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2286A -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2286A
TW202322286A TW111135015A TW111135015A TW202322286A TW 202322286 A TW202322286 A TW 202322286A TW 111135015 A TW111135015 A TW 111135015A TW 111135015 A TW111135015 A TW 111135015A TW 202322286 A TW202322286 A TW 2023222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gate
gate structure
source
drain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1376B (zh
Inventor
後藤賢一
吳正一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2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2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3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0/00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 H10B10/12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MOSFET load element
    • H10B10/125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MOSFET load element the MOSFET be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18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e.g. specific source or drain implants or silicid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or rais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1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9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7/09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ncluding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comprising TFTs having a different architecture, e.g. top- and bottom gate TF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42Thin film unipolar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1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0/00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 H10B10/12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MOSFET load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0/00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 H10B10/15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istor load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5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es covered by H01L21/8206, H01L21/8213, H01L21/822, H01L21/8252, H01L21/8254 or H01L21/825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0688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方的第一薄層及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第一薄層包括第一鰭片結構、第一閘極結構,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傳輸閘電晶體、以及第二閘極結構,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下拉電晶體。第二薄層包括第三閘極結構,設置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並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第一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第三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構成第一上拉電晶體。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記憶體裝置,特別係有關於一種利用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並將電晶體分配在不同薄層中的記憶體裝置。
諸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SRAM)裝置的記憶體裝置被用於各式各樣的應用中。範例性的應用包括但不限於計算裝置、路由器(router)以及諸如顯示器與印表機的週邊裝置。在記憶體裝置中,諸如SRAM單元的記憶體單元於各個記憶體單元中包括複數電晶體,例如四電晶體(4T) SRAM單元、六電晶體(6T)SRAM單元以及八電晶體(8T)SRAM單元。一般而言,每個SRAM單元包括儲存資料的兩個交叉耦合(cross-coupled)反相器(inverter),以及包括用於從記憶體單元讀取資料並將資料寫入至記憶體單元中的附加電晶體。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上述半導體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方的第一薄層以及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第一薄層包括第一鰭片結構、第一閘極結構,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傳輸閘電晶體、以及第二閘極結構,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下拉電晶體。第二薄層包括第三閘極結構,設置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第三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構成第一上拉電晶體。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上述半導體裝置包括複數傳輸閘電晶體以及交叉耦合反相器。複數傳輸閘電晶體包括具有第一閘極與第一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一電晶體以及具有第二閘極與第二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二電晶體,其中第一閘極與第二閘極電性連接至字元線。交叉耦合反相器包括具有第三閘極與第三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三電晶體、具有第四閘極與第四源極/汲極路徑的第四電晶體、第一電阻器以及第二電阻器,其中第一電阻器的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且第二電阻器的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其中第三閘極電性連接至第二源極/汲極路徑與第四源極/汲極路徑以及第二電阻器的第二側,並且第四閘極電性耦接至第一源極/汲極路徑與第三源極/汲極路徑以及第一電阻器的第二側,以形成交叉耦合反相器。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上述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鰭片結構,第一鰭片結構在基板上的第一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形成第一閘極結構,第一閘極結構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形成第二閘極結構,第二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而且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形成第三閘極結構,第三閘極結構在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形成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
以下之揭露提供許多不同實施例或範例,用以實施本揭露的不同特徵。本揭露之各組件及排列方式,其特定範例敘述於下以簡化說明。理所當然的,這些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舉例來說,若敘述中有著第一特徵成形於第二特徵之上或上方,其可能包含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以直接接觸成形的實施例,亦可能包含有附加特徵形成於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而使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間並非直接接觸的實施例。此外,本揭露可在多種範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該重複之目的係為簡化及清晰易懂,且本身並不規定所討論之多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來說,本揭露可能會使用空間相對術語,例如「在…下方」、「下方」、「低於」、「在…上方」、「高於」及類似詞彙,以便於敘述圖式中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其他元件或特徵間之關係。除了圖式所描繪之方位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欲涵蓋使用中或操作中之裝置其不同方位。設備可能會被轉向不同方位(旋轉90度或其他方位),而此處所使用之空間相對術語則可相應地進行解讀。
在一些記憶體裝置中,記憶體單元所消耗的面積量可能相當大。舉例來說,當記憶體裝置包括6T SRAM單元並且每個記憶體單元的所有六個電晶體都被形成在記憶體裝置的一個薄層(例如:底部薄層)上時,每個記憶體單元所消耗的面積量,會由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來決定。
本文所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了包括複數記憶體單元的記憶體裝置,記憶體單元中有一些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並且中有一些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例如:底部薄層)上。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中的兩個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例如形成在第二金屬層(metal-2 layer)及/或第三金屬層(metal-3 layer)上,並且四個電晶體被形成在底部薄層上。因此,6T SRAM單元所消耗的面積量,可以從全部六個電晶體在一個薄層上所消耗的面積量,降低到四個電晶體在底部薄層上所消耗的面積量,或是兩個電晶體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所消耗的面積量。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一或多個電晶體,是在後段製程(back-end-of-line, BEOL)的製程中製造的,這降低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成本以及記憶體裝置的成本。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露之記憶體單元的速度,等於或是實質上等於傳統之單一薄層記憶體單元的速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交叉耦合反相器的兩個電晶體,例如上拉(pull-up, PU)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並且記憶體單元中剩餘的電晶體被形成在下方薄層上,例如底部薄層上。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包括由四個電晶體所形成的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以及包括兩個存取控制(access control)電晶體。交叉耦合反相器的PU電晶體被形成在上方薄層中,而交叉耦合反相器的下拉(pull-down, PD)電晶體與兩個存取控制電晶體被形成在下方薄層中,例如底部薄層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交叉耦合反相器的PU電晶體被配置為n型後段製程電晶體(back-end-of-line transistor, BETr)電晶體(NMOS BETr電晶體),而PD電晶體則被配置為p型電晶體(PMOS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例如其他的氧化物半導體(semiconductor oxide)材料。BETr電晶體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通常能夠降低製造成本。
本文所揭露的實施例更包括SRAM單元的四個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上,並且SRAM單元中剩餘的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例如:底部薄層)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於6T SRAM單元中,交叉耦合反相器的兩個PD電晶體以及兩個存取控制電晶體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中,而交叉耦合反相器的兩個PU電晶體則被形成在 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例如:底部薄層)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PD電晶體以及兩個存取控制電晶體為n型BETr電晶體,而兩個PU電晶體為p型電晶體。
