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090A -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090A
TW202319090A TW111128964A TW111128964A TW202319090A TW 202319090 A TW202319090 A TW 202319090A TW 111128964 A TW111128964 A TW 111128964A TW 111128964 A TW111128964 A TW 111128964A TW 202319090 A TW202319090 A TW 2023190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ponent
electrode
belt
s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里高利 T 舒爾特
達斯汀 鮑奇
凱拉 威爾斯
哈里森 雷
薩米 巴爾巴基
迪安娜 哈斯巴格
托尼 模伊 普林斯
托尼 弗朗西斯科
亞歷山大 R 肯特
李晟之
潔西卡 M 利貝托爾
賽繆爾 理查德 哈姆納
馬克 舒哈特
穆薩 厄茲蒂爾克
凱瑟琳 H 羅森布盧特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卡拉健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卡拉健康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卡拉健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9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0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76Array electrodes (including any electrode arrangement with more than one electrode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polar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84Garment electrodes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61N1/36034Control systems specified by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1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ment of pa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將由一使用者穿戴並用於固定刺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可穿戴神經刺激裝置之帶。該帶可包含具有一嚙合結構之一框架。該帶可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神經刺激裝置可具有一上部表面、一下部表面及安置於其間的一外壁。該外壁可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嚙合結構中時固定於該嚙合結構內,同時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嚙合結構。

Description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一般而言係關於用於神經調節(諸如刺激)神經之系統、裝置、方法,以及製造方法,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包含一帶之可穿戴裝置,該帶用於將一刺激器以可釋放方式固定於一使用者之肢體或其他身體部分上以用於電刺激周邊神經來治療各種疾病及障礙。
可利用多種方式來對周邊神經進行神經調節。舉例而言,申請人自己之工作已證明,可利用神經刺激系統經由皮膚表面上之電極經皮遞送電能以刺激周邊神經,諸如上肢中之正中神經、橈神經及/或尺神經;下肢中之脛神經、隱神經及/或腓神經;或者頭部或耳部上之耳迷走神經、耳顳神經、三叉神經或腦神經,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可透過某種形式之經皮、透皮或其他經植入形式之周邊神經刺激而治療若干種狀況,諸如震顫。
需要具有緊湊、人體工學外觀尺寸之用以對神經進行神經調節之可穿戴系統來增強使用裝置之功效、順應性及/或舒適性。裝置可附接至纏繞在一患者之手腕上之一帶。該帶被穿戴一整天,包含在日常活動期間。為提供使患者在保持同一裝置之同時改變或替換帶之能力,裝置並不永久性耦合至該帶。此特徵允許患者更換或升級其帶,而不會產生購買一新裝置之成本。此特徵進一步允許患者在經設計以用於不同目的及/或活動之若干帶之間切換其裝置。每一帶之特性(例如,材料、重量、大小、色彩等)可取決於目的或活動而被最佳化或選擇。患者可簡單地將其裝置自其當前帶脫離且然後將同一裝置嚙合於已針對即將到來的活動而被最佳化之另一帶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由於裝置及帶在日常活動期間使用且並不永久性耦合在一起,因此帶與裝置之間的嚙合需要係牢固的,同時亦符合人體工學以允許患者容易地將裝置自該帶移除,而無需依賴於手動工具(例如,螺絲起子、扳手、鉗子)。簡單附接結構(諸如卡扣)可不能提供裝置與帶之間的所要固定級別。
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之某些實施例包含由一或多種軟材料(例如,聚矽氧、織物)製成之一帶。相比而言,裝置可為用於裝納電子器件之一堅硬或剛性材料。以此方式,軟商品(例如,帶)與裝置之電子器件分離。軟商品可與裝置分離之另一優點允許使用者在無須替換裝置之情況下使帶之大小、感覺及/或美學個性化。
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中之某些系統之另一優點係採用一經包覆模製聚矽氧帶。在某些實施例中,藉由將聚矽氧模製於電極上而形成帶。包覆模製製程可嚴格控制帶與電極之間的表面變化。舉例而言,可最佳化電極相對於帶之一條帶部分之凸出或凹入程度。此最佳化可產生經改善患者舒適度、經增加帶耐用性及/或經增加保護以免與液體接觸。
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中之某些系統之另一優點係允許使用者容易地互換裝置及帶。使用者可將成本較高裝置自成本較低帶移除。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僅需要向裝置之頂部表面施加一標稱力以使裝置自該帶彈出。由於帶之撓性,因此裝置與帶分離亦係較容易的。帶之形狀調整並符合裝置之形狀,此防止在裝置與帶嚙合時形成緊密夾點。在不具有緊密夾點之情況下,使用者將帶與裝置分離所需之力位準隨時間保持一致。
由於可互換特徵,因此使用者可取決於其中使用者預期使用帶之預期情形及/或在穿戴該帶時之所要舒適度位準而更換帶。可互換特徵允許使用者亦取決於一所要電極組態而更換帶。舉例而言,使用者可選擇具有合意數目個電極及/或帶上之合意電極位置之一帶。電極在帶上之不同配置可瞄準使用者之不同神經及/或解剖結構。舉例而言,某些帶可具有不僅瞄準不同神經且亦瞄準神經之特定特性之電極。舉例而言,此等特性可包含在神經大小、深度及或身體上之位置方面之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包括3個、6個、9個或12個電極或者1個至2個電極之間、由該等電極組成或基本上由該等電極組成。
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中之某些系統之另一優點係裝置可選擇多個電極之一子集以用於刺激療程。可取決於一特定治療療程之所要特性及/或電極之功率效率而選擇電極之子集。舉例而言,可取決於裝置之一實時電池位準而選擇及或改變電極之子集。在某些實施例中,採用機器學習。
另一優點係系統保持電池壽命。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完成電路之電極緊密接近於彼此定位(例如,減少通過使用者之電阻),此允許一低電流(例如,2 mA)有效地對使用者之目標神經及/或解剖結構進行神經調節,同時保持電池壽命。
在某些實施例中,單獨地或結合其他嚙合結構採用磁體以將裝置附接或鎖定至帶以及可結合其他結構(例如,鉤、柄腳、唇緣、狹槽、鍵槽等)採用磁體以用於將裝置固定至帶。可結合帶與裝置之間的卡扣配合嚙合而採用磁體。
另一優點係系統係高效的且可以一較低成本提供。舉例而言,帶可提供為一可棄式裝置以供在一試驗週期期間由使用者使用。一旦試驗週期結束,使用者可丟掉該帶。成本較高裝置可在其試驗週期期間重新用於另一使用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或方法中之任一者用於治療憂鬱症(包含但不限於產後憂鬱症、與神經疾病有關之憂鬱症、重度憂鬱症、季節性情緒障礙、憂鬱障礙等)、炎症(例如,神經炎症)、萊姆病(Lyme disease)、中風、神經疾病(諸如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及胃腸道問題(包含帕金森氏疾病中之胃腸道問題)。
在數個實施例中,利用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及方法來治療運動徐緩、運動困難、步態功能異常、肌肉緊張不足及/或僵硬中之一或多者(例如,結合帕金森氏疾病或結合其他障礙)。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已患有一急性或慢性事件(舉例而言,包含心臟事件(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炎症、神經炎症等)之主體中治療運動復健(舉例而言,以恢復或改善運動及移動)。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癲癇。本文中對運動障礙之治療亦包含(舉例而言)對不自主及/或重複運動(諸如抽動、抽搐等(舉例而言,包含但不限於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抽動障礙))之治療。在數個實施例中,可控制節律性及/或非節律性不自主運動。亦可治療不自主有聲抽動及其他發聲。運動復健可包含(舉例而言)肢體運動復健。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提供對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感覺異常之治療。舉例而言,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放置於手腕或腿部(或此兩者)上以治療腿部障礙。可治療一或多個神經,包含(舉例而言)腓神經、隱神經、脛神經、股神經及腓腸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兩個、三個或更多個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連同一個、兩個或更多個其他神經一起調節(例如,刺激)正中神經。一帶或其他裝置可放置於一手腕及腿部上、僅放置於手腕或腿部上,或者放置於一個或兩個肢體上之兩個或更多個位置上。可使用一單個裝置、彼此實體耦合及/或進行通信之兩個或更多個裝置。刺激可為自動化的、使用者可控制的或此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由微生物感染(例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引起或加劇之障礙及症狀。症狀包含但不限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不平衡、自主功能異常、炎症(例如,神經炎症)、炎症、運動及平衡功能異常、疼痛以及其他神經症狀。障礙包含但不限於破傷風、腦膜炎、萊姆病、尿路感染、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慢性疲勞症候群、自體免疫障礙等。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與微生物感染無關之自體免疫障礙及/或疼痛,包含(舉例而言)炎症(例如,神經炎症等)、頭痛、背疼痛、關節疼痛及僵直、肌肉疼痛及緊張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舉例而言,該系統可包括具有一框架之一帶、由該帶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帶組成,該框架具有一嚙合結構。該帶可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神經刺激裝置,該神經刺激裝置具有一上部表面、一下部表面及安置於其間的一外壁。該外壁可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框架中時抵靠該嚙合結構固定,同時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鄰接表面,且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包括一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被固定至該帶時接觸該鄰接表面。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開口。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之至少一部分在該上部表面與該下部表面之間係彎曲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之至少一部分在該上部表面與該下部表面之間係平整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具有一階梯之一形狀,該階梯包括一豎板及踏板,且其中該豎板之一圓周小於該開口之一內圓周。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之僅一部分具有大於該開口之一內圓周之一圓周。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之部分具有一圓錐形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之部分具有一階梯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包含與該框架之一機械耦合及一電耦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係撓性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側包括一或多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安置於該外側上之一或多個電極被組態為用於量測生理資料之感測器。舉例而言,安置於該外側上之一電極可用作一感測器以接觸使用者之身體上之一選定位置。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經組態以圍繞一肢體拉緊,從而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使用者之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極系統包括延伸於該框架與該至少一個電極之間的一或多個電跡線。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舉例而言,該系統可包括一帶、由該帶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帶組成,該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內部可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系統可進一步包括耦合至該帶且具有一開口之一框架以及具有位於一上部表面上之一螢幕之一神經刺激裝置。該神經刺激裝置可經定大小及定形狀,因此當該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框架中時,該神經刺激裝置之僅一部分配合於該開口內。可自該帶之該外部在該開口內觀看該螢幕。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橈神經或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舉例而言,該系統可包括一神經刺激裝置、由該神經刺激裝置組成或基本上由該神經刺激裝置組成,該神經刺激裝置具有一下部表面、一上部表面及一螢幕。該螢幕可安置於該上部表面上。當該系統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下部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接觸該使用者之一肢體。該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帶,該帶經組態以將該神經刺激裝置抵靠該肢體卡固,使得該下部表面之該部分與該肢體接觸且該螢幕可由該使用者觀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該帶之一表面與該肢體之間,該表面接觸該神經刺激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與該帶形成一壓入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包括一框架,該框架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嚙合該神經刺激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神經刺激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嚙合該框架之一外壁。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在自該下部表面至該上部表面之一方向上形成一階梯,該階梯包括一豎板及一踏板,該踏板安置於該框架與該肢體之間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卡固時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外壁在自該下部表面至該上部表面之一方向上具有一漸縮圓錐形形狀,當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卡固時,該漸縮圓錐形形狀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舉例而言,該系統可包括一帶、由該帶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帶組成,該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系統可進一步包括耦合至該帶且具有一鄰接表面及一開口之一框架以及具有一接觸表面之一神經刺激裝置。該神經刺激裝置可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開口中,使得該接觸表面鄰接該框架之該鄰接表面,從而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該外部上離開該開口。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之帶。該神經刺激裝置可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該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舉例而言,該帶可包括一條帶及一框架、由該條帶及該框架組成或基本上由該條帶及該框架組成,該條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被固定至該肢體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框架耦合至該條帶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可相對於該神經刺激裝置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自該條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開口中時相對於該框架而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通過該開口。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帶之方法。該帶可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框架。該開口可相對於該神經刺激裝置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相對於該框架而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通過該開口。該神經刺激裝置可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該方法可包括:在一方向上將該神經刺激裝置插入至該開口中以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及在該方向上自該開口移除該神經刺激裝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帶之方法。舉例而言,該帶可包括一外部及一內部、由該外部及該內部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外部及該內部組成,其中當該帶被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方法可包括: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帶之一框架中之一開口中;及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一接觸表面鄰接在該框架之一鄰接表面上,使得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固定,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繼續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該外部上離開該開口。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之帶。該神經刺激裝置可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該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且包括:用於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自該帶之內部插入至該帶之一框架中之一開口中之構件;及用於將該神經刺激裝置鄰接在該框架上使得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固定、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繼續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外部上離開該開口之構件。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組態以將一神經刺激系統固定於一使用者之一手腕上之帶。舉例而言,該帶可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由該外表面及該內表面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外表面及該內表面組成,其中該內表面經組態以與該使用者之該手腕接觸。該帶可包括沿著該帶之一長度毗鄰於一第一端之一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可經組態而以可釋放方式嚙合該神經刺激系統。該第一部分可包括位於該第一部分之相對側上之一連接部及一孔口。沿著該帶之該長度之一第二部分可包括一電極系統,該電極系統具有用於待刺激之每一神經之位於該帶之該內表面上之至少一個電極。沿著該帶之該長度之一第三部分可經組態以通過該第一部分中之該孔口並自行向後摺疊。沿著該帶之該長度毗鄰於該第三部分之一第四部分可包括用於將該第四部分固定至該帶之一外表面之一附接機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經組態而以可移除方式固定一控制器之手腕可穿戴系統。舉例而言,該系統可包括一內部及一外部、由該內部及該外部組成或基本上由該內部及該外部組成,其中該內部經組態以與一使用者之一手腕接觸。該手腕可穿戴系統可包括:一框架,其包括一嚙合結構,該嚙合結構經組態以自該系統之該內部接納該控制器以嚙合並固定該控制器;及一條帶,其自該框架之一第一部分延伸,其中該條帶之一端未固定至該框架。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將電信號經皮遞送至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可具有一耐用組件及包括至少一個電極之一可替換組件。該可替換組件可經組態以藉由在朝向該使用者之皮膚之一方向上向該耐用組件施加一力而將該耐用組件及該至少一個電極維持與該皮膚接觸。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在與該耐用組件接觸患者之該皮膚之位置不同之一位置處接觸該使用者之該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橈神經或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耐用組件比該可替換組件能夠耐受更多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耐用組件具有大於該可替換組件之一使用壽命之一使用壽命。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向垂直於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替換組件包括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之一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替換組件包括一框架,當該可替換組件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框架接觸該耐用組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框架包括一容座,該容座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接納該耐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耐用組件包括一螢幕。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耐用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螢幕對該使用者可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系統進一步包括該可替換組件與該耐用組件之間的一電耦合件,當該可替換組件維持該耐用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之間的接觸時,該電耦合件係不可接達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耦合件包括一電互連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互連件係彈簧加壓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替換組件被移除時,該電互連件自一經縮回位置移動至一經延伸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系統包括該可替換組件與該耐用組件之間的一機械耦合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嚙合結構。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鄰接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接觸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開口。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經組態以在不存在該力之情況下抑制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使用者為將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而施加之一力之一量值比該可棄式組件為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而施加之該力之一量值小。在某些實施例中,將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之該力之一方向平行於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之該力之一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棄式組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棄式組件係撓性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棄式組件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該至少一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可棄式組件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拉緊。