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601A -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 Google Patents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601A
TW202406601A TW111129910A TW111129910A TW202406601A TW 202406601 A TW202406601 A TW 202406601A TW 111129910 A TW111129910 A TW 111129910A TW 111129910 A TW111129910 A TW 111129910A TW 202406601 A TW202406601 A TW 2024066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eat
bracket
slide
handle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8819B (zh
Inventor
許智勇
Original Assignee
許智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許智勇 filed Critical 許智勇
Priority to TW111129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881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299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388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6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81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以供一操作者以立姿操作,該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係包含:底座、支架、第一滑軌、第一滑座、第二滑軌、第二滑座、傳動單元、第一把手、第一踏板、第二把手、第二踏板及阻力單元。藉以能模擬攀岩及登山時手、腳同步協調施力之訓練。並藉由支架、第一滑軌、第一滑座、第二滑軌、第二滑座與傳動單元等元件都位於操作者直立軀幹的中心線位置,可以大幅減少攀爬機的體積,節省所佔用之空間。

Description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雙滑座的攀爬機構造,特別是指一種具有精簡的單一支架、穩定滑動的雙滑座與交錯連接的雙把手,可以同時訓練四肢,整體構造簡單且具有操作協調性的攀爬機構造。
由於受到戶外場地及氣候的限制,並且為了能提昇室內運動健身的風氣,利用可以模擬攀岩及登山動態的攀爬機,藉以能有效的練習攀岩及登山時手、腳同步協調性動作,以達到運動健身之作用。
美國公告之發明專利US10792536B2號「攀岩機」專利案,提供一種可以同時訓練四肢的構造,其係揭露:包含阻力裝置、驅動裝置、兩個攀爬裝置。驅動裝置包含上輪組,軸心輪組、下輪組。軸心輪組包含第一軸心輪與第二軸心輪。透過多個連接件,攀爬裝置的上下運動帶動上輪組與下輪組做第一方向的轉動,上輪組帶動第一軸心輪做第二方向的轉動,下輪組帶動第二軸心輪做第一方向的轉動。
該專利前案之攀爬機包含做左右並列的二個立柱,較佔空間,整體的體積龐大、重量較重,不易擺放及移動,且依賴多組的傳動件及鍊輪進行把手及踏板傳動,因此構造也顯得較為複雜。尤其,使用該攀爬機時,操作者的左手與左腳係同上同下,操作者的右手與右腳也是同上同下,這種操作模式不符合身體四肢的自然律動方式。
另外,WO2021164384A1的「攀爬機」專利案,揭露一種攀爬機,包括可轉動的轉軸、若干個能夠單向傳動的單向部件、若干個傳動單元及若干個攀爬點,單向部件套接在轉軸上,每個傳動單元上連接一攀爬點,每個傳動單元通過連接一個單向部件而與轉軸形成單向傳動;在一個轉動方向上,轉軸與傳動單元之間能夠傳動,且傳動時攀爬點下降;在與該轉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轉軸與傳動單元之間不能傳動,攀爬機使得使用者能夠感受到逼真的向上攀爬的感覺,提高了攀爬體驗。
由WO2021164384A1專利案的第五圖觀之,該案設有四個攀爬點,分別供使用者的雙腳踩踏與雙手握持以模擬攀爬,但該案利用四組閉合的傳動件分別帶動四個滑塊,四個滑塊分別固定上述四個攀爬點,構造頗為複雜。
