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503A - 治療纖維化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療纖維化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503A
TW202408503A TW112116487A TW112116487A TW202408503A TW 202408503 A TW202408503 A TW 202408503A TW 112116487 A TW112116487 A TW 112116487A TW 112116487 A TW112116487 A TW 112116487A TW 202408503 A TW202408503 A TW 2024085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alkyl
fibrosis
group
mm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6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凱文 雀曲
羅伯特 泰勒
傑韋爾 強斯頓
漢司 J 莫比司
道格拉斯 保特曼
蓮恩 H 卡娃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雅斯娜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雅斯娜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雅斯娜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8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503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調節肝細胞生長因子之化合物及其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以治療疾病,包括纖維化。

Description

治療纖維化之方法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用於治療諸如纖維化之疾病的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
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為在包括胚胎及器官發育、再生及發炎的多個生物過程中涉及的多效性蛋白因子。HGF轉換及分泌為非活性促HGF,但在裂解之後,所產生的α及β-次單位由二硫鍵聯連接以形成活性雜二聚體。HGF之表現主要發生於諸如纖維母細胞、軟骨母細胞、脂肪細胞之間質細胞及內皮中,且HGF在許多器官,包括肺、心臟、肝、腎及神經系統中具有活性(Funakoshi及Nakamura, 2003)。HGF之所有生物活性係經由MET介導,該MET為充當HGF唯一已知受體的跨膜受體酪胺酸激酶。已知MET參與各種生物過程,在發育、再生及對損傷反應中展現作用。在將HGF至MET之細胞外域後,MET蛋白之均二聚引起細胞內域之自磷酸化。MET細胞內域之磷酸化引起包括Gab1、GRB2、磷脂酶C及Stat3的各種效應蛋白之補充及磷酸化(Gherardi等人, 2012;Organ及Tsao, 2011)。此等效應蛋白隨後與包括PI3K/Akt、Ras/Raf/MAPK、RAC1/CDC42及RAP/FAK等的下游傳信路徑相互作用以影響包括基因調節、細胞骨架重排、細胞週期進程、細胞黏著、存活及增殖的一陣列細胞組分(Organ及Tsao, 2011)。
HGF/MET信號傳導活性已顯示出參與介導引起疾病之纖維化過程。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之肺纖維母細胞展現較低的HGF之信使RNA含量(Huang, 2014)。進一步研究已顯示,HGF係一種拮抗TGF-β之促纖維化作用的抗纖維化因子(Huang, 2014)。阻斷HGF信號傳導促進慢性腎病中組織纖維化之進展(Liu Youhua等人, 2000)。因此,刺激HGF/MET信號傳導系統為治療一系列疾病病況的理想目標。已針對包括肝臟、腎臟、胃腸道、心血管組分、肺部、皮膚、神經系統及肌肉組織的許多不同組織類型中之疾病及損傷提出涉及HGF活性調變的療法(Matsumoto等人, 2014)。
HGF調節可為具有纖維化併發症之有價值的治療。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纖維化之調節HGF的化合物。非限制性示例性實施例包括: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 L      為直接鍵、-C(=O)-、-(CR aR b) m-C(=O)-、-C(=O)-(CR aR b) m-或-(CR aR b) m-; 各R a及R 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或C 2-C 6炔基; R 1a及R 1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C 6-C 10芳基烷基; R 2為H、側氧基或硫基; R 3為C 2-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R 4為C 6-C 10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各R 5獨立地為C 1-C 6烷基、側氧基或鹵基; R 6為H、C 1-C 6烷基或側氧基; R 7為H或側氧基; m      為1或2;及 n       為0至3之整數; 其中各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12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環基及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鹵烷氧基、氰基、-(C=O)NH 2、硝基、-SO 2(C 1-C 6烷基)及-CO 2H之一至五個取代基取代。 2.         如實施例1之方法,其中L為-C(=O)-或-(CR aR b) m-。 3.         如實施例1或2之方法,其中L為-C(=O)-。 4.         如實施例1或2之方法,其中L為-(CR aR b) m-。 5.         如實施例4之方法,其中R a及R b各自為H,且m為1。 6.         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例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選自鹵基、-CO 2H及-C(=O)NH 2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視情況經選自鹵基及胺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 7.         如實施例6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氟、2-甲基丁基、-CH 2F、甲氧基、-CH 2CO 2H、-CH 2C(=O)NH 2、苄基或4-胺基苄基。 8.         如實施例6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或C 1-C 3烷基。 9.         如實施例8之方法,其中R 1a為甲基且R 1b為H。 10.       如實施例8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為H。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H。 12.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硫基。 13.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側氧基。 14.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C 3-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烷基、雜芳基烷基或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鹵烷氧基、氰基、-(C=O)NH 2、硝基、-SO 2(C 1-C 6烷基)及-CO 2H之一至五個取代基取代。 15.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選自以下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2-C 6烷基:鹵基、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SO 2(C 1-C 3烷基)及-C(=O)NH 2;C 2-C 6烯基;C 3-C 6環烷基烷基;5員至6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6員雜環基烷基;或C 6芳基烷基。 16.       如實施例15之方法,其中R 3為經選自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及-SO 2(C 1-C 3烷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2烷基。 17.       如實施例14至16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R 3為: 。 18.       如實施例17之方法,其中R 3為: 。 19.       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6-C 10芳基。 20.       如實施例19之方法,其中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 21.       如實施例20之方法,其中R 4為: 。 22.       如實施例21之方法,其中R 4為: 。 23.       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5員至10員雜芳基。 24.       如實施例23之方法,其中 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吡啶基或吲哚基。 25.       如實施例24之方法,其中 R 4。 26.       如實施例25之方法,其中 R 4。 27.       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5員至10員雜環基。 28.       如實施例27之方法,其中R 4為吲哚啉基。 29.       如實施例28之方法,其中R 4。 30.       如實施例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L-R 4為: 。 31.       如實施例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0。 32.       如實施例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1。 33.       如實施例32之方法,其中R 5為側氧基或鹵基。 34.       如實施例33之方法,其中R 5為側氧基或氟。 35.       如實施例1至3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6為H。 36.       如實施例1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7為側氧基。 37.       如實施例1至10、13-31、35及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為式(V): ,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38.       如實施例37之方法,其中: L 為-C(=O)-或-CH 2-; R 1a及R 1b獨立地為H或視情況經-CO 2H取代之C 1-C 3烷基; R 3為C 4-C 5烷基、C 4-C 5烯基或經C 3-C 5環烷基取代之C 1-C 3烷基;及 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 39.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A19: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4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之選自表1A之化合物及化合物A19的化合物: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及立體異構體。 41.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肺纖維化、肝纖維化、腎纖維化、心臟纖維化或皮膚纖維化。 42.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減少一或多種纖維化相關之發炎介質。 43.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等發炎介質係選自內皮素-1、單核球趨化蛋白-1及單核球趨化蛋白-3、分化簇3+細胞、外異蛋白A+細胞、C-X-C模體趨化因子配位體1 (CXCL1)、C-X-C模體配位體10 (CXCL10)、干擾素γ (IFN-γ)、介白素(IL)-1、IL-1α、IL-1β、IL-4、IL-5、IL-6、IL-8、IL-10、IL-12、IL-13、IL-17、IL-18、IL-23、B及T細胞活化、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 B信號傳導路徑之活化及表現於骨髓細胞上之觸發受體(TREM)。 44.       如實施例43之方法,其中該等發炎介質係選自IL-1β、IL-4、IL-6、TNF-α及IFNγ。 45.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肝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肝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46.       如實施例45之方法,其中肝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肝高血壓、γ-麩胺醯基轉移酶、丙胺酸轉胺酶、天冬胺酸轉胺酶含量、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總蛋白、L-乳酸脫氫酶測試、凝血酶原時間測試及藉由超音波技術或CT證明之纖維化病變。 47.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肝纖維化且該化合物延遲肝硬化發作。 48.       如實施例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腎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腎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49.       如實施例48之方法,其中腎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 51Cr-EDTA或碘酞酸鹽之分泌、碘海醇之血漿移除、微白蛋白尿測試、尿分析測試、膠原蛋白表現增加、TGF-β之活性增加、PDGF之活性增加、腎α-平滑肌肌動蛋白之活性增加、間質基質組分及小管上皮細胞至肌纖維母細胞之轉變。 50.       如實施例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肺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肺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51.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肺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肺活量測試、肺體積測試、氧合及氣體擴散測試、運動壓力測試、身體體積描記測試、肺擴散能力測試、支氣管誘發測試、脈搏血氧飽和度測試、呼出一氧化氮分數測試、支氣管活組織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球陽離子蛋白、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浸潤、類胰蛋白酶含量、嗜中性球及嗜酸性球計數、血清C反應蛋白及組織胺。 52.       如實施例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心臟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心臟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53.       如實施例52之方法,其中該心臟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圖結果、心電圖結果、磁共振成像結果、CT掃描結果、運動心臟壓力或運動耐量測試結果、藥理學壓力測試結果、傾斜測試結果、動態節律監測測試結果、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結果以及心房利鈉肽之含量、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1、生長分化因子-15以及I型及III型膠原蛋白。 54.       如實施例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皮膚纖維化係硬皮病或過度結疤。 55.       如實施例1至44及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皮膚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皮膚纖維化之一或多種臨床症狀。 56.       如實施例55之方法,其中該皮膚纖維化之一或多種臨床症狀係選自皮膚繃緊或腫脹、改良羅德南(Rodnan)皮膚評分測試、使用皮米計測定皮膚增厚、使用硬度計量測皮膚硬度、使用彈性計及皮膚彈性測試儀量測皮膚彈性、使用皮膚硬度測試儀量測皮膚硬度、彈性、黏度、黏彈性比及鬆弛時間、使用20 MHz超音波測定皮膚厚度、毛細血管損失或變形(諸如擴張)、抗體核測試、肺功能或呼吸測試、CT掃描、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腎功能測試、X射線及動力研究。 57.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被調配成醫藥組合物。
相關申請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2022年5月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338,211號;2022年11月1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426,623號;及2023年2月22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447,434號之優先權,該等申請案中之各者出於任何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提供用於治療各種形式之纖維化的HGF/MET正調節劑。 定義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之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在以下描述中,闡述某些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本揭露內容的各種實施例的全面瞭解。應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及以下詳細描述僅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不限制所主張之任何標的物。在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任何材料與本發明之表現內容不一致之情況下,以表現內容為準。在本申請案中,除非另有特定陳述,否則單數之使用包括複數。除非上下文另有具體規定,否則依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在本申請案中,除非另外陳述,否則「或」之使用意謂「及/或」。此外,使用術語「包括(including)」以及其他形式,諸如「包括(include)」、「包括(includes)」及「包括(included)」,不具限制性。
除非上下文另外要求,否則在整個本說明書及技術方案中,詞語「包含(comprise)」及其變化形式(諸如「包含(comprises及comprising)」)應以開放的包括性含義理解,亦即「包括但不限於」。
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則任何濃度範圍、百分比範圍、比率範圍或整數範圍應理解為包括在所列舉範圍內之任何整數值及(在適當時)其分數(諸如整數之十分之一及百分之一)。此外,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本文中所列舉之與諸如聚合物亞單元、尺寸或厚度之任何物理特徵有關之任何數值範圍應理解為包括所列舉範圍內之任何整數。依本文所使用,除非另外指示,否則術語「約」及「大致」意謂所指示之範圍、值或結構之±20%、±10%、±5%或±1%。
貫穿於本說明書中的對「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的參考意謂結合實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本發明之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本說明書通篇之不同位置出現的片語「在一個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未必皆指代同一實施例。另外,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以任何適合的方式組合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
「胺基」係指-NH 2基團。
「羧基(Carboxy或carboxyl)」係指-CO 2H基團。
「氰基」係指-CN基團。
「羥基(Hydroxy或hydroxyl)」係指-OH基團。
「硝基」係指-NO 2基團。
「側氧基」係指=O取代基。
「硫基」係指=S取代基。
「硫醇基」係指-SH取代基。
「烷基」係指僅由碳原子及氫原子組成之非分支鏈或分支鏈飽和烴鏈基團,其具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C 1-C 12烷基)、較佳一至八個碳原子(C 1-C 8烷基)、一至六個碳原子(C 1-C 6烷基)或一至三個碳原子(C 1-C 3烷基),且其藉由單鍵,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丁基、正戊基、1,1二甲基乙基(三級丁基)、3甲基己基、2甲基己基及其類似者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具體陳述,否則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烯基」係指僅由碳原子及氫原子組成的非分支鏈或分支鏈不飽和烴鏈基團,其含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具有二至十二個碳原子(C 2-C 12烯基)、較佳二至八個碳原子(C 2-C 8烯基)或二至六個碳原子(C 2-C 6烯基),且其藉由單鍵,例如乙烯基、丙-1-烯基、丁-1-烯基、戊-1-烯基、戊-1,4-二烯基及其類似者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烯基視情況經取代。
「炔基」係指僅由碳原子及氫原子組成的未分支或分支不飽和烴鏈基團,其含有一或多個碳-碳參鍵,該一或多個碳-碳參鍵具有二至十二個碳原子(C 2-C 12炔基)、較佳二至八個碳原子(C 2-C 8炔基)或二至六個碳原子(C 2-C 6炔基),且其藉由單鍵例如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及其類似者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炔基視情況經取代。
「烷氧基」係指式-OR a之基團,其中R a為依上文所定義之含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的烷基。較佳烷氧基在烷基中具有一至六個碳原子(亦即,C 1-C 6烷氧基)或一至三個碳原子(亦即,C 1-C 3烷氧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
「芳環」係指具有共振鍵之環之分子之環狀平面部分(亦即基團),其相對於具有相同原子組之其他連接性排列呈現穩定性增加。一般而言,芳環含有一組共價鍵結的共面原子且包含為偶數但並非4之倍數(亦即4n + 2個π-電子,其中n=0、1、2、3等)的多個π-電子(例如交替雙鍵及單鍵)。芳環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次甲基、咪唑基、吡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𠯤基、吡啶酮基、嗒𠯤基、嘧啶酮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芳環」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所有基團。
「芳基」係指包含6至18個碳原子及至少一個芳環(亦即C 6-C 18芳基)、較佳地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亦即C 6-C 10芳基)的碳環系統基團。出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目的,芳基係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的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或橋連環系統。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衍生自乙烯合蒽、乙烯合萘、乙烯合菲、蒽、薁、苯、、丙二烯合茀、茀、 as-二環戊二烯并苯、 s -二環戊二烯并苯、茚烷、茚、萘、萉、菲、七曜烯(pleiadene)、芘及聯伸三苯的芳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芳基視情況經取代。
「芳基烷基」係指式-R b-R c之基團,其中R b為伸烷基鏈且R c為依上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芳基,例如苄基、二苯甲基及其類似者。芳基烷基可含有連接至C 6-C 10芳基(亦即C 6-C 10芳基烷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芳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環烷基」係指僅由碳原子及氫原子組成的穩定非芳族單環或多環碳環基團,其可包括稠合或橋接環系統,具有三至十五個碳原子(亦即C 3-C 15環烷基)、較佳具有三至十個碳原子(亦即C 3-C 10環烷基)或三至六個碳原子(亦即C 3-C 6環烷基),且其為飽和或不飽和的且藉由單鍵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單環基團包括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當在相同碳原子上存在兩個用於取代之位置時,環烷基亦包括「螺環烷基」。多環基團包括例如金剛烷基、降𦯉基、十氫萘基、7,7-二甲基-二環[2.2.1]庚基及其類似基團。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環烷基烷基」係指式-R b-R c之基團,其中R b為伸烷基鏈且R c為依上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及其類似者。環烷基烷基可含有連接至C 3-C 12環烷基(亦即C 3-C 12環烷基烷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或連接至C 3-C 6環烷基(亦即C 3-C 6環烷基烷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特定說明,否則環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稠合」係指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環結構與本發明化合物中現有之環結構稠合。當稠合環為雜環基環或雜芳基環時,成為稠合雜環基環或稠合雜芳基環之一部分的現有環結構上之任何碳原子經氮原子置換。
「鹵基」或「鹵素」係指溴、氯、氟或碘。
「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依上文所定義之鹵基取代之依上文所定義之烷基,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1,2二氟乙基、3溴2氟丙基、1,2二溴乙基及其類似基團。較佳鹵烷基包括具有一至六個碳原子且經一或多個鹵基取代的烷基(亦即C 1-C 6鹵烷基)。鹵基可全部相同,或鹵基可不同。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特定說明,否則鹵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鹵烷氧基」係指式-OR a之基團,其中R a為依本文中所定義之含有一至十二個碳原子之鹵烷基。較佳鹵烷氧基包括具有一至六個碳原子(亦即C 1-C 6鹵烷氧基)或具有一至三個碳原子(C 1-C 3鹵烷氧基)且經一或多個鹵基取代之烷氧基。鹵基可全部相同或鹵基可全部不同。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特定說明,否則鹵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
「雜芳基」係指具有單個環、多個環或多個稠合環的芳族基(例如5員至14員環系統),其中一或多個環雜原子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依本文所使用,雜芳基包括1至10個環碳原子及獨立地選自環內之氮、氧及硫的1至4個雜原子。較佳雜芳基具有含有選自氮、氧及硫的一至四個雜原子之5員至10員環系統(亦即5員至10員雜芳基)及含有選自氮、氧及硫的一至四個雜原子之5員至6員環系統(亦即5員至6員雜芳基)。出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目的,芳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的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或橋連環系統。雜芳基之實例包括吡咯基、吡唑基、吡啶基、吡𠯤基、嘧啶基、嗒𠯤基、喹唑啉基、喹㗁啉基、喹啉基、 啶基、異喹啉基、四氫喹啉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𠯤基及噻吩基(thiophenyl) (亦即噻吩基(thienyl))。雜芳基可包含一或多個N-氧化物(N-O-)部分,諸如吡啶-N-氧化物。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
「雜芳基烷基」係指式-R b-R c之基團,其中R b為伸烷基鏈且R c為依上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雜芳基。雜芳基烷基可含有連接至5員至10員雜芳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亦即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連接至5員至6員雜芳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亦即5員至6員雜芳基烷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特定說明,否則雜芳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雜環基」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環雜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環烷基。術語「雜環基」包括雜環烯基(亦即具有至少一個雙鍵之雜環基)、橋接雜環基、稠合雜環基及螺雜環基。雜環基可為其中多個環可為稠合環、橋聯環或螺環的單個環或多個環,且可包含一或多個側氧基(C=O)部分或N-氧化物(N-O-)部分。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任何非芳族環被視為雜環基,無論連接如何(亦即,可經由碳原子或雜原子結合)。此外,不論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如何,術語雜環基意欲涵蓋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任何非芳族環,該環可與芳基或雜芳基環稠合。依本文所使用,雜芳基具有1至10個環碳原子、1至8個碳原子、1至6個碳原子或1至4個碳原子以及獨立地選自氮、硫及氧的1至5個環雜原子、1至4個雜原子、1至3個雜原子或1至2個雜原子。較佳雜環基具有包括選自氮及氧的一至四個雜原子的環系統中之五員至10員(亦即5員至10員雜環基)或包括選自氮及氧的一至四個雜原子的環系統中之五員至八員(亦即5員至8員雜環基)。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二氧戊環基、噻吩基[1,3]二噻烷基、十氫異喹啉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異噻唑啶基、異㗁唑啶基、𠰌啉基、八氫吲哚基、八氫異吲哚基、2側氧基哌𠯤基、2側氧基哌啶基、2側氧基吡咯啶基、㗁唑啶基、哌啶基、哌𠯤基、4哌啶酮基、吡咯啶基、吡唑啶基、 啶基、噻唑啶基、四氫呋喃基、三噻烷基、四氫哌喃基、硫代𠰌啉基、噻𠰌啉基、1側氧基硫代𠰌啉基及1,1-二側氧基-硫代𠰌啉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
「雜環基烷基」係指式-R b-R c之基團,其中R b為伸烷基鏈且R c為依上文所定義之一或多個雜環基。雜環基烷基可含有連接至5員至10員雜環基(亦即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或連接至5員至8員雜環基(亦即5員至8員雜環基烷基)的C 1-C 10伸烷基鏈。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特定說明,否則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依本文所使用,術語「經取代之」意謂以上基團中之任一者,或其他取代基(例如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12環烷基烷基、芳基及雜芳基),其中至少一個氫原子(例如1、2、3或所有氫原子)經連接至非氫原子之鍵置換,該非氫原子諸如但不限於:鹵素原子,諸如F、Cl、Br及I (亦即「鹵基」);諸如羥基或烷氧基(例如烷氧基或鹵烷氧基)之基團中之氧原子;諸如胺(例如-NH 2)、醯胺(例如(C=O)NH 2)及硝基之基團中之氮原子;包括一或多個鹵素,諸如F、Cl、Br及I之烷基(例如,鹵烷基);及氰基。
應理解,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L、R 1a、R 1b、R 2、R 3、R 4、R 5、R 6及R 7之各選擇為依上文所描述視情況經取代,且其限制條件為藉由取代所有價數飽和。具體而言,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L、R 1a、R 1b、R 2、R 3、R 4、R 5、R 6及R 7之各選擇為視情況經取代,且其限制條件為此類取代引起穩定分子(例如諸如H及鹵基未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
化合物或組合物「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係指基於本文中之本發明視需要產生預期結果的化合物或組合物之量。有效量可藉由細胞培養物或實驗動物中之標準醫藥程序判定,包括但不限於藉由判定ED 50(50%群體之治療有效劑量)及LD 50(50%群體之致死劑量)而判定。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之化合物引起減輕或抑制症狀或延長個體(亦即人類患者)之存活期。該等結果可能需要多次劑量之化合物。
「治療(treating或treatment)」個體之疾病係指1)預防傾向於患病或尚未顯示疾病症狀之患者出現疾病;2)抑制疾病或阻滯其發展;或3)改善疾病或使疾病消退。依本文所使用,「治療(treatment或treating)」為用於獲得有益或所需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出於本發明之目的,有益或所需結果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減輕由疾病或病症引起之一或多種症狀;降低疾病或病症之程度;使疾病或病症穩定(例如,預防或延遲疾病或病症之惡化);延遲疾病或病症之發生或復發;延遲或減緩疾病或病症之進展;改善疾病或病症病況;使疾病或病症(部分或完全)緩解;降低治療疾病或病症所需之一或多種其他藥物之劑量;增強用於治療疾病或病症之另一藥物之效果;延遲疾病或病症之進展;提高生活品質;及/或延長個體之存活期。「治療」亦涵蓋減少疾病或病症之病理後果。本發明之方法涵蓋該等治療態樣中之任意一或多種。
依本文所使用,術語「個體」、「受試者」及「患者」意謂任何哺乳動物。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小鼠、大鼠、倉鼠、天竺鼠、豬、兔、貓、狗、山羊、綿羊、母牛及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哺乳動物為人類。
「治療效果」,依該術語在本文中所使用,涵蓋依本文中所描述之治療益處及/或預防益處。治療效應包括延遲或消除疾病或病狀之出現;延遲或消除疾病或病狀之症狀發作;減緩、阻止或逆轉疾病或病狀之進展;使疾病或病狀部分或完全消退;或其任何組合。
依本文所使用,術語「共同投與」、「與…組合投與」及其文法等效物涵蓋向包括人類的動物投與兩種或更多種藥劑,從而使得藥劑及/或其代謝物兩者同時存在於個體中。共投與包括以單獨組合物形式同時投與、在不同時間處以單獨組合物形式投與或以其中存在兩種藥劑之組合物形式投與。