本文所揭露的實施例進一步包括一種四電晶體與二電阻器(4T2R)記憶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記憶體單元包括形成在相同薄層(例如:上方薄層或是底部薄層)中的四個電晶體與兩個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記憶體單元包括形成在複數薄層(例如:複數上方薄層或是複數底部薄層)中的四個電晶體與兩個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四個電晶體為n型BETr電晶體,而兩個電阻器為BETr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阻器為BETr平板(plate)的一部分,其中BETr平板之未與BETr電晶體的閘極重疊的部分是電阻器而非電晶體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為具有高電阻的陶瓷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包括IT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平板的電阻為數百萬歐姆(Ohm)。
第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方塊圖,示意性地顯示了記憶體裝置40。記憶體裝置40包括記憶體陣列42,記憶體陣列42包括以列(row)與行(column)設置的複數記憶體單元44。每一列具有對應的字元線WL(並未顯示於第1圖中),並且每一行具有對應的位元線BL以及對應的互補(complementary)位元線BLB(或稱為位元線條(bit line bar))。複數記憶體單元44中的每個記憶體單元44電性耦接到記憶體單元44之列上的字元線WL,並且電性耦接至記憶體單元44之行上的對應的位元線BL以及互補位元線BLB。位元線BL以及互補位元線BLB電性連接至輸入/輸出(I/O)方塊46,I/O方塊46經過配置,以自複數記憶體單元44讀取資料訊號以及向複數記憶體單元44提供資料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記憶體單元44中的每一者為SRAM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記憶體單元44中的每一者為6T SRAM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記憶體單元44中的每一者為SRAM單元,例如4T SRAM單元或是8T SRAM單元。
記憶體裝置40包括記憶體控制電路或是控制器48,控制器48電性連接至記憶體陣列42以及I/O方塊46,且被配置以控制記憶體裝置40的操作。控制器48接收諸如時脈訊號(clock signal)、命令訊號(command signal)以及位址訊號(address signal)的訊號,以用於存取和控制記憶體裝置40的操作,包括記憶體陣列42中複數記憶體單元44的操作。舉例來說,位址訊號被接收並解碼成列與行位址,以用於存取記憶體陣列42的記憶體單元44。並且,控制器48被配置為控制對字元線WL、位元線BL、互補位元線BLB、I/O方塊46以及記憶體單元44和記憶體裝置40之電源線路的訊號施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48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48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以及被配置以儲存編碼(code)的記憶體,編碼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以執行記憶體裝置40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48包括諸如邏輯的硬體,被配置以接收位址與命令並執行記憶體裝置40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48包括硬體及/或韌體及/或軟體,由硬體執行以執行記憶體裝置40的功能。
第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6T SRAM單元100。6T SRAM單元100包括形成在半導體裝置之一或多個上方薄層102(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上的兩個電晶體,以及包括形成在半導體裝置之一或多個下方薄層104(例如:矽底部薄層)上的四個電晶體。在此範例中,6T SRAM單元1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102上的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與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並且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104上的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亦稱為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亦稱為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6T SRAM單元100被配置為用於記憶體裝置中,例如第1圖的記憶體裝置40。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100類似於記憶體單元44中的一者。
6T SRAM單元100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1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120,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位元線BL以及互補位元線BLB。並且,6T SRAM單元100電性連接至字元線(WL) 122,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字元線WL。此外,6T SRAM單元100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ower supply voltage)(PWR) 124。在其他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100為不同類型的SRAM單元,例如4T SRAM單元或8T SRAM單元。
6T SRAM單元100包括兩個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與112以及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126與128。交叉耦合反相器126與128經過配置以儲存一位元(bit)的資訊,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與112被配置為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126與128的存取。
第一個交叉耦合反相器126包括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以及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WR)124,而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和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閘極、以及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到參考基準(reference)130,參考基準130例如接地(ground)。
第二個交叉耦合反相器128包括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WR)124,而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和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閘極、以及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到參考基準130,參考基準130例如接地。
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與112被連接,以藉由選擇性地將6T SRAM單元100連接到位元線(BL)1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120來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126與128的存取。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的源極/汲極區域、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和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閘極。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118。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122。並且,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的源極/汲極區域、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和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閘極。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互補位元線(BLB)12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122。
在操作中,諸如控制器48(顯示於第1圖中)的控制器向字元線(WL)122提供訊號,以藉由選擇性地將6T SRAM單元100連接到位元線(BL)1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120來控制對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126與128的存取。
於此範例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102上,而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則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104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於上方薄層102上的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位處形成於下方薄層104上的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之上,使得上方薄層102上之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的覆蓋面(footprint),處於下方薄層104上之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覆蓋面之內。這使得6T SRAM單元100所消耗的面積量,從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降低到下方薄層104上的四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因此,在下方薄層104上具有四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是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的0.66倍。
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於上方薄層102上的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位處形成於下方薄層104上的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之上,使得下方薄層104上之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覆蓋面,處於上方薄層102上之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的覆蓋面之內。這使得6T SRAM單元100所消耗的面積量,從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降低到上方薄層102上的兩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為NMOS BETr電晶體,而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為P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為薄膜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TO。在其他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其他材料,例如其他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NMOS BETr電晶體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降低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成本以及記憶體裝置的成本。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設置於上方薄層102中的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並且具有設置於下方薄層104中的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6T SRAM單元100的速度,等於或是實質上等於傳統單一薄層SRAM單元的速度。因為電源供應電壓(PWR) 124從上方薄層傳導至下方薄層,因此通往(to)NMOS BETr電晶體的傳輸路徑較短並且NMOS BETr電晶體的負載(loading)減少。因此,藉由將NMOS BETr電晶體設置於上方薄層102中,NMOS BETr電晶體的速度可以被改善到與傳統NMOS FinFET電晶體分庭抗禮或是實質上分庭抗禮,並且6T SRAM單元的性能可以被改善到與傳統NMOS FinFET SRAM單元的性能相等或是實質上相等。
第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第2圖之6T SRAM單元100的記憶體單元佈局200。記憶體單元佈局200包括下方薄層202、上方薄層204以及互連層206,其中下方薄層202、上方薄層204以及互連層206中的每一者具有長度L與寬度W,並且這些薄層以下方薄層202位於底部、上方薄層204位於中間以及互連層206位於頂部的方式,一者堆疊在另一者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長度L為5 Fin(簡稱為F),而寬度W為2 Poly(簡稱為P)。在一些實施例中,下方薄層202類似於一或多個下方薄層104(如第2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204類似於一或多個上方薄層102(如第2圖所示)。
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被形成在下方薄層202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以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被形成在上方薄層204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為P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以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為NMOS BETr平面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
