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6161A -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6161A
TW202346161A TW112114064A TW112114064A TW202346161A TW 202346161 A TW202346161 A TW 202346161A TW 112114064 A TW112114064 A TW 112114064A TW 112114064 A TW112114064 A TW 112114064A TW 202346161 A TW202346161 A TW 2023461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operating device
central axis
fastener
hum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4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廣田幸大
駒田耕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6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616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3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quipment other than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底座構件包括容置結構,容置結構被建構成容置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的電力供應器。操作構件以可繞著樞轉軸線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結構容置電力供應器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基準平面垂直於樞轉軸線。

Description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本發明關於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人力車輛根據一個比較性範例包括操作單元。操作單元使用電力源。本揭示的目的中的一者在於減少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底座構件包括容置結構,容置結構被建構成容置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的電力供應器。操作構件以可繞著樞轉軸線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結構容置電力供應器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基準平面垂直於樞轉軸線。
利用根據第一方面的操作裝置,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和基準平面之間的關係改善電力供應器在容置結構中的配置的彈性。因此,能夠減少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底座構件包括容置結構,容置結構被建構成容置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的電力供應器。操作構件以可繞著樞轉軸線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在容置結構容置電力供應器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基準平面垂直於樞轉軸線。
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操作裝置,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和基準平面之間的關係改善電力供應器在容置結構中的配置的彈性。因此,能夠減少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器具有垂直於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利用根據第三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器包括端表面。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垂直於端表面且被界定為端表面的中心軸線。
利用根據第四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第三及第四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器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及第二電力供應器。第一電力供應器具有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第二電力供應器具有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中的至少一者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
利用根據第五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在節省操作裝置的尺寸之情形下使用第一電力供應器及第二電力供應器而增加電力供應器的輸出電力。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第一電力供應器包括第一端表面。第二電力供應器包括第二端表面。第一電力供應器的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垂直於第一端表面且被界定為第一端表面的第一中心軸線。第二電力供應器的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垂直於第二端表面且被界定為第二端表面的第二中心軸線。
利用根據第六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第一電力供應器及第二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五或第六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第一電力供應器包括第一鈕扣電池。第二電力供應器包括第二鈕扣電池。
利用根據第七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使用鈕扣電池作為電力供應器,以節省用於操作裝置的維護之花費。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及第三至第七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結構包括供電力供應器以置入方向被置入於內之容置空間。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基準平面垂直於樞轉軸線。
利用根據第八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空間包括供電力供應器以置入方向被置入於內之置入開口。置入開口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
利用根據第九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容置空間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置入開口具有開口縱向軸線且沿著開口縱向軸線延伸。開口縱向軸線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
利用根據第十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更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九或第十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結構包括容置底座、蓋件、及第一緊固件。容置底座包括容置空間的至少一部分。蓋件被建構成利用第一緊固件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以罩覆置入開口。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上。
利用根據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利用相對簡單的結構而將電力供應器置入於容置空間中、或者將電力供應器從容置空間移除。此外,能夠將第一緊固件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在改善操作裝置的維護之情形下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底座包括第一緊固件孔,第一緊固件孔被建構成在蓋件利用第一緊固件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之狀態下與第一緊固件接合。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孔上。
利用根據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第一緊固件孔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在改善操作裝置的維護之情形下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結構包括第二緊固件。蓋件被建構成利用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上。
利用根據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第二緊固件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在可靠地改善操作裝置的維護之情形下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底座包括第二緊固件孔,第二緊固件孔被建構成在蓋件利用第二緊固件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之狀態下與第二緊固件接合。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二緊固件孔上。
利用根據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第二緊固件孔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在可靠地改善操作裝置的維護之情形下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置入開口在蓋件利用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之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之間。
利用根據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第一緊固件、第二緊固件及置入開口有效率地配置在容置結構中。因此,能夠在可靠地改善操作裝置的維護之情形下更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八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於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和基準平面之間界定傾斜角度。傾斜角度的範圍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係從10度到80度。