「醫藥學上可接受」係指適用於製備適用於獸醫學或人類醫藥用途之醫藥組合物的化合物、鹽、組合物、劑型及其他材料。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酸加成鹽及鹼加成鹽兩者。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係指保持游離鹼之生物有效性及特性的彼等鹽,其在生物學或其他方面無不良反應,且由以下形成:無機酸,諸如但不限於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其類似者);及有機酸,諸如但不限於乙酸、2,2-二氯乙酸、己二酸、褐藻酸、抗壞血酸、天冬胺酸、苯磺酸、苯甲酸、4-乙醯胺基苯甲酸、樟腦酸、樟腦-10-磺酸、癸酸、己酸、辛酸、碳酸、肉桂酸、檸檬酸、環己胺磺酸、十二烷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烷磺酸、2-羥基乙烷磺酸、甲酸、反丁烯二酸、半乳糖二酸、龍膽酸、葡糖庚酸、葡萄糖酸、葡糖醛酸、麩胺酸、戊二酸、2-側氧基-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馬尿酸、異丁酸、乳酸、乳糖酸、月桂酸、順丁烯二酸、蘋果酸、丙二酸、杏仁酸、甲烷磺酸、黏液酸、萘-1,5-二磺酸、萘-2-磺酸、1-羥基-2-萘甲酸、菸鹼酸、油酸、乳清酸、草酸、棕櫚酸、雙羥萘酸、丙酸、焦麩胺酸、丙酮酸、柳酸、4-胺基柳酸、癸二酸、硬脂酸、丁二酸、酒石酸、硫氰酸、對甲苯磺酸、三氟乙酸、十一碳烯酸及其類似者。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係指保留游離酸之生物有效性及特性,合乎生物學或其他方面需要之鹽。此等鹽由無機鹼或有機鹼與游離酸加成製備。衍生自無機鹼之鹽包括但不限於鈉鹽、鉀鹽、鋰鹽、銨鹽、鈣鹽、鎂鹽、鐵鹽、鋅鹽、銅鹽、錳鹽、鋁鹽及類似者。較佳無機鹽為銨鹽、鈉鹽、鉀鹽、鈣鹽及鎂鹽。衍生自有機鹼之鹽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鹽: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經取代之胺(包括天然存在之經取代之胺)、環胺及鹼性離子交換樹脂,諸如氨、異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二乙醇胺、乙醇胺、丹醇(deanol)、2二甲胺基乙醇、2二乙胺基乙醇、二環己胺、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咖啡鹼、普魯卡因(procaine)、海卓胺(hydrabamine)、膽鹼、甜菜鹼、苄苯乙胺、苄星青黴素(benzathine)、乙二胺、葡糖胺、甲基還原葡糖胺、可可豆鹼、三乙醇胺、緩血酸胺、嘌呤、哌𠯤、哌啶、 N乙基哌啶、多元胺樹脂及其類似者。尤其較佳有機鹼為異丙胺、二乙胺、乙醇胺、三甲胺、二環己胺、膽鹼及咖啡鹼。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四級銨鹽,諸如四級胺烷基鹵化物鹽(例如溴化甲烷)。
依本文所使用,「治療劑」係指生物學、醫藥或化學化合物或其他部分。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簡單或複雜的有機分子或無機分子、肽、蛋白質、寡核苷酸、抗體、抗體衍生物、抗體片段、維生素衍生物、碳水化合物、毒素或化學治療化合物。可合成各種化合物,例如小分子及寡聚物(例如寡肽及寡核苷酸),及基於各種核心結構的合成有機化合物。另外,各種天然來源可提供化合物以供篩選,諸如植物或動物萃取物及其類似者。
術語「活體內」係指發生於受試者體內的事件。
本發明之實施例亦意欲涵蓋所有藉由使一或多個原子經具有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而經同位素標記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式(I)化合物(亦即式(I)化合物之「同位素形式」)。可併入至式(I)化合物中的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氯及碘之同位素,分別諸如 2H、 3H、 11C、 13C、 14C、 13N、 15N、 15O、 17O、 18O、 31P、 32P、 35S、 18F、 36Cl、 123I及 125I。此等放射性標記的化合物可用於幫助測定或量測化合物之有效性,其藉由表徵例如作用位點或模式或對藥理學上重要作用位點之結合親和力來進行。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式(I)化合物(例如,併入有放射性同位素之彼等者)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研究。放射性同位素氚(亦即 3H)及碳-14(亦即 14C)鑒於其易於併入及現成偵測手段而尤其適用於此目的。
經諸如氘(亦即 2H)之較重同位素取代可能提供由較大代謝穩定性引起之某些治療優勢,例如活體內半衰期增加或劑量需求降低,且因此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為較佳的。
經正電子發射同位素(諸如 11C、 18F、 15O及 13N)取代可適用於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ositron Emission Topography,PET)研究,以檢查受質受體佔用率。經同位素標記之式(I)化合物可通常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或藉由與如下文闡述之實例中所描述之方法類似之方法,使用適當的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代替先前所用的未經標記之試劑來製備。
某些實施例亦意欲涵蓋所揭示化合物之活體內代謝產物。此類產物可例如由所投與化合物之氧化、還原、水解、醯胺化、酯化及其類似者產生,此係主要歸因於酶促過程。因此,實施例包括藉由包含向哺乳動物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持續足以產生其代謝產物之時段之方法而產生的化合物。此類產物通常藉由向動物,諸如大鼠、小鼠、天竺鼠、猴,或向人類投與可偵測劑量之放射性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使代謝進行足夠時間且將其轉化產物自尿液、血液或其他生物樣本分離來鑑別。
「穩定化合物」及「穩定結構」意指足夠穩固,能經受自反應混合物分離至適用純度且調配成有效治療劑的化合物。
結晶常常產生本發明化合物之溶劑合物。依本文所使用,術語「溶劑合物」係指包含式(I)化合物之一或多個分子與一或多個溶劑分子之聚集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溶劑為水,在此情況下,溶劑合物為水合物。替代地,在其他實施例中,溶劑為有機溶劑。因此,式(I)化合物可以水合物,包括單水合物、二水合物、半水合物、倍半水合物、三水合物、四水合物及其類似者,以及相應溶劑化形式存在。在一些態樣中,式(I)化合物為真實溶劑合物,而在其他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僅保留外源水或為水與一些外源溶劑之混合物。
「視情況(optional或optionally)」意謂隨後描述之事件或情形可能發生或可能不發生,且該描述包括該事件或情形發生之情況及其不發生之情況。例如,「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意謂芳基可能經取代或可能未經取代且該描述包括經取代之芳基及不具有取代基之芳基。藉由用無限地附加之其他取代基(例如,具有經取代烷基之經取代芳基,該經取代烷基本身由經取代芳基取代,該經取代芳基進一步由經取代雜烷基取代,等等)定義取代基所獲得之聚合物或類似的無限結構並不意欲包括在本文中。類似地,以上定義不意欲包括不允許之取代模式(例如,經5個氟取代之甲基或具有兩個鄰接氧環原子之雜芳基)。此類不許可之取代模式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醫藥組合物」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組合物」係指本發明化合物之調配物及用於向哺乳動物例如人類遞送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此項技術中總體上認可之介質。此類介質包括其所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任何佐劑、載劑、賦形劑、滑動劑、甜味劑、稀釋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增香劑、界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穩定劑、等張劑、溶劑或乳化劑,其已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核准為可適用於人類或家畜。
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同位素形式可含有引起幾何不對稱性的一或多個中心,且可因此提供就絕對立體化學而言定義為( R)或( S)或定義為胺基酸之(D)或(L)的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及其他立體異構形式。實施例因此包括所有此類可能異構體,以及其外消旋及光學純形式。具光學活性之(+)及(-)、( R)及( S)或(D)及(L)異構體可使用對掌性合成子或對掌性試劑進行製備,或使用例如層析及分步結晶之習知技術進行解析。用於製備/分離單獨對映異構體之習知技術包括自適合的光學純前驅物進行對掌性合成或使用例如對掌性高壓液相層析(HPLC)對外消旋體(或鹽或衍生物之外消旋體)進行解析。當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含有烯系雙鍵或其他幾何不對稱中心時且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意欲化合物包括E與Z型幾何異構體。同樣,亦意欲包括所有互變異構形式。
「立體異構體」係指由相同鍵所鍵結之相同原子構成但具有不可互換的不同三維結構之化合物。本發明涵蓋各種立體異構體及其混合物,且包括「對映異構體」,該等「對映異構體」係指分子為彼此不可重疊之鏡像之兩種立體異構體。
「非對映異構體」為具有至少兩個不對稱原子但彼此不為鏡像之立體異構體。
「互變異構體」係指質子自分子之一個原子轉移至同一分子之另一原子。實施例因此包括所揭示化合物之互變異構體。
本文中所使用之化學命名方案及結構圖為I.U.P.A.C.命名法系統之修改形式,其使用ACD/命名9.07版軟體程式及/或ChemDraw Ultra 11.0.1版軟體命名程式(CambridgeSoft)。對於本文所用的複雜化學名稱,取代基通常在其所連接之基團之前命名。例如,環丙基乙基包含具有環丙基取代基之乙基主鏈。除非下文描述,否則鑑別本文化學結構圖中之所有鍵,但其中一些碳原子上的所有鍵假定鍵結至足夠的氫原子以完成價數。
儘管可在單個實施例之上下文中描述本發明之各種特徵,但該等特徵亦可分開或以任何適合組合形式提供。相反,儘管為了清楚起見,本發明在本文中可在獨立實施例之上下文中描述,但本發明亦可以單個實施例實施。 化合物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中提供一種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 L   為直接鍵、-C(=O)-、-(CR aR b) m-C(=O)-、-C(=O)-(CR aR b) m-或-(CR aR b) m-; 各R a及R 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或C 2-C 6炔基; R 1a及R 1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C 6-C 10芳基烷基; R 2為H、側氧基或硫基; R 3為C 2-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R 4為C 6-C 10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各R 5獨立地為C 1-C 6烷基、側氧基或鹵基; R 6為H、C 1-C 6烷基或側氧基; R 7為H或側氧基; m      為1或2;及 n 為0至3之整數; 其中各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12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環基及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鹵烷氧基、氰基、-(C=O)NH 2、硝基、-SO 2(C 1-C 6烷基)及-CO 2H之一至五個取代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直接鍵。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O)-或(CR aR b) m-。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O)-。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R aR b) m-。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R aR b) m-C(=O)-或-C(=O)-(CR aR b) m-。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R aR b) m-C(=O)-。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 -C(=O)-(CR aR b) m-。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a及R 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或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a及R b獨立地為H、C 1-C 3烷基、C 2-C 4烯基或C 2-C 4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a及R b各自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a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a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a為C 2-C 6烯基,諸如乙烯基或丙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a為C 2-C 6炔基,諸如乙炔基或丙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b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b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b為C 2-C 6烯基,諸如乙烯基或丙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b為C 2-C 6炔基,諸如乙炔基或丙炔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C 2-C 6烯基,諸如乙烯基或丙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C 2-C 6炔基,諸如乙炔基或丙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C 1-C 6烷氧基,諸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鹵基,諸如氟、氯或溴。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C 6-C 10芳基烷基,諸如苄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C 2-C 6烯基,諸如乙烯基或丙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C 2-C 6炔基,諸如乙炔基或丙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C 1-C 6烷氧基,諸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鹵基,諸如氟、氯或溴。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C 6-C 10芳基烷基,諸如苄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選自鹵基、-CO 2H及-C(=O)NH 2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視情況經選自鹵基及胺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3個鹵基,諸如氟或氯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3個-CO 2H基團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變化形式中,R 1a為經1至2個CO 2H基團,諸如-CH 2CO 2H或-CH 2CH 2CO 2H取代之C 1-C 3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3個-C(=O)NH 2基團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2個-C(=O)NH 2基團,諸如-CH 2C(=O)NH 2或-CH 2CH 2C(=O)NH 2取代之C 1-C 3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選自鹵基及胺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3個鹵基,諸如氟、氯或溴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經1至3個胺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3個鹵基,諸如氟或氯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3個-CO 2H基團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變化形式中,R 1b為經1至2個CO 2H基團,諸如-CH 2CO 2H或-CH 2CH 2CO 2H取代之C 1-C 3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3個-C(=O)NH 2基團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2個-C(=O)NH 2基團取代之C 1-C 3烷基,諸如-CH 2C(=O)NH 2或-CH 2CH 2C(=O)NH 2。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選自鹵基及胺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諸如氟、氯或溴。在一些實施例中,R 1b為經1至3個胺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氟、2-甲基丁基、CH 2F、甲氧基、-CH 2CO 2H、-CH 2C(=O)NH 2、苄基或4-胺基苄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或C 1-C 3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為甲基且R 1b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各自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1a及R 1b中之一者為H且另一者為C 1-C 3烷基,諸如甲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H、側氧基或硫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側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硫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烷基,諸如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4-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4-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4-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12環烷基,諸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3-C 6環烷基烷基,諸如-(CH 2) 1-3(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6-C 10芳基烷基,諸如苄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諸如-(CH 2) 1-3(5員至10員雜芳基)或-(CH 2) 1-3(5員至6員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含有1至2個氮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諸如-(CH 2) 1-3(5員至10員雜環基)或-(CH 2) 1-2(5員至6員雜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含有1至2個氮原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及-C(=O)NH 2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3-C 6烷基、C 2-C 6烯基或C 3-C 6環烷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SO 2(C 1-C 3烷基)及-C(=O)NH 2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2-C 6烷基;C 2-C 6烯基;C 3-C 6環烷基烷基;5員至6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6員雜環基烷基;或C 6芳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經選自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及-SO 2(C 1-C 3烷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2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 。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 。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2-甲基丁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C 6-C 10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C 6-C 10芳基,諸如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含有1至2個氮原子的5員至10員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5員至10員雜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含有1至2個氮原子的5員至9員雜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含有1至2個氧原子的5員至9員雜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含有1個氮原子及1個氧原子的5員至9員雜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的1至3個取代基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 。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吡啶基或吲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吡啶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5員至10員雜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吲哚啉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R 4為-CH 2(苯基)或-C(O)(苯基),其中苯基經選自C 1-C 3鹵烷基、C 1-C 3鹵烷氧基、鹵基及羥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L-R 4為-CH 2(吡啶基)或-C(O)(吡啶基),其中吡啶基經選自C 1-C 3鹵烷基、C 1-C 3鹵烷氧基、鹵基及羥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L-R 4為: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5獨立地為C 1-C 6烷基、側氧基或鹵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側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鹵基,諸如氟、氯或溴。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側氧基或鹵基。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R 5為側氧基或氟。
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H、C 1-C 6烷基或側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C 1-C 6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或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側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7為H或側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7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7為側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1。在其他實施例中,m為2。
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0。在其他實施例中,n為1至3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3。
在任何式(I)之實施例或其變化形式中,各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12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環基及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以下各者的一至三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基(諸如氟、氯或溴)、胺基、C 1-C 6鹵烷基(諸如-CF 3或-CHF 2)、C 1-C 6烷氧基(諸如甲氧基或乙氧基)、C 1-C 6鹵烷氧基(諸如-OCHF 2或-OCF 3)及(C=O)NH 2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式(II)、(IIa)、(IIb)、(IIc)、(IId)或(IIe)之化合物: ,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L、R 1a、R 1b、R 3、R 4、R 5、R 6、R 7及n依對於式(I)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b)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c)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d)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e)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式(IIIa)、(IIIb)、(IIIc)或(IIId)化合物: ,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 1a、R 1b、R 3、R 5、R 6及n依對於式(I)所描述,且R表示一或多個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諸如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鹵烷氧基,依對於式(I)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I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Ib)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Ic)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IId)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式(IVa)、(IVb)、(IVc)或(IVd)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R 5及n依對於式(I)所描述,且R表示一或多個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諸如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鹵烷氧基,依對於式(I)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V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Vb)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Vc)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為式(IVd)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式(V)化合物: (V)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L、R 1a、R 1b、R 3及R 4依對於式(I)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O)-或-CH 2-;R 1a及R 1b獨立地為H或視情況經-CO 2H取代之C 1-C 3烷基;R 3為C 4-C 5烷基、C 4-C 5烯基或經C 3-C 5環烷基取代之C 1-C 3烷基;且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苯基或吡啶基。在一些變化形式中,R 1a及R 1b中之一者為H且另一者為C 1-C 3烷基,諸如甲基。
在本文中之描述中,應理解,一個部分之各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可與其他部分之各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組合,如同描述之各個及每一組合特定且單獨列出一般。例如,相對於式(I)之L的本文中所提供之每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可與R 1a、R 1b、R 2、R 3、R 4、R 5、R 6、R 7及n之每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組合,如同各個及每一組合特定且單獨列出一般。亦應理解,適用時,式(I)之所有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同樣適用於本文中詳述之其他化學式,且同等地加以描述,如同針對所有化學式分開且個別地列舉了各個及每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一般。例如,適用時,式(I)之所有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同樣適用於本文中詳述之諸如式(II)、(IIa)、(IIb)、(IIc)、(IId)、(IIe)、(IIIa)、(IIIb)、(IIIc)、(IIId)、(IVa)、(IVb)、(IVc)、(IVd)及(V)之該等式中之任一者,且同等地加以描述,如同針對所有化學式單獨且個別地列出各個及每個描述、變化形式、實施例或態樣一般。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選自表1中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化合物。儘管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包括表1中的)呈現為特定立體異構體及/或非立體化學形式,但應理解,本文中描述本發明之化合物(包括表1中的化合物)中之任一者之任何或所有立體化學形式(包括任何鏡像異構或非鏡像異構形式)及任互變異構體或其他形式。 1.
化合物 結構 化合物 結構
1a 1b
2a 2b
3a 3b
4a 4b
5a 5b
6a 6b
7a 7b
8a 8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不為化合物 3a3b910131516182123- 2931- 4143- 48505254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選自表1A中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化合物。儘管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包括表1A中之化合物)展現為特定立體異構體及/或非立體化學形式,但應理解,本文中描述本發明之化合物(包括表1A中之化合物)中之任一者之任何或所有立體化學形式(包括任何對映異構或非對映異構形式)及任何互變異構體或其他形式。 1A.
化合物 結構 化合物 結構
1a 1b
2a 2b
4a 4b
5a 5b
6a 6b
7a 7b
8a 8b
11 12
14 17
19 20
22 30
42 49
51 53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應理解,在本說明書中,所描繪化學式之取代基及/或變數之組合僅當此類作用產生穩定化合物時才容許。
此外,以游離鹼或游離酸形式存在的所有式(I)化合物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用適當無機鹼或有機鹼或無機酸或有機酸處理而轉換為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式(I)化合物之鹽可藉由標準技術轉化為其游離鹼或游離酸形式。 福戈尼酮 (Fosgonimeton) 及相關化合物
福戈尼酮係一種在皮下注射後在血漿中迅速轉化為活性藥物ATH-1001 (Dihexa;參見US2014/0094413)的前藥。活性藥物ATH-1001充當肝生長因子(HGF)受體及其酪胺酸激酶MET受體系統之正調節劑。
福戈尼酮為化合物A19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化合物A19之非限制性例示性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
除非另外指明,否則福戈尼酮係指化合物A19之單鈉鹽,下文展示:
化合物A19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福戈尼酮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諸如PCT公開案第WO 2017/210489 A1號中所描述之彼等方法合成且表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福戈尼酮經調配以用於皮下投與。 合成方法
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有機化學合成方法來製備。一般而言,起始組分可獲自諸如Sigma Aldrich、Lancaster Synthesis, Inc.、Maybridge、Matrix Scientific、TCI及Fluorochem USA等來源或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來源合成(參見例如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第5版(Wiley, 2000年12月))或依本文中所描述製備。 通用反應流程 1.
通用反應流程1提供一種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例示性方法。通用反應流程1中之R 1a、R 1b、R 2、R 3、R 4、R 5、R 6、R 7、L及n係依本文中所定義。X為為促進所需反應所選的反應性部分(例如鹵基)。P 1及P 2為適合之保護基團。選擇L'以使得由L'-R 4與二級胺之間的反應產生所需L部分。購買或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製備結構A1之化合物。A1與A2在適當偶合情形(例如T 3P及鹼)下反應產生A1與A2、A3之間的偶合反應產物。A3隨後在適合偶合條件(例如T 3P及鹼)下與A4反應以得到化合物A5。化合物A5隨後經環化(例如使用甲酸)及脫除保護基(例如使用哌啶)以得到化合物A6。化合物A6隨後與化合物A7反應以得到依所示之最終式(I)化合物。 通用反應流程 2.
通用反應流程2中描繪一種用於合成式(I)化合物的替代性方法。通用反應流程2中之R 1a、R 1b、R 2、R 3、R 4、R 5、R 6、R 7、L及n係依本文中所定義。P 2為適合之保護基。各X為為促進所需反應所選的反應性部分(例如鹵基)。選擇L'以使得由L'-R 4與二級胺之間的反應產生所需L部分。用可移除保護基P 3(例如對甲氧基苄基)作為R 3基團製備中間物A5,得到中間物A8。化合物A8隨後經環化(例如使用甲酸)及脫除保護基(例如使用哌啶)以得到化合物A9。化合物A9隨後與A7反應以得到化合物A10。化合物A10隨後脫除保護基(例如用硝酸鈰銨)以得到化合物A11。化合物A11隨後與A12反應以得到最終式(I)化合物。 通用反應流程 3.
