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8176A -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8176A
TW202328176A TW111133960A TW111133960A TW202328176A TW 202328176 A TW202328176 A TW 202328176A TW 111133960 A TW111133960 A TW 111133960A TW 111133960 A TW111133960 A TW 111133960A TW 202328176 A TW202328176 A TW 2023281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antigen
amino acid
seq
antibodi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可爾 里卡迪
大衛 沃特斯金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馬布羅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馬布羅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馬布羅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17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07K16/1002Coronaviridae
    • C07K16/1003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or Covid-19]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n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特別提供專一性結合SARS-CoV-2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BD)之抗體(例如人類抗體、人源化抗體、嵌合抗體、單株抗體、抗體片段(例如scFv))及抗體組成物。本文所提供之該等抗體及抗體組成物包括新穎輕鏈及重鏈域CDR以及構架區,且特別用於診斷及治療COVID-19及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

Description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9月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41,432號之優先權,該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序列表
隨附序列表中之材料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名稱為「059359-502001TW_SL_ST26.xml」之隨附檔案在2022年9月6日創建且為15,307位元組。該檔案可以在使用Window OS之電腦上使用Microsoft Word訪問。
COVID-19大流行病之爆發由高度病原性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迫切需要研發針對SARS-CoV-2病毒及其他相關冠狀病毒之診斷方法及治療。
本文特別提供專一性識別SARS-CoV-2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之抗體(例如人類抗體、人源化抗體、嵌合抗體、雙專一性抗體)。在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抗RBD抗體,其包括輕鏈可變域及重鏈可變域,其中該輕鏈可變域包括:如SEQ ID NO: 9中所闡述之CDR L1、如SEQ ID NO: 10中所闡述之CDR L2及如SEQ ID NO: 11中所闡述之CDR L3;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域包括:如SEQ ID NO: 1中所闡述之CDR H1、如SEQ ID NO: 2中所闡述之CDR H2及如SEQ ID NO: 3中所闡述之CDR H3。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COVID-19及/或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從而治療該個體之COVID-19及/或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編碼如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之經分離核酸。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定義
儘管本文展示且描述了本發明之各種具體實例及態樣,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此類具體實例及態樣僅作為實例提供。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現將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情況下想到許多變化形式、改變及取代。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本發明具體實例之各種替代方案可用於實踐本發明。
本文所使用之章節標題僅出於組織目的而不應被視為限制所描述之標的物。本申請案中所引用之所有文獻或文獻之部分(包括但不限於專利、專利申請案、文章、書籍、手冊及論文)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用於任何目的。
本文所使用之縮寫具有其在化學及生物學領域內之習知含義。本文所闡述之化學結構及化學式根據化學領域中已知之化學價標準規則來建構。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使用之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參見例如Singleton等人, 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第2版, J.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4);Sambrook等人,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s Harbor Press (Cold Springs Harbor, NY 1989)。與本文所描述之方法、裝置及材料類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裝置及材料可用於實踐本發明。提供以下定義以有助於理解本文中頻繁使用之某些術語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核酸」係指呈單股、雙股或多股形式之核苷酸(例如去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及其聚合物,或其補體;或核苷(例如去氧核糖核苷或核糖核苷)。在具體實例中,「核酸」不包括核苷。術語「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寡核苷酸(oligo)」或類似表述在常用及慣用意義上係指線性核苷酸序列。在常見及慣用意義上,術語「核苷(nucleoside)」係指包括核鹼基及五碳糖(核糖或去氧核糖)之醣苷胺。核苷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胞苷、尿苷、腺苷、鳥苷、胸苷及肌苷。在常見及慣用意義上,術語「核苷酸(nucleotide)」係指聚核苷酸之單一單元,亦即單體。核苷酸可為核糖核苷酸、去氧核糖核苷酸或其經修飾型式。本文所涵蓋之聚核苷酸的實例包括單股及雙股DNA、單股及雙股RNA,以及具有單股及雙股DNA及RNA之混合物的雜合分子。核酸,例如本文所涵蓋之聚核苷酸的實例包括任何類型之RNA,例如mRNA、siRNA、miRNA及導引RNA;以及任何類型之DNA、基因體DNA、質體DNA及微型環DNA,及其任何片段。在聚核苷酸之情形中,在常見及慣用意義上,術語「雙螺旋(duplex)」係指雙股型。核酸可為線性或分支的。舉例而言,核酸可為線性核苷酸鏈,或核酸可為分支的,例如由此使得核酸包含一或多個核苷酸臂或分支。視情況,分支核酸重複地分支以形成有序性較高之結構,諸如樹枝狀聚合物及其類似者。
核酸,包括例如具有硫代磷酸酯主鏈之核酸,可包括一或多個反應性部分。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反應性部分包括能夠經由共價、非共價或其他相互作用與另一分子,例如與核酸或多肽反應的任何基團。舉例而言,核酸可包括經由共價、非共價或其他相互作用與蛋白質或多肽上之胺基酸反應的胺基酸反應性部分。
該等術語亦涵蓋含有已知核苷酸類似物或經修飾主鏈殘基或鍵聯的核酸,其為合成的、天然存在的及非天然存在的,具有與參考核酸類似的結合特性且以與參考核苷酸類似之方式代謝。此類類似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磷酸二酯衍生物,包括例如胺基磷酸酯、二胺基磷酸酯、硫代磷酸酯(亦稱為使雙鍵鍵結之硫置換磷酸酯中之氧的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醯基羧酸、膦醯基羧酸酯、膦醯基乙酸(phosphonoacetic acid)、膦醯基甲酸、膦酸甲酯、硼膦酸酯或O-甲基胺基磷酸酯鍵聯(參見Eckstein, OLIGONUCLEOTIDES AND ANALOGUES: A PRACTICAL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以及核苷酸鹼基(諸如在5-甲基胞苷或假尿苷中)之修飾;以及肽核酸主鏈及鍵聯。其他類似核酸包括具有帶正電主鏈、非離子型主鏈、經修飾糖及非核糖主鏈之核酸(例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二胺基磷酸酯N-啉基寡核苷酸或鎖定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包括以下中所描述之核酸:美國專利第5,235,033號及第5,034,506號;以及第6章及第7章, ASC Symposium Series 580, CARBOHYDRATE MODIFICATIONS IN ANTISENSE RESEARCH, Sanghui & Cook編。含有一或多個碳環糖之核酸亦包括在核酸之定義內。出於多種原因,可對核糖-磷酸酯主鏈進行修飾以例如增加此類分子在生理環境中或作為生物晶片上之探針的穩定性及半衰期。可製備天然存在之核酸及類似物的混合物;或者,可製備不同核酸類似物之混合物,以及天然存在之核酸及類似物的混合物。在具體實例中,DNA中之核苷酸間鍵聯為磷酸二酯、磷酸二酯衍生物或二者之組合。