利用根據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更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八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還包含電開關,其被附接於底座構件。電開關被建構成在操作方向上接收使用者輸入。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當以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電開關的操作方向。
利用根據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在電開關被附接於底座構件之情形下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包括第一側向表面、及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於軸向方向的反向側上之第二側向表面。電開關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及第二側向表面中的一者上。
利用根據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運用第一側向表面及第二側向表面中的一者來配置電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及第三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容置結構包括第一電接點、及與第一電接點隔開的第二電接點。第一電接點及第二電接點被建構成在容置狀態下接觸電力供應器。
利用根據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使用第一電接點及第二電接點而接收電力供應器的輸出電力。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一及第三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還包含電路板,其具有供電子組件被電安裝於上之表面。電力供應器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電路板的表面。
利用根據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電路板及電力供應器有效率地配置在操作裝置中。因此,能夠可靠地節省包括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的容置結構之操作裝置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及第三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者的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包括第一端部分及第二端部分。第一端部分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車把。底座構件在第一端部分和第二端部分之間於縱向方向上延伸。容置結構被設置於第二端部分。
利用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操作裝置,能夠將容置結構應用於多種類型的操作裝置,像是公路類型的操作裝置。
現在將參考所附圖式來描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元件符號在遍及不同圖式中標示對應或相同的元件。
如圖1中所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操作至少一個組件。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車把4。在本申請案中,人力車輛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自行車,像是登山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載貨自行車、手搖自行車、及斜躺自行車。此外,人力車輛包括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包括被建構成利用電馬達來輔助車輛的推進之電動輔助自行車。然而,人力車輛的車輪的總數目不受限於兩個。例如,人力車輛包括具有一個車輪或三個或更多個車輪之車輛。特別地,人力車輛不包括僅使用內燃機引擎作為動力之車輛。一般地,包括不需用於公共道路的駕駛執照車輛之輕型道路車輛被假設為人力車輛。
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電組件BC1。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無線通訊頻道而被連接於電組件BC1。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無線地連接於電組件BC1。
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附加電組件BC2。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而被連接於附加電組件BC2。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電纜線而被連接於附加電組件BC2。
電組件BC1及附加電組件BC2的範例包括附加或附屬操作裝置、可調整座柱、懸吊器、換檔裝置、致動裝置、照明裝置、顯示裝置、自行車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個人電腦。在本實施例中,電組件BC1包括像是撥鏈器的換檔裝置。附加電組件BC2包括個人電腦。然而,電組件BC1及附加電組件BC2不受限於以上裝置。
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連接於附加組件BC3。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液壓軟管而被連接於附加組件BC3。然而,操作裝置10能被建構成經由像是機械纜線(例如,包登纜線)的其他元件而被連接於附加組件BC3。
附加組件BC3的範例包括可調整座柱、懸吊器、換檔裝置、及制動裝置。在本實施例中,附加組件BC3包括液壓制動裝置。然而,附加組件BC3不受限於以上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是右手側的操作/控制裝置,其被建構成被騎車者的右手操作,以致動電組件BC1及附加組件BC3。然而,操作裝置10的結構能被應用於左手側的操作裝置。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性用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截」、「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性用語是指基於位於人力車輛2中的使用者標準位置(例如,在鞍座或座椅上)且面向操縱把或車把之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所決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被運用來描述操作裝置10或其他組件的這些用語應相對於配備有操作裝置10的人力車輛2在被使用於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騎行位置時來解釋。
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12。底座構件12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車把4。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下沉式車把。然而,操作裝置10的結構能被應用於被安裝於其他類型的車把(像是平把式車把、計時賽式車把的及牛角式車把)之其他的操作裝置10。
底座構件12在縱向方向D1上延伸。底座構件12包括第一端部分14及第二端部分16。第一端部分14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車把4。底座構件12在第一端部分14和第二端部分16之間於縱向方向D1上延伸。第二端部分16在縱向方向D1上相反於第一端部分14。底座構件12包括抓握部分18。抓握部分18在縱向方向D1上被設置於第一端部分14和第二端部分16之間。第二端部分16包括鞍橋部分20。
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建構成將第一端部分14耦接於車把4之安裝結構22。安裝結構22包括帶夾(band clamp)24。然而,安裝結構22能包括類似於帶夾24且被使用於用來安裝於下沉式車把的公路變速器之其他結構。
操作裝置10包含罩覆件26。罩覆件26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附接於底座構件12,以至少部分地罩覆底座構件12。罩覆件26以像是橡膠的彈性材料製成。騎車者在騎行期間有時透過罩覆件26而抓握底座構件12(例如,抓握部分18)且倚靠在底座構件12(例如,抓握部分18)上。罩覆件2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從操作裝置10省略。
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可卸除的」或「可卸除地」涵蓋一個元件在沒有實質損壞的情形下可重複地從另一個元件卸除或附接於另一個元件之組態。
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操作構件28。操作構件28以可繞著樞轉軸線A1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12。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比離第一端部分14更接近第二端部分16。操作構件28包括近側端部分28A、及相反於近側端部分28A的遠側端部分28B。操作構件28從近側端部分28A延伸至遠側端部分28B。近側端部分28A比遠側端部分28B離樞轉軸線A1更近。遠側端部分28B在操作構件28的縱向方向上比樞轉軸線A1離近側端部分28A更遠。
在本實施例中,遠側端部分28B是操作構件28中離近側端部分28A最遠的部分且構成操作構件28的自由端部分。遠側端部分28B在第一端部分14被耦接於車把4之安裝狀態下被設置於樞轉軸線A1及近側端部分28A之下。
操作構件28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繞著樞轉軸線A1在靜置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之間樞轉。操作裝置10包括界定樞轉軸線A1的樞轉軸桿29。樞轉軸桿29將操作構件28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樞轉軸桿29沿著樞轉軸線A1延伸。在本實施例中,靜置位置P11及操作位置P12由樞轉軸線A1及遠側端部分28B所界定。
在本申請案中,在此所使用的用語「靜置位置」是指像是操作構件28的可移動部件在可移動部件未被使用者操作的狀態下維持靜止不動之位置。在此所使用的用語「操作位置」是指可移動部件已經被使用者操作來施行像是附加組件BC3的操作之位置。
操作裝置10包含至少一個開關。操作裝置10包含電開關SW1及SW2。電開關SW1及SW2被安裝於操作構件28,以與操作構件28一起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移動。然而,電開關SW1及SW2中的至少一者能被設置在像是底座構件12的其他位置。
如圖1中所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液壓單元30及貯器32。液壓單元30及貯器32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中。液壓單元30被建構成回應於操作構件28的移動而產生液壓壓力。貯器32被建構成吸收流體的體積之改變。
例如,液壓單元30包括缸筒孔、及被可移動地設置在缸筒孔中的活塞。液壓單元30包括由缸筒孔及活塞所界定的液壓腔室。活塞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操作構件28。活塞可回應於操作構件28的樞轉移動而相對於底座構件12移動。然而,操作構件28能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取代液壓單元30的另一個結構。例如,操作構件28能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像是包登纜線的機械控制纜線,以便操作附加組件BC3。
