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1545A - 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1545A
TW202401545A TW112122029A TW112122029A TW202401545A TW 202401545 A TW202401545 A TW 202401545A TW 112122029 A TW112122029 A TW 112122029A TW 112122029 A TW112122029 A TW 112122029A TW 202401545 A TW202401545 A TW 2024015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deposition
annular
cylind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59926B (zh
Inventor
紀克紅
李冬冬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北京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北京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北京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1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1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59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5992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0Substrate hol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0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using supplementary magnetic fields
    • H01J37/3405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85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屬半導體製程技術。該半導體製程設備的承載裝置包括:基座,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於承載晶圓,第二表面的高度低於第一表面的高度,且第二表面環繞第一表面設置;沉積環,包括形成有環形凹槽的上表面和覆蓋在該第二表面上的下表面;蓋環,蓋環的外環部支撐在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反應腔體的內襯上,蓋環的內環部蓋設沉積環的外環部,且蓋環的內環部與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相對的兩個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蓋環與沉積環之間的相接處與環形凹槽之間形成迷宮通道。

Description

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本申請屬於半導體製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目前,在半導體製造製程中採用鋁和鋁合金作為互連線技術廣泛應用於芯片製造金屬化的過程。其常見的製造製程為磁控濺射方式,典型的磁控濺射設備如圖1所示,該磁控濺射設備具有反應腔體10,反應腔體10的上部設置有用於進行磁控濺射的半導體製程組件20,反應腔體10下方設置有承載晶圓40的承載裝置,其中,承載裝置主要包括基座31、沉積環32以及蓋環33。沉積環32的底面是平面,直接落放在基座31上;而頂面形成有凹槽,以沉積磁控濺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反應物,來保護基座31的表面不被反應物污染。現有技術中,由於蓋環33與沉積環32之間的相接處比較靠近上述凹槽,因而,當上述磁控濺射製程持續進行一段時間後,隨著上述凹槽沉積的反應物不斷增加,會使得蓋環33與沉積環32之間的相接處發生粘連現象,導致蓋環33被升起時,會帶著沉積環32也升起來,造成沉積環32脫落。同時,由於沉積環32的內徑一般會小於晶圓40,因而,帶起的沉積環32會同時把晶圓40帶起,造成傳片失敗及發生碎片現象。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旨在改善現有承載裝置在磁控濺射製程處理過程中容易發粘連現象導致沉積環脫落、傳片失敗及發生碎片現象等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半導體製程設備的承載裝置,包括:基座,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用於承載晶圓,該第二表面的高度低於該第一表面的高度,且該第二表面環繞該第一表面設置;沉積環,包括形成有環形凹槽的上表面和覆蓋在該第二表面上的下表面;蓋環,該蓋環的外環部支撐在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反應腔體的內襯上,該蓋環的內環部蓋設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且該蓋環的內環部與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相對的兩個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該蓋環與該沉積環之間的相接處與該環形凹槽之間形成迷宮通道。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該環狀凸起的高度不同,多個該環狀凹陷的深度不同;多個該環狀凸起均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多個該環狀凹陷均設置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多個該環狀凸起均設置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多個該環狀凹陷均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多個該環狀凸起和多個該環狀凹陷均部分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部分設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蓋環的內環部具有屋簷結構,該屋簷結構遮蓋部分該環形凹槽。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基座包括第一圓柱和第二圓柱,該第一圓柱與該第二圓柱同軸,且相接設置,該第一圓柱位於該第二圓柱上方,且該第一圓柱的底面半徑小於該第二圓柱的底面半徑,以在該基座的上側分別形成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該沉積環的內環部與該第一圓柱的外側壁之間通過多個第一定位凸台與多個第一定位凹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蓋環的內環部與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通過多個第二定位凸台與多個第二定位凹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
