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586A -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586A
TW202317586A TW111126584A TW111126584A TW202317586A TW 202317586 A TW202317586 A TW 202317586A TW 111126584 A TW111126584 A TW 111126584A TW 111126584 A TW111126584 A TW 111126584A TW 202317586 A TW202317586 A TW 2023175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groups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prodr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6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莎曼莎 艾利森 格林
潔西卡 瑪麗 格蘭德
史蒂芬 湯瑪斯 史戴本
內裡 阿瑪拉
維施瓦 M 狄克斯特
艾莉西亞 維勒木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58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2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 A61K31/553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having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oxygen as ring hetero atoms, e.g. loxapine, staurospo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08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oxygen, e.g. ethers, acetals, ketones, quinones, aldehydes, peroxides
    • A61K47/10Alcohols; Phenols; Salts thereof, e.g. glycerol; Polyethylene glycols [PEG]; Poloxamers; PEG/POE alkyl 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08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oxygen, e.g. ethers, acetals, ketones, quinones, aldehydes, peroxides
    • A61K47/12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8Solu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Aerosols; Fo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61K9/2018Sugars, or sugar alcohols, e.g. lactose, mannit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27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vinyl pyrrolidone, poly(meth)acry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5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gums; Cyclodextrin
    • A61K9/2054Cellulose;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5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gums; Cyclodextrin
    • A61K9/2059Starch, including chemically or physically modified derivatives; Amylose; Amylopectin; 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5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58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66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8/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8/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8/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systems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or ring system,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condensed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besit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式 (I) 化合物:
Figure 111126584-A0101-11-0001-1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及 R 2具有本說明書所描述之值中之任一者,以及包含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組成物。該等化合物為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促效劑,且用於治療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之疾病,諸如癌症、糖尿病、敗血症及敗血性休克。

Description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本發明涉及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促效劑,其用於治療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之疾病,諸如癌症、糖尿病、敗血症及敗血性休克。
在氧化爆發中,吞噬細胞在吞噬體內產生殺菌性活性含氧物 (ROS)。ROS 之快速增加係藉由 NOX2 (一種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還原酶 (NADPH)) 媒介 (Thomas, D.C., Immunol. Lett., 2017, 192, 88-96)。NOX2 錯合物在吞噬體及細胞膜上之組裝伴隨耗氧量及葡萄糖攝取的增加 (Zatti, M. 及 Rossi, F. Biochim.Biophys. Acta, 1965, 99, 557-561)。經由五碳醣磷酸路徑的葡萄糖分解代謝增加了 NADPH 的產生,其為 NOX2 提供了生成超氧自由基所需的還原當量。
嗜中性白血球係實現最佳抗微生物防禦所必需的專職吞噬細胞,佔人體循環白血球的 50% 至 70% (Mayadas, T.N. 等人, Ann. Rev. Pathol., 2014, 9, 181-218)。它們依靠氧化爆發來實現多種功能,包括吞噬作用 (Rosales, C. 及 Uribe-Querol, E., Biomed Res. Int., 2017, 9042851. doi: 10.1155/2017/ 9042851)、去顆粒作用 (Sengelov, H. 等人, J. Immunol., 1995, 154, 4157-4165)、ROS 產生 (Amulic, B. 等人, Annu. Rev. Immunol., 2012, 30, 459-489) 及形成嗜中性白血球細胞外陷阱 (NET)(Brinkmann, V., J. Innate Immun., 2018, 10, 414-421;及 Brinkmann, V. 等人, Science, 2004, 303, 1532-1535)。使 NOX2 錯合物失活的突變損害嗜中性白血球的氧化能力並導致慢性肉芽腫疾病 (CGD) (Roos, D. 等人, Blood Cells Mol. Dis., 2010, 45, 246-265)。CGD 患者易發生復發性、慢性及侵襲性細菌和真菌感染 (Heyworth, P.G. 等人,. Curr. Opin. Immunol., 2003, 15, 578-584)。
儘管嗜中性白血球對先天免疫至關重要,但過度活化嗜中性白血球可能有害。源自 NET 的局部組織損傷、炎症及自身抗原會加劇慢性病症 (諸如動脈粥樣硬化、乾癬、痛風及狼瘡) 之病理學 (Brinkmann, V., J. Innate Immun., 2018, 10, 414-421)。靶向氧化爆發可能具有治療潛力,但有關 NOX2 抑制劑或五碳醣磷酸路徑的酶 (包括 葡萄糖-6-磷酸去氫酶 (G6PDH)) 存在安全性問題。使用它們的障礙包括對先天免疫之抑制及一般毒性 (Diebold, B.A. 等人, Antioxid.Redox Signal, 2015, 23, 375-405;及 Kowalik, M.A., Columbano, A., Perra, A., Oncol., 2017, 7, 87)。
嗜中性白血球之 釋網凋亡 (NETosis) 對於毒殺細胞外細菌至關重要 (Brinkmann, V. 等人, Science, 2004, 303, 1532-1535),但其潛在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大多數生理刺激,包括細菌、真菌及結晶顆粒,皆會觸發 NOX2 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但一些用作鉀和鈣離子載體的細菌毒素會促進 NOX2 非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 (Kenny, E.F. 等人, Elife 6, 2017, e24437)。NOX2 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 被描述為兩階段的製程 (Neubert, E. 等人, J. Cell Sci. 133, 2020, jcs241075)。在第 1 階段,活性傳訊級聯觸發 NOX2 誘導的氧化爆發,組蛋白修飾酶 (諸如嗜中性白血球彈性蛋白酶 (NE) 及肽基-精胺酸去胺酶 4 (PAD4)) 進入細胞核。第 2 階段涉及染色質之熵膨脹、細胞膜之破裂以及由染色質及顆粒蛋白所組成之 NET 的傳播。
釋網凋亡 (NETosis) 的抑制劑可控制慢性嗜中性白血球驅動疾病。最近對人嗜中性白血球中大型化學資料庫的表型篩選確定化合物 LDC7559 為 NOX2 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 的抑制劑 (Sollberger, G. 等人, Sci. Immunol., 2018, 3, eaar6689)。提出靶向 Gasdermin D (GSDMD) (一種媒介稱為細胞焦亡 (pyroptosis) 的裂解形式的細胞死亡的蛋白質) 的成孔結構域。在巨噬細胞中,人類半胱天冬酶 1、4 或 5 (小鼠半胱天冬酶 1 或 11) 對 GSDMD 的裂解釋放 N 端片段,該片段在膜中形成孔 (Kayagaki, N. 及 Dixit, V. M., Science, 2010, 366, 688-689)。在嗜中性白血球中,半胱天冬酶-4 裂解 GSDMD 以響應胞質脂多醣 (LPS),導致 NET 之擠出 (Chen, K.W. 等人, Sci. Immunol., 2018, 3, aar6676)。GSDMD 亦可能被嗜中性白血球特異性蛋白酶 (諸如 NE 及組織蛋白酶 G) 裂解 (Burgener, S.S. 等人, Cell Rep., 2019, 27, 3646-3656;及 Kambara, H. 等人, Cell Rep., 2018, 22, 2924-2936)。LDC7559 如何抑制 GSDMD 以預防 釋網凋亡 (NETosis),以及為何 LDC7559 抑制 NOX2 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 而不抑制 NOX2 非依賴性 釋網凋亡 (NETosis),仍然是謎。
目前,需要可用於促效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 (PFKL) 的化合物及方法。亦需要可用於抑制 NOX2 依賴性氧化爆發的化合物。該等化合物及方法將可用於治療包括糖尿病及癌症在內的疾病。
已發現 LDC7559 及式 (I) 化合物能促效 PFKL 並抑制 NOX2 依賴性氧化爆發。
在第一實施例 (實施例 1;縮寫為「E1」) 中,本發明提供本發明的化合物,其為式 (I) 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I)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NR aR b或 5-10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 R 2為 6-10 員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或 R 2為 5-10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或 R 2為 3-10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R a為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2-C 6)炔基羰基、3-6 員雜環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之 5-6 員雜芳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2-C 6)炔基羰基及 3-6 員雜環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R b為 H 或 (C 1-C 6)烷基; 各 R c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dR e、 ‑C(=O)NR dR e、(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及 (C 1-C 6)烷醯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及 (C 1-C 6)烷醯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及氰基; R d及 R e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 及 (C 1-C 6)烷基;或 R d及 R e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各 R f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 ‑NR gR h、‑C(=O)NR gR h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 ‑NR gR h、‑C(=O)NR gR h及氰基; R g及 R h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 及 (C 1-C 6)烷基;或 R g及 R h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 3-6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m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R n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 ‑NR tR u、‑C(=O)NR tR u, ‑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基硫基、‑N(H)S(O) 2R x、‑S(O) 2R x、(C 2-C 6)烯基及 (C 2-C 6)炔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基硫基、(C 2-C 6)烯基及 (C 2-C 6)炔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 ‑C(=O)NR tR u、‑S(O) 2NR tR u、‑S(O) 2R x及氰基; 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NR vR w、 ‑C(=O)NR vR w、‑S(O) 2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C 1-C 6)烷基硫基,3-6 員雜環及 ‑S(O) 2R y,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3-6 員雜環及 (C 1-C 6)烷基硫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vR w、‑S(O) 2R y及氰基; R t及 R u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C 1-C 6)烷醯基及 (C 2-C 6)炔基羰基;或 R t及 R u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v及 R w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及 (C 1-C 6)烷醯基;或 R v及 R w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x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R y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且 各 R z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側氧基、鹵基、羥基及 (C 1-C 6)烷基,該 (C 1-C 6)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 ‑C(=O)NR tR u、S(O) 2NR vR w、‑S(O) 2R y、氰基及側氧基。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進一步實施例 (E2-E81) 如下文所述。 E2.       如 E1 之化合物,其中 R 1為 ‑NR aR b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之 5-10 員雜芳基; R 2為苯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或 R 2為 5-9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或 R 2為 9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R a為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2-C 6)炔基羰基、3-6 員雜環或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之 5 員雜芳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及 (C 3-C 6)環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羥基取代之 (C 1-C 6)烷基; R b為 H 或 (C 1-C 6)烷基; 各 R c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dR e、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氰基取代之 (C 1-C 6)烷基; R d及 R e各自為 H; 各 R f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 ‑C(=O)NR gR h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羥基及羧基所組成之群組; R g及 R h各自為 H; R m為 H; R n為 H; 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 ‑NR tR u、‑C(=O)NR tR u、‑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基硫基、‑N(H)S(O) 2R x、‑S(O) 2R x及 (C 2-C 6)炔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及 (C 2-C 6)炔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羥基、‑NR tR u、‑C(=O)NR tR u及氰基; 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NR vR w、 ‑C(=O)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C 1-C 6)烷基硫基、3-6 員雜環及 ‑S(O) 2R y,其中各 (C 1-C 6)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R t及 R u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C 1-C 6)烷醯基及 (C 2-C 6)炔基羰基;或 R t及 R u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v及 R w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及 (C 1-C 6)烷醯基; R x為 (C 1-C 6)烷基; R y為 (C 1-C 6)烷基;且 各 R z係獨立地選自由側氧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       如 E1 或 E2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NR aR b。 E4.       如 E1、E2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醯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組。 E5.       如 E1、E2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C 1-C 6)烷醯基。 E6.       如 E1、E2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乙醯基。 E7.       如 E1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E8.       如 E1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3-C 6)環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E9.       如 E1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3-C 6)環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 (C 1-C 6)烷基。 E10.     如 E1、E2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之 5-6 員雜芳基。 E11.     如 E1、E2 或 E3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04
Figure 02_image006
Figure 02_image008
Figure 02_image010
Figure 02_image012
Figure 02_image014
Figure 02_image016
。 E12.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 或 E1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b為 H。 E13.     如 E1 或 E2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之 5-10 員雜芳基。 E14.     如 E1 或 E2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之 5 員雜芳基。 E15.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5 員雜芳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氰基、‑NR dR e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其中各 (C 1-C 6)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氰基所組成之群組。 E16.     如 E1 或 E2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18
Figure 02_image020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 E17.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之 5-9 員雜芳基。 E18.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之苯基。 E19.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 或 E18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鹵基、氰基、‑NR tR u、‑C(=O)NR tR u、 ‑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基硫基、‑N(H)S(O) 2R x及 ‑S(O) 2R x,其中各 (C 1-C 6)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羥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E20.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28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Figure 02_image034
Figure 02_image036
Figure 02_image038
Figure 02_image040
Figure 02_image042
E21.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之 5-6 員雜芳基。 E22.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 或 E2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vR w、‑C(=O)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基硫基、‑S(O) 2R y及 (C 1-C 6)烷醯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E23.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44
