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6079A -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6079A
TW202346079A TW111143753A TW111143753A TW202346079A TW 202346079 A TW202346079 A TW 202346079A TW 111143753 A TW111143753 A TW 111143753A TW 111143753 A TW111143753 A TW 111143753A TW 202346079 A TW202346079 A TW 2023460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art
mold
forming
pressing
cellulo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爾 安東尼 里頓
阿德里安 莫杜
馬蒂亞斯 貝格佛德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普勒帕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普勒帕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普勒帕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6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60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30Moulds
    • B29C51/34Mould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e.g.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nating
    • B31F1/0077Shaping by methods analogous to moulding, e.g. deep drawing techniqu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5/00Manufacture of non-fla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18Thermoforming apparatus
    • B29C51/20Thermo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30Moulds
    • B29C51/34Mould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51/343Moulds for undercut articles having recessed under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59Shaping sheet material under pressure
    • B31B50/592Shaping sheet material under pressure using punches or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0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having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e.g. natural fibres, prestretched or fibrillated artificial fibres
    • D04H1/26Wood pulp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7/00Special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ade by multi-step processes
    • D21H27/30Multi-ply
    • D21H27/42Multi-ply comprising dry-laid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59Shaping sheet material under pressure
    • B31B50/594Modifying the shape of tubular boxes or of paper bottle ne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由一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按壓模組(PM)及方法,其中該按壓模組(PM)包含具有一第一模具部件(3a)及一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一成型模具(3),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該第二模具部件(3b)在平行於該按壓模組(PM)之一縱向方向(D LO)之一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3b)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以一重疊關係配置。該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一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配置成連接至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一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按壓模組(PM)之一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後之一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一成型壓力(P F)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

Description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按壓模組。按壓模組包含具有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之成型模具,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第一模具部件及/或第二模具部件在平行於按壓模組之縱向方向之按壓方向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本揭示內容進一步關於一種用於在按壓模組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
纖維素纖維常用作產生或製造產品之原材料。由纖維素纖維形成之產品可用於需要可持續產品的許多不同情形中。多種產品可由纖維素纖維產生,且幾個實例為一次性盤子及杯子、餐具、蓋子、瓶蓋、咖啡包、以及毛坯結構包裝材料。
當從包括纖維素纖維之原料製造纖維素產品時,通常使用成型模具系統,且傳統上,纖維素產品已藉由濕式成型方法產生。通常用於濕式成型纖維素纖維產品之材料為濕式模製紙漿。濕式成型產品通常藉由將抽吸成型模具浸入包含纖維素纖維之液體或半液體紙漿懸浮液或漿料中而形成,且當施加抽吸時,藉由將纖維沈積至成型模具上而形成具有所要產品形狀的紙漿本體。對於所有濕式成型方法,需要對濕式模製產品進行乾燥,其中乾燥製程為生產中極其耗時且耗能之部分。對纖維素產品之美觀、化學及機械性質的要求愈來愈高,且歸因於經濕式成型之纖維素產品之性質,其機械強度、可撓性、材料厚度自由度及化學性質受到限制。在濕式成型製程中亦難以運用高精確度控制產品之機械性質。
產生纖維素產品領域之一個發展為纖維素產品之乾式成型,而不使用濕式成型方法。使用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而非自液體或半液體紙漿懸浮液或漿料成型纖維素產品。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插入至成型模具中且在纖維素產品之乾式成型期間,使纖維素毛坯經受高成型壓力及高成型溫度。
乾式成型方法之一個困難為形成具有複雜形狀之纖維素產品之特定部件或部分的問題,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或底切部分的形狀。此等類型之複雜產品形狀通常經濕式成型,且隨後在若干成型步驟中按壓以便建立所要產品形狀。此為耗時且消耗能之方法,且因此需要一種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乾式成型具有複雜形狀之纖維素產品之更高效及簡單的方法及系統。
本揭示內容之目的為提供一種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按壓模組及用於在按壓模組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其中避免先前提及之問題。此目標至少部分地藉由申請專利範圍之獨立項的特徵來達成。附屬申請專利範圍含有按壓模組及方法之進一步發展。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按壓模組。按壓模組包含具有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之成型模具,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第一模具部件及/或第二模具部件在平行於按壓模組之縱向方向之按壓方向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縱向方向上以重疊關係配置。第一模具部件包含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按壓模組之橫向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形成該纖維素產品後之單一按壓操作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上。
具有此等特徵之優勢為按壓模組提供有效方式以產生具有複雜形狀之纖維素產品,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或底切部分之形狀。單一按壓操作用於纖維素產品之時間及能源節省生產。單一按壓操作意謂纖維素產品在一個單一按壓步驟中在成型模具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在單一按壓操作中,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在單一操作嚙合步驟期間建立成型壓力及成型溫度。
根據具體實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處於重疊關係,其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中。具有縱向重疊部分之重疊關係用於在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模具部件之間建立成型空腔。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從初始位置位移至按壓位置。在初始位置中,成型模具可在模具部件之間接收纖維素毛坯結構,且纖維素毛坯結構可位移至成型模具中。在按壓位置中,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於成型模具中,且成型壓力可藉由第二模具部件部分施加於纖維素毛坯結構上。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之後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在該橫向方向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從按壓位置位移回至初始位置。在此組態下,成型模具可再次用於另一產品成型週期。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包含按壓表面,該按壓表面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按壓表面用於在成型模具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纖維素毛坯結構之一或多個部分。取決於按壓表面及第二模具部件之組態,按壓表面可進一步用於在其它適合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纖維素毛坯結構之一或多個部分。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包含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相互作用之成型結構。按壓表面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橫向方向上朝向成型結構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成型結構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相互作用,且按壓表面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中之成型結構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成型結構以對應於纖維素產品之部件或部分之所需形狀的形狀配置。