核酸可包括非專一性序列。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非專一性序列(nonspecific sequence)」係指含有未設計成與任何其他核酸序列互補或僅與任何其他核酸序列部分互補之一系列殘基的核酸序列。舉例而言,非專一性核酸序列為當與細胞或生物體接觸時不充當抑制性核酸的核酸殘基序列。
聚核苷酸典型地由具有四個核苷酸鹼基之特定序列構成: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及胸腺嘧啶(T)(當聚核苷酸為RNA時,尿嘧啶(U)替代胸腺嘧啶(T))。因此,術語「聚核苷酸序列(polynucleotide sequence)」為聚核苷酸分子之字母表示;或者,該術語可適用於聚核苷酸分子本身。可將此字母表示輸入具有中央處理單元之電腦中之資料庫中且用於生物資訊學應用,諸如功能性基因體學及同源性搜尋。聚核苷酸可視情況包括一或多個非標準核苷酸、核苷酸類似物及/或經修飾之核苷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補體(complement)」係指能夠與互補核苷酸或核苷酸之序列鹼基配對的核苷酸(例如RNA或DNA)或核苷酸之序列。如本文所描述及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所已知,腺苷之互補(相配)核苷酸為胸苷且鳥苷之互補(相配)核苷酸為胞嘧啶。因此,補體可包括與第二核酸序列之對應互補核苷酸鹼基配對的核苷酸序列。補體之核苷酸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匹配第二核酸序列之核苷酸。在補體之核苷酸完全地匹配第二核酸序列之各核苷酸時,該補體與第二核酸序列之各核苷酸形成鹼基配對。在補體之核苷酸部分地匹配第二核酸序列之核苷酸時,該補體之僅部分核苷酸與第二核酸序列之核苷酸形成鹼基對。互補序列之實例包括編碼及非編碼序列,其中該非編碼序列含有與編碼序列互補之核苷酸且因此形成該編碼序列之補體。互補序列之另一實例為有義序列及反義序列,其中該有義序列含有與反義序列互補之核苷酸且因此形成反義序列之補體。
如本文所描述,序列之互補性可為部分的,其中僅該等核酸中之一些根據鹼基配對匹配,或全部匹配,其中所有核酸均根據鹼基配對匹配。因此,彼此互補之兩個序列可具有指定百分比之相同核苷酸(亦即,在指定區域內具有約60%一致性,較佳65%、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百分比一致性)。
術語「胺基酸(amino acid)」係指天然存在及合成之胺基酸,以及以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類似之方式起作用的胺基酸類似物及胺基酸模擬物。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為由遺傳碼編碼之胺基酸,以及隨後經修飾之胺基酸,例如羥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及O-磷酸絲胺酸。胺基酸類似物係指具有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亦即,與氫、羧基、胺基及R基團結合之α碳)的化合物,例如高絲胺酸、正白胺酸、甲硫胺酸亞碸、甲硫胺酸甲基鋶。此等類似物具有經修飾之R基團(例如正白胺酸)或經修飾之肽主鏈,但保持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胺基酸模擬物係指具有與胺基酸之一般化學結構不同之結構,然而以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類似之方式起作用的化合物。術語「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non-naturally occurring amino acid)」及「非天然胺基酸(unnatural amino acid)」係指在自然界中未發現的胺基酸類似物、合成胺基酸及胺基酸模擬物。
胺基酸在本文中可由其通常已知的三字母符號或由IUPAC-IUB生物化學命名委員會(Biochemical Nomenclature Commission)所建議之單字母符號來指代。同樣地,核苷酸可由其通常可接受之單字母代碼來指代。
術語「多肽(polypeptide)」、「肽(peptide)」及「蛋白質(protein)」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用於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其中聚合物可與不由胺基酸組成之部分結合。該等術語適用於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為對應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之人工化學模擬物的胺基酸聚合物,以及適用於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聚合物及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聚合物。「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係指編碼兩個或更多個以重組方式表現為單一部分之個別蛋白質序列的嵌合蛋白。
胺基酸或核苷酸鹼基「位置」由基於參考序列相對於N末端(或5'端)之位置依序鑑別該參考序列中之各胺基酸(核苷酸鹼基)的編號表示。由於在測定最佳比對時必須考慮缺失、插入、截短、融合及其類似者,一般而言,藉由自N末端簡單地計數而確定的測試序列之胺基酸殘基編號未必與參考序列中其對應位置之編號相同。舉例而言,在變異體相對於經比對之參考序列具有缺失的情況下,該變異體中將沒有對應於參考序列中缺失位點處之位置的胺基酸。在經比對之參考序列中存在插入的情況下,該插入將不對應於參考序列中編號之胺基酸位置。在截短或融合之情況下,參考或比對序列中可存在不對應於對應序列中之任何胺基酸的胺基酸伸長段。
關於胺基酸序列,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識到,發生個別取代、缺失或添加之核酸、肽、多肽或蛋白質序列(從而使經編碼序列中之單個胺基酸或小百分比之胺基酸改變、添加或缺失)為「經保守修飾之變異體(conservatively modified variant)」,其中改變使得胺基酸被化學上相似的胺基酸取代。提供功能上類似之胺基酸的保守性取代表為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的。此類經保守修飾之變異體另外為且不排除本發明之多形性變異體、種間同源物及對偶基因。
以下八個組各自含有彼此保守取代之胺基酸: 1)      丙胺酸(A)、甘胺酸(G); 2)      天冬胺酸(D)、麩胺酸(E); 3)      天冬醯胺(N)、麩醯胺酸(Q); 4)      精胺酸(R)、離胺酸(K); 5)      異白胺酸(I)、白胺酸(L)、甲硫胺酸(M)、纈胺酸(V); 6)      苯丙胺酸(F)、酪胺酸(Y)、色胺酸(W); 7)      絲胺酸(S)、蘇胺酸(T);及 8)      半胱胺酸(C)、甲硫胺酸(M) (參見例如Creighton, Proteins (1984))。
在兩個或更多個核酸或多肽序列之情形下,術語「一致(identical)」或「一致性(identity)」百分比係指兩個或更多個序列或子序列相同或具有指定百分比之相同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亦即,當在比較窗或指定區內比較且比對以獲得最大對應性時,在指定區內具有約60%一致性,較佳65%、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百分比一致性),經使用BLAST或BLAST 2.0序列比較演算法,利用下文所描述之預設參數所量測,或藉由人工比對及目視檢查所量測(參見例如NCBI網站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或類似網站)。隨後稱此類序列「實質上一致」。此定義亦指或可應用於測試序列之補充。該定義亦包括具有缺失及/或添加之序列以及具有取代之序列。如下文所描述,較佳之演算法可考慮空位及其類似者。較佳地,一致性存在於至少約25個胺基酸或核苷酸長度之區域上,或更佳存在於50至100個胺基酸或核苷酸長度之區域上。
「序列一致性百分比(percentage of sequence identity)」藉由在比較窗內比較兩個最佳比對序列來測定,其中聚核苷酸或多肽序列在比較窗中之部分相較於參考序列(其不包含添加或缺失)可包含添加或缺失(亦即,空隙)以用於對兩個序列進行最佳比對。該百分比藉由測定兩個序列中存在之一致核酸鹼基或胺基酸殘基的位置數以獲得匹配位置數,將匹配位置數除以比較窗中之總位置數且將結果乘以100以獲得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來計算。
如本文中所使用,「比較窗(comparison window)」包括提及選自由例如全長序列或20至600、約50至約200或約100至約150個胺基酸或核苷酸組成之群的一定數目之連續位置中之任一者之區段,其中在最佳比對兩個序列之後,序列可與相同數目之連續位置之參考序列相比較。用於比較之序列比對方法為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的。用於比較之最佳序列比對可藉由以下進行:例如Smith及Waterman (1970) Adv. Appl. Math. 2:482c之局部同源演算法;Needleman及Wunsch (1970) J. Mol. Biol. 48:443之同源比對演算法;Pearson及Lipman (1988)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2444之相似性搜尋方法;此等演算法之電腦化實施方案(Wisconsin Genetics套裝軟體中的GAP、BESTFIT、FASTA及TFASTA, Genetics Computer Group, 575 Science Dr., Madison, WI);或人工比對及目視檢查(參見例如Ausubel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1995年增刊))。
