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2925A - 淨化系統 - Google Patents

淨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2925A
TW202322925A TW111138940A TW111138940A TW202322925A TW 202322925 A TW202322925 A TW 202322925A TW 111138940 A TW111138940 A TW 111138940A TW 111138940 A TW111138940 A TW 111138940A TW 202322925 A TW202322925 A TW 2023229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pipe
flow rate
purification system
supply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快也
伊藤靖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2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292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carriers or holders; Fixing the workpieces on such carriers or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淨化系統具備有:主配管;供給控制裝置,其對流通主配管之淨化氣體的流量或壓力進行控制;複數個供給路徑,其等被設於載置部之各者與主配管之間;至少1個開閉閥,其與複數個載置部之各者對應地設置,切換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及控制器,其控制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並且根據相對於主配管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供給控制裝置。

Description

淨化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淨化系統。
過去以來,已知有在具備用以收納容器之複數個收納部的保管設備中,對在各收納部收納之容器供給惰性氣體的設備。例如,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保管設備中,對複數個收納部設置2根(複數根)主配管。2根主配管各別與各收納部藉由分支配管連接。於第一主配管與各收納部之間的第一分支配管設有第一切換閥,並於第二主配管與各收納部之間的第二分支配管設有第二切換閥。對於需要初始淨化(第一淨化處理)的收納部,第一切換閥被打開的同時第二切換閥就被關閉。對於需要維護淨化(第二淨化處理)的收納部,第一切換閥被關閉的同時第二切換閥就被打開。
於專利文獻1記載之設備中,被設於第一主配管之第一流量控制裝置則根據惰性氣體之流通未由第一切換閥所遮斷之第一分支配管的數量(要被初始淨化的配管數),來控制第一主配管中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被設於第二主配管之第二流量控制裝置則根據惰性氣體之流通未由第二切換閥所遮斷之第二分支配管的數量(要被維護淨化之配管數),來控制第二主配管中之惰性氣體的流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85601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之習知的保管設備中,為了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則需要對應於複數個主配管之複數個流量控制裝置。本發明以下對可利用最小必要限度的控制裝置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對各載置部之供給量的淨化系統進行說明。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一態樣係具備複數個載置部、及對被載置於載置部之各者之容器供給淨化氣體之噴嘴的淨化系統;其具備有:主配管,其供淨化氣體流通;供給控制裝置,其被連接於主配管,對流通主配管之淨化氣體的流量或壓力進行控制;複數個供給路徑,其等被設於載置部之各者與主配管之間,且複數個供給路徑各別包含至少1根供給管,複數個供給路徑的所有供給管被連接於噴嘴;至少1個開閉閥,其與載置部之各者對應地被設置,切換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及控制器,其控制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並且根據相對於主配管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供給控制裝置。