Figure 02_image046
Figure 02_image048
Figure 02_image050
Figure 02_image052
Figure 02_image054
Figure 02_image056
Figure 02_image058
Figure 02_image060
。 E24.     如 E1、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之 3-10 員雜環。 E25.     如 E1、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之 5-10 員雜環。 E26.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 或 E25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z為側氧基或 (C 1-C 3)烷基。 E27.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62
Figure 02_image064
Figure 02_image066
。 E28.     如 E1、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之 6-12 員芳基;R r為 ‑NR tR u或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基團取代之 (C 2-C 6)炔基:鹵基、羥基、氰基及側氧基;R t為 H;且 R u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基團取代之 (C 2-C 6)炔基-C(=O)‑:鹵基、羥基、氰基及側氧基。 E29.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之苯基;且 R r為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獨立地選自由羥基及氰基所組成之群組之基團取代之 (C 2-C 6)炔基。 E30.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
Figure 02_image068
; 及 R r為 (C 2-C 6)炔基,其經羥基取代。 E31.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 或 E16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70
Figure 02_image072
。 E32.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74
Figure 02_image076
Figure 02_image078
Figure 02_image080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3.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82
Figure 02_image084
Figure 02_image086
Figure 02_image088
Figure 02_image090
Figure 02_image092
Figure 02_image094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4.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096
Figure 02_image098
Figure 02_image100
Figure 02_image102
Figure 02_image104
Figure 02_image106
Figure 02_image108
Figure 02_image110
Figure 02_image112
Figure 02_image114
Figure 02_image116
Figure 02_image118
Figure 02_image120
Figure 02_image122
Figure 02_image124
Figure 02_image126
Figure 02_image128
Figure 02_image130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5.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132
Figure 02_image134
Figure 02_image136
Figure 02_image138
Figure 02_image140
Figure 02_image142
Figure 02_image144
Figure 02_image146
Figure 02_image148
Figure 02_image150
Figure 02_image152
Figure 02_image154
Figure 02_image156
Figure 02_image158
Figure 02_image160
Figure 02_image162
Figure 02_image164
Figure 02_image166
Figure 02_image168
Figure 02_image170
Figure 02_image172
Figure 02_image174
Figure 02_image176
Figure 02_image178
Figure 02_image180
Figure 02_image182
Figure 02_image184
Figure 02_image186
Figure 02_image188
Figure 02_image190
Figure 02_image192
Figure 02_image194
Figure 02_image196
Figure 02_image198
Figure 02_image200
Figure 02_image202
Figure 02_image204
Figure 02_image206
Figure 02_image208
Figure 02_image210
Figure 02_image212
Figure 02_image214
Figure 02_image216
Figure 02_image218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6.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220
Figure 02_image222
Figure 02_image224
Figure 02_image226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7.     如 E1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228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38.     如 E1 之前驅藥,其為式 (I) 化合物,其包含已轉化為增加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水溶性的前驅藥基團的羥基基團。 E39.     如 E38 之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羥基基團已轉化為前驅藥基團,該前驅藥基團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磷酸酯、
Figure 02_image230
Figure 02_image232
。 E40.     如 E1 之前驅藥,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234
Figure 02_image236
Figure 02_image238
Figure 02_image240
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41.     如 E1、E2、E3、E4、E5、E6、E12、E18 或 E19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條件是該化合物並非:
Figure 02_image242
。 E42.     如 E1、E2、E3、E12、E18 或 E19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條件是當 R 2為 2-甲氧基苯基時,R 1並非 3-戊醯基胺基或胺基。 E43.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8 或 E19 之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條件是 R 2並非 2‑甲氧基苯基。 E44.     一種化合物,其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2_image244
Figure 02_image246
Figure 02_image248
Figure 02_image250
Figure 02_image252
Figure 02_image254
Figure 02_image256
Figure 02_image258
Figure 02_image260
Figure 02_image262
Figure 02_image264
Figure 02_image266
Figure 02_image268
Figure 02_image270
Figure 02_image272
Figure 02_image274
Figure 02_image276
Figure 02_image278
Figure 02_image280
Figure 02_image282
Figure 02_image284
Figure 02_image286
Figure 02_image288
Figure 02_image290
Figure 02_image292
Figure 02_image294
Figure 02_image296
Figure 02_image298
Figure 02_image300
Figure 02_image302
Figure 02_image304
Figure 02_image306
Figure 02_image308
Figure 02_image310
Figure 02_image312
Figure 02_image314
Figure 02_image316
Figure 02_image318
Figure 02_image320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45.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E46.     一種治療或預防動物之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47.     一種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48.     一種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糖尿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49.     一種治療動物之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50.     如 E49 之方法,其中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E51.     一種治療動物之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乾癬及肺纖維化,該方法包括向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52.     如請求項 E51 之方法,其中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E53.     如 E51 之方法,其中疾病或病症為血栓形成。 E54.     一種治療與同源 PFK 酶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括向動物投予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E55.     如 E54 之方法,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 (肌型) 之活性相關聯。 E56.     如 E54 之方法,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 (血小板型) 之活性相關聯。 E57.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醫學療法。 E58.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動物之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 E59.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癌症。 E60.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糖尿病。 E61.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 E62.     如 E6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E63.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疾病或病症: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乾癬及肺纖維化。 E64.     如請求項 E63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E65.     如 E63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肺病為血栓形成。 E66.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與同源 PFK 酶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或病症。 E67.     如 E66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 (肌型) 之活性相關聯。 E68.     如 E66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 (血小板型) 之活性相關聯。 E69.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 E70.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癌症。 E71.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糖尿病。 E72.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 E73.     如 E72 之用途,其中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E74.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疾病或病症: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乾癬及肺纖維化。 E75.     如 E74 之用途,其中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E76.     如 E74 之用途,其中疾病或病症為血栓形成。 E77.     如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E23、E24、E25、E36、E27、E28、E29、E30、E31、E32、E33、E34、E35、E36、E37、E38、E39、E40、E41、E42、E43 或 E44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製備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動物 (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之與同源 PFK 酶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或病症。 E78.     如 E77 之用途,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 (肌型) 之活性相關聯。 E79.     如 E77 之用途,其中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 (血小板型) 之活性相關聯。 E80.     如 E47 之方法、如 E59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如請求項 E70 之用途,其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腦癌、乳癌、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口腔癌、咽癌、大腸癌、肝癌、盲腸癌、胃癌、胰臟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血液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及頭頸癌。 E81.     本文所揭示之可用於製備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製程或合成中間體。 E82.     如本文所述之本發明。
優先權
本申請案主張 2021 年 7 月 15 日遞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 63/222,288 號的優先權。該臨時專利申請案之全部內容據此藉由併入本文。
在嗜中性白血球中,經由五碳醣磷酸路徑生成的 NADPH 為 NADPH 氧化酶 NOX2 提供原料,以產生活性含氧物,用於毒殺入侵的病原體。過度之 NOX2 活性可能加劇炎症,例如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中。利用兩種無偏化學蛋白體學策略來顯示小分子 LDC7559 及實例 6 藉由活化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 (PFKL) 及減弱通過五碳醣磷酸路徑之通量來抑制嗜中性白血球中之 NOX2 依賴性氧化爆發。據此,用實例 6 處理的嗜中性白血球表現出依賴於 NOX2 的輸出的缺陷,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死亡 (釋網凋亡 (NETosis)) 及組織損傷。PFKL 之高解析度結構證實實例 6 與 AMP/ADP 異位活化位點之結合,並解釋了實例 6 未能促效磷酸果糖激酶-1 血小板型 (PFKP) 或肌型 (PFKM) 的原因。選擇性活化不同的磷酸果糖激酶-1 同功型可為治療疾病 (諸如 ARDS、糖尿病及癌症) 提供新的治療範例。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使用以下定義鹵基或鹵素為氟、氯、溴或碘。烷基、烷氧基, 烯基、炔基等表示直鏈及支鏈基團;但提及單個自由基 (諸如丙基) 時僅包括直鏈自由基,具體而言提及支鏈異構物諸如異丙基。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烷基」本身或作為另一取代基之一部分意指直鏈或支鏈烴基,其具有指定的碳原子數 (亦即,C 1-8意指一到八個碳)。實例包括 (C 1-C 8)烷基、(C 2-C 8)烷基、C 1-C 6)烷基、(C 2-C 6)烷基及 (C 3-C 6)烷基。烷基基團之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三級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及更高級之同系物和異構物。
術語「烯基」係指具有一個或多個雙鍵的不飽和烷基。該等不飽和烷基基團之實例包括乙烯基、2-丙烯基、巴豆基、2-異戊烯基、2-(丁二烯基)、2,4-戊二烯基、3-(1,4-戊二烯基) 及更高級之同系物和異構物。
術語「炔基」係指具有一個或多個三鍵的不飽和烷基。該等不飽和烷基基團之實例包括乙炔基、1-丙炔基及 3-丙炔基、3-丁炔基及更高級之同系物和異構物。
術語「烷氧基」係指經由氧原子 (「氧」) 接附至分子其餘部分的烷基基團。
術語「烷基硫基」係指經由硫基基團接附至分子其餘部分的烷基基團。
術語「環烷基」係指具有 3 至 8 個碳原子的飽和或部分不飽和 (非芳族) 全碳環 (亦即,(C 3-C 8)碳環)。該術語亦包括多個稠合、飽和全碳環系統 (例如,包含 2、3 或 4 個碳環的環系統)。據此,碳環包括多環碳環,諸如雙環碳環 (例如,具有約 3 至 15 個碳原子、約 6 至 15 個碳原子或 6 至 12 個碳原子的雙環碳環,諸如雙環[3.1.0]己烷和雙環[2.1.1]己烷) 及多環碳環 (例如,具有最多約 20 個碳原子的三環和四環碳環)。當化合價要求允許時,多重稠合環系統之環可以經由稠合鍵、螺鍵及橋接鍵彼此連接。例如,多環碳環可經由單個碳原子彼此連接以形成螺環連接 (例如,螺戊烷、螺[4,5]癸烷等),經由兩個相鄰的碳原子彼此連接以形成稠合連接 (例如,碳環,諸如十氫萘、諾伯烷 (norsabinane)、降蒈烷),或經由兩個不相鄰的碳原子彼此連接以形成橋接連接 (例如,降莰烷、雙環[2.2.2]辛烷等)。環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雙環[2.2.1]庚烷、蒎烷及金剛烷。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基」係指單個全碳芳香環或多個稠合全碳環系統,其中至少一個環為芳環。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芳基基團具有 6 至 20 個碳原子、6 至 14 個碳原子、6 至 12 個碳原子或 6 至 10 個碳原子。芳基包括苯基自由基。芳基亦包括具有約 9 至 20 個碳原子之多重稠合碳環系統 (例如,包含 2、3 或 4 個環之環系統),其中至少一個環為芳族的並且其中其他環可為芳族的或非芳族的 (亦即,環烷基)。當化合價要求允許時,多重稠合環系統之環可以經由稠合鍵、螺鍵及橋接鍵彼此連接。應當理解,如上定義之多重稠合環系統之連接點可以在環系統之任何位置,包括環之芳族或碳環部分。芳基基團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茚基、二氫茚基、萘基、1,2,3,4-四氫萘基、蒽基等。
術語「雜環」係指在環中具有除碳以外之至少一個原子之單個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其中該原子係選自由氧、氮及硫所組成之群組;該術語亦包括具有至少一個該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之多重縮合環系統,該等多重縮合環系統在下文進一步描述。因此,該術語包括在環中具有約 1 至 6 個碳原子以及選自由氧、氮及硫所組成之群組的約 1 至 3 個雜原子之單個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 (例如,3、4、5、6 或 7 員環)。硫及氮原子亦可以以其氧化形式存在。示例性雜環包括但不限於四氫吖唉基、四氫呋喃基及哌啶基。術語「雜環」亦包括多重縮合環系統 (例如,包含 2、3 或 4 個環的環系統),其中單個雜環 (如上文所定義) 可與一個或多個選自環烷基、芳基及雜環的基團稠合以形成多重縮合環系統。當化合價要求允許時,多重稠合環系統之環可以經由稠合鍵、螺鍵及橋接鍵彼此連接。應當理解,多重稠合環系統之各個環可以相對於彼此以任何次序連接。亦應理解,多重縮合環系統 (如上文針對雜環所定義) 之連接點可以在多重縮合環系統之任何位置,包括該環之雜環、芳基及碳環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3-15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3-10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3-8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3-7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3-6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 4-6 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包含 1 至 4 個雜原子的 3-10 員單環或雙環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包含 1 至 3 個雜原子的 3-8 員單環或雙環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包含 1 至 2 個雜原子的 3-6 員單環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雜環包括包含 1 至 2 個雜原子的 4-6 員單環雜環。示例性雜環包括但不限於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高哌啶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哌嗪基、四氫呋喃基、二氫㗁唑基、四氫哌喃基、四氫噻喃基、1,2,3,4-四氫喹啉基、苯并㗁嗪基、二氫㗁唑基、苯并二氫哌喃基(chromanyl)、1,2-二氫吡啶基、2,3-二氫苯并呋喃基、1,3-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1,4-苯并二氧雜環己烷、螺[環丙烷-1,1'-異吲哚啉基]-3'-酮、異吲哚啉基-1-酮、2-氧雜-6-氮雜螺[3.3]庚基、咪唑啶-2-酮咪唑啶、吡唑啶、丁內醯胺、戊內醯胺、咪唑啶酮、乙內醯脲、二氧戊環、鄰苯二甲醯亞胺及 1,4-二㗁烷。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芳基」係指在環中具有除碳以外之至少一個原子之單個芳香環,其中該原子係選自由氧、氮及硫所組成之群組;「雜芳基」亦包括具有至少一個該芳香環之多重縮合環系統,該等多重縮合環系統在下文進一步描述。因此,「雜芳基」包括具有約 1 至 6 個碳原子及選自氧、氮及硫所組成之群組之約 1 至 4 個雜原子之單個芳環。若環為芳族的,則硫原子及氮原子亦可以以氧化形式存在。示例性雜芳基環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吡啶基、嘧啶基、噁唑基或呋喃基。「雜芳基」亦包括多重縮合環系統 (例如,包含 2、3 或 4 個環的環系統),其中如上文所定義之雜芳基基團與一個或多個選自環烷基、芳基、雜環及雜芳基的環縮合。應理解,雜芳基或雜芳基多重稠合環系統之連接點可以在雜芳基或雜芳基多重稠合環系統之任何合適的原子處,包括碳原子及雜原子 (例如,氮)。示例性雜芳基包括但不限於吡啶基、吡咯基、吡嗪基、嘧啶基、嗒嗪基、吡唑基、噻吩基、吲哚基、咪唑基、三唑基、四唑基、㗁唑基、異㗁唑基、噻唑基、呋喃基、㗁二唑基、噻二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苯并噻唑基、苯并㗁唑基、吲唑基、喹㗁啉基及喹唑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氧基羰基」係指基團 (烷基)-O-C(=O)-,其中術語烷基具有本文所定義之含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醯基氧基」係指基團 (烷基)-C(=O)-O‑,其中術語烷基具有本文所定義之含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原子」包括氧 (O)、氮 (N)、硫 (S) 及矽(Si)。
