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769A -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5769A
TW202405769A TW111126681A TW111126681A TW202405769A TW 202405769 A TW202405769 A TW 202405769A TW 111126681 A TW111126681 A TW 111126681A TW 111126681 A TW111126681 A TW 111126681A TW 202405769 A TW202405769 A TW 2024057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arning
test
knowledge point
video
test pa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6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1026B (zh
Inventor
葉德源
Original Assignee
葉德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葉德源 filed Critical 葉德源
Priority to TW111126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10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0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76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主要係將各科章節細分出多個知識點,令學習者在觀看一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後,立即進行對應該知識點之試卷的試題練習,練習後產生的答題資訊將與解題資訊比對並依此得到一答題率,根據答對率在學習者完成答題錯誤之試題的訂正後,令學習者進入下一主題知識點學習策略,或是再次進行試題練習策略,或是回到觀看原知識點學習影片並再次進行試題練習策略,達到能更貼切清晰知道學習者的學習障礙所在,以及有效提供下一步驟的學習策略。

Description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尤其是指一種利用數位系統及迴圈學習模式來改善教學問題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目前教育行業的教學現場所看到的問題一般可分成學生與老師兩個區塊,其中:
以教師為個體分析,學生普遍程度弱化,學習專注力較為分散,約有七成學生都必須透過多次重複性的演練才能提升部分效果,甚至有些學生心態上對學習較無熱忱,外在影響很大,在教學上讓老師疲於奔命。
以學生為個體分析,多數學生不喜歡補習,但卻又無法有效的自主學習,不諱言地認為補習對自己是有幫助的。在時間上的彈性度,學習內容的層次化,學生學習的能力個別化都是影響學生學習企圖的阻礙。
此外,在老師既定的教學進度下,對於學生學習程度上的差異,造成少部分學習程度優良的學生必須遷就大部分學習程度一般的學生,而少部分學習程度落後的學生被犧牲,不論對於少部分學習程度優良的學生、大部分學習程度一般的學生或少部分學習程度落後的學生都是不公平。
今,本發明人即是鑒於上述之情形,因而提供一種個人化且以螺旋式模式自主數位學習的系統與方法,以改善現有教育行業的教學缺失。
有鑑於上述習知情況,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主要係透過將每一科目的章節係分出多個知識點,能更貼切清晰知道學習者的學習障礙所在,同時在觀看教學視頻後,立即反饋驗證學習成果並予以量化,提供下一步驟的學習策略。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係由以下技術達成:
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係包含有:一雲端伺服器以及至少一學生端裝置,所述學生端裝置經由網際網路與所述雲端伺服器連結;其中:
所述雲端伺服器,包括有知識學習影片庫、試卷庫、解答庫、測驗評量單元、試題解題影片庫以及學習軌跡評鑑單元;其中:
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將各科依章節中的主題切割成多個知識點,依每一所述知識點建構一知識點學習影片,該些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儲存在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中,並給予每一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一學習影片編碼,每一所述學習影片編碼中包含科目代號以及知識點代號;
所述試卷庫,儲存有複數試卷,每一所述試卷中包括複數試題,同一張所述試卷中的所述試題建構在同一所述知識點的主題下;又同一所述知識點的主題下具有複數所述試卷,且同一所述知識點主題的所述試卷分為困難、中等、基本之級別,每一試卷中的試題再進一步依不同級別配置不同難易度題型的題數;給予每一所述試卷一試卷編碼,每一所述試卷編碼係包含試卷難易度代號、科目代號、知識點代號以及試卷編號;
所述解答庫,儲存複數答案卷,每一所述答案卷各對應一所述試卷,所述答案卷上有解答資訊,每一所述答案卷上的所述解答資訊係根據與所述答案卷對應之所述試卷上的所述試題建構;
所述測驗評量單元,包含一比對單元,用於將所述學生端裝置上傳的每一所述試卷的答題資訊與對應該每一所述試卷之所述答案卷的解答資訊相比對,得知答對試題與答錯試題,並根據每一所述試卷的總題數與總答對題數得到一答對率;
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用於儲存每一所述試題之解題影片,於每一所述試卷上鄰近每一所述試題處設有一連結圖像,所述連結圖像與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中的一所述解題影片連結,點擊所述連結圖像能連結儲存於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中對應所述試題的所述解題影片並播放,供所述學習者於答題錯誤時進行訂正;
所述學習軌跡評鑑單元,記錄所述學習者在各所述知識點的學習歷程,同時根據所述答對率將所述學習者進行能力評鑑分級,作為下一次學習的策略依據;