根據該淨化系統,開閉閥之開閉狀態由控制器所控制,而切換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例如,藉由使淨化氣體僅流通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一部分或流通全部,可使淨化氣體朝向各載置部之噴嘴的供給流量變化。供給控制裝置由控制器所控制,根據對主配管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的開閉狀態,來控制流通主配管之淨化氣體之流量或壓力。藉此,可對屬於1根主配管之複數個載置部之各者,僅利用1台供給控制裝置,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其亦可於供給管設置孔口。孔口藉由淨化氣體之壓力(前後的差壓),使淨化氣體以固定的流量流通。因此,可更確實且容易地進行流量控制。
其亦可為在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至少1個供給路徑中,至少1根供給管包含有被並聯連接的複數根分支管,並於複數根分支管之各者設置孔口。每1個孔口即每1根分支管,供固定流量之淨化氣體流通。藉由至少1個供給路徑包含複數根分支管及複數個孔口,其可容易地進行所期望的流量控制。
亦可於複數個供給路徑之所有供給管,被設置相同的孔口。於該情形時,藉由增加供給管之根數即孔口之個數,可使淨化氣體之流量以對應於孔口之個數的倍數變化。
亦可為複數個供給路徑具有第一供給路徑及第二供給路徑,藉由使被設於至少1根第一供給管之第一孔口與被設於至少1根第二供給管之第二孔口不同,而流通第一供給管之淨化氣體之流量與流通第二供給管之淨化氣體之流量成為不同;該第一供給管係作為第一供給路徑之供給管,而該第二供給管係作為第二供給路徑之供給管。於該情形時,藉由適當地設定孔口的類型與個數,則可自如地設定(調整)流量。
供給控制裝置亦可為對流通主配管之淨化氣體之流量進行控制的流量控制裝置。於該情形時,其可確實地且容易地控制相對於各載置部之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淨化系統,可對屬於1根主配管之複數個載置部之各者,僅利用1台供給控制裝置,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圖式之說明中對相同元件被標示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其重複的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S(參照圖3及圖5)例如可適用於淨化倉儲1(圖1及圖2)。以下,主要對被適用於淨化倉儲1之淨化系統S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淨化系統S可適用於具備有供容器載置之複數個載置部、及對被載置於載置部之各者之容器內供給淨化氣體之噴嘴之任何的淨化裝置。
如圖1及圖2所示,淨化倉儲1除了作為保管複數個容器50之保管庫的功能以外,亦具有對容器50之內部填充淨化氣體(淨化處理)作為淨化裝置的功能。容器50係貯存有半導體晶圓或玻璃基板等之被貯存物之FOUP(前開式晶圓傳送盒;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SMIF(標準機械界面;Standard Mechanical Inter Face)傳送盒、光罩傳送盒等的貯存容器。作為淨化氣體,例如可使用氮氣等之惰性氣體或空氣等。淨化倉儲1例如被設於無塵室。淨化倉儲1主要具備有隔板(partition)3、支架7、起重機9、OHT(懸吊式搬運車;Overhead Hoist Transfer)埠21、及手動(manual)埠23。
隔板3係淨化倉儲1之覆蓋板。於隔板3之內側,形成有保管容器50之保管區域。支架7係保管容器50的部分,且於該保管區域內設有1列或複數列(此處為2列)。各支架7沿著水平方向即x方向延伸,且以相鄰的2個支架7、7在水平方向即y方向上相對向之方式被平行地配置。於各支架7,沿著x方向及鉛直方向即z方向,形成有複數個載置容器50並加以保管的載置部7A。載置部7A亦被稱為淨化架。載置部7A沿著z方向排列地配置有複數個,且沿著x方向排列地配置有複數個。
起重機9係將容器50相對於載置部7A搬入搬出,並且使容器50在載置部7A與OHT埠21及手動埠23之間移動的搬送裝置。起重機9被配置於由相對向之支架7、7所夾隔的區域。起重機9沿著支架7所延伸之既定方向x,在被配置於地板面的移行軌道(未圖示)上移動。起重機9具有沿著鉛直方向z延伸之導軌9A、及可沿著導軌9A升降之載物台9B。藉由起重機9所進行之容器50的搬送,係由起重機控制器60所控制。起重機控制器60例如係由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及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的電子控制單元。
容器50相對於淨化倉儲1的入庫及出庫,從OHT埠21及手動埠23所進行。OHT埠21係於在被鋪設於天花板之移行軌道25上移行之高架移行車(OHT)27與淨化倉儲1之間對容器50進行交接的部分。OHT埠21具有搬送容器50之輸送機21A。手動埠23係於作業人員與淨化倉儲1之間對容器50進行交接的部分。手動埠23具有搬送容器50的輸送機23A。
