在由殼體602界定之壓力通道608內。壓力通道608通向接觸表面604。當眼睛10接合接觸表面604時,壓力柱603可在壓力通道608內平移以影響施加至眼睛10之壓力。例如,當接觸表面604接合眼睛10,且壓力柱603在遠離眼睛10之近端方向上移動時,在壓力通道608內產生抵靠眼睛10表面的負壓(例如真空)。負壓可在治療手術期間維持眼睛10與殼體602之間的接合。負壓亦有助於實現眼睛10之變形,在眼睛10內建立目標空間639(例如,脈絡膜上空間)以釋放治療劑。為了從眼睛10釋放殼體602,壓力柱603可在遠端方向上朝向眼睛10平移,以減小壓力通道608內的真空力。在減少真空力之後,可從眼睛10移除殼體602。
圖18至圖20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7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18至圖20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7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17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400、500、及6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700包括殼體702。殼體7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7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
殼體702具有接觸表面704及複數個針導引表面706。接觸表面704界定殼體702內之空腔708。空腔7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複數個針導引表面706界定複數個針導引通道724,該等針導引通道透過複數個開口726通向空腔708。各針導引通道724圍繞實質上平行於著陸區之伸長方向的針導引軸線延伸。例如,接觸表面704可繞殼體702之殼體軸線745周向延伸。殼體軸線745可延伸通過空腔708之中心。接觸表面704可沿著前後方向向外漸縮。進一步,接觸表面704可界定實質上截頭圓錐形狀,其從鄰近針導引表面706之位置至殼體702之外周邊緣710徑向向外漸縮。在其他實例中,接觸表面704可界定除了截頭圓錐形之外的任何適當形狀,其經組態以藉由特定在接近外周邊緣710之位置處重新定位鞏膜14來重塑眼睛10,以界定針將通過其插入著陸區中的區域。各針導引通道724可在實質上平行於緊鄰針導引通道724之各別開口726的接觸表面704之部分的方向上朝向空腔708延伸。各針導引通道724可在偏離其他針導引通道724之各者的方向上延伸,同時仍然實質上平行於緊鄰各別開口726之接觸表面704的部分。在一態樣中,各針導引通道724可圍繞殼體704周向地等距間隔開。應瞭解,殼體704可包括單個針導引通道724。在一態樣中,殼體702包含一雷射輔助之原位角膜重塑術(lasik)環。
殼體702亦可包括至少一個壓力通道734,該至少一個壓力通道延伸通過殼體702至複數個壓力開口736。複數個壓力開口736由第一接觸表面704界定。
當眼針導引器7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可藉由負壓源22施加抽吸力以將鞏膜12拉至空腔708中且與接觸表面704接觸。鞏膜14可採取接觸表面704之形狀,使得鞏膜14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通道724朝向空腔708延伸的方向。針20可插入通過殼體702中之針導引通道724之一者,並以實質上平行於接觸表面704之定向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之目標空間739中。針導引通道724可導引針進入脈絡膜上空間。針20可包括針止動件24,以控制插入深度,使得針20不會延伸超過接觸表面704及/或穿過目標空間739並回到鞏膜14中。
圖21及圖22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8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21及圖22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8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19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400、500、600、及7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800包括第一手柄802及第二手柄803。第一手柄802及第二手柄803可係可旋轉地耦接在一起,以界定例如一對鉗。第一手柄802及第二手柄803經定尺寸用於在治療手術期間由使用者抓握及操縱。
第一手柄802及第二手柄803中之各者包括各別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可各自包括至少一個保持構件817。保持構件817經組態以在治療手術期間維持眼針導引器800與眼睛10之間之接合。在態樣中,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中之各者包括複數個退出構件817。
第二手柄803界定延伸通過第二手柄803至由第二接觸表面805界定之開口的針導引通道。針導引通道824經定尺寸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並近接眼睛10。
眼針導引器800可在保持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轉換。在保持位置中,針導引通道824實質上平行於第一接觸表面804之至少一部分。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界定空腔808,該空腔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鞏膜14之一部分。
當眼針導引器800處於開放位置時,眼針導引器800可定位於眼睛10上,使得接觸表面804及805接觸眼睛10之表面。在眼針導引器800定位於眼睛10上之後,眼針導引器800可從開放位置轉換至保持位置,其可導致保持構件817將鞏膜14拉入空腔808中。由保持構件817施加之力可使眼睛10之表面採取第一接觸表面804及第二接觸表面805的形狀。接觸第一接觸表面804之眼睛10的外表面之部分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通道824延伸。針20可插入通過針導引通道824,並以與上文關於眼針導引器100描述實質上相似的方式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的目標空間839中。
