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1521A -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1521A
TW202411521A TW111132935A TW111132935A TW202411521A TW 202411521 A TW202411521 A TW 202411521A TW 111132935 A TW111132935 A TW 111132935A TW 111132935 A TW111132935 A TW 111132935A TW 202411521 A TW202411521 A TW 2024115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transmission member
hole
push rod
loos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2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8294B (zh
Inventor
田宏仁
Original Assignee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2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829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329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28294B/zh
Priority to US17/953,721 priority patent/US1182809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2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1521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包括一個驅動裝置以及安裝在所述驅動裝置與一個門之間的一個連桿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一個馬達以及與所述馬達連動地結合的一個第一傳動件,所述連桿組包括一個第一推動桿,所述第一推動桿與所述第一傳動件之間透過一個銜接螺絲螺接而一起樞轉,在所述第一推動桿上不可轉動地設置一個防鬆脫件,所述銜接螺絲包括的一頭部與所述防鬆脫件不可轉動地結合,因而使得所述銜接螺絲無法相對所述第一傳動件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獨自轉動,確保所述第一推動桿不會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

Description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斷電時能控制關門速度的門弓器,尤指一種用來提供門弓器打開或關閉門的動力的驅動裝置。
市售一種電動的門弓器(door opener)被研發出來,所述電動的門弓器利用具有馬達的驅動裝置透過連桿驅動所述門樞轉打開或樞轉關閉。所述電動的門弓器為了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門被手動打開時仍然提供自動關閉門的功能,因而在所述驅動裝置上進一步設置手動復歸模組,透過所述門被打開時壓縮一個彈簧,在所述門被釋放時利用所述彈簧推動所述門自動關閉。
所述門弓器的所述驅動裝置透過一個連桿組推動所述門打開噢關閉,所述連桿組包括固設在所述門上的一個軌道件以及其中一端可滑動地與所述軌道件結合的一個推動桿,所述推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的一個傳動件透過一個螺絲螺接而一起樞轉地結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的一馬達運作係驅動所述傳動件樞轉進一步所述推動桿也一起樞轉,因而所述馬達運作時能推動所述門開啟與關閉。然而連結所述傳動件與所述推動桿的螺絲的軸心與所述傳動件的樞轉軸線重疊,因而所述螺絲有機會在複數次的運作(推動桿樞轉)之後逐漸鬆脫,進一步可能導致傳動件無法推動所述推動桿樞轉。
為解決此問題,本發明提供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包括:一個驅動裝置,包括一個馬達以及被所述馬達驅動樞轉的一個第一傳動件,一個連桿組,與所述驅動裝置連動地結合,所述連桿組包括,一個第一銜接件,包括一個銜接孔,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傳動件套接,一個第一推動桿,包括一個第一端以及一個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一個貫穿孔,所述第一銜接件固設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銜接孔與所述貫穿孔對齊,所述第二端適用來與所述門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一推動桿可推動所述門樞轉至一個打開位置與一個關閉位置,一個銜接螺絲,包括一個頭部,所述銜接螺絲穿過所述貫穿孔與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傳動件螺接,所述頭部抵靠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馬達運作時所述第一傳動件、所述第一銜接件、所述第一推動桿以及所述銜接螺絲一起以所述第一傳動件的軸線樞轉,一個防鬆脫件,包括一個多邊形孔,所述防鬆脫件不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銜接螺絲的頭部與所述多邊形孔不可轉動地嵌合,所述銜接螺絲無法因所述馬達運作而相對所述第一傳動件獨自樞轉,所述第一銜接件保持無法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
所述連桿組透過所述防鬆脫件與所述第一推動桿不可轉動地結合,所述銜接螺絲與所述防鬆脫件不可相對轉動地結合,因而在所述防鬆脫件沒有移除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傳動件相同旋轉軸心的銜接螺絲無法獨立相對所述第一傳動件以及所述第一推動桿轉動,使得所述第一銜接件不會因著所述驅動裝置運作而與所述第一傳動件脫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一個防鬆螺絲,其中所述第一推動桿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端的一個偏心鎖孔,所述偏心鎖孔與所述貫穿孔隔開,所述防鬆脫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偏心鎖孔對齊的一個偏心孔,所述偏心孔與所述多邊形孔對齊,所述防鬆螺絲穿過所述偏心孔並且與所述偏心鎖孔螺接,所述防鬆螺絲與所述銜接螺絲的頭部使得所述防鬆脫件無法相對所述第一推動桿轉動,進一步所述銜接螺絲無法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
所述防鬆脫件透過所述防鬆螺絲與所述第一推動桿螺接,所述防鬆螺絲配合所述銜接螺絲使得所述防鬆脫件只能與所述第一推動桿一起樞轉,而所述銜接螺絲無法相對所述防鬆脫件樞轉,進而更加確保所述銜接螺絲不會因為所述驅動裝置推動所述第一推動桿樞轉而逐漸鬆脫。
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其中所述銜接孔為錐形孔,所述第一傳動件包括一個第一組裝端以及一個第二組裝端,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組裝端為配合所述銜接孔的錐形柱,所述銜接孔可選擇與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組裝端套接,所述銜接螺絲鎖緊時,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組裝端對準中心軸並且迫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一個導輪件,固設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導輪件包括一個窄部,一個軌道件,所述軌道件包括一個軌道,所述軌道件適用來固定在所述門上,一個滑塊,可滑動地容置在所述軌道內,所述滑塊包括一個容槽以及從所述滑塊的一表面延伸至所述容槽的一個樞孔,一個導輪,容置在所述容槽內,所述導輪與所述軌道的內表面貼靠,所述導輪件的所述窄部與所述滑塊的樞孔以及所述導輪樞接,當所述第一推動桿樞轉時所述軌道件適用來推動所述門樞轉至所述打開位置與所述關閉位置。
所述軌道件的軌道容置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輪,進一步所述導輪件的窄部與所述滑塊以及所述導輪樞接,使得所述滑塊、所述導輪以及所述導輪件的組裝更加便利。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殼體,所述馬達,與所述殼體結合,所述馬達包括一個轉子,內建有電池的一個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與所述馬達電連接,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在所述門弓器失去電力時可設定為一發電機模式,當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設定為發電機模式,所述轉子的轉動係輸出電流造成所述轉子的旋轉受到電磁阻力的對抗,所述第一傳動件與所述殼體樞接,所述第一傳動件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一偵測部,在所述門弓器沒有失去電力時,所述馬達驅動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係推動所述第一銜接件、所述第一推動桿一起樞轉適用來連動所述門樞轉至所述打開位置與所述關閉位置,當所述轉子的旋轉受到所述電磁阻力的對抗適用來降低所述門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位置樞轉的速度,一個切換模組,所述切換模組與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電連接,當所述門弓器失去電力且所述第一偵測部為觸發或不觸發所述切換模組的其中一者時,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設定在所述發電機模式,當所述門弓器失去電力且所述第一偵測部為觸發或不觸發所述切換模組的另一者時,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不設定在所述發電機模式,一個手動復歸模組,與所述第一傳動件連動地結合,所述手動復歸模組包括一個回復彈簧,所述回復彈簧適用來在所述門弓器失去電力且所述門位於所述打開位置時使所述門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造成第一傳動件推動所述轉子旋轉,在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為發電機模式時,所述轉子受到電磁阻力對抗,在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不為發電機模式時,所述轉子不受到電磁阻力對抗。
