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3092A - 透鏡元件 - Google Patents

透鏡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3092A
TW202343092A TW112111148A TW112111148A TW202343092A TW 202343092 A TW202343092 A TW 202343092A TW 112111148 A TW112111148 A TW 112111148A TW 112111148 A TW112111148 A TW 112111148A TW 202343092 A TW202343092 A TW 2023430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s
lens element
optical
wearer
ey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1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修 吉約
薩米 哈姆勞伊
紀堯姆 吉羅德
大衛 里歐
克諾剛 巴朗登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依視路國際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依視路國際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依視路國際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3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0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2Ophthalmic lenses having special refractive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4Myopia progression preven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旨在配戴在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鏡片元件(10),該鏡片元件至少包括分別提供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的第一組光學元件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當由配戴者配戴時,第一組光學元件(14F)所在的位置比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距眼睛的轉動中心(Q’)距離更遠。第一組光學元件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以相互關係設置,其方式為使得對於至少一個注視方向,同時為相應的至少第一入射光束和第二入射光束提供第一累積光學效果和第二累積光學效果。

Description

透鏡元件
本揭露關於一種鏡片元件,該鏡片元件旨在配戴在人的眼睛前方以特別地抑制、減少或控制眼睛的比如近視或遠視等屈光異常的發展。鏡片元件特別地是眼科製品。
術語「眼科製品」特別理解為係指可以用作例如眼鏡、特別是太陽鏡、護目鏡、遮護罩等的矯正鏡片或其他鏡片,或者由用戶配戴的直接與其眼睛接觸的接觸鏡片。
眼睛近視的特徵係眼睛將遠處的物體聚焦在其視網膜前方。眼睛遠視的特徵係眼睛將遠處的物體聚焦在其視網膜後方。通常使用凹鏡片矯正近視,並且通常使用凸鏡片矯正遠視。
已經觀察到一些個體在使用常規單光光學鏡片矯正時、特別是兒童在其觀察位於近距離處的物體時(即,在視近條件下)聚焦不準確。這在如今兒童在其幼童時期就已經接觸和使用智慧手機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為針對視遠進行矯正的近視兒童的一部分的這種聚焦缺陷,其視網膜後方(甚至在中央凹區域中)還形成附近物體的圖像。
這種聚焦缺陷可能對這類個體的近視發展有影響。可以觀察到,對於大多數所述個體,近視缺陷往往隨時間加重。
中央凹視力對應於所觀看的物體的圖像藉由眼睛形成在視網膜的被稱為中央凹區的中央區內的觀察狀況。
周邊視力對應於對相對於所觀看的物體側向偏移的場景要素的感覺,所述要素的圖像形成在視網膜的周邊部分上,遠離中央凹區。
為屈光不正受試者提供的眼科矯正通常適於他的中央凹視力。然而,眾所周知,相對於為中央凹視力確定的矯正,必須針對周邊視力減小矯正。特別地,對猴子進行的研究表明,將光聚焦在視網膜周邊的遠後方致使眼睛拉長並且因此致使近視缺陷加重,即使同時使光完美聚焦在中央凹上也是如此。
因此,似乎需要一種能夠抑制、控制或至少減緩眼睛的比如近視或遠視等屈光異常的發展的鏡片元件。
WO 2019206569以申請人的名義藉由揭露具有光學元件的鏡片元件提出了解決方案,該等光學元件特別地顯示出焦點偏移,該焦點偏移使得能夠在標準配戴條件下不將圖像聚焦在眼睛視網膜周邊上。
本揭露旨在提供至少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取決於注視方向的改進的功能。