貯器32包括凹部及膜片。貯器32包括由凹部及膜片所界定的貯器腔室。貯器腔室被建構成與液壓腔室連通。液壓單元30及貯器32包括自行車領域中已知的結構。因此,為了簡潔起見,它們將不會在此被描述。
如圖2中所見,底座構件12包括容置結構50。容置結構50被建構成容置電力供應器PS。容置結構50包括供電力供應器PS在置入方向D4上被置入於內之容置空間52。容置空間52包括供電力供應器PS在置入方向D4上被置入於內之置入開口54。
在本實施例中,容置結構50被設置於第二端部分16。然而,容置結構50能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中的第二端部分16以外的其他部分。
容置結構50包括容置底座56、蓋件58、及第一緊固件60。容置底座56包括容置空間52的至少一部分。蓋件58是與容置底座56分開的構件。蓋件58被建構成利用第一緊固件60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以罩覆置入開口54。例如,第一緊固件60包括螺絲。蓋件58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可樞轉地耦接於容置底座56。
容置結構50包括第二緊固件62。蓋件58被建構成利用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例如,第二緊固件62包括螺絲。
容置底座56包括第一緊固件孔64。第一緊固件孔64被建構成在蓋件58利用第一緊固件60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與第一緊固件60接合。例如,第一緊固件孔64包括螺紋孔。第一緊固件60被建構成與第一緊固件孔64螺合地接合。
容置底座56包括第二緊固件孔66。第二緊固件孔66被建構成在蓋件58利用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與第二緊固件62接合。例如,第二緊固件孔66包括螺紋孔。第二緊固件62被建構成與第二緊固件孔66螺合地接合。
電力供應器PS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第二電力供應器PS2是與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分開的電力供應器。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鈕扣電池。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鈕扣電池。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具有柱狀形狀。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具有柱狀形狀。
然而,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包括鈕扣電池以外的另一個電力供應器。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包括鈕扣電池以外的另一個電力供應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具有柱狀形狀以外的形狀。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具有柱狀形狀以外的形狀。
電力供應器的總數目不受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例如,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與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一體地設置為一件式單體構件。電力供應器PS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包括除了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之外的至少一個附加電力供應器。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包括底座體68。容置結構50被附接於底座體68。容置結構50利用緊固件而被固定於底座體68。容置底座56利用緊固件而被固定於底座體68。容置底座56是與底座體68分開的構件。容置底座5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與底座體68一體地設置為一件式單體構件。
如圖3中所見,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於內的第一容置空間52A。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設置於內的第二容置空間52B。第一容置空間52A在電力供應器PS包括僅一個電力供應器之案例中能被與第二容置空間52B一體地設置為單一個空間。
容置底座56包括底座容置凹部56A。蓋件58包括蓋件容置凹部58A。底座容置凹部56A及蓋件容置凹部58A界定容置空間52。然而,底座容置凹部56A及蓋件容置凹部58A中的一者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從容置結構50省略。
如圖4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具有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具有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與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重合(例如,見圖3)。然而,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從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偏位。
如圖5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界定徑向方向D2。電力供應器PS具有在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上被界定的外直徑DM。電力供應器PS具有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於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上被界定的厚度TH。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不同於徑向方向D2。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平行於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垂直於徑向方向D2。電力供應器PS的外直徑DM大於電力供應器PS的厚度TH。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外直徑DM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小於或等於電力供應器PS的厚度TH。
電力供應器PS包括端表面PS31。電力供應器PS包括附加端表面PS32及外周邊表面PS33。端表面PS31具有圓形形狀。附加端表面PS32具有圓形形狀。外周邊表面PS33界定外直徑DM。端表面PS31面向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附加端表面PS32面向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附加端表面PS32被設置在端表面PS31於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的反向側上。
如圖5中所見,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界定第一徑向方向D21。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具有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徑向方向D21上被界定的第一外直徑DM1。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具有在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上被界定的第一厚度TH1。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不同於第一徑向方向D21。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垂直於第一徑向方向D21。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外直徑DM1大於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厚度TH1。然而,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外直徑DM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小於或等於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厚度TH1。
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端表面PS11。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及第一外周邊表面PS13。第一端表面PS11具有圓形形狀。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具有圓形形狀。第一外周邊表面PS13界定第一外直徑DM1。第一端表面PS11面向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面向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被設置在第一端表面PS11於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的反向側上。
如圖5中所見,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界定第二徑向方向D22。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具有在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徑向方向D22上被界定的第二外直徑DM2。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具有在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上被界定的第二厚度TH2。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不同於第二徑向方向D22。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垂直於第二徑向方向D22。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外直徑DM2大於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厚度TH2。然而,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外直徑DM2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小於或等於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厚度TH2。