適合於測定序列一致性及序列類似性百分比之演算法的實例為BLAST及BLAST 2.0演算法,其分別描述於Altschul等人(1977) Nuc. Acids Res. 25:3389-3402及Altschul等人(1990) J. Mol. Biol. 215:403-410中。用於執行BLAST分析之軟體可經由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公開獲得(http://www.ncbi.nlm.nih.gov/)。此演算法涉及首先藉由鑑別查詢序列中具有長度W之短字來鑑別高評分序列對(high scoring sequence pairs;HSP),該等短字當與資料庫序列中相同長度之字比對時匹配或滿足一些正值臨限分數T。T稱為鄰域字分數臨限值(Altschul等人,見上文)。此等初始鄰域字語命中充當用於啟動搜尋之種子以尋找含有其之較長HSP。字命中者沿各序列在兩個方向上延伸,只要累積比對分數可增加即可。對於核苷酸序列,累積分數使用參數M(一對匹配殘基之獎勵分數;始終>0)及N(錯配殘基之罰分;始終<0)來計算。對於胺基酸序列,使用評分矩陣(scoring matrix)計算累積評分。當以下情況時,字命中者在各方向上之延伸中斷:累積比對分數自其達成之最大值降低數量X;累積分數由於一或多個負分殘基比對之累加而變成零或更小;或達至任一序列之末端。BLAST演算法參數W、T及X確定比對之靈敏度及速度。BLASTN程式(對於核苷酸序列)使用以下作為預設值:字長(W)為11,期望值(E)為10,M=5,N=-4及兩股比較。對於胺基酸序列,BLASTN程式使用字長3及期望值(E)10作為預設值,且BLOSUM62計分矩陣(參見Henikoff及Henikoff (198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10915)使用以下作為預設值:比對(B)為50,期望值(E)為10,M=5,N=-4及兩股比較。
BLAST演算法亦對兩個序列之間的相似性進行統計分析(參見例如Karlin及Altschul (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5873-5787)。由BLAST演算法得到之一種相似性量度為最小總和機率(P(N)),其提供兩個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偶然出現匹配之機率的指示。舉例而言,若測試核酸與參考核酸比較時的最小總機率小於約0.2,更佳小於約0.01,且最佳小於約0.001,則核酸被視為與參考序列類似。
兩個核酸序列或多肽實質上一致的指示為由第一核酸編碼之多肽與針對由第二核酸編碼之多肽產生的抗體具有免疫交叉反應性,如下文所描述。因此,多肽典型地與第二多肽實質上一致,例如其中兩個肽僅因保守取代而不同。兩個核酸序列實質上一致之另一指示為兩個分子或其補體在嚴格條件下彼此雜合,如下文所描述。兩個核酸序列實質上一致之又一指示為相同引子可用於擴增序列。
抗體為具有錯綜複雜的內部結構之大複雜分子(分子量為約150,000或約1320個胺基酸)。天然抗體分子含有兩對相同的多肽鏈,各對具有一條輕鏈及一條重鏈。各輕鏈及重鏈繼而由兩個區域組成:涉及結合目標抗原之可變(「V」)區,及與免疫系統之其他組分相互作用的恆定(「C」)區。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在本文中亦分別稱為輕鏈可變(VL)域及重鏈可變(VH)域)一起在3維空間中形成結合抗原(例如在細胞表面上之受體)的可變區。在人類中,已知兩種類型之輕鏈:由染色體2上之免疫球蛋白κ基因座編碼的κ鏈(VK或Vκ)及由染色體22上之免疫球蛋白λ基因座編碼的λ鏈(Vλ)。在各輕鏈或重鏈可變區內,存在三個短區段(平均10個胺基酸長),該等區段稱為互補決定區(「CDR」)。抗體可變域中之六個CDR(三個來自輕鏈且三個來自重鏈)在3維空間中摺疊在一起,以形成對接至目標抗原上的實際抗體結合位。CDR之位置及長度已由Kabat, E.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83, 1987精確定義。不含於CDR中的可變區之部分稱為構架(「FR」),其形成CDR之環境。
如本文所提供,「抗體變異體(antibody variant)」係指能夠結合於抗原且包括抗體或其片段之一或多個結構域(例如輕鏈可變域、重鏈可變域)的多肽。抗體變異體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單域抗體或奈米抗體、單專一性Fab2、雙專一性Fab2、三專一性Fab3、單價IgG、scFv、雙專一性抗體、雙專一性雙價抗體(diabodies)、三專一性三價抗體(triabody)、scFv-Fc、微型抗體(minibodies)、IgNAR、V-NAR、hcIgG、VhH或肽體。如本文所提供,「肽體(peptibody)」係指連接(經由共價或非共價連接子)至抗體之Fc域的肽部分。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抗體變異體的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由軟骨魚或駱駝產生之抗體。有關來自駱駝之抗體及其可變區以及其製造、分離及使用方法的一般描述可見於參考文獻WO97/49805及WO 97/49805中,該等文獻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且用於所有目的。同樣,來自軟骨魚之抗體及其可變區以及其製造、分離及使用方法可見於WO2005/118629中,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且用於所有目的。
如本文所提供,術語「CDR L1」、「CDR L2」及「CDR L3」係指抗體之可變輕(L)鏈之互補決定區(CDR)1、2及3。在具體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可變輕鏈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括CDR L1、CDR L2及CDR L3。同樣,如本文所提供,術語「CDR H1」、「CDR H2」及「CDR H3」係指抗體之可變重(H)鏈之互補決定區(CDR)1、2及3。在具體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可變重鏈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括CDR H1、CDR H2及CDR H3。
如本文所提供,術語「FR L1」、「FR L2」、「FR L3」及「FR L4」根據其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之常用含義使用且係指抗體之可變輕(L)鏈之構架區(FR)1、2、3及4。在具體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可變輕鏈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括FR L1、FR L2、FR L3及FR L4。同樣,如本文所提供,術語「FR H1」、「FR H2」、「FR H3」及「FR H4」根據其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之常用含義使用且係指抗體之可變重(H)鏈之構架區(FR)1、2、3及4。在具體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可變重鏈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括FR H1、FR H2、FR H3及FR H4。
例示性免疫球蛋白(抗體)結構單元包含四聚體。各四聚體由兩對相同的多肽鏈構成,各對具有一條「輕」鏈(約25 kD)及一條「重」鏈(約50-70 kD)。各鏈之N末端界定具有約100至110種或更多種主要負責抗原識別之胺基酸的可變區。術語可變輕鏈(VL)、可變輕鏈(VL)域或輕鏈可變區及可變重鏈(VH)、可變重鏈(VH)域或重鏈可變區分別係指此等輕鏈區及重鏈區。如本文所提及之術語可變輕鏈(VL)、可變輕鏈(VL)域及輕鏈可變區可互換地使用。如本文所提及之術語可變重鏈(VH)、可變重鏈(VH)域及重鏈可變區可互換地使用。Fc(亦即,片段可結晶區)為免疫球蛋白之「基礎」或「尾部」且典型地由兩條重鏈構成,該兩條重鏈取決於抗體之類別而貢獻兩個或三個恆定域。藉由結合於特定蛋白質,Fc區確保各抗體對給定抗原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Fc區亦結合於各種細胞受體(諸如Fc受體),及其他免疫分子(諸如補體蛋白質)。
術語「抗體(antibody)」根據其在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已知之含義使用。抗體例如以完整免疫球蛋白形式存在,或以由各種肽酶消化產生的許多經良好表徵之片段形式存在。因此,舉例而言,胃蛋白酶在鉸鏈區中之二硫鍵下方消化抗體以產生F(ab)' 2,即Fab之二聚體,Fab自身為經雙硫鍵接合至V H-C H1之輕鏈。F(ab)' 2可以在溫和條件下還原以使鉸鏈區中之二硫鍵斷裂,從而將F(ab)' 2二聚體轉化成Fab'單體。Fab'單體基本上為具有部分鉸鏈區之Fab(參見Fundamental Immunology (Paul編, 第3版, 1993))。儘管各種抗體片段根據完整抗體之消化定義,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此類片段可以化學方式或藉由使用重組DNA方法來重新合成。因此,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體亦包括藉由修飾全抗體產生之抗體片段,或使用重組DNA方重新合成之抗體片段(例如單鏈Fv)或使用噬菌體呈現庫鑑別之抗體片段(參見例如McCafferty等人, Nature 348:552-554 (1990))。如本文中所提及之術語「抗體」進一步包括抗體變異體,諸如單域抗體。因此,在具體實例中,抗體包括單一單體可變抗體域。因此,在具體實例中,該抗體包括可變輕鏈(VL)域或可變重鏈(VH)域。在具體實例中,該抗體為可變輕鏈(VL)域或可變重鏈(VH)域。
對於單株或多株抗體之製備,可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技術(參見例如Kohler & Milstein, Nature256:495-497 (1975);Kozbor等人, Immunology Today4:72 (1983);Cole等人, 第77-96頁,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1985))。「單株」抗體(mAb)係指來源於單一純系之抗體。用於產生單鏈抗體之技術(美國專利第4,946,778號)可適合於產生針對本發明之多肽的抗體。此外,轉殖基因小鼠或其他生物體(諸如其他哺乳動物)可用於表現人源化抗體。替代地,可使用噬菌體呈現技術鑑別專一性結合於所選抗原之抗體及異質Fab片段(參見例如McCafferty等人, Nature348:552-554 (1990);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10:779-783 (1992))。
單鏈可變片段(scFv)典型地為利用具有10至約25個胺基酸之短連接子肽連接的免疫球蛋白之重鏈(VH)及輕鏈(VL)可變區的融合蛋白。該連接子為獲得可撓性而通常可富含甘胺酸,且為獲得溶解性而富含絲胺酸或蘇胺酸。連接子可將VH之N末端與VL之C末端相連接,或反之亦然。
mAb之抗原決定基為mAb所結合之其抗原區域。若兩種抗體各自競爭性抑制(阻斷)另一者與抗原之結合,則該兩種抗體結合於相同或重疊抗原決定基。亦即,當在競爭性結合分析中量測時,1×、5×、10×、20×或100×過量的一種抗體將另一種抗體之結合抑制至少30%,且較佳50%、75%、90%或甚至99%(參見例如Junghans等人, Cancer Res. 50:1495, 1990)。替代地,若抗原中之減少或消除一種抗體之結合的基本上所有胺基酸突變減少或消除另一種抗體之結合,則該兩種抗體具有相同抗原決定基。若減少或消除一種抗體之結合的一些胺基酸突變減少或消除另一種抗體之結合,則兩種抗體具有重疊抗原決定基。