為了實現此目標,本揭露提出了一種旨在配戴在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鏡片元件,該鏡片元件至少包括分別提供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的第一組光學元件和第二組光學元件, - 其中,當由配戴者配戴時,第一組光學元件所在的位置比第二組光學元件距眼睛的轉動中心距離更遠, - 第一組光學元件和第二組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以相互關係設置,其方式為使得對於至少一個注視方向,同時為相應的至少第一入射光束和第二入射光束提供第一累積光學效果和第二累積光學效果: - 第一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一入射光束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中並且包括焦點偏移的作用; - 第二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二入射光束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區並且包括藉由第二組光學元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對由第一組光學元件的第一光學功能引起的焦點偏移進行反作用焦點偏移的作用。
這種同時的第一累積效果和第二累積效果在一方面藉由在視網膜周邊區中的散焦而允許提供高效的近視或遠視控制以及對視網膜中央區的優化視力矯正。
第一累積效果允許在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上形成模糊/散焦的圖像。鏡片元件的焦點被向上偏移成位於視網膜的上游且更靠近鏡片元件的後面/背面。
第二累積效果允許在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凹區中形成具有改進的清晰度的圖像。
根據單獨或組合採用與上文限定的鏡片元件或上文限定的方法相關的另外的方面: 一個注視方向例如介於+/-10°之間。 另一個注視方向可以介於-40°與-20°之間。
鏡片元件例如包括前屈光區域和後屈光區域,該前屈光區域和後屈光區域協作以實現基於配戴者的所述眼睛的處方的屈光力。
第一組光學元件例如設置在鏡片元件的前面上。
第二組光學元件例如設置在鏡片元件的後面上。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組光學元件或第二組光學元件、或這兩者均可以集成在鏡片元件的中間層中。
第一組光學元件可以相對於前屈光區域凹入或突出。
第二組光學元件可以相對於後屈光區域凹入或突出。
第二組光學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為環形形狀。
第二組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被配置成根據鏡片偏心率改變相關聯的第一組光學元件的梯度規律。
本發明還關於一種用於構思上述旨在由配戴者配戴的鏡片元件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配戴者眼睛的轉動中心確定第二組光學元件的位置。
在所有的附圖中,相同的元件帶有相同的附圖標記。
以下實施方式僅是示例。雖然本說明書涉及一個或若干個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實施方式。此外,所描述的與一個實施方式相關的特徵也可以與另一個實施方式有關,即使沒有明確地提及這一點也是如此。不同實施方式的簡單特徵也可以相組合以提供另外的實現方式。
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層或鏡片元件或表面的「前」面或「後」面,參考了當承載眼科鏡片的眼科裝置配戴在配戴者面部時光線朝向眼睛穿過眼科鏡片的傳播。因此,「前」面總是距用戶眼睛最遠、並且因此距視野最近的面,而「後」面總是距用戶眼睛最近的面。
術語「上游」或「下游」與光從眼睛外部穿過配戴者所配戴的鏡片元件、配戴者瞳孔、並朝向其眼睛的視網膜傳播相關地使用。因此,當光穿過第一物體(表面、層、圖像等)並且接著穿過第二物體朝向配戴者的視網膜穿過其路徑時,第一物體位於第二物體的上游。
例如,當圖像位於視網膜前方、瞳孔與視網膜之間時,圖像位於配戴者眼睛視網膜的上游或前方。
相反,當光首先穿過第二元件並且接著穿過第一元件朝向配戴者的視網膜穿過其路徑時,第一物體位於第二物體的「下游」。因此,配戴者的視網膜位於鏡片元件和配戴者瞳孔的下游。
焦點偏移的累積效果理解為,當與配戴相同但不具有光學元件的鏡片元件作對比時,光學元件至少對一些光束引起整體鏡片元件的在配戴者視網膜上游並更接近/靠近鏡片元件的後面的焦點移位/再成形。視網膜上游的這種焦點移位致使圖像在關注區域中散焦/變模糊。反作用焦點偏移的累積效果理解為,一組光學元件中的光學元件至少對一些光束引起整體鏡片元件的焦點移位/再成形以取消/反轉另一組光學元件所引起的焦點移位。
本揭露關於一種旨在配戴在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鏡片元件。
在本揭露的背景下,術語「鏡片元件」可以指鏡片毛坯、未切割的光學鏡片、被磨邊以配適特定眼鏡架的眼鏡光學鏡片、眼科鏡片或接觸鏡片。
圖1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具有前面10F和後面10R的鏡片元件10的示例之簡化截面視圖,該鏡片元件旨在配戴在配戴者的眼睛前方。
鏡片元件10包括具有前屈光區域12F和後屈光區域12R的基材11。屈光區域12F和12R兩者分別具有基於配戴者的眼睛的處方的屈光力。
屈光區域12F和12R的基於配戴者眼睛處方的屈光力的目的是在配戴者的視網膜上形成清晰或(與沒有鏡片元件10的情況相比)至少更加清晰的圖像。平行入射光束將聚焦在視網膜上,並且對於視網膜的中央凹區和周邊區來說也是如此。
鏡片元件10進一步包括在其前面10F上的第一組光學元件14F以及在其後面10R上的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該第一組光學元件和該第二組光學元件分別提供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
