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2255A -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 Google Patents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2255A
TW202342255A TW111114428A TW111114428A TW202342255A TW 202342255 A TW202342255 A TW 202342255A TW 111114428 A TW111114428 A TW 111114428A TW 111114428 A TW111114428 A TW 111114428A TW 202342255 A TW202342255 A TW 2023422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ixing
volume ratio
raw material
fo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7002B (zh
Inventor
林祈廷
Original Assignee
樂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樂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樂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4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70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2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00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親土掩置,自體即可受微生物自然分解為植土包容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之工法,取材生質素料,利便生物分解本質,具有熱塑型性能和具機構強度支持等素材,經高速衝擊混拌,以妥善交結完備塑形原材,該原材進入一軟化操作使之達到溶融狀態後,提供執行模製成形作業達成食器成形。

Description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為提供一種易於模製操作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棄置親土,自體受一般環境土壤中所具微生物分解為能受植土包容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之工法。
基於環保,尤其個人生活行為所產生的環境危害,依人口成長而使該危害曲線明顯上升,因此受到注視,餐飲為生活必需的事件,循入生活的利便,而有大量一次性食用輔助器材的需求,往常概以石化素材製作,且因衛生要求,棄置後回收燒毀更造成空汙問題。
新近有以日本三菱化工所提供之聚乳酸設定為主要塑造材料,輔以性能劑料經化合及成型操作後,作為一次性食器之生產,但該食器棄置後,尚需收集於一指定之工業分解場所進行高溫操作分解,該分解也發生有類如甲烷的氣體,更有發生火災危險。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經親土掩置,自體即可受天然土壤中原有微生物循序分解為植土包容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之工法,取材具有可生物性分解本質具有熱塑型性能和具機構強度支持之礦物等素材,以分程方式進行高速衝擊及混拌以完備塑形原材,食器成形前,該原材進入一 軟化操作經分子間的反覆離聚作用及激化水分子活躍現象,使之漿化達到溶融狀態後,提供執行模製成形作業,具形後經冷卻達成食器成形,質地為天然物,回收後親和常態環境土壤,即可受分解為植土等化性質為其主要目的。
本發明再一目的為經由一高速混拌操作作業,該混拌對象為取材一生物基酸醇二元脂,一澱粉,一植物纖維,一脂肪族滑潤劑,一活性界面劑,一開口劑,各元素為依容積比混合,及經高速沖擊混合操作,歷程二至七分鐘完成備置,該高速混拌操作進一步可分性質分程製作,包含有一有機質混合操作,該有機質混合操作混合對象為取材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及一澱粉,和一植物纖維,歷程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有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一無機質混合操作,該無機質混合操作取材有一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及一礦物,經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無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所完成有機質混合操作與無機質混合操作共和進入一二次混合作業,二次混合作業過程中混入有改良劑,歷程二至五分鐘完成原材備置。