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經拉緊可棄式組件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極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電跡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至少一個電極電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當該可替換組件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耐用組件電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耐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與該可棄式組件形成一壓入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耐用組件係一神經刺激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阻斷神經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刺激神經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將電信號經皮遞送至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具有包括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之一第一組件。該系統具有包括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之一第二組件,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經定位以便在該第二組件選擇性地與該第一組件嚙合時接觸該第一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該第二組件可經組態以在由該使用者穿戴時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皮膚接觸。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包括至少一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在與該第一組件接觸該患者之該皮膚之位置不同之一位置處接觸該使用者之該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橈神經或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組件比該第二組件能夠耐受更多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組件具有大於可替換組件之一使用壽命之一使用壽命。在某些實施例中,方向垂直於該使用者之該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包括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之一帶。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包括一框架,當該第二組件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框架接觸該第一組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框架包括一容座,該容座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接納該第一組件之至少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組件包括一螢幕。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螢幕對該使用者可見。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係彈簧加壓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被移除時,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自一經縮回位置移動至一經延伸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系統包括該第二組件與該第一組件之間的一機械耦合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嚙合結構。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鄰接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接觸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開口。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經組態以在由該使用者穿戴時在朝向該皮膚之一方向上向該第一組件施加一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機械耦合件經組態以在不存在該力之情況下抑制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使用者為將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而施加之一力之一量值比該第二組件為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而施加之該力之一量值小。
在某些實施例中,將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之該力之一方向平行於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之該力之一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係撓性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該至少一個電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組件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拉緊。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經拉緊第二組件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電極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電跡線。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至少一個電極電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當該第二組件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第一組件電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二組件選擇性地與該第一組件嚙合時,該第一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及該第二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係不可接達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組件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組件形成一壓入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組件係一神經刺激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阻斷神經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刺激神經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之後使一叢發頻率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使一叢發頻率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之後使一脈衝頻率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使一脈衝頻率變化。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向一使用者提供療法建議之系統。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系統包括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該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經組態以:接收一評估週期之運動學資料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至少部分地基於該評估週期之該運動學資料及/或該等患者滿意度評級而顯示一震顫改善得分;及/或提供複數個波形型樣以供由該使用者選擇。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向一使用者提供療法建議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接收一評估週期之運動學資料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至少部分地基於該評估週期之該運動學資料及/或該等患者滿意度評級而顯示一震顫改善得分;及/或提供複數個波形型樣以供由該使用者選擇。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此申請案主張分別在2021年10月8日、2022年7月1日、2021年8月3日及2021年11月23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62,331號、第63/367,577號、第63/203,895號及第63/264,498號之權益,每一美國臨時申請案之整個揭示內容據此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本文中揭示包含用於固定一裝置之帶之一系統,該裝置經組態以用於提供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可經組態以使用帶耦合至一使用者之皮膚之表面以用於經皮刺激。系統可包括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特徵之任何組合。因此,系統可具有任何數目個不同組態。因此,儘管在每一圖中圖解說明特定特徵組合,但特徵並不限於僅被併入作為所圖解說明組合之一部分。以此方式,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特徵中之任一者可與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任何其他特徵一起採用。為說明簡單起見,在任何給定圖中選擇特定特徵組合來圖解說明。然而,所選擇特徵組合並不限制本發明。因此,圖1至圖54E中所圖解說明之特徵中之任一者可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文中所提供之帶可經組態以將裝置固定至使用者。本文中所提供之裝置可經組態以在由帶固定時刺激使用者之周邊神經。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可經組態以跨越使用者之皮膚傳輸一或多個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信號。在諸多實施例中,裝置係經組態以由一使用者穿戴之可穿戴裝置。使用者可為一人類、另一哺乳動物或其他動物使用者。系統亦可包含用於增強診斷協定及與之相關之治療協定之信號處理系統及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經組態以可穿戴於一使用者之一上肢(例如,一使用者之一手腕、前臂、手臂及/或手指)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經組態以可穿戴於一使用者之一下肢(例如,足踝、小腿、膝蓋、大腿、腳部及/或足趾)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經組態以可穿戴於頭部或頸部(例如,前額、耳部、頸部、鼻子及/或舌頭)上。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部分地或完全地圍繞一肢體(諸如一手腕、足踝、手臂、腿部)之單個或多個帶。在某些實施例中,亦提供可與或不與一肢體帶一起使用之耳部裝置。在一項實施例中,提供一耳部裝置及一手腕帶以用於協同治療。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經組態以可穿戴於一使用者之一耳部上或接近該耳部,(舉例而言)包含但不限於迷走神經耳支之耳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在某些實施例中,對迷走神經、三叉神經及/或耳大神經進行神經調節。在某些實施例中,僅對迷走神經進行神經調節。在某些實施例中,對迷走神經及一個、兩個或更多個其他神經進行神經調節(例如,三叉神經、耳大神經、耳支神經、迷走神經耳支、顏面神經、耳顳神經等)。在某些實施例中,並不刺激迷走神經而是替代地(舉例而言)刺激另一神經(例如,三叉神經、耳大神經、顏面神經、耳顳神經、耳支之其他神經等)。一耳(例如,耳部)裝置可包含用於耳部之一或多個部分(諸如一耳道或外耳)之一耳機或耳塞(bud)。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可包含附接至使用者之一部分(舉例而言,固定於耳部後面、纏繞在耳部上、固定於耳部中、固定於耳部上方、位於固定於使用者之頭部周圍之一頭帶、圍繞使用者之一頸部及/或圍繞使用者之一手臂)之一殼體或外殼(例如,小型化)。一個至六個或更多個電極可放置於耳機或耳塞上,或者放置於連接至耳機/耳塞之一裝置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之僅一部分配合於耳部後面,其中裝置之一個至六個或更多個電極放置成毗鄰於耳部之一目標區(例如,耳甲艇、耳屏等) (例如,靠近該目標區、在該目標區內或與該目標區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右、左或兩個耳機。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治療迷走神經、耳顳神經、三叉神經或腦神經中之一或多者。在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中,裝置經由與使用者耳部之耳甲艇接觸而刺激迷走神經。裝置可為單邊或雙邊的,包含一單個裝置或者有線或無線連接之多個裝置。
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對神經衝動及/或神經傳遞質之減弱或阻斷。在某些實施例中,增強神經衝動及/或神經傳遞質。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經皮神經調節,但亦可使用皮下及透皮組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包含三個至六個或更多個電極(例如,3個、4個、5個、6個),且可部分地植入或完全地經皮。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自身被用作感測元件(例如,用於量測神經活動(例如,誘發複合動作電位);用於偵測膚電活動;或心臟活動;或EEG)且可放置於一主體之手腕上或接近於該手腕或者放置於主體之身體之一不同部分(諸如耳部、手指、一手臂之部分等)上或接近於該不同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放置於帶36之外部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及方法(例如,透過神經刺激)提供血管之調節(擴張或收縮)。此療法可繼而減少炎症(包含但不限於微生物感染後炎症)。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及方法透過神經調節增加、降低或以其他方式平衡血管擴張及血管收縮。舉例而言,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血管擴張之減少以治療或預防偏頭痛或因血管擴張而加重之其他狀況。在其他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在其中擴張係有益之狀況中(諸如具有高血壓及疼痛),減少血管收縮。在一項實施例中,減少炎症治療耳鳴。在某些實施例中,血管之調節(擴張或收縮)用於治療耳鳴。根據數個實施例,可透過對迷走神經單獨地或者連同一個、兩個或更多個其他神經(舉例而言,包含三叉神經、耳大神經、耳支神經、迷走神經耳支、顏面神經、耳顳神經等)一起進行調節(例如,刺激)而治療耳鳴。在一項實施例中,調節除了迷走神經之外的神經以治療耳鳴。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調節腦神經/聽神經以治療耳鳴及/或耳炎症。在某些實施例中,耳裝置可連同放置於肢體上之裝置一起(例如,一耳部裝置連同一手腕裝置一起)使用。
本文中所論述之神經調節裝置中之任一者可用於(舉例而言)經由一單獨神經調節裝置對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腓腸神經、股神經、腓神經、隱神經、脛神經及/或在一主體之肢體上可觸及之其他神經或經絡單獨地或與主體中之一或多個其他神經(例如,迷走神經)組合地進行調節(例如,刺激)。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提供對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感覺異常之治療。舉例而言,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放置於手腕或腿部(或此兩者)上以治療肢體障礙。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迷走神經刺激來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或異常肢體感覺。可對迷走神經單獨地或加上腓腸神經、股神經、腓神經、隱神經及脛神經中之一或多者進行刺激。另一選擇係,在不刺激迷走神經之情況下刺激腓腸神經、股神經、腓神經、隱神經及脛神經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手臂及/或手腕處之經皮神經調節(例如,正中神經刺激及/或橈神經刺激或尺神經刺激)可有利地抑制交感神經興奮相關之血壓升高及延髓頭端腹外側(rVLM)中之運動前交感神經放電。舉例而言,對正中神經及/或橈神經或尺神經之神經調節可向rVLM中之心血管運動前交感神經元中提供更集中輸入。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同一裝置或一單獨裝置中對正中神經連同一個、兩個或更多個其他神經一起進行調節(例如,刺激)。舉例而言,在同一裝置中對正中神經以及橈神經及尺神經中之一者或兩者進行調節。視情況,用以在耳部或腿部中或其周圍進行調節(例如,刺激)之另一裝置亦經提供以提供協同作用且可在一項實施例中由一共同控制器控制。在某些實施例中,替代或除了電刺激之外,裝置亦可經組態以遞送以下各項中之一者、兩者或更多者:磁性、振動、機械、熱、超音波或其他形式之調節(例如,刺激)。可在同一裝置中或在不同裝置中提供不同類型之調節。舉例而言,手腕上之一裝置可提供電刺激及振動刺激或舉例而言,手腕上之一裝置可提供電刺激,而腿部上之一裝置提供振動刺激。
而且,在某些實施例中,迷走神經刺激可調節三叉神經核以抑制炎症。因此,在數個實施例中,經由一三叉神經通路刺激迷走神經以減少炎症。在其他實施例中,替代或除了迷走神經之外,直接刺激三叉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經皮神經刺激投射至孤立徑核(NTS)及脊髓三叉神經核(Sp5)區域以調節三叉神經感覺複合體興奮性以及與較高腦結構之連接性。在偏頭痛(例如,由血管擴張表徵)期間,可在神經性炎症中涉及三叉神經感覺核。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神經會調節三叉神經感覺通路以改善偏頭痛病理生理學且降低頭痛頻率及嚴重程度。舉例而言,中縫核及藍斑之激活增加可抑制三叉神經感覺核中之傷害感受過程。人體皮膚由自主神經很好地支配且如本文中所揭示之神經或經絡穴位之神經調節(例如,刺激)可能有助於治療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狀況。舉例而言,周邊或遠端肢體中之傳入神經(包含但不限於正中神經)之經皮神經刺激藉由神經廻路連接至下視丘之弓狀核。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及方法透過神經調節(諸如環繞耳部之迷走神經、三叉神經及/或其他神經)增加、降低或以其他方式平衡血管擴張及血管收縮。舉例而言,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血管擴張之減少以治療或預防偏頭痛或因血管擴張而加劇之其他狀況。在其他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在其中擴張係有益之狀況中(諸如具有高血壓及疼痛),減少血管收縮。在某些實施例中,血管之調節(擴張或收縮)用於治療耳鳴。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及方法減少炎症(包含但不限於微生物感染後炎症),且炎症減少會治療耳鳴。
當使用非侵入性或可穿戴神經調節裝置時,需要具有緊湊、人體工學外觀尺寸之系統來增強功效、順應性及/或舒適性。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增強或抑制神經衝動及/或神經傳遞及/或調節神經、神經元、神經廻路之興奮性及/或影響神經及/或神經元激活之其他神經解剖學之神經調節系統及方法。舉例而言,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可包含對神經組織之以下影響中之一或多者:使神經元去極化,使得神經元激發動作電位;使神經元超極化以抑制動作電位;耗盡神經元離子儲備以抑制激發動作電位;隨本體感覺輸入變更;影響肌肉收縮;影響神經傳遞質釋放或攝取之改變;及/或抑制激發。
刺激周邊神經可跨越多種疾病提供治療益處,包含但不限於運動障礙(包含但不限於特發性震顫、帕金森氏症震顫、直立性震顫及多發性硬化症)、泌尿系統障礙、胃腸道障礙、心臟疾病、炎症性疾病(舉例而言,神經炎症)、情緒障礙(包含但不限於憂鬱症、雙極性障礙、心境惡劣及焦慮障礙)、疼痛症候群(包含但不限於偏頭痛及其他頭痛、三叉神經痛、纖維肌痛、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萊姆病、中風以及其他。在數個實施例中,治療炎症性腸病(諸如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結腸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慢性疲勞症候群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心臟狀況(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癲癇。在某些實施例中,亦治療炎症性皮膚狀況及免疫功能異常。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提供對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感覺異常之治療。本文中對運動障礙之治療亦包含(舉例而言)對不自主及/或重複運動(諸如抽動、抽搐等(舉例而言,包含但不限於妥瑞症、抽動障礙))之治療。在數個實施例中,可控制節律性及/或非節律性不自主運動。亦可治療不自主有聲抽動及其他發聲。舉例而言,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放置於手腕或腿部(或此兩者)上以治療肢體障礙。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迷走神經刺激來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或異常肢體感覺。關於腿部,一裝置可放置於(舉例而言)大腿、小腿、足踝或適合治療目標神經之其他位置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可包含用以出於規測一患者之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震顫頻率之目的追蹤一使用者之移動資料之能力。患者可具有一單個震顫頻率,或在某些情形中,具有在執行不同任務時表現出之多個離散震顫頻率。一旦觀察到震顫頻率,該等震顫頻率便可用作一個人化神經調節療法之諸多有重大影響的輸入參數中之一者。
該療法可經由一個、兩個或更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或尺神經,及/或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揭示之其他神經)而遞送(例如,經皮)以便減少或改善患者之一狀況,包含但不限於其震顫負擔。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調節傳入神經,但不調節傳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優先調節傳入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不涉及功能性電刺激。
雖然在諸多實施例中使用經皮遞送,但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皮下或透皮地植入裝置之至少一部分。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第一電極刺激正中神經、一第二電極刺激橈神經或尺神經,且一第三電極刺激尺神經。在一項實施例中,兩個或更多個電極刺激同一神經(例如,利用不同頻率或其他參數)。在一項實施例中,刺激正中神經、橈神經及尺神經中之一者、兩者或全部。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同一裝置或一單獨裝置中對正中神經連同一個、兩個或更多個其他神經一起進行調節(例如,刺激)。舉例而言,在同一裝置中對正中神經以及橈神經及尺神經中之一者或兩者進行調節。視情況,用以在耳部或腿部中或其周圍進行調節(例如,刺激)之另一裝置亦經提供以提供協同作用且可在一項實施例中由一共同控制器控制。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自身被用作感測元件(例如,用於量測神經活動(例如,誘發複合動作電位);用於偵測膚電活動;或心臟活動;或EEG)且可放置於一主體之手腕上或接近於該手腕或者放置於主體之身體之一不同部分(諸如耳部、手指、一手臂之部分等)上或接近於該不同部分。
在數個實施例中,治療運動徐緩、運動困難、步態功能異常、肌肉緊張不足及/或僵硬中之一或多者。此等可結合帕金森氏症或結合其他障礙來治療。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患有一急性或慢性事件(舉例而言,包含心臟事件(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炎症、神經炎症等)之主體中治療運動之復健(舉例而言,以恢復或改善運動及移動)。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癲癇。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揭示之可穿戴系統及方法可有利地用於識別一治療是否有效顯著減少或預防一醫療狀況(包含但不限於震顫嚴重程度)。雖然在數個實施例中治療震顫,但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用於治療除了震顫以外的狀況。
可穿戴感測器可有利地監測、表徵及幫助手震顫之臨床管理以及其他醫療狀況(包含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揭示之醫療狀況)。醫療狀況(例如,震顫嚴重程度)之臨床評級可與使用慣性量測單元(IMU)對手腕移動之同時量測相關。舉例而言,自手腕處之IMU提取之震顫特徵可提供關於震顫表現型之特性資訊,該特性資訊可用於改善診斷、預後及/或治療結果。運動學量測可與震顫嚴重程度相關,且併入於如舉例而言本文中所揭示之神經調節系統及方法中之機器學習演算法可預測震顫嚴重程度。
在其他非震顫實施例中,可收集及/或彙總來自第三方裝置之生理資料(包含心率、血糖、血壓、呼吸率、體溫、血容量、聲壓、光體積變化描記圖、腦電圖、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及/或膚電傳導)以及患者資料以改善諸如偏頭痛、憂鬱症及/或萊姆病之障礙之診斷、預後及/或治療結果。舉例而言,可收集及/或彙總包含呼吸率及心率之生理資料連同與睡眠型樣及活動位準相關之資料以改善憂鬱症之診斷、預後及/或治療結果。
在數個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神經調節(諸如神經刺激)用於取代藥劑,從而減少不期望之藥物副作用。在其他實施例中,神經調節(諸如神經刺激)與藥劑一起使用(例如,協同使用),以(舉例而言)減少藥物療法之劑量或持續時間,藉此減少不期望之副作用。舉例而言,不期望之藥物副作用包含成癮、耐受性、依賴性、GI問題、噁心、混亂、運動困難、改變食欲等。