所述學生端裝置,具有一輸入/輸出界面,透過輸入/輸出界面能觀看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庫中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並能讀取或下載所述試卷庫中的所述試卷以執行測驗作答,且產生一所述答題資訊,所述答題資訊經所述學生端裝置上傳所述雲端伺服器,以與所述解答資訊相比對後得到所述答對率。
如上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每一所述試卷上還設有學習次數欄位、答對率欄位與檢核結果欄位;所述學習次數欄位係針對所述學習者練習一所述知識點之所述試卷次數;所述答對率欄位為記載所述學習者練習一所述試卷上之所述試題後其答題正確的比率;所述檢核結果欄位是用於記載所述學習者通過所述知識點的學習,或是須再進行所述試題的練習,或是須再重新學習。
如上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所述雲端伺服器中還包括講義資料庫,所述講義資料庫中儲存複數講義,每一所述講義對應每一所述知識點,所述講義上記載講義編碼與所述知識點的主題名稱,所述講義編碼與一所述知識點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的所述學習影片編碼對應相同,在每一所述講義的頁面上設學習影片圖像,點擊所述學習影片圖像能連結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對應所述講義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並播放。
如上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還包括至少一教師端裝置,所述教師端裝置係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能經由所述雲端伺服器上之學習軌跡評鑑單元得知每一所述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資料,並透過所述教師端裝置個別對各所述學習者的所述學習歷程資料進行批註,以及根據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
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包括執行以下步驟:
1)知識點學習,學習者透過一學生端裝置連結一雲端伺服器,並選擇一欲學習之主題知識點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中的知識學習影片庫的知識點學習影片進行觀看,從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獲得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的觀念與知識;
2)試卷練習,在完成觀看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後,所述學習者經所述學生端裝置連結至一試卷庫中對應所述知識點的試卷,以進行試題的練習,所述試題根據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中講述的所述知識點命題;所述學習者完成所述試題的練習後將產生的答題資訊上傳至所述雲端伺服器;
3)比對並計算答對率,上傳至雲端伺服器的所述答題資訊與一對應的解答資訊比對,若所述答題資訊與所述解答資訊不相符,判斷所述試題答題錯誤,反之則正確,並根據所述試卷上的總試題數與答題正確之試題數計算得到一答對率;
4)訂正,經比對判斷某一所述試題答題錯誤時,所述學習者依據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連結至對應的解題影片觀看所述解題影片,完成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的訂正;
5)依所述答對率分級,並設定對應學習階段,根據所述答對率的高低分成高標、均標與低標,所述答對率為高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學習下一主題知識點階段;所述答對率為均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的另一所述試卷再練習測驗階段,直到所述答對率到達高標;當所述答對率為低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觀念再建立階段,重新觀看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影片,並進一步以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的另一所述試卷再練習測驗,直到所述答對率到達高標,形成一螺旋式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模式。
如上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其中,所述答題率高於80%訂為高標,所述答題率界於80~60%之間訂為均標、所述答題率低於60%訂為低標。
如上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6)教師端輔導補救,教師端經由所述教師端裝置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並進入所述雲端伺服器中得知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並根據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
為令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內容、發明目的及其達成之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於下詳細說明之,並請一併參閱所揭之圖式及圖號:
請參看第一圖。
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係包含有:一雲端伺服器100以及至少一學生端裝置200,該學生端裝置200經由網際網路與該雲端伺服器100連結,而能讀取或下載儲存在該雲端伺服器100上的學習資料或是將學習資料上傳至該雲端伺服器100;其中:
