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1873A -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1873A
TW202321873A TW110143214A TW110143214A TW202321873A TW 202321873 A TW202321873 A TW 202321873A TW 110143214 A TW110143214 A TW 110143214A TW 110143214 A TW110143214 A TW 110143214A TW 202321873 A TW202321873 A TW 2023218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bstrate
feedback device
vibration source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3594B (zh
Inventor
劉錦松
簡孝名
Original Assignee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3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3594B/zh
Priority to US17/547,558 priority patent/US11562633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5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1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18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6/00Tacti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Paper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包括:一基板、至少一搭接平板、一承架、數個緩衝墊及至少一振動源;該搭接平板呈懸臂狀固定於該基板;該承架包括一框架、一鏤空區及至少一凸起架,該凸起架為該框架的局部區段;數個緩衝墊固定於該基板及該框架之間;該振動源包括一磁石組及一線圈組,該磁石組與該線圈組固定該凸起架與該搭接平板之間且位於該基板外側,該線圈組與該磁石組位置相互對應且相隔一空隙,在觸控操作以手指按壓該基板時該空隙只會增加,並由該振動源運作帶動該基板產生往復振動;藉此讓該振動源所在處的尺寸小於該基板與該承架堆疊後的尺寸,以達到產品薄型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本發明為一種觸覺回饋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指在符合薄型化結構需求下,應用於觸控板、平面鍵盤、平板電腦板等各種電子裝置。
觸覺回饋是現今電子產品通常的功能,普遍應用於觸控板、平面鍵盤、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中。觸覺回饋的概念為模擬傳統機械式鍵盤與滑鼠,在進行觸摸操作的過程中對應產生振動回饋。如圖1、圖2所示,為習用觸覺回饋裝置的分解圖及側視圖,該觸覺回饋裝置包括一基板11、一框架12、數個緩衝墊13、以及一振動馬達14。該數個緩衝墊13連接於該基板11與該框架12之間,該振動馬達14安裝於該基板11底面,藉此當該振動馬達14振動,軟質的該緩衝墊13有助於該基板11與該振動馬達14產生共振頻率,於該基板11上操作位置獲得良好的振動回饋。但上述各構件是採堆疊方式配置,如圖2所示,因該振動馬達14尺寸較大,一般會凸出於該框架12底面,增加原本此架構的厚度(Z軸尺寸),且該振動馬達14凸出位置會影響原本此處電子元件的配置,造成相關電路或電子元件必須進行迴避設計,增加廠商設計及製造的困擾,這對產品薄型化的需求也是不利的。
為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係將一振動源設置在一框架且位於一基板觸覺有效區域外,藉此減少該振動源所在位置的尺寸,達到產品薄型化的目的。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為一種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包括:一基板、至少一搭接平板、一承架、數個緩衝墊及至少一振動源;該搭接平板固定於該基板且呈懸臂狀延伸至該基板外側;該承架包括一框架、由該框架所形成之一鏤空區及至少一凸起架,該凸起架為該框架局部區段,該凸起架呈U型且凸起方向與該框架上設置該基板的方向相同,該凸起架具有一內壁且形成一容置空間;數個該緩衝墊固定於該基板及該框架之間;該振動源包括一磁石組及一線圈組,該磁石組與該線圈組固定於該凸起架與該搭接平板之間且位於該基板外側,該線圈組位置對應該磁石組且相隔一空隙,在觸控操作以手指按壓該基板時該空隙只會增加,並由該振動源運作帶動該基板產生往復振動。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凸起架的凸起高度低於該基板頂面,且該振動源所在位置的堆疊尺寸小於該基板與該承架堆疊後的尺寸。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磁石組位於該容置空間,該線圈組固定在該搭接平板,該磁石組包括數個並排的磁石,數個該磁石固定在該內壁,該線圈組包括數個線圈及一電路板,數個該線圈並排固定在該電路板,該電路板固定在該搭接平板,使數個該線圈於該基板外側且上方位置對應著數個該磁石。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線圈組位於該容置空間,該磁石組固定在該搭接平板,該線圈組包括數個線圈及一電路板,數個該線圈並排且固定在該電路板,該電路板固定在該內壁,該磁石組包括數個並排的磁石,數個該磁石固定在該搭接平板,使數個該磁石於該基板外側且上方位置對應著數個該線圈。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磁石的磁極排列方向平行該振動源所在處的該框架,該振動源產生往復振動方向是平行於該框架。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磁石的磁極排列方向垂直該振動源所在處的該框架,該振動源產生往復振動方向是垂直於該框架。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框架具有至少一懸臂支架,該懸臂支架局部固著於該基板 ,且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與該振動源的往復振動方向相垂直。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懸臂支架遠離連接該框架的一端為一末端區,並由該末端區固著於該基板。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懸臂支架還形成寛度較窄的至少一頸區段。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框架具有至少一對懸臂支架,該對懸臂支架相互平行且位於該鏤空區兩側,該懸臂支架局部固著於該基板,且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與該振動源往復振動方向相垂直。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懸臂支架遠離連接該框架的一端為一末端區,並由該末端區固著於該基板。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振動源設有數組且位於相對位置及數目的該凸起架與該搭接平板之間,該框架具有至少一懸臂支架,該振動源往復振動方向相互平行且皆垂直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