光學元件14F和14R例如位於相應屈光區域12F和12R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R可以嵌入或集成在多層基材的一個層中(例如在該基材包括若干層的情況下)。
第一組光學元件14F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R可以是基材11的特定光學層的一部分。
在本揭露的背景下,光學元件14F/或14R可以被視為相對於前屈光區域12F和/或後屈光區域12R在其強度、曲率或光偏差方面提供光波前修改的光學結構。這種光學元件14F或14R所具有的物理延展Z(變形/高度)可以特別地介於[0,1 µm-50 µm]之間。就物理延展X/Y(寬度/長度/直徑)而言,其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可以介於[0.5 µm,2.5 mm]之間。光學元件14F或14R可以具有(凹入或突出的)微滴形狀、或者圓環形或環形形狀。在圓環形或環形形狀的光學元件14F或14R的情況下,環的截面可以介於[0.5 µm,2.5 mm]之間。
硬塗層可以保護鏡片元件10並覆蓋光學元件14F和/或14R以及屈光區域12F和/或12R。
光學元件14F和/或14R可以具有吸收性或不具有吸收性。在該等光學元件具有吸收性的情況下,其吸收性在局部可以達到100%。
光學元件14F/或14R也可以被配置成散射或繞射光,特別地散射角度或繞射角度在+/-1°到+/-30°的範圍內。
基材11例如由塑膠材料(例如聚合物基材)製成,如熱固性材料、特別地由聚(脲-氨基甲酸酯)製成、或熱塑性塑膠材料、特別地由聚醯胺(PA)(如尼龍或聚碳酸酯或聚酯)製成。
第一組光學元件和/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可以由與基材11相同的材料製成並且因此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在其他示例中,特別地當嵌入時,第一組光學元件和/或第二組的14F/14R可以由折射率不同於形成基材11的折射材料的不同材料製成。
在圖1的示例中,第一組光學元件14F例如從前面10F突出並且可以被視為多個各自獨立的島狀區域。第二組光學元件14R例如從後面10R凹入。該等光學元件也可以被視為多個各自獨立的島狀區域。
在未示出的其他示例中,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R可以是 - 環形或圓環形形狀, - 突出的或凹入的, - 連續的或不連續的。
屈光區域12F和12R較佳的是形成為除了由多個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形成的區域之外的區域。換言之,屈光區域12F和12R係與多個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所佔據的區域互補的區域。
屈光區域12F和12R被配置為在標準配戴條件下、特別是針對中央凹視力向配戴者提供基於配戴者的處方的第一光焦度,該處方用於矯正所述配戴者眼睛的屈光異常。屈光區域12F和12R的目的是將平行入射光聚焦在視網膜上。
配戴條件理解為鏡片元件10相對於配戴者眼睛的位置,例如由前傾角、角膜到鏡片距離、瞳孔到角膜距離、眼睛轉動中心Q’到瞳孔距離來限定。
如將在以下相對於圖3更加詳細解釋的,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以相互關係設置,其方式為使得對於至少一個注視方向,同時為相應的至少第一入射光束和第二入射光束提供第一累積光學效果和第二累積光學效果。
第一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一入射光束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周邊區中並且包括焦點偏移的作用,這意味著對於平行入射光束,焦點沿瞳孔的方向背離視網膜移位/移動。因此,焦點偏移致使不將圖像聚焦在圖像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中,從而允許近視遠視得到控制。於是,焦點位於配戴者視網膜的前方或上游。
第二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二入射光束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中央區並且包括藉由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對由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第一光學功能引起的焦點偏移進行反作用焦點偏移的作用。因此,例如藉由完全地對由第一光學功能引起的焦點偏移進行反作用焦點偏移(指取消或反轉由第一組光學元件引起的焦點偏移),圖像將聚焦在視網膜上。因此,藉由第二組光學元件14R來為所述第二入射光束反轉第一組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14F的第一光學功能。
特別地相對於此第二累積效果,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可以被配置成根據鏡片偏心率改變相關聯的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梯度規律。
因此至少在一個注視方向、但較佳的是在某些範圍的注視方向上,配戴者將從對視網膜中央區的優化視力矯正中受益並且同時藉由在視網膜的周邊區中散焦而從高效的近視或遠視控制中受益。
對於僅穿過第一組光學元件14F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其他光束,實現了獨立的光學功能。
