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1163A - 位準移位電路、偏壓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準移位電路、偏壓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1163A
TW202341163A TW112118595A TW112118595A TW202341163A TW 202341163 A TW202341163 A TW 202341163A TW 112118595 A TW112118595 A TW 112118595A TW 112118595 A TW112118595 A TW 112118595A TW 202341163 A TW202341163 A TW 2023411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device
voltage
oxide semiconductor
metal oxide
type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鵬飛 喻
張盟昇
張彤誠
奕 王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1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116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14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e.g. power down, chip selection or deselection, layout of wirings or power grids, or multiple supply levels
    • G11C5/147Voltage reference generators, voltage or current regulators; Internally lowered supply levels; Compensation for voltage dr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2Disposition of storage elements, e.g. in the form of a matrix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14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e.g. power down, chip selection or deselection, layout of wirings or power grids, or multiple supply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78Data input circuits, e.g. write amplifiers, data input buffers, data input registers, data input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s
    • G11C7/1084Data input buffers, e.g. comprising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s, circuits for adapting lo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8/0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an address in a digital store
    • G11C8/06Addr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address buff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21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7/00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 G11C17/14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 G11C17/16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using electrically-fusible links
    • G11C17/165Memory cells which are electrically programmed to cause a change in resistance, e.g. to permit multiple resistance steps to be programmed rather than conduct to or from non-conduct change of fuses and antifu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7/00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 G11C17/14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 G11C17/18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8/0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an address in a digital store
    • G11C8/12Group selection circuits, e.g. for memory block selection, chip selection, array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記憶體陣列。記憶體陣列包含複數個N堆疊通道閘、複數個賦能線、複數個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堆疊、複數個字元線及電阻元件矩陣。每一N堆疊通道閘包含串聯的第1級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及第N級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每一第1級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耦接至電壓供應。每一賦能線驅動堆疊通道閘。每一N堆疊選擇器包含複數個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堆疊。每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堆疊包含串聯的第1級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及第N級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

Description

位準移位電路、偏壓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本案係關於一種位準移位電路以及偏壓電路,特別係關於一種用於記憶體的位準移位電路以及偏壓電路。
包含eFuse、反熔絲及一些新興記憶體的記憶體電路通常需要高電壓來對記憶體單元進行編程。記憶體外圍電路及陣列在編程期間處於電壓應力之下。
本案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位準移位電路,包括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差分輸入、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一差分輸出以及第二差分輸出。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耦接至接地軌。差分輸入驅動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耦接至電壓供應,其中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係交叉耦接的。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第一差分輸出耦接在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之間。第二差分輸出耦接在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之間。其中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及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中的每一者包括一對核心裝置,且其中電壓供應大於該對核心裝置的每一核心裝置的崩潰電壓。
本案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偏壓電路,包括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一個或多個尾電流元件以及一個或多個輸出偏壓線。梯形電阻器單元串聯耦接的。梯形電阻器單元的每一者包括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以及電阻元件。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電阻元件與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源極隨耦器的每一者由對應的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驅動。尾電流元件的每一者與對應的源極隨耦器串聯。輸出偏壓線的每一者耦接在對應的源極隨耦器與對應的尾電流元件之間。其中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耦接至電壓供應,且其中對於一個或多個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一個或多個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中的每一者,電壓供應大於崩潰電壓。
本案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偏壓電路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串聯耦接;形成一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一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一電阻元件於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中,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且該電阻元件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形成一源極隨耦器,該源極隨耦器由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驅動;形成一尾電流元件,該尾電流元件與該源極隨耦器串聯;以及形成一輸出偏壓線,該輸出偏壓線耦接在該源極隨耦器與該尾電流元件之間,其中一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耦接至一電壓供應,且其中對於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源極隨耦器中的每一者,該電壓供應大於一崩潰電壓。
以下揭露內容提供了用於實施所提供的主題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元件及配置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這些特定實例僅為實例,而不旨在進行限制。例如,在以下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上的形成可以包含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的實施例,且亦可以包含額外特徵可以形成於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以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以在各種實例中重複附圖標記及/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單及清楚的目的,且其本身並不指示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另外,為了便於描述,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在...之下」、「在...下方」、「底部」、「在...上方」、「上部」及其類似者),以描述如圖式中所說明的一個部件或特徵與另一部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在圖式中所描繪的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旨在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因此可以相應地解釋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