圖1係包含由一使用者穿戴之一帶32及一裝置34之一系統30之一圖像。 2係來自圖1之系統30的取自系統30之一側之另一圖像。帶32可經組態以由一使用者穿戴於他或她的手臂、手腕、手指、腿部、足踝、膝蓋、腰部等周圍。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包括用於將由裝置34產生之電刺激信號分佈至使用者之皮膚之一電極系統42。 3係來自圖1之系統30之一透視圖,其展示帶32之一內部78上之電極系統42。
裝置34可拆卸地耦合至帶32以用於對使用者提供經皮周邊神經刺激。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經組態以機械且電耦合至裝置34。在諸多實施例中,裝置34係一可穿戴環帶或耳機。帶32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環繞一手腕、手指、手臂、腿部、足踝或頭部。可使用貼片,但在諸多實施例中,不使用一貼片。
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包含一條帶36。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將帶32 (包含電極系統42)固定並拉緊至使用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組態有一扣環或帶扣,該扣環或帶扣將帶32固定並拉緊於使用者之手腕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包括一第一部分38及/或一第二部分40。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38及第二部分40由相同材料製成。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38及第二部分40由不同材料製成。材料可包含聚矽氧、胺甲酸乙酯、一熱塑性彈性體(TPE)、織物或任何其他材料。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38由聚矽氧製成且第二部分40由織物製成。第一部分38及/或第二部分40可為任何色彩(包含白色)且可具有任何飾面(包含暗光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38及/或第二部分40係撓性的。
帶32可包括一框架44。框架44可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與裝置34嚙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藉由模製而製造。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由塑膠製造而成。在某些實施例中,塑膠可為任何塑膠,例如,聚碳酸酯(PC)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包括任何其他材料。框架44可為任何色彩(包含白色)且可具有任何飾面(包含暗光面)。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與第一部分38被製造為一單式結構。
裝置34可包括諸如位於裝置34之一上部表面58上(圖4)用以向使用者顯示資訊之一或多個顯示器或螢幕46 (例如,數位顯示器、LED等)。螢幕46亦可為觸敏的以接收來自使用者之輸入。在某些實施例中,螢幕46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任何其他材料。螢幕46可為任何色彩(包含淺灰色)且可具有任何飾面(包含光面)。
裝置34可包括一或多個音訊信號產生器。在特定實施例中,裝置34具有用以經由標準有線或無線通信協定向其他裝置或一遠端伺服器傳輸資料之一通信模組210 (圖53)。通信模組210可包括用於經由一或多個通信網路進行無線通信之一或多個天線。舉例而言,裝置34可提供至雲端之無線連接性以用於上傳及/或下載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經由有線或無線網路與一集線器、一基地台或其他臨時裝置連接以共用資料。通信網路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一區域網路(LAN)、一廣域網路(WAN)、一蜂巢式電信網路及一全域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其他網路類型及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無線通信包含用於與集線器或其他臨時裝置連接以共用資料之Wi-Fi、藍芽、短程無線電通信及紅外線通信以及其他。在某些實施例中,基地台經組態以用於經由一有線或無線通信網路利用雲端來上傳及/或下載資料。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包含一藍芽模組、一Wi-Fi模組及/或一蜂巢式模組連同相關聯天線。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包括蜂巢式模組、藍芽模組及其相關聯天線。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藍芽模組及與蜂巢式模組相關聯之天線位於裝置34內之同一表面上。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蜂巢式模組之天線跨越裝置34之一內表面之一第一部分,其中藍芽模組安置於內表面之一第二部分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實質上環繞第二部分。在特定實施例中,蜂巢式模組經由一行動載體之網路與網際網路進行通信。取決於位置及載體,可應用諸如GPRS、GSM、LTE、MIMO及CDMA及諸如此類之各種標準。
裝置34亦可包括用以藉由振動而向穿戴者提供回饋或通知之一觸覺馬達。裝置34可包括一使用者可藉以與裝置34介接之一或多個介面特徵,例如可壓按鈕或固態按鈕48。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壓按鈕或固態按鈕48包括觸覺電開關(例如,導電圓頂)。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導電圓頂處於電關閉組態中時,該圓頂之一外邊緣部分接觸下伏於圓頂之一第一電觸點。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導電圓頂處於電關閉組態中時,導電圓頂之一內部分接觸下伏於導電圓頂之一第二電觸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導電圓頂可自電開啟組態快速重新組態為電關閉組態。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回應於由一手指之指尖施加之一力,一快速回應發生。
圖4係系統30之一透視側視圖,其中在將裝置34沿方向82插入至框架44中之一開口50中以將裝置34固定至帶32之前裝置34與該開口50對準。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經組態以與裝置34機械及/或電介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包括一鄰接表面52。在某些實施例中,鄰接表面52安置於框架44之一表面上。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90 (圖45)安置於鄰接表面52上。在某些實施例中,鄰接表面52經定形狀且經定大小以在裝置34被固定至帶32時接觸裝置34之一接觸表面56。接觸表面56之至少一部分可位於裝置34之一底部、頂部附近,或位於該底部與該頂部之間的任何位置處。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接觸表面56安置於裝置34之底部與頂部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接觸表面56安置成較接近於裝置34之底部。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90經定形狀且經定大小以在裝置34被固定至帶32時接觸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 (圖36及圖42)。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各自包括四個觸點。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各自包括多於或少於四個觸點。
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可具有一外部80及一內部78。在特定實施例中,當帶32由使用者穿戴時,外部80可由使用者觀看且內部78面向使用者之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可自帶32之內部78沿方向82插入至開口50中,使得接觸表面56鄰接框架44之鄰接表面52,從而防止裝置34完全地通過開口50且離開帶32之外部80上之開口50。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可具有一上部表面58及一下部表面60 (圖5)。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包括安置於上部表面58與下部表面60之間的一外壁54。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嚙合框架44。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包括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 (圖40及圖41)。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經定位以嚙合帶32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92 (圖44及圖45)。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形成為突出部,該等突出部與帶之形成為凹部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92嚙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形成為凹部,該等凹部與帶之形成為突出部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92嚙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當系統30由使用者穿戴時,下部表面60之至少一部分接觸使用者之一肢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將裝置34抵靠肢體卡固,使得下部表面60之一部分與肢體接觸且螢幕46可由使用者觀看。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帶32之一表面與肢體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至少一部分與帶32形成一壓入配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裝置34沿方向82被插入至開口50中時固定於開口50內。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自帶32之內部78插入。在某些實施例中,開口50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防止裝置34完全地通過開口50。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與帶32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92之間的嚙合抑制裝置34自帶32之無意移除。
外壁54可具有任何大小或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之一部分具有比開口50之一內圓周大的一圓周。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之一部分具有一圓錐形形狀。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在自下部表面60至上部表面58之一方向上具有一漸縮圓錐形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裝置34由帶32卡固時,漸縮圓錐形形狀防止裝置34完全地通過框架44。
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具有一階梯形狀。舉例而言,階梯可包括一豎板64及踏板62。在某些實施例中,豎板64之一圓周小於開口50之一內圓周。在某些實施例中,豎板64之圓周並不顯著大於開口50之內圓周。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豎板64之圓周略微大於開口50之內圓周,使得在豎板64與開口50之間形成一壓入配合(例如,干涉配合)嚙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使得在裝置34自條帶36之內部78被插入至框架44中時,裝置34之僅一部分配合於開口50內。在某些實施例中,螢幕46可自條帶36之外部80在開口50內觀看。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電介面(例如,一或多個電觸點86)經由開口50而耦合至框架44。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電介面包括一或多個電觸點86 (圖36及圖42)。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自裝置34之一表面向上或向外延伸。開口50可與裝置34之一表面之包括一或多個電觸點86之一部分實質上匹配。舉例而言,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可位於一接觸表面56上,而帶32之一或多個電觸點90 (圖45)可位於框架44上且經定位以接觸一或多個電觸點86。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及框架44可包括對應鍵合特徵,該等對應鍵合特徵確保裝置34與帶32以一適當定向耦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開口50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形成環繞裝置34之外壁54之至少一部分之一容座。開口50之形狀可與裝置34之一形狀匹配。在某些實施例中,開口50具有一橢圓形狀。當然,開口50不需要具有一橢圓形狀而是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狀,包含圖7至圖51中所圖解說明之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開口50跨越帶32之縱軸及橫軸具有一對稱形狀。
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之一厚度或寬度變化。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厚度在一連接部68與一孔口70 (圖6)之間的一區域中減小。厚度之變化可減少使用者將裝置34自框架44移除所施加之任何彎力。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首先在連接部68及孔口70處固持框架44且然後按壓裝置34之螢幕46以將裝置34沿朝向內部78之一方向自開口50中彈出。以此方式,框架44可呈一略微彎曲或彎的形狀,諸如一U形。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裝置34固定於開口50內時,框架44具有一大體上平坦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即使當裝置34固定於開口50內時,框架44亦具有一略微彎的形狀。
連接部68及孔口70之大小及形狀可經組態以提供一或多個適合接觸表面以供使用者在將裝置34自框架44移除時操縱連接部68及孔口70。一使用者可使用他或她的手指中之一或多者來向後拉動連接部68及孔口70,同時向前推動裝置34以有利地進行槓桿作用,從而將裝置34自開口50移除。連接部68及孔口70可允許使用者向裝置34施加一輕微彎矩。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部68毗鄰於開口50。在某些實施例中,孔口70毗鄰於開口50。
在其中開口50具有與外壁54之形狀匹配之一非圓形形狀之某些實施例中,該形狀需要使用者將裝置34以一或多個特定定向附接。舉例而言,鍵合特徵可確保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正確地連接至框架4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90且不顛倒。對於其中電觸點形成一對稱配置之實施例,鍵合特徵可為尤其有利的。鍵合特徵可確保將正確刺激信號電耦合至電極系統42之正確電極及相應地正確神經,且防止裝置34被穿戴於錯誤的手(例如,右手或左手)上。
除了下文所闡述之嚙合特徵之外,開口50之形狀亦可在裝置34被固定至帶32時進一步防止該裝置之相對旋轉。以此方式,裝置34可經組態(例如,經定形狀及經定大小)以被接納於框架44之開口50中。舉例而言,開口50可具有任何適當形狀(包含本文中其他地方所闡述之形狀)及與裝置34之外壁54之一高度匹配之一個一般高度。因此,開口50可為圓的、橢圓的、橢圓形/運動場形或任何其他適合形狀。
開口50可與裝置34形成一可逆可拆卸干涉配合或卡扣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開口50可包括鄰接表面52及/或一凹部且裝置34可包括一突出部。舉例而言,突出部可安置於外壁54上且經定位以與鄰接表面52及/或凹部嚙合。將電介面之電觸點定位於框架44之被裝置34遮擋之一表面上可有利地保護電觸點免遭損壞。
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可囊括與裝置34之所有電觸點。舉例而言,框架44可包含嵌入式導體或導線,該等嵌入式導體或導線自開口50 (例如,自一或多個電觸點90)延伸至條帶36之第一部分38中之電極系統42以使來自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 (例如,接地及刺激)電接觸至電極系統42之電極74。來自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可為卡扣連接部,其與框架44上之對應一或多個觸點或孔90形成卡扣配合(例如,環形卡扣配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進一步包含一選用返回或接地觸點以用於藉由返回至刺激源而分散來自身體之刺激電流。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亦可提供帶32與裝置34之間的一機械連接。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係用以提供一機械連接之金屬導電卡扣緊固件。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可包括經凹入電觸點90且裝置34可包括凸出電觸點86。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可包括凸出電觸點90且裝置34可包括經凹入電觸點86。
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之第一部分38包括電極系統42且機械耦合至框架44。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之近端經由連接部68與框架44嚙合。條帶36可藉由任何適合手段(諸如一黏合劑、包覆模製或者永久性或可移除機械緊固件)而附接至框架44。
圖5係來自圖4之裝置34之一透視圖。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可具有上部表面58及相對下部表面60。在某些實施例中,下部表面60係裝置34之一底部表面。僅在圖5中展示裝置34之上部表面58。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自上部表面58延伸至下部表面60且界定裝置34之一高度。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之至少一部分在上部表面58與下部表面60之間係彎曲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壁54之至少一部分在上部表面58與下部表面60之間係平整的。
上部表面58與下部表面60可具有實質上相同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上部表面58與下部表面60具有不同形狀。舉例而言,上部表面58及/或下部表面60可為實質上矩形的、實質上橢圓的或介於一矩形與一橢圓之間的一中間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形狀可為圓形、三角形、多邊形等。當然,裝置34不需要具有所列舉形狀中之一者而是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狀,包含 7 至圖51中所圖解說明之形狀。
裝置34可經組態以封圍或容納用於產生及提供將被施加至使用者之一神經刺激信號之電子電路系統(圖52A、圖52B、圖53)。電路系統可獨立於裝置34中,使得裝置34係可攜式的。電路系統可包含用於產生一電刺激脈衝之一脈衝產生器201及用於控制電脈衝之遞送之一控制器200。裝置34亦可包括一電源,諸如一電池214。裝置34亦可含有一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209。用於產生及提供一神經刺激信號之電子電路系統之其他可能組合闡述於(舉例而言)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美國專利9,452,287、頒予Wong等人之美國專利第9,802,041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6/201366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132067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023864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053847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009680號、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039458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187241號、頒予Liberatore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9/213433號、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06048號、頒予Ross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69219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86726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185601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1/0252278號及頒予Kent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1/236815號中,前述各項中之每一者據此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條帶36之一內部、內側或皮膚側可包括電極系統42。電極系統42可包括經組態以用於刺激使用者之電極或電觸點74。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或電觸點74個別地或作為一子集(例如,電極系統42)可自條帶36移除。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或電觸點74中之一或多者係可自條帶36移除/更換之一部件之一部分。
裝置34之電觸點可將電信號遞送或傳送至電極系統42。電觸點可定位於裝置34之外壁54上。電觸點可針對將應用於使用者之每一電極74包含一個電刺激觸點。電觸點可針對將被刺激之每一神經包含至少一個電刺激觸點。舉例而言,電觸點可包含經組態以將一信號遞送至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或其任何組合之一電刺激觸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可在每一神經之間交替進行,使得不會同時刺激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同時刺激所有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以諸多叢髮型樣中之一者遞送至各種神經。舉例而言,叢髮型樣可包含刺激參數(舉例而言,包含接通/關斷、持續時間、強度、脈衝率、脈衝寬度、波形形狀以及脈衝接通及關斷之斜波)之變化。在一項實施例中,脈衝率可為自約1 Hz至約5000 Hz、約1 Hz至約500 Hz、約5 Hz至約50 Hz、約50 Hz至約300 Hz或約150 Hz,及其中之重疊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脈衝率可為自1 kHz至20 kHz。在某些實施例中,一脈衝寬度可介於(在某些情形中)自50 µs (微秒)至500 µs (諸如大約50 µs至150 µs、150 µs至300 µs、300 µs至500 µs,諸如100 µs、200 µs、300 µs、400 µs)之範圍內,及其中之重疊範圍。雖然在數個實施例中使用低於5 kHz之頻率,但某些實施例使用5 kHz至75 kHz (例如,10 kHz至40 kHz、15 kHz至60 kHz等) (例如,手腕或耳部處或其附近之神經之)較高頻率刺激及1 µs至20 µs、10 µs至50 µs、10 µs至40 µs之一脈衝寬度。電刺激之強度可自0 mA至500 mA變化(例如,1 mA、2 mA、3 mA、4 mA、5 mA、6 mA、7 mA、8 mA等),且一電流可為大約1 mA至11 mA、1 mA至20 mA、5 mA至50 mA、10 mA至100 mA (例如,1 mA、2 mA、3 mA、4 mA、5 mA、6 mA、7 mA、8 mA等),及其中之重疊範圍。可在不同患者中且利用不同電刺激方法來調整電刺激。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在一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調整電流。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以介於0.1 mA至12 mA之間的增量(諸如0.1 mA、0.5 mA、1.0 mA增量) (例如,在一最小值0.5 mA與一最大值8 mA之間)調整電流。舉例而言,強度調整之增量可為0.1 mA至1.0 mA,諸如.1 mA至.5 mA、.5 mA至.75 mA、5 mA至1 mA,及其中之重疊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可持續大約10分鐘至1小時,諸如大約10分鐘、20分鐘、30分鐘、40分鐘、50分鐘或60分鐘,或者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可被提供30分鐘、40分鐘、50分鐘、60分鐘、8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50分鐘,每天1至4次。在某些實施例中,在一12小時或24小時週期內,刺激每小時(或在另一個間隔上)發生2分鐘至15分鐘(例如,3分鐘、5分鐘、7分鐘、10分鐘),總共40分鐘至240分鐘(例如,60分鐘、8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50分鐘)。不同的配量方案及/或不同的刺激參數可降低耐受性或習慣性及/或可增加患者舒適度/順應性。在一項實施例中,在關斷週期期間提供刺激之有益效果;舉例而言,一患者之震顫或其他症狀/適應症減少,此乃因先前刺激會對神經產生一延長效果。因此,一患者可能夠隨時間減少療法之長度、持續時間等。在某些實施例中,被遞送至各種神經之刺激信號之參數(例如,頻率、振幅等)在神經之間係不同的。叢髮型樣包含但不限於θ叢發刺激。