下方薄層202包括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鰭片結構208以及與第一鰭片結構208重疊(overlap)的第一閘極結構210,以形成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亦稱為第一PMOS傳輸閘(pass-gate, PG)電晶體。第一閘極結構210電性連接至接點212與字元線WL。並且,第一鰭片結構208之作為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的一部分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接點214與位元線BL。與第一閘極結構210分隔的第二閘極結構216,與第一鰭片結構208重疊以形成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並且第一鰭片結構208之作為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一部分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接點218與接地線GND。
下方薄層202進一步包括第二鰭片結構220,第二鰭片結構220設置於基板上、平行於第一鰭片結構208以及與第一鰭片結構208分隔。第三閘極結構222與第二鰭片結構220重疊以形成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並且第二鰭片結構220之作為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一部分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接點224與接地線GND。與第三閘極結構222分隔的第四閘極結構226,與第二鰭片結構220重疊以形成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亦稱為第二PMOS傳輸閘電晶體。第四閘極結構226電性連接至接點228與字元線WL,同時第二鰭片結構220之作為第二PMOS 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的一部分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接點230與互補位元線BLB。第二鰭片結構220之由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與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所共享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32及234還有通孔236電性連接至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第二閘極結構216。並且,第一鰭片結構208之由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與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所共享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39及238還有通孔240電性連接至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第三閘極結構222。
上方薄層204包括第五閘極結構242(BETr裝置),第五閘極結構242設置於第二閘極結構216上方,並且電性連接至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第二閘極結構216。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BETr層)設置在第五閘極結構242上,並且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上。第五閘極結構242與具有第一源極/汲極區域和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的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構成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並且,第一鰭片結構208之由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與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所共享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39及238還有通孔240電性連接至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第三閘極結構222,並且經由通孔240及接點246電性連接至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的第一源極/汲極區域。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的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48及250電性連接至電源VDD (PWR)。
上方薄層204進一步包括第六閘極結構252(BETr裝置),第六閘極結構252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222上方,並且電性連接至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的第三閘極結構222。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BETr層)設置在第六閘極結構252上,並且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上。第六閘極結構252與具有第一源極/汲極區域和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的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構成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並且,第二鰭片結構220之由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與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所共享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32及234還有通孔236電性連接至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的第二閘極結構216,並且經由通孔236及接點256電性連接至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的第一源極/汲極區域。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的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58及260電性連接至電源VDD (PWR)。
互連層206包括位元線(BL)262、接地線(GND) 264、互補位元線(BLB)266、第一電源線(VDD)268、字元線(WL) 270以及第二電源線(VDD)272。位元線(BL)262經由通孔274及接點214電性連接到第一鰭片結構208。互補位元線(BLB)266經由通孔276及接點230電性連接到第二鰭片結構220。接地線(GND)264經由通孔278及接點218電性連接至第一鰭片結構208,並且經由通孔280及接點224電性連接至第二鰭片結構220。
並且,第一電源線(VDD)268經由通孔282還有接點258及260電性連接至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而第二電源線(VDD)272經由通孔284還有接點248及250電性連接至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字元線(WL)270經由通孔286及接點212電性連接至第一閘極結構210,並且經由通孔288及接點228電性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226。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方薄層202包括矽底部薄層,而上方薄層204包括金屬層,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204所包括的薄層高於第二金屬層及第三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204包括第四金屬層、第五金屬層及/或一或多個更高的上方薄層。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分佈在兩個或更多個薄層中。舉例來說,一或多個BETr電晶體可被設置在第一薄層中,例如第二金屬層,並且其他一或多個BETr電晶體可被設置在位於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例如第三金屬層。
第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沿著第3圖之線段A-A截取的堆疊截面290,包含記憶體單元佈局200的下方薄層202、上方薄層204以及互連層206。互連層206位處上方薄層204上方,並且包括位元線(BL)262、接地線(GND) 264以及互補位元線(BLB)266。上方薄層204位處下方薄層202上方。
堆疊截面290包括與第一鰭片結構208重疊的第二閘極結構216,以形成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第二閘極結構216電性連接至第五閘極結構242(BETr裝置),第五閘極結構242設置於第二閘極結構216上方,並且藉由接點292電性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216。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BETr層)設置於第五閘極結構上方,並且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48與通孔284連接至第二電源線(VDD)272。應注意的是,通孔284及第二電源線(VDD)272並未處於沿著第3圖之線段A-A的堆疊截面290中,不過,它們仍舊被展示出來以顯示從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44到第二電源線(VDD)272的連接。
堆疊截面290進一步包括與第二鰭片結構220重疊的第四閘極結構226,以形成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亦稱為第二PMOS傳輸閘電晶體。第四閘極結構226經由通孔288及接點228電性連接至字元線270。應注意的是,通孔288及字元線270並未處於沿著第3圖之線段A-A的堆疊截面290中,不過,它們仍舊被展示出來以顯示從第四閘極結構226到字元線270的連接。
堆疊截面290進一步包括設置於第四閘極結構226上方的第六閘極結構252(BETr裝置),以及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252上方的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BETr層)。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254的源極/汲極區域,經由接點256、通孔236以及接點294電性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216。
第5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包括第2圖之6T SRAM單元100的特性(characteristics)的表格300。表格300包括列上的單元面積302、相對單元面積304、靜態雜訊邊限(static noise margin, SNM)306、包含寫入(W)與讀取(R)速度的速度308、以及汲極源極電流(Ids)3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第3圖及第4圖之堆疊佈局的 6T SRAM單元100,在單元面積302處具有0.014平方微米(um2)的單元面積,其中長度為5F且寬度為2P。第3圖及第4圖之堆疊佈局在相對單元面積304處的相對單元面積,為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FinFET SRAM單元的單元面積的0.66倍。
6T SRAM單元100在SNM 306處具有230毫伏特(mV)的SNM,並且在速度308處,6T SRAM單元100具有小於2奈秒(ns)的寫入速度(W)以及小於2ns的讀取速度(R),與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FinFET SRAM單元相比是有利的。此外,在汲極源極電流310處,通過6T SRAM單元100之BETr PU(PU)電晶體的Ids,是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PU電晶體之Ids的0.1倍,而通過PD電晶體和傳輸閘(PG)電晶體的Ids,與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PD電晶體和PG電晶體的Ids相同。
第6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顯示了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PU電晶體的Ids以及通過6T SRAM單元100之BETr PU電晶體的Ids的圖表320。圖表320包括x軸322上的閘極電壓(Vg)對上y軸324上之以每單元安培(A/cell)為單位的Ids。
圖表320在曲線326及曲線328顯示了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FinFET SRAM單元的NMOS低臨界電壓(LVT)電晶體的Ids,並且在曲線330及曲線332顯示了通過6T SRAM單元100之BETr電晶體的Ids。在曲線330及曲線332中,通過6T SRAM單元100之BETr電晶體的Ids,約為在曲線326及曲線328中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PU電晶體之Ids的0.1倍。
第7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一個6T SRAM單元4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402上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404上的兩個電晶體。6T SRAM單元4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402(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上的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亦稱為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亦稱為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6T SRAM單元4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404(例如:半導體裝置的矽底部薄層)上的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以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6T SRAM單元400被配置為用於記憶體裝置中,例如第1圖的記憶體裝置40。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400類似於記憶體單元44中的一者。
6T SRAM單元400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4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420,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位元線BL以及互補位元線BLB。並且,6T SRAM單元400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 422,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字元線WL。此外,6T SRAM單元400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WR)424。在其他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400為不同類型的SRAM單元,例如4T SRAM單元或是8T SRAM單元。