可選的,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沉積環的外環部還設置有多個卡扣槽,該承載裝置還包括多個卡扣,該沉積環的外環部與該基座之間通過多個該卡扣與多個該卡扣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緊固連接。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卡扣包括卡扣杆體,該卡扣杆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鉤體,以勾設相應的該卡扣槽,該該卡扣杆體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鉤體,以勾設該基座的底面。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卡扣槽為T型槽體,該第一鉤體為與該T型槽體相適配的T型鉤體。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固定環,環繞該基座的外側壁設置,並將多個該卡扣鎖固在該基座的外側壁上。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卡扣杆體的另一端還設置有第三鉤體,以勾設該固定環。
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包括上述的承載裝置、具有封閉空間的反應腔體以及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該承載裝置及該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內置於該封閉空間中。
在本申請中,其承載裝置包括基座、沉積環及蓋環,其中,蓋環的內環部蓋設沉積環的外環部,且蓋環的內環部與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蓋環與沉積環之間形成迷宮通道。這樣一來,由於蓋環與沉積環之間的相接處與環形凹槽之間形成有迷宮通道,使得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沉積到該環形凹槽內的反應物到達該相接處的距離大大增加,同時,該反應物想要到達該相接處也需跨過多重迷宮遮擋才可實現,大大增大了該反應物到達該相接處的難度,因而,本申請的承載裝置,可在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有效降低蓋環與沉積環之間發生粘連現象的概率。
以下揭露提供用於實施本揭露之不同構件之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組件及配置之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等僅為實例且非意欲限制。舉例而言,在以下描述中之一第一構件形成於一第二構件上方或上可包含其中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經形成為直接接觸之實施例,且亦可包含其中額外構件可形成在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使得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可不直接接觸之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在各個實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此重複出於簡化及清楚之目的且本身不指示所論述之各個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便於描述,諸如「下面」、「下方」、「下」、「上方」、「上」及類似者之空間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或構件與另一(些)元件或構件之關係,如圖中圖解說明。空間相對術語意欲涵蓋除在圖中描繪之定向以外之使用或操作中之裝置之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按其他定向)且因此可同樣解釋本文中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
儘管陳述本揭露之寬泛範疇之數值範圍及參數係近似值,然儘可能精確地報告特定實例中陳述之數值。然而,任何數值固有地含有必然由於見於各自測試量測中之標準偏差所致之某些誤差。再者,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大約」通常意謂在一給定值或範圍之10%、5%、1%或0.5%內。替代地,術語「大約」意謂在由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考量時處於平均值之一可接受標準誤差內。除在操作/工作實例中以外,或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確指定,否則諸如針對本文中揭露之材料之數量、時間之持續時間、溫度、操作條件、數量之比率及其類似者之全部數值範圍、數量、值及百分比應被理解為在全部例項中由術語「大約」修飾。相應地,除非相反地指示,否則本揭露及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陳述之數值參數係可根據需要變化之近似值。至少,應至少鑑於所報告有效數位之數目且藉由應用普通捨入技術解釋各數值參數。範圍可在本文中表達為從一個端點至另一端點或在兩個端點之間。本文中揭露之全部範圍包含端點,除非另有指定。