作為較佳優選實施方案之一,該基板為觸控板、平面鍵盤、平板電腦之觸控螢幕等其中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具體的功效: 1.振動源所在位置的縱向尺寸小於觸覺回饋裝置的整體尺寸,藉此符合產品薄型化的需求。 2.振動源設置該基板與該框架上,且無向外凸起的結構,不影響原本電子裝置中之各電路或電子元件配置。 3.若要獲得均勻振動的觸覺回饋,本發明可增設至少一個或一對懸臂支架於該框架,且使該振動源振動方向垂直於與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藉此獲得均勻的振動回饋。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安裝於或固定於」另一個元件,意指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意指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方向表示上、下、左、右、前和後等是相對的,用於解釋本案中不同部件的結構和運動是相對的。當部件處於圖中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表示是恰當的。但是,如果元件位置的說明發生變化,那麼認為這些表示也將相應地發生變化。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創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3及圖4所示,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分解圖。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包括一基板20、一承架30、數個緩衝墊40、至少一振動源50、及至少一搭接平板60。該搭接平板固定60於該基板20,該搭接平板20呈懸臂狀延伸於該基板30外側。該承架30包括一框架31、由該框架31所形成之一鏤空區32及至少一凸起架33,該凸起架33為該框架31的局部區段。該振動源50包括一磁石組51及一線圈組52,該磁石組51與該線圈組52固定於該凸起架33與該搭接平板6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該磁石組51固定於該凸起架33內,該線圈組52固定於該搭接平板60。該數個緩衝墊40固定於該基板20及該框架31之間,維持該磁石組51與該線圈組52之間存在一空隙;藉此該振動源50運作時會帶動該基板20產生往復振動,讓使用者以手指接觸該基板20可獲得良好的振動觸覺回饋感。本發明因該磁石組51及該線圈組52分別設於該凸起架33及該搭接平板60且位於該基板20外側,讓該振動源50所在位置堆疊的尺寸小於該基板20、該緩衝墊40及該承架30堆疊後的尺寸,以達到產品薄型化的目的。
接著就各構件作一詳細的說明:該基板20是可提供觸控感應的電子裝置,例如觸控板、平面鍵盤、平板電腦之觸控螢幕等,利用手指、觸控筆或其他接觸介面與之接觸時,產生相對的電子訊號,並能同步驅動該振動源50產生振動,使接觸點的操作位置感受到振動的觸覺回饋效果。
該承架30外形基本為長方形,為了便於後續說明,長邊方向定義為X方向91,短邊方向定義為Y方向92。該承架30主要負責承載該基板20,該承架30包括該框架31、位於中間的該鏤空區32及至少一該凸起架33。該凸起架33於該框架31局部區段,在本實施例中該凸起架33設置於該框架31的該X方向91,該凸起架33呈倒U型且凸起方向與該框架31上設置該基板20的方向相同。該凸起架33具有一內壁331且形成一容置空間332,該磁石組51位於該容置空間332內,該線圈組52固定在該搭接平板60,且位置與上方的該磁石組51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該磁石組51固定於該框架31為一定子,該線圈組52固定於該基板20為一動子,藉此當手指按壓該基板20時,就能滿足動子及定子互相遠離的原則,即該線圈組52與該磁石組51之間距離只會增加、不會縮小,避免操作上產生不必要的碰撞。另外該振動源50雖設置該框架31且也位於該基板20觸覺有效區域外。
該振動源50包括該磁石組51及該線圈組52。該磁石組51包括數個並排的磁石511,數個該磁石511朝下固定於該內壁331。該線圈組52包括數個線圈521及一電路板522,數個該線圈521並排且固定於該電路板522,當該電路板522通電後能讓數個該線圈521產生相對的磁極。該電路板522固定於該搭接平板60,再由該搭接平板60固定於該基板20,藉此讓該搭接平板60呈懸臂狀承載數個該線圈521於該基板20外側。該搭接平板60還具有一窗口61,該窗口61供外部線路經此與該電路板522電性連接。該磁石511依不同方向設置,會使磁極排列方向不同,最終導致該振動源50產生的往復振動方向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磁石511之N極及S極的磁極方向是平行於該X方向91,因此該振動源50所產生振動方向為X方向91。
該緩衝墊40是由上、下兩端面分別固著於該基板20及該框架31,作為該承架30與該基板20連接的介質,該緩衝墊40材質必須有助於該基板20與該振動源50產生共振頻率,藉此以很小的週期驅動力便可產生巨大的振動,以獲得良好的振動回饋。該緩衝墊40材質可為矽膠、泡棉…等,且平均分佈於該框架31與該基板20之間。
如圖5所示,本發明將該磁石組51之數個該磁石511朝下固定於該凸起架33的該內壁331,數個該線圈521固定於由該基板20一側向外延伸的該搭接平板60上,如此讓該振動源50所在位置的堆疊尺寸小於該基板20及該承架30堆疊後的尺寸,藉此達到薄型化的目的。另外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且位於該基板20觸覺有效區域外,未向下凸出的結構,有助減少影響原本電子元件的配置,更有利於產品薄型化的需求。
本發明的設計能廣泛應用於多種結構中,以下就各種不同實施例作一說明。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例之仰視角的立體圖。本實施例是改變該振動源50的安裝位置,以滿足不同產品的需求。在本實施例中,該承架30仍包括該框架31、該鏤空區32及該凸起架33,但該凸起架33是設置於該Y方向92,其餘該振動源50、基板20、緩衝墊40及搭接平板60的結構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此時該振動源50所產生往復振動方向為Y方向92。