透過所述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的設置,在所述門弓器被斷電或失去運作所需電力時,配合所述門的手動樞轉設定所述馬達為發電機模式,使所述轉子的轉動需要對抗電磁阻力,進一步能夠有效地控制所述門在所述回復彈簧作用下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所述門關閉的速度與力道不至於太快與太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切換模組進一步包括:一個安裝座,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安裝座包括一個安裝槽以及與所述安裝槽連通的一個活動孔,一個切換開關,固設在所述安裝槽內,一個推桿,可移動地容置在所述活動孔內,所述推桿位於所述切換開關與所述第一傳動件之間,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使得所述第一偵測部移動至與所述推桿對齊與不對齊的位置,當所述第一偵測部與所述推桿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不被觸發,當所述第一偵測部與所述推桿不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被觸發。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第一傳動件進一步包括繞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與所述第一偵測部隔開的一個第二偵測部,當所述第二偵測部與所述推桿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不被觸發,當所述第二偵測部與所述推桿不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被觸發,所述第一偵測部適用來降低所述門從所述打開位置一開始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初始速度,所述第二偵測部適用來降低所述門接近所述關閉位置時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由凹槽所構成,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繞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相隔的角度介於90 ~120 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二傳動件,與所述馬達嚙合,所述第一傳動件包括一起樞轉的一個第一齒輪以及一個第二齒輪,所述第二傳動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的一個第三齒輪,所述第一偵測部設置在所述第二齒輪的表面,所述手動復歸模組包括與所述回復彈簧連動地結合的一個滑動件,所述滑動件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當所述馬達運轉時,所述滑動件產生沿著一個橫向的移動並且所述回復彈簧壓縮或伸張,所述滑動件適用來在所述門樞轉時連動所述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以及所述馬達樞轉。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手動復歸模組進一步包括:一個連桿,與所述滑動件一起移動地結合,所述連桿包括一個螺紋段,所述回復彈簧套設在所述連桿的外周圍且不可沿著所述橫向移動,一個調整環,與所述連桿的螺紋段螺接且位於殼體的外側,在所述第一傳動件沒有旋轉時,所述調整環轉動產生沿著所述橫向的位移改變所述回復彈簧預設被壓縮的程度,當所述第一傳動件往一個方向轉動時,所述連桿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所述回復彈簧被壓縮,當所述第一傳動件往另一個方向轉動時,所述連桿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所述回復彈簧伸張。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手動復歸模組進一步包括:一個固定筒,套設在所述回復彈簧的外周圍並且不可沿所述橫向位移,所述回復彈簧的一端抵靠於固定筒,一個活動筒,套設在所述回復彈簧的外周圍並且與所述固定筒可沿著所述橫向滑動地套接,所述回復彈簧的另一段抵靠於活動筒,所述調整環抵靠在所述活動筒的外側,在所述第一傳動件沒有旋轉且所述調整環轉動產生沿著所述橫向的位移時,所述活動筒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位移,當所述第一傳動件樞轉時,所述連桿、所述調整環以及所述活動筒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
在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的說明性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之下將可更清楚瞭解本發明。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斷電時能控制關門速度的門弓器,所述門弓器是一種安裝在門框的外側用來提供一個門打開及關閉的功能,所述門弓器的驅動裝置用來提供所述門弓器推動門時所需的動力。參閱第4、8圖所示,所述門弓器20用來組裝在一個邊框717上,所述邊框717包括平行的隔開的一個第一側719以及一個第二側731,所述邊框71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側719的一個第一突部733A,所述第一突部733A包括一個第一突部壁735A,所述第一突部壁735A位於第一側719的外側。所述第一突部733A用來與一門737樞接,所述門737包括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個第一表面739以及一個第二表面751,所述第一表面739與第一側719為在同一側,所述第二表面751與第二側面731為在同一側,並且所述第一表面739大致上與所述第一突部壁735A對齊,所述第二表面751位於第二側731與第一表面739之間。
參閱第1、6圖所示,所述門弓器20包括一個組裝座22,所述組裝座22沿著一個橫向延伸且包括沿著所述橫向相互隔開的兩個末端23。所述組裝座22可透過螺絲鎖固在所述邊框717並且位於所述第一突部733A上。
所述門弓器20進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組裝座22的一個控制裝置175。所述控制裝置175包括一個保護殼177以及與所述保護殼177的一端結合的一個控制面板178,在所述保護殼177內設置有所述門弓器20運作所需的電子模組以及獨立的一個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所述感測電路796包括設置在所述保護殼177外側的一個調整鈕796A,透過所述控制面板178可以操作或設定所述門弓器20。所述控制裝置175係安裝在所述組裝座2的底壁24上。
參閱第1圖所示,所述門弓器20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組裝座22結合的一個強化座137。所述強化座137可以由金屬板材所製成,所述強化座137包括突出在外表面的四個結合柱139,所述四個結合柱139設計成上、下以及左、右皆對稱。
所述強化座137貼靠在所述組裝座22的所述底壁24的內表面上。所述強化座137利用複數個螺絲穿過強化座137與底壁24並且螺接於所述邊框717的所述第一突部733A內,使得所述組裝座22固定在邊框717上並且所述強化座137緊密地貼靠所述底壁24的內表面。此外,所述強化座137的複數個結合柱139朝向遠離底壁24的方向突出。
參閱第1~3、7、9圖所示,所述門弓器20進一步包括與所述強化座137結合的一個驅動裝置28。所述驅動裝置28包括一個殼體30,所述殼體30包括行形成在外側且可與所述強化座137的各結合柱139套接的四個固定耳40,所述四個固定耳40也被設計成上、下以及、左、右都對稱的狀態。所述殼體30另包括相互隔開的一個第一組裝邊32以及一個第二組裝邊34,所述殼體30又包括兩個第一樞部36與兩個第二樞部38,所述第一樞部36沿著所述橫向位於第二樞部38與第二組裝邊34之間,所述第二樞部38沿著所述橫向位於第一樞部36與第一組裝邊32之間。此外所述殼體30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組裝邊32、34之間的一個第三組裝邊37,所述第三組裝邊37包括一個穿孔37A。
所述殼體30的四個固定耳40與所述強化座137的所述四個結合柱139套接,進一步透過四個螺絲與所述四個結合柱139螺合,所述殼體30就被固定在所述強化座137上。
所述殼體30的所述兩個第一樞部36中可轉動地設置一個第一傳動件52,所述第一傳動件52包括一個第一齒輪58以及大於所述第一齒輪58的一個第二齒輪60,所述第一與第二齒輪58、60係同軸且同步轉動,所述第二齒輪60包括形成在側面的一個第一偵測部60A以及一個第二偵測部60B,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繞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相隔介於90。~120。,所述第一偵測部60A繞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旋轉軸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幅度大於所述第二偵測部60B繞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旋轉軸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幅度,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可以但不限制由凹槽所構成,所述第一傳動件52進一步包括伸出所述殼體30的兩個第一樞部36外的一個第一組裝端54以及一個第二組裝端56,所述第一與第二組裝端54、56的徑向截面為非圓形並且設置有內螺孔,此外所述第一與第二組裝端54、56大致上為錐形,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朝向所述第二組裝端56。
在所述殼體30的所述兩個第二樞部38中可轉動地設置一個第二傳動件62,所述第二傳動件62包括與所述第二齒輪60嚙合的一個第三齒輪66以及大於所述第三齒輪66的一個從動齒輪64,所述從動齒輪64與所述第三齒輪66同軸且同步轉動,並且所述從動齒輪64為傘形齒輪。
在殼體30的所述第一組裝邊32上固設一個馬達44A,所述馬達44A的轉軸伸入殼體30內並且與一個驅動齒輪45一起轉動的結合,所述驅動齒輪45由傘形齒輪構成並且與所述從動齒輪64嚙合,因而當所述馬達44A運作時,所述驅動齒輪45推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轉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推動所述第一傳動件52樞轉。
所述殼體30上固設一個偵測單元68,所述偵測單元68包括與所述第二齒輪60嚙合的一個小齒輪,因而當所述第二齒輪60轉動時,所述偵測單元68可以偵測到所述馬達44A正在運轉以及所述馬達44A的運作時間。
所述門弓器7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殼體30外側的一個切換模組770,所述切換模組770包括一個安裝座771,所述安裝座771包括一個安裝槽775以及與所述安裝槽775隔開的一個套筒部773,所述套筒部773包括延伸至所述安裝槽775的一個活動孔777。所述安裝座771係固設在所述第三組裝邊37上,所述套筒部773通過所述穿孔37A位於所述殼體30內。
所述切換模組770包括一個推桿779以及一個切換開關793,所述切換開關793容置在所述安裝座771的所述安裝槽775內,所述推桿779包括一個內端791以及一個外端792,所述推桿779係可滑動地容置在所述活動孔777內且位於所述切換開關793與所述第二齒輪60之間(如第9、14圖所示),所述推桿779的外端792鄰近所述切換開關793,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位於所述殼體30內,因而所述推桿779允許沿著所述活動孔777的軸向移動產生觸發或不觸發所述切換開關793的作用。