雖然本文中闡述數個神經刺激裝置,但在某些實施例中,非侵入性地調節神經以達成神經抑制。神經抑制可以若干種方式發生,包含但不限於使神經元超極化以抑制動作電位及/或耗盡神經元離子儲備以抑制激發動作電位。在某些實施例中,此可經由(舉例而言)陽極或陰極刺激、高頻率刺激(例如,在某些情形中,大於約1 kHz)或者連續或中間叢發刺激(例如,θ叢發刺激)而發生。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穿戴裝置具有可為暫時或更長期的至少一個可植入部分。在諸多實施例中,裝置係完全可穿戴的且係不可植入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刺激可在時間上彼此偏移地遞送,偏移量係一所量測節律性生物學信號(諸如手震顫)之一週期之一預定倍數分數,例如所量測信號之週期之約¼、½或¾。其他可能刺激參數闡述於(舉例而言)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美國專利9,452,287、頒予Wong等人之美國專利第9,802,041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6/201366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132067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023864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7/053847號、頒予Wong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009680號、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039458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8/187241號、頒予Liberatore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19/213433號、頒予Rosenbluth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06048號、頒予Ross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69219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086726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0/185601號、頒予Hamner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1/0252278號及頒予Kent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2021/236815號中,前述各項中之每一者據此以其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在某些實施例中,除了框架44中之開口50與裝置34之間的嚙合之外,框架44亦可包含用於將裝置34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帶32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88、92。可採用任何適合耦合機構。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包括一或多個鉤及/或一或多個磁體。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鉤可經組態以與裝置34之一脊或唇緣機械介接以便將裝置34固定至帶32。裝置34之一表面可包含一孔口以供一或多個鉤進入至裝置34中並固定至該脊或唇緣。當然,在某些實施例中,耦合機構可包括一單個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磁體可包括被吸引至磁體之一磁體或鐵磁材料。一旦磁體足夠近以至於其彼此磁性吸引,磁性吸引或力便促進將裝置34與帶32保持在一起及/或對準。此嚙合可向使用者提供裝置34安裝完成之一實體及聲訊確認。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裝置34與帶32嚙合時,聽到一聲訊聲音。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磁體促進開口50與裝置34之外壁54之粗對準。
亦可利用用以將裝置34連接至帶32之其他可逆連接機構,包含但不限於螺釘、可旋轉/旋轉連接元件、一彈性體及諸如此類。此等其他結構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機械結構,諸如一或多個孔或者經組態以接納凸出部、銷、Velcro® (例如,鉤環類型緊固件)、黏合劑或以上各項之任何組合之凹部。
裝置34亦可包含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感測器112 (圖52A),該等感測器可包含(舉例而言)以下各項之任何數目個組合:慣性量測單元(IMU)單軸或多軸加速度計、陀螺儀、傾斜計(以量測及校正由於裝置之定向緩慢改變導致之重力場改變)、磁力計;光纖電子測角計、光學追蹤或電磁追蹤;用以偵測震顫肌肉之放電之肌電圖(EMG);神經電圖(ENG)信號;藉由諸如腦波圖(EEG)之技術進行皮層記錄,或在緊密接近於神經之一植入物上進行直接神經記錄;心率或HRV感測器、膚電反應感測器(GSR)、熱電偶、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感測器(PPG)、溫度感測器(例如,用於身體/皮膚溫度或周圍溫度),及/或其他生理感測器。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感測器112可用於量測對療法之反應以及校準療法。
在數個實施例中,裝置34可用於治療憂鬱症(包含但不限於產後憂鬱症、與神經疾病有關之憂鬱症、重度憂鬱症、季節性情緒障礙、憂鬱障礙等)、炎症、萊姆病、中風、神經疾病(諸如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及胃腸道問題(包含帕金森氏疾病中之胃腸道問題)。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亦可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諸如克隆氏病、結腸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癬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乾癬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用於治療炎症性皮膚狀況。本文中所闡述之神經調節裝置(例如,神經刺激裝置)可用於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用於治療慢性炎症性症狀及發作。根據數個實施例,亦可治療運動徐緩、運動困難、僵硬。在數個實施例中,治療因特定事件而進行之復健,例如由中風或其他心血管事件引起之復健。在數個實施例中,提供對不自主及/或重複運動(包含但不限於抽動、抽搐等(舉例而言,包含妥瑞症、抽動障礙))之治療。在數個實施例中,可控制節律性及非節律性不自主運動。亦可治療不自主有聲抽動及其他發聲。在數個實施例中,藉由(舉例而言)引入本文中所闡述之刺激參數之可變性而提供用以降低對本文中所識別之障礙及症狀中之刺激之習慣性及/或耐受性之系統及方法。
在數個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34可用於治療心臟狀況(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且用於治療免疫功能異常。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癲癇。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用於刺激自主神經系統。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可用於平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據信自主神經系統之功能異常或不平衡係各種慢性疾病之一可能潛在機制。當ANS之神經受損或退化或者沒有任何已知神經病理學時,自主功能異常可出現。此狀況被稱作自主神經病變或自主神經障礙。自主功能異常之範圍可自輕微至危及生命且可影響ANS之一部分或整個ANS。有時導致問題之狀況係暫時的且可逆的。其他係慢性的或長期的,且可隨時間繼續惡化。與自主功能異常相關聯之慢性疾病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糖尿病、帕金森氏疾病、震顫、心律不整(包含心房顫動)、高血壓、膀胱過度活動症、小便失禁、大便失禁、炎症性腸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憂鬱症、社會畏懼症、成癮及焦慮。
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由微生物感染(例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引起或加劇之障礙及症狀。症狀包含但不限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不平衡、自主功能異常、炎症(包含但不限於神經炎症及其他炎症)、運動及平衡功能異常、疼痛以及其他神經症狀。障礙包含但不限於破傷風、腦膜炎、萊姆病、尿路感染、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慢性疲勞症候群、自體免疫障礙等。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與微生物感染無關之自體免疫障礙及/或疼痛,包含(舉例而言)炎症(例如,神經炎症等)、頭痛、背疼痛、關節疼痛及僵直、肌肉疼痛及緊張等。亦可使用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例治療其他障礙(例如,高血壓、靈巧性及心律不整)。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妥瑞症及其他不自主或不期望抽動或運動。
圖6係來自圖4之帶32之一透視圖。 7 至圖10 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 11 至圖14 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 15 至圖18 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帶32可包括條帶36及框架44。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自框架44之相對側延伸以選擇性地形成一閉合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具有足以適應任何大小使用者之一可調整長度。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經定大小以用於各種大小之使用者(例如,小、中、大、兒童、成人等)。條帶36之一寬度可小於框架44之一寬度及/或開口50之對應寬度。
框架44之長度(較長尺寸)可實質上垂直於條帶36之長度定向且可經組態以將框架44之長度與使用者之手臂、腿部或其他身體附屬物之長度對準。框架44之長度與身體部分之長度之對準可在裝置34被穿戴時促進身體部分(諸如手部及手腕)之更容易運動且可通常較不突出及笨拙並因此,不太可能在使用者之環境中卡住或無意地接觸某些東西。當然,框架44不需要具有所圖解說明形狀中之一者而是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狀,包含圖7至圖51中所圖解說明之形狀。
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沿著框架44及/或開口50之長度實質上居中定位。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朝向或靠近框架44及/或開口50之長度之一側偏移。使條帶36偏移可允許將條帶36穿戴於(舉例而言)使用者之手腕及框架44周圍以在肩部之方向上自手腕向上或向近端而非向遠端延伸,或在手部之方向上延伸,此可有益地允許或促進手腕運動(例如,一較大範圍之移動)。
在其中條帶36包括多於一個部分之某些實施例中,帶32可包括介於第一部分38與第二部分40之間的一連接部72。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部72包括將第一部分38包覆模製至第二部分40上。舉例而言,在其中第一部分38由聚矽氧製造且第二部分40由織物製造之某些實施例中,聚矽氧條帶部分38可被包覆模製至織物條帶部分40上。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部72在第一部分38與第二部分40之間提供一牢固且永久性連接。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部72係一孔口(例如,一D環)。
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可包括經組態以耦合至條帶36之一第一端之一連接部68。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部68在框架44與條帶36之第一部分38之間提供一牢固且永久性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亦可包括經組態以耦合至條帶36之一第二端之一孔口70 (例如,一D環)。在某些實施例中,孔口70經組態以接納條帶36,以便允許使用者調整條帶36之長度。可藉由將條帶36進一步拉動穿過孔口70而調整條帶36之有效長度。在某些實施例中,將框架44與條帶36之第一部分38製造為一單式結構。
鉤環76緊固件(例如,Velcro®)之互補區段可附接至條帶36以允許條帶36形成一可調整長度之一閉環來將帶32固定至使用者(舉例而言,固定於使用者之手臂、手腕或腿部周圍)。在某些實施例中,互補鉤環76緊固件安置於條帶36之第一部分38及第二部分40上。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藉由在已透過孔口70接納條帶36之後將鉤及/或環76緊固件之區段附接至條帶36而製作帶32。
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之至少一部分可包括小於電極系統42之一最大寬度之一寬度。小寬度部分可經組態以透過孔口70被接納。在某些實施例中,鉤環76緊固件之互補區段中之一者附接至條帶36之一近端部分(例如,毗鄰於連接部68)且鉤環76緊固件之另一區段附接至一遠端部分(例如,在條帶36之自由端處)。在某些實施例中,互補鉤環76緊固件可貼附於條帶36之同一側上。舉例而言,鉤環76緊固件可貼附至條帶36之外表面。條帶36之自由端可自身包裹起來以將互補鉤環76緊固件接合在一起。互補鉤環76緊固件之相對定位可用於拉緊或調整使用者之身體上之環。
電極系統42可具有定位於電極系統42之遠端與近端之間以用於接觸使用者之皮膚之任何數目個電極74。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包含三個至六個或更多個電極(例如,3個、4個、5個、6個),且可部分地植入或完全地經皮。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提供2個至12個電極(例如,2個、3個、4個、5個、6個、7個、8個、9個、10個、11個、12個或更多個)。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3個至12個或更多個電極74 (例如,3個、6個、9個或12個)。在一項實施例中,電極74皆不與引起不適之區接觸。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極可為透皮或微針電極,或者僅係經皮的(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並非係透皮、微針或經植入電極)。在諸多實施例中,經皮裝置係一可穿戴帶或耳機。該帶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環繞一手腕、手指、手臂、腿部、足踝或頭部。可使用貼片,但在諸多實施例中,不使用一貼片。數個實施例提供一手腕穿戴式或耳部穿戴式裝置,或此兩者。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極74可為透皮或微針電極,或者僅係經皮的(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並非係透皮、微針或經植入電極)。在諸多實施例中,經皮裝置係一可穿戴帶或耳機。帶32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環繞一手腕、手指、手臂、腿部、足踝或頭部。可使用貼片,但在諸多實施例中,不使用一貼片。
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具有一大體上矩形形狀且包含六個電極74。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極74具有一圓形形狀或任何其他形狀。改變電極形狀亦可控制一區中之激發且使刺激更舒適。亦可提供正方形或部分圓形形狀。雖然展示六個電極,但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提供3個至12個電極(例如,3個、9個、12個等)。在一項實施例中,可出於診斷及/或治療目的在電刺激之前、之後或期間提供機械(例如,振動)刺激。此刺激可經由經組態而以一穩定或變化頻率(例如,約5 Hz至50 Hz之間、4 Hz至60 Hz之間、50 Hz至100 Hz之間、50 Hz至300 Hz之間、100 Hz至450 Hz之間及其中之重疊範圍)振動之一或多個機械/振動元件或帶來提供。同樣,本文中所揭示之電刺激參數可在一給定時段(數秒、數分鐘、數小時等)內變化或穩定。可在相同、重疊或不同神經處使用單個或多個頻率(例如,兩個、三個或更多個電刺激及/或機械/振動刺激)。在一項實施例中,不同頻率或其他參數降低耐受性或習慣性及/或增加患者舒適度/順應性。
在具有六個電極74之某些實施例中,六個電極74可以沿著帶32之第一部分38之長度間隔開之兩組三個電極74進行配置。當然,電極系統42不限於電極74之所圖解說明形狀或數目。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帶32之電極系統42可被製作為一單個平整撓性材料件。將此部分製作為一單個材料件(例如,第一部分38)可簡化製造製程。
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闡述,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針對每一電觸點90存在一或多個電極74。當裝置34被固定至框架44時,電極74可使用一或多個電子跡線94來電連接至框架44上之互補電觸點90。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子跡線94嵌入於條帶36內(參見圖2)。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子跡線94嵌入於條帶36之第一部分38內。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74之一子集電連接至一或多個跡線94之一子集。電觸點90可包含刺激觸點及/或接地觸點。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74可以與電觸點90相同之方式進行空間配置。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74可以不同方式進行配置。舉例而言,電極74可經配置使得電極74軸向地及/或至少部分地圍繞一身體部分(例如,一手腕)之一圓周定位。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74可經組態以與被刺激之目標神經之軸突大體上成一直線。
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採用三個或更多個電極74以向患者施加一刺激信號。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電極74對另一電極係冗餘的(例如,2個或更多個冗餘共同電極及/或2個或更多個冗餘刺激電極)。以此方式,即使兩個電極74中之一者與患者之皮膚之間的電接觸係不良增加電阻,冗餘電極74與患者之皮膚之間的電接觸亦可以一正常或預期的電阻位準完成電路。
在某些實施例中,兩個或更多個共同電極74及/或2個或更多個刺激電極74圍繞帶32沿圓周間隔開,使得即使帶32在手腕上略微旋轉從而導致一電極74失去與患者之皮膚之接觸,冗餘電極74仍將與患者之皮膚接觸,從而以一正常或預期的電阻位準完成電路。以此方式,即使當帶32在患者之手腕上旋轉時,亦將所要刺激信號(例如,頻率、相位、時序、振幅及/或偏移)施加至患者。帶32對於由帶32在手腕上之角度定向之變化引起的電極74與患者之皮膚之間的電接觸變化較不敏感。
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之組件可整合至帶32中。其中電觸點位於裝置34上之此構造之優點係帶32中不需要電子器件。
一或多個電極74經組態以接觸使用者之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藉由利用一導電材料(例如,聚矽氧)包覆模製一或多個電極74而形成電極74之一內部層。以此方式,內部層之表面曝露一或多個電極74。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30包括一或多個電連接器84 (圖38)。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連接器84經安置以便係可接達的以用於對系統30進行充電。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連接器84安置於裝置34上。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連接器84將系統30連接至基地台上之互補電連接器(未展示)。基地台可經組態以在一週期性基礎上(例如,每天)流式傳輸運動感測器及使用資料且對神經刺激裝置34進行充電。在某些實施例中,基地台可經由任何有線或無線連接協定而連接至雲端或網際網路且經組態以用於利用雲端上傳及/或下載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當神經刺激裝置34正由基地台充電時,基地台與神經刺激裝置34共用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基地台與神經刺激裝置34無線地傳輸及接收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控制器200可持續更新神經刺激裝置34以向使用者提供一更量身定製的治療體驗。在某些實施例中,基地台用於充電及同步資料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能夠在一評估週期(例如,一或多個療程)期間及/或之後經由一使用者入口網站查看其震顫改善得分(例如,運動學資料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使用者可經由使用者入口網站基於其震顫改善得分而為未來的療程選擇波形型樣。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基於哪一波形最大化震顫改善得分及/或其他準則(例如,患者滿意度)而選擇波形,藉此提供療法建議。在某些實施例中,基地台自雲端下載選定波形且然後將波形傳送至神經刺激裝置34以用於未來的療程。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穿戴系統30將電信號經皮遞送至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在某一實施例中,裝置34組態為一耐用組件34。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組態為一可替換組件32。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換組件32至少部分地圍繞使用者之一肢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換組件32包括框架44。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可替換組件32將耐用組件34維持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時,框架44接觸耐用組件34。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包括一容座。在某些實施例中,容座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接納耐用組件34之至少一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比可替換組件32能夠耐受更多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具有大於可替換組件32之一使用壽命之一使用壽命。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壽命可在某些情形中介於自30天至210天(諸如大約30天至50天、50天至70天、70天至90天、90天至110天、110天至130天、130天至150天、150天至170天、170天至190天、190天至210天,諸如40天、60天、80天、100天、120天、140天、160天、180天、200天及其中之重疊範圍)之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在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壽命結束時停止操作。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在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壽命結束之前的一預定量時向使用者提供一警告以替換可替換組件32。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在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壽命結束之前的20天、15天、10天、5天及/或1天向使用者提供一或多個警告。在某些實施例中,警告顯示於螢幕或顯示器46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壽命係預定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基於一或多個特性而動態地判定使用壽命。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特性可包含(舉例而言)治療功效、電極與使用者之皮膚之間隨時間之一阻抗改變、電極上之磨損、電極表面上之材料堆積、累積刺激時間、地理位置、使用者之特性、刺激之累積強度及/或可替換組件32之使用年限。在某些實施例中,在一可替換組件之90天之使用之後或若系統偵測到一故障,實施一自動關斷,其中在該關斷之前提供選用警告。
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包括至少一個電極74。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換組件32經組態以藉由在朝向皮膚之一方向上對耐用組件34施加一力而將耐用組件34及至少一個電極74維持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力之方向垂直於使用者之皮膚。
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包括一螢幕46。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耐用組件34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時,螢幕46對使用者可見。
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電極74在與耐用組件34接觸患者之皮膚之位置不同之一位置處接觸使用者之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電極74包括一第一電極74及一第二電極74。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74經組態以刺激使用者之正中神經且第二電極74經組態以刺激使用者之橈神經或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電極74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使用者之一返回電極或接地電極74。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30包括用於在可替換組件32與耐用組件34之間傳導電信號之一電觸點或耦合件86、90。在某些實施例中,電觸點或耦合件86、90包括一電互連件。在某些實施例中,電互連件係彈簧加壓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耐用組件34自可替換組件32被移除時,電互連件自一經縮回位置移動至一經延伸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30包括用於在不存在一力之情況下抑制可替換組件32與耐用組件34分離之一或多個嚙合結構或機械耦合件88、92。在某些實施例中,機械耦合件88、92包括一鄰接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機械耦合件88、92包括一接觸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機械耦合件88、92包括開口50。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之至少一部分與可棄式組件32形成一壓入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為將耐用組件34自可棄式組件32移除而施加之一力之一量值比可棄式組件32為將耐用組件34維持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而施加之力之一量值小。在某些實施例中,將耐用組件34自可棄式組件32移除之力之一方向平行於將耐用組件34維持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之力之一方向。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棄式組件32包括耦合至第二部分40之第一部分38。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38由聚矽氧製造且第二部分40由織物製造。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棄式組件32係撓性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棄式組件32包括電極系統42。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包括一內側及一外側。在某些實施例中,內側包括至少一個電極74。在某些實施例中,外側可包含至少一個電極74。舉例而言,安置於外側上之一電極74可用作一感測器以接觸使用者身體上之一選定位置。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棄式組件32經組態以圍繞使用者之一肢體拉緊。在某些實施例中,拉緊可棄式組件32迫使至少一個電極74牢固地抵靠使用者之皮膚。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極系統42包括一或多個電跡線94。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跡線94與至少一個電極74電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至少當可替換組件32將耐用組件34維持與使用者之皮膚接觸時,一或多個電跡線94與耐用組件34電接觸。