根據具體實例,成型結構經配置為在第二模具部件中之一凹槽,且按壓表面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按壓至凹槽中。按壓表面及凹槽用於有效形成纖維素產品之複雜形狀。按壓表面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按壓至凹槽中。舉例而言,凹槽可以負模鍛角度形成第二模具部件之底切部分。成型結構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延伸為單個連續凹槽,或複數個凹槽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配置。在另一替代性方案中,成型結構可配置為具有在纖維素產品中形成螺紋結構之螺旋形狀之凹槽。
根據具體實例,第一模具部件進一步包含基底結構,該基底結構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在縱向方向上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移動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橫向方向上位移。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可因此用於在橫向方向上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位移,以用於有效成型製程。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配置為變形元件。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變形元件經變形以在成型模具中對纖維素毛坯結構施加成型壓力。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即使纖維素產品具有複雜三維形狀,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之凹入底切部分之形狀,或在纖維素毛坯結構具有變化厚度時,亦達成均勻壓力分佈。為了將所需成型壓力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上,變形元件由在施加力或壓力時可變形的材料製成,且變形元件適合地由能夠在變形之後恢復大小及形狀的彈性材料製成。
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可因此經配置為可變形變形元件,亦即經建構以在對第二模具部件施加壓縮力後彈性地變形之變形元件。
作用於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之壓縮力可例如藉由朝向第一模具部件部分移動基底結構且從而擠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來產生,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位於基底結構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之間。擠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引起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彈性地變形且部分地位移,且從而實現壓縮形成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配置為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剛性模具元件為變形元件提供替代性解決方案。
本揭示內容進一步關於一種用於在按壓模組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按壓模組包含具有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之成型模具,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第一模具部件及/或第二模具部件在平行於按壓模組之縱向方向之按壓方向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第一模具部件包含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在單一按壓操作中,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及在第一模具部件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配置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在該縱向方向上將第一模具部件及/或第二模具部件位移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其中在重疊關係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至少部分地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中;在按壓模組之橫向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及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上,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中形成該纖維素產品。
此等特徵之優勢為該方法提供有效方式以產生具有複雜形狀之纖維素產品,或其中纖維素產品之特定部件或部分具有複雜形狀,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或底切部分之形狀。單一按壓操作用於纖維素產品之時間及能源節省生產。單一按壓操作意謂纖維素產品在一個單一按壓步驟中在成型模具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在單一按壓操作中,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在單一操作嚙合步驟期間建立成型壓力及成型溫度。重疊關係用於在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模具部件之間建立成型空腔。
根據具體實例,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當第一模具部件及第二模具部件在縱向方向上位移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時,將成型溫度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上,其中成型溫度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在單一按壓操作中成型溫度與成型壓力一起用於有效形成纖維素毛坯結構。
根據具體實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將成型壓力建立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上。利用此步驟,至少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將成型壓力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上,以用於有效形成具有複雜形狀之產品。
根據具體實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從初始位置位移至按壓位置。
根據具體實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纖維素產品之後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在該橫向方向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從按壓位置位移回至初始位置。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包含按壓表面。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在成型模具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按壓表面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纖維素毛坯結構之一或多個部分。取決於按壓表面及第二模具部件之組態,按壓表面可進一步在其它適合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按壓纖維素毛坯結構之一或多個部分。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包含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相互作用之成型結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在橫向方向上朝向成型結構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成型結構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與按壓表面相互作用,且按壓表面在橫向方向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中之成型結構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成型結構以對應於纖維素產品之部件或部分之所需形狀的形狀配置。
根據具體實例,成型結構經配置為第二模具部件中之凹槽。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按壓至凹槽中。按壓表面及凹槽用於有效形成纖維素產品之複雜形狀。舉例而言,凹槽可以負模鍛角度形成第二模具部件之底切部分。成型結構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延伸為單個連續凹槽,或複數個凹槽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配置。在另一替代性方案中,成型結構可配置為具有在纖維素產品中形成螺紋結構之螺旋形狀之凹槽。
根據具體實例,第一模具部件進一步包含基底結構,該基底結構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在縱向方向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使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在縱向方向上位移,且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移動後,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在橫向方向上位移。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可因此用於在橫向方向上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位移,以用於有效成型製程。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配置為變形元件。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在橫向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變形元件經變形以在成型模具中將成型壓力有效施加於纖維素毛坯結構上。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即使纖維素產品具有複雜三維形狀,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之凹入底切部分之形狀,或在纖維素毛坯結構具有變化厚度時,則達成均勻壓力分佈。
根據具體實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配置為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橫向方向上使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剛性模具元件為變形元件提供替代性解決方案。
剛性模具元件可用適合致動器位移,諸如機械、液壓、氣動或電致動器。亦可使用不同制動器之組合。
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在具體實例中在縱向方向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移動後,構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之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橫向方向上位移。第一模具部件可例如用一或多個致動器配置以用於移動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其中在縱向方向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供制動器使用以用於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之橫向位移。替代地,制動器包含致動構件,其使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在不受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之影響情況下位移。
