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6051A - 液冷式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6051A
TW202326051A TW110149280A TW110149280A TW202326051A TW 202326051 A TW202326051 A TW 202326051A TW 110149280 A TW110149280 A TW 110149280A TW 110149280 A TW110149280 A TW 110149280A TW 202326051 A TW202326051 A TW 2023260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base
dissipation device
cooled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9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0185B (zh
Inventor
潘冠達
彭明正
Original Assignee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9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01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0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01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6051A/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座體、蓋體、吸熱結構、液體驅動機構、入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座體具有容泵槽、熱交換腔室及輸水流道;蓋體對應座體組接且配置於容泵槽的一側;吸熱結構連接座體且配置於熱交換腔室的一側;液體驅動機構設置在容泵槽,且其包括葉輪、轉子及定子,轉子固定在葉輪,定子對應於轉子配置;入水管道透過液體驅動機構連通容泵槽;出水管道連通熱交換腔室;其中入水管道位在定子的一側邊。藉此,使得整體結構更為緊湊且散熱效能高。

Description

液冷式散熱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散熱裝置的技術,尤指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
隨著電子產品內的處理器等元件之運算速度不斷的提昇,其所產生的熱量也越來越高,導致一般的空冷式散熱裝置已無法達到現階段的散熱需求,勢必需要利用具有液冷循環功效的液冷式散熱裝置,才能有效地對前述的電子發熱元件進行散熱。
現有的液冷式散熱裝置,如本發明人先前所申請且已獲准專利權,其為本國專利公告號第M530013號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雖然解決了液冷式散熱裝置的大部分問題,但仍然存在有改善的空間。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發明人改良之目標。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係透過各組成元件的配置,使得整體結構更為緊湊且散熱效能高。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座體、一蓋體、一吸熱結構、一液體驅動機構、一入水管道及一出水管道,該座體具有一容泵槽及形成在該容泵槽背後方的一熱交換腔室,在該容泵槽和該熱交換腔室之間設有相互連通的一輸水流道;該蓋體對應該座體組接且配置於該容泵槽的一側;該吸熱結構連接該座體且配置於該熱交換腔室的一側;該液體驅動機構設置在該容泵槽,該液體驅動機構包括一葉輪、一轉子及一定子,該轉子固定在該葉輪,該定子對應於該轉子配置;該入水管道透過該液體驅動機構連通該容泵槽;該出水管道連通該熱交換腔室;其中該入水管道位在該定子的一側邊。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座體、一蓋體、一吸熱結構、一液體驅動機構、一入水管道及一出水管道,該座體具有一容泵槽及形成在該容泵槽背後方的一熱交換腔室,在該容泵槽和該熱交換腔室之間設有相互連通的一輸水流道;該蓋體對應該座體組接且配置於該容泵槽的一側;該吸熱結構連接該座體且配置於該熱交換腔室的一側;該液體驅動機構設置在該容泵槽,該液體驅動機構包括一葉輪、一轉子及一定子,該轉子固定在該葉輪,該定子對應於該轉子配置;該入水管道連通該熱交換腔室;該出水管道透過該液體驅動機構連通該容泵槽;其中該入水管道位在該定子的一側邊。
本發明還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各背葉片的設置,使葉輪在運轉過程中可產生軸向的移動,進而能夠降低各元件之間的摩擦損耗和噪音。
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A主要包括一座體10、一蓋體20、一吸熱結構30、一液體驅動機構40、一入水管道50及一出水管道60。
請先參閱圖2所示,座體10大致呈一矩形體,其具有一容泵槽11及形成在容泵槽11背後方的一熱交換腔室12(見於圖8所示),在容泵槽11和熱交換腔室12之間設有相互連通的一輸水流道13。
蓋體20是對應座體10罩蓋組接,其可為透光材料所製成的元件,蓋體20是配置在容泵槽11的一側邊。
本實施例的吸熱結構30主要包括一導熱板31及一內罩32,導熱板31可為銅、鋁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良好的材料所製成,且在其內側設有間隔排列的複數散熱鰭片311,內罩32是對應各散熱鰭片311的上方罩蓋,並在內罩32設有複數開孔321;吸熱結構30是配置在前述熱交換腔室12的一側邊。
