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7429A -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7429A
TW202407429A TW112128866A TW112128866A TW202407429A TW 202407429 A TW202407429 A TW 202407429A TW 112128866 A TW112128866 A TW 112128866A TW 112128866 A TW112128866 A TW 112128866A TW 202407429 A TW202407429 A TW 2024074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light beam
color light
comb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睿
黃冠達
徐若涵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742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Control of light source other than position or intens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照明系統,包括光源模組、分合光元件、擴束準直模組、反射元件以及合光模組。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光源模組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傳遞至分合光元件後,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被分合光元件反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離開分合光元件的路徑重合。來自分合光元件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藉由擴束準直模組擴束及準直並傳遞至合光模組。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三色光束被反射元件反射並傳遞至合光模組。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離開合光模組後的路徑重合。一種投影裝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系統及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投影機內所使用的光源,隨著銷售市場對亮度、色彩飽和度、使用壽命、無毒環保等要求,一路從超高功率燈泡(UHP lamp)、紅綠藍發光二極管(RGB LED),逐漸替換為激光二極管(laser diode, LD)光源。而為了成本考量與系統微小化,將投影機的體積縮小,同時光源也逐漸採用封裝微小化光源,特別是激光光源的微小化。然而,隨著光學元件的縮小,系統定位公差的問題便開始凸顯,但使用精密加工製程來製作,又會提高產品成本。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照明系統及使用所述照明系統的投影裝置,其照明系統透過光學設計來彌補定位公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照明系統,其包括光源模組、分合光元件、擴束準直模組、反射元件以及合光模組。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光源模組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分合光元件以及擴束準直模組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一色光束以及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光源模組及合光模組之間。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傳遞至分合光元件後,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被分合光元件反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離開分合光元件的路徑重合。來自分合光元件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藉由擴束準直模組擴束及準直並傳遞至合光模組。反射元件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光源模組以及合光模組之間。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三色光束被反射元件反射並傳遞至合光模組。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離開合光模組後的路徑重合。照明光束包含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的至少其一。
為實現上述目的中的一個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其包括照明系統、光閥以及投影鏡頭。照明系統包括光源模組、分合光元件、反射元件、擴束準直模組以及合光模組。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光閥配置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投影鏡頭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裝置。光源模組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分合光元件以及擴束準直模組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一色光束以及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光源模組以及合光模組之間。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傳遞至分合光元件後,第一色光束以及第二色光束被分合光元件反射。第一色光束以及第二色光束離開分合光元件的路徑重合。來自分合光元件的第一色光束以及第二色光束藉由擴束準直模組擴束及準直並傳遞至合光模組。反射元件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光源模組以及合光模組之間。來自光源模組的第三色光束被反射元件反射並傳遞至合光模組。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離開合光模組後的路徑重合。照明光束包括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的至少其一。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由於照明系統或投影裝置在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擴束準直模組,使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擴束及準直,因此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的光學效率提高,使系統的機構公差對光路的影響降低,進而提高產品的良率。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A,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投影裝置10,其包括照明系統100、光閥200以及投影鏡頭300。照明系統100包括光源模組110、分合光元件120、反射元件140、擴束準直模組130以及合光模組150。照明系統100用以提供照明光束IL。光閥200配置於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照明光束IL轉換成影像光束IB。投影鏡頭300配置於影像光束IB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影像光束IB投射出投影裝置10而產生一投影畫面(未繪示)。