本發明第三目的為首先利用一熔合混煉作業製作出一生質性黏結劑,生質性黏結劑再分別由一有機物生成作業及一無機物生成作業各自併行半成品製作後,由一總成熔合混煉作業再經造粒作業及總成應力沉靜作業達成備置完成,提供有機及無機物在混合前,即獨立在該元素外表沿附生質性黏結劑,得在總成熔合混煉作業的作業結果,各素材可得均勻及均衡的交接結合力。
本發明第四目的為將備置完成之塑形原材,經一軟化操作,對該取用之塑形原材進行一揉捻與一搓壓,使該塑形原材漿化到溶融狀態後,進入一模製成形作業,成形後進入一冷卻作業以達食器製作成形。
本發明第五目的為備置完成的塑形原材,經軟化操作操作後可提供壓出或壓注之模製成形作業,其中壓出可製作長桿狀或長管狀的食器,如攪拌棒或吸管,而以壓注方式所形成的模製可製作出如湯匙或碗或碟或叉或蓋子之食器。
本發明第六目的為該經由上述工法所備置的原材,提供食器成形製作,可提供為一次性使用抗水解之食器,使用後棄置於土壤中,即受生物快速在常態植栽環境下自然分解,分解後為花木栽植之植土所能親和包容之等化性質,不殘留任何塑化元素,並且也不會反應出危害環境之氣體。
10:高速混拌操作
11:生物基酸醇二元脂
12:澱粉
13:植物纖維
14:脂肪族滑潤劑
15:活性界面劑
16:開口劑
17:礦物
100:生質性黏結劑
110:熔合混煉作業
120:應力沉靜作業
121:離碎施作
122:乾燥施作
20:備置完成
200:有機物生成作業
30:軟化操作
31:揉捻
32:搓壓
300:無機物生成作業
40:溶融狀態
400:總成熔合混煉作業
50:模製成形作業
51:押出操作
52:壓注操作
53:直形器
54:異形器
55:冷卻作業
500:造粒作業
510:總成應力沉靜作業
60: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
61:有機質混合操作
62:無機質混合操作
70:前置混合操作
71:力矩感知裝置
72:電控單元
73:動力元
80:二次混合作業
81:溫度感知裝置
82:電控單元
83:加熱元
90:容器
91:第一容器
92:第二容器
93:第三容器
94:第四容器
95:攪動元件
第1圖係為本發明形成原材備置及食器製作之流程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分設有雙程混合及食器製作流程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再實施流程圖。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親土掩置,自體即可受微生物自然分解為植土包容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之工法,取材具有可生物性分解本質具有熱塑型性能和具機構強度支持之礦物素材,經高速衝擊及混拌,以完備塑形原材,食器成形前,該原材進入一軟化操作經分子間的反覆離聚作用及激化水分子活躍現象,使之漿化達到溶融狀態後,提供執行模製成形作業,具形後經冷卻達成食器成形,質地為天然物,回收後親和常態環境土壤,即可受分解為植土等化性質。
主體為經由一高速混拌操作作業,該混拌對象為取材一生物基酸醇二 元脂,一澱粉,一植物纖維,一脂肪族滑潤劑,一活性界面劑,一開口劑,各元素為依容積比混合操作歷程二至七分鐘完成備置。
本發明之備置方式另有分程為一有機質混合操作,該有機質混合操作混合對象為取材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及一澱粉,和一植物纖維,歷程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有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一無機質混合操作,該無機質混合操作取材有礦物,經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無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所完成有機質混合操作與無機質混合操作再度共和進入再次混合作業,再次混合作業過程中另可混入有改良劑,歷程二至五分鐘完成原材備置。
本發明製作食器之成形方式,為配合原材備置設備,安排為一貫化作業,該接續原材製作之流程為將備置完成之塑形原材,經一軟化操作,對該取用之塑形原材進行一揉捻與一搓壓,使該塑形原材漿化到溶融狀態後,進入一模製成形作業,成形後進入一冷卻作業以達食器製作成形。