爰此,係為解決習知攀爬機具有上述缺點。故本發明提供一種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供一操作者以立姿操作,該操作者在操作狀態時的肩寬延伸方向定義為一橫向,該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包含:一底座;一支架,立置於該底座,該支架位於該底座在該橫向上的中間位置,該支架在該橫向上區隔出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一第一滑軌,在該第一側沿著該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一第一滑座,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滑軌;一第二滑軌,在該第二側沿著該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一第二滑座,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滑軌;一傳動單元,係設置於該支架,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分別連接該傳動單元而互相反向滑動;一第一把手,包含一第一握把,該第一握把位於該第一側,該第一把手固接於該第二滑座;一第一踏板,在該第一側固接於該第一滑座;一第二把手,包含一第二握把,該第二握把位於該第二側,該第二把手固接於該第一滑座;一第二踏板,在該第二側固接於該第二滑座;一阻力單元,係設置於該底座或該支架,該阻力單元連接該傳動單元,對該傳動單元提供一阻力。
上述傳動單元係包含一上傳動輪、一下傳動輪與一傳動件,該上傳動輪設置於該支架的一端,該下傳動輪設置於該支架的另一端,該傳動件套設於該上傳動輪與該下傳動輪之間,該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分別連接於該傳動件,該下傳動輪透過該傳動件同步帶動該上傳動輪有限度的來回旋轉,藉以帶動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滑動。
上述上傳動輪藉由一上軸設置於該支架的一端,該下傳動輪藉由一下軸設置於該支架的另一端。
上述上軸的一上軸軸心與該下軸的一下軸軸心之間的一軸心連線,將該傳動件區隔為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一區段,以及位於該第二側的一第二區段,該第一滑座連接於該第一區段,該第二滑座連接於該第二區段。
上述底座另立設有一副支架,該阻力單元設置於該支架與該副支架之間,該阻力單元包含一主動輪、一皮帶、一阻力輪及一磁阻件,該主動輪係固定於該下軸,隨該下軸同步來回旋轉,該主動輪及該阻力輪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支架與該副支架之間,該皮帶套合於該主動輪及及該阻力輪之間,該磁阻件可旋動地設置於該副支架,使該阻力輪獲得可變化的該阻力,該阻力輪透過該皮帶及該主動輪傳遞該阻力,該阻力並透過該傳動件、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而傳遞到該第一把手、該第一踏板、該第二把手及該第二踏板。
上述第一滑座相對設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三固定部,該第二滑座相對設有一第二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該傳動件包含一第一傳動件及一第二傳動件,該第一傳動件套設於該上傳動輪,該第一傳動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二固定端,該第一固定端係與該第一固定部連接,該第二固定端則與該第二固定部連接,該第二傳動件套設於該下傳動輪,該第二傳動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三固定端及一第四固定端,該第三固定端係與該第三固定部連接,該第四固定端則與該第四固定部連接。
上述上傳動輪及該下傳動輪係為一時規皮帶輪、一齒輪、一皮帶輪或一索輪。
上述第一傳動件及該第二傳動件係為一時規皮帶、一鏈條、一皮帶或一索件。
上述第一把手的一端藉由一第一連桿固接於該第二滑座,該第一握把係可上、下移動調整的固定於該第一把手的另一端,該第二把手的一端藉由一第二連桿固接於該第二滑座,該第二握把係可上、下移動調整的固定於該第二把手的另一端。
上述支架遠離該底座的一端設有一輔助架,該輔助架遠離該操作者的位置設有一顯示單元,於該橫向上,該第一把手與該第二把手之間的距離大於該顯示單元的寬度。
上述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的內緣,分別設有至少一滾輪,藉由該滾輪而分別對應滑移於該第一滑軌及該第二滑軌。
上述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的內緣,分別設有至少一襯套,藉由該襯套而分別對應滑移於該第一滑軌及該第二滑軌。
上述技術特徵具有下列之優點:
1.第一滑軌與第二滑軌固定於單一的支架上,體積精簡,不佔空間。本發明只設置單一支架,且支架、第一滑軌、第一滑座、第二滑軌、第二滑座與傳動單元等元件都位於操作者直立軀幹的中心線位置,可以大幅減少攀爬機的體積,節省所佔用之空間。