目前,在半導體製造製程中採用鋁和鋁合金作為互連線技術廣泛應用於芯片製造金屬化的過程。其常見的製造製程為磁控濺射方式,典型的磁控濺射設備如圖1所示,該磁控濺射設備具有反應腔體10,反應腔體10的上部設置有用於進行磁控濺射的半導體製程組件20,反應腔體10下方設置有承載晶圓40的承載裝置,其中,承載裝置主要包括基座31、沉積環32以及蓋環33。沉積環32的底面是平面,直接落放在基座31上;而頂面形成有凹槽,以沉積磁控濺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反應物,來保護基座31的表面不被反應物污染。現有技術中,由於蓋環33與沉積環32之間的相接處比較靠近上述凹槽,因而,當上述磁控濺射製程持續進行一段時間後,隨著上述凹槽沉積的反應物不斷增加,會使得蓋環33與沉積環32之間的相接處發生粘連現象,導致蓋環33被升起時,會帶著沉積環32也升起來,造成沉積環32脫落。同時,由於沉積環32的內徑一般會小於晶圓40,因而,帶起的沉積環32會同時把晶圓40帶起,造成傳片失敗及發生碎片現象。
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承載裝置的解決方案,以改善現有承載裝置在磁控濺射製程處理過程中容易發粘連現象導致沉積環脫落、傳片失敗及發生碎片現象等問題。
如圖2至圖4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該半導體製程設備包括具有封閉空間的反應腔體100、承載裝置200以及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300,承載裝置200及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300分別內置於該封閉空間中。其中,該承載裝置200具體可包括基座210、沉積環220以及蓋環230。基座210具體可包括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21,第一表面2111用於承載晶圓400,第二表面2121的高度低於第一表面2111的高度,且第二表面2121環繞第一表面2111設置。沉積環220具體可包括形成有環形凹槽221的上表面和覆蓋在第二表面2121上的下表面,以用於保護第二表面2121在晶圓400進行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不被反應物污染。蓋環230具體可用於遮蓋基座210與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反應腔體100的內襯110之間的間隙,以避免反應物污染反應腔體100的下方區域,蓋環230的外環部支撐在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反應腔體100的內襯110上,蓋環230的內環部蓋設沉積環220的外環部,且蓋環230的內環部與沉積環220的外環部之間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與環形凹槽221之間形成迷宮通道。
需要說明的是,該半導體製程設備具體可以是磁控濺射設備,此時,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300即為磁控濺射組件,該磁控濺射組件具體可包括磁控管系統310、靶材320以及上電極系統(未圖示),其中,靶材320位於承載裝置200的上方,並在反應腔體100的上部隔離出一個密閉腔室,該密閉腔室可充滿去離子水。在對承載裝置200上的晶圓400進行磁控濺射製程時,上電極系統的DC電源會施加偏壓至靶材320,使其相對於接地的腔體成為負偏壓,以致製程氣體例如氬氣放電而產生等離子體,且負偏壓同時能將帶正電的氬離子吸引至靶材320。當氬離子的能量足夠高並在由磁控管系統310的磁場作用下轟擊靶材320時,會使金屬原子逸出靶材320的表面,並通過擴散沉積在晶圓400上,進而完成晶圓400的磁控濺射製程處理。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該半導體製程設備亦可以是對晶圓400進行其它半導體製程處理的設備,此時,只需將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300換成可進行相應半導體製程處理的組件即可。
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在蓋環230的內環部與沉積環220的外環部之間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與環形凹槽221之間形成迷宮通道的目的主要在於增大沉積在該環形凹槽內的反應物到達該相接處的難度,以降低該相接處發生粘連現象的概率。因而,多個環狀凸起的數量與多個環狀凹陷的數量可根據實際設置環境盡可能多地設置。多個環狀凸起的高度不同,多個環狀凹陷的深度也不同,且環狀凸起的最高處與相應的環狀凹陷的最低處之間預留一定的間隙,以更好地形成上述迷宮通道。多個環狀凸起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均設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剩餘部分設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同樣的,多個環狀凹陷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均設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剩餘部分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
為使得迷宮通道可更好地阻擋沉積到該環形凹槽221內的反應物到達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該迷宮通道的入口具體可位於環形凹槽221的外側壁的頂側,且迷宮通道的入口所在水平高度高於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所在水平高度。優選的,蓋環的內環部可以具有屋簷結構,屋簷結構遮蓋部分環形凹槽,以圖3為例,多個環狀凸起具體可包括分別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的第一環狀凸起222和第二環狀凸起223,多個環狀凹陷包括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的第一環狀凹陷224以及分別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的第二環狀凹陷231、第三環狀凹陷232以及第三環狀凹陷233。其中,第一環狀凸起222具體可形成於環形凹槽221的外側壁上,即與環形凹槽221的外側壁一體化設置,以對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沉積到該環形凹槽221內的反應物形成第一重迷宮遮擋。第一環狀凸起222的頂側(即最高處)與相應的第二環狀凹陷231的底壁(即最低處)間隔第一預設距離,第二環狀凸起223的高度低於第一環狀凸起222的高度,第二環狀凸起223的頂側(即最高處)與相應的第三環狀凹陷232的底壁(即最低處)間隔第二預設距離,第三環狀凹陷233鄰近該相接處設置,以共同形成上述迷宮通道。進一步地,由於蓋環230與沉積環220相接具體是與沉積環220的最外側邊緣相接,而第三環狀凹陷233鄰近該相接處設置,使得蓋環230具體通過第三環狀凹陷233的外側壁(可形成一定凸起)與沉積環220的最外側邊緣相接,使得第三環狀凹陷233的底壁(即最低處)與相應的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之間形成一定長度的間隙通道,這樣即使有反應物通過第一重迷宮遮擋,要想到達該相接處,還需要穿過很長的這段間隙通道才能到達,這樣形成第二層迷宮遮擋。