如本文所用,術語「保護基團」係指通常用於阻斷或保護化合物上之特定官能基團之取代基。例如,「胺基保護基團」為連接至胺基基團的取代基,其阻斷或保護化合物中之胺基官能基。合適的胺基保護基團包括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三級丁氧羰基 (BOC)、芐氧羰基 (CBZ) 及 9-茀基亞甲基氧羰基 (Fmoc)。類似地,「羥基保護基團」係指羥基基團之取代基,其阻斷或保護羥基官能性。合適的保護基團包括乙醯基及矽烷基。「羧基保護基團」係指羧基基團之取代基,其阻斷或保護羧基官能性。常見的羧基保護基團包括苯磺醯基乙基、氰基乙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2-(對甲苯磺醯基)乙基、2-(對硝基苯基亞磺醯基)乙基、2-(二苯基膦基)-乙基、硝基乙基等。對於保護基團及其用途之一般描述,請參見 P.G.M.Wuts and T.W. Greene, Greene'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4 thedition,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2006。
如本文所使用,與化學結構中之鍵相交之波浪線「
Figure 02_image322
」表示化學結構中和波狀鍵相交之鍵與分子之其餘部分之連接點。
術語「治療 (treat、treatment 或 treating)」至其與疾病或病症相關的程度包括抑制疾病或病症、消除疾病或病症及/或減輕疾病或病症的一種或多種症狀。術語「治療 (treat、treatment 或 treating)」亦指治療性治療及/或預防性治療或預防措施,其中目的是預防或減緩 (減輕) 非所欲生理變化或病症,諸如例如癌症之發展或擴散。例如,有益的或期望的臨床結果包括但不限於症狀減輕、疾病或病症程度減輕、疾病或病症狀態穩定 (即不惡化)、疾病惡化的延遲或減慢、改善或減輕疾病狀態或病症、及緩解 (無論是部分還是全部),無論是可偵測的還是不可偵測的。與未接受治療的預期存活期相比,「治療 (treat、treatment 或 treating)」亦可意指存活期延長。需要治療之人包括已患有疾病或病症之人,以及易於有疾病或病症之人或待預防疾病或病症之人。在一個實施例中,「治療 (treat、treatment 或 treating)」不包括預防 (preventing 或 prevention)。
短語「治療有效量」或「有效量」包括但不限於化合物之以下量,其 (i) 治療或預防特定疾病、病症或疾患,(ii) 減輕、改善、或消除特定疾病、病症或疾患之一或多種症狀,或 (iii) 預防或延遲如本文中所述該特定疾病、病症或疾患之一或多種症狀之發作。
如本文所用,術語「哺乳動物」係指人類、高等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家畜、牛、馬、豬、羊、犬及貓。在一個實施例中,哺乳動物是人。如本文所用,術語「患者」係指任何動物,包括哺乳動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患者是哺乳動物患者。在一個實施例中,患者是人類患者。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亦可以互變異構物存在。儘管可能僅描繪了一種非定域共振結構,但所有該等形式皆被認為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本發明亦包括所要求保護的任何化合物,其可以在高於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比率的任何或所有原子處富集一種或多種同位素,諸如但不限於氘 ( 2H 或 D)。作為非限制性實例,-CH 3基團可以經 -CD 3取代。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包含一種或多種賦形劑。當與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組合使用時,術語「賦形劑」通常係指與式 (I) 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組合以提供相應組成物的額外成分。例如,當與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組合使用時,術語「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載劑、黏合劑、崩解劑、潤滑劑、甜味劑、調味劑、包衣、防腐劑及色素。
本文所使用之立體化學定義及慣例通常遵循:S. P. Parker 主編, McGraw-Hill Dictionary of Chemical Terms (1984)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以及 Eliel, E. 及 Wilen, S.,「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4。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含有不對稱或手性中心,因此以不同的立體異構形式存在。本發明化合物的所有立體異構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非對映異構物、對映異構物及阻轉異構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例如外消旋混合物,形成本發明的一部分。多種有機化合物以光學活性形式存在,亦即,其具有使平面-偏振光之平面旋轉的能力。在即使光學活性化合物時,前綴 D 和 L 或 R 和 S 用於表示分子圍繞其手性中心的絕對構型。前綴 d 及 l 或者 (+) 及 (-) 為用於表示該化合物對平面偏振光的旋轉符號,其中 (-) 或 1 表示該化合物為左旋。帶有 (+) 或 d 前綴之化合物為右旋。對於給定化學結構,該等立體異構物係相同者,但它們為彼此之鏡像。特定之立體異構物亦可以稱為鏡像異構物,並且該等異構物之混合物通常稱為鏡像異構物混合物。鏡像異構物之 50:50 混合物稱為外消旋混合物或外消旋物,它們可能出現在化學反應或過程中沒有立體選擇或立體特異性之處。術語「外消旋混合物」及「外消旋物」指代兩種鏡像體種類的等莫耳混合物,其不具旋光性。
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具有手性中心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以旋光及外消旋形式存在並分離。一些化合物可表現出多型性。應理解,本發明包括本發明之化合物的任何外消旋、旋光、多型或立體異構形式或其混合物,其具有本文所述的有用特性,本領域熟知如何製備光學活性形式 (例如,藉由再結晶技術拆分外消旋形式,藉由由光學活性起始材料合成,藉由手性合成,或藉由使用手性固定相的層析分離)。
當本文化合物式中之鍵以非立體化學方式 (例如扁平) 繪製時,該鍵所接附之原子包括所有立體化學可能性。當本文化合物式中之鍵以所定義之立體化學方式 (例如粗體、粗體-楔形、虛線或虛線-楔形) 繪製時,應理解,除非另外說明,否則立體化學鍵所接附之原子富集在所描繪之絕對立體異構物中。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51%。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60%。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80%。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90%。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95%。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可為所示絕對立體異構物之至少 99%。 前驅藥
除了鹽形式之外,本發明亦提供前驅藥形式之化合物。如本文所用,術語「前驅藥」係指在生理條件下容易發生化學變化以提供式 (I) 化合物之彼等化合物。此外,前驅藥可在 離體環境中藉由化學或生化方法轉化為本發明之化合物。例如,將前驅藥放入包含合適的酶或化學試劑的透皮貼劑儲器中時,其可以緩慢轉化為式 (I) 化合物。
本發明之前驅藥包括其中本發明之化合物之遊離羧基基團可衍生為醯胺或烷基酯的化合物。作為另一實例,本發明包含游離羥基基團之化合物可藉由將羥基基團轉化為以下基團而衍生為前驅藥,該基團例如但不限於磷酸酯基團、半琥珀酸酯基團、二甲胺基乙酸酯基團或磷醯氧基甲氧基羰基基團,如以下文獻中所述:Fleisher, D . 等人,(1996) Improved oral drug delivery: solubility limitations overcome by the use of prodrugs,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19:115。亦包括羥基及胺基之胺甲酸酯前驅藥,以及羥基之碳酸酯前驅藥、磺酸酯及硫酸酯。亦包括衍生為 (醯氧基)甲基及 (醯氧基)乙基醚的羥基,其中醯基可為烷基酯,其視情況經包括但不限於醚、胺和羧酸官能團在內的基團取代,或其中醯基為如上所述之胺基酸酯。此類前驅藥描述於 J. Med. Chem. (1996), 39:10 中。更具體的實例包括用以下基團置換醇基團之氫原子,該基團諸如 (C 1-6)烷醯基氧甲基、1-((C 1-6)烷醯基氧)乙基、1-甲基-1-((C 1-6)烷醯基氧)乙基、(C 1-6)烷氧基羰基氧甲基、N-(C 1-6)烷氧基羰基胺基甲基、琥珀醯基、(C 1-6)烷醯基、α-胺基(C 1-4)烷醯基、芳基醯基及 α-胺基醯基或 α-胺基醯基-α-胺基醯基,其中各 α-胺基醯基基團獨立地選自天然存在的 L-胺基酸、P(O)(OH) 2, -P(O)(O(C 1-6)烷基) 2或醣苷基 (由半縮醛形式的碳水化合物之羥基基團去除所產生的自由基)。
有關前驅藥衍生物之其他實例,參見例如:a) Design of Prodrugs,H. Bundgaard 主編 (Elsevier, 1985),及 Methods in Enzymology,第 42 卷,第 309-396 頁,K. Widder 等人主編 (Academic Press, 1985);b) A Textbook of Drug Design and Development,Krogsgaard-Larsen 及 H. Bundgaard 主編,第 5 章「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rodrugs」,H. Bundgaard,第 113-191 頁 (1991);c) H. Bundgaard,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8:1-38 (1992);d) H. Bundgaard 等人,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77:285 (1988);及 e) N. Kakeya 等人,Chem. Pharm. Bull.,32:692 (1984)。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羥基基團的式 (I) 化合物的前驅藥 (例如,其中 R r包含羥基基團的式 (I) 化合物) 可藉由將羥基基團轉化為增加該化合物之水溶性之前驅藥基團來製備。例如,羥基基團可轉化為磷酸酯 (‑OP(=O)(OH) 2)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羥基基團可轉化為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324
Figure 02_image326
在另一實施例中,式 (I) 化合物的前驅藥可藉由將 R b轉化為經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之基團取代之 (C 1)烷基來製備:磷酸酯 (‑OP(=O)(OH) 2)、
Figure 02_image328
Figure 02_image330
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該前驅藥可在生理條件下經歷化學變化以提供相應的式 (I) 化合物,其中 R b為 H。
式 (I) 化合物之前驅藥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以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234
Figure 02_image236
Figure 02_image334
Figure 02_image336
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例如,其鈉鹽、鉀鹽及鈣鹽)。式 (I) 化合物之前驅藥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使用標準試劑及技術由相應的式 (I) 化合物來製備。
下列自由基、取代基及範圍的具體值僅用於說明;它們不排除自由基及取代基的其他定義值或定義範圍內的其他值。應理解,可組合兩個或更多個值。亦應理解,可排除下文列出的值 (或其子集)。
具體而言,(C 1-C 6)烷基可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戊基、3-戊基或己基;(C 3-C 6)環烷基可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可為環丙基甲基、環丁基甲基、環戊基甲基、環己基甲基、2-環丙基乙基、2-環丁基乙基、2-環戊基乙基或 2-環己基乙基;(C 1-C 6)烷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二級丁氧基、戊氧基、3-戊氧基或己氧基;(C 2-C 6)烯基可為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或 5-己烯基;(C 2-C 6)炔基可為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己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4-己炔基或 5-己炔基;(C 1-C 6)烷醯基可為乙醯基、丙醯基或丁醯基;(C 1‑C 6)烷氧基羰基可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或己氧基羰基;(C 1-C 6)烷基硫基可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異丙硫基、丁硫基、異丁硫基、戊硫基或己硫基;(C 2-C 6)烷醯基氧基可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丁醯氧基、異丁醯氧基、戊醯氧基或己醯氧基;芳基可為苯基、茚基或萘基;雜芳基可為呋喃基、咪唑基、三唑基、三嗪基、㗁唑基、異㗁唑基、噻唑基、異噻唑基、吡唑基、吡咯基、吡嗪基、四唑基、吡啶基 (或其 N-氧化物)、噻吩基、嘧啶基 (或其 N-氧化物)、吲哚基、異喹啉基 (或其 N-氧化物) 或喹啉基 (或其 N-氧化物)。
製備式 (I) 化合物之製程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實施例提供。例如,式 (I) 化合物可使用方案 1 中所示之反應來製備,其中通用自由基具有本文所述之任何值。 方案 1
Figure 02_image338
溴化合物 100 可在標準偶合條件下與 R 2B(OH) 2偶合。例如,溴化合物可與化合物 R 2B(OH) 2在適當的極性溶劑 (例如 DME 或二㗁烷) 中在水存在下使用適當的催化劑 (例如 Pd(dppf)Cl 2) 偶合。
式 (I) 化合物亦可使用方案 2 中所示之反應來製備。 方案 2
Figure 02_image340
溴化合物 101 可在標準偶合條件下與 R 1B(OH) 2偶合。例如,溴化合物可與化合物 R 1B(OH) 2在適當的極性溶劑 (例如 DME 或二㗁烷) 中在水存在下使用適當的催化劑 (例如 Pd(dppf)Cl 2) 偶合。
本文所述之可用於製備式 (I) 化合物的合成中間體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實施例提供。例如,中間體溴化合物 100 及 101 為可用於製備式 (I)化合物的合成中間體,其中 R 1及 R 2具有本文所述之任何值。在實例中描述了可用於製備式 (I) 化合物的其他合成中間體。
在化合物具有足夠鹼性或酸性的情況下,式 (I) 化合物的鹽可用作分離或純化式 (I) 化合物之中間體。此外,式 (I) 化合物作為醫藥上可接受之酸或鹼鹽投予可能是合適的。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實例為與形成生理學上可接受的陰離子的酸形成的有機酸加成鹽,例如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醋酸鹽、檸檬酸鹽、丙二酸鹽、酒石酸鹽、琥珀酸鹽、苯甲酸鹽、抗壞血酸鹽、α-酮戊二酸鹽及 α-甘油磷酸鹽。亦可形成適當的無機鹽,包括鹽酸鹽、硫酸鹽、硝酸鹽、碳酸氫鹽及碳酸鹽。
鹽可使用本領域熟知的標準程序獲得,例如藉由使具有足夠鹼性的化合物諸如胺與合適的酸反應,得到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陰離子。亦可製備鹼金屬 (例如,鈉、鉀或鋰) 或鹼土金屬 (例如鈣) 的羧酸鹽。
式 (I) 化合物可調配為醫藥組成物並以適合於所選擇的投予途徑 (亦即,口服或腸胃外,經靜脈內、肌內、局部或皮下途徑) 的多種形式投予哺乳動物宿主諸如人類患者。
因此,本發明之化合物可與醫藥上可接受之媒液 (諸如惰性稀釋劑或可同化的可食用載劑) 組合全身性投予,例如口服。它們可以封裝在硬殼或軟殼明膠膠囊中,可壓製成片劑,或者可以直接與患者飲食中的食物混合。對於口服治療投予,活性化合物可以與一種或多種賦形劑組合並以可攝取的片劑、口頰錠、錠劑、膠囊、酏劑、懸液劑、糖漿、薄片等形式使用。該等組成物及製劑應含有至少 0.1% 的活性化合物。當然,組成物及製劑的百分比可以變化,並且可以合宜地在給定單位劑型重量的在約 2% 與約 60% 之間。該等治療上可用之組成物中的活性化合物的量使得將獲得有效的劑量。
片劑、錠劑、丸劑、膠囊等亦可以含有以下物質黏合劑,諸如黃蓍膠、阿拉伯膠、玉米澱粉或明膠;賦形劑,諸如磷酸二鈣;崩解劑,諸如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海藻酸等;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並可添加甜味劑 (諸如蔗糖、果糖、乳糖、阿斯巴甜) 或調味劑 (諸如薄荷、冬青油、櫻桃調味劑)。當單位劑型為膠囊時,其除上述類型的材料外,亦可含有液體載劑,諸如植物油或聚乙二醇。各種其他材料可作為包衣存在或以其他方式改變固體單位劑型的物理形式。例如,片劑、丸劑或膠囊可具有明膠、蠟、蟲膠或糖等包衣。糖漿或酏劑可含有活性化合物、作為甜味劑的蔗糖或果糖、作為防腐劑的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色素及調味劑 (諸如櫻桃或橙味調味劑)。當然,用於製備任何單位劑型的任何材料在所採用的量下應當是醫藥上可接受的並且基本上無毒。此外,活性化合物可以摻入緩釋製劑及裝置中。
活性化合物亦可藉由輸注或注射靜脈內或腹膜內投予。對於靜脈內注射,將式 (I) 化合物轉化為具有增加的水溶性的前驅藥可能是有益的。活性化合物或其鹽的溶液可在水中製備,視情況與無毒界面活性劑混合。分散體亦可在甘油、液體聚乙二醇、甘油三乙酸酯及其混合物及油中製備。在一般儲存及使用條件下,這些製劑含有防腐劑以防止微生物生長。
適用於注射或輸注的藥物劑型可包括包含活性成分的無菌水溶液或分散體或的無菌粉末,其適用於即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或可輸注溶液或分散體,視情況封裝在脂質體中。在所有情況下,最終劑型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皆應無菌、流動且穩定。液體載劑或媒液可為溶劑或液體分散介質,包括例如水、乙醇、多元醇 (例如,甘油、丙二醇、液體聚乙二醇等)、植物油、無毒甘油酯及其適當的混合物。合適的流動性可例如藉由形成脂質體、藉由保持所需的粒徑 (對於分散體) 或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保持。可藉由各種抗菌劑及抗真菌劑 (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三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硫柳汞等) 來防止微生物的作用,例如對羥苯甲酸酯類、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硫柳汞等。在許多情況下,較佳地包括等張劑,例如糖、緩衝劑或氯化鈉。可藉由在組成物中使用延遲吸收的試劑 (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 來延長可注射組成物的吸收。
藉由將所需量的活性化合物摻入適當的溶劑以及所需的以下枚舉之多種其他成分中,隨後過濾除菌,來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對於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的無菌粉末,較佳的製備方法是真空乾燥或冷凍乾燥技術,該等技術可得到活性成分加上存在於先前無菌過濾後的溶液中的任何其他所需成分的粉末。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適合靜脈內投予的調配物,其包含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式 (I) 化合物的鹽或前驅藥的鹽。
對於局部投予,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以純形式應用,亦即當它們是液體時。然而,通常期望將它們作為與皮膚病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的組成物或調配物投予至皮膚,該等組成物或調配物可以為固體或液體。
可用的固體載劑包括細分固體,諸如滑石、粘土、微晶纖維素、二氧化矽、氧化鋁等。可用的液體載劑包括水、醇或二醇或水-醇/二醇混合物,其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有效含量溶解或分散,視情況借助於無毒界面活性劑。可添加佐劑 (諸如芳香及額外的抗菌劑),以優化特定用途之特性。所得液體組成物可從吸收墊施加,用於浸漬繃帶及其他敷料,或使用泵型或氣溶膠噴霧器噴灑到受影響區域。
亦可採用增稠劑 (諸如合成聚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鹽及酯、脂肪醇、改性纖維素或改性礦物材料) 與液體載劑以形成可塗抹之糊劑、凝膠、軟膏、肥皂等,直接施用於使用者之皮膚。
可用於將式 (I) 化合物遞送至皮膚的有用皮膚病學組成物的實例為本領域所知;例如,參見 Jacquet 等人 (美國專利第 4,608,392 號)、Geria (美國專利第 4,992,478 號)、Smith 等人 (美國專利第 4,559,157 號) 及 Wortzman (美國專利第 4,820,508 號)。
式 (I) 化合物的可用劑量可藉由比較它們的 活體外活性及在動物模型中的 活體內活性來確定。用於將小鼠和其他動物中的有效劑量外推到人類的方法為本領域所知;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 4,938,949 號。
用於治療所需的化合物或其活性鹽或衍生物的量不僅隨所選的特定鹽而變化,而且將隨投予途徑、所治療之病症的性質以及患者之年齡及病症而變化,且最終將由主治醫師或臨床醫師自行決定。
預期的劑量可以是便於以單次劑量或以適當間隔投予之多個拆分的劑量存在,該適當間隔例如是每天兩次、三次、四次或更多次子劑量。子劑量本身可進一步劃分,例如,劃分為多個離散、鬆散間隔的投予;諸如從吹入器中多次吸入或藉由將複數滴施用至眼中。
本發明化合物促效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的能力可使用本領域所熟知之藥理學模型或使用下文實例中描述的測定法來確定。本發明的化合物治療癌症、糖尿病、半胱天冬酶相關聯的 自體炎性病症(例如,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肺病 (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乾癬、肺纖維化或與同源 PFK 酵素之活性相關聯的疾病或病症的能力亦可使用本領域所熟知之藥理學模型來確定。
現在將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 實例 縮寫列表:AcOH – 乙酸 ACN – 乙腈 BuLi – 丁基鋰 DCM – 二氯甲烷 DIAD – 疊氮基甲酸二異丙酯 DME – 二甲氧基乙烷 EDCI – 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 EtOAc – 乙酸乙酯 EtOH – 乙醇 HATU – 六氟磷酸氮雜苯并三唑四甲基脲 DIPEA – N,N-二異丙基乙胺 HMPA – 六甲基磷酸三醯胺 MeOH – 甲醇 MTBE – 甲基三級丁基醚 NIS – N-碘琥珀醯亞胺 RT – 室溫 TBSCl – 三級丁基二甲矽基氯 TBAF – 四正丁基氟化銨 TEA – 三乙胺 THF – 四氫呋喃 TLC – 薄層層析法 TosCl – 4-甲苯磺醯氯 實例 1. N-(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42
將化合物 NA-8(200 mg, 621 µmol)、化合物 5A(98.4 mg, 807 µmol)、K 2CO 3(172 mg, 1.24 mmol) 及 Pd(PPh 3) 4(143 mg, 124 µmol) 懸浮於 DME (4.00 mL) 及 H 2O (2.00 mL) 中。將混合物以微波加熱至 120℃ 持續 1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8R f= 0.35,產物 R f= 0.20) 指示 化合物 NA-8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產物 1 R f= 0.2)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75.0 mg,234 µmol,產率 37.6%,純度 99.5%)。 1H NMRDMSO 400MHz, δ: 9.95 (s, 1H), 7.77 (d, J= 7.2 Hz, 2H), 7.39 (m, J= 7.6 Hz, 2H), 7.26 - 7.32 (m, 3H) 7.14 (d, J= 8.4 Hz, 1H), 6.78 (s, 1H), 5.58 (s, 2H), 5.34 (s, 2H), 2.02 (s, 3H)。LCMS:(M+H +):320.05,計算值 319.13。
中間化合物 NA-8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Figure 02_image344
a.    1-( 溴甲基 )-2- -4- 硝基苯 (2)
於 80℃ 向 1(120 g, 774 mmol) 於 CCl 4(84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BPO (12.0 g, 49.5 mmol) 及 NBS (151 g, 851 mmol)。將混合物於 80℃ 攪拌 1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20/1,反應物 1 R f= 0.40,產物 R f= 0.30) 顯示反應完成。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 RT。將殘餘物倒入冰-水 (600 mL) 中並攪拌 10 分鐘。將水相用 DCM (3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 (300 mL × 1) 洗滌,經無水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400/1 至 30/1) 純化殘餘物,然後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2(120 g,513 mmol,產率 66.3%)。 b.    3- -1-(2- -4- 硝基芐基 )-1 H- 吡唑 -5- 甲酸甲酯 (3)