對於製備本發明之適合抗體及對於根據本發明之用途,例如重組抗體、單株抗體或多株抗體,可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許多技術(參見例如Kohler & Milstein, Nature 256:495-497 (1975);Kozbor等人, Immunology Today 4: 72 (1983);Cole等人, 第77-96頁,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Alan R. Liss公司, (1985);Coligan,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1991);Harlow & Lane,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1988);及God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第2版, 1986))。編碼所關注之抗體之重鏈及輕鏈的基因可選殖於細胞,例如編碼單株抗體之基因可選殖於融合瘤且用於產生重組單株抗體。編碼單株抗體之重鏈及輕鏈的基因庫亦可由融合瘤或漿細胞製得。重鏈及輕鏈基因產物之隨機組合產生具有不同抗原專一性之大抗體池(參見例如Kuby, Immunology (第3版, 1997))。用於產生單鏈抗體或重組抗體之技術(美國專利4,946,778、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亦可適合於產生針對本發明之多肽的抗體。此外,轉殖基因小鼠或其他生物體(諸如其他哺乳動物)可用於表現人源化或人類抗體(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545,807號;第5,545,806號;第5,569,825號;第5,625,126號;第5,633,425號;第5,661,016號,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 10:779-783 (1992);Lonberg等人, Nature 368:856-859 (1994);Morrison, Nature 368:812-13 (1994);Fishwild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14:845-51 (1996);Neuberger, Nature Biotechnology 14:826 (1996);及Lonberg & Huszar, Intern. Rev. Immunol. 13:65-93 (1995))。替代地,可使用噬菌體呈現技術鑑別專一性結合於所選抗原之抗體及異質Fab片段(參見例如McCafferty等人, Nature 348:552-554 (1990);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 10:779-783 (1992))。抗體亦可製成雙專一性的,亦即,能夠識別兩種不同的抗原(參見例如WO 93/08829;Traunecker等人, EMBO J. 10:3655-3659 (1991);及Suresh等人, Methods in Enzymology 121:210 (1986))。抗體亦可為雜結合物,例如兩種共價接合的抗體,或免疫毒素(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WO 91/00360;WO 92/200373;及EP 03089)。
用於使非人類抗體人源化或靈長類化的方法為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的(例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第5,530,101號;第5,859,205號;第5,585,089號;第5,693,761號;第5,693,762號;第5,777,085號;第6,180,370號;第6,210,671號;及第6,329,511號;WO 87/02671;EP專利申請案0173494;Jones等人(1986) Nature 321:522;及Verhoyen等人(1988) Science 239:1534)。人源化抗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Winter及Milstein (1991) Nature 349:293中。一般而言,人源化抗體具有一或多個自非人類來源引入至其中之胺基酸殘基。此等非人類胺基酸殘基通常稱為輸入殘基,其典型地取自輸入可變域。人源化可基本上藉由用嚙齒動物一或多個CDR序列取代人類抗體之對應序列,遵循Winter及共工作者之方法進行(參見例如Morrison等人, PNAS USA, 81:6851-6855 (1984), Jones等人, Nature 321:522-525 (1986);Riechmann等人, Nature 332:323-327 (1988);Morrison及Oi, Adv. Immunol., 44:65-92 (1988), Verhoeyen等人, Science 239:1534-1536 (1988)及Presta, Curr. Op. Struct. Biol. 2:593-596 (1992), Padlan, Molec. Immun., 28:489-498 (1991);Padlan, Molec. Immun., 31(3):169-217 (1994))。因此,此類人源化抗體為嵌合抗體(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其中實質上少於完整人類可變域已經來自非人類物種之對應序列取代。實際上,人源化抗體典型地為一些CDR殘基及可能的一些FR殘基經來自嚙齒動物抗體中之類似位點的殘基取代之人類抗體。舉例而言,包含編碼人源化免疫球蛋白構架區之第一序列及編碼所需免疫球蛋白互補決定區之第二序列集合的聚核苷酸可以合成方式或藉由組合適當cDNA及基因體DNA區段來產生。人類恆定區DNA序列可根據熟知程序自多種人類細胞分離。
「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y)」為一種抗體分子,其中(a)恆定區或其部分發生變化、置換或交換,使得抗原結合位(可變區)連接至不同或經改變類別、效應功能及/或物種,或賦予嵌合抗體(例如酶、毒素、激素、生長因子、藥物等)新特性之完全不同分子的恆定區;或(b)可變區或其部分變成具有不同或經改變抗原專一性之可變區、經具有不同或經改變抗原專一性之可變區置換或交換。根據本發明之較佳抗體及其用途包括人源化及/或嵌合單株抗體。
當提及蛋白質或肽時,片語「專一性(或選擇性)結合」於抗體或「對……具有專一性(或選擇性)免疫反應性」係指決定異源蛋白質群及其他生物製劑中蛋白質之存在的結合反應。因此,在指定免疫分析條件下,指定抗體結合於特定蛋白質,此為背景之至少兩倍且更典型地為背景之超過10至100倍。在此類條件下專一性結合於抗體需要經選擇對於特定蛋白質具有專一性的抗體。舉例而言,多株抗體可經選擇以僅獲得與所選抗原具有專一性免疫反應性但不與其他蛋白質具有專一性免疫反應性的一小群抗體。此選擇可藉由減去與其他分子交叉反應之抗體來達成。多種免疫分析格式可用於選擇與特定蛋白質發生專一性免疫反應之抗體。舉例而言,常規地使用固相ELISA免疫分析選擇與蛋白質具有專一性免疫反應性的抗體(關於可用於測定專一性免疫反應性之免疫分析型式及條件的描述,參見例如Harlow & Lane, Using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1998))。
「配位體(ligand)」係指能夠結合於受體或抗體、抗體變異體、抗體區域或其片段之藥劑,例如多肽或其他分子。
用於將治療劑結合至抗體之技術為熟知的(參見例如Arnon等人,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mmunotargeting Of Drugs In Cancer Therapy」,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Reisfeld等人(編), 第243-56頁(Alan R. Liss公司, 1985);Hellstrom等人, 「Antibodies For Drug Delivery」,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第2版), Robinson等人(編), 第623-53頁(Marcel Dekker公司, 1987);Thorpe, 「Antibody Carriers Of Cytotox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 A Review」, Monoclonal Antibodies `84: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Pinchera等人(編), 第475-506頁(1985);及Thorpe等人, 「The Preparation And Cytotoxic Properties Of Antibody-Toxin Conjugates」, Immunol. Rev., 62:119-58 (1982))。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抗體-藥物結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或「ADC」係指與抗體結合或以其他方式共價結合之治療劑。
對於本文所描述之特定蛋白質,所命名蛋白質包括蛋白質之天然存在形式、維持蛋白質轉錄因子活性(例如活性相較於天然蛋白質在至少50%、80%、90%、95%、96%、97%、98%、99%或100%內)的變異體或同源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變異體或同源物在全序列或該序列之一部分(例如50、100、150或200個連續胺基酸部分)內相較於天然存在之形式具有至少90%、95%、96%、97%、98%、99%或100%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蛋白質為藉由其NCBI序列參考鑑別之蛋白質。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蛋白質為藉由其NCBI序列參考鑑別之蛋白質、其同源物或功能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SARS-CoV-2 RBD蛋白質」及「SARS-CoV-2 RBD」包括SARS-CoV-2棘蛋白,或其維持SARS-CoV-2 RBD活性(例如活性相較於SARS-CoV-2 RBD在至少50%、80%、90%、95%、96%、97%、98%、99%或100%內)的變異體或同源物之RBD的重組或天然存在之形式中之任一者。在一些態樣中,變異體或同源物在全序列或該序列之一部分(例如50、100、150或200個連續胺基酸部分)內相較於天然存在之SARS-CoV-2 RBD蛋白質具有至少90%、95%、96%、97%、98%、99%或100%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術語「基因(gene)」意謂參與產生蛋白質之DNA區段;其包括編碼區前後的區域(前導序列及尾部序列(trailer))以及個別編碼區段(外顯子)之間的介入序列(內含子)。前導序列、尾部序列以及內含子包括在基因轉錄及轉譯期間必需之調控元件。此外,「蛋白質基因產物(protein gene product)」為由特定基因表現之蛋白質。