輸入/輸出(input/output,I/O)裝置傳統上用於高電壓電路,包含電子熔絲(eFuse)及反熔絲記憶體電路、電力開關、位準移位器及用於使高電壓電路偏壓的偏壓電路。具有更小的通道長度及閘極氧化物厚度的核心裝置比I/O裝置消耗更小的晶片面積且比I/O裝置具有更快的切換時間。此外,I/O裝置正被更近的製造製程節點(例如,諸如N2或N3的高級節點)逐步淘汰。然而,核心裝置具有可靠性問題。亦即,核心裝置具有較低的崩潰電壓,這會導致它們在由高電壓電路的操作產生的高電壓應力(例如,跨汲極-源極或閘極-源極)下故障。
本文中揭露包含核心裝置堆疊的高電壓(high voltage,HV)電路的實施例,使得單獨的核心裝置能夠承受與更高電壓供應相關聯的應力。例如,雙或三堆疊記憶體陣列使編程電壓能夠分別達到核心裝置崩潰電壓的兩倍或三倍,而沒有電壓應力引起的裝置故障。此外,雙或三堆疊電力開關電路能夠在恆定的高編程電壓下操作,而沒有電壓應力引起的裝置故障。進一步揭露用於堆疊電路控制的位準移位的實施例以及為堆疊電路提供偏壓的分數電壓產生器的實施例。優點包含在不使用I/O裝置的情況下為HV記憶體及類比應用應用程式賦能高級節點,從而減小面積且提高此類HV電路的速度。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100的實例電路圖。記憶體陣列100包含複數個堆疊選擇器101A、101B、…、101N。每一堆疊選擇器包含複數個 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typ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MOS)堆疊(例如,疊接、級聯、串聯裝置等)。例如,堆疊選擇器101A包含NMOS堆疊101A1、101A2、…、101AN,而堆疊選擇器101B包含NMOS堆疊101B1、101B2、…、101BN。每一NMOS堆疊包含與第二N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一NMOS核心裝置。例如,NMOS堆疊101A1包含第一NMOS核心裝置M11(1)及第二NMOS核心裝置M11(2),NMOS堆疊101A2包含第一NMOS核心裝置M21(1)及第二NMOS核心裝置M21(2),NMOS堆疊101B1包含第一NMOS核心裝置M12(1)及第二NMOS核心裝置M12(2),而NMOS堆疊101B2包含第一NMOS核心裝置M22(1)及第二NMOS核心裝置M22(2)。第一NMOS核心裝置的源極耦接至接地軌,且第一NMOS核心裝置的汲極耦接至第二NMOS核心裝置的源極。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複數個字元線WL0、WL1、…、WLN。每一字元線耦接至對應的堆疊選擇器的第一NMOS核心裝置。例如,字元線WL0驅動NMOS核心裝置M11(1)及M21(1)的閘極,而字元線WL1驅動NMOS核心裝置M12(1)及M22(1)的閘極。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ngate偏壓線。ngate偏壓線耦接至第二NMOS核心裝置。例如,ngate偏壓線利用以處於電壓位準的ngate位元驅動NMOS核心裝置M11(2)、M21(2)、M12(2)及M22(2)的閘極。在一些實施例中,ngate偏壓線以比字元線驅動第一NMOS核心裝置(例如,當字元線賦能對應的第一NMOS核心裝置時)的位元的電壓位準高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的電壓位準的訊號/位元驅動第二NMOS核心裝置。核心裝置的過驅動電壓V od為核心裝置在飽和狀態下操作的最小汲極-源極電壓(V ds) (例如,裝置的汲極-源極電壓V gs小於裝置的臨限電壓V th)。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複數個堆疊通道閘102A、102B、…、102N。每一堆疊通道閘包含與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typ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一PMOS核心裝置。例如,堆疊通道閘102A包含第一PMOS核心裝置M1(1)及第二PMOS核心裝置M1(2),而堆疊通道閘102B包含第一PMOS核心裝置M2(1)及第二PMOS核心裝置M2(2)。第一PMOS核心裝置的源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且第一PMOS核心裝置的汲極耦接至第二NMOS核心裝置的源極。電壓供應VDD2為電壓位準大於標稱電壓供應VDD的電壓位準的訊號(例如,電壓供應VDD2的電壓位準為標稱電壓供應VDD的電壓位準的兩倍)。標稱電壓供應VDD可用於為單個/非堆疊核心裝置供電。因此,記憶體陣列100為高電壓電路。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複數個賦能線HAb、HBb、…、HNb。每一賦能線耦接至對應的第一PMOS核心裝置。例如,賦能線HAb驅動PMOS核心裝置M1(1)的閘極,而賦能線HBb驅動PMOS核心裝置M2(1)的閘極。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pgate偏壓線。pgate偏壓線以處於電壓位準的pgate位元耦接至第二PMOS核心裝置。例如,pgate偏壓線驅動PMOS核心裝置M1(2)及M2(2)的閘極。在一些實施例中,pgate偏壓線以比賦能線驅動第一PMOS核心裝置(例如,當賦能線賦能對應的第一PMOS核心裝置時)的位元的電壓位準低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的電壓位準的訊號驅動第二NMOS核心裝置。
記憶體陣列包含以二維(例如,列及行)配置的電阻元件(例如,電阻器)的矩陣。每一第一維度(例如,列)具有與堆疊通道閘相同數目的電阻元件。每一第二維度(例如,行)具有與堆疊選擇器相同數目的電阻元件。每一電阻元件在一側耦接至堆疊選擇器,而在另一側耦接至堆疊通道閘。更具體而言,每一電阻元件在一側耦接至第二NMOS核心裝置的汲極,而在另一側耦接至第二PMOS核心裝置的汲極。例如,電阻元件R11耦接在核心裝置M11(2)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1(2)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12耦接在核心裝置M12(2)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1(2)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21耦接在核心裝置M21(2)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2(2)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22耦接在核心裝置M22(2)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2(2)的源極之間。
記憶體陣列100包含複數個位元線BLA、BLB、…、BLN。每一位元線耦接至堆疊通道閘及對應的電阻元件行。注意,複數個位元線可由電力開關(例如,第5圖的電力開關500)的輸出或位準移位電路(例如,第9圖的位準移位電路900)的輸出驅動。
記憶體陣列100的電阻元件最初處於第一狀態(例如,低電阻)。回應於藉由用處於第一電壓位準(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的位元驅動堆疊選擇器來賦能該堆疊選擇器,藉由用處於第二電壓位準(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的位元驅動該堆疊通道閘來賦能該堆疊通道閘,以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對應位元線上啟用具有高電壓位準(例如,電壓供應VDD2)的位元,記憶體陣列100在耦接在堆疊選擇器與堆疊通道閘之間的電阻元件兩端產生電壓降,導致電阻元件變為第二狀態(例如,高電阻)。這被稱為對記憶體陣列進行編程及/或燒斷熔絲。
如上所述,電壓供應VDD2可以攜載電壓位準為標稱電壓供應VDD的電壓位準的兩倍的訊號。記憶體陣列100中的每一核心裝置具有小於電壓供應VDD2的電壓位準的崩潰電壓(例如,施加在其汲極-源極端兩端導致裝置故障/崩潰的電壓)。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100中的每一核心裝置具有大於標稱電壓供應VDD的電壓位準的崩潰電壓。因此,藉由根據記憶體陣列100配置核心裝置,可以在不導致核心裝置故障的情況下操作高電壓電路。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100的實例定時圖200。定時圖200示出y軸上的電壓位準與x軸上的賦能及偏壓位元/訊號的定時。當對應的通道閘堆疊被選擇或取消選擇時,位元A的電壓位準被雙態觸變(toggle)(例如,電壓位準自0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變為0)。位元A被輸入至位準移位電路(例如,第9圖的位準移位電路900)中。位準移位電路輸出賦能線HAb上的HAb位元。回應於位元A自0雙態觸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 HA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VDD2雙態觸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在位元A與HAb位元的雙態觸變之間存在切換延遲。對於包含核心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而言,該切換延遲比對於包含I/O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的少。
ngate位元及pgate位元分別施加至ngate偏壓線及pgate偏壓線。ngate位元及pgate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標稱電壓供應VDD。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300的實例電路圖。記憶體陣列300與記憶體陣列100類似,不同之處在於每一NMOS堆疊及每一堆疊通道閘為N堆疊(例如,串聯的N個核心裝置的堆疊),且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 (例如,N*標稱電壓供應VDD)。如第3圖中所示出,N可以為任何大於2的整數。如第1圖中所示出,N可以為2。例如,NMOS堆疊101A1包含核心裝置M11(1)、M11(2)、…、M11(N),NMOS堆疊101A2包含核心裝置M21(1)、M21(2)、…、M21(N),NMOS堆疊101B1包含核心裝置M12(1)、M12(2)、…、M12(N),NMOS堆疊101B2包含核心裝置M22(1)、M22(2)、…、M22(N),堆疊通道閘102A包含核心裝置M1(1)、M1(2)、…、M1(N),而堆疊通道閘102B包含核心裝置M2(1)、M2(2)、…、M2(N)。
記憶體陣列300包含N-1個ngate偏壓線及N-1個pgate偏壓線。每一ngate偏壓線耦接至對應的NMOS核心裝置。例如,ngate(1)偏壓線驅動NMOS核心裝置M11(2)、M21(2)、M12(2)及M22(2)的閘極,而ngate(N-1)偏壓線驅動NMOS核心裝置M11(N)、M21(N)、M12(N)及M22(N)的閘極。每一pgate偏壓線耦接至對應的PMOS核心裝置。例如,pgate(1)偏壓線驅動PMOS核心裝置M1(2)及M2(2)的閘極,而pgate(N-1)偏壓線驅動PMOS核心裝置M1(N)及M2(N)的閘極。
注意,如第3圖中所示出,電阻元件R11耦接在核心裝置M11(N)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1(N)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12耦接在核心裝置M12(N)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1(N)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21耦接在核心裝置M21(N)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2(N)的源極之間,電阻元件R22耦接在核心裝置M22(N)的源極與核心裝置M2(N)的源極之間。
第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300的實例定時圖400。定時圖400示出y軸上的電壓位準與x軸上的賦能及偏壓位元/訊號的定時。回應於位元A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HA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N-1)/N。ngate位元及pgate位元分別施加至ngate偏壓線及pgate偏壓線。ngate(1)位元及pgate(N-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 (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ngate(N-1)位元及pgate(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1)/N。