在本發明的圖式中所述切換開關793可以但不限於是一種市售的微動開關,因而當所述推桿779往靠近或遠離所述微動開關的方向一動時,能夠抵壓(觸發)及不抵壓(不觸發)所述微動開關。所述切換開關793與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電連接形成一個迴路,因而所述切換開關793觸發時能夠造成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形成斷路或通路。假設所述切換開關793採用常閉模式,在所述切換開關793未被觸發時,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是通路,在所述切換開關793被觸發後,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是斷路。假設所述切換開關793採用常開模式,在所述切換開關793未被觸發時,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是斷路,在所述切換開關793被觸發後,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是通路。此外,本發明接下來將以常閉模式的切換開關793為實施例說明。
所述殼體30的所述第二組裝邊34固設一個支撐套46,所述支撐套46包括沿著所述橫向延伸至一個外端面47的一個滑槽48。所述殼體30內設置一個滾輪50,所述滾輪50位於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組裝邊32、34之間,並且所述支撐套46的所述外端面47與殼體30的外側切齊。
所述驅動裝置28進一步包括可滑動地與所述支撐套46結合的一個滑動件70,所述滑動件70包括一個套接部72以及一個尾段73,所述滑動件70進一步包括從所述尾段73延伸至套接部72的一個抵靠面74,所述滑動件70另包括在套接部72與尾段73之間延伸的一個齒條71。所述套接部72可以由一個孔所構成。所述滑動件70可滑動地與所述支撐套46的所述滑槽48套接,所述抵靠面74貼靠在所述滾輪50上,所述滑動件70的所述齒條71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所述第一齒輪58嚙合並且所述套接部72朝向外端面47,因而當所述馬達44A運轉時,所述滑動件70係沿著所述橫向位移。此外由於所述尾段73沒有設置齒條,所以所述滑動件70的所述齒條71與所述第一齒輪58嚙合之後,所述滑動件70只能在所述齒條71的範圍內沿著所述橫向位移,也就是說,所述滑動件70沿著所述橫向位移時,所述齒條71無法脫離所述第一齒輪58。
所述驅動裝置28進一步包括與所述滑動件70結合的一個手動復歸模組77,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包括一個連桿78,所述連桿78包括相互隔開的一個內端80以及一個外端82,連桿78進一步包括從所述外端82朝所述內端80延伸但與所述內端80隔開的一個螺紋段86。所述連桿78的所述內端80與所述滑動件70的所述套接部72套接並且利用一連動銷84連接,因而所述連桿78與所述滑動件70同步沿著所述橫向位移。
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另包括一個固定筒88、一個內端蓋97、一個活動筒90以及一個回復彈簧94。所述回復彈簧94套設在所述連桿78的外周圍,所述固定筒88套設在所述回復彈簧94的外周圍,所述內端蓋97抵靠於所述支撐套46的所述外端面74以及所述殼體30的第二組裝邊34,所述固定筒88一端抵靠於所述內端蓋97,所述回復彈簧94的一端抵壓所述固定筒88上,換句話說,所述固定筒88的其中一端位於所述內端蓋97與回復彈簧94的一端之間。
所述活動筒90套設在回復彈簧94的外周圍,所述活動筒90的一端與所述固定筒88遠離所述內端蓋97的一端可移動地套接,所述活動筒90的另一端受到所述回復彈簧94的另一端的抵靠。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活動筒90的外徑略大於所述固定筒88的內徑,因而所述活動筒90可相對所述固定筒88沿著所述橫向伸縮位移,此外所述活動筒90的內徑略大於所述回復彈簧94的外徑,如此當所述回復彈簧94被壓縮時,所述活動筒90可使所述回復彈簧94保持不扭曲。
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也包括一個內管96。所述內管96套設在所述連桿78與回復彈簧94之間並且靠近所述連桿78的所述內端80,所述內管96的外徑略小於所述回復彈簧94的內徑,如此在所述回復彈簧94受到擠壓時,所述內管96配合所述活動筒90確保所述回復彈簧94不會產生扭曲。
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包括一個調整環113,所述調整環113包括一個螺合孔115。所述調整環113與所述連桿78的螺紋段86螺接,所述調整環113位於所述活動筒90的外側,所述活動筒90的一端抵靠於所述調整環113,因而轉動所述調整環113時,所述調整環113會沿著所述橫向與所述活動筒90位移,使得所述回復彈簧94被壓縮與伸張。
所述門弓器20進一步包括連接在所述驅動裝置28與所述門737之間的一個連桿組794。參閱第4、5、8以及9圖所示,所述連桿組794包括一個第一推動桿795,所述第一推動桿795包括一個第一端797以及一個第二端811,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所述第一端797包括複數個組裝孔797A以及一個貫穿孔797B,所述複數組裝孔797A排列成環形,所述貫穿孔797B位於所述各組裝孔797A中間,所述第一端797進一步包括位於所述各組裝孔797A外側的一個偏心鎖孔799,所述第二端811包括排列成三角形的三個穿孔。
所述連桿組794包括一個第一銜接件813,所述第一銜接件813包括截面非圓形的一個銜接孔815,所述銜接孔815配合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組裝端54、56設置為錐形孔。。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設置再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所述第一端797,透過複數個鎖固件835經由所述各組裝孔797A與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螺接,使得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一起樞轉並且所述銜接孔815與所述貫穿孔797B排列成一直線。
所述第一銜接件813允許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組裝端54、56一起樞轉地套接(依據組裝的方向或型態而有所變化),在本發明圖式所示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傳動件52與所述第二組裝端56套接,由於所述第二組裝端56與所述銜接孔815都有錐度,因而所述第二組裝端56與所述銜接孔815套接能夠自動對準中心位置並且達到簡便組裝的效果,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透過一個銜接螺絲833從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組裝孔797A穿過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所述所述第二組裝端56螺接,由於所述第二組裝端56與所述銜接孔815都有錐度,因而再所述銜接螺絲833鎖緊之後,所述銜接孔815與所述第二組裝端56形成緊配合地結合,所述銜接螺絲833包括截面是多邊形的一個頭部833A抵靠在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所述第一端797的表面,如此所述第一傳動件52、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所述第一銜接件813以及所述銜接螺絲833是一起樞轉,因而所述馬達44A運轉時,所述第一傳動件52推動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樞轉。
所述連桿組794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結合的一個防鬆脫件817,所述防鬆脫件817包括一個多邊形孔819以及位於所述多邊形孔819外側的一個偏心孔831。
參閱第5、8、9圖所示,所述防鬆脫件817貼靠在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所述第一端797,所述銜接螺絲833的所述頭部833A不可轉動地容置在所述防鬆脫件817的多邊形孔819內,所述偏心孔831與所述偏心鎖孔799對齊並且利用一防鬆螺絲837螺接,如此所述防鬆脫件817無法相對所述第一推動桿795轉動,因而所述銜接螺絲833的頭部833A與所述防鬆脫件817的所述多邊形孔819嵌合,如此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同一旋轉軸的所述銜接螺絲833也無法相對所述防鬆脫件817轉動,進一步所述銜接螺絲833不會在所述第一傳動件52樞轉的過程中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52。
所述連桿組794還包括與第二端811結合的一個導輪件379,所述導輪件379包括一個擴大部391以及從所述擴大部391逐漸縮小的一個窄部392,。所述導輪件379的所述擴大部391大致上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的所述第二端811相同。因而可以使用複數個(三個)螺絲從第一推動桿795的第二端811經由各穿孔與所述導輪件379的所述擴大部391的複數個螺孔螺合,如此所述導輪件379得以穩固地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結合。
所述連桿組794還包括固定在所述門737的所述第一表面739的上端的一個軌道件395以及一個以及一個滑塊839(如第5、8、10圖所示),所述軌道件395包括沿著所述橫向延伸的一個軌道397。所述,滑塊839包括一個容槽851以及從所述滑塊839的一個上表面延伸至所述容槽851的一個樞孔852。所述滑塊839可滑動地容置在所述軌道397內,所述滑塊839的容槽851容置一個導輪393,所述導輪393位於所述軌道件395的所述軌道397內並且與所述軌道397的表面貼靠,此外所述導輪件379的窄部392與所述樞孔852以及所述所述導輪393樞接。如此,當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樞轉時,所述滑塊839與所述導輪393能夠沿著所述軌道397滑動。
所述門737設置有從所述第二表面751朝所述第一表面739延伸但與所述第一表面739隔開的兩個結合柱399,透過兩根螺樁511穿過所述軌道件395的兩端並且與兩個結合柱399螺接後,所述軌道件395被固定在所述門737的所述第一表面739。所述導輪件379的所述窄部392與所述導輪393容置在所述軌道件395的所述軌道397內。
配合第8、11圖所示,可以理解由所述門737從關閉位置往打開位置的樞轉方向與所述門弓器20的安裝方向在同一側,因而所述門弓器20只能被組裝在位於所述門737的頂端的上方的位置避免所述門弓器20對門737往打開位置樞轉產生干涉,如此所述門弓器20的所述組裝座22將有很大一部分突出所述第一突部733A的外側,因而在所述組裝座22的外側設置兩個支撐裝置153用來使所述組裝座22能夠穩固地與所述邊框717固定。
配合參閱第1、10圖所示,所述各支撐裝置153包括筒形的一個襯套155以及與所述襯套155螺接的一個支撐件159。其中所述個襯套155包括由內螺孔構成的一個螺接孔157。所述支撐件159包括可與所述螺接孔157螺接的一個外螺紋部171以及一個穿孔172,所述各支撐件159另包括形成在外螺紋部171末端的一個頭部174,所述穿孔172從所述頭部174的端面延伸至所述外螺紋部171的末端面。