其中經軟化操作操作後可提供壓出或壓注之模製成形作業,其中壓出可製作長桿狀或長管狀的食器,如攪拌棒或吸管,而以壓注方式所形成的模製可製作出如湯匙或碗或碟或叉或蓋子等之食器。
該食器之利用為可提供為一次性使用之食器,使用後棄置於土壤,即受生物自然分解,分解後為花木栽植之植土所能親和包容之等化性質,不殘留任何塑化元素,並且也不會反應出危害環境之氣體。
本發明在一次性使用的時程中,具有結構穩定,抗水解的特性,食畢回收親土的施作,為類如堆肥或掩埋入植物盤根的土壤中,經時間受土壤中原有微生物分化作用,過程中該食器為漸進崩解,崩解後的細碎再被微 生物作用,快速轉化為二氧化碳與水和部份礦物質,其中轉化時程為在60至80天即達到70~80%的轉化率,類推約超過250天即達到接近95.82%的轉化率釋出二氧化碳與水,在分解後的物質對土壤的影響,最主要不能有毒害,依本發明的測試結果,以萌芽試驗,該萌芽率可達90%/月,在生態實驗放養蚯蚓九十天,若減重則在10%內,符合最新國際相關單位一所制定的標章規範,且更為優秀,為植土環境友善產物。
有關本發明的詳細實施,請參閱圖式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第1圖所示,對於塑形原材的簡易備置基礎說明如后,為利用一內部具有攪拌空間,上端設有一開口,可被載動變化角位之容器90,經內部所配置一攪動元件95產生相對運動,執行一高速混拌操作10,該高速的定義為六百轉/分鐘的旋轉攪拌,並乘以攪動元件力臂長度之運動結果,實施所使用容器90為可承納一百公斤素材之桶體,該高速混拌操作10同步混合可親土發生化合反應之生物基酸醇二元脂11、澱粉12、植物纖維13,及利於模製過程中,增加原材流質性之脂肪族滑潤劑14,以及改良物理性質之活性界面劑15,方便食器成形製作時,可切斷成單體之開口劑16,和具結構支撐之礦物17,混拌時程數分鐘之內,其中生物基酸醇二元脂11的容積比為50~60%,澱粉12的容積比為5~15%,植物纖維13的容積比為5~15%,脂肪族滑潤劑14的容積比為5~10%,活性界面劑15的容積比為1~2%,開口劑16的容積比為1~2%,礦物17的容積比為40~60%,上述高速混拌操作10經過歷程數分鐘之後達到備置完成20,此際之形體更可再加工為粒狀或粉態,依此階段為可暫存狀態。
高速混拌操作10,為利用容器90,內部為一攪動空間,設有一開口提 供上述各素材囤入,空間中由一具棒或鏟結合可被帶動之攪動元件95,以周轉運動或直線往覆之高速運動,對混合素材進行拉扯擠切及立體所在空間變換,在任何動作的情況下,在單位空間中,因機構運動為高速,並依該運動線性朝向位置所囤積的素材,受到機構元件的運動面迎向沖擊,使各素材的粒子結構空間更為緊實貼合,加上素材所在空間的變換,則不同素材得以均勻混合以完成原材備置。
其中桶形容器90受一載動裝置(圖上未示)支持其姿態角位,主要為開口之朝向。
其中具體作業為:備置一圓桶形容器,該容器內部為一攪動空間,上端設有一供攪動元件及材料進出之開口,桶體受一載動裝置所支持,以提供一高速混拌作業,包含有將上述攪動元件探入容器內部攪動空間,之後準備一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容積比為50~60%,一澱粉,容積比為5~15%,一植物纖維,容積比為5~15%,將上述三種素材由前述容器開口分別填入該攪動空間,並受攪動元件進行混拌歷程3~5分鐘完成半熟階段,之後再將所準備之一脂肪族滑潤劑,容積比為5~10%,一活性界面劑,容積比為1~2%,一開口劑,容積比為1~2%,將上述三種素材再由容器開口填入後,與前述半熟階段之半成品進行總體混合,混拌速率為每分鐘50~300次,歷程3~5分鐘以完成塑形原材之備置,該被置型態可經造粒為粒狀或粉狀。
上述之容器90(圖上未明示),為一般上端設有開口,提供具攪拌動態操作之機構元件進出或/及素材進出之容器結構,容器桶身為受一載動裝置支持所在位置及桶體軸向角位變化,方便物料進出。
進行食器成形的方法,將備置完成20的塑形原材首先經由一軟化操作 30,該軟化操作30包含有揉捻31與搓壓32,揉捻31與搓壓32二者所發生的功率會產生升溫,並且造成內部水分子的移動,以及分佈的均勻狀態,使工作物達成溶融狀態40,其中視環境需求,在軟化操作30的作業空間,可加設升溫輔助之作法,並提升其流質性。
溶融狀態40為一半流質狀態,則利便於一模製成形作業50的模製操作,模製成形作業50各別分設有一押出操作51或一如射出成形之壓注操作52,依製作標的選擇,其中選擇押出操作51所製作的食器為直形器53,該直形器53為管狀物如吸管、或拌狀物如攪拌棒,成形後進入冷卻作業55即得完成,選擇壓注操作52則可利於異形器54的製作,該異形器54包含了盒子或湯匙或蓋體或碗或碟或叉或刀等異形的食器。
系統的流程配置,該高速混拌操作10以及生物基酸醇二元脂11到礦物17等各元素的填充等動作可依據相對應的機器裝置(圖上未示),更可經由輸送的設備,將備置完成20的塑形原材喂入軟化操作30,軟化操作30設有類等的揉捻搓壓動作之機具,作業後使之達到溶融狀態40狀態,該溶融狀態40為漿化的半流質條件,即可經由管送進入模製成形作業50,模製成形作業50又可選擇押出操作51或壓注操作52等機具設備製作直形器53或異形器54,系統經由機具的輔助及運送的通路,和成形的機具系統配合,可達成自動化一貫作業生產,若在輔助上任何的感應或調校之自動偵測設備,則可達到無人化的生產。