在上實施例中,本發明該振動源50設置位置於偏離該基板20中心,當振動發生時可能讓該基板20在不同的操作位置產生振動回饋不均的情形,為了改善此問題,本發明另提供幾種不同實施例。如圖7、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圖之分解圖及仰視角的立體圖。本實施主要是改良該承架30的結構,藉此在振動源50振動時能抵消部份旋轉力矩。本實施例中該承架30還包括至少一懸臂支架34,該懸臂支架34連接於該框架31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內,該懸臂支架34局部固著於該基板20。在實施例中是於該懸臂支架34遠離連接該框架31的一端為一末端區341,並由該末端區34與該基板20固著。另外該懸臂支架34還形成寛度較窄的至少一頸區段342,本實施例中具有兩個該頸區段342。另外為了讓振動較為平均,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須與該懸臂支架34延伸方向相垂直,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為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則是平行於該Y方向92。
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分解圖。本實施例是與該圖7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該Y方向92,該懸臂支架34則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
如圖10及圖11所示,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分解圖及仰視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承架30還包括一連板35,該連板35連接於該懸臂支架34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內,正確的說法為:該連板35連接於該末端區341,在本實施例中,亦僅由該末端區341與該基板20相固著。該連板35可在組裝後防止該基板20與該框架31下方的電子元件接觸,讓觸覺回饋裝置在運作時更為安全。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為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則平行於該Y方向92。
如圖12所示,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仰視圖。本實施例與該圖10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Y方向92,該懸臂支架34則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
如圖13及圖14所示,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分解圖及仰視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承架30包括至少一對懸臂支架34,該懸臂支架34連接於該框架31,該對懸臂支架34相互平行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兩側,該懸臂支架34局部固定於該基板20。兩個該懸臂支架34分別連接於該框架31位置相對的兩邊,呈反向對稱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懸臂支架34仍由遠離連接該框架31一端的該末端區341與該基板20固著。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為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則平行於該Y方向92。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設有一對該懸臂支架34,配合該緩衝墊40在該振動源50振動時與該基板20達到共振效果,滿足所須的振動回饋效果,該懸臂支架34增加Y方向92的剛性,抵抗來自於該振動源50因偏離中心振動所產生的Z軸轉動慣量,藉此會讓該基板20在各個操作位置皆能維持均勻的振動回饋。
如圖15所示,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仰視圖,本實施例與該圖13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兩個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Y方向92,兩個該懸臂支架34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
如圖16及圖17所示,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分解圖及仰視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承框30還包括該連板35,該連板35連接於兩個該懸臂支架34之間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內,該連板35可防止該基板20與該框架31下方的電子元件接觸,讓觸控回饋裝置在運作時更為安全。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為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則平行於該Y方向92。
如圖18所示,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仰視圖。本實施例與該圖16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兩個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Y方向92,該懸臂支架34則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
如圖19、圖20,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分解圖及仰視圖。本實施中是增加該振動源50的數目。該振動源50數目有兩個,分別設置於該框架31相對的兩邊,在本實施例中是設置於該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也設有兩個。本實施例仍滿足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須與該懸臂支架34相互垂直的要求。兩個該振動源50雖設置於該框架31的X方向91,但該振動源50的振動方向是平行該X方向91,該懸臂支架34則平行於該Y方向92,由於設有兩組振動源50,本實施例所產生的振動回饋強度較大。
