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9654A - 投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9654A
TW202409654A TW111132412A TW111132412A TW202409654A TW 202409654 A TW202409654 A TW 202409654A TW 111132412 A TW111132412 A TW 111132412A TW 111132412 A TW111132412 A TW 111132412A TW 202409654 A TW202409654 A TW 2024096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projection device
lens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3539B (zh
Inventor
呂竣鑫
郭人維
鍾文杰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2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353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324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2353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5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9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9654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光源模組、偏心準直透鏡、稜鏡組、光閥以及投影鏡頭。光源模組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偏心準直透鏡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源與光閥之間。光閥用以將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投影鏡頭用以將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裝置。照明光束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的第一傳遞方向與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第一夾角大於0。第一傳遞方向與影像光束從光閥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

Description

投影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投影裝置。
目前微型投影機的光學架構,在燈源上主要是以可產生不同顏色光束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s)或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s)作為投影機高亮度的光源。藉由光學元件而讓影像光束由投影鏡頭投射出投影機外。就目前投影機整體架構無法縮小,進而使成本上升以及外觀結構設計不易,再者,由於常規的鍍膜工藝沒辦法達成光束的S偏振方向的穿透率與P偏振方向的穿透率一致,故必然有其中一個偏振方向的穿透率較高,將造成雷射光源中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紅光、藍光、綠光的其中之一亮度較低,而造成影像光束的色均勻度不佳的問題。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能使光路部分傾斜以及使用偏心準直透鏡,以有助於縮減投影裝置架構,進而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外觀結構設計的自由度。此外,投影裝置使用二分之一波片,可解決光源(尤其是雷射光源)中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紅光、藍光、綠光的其中之一亮度較低,而造成影像光束的色均勻度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括光源模組、偏心準直透鏡、稜鏡組、光閥以及投影鏡頭。光源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偏心準直透鏡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源與光閥之間。光閥配置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投影鏡頭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裝置。稜鏡組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偏心準直透鏡與光閥之間,並在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閥與投影鏡頭之間。照明光束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的第一傳遞方向與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第一夾角大於0。第一傳遞方向與影像光束從光閥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夾角落在7度至20度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照明光束從偏心準直透鏡出射的第三傳遞方向與第一傳遞方向之間的第二夾角大於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照明光束入射至稜鏡組的第四傳遞方向與第二傳遞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分別用以發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光束。投影裝置更包括二分之一波片。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及第三光束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照明光束。第一光束為紅光光束。二分之一波片在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第一光源與偏心準直透鏡之間,且配置於第一光源的出光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更包括第一反射鏡,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偏心準直透鏡與光源模組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與第三光源設置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基板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於第五傳遞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反射鏡的法線方向平行於分色鏡的法線方向以及反射鏡的法線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反射鏡的法線方向不平行於分色鏡的法線方向以及反射鏡的法線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更包括勻光元件,勻光元件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在導光模組與偏心準直透鏡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更包括擴散元件,擴散元件配置於勻光元件與導光模組之間。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括光源模組、二分之一波片、導光模組、稜鏡組、光閥以及投影鏡頭。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分別用以發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光束。第一光束為紅光光束,以及二分之一波片在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及第三光束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照明光束。光閥配置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投影鏡頭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裝置,稜鏡組在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導光模組與光閥之間,並在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閥與投影鏡頭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包括偏心準直透鏡,並設計為:使照明光束以偏離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的方式入射於偏心準直透鏡,進而使照明光束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的第一傳遞方向與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第一夾角大於0,且第一傳遞方向與影像光束從光閥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因此,投影裝置可進一步縮減系統架構,進而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外觀結構設計的自由度。