圖23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9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23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9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21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400、500、600、及7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900包括殼體902。殼體902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殼體902經組態以接收穿過其的針20,以近接眼睛10。眼針導引器900可包括可從本體902延伸之手柄907。手柄907並由使用者操縱以調整本體102並將其定位於眼睛10上。
殼體902具有接觸表面904及通向由接觸表面904界定之空腔908中的針導引通道924。針導引通道924實質上平行於接觸表面904之至少一部分。
當眼針導引器9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力F可由使用者朝向眼睛10之方向施加。所施加之力F可迫使鞏膜12進入空腔908中且採取接觸表面904之形狀。與接觸表面904接觸之鞏膜14之形狀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通道924。針20可插入通過針導引通道924,並以實質上平行於接觸表面904之定向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之目標空間939中。針導引通道924可導引針20進入脈絡膜上空間。
眼針導引器900可稱為「壓配合(press-fit)」眼針導引器。圖24A至圖24F繪示壓配合眼針導引器900'、900''、900'''、900''''、900'''''、及900'之替代態樣。圖24A至圖24F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上文在圖23中描述之眼針導引器9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應瞭解,壓配合眼針導引器之其他組態可包括針導引通道及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界定上文描述類型之著陸區,該著陸區經組態以接收將治療劑注射至眼睛10中的針。例如,窺鏡按壓器(speculum press)可包括針導引通道,且可經成形以界定具有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通道之伸長方向的著陸區。
圖25及圖26繪示根據本揭露之態樣之眼針導引器1000之替代態樣的橫截面圖。圖25及圖26中所揭示之眼針導引器1000之替代態樣的部分類似於圖1至圖20、圖23及圖24A至圖24F中所描述之眼針導引器100、200、300、400、500、600、700、及900之態樣,且該等部分功能類似於上文描述者。眼針導引器1000包括殼體1002,該殼體經成形以定位於眼睛10之外表面上。
殼體1002具有接觸表面1004、針導引通道1024、及注射流體通道1028。針導引通道1024實質上平行於由接觸表面1004部分界定之著陸區的伸長方向。接觸表面1004界定殼體1002內之空腔1008。空腔100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眼睛10之至少一部分。針導引通道1024通向空腔1008。針導引通道1024實質上平行於由接觸表面1004部分界定之著陸區1005的伸長方向。注射流體通道1028延伸通過殼體1002並通向空腔1008中。注射流體通道1028具有開口,該開口由接觸表面1004在針導引通道1024與接觸表面1004中將鞏膜14拉離脈絡膜12的一部分之間徑向界定。注射流體通道1028經定尺寸以在內接收藥劑注射裝置,以將藥劑注射至眼睛10中。
當眼針導引器1000定位於眼睛10上時,第一注射裝置1050可插入注射流體通道1028中。可將藥劑1048注射至眼睛10中,以產生使脈絡膜12變形之氣泡1052,導致眼睛10之表面推入本體1002之空腔1008中。鞏膜14可採取接觸表面1004之形狀,使得鞏膜14實質上平行於針導引通道1024的方向。針20可插入通過針導引通道1024並通過眼睛10內之藥劑1048的氣泡1052,並以實質上平行於著陸區之伸長方向的定向直接插入鞏膜14下方之目標空間1039中。針導引通道1024可導引針進入脈絡膜上空間。針20可包括針止動件24,以控制插入深度,使得針20不會延伸超過著陸區及/或穿過目標空間1039並回到鞏膜14中。
應瞭解,前述描述提供所揭示之系統及方法之實例。然而,設想本揭露之其他實施方案可在細節上不同於前述實例。例如,本文揭示之態樣之任何者可併入相對於本文揭示之其他態樣之任何者所揭示的特徵。對本揭露或其實例之所有參考意欲參考當時正在討論之特定實例,而非意欲暗示更一般地對本揭露範圍之任何限制。關於某些特徵之所有不同且批判性語言意欲指示缺乏對該等特徵之偏好,但是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不將其完全排除在本揭露之範圍外。
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明白,根據本揭露可利用實質上執行與本文描述之對應實施例相同功能或達成與本文描述之對應實施例相同結果的現有或未來開發之程序、機器、製造、組成物質、構件、方法或步驟。
2-2:線 10:眼睛 12:脈絡膜 14:鞏膜 20:針 22:負壓源 24:止動件 100:眼針導引器 102:殼體/本體 103:壓力管道 104:接觸表面 105:外表面 106:針導引表面 108:空腔 110:外周邊緣 112:第一表面部分 114:第二表面部分 116:第三表面部分 120:接觸表面 122:針軸線/針導引軸線 124:針導引通道 126:開口 128:外開口 200:眼針導引器 202:殼體 203:導引構件 204:接觸表面 205:外表面 208:空腔 209:第一殼體部分 211:第二殼體部分 212:第一表面部分 214:第二表面部分 216:第三表面部分 217:第一保持構件 219:第二保持構件 220:接觸平面 222:針導引軸線/針軸線 224:針導引通道 230:外表面 232:壓力表面 234:壓力通道 236:壓力開口 300:眼針導引器 302:殼體 304:接觸表面 305:外表面 306:針導引表面 308:空腔 309:第一殼體部分 311:第二殼體部分 312:第一表面部分 313:樞軸構件 314:第二表面部分 316:第三表面部分 317:第一保持構件 319:第二保持構件 320:接觸平面 322:針導引軸線 324:針導引通道 400:眼針導引器 402:殼體 404:接觸表面 405:外表面 406:針導引表面 408:空腔 410:外周邊緣 412:第一表面部分 414:第二表面部分 416:第三表面部分 422:針導引軸線 424:針導引通道 434:壓力通道 436:壓力開口 437:墊片 439:目標空間 500:眼針導引器 502:殼體 503:柱 504:第一接觸表面 505:柱導引表面 506:針導引表面 507:柱通道 508:空腔 509:柱通道 510:外周邊緣 522:針軸線 523:遠端軸線部分 524:針導引通道 534:壓力通道 536:壓力開口 538:開口 539:目標空間 540:方向指示符 600:眼針導引器 602:殼體 603:壓力柱 604:接觸表面 608:壓力通道 624:針導引通道 639:目標空間 700:眼針導引器 702:殼體 704:接觸表面 706:針導引表面 708:空腔 710:外周邊緣 724:針導引通道 726:開口 734:壓力通道 736:壓力開口 739:目標空間 745:殼體軸線 800:眼針導引器 802:第一手柄 803:第二手柄 804:第一接觸表面 805:第二接觸表面 808:空腔 817:保持構件 824:針導引通道 839:目標空間 900,900',900'',900''',900'''',900''''',900':眼針導引器 902:殼體/本體 904:接觸表面 907:手柄 908:空腔 924:針導引通道 939:目標空間 1000:眼針導引器 1002:殼體/本體 1004:接觸表面 1005:著陸區 1008:空腔 1024:針導引通道 1028:注射流體通道 1039:目標空間 1048:藥劑 1052:氣泡 D 1:第一距離 D 2:第二距離 F:力