通用反應流程3中描繪一種與通用反應流程2中所示之方法有關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雙環核心之兩個胺氮原子脫除保護基以提供化合物A10,隨後與A7反應以得到化合物A11。與A12之後續反應提供最終式(I)化合物。
應注意,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各種替代性策略可供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例如,式(I)之其他化合物可使用適當起始材料根據類似方法製備。
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在製備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的製程中,中間化合物之官能基可能需要藉由合適的保護基團保護。此類官能基可包括羥基、胺基及羧酸。羥基之合適的保護基包括三烷基矽烷基或二芳基烷基矽烷基(例如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基、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基或三甲基矽烷基)、四氫哌喃基、苄基及類似者。胺基及甲脒基之適合保護基包括三級丁氧基羰基、苄氧羰基及其類似者。羧酸之適合保護基包括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酯。保護基視情況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技術及依本文中所描述添加或移出。保護基之使用詳細描述於Green, T.W.及P.G.M. Wutz,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1999), 第3版, Wiley中。依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保護基亦可為聚合物樹脂,諸如王樹脂(Wang resin)、林克樹脂(Rink resin)或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 醫藥組合物及調配物
在又一態樣中,本文中提供醫藥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包含任一(或多種)前述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經調配以用於經口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經調配以用於注射。在再更多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含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其他治療劑。下文描述此類治療劑之非限制性實例。
適合之投與途徑包括但不限於經口、靜脈內、經直腸、氣溶膠、非經腸、經眼、經肺、經黏膜、經皮、經陰道、經耳、經鼻及局部投與。另外,僅例如,非經腸遞送包括肌內、皮下、靜脈內、髓內注射以及鞘內、直接室內、腹膜內、淋巴管內及鼻內注射。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以局部而非全身性方式,例如經由將化合物直接注射至器官中,通常以儲槽式製劑或持續釋放調配物形式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長效調配物藉由植入(例如皮下或肌內)或藉由肌內注射來投與。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藥物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中,例如在塗佈有器官特異性抗體之脂質體中進行遞送。在此類實施例中,脂質體靶向器官且被器官選擇性吸收。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以快速釋放調配物形式、以延長釋放調配物形式或以中間釋放調配物形式提供。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局部投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
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寬劑量範圍內有效。例如,治療成人時,每天0.01至1000 mg、0.5至100 mg、1至50 mg之劑量及每天5至40 mg之劑量為一些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劑量實例。例示性劑量為每天10至30 mg。精確劑量將視投與途徑、化合物之投與形式、待治療之個體、待治療個體之體重及主治醫師之偏好及經歷而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以單次劑量投與。典型地,此類投與將藉由注射進行,例如靜脈內注射,以便快速引入藥劑。然而,適當時使用其他途徑。單次劑量之本發明化合物亦可用於治療急性病狀(例如創傷性腦損傷)。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以多次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天給藥約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或超過六次。在其他實施例中,給藥為約一個月一次、每兩週一次、一週一次或每隔一天一次。在另一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另一治療劑一同投與約每天一次至約每天6次。在另一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治療劑之投與持續小於約7天。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投與持續超過約6天、10天、14天、28天、兩個月、六個月或一年。在一些情況下,達成且維持持續給藥,只要需要。
只要需要,即可繼續投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持續大於1、2、3、4、5、6、7、14或28天。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持續小於28、14、7、6、5、4、3、2或1天。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持續長期投與,例如用於治療慢性效應(例如纖維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以劑量投與。此項技術中已知由於個體間在化合物藥物動力學上的變化性,因此最佳療法需要給藥方案之個性化。化合物之給藥可根據本發明藉由常規實驗來發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調配成醫藥組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以習知方式使用一或多種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來調配,該等載劑包含有助於將活性化合物加工成醫藥學上可使用之製劑的賦形劑及助劑。適當調配物視所選投與途徑而定。任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技術、載劑及賦形劑適用於調配本文中所描述之醫藥組合物: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十九版(Easton, Pa.: Mack Publishing Company, 1995);Hoover, John E., 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ennsylvania 1975;Liberman, H.A.及Lachman, L.編,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Marcel Decker, New York, N.Y., 1980;及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第七版(Lippincott Williams及Wilkins1999)。
本文提供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本文亦提供用於投與醫藥組合物之方法,該醫藥組合物包含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其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與其他治療劑混合,如同組合療法。本文中涵蓋以下方法部分及貫穿本發明中所闡述之活性成份之所有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括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依本文所使用,醫藥組合物係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與其他化學組分,諸如載劑、穩定劑、稀釋劑、分散劑、懸浮劑、增稠劑及/或賦形劑之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有助於化合物投與生物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踐本文所提供之治療方法或用途,以醫藥組合物形式向患有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醫學病狀之哺乳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文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特定實施例中,哺乳動物為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視以下而變:疾病之嚴重程度、個體之年齡及相對健康狀況、所用化合物之效能及其他因素。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係單獨或與作為混合物之組分的一或多種治療劑組合使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將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調配為水溶液。在特定實施例中,水溶液選自僅例如生理學上相容之緩衝液,諸如漢克氏溶液(Hank's solution)、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或生理食鹽水緩衝液。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經黏膜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經黏膜的調配物包括適合於待滲透障壁(例如血腦障壁)的滲透劑。在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經調配以用於其他非經腸注射之再其他實施例中,適當調配物包括水溶液或非水溶液。在特定實施例中,此類溶液包括生理學上相容之緩衝劑及/或賦形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經口投與。化合物藉由使活性化合物與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組合來調配。在各種實施例中,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調配成口服劑型,包括僅例如錠劑、散劑、丸劑、糖衣藥丸、膠囊、液體、凝膠、糖漿、酏劑、漿液、懸浮液及其類似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於經口使用之醫藥製劑藉由以下方式獲得:將一或多種固體賦形劑與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混合: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視情況研磨所得混合物,且必要時在添加適合助劑後加工顆粒之混合物以獲得錠劑或糖衣藥丸核心。詳言之,適合賦形劑為填充劑,諸如糖,包括乳糖、蔗糖、甘露糖醇或山梨糖醇;纖維素製劑,諸如:例如玉米澱粉、小麥澱粉、稻穀澱粉、馬鈴薯澱粉、明膠、黃蓍膠、甲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或其他賦形劑,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PVP或聚維酮)或磷酸鈣。在特定實施例中,視情況添加崩散劑。崩解劑包括僅例如交聯交聯羧甲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啶酮、瓊脂,或海藻酸或其鹽,諸如海藻酸鈉。
在一個實施例中,諸如糖衣藥丸核心及錠劑之劑型具有一或多層適合的包衣。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濃縮的糖溶液包覆劑型。糖溶液視情況含有額外組分,諸如僅例如阿拉伯膠(gum arabic)、滑石、聚乙烯吡咯啶酮、卡波莫凝膠(carbopol gel)、聚乙二醇及/或二氧化鈦、漆溶液及合適的有機溶劑或溶劑混合物。染料及/或顏料亦視情況添加至包衣中用於鑑別目的。此外,視情況利用染料及/或顏料表徵活性化合物劑量之不同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將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中之至少一者調配成其他經口劑型。經口劑型包括由明膠製成的配合插入式膠囊,以及由明膠及塑化劑(諸如甘油或山梨糖醇)製成的軟密封膠囊。在特定實施例中,配合插入式膠囊含有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填充劑混合。填充劑包括僅例如乳糖、結合劑(諸如澱粉)及/或潤滑劑(諸如滑石或硬脂酸鎂)及視情況選用之穩定劑。在其他實施例中,軟膠囊含有一或多種溶解或懸浮於適合液體中的活性化合物。適合的液體包括僅例如一或多種油脂、液體石蠟或液體聚乙二醇。此外,視情況添加穩定劑。
在其他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本文所描述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頰內或舌下投與。適用於頰內或舌下投與的調配物包括僅例如錠劑、口含錠或凝膠。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非經腸注射,包括適用於推注注射或連續輸注之調配物。在特定實施例中,用於注射的調配物係以單位劑型(例如安瓿)或以多劑量容器呈遞。視情況向注射調配物中添加防腐劑。在其他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被調配成適用於非經腸注射之形式,如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無菌懸浮液、溶液或乳液。非經腸注射調配物視情況含有調配劑,諸如懸浮劑、穩定劑及/或分散劑。在特定實施例中,用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調配物包括呈水溶性形式之活性化合物之水溶液。在其他實施例中,將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例如,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懸浮液製備為適當的油性注射懸浮液。適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中之親脂性溶劑或媒劑包括僅例如油脂,諸如芝麻油,或合成脂肪酸酯,諸如油酸乙酯或三酸甘油酯,或脂質體。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水性注射懸浮液含有增加懸浮液之黏度的物質,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山梨糖醇或聚葡萄糖。視情況地,懸浮液含有適合的穩定劑或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以允許製備高度濃縮溶液之試劑。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活性成分呈粉末形式以用於在使用之前用適合的媒劑(例如無菌無熱原質水)復原。
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局部投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化合物被調配成多種可局部投與之組合物,諸如溶液、懸浮液、洗劑、凝膠、膏、藥用棒、香膏、乳膏或軟膏。此類醫藥組合物視情況含有增溶劑、穩定劑、張力增強劑、緩衝劑及防腐劑。
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經皮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經皮調配物採用經皮遞送裝置及經皮遞送貼片且可為親脂性乳液或溶解及/或分散於聚合物或黏著劑中之經緩衝水溶液。在各種實施例中,構築此類貼片以用於連續、脈衝式或按需遞送醫藥劑。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經皮遞送藉助於離子導入貼片及其類似物實現。在某些實施例中,經皮貼片提供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控制性遞送。在特定實施例中,藉由使用速率控制薄膜或藉由將化合物截留於聚合物基質或凝膠內來減緩吸收速率。在替代實施例中,使用吸收增強劑增加吸收。吸收增強劑或載劑包括有助於通過皮膚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可吸收溶劑。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經皮裝置呈繃帶之形式,其包含背襯構件、含有視情況具有載劑之化合物的儲集層、在延長時間段內以受控及預定速率將化合物遞送至宿主皮膚之視情況存在的速率控制障壁以及使裝置緊固至皮膚之構件。
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經調配用於藉由吸入投與。適用於藉由吸入投與之各種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氣溶膠、噴霧劑或粉劑。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中之任一者之醫藥組合物宜使用適合推進劑(例如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二氧化碳或其他適合氣體)自經加壓之包裝或噴霧器以氣溶膠噴霧呈遞形式遞送。在特定實施例中,加壓氣溶膠之劑量單位藉由提供遞送定量之閥來測定。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於吸入器或吹入器之諸如僅例如明膠之膠囊及藥筒經調配含有化合物與適合粉末基質(諸如乳糖或澱粉)之粉末混合物。
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調配為含有習知栓劑基質諸如可可豆油或其他甘油酯的經直腸組合物,諸如灌腸劑、經直腸凝膠、經直腸泡沫劑、經直腸氣溶膠、栓劑、膠狀栓劑或保留灌腸劑,以及合成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PEG及其類似者。在組合物之栓劑形式中,首先熔融低熔點蠟,諸如但不限於脂肪酸甘油酯視情況與可可豆油組合之混合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以任何習知方式使用一或多種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來調配,該等載劑包含有助於將活性化合物加工成醫藥學上可使用之製劑的賦形劑及助劑。適當調配物視所選投與途徑而定。適合時,視情況使用任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技術、載劑及賦形劑。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醫藥組合物以習知方式製造,諸如僅例如藉助於習知混合、溶解、成粒、成糖衣藥丸、水磨、乳化、囊封、包覆或壓縮製程。
醫藥組合物包括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及至少一種本文描述為活性成分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活性成分呈游離酸或游離鹼形式或呈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另外,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及醫藥組合物包括使用N-氧化物、結晶形式(亦稱為多晶型物)以及具有相同類型活性之此等化合物的活性代謝物。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的所有互變異構體包括於本文中所呈現之化合物的範疇內。另外,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涵蓋非溶劑化以及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諸如水、乙醇及其類似物之溶劑化形式。亦認為本文所呈現之化合物之溶劑化形式為本文所揭示。另外,醫藥組合物視情況包括其他醫學或醫藥劑、載劑、佐劑(諸如防腐劑、穩定劑、濕潤劑或乳化劑)、促溶劑、用於調節滲透壓的鹽、緩衝劑及/或治療上有價值的其他物質。
用於製備包含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組合物的方法包括用一或多種惰性、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或載劑調配該等化合物以形成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固體組合物包括但不限於散劑、錠劑、分散性顆粒、膠囊、扁囊劑及栓劑。液體組合物包括溶解有化合物之溶液、包含化合物之乳液或含有包含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脂質體、微胞或奈米粒子之溶液。半固體組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凝膠、懸浮液及乳膏。本文中所描述之醫藥組合物形式包括液體溶液或懸浮液、適於在使用之前呈液體之溶液或懸浮液的固體形式、或乳液。此等組合物亦視情況含有少量無毒助劑物質,諸如濕潤劑或乳化劑、pH值緩衝劑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例示性地呈液體形式,其中藥劑以溶液、懸浮液或兩者形式存在。通常,當組合物以溶液或懸浮液形式投與時,第一部分藥劑以溶液存在且第二部分藥劑以微粒形式懸浮存在於液體基質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液體組合物包括凝膠調配物。在其他實施例中,液體組合物為水溶液。
在某些實施例中,適用的水性懸浮液含有一或多種聚合物作為懸浮劑。適用的聚合物包括水溶性聚合物,諸如纖維素聚合物,例如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及水不溶性聚合物,諸如交聯含羧基聚合物。本文所描述之某些醫藥組合物包含黏膜黏著性聚合物,其選自例如羧甲基纖維素、卡波姆(carbomer) (丙烯酸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醯胺、聚卡波非(polycarbophil)、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海藻酸鈉及葡聚糖。
適用的醫藥組合物亦視情況包括增溶劑以有助於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溶解度。術語「增溶劑」通常包括使得形成微胞溶液或試劑之真溶液的試劑。某些可接受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聚山梨醇酯80)適用作助溶劑,眼科上可接受之二醇、聚乙二醇(例如聚乙二醇400)及二醇醚亦可用作助溶劑。
此外,適用的醫藥組合物視情況包括一或多種pH調節劑或緩衝劑,包括酸,諸如乙酸、硼酸、檸檬酸、乳酸、磷酸及鹽酸;鹼,諸如氫氧化鈉、磷酸鈉、硼酸鈉、檸檬酸鈉、乙酸鈉、乳酸鈉及參羥基甲胺基甲烷;及緩衝劑,諸如檸檬酸鹽/右旋糖、碳酸氫鈉及氯化銨。此類酸、鹼及緩衝劑以維持組合物之pH在可接受範圍內所需之量包括在內。
此外,適用的組合物亦視情況包括一或多種使得組合物之重量莫耳滲透濃度在可接受範圍內所需之量的鹽。此類鹽包括具有鈉、鉀或銨陽離子及氯、檸檬酸根、抗壞血酸根、硼酸根、磷酸根、碳酸氫根、硫酸根、硫代硫酸根或亞硫酸氫根陰離子之鹽;適合鹽包括氯化鈉、氯化鉀、硫代硫酸鈉、亞硫酸氫鈉及硫酸銨。
其他適用的醫藥組合物視情況包括一或多種防腐劑以抑制微生物活性。適合防腐劑包括含汞物質,諸如硝酸苯汞(merfen)及硫柳汞(thiomersal);穩定化二氧化氯;及四級銨化合物,諸如苯紮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及氯化十六烷基吡錠。
又其他適用組合物包括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以增強物理穩定性或用於其他目的。適合之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包括聚氧化乙烯脂肪酸甘油酯及植物油,例如聚氧化乙烯(60)氫化蓖麻油;及聚氧化乙烯烷基醚及烷基苯基醚,例如辛苯聚醇10 (octoxynol 10)及辛苯聚醇40。
又其他適用組合物在需要時包括一或多種抗氧化劑以增強化學穩定性。適合抗氧化劑包括僅例如抗壞血酸及偏亞硫酸氫鈉。
在某些實施例中,將水性懸浮液組合物封裝於單次劑量不可再閉合容器中。或者,使用多劑量可再封閉容器,在此情況下,組合物中典型地包括防腐劑。
在替代性實施例中,使用疏水性醫藥化合物之其他遞送系統。脂質體及乳液為本文中適用的遞送媒劑或載劑之實例。在某些實施例中,亦採用有機溶劑,諸如N-甲基吡咯啶酮。在其他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使用持續釋放系統遞送,諸如含有治療劑之固體疏水性聚合物之半滲透基質。各種持續釋放性材料在本文中為適用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持續釋放性膠囊釋放化合物持續幾週至超過100天。視治療劑之化學性質及生物學穩定性而定,可採用額外策略用於蛋白穩定。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調配物包含一或多種抗氧化劑、金屬螯合劑、含硫醇化合物及/或其他通用穩定劑。此類穩定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a)約0.5%至約2% w/v甘油、(b)約0.1%至約1% w/v甲硫胺酸、(c)約0.1%至約2% w/v單硫代甘油、(d)約1 mM至約10 mM EDTA、(e)約0.01%至約2% w/v抗壞血酸、(f)0.003%至約0.02% w/v聚山梨醇酯80、(g)0.001%至約0.05% w/v聚山梨醇酯20、(h)精胺酸、(i)肝素、(j)硫酸葡聚糖、(k)環糊精、(l)戊聚糖聚硫酸鹽及其他類肝素、(m)二價陽離子,諸如鎂及鋅;或(n)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之濃度為小於100%、90%、80%、70%、60%、50%、40%、30%、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或0.0001% w/w、w/v或v/v。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之濃度為大於90%、80%、70%、60%、50%、40%、30%、20%、19.75%、19.50%、19.25%、19%、18.75%、18.50%、18.25%、18%、17.75%、17.50%、17.25%、17%、16.75%、16.50%、16.25%、16%、15.75%、15.50%、15.25%、15%、14.75%、14.50%、14.25%、14%、13.75%、13.50%、13.25%、13%、12.75%、12.50%、12.25%、12%、11.75%、11.50%、11.25%、11%、10.75%、10.50%、10.25%、10%、9.75%、9.50%、9.25%、9%、8.75%、8.50%、8.25%、8%、7.75%、7.50%、7.25%、7%、6.75%、6.50%、6.25%、6%、5.75%、5.50%、5.25%、 5%、4.75%、4.50%、4.25%、4%、3.75%、3.50%、3.25%、3%、2.75%、2.50%、2.25%、2%、1.75%、1.50%、125% 、1%、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或0.0001% w/w、w/v或v/v。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濃度範圍為約0.0001%至約50%、約0.001%至約40%、約0.01%至約30%、約0.02%至約29%、約0.03%至約28%、約0.04%至約27%、約0.05%至約26%、約0.06%至約25%、約0.07%至約24%、約0.08%至約23%、約0.09%至約22%、約0.1%至約21%、約0.2%至約20%、約0.3%至約19%、約0.4%至約18%、約0.5%至約17%、約0.6%至約16%、約0.7%至約15%、約0.8%至約14%、約0.9%至約12%或約1%至約10% w/w、w/v或v/v。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濃度範圍為約0.001%至約10%、約0.01%至約5%、約0.02%至約4.5%、約0.03%至約4%、約0.04%至約3.5%、約0.05%至約3%、約0.06%至約2.5%、約0.07%至約2%、約0.08%至約1.5%、約0.09%至約1%或約0.1%至約0.9% w/w、w/v或v/v。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量等於或小於10 g、9.5 g、9.0 g、8.5 g、8.0 g、7.5 g、7.0 g、6.5 g、6.0 g、5.5 g、5.0 g、4.5 g、4.0 g、3.5 g、3.0 g、2.5 g、2.0 g、1.5 g、1.0 g、0.95 g、0.9 g、0.85 g、0.8 g、0.75 g、0.7 g、0.65 g、0.6 g、0.55 g、0.5 g、0.45 g、0.4 g、0.35 g、0.3 g、0.25 g、0.2 g、0.15 g、0.1 g、0.09 g、0.08 g、0.07 g、0.06 g、0.05 g、0.04 g、0.03 g、0.02 g、0.01 g、0.009 g、0.008 g、0.007 g、0.006 g、0.005 g、0.004 g、0.003 g、0.002 g、0.001 g、0.0009 g、0.0008 g、0.0007 g、0.0006 g、0.0005 g、0.0004 g、0.0003 g、0.0002 g或0.0001 g。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量大於0.0001 g、0.0002 g、0.0003 g、0.0004 g、0.0005 g、0.0006 g、0.0007 g、0.0008 g、0.0009 g、0.001 g、0.0015 g、0.002 g、0.0025 g、0.003 g、0.0035 g、0.004 g、0.0045 g、0.005 g、0.0055 g、0.006 g、0.0065 g、0.007 g、0.0075 g、0.008 g、0.0085 g、0.009 g、0.0095 g、0.01 g、0.015 g、0.02 g、0.025 g、0.03 g、0.035 g、0.04 g、0.045 g、0.05 g、0.055 g、0.06 g、0.065 g、0.07 g、0.075 g、0.08 g、0.085 g、0.09 g、0.095 g、0.1 g、、0.15 g、0.2 g、0.25 g、0.3 g、0.35 g、0.4 g、0.45 g、0.5 g、0.55 g、0.6 g、0.65 g、0.7 g、0.75 g、0.8 g、0.85 g、0.9 g、0.95 g、1 g、1.5 g、2 g、2.5 g、3 g、3.5 g、4 g、4.5 g、5 g、5.5 g、6 g、6.5g、7 g、7.5g、8 g、8.5 g、9 g、9.5 g或10 g。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中所提供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之量的範圍為0.0001-10 g、0.0005-9 g、0.001-8 g、0.005-7 g、0.01-6 g、0.05-5 g、0.1-4 g、0.5-4 g或1-3 g。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HGF/MET正調節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化合物 2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化合物 1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化合物 5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化合物 6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藉由經口劑型投與化合物 7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套組 / 製品
亦提供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治療應用中的套組及製品。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類套組包含載體、包裝或容器,其經分隔以容納一或多個容器,諸如小瓶、導管及其類似者,容器中之各者包含待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的分離元件中之一者。適合的容器包括例如瓶子、小瓶、注射器及試管。容器由諸如玻璃或塑膠之多種材料形成。
本文所提供之製品含有包裝材料。用於包裝醫藥產品之包裝材料包括例如美國專利第5,323,907號、第5,052,558號及第5,033,252號中所發現之包裝材料。醫藥包裝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泡殼包裝、瓶子、管、吸入器、泵、袋、小瓶、容器、注射器、瓶子及適於所選調配物及預期投與及治療模式的任何包裝材料。例如,容器包括本文中所描述之一或多種化合物,其視情況呈組合物形式或與如本文中所揭示之另一藥劑組合。容器視情況具有無菌接取口(例如容器為靜脈內溶液袋或具有可藉由皮下注射針頭刺穿之塞子的小瓶)。此類套組視情況包含化合物,其具有與其在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用途相關之識別描述或標籤或說明書。
例如,套組通常包括一或多個額外容器,各額外容器具有自商用及使用者立場合乎需要的多種材料(諸如視情況呈濃縮形式的試劑,及/或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用於使用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此類材料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稀釋劑、過濾器、針、注射器、載劑、包裝、容器、小瓶及/或列舉內容物及/或使用說明書之管標籤及具有使用說明書之包裝插頁。典型地亦包括一組說明書。標籤視情況附於容器上或與容器繫連。例如,當形成標籤之字母、數字或其他字元附著、成型或蝕刻於容器本身中時,標籤可附於容器上;或當標籤存在於亦裝有容器之接收器或運載器內時,標籤與容器關聯,例如呈藥品說明書形式。另外,標籤用以指示用於特定治療應用之內含物。另外,標籤指示內含物諸如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使用指南。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係用含有一或多種含有本文所提供化合物之單位劑型之包裝或分配裝置呈現。包裝例如含有金屬或塑膠箔,諸如泡殼包裝。或者,包裝或分配器裝置附有投與說明書。或者,包裝或分配器附有與容器相關之注意事項,其呈管制醫藥品之製造、使用或銷售之政府機構指定的形式,該注意事項反映該機構批准該藥物形式用於人類或獸醫學投與。此類通知例如為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核准用於處方藥物的標籤,或核准之藥品說明書。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相容醫藥學載劑中調配的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組合物經製備、置放於適當容器中且經標記用於治療所指示病狀。 使用 / 治療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調節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例如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活化肝細胞生長因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積極調節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調節(例如抑制或活化)肝細胞生長因子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廣泛多種方式來評估及證實。可利用套組及市售分析法判定是否調節(例如抑制或活化)肝細胞生長因子及將肝細胞生長因子調節至何種程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用於調節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用於製造用以調節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的藥劑。
申請人已發現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顯示與某些相關疾病有關的有前景的活性。因此,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用於調節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用於活化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用於正調節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在某些更特定實施例中,調節包含治療疾病、病狀或損傷或減少其症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病狀或損傷為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纖維化為肺纖維化、肝纖維化、腎纖維化、心臟纖維化、肺纖維化或皮膚纖維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治療減少纖維化相關之細胞介素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治療減少纖維化相關之發炎介質。非限制性例示性纖維化相關之發炎介質包括但不限於內皮素-1、單核球趨化蛋白-1及單核球趨化蛋白-3、分化簇3+細胞、外異蛋白A+細胞、C-X-C模體趨化因子配位體1 (CXCL1)、C-X-C模體配位體10 (CXCL10)、干擾素γ (IFN-γ)、介白素(IL)-1、IL-1α、IL-1β、IL-4、IL-5、IL-6、IL-8、IL-10、IL-12、IL-13、IL-17、IL-18、IL-23、B及T細胞活化、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 B信號傳導路徑之活化及表現於骨髓細胞上之觸發受體(TREM)。在一些實施例中,發炎介質係選自IL-1β、IL-4、IL-6、TNF-α及IFNγ。
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改善患有肝臟(肝)纖維化之個體之肝功能的一或多種生物標記。肝功能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生物標記包括γ-麩胺醯基轉移酶、丙胺酸轉胺酶、天冬胺酸轉胺酶、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白蛋白及總蛋白之含量、L-乳酸脫氫酶測試、凝血酶原時間測試、藉由超音波技術或CT證明之纖維化病變、增加之轉型生長因子-β (TGF-β)活性、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活性及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含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化合物延遲患有肝臟(肝)纖維化之個體的肝硬化發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改善患有腎臟(腎)纖維化之個體之腎功能的一或多種生物標記。腎功能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生物標記包括血清肌酐之含量、血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 51Cr-EDTA或碘酞酸鹽之分泌、碘海醇之血漿移除、微白蛋白尿測試、尿分析測試、膠原蛋白表現增加、TGF-β之活性增加、PDGF之活性增加、腎α-平滑肌肌動蛋白之活性增加、間質基質組分、小管上皮細胞至肌纖維母細胞之轉變及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含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改善患有心臟纖維化之個體之心臟功能的一或多種生物標記。心臟功能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生物標記包括但不限於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圖結果、心電圖結果、磁共振成像結果、CT掃描結果、運動心臟壓力或運動耐量測試結果、藥理學壓力測試結果、傾斜測試結果、動態節律監測測試結果、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結果以及心房利鈉肽之含量、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1、生長分化因子-15、I型及III型膠原蛋白及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含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化合物改善患有肺(肺部)纖維化之個體之肺功能的一或多種生物標記。肺功能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生物標記包括肺活量測試、肺體積測試、氧合及氣體擴散測試、運動壓力測試、身體體積描記測試、肺擴散能力測試、支氣管誘發測試、脈搏血氧飽和度測試、呼出一氧化氮分數測試、支氣管活組織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球陽離子蛋白、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浸潤、類胰蛋白酶含量、嗜中性球及嗜酸性球計數、血清C反應蛋白及組織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之投與改善患有皮膚纖維化之個體之皮膚功能的一或多種生物標記。皮膚功能之非限制性例示性生物標記包括但不限於對皮膚繃緊或腫脹之目測檢查、改良羅德南皮膚評分測試、使用皮米計測定皮膚增厚、使用硬度計量測皮膚硬度、使用彈性計及皮膚彈性測試儀量測皮膚彈性、使用皮膚硬度測試儀量測皮膚硬度、彈性、黏度、黏彈性比及鬆弛時間、使用20 MHz超音波測定皮膚厚度、毛細血管損失或變形(諸如擴張)、抗體核測試、肺功能或呼吸測試、CT掃描、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腎功能測試、X射線、動力研究及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評估。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包括但不限於嚙齒動物及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之個體中之蛋白質活性(例如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調節肝細胞生長因子為活化肝細胞生長因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調節百分比超過25%、30%、40%、50%、60%、70%、80%或90%。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百分比超過25%、30%、40%、50%、60%、70%、80%或9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細胞中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該細胞與足以調節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組織中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該組織與足以調節組織中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生物體中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該生物體與足以調節生物體中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動物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該動物與足以調節動物之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哺乳動物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哺乳動物與足以調節哺乳動物中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調節人類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藉由使人類與足以調節人類中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性之量的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接觸來進行。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由此類治療的有需要之個體之肝細胞生長因子活性介導之疾病的方法。在一些變化形式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對肝細胞生長因子之調節涉及肝細胞生長因子之活化。
其他實施例提供組合療法之方法,其中已知調節其他路徑、或相同路徑之其他組分、或甚至重疊目標酶組的治療劑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組合使用。在一個態樣中,此類療法包括但不限於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與治療劑、治療性抗體及其他治療形式之組合,以提供協同或累加治療作用。
許多治療劑目前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組合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當前醫療標準中所用之治療劑及/或用於緩解因增加組織纖維化所致之器官功能障礙症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例如在患有肺纖維化之個體中與尼達尼布(nintedanib)(Ofev®)、吡非尼酮(pirfenidone)(Esbriet®)、甲胺喋呤、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或黴酚酸酯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例如在患有皮膚纖維化(諸如硬皮病)之個體中與全身或局部皮質類固醇、阿巴西普(abatacept)、托珠單抗(tocilizumab)組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與亦稱為潤滑劑之液體或固體組織障壁一起調配或投與。組織障壁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多糖、多聚糖、生物膜、防黏連膜及玻尿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結合投與之治療劑包括任何適合之治療劑,例如鎮痛劑,例如可待因、二氫嗎啡、麥角胺(ergotamine)、芬太尼(fentanyl)或嗎啡;心絞痛製劑,例如地爾硫卓(diltiazem);抗過敏劑,例如色甘酸鹽(cromoglycate)、酮替芬(ketotifen)或奈多羅米(nedocromil);抗感染劑,例如頭孢菌素、青黴素、鏈黴素、磺醯胺、四環素或潘他米丁(pentamidine);抗組織胺劑,例如美沙吡林(methapyrilene);抗炎劑,例如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氟尼縮松(flunisolide)、布地奈德(budesonide)、替潑尼旦(tipredane)、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或氟替卡松(fluticasone);止咳劑,例如諾斯卡品(noscapine);支氣管擴張劑,例如麻黃鹼(ephedrine)、腎上腺素、非諾特羅(fenoterol)、福莫特羅(formoterol)、異丙腎上腺素、間羥異丙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苯丙醇胺、吡布特羅(pirbuterol)、茶丙特羅(reproterol)、利米特羅(rimi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沙美特羅(salmeterol)、特布他林(terbutalin)、異他林(isoetharine)、妥布特羅(tulobuterol)、奧西那林(orciprenaline)或(-)-4-胺基-3,5-二氯-α-[[[6-[2-(2-吡啶基)乙氧基]己基]-胺基]甲基]苯甲醇;利尿劑,例如胺氯吡脒(amiloride);抗膽鹼劑,例如異丙托銨(ipratropium)、阿托品(atropine)或氧托銨(oxitropium);激素,例如皮質酮(cortisone)、皮質醇(hydrocortisone)或普賴蘇穠(prednisolone);黃嘌呤,例如胺茶鹼(aminophylline)、膽茶鹼(choline theophyllinate)、離胺酸茶鹼或茶鹼;以及治療蛋白及肽,例如胰島素或升糖素。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適當時,治療劑以鹽形式(例如作為鹼金屬或胺鹽或作為酸加成鹽)或作為酯(例如低級烷基酯)或作為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使用以使治療劑之活性及/或穩定性達最佳。
可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組合的其他治療劑發現於由Hardman、Limbird及Gilman編輯的Goodman及Gilman的「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十版或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中,兩者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可視所治療之病狀而與本文所揭示之治療劑組合使用。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將與依上文所描述之其他治療劑共投與。當用於組合療法中時,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與第二治療劑同時或分開投與。此組合投與可包括以相同劑型同時投與、以各別劑型同時投與,及分開投與。亦即,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上文所描述之治療劑中之任一者可一起調配於同一劑型中且同時投與。或者,可同時投與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上文所描述之治療劑中之任一者,其中兩者均存在於單獨調配物中。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可投與,緊隨其後投與上文所描述之治療劑中之任一者,或反之亦然。在各別投與方案之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上文所描述之治療劑中之任一者相隔幾分鐘、或相隔幾小時、或相隔幾天投與。
下文提供之實例及製劑進一步說明且舉例說明式(I)化合物或化合物A1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及製備此類化合物之方法。應理解,本發明之範疇不以任何方式受以下實例及製法之範疇限制。在以下實例中且在整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則具有單一立構中心之分子以外消旋混合物之形式存在。除非另外指出,否則具有兩個或多於兩個立構中心之彼等分子以非對映異構體之外消旋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單一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獲得。 實例
出於例示性目的而提供以下實例。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的方法在本文中提供或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推導。
下文所提供之實例及製法進一步說明且例示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用於測試此類化合物之方法。應理解,本發明之範疇不以任何方式受以下實例之範疇限制。
所描述之實例中的化學反應可容易經調適以製備本文中所揭示之許多其他化合物,且認為用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之替代性方法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例如,藉由對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的修改可合成根據本發明之未例示化合物,例如藉由恰當地保護干擾基團、藉由利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除所描述之彼等試劑以外的其他適合試劑或藉由對反應條件、試劑及起始材料進行常規修改。替代地,將認為本文中所揭示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反應適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其他化合物。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在以下實例中,化合物分離為外消旋混合物。
以下縮寫可與本申請案相關。 縮寫AcOH:乙酸 CAN:硝酸鈰銨 DAST:三氟化二乙基胺基硫 DCM:二氯甲烷 DIPEA:N,N-二異丙基乙胺 DMEM: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F:二甲基甲醯胺 DMSO:二甲亞碸 EMEM:伊格爾最低必需培養基 EtOAc:乙酸乙酯 EtOH:乙醇 FBS:胎牛血清 Fmoc:茀基甲氧基羰基 HATU:(1-[雙(二甲基胺基)亞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錠3-氧化六氟磷酸鹽 LC/MS:液相層析質譜法 Me:甲基 MeOH:甲醇 PBS: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 Pic-BH 3:甲吡啶硼烷 PMB:對甲氧基苄基醚 Prep HPLC:製備型高效液相層析 rt或RT:室溫 TFA:三氟乙酸 TLC:薄層層析 T 3P:丙烷磷酸酸酐 合成實例 實例 S1. 合成 (6S)-6- 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用於製備此起始材料化合物的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中。 流程 1.