向化合物 2(30.0 g, 146 mmol) 於 ACN (21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CsF (44.5 g, 293 mmol) 及化合物 2A(37.7 g, 161 mmol)。將混合物在 25°C 攪拌 5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反應物 R f1= 0.30,反應物 R f2= 0.60,產物 R f= 0.45) 顯示反應不完全。在真空下濃縮混合物,以得到粗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80/1 至 3/1) 純化殘餘物。獲得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3(31.0 g,86.6 mmol,產率 59.1%)。 c.    (3- -1-(2- -4- 硝基芐基 )-1 H- 吡唑 -5- ) 甲醇 (4)
於 0℃ 向化合物 3(62.0 g, 173 mmol) 於 THF (620 mL) 中之混合物中添加 DIBAL-H (1.00 M, 346 mL)。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5℃ 下攪拌 1 小時。TLC (板 1:石油醚/乙酸乙酯 = 2/1,反應物 1 R f= 0.50,產物 R f= 0) 指示化合物 3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藉由添加飽和 NH 4Cl 溶液 (300 mL),將反應混合物淬滅。將所得混合物溶解於 EtOAc/EtOH = 1000 mL/200 mL 中並過濾,以去除不溶物。在真空下濃縮濾液。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 至 0/1,板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化合物 4R f= 0.35)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4(50.9 g,154.2 mmol,產率 89.0%)。 d.    (1-(4- 胺基 -2- 氟芐基 )-3- -1 H- 吡唑 -5- ) 甲醇 (5)
向化合物 4(50.9 g, 154.2 mmol) 於 MeOH (510 mL) 及 H 2O (51.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Fe (34.4 g, 617 mmol) 及 NH 4Cl (41.2 g, 771 mmol)。將混合物於 50℃ 攪拌 3 小時,然後添加額外的 Fe (8.61 g, 154 mmol) 及 NH 4Cl (16.5 g, 308 mmol)。將混合物於 50℃ 攪拌 2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反應物 1 R f= 0.57,產物 R f= 0.47) 指示化合物 4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飽和 NH 4Cl 溶液 (200 mL) 來淬滅,然後用 EtOAc (200 mL × 3) 洗滌。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並將殘餘物用 DCM (2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5(40.3 g,134 mmol,產率 87.0%)。 e.    2-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6)
將化合物 5(23.0 g, 76.6 mmol) 溶解於 HMPA (230 mL) 中,並添加至在 N 2下的 NaH (6.13 g,153 mmol,純度 60.0%) 於甲苯 (2300 mL) 中之懸浮液中。將混合物在 N 2下於 95℃ 攪拌 3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反應物 1 R f= 0.40,產物 R f= 0.56) 指示化合物 5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0 mL) 來淬滅並用甲苯 (5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5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6(7.50 g,26.7 mmol,產率 34.9%)。 f. N-(2-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NA-8)
將化合物 6(4.00 g, 14.3 mmol) 溶解於 THF (120 mL) 中。添加 Et 3N (2.89 g, 28.6 mmol, 3.98 mL),然後添加乙醯氯 (1.35 g, 17.14 mmol, 1.22 mL),並將混合物於 25℃ 攪拌 25 分鐘。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化合物 6R f= 0.50,產物 1 R f=0.30) 指示化合物 6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NA-8 (3.50 g,10.8 mmol,產率 75.6%,純度 99.4%)。 1H NMR:DMSO 400MHz, δ: 9.96 (s, 1H), 7.30 (d, J= 2 Hz, 1H), 7.25 (d, J= 8.4 Hz, 1H), 7.14 (d, J= 8.4Hz, 1H), 6.45 (s, 1H), 5.49 (s, 2H), 5.28 (s, 2H), 2.52 - 2.55 (m, 1H), 2.02 (s, 3H)。LCMS:(M+H +):321.9,計算值 321.01。 實例 2. N-(2-(3- 甲氧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46
NA-8(200 mg, 621 µmol)、化合物 6A(189 mg, 1.24 mmol)、Na 2CO 3(132 mg, 1.24 mmol) 及 Pd(dppf)Cl 2(45.4 mg, 62.1 µmol) 懸浮於 H 2O (2.00 mL) 及二㗁烷 (10.0 mL) 中。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加熱至 95℃ 持續 16 小時 。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8R f= 0.30,產物 R f= 0.18) 指示 NA-8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紅棕色固體狀化合物 NA-6 (61.0 mg,169 µmol,產率 27.2%,純度 96.7%)。 1H NMR:DMSO 400MHz, δ: 9.96 (s, 1H), 7.24 - 7.35 (m, 5H), 7.13 (d, J= 7.8 Hz, 1H), 6.86 (d, J= 7.4 Hz, 1H), 6.79 (s, 1H), 5.57 (s, 2 H), 5.34 (s, 2H), 3.78 (s, 3H), 2.01 (s, 3H)。LCMS:(M+H +):350.05,計算值 349.14。 實例 3. N-(2-(4- 甲氧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48
NA-8(200 mg, 621 µmol)、化合物 7A(189 mg, 1.24 mmol)、Pd(dppf)Cl 2(45.4 mg, 62.1 µmol) 及 Na 2CO 3(132 mg, 1.24 mmol) 懸浮於 H 2O (2.00 mL) 及二㗁烷 (10.0 mL) 中。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加熱至 95℃ 持續 16 小時 。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8R f= 0.30,產物 R f= 0.20) 指示 NA-8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NA-7 (105 mg,295 µmol,產率 47.5%,純度 98.2%)。 1H NMR:DMSO 400MHz, δ: 9.96 (s, 1H), 7.69 (d, J= 7.8 Hz, 2H), 7.25 - 7.29 (m, 2H), 7.13 (d, J= 8 Hz, 1H), 6.96 (s, 1H), 6.94 (s, 1H), 6.69 (s, 1H), 5.55 (s, 2H), 5.32 (s, 2H), 3.77 (s, 3H), 3.17 - 3.31 (m, 3H), 2.01 (s, 3H)。LCMS:(M+H +):350.05,計算值 349.14。 實例 4. N-(3-(7- 乙醯胺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2- ) 苯基 ) -3- 炔醯胺
Figure 02_image350
於 0℃ 向化合物 20(117 mg, 1.20 mmol) 及化合物 21(200 mg,598 µmol,見實例 7) 於 DMF (10.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EDCl (229 mg, 1.20 mmol)。將混合物於 18℃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0/1,化合物 21R f= 0.30,產物 R f= 0.43) 及 LCMS 分析指示 21消耗完全並偵測到產物的主峰。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 HPLC (使用 5 微米 Boston Prime C18 管柱,150 mm × 30 mm ID) 純化殘餘物。移動相由水 (包含 0.05% HCl) 與 ACN 在 10 分鐘內由 25% 增加至 50% 的梯度組成。藉由冷凍乾燥濃縮合併之產物級分。獲得白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148 mg,353 µmol,產率 59.0%,純度 98.4%)。 1H NMRDMSO-d6 400MHz, δ: 10.06 (s, 1H), 9.98 (s, 1H), 8.05 (s, 1H), 7.49 (d, J= 7.45 Hz, 1H), 7.44 (d, J= 7.9 Hz, 1H), 7.25 - 7.34 (m, 3H), 7.14 (m, J= 8.10 Hz, 1H), 6.71 (s, 1H), 5.57 (s, 2H), 5.35 (s, 2H), 4.19 (s, 7H), 3.25 - 3.29 (m, 2H), 2.52 - 2.54 (m, 1H), 2.02 (s, 3H), 1.80 (m, J= 2.64 Hz, 3H)。LCMS:(M+H +):415.16,計算值 414.17。
中間體 20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3- 炔酸 (20)
Figure 02_image352
向化合物 19(3.80 g, 45.2 mmol) 於 ACETONE (38.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CrO 3(9.03 g, 90.4 mmol)、H 2SO 4(31.0 g, 316 mmol) 及 H 2O (22.8 mL)。將混合物在 17 °C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化合物 19R f= 0.46,產物 R f= 0.28) 指示化合物 19消耗完全。藉由於 15℃ 添加 8.00 mL 異丙醇,將反應淬滅。然後懸浮液經矽藻土墊過濾,並將濾餅用 EtOAc (8.00 mL × 2) 洗滌。將反應混合物倒在冰-水 (8.00 mL) 中並用乙酸乙酯 (9.00 mL × 3) 萃取。合併之有機相用無水 Na 2SO 4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20(3.05 g,31.1 mmol,產率 68.8%)。 實例 5. N-(2-(3-(5- 羥基戊 -1- -1- )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54
將化合物 15(200 mg, 699 µmol)、 NA-8(113 mg, 349 µmol)、Pd(dppf)Cl 2(25.6 mg, 34.9 µmol) 及 Na 2CO 3(74.0 mg, 699 µmol) 懸浮於 H 2O (1.00 mL) 及二㗁烷 (5.00 mL) 中,並在 N 2氣氛下加熱至 95℃ 持續 16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8R f= 0.30,產物 R f= 0.20) 及 LCMS 分析指示反應物 15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2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2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 HPLC (使用 10 微米 Kromasil C18 管柱 100 mm × 40 mm) 純化殘餘物。移動相由 (0.1% TFA) 與 ACN 組成,採用 ACN 在 10 分鐘內由 32% 增加至 54% 的梯度。藉由冷凍乾燥濃縮所收集之級分。將產物溶解於 HCl 水溶液 (0.5%, 10.0 mL) 及 MeCN (2.00 mL) 中,然後藉由冷凍乾燥再次濃縮母液。獲得白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67.8 mg,158 µmol,產率 45.2%,純度 93.7%)。 1H NMRCDCl 3400MHz, δ: 7.84 (s, 1H), 7.77 (d, J= 6.4 Hz, 1H), 7.48 (s, 1H), 7.31 - 7.37 (m, 2H), 7.21 - 7.25 (m, 1H), 7.18 (s, 1H), 3.86 (m, J= 6.2 Hz, 2H), 2.57 (m, J= 7.1 Hz, 2H), 2.19 (s, 3H), 1.85 - 1.93 (m, 3H), 1.27 (s, 3H)。LCMS:(M+H +):402.15,計算值 401.17。
中間化合物 15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5-(3- 溴苯基 ) -4- -1- (14)
Figure 02_image356
將化合物 13(2.50 g, 8.84 mmol, 1.13 mL)、CuI (101 mg, 530 µmol)、Pd(PPh 3) 2Cl 2(186 mg, 265 µmol) 於 Et 3N (20.0 mL) 中之混合物在 N 2下於 25℃ 攪拌 30 分鐘。添加化合物 14A(892 mg, 10.6 mmol),並將混合物在 Ar 氣氛下於 60℃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化合物 13R f= 0.70,產物 R f= 0.20) 指示化合物 13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2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2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棕色固體狀化合物 14(2.00 g,8.36 mmol,產率 94.6%)。 b.    5-(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戊環 -2- ) 苯基 ) -4- -1- (15)
Figure 02_image358
將化合物 14(1.00 g, 4.18 mmol)、KOAc (821 mg, 8.36 mmol) 及化合物 15A(1.27 g, 5.02 mmol) 於 DMSO (10.0 mL) 中之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然後添加 Pd(dppf)Cl 2(306 mg, 418 µmol),並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20℃ 攪拌 18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2/1,化合物 14R f= 0.35,產物 R f= 0.3) 及 HPLC 分析指示反應物 14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5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5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3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8/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油狀化合物 15(800 mg,2.80 mmol,產率 66.8%)。 實例 6. N-(2-(2-(5- 羥基戊 -1- -1- )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60
將化合物 NA-8(113 mg, 349 µmol)、化合物 18(200 mg, 699 µmol)、Pd(dppf)Cl 2(25.6 mg, 34.9 µmol) 及 Na 2CO 3(74.1 mg, 699 µmol) 懸浮於 H 2O (1.00 mL) 及二㗁烷 (5.00 mL) 中,並在 N 2氣氛下加熱至 95℃ 持續 16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化合物 18 R f= 0.30,產物 R f= 0.20) 及 LCMS 分析指示 NA-8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 HPLC (使用 10 微米 Kromasil C18 管柱 100 mm × 40 mm) 純化殘餘物。移動相由 (0.1% TFA) 與 ACN 組成,採用 ACN 在 10 分鐘內由 32% 增加至 54% 的梯度。藉由冷凍乾燥濃縮所收集之級分。將產物溶解於 HCl 水溶液 (0.5%, 10.0 mL) 及 MeCN (2.00 mL) 中,然後藉由冷凍乾燥再次濃縮母液。獲得白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36.5 mg,87.9 µmol,產率 25.1%,純度 96.6%)。 1H NMR:CDCl 3400MHz, δ: 7.82 (d, J= 7.82 Hz, 1H), 7.46 - 7.51 (m, 2H), 7.29 - 7.43 (m, 3H), 7.21 - 7.25 (m, 1H), 7.10 (d, J= 8.80 Hz, 1H), 6.87 (s, 1H), 5.67 (s, 2H), 5.30 (s, 2H), 3.77 (m, J= 5.9 Hz, 2H), 2.57 (m, J= 6.8 Hz, 2H), 2.18 (s, 3H), 1.84 (m, J= 6.4 Hz, 2H), 1.26 (s, 2H)。LCMS:(M+H +):402.1,計算值 401.17。
中間化合物 18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5-(2- 溴苯基 ) -4- -1- (17)
Figure 02_image362
將化合物 16(2.50 g, 8.84 mmol, 1.14 mL)、CuI (100 mg, 530 µmol) 及 Pd(PPh 3) 2Cl 2(186 mg, 265 µmol) 於 Et 3N (20.0 mL) 中之混合物在 N 2下於 25℃ 攪拌 30 分鐘。然後添加化合物 17A(892 mg, 10.6 mmol),並將混合物在 Ar 氣氛下於 60℃ 攪拌 3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化合物 16R f= 0.7,產物 R f= 0.2) 指示化合物 16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2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2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17(1.71 g,7.15 mmol,產率 80.9%)。 b.    5-(2-(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戊環 -2- ) 苯基 ) -4- -1- (18)
Figure 02_image364
將化合物 17(1.00 g, 4.18 mmol)、KOAc (821 mg, 8.36 mmol) 及化合物 15A(1.27 g, 5.02 mmol) 於 DMSO (10.0 mL) 中之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然後添加 Pd(dppf)Cl 2(306 mg, 418 µmol),並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20℃ 攪拌 18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2/1,化合物 17R f= 0.35,產物 R f= 0.3) 及 HPLC 分析指示化合物 17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5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5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3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8/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油狀化合物 18(750 mg,2.62 mmol,產率 62.7%)。 實例 7. N-(2-(3- 胺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66
將化合物 NA-8(500 mg, 1.55 mmol)、化合物 9A(425 mg, 3.10 mmol)、Pd(dppf)Cl 2(114 mg, 155 µmol) 及 Na 2CO 3(329 mg, 3.10 mmol) 懸浮於 H 2O (5.00 mL) 及二㗁烷 (25.0 mL) 中,並在 N 2氣氛下加熱至 95℃ 持續 16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8R f= 0.30,產物 R f= 0.25) 指示 NA-8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2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2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2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獲得黃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250 mg,748 µmol,產率 48.2%)。 實例 8. N-(2-(2- 甲氧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3- 炔醯胺
Figure 02_image368
於 0℃ 向 NA-4(300 mg, 976 µmol) 及化合物 20(192 mg, 1.95 mmol) 於 DMF (10.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EDCI (374 mg, 1.95 mmol)。將混合物於 18℃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4R f= 0.35,產物 R f= 0.45) 及 LCMS 分析指示 NA-4消耗完全並偵測到產物的主峰。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0.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 HPLC (使用 5 微米 Boston Prime C18 管柱,150 mm × 30 mm ID) 純化殘餘物。移動相由水 (包含 0.05% HCl) 與 ACN 在 10 分鐘內由 35% 增加至 60% 的梯度組成。藉由冷凍乾燥濃縮合併之產物級分。獲得白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73.6 mg,187 µmol,產率 19.1%,純度 98.3%)。 1H NMR:CDCl 3400MHz, δ: 8.36 (s, 1H), 8.17 (d, J= 7.0 Hz, 1H), 7.79 (s, 1H), 7.44 (m, J= 7.9 Hz, 2H), 7.00 - 7.08 (m, 2H), 6.98 - 7.16 (m, 1H), 6.81 (s, 1H), 6.11 (s, 2H), 5.35 (s, 2H), 3.98 (s, 3H), 3.34 (d, J= 2.19 Hz, 2H), 1.95 (m, J= 2.41 Hz, 3H)。LCMS:(M+H +):388.15,計算值 387.16。
中間化合物 NA-4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2-(2- 甲氧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NA-4)
Figure 02_image370
將 化合物 6(4.00 g, 14.3 mmol)、化合物 4A(2.60 g, 17.1 mmol)、Pd(dppf)Cl 2(2.09 g, 2.86 mmol) 及 K 2CO 3(3.95 g, 28.6 mmol) 於 DME (40.0 mL) 及 H 2O (4.00 mL) 中之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95℃ 攪拌 1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化合物 6R f= 0.43,產物 R f= 0.24) 顯示反應完成。將混合物倒入 H 2O (100 mL) 中並用 EtOAc (5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洗滌,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獲得黃色固體狀化合物 NA-4 (3.00 g,9.63 mmol,產率 67.4%,純度 98.6%)。 1H NMRDMSO 400MHz, δ: 7.84 (m, J= 7.62 Hz, 1H), 7.28 (m, J= 8.4 Hz, 1H), 7.07 (m, J= 7.82 Hz, 1H), 6.94 - 7.00 (m, 2H), 6.72 (s, 1H), 6.21 (m, J= 8.12 Hz, 1H), 6.16 (m, J= 2.4 Hz, 1H), 5.40 (s, 2H), 5.24 (s, 2H), 5.15 (s, 2H), 3.84 (s, 3H), 3.32 (s, 2H)。LCMS:(M+H +):308.05,計算值 307.13。 實例 9. N-(2-(4- 胺基 -2-(5- 羥基戊 -1- -1- )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72
將化合物 26(467 mg, 1.55 mmol)、化合物 NA-8(250 mg, 776 µmol) 及 Na 2CO 3(165 mg, 1.55 mmol) 於 H 2O (2.50 mL) 及二㗁烷 (12.5 mL) 中之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然後添加 Pd(dppf)Cl 2(56.8 mg, 77.6 µmol),並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90℃ 攪拌 9 小時。TLC (乙酸乙酯,起始材料:R f= 0.7,產物:R f= 0.3) 及 LCMS 分析指示化合物 26消耗完全並偵測到約 22.4% 的所需產物。將反應混合物倒入水 (10.0 mL) 中並用乙酸乙酯 (15.0 mL × 3) 萃取,經 Na 2SO 4 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30/1 至 1/3) 純化粗產物。獲得棕色固體狀化合物 27(100 mg,產率 19.3%)。