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獨立的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可以相同或可以不同。
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或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獨立的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也可以是致使圖像在配戴者眼睛的視網膜上至少部分地散焦/變模糊的焦點偏移,從而例如在視網膜前方、特別是在視網膜的周邊區中產生未聚焦的光,以便減緩近視。
其他獨立的光學功能根據非限制性列舉可以包括特定的局部焦度矯正、散光矯正、非球面化或棱鏡以有區別地定向光線。
現在轉向圖2和圖3,該等圖係眼睛和鏡片元件10的光學系統之圖解圖示,因此示出了在本揭露中使用的定義。
清楚起見,僅用虛線輪廓表示出了位於前面10F上的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一些光學元件,僅用實線輪廓表示出了位於後面10R上的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一些光學元件。在圖3中也是如此,其中僅表示出了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一些光學元件以及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一些光學元件。
更精確地,圖2表示這種系統的立體圖,其展示了用來定義注視方向的參數α和β。圖3係平行於配戴者的頭的前後軸線的豎直平面圖,當參數β等於0時該豎直平面穿過眼睛的轉動中心。
將眼睛的轉動中心標記為Q’。圖3中以點劃線示出的軸線Q’F’係穿過眼睛轉動中心並且延伸到配戴者前方的水平軸線,即,對應於主注視視角的軸線Q’F’。此軸線在被稱為配鏡十字的點上切割鏡片的非球面表面,所述點存在於鏡片上而使眼鏡師能夠將鏡片定位在鏡架中。鏡片的後表面與軸線Q’F’的相交點係點O。若O位於後面10R上,則其可以是配鏡十字。
具有中心Q’和半徑q’的頂球在水平軸線的一點上與鏡片元件10的後面10R相切。作為示例,25.5 mm的半徑q’的值對應於常用值,並且在配戴著鏡片時提供令人滿意的結果。
給定注視方向(由圖2中的實線所表示)對應於眼睛繞著Q’轉動的位置和頂球的點J;角β係在軸線Q’F’與直線Q’J在包括軸線Q’F’的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之間形成的角;這個角出現在圖2之示意圖上。角α係在軸線Q’J與直線Q’J在包括軸線Q’F’的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之間形成的角;這個角出現在圖2和圖3之示意圖上。因此,給定的注視方向對應於頂球的點J或者對應於一對(α,β)。如果注視降低角的值在正向越大,則注視降低越多;而如果所述值在負向越大,則注視升高越多。
在給定的注視方向上,在物體空間中位於給定物距處的點M的圖像形成在對應於最小距離JS與最大距離JT的兩個點S與T之間,該最小距離和最大距離將是矢狀局部焦距和切向局部焦距。在點F’處形成了物體空間中無窮遠處的點的圖像。距離D對應於鏡片的後冠狀面。
典型地,在遵循主注視方向的視遠中,物點處於無窮遠處。在遵循基本上對應於在朝向鼻側的絕對值為約35°的角α和約5°的角β的注視方向的視近中,物距係約30 cm到50 cm。
這樣解釋之後,可以從圖3中清楚地理解,當由配戴者配戴時,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相對於眼睛的轉動中心Q’以第一範圍的距離設置,並且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相對於眼睛的轉動中心Q’以與該第一範圍的距離不同的第二範圍的距離設置,特別地如圖3所示,第一範圍的距離比第二範圍的距離距眼睛的轉動中心Q’更遠。
換言之,對於同一注視方向,第一組光學元件14F所在的位置比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距眼睛的轉動中心Q’距離更遠。
此外,如圖3的示例所示,對於某一注視方向,第一光束L1(雙點劃線)和從圖像點M追蹤的第二光束L2首先橫穿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然後橫穿第二組光學元件14R。
然而,對第一光束L1和第二光束L2所產生的累積效果係不同的。
實際上,第一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一入射光束L1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周邊區中並且包括在配戴者視網膜周邊區產生焦點偏移的作用。
光束L1例如偏心地穿過光學元件14F和14R並且照射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在這種情況下,光束L1不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是聚焦在視網膜的上游,這是因為光學元件14F和14R引起的對光束L1的累積波前修改不同於屈光區域12F和12R連續的屈光度引起的對光束的累積波前修改。
第二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二入射光束L2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中央區並且包括藉由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對由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第一光學功能引起的焦點偏移進行反作用焦點偏移的作用。