步驟 1 合成 (2S)-1-((2,2- 二甲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1- 側氧基丙 -2- 基胺基甲酸 (9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化合物(S)-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5.0 g,16.07)於二氯甲烷(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T 3P (15.2 mL,24.1)及DIPEA (5.6 mL,32.1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 min且添加N-(2,2-二甲氧基乙基)-2-甲基丁-1-胺(2.81 g,32.1 mmol),且在室溫下繼續攪拌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在反應完成之後,將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100 mL)淬滅,且用二氯甲烷(2×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到粗化合物。藉由急驟管柱層析純化(100至200目矽膠,用含40%乙酸乙酯之石油醚溶離)粗化合物以得到呈膠質化合物形式之純化合物(2S)-1-((2,2-二甲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5.2 g,69.1%)。
步驟 2 合成 (2S)-2- 胺基 -N-(2,2- 二甲氧基乙基 )-N-(2- 甲基丁基 ) 丙烯醯胺。在0℃下向(2S)-1-((2,2-二甲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34.0 g,72.6 mmol)於DMF (230 mL)中之經攪拌之溶液中添加含20%哌啶之DMF (70 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在反應完成之後,添加過量DMF (100 mL),隨後用過量正己烷(3×200 mL)洗滌。收集DMF層且倒入冰冷水(1000 mL)中,隨後用10%甲醇-二氯甲烷(3×5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到呈膠質固體狀之(2S)-2-胺基-N-(2,2-二甲氧基乙基)-N-(2-甲基丁基)丙醯胺(20.4 g,68.4%)。
步驟 3 合成 3-((2S)-1-((2,2- 二甲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1- 側氧基丙 -2- 基胺基 )-3- 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 (9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20.2 g,81.2 mmol)於二氯甲烷(500 mL)中攪拌之經攪拌之溶液中添加T 3P (80 mL,121.8 mmol)及DIPEA (28.6 mL,160.4 mmol),且攪拌混合物10分鐘。向此混合物中添加(2S)-2-胺基-N-(2,2-二甲氧基乙基)-N-(2-甲基丁基)丙醯胺(25.53 81.2 mmol)且在室溫下繼續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反應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水(500 mL)淬滅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2×5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急驟管柱層析(100至200目矽膠,用含70%乙酸乙酯之石油醚溶離)純化粗化合物以得到呈膠質化合物形式之純化合物3-((2S)-1-((2,2-二甲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21.2 g,78.6%)。
步驟 4 合成 6- 甲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1H- 𠯤 [1,2-a] 嘧啶 -1- 甲酸 (6S)-(9H- -9- ) 甲酯。向3-((2S)-1-((2,2-二甲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21.0 g,38.9 mmol)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甲酸(105 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粗化合物。將粗化合物溶解於NaHCO 3飽和水(200 mL)溶液中,隨後用乙酸乙酯(3×5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500 mL)洗滌,隨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100至200目矽膠,用含50%乙酸乙酯之石油醚溶離)純化粗化合物以得到呈膠狀之純化合物6-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1H-吡𠯤并[1,2-a]嘧啶-1-甲酸(6S)-(9H-茀-9-基)甲酯(25 g,69.0%)。
步驟 5 合成 (6S)-6- 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在0℃下向6-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1H-吡𠯤并[1,2-a]嘧啶-1-甲酸(6S)-(9H-茀-9-基)甲酯(14.0 g,29.4 mmol)於DMF (7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含20%哌啶之DMF (30 m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在起始材料完全耗盡之後,添加額外DMF (50 mL),隨後混合物用過量正己烷(3×200 mL)洗滌。將DMF層倒入冰冷水(1000 mL)中,且用10%甲醇-二氯甲烷(3×5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以提供呈固體狀之所需粗化合物(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6.25 g,83.8%)。 實例 S2. 合成化合物 1a 用於製備化合物 1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2中。 流程2.
向4-(三氟甲基)苯甲酸(0.232 g,0.91 mmol)室溫下於二氯甲烷(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T 3P (1.2 mL,1.37 mmol)及DIPEA (0.42mL,1.82 mmol),且攪拌混合物15分鐘。向此混合物中添加(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310 g,0.91 mmol)且繼續攪拌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反應完成之後,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且用二氯甲烷(2×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純溶離份經合併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1a(0.340 g,65.3%)。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X-Select苯基己基(150×19mm 5μ);流量:16 mL/min。MS (ESI) m/z [M+H] +: 426.05。 實例 S3. 合成化合物 2a 用於製備化合物 2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3中。 流程 3.
向室溫下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0.37 g,1.968 mmol)於二氯甲烷(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0.8 mL,5.904 mmol)及T 3P (2.0 mL,3.936 mmol)。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隨後添加(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4 g,1.578 mmol),且繼續攪拌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100 mL)稀釋且用水(50 mL)及飽和氯化鈉溶液(50 mL)洗滌,隨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產物。收集純溶離份且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2a(380 mg 46%)。製備型HPLC條件: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Kromosil苯基(150×25 mm 10μ);流量:25 mL/min。MS (ESI) m/z [M+H] +: 424.11。 實例 S4. 合成化合物 3a 用於製備化合物 3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4中。 流程 4.
在室溫下向(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500 g,1.97 mmol)於甲醇(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4-羥基苯甲醛(0.289 g,1.97 mmol)及乙酸(0.23 mL,3.95 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分鐘。向此混合物中添加甲吡啶硼烷(0.253 g,2.37 mmol),且繼續攪拌4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混合物用10%甲醇-二氯甲烷(3×4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純溶離份經合併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3a(0.180 g,46.09%)。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Kromosil苯基(150×25 mm 10μ);流量:25 mL/min。MS (ESI) m/z [M+H] +: 360.11。 實例 S5. 合成化合物 4a 用於製備化合物 4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5中。 流程 5.
在室溫下向6-羥基菸鹼酸(0.340 g 2.446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1.30 mL,7.338 mmol)及HATU (1.39 g,3.669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隨後添加(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嗪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495 g,1.956 mmol),且將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及LC/MS (TLC系統:10%甲醇/二氯甲烷,R f:0.15,偵測:UV)監測反應進程。反應混合物用冷水(100 mL)淬滅且用10%甲醇/二氯甲烷(3×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冷水(50 mL)及冷鹽水溶液(50 mL)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產物。收集純溶離份且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4a(160 mg,21.8%)。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0.01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X-Select苯基己基(150×19 mm 5μ);流量:15 mL/min。MS (ESI) m/z [M+H] +: 375.05。 實例 S6. 合成化合物 5a.用於製備化合物 5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6中。 流程 6.
在室溫下向(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5 g,1.97 mmol)及1-(溴甲基)-4-(三氟甲基)苯(0.470 g,1.97 mmol)於DMF (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0.546 g,3.95 mmol),且將混合物攪拌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混合物用水(100 mL)淬滅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合併純溶離份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膠狀之化合物 5a(0.270 g,63.8%)。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Kromosil C 18(150×25 mm 10μ);流量:25 mL/min。MS (ESI) m/z [M+H] +: 412.2。 實例 S7. 合成化合物 6a 用於製備化合物 6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7中。 流程 7.
在室溫下向(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500 g,1.97 mmol)及1-(溴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0.466 g,1.97 mmol)於DMF (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0.546 g,9.9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水(100 mL)淬滅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合併純溶離份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半固體狀之化合物 6a(0.178 g,41.5%)。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X-Select C 18(250×19 mm,5μ);流量:18 mL/min。MS (ESI) m/z [M+H] +: 410.11。 實例 S8. 合成化合物 7a 用於製備化合物 7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8中。 流程 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500 g,1.97 mmol)於甲醇(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6-羥基菸鹼醛(0.243 g,1.97 mmol)及乙酸(0.25 mL,3.95 mmol),且將混合物攪拌5分鐘。向此混合物中添加甲吡啶硼烷(0.318 g,2.96 mmol)且繼續攪拌9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用10%甲醇-二氯甲烷(3×4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收集純溶離份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7a(0.164 g,42%)。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X-BRIDGE C 18(250×19 mm,5μ);流量:18 mL/min。MS (ESI) m/z [M+H] +: 361.11。 實例 S9. 合成化合物 8a 用於製備化合物 8a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9中。 流程 9.
步驟 1 合成 (6S)-1-(4-( 苄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4-(苄氧基)苯甲酸(0.360 g,1.42 mmol)室溫下於二氯甲烷(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T 3P (1.2 mL,1.7 mmol)及DIPEA (0.55 mL,2.84 mmol),且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此混合物中添加(6S)-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400 g,1.42 mmol)且在室溫下繼續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且用二氯甲烷(2×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0.9 g粗材料。藉由LC/MS之粗材料分析展示所需產物之54.59%。粗物質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 2 合成化合物 8a 在N 2氛圍下,在室溫下向(6S)-1-(4-(苄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900 g)於甲醇(2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0.200 g)。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在H 2氣球下攪拌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經矽藻土過濾且在減壓下蒸發得到粗化合物。將粗化合物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用NaHCO 3水溶液(20 mL)及鹽水溶液(20 mL)洗滌。過濾物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粗化合物用乙醚濕磨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8a(0.330 g,82%)。MS (ESI) m/z [M+H] +: 374.11。 實例 S10. 合成化合物 9 用於製備化合物 9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0中。 流程 10.
步驟 1 合成 2-( 二級丁基 (2,2- 二甲氧基乙基 ) 胺基 )-2- 側氧基乙基胺基甲酸 (9H- -9- ) 甲酯。向冷卻至0℃的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酸(10 g,33.6 mmol)於二氯甲烷(1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DIPEA (11.88 mL,67.3 mmol)、N-(2,2-二甲氧基乙基)丁-2-胺(10.84 g,67.3 mmol)及T 3P (53.0 mL,84.1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反應完成之後,添加冰冷水(100 mL)且用乙酸乙酯(2×1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所需粗產物。藉由急驟管柱層析(100至200目矽膠)純化粗化合物且用含20-25%乙酸乙酯之石油醚溶離,以得到呈固體狀之2-(二級丁基(2,2-二甲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10.8 g,72.9%)。
步驟 2 :合成 2- 胺基 -N- 二級丁基 -N-(2,2- 二甲氧基乙基 ) 乙醯胺。向冷卻至0℃的2-(二級丁基(2,2-二甲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10.8 g,24.5 mmol)於DMF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哌啶(2.4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TLC指示起始物質完全消耗之後,反應混合物用石油醚(2×100 mL)稀釋,隨後添加水且分開混合物。用二氯甲烷(2×150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固體狀之所需純產物2-胺基-N-二級丁基-N-(2,2-二甲氧基乙基)乙醯胺(3.6 g,67.2%)。
步驟 3 合成 (9H- -9- ) 甲基 -3-(2-( 二級丁基 (2,2- 二甲氧基乙基 ) 胺基 )-2- 側氧基乙胺基 )-3- 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酯。在0℃下向2-胺基-N-二級丁基-N-(2,2-二甲氧基乙基)乙醯胺(3.6 g,16.5 mmol)於二氯甲烷(4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DIPEA (31.91 mL,49.5 mmol)、3-(((9H-茀-9-基)甲氧基)羰胺基)丙酸(5.14 g,16.5 mmol)及T 3P (39.13 g,33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反應完成之後,添加反應水(100 mL)且分開有機相。用二氯甲烷(2×150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使用二氧化矽(230至400目;23-25%乙酸乙酯/石油醚作為溶離劑)藉由管柱層析純化粗產物。所收集的純溶離份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到呈膠狀之(9H-茀-9-基)甲基-3-(2-(二級丁基(2,2-二甲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酯(4.1 g,48.6%)。
步驟 4 合成 8- 二級丁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1H- 𠯤 [1,2-a] 嘧啶 -1- 甲酸 (9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9H-茀-9-基)甲基-3-(2-(二級丁基(2,2-二甲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酯(4.1 g,8.01 mmol)於乙酸(2 mL)中之溶液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TLC指示起始物質完全消耗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所得塊狀物用水稀釋,且用二氯甲烷(2×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膠狀之產物8-二級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1H-吡𠯤并[1,2-a]嘧啶-1-甲酸(9H-茀-9-基)甲酯(3.2 g,89.3%)。
步驟 5 合成 8- 二級丁基四氫 -1H- 𠯤 [1,2-a] 嘧啶 -4,7(6H,8H)- 二酮。向冷卻至0℃的8-二級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1H-吡𠯤并[1,2-a]嘧啶-1-甲酸(9H-茀-9-基)甲酯(3.2 g,7.1 mmol)於DMF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哌啶(0.7 mL,1.0當量),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TLC指示起始物質完全消耗之後,反應混合物用石油醚(2×50 mL)洗滌以移出非極性雜質。添加冷水,且用二氯甲烷(2×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固體狀之純產物8-二級丁基四氫-1H-吡𠯤并[1,2-a]嘧啶-4,7(6H,8H)-二酮(900 mg,55.9%)。
步驟 6 合成化合物 9 在室溫下向8-(二級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0.500 g,2.2 mmol)及4-羥基苯甲醛(0.271 g,2.2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乙酸(0.27 mL,2.0當量)及甲吡啶硼烷(0.285 g,2.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10 mL)淬滅,且用乙酸乙酯(2×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LC/MS分析粗化合物。粗物質LC/MS資料展示8.28%所需塊狀物。在矽膠(100至200)上藉由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且含50-70%乙酸乙酯之石油醚溶離所需化合物。溶離份之LC/MS展示72.16%所需塊狀物,其藉由製備型HPLC進一步純化。在製備型HPLC純化後,收集溶離份且在減壓下濃縮,隨後冷凍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9(0.168 g,22.8%)。製備型HPLC方法:移動相A:10 mM碳酸氫銨/水;移動相B:乙腈;管柱:X-BRIDGE C 18(150×19 mm 5μ);流量:18 mL/min。MS (ESI) m/z [M+H] +: 332.2。 實例 S11. 合成化合物 10 用於製備化合物 10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1中。 流程 11.
在0℃下向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50 mg,0.98 mmol)及4-氯苯甲酸(170 mg,1.09 mmol)於DMF (4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413 mg,1.08 mmol),之後添加DIPEA (0.35 mL,1.97 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5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3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3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30%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10(1-(4-氯苯甲醯基)-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150 mg,0.383 mmol,39.2%產率)。MS (ESI) m/z [M+H] +: 392.0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66 - 0.89 (m, 6 H) 0.91 - 1.42 (m, 4 H) 1.57 - 1.78 (m, 1 H) 2.16 - 2.35 (m, 2 H) 2.55-2.65 (m, 2 H) 3.08-3.23 (m, 2 H) 3.28-3.40 (m, 1 H) 3.51-3.64 (m, 2 H) 4.76-4.89 (m, 1 H) 5.88-6.02 (m, 1 H) 7.46-7.56 (m, 4 H)。 實例 S12. 合成化合物 11 用於製備化合物 11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2中。 流程 12.
在0℃下向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50 mg,0.98 mmol)及4-氟苯甲酸(153 mg,1.09 mmol)於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413 mg,1.08 mmol),之後添加DIPEA (0.35 mL,1.97 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5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3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3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30% 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11(1-(4-氟苄醯基)-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140 mg,0.37 mmol,38.0%產率)。MS (ESI) m/z [M+H] +: 376.05。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0.69 - 0.81 (m, 3 H) 0.86 (t, J=7.23 Hz, 3 H) 0.95 - 1.14 (m, 2 H) 1.20 - 1.43 (m, 4 H) 1.59 - 1.80 (m, 2 H) 2.26 (d, J=16.95 Hz, 1 H) 2.55 - 2.72 (m, 1 H)  3.20 - 3.31 (m, 2 H) 3.35 - 3.39 (m, 1 H) 3.52 - 3.70 (m, 2 H)  4.73 - 4.89 (m, 1 H)  7.33 (t, J=8.73 Hz, 2 H) 7.61 (dd, J=8.23, 5.73 Hz, 2 H)。 實例 S13. 合成化合物 12 用於製備化合物 12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3中。 流程 13.
在0℃下向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50 mg,0.98 mmol)及3-氯-4-(三氟甲基)苯甲酸(242 mg,1.09 mmol)於DMF (4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413 mg,1.08 mmol),之後添加DIPEA (0.35 mL,1.97 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5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3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3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30% 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 12(1-(3-氯-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50 mg,0.55 mmol,55.2%產率)。MS (ESI) m/z [M+H] +: 460.0。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0.74 - 0.93 (m, 6 H) 0.98 - 1.19 (m, 2 H) 1.28 - 1.46 (m, 3 H) 1.64 - 1.81 (m, 1 H) 2.22 (d, J=17.45 Hz, 1 H) 2.57 - 2.70 (m, 1 H) 3.14 (dd, J=13.21, 6.23 Hz, 1 H) 3.25 - 3.31 (m, 2 H) 3.44 - 3.57 (m, 1 H) 3.61 - 3.87 (m, 2 H) 4.78 - 4.90 (m, 1 H) 5.89 - 6.05 (m, 1 H) 7.72 (d, J=7.98 Hz, 1 H) 7.90 - 8.02 (m, 2 H)。 實例 S14. 合成中間化合物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用於製備此中間化合物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4中。 流程 14.
步驟 1 :合成 2,2- 二乙氧基 -N-(4- 甲氧基苄基 ) -1- 胺。向50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大茴香醛(12 mL,90.22 mmol)及2,2-二乙氧基乙胺(10 g,75.18 mmol)。在10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小時。使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冷卻,且向此反應混合物中添加EtOH (100 mL),之後添加NaBH 4(4.28 g,112.7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起始材料(藉由TLC監測)完全耗盡之後,反應混合物在減少真空下濃縮。將所獲得的粗物質溶解於EtOAc (300 mL)中。有機層用鹽水(1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70%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產物,獲得呈液體狀之2,2-二乙氧基-N-(4-甲氧基苄基)乙-1-胺(15 g,59.28 mmol,78%產率)。MS (ESI) m/z [M+H] +: 254.3。
步驟 2 (1-((2,2- 二乙氧基乙基 )(4- 甲氧基苄基 ) 胺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甲酸 (9H- -9- ) 甲基酯。向維持在0℃下的(((9H-茀-9-基)甲氧基)羰基)丙胺酸(32 g,102.76 mmol)於無水DMF (14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42 g,110.67 mmol)、DIPEA (21.06 mL,118.57 mmol),之後添加2,2-二乙氧基-N-(4-甲氧基苄基)乙-1-胺(20 g,79.0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3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200 mL)洗滌隨後用鹽水(1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0%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膠狀液體狀之(1-((2,2-二乙氧基乙基)(4-甲氧基苄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28 g,51.22 mmol,64.8%產率)。MS (ESI) m/z [M+H-EtOH] +: 501.2。
步驟 3 :合成 2- 胺基 -N-(2,2- 二乙氧基乙基 )-N-(4- 甲氧基苄基 ) 丙醯胺。向(1-((2,2-二乙氧基乙基)(4-甲氧基苄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28 g,51.22 mmol)於CH 2Cl 2(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200 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藉由TLC監測)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黏稠液體狀之2-胺基-N-(2,2-二乙氧基乙基)-N-(4-甲氧基苄基)丙醯胺(14.5 g,44.75 mmol,87%產率)。MS (ESI) m/z [M+H-EtOH] +: 279.05。
步驟 4 :合成 (3-((1-((2,2- 二乙氧基乙基 )(4- 甲氧基苄基 ) 胺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 )-3- 側氧基丙基 ) 胺基甲酸 (9H- -9- ) 甲酯。向維持在0℃下的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14.78 g,47.53 mmol)於無水DMF (120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18.06 g,47.53 mmol)、DIPEA (9.21 mL,51.85 mmol),之後添加2-胺基-N-(2,2-二乙氧基乙基)-N-(4-甲氧基苄基)丙醯胺(14 g,43.20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5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2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30%EtOAc/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黏稠液體狀之(3-((1-((2,2-二乙氧基乙基)(4-甲氧基苄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18 g,29.14 mmol,67.44%產率)。MS (ESI) m/z [M+H-EtOH] +: 572。
步驟 5 合成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H- 𠯤 [1,2-a] 嘧啶 -1(6H)- 甲酸 (9H- -9- ) 甲酯。將(3-((1-((2,2-二乙氧基乙基)(4-甲氧基苄基)胺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18 g,29.14 mmol)於甲酸(12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在完成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30%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8-(4-甲氧基苄基)-6-甲基-4,7-二側氧基六氫-2H-吡𠯤并[1,2-a]嘧啶-1(6H)-甲酸(9H-茀-9-基)甲酯(14.5 g,27.58 mmol,94%產率)。MS (ESI) m/z [M+H] +: 526。
步驟 6 合成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8-(4-甲氧基苄基)-6-甲基-4,7-二側氧基六氫-2H-吡𠯤并[1,2-a]嘧啶-1(6H)-甲酸(9H-茀-9-基)甲酯(14 g,26.63 mmol)於CH 2Cl 2(1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100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藉由TLC監測)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黏著固體狀之8-(4-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7 g,23.07 mmol,87%產率)。MS (ESI) m/z [M+H] +: 304。 實例 S15. 合成中間化合物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用於製備此中間化合物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5中。 流程 15.