第5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500的實例電路圖。電力開關500包含用於下拉電力開關500的輸出VDD2HD的堆疊核心NMOS。堆疊核心NMOS包含與NMOS核心裝置M3N(2)串聯的NMOS核心裝置M3N(1)。具體而言,核心裝置M3N(1)的汲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3N(2)的源極。核心裝置M3N(1)的源極耦接至接地,而核心裝置M3N(2)的汲極耦接至輸出線VDD2HD。
電力開關500包含用於上拉輸出VDD2HD的堆疊核心PMOS。堆疊核心PMOS包含與PMOS核心裝置M3P(2)串聯的PMOS核心裝置M3P(1)。具體而言,核心裝置M3P(1)的汲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3P(2)的源極。核心裝置M3P(1)的源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而核心裝置M3P(2)的汲極耦接至輸出線VDD2HD。因此,輸出線VDD2HD耦接至NMOS核心堆疊及PMOS核心堆疊。
電力開關500包含驅動NMOS核心裝置M3N(1)的閘極的賦能線PSb及驅動PMOS核心裝置M3P(1)的閘極的賦能線HPS。為了下拉輸出VDD2HD,高電壓位準應該施加在賦能線PSb及HPS處(例如,分別為標稱電壓供應VDD及電壓供應VDD2)。為了上拉輸出VDD2HD,低電壓位準應該施加在賦能線PSb及HPS處(例如,分別為0及標稱電壓供應VDD)。
電力開關500包含驅動核心裝置M3N(2)的閘極的ngate偏壓線。在一些實施例中,ngate偏壓線用處於比賦能線PSb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3N(1)的位元的電壓位準高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的電壓位準的訊號來驅動核心裝置M3N(2) (例如,當賦能線PSb正在賦能核心裝置M3N(1)時)。
電力開關500包含驅動核心裝置M3P(2)的閘極的pgate偏壓線。在一些實施例中,pgate偏壓線用處於比賦能線HPSb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3P(1)的位元的電壓位準低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的電壓位準的訊號來驅動核心裝置M3P(2) (例如,當賦能線HPSb正在賦能核心裝置M3P(1)時)。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500的實例定時圖600。當對應的通道閘堆疊被選擇或取消選擇時, PSb位元的電壓位準被雙態觸變(例如,電壓位準自0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變為0)。PSb位元被輸入至位準移位電路(例如,第9圖的位準移位電路900)中。位準移位電路輸出賦能線HPS上的HPS位元。回應於PS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 HPS位元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VDD2。PSb位元的電壓位準與HPS位元的電壓位準的雙態觸變之間的切換延遲對於包含核心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而言比對於包含I/O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更小。回應於PSb位元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輸出線VDD2HD上的位元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VDD2。
第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700的實例電路圖。電力開關700類似於電力開關500,不同之處在於堆疊核心NMOS為N堆疊,堆疊核心PMOS為N堆疊,且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 (例如,N*標稱電壓供應VDD)。每一堆疊核心包含N個核心裝置。例如,堆疊核心NMOS包含串聯的NMOS核心裝置M3N(1)、M3N(2)、...、M3N(N),而堆疊核心PMOS包含串聯的NMOS核心裝置M3P(1)、M3P(2)、...、M3P(N)。
電力開關700包含N-1個ngate偏壓線及N-1個pgate偏壓線。每一ngate偏壓線耦接至對應的NMOS核心裝置。例如,驅動核心裝置M3N(2)的ngate(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3N(N)的ngate(N-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3P(2)的pgate(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3P(N)的pgate(N-1)偏壓線。注意,輸出線HVDDHD耦接至核心裝置M3N(N)的源極及核心裝置M3P(N)的源極。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700的實例定時圖800。回應於PS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 HPS位元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N-1)/N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ngate位元及pgate位元分別施加至ngate偏壓線及pgate偏壓線。ngate(1)位元及pgate(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 (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ngate(N-1)位元及pgate(N-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1)/N。回應於PS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輸出線HVDDHD上的位元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
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900的實例電路圖。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堆疊核心NMOS。動分堆疊核心NMOS包含NMOS核心裝置M4NP(1)及M4NM(1)的差分對。核心裝置M4NP(1)及M4NM(1)的源極耦接至VSS (例如,接地軌)。差分堆疊核心NMOS包含分別與核心裝置M4NP(1)及M4NM(1)串聯的NMOS核心裝置M4NP(2)及M4NM(2)的差分對。具體而言,核心裝置M4NP(2)的源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NP(1)的汲極,而核心裝置M4NM(2)的源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NM(1)的汲極。核心裝置M4NP(2)及M4NM(2)的汲極分別耦接至差分輸出線HA2b及HA2。
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差分堆疊核心PMOS。差分堆疊核心PMOS包含PMOS核心裝置M4PP(1)及M4PM(1)的差分對。核心裝置M4PP(1)及M4PM(1)的源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核心裝置M4PP(1)及M4PM(1)交叉耦接。具體而言,核心裝置M4PP(1)的閘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PM(1)的汲極,而核心裝置M4PP(1)的汲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PM(1)的閘極。核心裝置M4PP(1)及M4PM(1)的汲極分別耦接至差分輸出線HAb及HA。差分堆疊核心PMOS包含分別與核心裝置M4PP(1)及M4PM(1)串聯的PMOS核心裝置M4PP(2)及M4PM(2)的差分對。具體而言,核心裝置M4PP(2)的源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PP(1)的汲極,而核心裝置M4PM(2)的源極耦接至核心裝置M4PM(1)的汲極。核心裝置M4PP(2)及M4PM(2)的汲極分別耦接至差分輸出線HA2b及HA2。
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分別驅動NMOS核心裝置M4NP(1)及M4NM(1)的閘極的差分輸入線A及Ab。若使用N個位準移位電路900,則差分輸入線(及其上的位元)可以被稱為A及Ab、B及Bb、……N及Nb。
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驅動核心裝置M4NP(2)及M4NM(2)的閘極的ngate偏壓線。在一些實施例中,ngate偏壓線用處於電壓位準的訊號驅動核心裝置M4NP(2)及M4NM(2),若位元A處於高電壓(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則該電壓位準比輸入線A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4NP(1)的位元的電壓位準高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或若位元Ab處於高電壓,則該電壓位準比輸入線Ab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4NM(1)的位元的電壓位準高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
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驅動核心裝置M4PP(2)及M4PM(2)的閘極的pgate偏壓線。在一些實施例中,pgate偏壓線用處於電壓位準的訊號驅動核心裝置M4PP(2)及M4PM(2),或若HA位處於低電壓(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則該電壓位準比核心裝置M4PM(1)的汲極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4PP(1)的HA位元的電壓位準低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或若HAb位元位處於低電壓,則該電壓位準比核心裝置M4PP(1)的汲極用來驅動核心裝置M4PM(1)的HAb位元的電壓位準低一個過驅動電壓V od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900包含緩衝/反轉輸出線HA的位元的視情況選用的緩衝器。視情況選用的緩衝器包含核心裝置M44N及M44P。核心裝置M44N及M44P的閘極耦接至輸出線HA。核心裝置M44N及M44P的汲極耦接至緩衝後的輸出線。核心裝置M44N及M44P的源極分別耦接至標稱電壓供應VDD及電壓供應VDD2。類似的視情況選用的緩衝器可以緩衝輸出線HAb的位元。
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900的實例定時圖1000。回應於輸入位元A (或位元Ab)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發為標稱電壓供應VDD,輸出位元HA及HA2 (或HAb及HA2b位元)的電壓位準分別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發為電壓供應VDD2且自0雙態觸發為電壓供應VDD2。回應於輸入位元A (或位元Ab)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發為0,輸出位元HA及HA2 (或HAb位元及HA2b位元)的電壓位準分別自電壓供應VDD2雙態觸發為標稱電壓供應VDD且自電壓供應VDD2雙態觸發為0。位元A與位元HA及HA2的雙態觸發之間的切換延遲對於包含核心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比對於包含I/O裝置的位準移位電路小。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1100的實例電路圖。位準移位電路1100類似於位準移位電路900,不同之處在於差分堆疊核心NMOS為N堆疊,差分堆疊核心PMOS為N堆疊,且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 (例如,N*標稱電壓供應VDD)。每一差分堆疊核心包含串聯的N個差分核心裝置對,這些差分對可以描述為串聯的N個核心裝置的兩個堆疊。例如,堆疊核心NMOS包含串聯的核心裝置M4NP(1)、M4NP(2)、…、M4NP(N)及串聯的核心裝置M4NM(1)、M4NM(2)、…、M4NM(N),而堆疊核心PMOS包含串聯的核心裝置M4PP(1)、M4PP(2)、…、M4PP(N)及串聯的核心裝置M4PM(1)、M4PM(2)、…、M4PM(N)。