請一併參閱圖3至圖7所示,液體驅動機構40主要包括一葉輪41、一轉子42、一定子43及一基座44,基座44是對應於容泵槽11鎖固在座體10,並將座體10分隔出內、外兩側,其中以基座44作為分界,基座44的上方區域定義為座體10的外側,在基座44的下方和座體10的上方所圍設的區域定義為座體10的內側。其中轉子42是固定在葉輪41並共同設置在基座44和座體10所圍設的空間中(見於圖7所示),即是葉輪41和轉子42位在座體10的內側。定子43則是對應轉子42位置套設在基座44的外周圍(見於圖7所示),即是定子43位在座體10的外側,定子43主要包括電路板、矽鋼片及繞線組等元件所組成。本實施例的葉輪41主要包括一中空筒體411及自中空筒體411延伸的一盤體413,中空筒體411的內部設有複數軸向葉片412(見於圖7所示),轉子42是套接在中空筒體411上,盤體413設有複數背葉片414及形成在各背葉片414內側的複數離心葉片415。
本實施例的入水管道50是透過前述基座44連通容泵槽11,此入水管道50是藉由螺絲等鎖固元件固定在基座44上,且位於定子43的一側邊,入水管道50的另一端則從蓋體20穿出,另在入水管道50設有一補水孔51,藉以提供液體的補充。本實施例的出水管道60是連通熱交換腔室12,各背葉片414則位於出水管道60的一側邊,出水管道60的另一端則從座體10穿出。
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A還包括一燈板70,其是固定在前述座體10內部的螺柱(未標號)且介於入水管道50和蓋體20的頂板之間,燈板70電性連接前述的液體驅動機構40,且其主要包括電路板和複數發光元件,各發光元件佈設在電路板上方,藉以透過各發光元件的明滅或閃爍來顯示此液冷式散熱裝置1A的運作等機制。
請參閱圖7及圖8所示,使用時透過液體驅動機構40的運作,液體將從入水管道50進入,並依序流經各軸向葉片412、各離心葉片415和各背葉片414後,再從輸水流道13經由各開孔321進入熱交換腔室12,以與各散熱鰭片311進行熱交換,此等經過熱交換的液體將從出水管道60流出液冷式散熱裝置1A外部。透過各背葉片414位於出水管道60的一側邊,葉輪41在運轉過程中可產生軸向的浮移,進而能夠降低各元件之間的摩擦損耗和噪音。
請參閱圖9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B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入水管道50還包括一儲水箱55,且其是位在遠離液體驅動機構40的一側邊,前述補水孔51是設置在儲水箱55上,藉以透過儲水箱55的容積來提供裝置運作所需的液體量。
請參閱圖12至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C與前述第二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入水管道50是透過儲水箱55和前述基座44連通容泵槽11,液體從入水管道50進入後將先經過儲水箱55,再依序流經各軸向葉片412、各離心葉片415、各背葉片414後,再從輸水流道13經由各開孔321進入熱交換腔室12,以與各散熱鰭片311進行熱交換,此等經過熱交換的液體將從出水管道60流出液冷式散熱裝置1C外部。
請參閱圖15至圖17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D與前述各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與前述各實施例的液體驅動機構40相互比較下,本實施例的液體驅動機構40是以倒立擺放方式置設在容泵槽11上(即各背葉片414位於上方)。其中基座44固定在座體10上,並將座體10分隔出內、外兩側,其中以基座44作為分界,基座44的上方區域定義為座體10的外側,在基座44的下方和座體10的上方所圍設的區域定義為座體10的內側,轉子42和葉輪41位在座體10的外側,定子43則位在座體10的內側。此時的入水管道50是連通熱交換腔室12,出水管道60則透過液體驅動機構40的基座44連通容泵槽11,其中入水管道50位在定子43的一側邊,各背葉片414則位於出水管道60的一側邊。液體驅動機構40運作時,液體將從入水管道50進入,先經由熱交換腔室12,以與各散熱鰭片311進行熱交換,再依序流經輸水流道13、各軸向葉片412、各離心葉片415、各背葉片414後,最後從出水管道60流出液冷式散熱裝置1D外部。
請參閱圖18至圖20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E與前述第四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出水管道60還包括一儲水箱65,且其是位在遠離液體驅動機構40的一側邊,在儲水箱65設有一補水孔61,藉以透過儲水箱65的容積來提供裝置運作所需的液體量。
請參閱圖21至圖23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F與前述第四和第五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流經各背葉片414的液體先進入儲水箱65後,再從出水管道60流出液冷式散熱裝置1F外部。
請參閱圖24至圖26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1G與前述第四和第五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於出水管道60的上方設有一燈板70,其是固定在前述座體10內部的螺柱(未標號)且介於出水管道60和蓋體20的頂板之間,燈板70電性連接前述的液體驅動機構40,藉以透過各發光元件的明滅或閃爍來顯示此液冷式散熱裝置1G的運作等機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液冷式散熱裝置,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發明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發明人之權利。
1A、1B、1C、1D、1E、1F、1G:液冷式散熱裝置 10:座體 11:容泵槽 12:熱交換腔室 13:輸水流道 20:蓋體 30:吸熱結構 31:導熱板 311:散熱鰭片 32:內罩 321:開孔 40:液體驅動機構 41:葉輪 411:中空筒體 412:軸向葉片 413:盤體 414:背葉片 415:離心葉片 42:轉子 43:定子 44:基座 50:入水管道 51:補水孔 55:儲水箱 60:出水管道 61:補水孔 65:儲水箱 70:燈板
圖1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2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分解圖。
圖3 係本發明之液體驅動機構分解圖。
圖4 係本發明之液體驅動機構另一方向分解圖。