步驟 1 合成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 -1-(4-( 三氟甲基 ) 苯甲醯基 ) 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維持在0℃下的4-(三氟甲基)苯甲酸(5.26 g,27.69 mmol)於DMF (1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10.52 g,27.69 mmol)、DIPEA (12.30 mL,69.23 mmol),之後添加8-(4-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7 g,23.07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2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1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30%EtOAc/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8-(4-甲氧基苄基)-6-甲基-1-(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9 g,18.92 mmol,82.04%產率)。MS (ESI) m/z [M+H] +: 476.15及MS (ESI) m/z [M+Na] +: 498.05。
步驟 2 合成 6- 甲基 -1-(4-( 三氟甲基 ) 苯甲醯基 ) 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維持在0℃下的8-(4-甲氧基苄基)-6-甲基-1-(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9 g,18.92 mmol)於CH 3CN:H 2O (2:1,1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AN (31.15 g,56.82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200 mL)淬滅,且用EtOAc (20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H 2O (2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溶液(1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6-甲基-1-(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3.5 g,9.85 mmol,52.8%產率)。MS (ESI) m/z [M+H+CH 3CN] +: 397.0。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5 - 1.46 (m, 3 H) 2.15-2.30 (m, 1 H) 2.56 - 2.69 (m, 1 H) 3.16 (d, J=4.99 Hz, 1 H) 3.22-3.30 (m, 1 H) 3.42 - 3.72 (m, 2 H) 4.70 - 4.87 (m, 1 H) 5.85-5.95 (m, 1 H) 7.75 (d, J=7.98 Hz, 2 H) 7.86 (d, J=7.98 Hz, 2 H) 8.11 (brs, 1 H)。 實例 S16.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A
向6-甲基-1-(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00 mg,0.56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O tBu (1M於THF中,1.69 mmol,1.69 mL),之後添加適當的烷基鹵化物(1.12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120℃下暴露於微波輻射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用H 2O (25 mL)淬滅。用EtOAc (10 mL×3)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濃縮。藉由CombiFlash純化所獲得的粗產物。 實例 S17. 合成化合物 15
使用(溴甲基)環戊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15。MS (ESI) m/z [M+H] +: 438.6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2 - 1.26 (m, 3 H) 1.28 - 1.42 (m, 2 H) 1.44 - 1.76 (m, 6 H) 1.80 - 2.08 - 2.33 (m, 2 H) 2.55 - 2.71 (m, 1 H) 3.22 (dd, J=12.96, 7.48 Hz, 1 H) 3.26 - 3.32 (m, 1 H) 3.39 (d, J=6.98 Hz, 1 H) 3.49-3.57 (m, 1 H) 3.59-3.74 (m, 1 H) 3.76-3.91 (m, 1 H) 4.80-4.90 (m, 1 H) 5.95-6.05 (m, 1 H) 7.72 - 7.79 (m, 2 H) 7.84 - 7.91 (m, 2 H)。 實例 S18. 合成化合物 16
使用溴甲基環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16。MS (ESI) m/z [M+H] +: 424.1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9 - 1.44 (m, 2 H) 1.58 - 1.89 (m, 4 H) 1.90 - 2.08 (m, 2 H) 2.16-2.31 (m, 1 H) 2.55 - 2.70 (m, 2 H) 3.18 - 3.31 (m, 1 H) 3.25 - 3.26 (m, 1 H) 3.34 - 3.42 (m, 1 H) 3.36 - 3.57 (m, 2 H) 3.60-3.69 (n, 1 H) 3.71-3.83 (m, 1 H) 4.75-4.89 (m, 1 H) 5.90-6.05 (m, 1 H) 7.70 - 7.79 (m, 2 H) 7.87 (d, J=8.31 Hz, 2 H)。 實例 S19. 合成化合物 19
使用((2-溴乙基)環戊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19。MS (ESI) m/z [M+H] +: 452.3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94 - 1.18 (m, 3 H) 1.26 - 1.61 (m, 9 H) 1.66-1.83 (m, 2 H) 2.16-2.31 (m, 1 H) 2.56 - 2.70 (m, 1 H) 3.16 - 3.28 (m, 1 H) 3.35 - 3.56 (m, 3 H) 3.60-3.73 (m, 1 H) 3.77-3.90 (m, 1 H) 4.72 - 4.92 (m, 1 H) 5.94-6.06 (m, 1 H) 7.77 (d, J=7.98 Hz, 2 H) 7.87 (d, J=7.98 Hz, 2 H)。 實例 S20. 合成化合物 20
使用(2-溴乙基)環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20。MS (ESI) m/z [M+H] +: 438.2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7 - 1.44 (m, 3 H) 1.50-1.71 (m, 4 H) 1.71-1.88 (m, 2 H) 1.93 - 2.09 (m, 2 H) 2.13 - 2.34 (m, 2 H) 2.56 - 2.70 (m, 2 H) 3.25 - 3.32 (m, 1 H) 3.35 - 3.42 (m, 1 H) 3.45-3.55 (m, 1 H) 3.59 - 3.72 (m, 1 H) 3.74-3.90 (m, 1 H) 4.75-4.89 (m, 1 H) 5.94-6.05 (m, 1 H) 7.71 - 7.79 (m, 2 H) 7.87 (d, J=8.31 Hz, 2 H)。 實例 S21. 合成化合物 21
使用1-溴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21。MS (ESI) m/z [M+H] +: 412.2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81-0.97 (m, 3 H) 1.15 - 1.57 (m, 7 H) 2.15-2.31 (m, 1 H) 2.57 - 2.69 (m, 1 H) 3.14 - 3.28 (m, 1 H) 3.35 - 3.60 (m, 3 H) 3.62-3.73 (m, 1 H) 3.74 - 3.92 (m, 1 H) 4.75 - 4.91 (m, 1 H) 5.94-6.06 (m, 1 H) 7.76 (d, J=7.34 Hz, 2 H) 7.87 (d, J=7.83 Hz, 2 H)。 實例 S22. 合成化合物 22
使用4-溴丁-1-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22。MS (ESI) m/z [M+H] +: 410.2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8-1.45 (m, 3 H) 2.14-2.38 (m, 3 H) 2.55 - 2.69 (m, 1 H) 3.36 - 3.57 (m, 4 H) 3.58-3.72 (m, 1 H) 3.75-3.89 (m, 1 H) 4.75 - 4.90 (m, 1 H) 4.98 - 5.19 (m, 2 H) 5.69-5.84 (m, 1 H) 5.93-6.05 (m, 1 H) 7.76 (d, J=7.98 Hz, 2 H) 7.88 (d, J=7.98 Hz, 2 H)。 實例 S23. 合成化合物 23
使用1-溴-2-甲基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23。MS (ESI) m/z [M+H] +: 412.2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80-0.96 (m, 6 H) 1.30 - 1.48 (m, 3 H) 1.85-2.03 (m, 1 H) 2.15-2.31 (m, 1 H) 2.57 - 2.70 (m, 1 H) 3.06-3.16 (m, 1 H) 3.18-3.28 (m, 1 H) 3.36-3.45 (m, 1 H) 3.44 - 3.57 (m, 1 H) 3.60-3.74 (m, 1 H) 3.73 - 3.87 (m, 1 H) 4.77-4.92 (m, 1 H) 5.93-6.07 (m, 1 H) 7.76 (d, J=7.48 Hz, 2 H) 7.87 (d, J=7.48 Hz, 2 H)。 實例 S24. 合成化合物 24
使用2-溴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A合成化合物 24。MS (ESI) m/z [M+H] +: 398.5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0 (d, J=5.49 Hz, 6 H) 1.28-1.45 (m, 3 H) 2.16-2.24 (m, 1 H) 2.56 - 2.71 (m, 1 H) 3.34-3.40 (m, 1 H) 3.44 - 3.79 (m, 3 H) 4.59-4.72 (m, 1 H) 4.75-4.90 (m, 1 H) 5.86-6.00 (m, 1 H) 7.79 (d, J=7.98 Hz, 2 H) 7.83 - 7.92 (m, 2 H)。 實例 S25. 合成中間化合物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用於製備此中間化合物之合成途徑展示於流程16中。 流程 16.
步驟 1 合成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8-(4- 甲氧基苄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維持在0℃下的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1.71 g,9.08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3.45 g,9.08 mmol)、DIPEA (4.34 mL,24.8 mmol),之後添加8-(4-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5 g,8.25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1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1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1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30% EtOAc之己烷)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8-(4-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3.5 g,7.38 mmol,89.5%產率)。MS (ESI) m/z [M+H] +: 474.12。
步驟 2 合成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六氫 -4H- 𠯤 [1,2-a] 嘧啶 -4,7(6H)- 二酮 向維持在0℃下的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8-(4-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3.0 g,6.34 mmol)於CH 3CN:H 2O (2:1,4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AN (12.0 g,21.90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100 mL)淬滅,且用EtOAc (20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H 2O (25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溶液(2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固體狀之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0 g,5.66 mmol,89.6%產率)。MS (ESI) m/z [M+H] +: 353.9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0 - 1.39 (m, 3 H) 2.17-2.18 (m, 1 H) 2.52 - 2.68 (m, 1 H) 3.18 - 3.27 (m, 2 H) 3.44 - 3.71 (m, 2 H) 4.69 - 4.83 (m, 1 H) 5.75 - 5.92 (m, 1 H) 7.24 (d, J=7.83 Hz, 2 H) 7.32 (t, J=72.0 Hz, 1 H) 7.57 (d, J=8.31 Hz, 2 H) 8.04 (brs, 1 H)。 實例 S26.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B
向維持在0℃下的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H-吡𠯤并[1,2-a]嘧啶-4,7(6H)-二酮(200 mg,0.56 mmol)於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H (122 mg,2.8 mmol,含55%分散液之礦物油),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同一溫度下攪拌15分鐘。向此反應混合物中添加適當的烷基鹵化物(1.6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3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H 2O (15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15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濃縮。藉由CombiFlash純化所獲得的粗產物。 實例 S27. 合成化合物 13
使用(溴甲基)環戊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13。MS (ESI) m/z [M+H] +: 436.0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7-1.16 (m, 3 H) 1.32 (d, J=6.48 Hz, 3 H) 1.41 - 1.73 (m, 7 H) 2.06 - 2.21 (m, 1 H) 2.21 - 2.34 (m, 1 H) 2.54 - 2.70 (m, 1 H) 3.14 - 3.29 (m, 1 H) 3.35 - 3.45 (m, 1 H) 3.52 - 3.69 (m, 1 H) 3.75 - 3.93 (m, 1 H) 4.75 - 4.91 (m, 1 H) 5.88-5.99 (m, 1 H) 7.27 (d, J=8.48 Hz, 2 H) 7.35 (t, J=72.0 Hz, 1 H) 7.61 (d,  J=8.98 Hz, 2 H)。 實例 S28. 合成化合物 14
使用(溴甲基)環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14。MS (ESI) m/z [M+H] +: 421.14。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6-1.25 (m, 1 H) 1.27-1.43 (m, 3 H) 1.54 - 1.73 (m, 2 H) 1.73 - 1.86 (m, 2 H) 1.89-2.03 (m, 2 H) 2.24 (d, J=17.12 Hz, 1 H) 2.53 - 2.69 (m, 2 H) 3.20-3.28 (m, 1 H) 3.29-3.40 (m, 1 H) 3.40 - 3.66 (m, 2 H) 3.69 - 3.87 (m, 1 H) 4.75-4.86 (m, 1 H) 5.74 - 6.02 (m, 1 H) 7.26 (d, J=8.31 Hz, 2 H) ) 7.33 (t, J=72.0 Hz, 1 H) 7.59 (d, J=8.31 Hz, 2 H)。 實例 S29. 合成化合物 17
使用1-溴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20。MS (ESI) m/z [M+H] +: 410.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81 - 0.96 (m, 3 H) 1.15 - 1.39 (m, 4 H) 1.40-1.55 (m, 2 H) 2.26 (d, J=16.95 Hz, 1 H) 2.53 - 2.70 (m, 2 H) 3.12 - 3.30 (m, 2 H) 3.38 - 3.46 (m, 1 H) 3.56-3.74 (m, 2 H) 3.75-3.92 (m, 1 H) 4.84 (q, J=6.81 Hz, 1 H) 5.86-6.06 (m, 1 H) 7.28 (d, J=7.98 Hz, 2 H) 7.36 (t, J=72.0 Hz, 1 H) 7.62 (d, J=8.48 Hz, 2 H)。 實例 S30. 合成化合物 18
使用4-溴丁-1-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18。MS (ESI) m/z [M+H] +: 408.06。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6 - 1.45 (m, 3 H) 2.18 - 2.33 (m, 3 H) 2.53 - 2.70 (m, 1 H) 3.36 - 3.46 (m, 3 H) 3.51 - 3.72 (m, 2 H) 3.74-3.90 (m, 1 H) 4.84 (q, J=6.65 Hz, 1 H) 4.91-5.15 (m, 2 H) 5.67-5.84 (m, 1 H) 5.86 - 6.03 (m, 1 H) 7.29 (d, J=8.48 Hz, 2 H) 7.36 (t, J=72.0 Hz, 1 H) 7.61 (d, J=8.48 Hz, 2 H)。 實例 S31. 合成化合物 27
使用2-(溴甲基)四氫呋喃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27。MS (ESI) m/z [M+H] +: 438.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48 - 7.55 (m, 2 H), 7.20 - 7.30 (m, 2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6 - 5.26 (m, 1 H), 4.06 - 4.17 (m, 2H), 3.82 - 3.92 (m, 4 H), 3.61 - 3.77 (m, 2 H), 2.83 - 2.99 (m, 1 H), 2.47 - 2.59 (m, 2 H), 2.01 - 2.12 (m, 4 H), 1.49 (s, 3 H)。 實例 S32. 合成化合物 28
使用(2-溴乙基)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28。MS (ESI) m/z [M+H] +: 458.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40-7.50 (m, 2 H), 7.20 - 7.28 (m, 2 H), 7.33 - 7.43 (m, 5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6 - 5.26 (m, 1 H), 3.72 - 3.96 (m, 2H), 3.44 - 3.52 (m, 1 H), 3.25 - 3.35 (m, 2 H), 2.83 - 2.99 (m, 2 H), 2.47 - 2.59 (m, 1 H), 2.42 - 2.60 (m, 1 H), 2.30 - 2.57 (m, 1H), 1.49 (s, 3 H)。 實例 S33. 合成化合物 29
使用4-(2-溴乙基)吡啶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29。MS (ESI) m/z [M+H] +: 459.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50 - 8.58 (m, 2 H), 7.24 - 7.46 (m, 4 H), 7.18 (d, J = 7.99Hz, 2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6 - 5.26 (m, 1 H), 3.72 - 3.96 (m, 2H), 3.44 - 3.52 (m, 1 H), 3.25 - 3.35 (m, 2 H), 2.83 - 2.99 (m, 2 H), 2.47 - 2.59 (m, 1 H), 2.42 - 2.60 (m, 1 H), 2.30 - 2.57 (m, 1H), 1.49 (s, 3 H)。 實例 S34. 合成化合物 30
使用(3-溴丙基)環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30。MS (ESI) m/z [M+H] +: 459.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50 - 8.58 (m, 2 H), 7.24 - 7.46 (m, 4 H), 7.18 (d, J = 7.99Hz, 2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6 - 5.26 (m, 1 H), 3.72 - 3.96 (m, 2H), 3.44 - 3.52 (m, 1 H), 3.25 - 3.35 (m, 2 H), 2.83 - 2.99 (m, 2 H), 2.47 - 2.59 (m, 1 H), 2.42 - 2.60 (m, 1 H), 2.30 - 2.57 (m, 1H), 1.49 (s, 3 H)。 實例 S35. 合成化合物 31
使用(2-溴乙基)環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31。MS (ESI) m/z [M+H] +: 422.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48 (d, J= 8.01 Hz, 2H), 7.20 - 7.28 (m, 2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6 - 5.26 (m, 1 H), 3.72 - 3.96 (m, 1H), 3.46 - 3.64 (m, 5 H), 2.46 - 2.64 (m, 2 H), 1.43 - 1.56 (m, 5 H), 0.43-0.65 (m, 2H), 0.75-0.85 (m, 2 H)。 實例 S36. 合成化合物 32
使用1-溴-2-甲氧基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32。MS (ESI) m/z [M+H] +: 412.1。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52-7.62 (m, 2 H), 7.16 - 7.34 (m, 3 H), 5.85 - 5.95 (m, 1 H), 4.80 - 4.90 (m, 1 H), 3.85 - 3.95 (m, 1 H), 3.70 - 3.80 (m, 2 H), 3.25 - 3.46 (m, 5H), 3.22 (s, 3 H), 2.62 - 2.72 (m, 1 H), 2.20 - 2.30 (m, 1 H), 1.49 (s, 3 H)。 實例 S37. 合成化合物 33
使用1-溴-3-甲氧基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33。MS (ESI) m/z [M+H] +: 426.2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52-7.62 (m, 2 H), 7.16 - 7.34 (m, 3 H), 5.85 - 5.95 (m, 1 H), 4.80 - 4.90 (m, 1 H), 3.85 - 3.95 (m, 1 H), 3.70 - 3.80 (m, 2 H), 3.58 - 3.68 (m, 2H), 3.45 - 3.55 (m, 4H), 3.22 (s, 3 H), 2.62 - 2.72 (m, 1 H), 2.20 - 2.30 (m, 2 H), 1.49 (s, 3 H)。 實例 S38. 合成化合物 36
使用(2-溴乙基)甲碸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B合成化合物 36。MS (ESI) m/z [M+H] +: 459.95。 1H NMR (400 MHz, 三氯甲烷) δ 7.49 (d, J= 8.01 Hz, 2 H), 7.15 - 7.26 (m, 2 H), 6.40 - 6.76 (m, 1 H), 5.90 - 6.20 (m, 1 H), 5.15 - 5.25 (m, 1 H), 3.86 - 3.97 (m, 3 H), 3.66 - 3.77 (m, 2 H), 3.38 - 3.49 (m, 3 H), 2.97 (s, 3 H), 2.59 - 2.69 (m, 2 H), 1.49 (s, 3 H)。 實例 S39. 合成化合物 34
步驟 1. 合成 8-(2-(( 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 ) 氧基 ) 乙基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在0℃下向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300 g,0.849 mmol)於DMF (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0.827 g,2.547 mmol),之後添加(2-溴乙氧基)(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0.243 g,1.018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120℃下在密封管中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30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冰冷鹽水溶液(3×3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8-(2-((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乙基)-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250 g,粗物質)。粗化合物不進行進一步純化即原樣用於下一反應。MS (ESI) m/z [M+H] +: 512.10。
步驟 2. 合成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8-(2- 羥乙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在0℃溫度下向8-(2-((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乙基)-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250 g,0.4886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BAF (3 mL)。使反應混合物達到室溫且攪拌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2×1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冰冷鹽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矽膠60至12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34(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8-(2-羥乙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102 g,52%產率)。MS (ESI) m/z [M+H] +: 398.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52-7.62 (m, 2 H), 7.16 - 7.34 (m, 3 H), 5.92 - 6.02 (m, 1 H), 6.78 - 6.88 (m, 2 H), 3.86 - 3.92 (m, 1 H), 3.47 - 3.62 (m, 6 H), 3.21 - 3.31 (m, 1H), 2.57 - 2.67 (m, 1 H), 2.25 - 3.35 (m, 1 H), 1.49 (s, 3 H)。 實例 S40. 合成化合物 35
步驟 1. 合成 2-(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8 H- 𠯤 [1,2- a] 嘧啶 -8- ) 乙腈。在0℃下向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300 g,0.849 mmol)於DMF (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H (0.050 g,1.274 mmol),之後添加2-溴乙腈(0.112 g,0.933 mmol),且使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靜置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70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冰冷鹽水溶液(1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矽膠60至12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4,7-二側氧基八氫-8 H-吡𠯤并[1,2- a]嘧啶-8-基)乙腈(0.120 g,36%產率)。MS (ESI) m/z [M+H] +: 393.05。
步驟 2. 合成 8-(2- 胺基乙基 )-1-(4-( 二氟甲氧基 ) 苯甲醯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在室溫下向2-(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4,7-二側氧基八氫-8 H-吡𠯤并[1,2- a]嘧啶-8-基)乙腈(0.120 g,0.305 mmol)於乙醇(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濃HCl (0.100 mL),之後添加氧化鉑(0.012 g,0.030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氫氣氛圍下加熱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經矽藻土墊過濾。矽藻土墊用乙醇(20 mL)洗滌且在減壓下濃縮濾液,得到粗化合物。用正戊烷濕磨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35(8-(2-胺基乙基)-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110 g,90%產率)。MS (ESI) m/z [M+H] +: 397.0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96 (s, 2 H), 7.55 - 7.65 (m, 2 H), 7.20 - 7.35 (m, 3 H), 5.90 - 6.20 (m, 1 H), 4.85 - 4.95 (m, 1 H), 3.82 - 3.92 (m, 1H), 3.55. - 3.85 (m, 2 H), 3.35 - 3.45 (m, 3 H), 2.95 - 3.05 (m, 2 H), 2.60 - 2.70 (m, 1H), 2.20 - 2.30 (m, 1 H), 1.35 (s, 3 H)。 實例 S41.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C
在0℃下向1-(4-(二氟甲氧基)苯甲醯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200 g,0.566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0.735 g,2.264 mmol,4當量),之後添加適當的烷基鹵化物(0.679mmol,1.2當量),且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在微波輻射下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6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20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來純化粗化合物,得到最終化合物。 實例 S42. 合成化合物 25
使用2-(2-碘乙基)呋喃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C合成化合物 25。MS (ESI) m/z [M+H] +: 448.10。 1H NMR: δ 7.40 - 7.50 (m, 2 H), 7.28 - 7.38 (m, 1 H), 7.15-7.25 (m, 2 H), 6.39 - 6.78 (m, 1 H), 6.25-6.35 (m, 1 H), 5.90 - 6.12 (m, 2 H), 5.25 - 5.35 (m, 1 H), 5.10 - 5.20 (m, 1 H), 3.70 - 3.80 (m, 1 H), 3.50 - 3.60 (m, 1 H), 3.20 - 3.40 (m, 2 H), 2.95 - 3.05 (m, 3 H), 2.45 - 2.60 (m, 2 H), 1.59 (s, 3 H)。 實例 S43. 合成化合物 26
使用2-(2-溴乙基)噻吩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C合成化合物 26。MS (ESI) m/z [M+H] +: 464.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40 - 7.48 (m, 2 H), 7.15-7.26 (m, 3 H), 6.85 - 6.95 (m, 2 H), 6.39 - 6.95 (m, 2 H), 5.90 - 6.20 (m, 1 H), 5.15 - 5.25 (m, 1 H), 3.72 - 3.96 (m, 2 H), 3.47 - 3.54 (m, 1 H), 3.32 - 3.42 (m, 3 H), 3.10 - 3.20 (m, 2 H), 2.42 - 2.56 (m, 2 H), 1.49 (s, 3 H)。 實例 S44. 合成中間化合物 1-(4-( 二氟甲氧基 ) 苄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步驟 1 合成 6- 甲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 (9 H- -9- ) 甲酯。將8-(4-甲氧基苄基)-6-甲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1.0 g,26.63 mmol)於TFA (10 mL)中之溶液在130℃下在微波中攪拌2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在真空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用乙酸乙酯(100 mL)及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萃取粗產物。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得到呈黏著固體狀之6-甲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300 mg,42%產率)。MS (ESI) m/z [M+H] +: 406。
步驟 2 合成 6- 甲基六氫 -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向6-甲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300 mg,0.74 mmol)於CH 2Cl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6 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粗產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120 g,92%產率)。MS (ESI) m/z [M+H] +: 184。