如圖2所示,容器本體51呈矩形箱狀。容器50具備有容器本體51及裝卸自如之蓋構件(未圖示)。於容器50中,藉由容器本體51與蓋構件形成有密閉空間54。於密閉空間54內,例如可供複數個半導體晶圓(未圖示)等收納。
於載置部7A,設有對所載置之容器50內部之密閉空間54供給淨化氣體的淨化裝置30。於容器50之底壁,設有供給口55及排出口56。藉由後述之淨化系統S,既定流量之淨化氣體自氣體來源11(參照圖3)被供給至淨化裝置30。淨化裝置30具有供給管端部31、注入噴嘴(噴嘴)32、排出噴嘴34、及排出管33。容器50之供給口55被構成為可與被設在供給管端部31之出口端的注入噴嘴32連接。排出口56被構成為可與被設在排出管33之入口端的排出噴嘴34連接。若容器50被載置於載置部7A,注入噴嘴32則被連接於供給口55,而排出管33被連接於排出口56。於該連接狀態下,淨化氣體經由注入噴嘴32及供給口55被供給至容器50之密閉空間54,且容器50之密閉空間54之淨化氣體經由排出口56及排出噴嘴34被吸氣。亦可於排出管33設置流量計39。流量計39對在排出管33中流通之淨化氣體的流量進行測量,並提供用以判斷淨化狀態的資訊。
再者,於淨化裝置30中,亦可省略排出噴嘴34、排出管33、及流量計39。於該情形時,淨化氣體經由排出口56被排出至容器50之外部。
接著,參照圖3至圖5,對本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S進行說明。淨化系統S具備有複數個載置部7A、及對被載置於各載置部7A之容器50供給淨化氣體的淨化裝置30。淨化系統S控制複數個淨化裝置30中之淨化氣體之供給。如上所述,於各淨化裝置30設有1個注入噴嘴32。淨化系統S可對各注入噴嘴32,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如圖3及圖4所示,淨化系統S具備貯存有淨化氣體之1個氣體來源11、被連接於氣體來源11之1根集流管(header pipe)12、及自集流管12分支之複數根主配管13。氣體來源11係貯藏淨化氣體的桶槽。淨化氣體流通於集流管12及主配管13中。淨化系統S進一步具備有被連接於各主配管13,對流通主配管13之淨化氣體之流量之質量進行控制的MFC(質量流量控制器;Mass Flow Controller)(供給控制裝置)35。MFC 35係測量在主配管13中流通之淨化氣體之質量流量,並進行流量控制的流量控制裝置。於淨化系統S中,MFC 35中之流量控制由後述之控制器70所進行。
於淨化系統S中,複數個載置部7A及複數個注入噴嘴32自1根主配管13分支而被連接。被連接於1根主配管13之複數個載置部7A及複數個淨化裝置30構成1個群組。亦即,淨化系統S具備複數個群組。具體而言,淨化系統S具備有第一群組G1、第二群組G2、及第3群組G3。淨化系統S所具備之群組的數量既可為2個以上(複數個),亦可僅為1個。群組之數量等於主配管13之根數。
於複數個群組中,淨化裝置30及載置部7A具有相同之構成。自主配管13對於各淨化裝置30之連接形態亦為相同之形態(參照圖3)。於複數個群組中,屬於各群組之載置部7A之數量(即,淨化裝置30之數量或者注入噴嘴32之數量)亦可不同。即便在屬於各群組之載置部7A的數量不同之情形時,亦可於淨化系統S中,進行對屬於所有群組之各注入噴嘴32之個別控制。接著,參照圖4,對屬於第一群組G1之複數個淨化裝置30中之1個淨化裝置30進行說明。
如圖4(a)所示,於1根主配管13與載置部7A(注入噴嘴32)之間,裝設有與淨化氣體之個別控制相關的各種構成。於各載置部7A與主配管13之間,例如設有2個供給路徑。淨化裝置30具有從主配管13分支之第一供給路徑71、及從主配管13分支之第二供給路徑72。第一供給路徑71包含1根第一供給管81。第二供給路徑72包含1根第二供給管82、以及從第二供給管82進一步分支且被並聯連接之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於下游端合流,且被連接於1根第二集合管87。第二集合管87與第一供給管81之下游端合流而成為供給管端部31。供給管端部31如上述般被連接於注入噴嘴32。
亦即,於淨化裝置30中,複數個供給路徑之所有供給管(第一供給管81、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被連接於注入噴嘴32。再者,第一供給管81、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之管徑,例如亦可全部相等。