因此,第二累積效果允許在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凹區中形成具有改進的清晰度的圖像。
光束L2例如穿過光學元件14F和14R的中心並且照射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區。在這種情況下,光束L2至少部分地或完全聚焦在視網膜上,這是因為光學元件14F和14R引起的對光束L2的累積波前修改與屈光區域12F和12R連續的屈光度引起的對光束的累積波前修改等效。
因此至少在一個注視方向、但較佳的是在某些範圍的注視方向上,配戴者將從對視網膜中央區的優化視力矯正中受益並且同時藉由在視網膜的周邊區中散焦而從高效的近視或遠視控制中受益。
較佳的注視方向例如在對應於視遠的介於+/-10°的注視角之間、和/或介於對應於視近的-40°與-20°的注視角度之間(例如如圖3所描繪的)。
如附圖中所呈現的鏡片元件10可以以各種方式製造,特別地藉由模制和/或機加工並拋光基材11或鏡片毛坯來製造。
為了實現針對配戴者的個性化組態,對眼睛幾何形狀(例如眼睛的轉動中心、瞳孔位置和視網膜形狀)進行測量。例如考慮到配戴者眼睛的特異性,對於前屈光區域12F和後屈光區域12R協作以實現基於所述配戴者眼睛的處方的屈光力並且呈現光學元件14F的鏡片毛坯,可以相對於配戴者眼睛的轉動中心Q’以個性化的方式例如藉由使用光線跟蹤方法來確定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位置,以便至少在一個注視方向或在某些注視方向上實現上述的第一累積效果和第二累積效果。
圖4和圖5示出了示意性實驗設置,該實驗設置允許實現的是,對於某些注視方向(在圖5中,例如對於視近),第一組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相對於彼此設置以提供上述的累積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
除了上文已經描述了的鏡片元件10之外,圖5和圖6還示出了可轉動相機50。
相機的孔徑類似於眼睛瞳孔那樣定位:鏡片後表面與孔徑之間的距離接近期望距離,例如平均距離為14 mm。
相機50可以轉動並且相機的轉動中心51應類似於眼睛的轉動中心Q’。
例如,轉動中心與鏡片後表面的距離接近27 mm(平均距離),或者孔徑/轉動中心之間的距離接近13 mm。
參考(0°)觀看方向被限定為相機50在相機光軸53穿過鏡片光學中心55時的角位置。
其他注視方向從此參考而限定,將水平方向/豎直方向當作從此參考的水平轉動角/豎直轉動角。
鏡片元件10被定位成使得相機50採用該參考觀看方向或注視方向。鏡片元件10具有期望的前傾角56和包角,就像其安裝在眼睛配戴物上時那樣。在取平均值的情況下,可以使前傾角近似於10°並且使包角近似於5°(平均值)。
在鏡片元件10和相機50已經被相應定位時,光學元件14F與14R在某些注視方向上協作以同時實現累積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可以藉由以下方式實現: - 藉由轉動相機50來選擇至少一個注視方向(如圖5), - 從相機50捕獲圖像, - 確定以便實現 a) 對於對應於中央視力的中央圖像區域,某些光學元件14F和14R至少部分地或完全疊加;這將示出,存在的第二光學累積效果例如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二入射光束L2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區中,並且第一組光學元件(14F)中的光學元件的焦點偏移功能(不聚焦圖像)被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藉由第二組光學元件(14R)所引起的反作用聚焦偏移而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取消, b) 對於圖像的周邊部分(例如15°),光學元件14F和14R不彼此補償或平衡、並且形成周邊散焦;這將示出,存在的第一光學累積效果例如被提供用於使所述第一入射光束L1照射在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中,並且實現了在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中的焦點偏移功能(不聚焦圖像)。
如在圖5中可以看到的,光學元件14F和14R在對應於注視方向的相機光軸方向上良好地疊加(虛線53–光束L2),而對於光束L1,該等光學元件部分地偏移且不彼此補償,並且將有助於焦點偏移從而產生散焦功能。
例如在鏡片元件10的屈光區域12F和12R提供的視力矯正為-4.0屈光度的情況下,對於圖5中所示的注視方向,中央視力將對應於-4.0屈光度的視力矯正,而對於周邊視力,圖像將不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有助於近視或遠視控制。
因此,應理解,使用第一光學元件14F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R允許擴展鏡片元件10的功能,特別是擴展第一組光學元件14F與第二組的光學元件14R在某些注視方向上特定協作的功能。
特別地,可能會預見使用帶有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標準」半成品鏡片並定制實現適配於特定配戴者的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優化製造製程,以便獲得特定的近視或遠視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對配戴者眼睛的幾何形狀(眼睛的轉動中心、瞳孔位置和視網膜形狀)進行精確測量,並且同時考慮該等測量結果以實現定制的第二組光學元件14R。