2.第一滑座與第二滑座分別滑移於專屬的第一滑軌與第二滑軌上,滑移穩定,不易晃搖,操作的穩定效果良好。尤其,第一滑座、第一滑軌、支架、第二滑軌、第二滑座等元件,在橫向(即操作者操作時的肩寬方向)上所佔的寬幅極小,完全不會妨礙操作者雙腳與雙手的正常擺動。
3.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採用X型的連接方式分別跨側連接於異側的第二滑座與第一滑座,而第一踏板與第二踏板則連接於同側的第一滑座與第二滑座,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時,左手與左腳始終相互接近與相互遠離,右手與右腳也是始終相互接近與相互遠離,避免了左手左腳同上同下、右手右腳同上同下的操作方式,本發明利用精簡的構造提供了操作者四肢自然律動的操作方式。
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如有提及前、後、左、右、上、下、中間等方向用語,均是以操作者採取立姿操作本發明且視線正視時,當時操作者所感受的方位,該等方向用語僅為方便描述本發明的空間位置,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第一圖、第一A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係為一種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供一操作者F以立姿操作,該操作者F在操作狀態時的肩寬延伸方向定義為一橫向X。該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包含:底座1、支架2、第一滑軌3、第一滑座4、第二滑軌5、第二滑座6、傳動單元7、第一把手8、第一踏板9、第二把手10、第二踏板20及阻力單元30,其中:
底座1,具有前後相對設置的一第一支桿11及一第二支桿12,以供可以穩固的撐抵於一平面上,例如地面。但底座1可以是其他的形狀,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支架2,立置於該底座1,該支架2位於該底座1在該橫向X上的中間位置,該支架2在該橫向X上區隔出一第一側21及一第二側22,如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該第一側21位於操作者F操作時的左側,該第二側22位於操作者F操作時的右側。該支架2遠離該底座1的一端設有一輔助架23,該支架2的前方另立設有副支架24,該副支架24用以固定阻力單元30;上述輔助架23遠離該操作者F的前方位置設有一顯示單元25,該顯示單元25可供顯示一運動資訊、娛樂資訊、教學資訊或網路資訊等。
第一滑軌3,在該第一側21沿著該支架2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2。該第一滑軌3位於該操作者F的左側位置。
第一滑座4,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滑軌3。該第一滑座4相對設有一第一固定部41及一第三固定部42。
第二滑軌5,在該第二側22沿著該支架2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2。該第二滑軌5位於該操作者F的右側位置。
第二滑座6,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滑軌5。該第二滑座6相對設有一第二固定部61及一第四固定部62。
傳動單元7,係設置於該支架2的前側。如第四圖、第五圖、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該傳動單元7係包含一上傳動輪71、一下傳動輪72與一傳動件73,該上傳動輪71藉由一上軸711設置於該支架2的一端。該下傳動輪72藉由一下軸721設置於該支架2的另一端。該傳動件73係包含一第一傳動件74及第二傳動件75。該第一傳動件74套設於該上傳動輪71,該第一傳動件74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固定端741及一第二固定端742,該第一固定端741係與該第一滑座4的該第一固定部41連接,該第二固定端742則與該第二滑座6的該第二固定部61連接。該第二傳動件75套設於該下傳動輪72,該第二傳動件75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三固定端751及一第四固定端752,該第三固定端751係與該第一滑座6的該第三固定部42連接,該第四固定端752則與該第二滑座6的該第四固定部62連接。該上傳動輪71及該下傳動輪72係為一時規皮帶輪、一齒輪、一皮帶輪或一索輪。該第一傳動件74及該第二傳動件75係為一時規皮帶、一鏈條、一皮帶或一索件。
請參閱第六圖及第七圖,本實施例之該上傳動輪71係為一索輪,該第一傳動件74則為對應的一索件,該下傳動輪72係為一時規皮帶輪,該第二傳動件75則為對應的一時規皮帶。該上軸711的一上軸軸心與該下軸721的一下軸軸心之間的一軸心連線G將該傳動件73區隔為位於該第一側21的一第一區段731,以及位於該第二側22的一第二區段732。該第一滑座4連接於該第一區段731,該第二滑座6連接於該第二區段732。該下傳動輪72透過該傳動件73同步帶動該上傳動輪71有限度的來回旋轉,藉以帶動該第一滑座4與該第二滑座6分別於該第一滑軌3與該第二滑軌5上互相反向滑動。