所述兩個支撐件159的所述外螺紋部171與兩個襯套155的所述螺接孔157螺接,相對轉動所述兩個支撐件159及兩個襯套155,係造成所述兩個支撐件159往靠近或遠離所述底壁24的方向位移。
所述各支撐裝置153設置在組裝座22的底壁24的外表面並且介於所述底壁24與所述第一側719之間。實質上,由於所述第一側719至所述第一突部壁735A的垂直距離可能會有改變,因而允許透過各支撐裝置153相對旋轉各支撐件159與各襯套155使得各支撐裝置153的伸長或縮短至可以頂在所述組裝座22的所述底壁24與所述邊框717的所述第一側719之間,實質上所述襯套155的一末端頂在所述組裝座22的底壁24,所述頭部174抵靠於所述邊框717的所述第一側719。
所述各支撐裝置153進一步包括兩個鎖固件151,所述兩個鎖固件151分別穿過強化座137與底壁24以及所述兩個支撐件159的所述穿孔172並且與所述邊框717螺合,當所述兩個支撐件159與所述兩個襯套155不轉動而旋緊所述兩個鎖固件151時,所述兩個支撐裝置153被夾緊在所述邊框717的第一側719與所述底壁24之間,如此使得所述兩個支撐裝置153的所述兩個襯套155的一端抵靠所述底壁24,所述兩個支撐件159各自的所述頭部174抵靠所述側框717的所述第一側719,並且所述組裝座22靠所述下端邊27抵靠所述第一突部733A的所述第一突部壁735A,達到整個門弓器20穩固地結合在邊框717上的效果。
所述門弓器20進一步包括一個外蓋351,所述外蓋351包括一個視窗353。所述控制裝置175的所述控制面板178位於所述視窗353內,使得所述控制裝置175的所述控制面板178外露。
前述已完整說明本發明的結構特徵與組裝關係,但為了幫助更加瞭解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以下將配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運作。首先假設所述門弓器20是具有電力可以正常運作的狀態,所述門737位於一個關閉位置(如第6~9圖所示),所述回復彈簧94是在伸張成最長的狀態(未被壓縮),所述切換模組770的所述推桿779與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隔開,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抵靠於所述第二齒輪60的表面,因而所述常閉型態的切換開關793被觸發,因而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是斷路(如第9圖所示),也就是說,在所述門737位於關閉位置時,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無法將所述馬達44A切換為發電機模式。
當所述馬達44A運作時,所述轉子44B驅動所述驅動齒輪45推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轉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推動所述第一傳動件52轉動,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所述第一齒輪58推動所述滑動件70沿著橫向位移,所述滑動件70連動所述連桿78與調整環113沿著橫向位移,進一步所述調整環113抵壓所述活動筒90沿著所述橫向往靠近所述支撐套46的一側移動並且壓縮所述回復彈簧94。
此外在所述第一傳動件52旋轉的同時,所述第二組裝端56連動所述第一銜接件813樞轉,所述第一銜接件813推動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樞轉,因而所述導輪件379抵壓所述軌道件395推動所述門737朝打開位置的方向樞轉(如第11圖所示),同時所述導輪件379的所述導輪393沿著所述軌道件395的所述軌道397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所述馬達44A運作驅動所述門737從所述關閉位置樞轉至打開位置,所述第二偵測部60B與所述第一偵測部60A會依序通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與內端791對齊),也就是說,所述所述門737從所述關閉位置樞轉至打開位置(完全打開)的時間段,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會有兩個時間段呈現導通狀態,然而由於此時所述馬達44A因著電力供應而運轉,因此即便在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是導通的狀態,所述馬達44A也無法切換成所述發電機模式,因而所述馬達44A的轉子44B運轉不需要對抗電磁阻力。
再者,所述第一傳動件52轉動時,所述第二齒輪60帶動所述偵測單元68上的齒輪旋轉,如此所述偵測單元68可以得知所述馬達44A的運轉狀態(例如運轉幾秒或者運轉幾圈),藉著所述偵測單元68可以控制所述門737打開的角度。
在所述門弓器20具有電力可以正常運作的狀態下,所述門737從打開位置往關閉位置樞轉是由所述馬達44A逆轉所述轉子44B來達成。詳細地說,假設在所述馬達44A正轉後所述門737從關閉位置樞轉至打開位置,在人員通過之後或者在超過預設的秒數之後,所述馬達44A逆轉,使所述第一傳動件52推動所述第一銜接件813,使得所述第一推動桿795連動所述導輪件379抵壓所述軌道件395推動所述門737往關閉位置樞轉,所述第二齒輪60連動所述偵測單元68的小齒輪轉動,藉此精確地偵測所述馬達44A運轉多久(或幾圈)後所述門737可以正確地位於關閉位置,並且在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往關閉位置樞轉的過程中,所述活動筒90以及調整環113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支撐套46的方向位移,所述回復彈簧94因而恢復至原始預設的長度。
雖然所述馬達44A運作驅動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樞轉至所述關閉位置,所述第一偵測部60A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B會依序通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與內端791對齊),也就是說,所述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樞轉至所述關閉位置的過程,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會有兩個時間段呈現導通狀態,然而由於此時所述馬達44A因著電力供應而運轉,因此即便在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是導通的狀態,所述馬達44A也無法切換成所述發電機模式,因而所述馬達44A的轉子44B運轉不需要對抗電磁阻力。
無論在所述門弓器20是否有電力可運作的情況下,若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樞轉往所述關閉位置或者從所述關閉位置樞轉往所述打開位置不是藉由供電給所述馬達44A運轉所達成(例如手動推動或者由回復彈簧94推動),與所述門737一起樞轉的所述軌道件395連動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所述第一銜接件813、所述第一傳動件52一起樞轉,所述第一傳動件52連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以及所述轉子44B運動,由於所述轉子44B的轉動並非是供給電力給所述馬達44A所致,因而所述轉子44B的轉動在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導通時,所述馬達44A會切換為發電機模式,如此轉子44B的轉動需要對抗電磁阻力,進一步在所述門弓器20有電力可運作但非倚靠動電給所述馬達44A推動所述門737樞轉的情況下,所述門737的樞轉在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對齊(如第11、14、15圖所示,所述切換開關793沒有觸發)時,所述門737的樞轉仍然會受到阻力而降低速度。
詳細地說,假設面臨停電的情況,所述門弓器20沒有電力可以正常運作,手動致使所述門737從所述關閉位置往所述打開位置推動時,所述第一推動桿795連動所述第一銜接件813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一起樞轉,所述第一傳動件52的樞轉連動了所述滑動件70產生沿著橫向的移動並且進一步連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轉動,所述滑動件70的移動使得所述連桿78、所述調整環113以及所述活動筒90也沿著所述橫向一起往靠近所述支撐套46的一側位移並且壓縮所述回復彈簧94,而所述第二傳動件62的轉動則連動所述馬達44A的轉子44B一起轉動。
所述門737從所述關閉位置樞轉至所述打開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二與所述第一偵測部60B、60A依序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對齊(如第15圖所示),使得所述切換開關793在所述內端791與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對齊的期間不被觸發,進一步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在所述的兩個時段導通,進一步所述馬達44A設置為發電機模式,使得所述馬達44A的所述轉子44B轉動產生感應電流輸出,因而所述轉子44B的轉動需對抗電磁阻力,由於所述門737的樞轉與所述轉子44B存在連動關係,如此所述門737往所述打開位置的樞轉對應所述兩個時段的樞轉將受到電磁阻力對抗而降低樞轉的速度。
假設在所述門弓器20斷電狀態下,所述門737位於所述打開位置,釋放所述門737之後,所述回復彈簧94抵壓所述活動筒90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支撐套46的一側移動,使得所述調整環113、所述連桿78以及所述滑動件70也一起沿著所述橫向往遠離所述支撐套46的一側移動,進一步所述滑動件70連動所述第一傳動件52樞轉,所述第一傳動件52連動所述第二傳動件62樞轉,所述第一傳動件52還連動所述第一銜接件813以及所述第一推動桿795一起樞轉,進一步所述門737在所述回復彈簧94的作用下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此外所述第二傳動件62係連動所述馬達44A的所述轉子44B轉動。
在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是因著所述彈簧94的彈性力作用的情況下,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依序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對齊(如第15、14、11圖所示),使得所述切換開關793在所述內端791與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對齊的期間不被觸發,進一步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在所述的兩個時段導通,在所述兩個時段內所述馬達44A設置為發電機模式,使得所述馬達44A的所述轉子44B轉動產生感應電流並且需對抗電磁阻力,如此所述門737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至對應所述兩個時段的樞轉將受到阻力對抗而降低樞轉的速度。
參閱第11圖所示,在所述門737完全打開位於所述打開位置時,所述第一偵測部60A與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對齊,所述切換開關793不觸發,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導通,所述馬達44A切換為發電機模組,因而所述門737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第一時間,所述門737受到電磁阻力作用而慢速的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