步驟 3 合成 1-(4-( 二氟甲氧基 ) 苄基 )-6- 甲基六氫 -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在室溫下向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H)-二酮(0.700 g,3.820 mmol )於DMF (8.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1.58 g,11.46 mmol)且攪拌1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1-(溴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1.086 g,4.584 mmol),且在8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淬滅且用EtOAc (5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溶液(2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粗產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1-(4-(二氟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550 g,43.0%產率)。MS (ESI) m/z [M+H] +: 340.34。 實例 S45.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D
在0℃下向1-(4-(二氟甲氧基)苄基)-6-甲基六氫 -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100 g,0.2949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H (0.021 g,0.8847 mmol),之後添加適當烷基鹵化物(2當量),且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2 mL)淬滅,且用EtOAc (1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H 2O (5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溶液(5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5% MeOH於DCM中)純化粗物質以得到最終產物。 實例 S46. 合成化合物 37
使用4-溴-1,1,1-三氟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37。MS (ESI) m/z [M+H] +: 354.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41 (d, J= 7.13 Hz, 3 H), 1.71 - 1.86 (m, 2 H), 2.01 - 2.15 (m, 2 H), 2.26 - 2.35 (m, 1 H), 2.60 - 2.67 (m, 1 H), 2.89 - 3.01 (m, 1 H), 3.07 - 3.15 (m, 1 H), 3.21 - 3.34 (m, 2 H), 3.46 - 3.65 (m, 2 H), 3.81 - 3.95 (m, 2 H), 4.35 - 4.41 (m, 1 H), 5.20 - 5.29 (m, 1 H), 6.53 (t, J= 72.0 Hz, 1 H), 7.08 - 7.16 (m, 2 H), 7.30 - 7.36 (m, 2 H)。 實例 S47. 合成化合物 38
使用(2-溴乙基)環戊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38。MS (ESI) m/z [M+H] +: 436.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01 - 1.15 (m, 2 H), 1.41 (d, J= 7.13 Hz, 3 H), 1.45 - 1.62 (m, 8 H), 1.66 - 1.80 (m, 2 H), 2.23 - 2.34 (m, 1 H), 2.58 - 2.72 (m, 1 H), 2.89 - 2.98 (m, 1 H), 3.04 - 3.18 (m, 2 H), 3.23 - 3.33 (m, 1 H), 3.43 - 3.54 (m, 1 H), 3.55 - 3.65 (m, 1 H), 3.78 - 3.93 (m, 1 H), 4.31 - 4.39 (m, 1 H), 5.15 - 5.26 (m, 1 H), 6.53 (t, J= 72.0 Hz, 1 H), 7.13 (d, J= 8.50 Hz, 2 H), 7.34 (d, J= 8.50 Hz, 2 H)。 實例 S48. 合成化合物 39
使用4-溴丁-1-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39。MS (ESI) m/z [M+H] +: 394.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41 (d, J= 7.13 Hz, 3 H), 2.23 - 2.35 (m, 3 H), 2.60 - 2.71 (m, 1 H), 2.92 - 3.01 (m, 1 H), 3.06 - 3.14 (m, 1 H), 3.22 - 3.46 (m, 3 H), 3.53 - 3.64 (m, 1 H), 3.79 - 3.93 (m, 2 H), 4.28 - 4.38 (m, 1 H), 4.91 - 5.00 (m, 2 H), 5.16 - 5.26 (m, 1 H), 5.64 - 5.76 (m, 1 H), 6.52 (t, J= 72.0 Hz, 1 H),  7.10 - 7.16 (m, 2 H), 7.30 - 7.36 (m, 2 H)。 實例 S49. 合成化合物 40
使用(2-溴乙基)環丁烯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40。MS (ESI) m/z [M+H] +: 422.25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41 (d, J= 7.13 Hz, 3 H), 1.56 - 1.65 (m, 4 H), 1.73 - 1.92 (m, 2 H), 1.95 - 2.07 (m, 2 H), 2.14 - 2.25 (m, 1 H), 2.26 - 2.35 (m, 1 H), 2.59 - 2.72 (m, 1 H), 2.91 - 2.99 (m, 1 H), 3.04 - 3.14 (m, 2 H), 3.23 - 3.43 (m, 2 H), 3.53 - 3.63 (m, 1 H), 3.87 (q, J= 13.38 Hz, 2 H), 4.29 - 4.39 (m, 1 H), 5.17 - 5.24 (m, 1 H), 6.53 (t, J= 72.0 Hz, 1 H), 7.13 (d, J= 8.63 Hz, 2 H), 7.30 - 7.37 (m, 2 H)。 實例 S50. 合成化合物 41
使用1-溴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41。MS (ESI) m/z [M+H] +: 396.0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86 (t, J= 7.34 Hz, 3 H), 1.14 - 1.24 (m, 2 H), 1.24 - 1.30 (m, 2 H), 1.38 - 1.50 (m, 2 H), 1.98 - 2.10 (m, 1 H), 2.53 - 2.61 (m, 2 H), 2.64 - 2.77 (m, 2 H), 3.07 - 3.25 (m, 3 H), 3.32 - 3.41 (m, 1 H), 3.62 - 3.73 (m, 1 H), 3.87 - 3.93 (m, 2 H), 4.49 - 4.58 (m, 1 H), 4.84 - 4.94 (m, 1 H), 7.15 (d, J= 8.56 Hz, 2 H), 7.22 (t, J= 72.0 Hz, 1 H), 7.43 (d, J= 8.56 Hz, 1 H)。 實例 S51. 合成化合物 52
使用2-三氟甲基-1-溴乙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D合成化合物 52。MS (ESI) m/z [M+H] +: 420.16。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ppm 7.31 - 7.38 (m, 2 H), 7.11 - 7.16 (m, 2 H), 6.31 - 6.73 (m, 1 H), 5.26 (q, J= 7.21 Hz, 1 H), 4.23 - 4.44 (m, 2 H), 3.98 - 4.13 (m, 1 H), 3.80 - 3.93 (m, 3 H), 3.59 (t, J= 11.07 Hz, 1 H), 3.10 (dd, J= 11.51, 3.75 Hz, 1 H), 2.90 - 2.99 (m, 1 H), 2.62 - 2.72 (m, 1 H), 2.32 (dd, J= 4.38, 2.38 Hz, 1 H), 2.28 (dd, J= 4.31, 2.31 Hz, 1 H), 1.48 (d, J= 7.25 Hz, 1 H), 1.41 (d, J= 7.13 Hz, 3 H)。 實例 S52.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E
向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300 g,1.184 mmol)於DMF (6 mL)中在浸沒在冰/水浴中之燒瓶中攪拌的溶液中添加碳酸銫(0.771 g,2.368 mmol,2當量),之後添加適當烷基鹵化物(1.1當量)。燒瓶自池移出且攪拌直至TLC指示起始物質完全消耗。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水(70 mL)中,且水層用EtOAc (100 mL)萃取。有機層用冰冷鹽水(50 mL×3)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產物,得到最終化合物。 實例 S53. 合成化合物 42
使用4-(溴甲基)-2-氯-1-(三氟甲基)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E合成化合物 42。MS (ESI) m/z [M+H] +: 362.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75 - 0.89 (m, 3 H), 0.82 - 0.87 (m, 3 H), 0.96 - 1.13 (m, 1 H), 1.23 - 1.31 (m, 4 H), 1.64 - 1.75 (m, 1 H), 2.06 - 2.09 (m, 1 H), 2.55 - 2.62 (m, 1 H), 2.65 - 2.76 (m, 1 H), 3.05 - 3.15 (m, 1 H), 3.15 - 3.26 (m, 3 H), 3.64 - 3.74 (m, 1 H), 3.84 - 3.95 (m, 2 H), 4.52-4.60 (m, 1 H), 4.86 - 4.94 (m, 1 H), 7.17 (t, J= 8.76 Hz, 2 H), 7.41 (dd, J= 8.19, 5.82 Hz, 2 H)。 實例 S54. 合成化合物 43
使用4-(溴甲基)-2-氯-1-(三氟甲基)苯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E合成化合物 43。MS (ESI) m/z [M+H] +: 446.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0.72-0.80 (m, 3 H), 0.80 - 0.87 (m, 3 H), 0.96 - 1.10 (m, 1 H),1.21 - 1.27 (m, 1 H), 1.28 - 1.34 (m, 3 H), 1.62 - 1.79 (m, 1 H), 2.00 - 2.13 (m, 1 H), 2.53 - 2.65 (m, 1 H), 2.66 - 2.76 (m, 1 H), 3.00 - 3.10 (m, 1 H), 3.17 - 3.29 (m, 3 H), 3.62 - 3.72 (m, 1 H), 4.00 - 4.08 (m, 2 H), 4.55 - 4.65 (m, 1 H), 4.85 - 4.95 (m, 1 H), 7.52 - 7.60 (m, 1 H), 7.73 (s, 1 H), 7.80 - 7.88 (m, 1 H)。 實例 S55. 合成化合物 44
向6-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420 g,1.657 mmol)及1 H-吲哚-3-甲醛(0.264 g,1.823 mmol)於DCE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乙酸(1 mL,1.657 mmol),且在8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小時。向所得反應混合物逐份添加NaBH 4(0.188 g,4.973 mmol),且在8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且攪拌4小時。當TLC分析(含5% MeOH之DCM)指示起始物質完全耗盡時,用水(4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且用DCM (100 mL)萃取水層。有機層用鹽水(5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隨後用水(30 mL)洗滌且在減壓下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44(0.250 g,39%產率)。MS (ESI) m/z [M+H] +: 383.4。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0.70 (t, J= 7.09 Hz, 3 H), 0.75 - 0.82 (m, 3 H), 0.91 - 1.11 (m, 1 H), 1.22 - 1.31 (m, 3 H), 1.57 - 1.72 (m, 1 H), 1.97 - 2.07 (m, 1 H), 2.55 - 2.70 (m, 2 H), 2.83 (dt, J= 10.91, 2.74 Hz, 1 H), 2.95 - 3.07 (m, 1 H), 3.10 - 3.26 (m, 3 H), 3.54 - 3.69 (m, 1 H), 3.96 - 4.04 (m, 1 H), 4.06 - 4.15 (m, 1 H), 4.54 - 4.64 (m, 1 H), 4.84 - 4.95 (m, 1 H), 6.94 - 7.02 (m, 1 H), 7.04 - 7.13 (m, 1 H), 7.29 - 7.40 (m, 2 H), 7.65 (d, J= 7.95 Hz, 1 H), 10.95 (s, 1 H)。 實例 S56. 合成中間化合物 1-(4- 氟苄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向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250 mg,1.40 mmol)於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580 mg,4.20 mmol),之後添加4-溴化氟苄基(0.320 g,1.70 mmol),且在80℃溫度下攪拌3小時。在完成之後,藉由TLC (含5% MeOH之DCM)監測反應混合物。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水(50 mL)中,且水層用EtOAc (50 mL)萃取。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脫水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1-(4-氟苄基)-6-甲基六氫 -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160 mg,70%產率)。MS (ESI) m/z [M+H] +: 292。 實例 S57. 合成化合物 45
在0℃下在冰冷浴下向1-(4-氟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80 mg,0.2739 mmol)於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H (20 mg,0.2739 mmol)且攪拌20分鐘,隨後在3小時後添加(2-溴乙基)環丁烷(67 mg,0.41 mmol)。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淬滅且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脫水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膠狀液體狀之化合物 45(8-(2-環丁基乙基)-1-(4-氟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13 mg,16%產率)。MS (ESI) m/z [M+H] +: 374。 1H NMR (400 MHz, CD 3Cl 3): δ7.30 - 7.40 (m, 2H), 7.00 - 7.10 (m, 2H), 5.15 - 5.25 (m, 1H), 4.25 - 4.35 (m, 1H), 3.80 - 3.95 (m, 2H), 3.55 - 3.65 (m, 1H), 3.25 - 3.45 (m, 2H), 3.05 - 3.20 (m, 2H), 2.90 - 3.0 (m, 1H), 2.60 - 2.70 (m, 1H), 2.15 - 2.40 (m, 2H), 1.75 - 2.10 (m, 4H), 1.55 - 1.65 (m, 4H), 1.20 - 1.30 (m, 3H)。 實例 S58 . 合成化合物 46
在0℃下在冰冷浴下向1-(4-氟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80 mg,0.2739 mmol)於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H (20 mg,0.2739 mmol),且攪拌20分鐘,隨後在3小時後添加(2-溴乙基)環戊烷(72 mg,0.41 mmol),藉由TLC監測起始物質完成,用冰冷水淬滅反應混合物且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脫水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膠狀液體狀之化合物 46(8-(2-環戊基乙基)-1-(4-氟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 實例 S59. 合成中間化合物 6-( 氟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鹽酸鹽。
步驟 1 :合成 N -(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 -1- 胺。在室溫下向攪拌純淨2,2-二乙氧基乙-1-胺(20.0 g,0.137 mmol)添加2-甲基丁醛(11.60 g,0.137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持續3小時。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緩慢添加乙醇(200 mL)之後添加NaBH 4(15.40 g,0.413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後(藉由TLC監測),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用NH 4Cl飽和溶液(100 mL)緩慢淬滅。用EtOAc (200 mL×2)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4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獲得呈無色液體狀之 N-(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1-胺(25.8 g,88%產率)。MS (ESI) m/z [M+H] +: 204.3。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0.80 - 0.89 (m, 6 H) 1.11 (t, J=6.98 Hz, 6H) 1.35 - 1.48 (m, 2 H) 2.28-2.32 (m, 1 H) 2.41-2.45 (m, 1 H) 2.55 (d, J=5.49 Hz, 2 H) 3.42 - 3.52 (m, 2 H) 3.57 - 3.65 (m, 2 H) 4.49 (t, J=5.49 Hz, 1 H)。
步驟 2 (1-((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3- 羥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甲酸 (9 H- -9- ) 甲酯。向維持在0℃下的(((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絲胺酸(15.0 g,45.81mmol)於無水DMF (15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26.0 g,68.80 mmol)、DIPEA (23.92 mL,137.61 mmol),之後添加 N-(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1-胺(12.10 g,59.63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5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5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冷H 2O (200 mL)洗滌隨後用鹽水(2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80% EtOAc之己烷)純化粗物質,得到呈黃色黏著固體狀之(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3-羥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21.0 g,89.43%產率)。MS (ESI) m/z [M+Na] +: 535.35。
步驟 3 :合成 2- 胺基 - N-(2,2- 二乙氧基乙基 )-3- 羥基 - N-(2- 甲基丁基 ) 丙烯醯胺。向維持在0℃下的(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3-羥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21.0 g,41.01 mmol)於無水DCM (11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二乙胺(58 mL,2.80體積),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黃色黏著固體狀之2-胺基- N-(2,2-二乙氧基乙基)-3-羥基- N-(2-甲基丁基)丙烯醯胺(9.50 g,80%產率)。MS (ESI) m/z [M+H] +: 291.4。
步驟 4 合成 (3-((1-((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3- 羥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 )-3- 側氧基丙基 ) 胺基甲酸 (9 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維持在0℃下的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9.50 g,30.54 mmol)於無水DMF (9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17.40 g,45.81 mmol)、DIPEA (16.0mL,91.62 mmol)之後添加2-胺基- N-(2,2-二乙氧基乙基)-3-羥基- N-(2-甲基丁基)丙醯胺(13.20 g,45.81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5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2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80% EtOAc之己烷)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黏稠黃色油狀之(3-((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3-羥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8.0 g,31.0%產率)。MS (ESI) m/z [M-H] -: 582.2。
步驟 5 合成 6-( 羥基甲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 9 H- -9- ) 甲酯。在室溫下將(3-((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3-羥基-1-側氧基丙-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8.0 g,13.77 mmol)於甲酸(48.0 mL,6.0體積)中之攪拌溶液及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呈棕色半固體狀之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6.0 g,粗物質)。粗化合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原樣用於下一反應。MS (ESI) m/z [M+H] +: 492.2。
步驟 6 合成 6-( 羥基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在0℃下向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6.0 g,12.20 mmol)於CH 2Cl 2(3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18.0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獲得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粗物質,得到呈黏稠無色油狀之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3.0 g,93.75%產率)。MS (ESI) m/z [M+H] +: 270.20。
步驟 7 合成 6-( 羥基甲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三級丁酯。在0℃下向三級丁基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3.0 g,11.15 mmol)於CH 2Cl 2(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4.5 mL,33.45 mmol),之後添加Boc酐(3.78 mL,16.72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30 mL)緩慢淬滅且用DCM (40mL)萃取。有機層用鹽水(3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10% MeOH之DCM)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黏稠黃色油狀之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三級丁酯(8.0 g,31.0%產率)。MS (ESI) m/z [M+H] +: 370.25。
步驟 8 合成 6-( 氟甲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三級丁酯。在-78℃下向6-(羥基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酯(1.50 g,4.065 mmol)於DCM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AST (1.97 g,12.19 mmol)且攪拌15分鐘。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3小時。在反應完成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溶液(15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10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粗物質,得到呈無色黏稠油狀之6-(氟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三級丁酯(0.800 g,72.0%產率)。MS (ESI) m/z [M+H] +: 372.2。
步驟 9 合成 6-( 氟甲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鹽酸鹽。在0℃下向6-(氟甲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三級丁酯(1.0 g,2.695 mmol)於1,4-二㗁烷(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含4 M HCl之二㗁烷(5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 mL)淬滅且用乙酸乙酯(20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棕色黏著油狀之6-(氟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鹽酸鹽(0.630 g,粗物質)。MS (ESI) m/z [M+H] +游離鹼: 271.00。 實例 S60. 合成化合物 47
向6-(氟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鹽酸鹽(0.150 g,0.550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0.381 g,2.760 mmol)之後添加1-(溴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0.261 g,1.100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6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20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47(1-(4-(二氟甲氧基)苄基)-6-(氟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040 g,17.0%產率)。MS (ESI) m/z [M+H] +: 428.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34 (d, J =8.01, 2 H), 7.11 (d, J =8.01, 2 H), 6.32 - 6.69 (m, 1 H), 5.14-5.25 (m, 2 H), 4.60 - 4.76 (m, 2 H), 3.84 - 3.97 (m, 2 H), 3.35 - 3.45 (m, 2 H), 3.12 - 3.40 (m, 4 H), 2.85 - 3.05 (m, 1 H), 2.65 - 2.75 (m, 1 H), 2.29 - 2.34 (m, 1 H), 1.65 - 1.75 (m, 1H), 1.30 - 1.40 (m, 1 H), 1.05 -1.18 (m, 1 H), 0.80 - 0.90 (m, 6 H)。 實例 S61. 合成化合物 48
向6-(氟甲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鹽酸鹽(0.340 g,1.253 mmol)於DMF (3.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0.814 g,2.506 mmol)之後添加1-(溴甲基)-4-(三氟甲基)苯(0.598 g,2.506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6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20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48(6-(氟甲基)-8-(2-甲基丁基)-1-(4-(三氟甲基)苄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045 g,8.0%產率)。MS (ESI) m/z [M+H] +: 430.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34 (d, J =8.01, 2 H), 7.11 (d, J =8.01, 2 H), 5.14-5.25 (m, 2 H), 4.60 - 4.76 (m, 2 H), 3.84 - 3.97 (m, 2 H), 3.35 - 3.45 (m, 2 H), 3.12 - 3.40 (m, 4 H), 2.85 - 3.05 (m, 1 H), 2.65 - 2.75 (m, 1 H), 2.29 - 2.34 (m, 1 H), 1.65 - 1.75 (m, 1H), 1.30 - 1.40 (m, 1 H), 1.05 -1.18 (m, 1 H), 0.80 - 0.90 (m, 6 H)。 實例 S62. 合成中間化合物 2-(1-(4-( 二氟甲氧基 ) 苄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6- ) 乙酸甲酯。
步驟 1 合成 3-((((9 H- -9- ) 甲氧基 ) 羰基 ) 胺基 )-4-((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4- 側氧基丁酸甲酯。向2-((((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1.90 g,9.475 mmol)在0℃於無水DMF (30 mL)中攪拌之溶液中添加HATU (3.60 g,1.137 mmol)之後添加DIPEA (2.70 mL,1.895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同一溫度下攪拌1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 N-(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1-胺(3.50 g,9.475 mmol),隨後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6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1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50 mL×2)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冷H 2O (50 mL)洗滌隨後用鹽水(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使用含50% EtOAc之正己烷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物質,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4.30 g,83.0%產率)。MS (ESI) m/z [M+H-EtOH] +: 509.2。
步驟 2 :合成 3- 胺基 -4-((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4- 側氧基丁酸甲酯。在室溫下向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1.36 g,2.451 mmol)於CH 2Cl 2(27.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1.53 mL,14.71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獲得粗化合物。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黃色黏稠液體狀之3-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0.700 g,86%產率)。MS (ESI) m/z [M+H-EtOH] + :287.68。
步驟 3 合成 3-(3-((((9 H- -9- ) 甲氧基 ) 羰基 ) 胺基 ) 丙醯胺基 )-4-((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4- 側氧基丁酸甲酯。向維持在0℃下的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0.490 g,1.594 mmol)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0.720 g,1.913 mmol)、DIPEA (0.555 mL,3.188 mmol),之後添加3-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0.530 g,1.594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6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1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2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3-(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醯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0.630 g,70%產率)。MS (ESI) m/z [M+H-EtOH] +: 580.20。