位準移位電路1100包含N-1個ngate偏壓線及N-1個pgate偏壓線。每一ngate偏壓線耦接至對應的NMOS核心裝置。例如,驅動核心裝置M4NP(2)及M4NM(2)的ngate(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4NP(N)及M4NM(N)的ngate(N-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4PP(2)及M4PM(2)的pgate(1)偏壓線、驅動核心裝置M4PP(N)及M4PM(N)的pgate(N-1)偏壓線。注意,輸出線HA2耦接至核心裝置M4NM(N)的源極及核心裝置M4PM(N)的源極,而輸出線HA2b耦接至核心裝置M4NP(N)的源極及核心裝置M4PP(N)的源極。
第1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1100的實例定時圖1200。回應於位元A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位元HA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N-1)/N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且HA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N-1)/N。回應於位元A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位元HA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N-1)/N,且HAb位元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N-1)/N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ngate位元及pgate位元分別施加至ngate偏壓線及pgate偏壓線。ngate(1)位元及pgate(N-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 (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ngate(N-1)位元及pgate(1)位元的電壓位準處於或基本上接近於電壓供應HVDD*(N-1)/N。回應於位元A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標稱電壓供應VDD,位元HA2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且位元HA2b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雙態觸變為0。回應於位元A的電壓位準自標稱電壓供應VDD雙態觸變為0,位元HA2的電壓位準自電壓供應HVDD雙態觸變為0,且位元HA2b的電壓位準自0雙態觸變為電壓供應HVDD。
第1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3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300包含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如第13圖中所示出,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包含電阻元件R5(1)、與電阻元件R5(1)串聯的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及與電阻元件R5(1)及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串聯的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6N(1)。電阻元件R5(1)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偏壓產生電路1300包含與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串聯的電阻器R6。具體而言,電阻器R6耦接至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6N(1)的源極。電阻器R6耦接至接地。
偏壓產生電路1300包含源極隨耦器單元。源極隨耦器單元包含由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驅動的源極隨耦器M7N(1)。具體而言,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的汲極及閘極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1)的閘極。源極隨耦器M7N(1)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
源極隨耦器單元包含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1)的源極且耦接至接地的尾電流元件I2(1)。如第13圖中所示出,尾電流元件I2(1)包含表示尾電流元件I2(1)的固定部分的電流源I2A(1)及與電流源I2A(1)並聯的與開關SW1(1)串聯的電流源I2B(1),其中電流源I2B(1)及開關SW1(1)表示尾電流元件I2(1)的可調部分。可調部分可以賦能以提供強大的緩衝能力。輸出線VDD2_half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1)的源極及尾電流元件I2(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輸出線VDD2_half攜載電壓位準為電壓供應VDD2的一半(例如,電壓供應VDD2/2 = 標稱電壓供應VDD)的訊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的電流為10 uA,電阻元件R5(1)及電阻器R6為150k歐姆,電流源I2A(1)產生5 uA,電流源I2B(1)產生100 uA且電壓供應VDD2 = 1.5 V。
第1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4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4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300,不同之處在於(a)偏壓產生電路1400的梯形電阻器單元RLC2包含與電阻元件R5(1)及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串聯的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M6P(1) (而非NMOS核心裝置),且(b)尾電流元件I2(1)示出為包含PMOS源極隨耦器M7P(1)。源極隨耦器M7P(1)的閘極由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M6P(1)的汲極及閘極驅動,且源極隨耦器M7P(1)的汲極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1)的汲極。源極隨耦器M7N(1)及源極隨耦器M7P(1)被稱為A/B類源極隨耦器。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梯形電阻器單元RLC2的電流為10 uA,電阻元件R5(1)及電阻器R6為90k歐姆,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M6P(1)偏壓為5 uA,且電壓供應VDD2 = 1.5 V。
第15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5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5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300,不同之處在於,對於電壓供應VDD2,該電壓供應VDD2在輸出線VDD2_half電壓線上以比電壓供應VDD2/2電壓位準高的電壓位準產生訊號。偏壓產生電路1500的梯形電阻器單元RLC3包含與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M6N(1)及電阻元件R5(1)串聯的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1)及M5N3(1)。
偏壓產生電路1500包含由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1)驅動的源極隨耦器M7N2(1)。具體而言,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1)的汲極及閘極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2(1)的閘極。源極隨耦器M7N2(1)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偏壓產生電路1500包含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2(1)的源極且耦接至接地的尾電流元件I3。輸出線VDD2_half+Vth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2(1)的源極及尾電流元件I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輸出線VDD2_half+Vth攜載電壓位準為電壓供應VDD2的一半加NMOS核心裝置V th的訊號。
偏壓產生電路1500包含由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3(1)驅動的源極隨耦器M7N3(1)。具體而言,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1)的汲極及閘極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3(1)的閘極。源極隨耦器M7N3(1)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2。偏壓產生電路1500包含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2(1)的源極且耦接至接地的尾電流元件I4。輸出線VDD2_half-Vth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7N3(1)的源極及尾電流元件I4。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輸出線VDD2_half-Vth攜載電壓位準為電壓供應VDD2的一半減NMOS核心裝置V th的訊號。
第1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6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6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300,不同之處在於(a)偏壓產生電路1600具有兩個串聯的梯形電阻器單元: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及RLC1(2),且(b)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VDD3 (例如,3*標稱電壓供應VDD)。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2)包含電阻元件R5(2)、與電阻元件R5(2)串聯的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及與電阻元件R5(2)及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串聯的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6N(2)。電阻元件R5(2)耦接至電壓供應VDD3。電阻元件R5(1)耦接至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6N(2)的源極。
源極隨耦器M7N(1)的汲極耦接至NMOS核心裝置M7N(2)的源極。核心裝置M7N(2)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3。輸出線VDD3_third耦接至M7N(1)的源極及尾電流元件I2(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輸出線VDD3_third攜載電壓位準為電壓供應VDD3的三分之一(例如,電壓供應VDD3/3 = 標稱電壓供應VDD)的訊號。