請參閱第一圖、第八圖、第九圖及第十圖,第一把手8,其一端藉由一第一連桿81固接於該第二滑座6,又該第一把手8的另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調整的一第一握把82,該第一握把82位於該第一側21,該第一把手8係供操作者F左手握持。
第一踏板9,在該第一側21固接於該第一滑座4。該第一踏板9係供操作者F左腳踩踏。
第二把手10,其一端藉由一第二連桿101固接於該第一滑座4,該第二連桿101係與該第一連桿81互相交錯,且在滑移的過程中不會互相干涉。又該第二把手10的另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調整的一第二握把102,該第二握把102位於該第二側22。該第二把手10係供操作者F右手握持。如第一圖所示,於該橫向X上,前述第一把手8與該第二把手10之間的距離L大於該顯示單元25的寬度W,可以避免遮住觀看該顯示單元25的視線。
第二踏板20,在該第二側22固接於該第二滑座6。該第二踏板20係供操作者F右腳踩踏。
請參閱第一圖、第四圖、第四A圖與第六圖所示,阻力單元30設置於該支架2與副支架24之間的空間,阻力單元30連接於該傳動單元7,藉以對該傳動單元7提供一阻力。該阻力單元30係包含一主動輪301、一皮帶302、一阻力輪303及一磁阻件304。其中主動輪301及該阻力輪303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支架2與該副支架24之間,該主動輪301係固定於該下軸721,隨該下軸721有限度地同步來回旋轉。該皮帶302套合於該主動輪301及該阻力輪303之間。該磁阻件304樞接於該副支架24,該磁阻件304可以相對於阻力輪303進行有限角度的旋動,改變磁阻件304與阻力輪303之間的相對位置,藉以改變該阻力輪303的阻力。該阻力輪303透過該皮帶302及該主動輪301傳遞該阻力,該阻力並透過該傳動件73、該第一滑座4與該第二滑座6而傳遞到該第一把手8、該第一踏板9、該第二把手10及該第二踏板20。本發明的阻力輪303可以是下列之一:磁性阻力件、摩擦力阻力件、空氣阻力件、液體阻力件、馬達、電磁煞車阻力件等。
使用時,如第一圖、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該使用者F之左腳踏置於該第一踏板9上施力,右腳則踏置於該第二踏板20上施力,左手則握持於第一握把82,右手則握持於第二握把102。操作時,操作者F的左腳與右腳連續交替踩踏,由於前述上傳動輪71、下傳動輪72與傳動件73係構成一個循環連接,該上傳動輪71與下傳動輪72係會同步來回旋轉,該同步來回旋轉是有限度的持續來回往復旋動,而非連續地朝同一方向持續旋轉,因此連接於該傳動件73之第一區段731的該第一滑座4與連接於第二區段732的第二滑座6,彼此會同步互相反向滑動。當操作者F的左腳與右腳連續交替踩踏時,第一踏板9的來回行程將帶動傳動件73有限度的來回旋轉;第二踏板20的來回行程也會帶動傳動件73有限度的來回旋轉。
請參閱第一圖、第七圖、第十一圖與第十二圖,由於該第二滑座6結合於該傳動件73的該第二區段732,該第二踏板20及該第一把手8係共同固接於該第二滑座6。當操作者F右腳向下踩踏時,該第二區段732將帶動第二滑座6於該第二滑軌5向下移動,且帶動該第二踏板20及該第一把手8同步向下移動,亦即操作者F的右腳與左手是同步的向下移動。此時第二區段732帶動第一區段731向上移動,由於該第一滑座4結合於該傳動件73的該第一區段731,該第一踏板9及該第二把手10係共同固接於該第一滑座4。因此當該第一滑座4向上移動,且帶動第一踏板9及該第二把手10同步向上移動,操作者F的左腳與右手會同步的向上移動。如此,操作者F右腳向下踩踏時,操作者F的左手將同步向下移動,操作者F的左腳及右手則會向上移動。藉由左腳及右腳輪流向下踩踏,即可使左腳與右手、右腳與左手分別的上下移動進行訓練,上述右腳與左手同步上下的動作,左腳與右手同步上下的動作,符合四肢的自然律動。
請參閱第二圖、第三圖、第六圖及第七圖,藉由該第一滑座4位於該支架2的第一側21,以及該第二滑座6固定於該支架2的第二側22。操作者F的左腳施力於該第一滑座4,操作者F的右腳施力於該第二滑座6,使得施力在該第一側21與第二側22可以獲得平衡,具有穩定操作的效果。又該第一滑座4固定於該傳動件73的第一區段731,該第二滑座6固定於該第二區段732,第一踏板9固接於該第一滑座4,第一把手8固接於該第二滑座6,使得操作者F的左腳與左手在操作時永遠呈現互相遠離與互相接近的移動效果。該第二踏板20固接於該第二滑座6,第二把手10固接於該第一滑座4,使得操作者F的右腳與右手在操作時也永遠呈現互相遠離與互相接近的移動效果。因此,可以使操作者F的左腳、右手同步向上與同步向下滑移,以及右腳、左手同步向上與同步向下滑移,符合攀爬時的肢體動作。本發明的該支架2、該第一滑軌3、該第一滑座4、該第二滑軌5、該第二滑座6與該傳動單元7等元件,都是位於該操作者F直立軀幹的中心線兩側位置,所佔寬幅不大,該等元件位於操作者F的雙腿之間,不會妨礙操作,且可以大幅減少攀爬機的體積。