術語「質體(plasmid)」、「載體(vector)」或「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係指編碼基因及/或表現基因必需之調節元件的核酸分子。由質體表現基因可以順式或反式方式發生。若基因以順式方式表現,則該基因及該等調控元件由同一質體編碼。以反式方式表現係指基因及調控元件由個別質體編碼的情形。
術語「轉染(transfection)」、「轉導(transduction)」、「轉染(transfecting)」或「轉導(transducing)」可互換地使用且定義為將核酸分子或蛋白質引入細胞中之過程。使用基於非病毒或病毒之方法將核酸引入細胞中。核酸分子可為編碼完整蛋白質或其功能部分之基因序列。非病毒轉染方法包括不使用病毒DNA或病毒粒子作為遞送系統以將核酸分子引入細胞中的任何適當轉染方法。例示性非病毒轉染方法包括磷酸鈣轉染、脂質體轉染、核轉染、聲穿孔、經由熱休克進行之轉染、磁轉染及電穿孔。在一些具體實例中,遵循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之標準程序,使用電穿孔將核酸分子引入細胞中。對於基於病毒之轉染方法,可將任何有用的病毒載體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病毒載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逆轉錄病毒、腺病毒、慢病毒及腺相關病毒載體。在一些具體實例中,遵循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之標準程序,使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將核酸分子引入細胞中。術語「轉染」或「轉導」亦指自外部環境將蛋白質引入細胞中。典型地,蛋白質之轉導或轉染依賴於將能夠穿過細胞膜之肽或蛋白質連接至所關注蛋白質。參見例如Ford等人(2001) Gene Therapy8:1-4及Prochiantz (2007) Nat. Methods4:119-20。
「接觸(Contacting)」根據其簡單的普通含義使用且係指使至少兩種不同物種(例如抗體及抗原)變得足夠接近以發生反應、相互作用或物理觸碰的方法。然而,應瞭解,所得反應產物可直接產生自所添加試劑之間的反應,或產生自來自一或多種所添加試劑之可在反應混合物中產生的中間物。
術語「接觸」可包括使兩種物種發生反應、相互作用或物理觸碰,其中兩種物種可為例如如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及細胞。在具體實例中,接觸包括例如使如本文所描述之醫藥組成物與細胞相互作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細胞」係指進行足以保留或複製其基因體DNA之代謝或其他功能的細胞。細胞可藉由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之方法鑑別,該等方法包括例如完整膜之存在、藉由特定染料染色、產生後代之能力,或在配子的情況下與第二配子組合以產生活後代的能力。細胞可包括原核細胞及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包括(但不限於)細菌。真核細胞包括(但不限於)酵母細胞以及來源於植物及動物之細胞,例如哺乳動物、昆蟲(例如夜蛾(spodoptera))及人類細胞。
在結合例如細胞或核酸、蛋白質或載體使用時,術語「重組(recombinant)」指示細胞、核酸、蛋白質或載體已藉由引入異源核酸或蛋白質或改變天然核酸或蛋白質來修飾,或細胞衍生自如此修飾之細胞。因此,舉例而言,重組細胞表現未見於細胞之天然(非重組)形式內的基因或表現以其他方式異常表現、表現不足或完全不表現之天然基因。轉殖基因細胞及植物為典型地根據重組方法表現異源基因或編碼序列之細胞及植物。
術語「經分離(isolated)」在用於核酸或蛋白質時表示核酸或蛋白質基本上不含在天然狀態下其所結合之其他細胞組分。其可例如呈均質狀態且可呈乾燥或水溶液形式。純度及均質性典型地使用諸如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或高效液相層析之分析型化學技術測定。實質上純化作為存在於製劑中之主要物種的蛋白質。
術語「異源(heterologous)」在結合核酸之部分使用時,表示該核酸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在自然界中未發現彼此呈相同關係的子序列。舉例而言,典型地以重組方式產生核酸,其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來自不相關基因之序列,該等序列佈置成產生新的功能性核酸,例如來自一種來源之啟動子及來自另一來源之編碼區。類似地,異源蛋白指示蛋白質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在自然界中未發現彼此呈相同關係之子序列(例如融合蛋白)。
術語「外源(exogenous)」係指來源於給定細胞或生物體外部之分子或物質(例如化合物、核酸或蛋白質)。舉例而言,如本文中所提及之「外源啟動子(exogenous promoter)」為並非來源於表現其之細胞或生物體的啟動子。相反,術語「內源(endogenous)」或「內源啟動子(endogenous promoter)」係指給定細胞或生物體內原生或起源於給定細胞或生物體內的分子或物質。
因此,術語「抑制劑(inhibitor)」、「抑制因子(repressor)」或「拮抗劑antagonist)」或「下調劑(downregulator)」可互換地指能夠可偵測地減少給定基因或蛋白質(例如SARS-CoV-2 RBD蛋白質)之表現或活性的物質。相較於在不存在拮抗劑的情況下之對照組,拮抗劑可減少SARS-CoV-2 RBD表現或活性10%、20%、30%、40%、50%、60%、70%、80%、90%或更多。在某些情況下,SARS-CoV-2 RBD表現或活性比在不存在拮抗劑的情況下之表現或活性低1.5倍、2倍、3倍、4倍、5倍、10倍或更低。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哪些標準對照組在給定情況下最適當且能夠基於與標準對照值之比較來分析資料。標準對照組亦可用於確定資料之顯著性(例如統計顯著性)。舉例而言,若給定參數之值在標準對照組中具有較大變化,則測試樣品之變化將不被視為顯著的。
「患者(Patient)」或「有需要之個體(subject in need thereof)」係指患有或易患可藉由投予如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來治療之疾病或病狀的活有機體。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人類、其他哺乳動物、牛、大鼠、小鼠、犬、猴、山羊、綿羊、乳牛、鹿及其他非哺乳動物。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患者為人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treating)」或「治療(treatment of)」病狀、疾病或病症或與病狀、疾病或病症相關的症狀係指用於獲得有益或所需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有益或所需臨床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減輕或改善一或多種症狀或病狀;減輕病狀、病症或疾病之程度;使病狀、病症或疾病之狀態穩定;預防病狀、病症或疾病之發展;預防病狀、病症或疾病之擴散;延遲或減慢病狀、病症或疾病進展;延遲或減慢病狀、病症或疾病發作;改善或緩和病狀、病症或疾病狀態;以及緩解,無論為部分緩解或總體緩解。「治療」亦可意謂使個體之存活期延長超過在不存在治療之情況下預期的存活期。「治療」亦可意謂抑制病狀、病症或疾病之進展;暫時地減慢病狀、病症或疾病之進展,但在一些情況下,其涉及永久性停止病狀、病症或疾病之進展。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治療(treatment)、治療(treat)或治療(treating)係指降低其特徵在於蛋白酶表現的疾病或病狀之一或多種症狀或其特徵在於蛋白酶表現之疾病或病狀之症狀的影響之方法。因此,在所揭示之方法中,治療可指確定之疾病、病狀或該疾病或病狀之症狀之嚴重程度降低10%、20%、30%、40%、50%、60%、70%、80%、90%或100%。舉例而言,若個體之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相較於對照組減少10%,則用於治療疾病之方法被視為治療。因此,相較於天然或對照組水平,減少可為10%、20%、30%、40%、50%、60%、70%、80%、90%、100%或10%與100%之間的任何減少百分比。應理解,治療未必指治癒或完全消除疾病、病狀或該疾病或病狀之症狀。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減少、降低或抑制包括相較於對照組水平變化10%、20%、30%、40%、50%、60%、70%、80%、90%或更高且此類術語可包括但未必包括完全消除。