使剛性模具元件位移之一或多個致動器在具體實例中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或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且經建構以至少部分地在縱向方向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運動後藉由線性移動及/或旋轉移動在橫向方向使剛性模具元件位移。剛性模具元件之線性移動指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運動誘發之移動,其中剛性模具元件在成型模具中以與按壓方向成角度且在朝向纖維素毛坯結構之方向上沿著線橫向地延伸。剛性模具元件連接至一或多個致動器,使得其遵循一或多個致動器之移動。根據具體實例,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連接至一或多個致動器,使得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將成型壓力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上。剛性模具元件之旋轉移動指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運動誘發之移動,其中剛性模具元件在與按壓方向成角度之方向上且朝向纖維素毛坯結構藉由一或多個致動器以螺旋形狀移動橫向地延伸。舉例而言,旋轉移動允許連接至一或多個致動器之複數個剛性模具元件可在螺旋形狀移動中位移,使得剛性模具元件在相對於纖維素毛坯結構按壓時形成延伸連續形狀,且其中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處於相對運動時,剛性模具元件在橫向方向上形成與延伸連續形狀相比較具有較小程度之不連續及重疊形狀。
將在下文中結合隨附圖式來描述本揭示內容之各種態樣以說明而不限制本發明,其中相同名稱表示相同元件,且所描述態樣之變化形式並不限於具體顯示之具體實例,而是適用於本揭示內容之其他變化形式。
圖1a至圖1c示意性地顯示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的按壓模組PM。按壓模組PM包含具有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之成型模具3,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第二模具部件3b在平行於按壓模組PM之縱向方向D LO之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
纖維素產品1在按壓模組PM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乾式成型。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意謂由纖維素纖維產生之基本上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網狀結構。纖維素纖維可來源於適合之纖維素原材料,諸如紙漿材料。適合之紙漿材料為例如短纖紙漿、紙結構或含有結構之其他纖維素纖維。亦可自農業廢棄材料提取纖維素纖維,例如小麥秸稈、水果及蔬菜果皮、甘蔗渣等。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意謂在乾式成型製程中形成纖維素毛坯結構,其中纖維素纖維經空氣成型以產生纖維素毛坯結構2。當在空氣成型製程中形成纖維素毛坯結構2時,纖維素纖維由作為攜載介質之空氣攜載且形成為纖維毛坯結構2。此不同於正常紙張製造製程或傳統濕式成型製程,在該兩個製程中,當形成紙張或纖維結構時,將水用作纖維素纖維之攜載介質。在空氣成型製程中,必要時可將少量水或其他物質添加至纖維素纖維中以改變纖維素產品之性質,但空氣在成型製程中仍用作攜載介質。在合適時,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具有主要對應於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周圍之大氣中的環境濕度的乾燥度。作為替代方案,當形成纖維素產品1時,可控制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乾燥度以便具有適合的乾燥度等級。
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在習知空氣成型製程中或纖維素毛坯空氣成型模組中由纖維素纖維形成。舉例而言,取決於纖維素產品1之所需性質,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具有其中纖維具有相同來源之組成物,或替代地含有兩種或更多種類型之纖維素纖維的混合物。用於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纖維素纖維在纖維素產品1之成型製程期間,由於所施加成型壓力及成型溫度以及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之適當潮濕量而用氫鍵彼此牢固結合。纖維素纖維可與其他物質或化合物發生一定量的混合,如下文將進一步描述。纖維素纖維意謂任何類型之纖維素纖維,諸如天然纖維素纖維或經製造之纖維素纖維。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具體包含至少95%之纖維素纖維,或更具體地包含至少99%之纖維素纖維。
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具有單層或多層組態。具有單層組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指由含有纖維素纖維之一個層形成的結構。具有多層組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係指由包含纖維素纖維之兩個或更多個層形成的結構,其中該等層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組成物或組態。
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包含一或多個包含纖維素纖維之額外纖維素層,其中額外纖維素層例如經配置為用於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一或多個其他層的攜載層。一或多個額外纖維素層可充當具有比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其他層更高的拉伸強度之加強層。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一或多個經空氣成型之層具有擁有低拉伸強度之組成物時,此為有用的,以免纖維素毛坯結構2將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發生斷裂。具有較高拉伸強度之一或多個額外纖維素層以此方式充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其他層的支撐結構。一或多個額外纖維素層可具有與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其餘部分不同的組成物,諸如含有纖維素纖維之組織層、包含纖維素纖維之空氣沈降結構或其他適合之層結構。因此,一或多個額外纖維素層經空氣成型為不必要的。亦可使用其它適合之額外層,諸如經聚矽氧塗佈之結構或生物基膜。
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一或多個經空氣成型層為蓬鬆且透氣的結構,其中形成該等結構之纖維素纖維相對於彼此相對鬆散地配置。蓬鬆纖維素毛坯結構2用於纖維素產品1之有效乾式成型,從而允許纖維素纖維在按壓模組PM中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以有效方式形成纖維素產品1。
圖1a至圖1c示意性地顯示用於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之按壓模組PM的範例性具體實例。為了在按壓模組PM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首先自適合來源提供纖維素毛坯結構2。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由纖維素纖維經空氣成型且配置於輥上或堆疊中。此後,輥或堆疊可配置成連接至按壓模組PM。作為替代方案,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在配置成連接至按壓模組PM之纖維素毛坯空氣成型模組中由纖維素纖維經空氣成型,且在空氣成型操作之後直接饋送至按壓模組PM。纖維素毛坯結構2用適合之未說明之輸送構架饋送至按壓模組PM,諸如成型導線、真空帶饋送器或傳送帶。
按壓模組PM包含一或多個成型模具3,且一或多個成型模具3經建構以用於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按壓模組PM可在單空腔組態中僅配置有一個成型模具3,或可替代地在多空腔組態中配置有兩個或更多個成型模具。單空腔組態按壓模組因此包含具有第一模具部件3a及協作第二模具部件3b之僅一個成型模具3。多空腔組態按壓模組包含兩個或更多個成型模具3,各自具有協作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
在圖1a至圖1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按壓模組PM經配置為包含具有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之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一個成型模具3的單空腔組態按壓模組。在以下內容中,將結合單空腔組態按壓模組描述按壓模組PM,但本揭示內容可同等地適用於多空腔組態按壓模組。
按壓模組PM可例如經建構使得第一模具部件3a或第二模具部件3b可移動且經配置以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朝向其他模具部件移動,其中其他模具部件為靜止或以非可移動方式配置。在圖1a至圖1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二模具部件3b為靜止的。在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兩者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其中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在朝向彼此之方向上位移。移動模具部件可用適合致動器位移,諸如液壓、氣動或電致動器。亦可使用不同制動器之組合。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相對速度適合地選擇,使得纖維素毛坯結構2在乾式成形製程期間均勻地分佈於成型模具3中。
如圖1a至圖1c中所指示,第一模具部件3a在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第二模具部件3b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一模具部件3a經進一步配置以在纖維素產品1之乾式成型期間在按壓方向D P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以用於將成型壓力P F建立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當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時,當成型模具3處於打開狀態時,纖維素毛坯結構2經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1a中所示。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已配置於成型模具3中時,第一模具部件3a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當成型壓力P F以及適合之成型溫度T F在成型模具3中建立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時,第一模具部件3a之移動在產品成型位置中停止,如圖1b中所示。隨後第一模具部件3a在某一持續時間之後或直接在第一模具部件3a已停止之後在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之方向上移動,如圖1c中所示。適合之控制系統可用於控制按壓模組PM及成型模具3之操作。
纖維素產品1在成型模具3中藉由將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而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乾式成型。纖維素毛坯結構2加熱至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的成型溫度T F,且用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按壓。第一模具部件3a經配置以用於經由與對應第二模具部件3b相互作用而形成纖維素產品1。在纖維素產品1之乾式成型期間,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成型模具3中,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且施加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及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的成型溫度T F。當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乾燥時,由於所施加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以及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之適當潮濕量,氫鍵形成於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之纖維素纖維之間。溫度及壓力位準為例如在乾式成型製程期間在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運用配置於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之纖維素纖維中或與該纖維素纖維連接之適合感測器加以量測。纖維素毛坯結構2在形成於成型模具3中時通常含有小於45重量百分比之水。