前述發明內容以及下文中本申請案之說明性實施例的實施方式在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可更有利理解。為了說明本申請案,在圖式中顯示出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應理解的是,本申請案並不受限於所示的確切配置及手段。在圖式中: [圖1]繪示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側視圖。 [圖2]繪示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一定向上沿圖1所示之線2-2取的橫截面圖。 [圖3]繪示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二定向上沿圖1所示之線2-2取的橫截面圖。 [圖4]繪示圖2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特寫視圖。 [圖5]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一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6]繪示圖5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二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7]繪示圖5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特寫視圖。 [圖8]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眼針導引器在第一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9]繪示圖8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在第二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10]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橫截面圖。 [圖11]繪示圖10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俯視透視圖。 [圖12]繪示圖10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仰視圖。 [圖13]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一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14]繪示圖13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在第二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15]繪示圖13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俯視透視圖。 [圖16]繪示圖13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仰視圖。 [圖17]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橫截面圖。 [圖18]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橫截面圖。 [圖19]繪示圖18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俯視透視圖。 [圖20]繪示圖18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仰視圖。 [圖21]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橫截面圖。 [圖22]繪示圖21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的俯視透視圖。 [圖23]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定位於眼睛上之眼針導引器的橫截面圖。 [圖24A]至[圖24F]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其他態樣之眼針導引器的俯視透視圖。 [圖25]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之眼針導引器在定位於眼睛上之第一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圖26]繪示圖25中所示之眼針導引器在第二定向上的橫截面圖。
2-2:線
10:眼睛
100:眼針導引器

Claims (26)

  1. 一種眼針導引器,其經組態以近接一眼睛之一脈絡膜下方之一脈絡膜下空間或該眼睛之一鞏膜與該眼睛之該脈絡膜之間的一脈絡膜上空間,該眼針導引器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 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 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 其中該眼針導引器經組態以定位於該眼睛上且將該鞏膜之一部分拉離抵靠該接觸表面之一表面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包括一壓力表面,該壓力表面界定一壓力通道,該壓力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第二開口,使得該壓力通道經由該第二開口通向該空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壓力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複數個開口,該複數個開口包括該第二開口及至少一個其他開口,其中該壓力通道經由該複數個開口通向該空腔。