所述雲端伺服器100,其包括一知識學習影片庫1、試卷庫2、解答庫3、測驗評量單元4、試題解題影片庫5以及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其中:
知識學習影片庫1,將各科依章節中的主題切割成多個知識點,依每一知識點建構該知識點學習影片,以透過該知識點學習影片教授使用者其知識點的觀念,並將該些知識點學習影片儲存在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並給予每一知識點學習影片一學習影片編碼,每一學習影片編碼中包含科目代號以及知識點代號;例如第二圖所示為以數學(math)科目為例,數學科目的代號為M,將第1章分為1-1節正數與負數、1-2節數的加減關係,再將1-1節正數與負數分割為主題1正數與負數的認識、主題2數線的認識與應用、主題3數的大小與相反數、主題4絕對值共4個知識點,因此,1-1節正數與負數中包含有主題1正數與負數的認識、主題2數線的認識與應用、主題3數的大小與相反數、主題4絕對值4個知識點學習影片,其學習影片編碼分別為M1111、M1112、M1113、M1114;1-2節數的加減關係分割為主題1正負數的加法運算、主題2正負數的減法運算、主題3正負數加減混合運算、主題4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共4個知識點,故,1-2節數的加減關係中包含有主題1正負數的加法運算、主題2正負數的減法運算、主題3正負數加減混合運算、主題4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4個知識點學習影片,其學習影片編碼分別為M1121、M1122、M1123、M1124;
試卷庫2,儲存有複數試卷,每一試卷中包括複數試題,且每一試卷中的試題對應到一知識點,即每一試卷中的試題題目是建構在同一知識點的主題下;又同一知識點的主題下具有複數試卷,同一知識點主題的試卷進一步分為困難、中等、基本之級別,並依困難、中等、基本級別給予各試卷一試卷難易度代號,其中,試卷難易度代號以S(Super)代表困難、M(Medium)代表中等、B(Basic)代表基本;每一試卷中的試題再進一步依不同級別配置不同難易度題型的題數;以前述數學為例,1-1節正數與負數中包含有主題1正數與負數的認識、主題2數線的認識與應用、主題3數的大小與相反數、主題4絕對值4個知識點,則依據各主題(1至4)之知識點分別建構一試卷難易度代號為S、M、B的試卷,最好的情況是每一知識點組建複數張試卷難易度代號分別為S、M、B的試卷;在表一的實施例中,試卷難易度代號為S的試卷中配置困難的題型數有2題、中等的題型有3題、基本的題型有3題,試卷難易度代號為M的試卷中配置困難的題型為0題、中等的題型有3題、基本的題型有5題,試卷難易度代號為B的試卷中配置困難的題型數有0題、中等的題型有2題、基本的題型有6題;該些試卷儲存於試卷庫2中,並給予每一試卷一試卷編碼(參第三圖);其中,每一試卷編碼較佳係包含試卷難易度代號、科目代號、冊數、章、節、知識點代號以及該張試卷編號,例如:MM1111-2、SM2134-1、BM1123-4其表示方式如下表二所示:
[表一]
  每回分題量
試卷難易度 困難 中等 基本
S 2 3 3
M 0 3 5
B 0 2 6
[表二]
試卷難易度代號 數學科目代號 冊數 主題(知識點) 試卷編號
M M 1 1 1 1 2
S M 2 1 3 4 1
B M 1 1 2 3 4
解答庫3,儲存複數答案卷,每一答案卷各對應一試卷,答案卷上有解答資訊,每一答案卷上的解答資訊係根據與該答案卷對應之試卷上的試題建構;
測驗評量單元4,包含一比對單元41,用於將學生端裝置200上傳的每一試卷的答題資訊與對應該每一試卷之答案卷的解答資訊相比對,得知答對試題與答錯試題,並根據每一試卷的總題數與總答對題數得到一答對率;例如:一試卷的總題數為10題,經比對單元41將學生端裝置200上傳的答題資訊與答案卷的解答資訊比對後,答對的題數為8題,則比對單元41依據總題數與答對題數計算後得到答對率為80%;
試題解題影片庫5,用於儲存每一試題之解題影片,於每一試卷上鄰近每一試題處設有一連結圖像(參第三圖),該連結圖像與試題解題影片庫5中的一解題影片連結,經測驗評量單元4之比對單元41比對答題資訊與解答資訊,而得知答錯試題後,學習者能直接點擊答錯試題的連結圖像,以連結儲存於試題解題影片庫5中對應該答錯試題的解題影片並播放,供學習者進行訂正;
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根據答對率將學習者進行能力評鑑分級;在本發明所揭示圖式的實施例中(參第五圖),係分為進級、再測驗、觀念再建立;被評鑑為進級的學習者可以進入下一知識點學習,進行觀看下一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被評鑑為再測驗的學習者需再重新進行原知識點之下一張試卷練習;被評鑑為觀念再建立的學習者需重新觀看原知識點學習影片並重新進行原知識點之下一張試卷練習;舉例來說,設定答對率≧80%表示進級,可以進入下一知識點學習;60%≦答對率<80%表示再測驗,需再重新進行原知識點另一試卷練習;答對率<60%表示觀念再建立,需回到觀看原知識點學習影片,並且進行原知識點另一試卷練習(如表三所示)。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還可以進一步記錄學習者每一知識點的學習記錄,以形成一學習歷程,學習記錄的資料中包含學習時間、知識點以及答對率,並計算且記錄同一知識點的平均答對率,且根據平均答對率的高低給予複習建議,例如直接進入練習複習卷,或是針對某一知識點需再練習,或是針對某一知識點需再學習並且練習;據此,令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形成之學習歷程,可用於未來做學科總複習時的複習重點依據,同時透過學習軌跡的量化紀錄可以讓學生了解當時對於該知識點學習時的狀態來做複習執行策略的依據。
[表三]
答對率(R) 接續學習狀態
R≧80% 進入下一知識點,觀看下一主題之知識點學習影片
60%≦R<80% 原知識點再練習,進行原知識點另一試卷練習
R<60% 原知識點觀念再建立,觀看原主題之知識點學習影片,之後再進行原知識點另一試卷練習
學生端裝置200,係連結至該雲端伺服器100,並具有一輸入/輸出界面201,透過輸入/輸出界面201能即時觀看知識點學習影片庫1中欲學習之知識點學習影片,並能讀取或下載試卷庫中的試卷以執行測驗作答,依該測驗作答結果產生一答題資訊,該答題資訊並上傳該雲端伺服器100,以與解答資訊相比對後得到答對率;
又,每一試卷上除了標示試卷編號以及知識點的主題名稱之外,還設有學習次數欄位、答對率欄位與檢核結果欄位(請參看第三圖);其中,該學習次數欄位係針對學習者練習一主題知識點之試卷次數;答對率欄位為記載學習者練習該試卷上之試題後其答題正確的比率;檢核結果欄位則是記載學習者通過該主題知識點的學習,或是須再進行試題的練習,或是須再重新學習(即觀念再建立)。