6T SRAM單元400包括兩個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與408以及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426與428。交叉耦合反相器426與428經過配置以儲存一位元的資訊,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與408被配置為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426與428的存取。
第一個交叉耦合反相器426包括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以及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WR)424,而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和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閘極、以及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到參考基準430,參考基準430例如接地。
第二個交叉耦合反相器428包括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PWR)424,而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和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的閘極、以及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到參考基準430,參考基準430例如接地。
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與408被連接,以藉由選擇性地將6T SRAM單元400連接到位元線(BL)4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420來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426與428的存取。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的源極/汲極區域、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和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閘極。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418。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422。並且,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的源極/汲極區域、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和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的閘極。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互補位元線(BLB)420。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422。
在操作中,諸如控制器48(顯示於第1圖中)的控制器向字元線(WL)422提供訊號,以藉由選擇性地將6T SRAM單元400連接到位元線(BL)4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420來控制對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426與428的存取。
於此範例中,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404上,而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則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402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於上方薄層402上的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位處形成於下方薄層404上的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之上,使得形成於上方薄層402上之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覆蓋面,處於形成在下方薄層404上之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的覆蓋面之內。這使得6T SRAM單元400所消耗的面積量,從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降低到下方薄層404上的兩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下方薄層404上具有兩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可以是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的0.33倍。
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於上方薄層402上的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位處形成於下方薄層404上的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之上,使得下方薄層404上之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的覆蓋面,處於形成在上方薄層402上之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的覆蓋面之內。這使得6T SRAM單元400所消耗的面積量,從一個薄層上全部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降低到上方薄層402上的四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為NMOS BETr電晶體,而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以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則為P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為薄膜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TO。在其他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其他材料,例如其他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NMOS BETr電晶體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降低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成本以及記憶體裝置的成本。
第8圖至第19圖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用於製造記憶體單元的製程,記憶體單元例如第2圖的6T SRAM單元100以及第7圖的6T SRAM單元4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製程被用於製造其他記憶體單元,包括具有多於或少於六個電晶體的SRAM單元,例如4T SRAM單元以及8T SRAM單元,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製程被用於製造記憶體單元,例如包括電阻器的SRAM單元。此製程包括製造FinFET電晶體以及製造平面BETr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
第8圖至第14圖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用於製造FinFET電晶體的製程,例如下方薄層104及404中的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0、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112、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以及第二PMOS PD電晶體116,是藉由此製程製造的P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PMOS PU電晶體414以及第二PMOS PU電晶體416,是藉由此製程製造的PMOS FinFET電晶體。
第8圖至第10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用於氧化擴散(oxide diffusion, OD)鰭片形成的製程,其中OD為FinFET的主動區。
第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基板500,具有設置於基板500上之經蝕刻硬遮罩502。製程包括在基板500上提供OD硬遮罩薄膜沉積,並接著進行OD微影操作以及OD硬遮罩蝕刻,包括蝕刻硬遮罩材料。這使得基板500具有設置於基板500上的經蝕刻硬遮罩502。
第9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基板500被蝕刻以在基板500上形成鰭片504。基板500在OD蝕刻操作中被蝕刻以形成鰭片504。接著,執行OD清潔操作以及OD鰭片形成操作以移除經蝕刻硬遮罩502並且形成鰭片504。
第10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基板500上的鰭片504。鰭片504具有從一個鰭片504的一個邊緣到相鄰之鰭片504的相應邊緣的距離Df。
第11圖至第1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用於形成FinFET之多晶矽薄膜處理、閘極替換(gate replacement)以及接點形成的製程。
第1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設置於基板500與鰭片504上方的多晶矽薄膜沉積層506以及多晶矽微影層508。氧化物層510被設置在基板500上,並且環繞鰭片504的基底。
在多晶矽薄膜沉積操作中,多晶矽薄膜沉積層506被設置在氧化物層510與鰭片504上。多晶矽層512被設置在氧化物層510上,並且環繞鰭片504直到鰭片504之頂部上方的多晶矽高度Hp。接著,氮化矽(SiN)層514被設置在多晶矽層512上,並且聚環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 PEOX)層516被設置在SiN層514上。
接下來,在多晶矽微影操作中,多晶矽微影層508被設置在PEOX層516上。底部層(BL)518被設置在PEOX層516上,中間層(ML)520被設置在底部層518上,並且光阻層(PR)522被設置在中間層520上。
第1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經過蝕刻且位處氧化物層510與鰭片504上方的多晶矽薄膜沉積層506。包含多晶矽層512、SiN層514以及PEOX層516的多晶矽膜沉積層506,在多晶矽蝕刻操作中被蝕刻並且在多晶矽濕式清潔操作中被清潔。這帶來的結果是多晶矽薄膜沉積層506的蝕刻,如第12圖所示。
第1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FinFET 530。在多晶矽濕式清潔操作之後,製程包括多晶矽虛擬(dummy)閘極形成操作以用於形成虛擬閘極,並接著進行源極/汲極形成操作。接著,虛擬閘極在閘極替換製程中被以閘極材料取代,閘極材料包括閘極介電質532與導電閘極534,並且帶來的結果是第13圖的FinFET 530。
第1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電性連接至FinFET 530的接點536。在用於將接點536電性連接至FinFET 530的製程中,層間電介質(interlayer dielectric, ILD)沉積操作之後是ILD微影操作。在接點孔洞(hole)蝕刻操作中,接點孔洞被蝕刻為穿過一或多個薄層,並且在接點金屬插塞(plug)形成操作中,接點金屬插塞被形成。接著在接點形成操作中形成接點536。
第15圖至第19圖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用於製造BETr電晶體以及將BETr電晶體電性連接至FinFET電晶體的製程,其中BETr電晶體例如上方薄層102及402中的BETr電晶體。BETr電晶體為平面薄膜電晶體。並且,BETr電晶體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為NMOS BETr電晶體,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為PMOS BETr電晶體。
BETr電晶體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通常能夠降低製造成本。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以及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為藉由此製程製造的NMOS BETr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408、第一NMOS PD電晶體4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412為藉由此製程製造的NMOS BETr電晶體。
第15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已在BETr薄膜沉積操作中沉積到記憶體裝置之SRAM區域上以用於製造BETr電晶體的BETr薄膜540。BETr薄膜540包括金屬層542、BETr界面層544、BETr通道層546以及氧化物層548。
金屬層542被設置在記憶體裝置的SRAM區域上。金屬層542可被蝕刻並且製造為BETr電晶體的金屬閘極接點。
接著,BETr界面層544被設置在金屬層542上。BETr界面層544為BETr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質包括氧化鋁(Al2O3)及/或氧化鉿(HfO2)。
BETr通道層546被設置在BETr界面層544上。BETr通道層546為BETr電晶體的通道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通道層546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通道層546包括IT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通道層546包括其他合適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氧化物層548被設置在BETr通道層546上。氧化物層548被蝕刻為氧化物阻障550,氧化物阻障550位處BETr電晶體的源極與汲極之間。
第16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氧化物阻障550的產生。氧化物層548在BETr源極/汲極(S/D)微影與蝕刻操作中於位置552處被蝕刻。帶來的結果是位處BETr通道層546上的氧化物阻障550。
第17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沉積在氧化物阻障550上與BETr通道層546上的金屬554。在BETr S/D金屬填充操作中,金屬被沉積在氧化物阻障550與BETr通道層546上。