參閱第13圖所示,當所述門737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至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脫離所述第一偵測部60A(位於第一與第二偵測部60A、60B之間),所述切換開關793被觸壓,因而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形成斷路,如此在所述門737樞轉至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位於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A、60B之間時,所述門737往所述關閉位置的樞轉不受到電磁阻力的對抗,所述門737的 樞轉速度將會加快直至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與所述第二偵測部60B對齊。
參閱第14、15圖所示,在這樣的狀態下,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導通,所述馬達44A的所述轉子44B的轉動受到電磁阻力的對抗,因而在所述門737接近關閉位置時(所述門737距離所述關閉位置大約需再樞轉20。~35。),所述門737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下降,直至所述門737繼續樞轉至相當接近關閉位置,所述推桿779的所述內端791脫離所述第二偵測部60B,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迴路再次斷路,所述門737又一次加速往關閉位置樞轉,直至所述門737樞轉到所述關閉位置後才停止。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門737接近關閉位置時的加速樞轉有助於推動所述門鎖的一個門閂位移內縮,所述門閂也將在所述門737完全位於所述關閉位置時伸出與所述邊框717嵌合(圖未示),如此所述門737就被定位在所述關閉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允許調整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壓縮的程度用來調整手動打開所述門737之後,所述門737從打開位置往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
詳細地說,參閱第7圖所示,所述調整環113位於所述連桿78的所述外端82,在這個狀態下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壓縮的程度最小,因而手動打開門737之後,所述門737從打開位置往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最慢。參閱第16圖所示,由於轉動所述調整環113時,所述調整環113會產生沿著所述橫向的位移,因此轉動所述調整環113產生沿著所述橫向朝靠近支撐套46的方向位移,如此所述調整環113抵壓所述活動筒90沿著所述橫向朝向靠近所述支撐套46的方向位移,在所述活動筒90沿著橫向朝向所述支撐套46的方向位移時,所述回復彈簧94被壓縮,因而當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被壓縮的程度越高,所述門737因所述回復彈簧94作用往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就越快。如此就能夠依據實際的需求(例如根據門的重量調整)調整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壓縮的程度。
可以理解,在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壓縮更多的情況下,所述門737由關閉位置樞轉至打開位置所述回復彈簧94再進一步部壓縮,因而所述回復彈簧94能夠產生更大的彈力推動所述活動筒90連動所述連桿78使所述第一傳動件52逆轉,進一步使所述門737從打開位置往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更快或者能夠推動更重的門從打開位置樞轉往關閉位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壓縮更多的情況下,所述門737保持在關閉位置的力量也相對越強。
本發明透過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796的設置,在所述門弓器20被斷電或失去運作所需電力時,配合所述門737的手動樞轉設定所述馬達44A為發電機模式,使所述轉子44B的轉動需要對抗電磁阻力,進一步能夠有效地控制所述門737在所述回復彈簧94作用下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所述門737關閉的速度與力道不至於太快與太大。
所述連桿組794透過所述防鬆脫件817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不可轉動地結合,所述銜接螺絲833與所述防鬆脫件817不可相對轉動地結合,因而在所述防鬆脫件817沒有移除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傳動件52相同旋轉軸心的銜接螺絲833無法獨立相對所述第一傳動件52以及所述第一推動桿795轉動,使得所述第一銜接件813不會因著所述驅動裝置28運作而與所述第一傳動件52脫離。
所述防鬆脫件817透過所述防鬆螺絲837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螺接,所述防鬆螺絲837配合所述銜接螺絲833使得所述防鬆脫件817只能與所述第一推動桿795一起樞轉,而所述銜接螺絲833無法相對所述防鬆脫件817樞轉,進而更加確保所述銜接螺絲833不會因為所述驅動裝置28推動所述第一推動桿795樞轉而逐漸鬆脫。
由於所述第二組裝端56與所述銜接孔815都有錐度,因而所述第二組裝端56與所述銜接孔815套接能夠自動對準中心位置並且達到簡便組裝與迫緊的效果。
所述軌道件395的軌道397容置所述滑塊839與所述導輪393,進一步所述導輪件379的窄部392與所述滑塊893以及所述導輪393樞接,使得所述滑塊839、所述導輪393以及所述導輪件379的組裝更加便利。
所述驅動裝置28透過手動復歸模組77提供了在所述門弓器20無電力的狀態下手動打開所述門737之後能夠自動回復至關閉位置的功能。此外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的調整環113位於所述活動筒90的外側,提供了輕鬆地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所述回復彈簧94預設的壓縮程度。
所述的活動筒90的內徑設置略大於所述回復彈簧94的外徑,所述內管96的外徑設置略小於所述回復彈簧94的內徑,並且所述活動筒90遠離所述抵靠端92的一端鄰近於所述內管96的一端,使得所述回復彈簧94被壓縮時不會產生扭曲,如此所述手動復歸模組77的運作將更加順暢。
所述支撐套46設置滾輪50支撐所述滑動件70,使得所述滑動件70可以順暢地沿著所述橫向位移。
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所述切換開關793可以是接觸式的微動開關以外的裝置,例如所述切換開關793可以是光電開關或者磁簧開關替代,在所述切換開關793是光電開關的情況下,所述推桿779的移動用來阻斷及不阻斷所述光電開關的感測光線,在所述切換開關793是磁簧開關的狀態下,所述推桿779可以由具磁性的材料製成。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發明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20:門弓器 22:組裝座 23:末端 24:底壁 28:驅動裝置 30:殼體 32:第一組裝邊 34:第二組裝邊 36:第一樞部 37:第三組裝邊 37A:穿孔 38:第二樞部 40:固定耳 44A:馬達 44B:轉子 45:驅動齒輪 46:支撐套 47:外端面 48:滑槽 50:滾輪 52:第一傳動件 54:第一組裝端 56:第二組裝端 58:第一齒輪 60:第二齒輪 60A:第一偵測部 60B:第二偵測部 62:第二傳動件 64:從動齒輪 66:第三齒輪 68:偵測單元 70:滑動件 71:齒條 72:套接部 73:尾段 74:抵靠面 77:手動復歸模組 78:連桿 80:內端 82:外端 84:連動銷 86:螺紋段 88:固定筒 90:活動筒 92:抵靠端 94:回復彈簧 96:內管 97:內端蓋 113:調整環 115:螺合孔 137:強化座 139:結合柱 151:鎖固件 153:支撐裝置 155:襯套 157:螺接孔 159:支撐件 171:外螺紋部 172:穿孔 174:頭部 175:控制裝置 177:保護殼 178:控制面板 351:外蓋 353:視窗 379:導輪件 391:擴大部 392:窄部 393:導輪 395:軌道件 397:軌道 399:結合柱 511:螺樁 717:邊框 719:第一側 731:第二側 733A:第一突部 735A:第一突部壁 737:門 739:第一表面 751:第二表面 770:切換模組 771:安裝座 773:套筒部 775:安裝槽 777:活動孔 779:推桿 791:內端 792:外端 793:切換開關 794:連桿組 795:第一推動桿 796: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 796A:調整鈕 797:第一端 797A:組裝孔 797B:貫穿孔 799:偏心鎖孔 811:第二端 813:第一銜接件 815:銜接孔 817:防鬆脫件 819:多邊形孔 831:偏心孔 833:銜接螺絲 839:滑塊 833A:頭部 835:鎖固件 837:防鬆螺絲 839:滑塊 851:容槽 852:樞孔
第1圖是門弓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是門弓器的驅動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是門弓器的驅動裝置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第4圖是門弓器安裝在邊框的第一突部的立體組合圖。
第5圖是連桿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6圖是門弓器安裝在邊框的第一突部的立體組合圖。
第7圖是沿著第6圖7-7線所取的剖視圖是連桿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8圖是第7圖的仰視圖。
第9圖是沿著第8圖9-9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10圖沿著第6圖10-10線取的剖視圖。
第11圖是顯示所述門位於打開位置的仰視圖。
第12圖是沿著第11圖12-12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13圖是第11圖所示的狀態下所述門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醫角度後的狀態圖。
第14圖是第13圖所示的狀態下所述門樞轉至接近所述關閉位置的狀態圖。
第15圖是沿著第14圖15-15線取的剖視圖。
第16圖是在第7圖的狀態下轉動調整環位移壓縮回復彈簧的狀態圖。
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說明用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後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頂部”、“底部” 、“第一”、“第二”、“向前”、“向後”、“反向”、“前”、“後”、“高度”、“寛度”、“長度”、“端”、“側”、“水平”、“垂直”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說明用實施例而已。