偏壓產生電路1600包含由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驅動的源極隨耦器M8N(2)。源極隨耦器M8N(2)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VDD3。源極隨耦器M8N(2)的源極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8N(1)的汲極。偏壓產生電路1300包含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8N(1)的源極且耦接至接地的尾電流元件I2(2)。源極隨耦器M8N(1)可以為多個並聯的NMOS核心裝置。源極隨耦器M8N(1)的NMOS核心裝置的第一部分可以耦接至尾電流元件I2(2)的固定部分。源極隨耦器M8N(1)的NMOS核心裝置的第二部分可以耦接至尾電流元件I2(2)的可調部分。輸出線VDD3_2third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8N(2)的源極及源極隨耦器M8N(1)的汲極。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期間,輸出線VDD3_2third攜載電壓位準為電壓供應VDD3的三分之二(例如,2*電壓供應VDD3/3 = 2*標稱電壓供應VDD)的訊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的電流為6.7 uA,電阻元件R5(1)、R5(2)及電阻器R6為80k歐姆,電壓供應VDD3 = 2.4V,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2)的閘極處的電壓位準為1.8 V,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5N(1)的閘極處的電壓位準為1.0 V,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M6N(1)的閘極處的電壓位準為0.8 V,源極隨耦器M8N(1)的源極處的電壓位準為0.6 V,核心裝置M7N(2)的源極處的電壓位準為1.4 V,輸出線VDD3_2third的電壓位準為1.6 V,輸出線VDD3_third的電壓位準為0.8 V。
第1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7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7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600,不同之處在於(a)偏壓產生電路1700包含梯形電阻器單元RLC2(1)及RLC2(2)而非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及RLC(2),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及RLC(2)為第14圖中的梯形電阻器單元RLC2(1)的實例,(b)尾電流元件I2(1)及I2(2)被示出為分別包含PMOS源極隨耦器M7P(1)及M8P(1),且(c)偏壓產生電路1700包含源極隨耦器M8P(2)而非源極隨耦器M8N(1)。源極隨耦器M7P(1)在源極隨耦器M7P(1)的閘極埠處接收偏壓電壓以在耦接至輸出線VDD3_third線的源極隨耦器M7P(1)的汲極埠處提供偏壓電流。源極隨耦器M8P(1)在源極隨耦器M8P(1)的閘極埠處接收偏壓電壓以在耦接至源極隨耦器M8P(1)的汲極埠處提供偏壓電流。源極隨耦器M8P(2)在源極隨耦器M8P(2)的源極埠處接收偏壓電壓以在耦接至輸出線VDD3_2third線的源極隨耦器M8P(2)的汲極埠處提供電壓。
第1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8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8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300,不同之處在於(a)偏壓產生電路1800包含N-1個彼此串聯的梯形電阻器單元,其中每一梯形電阻器單元用以向對應的源極隨耦器單元提供不同的電壓位準,(b)偏壓產生電路1800包含N-1個彼此並聯的源極隨耦器單元,(c)每一源極隨耦器單元包含N-1個NMOS核心裝置及尾電流元件以提供不同的分數電壓位準,且(d)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 (例如,N*標稱電壓供應VDD)。
具體而言,梯形電阻器單元包含串聯耦接在電壓供應與接地之間以產生偏壓電流的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RLC1(i)、...、RLC1(N-1)。每一梯形單元的操作與第13圖的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的操作相同。
N-1個源極隨耦器單元彼此並聯耦接在電壓供應與接地之間。每一源極隨耦器單元包含與N-2個其他NMOS核心裝置及尾電流元件串聯的源極隨耦器NMOS核心裝置。每一源極隨耦器單元以相同的方式操作。為簡單起見,僅示出一個源極隨耦器單元SFC1(i)。SFC1(i)包含(a)源極隨耦器NMOS核心裝置M9N(i)、(b)耦接至接地的尾電流元件I2(i)、(c)串聯耦接在核心裝置核心裝置M9N(i)與尾電流元件I2(i)之間的i-1個NMOS核心裝置及(d)串聯耦接在電壓供應與核心裝置M9N(i)之間的N-i-1個NMOS核心裝置。源極隨耦器單元SFC1(i)的操作類似於第13圖的源極隨耦器單元,不同之處在於,額外的N-2個NMOS核心裝置安置在其相應的位置中且在其相應的閘極處用電壓供應的相應分數電壓偏壓,以便保護核心裝置M9N(i)、尾電流元件及彼此免於電壓供應與接地之間的電壓降的崩潰。例如,核心裝置M9N(1)在電壓位準電壓供應HVDD/N處被偏壓,核心裝置M9N(i-1)在電壓位準(i-1)/N*電壓供應HVDD處被偏壓,核心裝置M9N(i+1)在電壓位準(i+1)/N*電壓供應HVDD處被偏壓。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壓供應與核心裝置M9N(i)之間的額外Ni-1 NMOS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自相應源極隨耦器單元的輸出接收這些核心裝置的相應偏壓電壓,且核心裝置M9N(i)與尾電流之間的額外i-1 NMOS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自N-1梯形電阻器單元(類似於第16圖的偏壓產生電路1600)中的相應節點接收這些相應的偏壓電壓。
每一源極隨耦器單元(諸如源極隨耦器單元SFC1(i))耦接至輸出線、電壓供應HVDD及接地軌,且每一輸出線以具有對應的電壓位準的對應訊號來驅動ngate(i)偏壓線及pgate(N-i)偏壓線。以源極隨耦器單元SFC1(i)為例,核心裝置M9N(i)的源極耦接至輸出線i*電壓供應HVDD/N,該輸出線i*電壓供應HVDD/N產生具有電壓位準 i*電壓供應HVDD/N的訊號,核心裝置M9N(N)的汲極耦接至電壓供應HVDD,而核心裝置M9N(1)的源極耦接至尾電流元件I2(i),該尾電流元件I2(i)轉而耦接至接地軌。
第1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1900的實例電路圖。偏壓產生電路1900類似於偏壓產生電路1800,不同之處在於,(a)偏壓產生電路1900包含梯形電阻器單元RLC2(1)、...、RLC2(i)、...、RLC2(N-1)而非梯形電阻器單元RLC1(1)、...、RLC1(i)、...、RLC1(N-1),(b)每一源極隨耦器單元包含PMOS核心裝置,例如,源極隨耦器單元SFC2(i)包含彼此及與NMOS核心裝置串聯以及耦接在輸出線與尾電流元件之間(核心裝置M9P(2)、…、M9P(i)代替核心裝置M9N(1)、…、M9N(i-1))的PMOS核心裝置M9P(2)、...、M9P(i),且(c)尾電流元件示出為包含PMOS核心裝置M9P(1)。偏壓產生電路1300至1900中的每一者可以被稱為偏壓電路或分數電壓產生器。
第20A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high voltage,HV)記憶體系統2000A的實例方塊圖。HV記憶體系統2000A包含雙堆疊電路:偏壓產生電路1300、複數個位準移位電路900單元及記憶體陣列100 (例如,eFuse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系統2000A可以包含偏壓產生電路1400或1500之一而非1300。
每一單元(例如,偏壓產生電路1300、複數個位準移位電路900單元及記憶體陣列100)容納電壓供應VDD2及接地軌。偏壓產生電路1300分別利用具有電壓位準V(ngate)及V(pgate)的訊號的ngate及pgate線驅動複數個位準移位電路900單元及記憶體陣列100。位準移位900單元中的每一者接收對記憶體陣列100中的對應堆疊通道閘的控制。例如,第一位準移位900單元接收位元A及Ab,第二位準移位900單元接收位元B及Bb,……,第N位準移位900單元接收位元N及Nb。每一位準移位900單元產生對應於對應堆疊通道閘的賦能位元(例如,HAb、HBb、…、HNb位元)的HAb位元及對應於對應堆疊通道閘的位元線位元(例如,BLA、BLB、...、BLN)的位元HA2。記憶體陣列100子複數個位準移位900單元接收位準移位的控制位元。記憶體陣列100接收對應於堆疊選擇器的字元線位元(例如,字元線WL0、WL1、...、WLN)。記憶體陣列100基於位準移位的賦能位元、位準移位的位元線位元、字元線位元及偏壓訊號來改變對應電阻元件的狀態。
第20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HV記憶體系統2000B的實例方塊圖。HV記憶體系統2000B類似於HV記憶體系統2000A,不同之處在於,HV記憶體系統2000B包含複數個電力開關500單元。複數個電力開關500單元容納電壓供應VDD2及接地軌。複數個電力開關500單元接收控制位元Ab、Bb、...、Nb。複數個電力開關500單元自複數個位準移位900單元接收位準移位控制HA、HB、...、HN位元。
複數個電力開關500單元產生複數個位元線位元(例如,位元BLA、BLB、...、BLN)且將位元線位元發送至記憶體陣列100,而非複數個位準移位900單元將位元線位元發送至記憶體陣列100。一個不同為由於與位準移位900的負載阻抗相比功率開關500的負載阻抗更高,所以負載效應更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電力開關500的位元PSb與關於位準移位900的位元Ab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具有N個堆疊通道閘的記憶體陣列,使用N個電力開關500單元,第一電力開關500單元的位元PSb與Ab相同,第二電力開關單元的位元PSb與Bb相同,…,第N電力開關500單元的位元PSb與Nb相同。
第20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2000C的實例方塊圖。HV記憶體系統2000C類似於HV記憶體系統2000A,不同之處在於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且HV記憶體系統2000C包含N堆疊電路而非雙堆疊電路。亦即,HV記憶體系統2000C包含偏壓產生電路1800、複數個位準移位電路1100單元及記憶體陣列300。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系統2000C可以包含偏壓產生電路1900而非電路1800。
第20D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2000D的實例方塊圖。HV記憶體系統2000D類似於HV記憶體系統2000B,不同之處在於電壓供應為電壓供應HVDD且HV記憶體系統2000D包含N堆疊電路而非雙堆疊電路。亦即,HV記憶體系統2000D包含偏壓產生電路1800、複數個位準移位電路1100單元、複數個電力開關700單元及記憶體陣列300。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系統2000D可以包含偏壓產生電路1900而非電路1800。
第2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示出組態記憶體陣列100的方法2100的流程圖。方法2100可由第9圖的位準移位電路900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2100由其他實體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2100包含比第21圖中所示出更多、更少或不同的操作。
在操作2110中,位準移位電路900接收HV電壓訊號(例如,電壓供應VDD2、HVDD等)及接地訊號。在操作2120中,位準移位電路900接收疊接偏壓電壓,例如ngate、pgate。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900自偏壓產生電路1300至1900之一接收疊接偏壓電壓。在操作2130中,位準移位電路900接收對應於第一電壓域(例如,標稱電壓供應VDD)中的位元線位元的位元A。在操作2140中,位準移位電路900在第二電壓域(例如,電壓供應VDD2、HVDD等)內向記憶體陣列100提供對應於對應堆疊通道閘(例如,HAb、HBb、...、HNb位元)的賦能位元的HAb位元。在操作2150中,位準移位電路900在第二電壓域中向記憶體陣列100提供對應於對應堆疊通道閘(例如,位元線BLA、BLB、...、BLN)的第二位元線位元的位元HA2。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電路900經由電力開關700提供位元HA2或其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100自耦接至字元線的記憶體控制器接收字元線位元。