第1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BETr電晶體556。在BETr S/D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操作中,金屬554與氧化物阻障550被部分地移除。所獲得的BETr電晶體556包括BETr通道層546上的源極接點(S)558以及汲極接點(D)560。氧化物阻障550位於源極接點(S)558與汲極接點(D)560之間,以將源極接點(S)558與汲極接點(D)560絕緣。並且,BETr電晶體556包括位處BETr界面層544下方的閘極接點542。
第19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電性連接至兩個BETr電晶體566及568的FinFET電晶體564。 FinFET電晶體564被形成在裝置的下方薄層上,而兩個BETr電晶體566及568被形成在裝置的上方薄層上。如同參照第8圖至第18圖所述,在製造FinFET與BETr電晶體的製程期間,FinFET電晶體564被電性連接至兩個BETr電晶體566及568。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FinFET電晶體564的FinFET電晶體,是為前段製程(front- end-of-line, FEOL)裝置,而諸如BETr電晶體566及568的BETr電晶體,是為BEOL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566及568為薄膜電晶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FinFET電晶體564電性連接至兩個BETr電晶體566及568,以形成第2圖之6T SRAM單元100的一部分。FinFET電晶體564被形成在下方薄層104上,而兩個BETr電晶體566及568被形成在上方薄層1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FinFET電晶體564類似於第一PMOS PD電晶體114,BETr電晶體566類似於第一NMOS PU電晶體106,而BETr電晶體568類似於第二NMOS PU電晶體108。
FinFET電晶體564包括基板570、氧化物層572以及具有源極區域(S)與汲極區域(D)的鰭片574。閘極(G)被形成在鰭片574與氧化物層572上方。BETr電晶體566包括位於BETr通道層576上的源極接點(S)與汲極接點(D),BETr通道層576位於閘極接點(G)上的BETr界面層578上。BETr電晶體568包括位於BETr通道層580上的源極接點(S)與汲極接點(D),BETr通道層580位於閘極接點(G)上的BETr界面層582上。
FinFET電晶體564的閘極(G)藉由接點584電性連接至BETr電晶體566的閘極接點(G),並且藉由接點586電性連接至BETr電晶體568的汲極接點(D)。並且,BETr電晶體566的源極接點(S)藉由接點588電性連接至電源VDD。這些電晶體與其他電晶體進一步地電性連接,以製造記憶體單元和其他裝置。
第20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四電晶體與二電阻器(4T2R)SRAM單元600。4T2R SRAM單元6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602上的四個BETr電晶體與兩個BETr電阻器。4T2R SRAM單元600被配置為用於記憶體裝置中,例如第1圖的記憶體裝置40。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 SRAM單元600類似於記憶體單元44中的一者。在其他實施例中,4T2R SRAM單元6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一或多個FinFET電晶體及/或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一或多個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 SRAM單元6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全部四個電晶體與兩個電阻器。
4T2R SRAM單元600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602上的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亦稱為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亦稱為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4T2R SRAM單元600亦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602上的第一BETr電阻器614以及第二BETr電阻器616。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包括金屬層,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及/或一或多個更高的金屬層。
4T2R SRAM單元600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6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620,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位元線BL以及互補位元線BLB。並且,4T2R SRAM單元600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622,類似於記憶體裝置40的字元線WL。此外,4T2R SRAM單元600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V)624。
4T2R SRAM單元600包括兩個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與608以及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626與628。交叉耦合反相器626與628經過配置以儲存一位元的資訊,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與608被配置為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626與628的存取。
第一個交叉耦合反相器626包括第一BETr電阻器614以及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第一BETr電阻器614的一側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V)624,而第一BETr電阻器614的另一側電性連接至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的閘極以及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參考基準630,參考基準630例如接地。
第二個交叉耦合反相器628包括第二BETr電阻器616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第二BETr電阻器616的一側電性連接以接收電源供應電壓(V)624,而第二BETr電阻器616的另一側電性連接至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的閘極以及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參考基準630,參考基準630例如接地。
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與608被連接,以藉由選擇性地將4T2R SRAM單元600連接到位元線(BL)6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620來控制對交叉耦合反相器626與628的存取。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一BETr電阻器614的一側、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的閘極。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位元線(BL)618。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 622。並且,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的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第二BETr電阻器616的一側、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的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的閘極。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的另一個源極/汲極區域電性連接至互補位元線(BLB)620。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的閘極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622。
在操作中,諸如控制器48(顯示於第1圖中)的控制器向字元線(WL)622提供訊號,以藉由選擇性地將4T2R SRAM單元600連接到位元線(BL)618以及互補位元線(BLB)620來控制對兩個交叉耦合反相器626與628的存取。
於此範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第一BETr電阻器614以及第二BETr電阻器616,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602上。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為NMOS BETr電晶體,而第一BETr電阻器614以及第二BETr電阻器616為BETr平板電阻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為薄膜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包括ITO。在其他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包括其他材料,例如其他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NMOS 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降低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成本以及記憶體裝置的成本。
第2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第20圖之4T2R SRAM單元600的記憶體單元佈局700。記憶體單元佈局700包括上方薄層702,使得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02類似於一或多個上方薄層602(如第20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長度L為5F並且寬度W為2P。
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第一BETr電阻器614以及第二BETr電阻器616,被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7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02包括金屬層,例如第二金屬層、第三金屬層及/或一或多個更高的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以及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中的一或多者,是為薄膜電晶體。
上方薄層702包括作為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6之閘極的第一閘極結構704、作為第一NMOS PD電晶體610之閘極的第二閘極結構706、作為第二NMOS PD電晶體612之閘極的第三閘極結構708、以及作為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608之閘極的第四閘極結構710。第一閘極結構704藉由接點712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第四閘極結構710藉由接點714連接到字元線WL。
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BETr NMOS層)716被設置在第一閘極結構704上以及第二閘極結構706上。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16包括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一閘極結構704的一側,並且藉由接點718連接至位元線BL,而第二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二閘極結構706的一側,並且藉由接點720連接至參考基準,例如接地。
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BETr NMOS層)722被設置在第三閘極結構708上以及第四閘極結構710上。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22包括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三閘極結構708的一側,並且藉由接點724連接至參考基準,例如接地,而第二源極/汲極區域位於第四閘極結構710的一側,並且藉由接點726連接至互補位元線BLB。
第一BETr平板728包括第一BETr電阻器614,其中第一BETr平板728之未被閘極重疊的部分包括第一BETr電阻器614。第一BETr平板728在一側上電性連接至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16的共享源極/汲極區域,並且經由接點730與通孔732電性連接至第三閘極結構708,其中共享源極/汲極區域位處第一閘極結構704與第二閘極結構706之間。第一BETr平板728的另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線電壓(VDD)。
第二BETr平板734包括第二BETr電阻器616,其中第二BETr平板734之未被閘極重疊的部分包括第二BETr電阻器616。第二BETr平板734在一側上電性連接至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22的共享源極/汲極區域,並且經由接點736與通孔738電性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706,其中共享源極/汲極區域位處第三閘極結構708與第四閘極結構710之間。第二BETr平板734的另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線電壓(VDD)。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02包括金屬層,例如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三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02包括高於第二金屬層及第三金屬層的薄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02包括第四金屬層、第五金屬層及/或一或多個更高的上方薄層。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分佈在兩個或更多個薄層中。舉例來說,一或多個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可被設置在第一薄層中,例如第二金屬層,並且其他一或多個BETr電晶體及/或BETr電阻器可被設置在位於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例如第三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為陶瓷。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為具有高電阻的陶瓷,高電阻例如數百萬歐姆。