上述混合操作歷程依製作容量不等,可調制在二到七分鐘,依後續的押出操作51或壓注操作52選擇溶融狀態40的濃稠狀態,以及該澱粉12取材於五穀類例如澱粉,常態上大量的玉米或米或豆粉等,除具有填充效應,更 具分子黏結作用,其中該植物纖維13為取材於植物,如木本類或草本類或多種混合之植物,只要具有纖維者可經細碎化為粉體狀,再由於該植物的纖維除了填充作用之外,更具有機械結構力,為了避免混練前因含水份而被分解,更進一步可將該植物原材進行碳化處理,提供易於細碎操作,以及可增加其整體的機械強度,作為所製作食器之機械強度支撐。
其中該脂肪族滑潤劑14為取材於酸醇二元酯,其中該活性界面劑15為取材於植物油,其中該開口劑16為取材於脂酸,其中該礦物17為具單純的元素結構不摻著雜質類如石英矽礦物質或相等硬脆之石材。
請再參閱第2圖所示,本案之高速混拌操作10可依據元素特性分製有一有機質混合操作61及一無機質混合操作62,分別由第一容器91與第二容器92同時執行,該有機質混合操作61為取材容積比為50~60%的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60,添入容積比為20~30%的澱粉12,和容積比為20~30%的植物纖維13投於第一容器91進行該前置混合操作70,過程中同步執行無機質混合操作62。
該無機質混合操作62為取材容積比為40~60%的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60,及容積比為40~60%的礦物17,投放於第二容器92進行無機質混合操作62的前置混合操作70,上述有機質混合操作61所添加的澱粉12、植物纖維13為有機物質,無機質混合操作62為無機物質,讓各別性質的混合,尤其在澱粉12與植物纖維13和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60作有機性的物質鄰近結合。
完成有機質混合操作61與無機質混合操作62之後,經由一可匯集之三通通路如運輸帶或輸送管路,匯集後載入第三容器93內部攪動空間,進入一二次混合作業80,歷程約二到五分鐘,在二次混合作業80的過程中,可填佈 入改良劑,如容積比為5~10%的脂肪族滑潤劑14,和入容積比為1~2%的活性界面劑15,及入容積比為1~2%的開口劑16,歷程二至五分鐘的作業後,達成塑形原材的備置完成20,此階段為可暫存。
其中該作業系統為:備置一第一及一第二及一第三容器,該等容器內部為一攪動空間,上端設有一供攪動元件及材料進出之開口,桶體受一載動裝置所支持,二容器之間經由三通通路集合導通於第三容器,首先提供一有機質素材前置混拌,該高速混拌操作由一第一容器進行,該有機質混合操作混合對象為取材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容積比為50~60%,及一澱粉,容積比為20~30%,和一植物纖維,容積比為20~30%,進入第一容器內部攪動空間進行混拌,歷程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有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本式操作,可讓有機物質事先鄰靠混搭,利於分解時可快速獲得生化反應。
第二容器與第一容器作業同步進行一無機質混合操作,該無機質混合操作取材有一容積比為40~60%之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及一容積比為40~60%之礦物,進入第二容器內部攪動空間進行混拌,經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無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
所完成有機質混合操作與無機質混合操作後,經由該三通通路共和進入第三容器內部攪動空間,執行一二次混合作業,二次混合作業過程中混入有脂肪族滑潤劑佔容積比5~10%、活性界面劑佔容積比1~2%、開口劑佔容積比1~2%,歷程二至五分鐘完成原材備置。
上述之容器90(圖上未明示),為一般上端設有開口,提供具攪拌動態操作之機構元件進出或/及素材進出之容器結構,容器桶身為受一載動裝置支 持所在位置及桶體軸向角位變化,方便物料進出。
其中第一容器91、第二容器92經由一三通管路聯結後,匯集導入第三容器93的內部,為一般流質料的承裝輸運設備,於此請容不再予贅述。
進入後續食器成型加工程序,首先經過一軟化操作30,該軟化操作30同樣執行有一揉捻31及一搓壓32,揉捻31與搓壓32為同體同步被操作,相同可激發水分子的活耀,使材料達到溶融狀態40,選擇了押出操作51或壓注操作52的加工形式,而進入模製成形作業50階段,該押出操作51的操作可製作出直形器53的食器,如管狀物或棒狀物之吸管或攪拌棒,以模製成形作業50選擇壓注操作52的操作方式,可形成異形器54之食器如盒子、湯匙、碗、蓋子、碟子、叉、或刀等輔助食器,最後皆要經由冷卻作業55以得成形完備,食器成形完備之後可進行自動化包裝,該自動化包裝為一之機具設備,於此請容不再贅述。