纖維素產品成型週期示意性地說明於圖1a至圖1c中。纖維素毛坯結構2為如圖1a中所指示在饋送方向D F上用適合之輸送速度輸送至成型模具3。纖維素毛坯結構2適合地間歇地饋送至成型模具3。為了形成纖維素產品1,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1a中所示。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後,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且在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纖維素毛坯結構2藉由第一模具部件3a推送至第二模具部件3b中。當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用定位於模具部件之間的纖維素毛坯結構2推送時,成型壓力P F藉由由第一模具部件3a施加的推送力建立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成型模具3中建立成型壓力P F。所施加力在成型製程期間將成型壓力P F建立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如圖1b中所示,其連同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之成型溫度T F乾式成型纖維素產品1。成型模具3適合地包含在纖維素毛坯結構2中建立成型溫度T F之加熱單元。加熱單元可具有任何適合之組態,且作為範例,經加熱模具部件或經加熱模具部件可用於建立成型溫度T F。加熱單元可整合於或澆鑄至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第二模具部件3b中,且適合之加熱裝置為例如電加熱器,諸如電阻器元件或流體加熱器。亦可使用其他適合之熱源。當纖維素產品已乾式成型於成型模具3中時,第一模具部件3a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如圖1c中所示,且所成型纖維素產品1可自成型模具3用適合之移除裝置移除。在移除纖維素產品1之後,重複纖維素產品成型週期。
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以任何適合方式配置至成型模具3中,且作為範例,纖維素毛坯結構2可用適合之饋送裝置饋送,該饋送裝置在饋送方向D F上將纖維素毛坯結構2輸送至成型模具3。饋送裝置可例如為傳送帶、成型導線單元、工業機器人或任何其他適合之製造設備。輸送速度可視所產生纖維素產品1之類型而有差異,且經選擇以匹配成型模具3中之成型速度。
成型模具3之具體實例在圖2a至圖2c中更詳言說明。在此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經配置為正模具部件,且第二模具部件3b經配置為負模具部件。第一模具部件3a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二模具部件3b為靜止的。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按壓模組PM之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橫向方向D LA為垂直於或基本上垂直於按壓方向D P及按壓模組PM之縱向方向D LO的方向。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可以此方式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特定部件或部分,諸如具有負模鍛角度或底切部分之纖維素產品1之結構區域,且成型模具3可設計成具有負牽引角度或底切區域。
第一模具部件3a進一步包含基底結構5,該基底結構5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移動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如由圖2a至圖2c所理解。
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此具體實例中經配置為變形元件。藉由變形元件形成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包含按壓表面6,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上D L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如圖2c中所示。第二模具部件3b包含成型結構7,該成型結構7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6相互作用,且以此方式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在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凹槽,且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按壓至凹槽中。凹槽在此組態之情況下形成具有負模鍛角度α NEG之第二模具部件的底切部分,如圖2c中所示。成型結構7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延伸為單個連續凹槽。在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配置之複數個凹槽。在另一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具有在成型期間在纖維素產品1中形成螺紋結構之螺旋形狀之凹槽。應理解,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可經配置為兩個或更多個變形元件。
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通常配置為可變形變形元件。換言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在縱向方向D LO上對第二模具部件4b施加壓縮力後藉助於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在縱向方向D LO上移動來變形,尤其彈性地變形。
在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變形元件具有環狀形狀或組態,且變形元件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基底結構5之間。變形元件可配置為單個結構部件或替代地兩個或更多個結構部件。變形元件經建構以用於在纖維素產品1之乾式成型期間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成型壓力P F。變形元件可用適合附接構件,諸如膠或機械緊固構件附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替代地,變形元件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基底結構5之間而無任何附接構件,且代替地經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之組態固持在適當位置,如由圖式所理解。
成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變形元件配置於基底結構5之基底結構表面8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之間。基底結構表面8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具有基本上水平延伸,亦即表面8、9基本上垂直於縱向方向D LO延伸。使變形元件配置於基本上水平表面8、9之間實現變形元件之緊密形狀,且因此第一模具部件3a之較大金屬表面比率可用於按壓成型纖維素毛坯結構2。因此,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較大部分可按壓形成於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之兩個金屬表面之間。此通常為合乎需要的,此係由於與彈力元件與金屬表面之間的按壓成型比較,兩個金屬表面之間的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按壓成型通常產生成品之較佳表面品質。因此,配置於基本上水平表面8、9之間的變形元件之技術效應為具有較大程度之高品質表面修整之纖維素產品1,同時使用彈性形變元件以形成複雜形狀。
利用彈性變形元件,因此不需要傾斜、彎曲或具有其他複雜形狀以提供變形元件之橫向移動之基底結構表面8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代替地,變形元件自身之材料特性確保變形元件在按壓期間以所要方式變形。
在一些範例具體實例中,基底結構表面8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中之一者或兩者之某一傾角程度可取決於環境而實施。
舉例而言,在一個範例具體實例中,基底結構表面8之第一傾斜角(圖中未示)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之第二傾斜角(圖中未示)相對垂直於D LO延伸之平面在+10°與-10°之間。
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變形元件經變形以在成型模具3中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成型壓力P F,且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即使纖維素產品具有複雜三維形狀,諸如藉由成型結構7建立之具有負模鍛角度α NEG之凹入底切部分之形狀,或在纖維素毛坯結構2具有變化厚度時,亦達成均勻壓力分佈。為了將所需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變形元件由在施加力或壓力時可變形的材料製成,且變形元件適合地由能夠在變形之後恢復大小及形狀的彈性材料製成。變形元件可進一步由具有適合性質之材料製成,該材料能承受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時用於成型模具3之高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等級。某些彈性或可變形材料在曝露於高壓力位準時具有類流體性質。若變形元件由此類材料製成,則可在成形製程中達成均勻壓力分佈,其中自變形元件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之壓力在所有方向上相等或基本上相等。當變形元件在壓力下處於其類流體狀態時,達成均勻之類流體壓力分佈。成型壓力P F利用此類材料因此自所有方向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且變形元件可在纖維素產品1之乾式成型期間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均衡成型壓力。
變形元件可由一或多種彈性材料之適合結構製成,且作為範例,變形元件可由聚矽氧橡膠、聚胺脂、聚氯丁二烯或硬度在20至90蕭氏A之範圍內之橡膠的塊狀結構或基本上塊狀結構製成,例如塊狀變形元件。用於變形元件E之其他材料可例如為適合之凝膠材料、液晶彈性體及MR流體。代替使用單個變形元件結構,可使用複數個變形元件結構。
在一些範例具體實例中,變形元件在按壓期間基本上保持其容積且僅改變其形狀以確保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
其中塊狀變形元件意謂可撓性結構,其具有以與以上具體實例中所描述之變形元件相同之方式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成型壓力P F的類似能力,但與更薄薄膜結構相比較具有更大彈性變形區域。塊狀變形元件可利用較厚薄膜結構建構或甚至由可撓性材料之均質主體製成。可撓性材料可具有將使材料在施加成型壓力P F時浮動出成型模具部件3a與3b之間的性質。
在另一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塊狀變形元件可具有變化厚度,其中塊狀變形元件例如經塑形或澆鑄至具有變化厚度之結構中。具有變化厚度之塊狀變形元件之較薄及較厚區域可補償成型模具部件3a、3b中之區域,該等成型模具部件需要較小或較大薄膜之變形以便使施加於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之壓力相等或均衡。藉由使用塊狀變形元件結構,可使成型模具3在建構上更便宜且更簡單。
塊狀變形元件經建構,使得當壓力自成型模具部件3a及3b施加時,塊狀變形元件變形以便對纖維素毛坯結構施加成型壓力P F。塊狀變形元件可由具有如上文所提及之適合性質之材料製成。亦可使用其它適合材料或具有彈性性質之材料的組合。由於塊狀變形元件之可撓性性質,塊狀變形元件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均勻壓力。
彈性變形元件之另一優勢為其將由於彈性變形元件之固有特性而在壓縮事件之後自動地返回至其原始位置或形狀。