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還包括二分之一波片,並設計為:在第一光束(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第一光源與分色鏡之間,且配置於第一光源的出光位置。可解決光源(尤其是雷射光源)中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紅光、藍光、綠光的其中之一亮度較低,而造成影像光束的色均勻度不佳的問題。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傳遞方向以及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關係示意圖。請參考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投影裝置10,其包括光源模組100、偏心準直透鏡600、稜鏡組800、光閥900以及投影鏡頭1000。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00用以提供照明光束IL。如圖1A所示,光源模組100可包括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以及第三光源130,分別用以發出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以及第三光束C3。照明光束IL包括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以及第三光源130可為發光二極體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或雷射二極體光源(Laser diodes, LDs)。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可分別為紅光、綠光及藍光光束,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光閥900例如是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或是矽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 Panel, LCOS Panel)等空間光調變器。此外,投影鏡頭1000例如是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或多個光學鏡片的組合。光學鏡片例如包括雙凹透鏡、雙凸透鏡、凹凸透鏡、凸凹透鏡、平凸透鏡以及平凹透鏡等非平面鏡片的各種組合。本發明對投影鏡頭1000的型態及其種類並不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偏心準直透鏡6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源模組100與光閥900之間。光閥900配置於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照明光束IL轉換成影像光束IB。投影鏡頭1000配置於影像光束IB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影像光束IB投射出投影裝置10。
在本實施例中,稜鏡組800可為兩個稜鏡所組合成的內部全反射稜鏡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prism group, TIR prism group)。稜鏡組8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偏心準直透鏡600與光閥900之間,並在影像光束IB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光閥900與投影鏡頭1000之間。稜鏡組8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導光模組400與光閥900之間。其中,來自偏心準直透鏡600的照明光束IL進入稜鏡組800後被稜鏡組800反射至光閥900上。照明光束IL藉由光閥900轉換為影像光束IB後,影像光束IB進入並穿透稜鏡組800再傳遞至投影鏡頭1000。
在本實施例中,照明光束IL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的第一傳遞方向D1與偏心準直透鏡600的中心軸600C之間具有第一夾角θ1,第一夾角θ1大於0。一般來說,中心軸600C可定義為偏心準直透鏡600的幾何中心上的軸。也就是說,照明光束IL被設計為以偏離中心軸600C的方式入射於偏心準直透鏡600,使照明光束IL通過偏心準直透鏡600產生偏折。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夾角θ1落在7度至20度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遞方向D1與影像光束IB從光閥900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D2互相垂直。
在本實施例中,照明光束IL從偏心準直透鏡600出射的第三傳遞方向D3與第一傳遞方向D1之間的第二夾角θ2大於0。
在本實施例中,照明光束IL入射至稜鏡組800的第四傳遞方向D4與第二傳遞方向D2之間的夾角θ3小於90度。在本實施例中,稜鏡組800的入光面802與第二傳遞方向D2之間的夾角小於90度。在圖1中,第三傳遞方向D3與第四傳遞方向D4重合,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更包括多個聚光透鏡200、多個準直透鏡300以及導光模組400。聚光透鏡200及準直透鏡300設置在光源模組100以及導光模組400之間,且分別設置在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光路上。導光模組400,用以導引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傳遞至偏心準直透鏡600。導光模組400包括分色鏡410以及420,其中,分色鏡410,例如是分色鏡(Dichroic mirror),設置在第一光束C1及第二光束C2的傳遞路徑上,分色鏡420,例如是分色鏡(Dichroic mirror),設置在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傳遞路徑上。分色鏡410用於讓紅光穿透,且反射綠光。分色鏡420用於讓紅光與綠光穿透,且反射藍光。第一光束C1依序穿過聚光透鏡200、準直透鏡300、分色鏡410及分色鏡420後再傳遞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第二光束C2依序穿過聚光透鏡200、準直透鏡300後,被分色鏡410反射至分色鏡420,再穿透分色鏡420並傳遞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第三光束C3依序穿過聚光透鏡200、準直透鏡300後,被分色鏡420反射至偏心準直透鏡600。
在本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更包括勻光元件500。勻光元件5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在導光模組400與偏心準直透鏡600之間。其中,勻光元件500例如是積分柱(Integration Rod)、透鏡陣列或其他具有光均勻化效果的光學元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更包括透鏡700。透鏡7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在偏心準直透鏡600與稜鏡組800之間。其中,透鏡700可為聚光透鏡或偏心準直透鏡。當透鏡700作為偏心準直透鏡時,被偏心準直透鏡600偏折後的照明光束IL通過透鏡700再一次被偏折,因而使第三傳遞方向D3與第四傳遞方向D4不重合。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包括偏心準直透鏡600,並設計為:使照明光束IL以偏離偏心準直透鏡600的中心軸600C的方式入射於偏心準直透鏡600,進而使照明光束IL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的第一傳遞方向D1與偏心準直透鏡600的中心軸600C之間的第一夾角θ1大於0,且第一傳遞方向D1與影像光束IB從光閥900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D2互相垂直。也就是說,藉由偏心準直透鏡600將照明光束IL的光路偏折,以補償不同位置的光程差(稜鏡組800造成的光程差),進而滿足照明光束IL入射至稜鏡組800的入射角,因此,投影裝置10不需額外使用反射鏡來將光路轉向。而且,第一傳遞方向D1與第二傳遞方向D2互相垂直,有助於縮減系統架構,進而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外觀結構設計的自由度。此外,上述的設計除了可補償稜鏡組800造成的光程差,也同時提高影像光束IB的均勻性。
