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5354A - 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 - Google Patents

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5354A
TW202305354A TW111127640A TW111127640A TW202305354A TW 202305354 A TW202305354 A TW 202305354A TW 111127640 A TW111127640 A TW 111127640A TW 111127640 A TW111127640 A TW 111127640A TW 202305354 A TW202305354 A TW 2023053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electrode
sensing
sensing section
segment
biological fl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4059B (zh
Inventor
黃椿木
陳界行
陳碧萱
陳繼浩
張恆嘉
Original Assignee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5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5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4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40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2Test elements therefor, i.e. disposable laminated substrates with electrodes, reagent and chann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46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analy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ons, cytochr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68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e.g. by polarographic means
    • A61B5/147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e.g. by polarographic means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結構,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生物流體中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電化學反應降低生物流體中干擾物對量測的干擾。感測結構包括:具有表面的基板;設置於表面上的第一工作電極,且具反應表面;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表面上且鄰設於第一工作電極的至少一側邊,用於利用電化學反應消耗干擾物;以及阻隔層,至少對應至少部分反應表面設置,以限制生物流體流經第二工作電極時干擾物的擴散分布,其中,經一期間生物流體中的干擾物通過第二工作電極並被第二工作電極以電化學反應消耗。

Description

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
本發明關於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特別關於一種可以限定生物流體的擴散分布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
連續式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系統的基本配置包括生物感測器及發射器。生物感測器測量對應於體內葡萄糖濃度的生理訊號,並且其測量主要基於電化學過程。具體而言,葡萄糖與葡萄糖氧化酶(GOx)發生催化反應生成葡糖酸內酯及還原型葡萄糖氧化酶,還原型葡萄糖氧化酶與體內生物流體中的氧氣發生電子轉移反應而生成副產物過氧化氫(H2O2),最後藉由催化副產物H2O2的氧化反應來得出葡萄糖濃度。
然而,如果血液或組織液中存在干擾物,例如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主要成分)、乙醯氨酚(一種常見的止痛成分)、尿酸、蛋白質、葡萄糖類似物等,且其氧化電位接近H2O2的氧化電位,在測量時會產生與目標分析物無關的電化學訊號,對葡萄糖濃度的測量會產生不利影響,使連續血糖監測系統在運行時, 難以保證測量值真實反映受試者的生理參數,並保持測量訊號的長期穩定性。
在目前的技術中,會利用通過提供聚合物膜來濾除干擾物,但仍然難以完全過濾掉干擾物。或是選擇性地在工作電擊上塗佈酵素或不同類型酵素並分別施加多個電位,以從工作電極讀取多個訊號,接著對訊號進行處理(例如減法),以準確獲得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然而,這種涉及製備與使用工作電極的傳統程序是非常複雜的。此外,要找到合適的減法比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可以植入生物體皮下,用以量測生物流體中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且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中包括量測生理參數的第一工作電極、消耗干擾物的第二工作電極及阻隔層,其中阻隔層設置的位置至少遮蔽部分第一工作電極,避免生物流體中的干擾物直接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進而使生物流體在流至第一工作電極前,會先經過第二工作電極,使第二工作電極利用電化學反應先消耗生物流體中對量測有影響的干擾物,使第一工作電極在進行量測時可得到更準確的量測結果。
因此,本發明提供微型生物感測器,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的一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 包括:一基板,其為片狀並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一第一工作電極,至少包括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的一第一感測段,其中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的材質至少包含一第一導電材料;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並包括一第二感測段,且該第二感測段設置鄰近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一側邊,其中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的材質至少包含與該第一導電材料不同的一第二導電材料;一第一功能膜,覆蓋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該第一功能膜包含:一化學試劑,至少蓋覆部分該第一導電材料而於該第一感測段上定義一反應表面,用於與該生物流體中的該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一生成物;以及一阻隔層,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以限制該生物流體中的該干擾物的一擴散路徑為必須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其中,該生物流體經一期間擴散至該第二感測段,並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感測段,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一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生成物反應以輸出對應該目標分析物生理參數的一生理訊號,以及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一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感測段以該電化學反應於該期間先消耗該生物流體中的該干擾物,且該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以降低該干擾物對該生理訊號的干擾。