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該第一傳動件74及該第二傳動件75可選用時規皮帶,該上傳動輪71及該下傳動輪72則可選用時規皮帶輪,透過時規皮帶及時規皮帶輪之嚙合傳動形態,可以達到傳動精確,而且運轉過程平穩,不會打滑及產生震動,且安靜低噪音,具有準確的傳動效果,傳遞動力效能較佳。
如第十三圖所示,該第一滑座4與第二滑座6的內緣係設分別設有三滾輪40,藉由該等滾輪40而分別滑移於該第一滑軌3及該第二滑軌5,藉以穩定滑移。
如第十四圖及第十五圖所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第一滑座4A與第二滑座的內緣係設有至少一襯套40A,係以襯套40A取代前述滾輪40,並將該第一滑軌3A及該第二滑軌對應該襯套40A的形狀設置,使該襯套40A套合於該第一滑軌3A及該第二滑軌上滑移,藉以減少滑移時之噪音。
第十三圖所示的滾輪40、第一滑軌3與第二滑軌5的『滾輪式滑軌』型態,與第十四圖及第十五圖所示的襯套40A、第一滑軌3A、與第二滑軌〔圖中未示〕的『滑移式滑軌』型態,皆屬本發明可行的實施例。當然,混合使用上述的『滾輪式滑軌』與『滑移式滑軌』也是本發明可行的實施例。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操作、使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底座 11:第一支桿 12:第二支桿 2:支架 21:第一側 22:第二側 23:輔助架 24:副支架 25:顯示單元 3:第一滑軌 4:第一滑座 41:第一固定部 42:第三固定部 5:第二滑軌 6:第二滑座 61:第二固定部 62:第四固定部 7:傳動單元 71:上傳動輪 711:上軸 72:下傳動輪 721:下軸 73:傳動件 731:第一區段 732:第二區段 74:第一傳動件 741:第一固定端 742:第二固定端 75:第二傳動件 751:第三固定端 752:第四固定端 8:第一把手 81:第一連桿 82:第一握把 9:第一踏板 10:第二把手 101:第二連桿 102:第二握把 20:第二踏板 30:阻力單元 301:主動輪 302:皮帶 303:阻力輪 304:磁阻件 40:滾輪 3A:第一滑軌 4A:第一滑座 40A:襯套 F:操作者 G:軸心連線 L:距離 W:寬度 X:橫向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一A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底座、支架、第一滑軌、第二滑軌、第一滑座、第二滑座及傳動單元的構造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使用時的側視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使用時的另一側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阻力單元之構造示意圖。
[第四A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阻力單元之另一構造(拿掉第四圖的第一滑軌、第一滑座、第二滑軌及第一踏板)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傳動件固接第二滑座之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上傳動輪、下傳動輪與傳動件之立體組合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軸心連線將傳動件區隔為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滑座、第二滑座分別單獨固接第一把手、第一踏板、第二把手及第二踏板之立體圖。
[第九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滑座滑動於第一滑軌之示意圖。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滑座滑動於第二滑軌之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滑座帶動第二把手及第一踏板同步向上滑移之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滑座帶動第一把手及第二踏板同步向下滑移之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圖之XIII-XIII剖視圖。
[第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五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組合剖視圖。
1:底座
11:第一支桿
12:第二支桿
2:支架
21:第一側
23:輔助架
24:副支架
25:顯示單元
3:第一滑軌