圖2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俯視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投影裝置10A與圖1A的投影裝置10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在於:投影裝置10A更包括二分之一波片1100。在本實施例中,二分之一波片1100在第一光束C1(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第一光源110與分色鏡410之間,且配置於第一光源110的出光處。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模組400’包括分色鏡410’以及反射鏡420’。其中,分色鏡410’設置在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傳遞路徑上,反射鏡420’設置在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傳遞路徑上。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依序被反射鏡420’及分色鏡410’反射後再傳遞至勻光元件500。第一光束C1穿透分色鏡410’後再傳遞至勻光元件500。分色鏡410’用於讓紅光穿透,且反射綠光與藍光。
在本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A更包括擴散元件1200。擴散元件1200可為擴散輪(diffuser wheel)。擴散元件1200配置於勻光元件500與導光模組400’之間。其中,擴散元件1200使通過的照明光束IL均勻化並破壞雷射光斑(Laser speckle)的產生,其有助於改善照明光束IL光斑不均勻的問題,因此,投影裝置10A所呈現的影像效果更佳。此外,投影裝置10A更包括擴散片1201配置於導光模組400’與勻光元件500之間。擴散片1201用於將第一光束C1、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至少其中之一所形成的照明光束IL傳遞至勻光元件500,且使通過的照明光束IL均勻化並破壞雷射光斑(Laser speckle)的產生。
基於上述,在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A在第一光束C1(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設有二分之一波片1100,用以改變紅光光束C1的偏振方向。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光束C1穿過二分之一波片1100的偏振方向相同於第二光束C2及第三光束C3的偏振方向。由於光學系統中各光學元件的光學膜可產生的光學效應與光的偏振方向有關,因此,設置二分之一波片1100有助於使照明光束IL及影像光束IB的均勻度與亮度更佳。而且,二分之一波片1100被設計為設置在紅光光束C1的傳遞路徑上而非是綠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是因為會降低投影裝置10A整體輸出的影像光束IB的亮度。
參考圖2B,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與第三光源130設置於同一基板的表面上。第一光源110可為一個紅光光源或多個紅光光源,第二光源120與第三光源130可設置於同一陣列中,第二光源120與第三光源130也可為多個綠光光源以及藍光光源。二分之一波片1100用於讓至少一紅光光源所產生的紅光通過並轉換其偏振方向。
圖3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俯視圖。請參考圖3A與圖3B,投影裝置10B與圖2A的投影裝置10A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在於:投影裝置10B更包括第一反射鏡13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導光模組400’與勻光元件500之間。第一反射鏡1300在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偏心準直透鏡600與光源模組100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照明光束IL入射至第一反射鏡1300的第五傳遞方向D5垂直於照明光束IL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的第一傳遞方向D1。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與第三光源130設置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該基板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於第五傳遞方向D5。再者,第一反射鏡1300的法線方向平行於分色鏡410’的法線方向以及反射鏡420’的法線方向。投影裝置10B的其餘優點相似於圖2A的投影裝置10A,在此不再贅述。
圖4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4B是圖4A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與圖4B,投影裝置10C與圖3A的投影裝置10B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照明光束IL入射至第一反射鏡1300’的第五傳遞方向D5垂直於照明光束IL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600的第一傳遞方向D1。第一反射鏡1300’的法線方向不平行於分色鏡410’的法線方向以及反射鏡420’的法線方向。投影裝置10C的其餘優點相似於圖3A的投影裝置10B,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包括偏心準直透鏡,並設計為:使照明光束入射至偏心準直透鏡的第一傳遞方向與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第一夾角大於0,且第一傳遞方向與影像光束從光閥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而且,第一傳遞方向與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有助於縮減系統架構,進而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外觀結構設計的自由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還包括二分之一波片1100,並設計為:在第一光束(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第一光源與分色鏡之間,且配置於第一光源的出光位置。可解決光源(尤其是雷射光源)中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紅光、藍光、綠光的其中之一亮度較低,而造成影像光束的色均勻度不佳的問題。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10A、10B、10C:投影裝置 100:光源模組 110:第一光源 120:第二光源 130:第三光源 200:聚光透鏡 300:準直透鏡400、400’:導光模組 410、410’、420:分色鏡 420’:反射鏡 500:勻光元件 600:偏心準直透鏡 600C:中心軸 700:透鏡(聚光透鏡/偏心準直透鏡) 800:稜鏡組 802:入光面 900:光閥 1000:投影鏡頭 1100:二分之一波片 1200:擴散元件 1201:擴散片 1300、1300’:第一反射鏡 C1:第一光束 C2:第二光束 C3:第三光束 D1:第一傳遞方向 D2:第二傳遞方向 D3:第三傳遞方向 D4:第四傳遞方向 D5:第五傳遞方向 IB:影像光束 IL:照明光束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θ3:夾角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傳遞方向以及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關係示意圖。 圖2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俯視圖。 圖3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俯視圖。 圖4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4B是圖4A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10:投影裝置
100:光源模組
110:第一光源
120:第二光源
130:第三光源
200:聚光透鏡
300:準直透鏡
400:導光模組
410、420:分色鏡
500:勻光元件
600:偏心準直透鏡
600C:中心軸
700:透鏡
800:稜鏡組
802:入光面
900:光閥
1000:投影鏡頭
C1:第一光束
C2:第二光束
C3:第三光束
D1:第一傳遞方向
D2:第二傳遞方向
D3:第三傳遞方向
D4:第四傳遞方向
IB:影像光束
IL:照明光束

Claims (12)