淨化裝置30具備有對應於各載置部7A所設置之第一電磁閥(開閉閥)73及第二電磁閥(開閉閥)74。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切換第一供給路徑71及第二供給路徑72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具體而言,第一電磁閥73被設於第一供給路徑71,切換第一供給路徑71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第二電磁閥74被設於第二供給路徑72,切換第二供給路徑72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分別由控制器70所開閉控制。若第一電磁閥73被打開,第一供給管81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便被容許。若第一電磁閥73被關閉,第一供給管81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便被遮斷。若第二電磁閥74被打開,第二供給管82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便被容許。若第二電磁閥74被關閉,第二供給管82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便被遮斷。
於淨化系統S中,在第一供給管81設有第一孔口91。又,於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之各者,設有第二孔口92。第一孔口91及3個第二孔口92例如全部為相同的孔口。第一孔口91及第二孔口92之各者例如係於中央具有孔部的孔口板,且於各配管中供固定流量的淨化氣體流通。
於具有以上之構成的淨化裝置30中,第一電磁閥73之第一開閉驅動部73a及第二電磁閥74之第二開閉驅動部74a由控制器70所驅動控制。如圖4(a)所示,若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雙方被打開,淨化氣體便流通第一供給路徑71及第二供給路徑72之雙方。亦即,淨化氣體流通第一供給管81、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若淨化氣體例如以Q(L/min)之流量流通第一孔口91及第二孔口92之各者,於圖4(a)所示之狀態下,淨化氣體便以Q×4(L/min)之流量被供給至注入噴嘴32(載置部7A)。
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若第一電磁閥73被打開,且第二電磁閥74被關閉,淨化氣體雖流通第一供給路徑71但不會流通第二供給路徑72(於圖4(b)中,第二電磁閥74的關閉狀態由塗黑所表示)。亦即,淨化氣體僅流通第一供給管81。於圖4(b)所示之狀態下,淨化氣體以Q×1(L/min)之流量被供給至注入噴嘴32(載置部7A)。如此,於淨化裝置30中,可以相對較大之第一流量來供給淨化氣體,並且可以相對較小之第二流量來供給淨化氣體。第一流量為第二流量之整數倍。
再者,於第一電磁閥73被關閉,且第二電磁閥74被打開之情形時,淨化氣體以Q×3(L/min)之流量,被供給至注入噴嘴32(載置部7A)。
參照圖5,對淨化系統S中之流量控制裝置及複數個開閉閥之控制構成進行說明。淨化系統S具備有控制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開閉狀態,並且控制被設於各主配管13之MFC 35的控制器70。控制器70例如係由CPU、ROM、RAM等所構成之電子控制單元。控制器70例如被設於淨化倉儲1內之起重機9之移行空間的外側。控制器70根據被設在各主配管13之所有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開閉狀態,來控制MFC 35。控制器70不僅控制第一群組G1,而且亦總括地對第二群組G2及第3群組G3進行控制。由控制器70所控制之MFC 35之台數,等於群組的數量。
接著,參照圖6,對由控制器70所執行之處理進行說明。首先,控制器70取得各載置部7A之配方(步驟S01)。所謂各載置部7A之配方,係關於在容器50被載置於載置部7A後,容器50自載置部7A被去除為止之期間之淨化氣體之指示流量的排程。配方既可於所有載置部7A中被設為相同,亦可例如依每個群組而不同。
接著,控制器70根據各載置部7A中之容器50的保管狀況,計算出各群組中之淨化氣體之必要供給流量(步驟S02)。必要供給流量可根據在步驟S01所取得之配方來計算出。亦即,必要供給流量係根據各淨化裝置30中之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開閉狀態來計算出。必要供給流量之計算係針對所有群組,以每個群組個別地進行。若某必要供給流量確定,則供淨化氣體流通之供給管或分支管之根數(上述孔口之個數)便會確定。接著,控制器70對各電磁閥進行開閉控制(步驟S03)。控制器70對屬於所有群組之第一開閉驅動部73a及第二開閉驅動部74a (參照圖5)進行驅動控制。
接著,控制器70以在步驟S02所計算出之必要供給流量可被供給的方式,控制各MFC 35來供給淨化氣體(步驟S04)。在該步驟S01至S04以後,控制器70對應於各配方,而對各電磁閥進行開閉控制(步驟S05)。
利用控制器70所進行之流量控制,係藉由以上一連串的處理所進行。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S,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開閉狀態由控制器70所控制,可切換第一供給路徑71及第二供給路徑72中之淨化氣體的流通。例如,藉由使淨化氣體僅流通第一供給路徑71及第二供給路徑72中之一部分或流通全部,可使淨化氣體朝向各載置部7A之注入噴嘴32的供給流量變化。MFC 35由控制器70所控制,根據相對於主配管13所設置之所有第一電磁閥73及第二電磁閥74之開閉狀態,來控制流通主配管13之淨化氣體之流量。藉此,對屬於1根主配管13之複數個載置部7A之各者,可僅利用1台MFC 35便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第一孔口91及第二孔口92藉由淨化氣體之壓力(前後之差壓),使淨化氣體以固定的流量流通。因此,可更確實地且容易地進行流量控制。