步驟 4 合成 6-(2- 甲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 (9 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3-(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醯胺基)-4-((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甲酯(0.300 g,0.4794 mmol)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甲酸(1.5 m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在完成之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0至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6-(2-甲氧基-2-側氧基乙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0.200 g,80%產率)。MS (ESI) m/z [M+H] +: 534.67。
步驟 5 合成 2-(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6- ) 乙酸甲酯。向6-(2-甲氧基-2-側氧基乙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0.240 g,0.4499 mmol)於CH 2Cl 2(0.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0.280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濃縮反應混合物且使用含0至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物質,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甲酯(0.130 g,93%產率)。MS (ESI) m/z [M-H] +: 310.4。
步驟 6 合成 2-(1-(4-( 二氟甲氧基 ) 苄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八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6- ) 乙酸甲酯。在室溫下向2-(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甲酯(3.08 g,9.890 mmol)於DMF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4.10 g,29.66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80℃下攪拌1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1-(溴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3.48 g,14.36 mmol),且將攪拌混合物加熱至80℃持續2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20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1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化合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2-(1-(4-(二氟甲氧基)苄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甲酯(2.20 g,48%產率)。MS (ESI) m/z [M-CH 3] +: 454.10。 實例 S63. 合成化合物 49
向2-(1-(4-(二氟甲氧基)苄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甲酯(2.20 g,4.705 mmol)於THF (2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aOH (0.560 g,14.11 mmol)之後添加水(4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完成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殘餘物溶解於水(10 mL)中,用6N HCl (10 mL)緩慢酸化且攪拌5分鐘。所得固體沈澱物經布赫納(Buchner)漏斗過濾且在減壓下乾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49(2-(1-(4-(二氟甲氧基)苄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0.85 g,40%產率)。MS (ESI) m/z [M+H] + : 454.1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28 - 7.38 (m, 2 H), 7.11 (d, J= 7.99 Hz, 2 H), 6.33 - 6.71 (m, 1 H), 5.36 - 5.40 (m, 1 H), 4.70 - 4.80 (m, 1 H), 4.65 - 4.75 (m, 1 H), 3.80 - 4.00 (m, 2 H), 3.55 - 3.65 (m, 1 H), 3.35 - 3.45 (m, 1 H), 2.85 - 3.30 (m, 6 H), 2.70 - 2.80 (m, 1 H), 2.25 - 2.35 (m, 1 H), 1.65 - 1.76 (m, 1 H), 1.25 - 1.35 (m, 1H), 1.10 - 1.20 (m, 1H), 0.8 - 0.9 (m, 6 H)。 實例 S64 . 合成化合物 50
在室溫下向2-(1-(4-(二氟甲氧基)苄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酸(0.470 g,1.036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1'-羰基二咪唑(0.500 g,3.109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性NH 3(10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6 mL)緩慢淬滅,且用EtOAc (20 mL×3)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鹽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化合物。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之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所獲得的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50(2-(1-(4-(二氟甲氧基)苄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八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6-基)乙醯胺)(0.070 g,15%產率)。MS (ESI) m/z [M+H] +: 453.20。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30 - 7.40 (m, 2 H), 7.05-7.15 (m, 2 H), 6.39 - 6.70 (m, 1 H), 5.20 - 5.40 (m, 2 H), 4.75 - 4.85 (m, 1 H), 3.95 - 4.05 (m, 1 H), 3.75 - 3.85 (m, 1 H), 3.50 - 3.60 (m, 1 H), 3.30 - 3.40 (m, 1 H), 3.05 - 3.25 (m, 2 H), 2.85 - 2.95 (m, 2 H), 2.55 - 2.70 (m, 1 H), 2.25 - 2.35 (m, 1H), 1.70 - 1.80 (m, 2H), 1.30 - 1.40 (m, 2H), 1.05 - 1.20 (m, 2H), 0.75 - 0.90 (m, 6H)。 實例 S65. 合成中間化合物 1-(3- -4-( 三氟甲基 ) 苄基 )-6- 甲基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向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500 mg,2.732 mmol)於DMF (7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13 g,8.196 mmol)之後添加4-(溴甲基)-2-氯-1-(三氟甲基)苯(0.894 g,3.278 mmol),且在80℃溫度下攪拌12小時。在反應完成之後,藉由TLC(含5% MeOH之DCM)監測。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水(50 mL)中,且水層用EtOAc (50 mL)萃取。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脫水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1-(3-氯-4-(三氟甲基)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320 mg,42%產率)。MS (ESI) m/z [M+H] +: 376.34。 實例 S66. 用於合成最終化合物之通用程序 F
在0℃下向1-(3-氯-4-(三氟甲基)苄基)-6-甲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150 mg,0.400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4當量)且攪拌20分鐘,隨後在室溫下添加適當烷基鹵化物(1.2當量),且將反應混合物在80℃下加熱且攪拌12小時。在起始物質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淬滅且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脫水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5% MeOH之DCM)純化所獲得的粗物質,得到最終化合物。 實例 S67. 合成化合物 51
使用(2-溴乙基)環丁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F合成化合物 51。MS (ESI) m/z [M+H] +: 458.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ppm 7.70 (d, J= 8.07 Hz, 1 H), 7.54 (s, 1 H), 7.33 (d, J= 8.68 Hz, 1 H), 4.34 (dd, J= 10.64, 3.55 Hz, 1 H), 3.87 - 3.99 (m, 2 H), 3.61 (t, J= 11.13 Hz, 1 H), 3.25 - 3.42 (m, 2 H), 3.08 - 3.19 (m, 2 H), 2.89 - 2.98 (m, 1 H), 2.64 - 2.74 (m, 1 H) 2.29 - 2.38 (m, 1 H) 2.17 - 2.27 (m, 1 H) 1.97 - 2.09 (m, 2 H) 1.72 - 1.92 (m, 3 H) 1.58 - 1.66 (m, 4 H) 1.55 (br. s, 3 H)。 實例 S68 . 合成化合物 54
使用(2-溴乙基)環戊烷作為烷基鹵化物藉由通用程序F合成化合物 54。MS (ESI) m/z [M+H] +: 472.15。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ppm 7.69 (d, J= 8.11 Hz, 1 H) 7.52 - 7.56 (m, 1 H) 7.33 (d, J= 7.89 Hz, 1 H), 5.23 (q, J= 7.23 Hz, 1 H), 4.36 (dd, J= 10.52, 3.29 Hz, 1 H), 3.87 - 3.98 (m, 2 H), 3.63 (t, J= 11.07 Hz, 1 H), 3.46 - 3.56 (m, 1 H), 3.25 - 3.35 (m, 1 H), 3.12 - 3.23 (m, 2 H), 2.87 - 2.97 (m, 1 H), 2.60 - 2.70 (m, 1 H), 2.29 - 2.37 (m, 1 H), 1.66 - 1.82 (m, 2 H), 1.54 - 1.63 (m, 1 H), 1.51 (d, J=,2.63 Hz, 2 H), 1.42 (d, J= 7.23 Hz, 3 H), 1.26 (br. s, 2 H) 1.04 - 1.16 (m, 2 H) 0.80 - 0.92 (m, 2 H)。 實例 S69 . 合成化合物 53
步驟 1 合成 1-((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4- 甲基 -1- 側氧基戊 -2- ) 胺基甲酸 (9 H- -9- ) 甲酯。在0℃下向(((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白胺酸(20.0 g,56.58 mmol)於無水DMF (2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21.50 g,56.58 mmol)之後添加DIPEA (10.62 mL,61.10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同一溫度下攪拌1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 N-(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1-胺(11.48 g,56.58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1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50 mL×4)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冷H 2O (50 mL×2)洗滌隨後用鹽水(5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甲基-1-側氧基戊-2-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14.5 g,47.57產率)。MS (ESI) m/z [M+H] +: 539.04。
步驟 2 :合成 2- 胺基 - N-(2,2- 二乙氧基乙基 )-4- 甲基 - N-(2- 甲基丁基 ) 戊醯胺。在室溫下向(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甲基-1-側氧基戊-2-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8.50 g,15.77 mmol)於CH 2Cl 2(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16 mL,157.7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獲得粗化合物。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黃色黏稠液體狀之2-胺基- N-(2,2-二乙氧基乙基)-4-甲基- N-(2-甲基丁基)戊醯胺(3.60 g,72%產率)。MS (ESI) m/z [M+H-EtOH] +: 272.10。
步驟 3 合成 (3-((1-((2,2- 二乙氧基乙基 )(2- 甲基丁基 ) 胺基 )-4- 甲基 -1- 側氧基戊 -2- ) 胺基 )-3- 側氧基丙基 ) 胺基甲酸 (9 H- -9- ) 甲酯。向維持在0℃下的3-((((9 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3.80 g,12.28 mmol)於無水DMF (3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6.48 g,17.05 mmol)及DIPEA (4.90 mL,28.42 mmol),之後添加2-胺基- N-(2,2-二乙氧基乙基)-4-甲基- N-(2-甲基丁基)戊醯胺(3.60 g,11.37 mmol)。使反應混合物達到室溫且攪拌3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3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1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2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使用含5% MeOH之DCM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3-((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甲基-1-側氧基戊-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3.8 g,55%產率)。MS (ESI) m/z [M+H-EtOH] +: 565.30。
步驟 4 合成 6- 異丁基 -8-(2- 甲基丁基 )-4,7- 二側氧基六氫 -2 H- 𠯤 [1,2- a] 嘧啶 -1(6 H)- 甲酸 (9 H- -9- ) 甲酯。在室溫下向(3-((1-((2,2-二乙氧基乙基)(2-甲基丁基)胺基)-4-甲基-1-側氧基戊-2-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9 H-茀-9-基)甲酯(3.80 g,6.231 mmol)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甲酸(20 m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完成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藉由管柱層析(二氧化矽100至200目;含0至5% MeOH之DCM)純化粗化合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6-異丁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3.60 g,94%產率)。MS (ESI) m/z [M+H] +: 518.23。
步驟 5 合成 6- 異丁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向6-異丁基-8-(2-甲基丁基)-4,7-二側氧基六氫-2 H-吡𠯤并[1,2- a]嘧啶-1(6 H)-甲酸(9 H-茀-9-基)甲酯(3.60 g,6.954 mmol)於CH 2Cl 2(3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乙胺(6.8 mL,69.54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在起始物質完全耗盡之後(藉由TLC監測),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且使用含10%-50%乙酸乙酯之正己烷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粗物質,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6-異丁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1.20 g,60%產率)。MS (ESI) m/z [M+H] +: 296.10。
步驟 6 合成 1-(4-( 二氟甲氧基 ) 苄基 )-6- 異丁基 -8-(2- 甲基丁基 ) 六氫 -4 H- 𠯤 [1,2- a] 嘧啶 -4,7(6 H)- 二酮 在0℃下向6-異丁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170 g,0.576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 2CO 3(0.159 g,1.152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1-(溴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0.150 g,0.632 mmol),且攪拌3小時。在完成之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200 mL)淬滅,且水層用EtOAc (20 mL×2)萃取。有機層用冷H 2O (20 mL)洗滌之後用飽和鹽水(15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所得粗化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53(1-(4-(二氟甲氧基)苄基)-6-異丁基-8-(2-甲基丁基)六氫-4 H-吡𠯤并[1,2- a]嘧啶-4,7(6 H)-二酮)(0.103 g,40%產率)。MS (ESI) m/z [M+H] +: 452.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7.42 (d, J= 8.8 Hz, 2 H), 7.14 - 7.24 (m, 3 H), 5.0 - 5.10 (m, 1 H), 4.50 - 4.60 (m, 1H), 3.90 - 4.00 (m, 2 H),  3.60 - 3.70 (m, 1 H), 3.02 - 3.40 (m, 4 H), 2.70 - 2.85  (m, 2 H), 2.0 - 2.10 (m, 1 H), 1.50 - 1.70 (m, 4H), 1.20 - 1.35  (m, 1H), 1.0 - 1.10 (m, 1H), 0.70 - 0.98 (m, 12H)。 生物學實例 實例 B1. 肺纖維化之治療。
肺纖維化為慢性進行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博萊黴素(Bleomycin)為可引起劑量依賴型肺纖維化的常用化學治療劑。由於博萊黴素誘導之肺纖維化易於在不同哺乳動物物種(例如小鼠、大鼠、狗及豬)中複製,因此使用博萊黴素之實驗模型已廣泛用於研究肺間質纖維化之細胞及分子基礎。在小鼠中,氣管內投與博萊黴素誘導肺部肺泡內芽、膠原蛋白之壁摻入及肺泡空間之閉塞,其在纖維化之發展中發揮作用。
重組HGF之投與增加肺纖維化中肌纖維母細胞之細胞凋亡(Mizuno等人, 2005, FASEB J 19, 580-582)。HGF之電穿孔介導之非病毒基因轉移亦減少肺纖維化,表明重組HGF之多種遞送形式可為有效的(Gazdhar等人, 2007,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92, L529-L536)。用非病毒HGF靶向骨胳肌肉亦降低肺纖維化且提高存活率(Umeda等人, 2004, Lab Invest 84, 836-844)。使用HGF基因療法靶向特定細胞類型,諸如肺泡II型上皮細胞亦改善肺纖維化,表明HGF增強亦可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之病例,其中此等特定細胞類型被認為是其致病性之主要介體。(Gazdhar等人, 2013, Hum Gene Ther 24, 105-116)。儘管間質幹細胞(MSC)單獨及與HGF組合在肝纖維化治療中有效,但證據表明在肺纖維化治療中,可能需要HGF才能發揮MSC之有益作用(Yaekashiwa等人, 1997,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56, 1937-1944)。令人驚訝地,同時或延遲投與HGF同樣足以減少博萊黴素誘導之肺損傷小鼠模型中的肺纖維化(Yaekashiwa等人, 1997)。此等結果表明,HGF/Met路徑之正調節可有效治療肺纖維化。
C57BL/6小鼠中之肺纖維化係藉由單次鞘內注射化療藥物博萊黴素來誘導。用媒劑或測試化合物處理小鼠。在結束(研究第28天)時,對一側肺進行稱重,其中重量增加表明纖維化程度更高。肺組織亦經均質化以進行羥脯胺酸、膠原蛋白及TGF-β定量。肺組織亦經福馬林固定且進一步處理,用於H&E、膠原蛋白形態測定、Ashcroft之評分以及α-SMA及TUNEL表現分析。藉由多重珠陣列分析血漿之MMP-2、MMP-9、IL-1β、IL-6、IL-12及TNF-α表現。 實例 B2. 用化合物 1a 治療博萊黴素誘導之肺纖維化。
使用實例B1中所描述之具有以下變化之實驗設計來評估化合物 1a減少肺纖維化之能力。簡言之,使用尾部經移除之雄性C57BL/6小鼠(Envigo)。小鼠為3.5-4個月齡及約24-30 g重量。在第-1天,根據體重將動物隨機分組且根據耳部凹口為動物分配永久性編號。籠具藉由指示研究編碼、組號、性別、劑量、籠具數目、動物數目及動物數目細節之籠具卡片鑑別。
在第0天,所有動物(除假對照動物之外)在氯胺酮+甲苯噻𠯤麻醉下氣管內(i.t.)投與博萊黴素(含0.03 U之50 μl標準生理食鹽水)。假對照動物經氣管內給藥50 μl標準生理食鹽水。吡非尼酮用作陽性對照;已知此化合物下調生長因子及原膠原以減少纖維化且為經批准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之藥物。
自第3天至第21天開始媒劑、吡非尼酮及測試化合物 1a給藥,依下表2所描述。在第21天,給藥後1小時將全血收集至EDTA中,且隨後處理成血漿。隨後收集右肺,稱重,速凍且隨後均質化用於生物化學分析。量測右肺勻漿中之羥脯胺酸、膠原蛋白及TGF-β含量。
研究組如下: 2 :研究設計
組名稱 誘導劑(氣管內) 治療方案 劑量(mg/kg) 動物數量
1 假對照組 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NA 10
2 BLM對照組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NA 10
3 吡非尼酮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兩次 100 10
4 化合物1a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0.2 10
5 化合物1a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0.8 10
6 化合物1a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2 10
7 化合物1a 含0.03U BLM之50μl生理食鹽水 PO,每天一次 8 10
縮寫:Cmpd 1a意謂化合物 1a;BLM意謂博萊黴素;i.t.意謂氣管內
藉由每天體重監測所測定,博萊黴素在此小鼠模型中之疾病誘導引起體重顯著減輕。用化合物 1a或吡非尼酮處理不能預防體重減輕。在研究期間,單獨博萊黴素組、博萊黴素加吡非尼酮組及博萊黴素加化合物 1a組的體重減輕類似。與其他處理組相比,用0.8 mg/kg之化合物 1a處理之小鼠表現出略微更大的重量減輕。
在使用最高劑量之化合物 1a、8 mg/kg及2 mg/kg的治療組中,整個右肺之重量在結束(第21天)時較小,且小於陽性對照,即經吡非尼酮處理之動物。因為纖維化增加肺重量,所以此結果表明化合物 1a在此模型中在減少纖維化方面具有活性。
膠原蛋白在此模型中沈積在損傷及纖維化部位。在結束時量測右肺勻漿中之羥脯胺酸濃度,其為蛋白膠原蛋白之主要組分及纖維化之生物標記)。使用最高劑量之化合物 1a、8 mg/kg及2 mg/kg的處理組具有較低的羥脯胺酸濃度;此等組中之羥脯胺酸濃度小於陽性對照,即經吡非尼酮處理之動物。類似地,與吡非尼酮陽性對照相比,8 mg/kg化合物 1a之右肺勻漿中之膠原蛋白濃度降低。用2 mg/kg化合物 1a及用吡非尼酮處理使得右肺勻漿中膠原蛋白之含量大約相同。
TGF-β藉由增加損傷部位之巨噬細胞密度來促進此模型中之纖維化。在第21天,化合物1a及吡非尼酮之所有劑量均顯著預防右肺勻漿中博萊黴素誘導之TGF-β增加。
α平滑肌肌動蛋白為活化肌纖維母細胞(其為纖維樣細胞)之標記。在第21天,8 mg/kg之化合物 1a顯著減少此標記之表現,表明纖維化活性較低。化合物 1a之其他劑量以及吡非尼酮劑量使得α-平滑肌肌動蛋白形態測定無顯著減少。
下表3概述此研究之結果。 3. BLM 誘導之變化相對於疾病對照組之改善
   吡非尼酮 化合物1a
劑量 100 8 2 0.8 0.2
體重 NS NS NS NS NS
右肺重量 + ++ + + NS
羥脯胺酸 NS + ++ NS NS
膠原蛋白 ++ +++ ++ + NS
TGF-β +++ +++ +++ +++ +++
α-平滑肌肌動蛋白 + ++ + NS +
+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 5-25%;++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 26-50%;+++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 51-100%;NS意謂不顯著
此等資料表明,化合物 1a在治療模型中之肺纖維化方面具有活性。 實例 B3. 急性肺部發炎之治療。
可在大鼠中藉由氣管內投與細菌脂多醣(LPS)有效地模型化急性肺部發炎。未消退之肺部發炎會引起肺纖維化。發炎之正常過程係藉由發炎信號傳導蛋白之表現、分泌及分佈來調節及促進。旨在減少發炎之治療法通常藉由其改變發炎信號傳導分子之表現量的能力、藉由直接破壞發炎路徑或解除發炎信號級聯來鑑別。發炎反應之嚴重程度可藉由定量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細胞介素信號傳導蛋白之免疫細胞浸潤及分泌的量來量測。
HGF/MET正調節劑對HGF/MET信號傳導系統之活化預期會減少發炎反應。評估兩種測試化合物,即化合物1a及化合物5a在此LPS模型中減少急性肺部發炎的能力。
在此研究中,藉由氣管內滴注含20 μg LPS之生理食鹽水,在健康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Sprague-Dawley rats) (研究開始時7-9週齡)中誘發急性肺部發炎。在藉由靜脈內(IV)注射LPS治療之前24小時及0.5小時,用測試化合物處理測試動物兩次。將抗炎性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用作陽性對照,且在LPS治療之前1小時藉由腹膜內(IP)注射3 mg/kg投與。LPS投與後四小時,藉由腹膜內注射硫噴妥鈉對動物進行安樂死且將20 mL冷Hanks平衡鹽溶液,pH 7.2,經由氣管插管輸注至肺中。隨後收集BALF。
BALF中之免疫細胞浸潤經定量為發炎反應之評估,結果展示於表4中。免疫細胞浸潤係藉由使用MUSE®微型流式細胞儀計數總白細胞,且藉由在用Leishman染色試劑染色之細胞離心塗片中手動計數嗜中性球細胞進行。與僅使用LPS對照相比,用化合物1a及化合物5a治療減少總白細胞計數及嗜中性球計數兩者。 4. 來自 LPS 刺激大鼠肺部之 BALF 中的免疫細胞浸潤
地塞米松 化合物1a 化合物5a
劑量(mg/kg) 3 0.75 0.075 0.0075 7.5 0.75 0.075
總白血球 +++ NS + ++ + + ++
嗜中性球 +++ NS + ++ + + ++
+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細胞計數減少>5%;++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細胞計數減少>25%;+++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細胞計數減少>75%;NS意謂不顯著
BALF上清液中的細胞介素表現係藉由使用具有細胞介素多重套組(Merck-Millipore,目錄號RECYMAG65K27PMX)之MAGPIX多重單元進行多重免疫分析來定量。測試細胞介素組包括生長因子(G-CSF、GM-CSF、EGF、VEGF、TNF-α)、趨化因子(CCL2、CCL3、CCL5、CCL11、CXCL 1、CXCL 2、CXCL5、CXCL10、CX3CL1)、介白素(IL-1α、IL-1β、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3、IL-17A)及干擾素γ (IFNγ)。此分析結果顯示於表5中。藉由學生T檢驗測定僅使用LPS之動物的水平有統計學上顯著變化,其中p<0.05表明細胞介素表現量有統計學上顯著變化。用化合物1a處理引起G-CSF、CXCL2、CXCL10、IFN-γ及IL-1β之表現發生顯著變化。用化合物5a處理引起CCL3、CXCL1、IFN-γ、IL-1α、IL-1β、IL-10、IL-12p70及IL-17A之表現發生顯著變化。此等結果表明藉由降低促發炎分子水平,用測試化合物治療對LPS之急性肺部發炎反應具有有意義的影響。 5. 來自 LPS 刺激大鼠肺部之 BALF 上清液中細胞介素表現的顯著變化
地塞米松 化合物1a 化合物5a
劑量(mg/kg) 3 0.75 0.075 0.0075 7.5 0.75 0.075
生長因子 G-CSF + +
GM-CSF
EGF + +
VEGF
TNF-α +
趨化因子 CCL2 +
CCL3 + +
CCL5 +
CCL11 +
CXCL1 +
CXCL2 +
CXCL5 +
CXCL10 + + +
CX3CL1 + +
IFN-γ + + + +
介白素 IL-1α + + + +
IL-1β + + + +
IL-2
IL-4
IL-5 +
IL-6 +
IL-10 + + + +
IL-12p70 + +
IL-13 +
IL-17A + + +
+ = 細胞介素定量之顯著變化,藉由學生T-檢驗p<0.05;空白單元格指示結果在統計學上不顯著。 實例 B4. 肝纖維化之治療。
研究表明,將間質幹細胞(MSC)治療與HGF組合引起肝纖維化減少(Lai等人, 2016, Mol Imaging Biol 18, 43-51;Shams等人, 2015, Stem Cells Int 2015, 1-12)。單獨HGF基因療法亦足以減少肝纖維化模型中之纖維化病變,亦即經由抑制TGF-β (Xia等人, 2006, Am J Pathol 168, 1500-1512)。HGF基因療法亦抑制四氯化碳誘導及二甲基亞硝胺誘導之肝纖維化,表明其在各種肝纖維化模型中有效(Asano等人, 2007, Hepatol Res 37, 1080-1094;Kanemura等人, 2008, Hepatol Res 38, 930-939)。證據亦表明由於HGF基因療法而抑制肝纖維化可經由減少浸潤發炎細胞來介導(Matsuda等人, 1997, Hepatology 26, 81-89)。其他研究顯示,HGF投與減少細胞外信號相關激酶之磷酸化及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之細胞分裂刺激,引起肝硬化表現型之組織學消退(Kim等人, 2005, Am J Pathol 166, 1017-1028)。綜合而言,此等資料表明增強之HGF活性可預防肝纖維化。
BALB/c小鼠之肝纖維化係藉由自研究第0天至第43天每兩週一次腹膜內注射四氯化碳(CCl 4)來誘導。在研究第21天開始,用媒劑、化合物1a或陽性對照SB535334處理小鼠。在結束(研究第43天)時,經由天冬胺酸轉胺酶(AST)之含量測試血漿之肝功能。
AST可用作肝損傷之標記,因為在慢性肝病之血流中釋放之AST含量增加。另外,此標記高度暗示肝病中之組織壞死。結果顯示於表6中。與接受媒劑之CCl4處理小鼠相比,用0.5 mg/kg、8 mg/kg及16 mg/kg劑量之化合物1a處理引起血漿中AST含量適度但非顯著降低。與接受媒劑之CCl4處理小鼠相比,用陽性對照SB525334處理導致此標記顯著增加。 6. CCl4 小鼠模型中之肝纖維化標記
   SB525334 化合物1a
劑量 30 0.5 2 8 16
AST - ++ - ++ ++
-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之變化< 5%,+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 5-25%;++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26-50%;+++ = 相比於疾病對照組改善> 51-100%; 實例 B5. 腎纖維化之治療。
遞送對HGF受體具有活性的促效劑MET,經由減少膠原蛋白之表現來預防纖維化病變(Kim等人, 2019, Sci Rep 9)。同樣地,研究表明重組HGF治療同樣經由抑制TGF-β及PDGF來預防腎小管間質性纖維化之發生(Mizuno等人, 1998,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01, 1827-1834;Mizuno Shinya等人, 2001, Kidney International 59, 1304-1314)。甚至延遲HGF治療減弱腎臟中纖維化之形成,包括抑制腎臟膠原蛋白、抑制腎α-平滑肌肌動蛋白、間質基質組分以及TGF-β(Yang及Liu, 2003, Renal, Fluid and Electrolyte Physiology 284, F349-F357)。HGF治療改善腎纖維化疾病之單側輸尿管堵塞模型中α-平滑肌肌動蛋白表現,從而預防腎間質纖維化。此等結果似乎藉由阻斷小管上皮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之轉變來驅動(Yang及Liu, 2002, J Am Soc Nephrol 13, 96-107)。證據亦表明,HGF基因療法治療經由降低NF-KB活化及降低諸如分化簇3+ (CD3+)及外異蛋白A+ (ED1+)細胞之其他發炎標記的表現來改善促纖維化發炎信號傳導(Herrero-Fresneda I等人, 2006, Kidney International 70, 265-274)。因此,涉及腎纖維化之病狀可得益於HGF/MET信號傳導路徑之正調節。
C57BL/6小鼠中之腎纖維化係藉由單側輸尿管結紮誘導。用媒劑、陽性對照或測試化合物處理小鼠。在結束(研究第28天)時,將腎臟之一部分經福馬林固定且處理,用於H&E、天狼星紅染色(Sirius red staining)及α-SMA表現分析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相比,觀測到纖維化較少且α-SMA表現降低。
將腎臟之另一部分均質化,用於羥脯胺酸、TGF-β、TNF-α、IL-6、ICAM及VCAM定量。對血清中之肌酸及BUN進行定量。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相比,觀測到羥脯胺酸含量降低。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TGF-β、TNF-α及IL-6中之至少一者的含量亦降低。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ICAM及/或VCAM之含量增加。 實例 B6. 心肌纖維化之治療。
儘管HGF治療未像其他類型之纖維化一樣完全闡明,但其可對心臟纖維化有益。例如,與非轉殖基因對照相比,在HGF過度表現之轉殖基因小鼠模型中,壓力過載誘導之心臟纖維化減弱。此結果係藉由抑制纖維母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之轉變而介導。(Okayama等人, 2012, Hypertension 59, 958-965)。重組HGF治療亦抑制心肌病倉鼠心臟中之心臟纖維化表明HGF治療跨物種之益處(Nakamura等人, 2005,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88, H2131-H2139)。HGF基因療法誘導之纖維化減少亦引起血流及心臟功能改善(Azuma J等人, 2006, Gene Ther 13, 1206-1213)。此等結果表明,HGF/Met之正調節可有效治療心臟纖維化。
C57BL/6小鼠中之心肌纖維化藉由經滲透微型泵每天皮下注射血管收縮素II及苯腎上腺素誘導。用媒劑或測試化合物處理小鼠。在結束(例如研究第28天)時,藉由雷射擷取顯微切割及RNA-定序評估心肌組織之Col1a1、Cola1a2、Col3a1、Ctgf、Postn、Cilp、Vim及α-SMA表現。心肌組織亦經福馬林固定且處理以進行天狼星紅染色。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相比,觀測到纖維化較少。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Col1a1、Cola1a2、Col3a1、Ctgf、Postn、Cilp、Vim及α-SMA表現中之至少一些之表現亦減少。 實例 B7. 皮膚纖維化之治療。