如圖21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仰視圖。本實施例與該圖19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兩個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兩個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兩個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Y方向92,該懸臂支架34則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
如圖22、圖23,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之分解圖及仰視圖。本實施例是改變該振動源50往復振動的方向。前述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產生的振動方向皆平行於設置該框架3所在位置的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該凸起架33仍於該框架31局部區段,該凸起架33雖設置於該X方向91但長度較上述實施例更長。該磁石組51仍由數個並排的該磁石511所構成,數個該磁石511朝下固定於該內壁331。該線圈組52仍包括數個該線圈521、該電路板522,數個該線圈521並排且固定於該電路板522,該電路板522固定於該搭接平板60,由該搭接接平板60呈懸臂狀連接於該基板20,本實施例中,該磁石511之N極及S極的磁極排列方向是平行於該Y方向92,因此該振動源50所產生振動方向為Y方向92。相對地兩個該懸臂支架34呈平行該X方向91連接於該框架31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兩側。
如圖24為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之仰視圖。本實施例與該圖22之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兩個該懸臂支架34的設置方向與該振動源50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設置該框架31的Y方向92,且產生垂直於Y方向92的振動方向,該懸臂支架34則呈平行該Y方向92連接於該框架31且位於該鏤空區32兩側。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該振動源50會依該磁石511及該線圈521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磁化方向,讓該振動源50往復振動方向為平行或垂直於所在處之該框架31,但振動方向須與該懸臂支架34延伸方向相垂直。
如圖25及圖26所示,為本發明第十五實施例之分解圖及側視圖。本實施例主要改變該磁石組51及該線圈組52的設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仍包括該磁石組51及該線圈組52,但改由該線圈組52位於該容置空間332內,該磁石組51固定在該搭接平板60且位於基板20外側,該磁石組51位置對應該線圈組52且相隔一空隙53,當該振動源50運作時會帶動該基板20產生往復振動。具體而言,該線圈組52包括數個該線圈521及該電路板522,數個該線圈521並排且固定於該電路板522,再由該電路板522固定於該內壁331,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該電路板522局部為彎曲狀。該磁石組51包括數個該磁石511數個該磁石511則固定於該搭接平板60上,該搭接平板60還具有一窗口61,該窗口61供該電路板522局部的彎曲段延伸至此處,以供外部線路與之連接,如圖26所示,組裝後數個該磁石511位置對應著數個該線圈521且存在該空隙53。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源50是產生振動方向是平行該X方向91,且垂直於該懸臂支架34的延伸方向。
同理,本發明該線圈組52固定於該凸起架33,該磁石組51固定於該搭接平板60的設計也能應用其他各種實施例中,例如此類該振動源50可位於該框架31的不同位置,或於該承架30設有至少一該懸臂支架34、該連板35,或是該框架31設有兩組振動源50等各種不同實施例的結構中。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一種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是係將該振動源50設置於該凸起架33與該搭接平板60之間且在該基板20觸覺有效區域外,讓該振動源50所在位置的尺寸小於整體觸覺回饋裝置的尺寸,藉此達到薄型化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及修飾,皆為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所涵蓋。
11:基板 12:框架 13:緩衝墊 14:振動馬達 20:基板 30:承架 31:框架 32:鏤空區 33:凸起架 331:內壁 332:容置空間 34:懸臂支架 341:末端區 342:頸區段 35:連板 40:緩衝墊 50:振動源 51:磁石組 511:磁石 52:線圈組 521:線圈 522:電路板 53:空隙 60:搭接平板 61:窗口 91:X方向 92:Y方向
圖1為習用觸覺回饋裝置的分解圖;
圖2為習用觸覺回饋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一實施例之振動源所在位置的側面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二實施例仰視角的立體圖;