請參看第一、四圖,上述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的雲端伺服器100中還包括講義資料庫7,該講義資料庫7中儲存複數講義,每一講義對應每一主題之知識點,並在該講義上記載講義編碼與知識點的主題名稱,每一主題之知識點的講義編碼與該主題之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的學習影片編碼對應相同,此外,在每一講義的頁面上設有學習影片圖像,當點選學習影片圖像後便能連結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對應該講義的知識點學習影片並播放。
實施使用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時,學習者經由學生端裝置200連結雲端伺服器100,接著直接至講義資料庫7中選擇欲學習的科目、冊數、章節、主題之知識點的講義,該講義可以線上開啟或下載列印成紙本,並點擊講義上的學習影片圖像播放知識點學習影片,之後,再進入試卷庫2中提取對應該主題之知識點的試卷,進行試卷上之試題的練習,並將產生答題資訊,學習者將答題資訊透過學生端裝置200上傳雲端伺服器100之測驗評量單元4,由測驗評量單元4自解答庫3中抓取對應的答案卷,並與該答案卷上的解題資訊比對,當學習者解題錯誤時,需點選對應答題錯誤之試題處的解題圖像,以連結解答庫3中對應該答題錯誤之試題的解題影片,供學習者進行答題錯誤之試題的訂正,於此同時,透過比對結果並得到一答對率,根據答對率在學習者完成訂正之後,令學習者進入下一主題知識點學習,或是再回到試卷庫2中提取對應該主題之知識點的另一試卷,進行再次的試題練習,或是回到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重新播放對應該主題之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並在觀看該知識點學習影片之後回到試卷庫2中提取對應該主題之知識點的另一試卷,進行再次的試題練習。
上述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還包括至少一教師端裝置300,該教師端裝置300係連結至該雲端伺服器100,能經由該雲端伺服器100上之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得知每一學生端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資料,該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包含一學習軌跡表單61,請參閱第六圖所示,該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根據每一學習者登錄的學習科目、冊數、章節、知識點、學習次數、日期,以及每次學習後的學習效率、檢核結果產生該學習軌跡表單61,實體教師便能透過該教師端裝置300連結該學習軌跡表單61,由該學習軌跡表單61上所記載的學習歷程資料知悉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進而個別對各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資料進行批註並且記錄在該學習軌跡表單61上,以及根據學生端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例如學生端學習者在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皆高於80%、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界於80~60%之間、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低於60%,從而得知學生端學習者在哪個主題之知識點觀念不清楚,進而介入輔導補救。
由以上之說明,可知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所執行的步驟包括(以下請參看第五圖):
1)知識點學習,學習者透過學生端裝置200連結雲端伺服器100,並選擇一欲學習之主題知識點以自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連結該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進行觀看,從該知識點學習影片獲得欲學習之主題知識點的觀念與知識;
2)試卷練習,在完成觀看欲學習之主題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後,學習者經學生端裝置200連結至試卷庫2中對應該知識點的試卷,以進行試題的練習,該試題係根據該知識點學習影片中講述的知識點命題,以測驗學習者對方才知識點學習影片中解說的知識點的觀念與知識是否已清楚理解、吸收;學習者完成試題的練習後將其答題資訊上傳至雲端伺服器100;
3)比對並計算答對率,學習者完成作答後將答題資訊上傳至雲端伺服器100,並與解答資訊比對,在比對過程中,若出現答題資訊與解答資訊不符時,判斷該試題學習者答題錯誤;進一步來說,學習者將其作答的答題資訊上傳至雲端伺服器100的測驗評量單元4,由測驗評量單元4將該答題資訊與儲存在解答庫3中對應該試卷的答案卷上的解答資訊進行比對判斷各試題答題正確與否,同時根據試卷上的總試題數與答題正確試題數計算到一答對率(如下式):
答對率(R)%=(答題正確試題數/試卷上的總試題數)X100%;
4)訂正,經比對判斷某試題答題錯誤時,學習者依據答題錯誤之試題連結至對應的解題影片觀看該解題影片,完成答題錯誤之試題的訂正;
5)根據答對率進入對應的學習階段,根據答對率的高低引導學習者進入對應的學習階段;當答對率達到高標時可進入學習下一主題知識點階段,觀看下一主題知識點的知識點學習影片;當答對率為均標時進入再測驗階段,即針對當下學習之主題知識點的另一試卷再練習,直到答對率到達高標;當答對率為低標時進入觀念再建立階段,須重新觀看當下學習之主題知識點影片,並進一步以當下學習之主題知識點的另一試卷再練習,直到答對率到達高標,形成一螺旋式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式;其中,可將答題率高於80%訂為高標,答題率界於80~60%之間訂為均標、答題率低於60%訂為低標。
除此之外,該方法還包括:
