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862A -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862A
TW202317862A TW111125348A TW111125348A TW202317862A TW 202317862 A TW202317862 A TW 202317862A TW 111125348 A TW111125348 A TW 111125348A TW 111125348 A TW111125348 A TW 111125348A TW 202317862 A TW202317862 A TW 2023178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aforementioned
wind power
power generat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4472B (zh
Inventor
春日昭夫
烏魯愛別宮 德登瑠梅
大龍 段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4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01To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34Arrangements for erecting or lowering towers, masts, poles, chimney stacks, or the like
    • E04H12/344Arrangements for lifting tower sections for placing additional sections under th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10Assembly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for erecting wind motors
    • F03D13/112Assembly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for erecting wind motors of towers; of ma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抑制風力發電塔重量化或基座大型化。 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4的風力發電塔5具備:塔柱下部11,具有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的方式立設在基座8上的中空混凝土製的至少3支腳部14;塔柱中部12,為俯視下配置在至少3支腳部14的中央的塔柱中部12;及塔柱上部13,從塔柱中部12朝上方突出,支撐風力發電機4。塔柱中部12為具有支撐在腳部14的下端12a、及比下端12a還細的上端12b的錐形的中空混凝土製。塔柱上部13由具有支撐在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的下半部13a、及露出的本體部13b的鋼管所構成。

Description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的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近年來,因對環境問題的意識提高,以藉由可再生能源所得之發電手段而言,風力發電在各地廣為普及。風力發電裝置具備有:具備轉子及機艙(nacelle)的風力發電機、及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的風力發電塔,建在可接受足夠風量的立地條件佳的場所。一般而言,愈高位置,風速愈大。因此,為使發電效率提升,更加提高風力發電塔的需求日益增加。
以用以因應如上所示之需求的風力發電塔而言,周知一種風力發電用混合塔(hybrid tower) (專利文獻1)。該風力發電用混合塔為塔柱的下部形成為剛性高的混凝土構造,塔柱的上部形成為施工性優異的鋼構造。具體而言,塔柱的下部由預應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所構成,塔柱的上部由附加的鋼製圓筒所構成。藉由該構成,可實現超過70m的高度(例如100m)的風力發電塔。
該混合塔的施工法由塔柱下部的混凝土筒打設工序、塔柱下部的預應力導入工序、及塔柱上部的鋼製圓筒安裝工序所組成。在混凝土筒打設工序中,在基腳(footing)之上組裝內模板與外模板,且在模板內打設混凝土,藉此依序垂直構築混凝土筒。在預應力導入工序中,在配置在已達預定長度的混凝土筒的頂部的固著部、與配置在基腳內的固著裝置之間配置PC鋼材,因該PC鋼材被拉張,在混凝土筒部被導入預應力。在鋼製圓筒安裝工序中,在混凝土筒部之上垂直附加鋼製圓筒。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5771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在上述的習知技術中,若為了更加增加風力發電塔的高度而加高塔柱下部的混凝土構造部的高度時,有混凝土構造部的剛性不足之虞。在此,為了解決剛性不足,考慮愈為下側愈加大混凝土構造部的剖面形狀。但是,若形成為如上所示之構成,混凝土構造部的體積及重量變得非常大。伴隨此,亦必須使支撐風力發電塔的基座大型化。