參照第22圖,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計算系統2200的實例方塊圖。計算系統2200可由電路或佈局設計者用於積體電路設計。如本文中所使用,「電路」為諸如電阻器、核心裝置、開關、電池、電感器或用於實施期望的功能性的其他類型的半導體裝置的電氣組件的互連。計算系統2200包含與記憶體裝置2210相關聯的主機裝置2205。主機裝置2205可以用以自一個或多個輸入裝置2215接收輸入且向一個或多個輸出裝置2220提供輸出。主機裝置2205可以用以分別經由適當的介面2225A、2225B及2225C與記憶體裝置2210、輸入裝置2215及輸出裝置2220通訊。計算系統2200可以在各種計算裝置中實施,諸如電腦(例如,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伺服器、資料中心等)、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行動裝置、其他手持或可攜式裝置、或適用於使用主機裝置2205執行原理圖設計及/或佈局設計的任何其他計算單元。
輸入裝置2215可以包含多種輸入技術中的任一種,諸如鍵盤、觸控筆、觸控螢幕、滑鼠、軌跡球、小鍵盤、麥克風、語音識別、運動識別、遙控器、輸入埠、一個或多個按鈕、撥號盤、操縱桿及與主機裝置2205相關聯且允許外部源(諸如使用者(例如,電路或佈局設計者))將資訊(例如,資料)鍵入主機裝置中且向主機裝置發送指令的任何其他輸入外圍裝置。類似地,輸出裝置2220可以包含各種輸出技術,諸如外部記憶體、列印機、揚聲器、顯示器、麥克風、發光二極體、耳機、視訊裝置及用以自主機裝置2205接收資訊(例如,資料)的任何其他輸出外圍裝置。輸入主機裝置2205中及/或自主機裝置輸出的「資料」可以包含多種文本資料、電路資料、訊號資料、半導體裝置資料、圖形資料、其組合或適用於使用計算系統2200處理的其他類型的類比及/或數位資料中的任一者。
主機裝置2205包含或關聯於一個或多個處理單元/處理器,諸如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核心2230A至2230N。CPU核心2230A至2230N可以被實施為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處理單元。CPU核心2230A至2230N中的每一者可以用以執行用於運行主機裝置2205的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的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運行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的指令及資料可以儲存在記憶體裝置2210內。主機裝置2205亦可用以將運行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的結果儲存在記憶體裝置2210內。因此,主機裝置2205可用以請求記憶體裝置2210執行各種操作。例如,主機裝置2205可以請求記憶體裝置2210讀取資料、寫入資料、更新或刪除資料及/或執行管理或其他操作。主機裝置2205可用以運行的一個這種應用程式可以為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可以為可由主機裝置2205的使用者用來使用、創建或修改電路的標準單元的電腦輔助設計或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套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或運行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的指令可以儲存在記憶體裝置2210內。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可由一個或多個CPU核心2230A至2230N使用與來自記憶體裝置2210的標準單元應用程式相關聯的指令來執行。在一個實例中,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允許使用者利用HV記憶體系統2000A~2000D之一或HV記憶體系統2000A~2000D之一的一部分的預先產生的示意圖及/或佈局設計來輔助積體電路設計。在積體電路的佈局設計完成後,多個積體電路(例如,包含HV記憶體系統2000A~2000D之一或HV記憶體系統2000A~2000D之一的一部分)可以由製造設施根據佈局設計製造。
仍參照第22圖,記憶體裝置2210包含用以自記憶體陣列2245讀取資料或將資料寫入記憶體陣列2245的記憶體控制器2240。記憶體控制器2240或記憶體陣列2245可以包含偏壓電路,諸如位準移位單元900或1100之一、電力開關500或700之一或偏壓產生電路1300至1900之一。記憶體陣列2245可以包含記憶體陣列100或300之一。記憶體陣列2245可以包含多種揮發性及/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2245可以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核。在其他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2245可以包含NOR快閃記憶體核心、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核心、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核心、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核心、相變記憶體(Phase Change Memory,PCM)核心、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核心、3D XPoint記憶體核心、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eRAM)核心及適用於在記憶體陣列內使用的其他類型的記憶體核心。記憶體陣列2245內的記憶體可由記憶體控制器2240單獨且獨立地控制。換言之,記憶體控制器2240可用以單獨且獨立地與記憶體陣列2245內的每一記憶體通訊。藉由與記憶體陣列2245通訊,記憶體控制器2240可用以回應於自主機裝置2205接收的指令而自記憶體陣列讀取資料或向記憶體陣列寫入資料。儘管示出為記憶體裝置2210的一部分,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控制器2240可以為主機裝置2205的一部分或計算系統2200的另一組件的一部分且與記憶體裝置相關聯。記憶體控制器2240可實施為軟體、硬體、軔體或其組合中的邏輯電路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控制器2240可用以在接收到來自主機裝置2205的請求時檢索與記憶體裝置2210的記憶體陣列2245中所儲存的標準單元應用程式2235相關聯的指令。
應當理解,第22圖中僅示出及描述計算系統2200的一些組件。然而,計算系統2200可以包含其他組件,諸如各種電池及電源、網路介面、路由器、交換機、外部記憶體系統、控制器等。一般而言,計算系統2200可以包含在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時需要或被認為是合乎需要的多種硬體、軟體及/或軔體組件中的任一者。類似地,主機裝置2205、輸入裝置2215、輸出裝置2220及包含記憶體控制器2240及記憶體陣列2245的記憶體裝置2210可以包含被視為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所必需的或合乎需要的其他硬體、軟體及/或軔體組件。
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記憶體陣列。記憶體陣列包含複數個N堆疊通道閘。每一N堆疊通道閘包含第1級PMOS核心裝置及與第1級P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N級PMOS核心裝置。每一第1級PMOS耦接至電壓供應。記憶體陣列包含複數個賦能線。每一賦能線驅動對應的第1級PMOS核心裝置。記憶體陣列包含複數個N堆疊選擇器。每一N堆疊選擇器包含複數個NMOS堆疊。每一NMOS堆疊包含第1級NMOS核心裝置。每一第1級NMOS核心裝置耦接至接地軌。每一NMOS堆疊包含與第1級N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N級NMOS核心裝置。記憶體陣列包含複數個字元線。每一字元線驅動對應的N堆疊選擇器的複數個第1級NMOS核心裝置。記憶體陣列包含電阻元件矩陣。每一電阻元件耦接在對應的N堆疊通道閘的第N級PMOS裝置與對應的N堆疊選擇器的對應的NMOS堆疊的第N級NMOS裝置之間。每一電壓供應大於第1級PMOS核心裝置、第N級PMOS核心裝置、第1級NMOS核心裝置及第N級NMOS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的崩潰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進一步包含複數個位元線,這些位元線耦接至對應的N堆疊通道閘的第N級PMOS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電阻元件處於第一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元件耦接在第一第N級NMOS核心裝置與第一第N級PMOS核心裝置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元件回應於第一字元線用處於高於第一預定限制的第一電壓位準的第一位元驅動對應的第一第1級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及第一賦能線用處於低於第二預定限制的第二電壓的第二位元驅動對應的第一第1級PMOS核心裝置而變為第二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進一步包含ngate偏壓線,該ngate偏壓線以一第一電壓驅動該第N級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該第一電壓比一第二電壓大一過驅動電壓(V od),一第一字元線用該第二電壓來驅動對應的該第1級NMOS核心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陣列進一步包含pgate偏壓線,該pgate偏壓線以一第三電壓驅動該第N級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該第三電壓比一第四電壓大一過驅動電壓V od,一第一賦能線用該第四電壓來驅動對應的該第1級PMOS核心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N堆疊通道閘中的每一者包含與對應的第1級PMOS核心裝置及對應的第N級P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2級PMOS核心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NMOS堆疊中的每一者包含與對應的第1級NMOS核心裝置及對應的第N級NMOS核心裝置串聯的第2級NMOS核心裝置。
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位準移位電路。位準移位電路包含耦接至接地軌的第一NMOS差分對、驅動第一NMOS差分對的差分輸入、與第一NMOS差分對串聯的第二NMOS差分對及耦接至電壓供應的第一PMOS差分對。第一PMOS差分對交叉耦接。位準移位電路包含與第一PMOS差分對串聯的第二PMOS差分對、耦接在第二NMOS差分對與第二PMOS差分對之間的第一差分輸出及耦接在第一PMOS差分對與第二PMOS差分對之間的第二差分輸出。第一NMOS差分對、第二NMOS差分對、第一PMOS差分對及第二PMOS差分對中的每一者包含一對核心裝置,且其中電壓供應大於每一核心裝置的崩潰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狀態下,差分輸入用以將第一差分輸出及第二差分輸出中的每一者驅動至電壓供應的第一位準,且在第二狀態下,差分輸入用以將第一差分輸出驅動至接地軌的第二位準且將第二差分輸出驅動至第一位準與第二位準之間的中點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壓供應為第一電壓供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差分輸出驅動耦接在電壓供應與第二電壓供應之間的一對緩衝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含ngate偏壓線,該ngate偏壓線以一第一電壓驅動該第二NMOS差分對,該第一電壓比一第二電壓大一過驅動電壓(V od),該差分輸入用該第二電壓來驅動該第一NMOS差分對。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pgate偏壓線,該pgate偏壓線以一第三電壓驅動該第二PMOS差分對,該第三電壓比一第四電壓小一過驅動電壓V od,該第二差分輸出用該第四電壓來驅動該第一PMOS差分對。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含與第一NMOS差分對及第二NMOS差分對串聯的第三NMOS差分對。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含與第一PMOS差分對及第二PMOS差分對串聯的第三PMOS差分對。