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端表面PS21。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及第二外周邊表面PS23。第二端表面PS21具有圓形形狀。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具有圓形形狀。第二外周邊表面PS23界定第二外直徑DM2。第二端表面PS21面向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面向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被設置在第二端表面PS21於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的反向側上。
如圖5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垂直於端表面PS31。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被界定為端表面PS31的中心軸線。
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垂直於第一端表面PS11且被界定為第一端表面PS11的第一中心軸線。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垂直於第二端表面PS21且被界定為第二端表面PS21的第二中心軸線。第一端表面PS11被設置在第二端表面PS21於平行於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的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的反向側上。
電力供應器PS包括正端子TM31及負端子TM32。正端子TM31被設置在端表面PS31、外周邊表面PS33及附加端表面PS32上。正端子TM31包括第一正端子TM11及第二正端子TM21。負端子TM32包括第一負端子TM12及第二負端子TM22。
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正端子TM11及第一負端子TM12。第一正端子TM11被設置在第一端表面PS11及第一外周邊表面PS13上。第一負端子TM12被設置在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上。
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正端子TM21及第二負端子TM22。第二正端子TM21被設置在第二端表面PS21及第二外周邊表面PS23上。第二負端子TM22被設置在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上。
在本實施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端表面PS31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端表面PS11。電力供應器PS的附加端表面PS32包括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端表面PS21。電力供應器PS的外周邊表面PS33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外周邊表面PS13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外周邊表面PS23。然而,端表面PS31、附加端表面PS32、外周邊表面PS33、第一端表面PS11、第一附加端表面PS12、第一外周邊表面PS13、第二端表面PS21、第二附加端表面PS22及第二外周邊表面PS23之間的關係不受限於以上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徑向方向D21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被界定。第二徑向方向D2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被界定。第一徑向方向D21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第二徑向方向D2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然而,徑向方向D2、第一徑向方向D21及第二徑向方向D22之間的關係不受限於以上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被界定。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被界定。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然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2之間的關係不受限於以上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直徑DM1及第二外直徑DM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等於電力供應器PS的外直徑DM。然而,第一外直徑DM1及第二外直徑DM2中的至少一者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不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外直徑DM。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H1及第二厚度TH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小於電力供應器PS的厚度TH。第一厚度TH1等於第二厚度TH2。第一厚度TH1及第二厚度TH2的總和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小於電力供應器PS的厚度TH。然而,厚度TH、第一厚度TH1及第二厚度TH2之間的關係不受限於以上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正端子TM31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正端子TM11。電力供應器PS的負端子TM32在電力供應器PS被設置於容置空間52中之狀態下包括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負端子TM22。然而,正端子TM31、負端子TM32、第一正端子TM11及第二負端子TM22之間的關係不受限於以上關係。
如圖5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垂直於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被界定成在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D3上將電力供應器PS的厚度TH對分。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結構50容置電力供應器PS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基準平面RP垂直於樞轉軸線A1。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基準平面RP垂直於樞轉軸線A1。
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相對於基準平面RP傾斜。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基準平面RP傾斜。然而,在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於容置狀態下當以不平行於置入方向D4的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之案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結構50容置電力供應器PS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基準平面RP垂直於樞轉軸線A1。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
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相對於基準平面RP傾斜。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基準平面RP傾斜。然而,在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於容置狀態下當以不平行於置入方向D4的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之案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傾斜角度AG1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於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和基準平面RP之間被界定。傾斜角度AG1的範圍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從10度到80度。傾斜角度AG1的範圍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從45度到70度。在本實施例中,傾斜角度AG1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68度。然而,傾斜角度AG1不受限於以上角度及範圍。
傾斜角度AG2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於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和基準平面RP之間被界定。傾斜角度AG2的範圍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從10度到80度。傾斜角度AG2的範圍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從20度到45度。在本實施例中,傾斜角度AG2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係22度。然而,傾斜角度AG2不受限於以上角度及範圍。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樞轉軸線A1。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樞轉軸線A1。
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相對於樞轉軸線A1傾斜。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樞轉軸線A1傾斜。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樞轉軸線A1。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樞轉軸線A1。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樞轉軸線A1。
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相對於樞轉軸線A1傾斜。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樞轉軸線A1傾斜。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樞轉軸線A1。
容置結構50具有在相對於樞轉軸線A1的軸向方向D5上被界定的軸向寬度W1。容置結構50包括第一軸向表面50A及第二軸向表面50B。第二軸向表面50B被設置在第一軸向表面50A於軸向方向D5的反向側上。軸向寬度W1在軸向方向D5上於第一軸向表面50A和第二軸向表面50B之間被界定。例如,基準平面RP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5上將軸向寬度對分。然而,基準平面R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界定在其他位置。