圖7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8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三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9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四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0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11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五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2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六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3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七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14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七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5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八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6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九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17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九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8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19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0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一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21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二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22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三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23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三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24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四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25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五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26為本發明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第十五實施例之振動源所在位置的側視放大圖。
20:基板
30:承架
31:框架
32:鏤空區
33:凸起架
331:內壁
40:緩衝墊
50:振動源
51:磁石組
511:磁石
52:線圈組
521:線圈
522:電路板
60:搭接平板
61:窗口
91:X方向
92:Y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搭接平板,該搭接平板固定於該基板且呈懸臂狀延伸至該基板外側; 一承架,包括一框架、由該框架所形成之一鏤空區及至少一凸起架,該凸起架為該框架局部區段,該凸起架呈U型且凸起方向與該框架上設置該基板的方向相同,該凸起架具有一內壁且形成一容置空間; 數個緩衝墊,固定於該基板及該框架之間; 至少一振動源,該振動源包括一磁石組及一線圈組,該磁石組與該線圈組固定於該凸起架與該搭接平板之間且位於該基板外側,該線圈組位置對應該磁石組且相隔一空隙,在觸控操作以手指按壓該基板時該空隙只會增加,並由該振動源運作帶動該基板產生往復振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凸起架的凸起高度低於該基板頂面,且該振動源所在位置的堆疊尺寸小於該基板與該承架堆疊後的尺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磁石組位於該容置空間,該線圈組固定在該搭接平板,該磁石組包括數個並排的磁石,數個該磁石固定在該內壁,該線圈組包括數個線圈及一電路板,數個該線圈並排固定在該電路板,該電路板固定在該搭接平板,使數個該線圈於該基板外側且上方位置對應著數個該磁石。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線圈組位於該容置空間,該磁石組固定在該搭接平板,該線圈組包括數個線圈及一電路板,數個該線圈並排且固定在該電路板,該電路板固定在該內壁,該磁石組包括數個並排的磁石,數個該磁石固定在該搭接平板,使數個該磁石於該基板外側且上方位置對應著數個該線圈。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磁石的磁極排列方向平行該振動源所在處的該框架,該振動源產生往復振動方向是平行於該框架。
  6.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磁石的磁極排列方向垂直該振動源所在處的該框架,該振動源產生往復振動方向是垂直於該框架。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框架具有至少一懸臂支架,該懸臂支架局部固著於該基板 ,且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與該振動源的往復振動方向相垂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懸臂支架遠離連接該框架的一端為一末端區,並由該末端區固著於該基板。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懸臂支架還形成寛度較窄的至少一頸區段。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承架還包括一連板,該連板連接於該懸臂支架且位於該鏤空區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框架具有至少一對懸臂支架,該對懸臂支架相互平行且位於該鏤空區兩側,該懸臂支架局部固著於該基板,且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與該振動源往復振動方向相垂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懸臂支架遠離連接該框架的一端為一末端區,並由該末端區固著於該基板。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懸臂支架還形成寛度較窄的至少一頸區段。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承架還包括一連板,該連板連接於兩個該懸臂支架且位於該鏤空區內。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振動源設有數組且位於相對位置及數目的該凸起架與該搭接平板之間,該框架具有至少一懸臂支架,該振動源往復振動方向相互平行且皆垂直該懸臂支架的延伸方向。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該基板為觸控板、平面鍵盤、平板電腦之觸控螢幕等其中一種。