於第二供給路徑72中,對每1個第二孔口92即每1跟分支管,流通固定流量的淨化氣體。藉由第二供給路徑72包含複數根分支管(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84、及第三分支管85)以及複數個第二孔口92,可於淨化裝置30整體,容易地進行所期望的流量控制。
第一孔口91及第二孔口92係相同的孔口。藉由增加供給管之根數即孔口的個數,可使淨化氣體的流量以整數倍變化。
根據MFC 35,可確實地且容易地控制對於各載置部7A之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接著,參照圖7以後,對關於淨化系統S之變形例及另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7(a)、圖7(b)及圖7(c)分別係表示關於複數個供給路徑及開閉閥之變形例的圖。如圖7(a)所示,亦可取代淨化裝置30(參照圖4(a)等),而採用第一供給路徑71A具備有作為2個分支管之第一分支管81a及第二分支管81b的淨化裝置30A。根據該淨化裝置30A,由於可使淨化氣體在第一供給路徑71A中以Q×2(L/min)之流量流通,並使淨化氣體於第二供給路徑72中以Q×3(L/min)之流量流通,因此可使淨化氣體以Q×5(L/min)、Q×2(L/min)、或Q×3(L/min)之各流量流通。
如圖7(b)所示,亦可取代淨化裝置30(參照圖4(a)等),而採用於第二供給管82從第一供給管81分支之分支點設有1個電動三向閥75的淨化裝置30B。電動三向閥75之開閉驅動部75a由控制器70所驅動控制。亦可於第二供給路徑72B中,設有由第一分支管83及第二分支管84所構成之2根分支管、及2個第二孔口92。根據該淨化裝置30B,由於使淨化氣體於第一供給路徑71中以Q×1(L/min)之流量流通,並使淨化氣體於第二供給路徑72B中以Q×2(L/min)之流量流通,因此可使淨化氣體以Q×3(L/min)、Q×1(L/min)、或Q×2(L/min)之各流量流通。
如圖7(c)所示,亦可取代淨化裝置30(參照圖4(a)等),而採用具有首先共通分支管88從主配管13分支,並進一步分支為第一供給管81C及第二供給管82C之構成的淨化裝置30C。關於第一供給路徑71C及第二供給路徑72C之作用效果,與淨化裝置30B相同。
圖8係第二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SF的配管系統圖。於淨化系統SF之淨化裝置30F中,被設於第一供給路徑71之第一孔口91F與被設於第二供給路徑72之第二孔口92F不同。而且,流通第一供給管81之淨化氣體的流量與流通第二供給管82之淨化氣體之流量不同。於淨化系統SF中,亦設有與圖5所示者相同之構成,來進行藉由控制器所進行之閥的開閉控制。控制器根據相對於主配管13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MFC 35。根據如此之淨化系統SF,可藉由適當地設定孔口之類型與個數,而自如地設定(調整)流量。
圖9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淨化系統SG的配管系統圖。於淨化系統SG中,第一供給管81及第二供給管82未分支,而分別為1根。因此,第一孔口91G及第二孔口92G亦相對於1個淨化裝置30G各設有1個。第一孔口91G與第二孔口92G不同,且流通第一供給管81之淨化氣體的流量與流通第二供給管82之淨化氣體的流量不同。於淨化系統SG中,亦設有與圖5所示者相同之構成,來進行藉由控制器所進行之閥的開閉控制。控制器根據相對於主配管13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MFC 35。根據如此之淨化系統SG,可藉由適當地設定孔口之類型與個數,而自如地設定(調整)流量。
本發明之淨化系統,可適用於淨化倉儲1以外。例如,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淨化系統亦可適用於保管架101。圖10係表示適用有本發明之淨化系統之保管架101之整體構成的圖。圖11係表示圖10之保管架101中之載置部107及噴嘴121、以及高架移行車103的立體圖。
如圖10及圖11所示,保管架101例如沿著構成半導體製造工廠之半導體搬送系統200之高架移行車103的移行軌道105被配置。保管架101暫時性地保管FOUP或光罩傳送盒等的容器F。保管架101係懸吊式緩衝區(OHB)。保管架101亦可為被配置於移行軌道105之側方的側軌道緩衝區(STB)。於保管架101安裝有淨化裝置120。保管架101被構成為利用淨化氣體來淨化容器F的內部。