6)教師端輔導補救,教師端經由教師端裝置300連結至該雲端伺服器100,並進入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中,透過學習軌跡評鑑單元6依據學習者學習情況產生的學習軌跡表單61中的學習歷程資料,供教師端進行批註與學習歷程分析,並得知每一學生端之學習者的學習狀況,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例如學生端學習者在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為高標、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為均標、哪些主題之知識點試卷答題率為低標,從而得知學生端學習者在哪個主題之知識點觀念不清楚,進而介入輔導補救。
又,上述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方法採用的螺旋式學習方式,除了可以應用在如上述所述單一主題的知識點學習上,也可以應用在每章或每節的複習上。此外,也能應用在各科科目上,例如物理、化學、英文、國文...等科目。
透過以上的說明,可知本發明的數位學習模式具有如下特色及優點:
1.能力分級化:本發明的數位學習模式,可依學習者的能力程度安排學習內容的深淺度。
2.進度自由化:本發明的數位學習模式,各學習者的進度能依據個人學習狀況調整,不會相互影響。
3.時間彈性化:本發明的數位學習模式,各學習者能依據個人的學習能力調整上課時段或時間。
4.弱點聚焦:試卷的試題依知識點分類,並依難易度進行派題分配,透過錯題數量與量化分析,易於找出學習者弱點區塊。
5.學習狀態診斷:透過螺旋式的練習與答對率的計算,能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並作為下一步學習的依據。
6.學習軌跡追蹤: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狀態皆被記錄,可作為學習者日後複習時的計畫安排依據。
7.個別化檢討:各學習者可以在同一時間,分別依據其錯題試題進行訂正,無需等待他人,可充分掌握學習時間。
8.透過學習軌跡評鑑單元形成之學習歷程,可用於未來做學科總複習時的複習重點依據,同時藉由學習軌跡的量化紀錄可以讓學生了解當時對於該單元學習時的狀態來做複習執行策略的依據。
以上所舉者僅係本發明之部份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致依本發明之創意精神及特徵,稍加變化修飾而成者,亦應包括在本專利範圍之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技術手段,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00:雲端伺服器
200:學生端裝置
300:教師端裝置
1:知識學習影片庫
2:試卷庫
3:解答庫
4:測驗評量單元
5:試題解題影片庫
6:學習軌跡評鑑單元
61:學習軌跡表單
7:講義資料庫
第一圖: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第二圖:揭示數學科目依章節分割成多個知識點並給予編碼示意圖
第三圖:揭示試卷示意圖
第四圖:揭示講義示意圖
第五圖:本發明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六圖:揭示學習軌跡表單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係包含有:一雲端伺服器以及至少一學生端裝置,所述學生端裝置經由網際網路與所述雲端伺服器連結;其中: 所述雲端伺服器,包括有知識學習影片庫、試卷庫、解答庫、測驗評量單元、試題解題影片庫以及學習軌跡評鑑單元;其中: 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將各科依章節中的主題切割成多個知識點,依每一所述知識點建構一知識點學習影片,該些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儲存在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中,並給予每一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一學習影片編碼,每一所述學習影片編碼中包含科目代號以及知識點代號; 所述試卷庫,儲存有複數試卷,每一所述試卷中包括複數試題,同一張所述試卷中的所述試題建構在同一所述知識點的主題下;又同一所述知識點的主題下具有複數所述試卷,且同一所述知識點主題的所述試卷分為困難、中等、基本之級別,每一試卷中的試題再進一步依不同級別配置不同難易度題型的題數;給予每一所述試卷一試卷編碼,每一所述試卷編碼係包含試卷難易度代號、科目代號、知識點代號以及該張試卷編號; 所述解答庫,儲存複數答案卷,每一所述答案卷各對應一所述試卷,所述答案卷上有解答資訊,每一所述答案卷上的所述解答資訊係根據與所述答案卷對應之所述試卷上的所述試題建構; 所述測驗評量單元,包含一比對單元,用於將所述學生端裝置上傳的每一所述試卷的答題資訊與對應該每一所述試卷之所述答案卷的解答資訊相比對,得知答對試題與答錯試題,並根據每一所述試卷的總題數與總答對題數得到一答對率; 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用於儲存每一所述試題之解題影片,於每一所述試卷上鄰近每一所述試題處設有一連結圖像,所述連結圖像與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中的一所述解題影片連結,點擊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的所述連結圖像,能連結儲存於所述試題解題影片庫中對應該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的所述解題影片並播放,供所述學習者進行訂正; 所述學習軌跡評鑑單元,記錄所述學習者在各所述知識點的學習歷程,同時根據所述答對率將所述學習者進行能力評鑑分級,作為下一次學習的策略依據; 所述學生端裝置,具有一輸入/輸出界面,透過輸入/輸出界面能觀看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庫中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並能讀取或下載所述試卷庫中的所述試卷以執行測驗作答,且產生一所述答題資訊,所述答題資訊經所述學生端裝置上傳所述雲端伺服器,以與所述解答資訊相比對後得到所述答對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每一所述試卷上還設有學習次數欄位、答對率欄位與檢核結果欄位;所述學習次數欄位係針對所述學習者練習一所述知識點之所述試卷次數;所述答對率欄位為記載所述學習者練習一所述試卷上之所述試題後其答題正確的比率;所述檢核結果欄位是用於記載所述學習者通過所述知識點的學習,或是須再進行所述試題的練習,或是須再重新學習。