第2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以截面顯示了記憶體單元佈局748,記憶體單元748包括上方薄層750以及互連層752。上方薄層750包括設置在相同薄層中的BETr平面電晶體以及BETr電阻器。互連層752被設置在上方薄層75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單元佈局748類似於記憶體單元佈局700。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750以及互連層752類似於記憶體單元佈局700的上方薄層702以及互連層。
互連層752包括位元線(BL)754、接地線(GND) 756、互補位元線(BLB)758、電源線760以及字元線(WL)762。承載電源線電壓(VDD)的電源線760以及字元線(WL)762,被設置在位元線(BL)754、接地線(GND)756以及互補位元線(BLB)758上方。
上方薄層750包括閘極結構764與766、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68與770、BETr平板772與774、接點776與778以及通孔780,其中閘極結構764與766類似於第一閘極結構704、第二閘極結構706、第三閘極結構708和第四閘極結構710(顯示於第20圖中),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68與770類似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16和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22(顯示於第20圖中),BETr平板772與774類似於第一BETr平板728和第二BETr平板734(顯示於第20圖中),接點776與778類似於接點712和第20圖所示的其他接點,並且通孔780類似於通孔732和738(顯示於第20圖中)。
在上方薄層750中,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68與770以及BETr平板772與774被設置於相同的薄層中,並且分別被設置在閘極結構764與766上方。而且,接點776與778分別被設置在氧化物半導體結構768與770以及BETr平板772與774上方。通孔780從閘極結構764延伸到BETr平板774,而通孔782與784可被用於將諸如BETr平板772的BETr平板電性連接到電源線760,並將諸如閘極結構766的閘極結構電性連接到字元線(WL)762。
第2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包括第20圖之4T2R SRAM單元600的特性的表格800。表格800包括列上的單元面積802、相對單元面積804、靜態雜訊邊限(SNM)806、包含寫入(W)與讀取(R)速度的速度808、以及汲極源極電流(Ids)8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第21圖及第22圖之堆疊佈局的4T2R SRAM單元600,具有0.014平方微米(um2)的單元面積,並且具有5F的長度和2P的寬度。第21圖及第22圖之堆疊佈局在相對單元面積804處的相對單元面積,為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FinFET SRAM單元的單元面積的0.66倍。
並且,4T2R SRAM單元600在SNM 806處具有230mV的SNM,並且在速度808處,4T2R SRAM單元600具有小於2ns的寫入速度(W)以及小於2ns的讀取速度(R),與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FinFET SRAM單元相比是有利的。此外,在汲極源極電流810處,BETr電阻器並未具有Ids,而通過PD電晶體和PG電晶體的Ids,與通過單一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PD電晶體和PG電晶體的Ids相同。
第2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顯示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方法。記憶體裝置包括複數FinFET電晶體以及一或多個BETr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結構,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含IGZO及/或ITO。在一些實施例中,FinFET電晶體為P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inFET電晶體為NMOS FinFET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為PMOS BETr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為NMOS BETr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裝置包括6T SRAM單元,例如第2圖至第4圖的6T SRAM單元。
在操作900中,上述方法包括於基板上的第一薄層中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鰭片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鰭片結構是用於多於一個之FinFET電晶體的鰭片結構。
在操作902中,上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閘極結構,第一閘極結構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而在操作904中,上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二閘極結構,第二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而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為用於各別FinFET電晶體的閘極。
在操作906中,上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三閘極結構,第三閘極結構於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閘極結構為形成於第二薄層上之平板BETr電晶體的閘極,並且電性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
在操作908中,上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而在操作910中,上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一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第一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的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作為第三閘極結構上的通道材料以用於平板BETr電晶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方法包括於基板上的第一薄層中形成第二鰭片結構,第二鰭片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一鰭片結構分隔。此第二鰭片結構為用於另外兩個FinFET電晶體的鰭片結構,其中上述方法更包括形成第四閘極結構,第四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及包括形成第五閘極結構,第五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在第一方向上與第四閘極結構分隔,而且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方法更包括下列中的一者:1)形成第六閘極結構,第六閘極結構於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形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三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或者是2)形成第六閘極結構,第六閘極結構於第二薄層上方的第三薄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形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三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
因此,本文所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了包括記憶體單元的記憶體裝置,記憶體單元具有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一些電晶體以及形成在記憶體裝置之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一些電晶體。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兩個電晶體以及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四個電晶體,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6T SRAM單元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兩個電晶體,而且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 SRAM單元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兩個電阻器。因此,SRAM單元所消耗的面積量,可以從一個薄層上之六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降低到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之四個電晶體或者是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之四個電晶體所消耗的面積。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方薄層上的一或多個電晶體(還有電阻器)是在BEOL製程中製造的,這降低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成本以及記憶體裝置的成本。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露之記憶體單元的速度等於或是實質上等於傳統單層記憶體單元的速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電晶體為BETr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電晶體為平面薄膜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晶體包括ITO。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了其他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本文所揭露的實施例亦包括4T2R記憶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記憶體單元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中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兩個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4T2R記憶體單元包括形成在複數薄層中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兩個電阻器,例如形成在複數個上方薄層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四個電晶體為NMOS BETr電晶體,而兩個電阻器是BETr電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電阻器為BETr平板的一部分,其中BETr平板之未與BETr電晶體的閘極重疊的部分是電阻器而非電晶體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為具有高電阻的陶瓷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包括IGZO。在一些實施例中,BETr材料包括ITO。
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上述半導體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方的第一薄層以及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第一薄層包括第一鰭片結構、第一閘極結構,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傳輸閘電晶體、以及第二閘極結構,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一下拉電晶體。第二薄層包括第三閘極結構,設置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第三閘極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構成第一上拉電晶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薄層更包括第二鰭片結構,與第一鰭片結構分隔、第四閘極結構,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二下拉電晶體、以及第五閘極結構,與第四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第二傳輸閘電晶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薄層更包括第六閘極結構,設置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第三源極/汲極區域與第四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第六閘極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構成第二上拉電晶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上拉電晶體與第二上拉電晶體,位處第一傳輸閘電晶、第一下拉電晶體、第二傳輸閘電晶體以及第二下拉電晶體的覆蓋面中。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半導體裝置更包括位於第二薄層上方的第三薄層。第三薄層包括第六閘極結構,設置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第三源極/汲極區域與第四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第六閘極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構成第二上拉電晶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上拉電晶體與第二上拉電晶體,位處第一傳輸閘電晶、第一下拉電晶體、第二傳輸閘電晶體以及第二下拉電晶體的覆蓋面中。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傳輸閘電晶體及第一下拉電晶體為p型電晶體,而第一上拉電晶體為n型電晶體。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半導體裝置更包括複數互連層,設置於第二薄層上方,並且包括連接至第一閘極結構的字元線以及連接至第一源極/汲極區域的電源線。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半導體裝置更包括複數互連層,設置於第二薄層上方,並且包括連接至第一鰭片結構的位元線以及參考基準。