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的一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包括:一基板,其為片狀並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一第一工作電極,至少包括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的一第一感測段,用以量測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並包括一第二感測段,且該第二感測段設置鄰近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一側邊,用於利用該電化學反應消耗該干擾物;一第一功能膜,覆蓋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該第一功能膜包含:一化學試劑,至少蓋覆部分該第一感測段上以定義一反應表面,用於與該生物流體中的該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一生成物;以及一阻隔層,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以限制該干擾物的一擴散路徑為必須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其中,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一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生成物反應以輸出對應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的一生理訊號;以及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一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感測段以該電化學反應先消耗該生物流體的該干擾物,且該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在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感測段,以降低該干擾物對該生理訊號的干擾。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結構,用 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包括:一基板,具有一表面;一第一工作電極,設置於該表面上,且具一反應表面;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表面上且鄰設於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至少一側邊,用於利用該電化學反應消耗該干擾物;以及一阻隔層,至少對應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設置,以限制該生物流體流經該第二工作電極時,該干擾物的一擴散分布,其中,經一期間該生物流體中至少該干擾物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並被該第二工作電極以該電化學反應消耗。
10:微型生物感測器
110:基板
111:第一平面
112:第二平面
113:第一端
114:第二端
115:訊號輸出區域
116:感測區域
117:絕緣區域
118:孔洞
120:第一工作電極
121:第一感測段
130:第二工作電極
131:第二感測段
140:第一功能膜
150:阻隔層
160:第二功能膜
170:填充材料
210:對電極
310:目標分析物
320:干擾物
1C:第一導電材料
2C:第二導電材料
1S:量測範圍
2S:去干擾範圍
I1:第一絕緣層
I2:第二絕緣層
H:厚度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優點在參閱以下詳細說明及附隨圖式之後對那些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變得更立即地顯而易見。
〔圖1A〕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一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一實施例的背面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圖1A及圖1B中沿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圖1A及圖1B中沿I-I線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3〕為微型生物感測器經驅動後第一感測段的量測範圍及第二感測段的去干擾範圍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中的阻隔層控制干擾物的擴 散路徑的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二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二實施例的背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圖5A及圖5B中沿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阻隔層的其他實施例的配置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阻隔層的其他實施例的配置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三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感測區域的正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圖10中沿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二功能膜的配置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填充材料的配置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的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 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的目的及優點。以下的實施例為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可為連續式葡萄糖監測系統的感測器,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持續量測生物流體中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另外,本文中所提到的「目標分析物」泛指任何存在於生物體內的待測物質,例如但不限於葡萄糖、乳糖、尿酸等。「生物流體」可為但不限於血液或人體組織間液(Interstitial Fluid,ISF),而「生理參數」可為但不限於濃度。