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偏壓電路。偏壓電路包含串聯耦接的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每一梯形電阻器單元包含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的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的電阻元件。偏壓電路包含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每一源極隨耦器由對應的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驅動。偏壓電路包含一個或多個尾電流元件。每一尾電流元件與對應的源極隨耦器串聯。偏壓電路包含一個或多個輸出偏壓線。每一輸出偏壓線耦接在對應的源極隨耦器與對應的尾電流元件之間。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耦接至電壓供應。對於一個或多個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一個或多個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中的每一者,電壓供應大於崩潰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包含N個梯形電阻器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的輸出偏壓線輸出具有電壓供應的第一位準的(N-1)/N的電壓位準的偏壓電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為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為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尾電流元件中的每一者包含由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驅動的PMOS核心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尾電流元件中的每一者包含與開關串聯的固定部分及可調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梯形電阻器單元進一步包含與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的第三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
前述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較佳地理解本揭露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當瞭解,其可以容易地將本揭露用作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以供實現本文中所引入的實施例的相同目的及/或達成相同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該認識到,這類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及範疇,且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進行各種改變、取代及變更。
100,300:記憶體陣列 101A,101B,…,101N:堆疊選擇器 101A1,101A2,…,101AN,101B1,101B2,…,101BN:NMOS堆疊 102A,102B,…,102N:堆疊通道閘 200,400,600,800,1000,1200:定時圖 500,700:電力開關 900,1100:位準移位電路 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偏壓產生電路 2000A,2000B,2000C,2000D:高電壓記憶體系統 2100:方法 2110,2120,2130,2140,2150:操作 2200:計算系統 2205:主機裝置 2210:記憶體裝置 2215:輸入裝置 2220:輸出裝置 2225A,2225B,2225C:介面 2230A,…,2230N:中央處理單元核心 2235:標準單元應用程式 2240:記憶體控制器 2245:記憶體陣列 A,B,…,N,Ab,Bb,…,Nb:差分輸入線 BLA,BLB,…,BLN:位元線 HA,HB,...,HN,HA2,HA2b:輸出線 HAb:賦能線/輸出線 HBb,…,HNb,HPS,HPSb,PSb:賦能線 HVDDHD,i*HVDD/N,VDD2_half,VDD2_half+Vth,VDD2_half-Vth,VDD3_third,VDD3_2third:輸出線 HVDD/N,(i-1)/N*HVDD,(i+1)/N*HVDD,V(ngate),V(pgate):電壓位準 I2(1),I2(2),…,I2(i),I3,I4:尾電流元件 I2A(1),I2B(1):電流源 M1(1),M1(2),…,M1(N),M2(1),M2(2),…,M2(N),M4NM(1),M4NM(2),…,M4NM(N),M4NP(1),M4NP(2),…,M4NP(N),M11(1),M11(2),…,M11(N),M12(1),M12(2),…,M12(N),M21(1),M21(2),…,M21(N),M22(1),M22(2),…,M22(N),M44N,M44P:核心裝置 M3N(1),M3N(2),...,M3N(N),M7N(2):核心裝置 M3P(1),M3P(2),...,M3P(N),M4PM(1),M4PM(2),…,M4PM(N),M4PP(1),M4PP(2),…,M4PP(N),M9P(1),M9P(2),...,M9P(i):核心裝置 M9N(1),…,M9N(i-1),M9N(i),M9N(i+1),…,M9N(N):核心裝置 M5N(1),M5N(2),M5N2(1),M5N3(1),M6N(1),M6N(2):二極體連接NMOS核心裝置 M6P(1):二極體連接PMOS核心裝置 M7N(1),M7N2(1),M7N3(1),M7P(1),M8N(1),M8N(2),M8P(1),M8P(2):源極隨耦器 R5(1),R11,R12,R21,R22,R5(2):電阻元件 R6:電阻器 RLC(2),RLC1(1),...,RLC1(i),...,RLC1(N-1),RLC2,RLC2(1),RLC2(2),...,RLC2(i),...,RLC2(N-1):梯形電阻器單元 SFC1(i),SFC2(i):源極隨耦器單元 SW1(1):開關 VDD:標稱電壓供應 VDD2:電壓供應 VDD2HD:輸出/輸出線 WL0,WL1,…,WLN:字元線
當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根據以下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露的態樣。應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踐,未按比例繪製各種特徵。實務上,為論述清楚起見,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以任意增加或減小。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的實例電路圖。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的實例定時圖。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的實例電路圖。 第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記憶體陣列的實例定時圖。 第5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的實例電路圖。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的實例定時圖。 第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的實例電路圖。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力開關的實例定時圖。 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的實例定時圖。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位準移位電路的實例定時圖。 第1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5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1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偏壓產生電路的實例電路圖。 第20A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的實例方塊圖。 第20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的實例方塊圖。 第20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的實例方塊圖。 第20D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高電壓記憶體系統的實例方塊圖。 第2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示出組態記憶體陣列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2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計算系統。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記憶體陣列
101A,101B:堆疊選擇器
101A1,101A2,101B1,101B2: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堆疊
102A,102B:堆疊通道閘
BLA,BLB:位元線
HAb:賦能線/輸出線
HBb:賦能線
M1(1),M1(2),M2(1),M2(2),M11(1),M11(2),M12(1),M12(2),M21(1),M21(2),M22(1),M22(2):核心裝置
R11,R12,R21,R22:電阻元件
VDD2:電壓供應
WL0,WL1:字元線

Claims (10)

  1. 一種位準移位電路,包括: 一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耦接至一接地軌; 一差分輸入,該差分輸入驅動該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 一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該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 一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耦接至一電壓供應,其中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係交叉耦接的; 一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 一第一差分輸出,耦接在該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之間;以及 一第二差分輸出,耦接在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與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之間, 其中該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及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中的每一者包括一對核心裝置,且其中該電壓供應大於該對核心裝置的每一核心裝置的一崩潰電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位準移位電路,其中: 在一第一狀態下,該差分輸入用以將該第一差分輸出及該第二差分輸出中的每一者驅動至該電壓供應的一第一位準;及 在一第二狀態下,該差分輸入用以: 將該第一差分輸出驅動至該接地軌的一第二位準;及 將該第二差分輸出驅動至該第一位準與該第二位準之間的一中點位準。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位準移位電路,其中該電壓供應為一第一電壓供應,且其中該第二差分輸出驅動耦接在該電壓供應與一第二電壓供應之間的一對緩衝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括一ngate偏壓線,該ngate偏壓線以一第一電壓驅動該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一電壓比一第二電壓大一過驅動電壓,該差分輸入用該第二電壓來驅動該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括一pgate偏壓線,該pgate偏壓線以一第三電壓驅動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該第三電壓比一第四電壓小一過驅動電壓,該第二差分輸出用該第四電壓來驅動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位準移位電路,進一步包括: 與該第一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及該第二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的一第三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以及 與該第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及該第二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串聯的一第三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差分對。