在某些實施例中,耐用組件34係一神經刺激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電信號阻斷神經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遞送至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電信號刺激神經信號。
圖19係類似於圖1之系統30之一系統30之一透視圖,其展示帶32之一內部78上之電極系統42。裝置34可拆卸地耦合至帶32以用於向使用者提供經皮周邊神經刺激。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經組態以機械且電耦合至裝置34。在諸多實施例中,裝置34係一可穿戴環帶或耳機。帶32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環繞一手腕、手指、手臂、腿部、足踝或頭部。可使用貼片,但在諸多實施例中,不使用一貼片。
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包含一條帶36。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將帶32 (包含電極系統42)固定並拉緊至使用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帶32組態有一扣環或帶扣,該扣環或帶扣將帶32固定並拉緊於使用者之手腕上。帶32可包括一框架44。框架44可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與裝置34嚙合。
圖20係來自圖19之系統30之一俯視平面圖。 21係來自圖19之系統30之一側視圖。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經組態以與裝置34機械及/或電介接。在某些實施例中,框架44包括一鄰接表面52。在某些實施例中,鄰接表面52安置於框架44之一表面上。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90安置於鄰接表面52上。在某些實施例中,鄰接表面52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裝置34被固定至帶32時接觸裝置34之一接觸表面56。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90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裝置34被固定至帶32時接觸裝置34之一或多個電觸點86。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各自包括四個觸點。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觸點86、90各自包括多於或少於四個觸點。
圖22係來自圖19之系統之一仰視透視圖。 23係系統30之一透視俯視側視圖,其中在將裝置34沿方向82插入至框架44中之一開口50中以將裝置34固定至帶32之前裝置34與該開口50對準。 23A係來自圖23之框架44之一部分視圖,其展示一或多個電觸點90。帶32可包括條帶36及框架44。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自框架44之相對側延伸以選擇性地形成一閉合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具有足以適應任何大小使用者之一可調整長度。在某些實施例中,條帶36可經定大小以用於各種大小之使用者(例如,小、中、大、兒童、成人等)。條帶36之一寬度可小於框架44之一寬度及/或開口50之對應寬度。
系統30可包括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特徵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 24係系統30之一仰視透視圖,其中帶32被移除。 25包含圖24中之系統30之視圖。 26係系統30之另一仰視透視圖,其中帶32被移除。 27包含圖26中之系統30之視圖。圖28係類似於圖1至圖6之一系統30之一右前透視圖。圖29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左後透視圖。圖30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後立面圖。圖31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前立面圖。圖32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右側立面圖。圖33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左側立面圖。圖34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俯視平面圖。圖35係圖28之系統30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36係來自圖28之一裝置34之一右前透視圖。圖37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左後透視圖。圖38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後立面圖。圖39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前立面圖。圖40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右側立面圖。圖41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左側立面圖。圖42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俯視平面圖。圖43係來自圖28之裝置34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44係來自圖28之一帶32之一右前透視圖。圖45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左後透視圖。圖46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後立面圖。圖47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前立面圖。圖48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右側立面圖。圖49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左側立面圖。圖50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俯視平面圖。圖51係來自圖28之帶32之一仰視平面圖。因此,系統30可具有任何數目個不同組態。因此,儘管在每一圖中圖解說明特定特徵組合,但特徵並不限於僅被併入作為所圖解說明組合之一部分。以此方式,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特徵中之任一者可與圖中之任一者中所揭示之任何其他特徵一起採用。因此, 1 至圖54E中所圖解說明之特徵中之任一者可以任何方式組合。
圖52A圖解說明一實例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之一方塊圖。裝置34包含能夠或經程式化以跨越使用者之皮膚提供療法之多個硬體組件。如圖52A中所圖解說明,此等硬體組件中之某些硬體組件可為選用的,如由虛線方框所指示。在某些例項中,裝置34可僅包含刺激療法所需之硬體組件。在本文中更詳細地闡述硬體組件。
裝置34可進一步包含刺激電路系統104,該刺激電路系統用於產生透過電極74而施加之信號。在特定實施例中,信號可在(舉例而言)頻率、相位、時序、振幅、接通/關斷循環或偏移上變化。裝置34亦可包含用於向硬體組件提供電力之電力電子器件106。舉例而言,電力電子器件106可包含一電池。
信號可在頻率、相位、時序、振幅或偏移上變化。裝置34亦可包含用於向硬體組件提供電力之電力電子器件106。舉例而言,電力電子器件106可包含一電池。
裝置34可包含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108。硬體處理器108可包含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者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之其任何組合。在一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論述之所有處理藉由硬體處理器108執行。記憶體110可儲存特定於患者之資料以及規則,如下文所論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基於來自感測器112中之一或多者之輸入而計算一震顫信號。震顫信號係在腦及運動神經中所產生之震顫活動之一表示,該震顫活動引起震顫肌肉激活,從而導致手部、頭部、頸部、腿部、腳部及聲帶中之震顫。
在某些實施例中,感測器(例如,IMU) 112可包含一陀螺儀、加速度計及磁力計中之一或多者。感測器112可與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貼附或整合在一起。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112係一現成組件。除了其普通含義之外,感測器112亦可包含特定組件,如下文所論述。舉例而言,感測器112可包含能夠收集移動資料之一或多個感測器。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112包含一加速度計。在某些實施例中,感測器112可包含用以判定多個軸上之移動之多個加速度計。此外,在額外實施例中,感測器112亦可包含一或多個陀螺儀及/或磁力計。由於感測器112可與神經刺激裝置34整合在一起,因此感測器112可回應於由裝置34感受到之移動、運動或振動而自其感測器產生資料。此外,當裝置34與整合式感測器112由一使用者穿戴時,感測器112可使得能夠偵測使用者之自主及/或不自主移動。
一或多個感測器112可包含經組態以量測生物學過程(諸如呼吸、談話或重複移動)之一音訊感測器,包含但不限於一麥克風、音訊傳感器或加速度計。在某些實施例中,感測器感測用於最佳化神經刺激之參數並促進引入刺激參數之可變性以降低對神經刺激之耐受性及/或習慣性。作為一實例,EEG信號、腦活動及/或神經元活動可以此方式使用。在一項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參數之變化可經組態/經引入以在一時間週期內產生腦或神經元活動之一自然或所要特性以用於治療運動、炎症性、神經及精神障礙。
裝置34可視情況包含使用者介面組件,諸如一回饋產生器114及一螢幕或顯示器46。顯示器46可向使用者提供關於校準或療法之指令或資訊。顯示器46亦可提供警報,例如一療法反應指示。亦可使用回饋產生器114提供警報,該回饋產生器可諸如在刺激開始或結束時向使用者提供觸覺回饋,用於提醒警報,以向使用者警報一故障排除狀況,執行一震顫誘導活動以量測震顫移動,以及其他。因此,使用者介面組件(諸如回饋產生器114及顯示器46)可向使用者提供音訊、視覺及觸覺回饋。在特定實施例中,回饋產生器114及/或顯示器46經組態以供使用者向裝置34提供滿意度資料。
此外,裝置34可包含用於裝置34與一外部系統(諸如下文所論述之使用者介面裝置150)之間的無線或有線通信之通信硬體118。通信硬體118可包含一天線,如上文所闡述。通信硬體118亦可包含用於有線通信之一乙太網路或資料匯流排介面。
儘管所圖解說明的圖展示裝置34之數個組件,但此等組件中之某些組件係選用的且並非在裝置34之所有實施例中需要。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系統可包含不包含神經調節功能性之一診斷裝置或組件。診斷裝置可為透過一經連接雲端伺服器而無線連接之一配套可穿戴裝置,且包含(舉例而言)感測器,諸如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闡述之心臟活動、膚電傳導及/或移動感測器。
在某些實施例中,替代或除了電刺激之外,裝置34亦可經組態以遞送以下各項中之一者、兩者或更多者:磁性、振動、機械、熱、超音波或其他形式之刺激。此刺激可經由與患者之皮膚表面接觸或接近該皮膚表面之一個、兩個或更多個效應器來遞送。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經組態以僅遞送電刺激,且並不經組態以遞送磁性、振動、機械、熱、超音波或其他形式之刺激中之一或多者。
圖52B圖解說明神經刺激裝置34與一使用者介面裝置150之間經由一通信鏈路130進行之通信。通信鏈路130可為有線或無線的。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能夠傳遞並自使用者介面裝置150接收指令。使用者介面裝置150可包含一計算裝置。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裝置150係一行動計算裝置,諸如一行動電話、一智慧型手錶、一平板電腦或一可穿戴電腦。使用者介面裝置150亦可包含遠離神經刺激裝置之伺服器計算系統。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裝置150可包含一(若干)硬體處理器152、一記憶體154、一顯示器156及電力電子器件158。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裝置150亦可包含一或多個感測器160,諸如在本文中其他地方所闡述之感測器。此外,在某些例項中,使用者介面裝置150可產生回應於裝置問題之一警報或對療法之一反應。可經由通信硬體162自神經刺激裝置34接收警報。
在額外實施例中,自一或多個感測器112獲取之資料由硬體處理器108與硬體處理器152之一組合處理。在其他實施例中,將自一或多個感測器112收集之資料傳輸至使用者介面裝置150,其中硬體處理器108極少或沒有執行處理。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裝置150可包含一遠端伺服器,該遠端伺服器處理資料並將信號傳輸回至裝置34 (例如,經由雲端)。
裝置刺激叢發頻率可被校準為一橫向姿勢保持任務「拍翼(wing-beating)」或前向姿勢保持任務達一預定時間,例如針對每一主體,5秒至30秒(例如,20秒)。裝置參數之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可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揭示。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由震顫頻率(亦被稱為叢發頻率)界定之一間隔以一交替方式將刺激施加至兩個或更多個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叢發頻率等於所量測病理性震顫振盪,該所量測病理性震顫振盪係自所量測移動、肌肉活動或腦活動計算的。
本文中所論述之裝置及/或系統之各種實施例可刺激一使用者之一外耳中之神經,包含但不限於迷走神經耳支、耳大神經、耳顳神經及/或枕小神經,以及其他。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系統可包含位於手腕或者手臂之其他位置上之一神經調節裝置以瞄準一主體之一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位於耳部中之一神經調節裝置(諸如本文中所闡述之耳裝置中之任一者)以瞄準迷走神經。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系統中之每一神經調節裝置可經由一有線或無線連接而彼此進行通信。多個神經調節裝置可對多個神經提供同步刺激。舉例而言,刺激可為叢發、偏移或在多個神經之間交替。根據數個實施例,可利用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實現迷走神經之調節。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用於刺激自主系統。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裝置用於平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
刺激參數之可變性(包含但不限於抖動或類顫抖可變性)可增強藉由在兩個或更多個周邊神經之間施加交替刺激而提供之震顫嚴重程度之症狀及/或長期降低。此方法可克服在手震顫患者中在一個體內之震顫發作之間觀察到的可變性之挑戰,或在人們的腦對周邊神經刺激之反應中觀察到的可變性之挑戰。因此,數個實施例包含用以藉由(舉例而言)引入刺激參數之可變性而降低對刺激之習慣性及/或耐受性之系統及方法。
增加叢發頻率之變化可計及病理性震顫頻率之自然變化。舉例而言,在某些情形中,病理性震顫頻率可在任務之間改變(舉例而言)超過2 Hz,且在一個別主體內隨時間在同一任務上改變高達32%。將叢發頻率校準至震顫頻率可改善治療效果。然而,如上文所論述,可由於自然變化而難以瞄準特定震顫頻率。在某些例項中,可能不適合使用本文中所論述之感測器來連續地追蹤不斷改變的震顫特性。此可消耗太多計算資源且亦可耗盡電池。因此,發明人意識到,替代聚焦於一特定值或試圖與一病理性特性精確對準,增加刺激參數(諸如叢發頻率)之變化可增強治療若干狀況之治療益處。病理性特性可取決於病理性狀況而變化。舉例而言,對於治療震顫,震顫之特性可包含震顫頻率、功率、相位、振幅及諸如此類。舉例而言,對於治療偏頭痛,一3 Hz叢發頻率與一150 Hz脈衝頻率可更動控制個體中之丘腦皮質節律失常。舉例而言,對於治療中風,一1 Hz叢發頻率與一10 Hz脈衝頻率可減少運動皮層中之神經元抑制,否則會抑制個體中之運動活動。在某些例項中,特性可包含生理參數,諸如心率、呼吸率及/或內容(呼吸率;呼吸階段;二氧化碳描記圖;血氧測定法;呼吸描記法)、心率可變性、血壓,及諸如此類。特性亦可對應於交感神經及/或副交感神經活動。此外,特性可對應於神經振盪。在某些例項中,可在α、β、δ、θ、γ頻帶中觀察到神經振盪。在某些實施例中,EEG感測器不需要探測此等振盪並基於刺激提供治療效果。
在某些例項中,變化將增加在療程之一部分期間隨時間且跨越若干任務而與不斷改變的病理性特性對準之可能性。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刺激參數在刺激過程中連續地變化。此外,在某些例項中,不需要利用一或多個感測器量測震顫特性來提供一治療效果。除了震顫之外,亦提供了引入可變性以治療除震顫之外的狀況(例如,其他運動障礙、偏頭痛、中風、其他神經障礙等)。
在額外實施例中,刺激參數對於任何特定個體係不可知的,且可在刺激過程中在通常已知的治療範圍內變化。增加脈衝頻率之變化可計及腦對周邊神經刺激反應之個體差異。舉例而言,由正中神經刺激在丘腦之腹中間核中產生之誘發反應在某些主體中以50 Hz之一脈衝頻率最大化,且在其他主體中以100 Hz之一脈衝頻率最大化。藉由在此等值範圍內變化脈衝頻率,腦反應在每一個體之療程之某一部分期間最大化,此可增強治療益處。與固定頻率DBS相比,在深部腦刺激(DBS)療程間變化脈衝頻率會改善帕金森氏疾病患者中之運動得分結果、步速及步態凍結發作。最後,變化脈衝頻率可產生自然刺激誘發之感覺。
增加脈衝強度、電流振幅、電壓振幅或脈衝寬度之變化將預期改變目標神經內之神經元募集程度,其中強度及振幅越高或脈衝寬度越長,募集程度越大。神經募集之此等變化可使腦內下游神經元亞群中之激活程度變化,此繼而可能藉由降低神經元對刺激之適應或習慣性之可能性而增強治療益處。另外,與固定刺激相比,變化的脈衝強度或脈衝寬度可產生更自然刺激誘發之感覺。在數個實施例中,藉由(舉例而言)引入如本文中所闡述之刺激參數之可變性而提供用以降低對刺激之習慣性及/或耐受性之系統及方法。在數個實施例中,治療在運動、炎症性、神經及精神障礙之治療中出現的對神經刺激之習慣性及/或耐受性。
在刺激波形中增加接通/關斷週期可藉由增加腦內下游神經元亞群中之所要去同步效應而增強治療效果。
另外,不受理論之限制,上述參數中之任一者之可變性皆可增強所要神經元去同步效應,從而增強治療益處(例如,在施加刺激之後的一較低震顫或症狀嚴重程度)。
可變性可應用於用於刺激一神經之以下參數中之一或多者,包含但不限於:叢發頻率或交替頻率、脈衝頻率、脈衝寬度、脈衝間隔、強度、電流振幅、電壓振幅、刺激持續時間、接通/關斷週期,或振幅包絡週期。可變性可跨越多個刺激參數應用以刺激一神經,包含但不限於同時變化、編織變化、時間尺度變化及自適應學習。在特定實施例中,自適應學習與所列示變化以及其他變化結合採用,以改善神經刺激療法結果。
在某些實施例中,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可對患有震顫之一患者施加經皮刺激,該患者係可植入深部腦刺激或丘腦切開術之一候選者。震顫特徵以及震顫嚴重程度之其他感測器量測將用於評估在一預先指定的使用週期(其可為1個月或3個月,或5天、7天、14天、30天、60天或90天或者更多或更少)內之反應。舉例而言,如由本文中所闡述之演算法使用來自裝置之感測器量測評估的對經皮刺激之反應可有利地向一預測模型提供輸入,該預測模型提供對於患者對可植入深部腦刺激或者其他可植入或非可植入療法作出反應之可能性之一評估。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正執行一震顫誘導任務時,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或具有感測器之一次級裝置)可收集移動資料,或來自其他感測器之資料。舉例而言,可經由裝置上之顯示器或者音訊而直接指示患者來執行任務。在某些實施例中,震顫誘導任務之特徵儲存於裝置上且用於在相關震顫任務期間自動地啟動感測器來量測資料並將資料儲存至記憶體。舉例而言,用於量測及儲存資料之時間週期可為10秒、20秒、30秒、60秒、90秒、120秒,或1分鐘、2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30分鐘,或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或者更多或更少,或併入有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基於來自患有震顫或另一狀況之一群先前穿戴者之一訓練資料集,特徵提取引擎可偵測與對刺激之反應相關之特徵,使得可向患者或醫師呈現患者對治療有反應或無反應之一定量及/或定性可能性。在某些情形中,可在開具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處方之前或在一試驗週期期間量測此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特徵可與所量測震顫之類型相關,諸如靜息性震顫(與帕金森氏疾病相關聯)、姿勢性震顫、動作性震顫、意向性震顫、節律性震顫(例如,單一主導頻率)或混合性震顫(例如,多個頻率)。最有可能偵測到之震顫類型可在接受刺激之前作為一診斷或資訊評估呈現給患者或醫師,或用於評估開具一神經調節(例如,刺激治療)處方之適當性。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基於所判定之震顫類型而應用各種刺激方式;不同方式可包含刺激參數(諸如頻率、脈衝寬度、振幅、叢發頻率、刺激持續時間或一天中施加刺激之時間)之改變。在一項實施例中,針對一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或其他裝置150,誘導震顫之任務可包含於一應用程式中,該應用程式要求患者拍攝一張自拍照,其使患者執行具有姿勢及意圖動作之一任務。
在某些實施例中,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34或具有感測器之一次級裝置)可收集移動資料或來自其他感測器之資料,可在一較長時間週期(舉例而言,1周、2周、3周、4周、5周、10周、20周、30周、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或1年、2年、3年、5年、10年或者更多或更少,或併入有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內量測資料,以判定與震顫疾病(諸如特發性震顫、帕金森氏疾病、肌肉緊張不足、多發性硬化症等)之發動相關聯之特徵或生物標誌物。生物標誌物可包含資料之一或多個特徵隨時間之特定改變,或者跨越一預定臨限值之一或多個特徵。在某些實施例中,震顫誘導任務之特徵已儲存於裝置上且用於在震顫誘導任務正被執行時自動地啟動感測器,以在相關時間期間量測資料並將資料儲存至記憶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神經調節裝置34可包含用以出於規測一患者之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震顫頻率之目的追蹤一使用者之移動資料之能力。患者可具有一單個震顫頻率,或在某些情形中,具有在執行不同任務時表現出之多個離散震顫頻率。一旦觀察到震顫頻率,該等震顫頻率便可用作一經定製神經調節療法之諸多有重大影響的輸入參數中之一者。該療法可經由一個、兩個或更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或尺神經,及/或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揭示之其他神經)而遞送(例如,經皮)以便減少或改善患者之一狀況,包含但不限於其震顫負擔。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調節傳入神經,但不調節傳出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優先調節傳入神經。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不涉及功能性電刺激。震顫頻率可用於校準患者之神經調節療法,從而在某些實施例中用作一校準頻率以設定神經調節療法之一或多個參數(例如,一叢發包絡週期)。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校準頻率可介於約4 Hz與約12 Hz之間、約3 Hz與約6 Hz之間,或者係約3 Hz、4 Hz、5 Hz、6 Hz、7 Hz、8 Hz、9 Hz、10 Hz、11 Hz或12 Hz,或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用以匹配震顫頻率(或以其他方式為使用者個性化或量身定製)之校準程序包含一個或多個會話。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校準程序包括持續10秒至120秒之1至5個會話,例如,三個20秒會話。在校準之後,為使用者量身定製或個性化療法(例如,神經刺激)。在下文中更詳細地闡述用於控制神經刺激裝置34之特定實例。
圖53圖解說明提供周邊神經刺激之一系統3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在特定實施例中,裝置及系統感測一生物學量測、一運動學量測及/或使用者滿意度資料。在特定實施例中,系統30使用生物學量測、運動學量測及/或使用者滿意度資料來定製或修改一電刺激之遞送。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30包括一脈衝產生器201。在特定實施例中,脈衝產生器201透過一或多個皮膚介面203將電刺激遞送至一神經。在特定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皮膚介面203可為一電極74,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闡述。在特定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皮膚介面203位於毗鄰於一或多個目標周邊神經處。一控制器200接收由一或多個感測器112產生之一或多個信號以控制刺激之時序及參數。在特定實施例中,控制器200使用儲存於記憶體209中之指令來協調自一或多個感測器112接收信號。在特定實施例中,控制器200使用所接收信號來控制由脈衝產生器201遞送之刺激。系統216中之記憶體209可儲存來自感測器112之信號資料。
在特定實施例中,系統30具有一通信模組210,該通信模組用以經由標準有線或無線通信協定向其他裝置或一遠端伺服器傳輸資料。在特定實施例中,系統30由一電池214進行供電。在特定實施例中,系統30具有一使用者介面46。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46允許使用者自系統30接收回饋。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46允許使用者經由(例如)一或多個按鈕向系統30提供輸入。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經由使用者介面46提供滿意度資料。舉例而言,使用者可以一患者會話改善印象(PSII)得分及/或一患者滿意度範疇之形式向使用者介面46提供輸入。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46允許一使用者接收指令、回饋及控制所遞送刺激之態樣,諸如刺激之強度。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手動地輸入患者會話改善印象(PSII)得分以指示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1)改善,2)無改變,或3)患者對療法或校準會話之滿意度較差。在一項實施例中,此資訊然後用於調整療法(例如,神經刺激)參數。