這樣一來,由於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與環形凹槽221之間形成有迷宮通道,使得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沉積到該環形凹槽221內的反應物到達該相接處的距離大大增加,同時,該反應物想要到達該相接處也需跨過多重迷宮遮擋才可實現,大大增大了該反應物到達該相接處的難度,因而,本申請的承載裝置,可在半導體製程處理過程中,有效降低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發生粘連現象的概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圖4所示,基座210包括第一圓柱211和第二圓柱212,第一圓柱211與第二圓柱212上下同心相接設置,即,第一圓柱211與第二圓柱212同軸,且相接設置,第一圓柱211位於第二圓柱212上方,且第一圓柱211的底面半徑小於第二圓柱212的底面半徑,以在基座210的上側分別形成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21。而為了更好地在第一表面2111上承載晶圓400,第一表面2111的直徑具體可小於晶圓400的直徑,同時,為配合一些半導體製程設備在對晶圓400進行半導體製程處理時的加熱需求,該基座210可內置一些常規的加熱結構,以對基座210進行相應的加熱處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圖4、圖5、圖6所示,沉積環220的內環部與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之間通過多個第一定位凸台225與多個第一定位凹槽2112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第一定位凸台225的數量與第一定位凹槽2112的數量均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刪減,只需確保兩者數量相等即可,同時,多個第一定位凸台225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圓側,或均設置在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圓側、剩餘部分設置在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同樣的,多個第一定位凹槽2112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圓側,或均設置在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圓側、剩餘部分設置在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以圖4、圖5、圖6所示為例,第一定位凸台225的數量與第一定位凹槽2112的數量具體可均為三個,此時,三個第一定位凸台225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圓側,且三個第一定位凸台225呈等邊三角分佈,以確保其最終定位的穩定性。相應的,三個第一定位凹槽2112均設置在第一圓柱211的外側壁,且三個第一定位凹槽2112也呈相應的等邊三角分佈,使得每一第一定位凸台225對應卡設在相應的第一定位凹槽2112中。另外,為進一步確保其卡設牢固性,每一第一定位凸台225具體可為圖7所示的梯形凸台,相應的,每一第一定位凹槽2112具體可為圖4所示與該梯形凸台相適配的梯形凹槽。
在一些示例中,為確保蓋環230的圓心始終與沉積環220的圓心保持重合狀態,以避免發生製程結果偏移現象。如圖5、圖6及圖8所示,蓋環230的內環部與沉積環220的外環部之間通過多個第二定位凸台226與多個第二定位凹槽234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第二定位凸台226的數量與第二定位凹槽234的數量均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刪減,只需確保兩者數量相等即可,同時,多個第二定位凸台226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均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剩餘部分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同樣的,多個第二定位凹槽234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或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均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部分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剩餘部分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以圖5、圖6、圖8所示為例,第二定位凸台226的數量與第二定位凹槽234的數量具體可均為三個,此時,三個第二定位凸台226均設置在沉積環220的內環部的上表面,且三個第二定位凸台226呈等邊三角分佈,以確保其最終定位的穩定性。相應的,三個第二定位凹槽234均設置在蓋環230的內環部的下表面,且三個第二定位凹槽234也呈相應的等邊三角分佈,使得每一第二定位凸台226對應卡設在相應的第二定位凹槽234中。另外,為進一步確保其卡設牢固性,每一第二定位凸台226具體可為圖6所示的錐形凸台,相應的,每一第二定位凹槽234具體可為圖4所示與該錐形凸台相適配的錐形凹槽。