10:鏡片元件 10F:前面 10R:後面 11:基材 12F:前屈光區域 12R:後屈光區域 14F:第一組光學元件 14R:第二組光學元件 50:可轉動相機 51:轉動中心 53:相機光軸 55:鏡片光學中心 56:期望的前傾角
在閱讀以下附圖的說明之後,其他優點和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在附圖中: - [圖1]係根據本揭露的鏡片元件之示意性簡化截面視圖; - [圖2]和[圖3]圖解性地示出了眼睛和鏡片元件的光學系統;以及 - [圖4]和[圖5]係可能的實驗設置示意圖,該實驗設置允許檢查鏡片元件的光學元件的累積效果。
10:鏡片元件
10F:前面
10R:後面
11:基材
12F:前屈光區域
12R:後屈光區域
14F:第一組光學元件
14R:第二組光學元件

Claims (15)

  1. 一種旨在配戴在配戴者的眼睛前方的鏡片元件(10),該鏡片元件至少包括分別提供第一光學功能和第二光學功能的第一組光學元件和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 - 其中,當由配戴者配戴時,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所在的位置比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距該眼睛的轉動中心(Q’)距離更遠, - 該第一組光學元件和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以相互關係設置,其方式為使得對於至少一個注視方向,同時為相應的至少第一入射光束和第二入射光束提供第一累積光學效果和第二累積光學效果: - 該第一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該第一入射光束照射在該配戴者視網膜的周邊區中並且包括焦點偏移的作用; - 該第二光學累積效果被提供用於使該第二入射光束照射在該配戴者視網膜的中央區中並且包括藉由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對由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第一光學功能引起的焦點偏移進行反作用焦點偏移的作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一個注視方向介於+/-10°之間。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一個注視方向介於-40°與-20°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鏡片元件(10)包括前屈光區域(12F)和後屈光區域(12R),該前屈光區域和該後屈光區域協作以實現基於該配戴者的所述眼睛的處方的屈光力。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設置在該鏡片元件(10)的前面(10F)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設置在該鏡片元件(10)的後面(10R)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一組光學元件或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或這兩者均集成在該鏡片元件(10)的中間層中。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相對於該前屈光區域(12F)凹入。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相對於該後屈光區域(12R)凹入。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相對於該前屈光區域(12F)突出。
  11. 如請求項4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相對於該後屈光區域(12R)突出。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F,14R)至少部分地為環形形狀。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鏡片元件,其中,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中的至少一些光學元件被配置成根據鏡片偏心率改變相關聯的該第一組光學元件(14F)的梯度規律。
  14. 一種用於構思旨在由配戴者配戴的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鏡片元件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配戴者的眼睛的轉動中心(Q’)來確定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位置。
  15. 一種用於製造旨在由配戴者配戴的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鏡片元件之方法,其中,相對於配戴者的眼睛的轉動中心(Q’)來確定該第二組光學元件(14R)的位置。
TW112111148A 2022-03-25 2023-03-24 透鏡元件 TW2023430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315073 2022-03-25