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光閥200例如是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矽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 Panel, LCOS Panel)或是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等空間光調變器。此外,投影鏡頭300例如是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或多個光學鏡片的組合。光學鏡片例如包括雙凹透鏡、雙凸透鏡、凹凸透鏡、凸凹透鏡、平凸透鏡以及平凹透鏡等非平面鏡片的各種組合。本發明對投影鏡頭300的型態及其種類並不加以限制。
圖1B是圖1A中光源模組的示意圖。圖2A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一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圖2B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二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圖2C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三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圖2D是圖1A中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在分合光元件處的光路示意圖。圖2E是圖1A中的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在合光模組處的光路示意圖。其中圖2A、圖2B及圖2C中的光源模組110中省略繪示基板112。圖2D繪示分合光元件以及擴束準直模組於XY平面的示意圖,圖2E繪示分合光元件以及擴束準直模組於YZ平面的示意圖。
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2E,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10可為激光二極管模組,例如是激光二極管陣列。光源模組110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以及第三色光束C3。其中,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及第三色光束C3可分別為綠光、藍光及紅光光束,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請參考圖1B,本實施例中的光源模組110包括一基板112、第一光源單元114及第二光源單元116,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14及第二光源單元116設置於基板112,且第一光源單元114與第二光源單元116之間具有間隔,第一光源單元114包括綠光激光二極管LG以及藍光激光二極管LB,用以分別提供第一色光束C1(綠光)及第二色光束C2(藍光),且第一光源單元114沒有配置紅光激光二極管LR。第二光源單元116包括紅光激光二極管LR,用以提供第三色光束C3,且第二光源單元116沒有配置藍光激光二極管LB及綠光激光二極管LG。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14的綠光激光二極管LG以及藍光激光二極管LB的數量可各為一個或多個,且綠光激光二極管LG的數量可相同於或不相同於藍光激光二極管LB的數量,第二光源單元116的紅光激光二極管LR的數量可為一個或多個,紅光激光二極管LR的數量可相同於或不相同於綠光激光二極管LG的數量及藍光激光二極管LB的數量。在圖1B的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10,第一光源單元114的綠光激光二極管LG的數量是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LB的數量是兩個,其中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LB以及兩個綠光激光二極管LG沿著一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第二光源單元116的紅光激光二極管LR的數量是四個,其中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LR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而第二光源單元116和第一光源單元114在基板112上例如是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其中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第一方向D1例如是平行Y軸,第二方向D2例如是平行Z軸。在其他實施例中的光源模組,第一光源單元114的綠光激光二極管LG的數量是三個,藍光激光二極管LB的數量是兩個,其中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LB以及三個綠光激光二極管LG沿著一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第二光源單元116的紅光激光二極管LR的數量是四個,其中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LR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而第二光源單元116和第一光源單元114在基板112上例如是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其中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
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2E,在本實施例中,分合光元件120以及擴束準直模組130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110的第一光源單元114的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光源模組110的第一光源單元114以及合光模組150之間。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傳遞至分合光元件120後,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被分合光元件120反射。第一色光束C1離開分合光元件120的路徑以及第二色光束C2離開分合光元件120的路徑重合。來自分合光元件120的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入射擴束準直模組130,並被擴束準直模組130擴束及準直後而傳遞至合光模組150。在圖2A的實施例中,第一光源單元114的綠光激光二極管LG沿著X軸方向發出第一色光束C1(綠光)並傳遞至分合光元件120。在圖2B的實施例中,第一光源單元114的藍光激光二極管LB沿著X軸方向發出第二色光束C2(藍光)並傳遞至分合光元件120。而如圖2D所示,來自分合光元件120的第一色光束C1和第二色光束C2沿著Y軸方向入射擴散準直模組130。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分合光元件120包括透光基板121、第一光傳遞元件124以及第二光傳遞元件125。透光基板121具有第一光學面122和與第一光學面122,第一光學面122面向光源模組110,第一光學面122和第二光學面123分別為透光基板121的兩相對側的表面。第一光傳遞元件124配置於透光基板121的第一光學面122上。第二光傳遞元件125配置於透光基板121的第二光學面123上。透光基板121的材料可為玻璃或其他可透光材料,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光傳遞元件124及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材料可為二氧化鈦(TiO 2)或二氧化矽(SiO 2)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的材料與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材料不相同或/及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的厚度與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厚度不相同。其中,用語“光傳遞元件”被定義為可提供反射光束或使光束穿透的光傳遞效果的元件,用以使光束傳遞至後續的光學元件。