  3.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所述雲端伺服器中還包括講義資料庫,所述講義資料庫中儲存複數講義,每一所述講義對應每一所述知識點,所述講義上記載講義編碼與所述知識點的主題名稱,所述講義編碼與一所述知識點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的所述學習影片編碼對應相同,在每一所述講義的頁面上設學習影片圖像,點擊所述學習影片圖像能連結所述知識學習影片庫1中對應所述講義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並播放。
  4.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還包括至少一教師端裝置,所述教師端裝置係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能經由所述雲端伺服器上之學習軌跡評鑑單元得知每一所述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資料,並透過所述教師端裝置個別對各所述學習者的所述學習歷程資料進行批註,以及根據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
  5.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其中,所述學習軌跡評鑑單元還記錄所述學習者每一所述知識點的學習歷程,記錄的資料中包含學習時間、所述知識點以及所述答對率,並計算且記錄同一所述知識點的平均答對率,且根據所述平均答對率的高低給予複習建議。
  6. 一種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包括執行以下步驟: 1)知識點學習,學習者透過一學生端裝置連結一雲端伺服器,並選擇一欲學習之主題知識點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中的知識學習影片庫的知識點學習影片進行觀看,從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獲得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的觀念與知識; 2)試卷練習,在完成觀看欲學習之所述知識點的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後,所述學習者經所述學生端裝置連結至一試卷庫中對應所述知識點的試卷,以進行試題的練習,所述試題根據所述知識點學習影片中講述的所述知識點命題;所述學習者完成所述試題的練習後將產生的答題資訊上傳至所述雲端伺服器; 3)比對並計算答對率,上傳至雲端伺服器的所述答題資訊與一對應的解答資訊比對,若所述答題資訊與所述解答資訊不相符,判斷所述試題答題錯誤,反之則正確,並根據所述試卷上的總試題數與答題正確之試題數計算得到一答對率; 4)訂正,經比對判斷某一所述試題答題錯誤時,所述學習者依據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連結至對應的解題影片觀看所述解題影片,完成答題錯誤之所述試題的訂正; 5)依所述答對率分級,並設定對應學習階段,根據所述答對率的高低分成高標、均標與低標,所述答對率為高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學習下一主題知識點階段;所述答對率為均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的另一所述試卷再練習測驗階段,直到所述答對率到達高標;當所述答對率為低標時,引導所述學習者進入觀念再建立階段,重新觀看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影片,並進一步以當下學習之所述主題知識點的另一所述試卷再練習測驗,直到所述答對率到達高標,形成一螺旋式的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模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其中,所述答題率高於80%訂為高標,所述答題率界於80~60%之間訂為均標、所述答題率低於60%訂為低標。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自主數位學習評量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6)教師端輔導補救,教師端經由所述教師端裝置連結至所述雲端伺服器,並進入所述雲端伺服器中得知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並根據所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適時介入給予輔導補救。
TW111126681A 2022-07-15 2022-07-15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TWI811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6681A TWI811026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6681A TWI811026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1026B TWI811026B (zh) 2023-08-01
TW202405769A true TW202405769A (zh) 2024-02-01

Family

ID=88585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6681A TWI811026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10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5328A (zh) * 2018-12-06 2019-04-12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教学测评系统