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接觸表面具有一第一表面部分及一第二表面部分,該第二表面部分沿著該接觸平面延伸,且該第一表面部分成角度地偏離該接觸平面,使得該空腔由該第一表面部分及該第二表面部分界定,其中該第一開口由該第一表面部分界定,且其中該第二開口由該第二表面部分界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的一角度小於90度。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接觸表面進一步具有從該第一部分延伸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係彎曲的,使得該第三部分近似該眼睛之曲率。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接觸表面在一第一徑向最外端與一第二徑向最外端之間延伸,其中該空腔係定位在該第一徑向最外端與該第二徑向最外端之間,其中該殼體包括定位成鄰近該第一徑向最外端之一第一保持元件,及定位成鄰近該第二徑向最外端之一第二保持元件,其中當眼睛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時,該第一保持元件及該第二保持元件提供一保持力以將該鞏膜保持在該空腔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殼體部分及一第二殼體部分,其中該第一殼體部分包括該第一保持元件,且其中該第二殼體部分包括該接觸表面之該第二表面部分及該第二保持元件,該第一殼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殼體部分移動,使得該殼體可在一保持位置與一開放位置之間轉換,其中在該保持位置中,該第一保持構件與該第二保持構件間隔一第一距離,且其中在該開放位置中,該第一保持構件與該第二保持構件間隔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第一殼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殼體部分線性移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殼體部分及一第二殼體部分,該第一殼體部分包括該針導引通道,且該第二殼體部分包括沿著該接觸平面延伸之該接觸表面之該部分, 其中該針軸線延伸通過該接觸表面之該開口且與該接觸平面相對,且 其中該第一殼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殼體部分移動,使得該殼體可在一第一深度位置與一第二深度位置之間轉換,其中,在該第一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與該接觸平面間隔開一第一深度距離,且在該第二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與該接觸平面間隔開一第二深度距離,該第二深度距離不同於該第一深度距離。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接觸表面具有圍繞該接觸表面延伸之一外周邊緣,其中該眼針導引器進一步包含: 一墊片,其耦接至該殼體並從該接觸表面之該外周邊緣徑向向外延伸,該墊片包含一可撓性材料。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殼體至少部分地圍繞一殼體軸線周向延伸,且其中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以一圓錐形延伸。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殼體包含一雷射輔助之原位角膜重塑術環(lasik ring)。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針導引表面係一第一針導引表面,該針導引通道係一第一針導引通道,該針軸線係一第一針軸線,該開口係一第一針開口,且該接觸平面係一第一接觸平面, 其中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第二接觸平面延伸,且 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針導引表面,該第二針導引表面圍繞一第二針導引軸線延伸以界定一第二針導引通道,該第二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第二針開口,使得該第二針導引通道經由該第二針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接觸平面。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經組態以定位於該眼睛上且將該鞏膜之一部分從該脈絡膜拉至該空腔中且抵靠該接觸表面之該表面部分。
  16. 一種醫藥套組,其包含: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及 一針,其經組態以沿著針軸線插入通過該針導引通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醫藥套組,其中該針之一遠端尖端係圓錐形。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套組,其進一步包含: 耦接至該針之一止動件,其中該針可插入該殼體之該空腔中至一預定距離,其中該止動件經定位以實質上防止該針延伸至該空腔中大於該預定距離之一距離。
  19. 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 一第一本體部分,其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第一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及 一第二本體部分,其具有一第二接觸表面,該第二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 該第一本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本體部分移動,使得該眼針導引器可在一對準位置與一開放位置之間轉換,其中在該對準位置中,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接觸表面界定一空腔,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且其中在該開放位置中,該針軸線成角度地偏離該接觸平面。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第一本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本體部分旋轉移動。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第一接觸表面包括一第一至少一個保持元件,且其中該第二接觸表面包括一第二至少一個保持元件,其中當該眼針導引器處於該對準位置且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接觸表面與該眼睛接觸時,該第一至少一個保持構件及該第二至少一個保持構件提供一保持力以利用該空腔保持該鞏膜。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眼針導引器,其中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接觸表面經成形使得當該眼針導引器處於該對準位置且該眼針導引器定位在該眼睛上時,該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接觸表面。