皮膚纖維化,包括硬皮病及過度疤痕形成,涉及皮膚之硬化或繃緊。此皮膚硬化可由於過量免疫活化,其最終導致皮膚組織經疤痕組織替代,且亦可影響血管、內臟及消化道。在皮膚纖維化中,顯示HGF僅在纖維化病狀下調節I型膠原蛋白之沈積(Jinnin Masatoshi等人, 2005,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24, 324-330)。另外,在博萊黴素誘導之硬皮病模型中,即時以及延遲HGF轉染經由減少TGF-β改善皮膚硬化症(Wu等人, 2004, Gene Ther 11, 170-180)。另一研究顯示HGF活化MMP-1中之MAPK信號傳導路徑且抑制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之肺纖維母細胞中的NF-ĸB信號傳導(Bogatkevich等人, 2007, Arthritis & Rheumatism 56, 3468-3477)。此等資料表明,HGF正調節在皮膚纖維化治療中可為有益的。
C57BL/6小鼠中之皮膚纖維化係藉由重複皮下注射化療藥物博萊黴素來誘導。用媒劑或測試化合物處理小鼠。在整個研究期間量測體重且對皮膚纖維化(鱗屑、紅斑及增厚)評分。在結束時,背部皮膚經福馬林固定且進一步處理以進行H&E及三色染色法染色。背部皮膚亦經均質化且分析羥脯胺酸、膠原蛋白、TGF-β、TNF-α、IL-1及IL-6表現。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相比,觀測到皮膚纖維化較少。另外,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羥脯胺酸、膠原蛋白、TGF-β、TNF-α、IL-1及IL-6中之至少一些的表現減少。 實例 B8 腹膜纖維化之治療。
腹膜纖維化在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之晚期腎纖維化之人群中很常見(Gandhi等人, 1980, Arch. Intern. Med., 140, 1201-1203)。腹膜纖維化引起膠原蛋白之大量沈積及間皮細胞之損失,且由此產生的纖維化併發症可干擾療法之延續。文獻證據表明,在腹膜纖維化之嚙齒動物模型中,載體驅動之HGF過度表現可預防纖維化活動。所觀測到的保護作用經由抑制間皮下增厚以及減少III型膠原蛋白沈積及細胞增殖介導(Obata等人, 20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4(8), 6951)。此外,HGF過度表現減弱腹膜組織中之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及TGF-β-陽性細胞計數(Obata等人, 20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4(8), 6951)。此等資料表明HGF正調節在腹膜纖維化中之潛在保護作用。
在小鼠中藉由腹膜內注射葡糖酸氯己定,一週三次,持續三週,來誘導腹膜纖維化。用媒劑或測試化合物處理小鼠。量測且報告體重及其他臨床觀測結果。在處死之後,對腹膜組織進行稱重且評估TGF-β表現、α-SMA表現、膠原蛋白表現及發炎性細胞介素表現,諸如但不限於TNF-α、IL-6及IL-1β。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與未經處理之對照相比,觀測到TGF-β表現、α-SMA表現、膠原蛋白及發炎性細胞介素表現較少。 實例 B9 在嚙齒動物 CFA 發炎性疼痛模型中治療後發炎性疼痛行為及發炎生物標記減少。
周邊發炎刺激之反應可藉由投與完全弗氏佐劑(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即乾燥分枝桿菌於石蠟油及甘露糖醇單油酸酯中之懸浮液,藉由皮下注射至大鼠之腳掌中來建模。將CFA引入周邊組織在24小時內引起治療組織中之快速、持續、發炎反應。在腳爪足底區域皮下投與CFA誘發持續至少8天之發炎性疼痛行為。CFA治療亦引起受傷部位之腳爪組織中發炎性細胞介素之累積,其若未解決,則可引起纖維化組織之形成。CFA發炎反應程度可藉由定量腳爪皮膚溶解產物中之發炎性細胞介素來評估,發炎性疼痛行為可藉由機械性異常疼痛(馮佛雷試驗(von Frey test))及熱痛覺過敏(哈格里夫斯試驗(Hargreaves test))來評估。
在一項研究中,測試化合物2a在CFA發炎模型中減輕發炎性疼痛行為之能力。在研究第0天,在右後爪之足底皮下投與50 μg CFA。動物經由經口管飼(PO)每天用呈溶液狀態之化合物2a以1、0.1及0.025 mg/kg之劑量處理。治療在研究第-1天注射CFA之前開始且持續至研究第8天。
使用馮佛雷試驗量測機械性異常疼痛。在此測試中,將大鼠置放於金屬絲網上且將經設計以傳遞4至26公克範圍內之探測力的一系列長絲施加至右後爪之足底中部表面。動物藉由抬起探測腳爪來指示疼痛反應。引發縮爪反應所需之最小力記錄為縮爪臨限值(PWT)。在研究第1、3及7天給藥化合物2a後1小時進行馮佛雷試驗,且亦在第7天給藥前進行測試。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way ANOVA)及塔基事後檢定(Tukey post-test)進行統計分析。低於0.05之p值視為統計學上顯著。結果概述於表7中。與正常對照動物相比,用CFA刺激但僅用媒劑處理之對照動物對機械刺激具有高敏感性。在研究第7天之給藥後測試中,用1 mg/kg劑量之化合物2a治療引起機械性異常疼痛減少。
使用哈格里夫斯方法量測熱痛覺過敏。將溫度斜變應用於右後爪且將縮爪潛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記錄為對熱刺激之敏感性的量度。在研究第1、3及7天進行給藥後一小時測試,且在第7天進行給藥前測試。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塔基事後檢定進行統計分析。低於0.05之p值視為統計學上顯著。結果概述於表7中。與正常對照動物相比,用CFA刺激但僅用媒劑處理之對照動物對熱刺激具有高敏感性。用1 mg/kg劑量之化合物2a治療使得在第3天之熱敏感性降低及在第7天之給藥前測試中的熱敏感性降低。 7. 藉由化合物 2a 減輕回應於基於 CFA 之發炎性疼痛刺激的機械性異常疼痛及熱痛覺過敏。
化合物2a
劑量(mg/kg, PO) 1 0.1 0.025
機械性異常疼痛 第1天 NS NS NS
第3天 NS NS NS
給藥前第7天 NS NS NS
給藥後第7天 + NS NS
熱痛覺過敏 第1天 NS NS NS
第3天 + NS NS
給藥前第7天 + NS NS
給藥後第7天 NS NS NS
NS = 與單獨CFA相比,靈敏度無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 + = 與單獨CFA相比,靈敏度具有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p<0.05
在另一研究中,類似地測試化合物1a、5a及6a針對CFA誘導之右後足發炎性刺激減少疼痛行為的能力。此研究亦包括對腳爪皮膚溶解產物中發炎性細胞介素表現之定量。依上文所描述進行用CFA注射之發炎性疼痛刺激及機械及熱疼痛行為的評估,不同之處在於僅報告給藥後疼痛行為測試。
足底CFA注射發生在第0天。在第-2、1、3及7天用化合物1a、5a及6a進行處理。在第8天,處死大鼠且量測腳爪皮膚及血漿中之細胞介素含量。獲取腳爪骨、關節及肌肉之組織用於H&E染色及分析。將經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動物中的細胞介素含量與經CFA刺激之動物進行比較。分析物包括介白素4 (IL-4)、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及干擾素γ (IFN-γ)。統計分析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後續鄧尼特多重比較事後檢定(Dunnett's multiple comparisons post-test)組成。在第1、3及7天給藥後1小時測試機械性異常疼痛及熱痛覺過敏。PWT係指較低縮爪臨限值,其中較高值對應於較高疼痛臨限值。PWL係指較低縮爪潛伏期,其中較高值對應於較高疼痛臨限值。
依表8所示,化合物1a顯著降低研究第1、3及7天對機械刺激之敏感性,且類似地降低研究第1天、3及7天之熱敏感性。用化合物5a處理在研究第1天降低機械敏感性且在研究第1天及第7天降低熱敏感性。化合物6a在研究第7天降低熱敏感性。 8. 機械及熱疼痛行為顯著減少
化合物1a 化合物5a 化合物6a
劑量 (mg/kg, PO) 8 16 10 20 2.5 10
機械性異常疼痛 第1天 + + + + NS NS
第3天 + + NS NS NS NS
第7天 NS + NS NS NS NS
熱痛覺過敏 第1天 NS + + NS NS NS
第3天 NS + NS NS NS NS
第7天 + + + + + +
NS = 與單獨CFA相比,靈敏度無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 + = 與單獨CFA相比,靈敏度具有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p<0.05
化合物1a及5a在第1天顯示PWT統計學上顯著增加且化合物1a在第3天(8及16 mg/kg)及第7天(16 mg/kg)顯示PWT統計學上顯著增加(資料未示出)。應用統計:用鄧尼特多重比較試驗與CFA+媒劑進行雙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p<0.0001;***p<0.001;**p<0.01;*p<0.05。
化合物1a、5a及6a在各劑量下顯示PWL在第7天統計學上顯著增加(資料未示出)。應用統計:用鄧尼特多重比較試驗與CFA+媒劑進行雙因子變異數分析。****p<0.0001;***p<0.001;**p<0.01;*p<0.05。
在第5天,在給藥前1小時評估機械性異常疼痛及熱痛覺過敏。在第5天,測試化合物中之各者之臨限值水平。化合物1a及6a兩者顯示PWL統計學上顯著增加(資料未示出)。
儘管可觀測到的疼痛減弱,但治療對腳爪厚度無顯著影響(資料未示出)。在研究之第8天,在腳爪皮膚中偵測到IL-4、TNF-α及IFN-γ顯著減少(資料未示出)。化合物處理組之IL-1β、VEGF、IL-6及IL-10含量與CFA+媒劑對照無顯著差異(資料未示出)。
除了對IFN-γ表現無影響之化合物6a以外,所有測試化合物在至少一個測試劑量下減少所評估之細胞介素的表現(表9)。此等結果表明測試化合物對CFA刺激之周邊發炎產生有意義的抗炎作用。 9. 用指定測試化合物處理之 CFA 刺激動物之腳爪皮膚中的細胞介素表現定量
化合物1a 化合物5a 化合物6a
劑量(mg/kg, PO)    8 16 10 20 2.5 10
細胞介素分析物 IL-4    + + + + + NS
TNF-α    + + + + + NS
IFN-γ    + NS + + NS NS
NS = 與單獨CFA相比,表現無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 + = 與單獨CFA相比,表現具有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p<0.05 實例 B10 在活體外處理之後早期肺纖維化標記 α - 平滑肌肌動蛋白 (aSMA) 表現減少
纖維化疤痕組織係由損傷或損傷相關信號傳導事件後纖維母細胞型細胞之活化產生。轉型生長因子-β (TGFβ)係一種細胞外細胞介素,其回應於組織損傷而合成及加工且刺激纖維母細胞細胞類型以產生造成疤痕形成之過量結構及細胞外基質(ECM)蛋白。過度TGFβ表現為病理性纖維化組織之共同特徵。TGFβ及HGF信號傳導路徑具有相反活性,使得已知HGF/MET信號傳導活化抵消TGFβ之前纖維化信號傳導活性。
TGFβ刺激纖維化之早期步驟為細胞內結構蛋白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表現增加,其進行纖維母細胞向形成疤痕組織之細胞轉變的信號傳導。依上文所指出,TGFβ信號傳導促進αSMA表現,但與HGF共處理可減少αSMA之TGFβ依賴性表現。
在此研究中,將肺源永生化纖維母細胞MRC-5細胞作為早期轉變至纖維化之模型培養,且使用由均勻時差式螢光(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HTRF)技術驅動之免疫偵測系統來量測αSMA表現。此偵測系統在細胞溶解產物中存在αSMA時產生螢光信號。細胞在96孔培養盤中在完全培養基中生長以匯合,且隨後轉移至無血清培養基持續2小時。隨後將TGFβ (在無血清培養基中最終1 ng/ml)添加至細胞中以刺激纖維化轉變。在2小時後,將含有HGF或HGF與化合物中之一者組合的培養基添加至細胞中。在培育48小時後,溶解細胞且進行aSMA HTRF處理以偵測αSMA表現之水平且與TGFβ刺激之培養物進行比較。統計分析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鄧尼特多重比較事後檢定組成。結果概述於表10中。
單獨HGF在高(10 ng/ml)而非低(0.01或1 ng/ml)濃度時足以顯著降低aSMA表現。將所有測試化合物處理與0.01 ng/ml HGF組合。化合物A19-AM (化合物A19之活性代謝物)在1 μM之濃度時顯著減少αSMA。化合物1a在1 μM之濃度時顯著減少αSMA。化合物5a在1 nM及1 µM之濃度時顯著降低αSMA。化合物2a在1 μM之濃度時顯著減少αSMA。此等結果表明用此等測試化合物治療可藉由減少肺纖維母細胞之纖維化轉變而呈現治療價值。 10 藉由用指定測試化合物處理 肺源性永生化 MRC-5 細胞中 TGF β 刺激之α SMA 表現顯著減少
TGFβ (ng/ml) HGF (ng/ml) 測試化合物 濃度 與單獨TGFβ相比,經由HTRF,αSMA顯著減少
- - - - ++++
1 0.01 - - NS
1 1 - - NS
1 10 - - +++
1 0.01 A19-AM 1 nM NS
1 0.01 A19-AM 1 µM ++++
1 0.01 1a 1 nM NS
1 0.01 1a 1 µM ++++
1 0.01 2a 1 nM NS
1 0.01 2a 1 µM ++++
1 0.01 5a 1 nM +
1 0.01 5a 1 µM ++++
藉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鄧尼特多重比較事後檢定,將各處理物與TGFβ刺激之培養物比較進行統計分析。 NS =aSMA表現無統計學上之顯著變化;+ = p < 0.05,++ = p < 0.01,+++ = p < 0.005,++++ = p < 0.001 實例 B11 藉由在活體外處理之後早期腎纖維化標記 α - 平滑肌肌動蛋白 ( α SMA) 表現減少
腎纖維化之特徵在於細胞外基質組分由於發炎細胞浸潤而積聚及沈積。類似肺纖維化,TGFβ被視為腎纖維化之關鍵介體。HGF亦藉由減少α-平滑肌肌動蛋白表現而減弱TGFβ之作用而被視為腎臟中之抗纖維化介體。
永生化腎細胞株NRK-49F可用於模擬腎纖維化之形成。為測試測試化合物在腎纖維化適應症中之治療價值,用外源性TGFβ蛋白處理刺激NRK-49F細胞,其在此等纖維母細胞中產生纖維化表現型。用具有或不具有低劑量HGF蛋白之測試化合物處理TGFβ刺激之培養物且對纖維化表現型之標記進行定量。纖維化轉變之早期標記為α平滑肌肌動蛋白(aSMA)之表現。在用TGFβ刺激後,用測試化合物處理減少aSMA之表現。 實例 B12 在活體外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後肝纖維母細胞中早期纖維化標記減少
肝纖維化為細胞外基質過度積累的不可避免的結果,幾乎每一種類型之慢性肝病都會發生此類情況。肝纖維化之致病性為最終導致晚期肝衰竭的漸進過程。包括纖維母細胞活化之若干細胞路徑已經鑑別為用於在病變條件下產生相關基質產生細胞之主要途徑。在調節肝纖維化過程的許多纖維化因子中,轉型生長因子-β (TGF-β)為起主要作用的纖維化因子。在測定藉由TGF-β1活化之細胞信號傳導路徑中已取得顯著進展。此知識應正應用於細胞外基質(ECM)積聚之肝纖維母細胞模型。
肝星形細胞用作肝纖維化之模型。為了測試測試化合物在肺纖維化適應症中之治療價值,將細胞與化合物及0.05-100 ng/ml HGF及1-10 ng/ml TGF-β共處理72小時。藉由細胞成像測定,用1nm-10µM劑量之測試化合物處理顯著減少α-SMA之產生。 實例 B13 在活體外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後肺纖維母細胞中早期纖維化標記減少
肺纖維化為細胞外基質過度積累的不可避免的結果,幾乎每一種類型之慢性肺病都會發生此類情況。肺纖維化之致病性為最終導致晚期肺衰竭的漸進過程。包括纖維母細胞活化以及小管上皮-間質轉變之若干細胞路徑已鑑別為在病變條件下產生基質產生細胞之主要途徑。在調節肺纖維化過程的許多纖維化因子中,轉型生長因子-β 1 (TGF-β 1)為起主要作用的纖維化因子。肺纖維母細胞用作肺纖維化之模型。為測試測試化合物在肺纖維化適應症中之活性,將細胞與化合物及0.05-100 ng/ml HGF及1-10 ng/ml TGF-β共處理72小時。藉由細胞成像測定,用1 nm-10 µM劑量之測試化合物處理顯著減少α-SMA之產生。 實例 B14 在活體外測試化合物處理之後星形膠質細胞培養物中早期纖維化標記減少
星形細胞增多症為患有多種疾病之個體之大腦病變的常見神經細胞表現。TGF β 1之表現在損傷後迅速上調且活化轉錄因子,其增加膠原蛋白及αSMA表現。
人類星形膠質細胞用作肺纖維化之模型。為了測試測試化合物在星形膠質細胞纖維化適應症中之活性,將細胞與化合物及0.05-100 ng/ml HGF及1-10 ng/ml TGF-β共處理72小時。藉由細胞成像測定,用1nm-10µM劑量之測試化合物處理顯著減少膠原蛋白及αSMA之產生。 實例 B15 巨噬細胞樣細胞培養物中促炎性細胞介素表現減少。
纖維化為慢性發炎性活化之病理性終點之一。因此,發炎在建立及促進多種組織類型中之病理纖維化中發揮關鍵作用。巨噬細胞為對於先天免疫、正常組織發育、體內平衡及受損組織修復至關重要的組織駐留或浸潤之免疫細胞。活化巨噬細胞參與發炎,對毒性外源性物質(如LPS)或組織損傷有反應。此處,THP-1細胞用作活體外細胞模型以評估與纖維化相關的發炎機制。
PMA分化使THP-1單核球細胞獲得與巨噬細胞類似之功能及形態。LPS經由鐸樣受體4與THP-1分化之巨噬細胞相互作用,引發發炎反應且刺激促炎性細胞介素釋放且最終導致細胞死亡。測試化合物以測定其對LPS攻擊之巨噬細胞培養物的抗炎作用。用測試化合物處理THP-1分化之巨噬細胞20分鐘,之後進行24小時之LPS攻擊。隨後收集培養物上清液以分析促炎性細胞介素之存在:介白素1β (IL-1β)、介白素6 (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細胞培養物上清液中之細胞介素定量係藉由HTRF套組完成以評估IL-1β (人類IL-1β套組,#62HIL1BPEG,Cisbio)及IL-6 (人類IL-6套組,62HIL06PET,Cisbio)之含量,且藉由ELISA測定TNF-α (人類TNF-α ELISA套組,KHC3011,ThermoFisher)之含量。
使用Prism統計軟體(GraphPad),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塔基事後檢定與LPS處理之培養物相比進行資料分析。表格資料指示指定劑量下指定分析物的培養物上清液減少的顯著性。
結果收集於表7中。用化合物1a、5a、6a及A19活性代謝物處理在至少一個測試劑量下皆顯著降低IL-1β及TNF-α之表現。用化合物1a、5a及A19活性代謝物處理在至少一個測試劑量下皆顯著減少IL-6之表現。「NS」指示指定細胞介素之非顯著減少。「+」指示塔基事後檢定中之p值<0.05。「++」指示塔基事後檢定中之p值<0.01。 11 活體外藉由 THP-1 免疫細胞顯著減少促炎性細胞介素表現
化合物1a 化合物5a
劑量 發炎性分析物 劑量 發炎性分析物
(nM) IL-1β IL-6 TNF-α (nM) IL-1β IL-6 TNF-α
0.1 ++ NS ++ 0.1 ++ NS NS
10 ++ ++ ++ 10 ++ + NS
1000 ++ + ++ 1000 ++ ++ +
化合物6a 化合物A19,活性代謝物
劑量 發炎性分析物 劑量 發炎性分析物
(nM) IL-1β IL-6 TNF-α (nM) IL-1β IL-6 TNF-α
0.1 NS NS NS 0.1 NS NS NS
10 NS NS NS 10 ++ + +
1000 + NS + 1000 + ++ ++

Claims (57)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其中: L      為直接鍵、-C(=O)-、-(CR aR b) m-C(=O)-、-C(=O)-(CR aR b) m-或-(CR aR b) m-; 各R a及R 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或C 2-C 6炔基; R 1a及R 1b獨立地為H、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C 6-C 10芳基烷基; R 2為H、側氧基或硫基; R 3為C 2-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R 4為C 6-C 10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 其中該5員至10員雜芳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含有選自氮及氧的1至3個雜原子; 各R 5獨立地為C 1-C 6烷基、側氧基或鹵基; R 6為H、C 1-C 6烷基或側氧基; R 7為H或側氧基; m      為1或2;及 n       為0至3之整數; 其中各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12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環基及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鹵烷氧基、氰基、-(C=O)NH 2、硝基、-SO 2(C 1-C 6烷基)及-CO 2H之一至五個取代基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L為-C(=O)-或-(CR aR b) m-。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L為-C(=O)-。
  4.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L為-(CR aR b) m-。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R a及R b各自為H,且m為1。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選自鹵基、-CO 2H及-C(=O)NH 2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鹵基;或視情況經選自鹵基及胺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之C 6-C 10芳基烷基。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氟、2-甲基丁基、-CH 2F、甲氧基、-CH 2CO 2H、-CH 2C(=O)NH 2、苄基或4-胺基苄基。
  8.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獨立地為H或C 1-C 3烷基。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R 1a為甲基且R 1b為H。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R 1a及R 1b各自為H。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H。
  12.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硫基。
  13.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2為側氧基。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C 3-C 6烷基、C 3-C 6烯基、C 3-C 6炔基、C 3-C 12環烷基、C 3-C 6環烷基烷基、C 6-C 10芳基烷基、5員至10員雜芳基烷基或5員至10員雜環基烷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芳基烷基、雜芳基烷基或雜環基烷基視情況經選自羥基、鹵基、胺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鹵烷氧基、氰基、-(C=O)NH 2、硝基、-SO 2(C 1-C 6烷基)及-CO 2H之一至五個取代基取代。
  15.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選自以下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2-C 6烷基:鹵基、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SO 2(C 1-C 3烷基)及-C(=O)NH 2;C 2-C 6烯基;C 3-C 6環烷基烷基;5員至6員雜芳基烷基;5員至6員雜環基烷基;或C 6芳基烷基。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R 3為經選自C 1-C 3烷氧基、羥基、-NH 2及-SO 2(C 1-C 3烷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2烷基。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R 3為: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C 6-C 10芳基。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R 4為: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R 4為:
  23.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5員至10員雜芳基。
  24.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 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的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吡啶基或吲哚基。
  25.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 R 4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 R 4
  27.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羥基、C 1-C 6鹵烷基及C 1-C 6鹵烷氧基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5員至10員雜環基。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R 4為吲哚啉基。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R 4
  30.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L-R 4為:
  31.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0。
  32.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1。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R 5為側氧基或鹵基。
  34.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中R 5為側氧基或氟。
  35. 如請求項1至3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6為H。
  36. 如請求項1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7為側氧基。
  37. 如請求項1至10、13至31、35及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為式(V): (V)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38. 如請求項37之方法,其中: L 為-C(=O)-或-CH 2-; R 1a及R 1b獨立地為H或視情況經-CO 2H取代之C 1-C 3烷基; R 3為C 4-C 5烷基、C 4-C 5烯基或經C 3-C 5環烷基取代之C 1-C 3烷基;及 R 4為經選自-CF 3、-OCHF 2、-OH、氟及氯之1至3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
  39.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A19: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或立體異構體。
  4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纖維化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之選自表1A之化合物及化合物A19的化合物: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同位素形式及立體異構體。
  4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肺纖維化、肝纖維化、腎纖維化、心臟纖維化或皮膚纖維化。
  4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減少一或多種纖維化相關之發炎介質。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等發炎介質係選自內皮素-1、單核球趨化蛋白-1及單核球趨化蛋白-3、分化簇3+細胞、外異蛋白A+細胞、C-X-C模體趨化因子配位體1 (CXCL1)、C-X-C模體配位體10 (CXCL10)、干擾素γ (IFN-γ)、介白素(IL)-1、IL-1α、IL-1β、IL-4、IL-5、IL-6、IL-8、IL-10、IL-12、IL-13、IL-17、IL-18、IL-23、B及T細胞活化、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 B信號傳導路徑之活化及表現於骨髓細胞上之觸發受體(TREM)。
  44. 如請求項43之方法,其中該等發炎介質係選自IL-1β、IL-4、IL-6、TNF-α及IFNγ。
  4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肝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肝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46.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肝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肝高血壓、γ-麩胺醯基轉移酶、丙胺酸轉胺酶、天冬胺酸轉胺酶含量、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總蛋白、L-乳酸脫氫酶測試、凝血酶原時間測試及藉由超音波技術或CT證明之纖維化病變。
  4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肝纖維化且該化合物延遲肝硬化之發作。
  48.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腎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腎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49.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腎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 51Cr-EDTA或碘酞酸鹽之分泌、碘海醇之血漿移除、微白蛋白尿測試、尿分析測試、膠原蛋白表現增加、TGF-β之活性增加、PDGF之活性增加、腎α-平滑肌肌動蛋白之活性增加、間質基質組分及小管上皮細胞至肌纖維母細胞之轉變。
  50.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肺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肺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51.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肺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肺活量測試、肺體積測試、氧合及氣體擴散測試、運動壓力測試、身體體積描記測試、肺擴散能力測試、支氣管誘發測試、脈搏血氧飽和度測試、呼出一氧化氮分數測試、支氣管活組織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球陽離子蛋白、依上文所提及之發炎介質之浸潤、類胰蛋白酶含量、嗜中性球及嗜酸性球計數、血清C反應蛋白及組織胺。
  52.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心臟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心臟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
  53. 如請求項52之方法,其中該心臟功能之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係選自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圖結果、心電圖結果、磁共振成像結果、CT掃描結果、運動心臟壓力或運動耐量測試結果、藥理學壓力測試結果、傾斜測試結果、動態節律監測測試結果、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結果以及心房利鈉肽之含量、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1、生長分化因子-15以及I型及III型膠原蛋白。
  54.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皮膚纖維化係硬皮病或過度結疤。
  55. 如請求項1至44及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化為皮膚纖維化且該化合物改善皮膚纖維化之一或多種臨床症狀。
  56. 如請求項55之方法,其中該皮膚纖維化之一或多種臨床症狀係選自皮膚繃緊或腫脹、改良羅德南(Rodnan)皮膚評分測試、使用皮米計測定皮膚增厚、使用硬度計量測皮膚硬度、使用彈性計及皮膚彈性測試儀量測皮膚彈性、使用皮膚硬度測試儀量測皮膚硬度、彈性、黏度、黏彈性比及鬆弛時間、使用20 MHz超音波測定皮膚厚度、毛細血管損失或變形(諸如擴張)、抗體核測試、肺功能或呼吸測試、CT掃描、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腎功能測試、X射線及動力研究。
  5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被調配成醫藥組合物。
TW112116487A 2022-05-04 2023-05-03 治療纖維化之方法 TW202408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38,211 2022-05-04
US63/426,623 2022-11-18
US63/447,434 2023-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503A true TW202408503A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9660B1 (en) Macrocyclic compounds for modulating il-17
JP2656702B2 (ja) ペプチド性キヌクリジン
ES2461967T3 (es) Compuestos de pirrolo[2,3-d]pirimidina
US9790191B2 (en) Substituted acylaminopyrimidines as inducers of alpha interferon production
US20100216762A1 (en)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of the S1P5 Recepto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8217027B2 (en)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agonist and antagonist compounds
TW200838497A (en)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agonist and antagonist compounds
US20090233906A1 (en) Imidazoazepinone compounds
TW202233622A (zh) 用於治療疾病之雙環化合物及其用途
WO2023137453A1 (en) Prodrugs of 3,4-methylenedioxy-n-methcathinone and uses thereof
JPWO2021047622A5 (zh)
EP2021003B1 (en) Imidazoazephinone compounds
TW202339756A (zh) 雙環化合物用於治療疾病之用途
CN100422160C (zh) 新的吗啉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JP2022507118A (ja) 呼吸器疾患の処置のための化合物及び組成物
TW202408503A (zh) 治療纖維化之方法
WO2023215378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fibrosis
TW202402284A (zh) 治療神經病變之方法
JP4781362B2 (ja) 4級アンモニウム基を有するキヌクリジン化合物と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アセチルコリン遮断剤としての用途
TW202406554A (zh) 治療神經發炎性病況之方法
KR20100088695A (ko) 거울상 이성질체가 강화된 이미다조아제피논 화합물
US20230250070A1 (en) Dihydrooxazole and thiourea derivatives modulating the nlrp3 inflammasome pathway
US20210369715A1 (en) Novel uses
AU2022410646A1 (en) Uses of bicyclic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RU2773943C2 (ru)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композиции для индуцирования хондрогенез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