上述的混拌作業,其中的高速混拌操作,分程為利用一第一、第二、第三容器91、92、93容器,分別內部為一攪動空間提供上述各素材囤入,空間中由一具棒或鏟結合可被帶動之攪動元件,以周轉運動或直線往覆之高速運動,對混合素材進行拉扯擠切及立體所在空間變換,在任何動作的情況下,在單位空間中,因機構運動為高速,並依該運動線性朝向位置所囤積的素材,受到機構元件的運動面迎向沖擊,使各素材的粒子結構空間更為緊實貼合,加上素材所在空間的變換,則不同素材得以均勻混合。
利用上述的配置,相同可藉由對應的機具設備有一有機質混合操作61及一無機質混合操作62和二次混合作業80的裝置完成,使塑形原材達到備置完成20,再藉由輸送的系統可進行後續的成形加工,其中軟化操作30及模製 成形作業50等皆藉由相對應的設備可執行,系統中可藉由通路的運輸配置而達到一貫化的自動化生產作業。
本發明再一實施,為可事先製作各素材之間的黏結劑,為為首先利用一熔合混煉作業110製作出一生質性黏結劑100,生質性黏結劑100再分別由一有機物生成作業200及一無機物生成作業300各自併行半成品製作後,由一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再經造粒作業500及總成應力沉靜作業510達成備置完成20,提供有機及無機物在混合前,即獨立在該元素外表沿附生質性黏結劑100,得在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的作業結果,各素材可得均勻及均衡的交接結合力,在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的後續可執行一造粒作業500,在造粒作業500的後續可進行一總成應力沉靜作業510,以完成一穩定的備置完成20,備置完成20事後可進入軟化操作30,形成溶融狀態40後可執行模製成形作業50操作。
該生質性黏結劑100為由生質的元素經高速混煉後可間接進入一應力沉靜作業120,使各元素分子可得鏈結集消除應力,在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的後續所執行的總成應力沉靜作業510,相同為執行各元素分子間的膠結完成及應力消除,以獲得穩定品質,提供模製成形作業50之後可得成品的機械結構應力更為穩定。
有關本式實施請參閱第3圖所示,首先備置有一第一容器91、第二容器92、第三容器93、第四容器94,先前為執行一生質性黏結劑100,該生質性黏結劑100為由生物基酸醇二元脂11與脂肪族滑潤劑14進入第一容器91,執行熔合混煉作業110,歷經五至七分鐘,供攪拌頻次為每分鐘六百次左右的攪動操作,執行過程中利用該高速的攪拌動作,以將不同元素的分 子作機械性的搓合,應因攪拌操作所發生溫度及元素粒子彼此被動所發生高速擠切及扯離效應,激化各元素之間的水分子活耀,以形成具黏著狀的樣態,總結達成生質性黏結劑100的製作。
其中熔合混煉作業110的後續可間接一離碎施作121及一乾燥施作122,提供生質性黏結劑100的成品更穩定,同時可同步進行一應力沉靜作業120,讓元素分子之間的交煉結合可更為穩定,及應力的消除,其中乾燥施作122的作業為八十度恆溫維持三小時的熱作執行。
再完成生質性黏結劑100之後,分別實施有一有機物生成作業200及一無機物生成作業300,有機物生成作業200與無機物生成作業300可為前後順序或如圖併行,以縮減製作時程。
該有機物生成作業200為取材澱粉12容積比為10~20%,一植物纖維13容積比為20~30%,以及取部份的生質性黏結劑100容積比為40~60%,取材後進入一第二容器92執行有機物生成作業200。
該無機物生成作業300為取材礦物17,容積比為20~40%,和部份的生質性黏結劑100,容積比為60~80%,進入第三容器93之後執行無機物生成作業300,上述有機物生成作業200與無機物生成作業300相同由攪拌元件(圖上未示)作高速混煉。
完成有機物生成作業200及無機物生成作業300之後的各別半成品分別取容積比為40~60%進入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該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由一第四容器94提供上述半成品容置後,相同經由攪拌元件進行攪拌,該攪拌速率相同為每分鐘六百次的頻次作攪動及混淆操作,形成後為可變形之團狀狀,再經由一造粒作業500可得粒子化以完成備置完成20,過程中 可介入一總成應力沉靜作業510,該總成應力沉靜作業510可為靜態或動態,動態的情況為可進入一低速工作軸為水平或略為傾斜之滾筒內部作滾動,經由滾動過程所發生的高低變位產生落差撞擊,而自體受撞擊後以消除應力,完成穩定之備置完成20,備置完成20階段為可推存,或直接進入一軟化操作30形成溶融狀態40之後執行模製成形作業50。
