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1096A -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1096A
TW202331096A TW111144594A TW111144594A TW202331096A TW 202331096 A TW202331096 A TW 202331096A TW 111144594 A TW111144594 A TW 111144594A TW 111144594 A TW111144594 A TW 111144594A TW 202331096 A TW202331096 A TW 2023310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barrels
support
wind power
support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6607B (zh
Inventor
鄭絜文
Original Assignee
富巨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巨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巨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1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1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60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支撐系統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藉由透過預應力錨定組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不但得以隨時調整並減緩外力沿法線所造成的影響,更得以避免其沿切線所產生的晃動。本發明所提供的支撐系統可應用於任何水體中並承載任何物體;其亦可與風力發電機共組為一離岸風力發電裝置,並藉由多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連接或串/並聯建構不同態樣的風場。

Description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本發明主要關於一種支撐系統,但並非以此為限;本發明尤其係關於一種支撐系統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在環保意識逐漸提升的現代,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或是生質能發電,皆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趨勢;其中,風力發電更是重點發展的項目。考量風力發電設施對於地形上的限制與要求,以及其作業時所產生的噪音等因素;離岸(或稱海上)風力發電已普遍被視為相較於陸上風力發電更為合適的形式。
離岸風力發電設施大致上可依據其底部結構區分為固定式及浮動式兩類。固定式的發電設施係透過水下結構(例如:基樁)將發電裝置固定於海底;而浮動式的發電設施係將發電裝置設置於浮體上,再以纜繩或鋼錨連接海床。相較之下,固定式的離岸風力發電裝置所需要耗費的成本較高,且有水深的限制,僅能設置於較靠近岸邊的淺海區域。
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發明的簡化摘要,以令閱讀者對本發明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發明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或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
承先前技術之內容,儘管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裝置相較於固定式有成本較低以及可設置於離岸邊較遠處等優勢;然而,本發明認為習知的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在實務上仍有所缺失,例如:遭遇較強的風力可能造成浮力的變化,進而導致裝置產生晃動、傾斜甚至翻覆等情形。即便設置配重系統於浮體結構中得以有效地將重心下移,然而其可能進一步造成成本上漲的狀況,亦可能提升將整套裝置搬移到目標區塊的難度。除此之外,習用的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大多係調整結構或重心,以減緩垂直(法線)方向上的晃動;然而,其水平(切線)方向的外在影響亦不容忽視。
緣是,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支撐系統,其包括:複數桶體,其係半潛於水中;一浮臺,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底部,以提供該複數桶體浮力並連接該複數桶體;一支撐結構,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中心部用以支撐其上方物體;以及一預應力錨定組,其與該支撐結構或該桶體連接,且其包括複數錨索,而該複數錨索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支撐系統進一步包括一阻尼系統,該阻尼系統靠近該支撐結構設置;且較佳地,該阻尼系統係一液壓黏滯性阻尼系統。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複數桶體所包括之桶體個數為m乘以n個,且m及n皆為大於1之整數;且較佳地,該複數桶體係以矩形方式分配排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桶體包括中空結構,且該中空結構供容置調整吃水高度用之壓艙物或壓艙液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預應力錨定組包括複數活動端以及複數固定端,該複數活動端分別設置於各該錨索靠近該支撐結構的一端,而該複數固定端分別設置於各該錨索錨定於水底的另一端。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浮臺係一矩形,且該浮臺之四端點分別與兩條該錨索連接,而該兩條錨索之間夾一角度為15~45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複數錨索分別包括一聚酯纖維部件及一錨鍊部件,且該聚酯纖維部件與該錨鍊部件相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複數錨索錨定於水底並張緊時,分別與鉛錘線之間夾一角度;且較佳地,該角度大於5度;更佳地,該角度為10至80度。