此外,在上述的習知技術中,由下依序構築風力發電塔。因此,為了配置塔柱最上部的鋼製圓筒、或者為了配置載置於其上的風力發電機,必須要有比風力發電塔更高的起重機。因此,風力發電塔的高度受到因起重機的高度所致之限制。
本發明鑑於以上背景,以抑制風力發電塔重量化或基座大型化、及可不受到因起重機的高度所致之限制來構築風力發電塔為課題。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為一種風力發電塔(5),為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4)的風力發電塔,具備:塔柱下部(11),具有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的方式立設在基座(8)上的中空混凝土製的至少3支腳部(14);塔柱中部(12),為俯視下配置在至少3支前述腳部(14)的中央的塔柱中部(12),且為具有支撐在前述腳部(14)的下端(12a)、及比前述下端(12a)還細的上端(12b)的錐形的中空混凝土製;及塔柱上部(13),為從前述塔柱中部(12)朝上方突出,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4)的塔柱上部(13),且由具有支撐在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上端(12b)的下半部(13a)、及露出的本體部(13b)的鋼管所構成。
在此,混凝土製意指包含混凝土的構造體,而非為意指僅由混凝土所構成者。因此,混凝土製包含:鋼筋混凝土造、纖維補強混凝土造、鋼筋鋼骨混凝土造、預應力混凝土構造、預鑄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構造、就地灌注混凝土構造等。
藉由該態樣,因塔柱下部及塔柱中部形成為中空混凝土製,可容易確保風力發電塔所需剛性,因此可增高風力發電塔的高度。此外,因塔柱下部具有中空混凝土製的至少3支腳部,可減少塔柱下部的混凝土量,且抑制風力發電塔重量化或基座大型化。其中,因塔柱上部由鋼管所構成,可容易確保風力發電塔所需的撓曲性能。
在上述態樣中,若前述塔柱中部(12)具有:在前述下端(12a)的外周面朝周方向以等間隔形成的至少3個平坦面(17),前述腳部(14)的各個具有朝向前述塔柱中部(12)的平坦的接合面(18),在使前述接合面(18)與對應的前述平坦面(17)相對向的狀態下,藉由受拉材(20)而被緊固在前述塔柱中部(12)即可。
藉由該態樣,可將塔柱中部與腳部確實地緊固。
在上述態樣中,可在前述腳部(14)的前述接合面(18)與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平坦面(17)之間填充有填充材(19)。
藉由該態樣,可以填充材填充因製造誤差或施工誤差而起的間隙,而在使腳部與塔柱中部相密接的狀態下將該等緊固。
在上述態樣中,該風力發電塔(5)可進一步具備:支承構件(15),可在前述基座(8)上旋動地支承前述腳部(14)。
藉由該態樣,由於可使腳部旋動,因此腳部與塔柱中部的結合較為容易。
此外,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為一種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為上述態樣的風力發電塔(5)的構築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應被前述腳部(14)所包圍的區域(21),構築前述塔柱上部(13)及前述塔柱中部(12)(圖4(B)~(C));使前述塔柱上部(13)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4)(圖4(B));朝向上方大致鉛直地構築至少3支前述腳部(14)(圖5(D));將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4)的前述塔柱上部(13)及前述塔柱中部(12)升起至預定的上空位置(圖5(F));及在前述基座(8)上使至少3支前述腳部(14)旋動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且使前述腳部(14)的上部(14b)抵接於位於前述上空位置的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下端(12a)(圖6(G));及將前述腳部(14)的前述上部(14b)的各個結合在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下端(12a),使前述塔柱下部(11)支撐前述塔柱中部(12)(圖6(H))。