第一光傳遞元件124例如為附著於透光基板121上具有分光功能的介電層鍍膜,對於不同波長的光束具有選擇性,因此可對波長不同的第一色光束C1與第二色光束C2分別提供不同的光傳遞效果(反射或穿透)而獲得分光效果;而第二光傳遞元件125例如為附著於透光基板121上具有分光功能的介電層鍍膜,或者為附著於透光基板121上的金屬鍍膜形成的反射鏡面層,以對第二色光束C2提供反射效果,或是對穿透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的小部份第一色光束C1提供反射效果。此外,當第一光傳遞元件124或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為介電層鍍膜時,可通過將第一光傳遞元件124與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材料或厚度設計成不相同來獲得上述分光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傳遞元件124被設計成可反射綠光並可使藍光穿透,第二光傳遞元件125被設計成可反射藍光。入射分合光元件120的第一色光束C1被第一光傳遞元件124反射而離開分合光元件120。入射分合光元件120的第二色光束C2依序穿過第一光傳遞元件124及透光基板121後,經第二光傳遞元件125反射,再穿過透光基板121及第一光傳遞元件124而離開分合光元件120。第一色光束C1和第二色光束C2離開分合光元件120的路徑重合。
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傳遞元件124也可被設計成反射藍光並使綠光穿透,第二光傳遞元件125則可被設計成反射綠光。也就是說,第一色光束C1可為藍光光束,第二色光束C2可為綠光光束。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從光源模組110至分合光元件120之間的路徑互相平行,但不重合,而第一色光束C1和第二色光束C2離開分合光元件120的路徑重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色光束C1入射分合光元件120時,第一色光束C1與透光基板121的第一光學面122的法線之間具有夾角θ,且夾角θ大致落於30度至75度的範圍內。若考慮透光基板121的厚度t與分合光元件120的體積大小,夾角θ大致處於30度至60度的範圍內。根據一些實施例,夾角θ大致為45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面122平行於第二光學面123。第一色光束C1與第二色光束C2之間的距離為d,透光基板121的折射率為n,第一色光束C1與第一光學面C2的法線之間的夾角為θ,透光基板121的厚度為t,t=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色光束C1與第二色光束C2離開分合光元件120時所產生的光斑的幾合中心重合。
請再參考圖1A至圖2E,在本實施例中,擴束準直模組130包括球面凹透鏡132以及球面凸透鏡134。球面凹透鏡132位於分合光元件120以及球面凸透鏡134之間。本實施例的照明系統透過擴束準直模組130的設置,可彌補光學元件之間定位公差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分合光元件120以及擴束準直模組130不位在第三色光束C3的傳遞路徑上,如圖1A或圖2C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C所示,反射元件140配置於分合光元件120旁,且配置於來自光源模組110的第三色光束C3的傳遞路徑上,反射元件140位於光源模組110的第二光源單元116以及合光模組150之間,其中反射元件140及分合光元件120例如沿著Z軸方向(如圖1B中的第二方向D2)排列。來自光源模組110的第三色光束C3被反射元件140反射並傳遞至合光模組150。其中,如圖2A至圖2C所示,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及第三色光束C3離開合光模組150後的路徑重合。在圖2C的實施例中,第二光源單元116的紅光激光二極管LR沿著X軸方向發出第三色光束C3(紅光)並傳遞至反射元件140。另外,在本實施例中X軸、Y軸及Z軸倆倆相互垂直。
在本實施例中,合光模組150包括反射鏡152以及分色鏡154。反射鏡152位於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來自擴束準直模組130的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反射至分色鏡154。分色鏡154位於第三色光束C3、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的傳遞路徑上。分色鏡154導引來自反射鏡152的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以及來自反射元件140的第三色光束C3朝同一方向傳遞。更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中,分色鏡154例如是反射紅光且允許藍光及綠光穿透的分色元件,因此,來自反射鏡152的第一色光束C1以及第二色光束C2可穿透分色鏡154,來自反射元件140的第三色光束C3可被分色鏡154反射。
在本實施例中,照明系統100還包括勻光元件160、反射鏡170以及透鏡180。勻光元件160配置在合光模組150與光閥200之間。其中,勻光元件160例如是積分柱(Integration Rod)、透鏡陣列或其他具有光均勻化效果的光學元件。本實施例中勻光元件160為積分柱,反射鏡170配置在勻光元件160與合光模組150之間。透鏡180配置在反射鏡170與合光模組150之間。來自合光模組150的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及第三色光束C3藉由透鏡180聚焦並藉由反射鏡170反射而入射勻光元件160。
在本實施例中,從勻光元件160出射之照明光束IL包括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以及第三色光束C3的至少其一。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投影裝置10的照明系統100利用分合光元件120使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離開分合光元件120後的路徑重合。更在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擴束準直模組130,使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擴束及準直。因此,第一色光束C1及第二色光束C2的光學效率提高,使系統的機構公差對光路的影響降低,進而提高產品的良率。另,照明系統100藉由上述設計,可使進入勻光元件160的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及第三色光束C3於物空間及角空間皆呈對稱,而可有效提供投影裝置10的整體均勻度。
除此之外,藉由調整透光基板121的折射率n、第一色光束C1與第二色光束C2之間的距離d、第一色光束C1與第一光學面122的法線之間的夾角θ、或透光基板121的厚度t,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照明系統100或投影裝置10滿足t= ,進而使第一色光束C1與第二色光束C2離開透光基板121的路徑重合,因此提高照明系統100或投影裝置10出光時的色彩均勻度。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圖4的分合光元件120A與圖3的分合光元件120大致相似,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二光傳遞元件125不是配置於透光基板121的第二光學面123上(無間隙),而是第二光傳遞元件125與透光基板121之間具有一間隙,即氣體層126。根據一些實施例,氣體層126的厚度約為大於0 mm 且小於等於2mm,但並不限於此。本實施例中,氣體層126的厚度指的是在第一光傳遞元件124、透光基板121和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排列方向上第二光傳遞元件125和透光基板121之間的距離。在圖4的實施例中,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為鍍膜,例如為具有分光功能的介電層鍍膜。在圖4的實施例中,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為可調整的平面鏡,以向穿過透光基板121的第二色光束C2提供反射效果。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光傳遞元件125與第二光學面123基本平行。