在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的過程中,藉由所附屬設置之力矩感知裝置71及溫度感知裝置81,可達成自動化精準控制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的作業狀態,該力矩感知裝置71為感知攪拌裝置的工作力學狀態,並由一電控單元72所監控,當力矩感知裝置71感知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過程的機械動量形成非預期的變化,則由電控單元72指令動力元73作工作能量發生單元的動力調變,以及溫度感知裝置81可感知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過程的溫度通告一電控單元82,由電控單元82執行對加熱元83的工作時機作指令操作,該溫度的發生為在攪拌過程所發生的溫度,或輔助有外部,或由加熱元83作為工作溫度則補償操作,藉由力矩感知裝置71與溫度感知裝置81的監控,提供總成熔合混煉作業400過程中混合的材料,不會因溫度的高低突變,而發生組織結構的交接鏈發生不均勻變化。
上述第一容器91、第二容器92、第三容器93、第四容器94如第1圖示相同設有攪動元件95,以及各別的同體相同可受載動裝置所支持同體的角位姿態,主要在該開口的角位可得變化,以及第一容器91、第二容器92、第三容器93到第四容器94之間可設有傳遞的通路,如輸送管或輸送帶等傳輸裝置,串接在作業系統之中,可達成全自動化生產,所後續可導接軟化操作30執行溶融狀態40以進入一模製成形作業50的作業,提供素材及成 品之間的一貫化作業系統安排。
本發明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親土掩置,自體即可受微生物自然分解為植土包容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之工法,為取材具有可方便常態環境,如花圃或菜園等土壤,親合後可達到天然生物性的分解,分解後排出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以及分解後的本質可等化為植土包容之性質。
上述工法所產製之食器,具有良好的成型率,成品具有進食操作時的機械強度,如基本的韌性,抗斷裂,耐衝擊,受力結構強度,質地輕盈,推存後表面不粉化之高度鍵結力等物理特性,滿足進食操作輔助需求,更由於分段製程,使有機物質可事先獲得鄰靠交合,利於生化反應。
使用後可隨意填置於一般生活常態植栽環境如庭院花圃之植物盤根部位,依據自然天候之生活氣溫即可達到被分解,無需其他作功如高溫激化之能源需求。
本發明原材所製作之食器,其結構穩定,並可採押出操作或壓注操作的製作方式,分別製作出常態使用的食用器具,總體效能為回收後可填置於土壤環境中,經親土作用受微生物自然分解且不會產生二次環境危害,為一革新的一次性食器依據之塑形原材,並對環境提供完整的維護,懇請貴審查官明鑑並早日賜予專利為禱。
10:高速混拌操作
11:生物基酸醇二元脂
12:澱粉
13:植物纖維
14:脂肪族滑潤劑
15:活性界面劑
16:開口劑
17:礦物
20:備置完成
30:軟化操作
31:揉捻
32:搓壓
40:溶融狀態
50:模製成形作業
51:押出操作
52:壓注操作
53:直形器
54:異形器
55:冷卻作業
90:容器

Claims (10)

  1. 一種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棄置親土,自體即可自然分解為植土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工法,包含有:
    備置一第一及一第二及一第三容器,該等容器內部為一攪動空間提供一攪動元件置入,上端設有一供攪動元件及材料進出之開口,桶體受一載動裝置所支持,二容器之間經由三通通路集合導通於第三容器;
    一高速混拌操作,該高速混拌操作進一步包含有:
    第一容器進行一有機質混合操作,該有機質混合操作混合對象為取材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容積比為50~60%,及一澱粉,容積比為20~30%,和一植物纖維,容積比為20~30%,進入第一容器內部攪動空間進行混拌,歷程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有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
    第二容器與第一容器作業同步進行一無機質混合操作,該無機質混合操作取材有一容積比為40~60%之部份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及一容積比為40~60%之礦物,進入第二容器內部攪動空間進行混拌,經二至五分鐘作業達成無機質混合操作之前置混合操作;
    所完成有機質混合操作與無機質混合操作後,經由該三通通路共和進入第三容器內部攪動空間,執行一二次混合作業,二次混合作業過程中混入有脂肪族滑潤劑佔容積比5~10%、活性界面劑佔容積比1~2%、開口劑佔容積比1~2%,歷程二至五分鐘完成原材備置。