術語「劑量(dose)」及「劑量(dosage)」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劑量係指在各投予時給予個體的活性成分之量。劑量將視多種因素而變化,包括給定療法之正常劑量範圍、投予頻率;個體之體格及耐受性;病狀之嚴重程度;副作用之風險;及投予途徑。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識到,劑量可視上述因素或基於治療進展而改變。術語「劑型(dosage form)」係指醫藥或醫藥組成物之特定型式,且取決於投予途徑。舉例而言,劑型可呈用於噴霧之液體形式,例如用於吸入劑;呈錠劑或液體形式,例如用於經口遞送;或呈鹽水溶液形式,例如用於注射。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有效劑量或量(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dose or amount)」意謂產生投予其之作用的劑量(例如治療或預防疾病)。精確劑量及調配物將視治療之目的而定且將使用已知技術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確定(參見例如Lieberman,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第1-3卷, 1992);Lloyd, The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 (1999);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0版, Gennaro編者(2003);及Pickar, Dosage Calculations (1999))。舉例而言,對於給定參數,治療有效量將展示至少5%、10%、15%、20%、25%、40%、50%、60%、75%、80%、90%或至少100%之增加或減少。治療功效亦可表述為「-倍數」增加或減少。舉例而言,治療有效量可相對於標準對照組具有至少1.2倍、1.5倍、2倍、5倍或更大之作用。治療有效劑量或量可改善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當投予治療有效劑量或量之作用待治療處於罹患疾病之風險下的個人時,該治療有效劑量或量可預防疾病或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或延遲其發作。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投予(administering)」意謂向個體經口投予、以栓劑形式投予、局部接觸、靜脈內、腹膜內、肌肉內、病灶內、鞘內、鼻內或皮下投予或移植緩慢釋放裝置(例如,微滲透泵)。投予藉由任何途徑進行,包括非經腸及經黏膜(例如經頰、舌下、經齶、經牙齦、經鼻、經陰道、經直腸或經皮)。非經腸投予包括例如靜脈內、肌肉內、小動脈內、皮內、皮下、腹膜內、心室內及顱內。其他遞送模式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脂質體調配物、靜脈內輸注、經皮貼片等。「共投予(co-administer)」意謂本文所描述之組成物在相同時間,僅在投予一或多種額外療法,例如COVID-19或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療法之前或僅在其之後投予。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單獨投予或可共投予至患者。共投予意謂包括個別地或組合地(超過一種化合物)同時或依序投予化合物。因此,在需要時,製劑亦可與其他活性物質組合(例如以減少代謝降解)。本發明之組成物可藉由經皮、藉由局部途徑遞送,調配為敷藥棒、溶液、懸浮液、乳液、凝膠、乳膏、軟膏、糊劑、凍膠、塗料、散劑及氣霧劑。
本發明之組成物可另外包括用以提供持續釋放及/或舒適度之組分。此類組分包括高分子量陰離子型黏膜模擬(mucomimetic)聚合物、膠凝多醣及細粉狀藥物載劑基質。此等組分更詳細地論述於美國專利第4,911,920號;第5,403,841號;第5,212,162號;及第4,861,760號中。此等專利之全部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用於所有目的。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以微球體形式遞送以在體內緩慢釋放。舉例而言,微球體可經由皮內注射在皮下緩慢釋放之含藥物微球體來投予(參見Rao, J. Biomater Sci. Polym.編 7:623-645, 1995);以可生物降解及可注射凝膠調配物形式來投予(參見例如Gao Pharm. Res.12:857-863, 1995);或以用於經口投予之微球體形式來投予(參見例如Eyles, J. Pharm. Pharmacol.49:669-674, 1997)。在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組成物的調配物可藉由使用與細胞膜融合或經內吞之脂質體遞送,亦即,藉由採用連接至脂質體之受體配位體遞送,該等受體配位體結合於細胞之表面膜蛋白受體從而引起內吞。藉由使用脂質體,特別在脂質體表面攜帶對目標細胞具有專一性之受體配位體或以其他方式優先導引至特定器官的情況下,吾人可集中於將本發明之組成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目標細胞中。(參見例如Al-Muhammed, J. Microencapsul. 13:293-306, 1996;Chonn, Curr. Opin. Biotechnol. 6:698-708, 1995;Ostro, Am. J. Hosp. Pharm. 46:1576-1587, 1989)。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以奈米粒子形式遞送。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與「生理學上可接受(physiologically acceptable)」及「藥理學上可接受(pharmacologically acceptable)」同義地使用。醫藥組成物一般將包含用於緩衝及在儲存中保存之試劑,且取決於投予途徑,可包括用於適當遞送的緩衝劑及載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excipient)」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係指有助於向個體投予活性劑且由個體吸收,且可包括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而不對患者產生顯著不利毒理學影響的物質。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水、NaCl、標準鹽水溶液、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標準蔗糖、標準葡萄糖、黏合劑、填充劑、崩解劑、潤滑劑、包衣、甜味劑、調味劑、鹽溶液(諸如林格氏溶液)、醇、油、明膠、諸如乳糖之碳水化合物、直鏈澱粉或澱粉、脂肪酸酯、羥甲基纖維素、聚乙烯基吡咯啶及色素以及其類似者。此類製劑可經滅菌且視需要與不會有害地與本發明化合物反應之助劑(諸如潤滑劑、防腐劑、穩定劑、潤濕劑、乳化劑、用於影響滲透壓之鹽、緩衝劑、著色劑及/或芳族物質及其類似者)混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識到,其他醫藥賦形劑適用於本發明。
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係指來源於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知之多種有機及無機相對離子的鹽且包括(僅舉例而言)鈉鹽、鉀鹽、鈣鹽、鎂鹽、銨鹽、四烷基銨鹽及其類似者;且當分子含有鹼性官能基時,有機或無機酸之鹽,諸如氫氯酸鹽、氫溴酸鹽、酒石酸鹽、甲磺酸鹽、乙酸鹽、順丁烯二酸鹽、草酸鹽及其類似者。
術語「製劑(preparation)」意欲包括用囊封材料作為載劑調配活性化合物,從而得到膠囊,其中含或不含載劑之活性組分由載劑包圍,因此與載劑結合。類似地,包括扁囊劑及口含錠。錠劑、散劑、膠囊、丸劑、扁囊劑及口含錠可用作適於經口投予之固體劑型。
醫藥製劑視情況呈單位劑型。在該形式中,將製劑再分為含有適當量之活性組分之單位劑量。單位劑型可為包裝製劑,該包裝含有離散量之製劑,諸如包裝錠劑、膠囊及小瓶或安瓿裝粉末。此外,單位劑型可為膠囊、錠劑、扁囊劑或口含錠本身,或其可為適當數目之呈包裝形式的此等單位劑型中之任一者。單位劑型可具有冷凍分散液。 抗SARS-COV-2 RBD抗體
本文特別提供專一性識別及/或結合SARS-CoV-2 RBD之抗體(例如人源化抗體、單株抗體、抗體片段(例如scFv)及抗體組成物(例如嵌合抗原受體、雙專一性抗體))。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及抗體組成物包括例如新穎輕鏈及重鏈域CDR以及構架區,且特別適用於診斷及治療COVID-19及/或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
在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括輕鏈可變域及重鏈可變域之抗SARS-CoV-2 RBD抗體,其包含與表1中所揭示之序列具有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序列。在一些具體實例中,重鏈可變域包含以下者中之至少一者:如SEQ ID NO: 1中所闡述之CDR H1、如SEQ ID NO: 2中所闡述之CDR H2及如SEQ ID NO: 3中所闡述之CDR H3。在具體實例中,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4至少70%序列一致性。在具體實例中,重鏈恆定域包含與SEQ ID NO: 5至少70%序列一致性。在具體實例中,重鏈全長序列包含與SEQ ID NO: 6或8至少70%序列一致性。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輕鏈可變域包含以下者中之至少一者:如SEQ ID NO: 9中所闡述之CDR L1、如SEQ ID NO: 10中所闡述之CDR L2及如SEQ ID NO: 11中所闡述之CDR L3。在具體實例中,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2至少70%序列一致性。在具體實例中,輕鏈恆定域包含與SEQ ID NO: 13至少70%序列一致性。在具體實例中,輕鏈全長序列包含與SEQ ID NO: 14或15至少70%序列一致性。
本文所提供之CDR序列、構架序列及/或重鏈及輕鏈序列可形成抗體、抗體片段或抗體變異體之一部分。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人源化抗體。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嵌合抗體。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Fab'片段。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單鏈抗體(scFv)。在具體實例中,輕鏈可變域及重鏈可變域形成scFv之一部分。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IgG。在具體實例中,抗體為IgG1。 重組蛋白
如上文所描述,本文所提供之重鏈可變(VH)域及輕鏈可變(VL)域(包括其具體實例)可各自獨立地形成抗體、抗體片段、嵌合抗原受體或雙專一性抗體之一部分。因此,本文特別提供嵌合抗原受體及雙專一性抗體,其包括如本文所提供之輕鏈可變(VL)域及/或重鏈可變(VH)域,且能夠有效地(effectively)且高效地(efficiently)結合哺乳動物(例如人類)SARS-CoV-2 RBD。嵌合抗原受體之抗體區可包括本文所提供之輕鏈及重鏈可變域中之任一者,包括其具體實例。如本文所提供之輕鏈可變(VL)域及/或重鏈可變(VH)域可形成嵌合抗原受體之一部分。 核酸組成物
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包括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SARS-CoV-2 RBD抗體、重組蛋白及雙專一性重組蛋白(例如雙專一性抗體)或其部分(包括其具體實例)的核酸分子。 醫藥組成物