如圖6中所見,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中的至少一者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然而,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中的一者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能平行或垂直於基準平面RP。在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中的一者於容置狀態下當以不平於置入方向D4的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之案例中,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中的一者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如圖6中所見,置入開口54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置入開口54具有開口縱向軸線A6且沿著開口縱向軸線A6延伸。置入開口54具有矩形形狀。置入開口54具有第一長度L11及第二長度L12。第一長度L11長於第二長度L12。第一長度L11沿著開口縱向軸線A6被界定。開口縱向軸線A6被界定成將第二長度L12對分。開口縱向軸線A6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與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重合。然而,開口縱向軸線A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與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重合。
開口縱向軸線A6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開口縱向軸線A6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基準平面RP傾斜。然而,開口縱向軸線A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在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平行或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孔64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二緊固件孔66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與第一緊固件孔64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與第二緊固件孔66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延伸通過第一緊固件孔64的區域。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延伸通過第二緊固件孔66的區域。
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的外面。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成不與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成不延伸通過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的區域。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緊固件孔64和第二緊固件孔66之間。置入開口54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緊固件孔64和第二緊固件孔66之間。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在第一緊固件孔64和第二緊固件孔66之間所提供的空間的外面。置入開口54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在第一緊固件孔64和第二緊固件孔66之間所提供的空間的外面。
如圖7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與第一緊固件60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與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延伸通過第一緊固件60。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延伸通過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
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的外面。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成不與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重疊。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成不延伸通過第一緊固件孔64及第二緊固件孔66中的至少一者。
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蓋件58利用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和第二緊固件62之間。置入開口54在蓋件58利用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和第二緊固件62之間。
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蓋件58利用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和第二緊固件62之間所提供的空間的外面。置入開口54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蓋件58利用第一緊固件60及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被設置於第一緊固件60和第二緊固件62之間所提供的空間的外面。
如圖2中所見,在本實施例中,置入方向D4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被界定。置入方向D4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電力供應器PS在移除方向D6上被從容置空間52移除。移除方向D6是置入方向D4的相反方向。移除方向D6沿著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被界定。移除方向D6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然而,置入方向D4及移除方向D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不平行於電力供應器PS的徑向方向D2。
如圖3中所見,置入方向D4沿著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徑向方向D21被界定。置入方向D4沿著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徑向方向D22被界定。置入方向D4平行於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徑向方向D21。置入方向D4平行於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徑向方向D22。然而,置入方向D4、徑向方向D2、第一徑向方向D21及第二徑向方向D22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受限於以上位置關係。
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置入於內之第一容置空間52A。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一電力供應器PS1沿著第一徑向方向D21及置入方向D4被置入於內之第一容置空間52A。
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置入於內之第二容置空間52B。容置空間52包括供第二電力供應器PS2沿著第二徑向方向D22及置入方向D4被置入於內之第二容置空間52B。
如圖3中所見,容置結構50包括第一電接點72及第二電接點74。第二電接點74與第一電接點72隔開。第一電接點72及第二電接點74被建構成在容置狀態下接觸電力供應器PS。
第一電接點72被建構成被附接於容置底座56。第一電接點72被建構成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位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下與第一電力供應器PS1接觸。第二電接點74被建構成被附接於容置底座56。第二電接點74被建構成在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位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與第二電力供應器PS2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接點72被建構成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位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下與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第一正端子TM11接觸。第二電接點74被建構成在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位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與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第二正端子TM21接觸。
如圖3中所見,容置結構50包括第三電接點76。第三電接點76被設置在第一電接點72和第二電接點74之間。第三電接點76被附接於容置底座56。第三電接點76以導電材料製成。
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第三電接點76被設置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和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之間。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中間端子被建構成與第一負端子TM12及第二負端子TM22接觸。因此,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以並聯方式被電連接於彼此。然而,在第一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52A中之狀態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被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52B中之狀態下,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以串聯方式被電連接於彼此。第三電接點7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從容置結構50省略。
如圖2中所見,操作裝置10還包含電開關SW3。電開關SW3被附接於底座構件12。電開關SW3被附接於容置結構50。電開關SW3被附接於容置結構50的第一軸向表面50A。然而,電開關SW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附接於容置結構50的第二軸向表面50B或其他部分。