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風力發電裝置,其包括:至少一前述之支撐系統;以及至少一風機,其包括一塔架部,且其下端由該支撐結構向上支撐。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風力發電裝置包括複數該支撐系統以及複數該風機,且該複數支撐系統之上方共同設置一工作平臺,其環繞該風機。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風力發電裝置更進一步包含一漁網設置於該浮臺下方。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所提供之支撐結構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的優勢在於:透過預應力錨定組以及其複數錨索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本發明之支撐系統不但得以隨時調整並減緩外力沿法線所造成的影響,更得以避免其沿切線所產生的晃動。本發明所提供的支撐系統可應用於任何水體中並承載任何物體;其亦可與風力發電機共組為一離岸風力發電裝置,並藉由多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連接或串/並聯建構不同態樣的風場(wind farm)。
為了使本發明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在本說明書及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上下文另外載明,否則「一」及「該」亦可解釋為複數。此外,在本說明書及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另外載明,否則「設置於某物之上」可視為直接或間接以貼附或其他形式與某物之表面接觸,該表面之界定應視說明書內容之前後/段落語意以及本說明所屬領域之通常知識予以判斷。
雖然用以界定本發明的數值範圍與參數皆是約略的數值,此處已盡可能精確地呈現具體實施例中的相關數值。然而,任何數值本質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個別測試方法所致的標準偏差。在此處,「約」通常係指實際數值在一特定數值或一範圍的正負10%、5%、1%或0.5%之內。或者是,「約」一詞代表實際數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標準誤差之內,是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考量而定。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說明,本說明書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的數值參數皆為約略的數值,且可視需求而更動。至少應將這些數值參數理解為所指出的有效位數與套用一般進位法所得到的數值。
首先,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撐系統,其包括:複數桶體,其係半潛於水中;一浮臺,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底部,以提供該複數桶體浮力並連接該複數桶體;一支撐結構,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中心部用以支撐其上方物體;以及一預應力錨定組,其與該支撐結構或該桶體連接,且其包括複數錨索,而該複數錨索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
本發明所提供之支撐系統可應用於任何水體中,例如:海洋或湖泊等;故本文所述之「水底」亦可解讀為海床或湖底。另一方面所述支撐系統可用以承載任何物體,例如:風力發電機(或稱風機)或開採石油及天然氣之裝置等。
本文所述之「桶體」係指半潛於水體中的浮體,其可以混凝土、鋼或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FRP)等材料製成,本文並不予以限定。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述桶體包括中空結構,且該中空結構中可容置調整吃水高度用之壓艙物或者壓艙液體;其中,其壓艙液體可以係自其桶體外部流入之外部液體,亦可為另外設置之具有不同於外部液體密度之液體。除此之外,本發明之桶體的具體數量係基於所述支撐結構得以達到力平衡所訂定;其具體數量可為m乘以n個,而m及n皆為大於1的整數,且m亦可等於n,例如:2、3、4、5、6或7等;根據本發明一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浮桶可以矩形形式排列。
本文所述之「浮臺」係指設置於該複數桶體底部,而用以提供浮力並連接該複數桶體之構件。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該浮臺係呈現長條狀,並且係以鋼材製成。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該浮臺係一矩形;詳言之,所述浮臺呈現矩形係指其底面積為一矩形且具有四端點。