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包括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SARS-CoV-2 RBD抗體、重組蛋白及雙專一性重組蛋白(例如雙專一性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因此,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重組蛋白(例如嵌合抗原受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雙專一性重組蛋白(例如雙專一性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治療方法
涵蓋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例如抗SARS-CoV-2 RBD抗體、重組蛋白及雙專一性重組蛋白(例如雙專一性抗體))(包括其具體實例),作為提供對諸如COVID-19及/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之疾病的有效治療。
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及具體實例僅出於說明目的,且根據其之各種修改或變化將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提出且包括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圍內以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本文所引用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用於所有目的。 實施例 實施例 1 SARS-CoV-2 RBD 單株抗體 mAb
MR92250為猴-人類單株抗體。可變區自恆河猴分離,該恆河猴已經病毒載體SARS-CoV-2受體結合域初免(prime)、加強免疫(boost)策略接種。最初,向動物給予編碼RBD之Ad26(SARS-CoV-2棘蛋白之AA319-541)且接著用Ad35-RBD加強免疫。利用FACS及自產製備之帶寡聚條碼的(oligo-barcoded)螢光RBD探針分離記憶B細胞。隨後,分離個別細胞RNA,且製備cDNA庫。在分選溶離份上執行下一代定序,擴增帶條碼庫。進行計算分析且庫之重建產生具有定量探針資料之成對重鏈及輕鏈抗體可變區及恆定區。自此資料集,吾等基於恆定區同型及定量探針資料選擇對來合成。吾等接著轉形DH5a細菌,定序DNA,且擴增。DNA用於在哺乳動物CHO細胞系中短暫轉染。使用蛋白質A自上清液純化抗體。接著針對純化重組RBD分子篩選純化抗體。接著在具有人類ACE-2之希拉細胞(HELA cell)中使用試管內中和分析評定中和。 表1 MR92250抗體之序列
SEQ ID NO: 序列名稱 序列
1 MR22950重鏈CDR1(CDR H1) GGFIGTNW
2 MR22950重鏈CDR2(CDR H2) ISGSVGST
3 MR22950重鏈CDR3(CDR H3) CAREGRLDTLDW
4 MR22950重鏈可變域(V H QLQLQESGPGLVKPSEPLSLTCAVSGGFIGTNWWTWIRQPPGKGLEWIGRISGSVGSTSYNPSLKSRVTISRDTSKNQFSLNLNSLTAADTAVYYCAREGRLDTLDWGQGVLVIVSS
5 MR22950重鏈恆定域(人類IgG1恆定區)(C H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6 MR22950重鏈全長序列(無分泌訊息肽) QLQLQESGPGLVKPSEPLSLTCAVSGGFIGTNWWTWIRQPPGKGLEWIGRISGSVGSTSYNPSLKSRVTISRDTSKNQFSLNLNSLTAADTAVYYCAREGRLDTLDWGQGVLVI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7 分泌訊息肽 MYRMQLLSCIALSLALVTNS
8 MR22950重鏈全長序列(具有分泌訊息肽) MYRMQLLSCIALSLALVTNSQLQLQESGPGLVKPSEPLSLTCAVSGGFIGTNWWTWIRQPPGKGLEWIGRISGSVGSTSYNPSLKSRVTISRDTSKNQFSLNLNSLTAADTAVYYCAREGRLDTLDWGQGVLVI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9 MR22950輕鏈CDR1(CDR L1) SSNIGSYS
10 MR22950輕鏈CDR2(CDR L2) FND
11 MR22950輕鏈CDR3(CDR L3) CAGWDDSLNGVLF
12 MR22950輕鏈可變域(V L QSVLTQPPSASEAARKSVTISCSGSSSNIGSYSVSWYQQFPGTPPKLLIYFNDQRASGVSDRFSGSKSGTSASLAISGLQTEDEADYYCAGWDDSLNGVLFGGGTRLTVL
13 MR22950輕鏈恆定域(人類Igλ恆定區)(C L GQPKAAPSVTLFPPSSEELQANKATLVCLISDFYPGAVTVAWKADSSPVKAGVETTTPSKQSNNKYAASSYLSLTPEQWKSHRSYSCQVTHEGSTVEKTVAPTECS
14 MR22950輕鏈全長序列(無分泌訊息肽) QSVLTQPPSASEAARKSVTISCSGSSSNIGSYSVSWYQQFPGTPPKLLIYFNDQRASGVSDRFSGSKSGTSASLAISGLQTEDEADYYCAGWDDSLNGVLFGGGTRLTVLGQPKAAPSVTLFPPSSEELQANKATLVCLISDFYPGAVTVAWKADSSPVKAGVETTTPSKQSNNKYAASSYLSLTPEQWKSHRSYSCQVTHEGSTVEKTVAPTECS
15 MR22950輕鏈全長序列(具有分泌訊息肽) MYRMQLLSCIALSLALVTNSQSVLTQPPSASEAARKSVTISCSGSSSNIGSYSVSWYQQFPGTPPKLLIYFNDQRASGVSDRFSGSKSGTSASLAISGLQTEDEADYYCAGWDDSLNGVLFGGGTRLTVLGQPKAAPSVTLFPPSSEELQANKATLVCLISDFYPGAVTVAWKADSSPVKAGVETTTPSKQSNNKYAASSYLSLTPEQWKSHRSYSCQVTHEGSTVEKTVAPTECS
重鏈之V-(D)-J重排說明頂部V基因匹配含有IGHV4-173*01,頂部D基因匹配含有IGHD1-26*01、IGHD1-32*01及IGHD1-38*01,且頂部J基因匹配含有IGHJ4*01。查詢與頂部生殖系V基因命中之間的比對概述在下表2中: 表2 MR22950重鏈可變CDR及構架序列與頂部生殖系V基因命中之比對概述
   一致性(%)
FR1-IMGT 97.3
CDR1-IMGT 75
FR2-IMGT 94.1
CDR2-IMGT 95.8
FR3-IMGT 93
輕鏈之V-(D)-J重排說明頂部V基因匹配含有IGLV1-60*01且頂部J基因匹配含有IGLJ3*01。查詢與頂部生殖系V基因命中之間的比對概述在下表3中: 表3 MR22950輕鏈可變CDR及構架序列與頂部生殖系V基因命中之比對概述
   一致性(%)
FR1-IMGT 100
CDR1-IMGT 95.8
FR2-IMGT 96.1
CDR2-IMGT 88.9
FR3-IMGT 99.1
實施例 2 MR22950 結合概況
經由標準蛋白質ELISA以<1 µg/mL篩選MR22950抗體與下文各種重組SARS-CoV-2 RBD之結合,其中K d為約10 -7;10 -8;10 -9;10 -10;10 -11;或10 -12
所使用之各種重組SARS-CoV-2 RBD包括野生型RBD及RBD突變體,諸如(基於RBD突變位點之WHO命名):野生型(WT)-RBD、α-RBD(N501Y)、β-RBD(K417N + E484K + N501Y)、γ-RBD(K417T + E484K + N501Y)、δ-RBD(L452R + T478K)、κ-RBD(L452R + E484Q)、λ-RBD(L452Q + F490S)、ε-RBD(L452R)、η-RBD(E484K)、ι-RBD(S477N)、ζ-RBD(K417T + E484Q + N501T)。 實施例 3 MR22950 中和概況 假病毒
藉由用SARS-CoV-2刺突編碼質體共轉染基於慢病毒之包裝系統質體(具有缺失之R及E基因及插入之螢光素酶報導基因的HIV-1 DNA質體),產生SARS-CoV-2刺突假型慢病毒粒子。WT及變異體刺突DNA質體根據WHO之變異體標記、PANGO譜系、GSAID分枝系及Nextstrain分枝系序列由DNA合成產生。將此等質體共轉染至HEK-293T細胞中且收集含有病毒粒子之後續上清液。此等單週期病毒粒子對人類ACE-2受體具有相同SARS-CoV-2專一性,該人類ACE-2受體為野生型SARS-CoV-2真實病毒之天然受體。可經由目標細胞中產生之螢光素酶之表現量測病毒感染性。中和50%病毒(Neut50)在下文表4中報導為MR22950之多種稀釋液之不對稱S形曲線函數及假型病毒對希拉-ACE2目標細胞之感染性。 表4 MR22950抗體對重組SARS-CoV-2 RBD病毒之Neut50
重組SARS-CoV-2 RBD病毒 Neut50(ng/mL)
WT 6
α 7.3
β 33
γ 105
δ 7.8
κ 15
λ 19
ε 10.8
η 16
ι 0.5
ζ 3.8
真實活病毒
真實病毒由BEI資源提供,該BEI資源由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建立,以提供用於研究優先病原體、新出現的傳染原、非病原性微生物及與研究團體有關之其他微生物材料的試劑、工具及資訊。此等病毒得到良好表徵,且所有分析均在BSL3設施中進行。同樣,Neut50在下文表5中報導為MR22950之多種稀釋液之不對稱S形曲線函數及活病毒對Vero目標細胞之感染性。不同於利用螢光素酶作為報導分子之假病毒分析,活病毒在Vero細胞單層上產生可容易定量之溶菌斑。 表5 MR22950抗體對重組SARS-CoV-2 RBD病毒之Neut50
真實活病毒 Neut50(ng/mL)
α 4.7
β 6.9
γ 12.7
δ 20.3
TW202328176A_111133960_SEQL.xml

Claims (18)

  1. 一種專一性結合於SARS-CoV-2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之經分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及輕鏈可變域,其中該重鏈可變域包含:包含與SEQ ID NO: 1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H1、包含與SEQ ID NO: 2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H2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3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H3;且其中該輕鏈可變域包含:包含與SEQ ID NO: 9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L1、包含與SEQ ID NO: 10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L2及/或包含與SEQ ID NO: 11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的CDR L3。