如圖6中所見,底座構件12包括第一側向表面12A及第二側向表面12B。第二側向表面12B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12A於相對於樞轉軸線A1的軸向方向D5的反向側上。第一側向表面12A包括容置結構50的第一軸向表面50A。第二側向表面12B包括容置結構50的第二軸向表面50B。
電開關SW3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12A及第二側向表面12B中的一者上。在本實施例中,電開關SW3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12A上。然而,電開關SW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設置在第二側向表面12B上。另一個開關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12A及第二側向表面12B中的另一者上。
如圖2中所見,電開關SW3被建構成在操作方向D7上接收使用者輸入U3。電開關SW3被建構成回應於使用者輸入U3而被啟動。電開關SW3包括底座SW31及按鈕SW32。按鈕SW32可回應於使用者輸入U3而相對於底座SW31在操作方向D7上移動。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傾斜。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相對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傾斜。
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當從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或垂直於電開關SW3的操作方向D7。
如圖8中所見,操作裝置10還包含電路板80。操作裝置10包括電子組件81。電路板80具有供電子組件81被電安裝於上之表面80A。電路板80具有被設置在表面80A的反向側上之附加表面80B。表面80A及附加表面80B的位置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互換。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電路板80的表面80A。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相對於電路板80的表面80A傾斜。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能平行或垂直於電路板80的表面80A。
如圖9中所見,電子組件81包括通訊器、天線、告知單元及控制器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實施例中,電子組件81包括通訊器82、天線84、告知單元86、及控制器CR。通訊器82、天線84、告知單元86及控制器CR被電安裝在電路板80上。通訊器82、天線84、告知單元86及控制器CR經由電路板80而被電連接於彼此。電開關SW1及SW2被電連接於電路板80。電開關SW1被建構成接收使用者輸入U1。電開關SW2被建構成接收使用者輸入U2。
通訊器82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及無線通訊頻道中的至少一者而與另一個裝置通訊。在本實施例中,通訊器82包括無線通訊器WC1及有線通訊器WC2。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使用天線84經由無線通訊頻道而與電組件BC1的無線通訊器通訊。有線通訊器WC2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而與附加電組件BC2的有線通訊器通訊。然而,無線通訊器WC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建構成使用天線84經由無線通訊頻道而與像是附加電組件BC2的另一個電組件的無線通訊器通訊。有線通訊器WC2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而與像是電組件BC1的有線通訊器通訊。
控制器CR被建構成回應於使用者輸入U1、使用者輸入U2、使用者輸入U3及/或其他資訊而控制另一個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CR被建構成回應於使用者輸入U1及U2而控制電組件BC1。控制器CR被建構成在電開關SW1接收使用者輸入U1時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來將控制訊號CS1傳送至電組件BC1。控制器CR被建構成在電開關SW2接收使用者輸入U2時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來將控制訊號CS2傳送至電組件BC1。例如,控制訊號CS1指示電組件BC1的升檔。控制訊號CS2指示電組件BC1的降檔。然而,使用者輸入U1及U2及控制訊號CS1及CS2能被使用來操作其他組件。
控制器CR被建構成回應於使用者輸入U3而控制附加電組件BC2。控制器CR被建構成在電開關SW3接收使用者輸入U3時控制有線通訊器WC2來將控制訊號傳送至附加電組件BC2。
如圖2中所見,控制器CR包括處理器CR1、記憶體CR2、及匯流排CR4。處理器CR1及記憶體CR2被電安裝在電路板80上。處理器CR1及記憶體CR2經由匯流排CR4而被電連接於電路板80。處理器CR1經由電路板80及匯流排CR4而被電連接於記憶體CR2。
例如,處理器CR1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及記憶體控制器中的至少一者。記憶體CR2被電連接於處理器CR1。例如,記憶體CR2包括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中的至少一者。揮發性記憶體的範例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範例包括唯讀記憶體(ROM)及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ROM。記憶體CR2包括儲存區域,其各在ROM及RAM中具有位址。處理器CR1被建構成控制記憶體CR2來將資料儲存在記憶體CR2的儲存區域中及從記憶體CR2的儲存區域讀取資料。處理器CR1亦能被稱為硬體處理器CR1。記憶體CR2亦能被稱為硬體記憶體CR2。記憶體CR2亦能被稱為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CR2。
控制器CR被編寫程式成執行操作裝置10的至少一個控制演算法。記憶體CR2(例如,ROM)儲存包括至少一個程式指令的至少一個程式。至少一個程式被讀入至處理器CR1中,且藉此,操作裝置10的至少一個控制演算法根據至少一個程式而被執行。控制器CR亦能被稱為控制電路或電路系統CR1。控制器CR亦能被稱為硬體控制器CR。
控制器CR不受限於以上結構。控制器CR的結構不受限於處理器CR1、記憶體CR2、及匯流排CR4。控制器CR能藉由單獨硬體、或硬體及軟體的組合而被實現。處理器CR1及記憶體CR2能被整合成為單晶片積體電路,像是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
操作裝置10包括複數個電通訊埠88。電通訊埠88經由電路板80而被電連接於控制器CR。電通訊埠88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電纜線EC的連接器EC1。電纜線EC的連接器EC1可與電通訊埠88可卸除地連接。
控制器CR被建構成偵測電通訊埠88和電纜線之間的連接。如果控制器CR偵測到電通訊埠88和被連接於附加電組件BC2的電纜線EC之間的連接,控制器CR被建構成控制有線通訊器WC2來與附加電組件BC2通訊。在附加電組件BC2包括像是附屬操作裝置(例如,附屬開關)的附加操作裝置之案例中,控制器CR被建構成根據從附加電組件BC2或其他組件經由電纜線EC及電通訊埠88所傳來的控制訊號而控制像是電組件BC1的另一個組件。在附加電組件BC2包括作動組件之案例中,控制器CR被建構成經由電通訊埠88及電纜線EC而將控制訊號傳送至作動組件。
在本實施例中,有線通訊器WC2被建構成使用電力線通訊(PLC)技術而與其他的有線通訊器通訊。PLC技術被使用來在電組件之間通訊。PLC在導體上攜載資料,此導體亦同時被使用於至電組件的電力傳輸或電力分佈。然而,有線通訊器WC2能在沒有PLC的情形下被建構成與其他的有線通訊器通訊。
在被建構成更新韌體的裝置被電連接於電通訊埠88之案例中,控制器CR被建構成經由電通訊埠88而更新記憶體CR2中儲存的韌體。當電纜線EC被連接於電通訊埠88時,罩覆件26(例如,見圖1)至少部分地從底座構件12移除。
告知單元86被建構成將操作裝置10的狀態告知使用者。操作裝置10的狀態的範例包括通訊器82的通訊狀態、電力供應器PS的剩餘電力的位準、及通訊器82的配對狀態。告知單元86的範例包括像是發光二極體(LED)的發光裝置及揚聲器。在本實施例中,告知單元86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然而,告知單元8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設置於操作裝置10的其他部分。告知單元86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從操作裝置10省略。
如圖10中所見,例如,複數個電通訊埠88被設置在容置結構50的後表面上。然而,複數個電通訊埠88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設置在容置結構50的後表面以外的位置。電通訊埠88的總數目不受限於三個。電通訊埠88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能被使用作為電纜線孔被連接於開關SW1、SW2及SW3中的一者所透過之孔。
如圖11中所見,在以上實施例及其修改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垂直於置入方向D4及軸向方向D5的方向D8觀看時平行於基準平面RP。如圖12中所見,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方向D8觀看時能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亦即,在此修改例中,如圖6及圖11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及方向D8中的每一者觀看時能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如圖6中所見,在以上實施例及其修改例中,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如圖13中所見,然而,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平行於基準平面RP。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置入方向D4觀看時能垂直於基準平面RP。在此修改例中,如圖14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方向D8觀看時能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電力供應器PS的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在容置狀態下當以方向D8觀看時能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