如圖10所示,半導體搬送系統200具備有從天花板C被懸吊之複數個保管架101、經由電源供給配線106對保管架101供給電源之配電盤102、監視工廠內之氧濃度的監視站104、及被鋪設於天花板C而對各保管架101供給淨化氣體的主配管108。於主配管108,設有對流通主配管108之淨化氣體之流量進行控制的流量控制裝置130。被調整為所期望之流量或壓力的淨化氣體會被供給至主配管108。配電盤102與監視站104例如被設於地板面109上。於配電盤102,亦可設有在緊急時等用以停止淨化氣體對保管架101之供給的緊急停止按鈕102a。又,於監視站104設有氧濃度感測器104a。於監視站104,亦可設有在氧濃度降低時等用以停止淨化氣體之供給的緊急停止按鈕104b。
如圖10及圖11所示,各保管架101例如具備有從天花板C被懸吊之2個基底框架110、及被跨架於2個基底框架110之2根樑材114。各基底框架110具有從天花板C被懸吊且沿著鉛直方向即Z方向延伸之例如2根吊部111、及被跨架於吊部111之下端且沿著水平方向即Y方向延伸之1根支持部112。樑材114例如藉由被安裝於沿著X方向分開之2根支持部112的下表面,而被跨架於2個基底框架110。
即便在被適用於保管架101之淨化系統中,亦設有與圖5所示者相同之構成,來進行藉由控制器所進行之閥的開閉控制。控制器根據相對於主配管108所設置之所有開閉閥的開閉狀態,來控制流量控制裝置130。針對保管架101,淨化系統亦可對各載置部107中之各噴嘴121,個別地控制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以上,雖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開閉閥的型式並不限定於電磁閥。例如,亦可使用氣動閥等之其他型式的開閉閥。
於上述之各種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中,已對淨化系統作為供給控制裝置而具備有MFC 35之構成例進行說明。淨化系統亦可取代流量控制裝置,而具備有壓力控制裝置。作為供給控制裝置之壓力控制裝置被連接於各主配管13,對流通主配管13之淨化氣體的壓力進行控制。壓力控制裝置具有被設於主配管13等之壓力計及壓力調整機構等。尤其,於在各供給路徑設有孔口之情形時,藉由控制各供給路徑中之淨化氣體的壓力,可個別地控制對各噴嘴之淨化氣體的供給量。
於一部分或全部供給路徑之供給管中,亦可省略孔口。藉由調整配管直徑等,而可在各供給路徑之供給管中以既定的流量來供給淨化氣體。
本發明一態樣之構成要件如以下所記載。 [1] 一種淨化系統,係具備複數個載置部、及對被載置於上述載置部之各者之容器供給淨化氣體的噴嘴者;其具備有: 主配管,其供上述淨化氣體流通; 供給控制裝置,其被連接於上述主配管,對流通上述主配管之上述淨化氣體的流量或壓力進行控制; 複數個供給路徑,其等被設於上述載置部之各者與上述主配管之間,且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各別包含至少1根供給管,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的所有上述供給管被連接於上述噴嘴; 至少1個開閉閥,其與上述載置部之各者相對應地被設置,可切換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上述淨化氣體的流通;及 控制器,其控制上述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並且根據相對於上述主配管所設置之所有上述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上述供給控制裝置。 [2] 在[1]所記載之淨化系統中,於上述供給管設有孔口。 [3] 在[2]所記載之淨化系統中,在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至少1個供給路徑中,上述至少1根供給管包含有被並聯連接之複數根分支管,並於上述複數根分支管之各者設置上述孔口。 [4] 在[2]或[3]所記載之淨化系統中,於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之所有上述供給管,設置相同的上述孔口。 [5] 在[2]或[3]所記載之淨化系統中,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具有第一供給路徑及第二供給路徑, 藉由使被設於至少1根第一供給管之第一孔口與被設於至少1根第二供給管之第二孔口不同,而流通上述第一供給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與流通上述第二供給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成為不同;該第一供給管係作為上述第一供給路徑之上述供給管,而該第二供給管係作為上述第二供給路徑之上述供給管。 [6] 在[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淨化系統中,上述供給控制裝置係對流通上述主配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進行控制的流量控制裝置。