  2. 如請求項1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4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2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
  3.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進一步包含重鏈恆定域及/或輕鏈恆定域,該重鏈恆定域包含與SEQ ID NO: 5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該輕鏈恆定域包含與SEQ ID NO: 13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與SEQ ID NO: 6或8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重鏈全長序列及/或與SEQ ID NO: 14或15具有至少70%一致性之輕鏈全長序列。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人類抗體、人源化抗體或嵌合抗體。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單株抗體、抗原結合片段(Fab)、奈米抗體、雙價抗體(diabody)、三價抗體(triabody)、微型抗體(minibody)、F(ab') 2片段、F(ab)v片段、單鏈可變片段(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單域抗體(single domain antibody;sdAb)、V H域、V L域、Fv片段、VNAR域及/或V HH域。
  7. 一種重組多肽,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及/或輕鏈。
  8. 如請求項7之重組多肽,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及輕鏈兩者。
  9. 一種經分離核酸,其編碼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
  10. 一種表現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9之經分離核酸。
  11. 一種重組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0之表現載體。
  12.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如請求項9之經分離核酸、如請求項10之表現載體及/或如請求項11之重組細胞,加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13. 一種偵測個體中SARS-CoV-2之存在及/或診斷COVID-19的方法,其包含使來源於該個體之生物樣品與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從而偵測該個體中SARS-CoV-2之存在或診斷COVID-19。
  14. 一種抑制SARS-CoV-2結合及/或進入個體之宿主細胞的方法,其包含在該SARS-CoV-2接觸該宿主細胞之前或在該SARS-CoV-2接觸該宿主細胞時,使SARS-CoV-2與治療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一起培育足夠的時間。
  15. 一種預防或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從而預防或治療該個體之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COVID-19或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或病症。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哺乳動物。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哺乳動物為人類。
  18. 一種產生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的方法,其包含將編碼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的聚核苷酸引入至宿主細胞中且在一條件下在該宿主細胞中表現如請求項7或8之重組多肽。
TW111133960A 2021-09-07 2022-09-07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TW2023281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41432P 2021-09-07 2021-09-07
US63/241,432 2021-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176A true TW202328176A (zh) 2023-07-16

Family

ID=8550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960A TW202328176A (zh) 2021-09-07 2022-09-07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8176A (zh)
WO (1) WO20230394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5255A1 (en) * 2007-09-27 2009-06-18 Biogen Idec Ma Inc. Cd23 binding molecul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759861B2 (en) * 2015-09-16 2020-09-01 Ablexis, Llc Anti-CD115 antibodies
WO2021108448A1 (en) * 2019-11-25 2021-06-03 Mabloc, Llc Anti-yellow fever virus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their generation and use
KR102233689B1 (ko) * 2020-11-26 2021-03-30 재단법인 오송첨단의료산업진흥재단 SARS-CoV-2 스파이크 단백질의 수용체-결합 도메인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항체 및 이의 이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9437A1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2808B (zh) 中和抗tl1a之單株抗體
EP1623997B1 (en) Recombinant antibodies and fragments recognising ganglioside n-glycolyl-gm3 and use thereof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urs
US8298545B2 (en) Anti-autoimmune antibodies for treatment of pemphigus
MX2011000236A (es) Agentes de union a notch y antagonistas y me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JP2021167353A (ja) 自己免疫疾患およびがんを処置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6750018B2 (ja) 白血病治療用抗s100a8
JP2022530301A (ja) Cd3抗原結合性断片及びその使用
CN110790839A (zh) 抗pd-1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用途
JP2022523710A (ja) Cd44に特異的な抗体
TW202031687A (zh) 一種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JP2022514693A (ja) Muc18に特異的な抗体
CN115515976A (zh) 冠状病毒抗体
CN112521501A (zh) Gipr抗体及其与glp-1的融合蛋白质,以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KR20230164223A (ko) 아밀로이드 침착 질환의 치료를 위한 키메라 항체
JP2022515152A (ja) Baff-r二重特異性t細胞エンゲージャー抗体
JP2022552490A (ja) 抗ケモカイン様受容体1ヒト化抗体及びその治療適用
US11117976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erythropoiesis
JP2022514786A (ja) Muc18に特異的な抗体
WO2022258045A1 (zh) 抗人il-17抗体和taci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分子
TW202328176A (zh) 抗-sars-cov-2抗體組成物及其用途
WO2021228052A1 (zh) 生物大分子靶向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60060341A1 (en) T-cell-specific humanized single fragment antibody delivery vehicle
TW202241955A (zh) Garp蛋白抗體及其應用
CN115073588A (zh) 提高含有免疫球蛋白Fc片段的药物的安全性的方法
CN113444177A (zh) 抗IL-1β的抗体、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