在特定實施例中,控制器200可接收運動學及/或滿意度資料以判定用於基於如本文中所揭示之自適應學習而使多個刺激參數變化之一方法。在特定實施例中,控制器200致使裝置34至少部分地基於運動學及/或滿意度資料而調整一第一電刺激之一或多個參數。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穿戴系統30之控制器200採用一治療演算法。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使用者自複數個不同類型之療法波形進行選擇。控制器200可採用預測能力來判定針對特定患者之複數個波形中之一最佳波形(例如,經皮傳入型樣化刺激(例如,CALA TAPS™)、叢發頻率抖動(BFV)及脈衝頻率抖動(PFV))。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控制器200採用機器學習來預測針對兩個、三個或更多個波形之功效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之改善。控制器200可使用功效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之所預測改善來推薦一經改善療法。經改善療法可包含識別針對特定患者之最佳或所要波形。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在神經刺激裝置200之充電期間自基地台擷取經改善波形。
圖54A至圖54C2圖解說明當刺激跨越兩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交替時刺激參數(例如,叢發頻率、脈衝頻率及脈衝相位)如何在兩個或更多個預先指定的值之間變化之實例。該等圖展示由裝置34隨時間遞送之電流型樣。
圖54A圖解說明裝置34之一實施例,該裝置將型樣化刺激遞送至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其中叢發頻率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或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變化。如圖54A中所圖解說明,叢發頻率最初係具有一週期1/f1 1206之叢發頻率A。叢發頻率隨後改變為具有一不同週期1/f2 1208之叢發頻率B。圖54A僅係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將叢發頻率之變化限制於不同叢發頻率之所圖解說明值或數目。此外,儘管圖54A圖解說明跨越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僅應用於一單個神經。
在某些實施例中,叢發頻率可變性集中於在自一震顫誘導任務(諸如一姿勢保持)量測之一校準頻率周圍的一約、至少約或不超過約0.1 Hz、0.2 Hz、0.25 Hz、0.3 Hz、0.4 Hz、0.5 Hz、1 Hz、1.5 Hz、2 Hz、2.5 Hz、3 Hz、3.5 Hz、4 Hz、4.5 Hz、5 Hz、5.5 Hz或6 Hz或者更大或更小窗(或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或其任何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若所量測震顫頻率係處於一部分震顫頻率範圍(例如,一3 Hz至12 Hz窗)之一下邊緣處,則叢發頻率變化窗將不會低於3 Hz。在特定實施例中,若所量測震顫頻率係處於一部分震顫頻率範圍(例如,一3 Hz至12 Hz窗)之較高邊緣處,則叢發頻率變化窗將不會高於12 Hz。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將叢發頻率可變性應用於全部或部分震顫頻率範圍(舉例而言,針對特發性震顫介於3 Hz至12 Hz之間)內。此替代實施例可具有不需要使用者執行一震顫誘導任務來進行校準之優點。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於自多個震顫誘導任務量測所量測之最小及最大震顫頻率而設定叢發頻率可變性之值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一恆定叢發頻率相比,叢發頻率可變性可避免隨時間與病理性振盪頻率精確對準並增強治療反應。在某些實施例中,叢發頻率參數之改變速率可介於0.001 Hz/s (亦即,叢發頻率之最慢改變速率係以每100秒0.1 Hz為增量)至100 Hz/s (亦即,叢發頻率之最快改變速率係以每震顫循環8 Hz叢發頻率改變為增量並進位舍入)之間。
圖54B圖解說明裝置34之一實施例,該裝置將型樣化刺激遞送至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其中脈衝頻率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或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變化。如圖54B中所圖解說明,脈衝頻率最初係具有一週期1/F1 1210之脈衝頻率A。脈衝頻率隨後改變為具有一不同週期1/F2 1212之脈衝頻率B。圖54B僅係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將脈衝頻率之變化限制於脈衝頻率之所圖解說明值或數目。此外,儘管圖54B圖解說明跨越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僅應用於一單個神經。
在某些實施例中,施加至一周邊神經或神經元之電刺激之脈衝頻率可控制經刺激神經或神經元產生一動作電位之頻率。在某些情形中,若刺激脈衝寬度及振幅係充分高的,則周邊神經纖維可被激活以在脈衝頻率小於大約1,000 Hz之每一刺激脈衝下產生一動作電位。在某些情形中,利用5 Hz、50 Hz、100 Hz、150 Hz及200 Hz之脈衝頻率對正中神經之刺激可誘發VIM丘腦之一反應,如在一外科手術期間利用經植入微電極所量測。此外,產生VIM丘腦之最大振幅誘發反應之脈衝頻率可跨越主體而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脈衝頻率在5 Hz至200 Hz、5 Hz至150 Hz、5 Hz至100 Hz、5 Hz至50 Hz、50 Hz至200 Hz、50 Hz至150 Hz、50 Hz至100 Hz、100 Hz至200 Hz、100 Hz至150 Hz或150 Hz至200 Hz (或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之間變化,此與一恆定脈衝頻率相比可增強治療反應。可藉由直接改變脈衝遞送時序或藉由使時序保持固定並在一脈衝至脈衝基礎上交替刺激振幅以改變有效脈衝頻率而實施脈衝頻率之改變。舉例而言,將每2個脈衝中之1個脈衝設定為一低刺激振幅(其係神經元或神經募集之亞臨限值)可將有效脈衝頻率降低½。在某些實施例中,脈衝頻率參數之改變速率可介於0.001 Hz/s至10,000 Hz/s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變化脈衝頻率可在腦中產生調節與手震顫相關聯之病理性皮層動力學之活動。變化脈衝頻率之一額外優點係此類型之刺激可引起一更自然的感覺異常,類似於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之敲擊、壓力、觸摸及/或振動感覺。
在一項實施例中,脈衝頻率可為自約1 Hz至約5000 Hz、自約1 Hz至約500 Hz、自約5 Hz至約50 Hz、自約50 Hz至約300 Hz或約150 Hz,或者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其他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脈衝頻率可為自1 kHz至20 kHz。
圖54C1至圖54C2圖解說明裝置34之實施例,該裝置將雙相型樣化刺激遞送至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其中前導脈衝相位在(1)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圖54C1)、(b)一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圖54C1)或(c)一預先指定的脈衝數目(圖54C2)之後改變或交替(例如,自電極1流動至電極2之一陰極第一相位電流之一或多個脈衝或叢發,後續接著自電極2流動至電極1之一陽極第一相位電流之一或多個脈衝或叢發,或反之亦然)。以此方式,與具有一恆定陰極第一相位型樣或一恆定陽極第一相位型樣(例如,圖54A)之所有刺激脈衝相反,所遞送刺激脈衝中之至少某些刺激脈衝將具有一不同的前導第一相位。
如圖54C1中所圖解說明,在每一脈衝期間,前導脈衝相位係脈衝相位A 1214 (例如,在脈衝期間一電流最初自電極1流動至電極2)達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或叢發數目。在圖54C1之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前導脈衝相位A 1214被維持達一系列三個叢發,其中每一叢發包括三個脈衝。前導脈衝相位隨後交替為脈衝相位B 1216 (例如,在脈衝期間一電流最初自電極2流動至電極1)。
在圖54C1之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前導脈衝相位B 1216被維持達一系列三個叢發,其中每一叢發包括三個脈衝。圖54C1僅係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將前導脈衝相位之變化限制於所圖解說明叢發或脈衝數目。此外,儘管圖54C1圖解說明跨越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僅應用於一單個神經。
如圖54C2中所圖解說明,針對一個脈衝,前導脈衝相位係脈衝相位A 1214 (例如,在脈衝期間一電流最初自電極1流動至電極2)。在一第二脈衝期間,前導脈衝相位隨後交替為脈衝相位B 1216 (例如,在脈衝期間一電流最初自電極2流動至電極1)。此交替型樣可以一定間隔不斷地重複。圖54C2僅係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將脈衝相位之變化限制於所圖解說明脈衝數目或前導脈衝相位之間的交替之間隔。舉例而言,在交替為前導脈衝相位B 1216之前,前導第一脈衝之相位可重複達兩個或更多個脈衝。此外,在交替回至第一脈衝之前導相位之前,第二脈衝之前導相位可重複達兩個或更多個脈衝。此外,儘管圖54C2圖解說明跨越一單個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應用於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或尺神經)。
在某些實施例中,採用一前導陰極或陽極第一相位之一恆定型樣之長期透皮刺激療程可導致電極-皮膚介面中之電化學改變,即使每一脈衝意欲藉由在一個方向上流動電流並然後在脈衝期間反轉電流流動(例如,雙相)而平衡電荷。因此,電化學改變可在雙相操作期間發生,從而導致不適及不利生物學效應(例如,皮膚刺激性),此係由於因電流跨越皮膚流動導致的帶電分子在皮膚內之運動。在刺激療程內交替至少某些脈衝之前導相位(諸如圖54C1及圖54C2中所圖解說明)可減輕此等不利生物學效應。
圖54D1圖解說明採用動態震顫頻率匹配之裝置34之一實施例。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至少部分地基於震顫頻率之改變而動態地變化對正中神經1202及/或橈神經1204之型樣化刺激之叢發頻率。在某些實施例中,對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之刺激之頻率動態地追蹤震顫頻率之實時所量測改變。如圖54D2中所圖解說明,在某些實施例中,對一第一神經(例如,正中神經1202)之刺激之頻率追蹤震顫之一第一相位(例如,手部沿向下方向1224運動),而對一第二神經(例如,橈神經1204)之刺激追蹤震顫之一不同相位(例如,手部沿向上方向1222運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震顫頻率可介於約4 Hz與約12 Hz之間、約3 Hz與約6 Hz之間或係約3 Hz、4 Hz、5 Hz、6 Hz、7 Hz、8 Hz、9 Hz、10 Hz、11 Hz或12 Hz,或者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在某些情形中,舉例而言,病理性震顫頻率可在任務之間改變超過2 Hz,且針對一個別患者隨時間在同一任務上改變高達32%。在某些實施例中,鎖相叢發頻率至震顫頻率可改善治療效果。
如圖54D1中所圖解說明,正中刺激及橈刺激之叢發頻率可最初將震顫頻率A與一週期1/震顫1218匹配。震顫頻率可然後改變為震顫頻率B。叢發頻率可改變為具有一不同週期1/震顫1220之震顫頻率B以便繼續匹配震顫之頻率。
如圖54D2中所圖解說明,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基於患者之震顫之所量測實時相位而判定正中神經刺激及橈神經刺激之時序。舉例而言,正中神經刺激可在震顫係介於相位0度至180度之間(例如,手部沿向下方向1224運動)時被遞送,而橈神經刺激可在震顫係介於相位180度至360度之間(例如,手部沿向上方向1222運動)時被遞送。在其他實施例中,橈神經刺激可在震顫係介於相位0度至180度之間(例如,手部沿向下方向1224運動)時被遞送,而正中神經刺激可在震顫係介於相位180度至360度之間(例如,手部沿向上方向1222運動)時被遞送。
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同相位之持續時間係非對稱的。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相位(例如,手部沿向下方向1224運動)之持續時間與第二相位(例如,手部沿向上方向1222運動)之持續時間不同。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至少部分地基於震顫之非對稱相位而將非對稱刺激遞送至第一神經及第二神經。圖54D1及圖54D2僅係例示性的且並非意欲限制神經刺激與患者之震顫之實時相位之間的相關聯時序之變化。此外,儘管圖54D1及圖54D2圖解說明跨越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僅應用於一單個神經。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感測器112出於實時地規測患者之一震顫頻率及/或震顫之相位之目的而追蹤患者之移動資料。一旦觀察到震顫頻率,裝置34便可將該頻率用作一有重大影響的輸入參數。一或多個感測器112 (例如,慣性量測單元(IMU)、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可量測患者肢體之移動以使裝置34產生移動資料;自移動資料判定震顫頻率;且設定叢發頻率以匹配或緊密匹配(例如,鎖相)所量測移動。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態為感測器112之一加速度計在一治療療程期間被動地量測震顫。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使用一或多個感測器112來連續地追蹤不斷改變的震顫特性。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108、152分析相位並相應地觸發正中神經刺激1202或橈神經刺激1204。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54D2中所圖解說明,可針對患者而個性化用於在正中神經刺激1202與橈神經刺激1204之間切換之相位截止點(例如,0度及180度)。舉例而言,可針對一系列刺激療程採用複數個不同相位截止點及範圍(例如,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180度、210度、240度、270度、300度、330度及360度或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裝置34可採用產生最佳震顫緩解之相位截止點。如上所述,取決於(舉例而言)震顫之所量測相位,相位截止點可為對稱或非對稱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動態震顫頻率匹配叢發頻率集中於在一所量測震顫頻率周圍的一約、至少約或不超過約0.1 Hz、0.2 Hz、0.25 Hz、0.3 Hz、0.4 Hz、0.5 Hz、1 Hz、1.5 Hz、2 Hz、2.5 Hz、3 Hz、3.5 Hz、4 Hz、4.5 Hz、5 Hz、5.5 Hz或6 Hz或者更大或更小窗(或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之範圍)或其任何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叢發頻率可變性隨時間動態地匹配病理性振盪頻率。在某些實施例中,所量測震顫頻率之改變速率可介於0.001 Hz/s (亦即,叢發頻率之最慢改變速率係以每100秒0.1 Hz為增量)至100 Hz/s (亦即,叢發頻率之最快改變速率係以每震顫循環8 Hz叢發頻率改變為增量並進位舍入)之間。
圖54E圖解說明裝置34之一實施例,該裝置至少部分地基於患者之呼吸循環(例如,呼吸調控)而將型樣化刺激遞送至一第一神經(例如,正中神經1202)及一第二神經(例如,橈神經1204)。如圖54E中所圖解說明,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基於呼吸循環之所量測實時相位而判定正中神經刺激及橈神經刺激之時序。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一部分期間遞送刺激且然後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二部分期間中斷刺激(或反之亦然)可增強自主調節效應。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在呼吸循環之一吸氣階段期間調節一第一目標神經,且然後在呼吸循環之一呼氣階段期間不向第一目標神經施加刺激。以此方式,裝置34可經組態以將刺激同步/調控至呼吸循環之一或多個特定階段。
在某些實施例中,對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之刺激追蹤呼吸循環之所量測改變。如圖54E中所圖解說明,在某些實施例中,對第一神經及第二神經(例如,正中神經1202及橈神經1204)之刺激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一部分(例如,呼氣1226)期間發生且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二部分(例如,吸氣1228)期間中斷。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循環可然後藉由在下一呼氣期間重新刺激第一神經及第二神經並在隨後吸氣期間中斷刺激而進行重複。儘管將第一部分(接通刺激)及第二部分(關斷刺激)圖解說明為對應於呼吸循環之呼氣階段及吸氣階段,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可對應於呼吸循環之任何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可實時地分析一電壓或來自感測器112之其他信號且可偵測患者之呼吸循環之不同特徵。舉例而言,由感測器112偵測之特徵可包含達到、超過或小於一預定值之波峰、波谷、斜坡。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基於由感測器112接收到之資料而將呼吸循環分成三個或更多個部分(例如,波峰、波谷、斜坡等),其中每一部分對應於接通或關斷刺激。
在某些實施例中,感測器112由患者穿戴之一呼吸偵測裝置(例如,一呼吸帶)攜載。在某些實施例中,呼吸偵測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用以與裝置34進行通信之一通信模組(其可為蜂巢、藍芽等)。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之時序可取決於用於觸發自感測器112接收之所量測生物學信號(例如,呼吸循環)中之一或多者之刺激關斷的演算法。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刺激係至少部分地基於叢發是否係一固定持續時間、是否係一或多個所量測生物學信號(例如,呼吸循環)之一百分比、是否在一循環生物學信號(例如,呼吸循環)之一所偵測階段處終止而觸發,或者基於在裝置34中實施之某一其他演算法。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在呼吸循環之吸氣及/或呼氣階段被偵測到時觸發刺激且繼續達平均所量測呼吸間隔或範圍之至少約、約或不超過約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 (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可識別呼吸信號上可能更接受刺激之特定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將刺激與呼吸活動同步,但刺激未必經組態以影響或實質上影響呼吸功能(例如,一或多個呼吸率、潮氣量或每分鐘通氣量)。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雙周邊神經刺激(例如,正中神經刺激1202及橈神經刺激1204)可與呼吸循環之兩個不同階段同步,以治療患者而不影響或實質上影響患者之呼吸功能,及/或不影響或實質上影響患者之心率或心律。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將刺激與早期呼氣、晚期呼氣、早期吸氣及/或晚期吸氣同步。亦可將刺激與(舉例而言)一吸氣及/或呼氣循環之時間順序之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第9及/或第10十分位(包含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範圍及/或組合)同步。在某些實施例中,取決於所要臨床結果,可將刺激與每一呼吸循環、每隔一個呼吸循環、每第三個呼吸循環之目標階段連續同步,該刺激對於呼吸循環之預定或所計算數目個目標階段接通且對於呼吸循環之相同或不同預定或所計算數目個目標階段關斷,或者其他型樣。在某些實施例中,刺激可包含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一部分(例如,呼氣)期間之一第一刺激方式,及在呼吸循環之一第二部分(例如,呼氣及/或吸氣之另一部分)期間之一第二不同刺激方式。
在某些實施例中,呼吸循環之不同階段之持續時間係非對稱的。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階段(例如,呼氣1226)之持續時間與第二階段(例如,吸氣1228)之持續時間不同。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至少部分地基於呼吸循環之非對稱階段而將非對稱刺激遞送至第一神經及第二神經。圖54E僅係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限制神經刺激與患者之呼吸循環之實時階段之間的相關聯時序之變化。此外,儘管圖54E圖解說明跨越多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而發生之變化,但本發明並不如此受限制。所揭示變化可僅應用於一單個神經。
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之一或多個感測器112出於實時地規測患者之一呼吸循環之階段之目的而追蹤患者之移動資料。一旦觀察到呼吸循環,裝置34便可將頻率用作一有重大影響的輸入參數。一或多個感測器112可量測患者之呼吸率及/或內容(呼吸率;呼吸階段;二氧化碳描記圖;血氧測定法;呼吸描記法)以使裝置34產生呼吸資料;自呼吸資料判定呼吸循環之階段;且至少部分地基於所量測呼吸而將刺激接通或關斷。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呼吸偵測裝置在一治療療程期間被動地量測呼吸。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34使用呼吸偵測裝置來連續地追蹤不斷改變的呼吸特性。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108、152分析呼吸循環並相應地觸發正中神經刺激1202或橈神經刺激1204。
當一特徵或元件在本文中被稱為「在另一特徵或元件上」時,該特徵或元件可直接位於另一特徵或元件上或者介入特徵及/或元件亦可存在。相比而言,當一特徵或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特徵或元件上」時,不存在介入特徵或元件。亦將理解,當一特徵或元件被稱為「連接」、「附接」或「耦合」至另一特徵或元件時,其可直接連接、附接或耦合至另一特徵或元件,或者可存在介入特徵或元件。相比而言,當一特徵或元件被稱為「直接連接」、「直接附接」或「直接耦合」至另一特徵或元件時,不存在介入特徵或元件。雖然關於一項實施例進行闡述或展示,但如此闡述或展示之特徵及元件可應用於其他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瞭解,對安置成「毗鄰」另一特徵之一結構或特徵之參考可具有重疊或下伏於毗鄰特徵之部分。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用於闡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而並非意欲限制本發明。舉例而言,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亦意欲包含複數形式,除非內容脈絡另外明確指示。將進一步理解,術語「包括(comprises)」及/或「包括(comprising)」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指定存在所陳述特徵、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但並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示物項中之一或多者之任何及所有組合且可縮寫為「/」。
可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而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方」、「下面」、「下部」、「上方」、「上部」及諸如此類)來闡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若干)元件或特徵之關係,如各圖中所圖解說明。將理解,除了圖中繪示之定向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意欲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時之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圖中之一裝置被倒轉,則闡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或「底下」之元件將然後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上方」。裝置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且相應地解釋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關描述語。類似地,除非另外具體指示,否則術語「向上」、「向下」、「垂直」、「水平」及諸如此類在本文中僅出於解釋目的而使用。
雖然術語「第一」及「第二」可在本文中用於闡述各種特徵/元件(包含步驟),但除非內容脈絡另外指示,否則此等特徵/元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可用於區分一個特徵/元件與另一特徵/元件。因此,下文所論述之一第一特徵/元件可被稱作一第二特徵/元件,且類似地,下文所論述之一第二特徵/元件可被稱作一第一特徵/元件而不背離本發明之教示。
貫穿此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除非內容脈絡另外要求,否則措辭「包括(comprise)」及諸如「包括(comprises)」及「包括(comprising)」之變化形式意指可在方法及物件(例如,包含裝置及方法之組合物及設備)中共同採用各種組件。舉例而言,術語「包括(comprising)」將被理解為暗指包含任何所陳述元件或步驟,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或步驟。然而,某些實施例可由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數目個所陳述元件或步驟組成或者基本上由該等任何數目個所陳述元件或步驟組成。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包含如在實例中所使用且除非另外明確規定,否則所有數字皆可被解讀為以措辭「約」或「大約」開頭,即使該術語未明確出現。片語「約」或「大約」可在闡述量值及/或位置時使用以指示所闡述之值及/或位置在一合理預期值及/或位置範圍內。舉例而言,一數值可具有係所陳述值(或值範圍)之+/- 0.1%、所陳述值(或值範圍)之+/- 1%、所陳述值(或值範圍)之+/- 2%、所陳述值(或值範圍)之+/- 5%、所陳述值(或值範圍)之+/- 10%等之一值。除非內容脈絡另外指示,否則本文中所給出之任何數值亦應被理解為包含約或大約彼值。舉例而言,若揭示值「10」,則亦揭示「約10」。本文中所敘述之任何數值範圍意欲包含歸入其中之所有子範圍。亦理解,當揭示一值時,亦揭示「小於或等於」該值、「大於或等於該值」及值之間的可能範圍,如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適當地理解。舉例而言,若揭示值「X」,則亦揭示「小於或等於X」以及「大於或等於X」 (例如,其中X係一數值)。亦理解,貫穿本申請案,以若干種不同格式來提供資料,且此資料表示端點及起點,以及資料點之任何組合之範圍。舉例而言,若揭示一特定資料點「10」及一特定資料點「15」,則應理解,考量揭示大於、大於或等於、小於、小於或等於及等於10及15以及介於10與15之間。亦應理解,亦揭示兩個特定單位之間的每一單位。舉例而言,若揭示10及15,則亦揭示11、12、13及14。