本文所述之「支撐結構」係指設置於複數桶體之中心,並且用以支撐位於其上方物體的結構。根據所述複數桶體的數量以及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該支撐結構可能係設置於一位於中心之桶體的頂面上,亦可能係設置於不同桶體間。凡是得以平衡地乘載支撐系統上方物體之結構及設置位置,皆可作為本發明之支撐結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提供的預應力錨定組包括複數活動端及複數固定端。其活動端係設置於所述錨索靠近支撐結構的一端,而其固定端則設置於所述錨索錨定於水底的另一端。本文所述之「錨索」係指一具有兩端之線狀構件套組,一端由本發明之支撐系統延伸而出,而另一端錨定於水底。詳細而言,所述由支撐系統延伸而出的一端設置於靠近支撐結構處,其具體設置位置可以位於桶體、支撐結構或浮臺的一側;較佳地係設置於浮臺之端點。本文中之「預應力」係指預先估算後續於支撐結構上乘載物體之重量,以該推估的重量先以錨索拉緊作為預應力,因此,之後承載物體置於該支撐結構時,該重量被預應力消弭,支撐結構不會再次下沉,而能使系統穩定。本文所述之「活動端」係指一可調整錨索張力狀態的施力端。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活動端可進一步包括一感測器及一控制器,該感測器用以感測支撐系統所受外力,並進一步傳達一受力訊息至該控制器內;而該控制器可進一步處理該受力訊息並控制該活動端提供錨索相對的張力,進而消弭所述外力。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活動端包括至少一「導纜孔」,用以引導或限制該錨索之導出方向及位置;所述導纜孔係以鑄件或鋼板焊製而成,且其與該錨索之接觸面較佳地係為圓弧狀。本文所述之「固定端」係指一令該錨索固定於水底之結構;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固定端可進一步包括一水下式基樁或一重力式錨定塊。
該錨索實質上可係一錨鍊、張力腿(tension leg)或係一斜張繩(stayed cable);錨索的作用主要是承受波浪漂流力的載荷,用以限制浮式平台的運動,在斜張式錨索設置中,錨索與水底不接觸,其固定端須同時承受水平及垂直方向之外力,錨索給予浮式平台的回復力主要由錨索之延伸彈性力所提供。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該錨索係一斜張繩,其包括一聚酯纖維部件及一錨鍊部件,且該聚酯纖維部件與該錨鍊部件相連;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錨鍊部件係位於該錨索中與該活動端及/或該固定端相連的部分;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聚酯纖維部件係包覆該錨鍊部件。。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支撐系統的浮臺係一矩形,且在該浮臺之四個端點分別配置二條錨索,其中該二錨索之間夾一角度為15~45度;較佳地所述角度為15~25度,例如: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度,更佳地為20度。另,設置於任兩個相鄰端點之相鄰的錨索間亦夾有一角度為45~90度,較佳地所述角度為60~90度,例如:60、65、70、75、80、85或90度,更佳地為70度。除此之外,本發明所提供之錨索錨定於水底並張緊時係呈一斜張狀態,且與鉛錘線之間夾一角度。所述角度大於5度;較佳地所述角度為10~80度,例如:10、20、30、40、50、60、70或80度。
本發明所提供之支撐系統進一步包括一阻尼系統,其靠近支撐結構所設置,用以提供錨索進一步的穩定效果;詳細而言,所述預應力錨定組具體設置位置可以位於桶體、支撐結構或浮臺的一側。惟其並不未本文所限定。較佳地,所述阻尼系統係一液壓黏滯性阻尼系統。
另一方面,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風力發電裝置,其包括至少一前述之支撐系統,以及至少一風力發電機(或稱風機);該風機包括一塔架部,且其下端由該支撐結構向上支撐。
本文所述之「風機」係指一將風力轉換為電力之裝置,其所具有之塔架部通常具有一方向較長之結構,且其以軸向相對於前述支撐結構為垂直的形式所設置。所述塔架部的具體結構可包括一圓柱狀構件或是複數長條狀構件等。除此之外,所述風機亦包括一艙體,其用以容置一發電機及一轉子,其轉子前端延伸設置一旋轉頭,且該旋轉頭進一步設有複數葉片;所述葉片之具體數量並不為本案所限定。根據本發明不同的實施例,所述風機更進一步地包括一電纜,用以傳送所述風機所產生之電力至一外部的電力儲存系統。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風力發電裝置包括複數該支撐系統以及複數該風機,且該複數支撐系統之上方共同設置一工作平臺,其環繞該風機。藉此,本發明所提供之風力發電裝置得以相互連接或串/並聯建構不同態樣的風場(wind farm)。更進一步地,所述風力發電裝置包含一漁網,其設置於該浮臺下方。
具體實施例
圖1a至1c係用以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支撐系統100a及風力發電裝置300a。請參閱圖1a及1b,本實施例之支撐系統100a包括複數桶體110及一浮臺120。於此,該複數桶體110共有四個,並以2乘以2的正方形形式排列;且該複數桶體110由該浮臺120連接,並由其提供之浮力所支撐。該桶體110包括一中空結構,且該中空結構中可容置調整吃水高度用之壓艙液體112。接續,請參閱圖1c,在本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300a當中,該支撐系統100a包括一支撐結構130,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110之中心部(亦即中間處)。該支撐結構130將一風機200與該複數桶體110連接,進而得以支撐該風機200。
該風機200上端包括一旋轉頭210,其設有複數葉片220;而該風機200下端為一塔架部230,用以支撐該風機200。具體而言,該塔架部230的下方與該支撐結構130連接並由其所支撐。