  1.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光源模組、偏心準直透鏡、稜鏡組、光閥以及投影鏡頭,所述光源模組用以提供照明光束,所述偏心準直透鏡在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光源模組與所述光閥之間,所述光閥配置於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鏡頭配置於所述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影像光束投射出所述投影裝置,所述稜鏡組在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偏心準直透鏡與所述光閥之間,並在所述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光閥與所述投影鏡頭之間,其中: 所述照明光束入射至所述偏心準直透鏡的第一傳遞方向與所述偏心準直透鏡的中心軸之間的第一夾角大於0;以及 所述第一傳遞方向與所述影像光束從所述光閥出射的第二傳遞方向互相垂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夾角落在7度至20度的範圍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照明光束從所述偏心準直透鏡出射的第三傳遞方向與所述第一傳遞方向之間的第二夾角大於0。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照明光束入射至所述稜鏡組的第四傳遞方向與所述第二傳遞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90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分別用以發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光束,所述投影裝置更包括二分之一波片,其中: 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所述照明光束; 所述第一光束為紅光光束;以及 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在所述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第一光源與所述偏心準直透鏡之間,且配置於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光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更包括第一反射鏡,在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偏心準直透鏡與所述光源模組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與所述第三光源設置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於所述第五傳遞方向。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鏡的法線方向平行於所述分色鏡的法線方向以及所述反射鏡的法線方向。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鏡的法線方向不平行於所述分色鏡的法線方向以及所述反射鏡的法線方向。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投影裝置,更包括勻光元件,所述勻光元件在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在導光模組與所述偏心準直透鏡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投影裝置,更包括擴散元件,所述擴散元件配置於所述勻光元件與所述導光模組之間。
  12.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光源模組、二分之一波片、導光模組、稜鏡組、光閥以及投影鏡頭,其中 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分別用以發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光束,其中 所述第一光束為紅光光束,以及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在所述紅光光束的傳遞路徑上,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所述照明光束,以及 所述光閥配置於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鏡頭配置於所述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影像光束投射出所述投影裝置,所述稜鏡組在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導光模組與所述光閥之間,並在所述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於所述光閥與所述投影鏡頭之間。
TW111132412A 2022-08-29 2022-08-29 投影裝置 TWI823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2412A TWI823539B (zh) 2022-08-29 2022-08-29 投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2412A TWI823539B (zh) 2022-08-29 2022-08-29 投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3539B TWI823539B (zh) 2023-11-21
TW202409654A true TW20240965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72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412A TWI823539B (zh) 2022-08-29 2022-08-29 投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35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9567B2 (ja) * 2006-11-02 2009-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884743B2 (ja) * 2013-01-30 2016-03-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632814A (zh) * 2018-06-25 2019-12-3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N112114480A (zh) * 2019-06-20 2020-12-22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CN113589629B (zh) * 2020-04-30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显示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162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O2019071951A1 (zh) 复眼透镜组及投影装置
US11347140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JP2019113842A (ja) 投影装置
TW201833653A (zh) 投影系統
US1144235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uniformity of illumination light beams
CN212207949U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US20240027884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1167526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WO2022174840A1 (zh) 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US11662654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scattering element and projection device
TW202034059A (zh) 投影裝置
TWI823539B (zh) 投影裝置
US11143945B2 (en) Lens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10999563B2 (en) Optical engin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202409654A (zh) 投影裝置
US20240073378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US20240069425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726619B (zh) 投影機
US1179690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3329216B (zh) 投影机
US11693300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40045316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30266654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US20240118600A1 (en) Illumination assembly and project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