如圖2c中所示,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縱向方向D LO上至少部分地以重疊關係配置。以此方式,縱向重疊部分S OL建立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後之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
取決於成型模具3之設計,基底結構5亦可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部件或部分上。在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纖維素毛坯2之上半部分形成於基底結構5與第二模具部件之間,如圖2c中所示。
利用單一按壓操作O SP意謂纖維素產品1在一個單一按壓步驟中在按壓模組PM之成型模具3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在單一操作嚙合步驟期間建立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因此,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在兩個或更多個重複按壓操作中不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
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處於重疊關係中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初始位置P I位移至按壓位置P P。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為了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自適合來源提供且隨後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2a中所示。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時,第一模具部件3a在按壓方向D P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如由圖2a中之箭頭所指示。第一模具部件3a在將纖維素毛坯結構2推動至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移動期間,如由圖2b所理解。在圖2b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已達到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下部末端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之底部部分推動纖維素毛坯結構2的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後,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配置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且在重疊關係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至少部分地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如圖2b至圖2c中所示。
在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進一步移動後,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至圖2c中所示之位置中,且當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時,成型壓力P F藉由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相對移動積累於成型模具3中。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此相對移動致使變形元件在橫向方向D LA上變形,且變形元件如上文所描述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如圖2a至圖2b中所示之初始位置P I位移至如圖2c中所示之按壓位置P P。利用此組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且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移動後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以此方式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且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因此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且按壓至凹槽中,如圖2c中所示。
在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及基底結構5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以此方式,成型壓力P F建立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及基底結構5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當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時,成型溫度T F在成型期間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且該成型溫度T F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成型模具3之替代性具體實例在圖3a至圖3c中更詳言說明。在此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經配置為負模具部件,且第二模具部件3b經配置為正模具部件。第二模具部件3b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一模具部件3a為靜止的。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按壓模組PM之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橫向方向D LA為垂直於或基本上垂直於按壓方向D P及按壓模組PM之縱向方向D LO的方向。
第一模具部件3a進一步包含基底結構5,該基底結構5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移動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如由圖3a至圖3c所理解。
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此具體實例中經配置為變形元件。藉由變形元件形成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包含按壓表面6,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上D L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如圖3c中所示。第二模具部件3b包含成型結構7,該成型結構7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6相互作用,且以此方式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在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凹槽,且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按壓至凹槽中。凹槽在此組態之情況下形成具有負模鍛角度α NEG之第二模具部件的底切部分,如圖3c中所示。成型結構7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延伸為單個連續凹槽。在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配置之複數個凹槽。在另一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具有在成型期間在纖維素產品1中形成螺紋結構之螺旋形狀之凹槽。應理解,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可經配置為兩個或更多個變形元件。
在圖3a至圖3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變形元件具有環狀形狀或組態,且變形元件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基底結構5之間。變形元件可配置為單個結構部件或替代地兩個或更多個結構部件。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變形元件配置於基底結構表面8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9之間,如結合圖2a至圖2c所描述。變形元件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成型壓力P F。變形元件可用適合附接構件,諸如膠或機械緊固構件附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替代地,變形元件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基底結構5之間而無任何附接構件,且代替地經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之組態固持在適當位置,如由圖式所理解。
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變形元件經變形以在成型模具3中對纖維素毛坯結構2施加成型壓力P F,且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即使纖維素產品具有複雜三維形狀,諸如藉由成型結構7建立之具有負模鍛角度α NEG之凹入底切部分之形狀,或在纖維素毛坯結構2具有變化厚度時,亦達成均勻壓力分佈。變形元件可由材料製成,且具有上文結合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所描述的組態及性質。
如圖3c中所示,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縱向方向D LO上至少部分地以重疊關係配置。以此方式,縱向重疊部分S OL建立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後之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
取決於成型模具3之設計,基底結構5亦可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之部件或部分上。在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纖維素毛坯2之上半部分形成於基底結構5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3c中所示。
利用單一按壓操作O SP意謂纖維素產品1在一個單一按壓步驟中在按壓模組PM之成型模具3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在單一操作嚙合步驟期間建立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因此,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在兩個或更多個重複按壓操作中不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
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處於重疊關係中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初始位置P I位移至按壓位置P P。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為了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自適合來源提供且隨後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3a中所示。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時,第二模具部件3b在按壓方向D P上朝向第一模具部件3a移動,如由圖3a中之箭頭所指示。第二模具部件3b在將纖維素毛坯結構2推動至第一模具部件3a中之移動期間,如由圖3b所理解。在圖3b中,第二模具部件3b已達到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下部末端朝向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構成之第一模具部件3a之底部部分推動纖維素毛坯結構2的位置。在第二模具部件3b朝向第一模具部件3a移動後,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配置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且在重疊關係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至少部分地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如圖3b至圖3c中所示。