該支撐系統100a進一步包括一預應力錨定組,其包括複數錨索140,該錨索140一端由該支撐系統100a中靠近該支撐結構130處延伸而出,並且設置有一活動端142;該錨索140另一端則錨定於海床上,且設置有一固定端146,該固定端146下方於海床內進一步設置一重力式錨定塊148,並且,該重力式錨定塊148及該浮臺120中心之距離D為200~400公尺,例如: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或400公尺,較佳地為300公尺。在該活動端142及該固定端146之間設有一錨索140,其包括一錨鍊部件144a及一聚酯纖維部件144b,且該聚酯纖維部件144b與該錨鍊部件144a相連;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錨鍊部件係位於該錨索中與該活動端及/或該固定端相連的部分(未示於圖中);而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該聚酯纖維部件144b係包覆該錨鍊部件144a。具體而言,其具體配置比例為錨鍊部件20公尺-聚酯纖維部件237公尺。其中聚酯纖維部件是使用製造商Lankhorst之產品。另一方面,該錨索140與鉛錘線之間具有一夾角A1,該夾角A1大於5度;且較佳地為10~80度,例如:10、20、30、40、50、60、70或80度。
該支撐系統100a進一步包括一阻尼系統150,其靠近支撐結構130所設置,用以穩定該錨索140之晃動;詳細而言,該阻尼系統150係一液壓黏滯性阻尼系統。
圖2a至2c係用以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支撐系統100b及風力發電裝置300b。請參閱圖2a及2b,本實施例之支撐系統100b包括複數桶體110及一浮臺120。於此,該複數桶體110共有9個,並以3乘以3的正方形形式排列;且該複數桶體110中位於中心之桶體110相對其他桶體110之高度較低,較佳地,所述位於中心之桶體110之高度為其他桶體110高度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該複數桶體110由該浮臺120連接,並由其提供之浮力所支撐。該桶體110與上述支撐系統100a的內容相同,其亦包括一中空結構,且該中空結構中可容置調整吃水高度用之壓艙液體(未示於圖式中)。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實施例,所述壓艙液體亦可設置於該浮臺120內。
接續,請共同參閱圖2a至圖2c,本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300b包括一風機200,且該支撐系統100b係以一設置於該複數桶體110中心部(亦即中間處)之支撐結構130支撐該風機200。該風機200設置於該複數桶體110之中心部上方;更具體地,該風機200係設置於該複數桶體110中,位於中心且長度較短之該桶體110上,並藉由該支撐結構130將該風機200與其餘複數桶體110連接,進而支撐並固定該風機200。在此實施例中,將該風機200設置於高度較低的桶體110上並與其餘高度較高的複數桶體110以該支撐結構130連接,可以進一步達到額外穩定之效果。
該風機200上端包括一旋轉頭210,其設有複數葉片220;而該風機200下端為一塔架部230,用以支撐該風機200。具體而言,該塔架部230的下方與該支撐結構130連接並由其所支撐。
該支撐系統100b進一步包括一預應力錨定組,其包括複數錨索140,該錨索140一端由該支撐系統100b中靠近該支撐結構130處延伸而出,並且設置有一活動端142;該錨索140另一端則錨定於海床上,且設置有一固定端146,該固定端146下方於海床內進一步設置一重力式錨定塊148。。另,該浮臺120之四個端點分別配置二條錨索140,其中該二錨索140之間夾一角度A2為15~45度;較佳地所述角度A2為15~25度,例如: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度,更佳地為20度。另,設置於任兩個相鄰端點之相鄰的錨索140間亦夾有一角度A3為45~90度,較佳地所述角度A3為60~90度,例如:60、65、70、75、80、85或90度,更佳地為70度。。另一方面,該錨索140與鉛錘線之間具有一夾角A1,該夾角A1大於5度;且較佳地為10~80度,例如:10、20、30、40、50、60、70或80度。
該支撐系統100a進一步包括一阻尼系統150,其靠近支撐結構130所設置,用以穩定該錨索140之晃動;詳細而言,該阻尼系統150係一液壓黏滯性阻尼系統。
圖3係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請參閱圖3,本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包括複數上述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例如:圖1c之風力發電裝置300a或者圖2c之風力發電裝置300b。於此,圖4所呈現的係包括複數風力發電裝置300b之範例;具體而言,該風力發電裝置400a包括複數該支撐系統100b以及複數該風機200。該複數支撐系統100b之上方共同設置一工作平臺420,其位於該複數風機200之間且可用以令使用者於不同風力發電裝置間移動或設置所需的設備;除此之外,根據本發明一較佳的實施例,該風力發電裝置300b中的預應力錨定組之活動端(如圖2b及2c之活動端142)即設置於該工作平臺420之側邊,以利使用者修繕調整。另一方面,該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設置有一漁網440,其設置於整體裝置的下方。除此之外,該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可依據需求增設複數破浪機構460,其分別環設於各該風機200周圍,並且可用以破壞海浪結構,進而避免海浪打到該複數風機200而造成損害。
圖4係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b。請參閱圖4,該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b包括複數上述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示於圖3)。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使用者可依據需求將風力發電裝置組合400a相互連接或串/並聯以建構不同態樣的風場(wind farm)。
評價方式
本發明利用平台穩定性規範及錨索穩定性規範作為評價方法,來判斷該支撐系統是否具有高穩定性及安全性,以符合國際規範。