藉由該態樣,將塔柱上部及塔柱中部升起(lift up)至預定的上空位置之前,風力發電機被支撐在塔柱上部。因此,不需要為了配置塔柱上部或風力發電機而使用比風力發電塔更高的起重機。因此,可不受到因起重機的高度所致之限制來構築風力發電塔。
在上述態樣中,該構築方法可進一步包含下述步驟:在將前述塔柱上部(13)及前述塔柱中部(12)升起至前述上空位置之前,在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下端(12a)安裝平衡錘 (24)(圖5(E));及在將前述腳部(14)的前述上部(14b)的各個結合在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下端(12a)之後,將前述平衡錘(24)從前述塔柱中部(12)的前述下端(12a)卸下(圖6(I))。
藉由該態樣,將塔柱上部及塔柱中部升起至上空位置時,可使塔柱上部及塔柱中部的姿勢穩定。
在上述態樣中,可在構築前述塔柱上部(13)及前述塔柱中部(12)的步驟(圖4(B)~(C))中,配置前述風力發電機(4)的機艙(3),且在前述機艙(3)的下方,一邊將前述塔柱上部(13)及前述塔柱中部(12)由上依序頂舉一邊構築。
藉由該態樣,可在較低位置進行機艙的配置作業、及機艙與塔柱上部的結合作業。因此,無須準備揚程較大的大型起重機,可刪減施工成本。 [發明之效果]
藉由以上態樣,抑制風力發電塔重量化或基座大型化,且可不受到因起重機的高度所致之限制來構築風力發電塔。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1的側面圖。如圖1所示,風力發電裝置1具備有:具備轉子2及機艙3的風力發電機4、及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4的風力發電塔5。本實施形態的風力發電裝置1構成為被構築在陸地上的陸上風力發電設施。在其他例中,風力發電裝置1亦可構成為被構築在海上的底固式的離岸風力發電設施。
轉子2具備有:具有水平方向的軸線的輪轂6、及由輪轂6朝徑方向延伸且配置在輪轂6的軸線周圍的複數個葉片7。轉子2因葉片7受到風力而繞著輪轂6的軸線旋轉。機艙3可繞著軸線旋轉地支撐轉子2。機艙3內部具備有:在輸入側連結有轉子2的增速機、及連結在增速機的輸出側的發電機。若轉子2旋轉,機艙3以增速機使旋轉增速,且以發電機進行發電。
圖2為圖1中的II-II剖面圖。如圖1及圖2所示,風力發電裝置1建在被構築在地盤G的基座8(支撐構造物)之上。基座8包含有3個基腳9。3個基腳9以等間隔(120∘間隔)配置在風力發電塔5俯視下從中心5X朝徑方向均等分離的位置而且周圍。該等3個基腳9亦可藉由未圖示的地樑而彼此連結。
風力發電塔5具備有:被基座8所支撐的塔柱下部11;被塔柱下部11所支撐的塔柱中部12;及被塔柱中部12所支撐且支撐風力發電機4的塔柱上部13。
塔柱下部11具有: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的方式立設在基腳9上的中空混凝土製的3支腳部14。亦即,塔柱下部11藉由3支腳部14而形成為三腳構成。各腳部14具有:相對鉛直線傾斜的腳本體部14a、及從腳本體部14a的上端朝上方延伸且大概鉛直地延伸的腳上部14b。
在各腳部14的下端設有支承構件15。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承構件15被埋設在混凝土,構成為使腳部14朝下方延長的延長部。在其他實施形態中,支承構件15亦可露出而未被埋設在混凝土。
支承構件15為在被埋設在混凝土之前的狀態下,在基座8上可旋動地支承腳部14的旋轉支承構件。支承構件15具有朝水平方向延伸的旋動軸15X。支承構件15配置在旋動軸15X相對從風力發電塔5的中心5X朝向支承構件15延伸的假想線16形成直角的方向。如上所示,腳部14藉由支承構件15可繞著旋動軸15X旋動地予以支撐,藉此可使上部朝近接、背離風力發電塔5的中心5X的方向傾動。
塔柱中部12在俯視下配置在3支腳部14的中央。塔柱中部12形成為錐形的中空混凝土製,具有:支撐在腳部14的下端12a、及比下端12a更細的上端12b。其中,在圖2中,以想像線表示從上方朝向鉛直下方所投影的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的外輪廓。
圖3為圖1中的III-III剖面圖。如圖1及圖3所示,塔柱中部12具有在下端12a的外周面朝周方向等間隔形成的3個平坦面17。腳部14的各個在腳上部14b具有朝向塔柱中部12的平坦的接合面18。腳上部14b配置成使接合面18與對應的平坦面17相對向。在腳部14的接合面18與塔柱中部12的平坦面17之間填充有填充材19。填充材19為具有伴隨時間經過而硬化的硬化性與流動性的填充材料,例如可為無收縮水泥砂漿。腳上部14b在透過填充材19而使接合面18與對應的平坦面17相對向的狀態下,藉由受拉材20而被緊固在塔柱中部12。受拉材20亦可為例如由銅棒所構成的複數個後拉桿(post tension bar)(PT桿)。