在第二模具部件3b在按壓方向D P上朝向第一模具部件3a進一步移動後,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至圖3c中所示之位置中,且當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時,成型壓力P F藉由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相對移動積累於成型模具3中。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此相對移動致使變形元件在橫向方向D LA上變形,且變形元件如上文所描述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如圖3a至圖3b中所示之初始位置P I位移至如圖3c中所示之按壓位置P P。利用此組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且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移動後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以此方式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且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因此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且按壓至凹槽中,如圖3c中所示。
在圖3a至圖3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及基底結構5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以此方式,成型壓力P F建立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及基底結構5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當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時,成型溫度T F在成型期間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且該成型溫度T F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成型模具3之另一具體實例在圖4a至圖4c中更詳言說明。在此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經配置為正模具部件,且第二模具部件3b經配置為負模具部件,具有類似於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的組態。然而,在此具體實例中,第二模具部件3b具有更淺組態,適合於成型蓋結構或其他類似產品結構。第一模具部件3a以可移動方式配置且第二模具部件3b為靜止的。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具有上文結合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所描述的組態及功能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及基底結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按壓模組PM之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
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亦在此實施例中經配置為變形元件,如上文所描述,且藉由變形元件形成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包含按壓表面6,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如圖4c中所示。第二模具部件3b包含上部定形成型結構7,該上部定形成型結構7經建構以用於與按壓表面6相互作用,且以此方式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在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邊緣凹槽,且按壓表面6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將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按壓至凹槽中。凹槽利用此組態形成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上部定形部分,如圖4c中所示。成型結構7可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延伸為單個連續凹槽。在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沿著第二模具部件3b配置之複數個凹槽。應理解,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可經配置為兩個或更多個變形元件。
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變形元件經變形以在成型模具3中將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且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即使纖維素產品具有複雜三維形狀,諸如藉由成型結構7建立之形狀,或在纖維素毛坯結構2具有不同厚度時,亦達成均勻壓力分佈。變形元件可由材料製成,且具有上文結合圖2a至圖2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所描述的組態及性質。
如圖4c中所示,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縱向方向D LO上至少部分地以重疊關係配置。以此方式,縱向重疊部分S OL建立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後之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然而,在此具體實例中,基底結構5並不將任何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在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纖維素毛坯2之上半部分形成於變形元件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4c中所示。
利用單一按壓操作O SP意謂纖維素產品1在一個單一按壓步驟中在按壓模組PM之成型模具3中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在單一操作嚙合步驟期間建立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因此,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成型壓力P F及成型溫度T F在兩個或更多個重複按壓操作中不施加至纖維素毛坯結構。
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處於重疊關係中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初始位置P I位移至按壓位置P P。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為了在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由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自適合來源提供且隨後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如圖4a中所示。當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時,第一模具部件3a在按壓方向D P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如由圖4a中之箭頭所指示。第一模具部件3a在將纖維素毛坯結構2推動至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移動期間,如由圖4b所理解。在圖4b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已達到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下部末端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之底部部分推動纖維素毛坯結構2的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移動後,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配置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且在重疊關係中,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至少部分地定位於第一模具部件3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如圖4b至圖4c中所示。
在第一模具部件3a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進一步移動後,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至圖4c中所示之位置中,且當基底結構5在按壓方向D P上移動時,成型壓力P F藉由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相對移動積累於成型模具3中。基底結構5與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間的此相對移動致使變形元件在橫向方向D LA上變形,且變形元件如上文所描述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使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自如圖4a至圖4b中所示之初始位置P I位移至如圖4c中所示之按壓位置P P。利用此組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且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相對於基底結構5移動後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以此方式經由變形元件之變形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且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因此在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藉由按壓表面6在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成型結構7按壓且按壓至凹槽中,如圖4c中所示。
在圖4a至圖4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藉由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P F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以用於在成型模具3中形成纖維素產品1。以此方式,成型壓力P F建立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與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當第一模具部件3a及第二模具部件3b在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成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時,成型溫度T F在成型期間施加至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且該成型溫度T F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在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後,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第二模具部件3b自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初始位置P I
成型模具3之另一具體實例在圖5中更詳言說明。在此具體實例中,第一模具部件3a經配置為正模具部件,且第二模具部件3b經配置為負模具部件。在此具體實例中,成型模具3具有類似於圖4a至圖4c中所說明之具體實例的組態。然而,在圖5中所示之具體實例中,基底結構5具有用於限制形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之變形元件之延伸的不同組態。在由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後,基底結構5之外部側向部分為變形元件在按壓位置P P中之縱向方向D LO上之限制變形,如由圖式所理解。