前述之平台穩定性規範可分為Surge(縱移)方向穩定性規範及Pitch (俯仰)方向穩定性規範。其中,Surge方向穩定性規範為,根據COREWIND D2.1在水平運動方向下,在60至100公尺水深的最大飄移距離為30公尺;在100至250公尺水深的最大飄移距離為30至60公尺;在大於250公尺水深的最大飄移距離為水深的5至12%。
Pitch方向穩定性規範為,根據DNVGL-RP-0286,在一般運轉(如:DLC 1.2、1.6)情況下,浮動式風機運作下的傾斜狀況在時序列中平均值不超過5度,最大值不超過10度;而在停機且極端條件(如:DLC6.1、6.2)情況下,浮動式風機無運作的請斜角度不得超過15度。
請參閱表1,根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出,Surge方向及Pitch方向的數據結果皆落在規範要求內,因此本發明之支撐系統之平台整體的穩定性是足夠抵抗極端外在條件的影響。
表1 平台水平運動及風機傾斜角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變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大值-最小值
Surge (公尺) -4.8 13.2 18.4
Pitch (度) -3.71 4.75 8.46
前述之錨索穩定性規範為,根據DNGVL-OS-E301,考慮極端條件狀況下,經過支撐平台與錨索耦合後,得到的錨索繩張力須小於最小破斷力(MBL)。在錨索繩張力分析中,在錨索上設置浮球B(請見圖1c及圖2c)確保其始終維持張緊狀態,並以導纜孔作為分析處,因為錨索在此處之位移變化最大,此處亦承受整段錨索的最大張力,且錨索斷裂也往往發生在此處,因此本發明以導纜孔作為最小破斷力(MBL)的評估位置。
圖5係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錨索繩張力時序列圖,其橫軸為時間而縱軸則為張力。請參閱圖5,根據分析結果可以發現錨索在測定下皆為連續且不會發生斷裂,因此本發明之支撐系統之錨索配置足以抵抗極端外在條件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支撐結構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藉由將預應力錨定組連接於支撐結構,並透過複數錨索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不但得以隨時調整並減緩外力沿法線所造成的影響,更得以避免其沿切線所產生的晃動。本發明所提供的支撐系統可應用於任何水體中並承載任何物體;其亦可與風力發電機共組為一離岸風力發電裝置,並藉由多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連接或串/並聯建構不同態樣的風場。
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惟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100a、100b:支撐系統 110:桶體 112:壓艙液體 120:浮臺 130:支撐結構 140:錨索 142:活動端 144a:錨鍊部件 144b:聚酯纖維部件 146:固定端 148:重力式錨定塊 150:阻尼系統 200:風機 210:旋轉頭 220:葉片 230:塔架部 300a, 300b:風力發電裝置 400a, 400b:風力發電裝置組合 420:工作平臺 440:漁網 460:破浪機構 A1~A3:角度 B:浮球 D:距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與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淺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圖1a至1c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支撐系統及風力發電裝置之示意圖; 圖2a至2c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支撐系統及風力發電裝置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裝置組合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錨索繩張力時序列圖。
根據慣常的作業方式,圖中各種特徵與元件並未依實際比例繪製,其繪製方式是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現與本發明相關的具體特徵與元件。此外,在不同圖式間,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指稱相似的元件及部件。
無。
100a:支撐系統
110:桶體
120:浮臺
130:支撐結構
140:錨索
142:活動端
144a:錨鍊部件
144b:聚酯纖維部件
146:固定端
148:重力式錨定塊
150:阻尼系統
200:風機
210:旋轉頭
220:葉片
230:塔架部
300a:風力發電裝置
A1:角度
B:浮球
D:距離

Claims (15)

  1. 一種支撐系統,其包括: 複數桶體,其係半潛於水中; 一浮臺,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底部,以提供該複數桶體浮力並連接該複數桶體; 一支撐結構,其設置於該複數桶體之中心部用以支撐其上方物體;以及 一預應力錨定組,其與該支撐結構或該桶體連接,且其包括複數錨索,該複數錨索以斜張形式與水底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阻尼系統,該阻尼系統靠近該支撐結構設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阻尼系統係一液壓黏滯性阻尼系統。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複數桶體所包括之桶體個數為m乘以n個,且m及n皆為大於1之整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複數桶體係以矩形方式分配排列。