雖然上文闡述各種說明性實施例,但可對各種實施例做出若干個改變中之任一者而不背離如由申請專利範圍闡述之本發明之範疇。舉例而言,可通常在替代實施例中改變執行各種所闡述方法步驟之次序,且在其他替代實施例中,可完全跳過一或多個方法步驟。各種裝置及系統實施例之選用特徵可在某些實施例中被包含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不被包含。因此,前述說明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此乃因本發明之範疇係在申請專利範圍中陳述。
本文中所包含之實例及圖解說明以圖解說明而非限制方式展示其中可實踐標的物之特定實施例。如所述,可利用其他實施例並從中導出該等其他實施例,使得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做出結構及邏輯替代及改變。發明性標的物之此等實施例可在本文中個別地或共同地稱為術語「發明(invention)」,此僅出於便利性且並不意欲在事實上已揭示不止一個發明或發明性概念之情況下將本申請案之範疇自發地限制於任何單個發明或發明性概念。因此,雖然本文中已圖解說明且闡述了特定實施例,但經計算以達成相同目的之任何配置可替代所展示之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意欲涵蓋各項實施例之任何及所有變更或變化。熟習此項技術者在審閱以上說明後將旋即明瞭以上實施例之組合及本文中未具體闡述之其他實施例。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包含由一實踐者採取之特定動作;然而,該等方法亦可包含彼等動作之任何明示或暗示第三方指令。舉例而言,諸如「透皮刺激一傳入周邊神經」之動作包含「指示一傳入周邊神經之刺激」。
30:系統/可穿戴系統 32:帶/可替換組件/可棄式組件 34:裝置/神經刺激裝置/耐用組件/神經調節裝置 36:帶/條帶 38:第一部分/聚矽氧條帶部分 40:第二部分/織物條帶部分 42:電極系統 44:框架 46:螢幕/顯示器/使用者介面 48:可壓按鈕/固態按鈕 50:開口 52:鄰接表面 54:外壁 56:接觸表面 58:上部表面 60:下部表面 62:踏板 64:豎板 68:連接部 70:孔口 72:連接部 74:電極/電觸點/冗餘電極/共同電極/刺激電極/第一電極/第二電極/返回電極/接地電極 76:鉤環/互補鉤環/鉤/環 78:內部 80:外部 82:方向 84:電連接器 86:電觸點/凸出電觸點/經凹入電觸點/耦合件 88:嚙合結構/機械耦合件 90:電觸點/孔/經凹入電觸點/凸出電觸點/互補電觸點/耦合件 92:嚙合結構/機械耦合件 94:電子跡線/跡線/電跡線 104:刺激電路系統 106:電力電子器件 108:硬體處理器 110:記憶體 112:感測器/慣性量測單元/整合式感測器 114:回饋產生器 118:通信硬體 130:通信鏈路 150:使用者介面裝置/裝置 152:硬體處理器 154:記憶體 156:顯示器 158:電力電子器件 160:感測器 162:通信硬體 200:控制器/神經刺激裝置 201:脈衝產生器 203:皮膚介面 209:記憶體 210:通信模組 214:電池 1202:正中神經/正中神經刺激 1204:橈神經/橈神經刺激 1206:週期1/f1 1208:週期1/f2 1210:週期1/F1 1212:週期1/F2 1214:脈衝相位A/前導脈衝相位A 1216:脈衝相位B/前導脈衝相位B 1218:週期1/震顫 1220:週期1/震顫 1222:向上方向 1224:向下方向 1226:呼氣 1228:吸氣
隨附圖式僅係出於說明性目的且展示非限制性實施例。來自不同圖之特徵可在數個實施例中組合。
圖1係包含由一使用者穿戴之一裝置及帶之一系統之一圖像。裝置可拆卸地耦合至帶以用於向使用者提供經皮周邊神經刺激。
圖2係來自圖1之系統的取自系統之一側之另一圖像。
圖3係來自圖1之系統之一透視圖,其展示帶之一內部上之一電極系統。
圖4係系統之一透視側視圖,其中在將裝置插入至框架中之一開口中以將裝置固定至帶之前裝置與該開口對準。
圖5係來自圖4之裝置之一透視圖。
圖6係來自圖4之帶之一透視圖。
圖7 至圖10係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
圖11 至圖14係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
圖15 至圖18係分別類似於圖3至圖6之視圖。
圖19係類似於來自圖1之系統之一系統之一透視圖,其展示帶之一內部上之一電極系統。
圖20係來自圖19之系統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21係來自圖19之系統之一側視圖。
圖22係來自圖19之系統之一仰視透視圖。
圖23係系統之一透視俯視側視圖,其中在將裝置插入至框架中之一開口中以將裝置固定至帶之前裝置與該開口對準。
圖23A係來自圖23之框架之一部分視圖,其展示框架上之一或多個電觸點。
圖24係系統之一仰視透視圖,其中帶被移除。
圖25包含圖24中之系統之視圖。
圖26係系統之另一仰視透視圖,其中帶被移除。
圖27包含圖26中之系統之視圖。
圖28係類似於圖1至圖6之一系統之一右前透視圖。
圖29係圖28之系統之一左後透視圖。
圖30係圖28之系統之一後立面圖。
圖31係圖28之系統之一前立面圖。
圖32係圖28之系統之一右側立面圖。
圖33係圖28之系統之一左側立面圖。
圖34係圖28之系統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35係圖28之系統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36係來自圖28之一裝置之一右前透視圖。
圖37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左後透視圖。
圖38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後立面圖。
圖39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前立面圖。
圖40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右側立面圖。
圖41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左側立面圖。
圖42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43係來自圖28之裝置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44係來自圖28之一帶之一右前透視圖。
圖45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左後透視圖。
圖46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後立面圖。
圖47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前立面圖。
圖48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右側立面圖。
圖49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左側立面圖。
圖50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51係來自圖28之帶之一仰視平面圖。
圖52A圖解說明本文中所揭示之神經調節(例如,神經刺激)裝置之一方塊圖之一實例。
圖52B圖解說明可與本文中所闡述之硬體組件一起實施之一使用者介面裝置之一實施例的一方塊圖。
圖53圖解說明一裝置及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該裝置及系統提供周邊神經刺激並感測一生物學或運動學量測及/或接收用於定製或修改一電刺激之遞送之使用者滿意度資料。
圖54A 至圖54C2圖解說明當刺激跨越兩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或尺神經)交替時刺激參數(例如,叢發頻率、脈衝頻率及脈衝相位)如何在兩個或更多個預先指定的值之間變化之實例。
圖54D1 至圖54E圖解說明當刺激跨越兩個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及橈神經或尺神經)交替時刺激參數(例如,脈衝頻率)如何基於生理參數(例如,震顫頻率及呼吸率)在兩個或更多個值之間變化之實例。
32:帶/可替換組件/可棄式組件
36:帶/條帶
38:第一部分/聚矽氧條帶部分
40:第二部分/織物條帶部分
42:電極系統
44:框架
46:螢幕/顯示器/使用者介面
48:可壓按鈕/固態按鈕
74:電極/電觸點/冗餘電極/共同電極/刺激電極/第一電極/第二電極/返回電極/接地電極
78:內部

Claims (169)

  1. 一種具有用以增強機械固定之一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之可穿戴系統,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該系統包括: 一帶,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 一電極系統,其由該帶支撐且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該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中之每一者之至少一個電極; 一框架,其機械且電耦合至該帶,該框架進一步包括一嚙合結構及一或多個電觸點; 一或多個電跡線,其延伸於該框架與該至少一個電極之間; 一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其具有一上部表面、一下部表面及安置於其間的一外壁,該外壁包括一或多個電觸點,該外壁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機械固定於該框架之該嚙合結構內; 其中當該外壁機械固定於該框架之該嚙合結構內時,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該一或多個電觸點經組態以與該框架之該一或多個電觸點電介接;且 當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框架中時,該嚙合結構防止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其中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
  2.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鄰接表面,其中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包括一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被固定至該帶時接觸該鄰接表面,且其中該帶可由一替代帶替換。
  3.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開口。
  4. 如請求項3之系統,其中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螢幕,當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插入至該框架中時,可自該帶外部在該開口內部觀看該螢幕。
  5. 如請求項3之系統,其中該外壁具有一階梯之一形狀,該階梯包括一豎板及踏板,且其中該豎板之一圓周小於該開口之一內圓周。
  6. 如請求項5之系統,其中當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卡固時,該踏板防止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橈神經或尺神經。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外壁之至少一部分在該上部表面與該下部表面之間係彎曲的。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外壁之至少一部分在該上部表面與該下部表面之間係平整的。
  1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經組態以圍繞一肢體拉緊,從而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12. 一種具有用以增強機械固定之一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之可穿戴系統,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該系統包括: 一帶,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 一框架,其耦合至該帶且具有一開口;及 一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其具有位於一上部表面上之一螢幕,該神經刺激裝置經定大小及定形狀,因此當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框架中時,該神經刺激裝置之僅一部分配合於該開口內,可自該帶之該外部在該開口內觀看該螢幕, 其中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刺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
  13. 如請求項12之系統,其中外壁之僅一部分具有大於該開口之一內圓周之一圓周。
  14. 如請求項13之系統,其中該外壁之該部分具有一圓錐形形狀。
  15. 如請求項13之系統,其中該外壁之該部分具有一階梯形狀。
  16. 如請求項13之系統,其中該帶包含與該框架之一機械耦合及一電耦合,且其中該框架包含與該可移除神經刺激裝置之一機械耦合及一電耦合。
  17.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18.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係撓性的。
  19.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
  20. 如請求項19之系統,其中該帶經組態以圍繞一肢體拉緊,從而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21. 如請求項19之系統,其中該電極系統包括延伸於該框架與該至少一個電極之間的一或多個電跡線。
  22. 如請求項19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橈神經或尺神經。
  23. 如請求項19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
  24. 如請求項19之系統,其中該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25. 一種如請求項1至6及12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刺激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以治療該使用者之一運動障礙。
  26. 一種如請求項1至6及12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刺激使用者之一肢體上之該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以治療神經炎症,其中該等周邊神經包括以下神經中之一或多者: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隱神經、脛神經及腓神經。
  27. 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神經刺激裝置,其具有一下部表面、一上部表面及一螢幕,該螢幕安置於該上部表面上,當該系統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下部表面之至少一部分接觸該使用者之一肢體;及 一帶,其經組態以將該神經刺激裝置抵靠該肢體卡固,使得該下部表面之該部分與該肢體接觸且該螢幕可由該使用者觀看。
  28. 如請求項27之系統,其中嚙合結構係一鄰接表面,且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包括一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被固定至該帶時接觸該鄰接表面。
  29. 如請求項27或28之系統,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開口。
  30. 如請求項27或28之系統,其中外壁之至少一部分在該上部表面與該下部表面之間係彎曲的。
  31. 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帶,其具有帶有一嚙合結構之一框架,該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及 一神經刺激裝置,其具有一上部表面、一下部表面及安置於其間的一外壁,該外壁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框架中時抵靠該嚙合結構固定,同時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32.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該帶之一表面與肢體之間,該表面接觸該神經刺激裝置。
  33.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與該帶形成一壓入配合。
  34. 如請求項31至33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包括一框架,該框架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嚙合該神經刺激裝置。
  35. 如請求項34之系統,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嚙合該框架之一外壁。
  36. 如請求項35之系統,其中該外壁在自該下部表面至該上部表面之一方向上形成一階梯,該階梯包括一豎板及一踏板,該踏板安置於該框架與該肢體之間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卡固時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37. 如請求項35之系統,其中該外壁在自該下部表面至該上部表面之一方向上具有一漸縮圓錐形形狀,當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卡固時,該漸縮圓錐形形狀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框架。
  38. 如請求項31至33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
  39. 一種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帶,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當該帶由該使用者穿戴時,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 一框架,其耦合至該帶且具有一鄰接表面及一開口;及 一神經刺激裝置,其具有一接觸表面,該神經刺激裝置可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開口中,使得該接觸表面鄰接該框架之該鄰接表面,從而防止該神經刺激裝置完全地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該外部上離開該開口。
  40. 如請求項39之系統,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螢幕,當該接觸表面鄰接該鄰接表面時,可自該帶外部在該開口內部觀看該螢幕。
  41. 如請求項39或40之系統,其中該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
  42. 一種用於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之帶,該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該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該帶包括: 一條帶,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被固定至該肢體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及 一框架,其耦合至該條帶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相對於該神經刺激裝置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自該條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開口中時相對於該框架而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通過該開口。
  43. 如請求項42之帶,其中該開口相對於該神經刺激裝置之大小及形狀允許在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框架固定時,可自該條帶外部在該開口內部觀看該神經刺激裝置上之一螢幕。
  44. 如請求項42或43之帶,其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用於待調節之每一神經之至少一個電極。
  45. 一種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帶之方法,該帶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框架,該開口相對於該神經刺激裝置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相對於該框架而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通過該開口,該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該方法包括: 在一方向上將該神經刺激裝置插入至該開口中以固定該神經刺激裝置;及 在該方向上自該開口移除該神經刺激裝置。
  46.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該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被固定至該使用者之一肢體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且其中該方向係自該帶之該內部至該外部。
  47. 一種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帶之方法,該帶具有一外部及一內部,當該帶被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時,該外部可由該使用者觀看且該內部面向該使用者之皮膚;該方法包括: 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自該帶之該內部插入至該帶之一框架中之一開口中;及 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一接觸表面鄰接在該框架之一鄰接表面上,使得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固定,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繼續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該外部上離開該開口。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該帶之一表面與該肢體之間,該表面接觸該神經刺激裝置。
  49. 如請求項47或48之方法,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與該開口形成一壓入配合。
  50. 如請求項47或4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按壓該神經刺激裝置以將該接觸表面自該鄰接表面脫離。
  51. 一種用於將一神經刺激裝置以可釋放方式固定至一使用者之一肢體之帶,該神經刺激裝置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調節該使用者之一或多個周邊神經之一信號,該帶包括: 用於將該神經刺激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自該帶之內部插入至該帶之一框架中之一開口中之構件;及 用於將該神經刺激裝置鄰接在該框架上使得該神經刺激裝置由該帶固定、同時防止該整個神經刺激裝置繼續通過該開口並在該帶之外部上離開該開口之構件。
  52. 一種經組態以將一神經刺激系統固定於一使用者之一手腕上之帶,該帶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經組態以與該使用者之該手腕接觸,該帶包括: 一第一部分,其沿著該帶之一長度毗鄰於一第一端,該第一部分經組態而以可釋放方式嚙合該神經刺激系統,該第一部分包括位於該第一部分之相對側上之一連接部及一孔口; 一第二部分,其沿著該帶之該長度,該第二部分包括一電極系統,該電極系統具有用於待刺激之每一神經之位於該帶之該內表面上之至少一個電極; 一第三部分,其沿著該帶之該長度,該第三部分經組態以通過該第一部分中之該孔口並自行向後摺疊;及 一第四部分,其沿著該帶之該長度毗鄰於該第三部分,該第四部分包括用於將該第四部分固定至該帶之一外表面之一附接機構。
  53. 如請求項52之帶,其中該第一部分包括具有一嚙合結構之一框架,該嚙合結構以可釋放方式固定神經刺激裝置。
  54. 如請求項53之帶,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鄰接表面,且其中該神經刺激裝置包括一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該神經刺激裝置被固定至該帶時接觸該鄰接表面。
  55. 如請求項52之帶,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開口。
  56.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第三部分在被固定至第一位置時形成一環。
  57.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第二部分被包覆模製至該第三部分。
  58.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第三部分在被固定至該第一部分時形成一環。
  59.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第四部分包括鉤環緊固件。
  60.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帶具有一可調整長度。
  61.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帶,其中該帶經定大小以用於各種大小之使用者。
  62. 一種經組態而以可移除方式固定一控制器之手腕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具有一內部及一外部,該內部經組態以與一使用者之一手腕接觸,該手腕可穿戴系統包括: 一框架,其包括一嚙合結構,該嚙合結構經組態以自該系統之該內部接納該控制器以嚙合並固定該控制器;及 一條帶,其自該框架之一第一部分延伸,其中該條帶之一端未固定至該框架。
  63. 如請求項62之手腕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鄰接表面,且其中該控制器包括一接觸表面,該接觸表面經定形狀及定大小以在該控制器被固定至該框架時接觸該鄰接表面。
  64. 如請求項62之手腕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嚙合結構係一開口。
  65. 一種用於將電信號經皮遞送至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耐用組件;及 一可替換組件,其包括至少一個電極,該可替換組件經組態以藉由在朝向該使用者之皮膚之一方向上向該耐用組件施加一力而將該耐用組件及該至少一個電極維持與該皮膚接觸。
  66. 如請求項65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在與該耐用組件接觸患者之該皮膚之位置不同之一位置處接觸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67. 如請求項65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橈神經或尺神經。
  68. 如請求項65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
  69.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耐用組件比該可替換組件能夠耐受更多使用。
  70.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耐用組件具有大於該可替換組件之一使用壽命之一使用壽命。
  71.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方向垂直於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72.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替換組件包括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之一帶。
  73.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替換組件包括一框架,當該可替換組件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框架接觸該耐用組件。