  23. 一種將一治療劑遞送至眼睛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將一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該眼針導引器包含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該接觸表面至少部分地沿著一接觸平面延伸,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使得該針導引通道經由該開口通向該空腔,該針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接觸平面, 其中當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時,該眼睛之一鞏膜之一部分定位在該空腔內,且該眼睛之一表面接觸該接觸表面;且 在將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之後,將一針插入通過該針導引通道以通過該鞏膜。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殼體進一步包括一壓力表面,該壓力表面界定一壓力通道,該壓力通道延伸通過該殼體至由該接觸表面界定之一第二開口,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向該壓力通道提供一負壓,使得該負壓提供一保持力以將該鞏膜保持在該空腔內。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殼體部分及一第二殼體部分,該第一殼體部分包括該針導引通道,且該第二殼體部分包括沿著該接觸平面延伸的該接觸表面,該第一殼體部分可相對於該第二殼體部分移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在將該眼針導引器定位於該眼睛上之後,將該殼體從一開放位置轉換至一保持位置,其中在該保持位置中,該針導引通道與該第二殼體部分上之該接觸表面間隔一第一距離,且其中在該開放位置中,該針導引通道與該第二殼體部分之該接觸表面間隔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26. 一種用於近接一眼睛之一鞏膜下方之一空間中的眼針導引器,該眼針導引器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柱導引表面,該第一接觸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空腔,且該柱導引表面界定該殼體內之一柱通道;及 一柱,其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該柱通道內,該柱具有一第二接觸表面及一針導引表面,該針導引表面圍繞一針軸線延伸通過該柱,以界定一針導引通道,該針導引通道具有由該第二接觸表面界定之一開口,該針軸線具有一遠端軸線部分,該遠端軸線部分從該需求導引通道內之一位置實質上線性地延伸通過該開口,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其中該柱可在該柱通道內移動,以界定該空腔內之一第一深度位置及該空腔內之一第二深度位置,其中在該第一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與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該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一第一深度距離,且在該第二深度位置中,該針軸線之該遠端軸線部分與該第一接觸表面之該實質上平行部分間隔一第二深度距離,該第二深度距離不同於該第一深度距離。
TW112119058A 2022-05-24 2023-05-23 便於近接眼睛的眼針導引器及方法 TW2024153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45,117 2022-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5354A true TW202415354A (zh) 2024-04-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1479A1 (en) Delivering ocular implants into the eye
US20230165711A1 (en) Ocular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ocular implants into the eye
EP2640455B1 (en) Intraocular shunt deployment devices
JP2020049361A (ja) Ab externo(眼外から眼内へ)の眼内シャント配置
AU2008326619B2 (en) Ocular implan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9241832B2 (en) Delivery system for ocular implant
EP3403622B1 (en) Delivery system for ocular implant
US20120123317A1 (en) Methods for implanation of glaucoma shunts
JP2023169335A (ja) 湾曲した針を介する治療剤の網膜下投与のための装置
KR20160021201A (ko) 관형 의료 임플란트 장치용 삽입기
NL2002379C2 (en) An ophthalmic device and an intravitreal method.
TW202415354A (zh) 便於近接眼睛的眼針導引器及方法
KR20230045073A (ko) 안구 조직으로 약물 전달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3228002A1 (en) Ocular needle guide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an eye
EP3785684A1 (en) Ocular injection assist device
RU2525276C1 (ru) Микроиглодержатель для микроинвазивной трансвитреальной шовной фиксации сетчатки
EP4284313A1 (en) Ocular platforms and surgic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