如圖1所示,塔柱上部13由鋼管所構成,設置成從塔柱中部12朝上方突出。塔柱上部13具有:被支撐在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的下半部13a、及在塔柱中部12與機艙3之間露出的本體部13b。塔柱上部13的下半部13a是指藉由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來包圍全周的部分,遍及預定的高度而在塔柱中部12內鉛直延伸。塔柱上部13藉由下半部13a被結合在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而被剛性結合在塔柱中部12。塔柱上部13的本體部13b從塔柱中部12遍及預定的高度而朝上方延伸,為風力發電塔5之中最低剛性且容易撓曲的部分。此外,塔柱上部13的本體部13b因露出而作為將機艙3的熱放出至大氣的放熱部來發揮功能。
風力發電塔5構成為如以上所示。藉此,可一邊抑制風力發電塔5重量化或基座8大型化,一邊增高風力發電塔5的高度。
具體而言,藉由塔柱下部11及塔柱中部12形成為中空混凝土製,可容易確保風力發電塔5所需剛性,因此可增高風力發電塔5的高度。此外,塔柱下部11具有中空混凝土製的3支腳部14,因此塔柱下部11的混凝土量減少,抑制風力發電塔5重量化或基座8大型化。再者,因塔柱下部11由3支腳部14所構成,容易以均等支撐荷重的方式將腳部14與塔柱中部12結合。其中,由於塔柱上部13由鋼管所構成,因此容易確保風力發電塔5所需的撓曲性能。
本實施形態的風力發電塔5並非為限定於此者,可由以下例示的尺寸構成。風力發電塔5的高度(由基座8的上表面至機艙3的下表面)若為100m以上即可,可為例如220m。塔柱下部11及塔柱中部12的高度(由基座8的上表面至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若為90m以上即可,可為例如200m。此時,塔柱上部13所露出的本體部13b的高度可為10~25m程度。塔柱上部13的高度可為15~50m程度。
塔柱中部12的高度可為60~140m程度,被支撐在腳部14的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的高度可為10~30m程度。塔柱下部11的高度可為50~120m程度。腳本體部14a的高度可為40~100m程度,腳上部14b的高度可為10~30m程度。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的直徑可為7.5~17.5m程度,塔柱中部12的上端12b的直徑小於下端12a的直徑,可為5~12m程度。塔柱下部11的半徑(由風力發電塔5的中心5X至各腳部14的下端中心)可為12~30m程度。
此外,轉子2並非為限定於此者,例如其半徑可為50~120m程度。
如圖3所示,塔柱中部12具有在下端12a的外周面朝周方向等間隔形成的3個平坦面17。腳部14的各個具有朝向塔柱中部12的平坦的接合面18,在使接合面18與對應的平坦面17相對向的狀態下藉由受拉材20予以緊固。藉此,塔柱中部12與腳部14被確實緊固。
此外,在腳部14的接合面18與塔柱中部12的平坦面17之間填充有填充材19。因此,因製造誤差或施工誤差而起的間隙被填充材19填充,在腳部14與塔柱中部12相密接的狀態下予以緊固。
亦如圖2所示,風力發電塔5具備可在基座8上旋動地支承腳部14的支承構件15。藉此,腳部14可旋動,腳部14與塔柱中部12的結合較為容易。關於此,容後說明。
接著,說明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1的構築方法。
圖4~圖6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1的構築順序的說明圖。風力發電裝置1藉由作業員而以下列順序構築。如圖4(A)所示,作業員首先在地盤G的預定的位置構築包含3個基腳9的基座8。此外,在應被腳部14所包圍的區域21(參照圖2),組裝用以構築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的升起架台22。如圖2所示,升起架台22配置在剖面尺寸為最大的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的外周側。升起架台22被組裝在下部,在適當時機(timing)朝上方延長。升起架台22的至少上部被組裝在針對風力發電塔5的中心5X周圍(周方向)與3個腳部14不相重疊的位置。
接著,如圖4(B)所示,使用起重機23,將機艙3配置在升起架台22之上,並且在地盤G上立設塔柱上部13。機艙3的配置及塔柱上部13的配置亦可任一者先進行。配置了機艙3及塔柱上部13之後,在塔柱上部13的上端結合機艙3的下表面,使機艙3支撐在塔柱上部13。
之後,如圖4(C)所示,在機艙3的下方的地盤G上,以結合在塔柱上部13的下半部13a的方式一邊由上依序頂舉(jack up)塔柱中部12一邊構築。若機艙3被頂舉至預定的高度,將包含葉片7的轉子2安裝在機艙3。
如上所示,在構築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的步驟(圖4(B)~(C))中,在機艙3的下方,一邊由上依序頂舉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一邊構築。藉此,可在較低位置進行機艙3的配置作業、及機艙3與塔柱上部13的結合作業。因此,不需要準備揚程較大的大型起重機,刪減施工成本。