在本申請案中,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旨在作為界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未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之開放式用語。此概念亦應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例如用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用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體」及「結構」在以單數型使用時能具有單一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像是本實施例中所記載的「第一」及「第二」的序號僅為辨別號,但不具有例如特定順序及類似者的任何其他意義。此外,例如,用語「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且用語「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在此所使用的用語「一對的」除了能涵蓋此一對的元件具有彼此相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還能涵蓋此一對的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用語「一個」、「一個或多個」及「至少一個」能在此被互換地使用。
在此揭示中所使用的詞語「中的至少一者」意指「一個或多個」的所想要的選擇。針對一個範例,如果其選擇的數目是兩個,在此揭示中所使用的詞語「中的至少一者」意指「僅單一個選擇」或「兩個選擇中的兩者」。針對其他範例,如果其選擇的數目等於或大於三個,在此揭示中所使用的詞語「中的至少一者」意指「僅單一個選擇」或「等於或超過兩個選擇的任何組合」。例如,詞語「A及B中的至少一者」涵蓋(1)單獨A、(2)單獨B、及(3)A及B兩者。詞語「A、B及C中的至少一者」涵蓋(1)單獨A、(2)單獨B、(3)單獨C、(4)A及B兩者、(5)B及C兩者、(6)A及C兩者、及(7)A、B及C全部。換言之,詞語「A及B中的至少一者」在此揭示中並非意指「A中的至少一者及B中的至少一者」。
最後,在此所使用的像是「實質地」、「大約」及「近似地」的程度用語意指所修飾的用語的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地改變。本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全部數值能被解釋成包括像是「實質地」、「大約」及「近似地」的用語。
明顯地,鑑於以上教示,本發明的許多修改及變型是可能的。因此,要瞭解的是,在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本發明可用在此所確切描述以外的方式來實施。
2:人力車輛 4:車把 10: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第一側向表面 12B:第二側向表面 14:第一端部分 16:第二端部分 18:抓握部分 20:鞍橋部分 22:安裝結構 24:帶夾 26:罩覆件 28:操作構件 28A:近側端部分 28B:遠側端部分 29:樞轉軸桿 30:液壓單元 32:貯器 50:容置結構 50A:第一軸向表面 50B:第二軸向表面 52:容置空間 52A:第一容置空間 52B:第二容置空間 54:置入開口 56:容置底座 56A:底座容置凹部 58:蓋件 58A:蓋件容置凹部 60:第一緊固件 62:第二緊固件 64:第一緊固件孔 66:第二緊固件孔 68:底座體 72:第一電接點 74:第二電接點 76:第三電接點 80:電路板 80A:表面 80B:附加表面 81:電子組件 82:通訊器 84:天線 86:告知單元 88:電通訊埠 A1:樞轉軸線 A3: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31: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32: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6:開口縱向軸線 AG1:傾斜角度 AG2:傾斜角度 BC1:電組件 BC2:附加電組件 BC3:附加組件 CP: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 CR:控制器 CR1:處理器 CR2:記憶體 CR4:匯流排 D1:縱向方向 D2:徑向方向 D21:第一徑向方向 D22:第二徑向方向 D3: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 D31:第一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 D32:第二電力供應器軸向方向 D4:置入方向 D5:軸向方向 D6:移除方向 D7:操作方向 D8:方向 DM:外直徑 DM1:第一外直徑 DM2:第二外直徑 EC:電纜線 EC1:連接器 L11:第一長度 L12:第二長度 P11:靜置位置 P12:操作位置 PS:電力供應器 PS1:第一電力供應器 PS11:第一端表面 PS12:第一附加端表面 PS13:第一外周邊表面 PS2:第二電力供應器 PS21:第二端表面 PS22:第二附加端表面 PS23:第二外周邊表面 PS31:端表面 PS32:附加端表面 PS33:外周邊表面 RP:基準平面 SW1:電開關 SW2:電開關 SW3:電開關 SW31:底座 SW32:按鈕 TH:厚度 TH1:第一厚度 TH2:第二厚度 TM11:第一正端子 TM12:第一負端子 TM21:第二正端子 TM22:第二負端子 TM31:正端子 TM32:負端子 U1:使用者輸入 U2:使用者輸入 U3:使用者輸入 W1:軸向寬度 WC1:無線通訊器 WC2:有線通訊器 III:線 VIII:線 XI:線
隨著藉由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在結合所附圖式來考量時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優點被更佳地瞭解,將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優點的更完整的評價。
[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的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圖2]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沿著圖7的線III-III所取的操作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4]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電力供應器的立體圖。
[圖5]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電力供應器的前視圖。
[圖6]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局部上視圖,其中蓋件、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被省略。
[圖7]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局部上視圖。
[圖8]是沿著圖3的線VIII-VIII所取的操作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9]是包括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人力車輛的示意方塊圖。
[圖10]是圖1中所繪示的操作裝置的容置結構的立體圖。
[圖11]是沿著圖7的線XI-XI所取的操作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12]是根據第一修改例的操作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13]是根據第二修改例的操作裝置的局部上視圖,其中蓋件、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被省略。
[圖14]是根據第二修改例的操作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10: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第一側向表面
12B:第二側向表面
50:容置結構
50A:第一軸向表面
50B:第二軸向表面
52:容置空間
54:置入開口
56:容置底座
64:第一緊固件孔
66:第二緊固件孔
68:底座體
80:電路板
80A:表面
80B:附加表面
A1:樞轉軸線
A3: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31: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32: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
A6:開口縱向軸線
AG1:傾斜角度
AG2:傾斜角度
CP: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
D4:置入方向
D5:軸向方向
D7:操作方向
D8:方向
L11:第一長度
L12:第二長度
PS:電力供應器
PS1:第一電力供應器
PS2:第二電力供應器
RP:基準平面
SW3:電開關
SW32:按鈕
U3:使用者輸入
W1:軸向寬度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 底座構件(12),其包括容置結構(50),該容置結構(50)被建構成容置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的電力供應器(PS);及 操作構件(28),其以可繞著樞轉軸線(A1)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該底座構件(12),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結構(50)容置該電力供應器(PS)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該基準平面(RP)垂直於該樞轉軸線(A1)。
  2.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 底座構件(12),其包括容置結構(50),該容置結構(50)被建構成容置具有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的電力供應器(PS);及 操作構件(28),其以可繞著樞轉軸線(A1)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該底座構件(12),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在該容置結構(50)容置該電力供應器(PS)之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基準平面(RP),該基準平面(RP)垂直於該樞轉軸線(A1)。
  3. 如請求項2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電力供應器(PS)具有垂直於該電力供應器中心平面(CP)的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
  4.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電力供應器(PS)包括端表面(PS31),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垂直於該端表面(PS31)且被界定為該端表面(PS31)的中心軸線。
  5.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電力供應器(PS)包括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及第二電力供應器(PS2), 該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具有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 該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具有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且 該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及該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中的至少一者在該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基準平面(RP)。