CN111221984B (zh) * 2020-01-15 2024-03-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态内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011721A (ja) * 2020-06-30 2022-01-17 フリースタ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eラ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CN114066252A (zh) * 2021-11-17 2022-02-18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知识编码与lfnn模型的教学资源动态分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1026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ezer-Templeton et al. Use of exam wrappers to enhanc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skills in a large introductory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 course
Adesope et al. Rethinking the use of tests: A meta-analysis of practice testing
Swackhamer et al. Increasing the self-efficacy of inservice teachers through content knowledge
Deane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biolog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concept inventory (BEDCI)
Frost Feedback distortion: The shortcomings of model answers as formative feedback
Yunita The use of Google Form application as media for students' assessment
Brydges et al. Divergence in student and educator conceptual structures during auscultation training
Ortlieb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within a literacy clinic
Na et al. Application of Bloom’s taxonomy to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real-time online classes in Korea
Hasanah et al. The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toward ESP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kamigbo et al.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urriculum i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Nigeria
Ysseldyke et al. Using Math Facts in a Flash to enhance computational fluency
Javanmard et al. Investigating us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English language in Qom Secondary Schools
Luchoomun et al. A knowledge based system for automated assessment of short structured questions
Maxwell Defining 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Slauson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variablity
TWI811026B (zh) 自主數位學習評量系統及方法
Cheng Effects of teaching text structure in science text reading: A study among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lson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 rubric to measure student understanding and problem-solving in college physics: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Grigg A process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problem solving and assessment of problem solving skills
Calhoon Curriculum-based measurement for mathematics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What we do not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Alwarsh Developing a protocol for describing problem-solving instruction
Doynikova The use of AI in Learning: Good or Evil?
Nundlall et al. A Feedback Generation System to Enhance Learning at Primary School
Serwer et al.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in language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