TW110143214A 2021-11-19 2021-11-19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TWI773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214A TWI773594B (zh) 2021-11-19 2021-11-19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US17/547,558 US11562633B1 (en) 2021-11-19 2021-12-10 Slim type tactile feedbac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214A TWI773594B (zh) 2021-11-19 2021-11-19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594B TWI773594B (zh) 2022-08-01
TW202321873A true TW202321873A (zh) 2023-06-01

Family

ID=8380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214A TWI773594B (zh) 2021-11-19 2021-11-19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2633B1 (zh)
TW (1) TWI7735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5527B2 (en) * 2001-05-31 2003-07-01 Samtec, Inc. Compliant connector for land grid array
US8395587B2 (en) * 2007-12-21 2013-03-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Haptic response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704428B2 (ja) * 2009-11-18 2015-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TWI682620B (zh) * 2019-03-29 2020-01-11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線性振動馬達
CN112711323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振动反馈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12302449U (zh) * 2020-06-12 2021-01-05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板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558780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594B (zh) 2022-08-01
US11562633B1 (en)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6196B2 (ja) 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US20110216027A1 (en) Haptic feedback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60092070A (ko) 전자장치
JP6427277B2 (ja)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該振動発生装置を用いた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JP2013033458A (ja) 電子機器
KR20110118079A (ko) 액츄에이터 모듈,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장치
KR101044130B1 (ko) 압전 액츄에이터 모듈
US106351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184991A (ja) 表示装置
US20140347283A1 (en) Haptic feedback actuat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773594B (zh)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KR20140095394A (ko)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TWI774495B (zh) 一種使有效面積內產生均勻振動的觸覺回饋裝置
TWM624511U (zh) 薄型化觸覺回饋裝置
JP7099660B2 (ja) 振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7787728U (zh) 外置式振动源的触觉回馈装置
TWM633756U (zh) 外置式振動源的觸覺回饋裝置
TWM621768U (zh) 一種使有效面積內產生均勻振動的觸覺回饋裝置
US11874967B2 (en) Force sensing module with vibration feedback
US11318498B2 (en) Unit and tactile sens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TWM630793U (zh) 一種提供振動回饋的力感測模組
JP6590082B2 (ja) 振動装置
KR20140079679A (ko)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KR101154363B1 (ko) 진동 엑츄에이터 모듈
TWM654000U (zh) 觸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