  2. 一種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為提供一種可塑造成食器,食器使用後棄置親土,自體即可自然分解為植土等化條件之食器塑形原材備置 工法,包含有:
    備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容器,該等容器內部為一攪動空間,該空間內設置有攪動元件,上端設有開口,桶體受一載動裝置所支持,各容器之間導通傳輸路徑;
    一生質性黏結劑製作,包含有:
    取材生物基酸醇二元脂,容積比為50~70%;
    取材一脂肪族滑潤劑,容積比為30~50%;
    上述二素材就入第一容器進行一熔合混煉作業;
    一有機物生成作業,包含有:
    取材生質性黏結劑,容積比為40~60%;
    取材澱粉,容積比為10~20%;
    取材植物纖維,容積比為20~30%;
    上述取材就入一第二容器,進行高速混煉;
    一無機物生成作業,包含有:
    取材一生質性黏結劑,容積比為60~80%;
    取材一礦物,容積比為30~40%;
    上述取材就入一第三容器進行高速混煉;
    一總成熔合混煉作業,包含有:
    取材有機物生成作業之生成物,容積比為40~60%;
    取材無機物生成作業之生成物,容積比為40~60%;
    上述二取材就入一第四容器進行高速混煉;
    一造粒作業,取材上述總成熔合混煉作業之生成物進行造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其中該第四容器設有物理感知裝置,經電控單元指令工作能量發生單元作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其中熔合混煉作業或總成熔合混煉作業後續,執行有應力沉靜作業或總成應力沉靜作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其中該澱粉為取材於五穀,該植物纖維為取材於木本或草本植物二者選其一,該活性界面劑為取材於植物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工法,其中該礦物為取材於矽礦物質。
  7. 一種環保食器之成形工法,為取材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塑形原材,進行食器成形之工法,包含有:
    一軟化操作,對該取用之塑形原材進行一揉捻與一搓壓,使該塑形原材達到溶融狀態後,進入一模製成形作業,成形後進入一冷卻作業以達食器成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成形工法,其中該軟化操作與揉捻為同體同步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成形工法,其中該模製成形作業為一押出操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環保食器之成形工法,其中該模製成形作業為一壓注操作。
TW111114428A 2022-04-15 2022-04-15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TWI827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428A TWI827002B (zh) 2022-04-15 2022-04-15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428A TWI827002B (zh) 2022-04-15 2022-04-15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2255A true TW202342255A (zh) 2023-11-01
TWI827002B TWI827002B (zh) 2023-12-21

Family

ID=8972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428A TWI827002B (zh) 2022-04-15 2022-04-15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700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1874B2 (ja) * 2002-03-13 2008-07-23 日世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成形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成形型
CN103965596B (zh) * 2014-04-23 2016-03-3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及应用