4:第一滑座
5:第二滑軌
6:第二滑座
7:傳動單元
71:上傳動輪
74:第一傳動件
8:第一把手
82:第一握把
9:第一踏板
10:第二把手
101:第二連桿
102:第二握把
20:第二踏板
30:阻力單元
301:主動輪
302:皮帶
L:距離
W:寬度
X:橫向

Claims (12)

  1. 一種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供一操作者以立姿操作,該操作者在操作狀態時的肩寬延伸方向定義為一橫向,該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包含: 一底座; 一支架,立置於該底座,該支架位於該底座在該橫向上的中間位置,該支架在該橫向上區隔出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 一第一滑軌,在該第一側沿著該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 一第一滑座,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滑軌; 一第二滑軌,在該第二側沿著該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於該支架; 一第二滑座,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滑軌; 一傳動單元,係設置於該支架,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分別連接該傳動單元而互相反向滑動; 一第一把手,包含一第一握把,該第一握把位於該第一側,該第一把手固接於該第二滑座; 一第一踏板,在該第一側固接於該第一滑座; 一第二把手,包含一第二握把,該第二握把位於該第二側,該第二把手固接於該第一滑座; 一第二踏板,在該第二側固接於該第二滑座; 一阻力單元,係設置於該底座或該支架,該阻力單元連接該傳動單元,對該傳動單元提供一阻力。
  2. 如請求項1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傳動單元係包含一上傳動輪、一下傳動輪與一傳動件,該上傳動輪設置於該支架的一端,該下傳動輪設置於該支架的另一端,該傳動件套設於該上傳動輪與該下傳動輪之間,該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分別連接於該傳動件,該下傳動輪透過該傳動件同步帶動該上傳動輪有限度的來回旋轉,藉以帶動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滑動。
  3. 如請求項2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上傳動輪藉由一上軸設置於該支架的一端,該下傳動輪藉由一下軸設置於該支架的另一端。
  4. 如請求項3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上軸的一上軸軸心與該下軸的一下軸軸心之間的一軸心連線,將該傳動件區隔為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一區段,以及位於該第二側的一第二區段,該第一滑座連接於該第一區段,該第二滑座連接於該第二區段。
  5. 如請求項3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底座另立設有一副支架,該阻力單元設置於該支架與該副支架之間,該阻力單元包含一主動輪、一皮帶、一阻力輪及一磁阻件,該主動輪係固定於該下軸,隨該下軸同步來回旋轉,該主動輪及該阻力輪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支架與該副支架之間,該皮帶套合於該主動輪及及該阻力輪之間,該磁阻件可旋動地設置於該副支架,使該阻力輪獲得可變化的該阻力,該阻力輪透過該皮帶及該主動輪傳遞該阻力,該阻力並透過該傳動件、該第一滑座與該第二滑座而傳遞到該第一把手、該第一踏板、該第二把手及該第二踏板。
  6. 如請求項2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第一滑座相對設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三固定部,該第二滑座相對設有一第二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該傳動件包含一第一傳動件及一第二傳動件,該第一傳動件套設於該上傳動輪,該第一傳動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二固定端,該第一固定端係與該第一固定部連接,該第二固定端則與該第二固定部連接,該第二傳動件套設於該下傳動輪,該第二傳動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三固定端及一第四固定端,該第三固定端係與該第三固定部連接,該第四固定端則與該第四固定部連接。