379:導輪件
391:擴大部
392:窄部
393:導輪
395:軌道件
397:軌道
399:結合柱
511:螺樁
794:連桿組
795:第一推動桿
796:發電機模式切換模組
796A:調整鈕
797:第一端
797A:組裝孔
797B:貫穿孔
799:偏心鎖孔
811:第二端
813:第一銜接件
815:銜接孔
817:防鬆脫件
819:多邊形孔
831:偏心孔
833:銜接螺絲
839:滑塊
833A:頭部
835:鎖固件
837:防鬆螺絲
839:滑塊
851:容槽
852:樞孔

Claims (12)

  1. 一種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包括: 一個驅動裝置,包括一個馬達以及被所述馬達驅動樞轉的一個第一傳動件; 一個連桿組,與所述驅動裝置連動地結合,所述連桿組包括: 一個第一銜接件,包括一個銜接孔,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傳動件套接; 一個第一推動桿,包括一個第一端以及一個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一個貫穿孔,所述第一銜接件固設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銜接孔與所述貫穿孔對齊,所述第二端適用來與所述門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一推動桿可推動所述門樞轉至一個打開位置與一個關閉位置; 一個銜接螺絲,包括一個頭部,所述銜接螺絲穿過所述貫穿孔與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傳動件螺接,所述頭部抵靠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馬達運作時所述第一傳動件、所述第一銜接件、所述第一推動桿以及所述銜接螺絲一起以所述第一傳動件的軸線樞轉; 一個防鬆脫件,包括一個多邊形孔,所述防鬆脫件不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一端,銜接螺絲的頭部與所述多邊形孔不可轉動地嵌合,所述銜接螺絲無法因所述馬達運作而相對所述第一傳動件獨自樞轉,所述第一銜接件保持無法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 一個防鬆螺絲,其中所述第一推動桿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端的一個偏心鎖孔,所述偏心鎖孔與所述貫穿孔隔開,所述防鬆脫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偏心鎖孔對齊的一個偏心孔,所述偏心孔與所述多邊形孔對齊,所述防鬆螺絲穿過所述偏心孔並且與所述偏心鎖孔螺接,所述防鬆螺絲與所述銜接螺絲的頭部使得所述防鬆脫件無法相對所述第一推動桿轉動,進一步所述銜接螺絲無法脫離所述第一傳動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其中所述銜接孔為錐形孔,所述第一傳動件包括一個第一組裝端以及一個第二組裝端,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組裝端為配合所述銜接孔的錐形柱,所述銜接孔可選擇與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組裝端套接,所述銜接螺絲鎖緊時,所述銜接孔與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組裝端對準中心軸並且迫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 一個導輪件,固設於所述第一推動桿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導輪件包括一個窄部; 一個軌道件,所述軌道件包括一個軌道,所述軌道件適用來固定在所述門上; 一個滑塊,可滑動地容置在所述軌道內,所述滑塊包括一個容槽以及從所述滑塊的一表面延伸至所述容槽的一個樞孔; 一個導輪,容置在所述容槽內,所述導輪與所述軌道的內表面貼靠,所述導輪件的所述窄部與所述滑塊的樞孔以及所述導輪樞接,當所述第一推動桿樞轉時所述軌道件適用來推動所述門樞轉至所述打開位置與所述關閉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個殼體; 一個馬達,與所述殼體結合,所述馬達包括一個轉子; 一個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與所述馬達電連接,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可設定為一發電機模式,當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設定為發電機模式,所述轉子的轉動係輸出電流造成所述轉子的旋轉受到電磁阻力的對抗; 一個第一傳動件,與所述殼體樞接,所述馬達與所述第一傳動件連動地結合,所述第一傳動件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一偵測部,所述第一傳動件適用來與一門連動地結合使所述門與所述轉子連動,供電給所述馬達運作係驅動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適用來連動所述門樞轉至一個打開位置與一個關閉位置,當所述轉子的旋轉受到所述電磁阻力的對抗適用來降低所述門所述打開位置與所述關閉位置之間樞轉的速度; 一個切換模組,所述切換模組與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電連接,當所述第一偵測部為觸發或不觸發所述切換模組的其中一者時,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設定為所述發電機模式,當所述第一偵測部為觸發或不觸發所述切換模組的另一者時,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不設定為所述發電機模式,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設定為所述發電機模式適用來在所述門的樞轉非由供電給所述馬達運轉所致時,所述轉子樞轉所需對抗的所述電磁阻力,降低所述門的樞轉速度,所述發電機模式運作模組非設定為所述發電機模式適用來在所述門的樞轉非由供電給所述馬達運轉所致時,所述轉子樞轉不需對抗的所述電磁阻力,所述門的樞轉速度增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 一個手動復歸模組,與所述第一傳動件連動地結合,所述手動復歸模組包括一個回復彈簧,所述回復彈簧適用來在所述門弓器失去電力且所述門位於所述打開位置時使所述門從所述打開位置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造成第一傳動件推動所述轉子旋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切換模組進一步包括: 一個安裝座,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安裝座包括一個安裝槽以及與所述安裝槽連通的一個活動孔; 一個切換開關,固設在所述安裝槽內; 一個推桿,可移動地容置在所述活動孔內,所述推桿位於所述切換開關與所述第一傳動件之間,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使得所述第一偵測部移動至與所述推桿對齊與不對齊的位置,當所述第一偵測部與所述推桿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不被觸發,當所述第一偵測部與所述推桿不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被觸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第一傳動件進一步包括繞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與所述第一偵測部隔開的一個第二偵測部,當所述第二偵測部與所述推桿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不被觸發,當所述第二偵測部與所述推桿不對齊時,所述切換開關被觸發,所述第一偵測部適用來降低所述門從所述打開位置一開始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初始速度,所述第二偵測部適用來降低所述門接近所述關閉位置時往所述關閉位置樞轉的速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由凹槽所構成,所述第一與所述第二偵測部繞所述第一傳動件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相隔的角度介於90 ~120 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進一步包括: 一個第二傳動件,與所述馬達嚙合,所述第一傳動件包括一起樞轉的一個第一齒輪以及一個第二齒輪,所述第二傳動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的一個第三齒輪,所述第一偵測部設置在所述第二齒輪的表面,所述手動復歸模組包括與所述回復彈簧連動地結合的一個滑動件,所述滑動件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當所述馬達運轉時,所述滑動件產生沿著一個橫向的移動並且所述回復彈簧壓縮或伸張,所述滑動件適用來在所述門樞轉時連動所述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以及所述馬達樞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手動復歸模組進一步包括: 一個連桿,與所述滑動件一起移動地結合,所述連桿包括一個螺紋段,所述回復彈簧套設在所述連桿的外周圍且不可沿著所述橫向移動; 一個調整環,與所述連桿的螺紋段螺接且位於殼體的外側,在所述第一傳動件沒有旋轉時,所述調整環轉動產生沿著所述橫向的位移改變所述回復彈簧預設被壓縮的程度,當所述第一傳動件往一個方向轉動時,所述連桿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所述回復彈簧被壓縮,當所述第一傳動件往另一個方向轉動時,所述連桿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所述回復彈簧伸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所述手動復歸模組進一步包括: 一個固定筒,套設在所述回復彈簧的外周圍並且不可沿所述橫向位移,所述回復彈簧的一端抵靠於固定筒; 一個活動筒,套設在所述回復彈簧的外周圍並且與所述固定筒可沿著所述橫向滑動地套接,所述回復彈簧的另一段抵靠於活動筒,所述調整環抵靠在所述活動筒的外側,在所述第一傳動件沒有旋轉且所述調整環轉動產生沿著所述橫向的位移時,所述活動筒與所述調整環一起沿著所述橫向位移,當所述第一傳動件樞轉時,所述連桿、所述調整環以及所述活動筒一起沿著所述橫向移動。
TW111132935A 2022-08-31 2022-08-31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TWI828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2935A TWI828294B (zh) 2022-08-31 2022-08-31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US17/953,721 US11828097B1 (en) 2022-08-31 2022-09-27 Door opener having an anti-loose linking un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2935A TWI828294B (zh) 2022-08-31 2022-08-31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8294B TWI828294B (zh) 2024-01-01