  7. 一種偏壓電路,包括: 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串聯耦接,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的每一者包括: 一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 一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以及 一電阻元件,該電阻元件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 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該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的每一源極隨耦器由對應的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驅動; 一個或多個尾電流元件,該一個或多個尾電流元件的每一尾電流元件與對應的該源極隨耦器串聯;以及 一個或多個輸出偏壓線,該些輸出偏壓線的每一者耦接在對應的該源極隨耦器與對應的該尾電流元件之間, 其中一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耦接至一電壓供應,且其中對於該一個或多個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該一個或多個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一個或多個源極隨耦器中的每一者,該電壓供應大於一崩潰電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偏壓電路,其中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包括N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且其中該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的該輸出偏壓線輸出具有該電壓供應的一第一位準的(N-1)/N的一電壓位準的一偏壓電壓。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偏壓電路,其中該些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中的每一者為一二極體連接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以及 該一個或多個尾電流元件中的每一者包含由該二極體連接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驅動的一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核心裝置。
  10. 一種偏壓電路的製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串聯耦接; 形成一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一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一電阻元件於該一個或多個梯形電阻器單元中,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且該電阻元件與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串聯; 形成一源極隨耦器,該源極隨耦器由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驅動; 形成一尾電流元件,該尾電流元件與該源極隨耦器串聯;以及 形成一輸出偏壓線,該輸出偏壓線耦接在該源極隨耦器與該尾電流元件之間, 其中一第一梯形電阻器單元耦接至一電壓供應,且其中對於該第一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該第二二極體連接核心裝置及該源極隨耦器中的每一者,該電壓供應大於一崩潰電壓。
TW112118595A 2021-08-30 2022-03-01 位準移位電路、偏壓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411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60,938 US11682433B2 (en) 2021-08-30 2021-08-30 Multiple stack high voltage circuit for memory
US17/460,938 2021-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1163A true TW202341163A (zh) 2023-10-16

Family

ID=8469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8595A TW202341163A (zh) 2021-08-30 2022-03-01 位準移位電路、偏壓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111107411A TWI806458B (zh) 2021-08-30 2022-03-01 記憶體陣列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7411A TWI806458B (zh) 2021-08-30 2022-03-01 記憶體陣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82433B2 (zh)
KR (2) KR102627467B1 (zh)
CN (1) CN115527568A (zh)
DE (1) DE102022100098A1 (zh)
TW (2) TW2023411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82433B2 (en) * 2021-08-30 2023-06-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ultiple stack high voltage circuit for mem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9681B2 (ja) * 2001-04-26 2012-09-0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薄膜磁性体記憶装置
US8270193B2 (en) 2010-01-29 2012-09-18 Unity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ocal bit lin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ng the same to access memory elements in cross-point arrays
US7755923B2 (en) 2008-09-18 2010-07-1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mory array with read reference voltage cells
JP5736988B2 (ja) * 2011-06-14 2015-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抵抗変化型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US10050629B1 (en) 2016-06-03 2018-08-14 Crossbar, Inc. Multi-buffered shift register input matrix to FPGA
US11328784B2 (en) * 2020-09-25 2022-05-10 Nxp Usa, Inc. Memory with cells having multiple select transistors
US11682433B2 (en) * 2021-08-30 2023-06-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ultiple stack high voltage circuit for memo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32837A (ko) 2023-03-07
CN115527568A (zh) 2022-12-27
US20230282250A1 (en) 2023-09-07
KR20240031250A (ko) 2024-03-07
TWI806458B (zh) 2023-06-21
TW202309912A (zh) 2023-03-01
US11682433B2 (en) 2023-06-20
US20230066618A1 (en) 2023-03-02
DE102022100098A1 (de) 2023-03-02
KR102627467B1 (ko)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7512B1 (en) Unit cell with floating gate MOSFET for analog memory
KR20240031250A (ko) 메모리용 다중 스택 고전압 회로
JPWO2008114716A1 (ja) Sram装置
US11984164B2 (en) Non-volatile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nvSRAM) with multiple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cells
US11646079B2 (en) Memory cell including programmable resistors with transistor components
US20230380128A1 (e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with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cells
US20200043531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US20230327429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US20220130470A1 (en) Bias control for memory cells with multiple gate electrodes
US20210389952A1 (en) Power efficient multi-bit storage system
TWI500264B (zh) 調諧電路與其方法
US11854616B2 (en) Memory including metal rails with balanced loading
US11929109B2 (en) Sub-word line driver placement for memory device
US11404424B2 (e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with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cells
US11823769B2 (en) Reducing capacitive loading of memory system based on switches
US20230386579A1 (en) Three-dimensional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JP2020511081A (ja) 不揮発性抵抗スイッチを用いる再構成可能回路
JP2001094413A (ja) 信号処理セルおよび信号処理装置
KR20110078144A (ko) 내부전압발생회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