AU2021267203A1 (en) * 2020-05-04 2022-12-08 Yiu Wen CHA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a fibrillated nanocellulose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7002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89517A (zh) 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植物纤维材料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96285A (zh) 一种双降解淀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509781A (ja) 植物繊維製食器及び食品と品物の包装製品
JP3893142B1 (ja) 自然分解される無公害の使い捨て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08584A (zh) 一种秸秆基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3141686A1 (en) Pulp article(s) comprising protease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CN105694503A (zh) 植物纤维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JP2015532334A (ja) 溶融処理された、ヤシ科に属する木の葉鞘に由来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CN101563991A (zh) 植物纤维全环保全降解花卉容器及其生产工艺
TWI827002B (zh) 環保食器之塑形原材備置及該食器成形工法
AU2021270978A1 (en) Granulate of only natural constitutions; granulat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able produc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granulate and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erefrom
CN1020892C (zh) 有机颗粒肥料及其制取方法
CN106069820A (zh) 一种风信子清香型猫砂及其加工工艺
US20230189861A1 (en) Granulate of only natural constitutions; granulat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able produc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granulate and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erefrom
KR101503772B1 (ko) 미네랄이 함유된 휴머스를 이용한 천연비료제조장치
KR101852086B1 (ko) 파인애플 경엽 파쇄체 사료 또는 펫푸드 원료의 형성 방법 및 파인애플 경엽 파쇄체 사료 또는 펫푸드 원료
US20220325079A1 (en) Compostable aids for eating or drinking made of vegetable starch and vegetable thickener or gelling agent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KR20130042749A (ko) 친환경 천연재료를 이용한 생분해성 일회용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005237B2 (ja) 栽培用培地の製造方法
CN106069821A (zh) 一种红巧梅清香型猫砂及其加工工艺
KR20130042748A (ko) 생분해성 일회용 용기 제작을 위한 친환경 천연재료를 이용한 조성물
CN108943315A (zh) 一种秸秆板块生产系统
CN1137439A (zh) 全淀粉生物降解快餐盒的制作方法
CN102220024B (zh) 可降解性包装材料制备方法
CN106069818A (zh) 一种雏菊清香型猫砂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