  6. 如請求項5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端表面(PS11), 該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端表面(PS21), 該第一電力供應器(PS1)的該第一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1)垂直於該第一端表面(PS11)且被界定為該第一端表面(PS11)的第一中心軸線,且 該第二電力供應器(PS2)的該第二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2)垂直於該第二端表面(PS21)且被界定為該第二端表面(PS21)的第二中心軸線。
  7. 如請求項5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第一電力供應器(PS1)包括第一鈕扣電池,且 該第二電力供應器(PS2)包括第二鈕扣電池。
  8.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結構(50)包括供該電力供應器(PS)以置入方向被置入於內之容置空間(52A;52B;52A,52B),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基準平面(RP),該基準平面(RP)垂直於該樞轉軸線(A1)。
  9.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空間(52A;52B;52A,52B)包括供該電力供應器(PS)以該置入方向被置入於內之置入開口(54),且 該置入開口(54)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基準平面(RP)。
  10. 如請求項9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置入開口(54)具有開口縱向軸線(A6)且沿著該開口縱向軸線(A6)延伸,且 該開口縱向軸線(A6)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基準平面(RP)。
  11. 如請求項9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結構(50)包括容置底座(56)、蓋件(58)、及第一緊固件(60), 該容置底座(56)包括該容置空間(52A;52B;52A,52B)的至少一部分, 該蓋件(58)被建構成利用該第一緊固件(60)而被緊固於該容置底座(56),以罩覆該置入開口(54),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該第一緊固件(60)上。
  12. 如請求項11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底座(56)包括第一緊固件孔(64),該第一緊固件孔(64)被建構成在該蓋件(58)利用該第一緊固件(60)而被緊固於該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與該第一緊固件(60)接合,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該第一緊固件孔(64)上。
  13. 如請求項11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結構(50)包括第二緊固件(62), 該蓋件(58)被建構成利用該第一緊固件(60)及該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該容置底座(56),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該第一緊固件(60)及該第二緊固件(62)上。
  14. 如請求項1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底座(56)包括第二緊固件孔(66),該第二緊固件孔(66)被建構成在該蓋件(58)利用該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該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與該第二緊固件(62)接合,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該第二緊固件孔(66)上。
  15. 如請求項14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置入開口(54)在該蓋件(58)利用該第一緊固件(60)及該第二緊固件(62)而被緊固於該容置底座(56)之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被設置於該第一緊固件(60)和該第二緊固件(62)之間。
  16.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在該容置狀態下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於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和該基準平面(RP)之間界定傾斜角度,且 該傾斜角度的範圍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係從10度到80度。
  17.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還包含 電開關,其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12),其中 該電開關被建構成在操作方向(D7)上接收使用者輸入,且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當以該置入方向觀看時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電開關的該操作方向(D7)。
  18. 如請求項17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底座構件(12)包括第一側向表面(12A)、及被設置在該第一側向表面(12A)於軸向方向的反向側上之第二側向表面(12B),且 該電開關被設置在該第一側向表面(12A)及該第二側向表面(12B)中的一者上。
  19.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容置結構(50)包括第一電接點、及與該第一電接點隔開的第二電接點,且 該第一電接點及該第二電接點被建構成在該容置狀態下接觸該電力供應器(PS)。
  20.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還包含 電路板(80),其具有供電子組件(81)被電安裝於上之表面(80A),其中 該電力供應器(PS)的該電力供應器中心軸線(A3)在該容置狀態下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電路板(80)的該表面(80A)。
  21. 如請求項1或3之用於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其中 該底座構件(12)包括 第一端部分(14),其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車把(4), 第二端部分(16),該底座構件(12)在該第一端部分(14)和該第二端部分(16)之間於縱向方向上延伸,且 該容置結構(50)被設置於該第二端部分(16)。
TW112114064A 2022-05-16 2023-04-14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TW2023461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12144.5 2022-05-16
DE102022112144.5A DE102022112144A1 (de) 2022-05-16 2022-05-16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muskelkraftbetriebenes fahr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6161A true TW202346161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51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4064A TW202346161A (zh) 2022-05-16 2023-04-14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22112144A1 (zh)
TW (1) TW20234616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5472B2 (en) 2019-11-13 2022-08-2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97573B2 (en)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981391B2 (en) 2021-05-05 2024-05-1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2144A1 (de)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5472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48586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063754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0994798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base member
TW202237460A (zh)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US11472510B2 (en)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27307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8104937B2 (en) Headlight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US1181413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346161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US11897573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780529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39035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40109619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132152A (zh) 操作裝置及握套結構
TW202415578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
US20230312042A1 (en) Electric device and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30312041A1 (en)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97574B1 (en) Operating device of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3581351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TW202400474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切換單元及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