在另一替代性未說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配置為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而非一或多個變形元件。成型模具之組態可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一者,但代替地剛性模具元件在成型模具中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按壓模組之橫向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在此類組態之情況下,第一模具部件包含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之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形成纖維素產品期間在按壓模組之橫向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模具部件部分位移。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經建構以用於在成型模具中形成該纖維素產品後之單一按壓操作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成型壓力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上。第一模具部件可進一步包含基底結構,該基底結構配置成連接至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第二模具部件部分。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在縱向方向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在第一模具部件部分及基底結構相對於彼此移動後,構成第二模具部件部分之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經建構以用於在橫向方向上位移。第一模具部件可例如用一或多個致動器配置以用於移動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其中在縱向方向上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供制動器使用以用於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之橫向位移。替代地,制動器包含致動構件,其使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在不受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與基底結構之間的相對移動之情況下位移。
對於不同具體實例,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基底結構5及第二模具部件3b可由剛性模具材料製成,諸如鋼、鋁或其它適合之金屬或金屬材料,或可替代地亦可包括金屬、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之組合的不同適合之材料的組合。
應理解,與以上具體實例中所描述之一者相比較,具有成型模具3之按壓模組PM可具有其他設計及建構。成型模具3亦可針對不同具體實例配置有切割裝置,其中纖維素產品1在成形製程期間在成型模具中切成所需形狀。當纖維素產品1已在成形製程中自纖維素材料切割時,形成剩餘殘餘纖維素纖維結構。當新穎纖維素毛坯結構2經空氣成型時,殘餘纖維素纖維結構可再循環且再次使用。
應瞭解,上文描述在本質上僅為範例性的且並不意欲限制本揭示內容、其應用或用途。雖然已在本說明書中描述且在圖式中說明特定範例,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不脫離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的本揭示內服之範圍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改變且可用等效物取代其元件。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基本範圍之情況下,可進行修改以使特定情況或材料適應本揭示內容之教示。因此,希望本揭示內容不限於藉由圖式說明且在本說明書中描述為當前涵蓋用於進行本揭示內容之教示的最佳模式之特定範例,而是本揭示內容之範圍將包括落入前述描述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內之任何具體實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及之參考符號不應視為限制受申請專利範圍保護之主題的範圍,且其唯一功能應為使得申請專利範圍更易於理解。
1:纖維素產品 2:纖維素毛坯結構 3:成型模具 3a:第一模具部件 3b:第二模具部件 4a:第一模具部件部分 4b:第二模具部件部分 5:基底結構 6:按壓表面 7:成型結構 8:基底結構表面 9:第一模具部件部分表面 D F:饋送方向 D LA:橫向方向 D LO:縱向方向 D P:按壓方向 E:變形元件 O SP:單按壓操作 P F:成型壓力 P I:初始位置 PM:按壓模組 P P:按壓位置 S OL:縱向重疊部分 T F:成型溫度 α NEG:負模鍛角度
將在下文中參考隨附圖式詳細地描述本揭示內容,其中 [圖1a]至[圖1c]  在側視圖中示意性地顯示根據具體實例之具有成型模具之按壓模組, [圖2a]至[圖2c]  在橫截面側視圖中示意性地現實根據具體實例之成型模具, [圖3a]至[圖3c]  在橫截面側視圖中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替代性具體實例之成型模具, [圖4a]至[圖4c]  在橫截面側視圖中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替代性具體實例之成型模具,及 [圖5]    在橫截面側視圖中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替代性具體實例之成型模具。
2:纖維素毛坯結構
3:成型模具
3a:第一模具部件
3b:第二模具部件
DF:饋送方向
DLA:橫向方向
DLO:縱向方向
DP:按壓方向
PM:按壓模組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由一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按壓模組(PM),其中該按壓模組(PM)包含具有一第一模具部件(3a)及一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一成型模具(3),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該第二模具部件(3b)在平行於該按壓模組(PM)之一縱向方向(D LO)之一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3b)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以一重疊關係配置; 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一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配置成連接至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一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按壓模組(PM)之一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 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後之一單一按壓操作(O SP)期間,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一成型壓力(P F)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
  2. 如請求項1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處於該重疊關係之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至少部分地經建構以用於定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3a)與該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一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
  3. 如請求項1或2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第二模具部件(3b)從一初始位置(P I)位移至一按壓位置(P P)。
  4. 如請求項3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之後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該第二模具部件(3b)從該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該初始位置(P I)。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包含一按壓表面(6),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
  6. 如請求項5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3b)包含一成型結構(7),該成型結構(7)經建構以用於與該按壓表面(6)相互作用,其中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成型結構(7)按壓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
  7. 如請求項6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該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一凹槽,且其中該按壓表面(6)經建構以用於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將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按壓至該凹槽中。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進一步包含一基底結構(5),該基底結構(5)配置成連接至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基底結構(5)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其中在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移動後,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位移。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配置為一變形元件。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按壓模組(PM),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配置為一或多個可位移剛性模具元件。