中間體 26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1- -2- -4- 硝基苯 (23)
Figure 02_image374
於 0℃ 向化合物 22(10.0 g, 49.5 mmol) 於 CF 3SO 3H (22.0 mL) 中之溶液中逐批添加 NIS (11.1 g, 49.5 mmol)。添加後,將混合物於 25℃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起始材料:R f= 0.5,產物:R f= 0.45) 指示化合物 22消耗完全。將反應混合物用冰-水 (20.0 mL) 淬滅並用 DCM (25.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 10% 亞硫酸鈉水溶液 (20.0 mL) 及水 (10.0 mL) 萃取,經 Na 2SO 4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以得到棕色固體狀化合物 23(11.5 g,產率 70.9%),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 b.    4- -3- 碘苯胺 (24)
Figure 02_image376
於 90℃ 向化合物 23(11.6 g, 35.4 mmol) 於 EtOH (15.0 mL) 及 H 2O (15.0 mL) 中之溶液中逐批添加 HCl (12 M, 4.42 mL) 及 Fe (5.93 g, 106 mmol)。將所得混合物於 90℃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起始材料:R f= 0.5,產物:R f= 0.3) 指示化合物 23消耗完全。將殘餘物倒入水 (10.0 mL) 中。將水相用乙酸乙酯 (3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相用無水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以得到棕色油狀化合物 24(10.5 g,產率 99.6%),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 c.    5-(5- 胺基 -2- 溴苯基 ) -4- -1- (25)
Figure 02_image378
向化合物 24(5.50 g, 18.5 mmol) 於 ACN (20.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14A(1.86 g, 22.2 mmol) 及 TEA (3.74 g, 36.9 mmol, 5.14 mL)。將混合物用 Ar 脫氣,然後添加 CuI (70.3 mg, 369 µmol) 及 Pd(PPh 3) 2Cl 2(259 mg, 369 umol)。將反應於 60℃ 加熱 5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起始材料:R f= 0.3,產物:R f= 0.2) 指示化合物 24消耗完全。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以去除 ACN。將殘餘物用 H 2O (10.0 mL) 稀釋,並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然後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2/1) 純化殘餘物。獲得棕色固體狀化合物 25(3.40 g,產率 72.5%)。 d.    5-(5- 胺基 -2-(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戊環 -2- ) 苯基 ) -4- -1- (26)
Figure 02_image380
將化合物 25(4.40 g, 17.3 mmol)、化合物 15A(8.79 g, 34.6 mmol) 及 KOAc (5.10 g, 51.9 mmol) 於 DMSO (25.0 mL) 中之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添加 Pd(dppf)Cl 2•CH 2Cl 2(1.41 g, 1.73 mmol),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90℃ 攪拌 2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起始材料:R f= 0.4,產物:R f= 0.45) 指示化合物 25消耗完全。LCMS 分析顯示化合物 25消耗完全並偵測到約 21.6% 的所需質量。將殘餘物用 H 2O (20.0 mL) 稀釋並用 EtOAc (20.0 mL × 3) 萃取,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1/1 )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棕色油狀化合物 26 (660 mg,產率 12.7%)。 1H NMRCDCl 3-400MHz, δ: 7.50 (d, J= 8.0 Hz, 1 H), 6.65 (d, J= 2.4 Hz, 1 H), 6.50 (dd, J= 8.0, 2.4 Hz, 1 H), 4.05 (q, J= 7.2 Hz, 1 H), 3.80 (t, J= 6.0 Hz, 2 H), 2.50 (t, J= 6.4 Hz, 2 H), 1.97 (s, 1 H), 1.79 (q, J= 6.4 Hz, 3 H), 1.47 (s, 3 H), 1.26 (s, 12 H)。 實例 10. N-(2-(4- 羥基 -2-(5- 羥基戊 -1- -1- )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382
於 25℃ 向 3-(5-羥基戊-1-炔-1-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苯酚 (703 mg, 2.33 mmol) 於二㗁烷 (25.0 mL) 及 H 2O (5.0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NA-8(500 mg, 1.55 mmol)、Na 2CO 3(329 mg, 3.10 mmol) 及 Pd(dppf)Cl 2(114 mg, 155 µmol)。將反應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90℃ 攪拌 12 小時。LCMS 分析顯示化合物 27消耗完全並偵測到所需產物的一個主峰。將反應混合物用 H 2O (7.00 mL) 稀釋並用 EtOAc (5.0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5.00 mL × 2) 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 至 0/1) 純化殘餘物。獲得淺黃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160 mg,產率 24.6%)。
中間體 3-(5-羥基戊-1-炔-1-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苯酚按照下列方法來製備。 a.    4- -3- 碘苯酚
於 15℃ 向 2-碘苯酚 (20.0 g, 90.9 mmol) 之溶液中添加於 AcOH (120 mL) 中之 Br 2(18.2 g, 114 mmol, 5.86 mL)。將混合物於 25℃ 攪拌 2 小時。HPLC 分析指示化合物 24消耗完全。將反應混合物於 25℃ 攪拌,並添加飽和 Na 2S 2O 3溶液 (100 mL),然後將其用 NaHCO 3(40.0 mL) 中和並分離各層。用 DCM (100 mL × 2) 萃取水層。將合併之有機層鹽水洗滌,經 Na 2SO 4乾燥,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1/1) 純化殘餘物。獲得白色固體狀 4-溴-3-碘苯酚 (23.0 g,產率 84.6%)。 1H NMR:CDCl 3-400MHz, δ: 7.42 (d, J= 8.8 Hz,1H), 7.37 (t, J= 2.8 Hz, 1H), 6.73-6.70 (m, 1H)。 b.    4- -3-(5- 羥基戊 -1- -1- ) 苯酚
向化合物 4-溴-3-碘苯酚 (23.0 g, 77.0 mmol) 於 ACN (115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5-羥基戊炔 (9.06 g, 108 mmol) 及 TEA (15.6 g, 154 mmol, 21.4 mL)。將混合物用 N 2脫氣,然後添加 Pd(PPh 3) 2Cl 2(1.08 g, 1.54 mmol) 及 CuI (586 mg, 3.08 mmol)。將反應於 70℃ 加熱 2 小時。TLC (乙酸乙酯,產物:R f= 0.39) 指示 4-溴-3-碘苯酚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斑點。將反應混合物用 H 2O (70.0 mL) 稀釋並用乙酸乙酯 (25.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 2) 洗滌,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 至 0/1) 純化殘餘物。獲得白色固體狀 4-溴-3-(5-羥基戊-1-炔-1-基)苯酚 (16.0 g,產率 81.5%)。 1H NMRCDCl 3-400MHz, δ: 7.35 (d, J= 8.8 Hz, 1H), 6.9 (d, J= 2.8 Hz, 1H), 6.67-6.64 (m, 1H), 3.89 (t, J= 6.4 Hz, 2H), 2.59 (t, J= 6.8 Hz, 2H), 1.93-1.86 (m, 2H)。 c.    3-(5- 羥基戊 -1- -1-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戊環 -2- ) 苯酚
於 25℃ 向 4-溴-3-(5-羥基戊-1-炔-1-基)苯酚 (16.0 g, 62.7 mmol) 於 DMSO (16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15A(31.9 g, 125 mmol)、Pd(dppf)Cl 2•CH 2Cl 2(5.12 g, 6.27 mmol) 及 KOAc (18.5 g, 188 mmol)。將反應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 3 次,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90℃ 攪拌 2 小時。LCMS 分析顯示 4-溴-3-(5-羥基戊-1-炔-1-基)苯酚消耗完全並偵測到所需產物的一個峰。將反應混合物用 H 2O (70.0 mL) 稀釋並用乙酸乙酯 (25.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20.0 mL × 2) 洗滌,經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獲得棕色油狀 3-(5-羥基戊-1-炔-1-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環-2-基)苯酚 (10.4 g,產率 49.8%,純度 90.8%)。 1H NMRDMSO- d 6400MHz, δ: 7.45 (d, J= 8.0 Hz, 1H), 6.74-6.68 (m, 2H), 3.58-3.54 (m, 2H), 2.43 (t, J= 6.8 Hz, 2H), 1.73-1.65 (m, 2H), 1.08 (s, 12H)。LCMS:(M+H +):303.1,計算值 302.17。 實例 12. 2-(4-(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1 H- 吡唑 -1- ) 乙腈
Figure 02_image384
向含有 28(0.350 mmol, 1.00 eq)、 29(0.525 mmol, 1.50 eq) 於二㗁烷 (3.0 mL) 之溶液的小瓶中添加 K 3PO 4(2.0 M, 350 ul) 及 Pd-118 (0.018 mmol, 0.05 eq)。將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00℃ 攪拌 16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以去除二㗁烷。將 1.0 mL 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用 EtOAc (3 mL × 3) 萃取。收集有機層,並藉由 Speedvac 去除溶劑,以得到殘餘物。藉由製備型 HPLC (Xtimate C18 150 × 25mm × 5um 管柱,在甲酸條件下 (B))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所需產物實例 1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28 (s, 1H), 8.06 (s, 1H), 7.75-7.80 (m, 2H), 7.37-7.42 (m, 3H), 7.26-7.32 (m, 1H), 7.18-7.25 (m, 2H), 6.80 (s, 1H), 5.65 (s, 2H), 5.49 (s, 2H), 5.39 (s, 2H)。LCMS:(M+H +): 368,計算值 367。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11 至 17。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結構 MS [M+H] + 1HNMR 條件 實例   
Figure 02_image386
343       B 11
Figure 02_image388
368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28 (s, 1H), 8.06 (s, 1H), 7.75-7.80 (m, 2H), 7.37-7.42 (m, 3H), 7.26-7.32 (m, 1H), 7.18-7.25 (m, 2H), 6.80 (s, 1H), 5.65 (s, 2H), 5.49 (s, 2H), 5.39 (s, 2H) B    12
Figure 02_image390
383       B 13
Figure 02_image392
380    B 14
Figure 02_image394
380    B 15
Figure 02_image396
346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8 (s, 1H), 8.31-8.36 (m, 1H), 7.75-7.81 (m, 2H), 7.47 (d, J= 7.95 Hz, 1H), 7.36-7.43 (m, 2H), 7.25-7.34 (m, 3H), 6.82 (s, 1H), 5.70 (s, 2H), 5.43 (s, 2H), 2.07 (s, 1H) B 16
Figure 02_image398
329    B 17
a.    7- -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雜環庚烷 (3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400
b.    1-(4- -2- 氟芐基 )-3- 苯基 -1 H- 吡唑 -5- 甲酸甲酯 (32)
Figure 02_image402
向化合物 30 (36.1 g, 134.8 mmol) 於 ACN (30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 CsF (41.0 g, 269.8 mmol) 及化合物 31 (30.0 g, 148.4 mmol)。將混合物於 25℃ 攪拌 5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 顯示反應不完全。過濾以得到固體,將其添加至水 (200 mL) 中,用 EtOAc (300 mL × 3) 萃取,用鹽水 (200 mL × 3) 洗滌,經無水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以得到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32 (41.0 g,產率 78.1%)。1H NMR (300 MHz, CDCl 3): δ7.86-7.84 (m, 2H), 7.59 (dd, J= 9.9, 2.1 Hz, 1H), 7.48-7.35 (m, 5H), 6.94 (t, J= 8.1 Hz, 1H), 3.84 (s, 3H)。LCMS:389.0, 391.0 ([M+H] +)。 c.    (1-(4- -2- 氟芐基 )-3- 苯基 -1 H- 吡唑 -5- ) 甲醇 (33)
Figure 02_image404
於 0℃ 向化合物 32 (10.0 g, 25.7 mmol) 於 THF (100 mL) 中之混合物中添加 DIBAL-H (1.5 M, 34.0 mL)。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5℃ 攪拌 1 小時。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 指示化合物 32 消耗完全。藉由添加酒石酸鉀鈉溶液 (30 mL),將反應混合物淬滅。用 EtOAc (100 mL × 3) 萃取,用鹽水 (30 mL × 3) 洗滌,經無水 Na 2SO 4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並於 MTBE 中再結晶,以得到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33 (8.0 g,產率 86.0%)。 1H NMR (300 MHz, DMSO- d 6 ): δ 7.76-7.74 (m, 2H), 7.59 (dd, J= 9.6, 1.8 Hz, 1H), 7.40-7.35 (m, 3H), 7.31-7.25 (m, 1H), 6.99 (t, J= 8.1 Hz, 1H), 5.44-5.40 (m, 3H), 4.53 (d, J= 5.4 Hz, 2H)。LCMS:361.0, 363.0 ([M+H+] +)。 d.    7- -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雜環庚烷 (34)
Figure 02_image406
向懸浮 NaH (5.7 g, 60%, 141.7 mmol) 於 PhMe (1.2 L) 中之溶液中添加化合物 33 (23.3 g, 64.5 mmol) 及 HMPA (230 mL),將所得溶液加熱至 95℃ 並於該溫度保持過夜,在藉由 LCMS 監測顯示 A4 消耗完全後,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 (250 mL) 淬滅,用 EtOAc (300 mL × 3) 萃取,用水 (50 mL)、鹽水 (50 mL × 4) 洗滌,經 Na2SO4 乾燥,濃縮至乾,將殘餘物於 EtOAc 中再結晶,以得到灰白色固體狀化合物 34 (16.0, 72.7%)。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84-7.76 (m, 2H), 7.41-7.36 (m, 3H), 7.32-7.28 (m, 1H), 7.20-7.14 (m, 2H), 6.82 (s, 1H), 5.67 (s, 2H), 5.41 (s, 2H)。LCMS:341.0, 343.1 ([M+H+] +)。 實例 21. N- 環戊基 -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Figure 02_image408
脂族胺
向含有在 N 2保護下之化合物 34 (34.12 mg, 0.100 mmol, 1.0 eq) 及化合物 35 (1.0 eq, 0.150 mmol) 於 1,4-二㗁烷 (1.00 mL) 中之溶液的小瓶中添加 Cs 2CO 3(97.5 mg, 0.300 mmol)、BrettPhos (2.68 mg, 0.01 mmol) 及 BrettPhos-Pd G3 (4.53 mg, 0.01 mmol)。將小瓶加蓋,並將混合物於 100℃ 攪拌 16 小時。藉由真空濃縮混合物。將殘餘物用 1.0 mL H 2O 稀釋,並用 EtOAc (1.50 × 3 mL) 萃取。收集有機層並藉由真空濃縮。藉由製備型 HPLC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所需產物實例 21 (27.3 mg, 79%)。 1H NMR (400 MHz, DMSO-d6): 7.73-7.79 (m, 2H), 7.35-7.41 (m, 2H), 7.25-7.30 (m, 1H), 7.03 (d, J=8.44 Hz, 1H), 6.71 (s, 1H), 6.22 (dd, J=2.26, 8.25 Hz, 1H), 6.13 (d, J=2.20 Hz, 1H), 5.68 (d, J=6.60 Hz, 1H), 5.41 (s, 2H), 5.26 (s, 2H), 3.63 (sxt, J=6.21 Hz, 1H), 1.82-1.92 (m, 2H), 1.58-1.68 (m, 2H), 1.49-1.55 (m, 2H), 1.33-1.43 (m, 2H)。LCMS:346 ([M+H]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21、23、26、29、30、37 至 42。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實例 28 N -(5- -1 H- 吡唑 -4- )-2- 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Figure 02_image410
苯胺 / 胺基 - 雜環
向含有在 N 2保護下之化合物 34 (34.12 mg, 0.100 mmol, 1.0 eq) 及化合物 36 (1.0 eq, 0.150 mmol) 於甲基三級丁基醚 (1.00 mL) 中之溶液之小瓶中添加 t-BuONa (19.6 mg, 0.200 mmol) 及 BrettPhos (2.68 mg, 0.010 mmol) 及 BrettPhos-Pd G3 (4.53 mg, 0.010 mmol)。將小瓶加蓋,並將混合物於 150℃ 微波加熱 5 小時。藉由 LCMS 檢查,反應得到所需產物。藉由真空濃縮混合物。將殘餘物用 1.0 mL H 2O 稀釋,並用 EtOAc (1.50 × 3 mL) 萃取。收集有機層並藉由真空濃縮。藉由製備型 HPLC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所需產物實例 28 (11.6 mg, 31%)。 1H NMR (400 MHz, DMSO-d6): (br s, 1H), 7.82 (d, J=1.59 Hz, 1H), 7.73-7.79 (m, 2H), 7.34-7.41 (m, 3H), 7.25-7.31 (m, 1H), 7.10 (d, J=8.31 Hz, 1H), 6.73 (s, 1H), 6.29 (dd, J=2.32, 8.31 Hz, 1H), 6.16 (d, J=2.32 Hz, 1H), 5.46 (s, 2H), 5.27 (s, 2H)。LCMS:378 ([M+H] +)。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18 至 20、22、24、25、27、28、31 至 36。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化合物 MS [M+H] + 1HNMR 條件 實例
Figure 02_image412
383    B 18
Figure 02_image414
344    A 19
Figure 02_image416
388    A 20
Figure 02_image418
346 1H NMR (400 MHz, DMSO-d6) 位移 7.73-7.79 (m, 2H), 7.35-7.41 (m, 2H), 7.25-7.30 (m, 1H), 7.03 (d, J=8.44 Hz, 1H), 6.71 (s, 1H), 6.22 (dd, J=2.26, 8.25 Hz, 1H), 6.13 (d, J=2.20 Hz, 1H), 5.68 (d, J=6.60 Hz, 1H), 5.41 (s, 2H), 5.26 (s, 2H), 3.63 (sxt, J=6.21 Hz, 1H), 1.82-1.92 (m, 2H), 1.58-1.68 (m, 2H), 1.49-1.55 (m, 2H), 1.33-1.43 (m, 2H) A 21
Figure 02_image420
360    B 22
Figure 02_image422
332    A 23
Figure 02_image424
406    A 24
Figure 02_image426
358    A 25
Figure 02_image428
318    A 26
Figure 02_image430
378    A 27
Figure 02_image432
378 1H NMR (400 MHz, DMSO-d6) 位移 12.95 (br s, 1H), 7.82 (d, J=1.59 Hz, 1H), 7.73-7.79 (m, 2H), 7.34-7.41 (m, 3H), 7.25-7.31 (m, 1H), 7.10 (d, J=8.31 Hz, 1H), 6.73 (s, 1H), 6.29 (dd, J=2.32, 8.31 Hz, 1H), 6.16 (d, J=2.32 Hz, 1H), 5.46 (s, 2H), 5.27 (s, 2H) A 28
Figure 02_image434
357    A 29
Figure 02_image436
334    B 30
Figure 02_image438
392 1H NMR (400 MHz, DMSO-d6) 位移 8.07 (s, 1H), 7.83 (s, 1H), 7.75-7.79 (m, 2H), 7.39 (t, J=7.58 Hz, 2H), 7.26-7.31 (m, 1H), 7.16 (d, J=8.44 Hz, 1H), 7.02 (d, J=2.20 Hz, 1H), 6.94 (dd, J=2.26, 8.38 Hz, 1H), 6.75 (s, 1H), 5.50 (s, 2H), 5.37 (s, 1H), 5.31 (s, 2H), 3.74 (s, 3H), 2.07 (s, 1H) A 31
Figure 02_image440
358    A 32
Figure 02_image442
358    A 33
Figure 02_image444
383       A 34
Figure 02_image446
358    A 35
Figure 02_image448
344    A 36
Figure 02_image450
360    A 37
Figure 02_image452
334    A 38
Figure 02_image454
317    B 39
Figure 02_image456
368    A 40
Figure 02_image458
316    B 41
Figure 02_image460
348    A 42
實例 67 N -(2-(1-( 二氟甲基 )-1 H- 吡唑 -4-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462