EP22315073.1 2022-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092A true TW202343092A (zh) 2023-11-01

Family

ID=8157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148A TW202343092A (zh) 2022-03-25 2023-03-24 透鏡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5317A1 (zh)
CN (1) CN116804802A (zh)
TW (1) TW202343092A (zh)
WO (1) WO20231804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73292A1 (de) * 2016-07-19 2018-01-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Brillengla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10921612B2 (en) * 2018-03-29 2021-02-16 Reopia Optics, Llc. Specta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presbyopia treatment and myopia progression control
US20210080750A1 (en) 2018-04-26 2021-03-18 Essilor International Lens element
CA3106356C (en) * 2018-07-12 2023-08-01 Sightglass Vision,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myopia in children
CN112602009B (zh) * 2018-09-28 2022-09-02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曲面形状评估方法、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以及眼镜镜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4802A (zh) 2023-09-26
WO2023180402A1 (en) 2023-09-28
US20230305317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9091C2 (ru) Элемент в виде линзы
EP3640712B1 (en) Optical lens
AU200632527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ophtalmic lens
CN213182237U (zh) 一种个性化的周边近视性离焦眼镜片
EP4006624B1 (en) Spectacle lens desig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spectacle lens for at least retarding myopia progression
JP2007526512A (ja) 支持周縁部を備えた眼鏡レンズ
CN115280224A (zh) 镜片元件
US20230296921A1 (en) Spectacle lens design, spectacle lens kit, data set,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of designing a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ectacle lens
TW202343092A (zh) 透鏡元件
CN210155447U (zh) 一种多功能硬性角膜接触镜
JP2023552732A (ja) 眼鏡レンズ設計、眼鏡レンズキット及び眼鏡レンズを製造する方法
TW202208945A (zh) 鏡片元件
TW202416020A (zh) 鏡片元件
US20230301776A1 (en) Lens element
CN109946849A (zh) 光学框架眼镜
EP4089473A1 (en) Spectacle lens design, spectacle lens k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ectacle len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spectacle lens design
CN215117041U (zh) 眼镜片
CN215117039U (zh) 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EP4266116A1 (en) Spectacle lens for optimized myopia control
CN113341592A (zh) 眼镜片
JP2023550996A (ja) レンズ要素
CN114911075A (zh) 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CN115803671A (zh) 光学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