在一些示例中,考慮到在對承載裝置200上的晶圓400進行半導體製程(具體可為磁控濺射製程)處理的持續時間增長後,沉積到環形凹槽221中的反應物也會不斷增加,從而導致該反應物穿過該迷宮通道到達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的可能性增大,因而,如圖2、圖3及圖5所示,沉積環220的外環部還設置有多個卡扣槽227,承載裝置還包括多個卡扣240,沉積環220的外環部與基座210之間通過多個卡扣240與多個卡扣槽227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緊固連接,這樣一來,通過多個卡扣240與多個卡扣槽227一一對應卡設配合,將沉積環220牢牢緊固在基座210上,可在即使蓋環230與沉積環220之間的相接處發生粘連現象後,亦不會在蓋環230被升起時,帶起沉積環220。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卡扣槽227的數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刪減,而為了進一步將沉積環220牢牢緊固在基座210上,卡扣槽227的數量具體可為三個,且三個卡扣槽227呈等邊三角分佈。同時,如圖3、圖9及圖10所示,該卡扣240具體可包括卡扣杆體241,卡扣杆體24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鉤體242,以勾設相應的卡扣槽227,卡扣杆體241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鉤體243,以勾設基座210的底面,這樣一來,裝配每一卡扣240時,可先將第一鉤體242對應置於相應的卡扣槽227內後,再將卡扣240以卡扣杆體241的頂端為中心進行旋轉,使得第二鉤體243勾設基座210的底面,進而完成相應卡扣240的裝配。為進一步確保第一鉤體242的裝配牢固性,防止第一鉤體242從相應的卡扣槽227脫落,卡扣槽227具體可為T型槽體,第一鉤體242具體可為與該T型槽體相適配的T型鉤體。同時,T型鉤體的水平部兩端可再分別設置一個圓柱頭,以進一步加強第一鉤體242與相應的卡扣槽227之間的連接。
最終,通過三個卡扣240的設置,可將沉積環220牢牢緊固在基座210上,並可限制沉積環220的上下自由度。但是還會有周向運動的可能,卡扣240會出現脫落,因而,在一些示例中,如圖2、圖3及圖6所示,該承載裝置200還包括固定環250,該固定環250環繞基座210的外側壁設置,並將多個卡扣240鎖固在基座210的外側壁上。進一步地,卡扣杆體241的另一端還設置有第三鉤體244,以勾設固定環。這樣一來,通過將固定環250放在每一卡扣240的第三鉤體244內,限制了每一卡扣240的周向自由度,進而避免卡扣240旋轉脫落。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申請實施例還單獨提供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的承載裝置,該承載裝置的結構與功能具體可參照上述實施例的承載裝置,此處不在贅述。
前述內容概括數項實施例之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佳地理解本揭露之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其等可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為用於設計或修改用於實行本文中介紹之實施例之相同目的及/或達成相同優點之其他製程及結構之一基礎。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此等等效構造不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且其等可在不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置換及更改。
10:反應腔體 20:半導體製程組件 31:基座 32:沉積環 33:蓋環 40:晶圓 100:反應腔體 110:內襯 210:基座 211:第一表面 212:第二表面 220:沉積環 221:環形凹槽 222:第一環狀凸起 223:第二環狀凸起 224:第一環狀凹陷 225:第一定位凸台 226:第二定位凸台 227:卡扣槽2 230:蓋環 231:第二環狀凹陷 232:第三環狀凹陷 233:第三環狀凹陷 234:第二定位凹槽 240:卡扣 241:卡扣杆體 242:第一鉤體 243:第二鉤體 244:第三鉤體 250:固定環 300: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 310:磁控管系統 320:靶材 400:晶圓 2111:第一表面 2112:第一定位凹槽 2121:第二表面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從以下詳細描述最佳理解本揭露之態樣。應注意,根據產業中之標準實踐,各種構件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論述的清楚起見可任意增大或減小各種構件之尺寸。 圖1是現有技術中磁控濺射設備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沉積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2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基座與沉積環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所示沉積環的第一定位凸台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2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蓋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5所示沉積環的卡扣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3所示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100:反應腔體
110:內襯
210:基座
220:沉積環
230:蓋環
300: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
310:磁控管系統
320:靶材
400:晶圓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一半導體製程設備的承載裝置,包括: 一基座,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用於承載一晶圓,該第二表面的高度低於該第一表面的高度,且該第二表面環繞該第一表面設置; 一沉積環,包括形成有一環形凹槽的上表面和覆蓋在該第二表面上的下表面; 一蓋環,該蓋環的外環部支撐在該半導體製程設備的一反應腔體的一內襯上,該蓋環的內環部蓋設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且該蓋環的內環部與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相對的兩個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環狀凸起與多個環狀凹陷,以在該蓋環與該沉積環之間的相接處與該環形凹槽之間形成一迷宮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多個該環狀凸起的高度不同,多個該環狀凹陷的深度不同; 