  74. 如請求項73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框架包括一容座,該容座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接納該耐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
  75.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耐用組件包括一螢幕。
  76. 如請求項75之可穿戴系統,其中當該耐用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螢幕對該使用者可見。
  77.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該可替換組件與該耐用組件之間的一電耦合件,當該可替換組件維持該耐用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之間的接觸時,該電耦合件係不可接達的。
  78. 如請求項77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電耦合件包括一電互連件。
  79. 如請求項78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電互連件係彈簧加壓的。
  80. 如請求項78之可穿戴系統,其中當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替換組件被移除時,該電互連件自一經縮回位置移動至一經延伸位置。
  81.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該可替換組件與該耐用組件之間的一機械耦合件。
  82. 如請求項8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嚙合結構。
  83. 如請求項8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鄰接表面。
  84. 如請求項8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接觸表面。
  85. 如請求項8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開口。
  86. 如請求項8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經組態以在不存在該力之情況下抑制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
  87.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使用者為將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而施加之一力之一量值比該可棄式組件為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而施加之該力之一量值小。
  88. 如請求項87之可穿戴系統,其中將該耐用組件自該可棄式組件移除之該力之一方向平行於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之該力之一方向。
  89.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棄式組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90.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棄式組件係撓性的。
  91.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棄式組件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該至少一個電極。
  92.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可棄式組件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拉緊。
  93.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經拉緊可棄式組件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94. 如請求項9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電極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電跡線。
  95. 如請求項94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至少一個電極電接觸。
  96. 如請求項94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至少當該可替換組件將該耐用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耐用組件電接觸。
  97.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耐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與該可棄式組件形成一壓入配合。
  98.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耐用組件係一神經刺激裝置。
  99.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阻斷神經信號。
  100. 如請求項65至68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刺激神經信號。
  101. 一種用於將電信號經皮遞送至一使用者之一或多個神經之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包括: 一第一組件,其包括至少一個電互連件;及 一第二組件,其包括至少一個電互連件,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經定位以便在該第二組件選擇性地與該第一組件嚙合時接觸該第一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該第二組件經組態以在由該使用者穿戴時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皮膚接觸。
  102. 如請求項10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至少一個電極。
  103. 如請求項102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在與該第一組件接觸該患者之該皮膚之位置不同之一位置處接觸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104. 如請求項102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正中神經且該第二電極經組態以刺激該使用者之一橈神經或尺神經。
  105. 如請求項102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極包括經組態以電耦合至該使用者之一返回或接地電極。
  106.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一組件比該第二組件能夠耐受更多使用。
  107.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一組件具有大於可替換組件之一使用壽命之一使用壽命。
  108. 如請求項12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方向垂直於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109.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之一帶。
  110.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一框架,當該第二組件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框架接觸該第一組件。
  111. 如請求項110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框架包括一容座,該容座經定大小及定形狀以接納該第一組件之至少一部分。
  112.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一組件包括一螢幕。
  113. 如請求項112之可穿戴系統,其中當該第一組件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螢幕對該使用者可見。
  114.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係彈簧加壓的。
  115.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當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被移除時,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自一經縮回位置移動至一經延伸位置。
  116.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該第二組件與該第一組件之間的一機械耦合件。
  117. 如請求項116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嚙合結構。
  118. 如請求項116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鄰接表面。
  119. 如請求項116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接觸表面。
  120. 如請求項116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包括一開口。
  121.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經組態以在由該使用者穿戴時在朝向該皮膚之一方向上向該第一組件施加一力。
  122. 如請求項12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機械耦合件經組態以在不存在該力之情況下抑制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
  123. 如請求項121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使用者為將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而施加之一力之一量值比該第二組件為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而施加之該力之一量值小。
  124. 如請求項123之可穿戴系統,其中將該第一組件自該第二組件移除之該力之一方向平行於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之該力之一方向。
  125.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耦合至一第二條帶部分之一第一條帶部分,該第一條帶部分由聚矽氧製造且該第二條帶部分由織物製造。
  126.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係撓性的。
  127.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之一電極系統,該內側包括該至少一個電極。
  128. 如請求項127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二組件經組態以圍繞該使用者之一肢體拉緊。
  129. 如請求項128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經拉緊第二組件迫使該至少一個電極牢固地抵靠該使用者之該皮膚。
  130.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電極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電跡線。
  131. 如請求項130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至少一個電極電接觸。
  132. 如請求項130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至少當該第二組件將該第一組件維持與該使用者之該皮膚接觸時,該一或多個電跡線與該第一組件電接觸。
  133.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當該第二組件選擇性地與該第一組件嚙合時,該第一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及該第二組件之該至少一個電互連件係不可接達的。
  134.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一組件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組件形成一壓入配合。
  135.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該第一組件係一神經刺激裝置。
  136.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阻斷神經信號。
  137. 如請求項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刺激神經信號。
  138. 如請求項1至6、12至16及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之後使一叢發頻率變化。
  139. 如請求項1至6、12至16及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使一叢發頻率變化。
  140. 如請求項1至6、12至16及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時間週期之後使一脈衝頻率變化。
  141. 如請求項1至6、12至16及101至105中任一項之可穿戴系統,其中遞送至該使用者之該一或多個神經之該等電信號在一預先指定的叢發數目之後使一脈衝頻率變化。
  142.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以下各項:憂鬱症(包含但不限於產後憂鬱症、與神經疾病有關之憂鬱症、重度憂鬱症、季節性情緒障礙、憂鬱障礙等)、炎症(諸如神經炎症)、萊姆病、中風、神經疾病(諸如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及胃腸道問題(包含帕金森氏疾病中之胃腸道問題)。
  143.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以下各項:炎症性腸病(諸如克隆氏病、結腸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癬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乾癬及其他炎症性疾病。
  14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炎症性皮膚狀況。
  145.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
  146.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慢性炎症性症狀及發作。
  147.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心臟狀況(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
  148.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免疫功能異常。
  149.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以刺激自主神經系統。
  150.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運動徐緩、運動困難、步態功能異常、肌肉緊張不足及/或僵硬中之一或多者。
  151.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復健或物理療法。
  152.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疼痛。
  153.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疼痛,藉此在不同於該疼痛之位置之一位置處刺激神經。
  15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治療疼痛,藉此在不同於該疼痛之位置之一位置處刺激神經,亦即在手腕或者手臂上之其他部位處提供刺激且該待治療疼痛係位於頭部或腿部區域處或其附近。
  155.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刺激正中神經、橈神經及尺神經中之一者、兩者或全部。
  156.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於刺激迷走神經、耳顳神經、三叉神經或腦神經中之一或多者。
  157.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用以平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
  158.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在進一步包括一手腕穿戴式裝置之一系統及/或方法中。
  159.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之系統、帶或方法中之任一者之用途,其中神經之神經調節影響神經傳遞質釋放、攝取及/或代謝;增加神經傳遞質釋放、攝取及/或代謝;減少神經傳遞質釋放、攝取及/或代謝;藉由增加及減少神經傳遞質活動兩者而平衡神經傳遞質釋放、攝取及/或代謝;激活或下調多巴胺系統;激活或下調血清基能系統;調節腦腸軸;治療憂鬱症(包含但不限於產後憂鬱症、與神經疾病有關之憂鬱症、重度憂鬱症、季節性情緒障礙、憂鬱障礙等);治療炎症(例如,神經炎症);治療萊姆病;治療中風;治療神經疾病(諸如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治療胃腸道問題(包含帕金森氏疾病中之胃腸道問題);治療炎症性腸病(諸如克隆氏病、結腸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癬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乾癬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治療炎症性皮膚狀況;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治療慢性炎症性症狀及發作;治療心臟狀況(諸如心房顫動、高血壓及中風);治療癲癇;治療免疫功能異常;刺激自主神經系統;平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治療習慣性;治療情緒障礙;治療疼痛(例如,背疼痛、關節疼痛、僵直、肌肉疼痛、緊張);治療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狀況;治療疼痛症候群(例如,三叉神經痛、纖維肌痛、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治療微生物感染(例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治療破傷風;治療腦膜炎;治療尿路感染;治療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治療自體免疫障礙;治療運動徐緩;治療運動困難;治療步態功能異常;治療肌肉緊張不足;治療僵硬;治療高血壓;治療耳鳴;及/或治療靈巧性。
  160.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用以治療妥瑞症及/或抽動障礙及/或相關聯症狀。
  161.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用以治療節律性及/或非節律性不自主運動。
  162.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經組態以放置於例如一手臂及/或一腿部之一肢體上。
  163.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經組態以放置於至少一個肢體上以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肢體重複運動及感覺異常。
  16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經組態以放置於至少一個肢體上以治療以下神經中之一者、兩者、三者或更多者:腓神經、隱神經、脛神經、股神經及腓腸神經。
  165. 一種如請求項1至141中任一項之系統、帶或方法,其中以諸如θ叢發之一叢發型樣來提供刺激。
  166. 一種用於向一使用者提供療法建議之系統,該系統包括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該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經組態以: 接收一評估週期之運動學資料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評估週期之該運動學資料及/或該等患者滿意度評級而顯示一震顫改善得分;及 提供複數個波形型樣以供由該使用者選擇。
  167. 一種用於向一使用者提供療法建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接收一評估週期之運動學資料及/或患者滿意度評級;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評估週期之該運動學資料及/或該等患者滿意度評級而顯示一震顫改善得分;及 提供複數個波形型樣以供由該使用者選擇。
  168. 一種如本文中所提供之圖中所闡述之神經調節裝置。
  169. 一種如本文中所提供之本發明中所闡述之神經調節裝置。
TW111128964A 2021-08-03 2022-08-02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TW2023190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03895P 2021-08-03 2021-08-03
US63/203,895 2021-08-03
US202163262331P 2021-10-08 2021-10-08
US63/262,331 2021-10-08
US202163264498P 2021-11-23 2021-11-23
US63/264,498 2021-11-23
US202263367577P 2022-07-01 2022-07-01
US63/367,577 2022-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090A true TW202319090A (zh) 2023-05-16

Family

ID=8515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964A TW202319090A (zh) 2021-08-03 2022-08-02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AU (1) AU2022324555A1 (zh)
CA (1) CA3226913A1 (zh)
TW (1) TW202319090A (zh)
WO (1) WO20230151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1126B2 (en) * 2011-11-15 2017-08-15 Neurometrix, Inc.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 with automatic detection of leg orientation and leg motion for enhanced sleep analysis, including enhance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using the same
JP6606105B2 (ja) * 2014-06-02 2019-11-13 カラ ヘル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振戦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抹消神経刺激用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A2988586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Cala Health, Inc. Neuromodulation system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with detachable therapy unit
WO2017105930A1 (en) * 2015-12-15 2017-06-22 Sullivan Michael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head pain
WO2019213433A1 (en) * 2018-05-03 2019-11-07 Cala Health, Inc. Wearable, ergonomic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JP2023544946A (ja) * 2020-07-15 2023-10-26 イービーティー 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精選された治療法を備えたウェアラブル神経刺激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158A9 (en) 2023-05-11
AU2022324555A1 (en) 2024-03-14
CA3226913A1 (en) 2023-02-09
WO2023015158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8079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roving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
US20220266012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US20220233860A1 (en) Wearable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utilizing rhythmic biological processes
US20200345970A1 (en) Multimodal, modular, magnetically coupled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stimulation system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timulation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CN108355242B (zh) 用于控制震颤的设备和方法
US96162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uro-stimulation
US11478638B2 (e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US20230009158A1 (en) Band for wearabl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US20200155846A1 (e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O2022221858A2 (en) Auricular device for nerve stimula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US11712557B2 (e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TW202319090A (zh) 可穿戴神經刺激系統
EP4380673A1 (en) Wearabl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US11305110B2 (e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U2022325136A1 (en) Parameter variations in neural stimulation
EP4380677A2 (en) Parameter variations in neural st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