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複數桶體分別包括中空結構,且該中空結構供容置調整吃水高度用之壓艙物或壓艙液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預應力錨定組包括複數活動端以及複數固定端,該複數活動端分別設置於各該錨索靠近該支撐結構的一端,而該複數固定端分別設置於各該錨索錨定於水底的另一端。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浮臺係一矩形,且該浮臺之四端點分別連接二條該錨索,而該二條錨索之間夾一角度為15~45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複數錨索分別包括一聚酯纖維部件及一錨鍊部件,且該聚酯纖維部件與該錨鍊部件相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複數錨索錨定於水底並張緊時,分別與鉛錘線之間夾一角度。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角度大於5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支撐系統,其中該角度為10至80度。
  13. 一種風力發電裝置,其包括: 至少一請求項1至12任一項所述之支撐系統;以及 至少一風機,其包括一塔架部,其下端由該支撐結構向上支撐。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風力發電裝置,其包括複數該支撐系統以及複數該風機,且該複數支撐系統之上方共同設置一工作平臺,其環繞該風機。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風力發電裝置,其更進一步包含一漁網設置於該浮臺下方。
TW111144594A 2022-01-18 2022-11-22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TWI816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2076 2022-01-18
TW111102076 2022-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1096A true TW202331096A (zh) 2023-08-01
TWI816607B TWI816607B (zh) 2023-09-21

Family

ID=8855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4594A TWI816607B (zh) 2022-01-18 2022-11-22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66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326A (zh) * 2019-04-24 2019-08-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减隔振功能的半潜式风力发电机平台
CN110050740B (zh) * 2019-04-28 2023-09-19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远海浮式风光渔综合装备
TWM603914U (zh) * 2020-07-21 2020-11-11 新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離岸風機浮體模組及離岸風機浮體模組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6607B (zh)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04739A1 (en) Wind tracing, rotational, semi-submerged raft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US9446822B2 (en) Floating wind turbine platform with ballast control and water entrapment plate systems
Sclavounos et al.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Responses in a seastate pareto optimal designs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CN111712636B (zh) 具有张力腿装置的浮式风力发电平台
EP2993270B1 (en) Submersible structure for actively supporting towers of generators and sub-stations or similar elements, in maritime facilities
JP2021510793A (ja) 風力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のためのマルチ風力タービンおよびソーラーを支持する風に対向して自己整列する浮体式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ならびにその構築方法
CN102362068B (zh) 海上风电场
NO20190637A1 (en) Floating wind turbine platform
GB2542548A (en) System and method
TWI816607B (zh) 支撐系統以及包含其之風力發電裝置
WO2021256939A1 (en) Floating windmill construction
KR20160044241A (ko) 부유식 풍력발전장치의 하부구조물
Kim et al. Installation of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blade using a jack-up installation vessel in water depth of 60m
박현철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