圖5 係本發明之液體驅動機構組合外觀圖。
圖6 係本發明之液體驅動機構另一方向組合外觀圖。
圖7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使用狀態剖視圖(一)。
圖8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使用狀態剖視圖(二)。
圖9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10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11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圖12 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13 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14 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圖15 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16 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17 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圖18 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19 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20 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圖21 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22 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23 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圖24 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組合外觀圖。
圖25 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26 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另一方向剖視圖。
1A:液冷式散熱裝置
10:座體
11:容泵槽
20:蓋體
30:吸熱結構
31:導熱板
311:散熱鰭片
32:內罩
40:液體驅動機構
41:葉輪
412:軸向葉片
414:背葉片
42:轉子
43:定子
44:基座
50:入水管道
51:補水孔
60:出水管道
70:燈板

Claims (19)

  1.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 一座體,具有一容泵槽及形成在該容泵槽背後方的一熱交換腔室,在該容泵槽和該熱交換腔室之間設有相互連通的一輸水流道; 一蓋體,對應該座體組接且配置於該容泵槽的一側; 一吸熱結構,連接該座體且配置於該熱交換腔室的一側; 一液體驅動機構,設置在該容泵槽,該液體驅動機構包括一葉輪、一轉子及一定子,該轉子固定在該葉輪,該定子對應於該轉子配置; 一入水管道,透過該液體驅動機構連通該容泵槽;以及 一出水管道,連通該熱交換腔室; 其中該入水管道位在該定子的一側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液體驅動機構還包括一基座,該基座係對應該容泵槽固定在該座體,並將該座體分隔出內、外兩側,該轉子和該葉輪位在該座體的內側,該定子則位在該座體的外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管道係透過該基座連通該容泵槽,該入水管道的另一端則從該蓋體穿出。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管道還包括一儲水箱,該儲水箱係位在遠離該液體驅動機構的一側邊,該入水管道係透過該儲水箱和該基座連通該容泵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葉輪具有複數背葉片,各該背葉片位於該出水管道的一側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還包括一燈板,該燈板係固定在該座體且介於該入水管道和該蓋體之間,該燈板電性連接該液體驅動機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葉輪包括一中空筒體及自該中空筒體延伸的一盤體,在該中空筒體的內部設有複數軸向葉片,各該背葉片設置在該盤體,並在各該背葉片內側設有複數離心葉片。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吸熱結構包括一導熱板及一內罩,在該導熱板設有間隔排列的複數散熱鰭片,該內罩係對應各該散熱鰭片,並在該內罩設有複數開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管道設有一補水孔。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管道還包括一儲水箱,該儲水箱係位在遠離該液體驅動機構的一側邊。
  11. 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 一座體,具有一容泵槽及形成在該容泵槽背後方的一熱交換腔室,在該容泵槽和該熱交換腔室之間設有相互連通的一輸水流道; 一蓋體,對應該座體組接且配置於該容泵槽的一側; 一吸熱結構,連接該座體且配置於該熱交換腔室的一側; 一液體驅動機構,設置在該容泵槽,該液體驅動機構包括一葉輪、一轉子及一定子,該轉子固定在該葉輪,該定子對應於該轉子配置; 一入水管道,連通該熱交換腔室;以及 一出水管道,透過該液體驅動機構連通該容泵槽; 其中該入水管道位在該定子的一側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液體驅動機構係以倒立擺放方式置設在該容泵槽上。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液體驅動機構還包括一基座,該基座係對應該容泵槽固定在該座體,並將該座體分隔出內、外兩側,該轉子和該葉輪位在該座體的外側,該定子則位在該座體的內側。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出水管道係透過該基座連通該容泵槽,該出水管道的另一端則從該蓋體穿出。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管道係透過該熱交換腔室和該輸水流道連通該容泵槽,該入水管道的另一端則從該座體穿出。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出水管道還包括一儲水箱,該儲水箱係位在遠離該液體驅動機構的一側邊,該出水管道係透過該儲水箱和該基座連通該輸水流道。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葉輪具有複數背葉片,各該背葉片位於該出水管道的一側邊。