向含有 NA-8(0.120 mmol, 1.00 eq)、 化合物 37(0.180 mmol, 1.50 eq) 於二㗁烷 (1.0 mL) 中之溶液之小瓶中添加 K 3PO 4(2 M, 120 uL) 及 PdCl 2(dtbpf) (0.006 mmol, 0.05 eq)。將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00 °C 攪拌 16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以去除二㗁烷。將 1.0 mL 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用 EtOAc (1.0 mL × 2) 萃取。收集有機層,並藉由 Speedvac 去除溶劑,以得到殘餘物。藉由製備型 HPLC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實例 67 (14.1 mg, 33%)。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6 (s, 1H), 8.52 (s, 1H), 8.07 (s, 1H), 7.65-7.98 (m, 1H), 7.23-7.30 (m, 2H), 7.13 (dd, J= 1.69, 8.32 Hz, 1H), 6.62 (s, 1H), 5.54 (s, 2H), 5.33 (s, 2H), 2.01 (s, 3H)。LCMS:360 ([M+H] +)。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43 至 45、47 至 50、42 至 56、58 至 62、64 至 72、74、76 至 83、85、89 至 90、92 至 96、100、103、106 至 107。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實例 46 N-(2-(4-氟-2-(羥基甲基)苯基)-4 H,10 H-苯并[ f]吡唑并[5,1- c][1,4]氧氮呯-7-基)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464
向含有 NA-8(0.120 mmol, 1.00 eq)、 化合物 38(0.180 mmol, 1.50 eq) 於二㗁烷 (1.0 mL) 中之溶液之小瓶中添加 K 3PO 4(2 M, 120 uL) 及 Xphos Pd G3 (0.006 mmol, 0.05 eq)。將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00 °C 攪拌 16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以去除二㗁烷。將 1.0 mL 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用 EtOAc (1.0 mL × 2) 萃取。收集有機層,並藉由 Speedvac 去除溶劑,以得到殘餘物。藉由製備型 HPLC 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實例 46 (26.4 mg, 60%)。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7 (s, 1H), 7.59 (dd, J= 5.94, 8.57 Hz, 1H), 7.33-7.40 (m, 1H), 7.25-7.32 (m, 2H), 7.04-7.18 (m, 2H), 6.65 (s, 1H), 5.58 (s, 2H), 5.31-5.39 (m, 3H), 4.68 (d, J= 5.75 Hz, 2H), 2.02 (s, 3H)。LCMS:368 ([M+H]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46、51、57、63、73、75、84、86 至 88、91、97 至 99、101 至 102、104 至 105。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實例 125 N -(2-(1-( 三氟甲基 )-1 H- 吡唑 -4-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466
向含有 NA-8(0.30 mmol, 1.00 eq)、 化合物 39(0.30 mmol, 1.0 eq) 於二㗁烷 (0.15 M) 及水 (0.15 M) 中之溶液之小瓶中添加 K 3PO 4(3 mmol, 10 eq) 及 Xphos Pd G3 (0.015 mmol, 0.05 eq)。將混合物脫氣並用 N 2吹掃,然後將混合物在 N 2氣氛下於 100 °C 攪拌 16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以在過濾後沉澱出產物。藉由製備型 HPLC 純化粗產物,以得到白色固體狀實例 125 (59.6 mg, 53%)。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5 (s, 1H), 8.79 (s, 1H), 8.24 (t, J = 0.9 Hz, 1H), 7.31 – 7.23 (m, 2H), 7.13 (dd, J = 8.3, 2.1 Hz, 1H), 6.66 (s, 1H), 5.55 (s, 2H), 5.35 (s, 2H), 2.02 (s, 3H)。LCMS:378.1 ([M+H] +)。利用該一般程序製備實例 108 至 129。條件 A = 製備型 HPLC,在鹼性條件下;條件 B = 製備型 HPLC,在甲酸下;條件 C = 製備型 TLC。
結構 MS [M+H] + 1HNMR 條件 實例
Figure 02_image468
366    C 43
Figure 02_image470
344    A 44
Figure 02_image472
363    A 45
Figure 02_image474
368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7 (s, 1H), 7.59 (dd, J= 5.94, 8.57 Hz, 1H), 7.33-7.40 (m, 1H), 7.25-7.32 (m, 2H), 7.04-7.18 (m, 2H), 6.65 (s, 1H), 5.58 (s, 2H), 5.31-5.39 (m, 3H), 4.68 (d, J= 5.75 Hz, 2H), 2.02 (s, 3H) A 46
Figure 02_image476
359    A 47
Figure 02_image478
356    A 48
Figure 02_image480
354    A 49
Figure 02_image482
334    B 50
Figure 02_image484
354    A 51
Figure 02_image486
311    A 52
Figure 02_image488
324    C 53
Figure 02_image490
327    A 54
Figure 02_image492
338    A 55
Figure 02_image494
338    C 56
Figure 02_image496
310    A 57
Figure 02_image498
338    A 58
Figure 02_image500
338    A 59
Figure 02_image502
350    A 60
Figure 02_image504
351    A 61
Figure 02_image506
361    A 62
Figure 02_image508
360    A 63
Figure 02_image510
399    A 64
Figure 02_image512
361    A 65
Figure 02_image514
324    A 66
Figure 02_image516
360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6 (s, 1H), 8.52 (s, 1H), 8.07 (s, 1H), 7.65-7.98 (m, 1H), 7.23-7.30 (m, 2H), 7.13 (dd, J= 1.69, 8.32 Hz, 1H), 6.62 (s, 1H), 5.54 (s, 2H), 5.33 (s, 2H), 2.01 (s, 3H) A 67
Figure 02_image518
335    A 68
Figure 02_image520
346    A 69
Figure 02_image522
351    A 70
Figure 02_image524
351    A 71
Figure 02_image526
346    A 72
Figure 02_image528
378    A 73
Figure 02_image530
397    A 74
Figure 02_image532
338    A 75
Figure 02_image534
360    A 76
Figure 02_image536
352    A 77
Figure 02_image538
346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7 (s, 1H), 8.19 (d, J= 7.38 Hz, 1H), 8.07 (t, J= 7.88 Hz, 1H), 7.93 (d, J= 7.63 Hz, 1H), 7.23-7.33 (m, 2H), 7.15 (br d, J= 8.13 Hz, 1H), 6.97 (s, 1H), 5.64 (s, 2H), 5.38 (s, 2H), 2.02 (s, 3H), 1.23 (s, 1H), 1.12-1.17 (m, 1H) A 78
Figure 02_image540
390    A 79
Figure 02_image542
398    C 80
Figure 02_image544
398    A 81
Figure 02_image546
39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6 (s, 1H), 7.82 (br d, J= 8.13 Hz, 2H), 7.34 (br d, J= 8.25 Hz, 2H), 7.26-7.31 (m, 2H), 7.14 (dd, J= 2.06, 8.32 Hz, 1H), 6.82 (s, 1H), 5.59 (s, 2H), 5.35 (s, 2H), 3.16 (br s, 3H), 2.02 (s, 3H), 1.69-1.91 (m, 3H) A 82
Figure 02_image548
364    A 83
Figure 02_image550
375    A 84
Figure 02_image552
382    A 85
Figure 02_image554
376    A 86
Figure 02_image556
377    A 87
Figure 02_image558
413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55 (br s, 1H), 10.00 (s, 1H), 7.79 (dd, J= 1.38, 7.88 Hz, 1H), 7.54 (dd, J= 0.81, 8.19 Hz, 1H), 7.31-7.38 (m, 3H), 7.12-7.23 (m, 2H), 6.96 (s, 1H), 5.60 (s, 2H), 5.38 (s, 2H), 3.05 (s, 3H), 2.02 (s, 3H) A 88
Figure 02_image560
375    A 89
Figure 02_image562
389    A 90
Figure 02_image564
360    A 91
Figure 02_image566
381    A 92
Figure 02_image568
392    A 93
Figure 02_image570
375    A 94
Figure 02_image572
469    A 95
Figure 02_image574
482    C 96
Figure 02_image576
413    A 97
Figure 02_image578
409    A 98
Figure 02_image580
395    A 99
Figure 02_image582
39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6 (s, 1H), 7.83 (d, J= 7.88 Hz, 1H), 7.77 (s, 1H), 7.45 (t, J= 7.69 Hz, 1H), 7.24-7.33 (m, 3H), 7.14 (dd, J= 1.94, 8.32 Hz, 1H), 6.85 (s, 1H), 5.59 (s, 2H), 5.35 (s, 2H), 2.86-3.05 (m, 6H), 2.02 (s, 3H) A 100
Figure 02_image584
377    A 101
Figure 02_image586
378    A 102
Figure 02_image588
391    A 103
Figure 02_image590
377    A 104
Figure 02_image592
377    A 105
Figure 02_image594
433    A 106
Figure 02_image596
377    A 107
Figure 02_image598
352.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8.02 (d, J = 0.7 Hz, 1H), 7.67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6 (s, 1H), 5.49 (s, 2H), 5.30 (s, 2H), 4.49 (hept, J = 6.7 Hz, 1H), 2.01 (s, 3H), 1.42 (d, J = 6.7 Hz, 6H)。 A 108
Figure 02_image600
350.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8.03 (s, 1H), 7.66 (s, 1H), 7.29 – 7.21 (m, 2H), 7.12 (dd, J = 8.4, 2.1 Hz, 1H), 6.46 (s, 1H), 5.49 (s, 2H), 5.30 (s, 2H), 3.72 (tt, J = 7.4, 3.9 Hz, 1H), 2.01 (s, 3H), 1.09 – 0.91 (m, 4H)。 A 109
Figure 02_image602
392.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5 (s, 1H), 8.19 (d, J = 1.4 Hz, 1H), 7.27 (dd, J = 5.3, 3.1 Hz, 2H), 7.14 (dd, J = 8.3, 2.1 Hz, 1H), 6.44 (s, 1H), 5.53 (s, 2H), 5.34 (s, 2H), 3.93 (s, 3H), 2.02 (s, 3H)。 A 110
Figure 02_image604
352.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2.61 (s, 1H), 12.44 (s, 0H), 9.94 (s, 1H), 7.59 (s, 1H), 7.30 – 7.24 (m, 2H), 7.12 (dd, J = 8.4, 2.1 Hz, 1H), 6.43 (s, 1H), 5.51 (s, 2H), 5.30 (s, 2H), 3.54 (s, 1H), 2.02 (s, 3H), 1.24 (d, J = 6.9 Hz, 6H)。(觀察到互變異構物的混合物) A 111
Figure 02_image606
324.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95 (s, 1H), 7.66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5 (s, 1H), 5.49 (s, 2H), 5.30 (s, 2H), 3.84 (s, 3H), 2.01 (s, 3H) B 112
Figure 02_image608
338.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84 (s, 1H), 7.30 – 7.23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1 (s, 1H), 5.50 (s, 2H), 5.30 (s, 2H), 3.75 (s, 3H), 2.31 (s, 3H), 2.02 (s, 3H)。 B 113
Figure 02_image610
338.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99 (d, J = 0.8 Hz, 1H), 7.68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5 (s, 1H), 5.49 (s, 2H), 5.30 (s, 2H), 4.13 (q, J = 7.3 Hz, 2H), 2.01 (s, 3H), 1.38 (t, J = 7.3 Hz, 3H) B 114
Figure 02_image612
394.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8.14 (d, J = 0.7 Hz, 1H), 7.75 (d, J = 0.7 Hz, 1H), 7.33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51 (s, 1H), 5.50 (s, 2H), 5.39 (dd, J = 9.9, 2.4 Hz, 1H), 5.31 (s, 2H), 3.97 – 3.88 (m, 1H), 3.63 (ddd, J = 13.8, 7.2, 5.1 Hz, 1H), 2.17 – 2.03 (m, 1H), 2.01 (s, 3H), 1.93 (s, 2H), 1.98 – 1.87 (m, 0H), 1.66 (ddt, J = 19.0, 13.8, 6.1 Hz, 1H), 1.54 (dq, J = 9.8, 4.6 Hz, 2H)。 B 115
Figure 02_image614
354.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96 (d, J = 0.8 Hz, 1H), 7.69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6 (s, 1H), 5.50 (s, 2H), 5.30 (s, 2H), 4.89 (t, J = 5.3 Hz, 1H), 4.14 (t, J = 5.7 Hz, 2H), 3.73 (q, J = 5.6 Hz, 2H), 2.01 (s, 3H)。 B 116
Figure 02_image616
342.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8.33 (s, 1H), 7.95 (d, J = 1.7 Hz, 1H), 7.31 – 7.21 (m, 2H), 7.13 (dd, J = 8.3, 2.2 Hz, 1H), 6.55 (s, 1H), 6.21 (s, 1H), 6.08 (s, 1H), 5.53 (s, 2H), 5.32 (s, 2H), 2.02 (s, 3H)。 A 117
Figure 02_image618
350.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2.40 (s, 0H), 12.36 (s, 1H), 9.94 (s, 1H), 7.60 (s, 0H), 7.30 – 7.23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52 (s, 1H), 5.51 (s, 2H), 5.32 (s, 2H), 2.31 (d, J = 6.6 Hz, 1H), 2.02 (s, 3H), 0.96 (d, J = 8.3 Hz, 1H), 0.85–0.78 (m, 3H)。 B 118
Figure 02_image620
366.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8.16 (s, 1H), 7.84 (s, 1H), 7.30 – 7.22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9 (s, 1H), 5.58 (p, J = 7.0 Hz, 1H), 5.51 (s, 2H), 5.31 (s, 2H), 4.96 – 4.86 (m, 4H), 2.01 (s, 3H)。 B 119
Figure 02_image622
366.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96 (d, J = 0.8 Hz, 1H), 7.69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6 (s, 1H), 5.49 (s, 2H), 5.30 (s, 2H), 3.91 (d, J = 7.2 Hz, 2H), 2.11 (hept, J = 6.8 Hz, 1H), 2.01 (s, 3H), 0.83 (d, J = 6.7 Hz, 6H)。 A 120
Figure 02_image624
338.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56 (s, 1H), 7.30 – 7.23 (m, 2H), 7.13 (dd, J = 8.3, 2.1 Hz, 1H), 6.45 (s, 1H), 5.51 (s, 2H), 5.31 (s, 2H), 3.74 (s, 3H), 2.44 (s, 3H), 2.02 (s, 3H)。 A 121
Figure 02_image626
350.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5 (s, 1H), 7.68 (s, 1H), 7.30 – 7.22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39 (s, 1H), 5.49 (s, 2H), 5.30 (s, 2H), 4.07 (t, J = 7.2 Hz, 2H), 2.99 – 2.91 (m, 2H), 2.64 – 2.50 (m, 2H), 2.01 (s, 3H)。 A 122
Figure 02_image628
324.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4 (s, 1H), 7.95 (s, 1H), 7.67 (d, J = 0.8 Hz, 1H), 7.30 – 7.21 (m, 2H), 7.12 (dd, J = 8.3, 2.1 Hz, 1H), 6.45 (s, 1H), 5.49 (s, 2H), 5.30 (s, 2H), 3.84 (s, 3H), 2.01 (s, 3H)。 A 123
Figure 02_image630
321.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7 (s, 1H), 8.60 – 8.54 (m, 2H), 8.24 (s, 1H), 7.76 – 7.70 (m, 2H), 7.32 – 7.26 (m, 2H), 7.14 (dd, J = 8.4, 2.1 Hz, 1H), 6.97 (s, 1H), 5.62 (s, 2H), 5.37 (s, 2H), 2.02 (s, 3H)。 A 124
Figure 02_image632
378.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5 (s, 1H), 8.79 (s, 1H), 8.24 (t, J = 0.9 Hz, 1H), 7.31 – 7.23 (m, 2H), 7.13 (dd, J = 8.3, 2.1 Hz, 1H), 6.66 (s, 1H), 5.55 (s, 2H), 5.35 (s, 2H), 2.02 (s, 3H)。 B 125
Figure 02_image634
335.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6 (s, 1H), 8.43 (d, J = 5.2 Hz, 1H), 7.61 (s, 1H), 7.52 (dd, J = 5.3, 1.6 Hz, 1H), 7.32 – 7.25 (m, 2H), 7.14 (dd, J = 8.3, 2.1 Hz, 1H), 6.94 (s, 1H), 5.61 (s, 2H), 5.37 (s, 2H), 2.49 (s, 3H), 2.02 (s, 3H)。 B 126
Figure 02_image636
321.1    A 127
Figure 02_image638
322.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6 (s, 1H), 9.17 (s, 2H), 9.12 (s, 1H), 7.33 – 7.26 (m, 2H), 7.14 (dd, J = 8.3, 2.1 Hz, 1H), 7.00 (s, 1H), 5.64 (s, 2H), 5.39 (s, 2H), 2.02 (s, 3H)。 A 128
Figure 02_image640
339.1 1H NMR (400 MHz, DMSO) δ 9.95 (s, 1H), 8.63 (s, 1H), 8.44 (s, 1H), 7.90 (dd, J = 6.7, 5.0 Hz, 1H), 7.34 – 7.22 (m, 2H), 7.14 (td, J = 8.5, 2.1 Hz, 1H), 6.89 (d, J = 3.7 Hz, 1H), 5.66 (s, 2H), 5.40 (s, 2H), 2.02 (d, J = 2.6 Hz, 3H)。 B 129
檢定實例 1. LDC7559 未表現出 GSDMD
已報導 LDC7559 可阻斷 GSDMD 的成孔活性 (Sollberger 等人,2018)。測試抑制初代人單核球及人類單核球 THP-1 細胞中 GSDMD 依賴性細胞焦亡 (pyroptosis) 的能力 (圖 1A 至 1C)。使用乳酸脫氫酶 (LDH) 釋放來監測細胞死亡,LDC7559 不改變由尼日利亞菌素 (nigericin)、細胞質 LPS 或細胞質聚(去氧腺苷-去氧胸苷) [poly(dA-dT)] 所誘導之 GSDMD 依賴性細胞焦亡 (pyroptosis) (圖 1A)。響應尼日利亞菌素或 poly(dA-dT),單核球的 GSDMD 依賴性介白素-1β (IL-1β) 釋放通常亦發生在 LDC7559 存在下 (圖 1B)。西方墨點法分析確認 LDC7559 不能預防 LPS 所誘導之 GSDMD 裂解 (圖 1C)。據此,LDC7559 不抑制半胱天冬酶-4 對重組 GSDMD 之裂解 (圖 1D)。其亦無法預防 GSDMD 成孔片段使脂質體透過 (圖 1E)。相較之下,用二硫龍抑制 GSDMD (Hu 等人,2020) 可預防脂質體透化 (圖 1E)。確定 LDC7559 不能抑制 GSDMD。 檢定實例 2. 使用 SYTOX Green 量化 釋網凋亡 (NETosis)
使用 MATLAB 演算法對 SYTOX Green 染色的嗜中性白血球的相位及螢光影像進行半自動分析。藉由對相位標準差及徑向對稱性評分,對總細胞計數。藉由量測螢光影像中之 DNA 區域並與每個實驗的選定內部訓練集進行比較,將 釋網凋亡 (NETosis) 按細胞分類。將未經刺激之細胞及未經 PMA 刺激、綠膿素抑制之細胞用作陰性對照。將經 PMA 刺激之細胞用作陽性對照。NET 形成細胞顯示為總細胞之百分比。下表提供了本發明之代表性化合物之資料。
實例 化合物 IC50 (µM)
1
Figure 02_image642
0.19 ± 0.03
2
Figure 02_image644
0.9 ± 0.2
3
Figure 02_image646
0.52 ± 0.06
4
Figure 02_image648
0.8 ± 0.02
5
Figure 02_image650
3 ± 1
6
Figure 02_image228
0.004 ± 0.0005
使用 MATLAB 演算法對 SYTOX Green 染色的嗜中性白血球的相位及螢光影像進行半自動分析。藉由對相位標準差及徑向對稱性評分,對總細胞計數。藉由量測螢光影像中之 DNA 區域並與每個實驗的選定內部訓練集進行比較,將 釋網凋亡 (NETosis) 按細胞分類。將未經刺激之細胞及未經 PMA 刺激、綠膿素抑制之細胞用作陰性對照。將經 PMA 刺激之細胞用作陽性對照。NET 形成細胞顯示為總細胞之百分比。下表提供了 5 uM 濃度下之資料。
實例 化合物 5 uM (% 釋網凋亡 (NETosis))
1
Figure 02_image653
37.78
6
Figure 02_image655
58.67   
11
Figure 02_image386
80.81
12
Figure 02_image388
81.41
13
Figure 02_image390
80.46
14
Figure 02_image392
83.04
15
Figure 02_image394
77.26
16
Figure 02_image396
80.91
17
Figure 02_image398
76.49
18
Figure 02_image412
79.81
19
Figure 02_image414
62.75
20
Figure 02_image416
77.97
21
Figure 02_image418
86.47
22
Figure 02_image420
79.55
23
Figure 02_image422
86.22
24
Figure 02_image424
81.55
25
Figure 02_image426
78.63
26
Figure 02_image428
78.70
27
Figure 02_image430
54.56
28
Figure 02_image432
44.49
29
Figure 02_image434
87.44
30
Figure 02_image436
84.70
31
Figure 02_image438
85.26
32