1:淨化倉儲 3:隔板 7:支架 7A:載置部 9:起重機 9A:導軌 9B:載物台 11:氣體來源 12:集流管 13:主配管 21:OHT埠 21A,23A:輸送機 23:手動埠 30,30A,30B,30C,30F,30G:淨化裝置 31:供給管端部 32:注入噴嘴(噴嘴) 33:排出管 34:排出噴嘴 35:MFC(流量控制裝置、供給控制裝置) 39:流量計 50:容器 51:容器本體 54:密閉空間 55:供給口 56:排出口 60:起重機控制器 70:控制器 71,71A,71C:第一供給路徑 72,72C:第二供給路徑 73:第一電磁閥(開閉閥) 73a:第一開閉驅動部 74:第二電磁閥(開閉閥) 74a:第二開閉驅動部 75:電動三向閥(開閉閥) 75a:開閉驅動部 81:第一供給管 81a:第一分支管 81b:第二分支管 82:第二供給管 83:第一分支管 84:第二分支管 85:第三分支管 87:第二集合管 91,91F,91G:第一孔口 92,92F,92G:第二孔口 101:保管架 102:配電盤 102a,104a:緊急停止按鈕 103:高架移行車 104:監視站 105:移行軌道 106:電源供給配線 107:載置部 108:主配管 109:地板面 110:基底框架 111:吊部 112:支持部 114:樑材 120:淨化裝置 121:噴嘴 130:流量控制裝置 200:半導體搬送系統 C:天花板 F:容器 G1:第一群組 G2:第二群組 G3:第3群組 S,SF,SG:淨化系統
圖1係表示適用第一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之淨化倉儲(purge stocker)的側視圖。 圖2係表示圖1之淨化倉儲中之載置部、噴嘴、及供給管的概略構成圖。 圖3係第一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的配管系統圖。 圖4(a)及圖4(b)係分別表示對1個載置部(噴嘴)之第一淨化處理及第二淨化處理的圖。 圖5係表示淨化系統中之流量控制裝置及複數個開閉閥之控制構成的方塊圖。 圖6係表示圖5之控制器中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7(a)、圖7(b)及圖7(c)係分別表示關於複數個供給路徑及開閉閥之變形例的圖。 圖8係第二實施形態之淨化系統的配管系統圖。 圖9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淨化系統的配管系統圖。 圖10係表示適用有本發明之淨化系統之保管架之整體構成的圖。 圖11係表示圖10之保管架中之載置部及噴嘴、以及高架移行車的立體圖。
7A:載置部
11:氣體來源
12:集流管
13:主配管
30:淨化裝置
31:供給管端部
35:MFC(流量控制裝置、供給控制裝置)
71:第一供給路徑
72:第二供給路徑
73:第一電磁閥(開閉閥)
74:第二電磁閥(開閉閥)
G1:第一群組
G2:第二群組
G3:第3群組
S:淨化系統

Claims (6)

  1. 一種淨化系統,係具備複數個載置部、及對被載置於上述載置部之各者之容器供給淨化氣體的噴嘴者;其具備有: 主配管,其供上述淨化氣體流通; 供給控制裝置,其被連接於上述主配管,對流通上述主配管之上述淨化氣體的流量或壓力進行控制; 複數個供給路徑,其等被設於上述載置部之各者與上述主配管之間,且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各別包含至少1根供給管,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的所有上述供給管被連接於上述噴嘴; 至少1個開閉閥,其與上述載置部之各者對應地被設置,切換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上述淨化氣體的流通;及 控制器,其控制上述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並且根據相對於上述主配管所設置之所有上述開閉閥之開閉狀態來控制上述供給控制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淨化系統,其中, 於上述供給管設有孔口。
  3. 如請求項2之淨化系統,其中, 於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中之至少1個供給路徑中,上述至少1根供給管包含有被並聯連接的複數根分支管,並於上述複數根分支管之各者設置上述孔口。
  4. 如請求項2或3之淨化系統,其中, 於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之所有上述供給管,設置相同的上述孔口。
  5. 如請求項2或3之淨化系統,其中, 上述複數個供給路徑具有第一供給路徑及第二供給路徑, 藉由被設於至少1根第一供給管之第一孔口與被設於至少1根第二供給管之第二孔口不同,流通上述第一供給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與流通上述第二供給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不同,該第一供給管係作為上述第一供給路徑之上述供給管,而該第二供給管係作為上述第二供給路徑之上述供給管。