多個該環狀凸起均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多個該環狀凹陷均設置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或, 多個該環狀凸起均設置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多個該環狀凹陷均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或, 多個該環狀凸起和多個該環狀凹陷均部分設置在該沉積環的外環部的上表面,部分設在該蓋環的內環部的下表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蓋環的內環部具有一屋簷結構,該屋簷結構遮蓋部分該環形凹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基座包括一第一圓柱和一第二圓柱,該第一圓柱與該第二圓柱同軸,且相接設置,該第一圓柱位於該第二圓柱上方,且該第一圓柱的底面半徑小於該第二圓柱的底面半徑,以在該基座的上側分別形成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該沉積環的內環部與該第一圓柱的外側壁之間通過多個第一定位凸台與多個第一定位凹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蓋環的內環部與該沉積環的外環部之間通過多個第二定位凸台與多個第二定位凹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定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沉積環的外環部還設置有多個卡扣槽,該承載裝置還包括多個卡扣,該沉積環的外環部與該基座之間通過多個該卡扣與多個該卡扣槽一一對應卡設配合進行緊固連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卡扣包括一卡扣杆體,該卡扣杆體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一鉤體,以勾設相應的該卡扣槽,該卡扣杆體的另一端設置有一第二鉤體,以勾設該基座的底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卡扣槽為T型槽體,該第一鉤體為與該T型槽體相適配的T型鉤體。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還包括: 一固定環,環繞該基座的外側壁設置,並將多個該卡扣鎖固在該基座的外側壁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卡扣杆體的另一端還設置有一第三鉤體,以勾設該固定環。
  11. 一種半導體製程設備,其中,包括如請求項1-10任一項所述的承載裝置、具有一封閉空間的一反應腔體以及一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該承載裝置及該半導體製程處理組件內置於該封閉空間中。
TW112122029A 2022-06-24 2023-06-13 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TWI859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8846X 2022-06-24
CN202210738846.XA CN115074690B (zh) 2022-06-24 2022-06-24 半导体工艺设备及其承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1545A true TW202401545A (zh) 2024-01-01
TWI859926B TWI859926B (zh) 2024-10-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4690B (zh) 2023-10-13
WO2023246561A1 (zh) 2023-12-28
CN115074690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9630B2 (en) Evaporation source for evaporat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KR100417846B1 (ko) 반도체 기판 처리용 플라즈마 공정 시스템
KR101411747B1 (ko) 석영 가드 링 센터링 피쳐들
KR101107909B1 (ko) 온도 제어식 챔버 실드를 사용한 미립자 오염 저감
JP3126459U (ja) リエントラント特徴部を備えた接地シールド。
US8402918B2 (en) Showerhead electrode with centering feature
JP2009529249A (ja) ノッチ付き堆積リング
CN107731648B (zh) 高纯度铝涂层硬阳极化
US20080099448A1 (en) Quartz guard ring
JPH04256311A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処理装置のサセプタの熱分布を向上するサセプタ用スポーク支持体
US20180204747A1 (en) Substrate support assembly having surface features to improve thermal performance
JP2004533117A (ja) 基板サポートアセンブリと基板処理用装置
KR100939588B1 (ko) 표면 텍스쳐링을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반응기 기판
WO2023246561A1 (zh) 半导体工艺设备及其承载装置
KR20190138319A (ko) 경사면 에칭 프로파일 제어
US20150170951A1 (en)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substrate including the same
TWI859926B (zh) 半導體製程設備及其承載裝置
TW201707108A (zh) 靜電卡鉗
CN108538744A (zh) 卡盘装置以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220724337U (zh) 一种托盘结构及其外延生长设备
CN215757604U (zh) 石墨盘
KR102175087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이의 에지 링
TW202329200A (zh) 基板支撐單元及電漿處理裝置
KR0155905B1 (ko) 하부 전극에 아이솔레이션 링을 구비한 건식 에칭 장치
CN114502767A (zh) 沉积用坩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