Figure 02_image440
76.40
33
Figure 02_image442
69.42
34
Figure 02_image444
80.80
35
Figure 02_image446
73.98
36
Figure 02_image448
46.06
37
Figure 02_image450
83.25
38
Figure 02_image452
81.48
39
Figure 02_image454
52.08
40
Figure 02_image456
71.44
41
Figure 02_image458
73.65
42
Figure 02_image460
82.57
43
Figure 02_image468
49.48
44
Figure 02_image470
83.27
45
Figure 02_image472
56.95
46
Figure 02_image474
51.25
47
Figure 02_image476
62.82
48
Figure 02_image478
42.40
49
Figure 02_image480
42.24
50
Figure 02_image482
72.49
51
Figure 02_image484
57.20
52
Figure 02_image486
66.03
53
Figure 02_image488
57.77
54
Figure 02_image490
37.45
55
Figure 02_image492
36.33
56
Figure 02_image494
35.77
57
Figure 02_image496
87.44
58
Figure 02_image498
53.96
59
Figure 02_image500
66.88
60
Figure 02_image502
63.78
61
Figure 02_image504
78.57
62
Figure 02_image506
41.23
63
Figure 02_image508
80.04
64
Figure 02_image510
75.82
65
Figure 02_image512
83.56
66
Figure 02_image514
84.91
67
Figure 02_image516
39.88
68
Figure 02_image518
43.49
69
Figure 02_image520
66.18
70
Figure 02_image522
78.10
71
Figure 02_image524
69.95
72
Figure 02_image526
80.10
73
Figure 02_image528
82.63
75
Figure 02_image532
85.26
76
Figure 02_image534
63.32
77
Figure 02_image536
86.51
78
Figure 02_image538
58.91
79
Figure 02_image540
83.33
80
Figure 02_image542
46.95
81
Figure 02_image544
84.34
82
Figure 02_image546
77.67
83
Figure 02_image548
51.91
84
Figure 02_image550
42.93
85
Figure 02_image552
74.51
86
Figure 02_image554
84.35
87
Figure 02_image556
78.92
88
Figure 02_image558
71.64
89
Figure 02_image560
84.44
90
Figure 02_image562
78.83
91
Figure 02_image564
77.13
92
Figure 02_image566
81.09
93
Figure 02_image568
73.17
94
Figure 02_image570
90.90
95
Figure 02_image572
85.90
96
Figure 02_image574
82.37
97
Figure 02_image576
81.93
98
Figure 02_image578
48.65
99
Figure 02_image580
84.59
100
Figure 02_image582
85.05
101
Figure 02_image584
85.18
102
Figure 02_image586
85.50
103
Figure 02_image588
75.39
104
Figure 02_image590
26.79
105
Figure 02_image592
70.78
106
Figure 02_image594
86.21
107
Figure 02_image596
85.67
NA 未經治療 14.54
NA 載體 79.66
NA 夾竹桃麻素 (Apocynin) (100 uM) 29.06
化合物及鹽的活性亦可在量測 PFKL、PFKM 及 PFKP 活性的生化測定中進行評估。 檢定實例 3. ROS 檢測檢定
使用直接檢測 H 2O 2的 ROS-Glo 生物發光檢定法 (Promega) 量測嗜中性白血球中之 ROS。如本文所述,使用雙相 Histopaque 梯度從新鮮人血中分離嗜中性白血球。將細胞 (每孔 100uL) 以高葡萄糖 DMEM 培養基中之 200,000 個細胞/mL 之密度接種於 96 孔板中。將細胞用 DMSO 媒液或化合物 (10 點稀釋曲線從 20uM 開始,3 倍連續稀釋) 預孵育 30 分鐘,然後用 50 nM PMA 刺激 30 分鐘。於 20 分鐘內添加 H 2O 2受質溶液,然後於 20 分鐘內添加 ROS-Glo 偵測溶液後,在發光酶標儀上記錄發光。使用 GraphPad Prism,藉由使用具有可變斜率的演算法的非線性 sigmoid 與 Prism 軟體中的默認曲線擬合參數繪製檢定輸出 (RLU) 與化合物濃度的對數來確定 50% 抑制濃度 (IC 50)。
實例 化合物 ROS IC 50(uM)
1
Figure 02_image653
0.093
6
Figure 02_image655
0.026   
19
Figure 02_image414
>20
33
Figure 02_image442
>20
36
Figure 02_image448
1.4
39
Figure 02_image454
0.51
54
Figure 02_image490
>20
55
Figure 02_image492
0.046
58
Figure 02_image498
2.44
67
Figure 02_image516
0.192
68
Figure 02_image518
0.233
108
Figure 02_image598
0.285
109
Figure 02_image600
0.480
110
Figure 02_image602
1.584
111
Figure 02_image604
2.098
112
Figure 02_image606
3.05
113
Figure 02_image608
1.46
114
Figure 02_image610
0.405
115
Figure 02_image612
7.751
117
Figure 02_image616
0.204
118
Figure 02_image618
>20
119
Figure 02_image620
0.714
120
Figure 02_image622
0.346
121
Figure 02_image624
0.836
122
Figure 02_image626
1.201
123
Figure 02_image628
0.787
124
Figure 02_image630
0.410
125
Figure 02_image632
0.056
126
Figure 02_image634
0.529
127
Figure 02_image636
1.362
128
Figure 02_image638
3.095
129
Figure 02_image640
0.903
調配物實例. 下面說明含有式 (I) 化合物 (「化合物 X」) 的代表性藥物劑型,其用於人類的治療性或預防性用途。 ( i) 片劑 1 mg/ 化合物 X=                              100.0 乳糖                                 77.5 普維酮                            15.0 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12.0 微晶型纖維素                 92.5 硬脂酸鎂 3.0300.0 ( ii) 片劑 2 mg/ 化合物 X=                             20.0 微晶型纖維素                 410.0 澱粉                                 50.0 羧甲基澱粉鈉                 15.0 硬脂酸鎂 5.0500.0 ( iii) 膠囊 mg/ 膠囊化合物 X=                             10.0 膠體二氧化矽                 1.5 乳糖                                465.5 預膠化澱粉                     120.0 硬脂酸鎂 3.0600.0 ( iv) 注射劑 1 (1 mg/ml) mg/ml化合物 X= (遊離酸形式)      1.0 磷酸氫二鈉                            12.0 磷酸二氫鈉                            0.7 氯化鈉                                   4.5 1.0 N 氫氧化鈉溶液 (pH 調節至 7.0 至 7.5)          適量 注射用水                               適量,添加至 1 mL ( v) 注射劑 2 (10 mg/ml) mg/ml化合物 X= (遊離酸形式)      10.0 磷酸二氫鈉                            0.3 磷酸氫二鈉                            1.1 聚乙二醇 400                        200.0 1.0 N 氫氧化鈉溶液 (pH 調節至 7.0 至 7.5)          適量 注射用水                               適量,添加至 1 mL ( vi) 氣化噴霧劑 mg/ 化合物 X=                                    20.0 油酸                                       10.0 三氯一氟甲烷                       5,000.0 二氯二氟甲烷                       10,000.0 二氯四氟乙烷                       5,000.0
上述調配物可藉由製藥領域熟知的習用程序來獲得。 製備實例 1 N-(2-(2- 甲氧基苯基 )-4 H,10 H- 苯并 [ f] 吡唑并 [5,1- c][1,4] 氧氮呯 -7- ) 乙醯胺 (LDC7559)
Figure 02_image784
將化合物 NA-4(200 mg, 651 µmol) 溶解於 THF (6.00 mL) 中。添加 Et 3N (132 mg, 1.30 mmol),然後添加乙醯氯 (61.3 mg, 781 µmol),並將混合物於 18℃ 攪拌 25 min。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 = 1/1, NA-4R f= 0.50,產物 R f= 0.30) 指示 NA-4消耗完全且形成一個主斑點。將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 H 2O (15.0 mL) 來淬滅並用 EtOAc (15.0 mL × 3) 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 (10.0 mL) 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法 (SiO 2, 石油醚/乙酸乙酯 = 50/1 至 0/1) 純化殘餘物。在真空下濃縮合併之有機層。藉由 HPLC 純化殘餘物,使用 Waters Xbridge 150 mm × 25 mm 和 5 µm 粒徑。移動相由 10 mM NH 4HCO 3(水溶液) 與 ACN 組成,採用 ACN 在 20 分鐘內從 25% 增加至 55% 之梯度。將收集的級分藉由冷凍乾燥濃縮,以得到白色粉末狀化合物 LDC7559(188 mg,532 µmol,產率 81.7%,純度 98.8%)。 1 H NMRCDCl 3400MHz, δ: 7.87 (d, J= 7.45 Hz, 1H), 7.27 - 7.37 (m, 3H), 7.14 - 7.20 (m, 1H), 6.94 - 7.11 (m, 3H), 6.69 (s, 1H), 5.51 (s, 2H), 5.27 (s, 2H), 3.89 (s, 3H), 2.16 (s, 3H), 1.91 - 2.05 (m, 2H)。 LCMS (M+H +):350.05,計算值 349.14。
所有出版物、專利及專利文件皆藉由引用併入本文,如同其單獨藉由引用併入一樣。已參照各種具體、較佳的實施例及技術描述了本發明。然而,應理解,在保持在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內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改變及修改。
1. LDC7559 及實例 6 之化合物 (NA-11) 抑制與 GSDMD 無關的 釋網凋亡 (NETosis) ,但在嗜中性白血球中引發相同的表型。由初代人類單核球釋放之 LDH (A) 或 IL-1ß (B)。條形示出來自 3 個供體之單核球的平均值 ± s.e.m.。(C) 用 LPS 電穿孔後 1 小時的單核球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FL,全長 GSDMD。NT,GSDMD 的 N 端片段。結果代表 3 次獨立實驗。(D) 重組 GSDMD 的考馬斯藍 (Coomassie blue) 染色結果。結果代表 3 次獨立實驗。(E) TR-FRET 檢定法測量由暴露於半胱天冬酶-4 及 GSDMD 的脂質體所釋放的銪標記之生物素。符號指示 3 次獨立實驗的平均值 ± s.d.。(F 至 G) 經歷由 PMA (F) 或指示的刺激 (G) 所誘導之 釋網凋亡 (NETosis) 的多形核白血球 (PMN) 百分比。資料為來自 3 個供體的細胞之平均值 ± s.d.。(H) PMN 產生的 ROS。條形示出來自 3 個供體之 PMN 的平均值 ± s.e.m.。如果 P < 0.05,則顯示 P 值 (雙向 ANOVA,與單獨的培養基相比的平均值)。(I) 經歷由 PMA 所誘導之 釋網凋亡 (NETosis) 的 PMN 百分比。x 軸指示添加 NA-11 相對於添加 PMA (t = 0) 的時間。條形示出來自 3 個供體之 PMN 的平均值 ± s.e.m.。如果 P < 0.05,則顯示 P 值 (單向 ANOVA,與單獨的培養基相比的平均值)。
Figure 111126584-A0101-11-0002-3

Claims (77)

  1. 一種式 (I) 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I)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NR aR b或 5-10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 R 2為 6-10 員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或 R 2為 5-10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或 R 2為 3-10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R a為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2-C 6)炔基羰基、3-6 員雜環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之 5-6 員雜芳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2-C 6)炔基羰基及 3-6 員雜環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R b為 H 或 (C 1-C 6)烷基; 各 R c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dR e、-C(=O)NR dR e、(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及 (C 1-C 6)烷醯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基、(C 1-C 6)烷氧基及 (C 1-C 6)烷醯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及氰基; R d及 R e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 及 (C 1-C 6)烷基;或 R d及 R e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各 R f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gR h、‑C(=O)NR gR h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gR h、‑C(=O)NR gR h及氰基; R g及 R h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 及 (C 1-C 6)烷基;或 R g及 R h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 3-6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m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R n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硫基、‑N(H)S(O) 2R x、‑S(O) 2R x、(C 2-C 6)烯基及 (C 2-C 6)炔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硫基、(C 2-C 6)烯基及 (C 2-C 6)炔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tR u、‑S(O) 2R x及氰基; 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NR vR w、‑C(=O)NR vR w、‑S(O) 2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C 1-C 6)烷硫基、3-6 員雜環及 ‑S(O) 2R y,其中各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3-6 員雜環及 (C 1-C 6)烷硫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vR w、‑S(O) 2R y及氰基; R t及 R u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C 1-C 6)烷醯基及 (C 2-C 6)炔基羰基;或 R t及 R u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v及 R w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及 (C 1-C 6)烷醯基;或 R v及 R w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x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 R y為 H 或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氰基及側氧基;且 各 R z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側氧基、鹵基、羥基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羧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vR w、‑S(O) 2R y、氰基及側氧基; 其前提條件為該化合物並非:
    Figure 03_image242
  2.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其中: R 1為 ‑NR aR b或 5-10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 R 2為苯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或 R 2為 5- 9 員雜芳基 ,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或 R 2為 9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R a為 (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2-C 6)炔基、(C 1-C 6)烷醯基、(C 2-C 6)炔基羰基、3-6 員雜環或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之 5 員雜芳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及 (C 3-C 6)環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羥基取代之 (C 1-C 6)烷基; R b為 H 或 (C 1-C 6)烷基; 各 R c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dR e、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氰基取代之 (C 1-C 6)烷基; R d及 R e各自為 H; 各 R f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O)NR gR h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羥基及羧基所組成之群組; R g及 R h各自為 H; R m為 H; R n為 H; 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硫基、‑N(H)S(O) 2R x、‑S(O) 2R x及 (C 2-C 6)炔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及 (C 2-C 6)炔基係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羥基、‑NR tR u、‑C(=O)NR tR u及氰基; 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氰基、‑NR vR w、‑C(=O)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醯基、(C 1-C 6)烷硫基、3-6 員雜環及 ‑S(O) 2R y,其中各 (C 1-C 6)烷基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R t及 R u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C 1-C 6)烷醯基及 (C 2-C 6)炔基羰基;或 R t及 R u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3-6 員雜環,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R v及 R w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H、(C 1-C 6)烷基及 (C 1-C 6)烷醯基; R x為 (C 1-C 6)烷基; R y為 (C 1-C 6)烷基;且 各 R z係獨立地選自由側氧基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 如請求項 1 或 2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NR aR b
  4.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C 1-C 6)烷醯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組。
  5.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C 1-C 6)烷醯基。
  6.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乙醯基。
  7. 如請求項 1 或 3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3-6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8. 如請求項 1 或 3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C 3-C 6)環烷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之 (C 1-C 6)烷基,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NR mR n及 ‑C(=O)NR mR n
  9. 如請求項 1 或 3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C 3-C 6)環烷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C 2-C 6)炔基、C(=O)NR mR n及 (C 1-C 6)烷基。
  10.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為 5-6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f取代。
  11.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a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04
    Figure 03_image006
    Figure 03_image008
    Figure 03_image010
    Figure 03_image012
    Figure 03_image793
    Figure 03_image795
  12. 如請求項 1 至 11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b為 H。
  13. 如請求項 1 或 2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5-10 員雜芳基 ,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
  14. 如請求項 1 或 2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5-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c取代。
  15.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為 5-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氰基、‑NR dR e及 (C 1-C 6)烷基所組成之群組,其中各 (C 1-C 6)烷基係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氰基所組成之群組。
  16. 如請求項 1 或 2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1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18
    Figure 03_image020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800
    Figure 03_image802