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的材料與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材料不相同。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光傳遞元件124的厚度與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厚度不相同。而分合光元件120A應用在圖1的照明系統100或投影裝置10的優點相似於圖3的分合光元件120,在此不再贅述。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圖5的分合光元件120B與圖4的分合光元件120A大致相似,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傳遞元件125與透光基板121的第二光學面123之間具有相對夾角θ2,相對夾角θ2為能夠調節的角度,相對夾角θ2為-1度到1度。根據另一些實施例,相對夾角θ2的範圍為-0.5度到0.5度。如圖5所示,借由調整第二光傳遞元件125與第二光學面123的相對夾角θ2,使得經第二光傳遞元件125的反射面125S所反射的第二色光束C2在離開分合光元件120B時的路徑可以與第一色光束C1離開分合光元件120B時的路徑重合。而分合光元件120B應用在圖1的投影裝置10的照明系統100的優點相似於圖4的分合光元件120A,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照明系統或投影裝置利用分合光元件使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離開分合光元件後的路徑重合。更在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配置擴束準直模組,使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擴束及準直。因此,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的光學效率提高,使系統的機構公差對光路的影響降低,進而提高產品的良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投影裝置 100:照明系統 110:光源模組 112:基板 114:第一光源單元 116:第二光源單元 120、120A、120B:分合光元件 121:透光基板 122:第一光學面 123:第二光學面 124:第一光傳遞元件 125:第二光傳遞元件 125S:反射面 126:氣體層 130:擴束準直模組 132:球面凹透鏡 134:球面凸透鏡 140:反射元件 150:合光模組 152:反射鏡 154:分色鏡 160:勻光元件 170:反射鏡 180:透鏡 200:光閥 300:投影鏡頭 C1:第一色光束 C2:第二色光束 C3:第三色光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距離 IB:影像光束 IL:照明光束 LG:綠光激光二極管 LB:藍光激光二極管 LR:紅光激光二極管 X、Y、Z:軸向 t、tg1:厚度 θ:夾角 θ2:相對夾角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光源模組的示意圖。 圖2A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一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 圖2B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二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 圖2C是圖1A中的照明系統的第三色光束的光路示意圖。 圖2D是圖1A中的第一色光束及第二色光束在分合光元件處的光路示意圖。 圖2E是圖1A中的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及第三色光束在合光模組處的光路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分合光元件的示意圖。
10:投影裝置
100:照明系統
110:光源模組
120:分合光元件
130:擴束準直模組
140:反射元件
150:合光模組
160:勻光元件
200:光閥
300:投影鏡頭
C1:第一色光束
C2:第二色光束
C3:第三色光束
IB:影像光束
IL:照明光束

Claims (26)

  1.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光源模組、分合光元件、擴束準直模組、反射元件以及合光模組,所述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其中: 所述光源模組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 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擴束準直模組配置於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所述光源模組及所述合光模組之間,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傳遞至所述分合光元件後,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被所述分合光元件反射,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離開所述分合光元件的路徑重合,來自所述分合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藉由所述擴束準直模組擴束及準直並傳遞至所述合光模組; 所述反射元件配置於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所述光源模組以及所述合光模組之間,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三光束被所述反射元件反射並傳遞至所述合光模組;以及 所述第一色光束、所述第二色光束及所述第三色光束離開所述合光模組後的路徑重合,所述照明光束包含所述第一色光束、所述第二色光束及所述第三色光束的至少其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擴束準直模組包括球面凹透鏡以及球面凸透鏡,所述球面凹透鏡位於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球面凸透鏡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擴束準直模組不位在所述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合光元件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光傳遞元件以及第二光傳遞元件,其中: 所述透光基板具有面向所述光源模組的第一光學面和與所述第一光學面相對的第二光學面; 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配置於所述第一光學面上; 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配置於所述第二光學面上; 其中,入射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一色光束經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反射而離開所述透光基板,入射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二色光束穿過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後,經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反射,再穿透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而離開所述透光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和所述第二色光束離開所述透光基板的路徑重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從所述光源模組至所述分合光元件之間的路徑互相平行。