  18.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出水管道還包括一儲水箱,該儲水箱係位在遠離該液體驅動機構的一側邊。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其還包括一燈板,該燈板係固定在該座體且介於該出水管道和該蓋體之間,該燈板電性連接該液體驅動機構。
TW110149280A 2021-12-29 2021-12-29 液冷式散熱裝置 TWI800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9280A TWI800185B (zh) 2021-12-29 2021-12-29 液冷式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9280A TWI800185B (zh) 2021-12-29 2021-12-29 液冷式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0185B TWI800185B (zh) 2023-04-21
TW202326051A true TW202326051A (zh) 2023-07-01

Family

ID=8694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9280A TWI800185B (zh) 2021-12-29 2021-12-29 液冷式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018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640B (zh) * 2007-05-25 2012-05-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M530013U (zh) * 2016-05-20 2016-10-01 Kuan Ding Ind Co Ltd 液冷式散熱裝置
TWI714437B (zh) * 2020-01-17 2020-12-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熱系統及其泵浦
TWM626521U (zh) * 2021-12-29 2022-05-01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熱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0185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88840A1 (zh)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液体散热排
US20180023594A1 (en) Water Pump Cooler for CPU
JP7115786B1 (ja) 液冷放熱器
TWM575554U (zh)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display card having the same
JP2007234957A (ja) 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US11800678B2 (en) Cold plate
TWI810461B (zh) 水冷頭
KR102641029B1 (ko) 구동 유닛 및 냉각부를 구비한 어셈블리
US10986755B2 (en) Water cooler assembly and system
TWM512123U (zh) 液冷裝置及系統
WO2018176535A1 (zh)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TWM626521U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JP5117287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US20230164947A1 (en) Water cooler assembly and system
TW202326051A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CN216982363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RU233437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хлажд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тепловыделяющей электроаппаратуры
TWM454562U (zh) 液冷式散熱模組
TWM454565U (zh) 水冷模組
TWM631285U (zh) 水冷式散熱裝置
TW200920996A (en) Heat-dissipating base for LED light bulb
CN217064371U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TW202137865A (zh) 液冷模組及其液冷頭
KR200425267Y1 (ko) 수랭식 방열 장치
CN116419528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