如圖5(D)所示,在3個基腳9上,朝向上方而大致鉛直地構築3支腳部14。具體而言,在基腳9之上配置支承構件15來進行固定。支承構件15若以上表面形成水平的角度藉由鎖定構件予以固定即可。在該狀態下,在支承構件15之上鉛直構築腳部14的腳本體部14a。若視需要為以防止所構築的腳本體部14a倒置,若以支撐纜線拘束腳本體部14a即可。腳部14若使用起重機23而依序堆積例如中空的複數個預鑄混凝土構件,藉由PC受拉材的張力而彼此相結合來構築即可。在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就地灌注的混凝土來構築腳部14。
在該階段,如圖5(D)所示,亦可僅構築可鉛直構築的腳本體部14a,亦可構築腳部14的全體。或者,如圖5(E)所示,亦可除了腳本體部14a之外,為了斜向構築而僅構築腳上部14b的下部。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該階段,構築腳本體部14a與腳上部14b的下部。圖5(D)所示之腳部14的構築若為構築基腳9後,可在任何時候進行,並不需要在圖4(C)之後進行。
在圖4(C)中構築了塔柱中部12之後,如圖5(E)所示,在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安裝平衡錘24。之後,如圖5(F)所示,將支撐風力發電機4的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使用升起架台22而升起(lift up)至預定的上空位置。預定的上空位置為在圖1所示之已完成的風力發電塔5中所配置的位置。
如上所示,在圖5(E)中,在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安裝平衡錘24,因此在圖5(F)中將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升起至上空位置時,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的姿勢呈穩定。
之後,如圖6(G)所示,在基座8上使3支腳部14旋動而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下放(lowering),使腳上部14b抵接於位於上空位置的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接著,如圖6(H)所示,使用受拉材20而將腳上部14b的各個結合在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使塔柱下部11支撐塔柱中部12。具體而言,在腳部14的構築完畢的部分之上構築未構築的部分。接著,如圖3所示,在腳部14的接合面18與塔柱中部12的平坦面17之間填充填充材19。填充材19硬化後,在透過填充材19使腳部14的接合面18與對應的塔柱中部12的平坦面17相對向的狀態下,藉由受拉材20,將腳部14的腳上部14b緊固在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
如上所述,因風力發電塔5具備支承構件15,圖6(G)所示之腳部14的旋動動作變得較為容易,容易進行使腳部14與塔柱中部12彼此結合的作業。
最後,如圖6(I)所示,將平衡錘24從塔柱中部12的下端12a卸下。此外,將升起架台22解體。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腳部14的下端打設混凝土,且將支承構件15埋設在混凝土。藉此,構築圖1所示之風力發電裝置1。
如上所示在實施形態之構築方法中,在圖5(F)中將塔柱上部13及塔柱中部12升起至預定的上空位置之前,如圖4(B)所示使風力發電機4支撐在塔柱上部13。因此,不需要為了配置塔柱上部13或風力發電機4,而準備比風力發電塔5更高的大型起重機。因此,可不受到因起重機高度所致之限制來構築風力發電塔5。
以上結束具體實施形態的說明,惟本發明並非為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可大範圍地變形實施。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塔柱下部11具有3支腳部14,惟亦可具有4支以上的腳部14。此外,若為未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各構件或部位的具體構成或配置、數量、角度、素材、順序等可作適當變更。另一方面,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各構成要素並非所有均為必須,可適當選擇。
1:風力發電裝置 2:轉子 3:機艙 4:風力發電機 5:風力發電塔 5X:中心 6:輪轂 7:葉片 8:基座 9:基腳 11:塔柱下部 12:塔柱中部 12a:下端 12b:上端 13:塔柱上部 13a:下半部 13b:本體部 14:腳部 14a:腳本體部 14b:腳上部 15:支承構件 15X:旋動軸 16:假想線 17:平坦面 18:接合面 19:填充材 20:受拉材 21:區域 22:升起架台 23:起重機 24:平衡錘 G:地盤 II-II:剖面線 III-III:剖面線
圖1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的側面圖 圖2為圖1中的II-II剖面圖 圖3為圖1中的III-III剖面圖 圖4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的構築順序的說明圖 圖5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的構築順序的說明圖 圖6為實施形態之風力發電裝置的構築順序的說明圖