  7. 如請求項6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上傳動輪及該下傳動輪係為一時規皮帶輪、一齒輪、一皮帶輪或一索輪。
  8. 如請求項6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第一傳動件及該第二傳動件係為一時規皮帶、一鏈條、一皮帶或一索件。
  9. 如請求項1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第一把手的一端藉由一第一連桿固接於該第二滑座,該第一握把係可上、下移動調整的固定於該第一把手的另一端,該第二把手的一端藉由一第二連桿固接於該第二滑座,該第二握把係可上、下移動調整的固定於該第二把手的另一端。
  10. 如請求項1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支架遠離該底座的一端設有一輔助架,該輔助架遠離該操作者的位置設有一顯示單元,於該橫向上,該第一把手與該第二把手之間的距離大於該顯示單元的寬度。
  11. 如請求項1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的內緣,分別設有至少一滾輪,藉由該滾輪而分別對應滑移於該第一滑軌及該第二滑軌。
  12. 如請求項1之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其中,該第一滑座及該第二滑座的內緣,分別設有至少一襯套,藉由該襯套而分別對應滑移於該第一滑軌及該第二滑軌。
TW111129910A 2022-08-09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TWI838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10A TWI838819B (zh) 2022-08-09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10A TWI838819B (zh) 2022-08-09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601A true TW202406601A (zh) 2024-02-16
TWI838819B TWI838819B (zh) 2024-04-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6811B (zh) 具多種運動型態的複合式運動機
US20090111663A1 (en) Elliptical exercise machine
TWM347942U (en) Exercise cart to perform exercise of belly fitness, pulling/extending and whole-body coordination exercise
CN103860359A (zh) 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健椅
CN203763459U (zh) 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健椅
JP3120613U (ja) 腰部および脚部の運動器具
TW202406601A (zh)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TWI838819B (zh)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CN102614630B (zh) 幅度可调上下肢康健训练装置
US20240115902A1 (en) Climbing machine with two slide bases
TW201336552A (zh) 座式踏步機
TW201318669A (zh) 坐式橢圓機
CN103083864A (zh) 坐式椭圆机
CN202665908U (zh) 大范围幅度可调的上下肢康健训练装置
CN202654614U (zh) 坐式椭圆轨迹康复训练健身机
CN110052003A (zh) 一种多功能双人模拟跑攀爬机
CN218553052U (zh) 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
CN2493243Y (zh) 随置式轻便型双用训练器
CN102614063B (zh) 支撑可移动的、幅度可调的、上下肢康健训练装置
TWM591424U (zh) 可調整步幅的登山機
TWI790146B (zh) 攀爬機構造
TWM630945U (zh) 攀爬機的傳動構造
CN114504764B (zh) 一种正弦辊筒式体育健身装置
TWI814614B (zh) 攀爬機構造
US20230256294A1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changing sliding direction of a climber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