根據一些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上述半導體裝置包括複數傳輸閘電晶體以及交叉耦合反相器。複數傳輸閘電晶體包括具有第一閘極與第一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一電晶體以及具有第二閘極與第二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二電晶體,其中第一閘極與第二閘極電性連接至字元線。交叉耦合反相器包括具有第三閘極與第三源極/汲極路徑的第三電晶體、具有第四閘極與第四源極/汲極路徑的第四電晶體、第一電阻器以及第二電阻器,其中第一電阻器的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且第二電阻器的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其中第三閘極電性連接至第二源極/汲極路徑與第四源極/汲極路徑以及第二電阻器的第二側,並且第四閘極電性耦接至第一源極/汲極路徑與第三源極/汲極路徑以及第一電阻器的第二側,以形成交叉耦合反相器。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以及第四電晶體中的每一者,為n型薄膜電晶體。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以及第四電晶體,被設置在一個薄層上。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包括閘極結構、設置於閘極結構上的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以及設置於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的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而第一電阻器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之未與閘極結構重疊的一部分。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根據本文所揭露之再進一步的態樣,本揭露提供一種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上述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鰭片結構,第一鰭片結構在基板上的第一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形成第一閘極結構,第一閘極結構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形成第二閘極結構,第二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而且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一鰭片結構重疊;形成第三閘極結構,第三閘極結構在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第二閘極結構;形成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二源極/汲極區域。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形成第二鰭片結構,第二鰭片結構在基板上的第一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一鰭片結構分隔;形成第四閘極結構,第四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及形成第五閘極結構,第五閘極結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而且在第一方向上與第四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第二鰭片結構重疊。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形成第六閘極結構,第六閘極結構在第一薄層上方的第二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形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形成第六閘極結構,第六閘極結構在第二薄層上方的第三薄層中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連接至第四閘極結構;形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在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第四源極/汲極區域。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本揭露概述多項實施例,如此可使於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更佳地瞭解本揭露之態樣。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他們可輕易地以本揭露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以完成相同之目的及/或達到與本文介紹之實施例或範例相同之優點。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需理解,這些等效結構並未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且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之情況下,可對本揭露進行各種改變、置換以及變更。
40:記憶體裝置 42:記憶體陣列 44:記憶體單元 46:I/O方塊 48:控制器 BL:位元線 BLB:互補位元線 100:6T SRAM單元 102:上方薄層 104:下方薄層 106:第一NMOS PU電晶體 108:第二NMOS PU電晶體 110: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112: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114:第一PMOS PD電晶體 116:第二PMOS PD電晶體 118:位元線 120:互補位元線 122:字元線 124:電源供應電壓 126:交叉耦合反相器 128:交叉耦合反相器 130:參考基準 200:記憶體單元佈局 202:下方薄層 204:上方薄層 206:互連層 208:第一鰭片結構 210:第一閘極結構 212, 214:接點 216:第二閘極結構 218:接點 220:第二鰭片結構 222:第三閘極結構 224:接點 226:第四閘極結構 228~234:接點 236:通孔 238, 239:接點 240:通孔 242:第五閘極結構 244: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246~250:接點 252:第六閘極結構 254: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256~260:接點 262:位元線 264:接地線 266:互補位元線 268:第一電源線 270:字元線 272:第二電源線 274~288:通孔 L:長度 W:寬度 WL:字元線 GND:接地線 VDD:電源 A-A:線段 290:堆疊截面 292, 294:接點 300:表格 302:單元面積 304:相對單元面積 306:靜態雜訊邊限 308:速度 310:汲極源極電流 320:圖表 322:x軸 324:y軸 326~332:曲線 400:6T SRAM單元 402:上方薄層 404:下方薄層 406: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408: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410:第一NMOS PD電晶體 412:第二NMOS PD電晶體 414:第一PMOS PU電晶體 416:第二PMOS PU電晶體 418:位元線 420:互補位元線 422:字元線 424:電源供應電壓 426:交叉耦合反相器 428:交叉耦合反相器 430:參考基準 500:基板 502:經蝕刻硬遮罩 Df:距離 504:鰭片 506:多晶矽薄膜沉積層 508:多晶矽微影層 510:氧化物層 512:多晶矽層 514:氮化矽層 516:PEOX層 518:底部層 520:中間層 522:光阻層 Hp:多晶矽高度 530:FinFET 532:閘極介電質 534:導電閘極 536:接點 540:BETr薄膜 542:金屬層 544:BETr界面層 546:BETr通道層 548:氧化物層 550:氧化物阻障 552:位置 554:金屬 556:BETr電晶體 558:源極接點 560:汲極接點 564:FinFET電晶體 566:BETr電晶體 568:BETr電晶體 570:基板 572:氧化物層 574:鰭片 576:BETr通道層 578:BETr界面層 580:BETr通道層 582:BETr界面層 584~588:接點 600:4T2R SRAM單元 602:上方薄層 606:第一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608:第二N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610:第一NMOS PD電晶體 612:第二NMOS PD電晶體 614:第一BETr電阻器 616:第二BETr電阻器 618:位元線 620:互補位元線 622:字元線 624:電源供應電壓 626:交叉耦合反相器 628:交叉耦合反相器 630:參考基準 700:記憶體單元佈局 702:上方薄層 704:第一閘極結構 706:第二閘極結構 708:第三閘極結構 710:第四閘極結構 712, 714:接點 716: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718, 720:接點 722: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724, 726:接點 728:第一BETr平板 730:接點 732:通孔 734:第二BETr平板 736:接點 738:通孔 748:記憶體單元佈局 750:上方薄層 752:互連層 754:位元線 756:接地線 758:互補位元線 760:電源線 762:字元線 764:閘極結構 766:閘極結構 768: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770:氧化物半導體結構 772:BETr平板 774:BETr平板 776, 778:接點 780~784:通孔 800:表格 802:單元面積 804:相對單元面積 806:靜態雜訊邊限 808:速度 810:汲極源極電流 900~910:操作
本揭露之態樣自後續實施方式及圖式可以得到更佳的理解。須強調的是,依據產業之標準作法,各種特徵並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各種特徵的尺寸可被任意增加或減少以使說明清晰易懂。此外,圖式被顯示為本揭露的範例或實施例,且並非旨於對本揭露進行限制。 第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方塊圖,示意性地顯示了記憶體裝置。 第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6T SRAM單元。 第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第2圖之6T SRAM單元的記憶體單元佈局。 第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沿著第3圖之線段A-A截取的堆疊的截面,包含記憶體單元佈局的下方薄層、上方薄層以及互連層。 第5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包括第2圖之6T SRAM單元的特性的表格。 第6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顯示了由一個薄層上之六電晶體SRAM單元的上拉(PU)電晶體所表現出的汲極源極電流(Ids)以及由6T SRAM單元之後段製程電晶體(BETr)的PU電晶體所表現出的Ids的圖表。 第7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一個6T SRAM單元,包括形成在一或多個上方薄層上的四個電晶體以及形成在一或多個下方薄層上的兩個電晶體。 第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一基板,具有沉積在基板上且經過蝕刻的硬遮罩。 第9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經過蝕刻以在基板上形成鰭片的基板。 第10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基板上的鰭片。 第1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沉積在基板與鰭片上方的多晶矽薄膜沉積層以及多晶矽微影層。 第1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經過蝕刻且位處氧化物與鰭片上方的多晶矽薄膜沉積層。 第1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 第1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電性連接至FinFET的接點。 第15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已在BETr薄膜沉積操作中沉積到記憶體裝置之SRAM區域上以用於製造BETr電晶體的BETr薄膜。 第16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氧化物阻障的產生。 第17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沉積在氧化物阻障上與BETr通道層上的金屬。 第1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BETr電晶體。 第19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電性連接至兩個BETr電晶體的FinFET。 第20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四電晶體與二電阻器(4T2R)SRAM單元。 第21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第20圖之4T2R SRAM單元的記憶體單元佈局。 第22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以截面顯示了記憶體單元,包括上方薄層以及互連層。 第23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示意性地顯示了包括第20圖之4T2R SRAM單元的特性的表格。 第24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示的圖式,顯示了製造記憶體裝置的方法。
BL:位元線
BLB:互補位元線
100:6T SRAM單元
102:上方薄層
104:下方薄層
106:第一NMOS PU電晶體
108:第二NMOS PU電晶體
110:第一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112:第二PMOS存取控制電晶體
114:第一PMOS PD電晶體
116:第二PMOS PD電晶體
118:位元線
120:互補位元線
122:字元線
124:電源供應電壓
126:交叉耦合反相器
128:交叉耦合反相器
130:參考基準