1:風力發電裝置
2:轉子
3:機艙
4:風力發電機
5:風力發電塔
5X:中心
6:輪轂
7:葉片
8:基座
9:基腳
11:塔柱下部
12:塔柱中部
12a:下端
12b:上端
13:塔柱上部
13a:下半部
13b:本體部
14:腳部
14a:腳本體部
14b:腳上部
15:支承構件
G:地盤
II-II:剖面線
III-III:剖面線

Claims (7)

  1. 一種風力發電塔,為用以在上空支撐風力發電機的風力發電塔, 具備: 塔柱下部,具有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的方式立設在基座上的中空混凝土製的至少3支腳部; 塔柱中部,為俯視下配置在至少3支前述腳部的中央的塔柱中部,且為具有支撐在前述腳部的下端、及比前述下端還細的上端的錐形的中空混凝土製;及 塔柱上部,為從前述塔柱中部朝上方突出,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的塔柱上部,且由具有支撐在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上端的下半部、及露出的本體部的鋼管所構成。
  2. 如請求項1之風力發電塔,其中前述塔柱中部具有:在前述下端的外周面朝周方向以等間隔形成的至少3個平坦面, 前述腳部的各個具有朝向前述塔柱中部的平坦的接合面,在使前述接合面與對應的前述平坦面相對向的狀態下,藉由受拉材而被緊固在前述塔柱中部。
  3. 如請求項2之風力發電塔,其中在前述腳部的前述接合面與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平坦面之間填充有填充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風力發電塔,其進一步具備:支承構件,可在前述基座上旋動地支承前述腳部。
  5. 一種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為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在應被前述腳部所包圍的區域,構築前述塔柱上部及前述塔柱中部; 使前述塔柱上部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 朝向上方大致鉛直地構築至少3支前述腳部; 將支撐前述風力發電機的前述塔柱上部及前述塔柱中部升起至預定的上空位置;及 在前述基座上使至少3支前述腳部旋動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傾斜,且使前述腳部的上部抵接於位於前述上空位置的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下端;及 將前述腳部的前述上部的各個結合在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下端,使前述塔柱下部支撐前述塔柱中部。
  6. 如請求項5之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下述步驟: 在將前述塔柱上部及前述塔柱中部升起至前述上空位置之前,在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下端安裝平衡錘;及 在將前述腳部的前述上部的各個結合在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下端之後,將前述平衡錘從前述塔柱中部的前述下端卸下。
  7. 如請求項6之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其中在構築前述塔柱上部及前述塔柱中部的步驟中,配置前述風力發電機的機艙,且在前述機艙的下方,一邊將前述塔柱上部及前述塔柱中部由上依序頂舉一邊構築。
TW111125348A 2021-07-08 2022-07-06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TWI814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3270 2021-07-08
JP2021113270 2021-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862A true TW202317862A (zh) 2023-05-01
TWI814472B TWI814472B (zh) 2023-09-01

Family

ID=84801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348A TWI814472B (zh) 2021-07-08 2022-07-06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68832A1 (zh)
JP (1) JPWO2023282086A1 (zh)