TW202411521A true TW202411521A (zh) 2024-03-16

Family

ID=8887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935A TWI828294B (zh) 2022-08-31 2022-08-31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8097B1 (zh)
TW (1) TWI8282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20241A (en) * 1954-11-01 1958-01-21 Schlage Lock Co Hold open safety device
US4267619A (en) * 1972-01-26 1981-05-19 The Stanley Works Controlled release door holder
JPS58178777A (ja) * 1982-04-12 1983-10-19 千蔵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
US5040331A (en) * 1989-08-16 1991-08-20 Albrecht, Inc. Remote controlled opening device
AU3692400A (en) 1999-02-04 2000-08-25 Brian D. Hass Automatic door assembly and door operator therefor
US6553717B2 (en) * 1999-08-10 2003-04-29 The Stanley Works Retrofit power door assembly
US6177771B1 (en) 1999-11-24 2001-01-23 Brookfield Industries, Inc. Automatic door operator
IT1311191B1 (it) * 1999-12-09 2002-03-04 Carlo Pedemonte Attuatore snodato per cancelli, portoni e simili.
US6634140B1 (en) 2000-09-13 2003-10-21 Power Access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or opener
SE520244C2 (sv) 2000-10-19 2003-06-17 Eric Baeckman Anordning för öppning och stängning av ett svängbart dörrblad eller liknande samt dörrkonstruktion med en dylik anordning
WO2002042590A1 (en) * 2000-11-23 2002-05-30 Kim Heung Kee Door hinge unit
DE10107051C2 (de) 2001-02-13 2003-06-26 Dorma Gmbh & Co Kg Elektromechanischer Drehflügelantrieb
US8225458B1 (en) 2001-07-13 2012-07-24 Hoffberg Steven M Intelligent door restraint
US6891479B1 (en) 2003-06-12 2005-05-10 Jon E. Eccleston Remotely controllable automatic door operator and closer
US7234201B2 (en) 2003-07-18 2007-06-26 Jackson Corporation Door closer power adjusting device
US6967587B2 (en) 2003-09-22 2005-11-22 Sanidoor, Llc Hands-free door opener and method
US7143547B2 (en) 2003-12-31 2006-12-05 Overhead Door Corporation Spring assisted swing door operator
US20050154612A1 (en) 2004-01-09 2005-07-14 Steris Inc. Communication server for an instrument management system
US7316096B2 (en) 2004-06-30 2008-01-08 Yale Security Inc. Door operator
DE102004061624C5 (de) 2004-12-17 2011-02-03 Dorma Gmbh + Co. Kg Türantrieb, insbesondere Drehtürantieb
DE102004061622B4 (de) 2004-12-17 2013-07-18 Dorma Gmbh + Co. Kg Türantrieb
US20060244271A1 (en) * 2005-04-13 2006-11-02 Dynatool Industries Inc. Door operator assembly
US8169169B2 (en) * 2005-04-13 2012-05-01 Brian Hass Door operator for controlling a door and method of same
US7061197B1 (en) 2005-06-22 2006-06-13 Wayne-Dalton Corp. Pivoting and barrier locking operator system
US20070256362A1 (en) 2006-03-04 2007-11-08 Curtis David Hanse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operation of a restroom door
US7717155B2 (en) 2006-03-14 2010-05-18 Homerun Holdings Corp. Pivoting barrier operator system with integral cable storage drum and transfer assembly
US8205387B2 (en) 2007-04-12 2012-06-26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Delayed egress sliding door and method
US20080256869A1 (en) 2007-04-20 2008-10-23 Opcon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c.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retrofit kit
US7774984B2 (en) 2007-07-27 2010-08-17 Eledyn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centric cross mechanism for transiting torsion
EP2209962B2 (de) 2007-11-13 2021-08-04 DORMA Deutschland GmbH Türantrieb
DE102008022714A1 (de) 2008-05-07 2009-11-12 Dorma Gmbh + Co. Kg Freischaltung von Funktionen in einem Türantrieb
DK2212502T3 (da) 2007-11-13 2012-04-23 Dorma Gmbh & Co Kg Døraktuator med en aktuatorenhed
US8695277B2 (en) 2007-11-13 2014-04-15 Dorma Gmbh + Co. Kg Door actuator
TWM365395U (en) * 2009-05-08 2009-09-21 Ju Ji Industry Co Ltd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ed in electric building door/window
DE102009030225A1 (de) 2009-06-23 2010-12-30 Dorma Gmbh + Co. Kg Bremsschaltung für einen Türbetätiger mit einem generatorisch betreibbaren Elektromotor
US8407937B2 (en) * 2009-10-22 2013-04-02 Yale Security Inc. Door operator
DE102010022049B4 (de) 2009-12-01 2022-08-25 Dormakaba Deutschland Gmbh Türschließer mit Freilauffunktion
US9163446B2 (en) 2010-03-17 2015-10-20 Yale Security Inc. Door control apparatus
US9297194B2 (en) 2010-04-01 2016-03-29 Dorma Deutschland Gmbh Hydraulic solenoid distribution valve
US8415902B2 (en) 2010-04-16 2013-04-09 Yale Security Inc. Door closer with calibration mode
US8547046B2 (en) 2010-04-16 2013-10-01 Yale Security Inc. Door closer with self-powered control unit
US8390219B2 (en) * 2010-07-29 2013-03-05 Yale Security Inc. Door operator with electrical back check feature
US20130009785A1 (en) 2011-07-07 2013-01-10 Finn Clayton L Visual and Audio Warning System Including Test Ledger for Automated Door
DE102011056961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Dorma Gmbh + Co. Kg Drehflügelbetätiger-Gestängearm
US9125960B2 (en) 2011-09-22 2015-09-08 Bürkert Contromatic Corp.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zone sterilization
US9115526B2 (en) 2011-09-23 2015-08-25 Yale Security Inc. Mounting bracket
US9506284B2 (en) 2011-11-21 2016-11-29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Automatic door system with door system user interface
DE102011055977A1 (de) 2011-12-02 2013-06-06 Dorma Gmbh + Co. Kg Türbetätiger
DE102011055974A1 (de) 2011-12-02 2013-06-06 Dorma Gmbh + Co. Kg Türbetätiger
CA2873273C (en) 2012-05-08 2020-07-21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system