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合光模組包括反射鏡以及分色鏡,其中所述反射鏡位於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來自所述擴束準直模組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反射至所述分色鏡,所述分色鏡位於所述第三色光束、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所述分色鏡導引來自所述反射鏡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以及來自所述反射元件的所述第三色光束朝同一方向傳遞。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光學面平行於所述第二光學面,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第二色光束之間的距離為d,所述透光基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第一光學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為θ,所述透光基板的厚度為t,t=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的材料與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的材料不相同或/及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的厚度與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的厚度不相同。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與所述透光基板之間具有氣體層。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與所述第二光學面的相對角度為能夠調節的,所述相對角度為-1度到1度。
  11. 如請求項4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光學面的法線之間具有夾角,且所述夾角大致處於30度至60度的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模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光源單元及一第二光源模組,所述第一光源單元及所述第二光源模組間隔配置於一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模組包括用以產生所述第一色光的兩個綠光激光二極管以及產生所述第二色光的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所述第二光源模組包括用以產生第三色光束的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照明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以及所述兩個綠光激光二極管沿著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所述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沿著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光源單元和所述第一光源單元在所述基板上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
  14. 一種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投影裝置包括照明系統、光閥以及投影鏡頭,所述照明系統包括光源模組、分合光元件、反射元件、擴束準直模組以及合光模組,其中所述照明系統用以提供照明光束,所述光閥配置於所述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所述投影鏡頭配置於所述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所述影像光束投射出所述投影裝置,其中: 所述光源模組用以產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 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擴束準直模組配置於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所述光源模組以及所述合光模組之間,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傳遞至所述分合光元件後,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穿透所述分合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離開所述分合光元件的路徑重合,來自所述分合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藉由所述擴束準直模組擴束及準直並傳遞至所述合光模組; 所述反射元件配置於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所述光源模組以及所述合光模組之間,來自所述光源模組的所述第三色光束被所述反射元件反射並傳遞至所述合光模組;以及 所述第一色光束、所述第二色光束及所述第三色光束離開所述合光模組後的路徑重合,所述照明光束包括所述第一色光束、所述第二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三色光束的至少其一。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擴束準直模組包括球面凹透鏡以及球面凸透鏡,所述球面凹透鏡位於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球面凸透鏡之間。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合光元件以及所述擴束準直模組不位在所述第三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17.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合光元件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光傳遞元件以及第二光傳遞元件,其中: 所述透光基板具有面向所述光源模組的第一光學面和與所述第一光學面相對的第二光學面; 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配置於所述第一光學面上; 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配置於所述第二光學面上; 其中,入射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一色光束經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反射而離開所述透光基板,入射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二色光束穿過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後,經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反射,再穿透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而離開所述透光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和所述第二色光束離開所述透光基板的路徑重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色光束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從所述光源模組至所述分合光元件之間的路徑互相平行。
  19.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合光模組包括反射鏡以及分色鏡,其中所述反射鏡位於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用以將來自所述擴束準直模組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反射至所述分色鏡,所述分色鏡位於所述第三色光束、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所述分色鏡導引來自所述反射鏡的所述第一色光束以及所述第二色光束以及來自所述反射元件的所述第三色光束朝同一方向傳遞。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光學面平行於所述第二光學面,其中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第二色光束之間的距離為d,所述透光基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第一光學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為θ,所述透光基板的厚度為t,t=