  17.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5-9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
  18.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苯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
  19. 如請求項 1 至 16 及 18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r係獨立地選自鹵基、氰基、‑NR tR u、‑C(=O)NR tR u、‑S(O) 2NR tR u、(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硫基、‑N(H)S(O) 2R x及 ‑S(O) 2R x,其中各 (C 1-C 6)烷基係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羥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20.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28
    Figure 03_image030
    Figure 03_image032
    Figure 03_image034
    Figure 03_image036
    Figure 03_image809
    Figure 03_image811
    Figure 03_image813
  21.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5-6 員雜芳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s取代。
  22. 如請求項 1 至 17 及 21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s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氰基、‑NR vR w、‑C(=O)NR vR w、(C 1-C 6)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6)烷氧基、(C 1-C 6)烷硫基、‑S(O) 2R y及 (C 1-C 6)烷醯基,其中各 (C 1-C 6)烷基係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鹵基及 ‑NR tR u所組成之群組。
  23.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44
    Figure 03_image046
    Figure 03_image048
    Figure 03_image050
    Figure 03_image052
    Figure 03_image054
    Figure 03_image056
    Figure 03_image822
    Figure 03_image824
  24. 如請求項 1 及 3 至 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3-10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25. 如請求項 1 及 3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5-10 員雜環,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z取代。
  26. 如請求項 1 至 16 及 24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各 R z為側氧基或 (C 1-C 3)烷基。
  27.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62
    Figure 03_image064
    Figure 03_image828
  28. 如請求項 1 及 3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6-12 員芳基,其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R r為 ‑NR tR u或 (C 2-C 6)炔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及側氧基;R t為 H;且 R u為 (C 2-C 6)炔基-C(=O)‑,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鹵基、羥基、氰基及側氧基。
  29.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苯基,其經一個或多個基團 R r取代;及 R r(C 2-C 6)炔基,其視情況地經一個或多個基團取代,該一個或多個基團獨立地選自由羥基及氰基所組成之群組。
  30. 如請求項 1 至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為:
    Figure 03_image068
    ; 及 R r(C 2-C 6)炔基,其經羥基取代。
  31.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2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831
    Figure 03_image833
  32.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74
    Figure 03_image076
    Figure 03_image078
    Figure 03_image838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3.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82
    Figure 03_image084
    Figure 03_image086
    Figure 03_image088
    Figure 03_image090
    Figure 03_image092
    Figure 03_image846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4.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096
    Figure 03_image098
    Figure 03_image100
    Figure 03_image102
    Figure 03_image104
    Figure 03_image106
    Figure 03_image108
    Figure 03_image110
    Figure 03_image112
    Figure 03_image114
    Figure 03_image116
    Figure 03_image118
    Figure 03_image120
    Figure 03_image122
    Figure 03_image124
    Figure 03_image126
    Figure 03_image864
    Figure 03_image866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5.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132
    Figure 03_image134
    Figure 03_image136
    Figure 03_image138
    Figure 03_image140
    Figure 03_image142
    Figure 03_image144
    Figure 03_image146
    Figure 03_image148
    Figure 03_image150
    Figure 03_image152
    Figure 03_image154
    Figure 03_image156
    Figure 03_image158
    Figure 03_image160
    Figure 03_image162
    Figure 03_image164
    Figure 03_image166
    Figure 03_image168
    Figure 03_image170
    Figure 03_image172
    Figure 03_image174
    Figure 03_image176
    Figure 03_image178
    Figure 03_image180
    Figure 03_image182
    Figure 03_image184
    Figure 03_image186
    Figure 03_image188
    Figure 03_image190
    Figure 03_image898
    Figure 03_image194
    Figure 03_image196
    Figure 03_image198
    Figure 03_image200
    Figure 03_image202
    Figure 03_image204
    Figure 03_image206
    Figure 03_image208
    Figure 03_image210
    Figure 03_image212
    Figure 03_image214
    Figure 03_image911
    Figure 03_image913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6. 如請求項 1 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220
    Figure 03_image222
    Figure 03_image917
    Figure 03_image919
    及其前驅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7. 一種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228
    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8. 如請求項 1 之前驅藥,其為式 (I) 化合物,該式 (I) 化合物包含已經轉化成增加該化合物之水溶性之前驅藥基團的羥基基團;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39. 如請求項 38 之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羥基基團已經轉化成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的前驅藥基團:磷酸根、
    Figure 03_image922
    Figure 03_image924
  40. 如請求項 1 之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234
    Figure 03_image236
    Figure 03_image928
    Figure 03_image930
    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1. 一種化合物,其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
    Figure 03_image244
    Figure 03_image246
    Figure 03_image248
    Figure 03_image250
    Figure 03_image252
    Figure 03_image254
    Figure 03_image256
    Figure 03_image939
    Figure 03_image260
    Figure 03_image262
    Figure 03_image264
    Figure 03_image266
    Figure 03_image268
    Figure 03_image270
    Figure 03_image272
    Figure 03_image274
    Figure 03_image276
    Figure 03_image278
    Figure 03_image280
    Figure 03_image282
    Figure 03_image284
    Figure 03_image286
    Figure 03_image288
    Figure 03_image290
    Figure 03_image292
    Figure 03_image294
    Figure 03_image296
    Figure 03_image298
    Figure 03_image300
    Figure 03_image302
    Figure 03_image304
    Figure 03_image306
    Figure 03_image308
    Figure 03_image310
    Figure 03_image312
    Figure 03_image314
    Figure 03_image316
    Figure 03_image318
    Figure 03_image971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2.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 1 至 41 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前驅藥或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43. 一種用於治療動物之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之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4. 一種用於治療動物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5. 一種用於治療動物之糖尿病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6. 一種用於治療動物之與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7. 如請求項 46 之方法,其中該與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48. 一種用於治療動物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該疾病或病症選自由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乾癬及肺纖維化所組成之群組,該方法包括向該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49. 如請求項 48 之方法,其中該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50. 如請求項 48 之方法,其中該疾病或病症為血栓形成。
  51. 一種用於治療與同源 PFK 酵素之活性相關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52. 如請求項 51 之方法,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肌肉型)之活性相關。
  53. 如請求項 51 之方法,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血小板型)之活性相關。
  54.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醫學療法。
  55.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之疾病的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
  56.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癌症的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
  57.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糖尿病。
  58.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與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
  59. 如請求項 58 之化合物,其中該與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60.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疾病或病症,該疾病或病症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乾癬及肺纖維化。
  61. 如請求項 60 之化合物,其中該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62. 如請求項 60 之化合物,其中該疾病或病症為血栓形成。
  63. 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與同源 PFK 酵素之活性相關之疾病或病症,包括向動物投予如請求項 1 至 37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64. 如請求項 63 之化合物,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 (肌肉型)之活性相關。
  65. 如請求項 63 之化合物,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 (血小板型)之活性相關。
  66.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與醣解酵素磷酸果糖激酶-1 肝型之活性相關之疾病用的藥物。
  67.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癌症用的藥物。
  68.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糖尿病用的藥物。
  69.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與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用的藥物。
  70. 如請求項 69 之用途,其中該半胱天冬酶相關之自體發炎病症為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71.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疾病或病症用的藥物,該疾病或病症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肺病、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多發性硬化症、阿滋海默症、乾癬及肺纖維化。
  72. 如請求項 71 之用途,其中該肺病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支氣管擴張症。
  73. 如請求項 71 之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症為血栓形成。
  74.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37 及 41 中任一項之式 (I) 化合物、或其前驅藥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供治療動物之與同源 PFK 酵素之活性相關之疾病或病症用的藥物。
  75. 如請求項 74 之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M (肌肉型)之活性相關。
  76. 如請求項 74 之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與 PFKP (血小板型)之活性相關。
  77. 如請求項 44 之方法,如請求項 56 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 67 之用途,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腦癌、乳癌、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口腔癌、咽癌、大腸癌、肝癌、盲腸癌、胃癌、胰臟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血液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及頭頸癌。
TW111126584A 2021-07-15 2022-07-15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TW2023175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22288P 2021-07-15 2021-07-15
US63/222,288 2021-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586A true TW202317586A (zh) 2023-05-01

Family

ID=8491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6584A TW202317586A (zh) 2021-07-15 2022-07-15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EP (1) EP4370130A1 (zh)
KR (1) KR20240036571A (zh)
CN (1) CN117642170A (zh)
AR (1) AR126470A1 (zh)
AU (1) AU2022309856A1 (zh)
CA (1) CA3226225A1 (zh)
CO (1) CO2024001017A2 (zh)
CR (1) CR20240016A (zh)
IL (1) IL309878A (zh)
PE (1) PE20240776A1 (zh)
TW (1) TW202317586A (zh)
WO (1) WO20232877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039475A1 (es) * 2002-05-01 2005-02-23 Wyeth Corp 6-alquiliden-penems triciclicos como inhibidores de beta-lactamasa
US20070232582A1 (en) * 2004-04-28 2007-10-04 Wyeth Holdings Corporation 4-substituted or unsubtituted-7-hydro-1,4-thiazepine-7-[bicyclic or tricyclic heteroaryl] substituted-3,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as beta-lactamase inhibitors
JP2021530464A (ja) * 2018-06-27 2021-11-11 ザ チルドレンズ メディカル センタ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炎症抑制用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R20240016A (es) 2024-02-13
US20230119740A1 (en) 2023-04-20
CO2024001017A2 (es) 2024-03-07
CN117642170A (zh) 2024-03-01
WO2023287793A1 (en) 2023-01-19
CA3226225A1 (en) 2023-01-19
AR126470A1 (es) 2023-10-11
AU2022309856A1 (en) 2024-01-18
EP4370130A1 (en) 2024-05-22
PE20240776A1 (es) 2024-04-17
IL309878A (en) 2024-03-01
KR20240036571A (ko) 202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8723B (zh) 1,2-雙取代雜環化合物
US20110224204A1 (en) Di-substituted phenyl compounds
JP2008540687A (ja) ピリミジン若しくはトリアジン縮合二環式メタロプロテアーゼ阻害薬
JP2017039765A (ja) タンパク質キナーゼ阻害薬
US4782055A (en) Imidazopyridine compound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s
CN105682655A (zh) 抗微生物化合物
TW202140467A (zh) 小分子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拮抗劑
WO2018153228A1 (zh) N-取代咪唑羧酸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RU2727194C2 (ru) Гетероцикл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я
CN111655693A (zh) 抑制瞬时型感受器电位a1离子通道
US20210040115A1 (en) Fused ring heteroaryl compounds as ripk1 inhibitors
AU740425B2 (en) Modulators of proteins with phosphotyrosine recognition units
WO2023114733A1 (en) Kras modulators and uses thereof
WO2016011940A1 (zh) 氮茚-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CA3208490A1 (en) Analo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US7674822B2 (en) PTP1b inhibitors
JP2020531531A (ja) アデノシン受容体アンタゴニストとしてのベンズ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
KR100286494B1 (ko) 삼환성벤즈아제핀화합물
TW202317586A (zh) 治療性化合物及方法
TW202334142A (zh) 泛素特異性蛋白酶1(usp1)之小分子抑制劑及其用途
WO2022261210A1 (en) Kras modulators and uses thereof
US12006331B2 (en) Therapeut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WO2014154168A1 (zh) 双环取代的嘧啶类pde-5抑制剂的前药
CN114671878B (zh) 取代的含氮双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WO2023078337A1 (en) Cdk8/19 dual inhibitors and method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