DE102012111539A1 (de) 2012-11-28 2014-05-28 Dorma Gmbh + Co. Kg Türbetätiger
AU2014236481B2 (en) 2013-03-14 2017-10-26 Yale Security, Inc. Door closer
US8844050B1 (en) 2013-03-15 2014-09-23 Athoc, Inc. Personnel crisis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status tracking system
US9514583B2 (en) 2013-03-15 2016-12-06 Yale Security Inc. Controller for a door operator
DE14841578T1 (de) 2013-09-09 2016-10-20 Yale Security Inc. Vorrichtung zum Anschliessen eines Türschliessers oder Bedieners an einer Pendeltür
CA2924872C (en) 2013-10-18 2021-10-26 Yale Security, In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stant torque output from a door closer or operator
US9695620B2 (en) 2014-10-02 2017-07-04 Yale Secur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tating tube adjustment and visually indicating spring force in a door operator or closer
US10415301B2 (en) 2015-02-11 2019-09-17 Hsing-Hua KUAN Automatic released foldable door having two-way door structure
US10184284B2 (en) 2015-06-01 2019-01-22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Networked door closer
AU2016203646B2 (en) 2015-06-10 2021-06-24 Dormakaba Deutschland Gmbh Door drive
US9792747B2 (en) 2015-06-22 2017-10-17 Allegion, Inc. Multifunctional access control device
US10280670B2 (en) 2015-08-18 2019-05-07 Yale Secutiry, Inc. Dual direction door closer
US10180023B2 (en) 2015-10-06 2019-01-15 ASSA ABLOY Accessories and Door Controls Group,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spring force in a door closer or operator
US10280678B1 (en) 2015-10-21 2019-05-07 Landert Motoren Ag Breakout sliding door system with pivoting rod
US10844644B2 (en) 2015-12-07 2020-11-24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Power boost module for a door closer
CN105442978B (zh) * 2015-12-16 2017-08-22 瓯宝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闭门器电磁释放滑轨摇臂
US10344502B2 (en) 2016-02-04 2019-07-0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User sensing exit device
CN105587199B (zh) 2016-02-25 2017-06-06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闭门器
US10030426B2 (en) 2016-03-28 2018-07-24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Inductive door position sensor
US10047551B2 (en) 2016-05-16 2018-08-14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communication
US10208520B2 (en) 2016-05-16 2019-02-1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closing force of a door
US10078930B2 (en) 2016-09-20 2018-09-18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Networked door closer and auto-operator
US10480238B1 (en) * 2017-02-22 2019-11-19 Donald James La Force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durability
US10472873B2 (en) 2017-06-22 2019-11-12 Riaz Ladha Sensor based door closer with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N111480185B (zh) 2017-12-15 2022-12-27 亚萨合莱有限公司 当网络连接不可用时提供凭证集合
US10815712B2 (en) 2018-02-23 2020-10-27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ES2906838T3 (es) 2018-04-05 2022-04-20 Carrier Corp Sistema de cerradura inteligente con pantalla de visualización orientada hacia el interior
US10858872B2 (en) 2018-06-19 2020-12-08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casings
US20200037142A1 (en) 2018-07-26 2020-01-30 Eddie B. Loft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Emergency Information
CN110242153B (zh) * 2018-08-20 2024-05-17 武汉凯斯玛特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闭门器的限位装置和闭门器
TWI665368B (zh) 2018-08-31 2019-07-11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間緊急管制複數門鎖的方法
US10865595B2 (en) 2018-12-17 2020-12-15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with hold-open and release
US10961760B2 (en) 2019-02-08 2021-03-30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with backout prevention
US10704310B1 (en) 2019-02-08 2020-07-07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closer power adjustment
WO2021007588A1 (en) 2019-07-08 2021-01-14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responders
US20210023248A1 (en) 2019-07-26 2021-01-28 James Townsend Disinfecting apparatus
KR102245769B1 (ko) 2019-08-12 2021-04-27 남서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증강현실을 이용한 비상구 안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TWI699665B (zh) 2019-08-20 2020-07-21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安全性的簡便解鎖的方法
CN112805636A (zh) 2019-09-13 2021-05-14 开利公司 具有编程门锁的建筑物访问系统
KR20210033154A (ko) 2019-09-18 2021-03-26 주식회사 제이드솔루션 실시간 숙박시설 관리 시스템
US11168504B2 (en) * 2020-01-31 2021-11-0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Door operator hold-open armature assembly
TWI779908B (zh) * 2021-10-27 2022-10-01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面板外露的門弓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3654B2 (en) Adjustable torque hinge
TW202411521A (zh)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TW202411522A (zh) 能控制關門速度的門弓器
TWI802033B (zh) 簡易安裝的門弓器
KR101874254B1 (ko) 도어 개폐용 경첩
TWI828294B (zh) 具有防鬆脫連桿組的門弓器
TWI828293B (zh) 能控制關門速度的門弓器
TWI779908B (zh) 控制面板外露的門弓器
CN205314754U (zh) 用于设备门板的铰链
CN104863461B (zh) 一种无死点双扇智能门
TWI789029B (zh) 門弓器的驅動裝置
KR102430387B1 (ko) 도어 개폐용 경첩
KR101874253B1 (ko) 도어 개폐용 경첩
TWI776725B (zh) 門弓器
CN211524424U (zh) 一种啮合传动人防门门锁
KR101874255B1 (ko) 도어 개폐용 경첩
CN209538935U (zh) 闭合锁紧机构
CN111255326B (zh) 一种闭门器
CN209538984U (zh) 门窗自动开闭装置
CN216380930U (zh) 一种人防门门锁连杆的定位结构
CN209538999U (zh) 具有防误动机构的驱动装置
CN215332015U (zh) 一种防刮伤可调锁孔位置的锁槽结构
CN209538986U (zh) 二连杆机构
CN117927111A (zh) 断电自动复位电动闭门器
CN201730453U (zh) 一种门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