  6. 如請求項1之淨化系統,其中, 上述供給控制裝置係對流通上述主配管之上述淨化氣體之流量進行控制的流量控制裝置。
TW111138940A 2021-10-21 2022-10-14 淨化系統 TW2023229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2598 2021-10-21
JP2021172598 2021-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2925A true TW202322925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05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940A TW202322925A (zh) 2021-10-21 2022-10-14 淨化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67947A1 (zh)
CN (1) CN117882182A (zh)
TW (1) TW202322925A (zh)
WO (1) WO20230679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7168A (ja) * 2003-12-02 2005-06-23 Dan-Takuma Technologies Inc パージバルブおよび保管装置
JP5716968B2 (ja) * 2012-01-04 2015-05-1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保管設備
JP6087161B2 (ja) * 2012-02-03 2017-03-0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収容容器のパージ方法
US9997387B2 (en) * 2014-06-16 2018-06-12 Murata Machinery, Ltd. Purge device, purge system, purge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in purge system
JP6856015B2 (ja) * 2017-12-20 2021-04-1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保管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2182A (zh) 2024-04-12
WO2023067947A1 (ja) 2023-04-27
JPWO2023067947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3779B1 (ko) 이에프이엠
TWI647017B (zh) Purification device, purification system, purific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of purification system
JP6349750B2 (ja) Efem
TWI570042B (zh) With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the storage device and storage unit
EP0552756A1 (en) Article storage house in a clean room
US9230845B2 (en) 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and article storage method
KR20120050931A (ko) 기판 컨테이너 보관 시스템과 연결하기 위한 일체형 시스템
KR102564752B1 (ko) 유량 측정 시스템
WO2020017137A1 (ja) 保管棚及び保管棚の設置方法
TW201812962A (zh) 容器收納設備
JP6583482B2 (ja) Efem
KR102311744B1 (ko) 용기 수납 설비
TW202322925A (zh) 淨化系統
TWI824093B (zh) 處理裝置(一)
US10583983B2 (en) Container storage facility
KR102289650B1 (ko) 로드포트모듈의 웨이퍼 용기의 습도저감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반도체 공정장치
WO2021176865A1 (ja) 保管棚
JP2020017742A (ja) Efem
TWI718270B (zh) 容器收納設備
JP7327425B2 (ja) 搬送設備
TW202235339A (zh) 保管架
KR20230069825A (ko) 기판 반송 장치 및 기판 반송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