WL:字元線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薄層,位於上述基板上方,上述第一薄層包括: 一第一鰭片結構; 一第一閘極結構,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一第一傳輸閘電晶體;以及 一第二閘極結構,與上述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一第一下拉電晶體;以及 一第二薄層,位於上述第一薄層上方,上述第二薄層包括: 一第三閘極結構,設置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上述第二閘極結構; 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上述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 一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上述第三閘極結構、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二源極/汲極區域構成一第一上拉電晶體。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薄層更包括: 一第二鰭片結構,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分隔; 一第四閘極結構,與上述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一第二下拉電晶體;以及 一第五閘極結構,與上述第四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上述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形成一第二傳輸閘電晶體。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二薄層更包括: 一第六閘極結構,設置於上述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上述第四閘極結構; 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 一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四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上述第四源極/汲極區域構成一第二上拉電晶體。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上拉電晶體與上述第二上拉電晶體,位處上述第一傳輸閘電晶、上述第一下拉電晶體、上述第二傳輸閘電晶體以及上述第二下拉電晶體的一覆蓋面中。
  5.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一第三薄層,位於上述第二薄層上方,上述第三薄層包括: 一第六閘極結構,設置於上述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且連接至上述第四閘極結構; 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設置於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 一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四源極/汲極區域,設置於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其中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上述第四源極/汲極區域構成一第二上拉電晶體。
  6. 如請求項5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上拉電晶體與上述第二上拉電晶體,位處上述第一傳輸閘電晶、上述第一下拉電晶體、上述第二傳輸閘電晶體以及上述第二下拉電晶體的一覆蓋面中。
  7.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傳輸閘電晶體及上述第一下拉電晶體為p型電晶體,而上述第一上拉電晶體為n型電晶體。
  8.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9.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複數互連層,設置於上述第二薄層上方,並且包括連接至上述第一閘極結構的一字元線以及連接至上述第一源極/汲極區域的一電源線。
  10.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複數互連層,設置於上述第二薄層上方,並且包括連接至上述第一鰭片結構的一位元線以及一參考基準。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複數傳輸閘電晶體,包括具有一第一閘極與一第一源極/汲極路徑的一第一電晶體以及具有一第二閘極與一第二源極/汲極路徑的一第二電晶體,其中上述第一閘極與上述第二閘極電性連接至一字元線;以及 複數交叉耦合反相器,包括具有一第三閘極與一第三源極/汲極路徑的一第三電晶體、具有一第四閘極與一第四源極/汲極路徑的一第四電晶體、一第一電阻器以及一第二電阻器,其中上述第一電阻器的一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且上述第二電阻器的一第一側電性連接至電源; 其中上述第三閘極電性連接至上述第二源極/汲極路徑與上述第四源極/汲極路徑以及上述第二電阻器的一第二側,並且上述第四閘極電性耦接至上述第一源極/汲極路徑與上述第三源極/汲極路徑以及上述第一電阻器的一第二側,以形成上述交叉耦合反相器。
  12. 如請求項1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電晶體、上述第二電晶體、上述第三電晶體以及上述第四電晶體中的每一者,為n型薄膜電晶體。
  13. 如請求項1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電晶體、上述第二電晶體、上述第三電晶體以及上述第四電晶體,被設置在一個薄層上。
  14. 如請求項1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一電晶體包括一閘極結構、設置於上述閘極結構上的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以及設置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的一第一源極/汲極區域與一第二源極/汲極區域,而上述第一電阻器包括上述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之未與上述閘極結構重疊的一部分。
  15. 如請求項14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16. 一種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鰭片結構,上述第一鰭片結構在一基板上的一第一薄層中於一第一方向上延伸; 形成一第一閘極結構,上述第一閘極結構在垂直於上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重疊; 形成一第二閘極結構,上述第二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而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第一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重疊; 形成一第三閘極結構,上述第三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一薄層上方的一第二薄層中於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上方且連接至上述第二閘極結構; 形成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上述第三閘極結構上;以及 在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一第一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源極/汲極區域。
  17. 如請求項16之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第二鰭片結構,上述第二鰭片結構在上述基板上的上述第一薄層中於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與上述第一鰭片結構分隔; 形成一第四閘極結構,上述第四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與上述第二鰭片結構重疊;以及 形成一第五閘極結構,上述第五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而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第四閘極結構分隔,並且與上述第二鰭片結構重疊。
  18. 如請求項17之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第六閘極結構,上述第六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一薄層上方的上述第二薄層中於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上述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連接至上述第四閘極結構; 形成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 在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一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四源極/汲極區域。
  19. 如請求項17之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第六閘極結構,上述第六閘極結構在上述第二薄層上方的一第三薄層中於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上述第四閘極結構上方並連接至上述第四閘極結構; 形成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並且被設置於上述第六閘極結構上;以及 在上述第二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上形成一第三源極/汲極區域以及一第四源極/汲極區域。
  20. 如請求項16之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氧化物半導體結構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及/或氧化銦錫(ITO)。
TW111135015A 2021-11-19 2022-09-16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831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81282P 2021-11-19 2021-11-19
US63/281,282 2021-11-19
US17/743,233 US20230164970A1 (en) 2021-11-19 2022-05-12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transistors on multiple layers
US17/743,233 2022-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2286A true TW202322286A (zh) 2023-06-01
TWI831376B TWI831376B (zh) 2024-02-01

Family

ID=8630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015A TWI831376B (zh) 2021-11-19 2022-09-16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4970A1 (zh)
CN (1) CN116133359A (zh)
TW (1) TWI8313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3611B2 (en) * 2003-06-03 2007-02-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SRAM construction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comprising SRAM constructions
US7166904B2 (en) * 2004-02-03 2007-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local resistor element in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KR101100426B1 (ko) * 2005-05-10 2011-12-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결정 실리콘층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반도체 장치 및 평면표시장치와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20100006912A1 (en) * 2008-07-14 2010-01-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lanar Metal-Insulator-Metal Circui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lanar Integration of Same
US20100200918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eavy Ion Upset Hardened Floating Body SRAM Cells
US10325648B2 (en) * 2016-12-14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rite driver scheme for bit-writable memor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3359A (zh) 2023-05-16
US20230164970A1 (en) 2023-05-25
TWI831376B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1074B2 (en) Dual port SRAM cell with dummy transistors
US11676654B2 (en) SRAM structure with reduced capacitance and resistance
USRE47159E1 (en) Memory cell
TWI620192B (zh)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交錯式字元線方案
US11024632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for SRAM cell
US11569247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11276696B2 (en) SRAM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RAM structure
US20230363133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reof
US10727237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160056161A1 (en) Memory device
TW202201263A (zh) 記憶體裝置、積體電路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31376B (zh) 半導體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2245978B1 (ko) 감소된 커플링 커패시턴스를 갖는 sram 디바이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