  11. 一種用於在一按壓模組(PM)中由一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纖維素產品(1)之方法,其中該按壓模組(PM)包含具有一第一模具部件(3a)及一第二模具部件(3b)之一成型模具(3),該等模具部件經建構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彼此相互作用以用於由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該第二模具部件(3b)在平行於該按壓模組(PM)之一縱向方向(D LO)之一按壓方向(D P)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包含一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配置成連接至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之一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其中在一單一按壓操作(O SP)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提供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且將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配置於該第一模具部件(3a)與該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 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使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或該第二模具部件(3b)位移成一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其中在該重疊關係中,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至少部分地定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3a)與該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的一縱向重疊部分(S OL)中; 在該按壓模組(PM)的一橫向方向(D LA)上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及 藉由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將在1至100 MPa之範圍內,較佳地在4至20 MPa之範圍內的一成型壓力(P F)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以用於在該成型模具(3)中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 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當該第一模具部件(3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3b)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位移成該至少部分地重疊關係時,將一成型溫度(T F)施加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其中該成型溫度(T F)在100至300 ℃之範圍內,較佳地在100至200 ℃之範圍內。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 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與該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與該第二模具部件(3b)之間將該成型壓力(P F)建立至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上。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第二模具部件(3b)從一初始位置(P I)位移至一按壓位置(P P)。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 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之後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遠離該第二模具部件(3b)從該按壓位置(P P)位移回至該初始位置(P I)。
  16.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包含一按壓表面(6),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該按壓表面(6)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第二模具部件(3b)按壓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3b)包含一成型結構(7),該形成結構(7)經建構以用於與該按壓表面(6)相互作用,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該按壓表面(6)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朝向該成型結構(7)按壓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 其中該成型結構(7)經配置為該第二模具部件(3b)中之一凹槽,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形成該等纖維素產品(1)期間藉由該按壓表面(6)將該經空氣成型之纖維素毛坯結構(2)按壓至該凹槽中。
  19. 如請求項1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3a)進一步包含一基底結構(5),該基底結構(5)配置成連接至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其中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基底結構(5)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相對於彼此以可移動方式配置,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縱向方向(D LO)上使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位移,及在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及該基底結構(5)相對於彼此移動後,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位移。
  20. 如請求項11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配置為一變形元件,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經由該變形元件之變形使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
  21. 如請求項1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該第二模具部件部分(4b)經配置為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使該一或多個剛性模具元件在該橫向方向(D LA)上相對於該第一模具部件部分(4a)位移。
TW111143753A 2021-12-16 2022-11-16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TW202346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2151541-6 2021-12-16
SE2151541A SE2151541A1 (en) 2021-12-16 2021-12-16 A pressing module for forming cellulose products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cellulose produc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6079A true TW202346079A (zh) 2023-12-01

Family

ID=8443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3753A TW202346079A (zh) 2021-12-16 2022-11-16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448266A1 (zh)
MX (1) MX2024007155A (zh)
SE (1) SE2151541A1 (zh)
TW (1) TW202346079A (zh)
WO (1) WO20231102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09319B (zh) * 1962-08-17 1969-03-17 Werz Furnier Sperrholz
FR2596145B1 (fr) * 1986-03-21 1990-03-09 Poudres & Explosifs Ste Nal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objets combustibles par emboutissage de disques de papier combustible au moyen d'un poincon souple
FR2863543B1 (fr) * 2003-12-16 2007-11-02 Airbus France Procede de formage par estampage a chaud de pieces de tolerie complexes en materiau composite et outillag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JP4429965B2 (ja) * 2005-05-23 2010-03-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加工装置
JP4399022B1 (ja) * 2008-10-21 2010-01-13 泉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延伸合成樹脂シートの成形方法
DE102014015414B4 (de) * 2014-10-20 2018-02-01 Premium Aerote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alenförmigen Faserverbundteils
SE539948C2 (en) * 2016-03-18 2018-02-06 The Core Company Ab ISOSTATIC PRESSURE FORMING OF HEATED DRY CELLULOSE FIBERS
SE543410C2 (en) * 2019-03-08 2021-01-05 Pulpac AB A method for producing cellulose products and a forming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0282A1 (en) 2023-06-22
SE2151541A1 (en) 2023-06-17
EP4448266A1 (en) 2024-10-23
MX2024007155A (es) 202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3637B1 (en) Pulp molding apparatus and molds for use therein
FI3882167T3 (fi) Menetelmä selluloosatuotteen valmistamiseksi ja selluloosatuotteen muodostuslaitteisto
KR960003699A (ko) 정제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15605345A (zh) 成型模具系统和用于在成型模具系统中形成纤维素产品的方法
TW202228995A (zh) 一種在成型模具系統中對纖維素產品進行邊緣成型的方法,以及一種用於成型纖維素產品邊緣的成型模具系統
WO2020016416A3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3d molded pulp product
US20230321866A1 (en) Multi-Cavity Forming Mould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Cellulose Products in a Multi-Cavity Forming Mould System
WO2023194032A1 (en) A dry-forming mould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ellulose product in a dry-forming mould system
US20180171561A1 (en) Large lightweight molded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TWI804159B (zh) 用於在成型模系統中自纖維素坯件結構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成型模系統、及纖維素坯件結構
TW202423670A (zh) 用於乾式成型纖維素製品的製品成型單元及用於乾式成型纖維素製品的方法
TW202346079A (zh) 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按壓模組和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TWI853147B (zh) 成型模系統以及在成型模系統中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
TW202413044A (zh) 變形元件、包括變形元件之成型模具及用於成型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SE2250741A1 (en) Ejection element, forming mould comprising an ejectio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ellulose products
TW202402496A (zh) 一種在乾式成型模具系統中形成纖維素產品之方法
TW202417216A (zh) 包括可移動元件的成型模具及用於形成纖維素產品的方法
SE2250875A1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cellulose blank structure via a buffering module and buffering module
JPS61216709A (ja) 薄膜フイルタ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