  21.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的材料與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的材料不相同或/及所述第一光傳遞元件的厚度與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的厚度不相同。
  22.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與所述透光基板之間具有氣體層。
  23.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光傳遞元件與所述第二光學面的相對角度為能夠調節的,所述相對角度為-1度到1度。
  24.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色光束與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光學面的法線之間具有夾角,且所述夾角大致處於30度至60度的範圍內。
  2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光源單元及第二光源模組,所述第一光源單元及所述第二光源模組間隔配置於一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模組包括用以產生所述第一色光的兩個綠光激光二極管以及產生所述第二色光的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所述第二光源模組包括用以產生第三色光束的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投影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兩個藍光激光二極管以及所述兩個綠光激光二極管沿著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所述四個紅光激光二極管沿著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光源單元和所述第一光源單元在所述基板上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
TW112128866A 2022-08-04 2023-08-01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TW2024074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08296 2022-08-04
CN202210930829.6A CN117555194A (zh) 2022-08-04 2022-08-04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7429A true TW202407429A (zh) 2024-02-16

Family

ID=8755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8866A TW202407429A (zh) 2022-08-04 2023-08-01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5316A1 (zh)
EP (1) EP4318126A1 (zh)
CN (1) CN117555194A (zh)
TW (1) TW20240742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3821B (zh) * 2009-10-28 2013-08-01 Young Optics Inc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US9638988B2 (en) * 2013-12-12 2017-05-02 Corning Incorporated Light multiplexer with color combining element
CN110018605A (zh) * 2018-05-11 2019-07-16 苏文露 投影机的混合光源
CN210954574U (zh) * 2019-10-25 2020-07-07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投影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112987472A (zh) * 2021-02-22 2021-06-18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光源及投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45316A1 (en) 2024-02-08
EP4318126A1 (en) 2024-02-07
CN117555194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5480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9061237A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照明システムを使用する投影装置
US8045273B2 (en) Light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light-mixing module thereof
US20100045938A1 (en) Optical system for projection device
US10754162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2193294A (zh) 照明系统
CN110703552B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TW201833653A (zh) 投影系統
CN211348976U (zh) 光源模块及投影装置
US11647171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llumination system, a light valve and a projection lens
CN212207949U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US7499218B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TW202407429A (zh) 照明系統及投影裝置
CN113253553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US20060268417A1 (en) A Refractive Scheme for Dual Lamp High Brightness Projection System
US11143945B2 (en) Lens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TWI823539B (zh) 投影裝置
TWI764310B (zh) 照明系統及其製作方法
US1179690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40103350A1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40069425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806667B (zh) 投影裝置及其光源系統
US20240118600A1 (en) Illumination assembly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11067882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305377A1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