TW (1) TWI814472B (zh)
WO (1) WO20232820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0151B2 (ja) 2007-08-30 2012-01-11 九州電力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用ハイブリッドタワー及びその施工法
WO2013083802A2 (en) * 2011-12-07 2013-06-13 Dong Energy Wind Power A/S Support structure for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such support structure
WO2015181428A1 (es) * 2014-05-27 2015-12-03 Esteyco S.A.P. Subestructura flotante para aerogenerador y procedimiento de instalación de la mism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8832A1 (en) 2024-05-15
JPWO2023282086A1 (zh) 2023-01-12
TWI814472B (zh) 2023-09-01
WO2023282086A1 (ja)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1201B1 (ko) 강관말뚝 기초와 조립식 구조물을 사용한 해상풍력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EP2215320B1 (en) Segmented concrete tow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thereof
DK2570555T3 (en) A tower base section of a wind turbine, a wind turbine and a system for mounting a tower
JP5181029B2 (ja) 洋上風力発電装置
US20170218919A1 (en) Wind tracing, rotational, semi-submerged raft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050018B (zh) 风力涡轮机塔架设系统
KR20110112228A (ko) 풍력 발전기용 하이브리드 타워 건설방법
KR101318111B1 (ko) 파력 저감형 다열 파일 하이브리드 해상풍력 지지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1785765U (zh) 用于海上风电机组多桩基础的二次调平结构
KR20150131080A (ko) 부체식 해상 풍력발전 설비
TW201525243A (zh) 風力發電廠基地及風力發電廠
US20120023860A1 (en) Adapter Configuration for a Wind Tower Lattice Structure
US20120304588A1 (en) Method for Erecting a Wind Turbine Tower
JP7433859B2 (ja) 風力発電装置の支持構造及び風力発電装置
BR112016022360B1 (pt) Sistema compreendendo uma turbina eólica, método para montagem da ancoragem subaquática de uma turbina eólica marítima e método para montagem de uma turbina eólica
KR101164227B1 (ko) 강관말뚝 기초와 조립식 구조물을 사용한 해상풍력 구조물
CN103938645A (zh) 预留基础环孔和桩窝孔的预制混凝土承台及基于该承台的装配式多桩基础安装方法
WO2013100441A1 (ko) 강관말뚝 기초와 조립식 구조물을 사용한 해상풍력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TW202317862A (zh) 風力發電塔及風力發電塔的構築方法
CA2647804A1 (en) Wind turbine tower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the same
KR101538720B1 (ko) 해상 풍력 발전기 시공공법
WO2024066906A1 (zh) 承台基础和风电塔筒
KR20140107049A (ko) 해상풍력 구조물의 시공 방법
JP7492283B1 (ja) 着床式洋上架台の構築方法、着床式洋上架台、及び洋上風力発電装置
JP7313212B2 (ja) 洋上施設用浮体構造物及びその設置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