請參閱圖1A、圖1B及圖2A,其中圖1A及圖1B分別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的第一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及背面示意圖,圖2A為圖1A及圖1B中沿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在第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包括基板110、第一工作電極120、第二工作電極130、對電極210、第一功能膜140及阻隔層150。
基板110為片狀,且具有第一平面111、位於第一平面111相對側的第二平面112、第一端113及第二端114,且基板110上靠近第一端113的區域為訊號輸出區域115、靠近第二端114的區段為感測區域116、以及位於訊號輸出區域115及感測區域116之間且被第一絕緣層I1所覆蓋的區域為絕緣區域117。基板110可以由可用於製造電極基板並具有柔韌性和絕緣性的任何材料製成,例如但不限於:聚酯(Polyester)、聚醯亞胺(Polyimide)等 高分子材質,前述高分子材質可以單獨使用一種或者混合多種使用。本發明的感測結構即至少包含在感測區域116內的基板110上所形成的第一工作電極120、第二工作電極130、第一功能膜140及阻隔層150。
第一工作電極120及第二工作電極130設置於基板110的第一平面111上,且從第一端113延伸至第二端114,其中第一工作電極120在感測區域116的部分為第一感測段121,第二工作電極130在感測區域116的部分為第二感測段131。第一感測段121至少具有第一導電材料1C,第二感測段131至少具有第二導電材料2C,且第一導電材料1C可為碳、鉑、鋁、鎵、金、銦、銥、鐵、鉛、鎂、鎳、鉬、鋨、鈀、銠、銀、錫、鈦、鋅、矽、鋯中的任一者、其衍生物(如合金、氧化物或金屬化合物等)或其組合,而第二導電材料2C同樣可使用如上述第一導電材料1C所例舉的元素或其衍生物。
但必須說明的是,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1C與第二導電材料2C不同。為了達成此等結構,在製程時,可分別將第一導電材料1C與第二導電材料2C形成於基板110的第一平面111上並圖案化成如圖1A的圖形,接著形成第一絕緣層I1以在基板110上定義出訊號輸出區域115、感測區域116與絕緣區域117。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導電材料2C可在圖案化步驟中被定義成如圖1A所示但沒有第一感測段121的圖形,也就是說第一工作電極120更可包含第二導電材料2C,但此處的第二導電材料2C僅形成於訊號輸 出區域115與絕緣區域117內,或者頂多延伸至部分的感測區域116內,然後在原來第一平面111預計形成第一感測段121的區域直接形成第一導電材料1C於其上,並使第一導電材料1C電性連接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其他部分(即第二導電材料2C)以完成第一感測段121的配置,此時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區域116的剖面圖同樣如圖2A所示。
然而,本發明的第一工作電極120與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結構並不以圖2A所示為限,請參考圖2B,其為圖1A及圖1B中沿I-I線的另一剖面示意圖。在圖2B中,先將第二導電材料2C形成於基板110的第一平面111上,再圖案化成如圖1A的圖形(也就是說,將第二導電材料2C定義出兩個相互分離的區塊),其中從基板110的第一端113朝向第二端114延伸並在第二端114處彎折而呈U型的其中一區塊預設為第二工作電極130,而從基板110的第一端113朝向第二端114延伸並在第二端114處為前述U型結構所圍繞的另外一區塊預設為第一工作電極120。接著,形成第一絕緣層I1在基板110上並露出訊號輸出區域115與感測區域116後,可形成第一導電材料1C於第一工作電極120在感測區域116內的第二導電材料2C上,以完成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雖未圖示,第一導電材料1C也可以僅形成於第一工作電極120在感測區域116內的部分第二導電材料2C上。
本發明的第二感測段131鄰設於第一感測段121的至少一側邊,並以其一側邊沿著第一感測段121的側邊延伸。在本實 施例中,第二感測段131沿著第一感測段121彼此相鄰的三側邊延伸而呈U型。此外,本發明的第一感測段121與第二感測段131僅藉第一平面111維持彼此間的關係位置,且第一感測段121與第二感測段131因直接相鄰而不存在如電極或連接線的中間物。
第一功能膜140至少覆蓋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與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具體地,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功能膜140為環繞包覆基板110、第一工作電極120、第二工作電極130及對電極210。第一功能膜140包括化學試劑,其中化學試劑可以至少覆蓋部分的第一感測段121的第一導電材料1C,使第一感測段121上被化學試劑覆蓋的表面定義為反應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化學試劑亦可以覆蓋於第二工作電極130的該第二感測段131的第二導電材料2C,甚至覆蓋至基板110的第二平面112,亦即包圍感測區域116。當第一導電材料1C與第二導電材料2C不同時,化學試劑除了僅覆蓋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外,在其他實施例中更可覆蓋至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基本上,化學試劑包含至少一種與目標分析物產生反應或促使目標分析物反應的酵素,該酵素例如但不限於:葡萄糖氧化酵素、葡萄糖脫氫酶(Glucose Dehydrogenase)等。除了化學試劑外,第一功能膜140亦可視需求而設置有不同功能,例如調節檢測靈敏度或抗生物附著(biofouling)等。
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第一工作電極120被驅動而用於量測生物流體中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且當微型生 物感測器10的第一工作電極120經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在第一感測段121會對生成物具有第一靈敏度,使第一導電材料1C與生成物反應而產生電流訊號,且當電流訊號的數值與生成物的濃度間具有比例關係時,進而獲得對應生理參數的生理訊號。因此,在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範圍,化學試劑會與生物流體中的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生成物,生成物再與第一感測段121的第一導電材料1C反應產生電流訊號,即為對應生物流體中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的生理訊號,後續再傳輸至訊號輸出區域115輸出。
由於生物流體中包含目標分析物及干擾物,第一導電材料1C除了與生成物反應生成上述電流訊號外,還會與生物流體中的干擾物反應而產生干擾電流訊號,干擾電流訊號會與電流訊號混合輸出進而干擾使用者對生理訊號的判斷。同理,當第二工作電極130經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第二感測段131的第二導電材料2C對生成物具有第二靈敏度,也就是說第二導電材料2C亦有機會與生成物反應而產生另一電流訊號,但卻消耗掉原本應由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進行量測並藉以推知目標分析物的生理參數的生成物,進而影響實際被測得的生理參數。因此,當在一實施例中目標分析物為葡萄糖、生成物為過氧化氫、且生理參數為葡萄糖濃度時,第一導電材料1C更佳地需選用經第一工作電壓驅動後對於過氧化氫具有第一靈敏度的材料,且又更佳地,第一導電材料1C可選自於金、鉑、鈀、銥或前述的組合。而第二導電材料2C需選用經第二工作電壓驅動後對於過氧化氫具有 小於第一靈敏度的第二靈敏度的材料,甚至是經第二工作電壓驅動後對於過氧化氫幾乎不具靈敏度的材料(亦即第二靈敏度接近0或等於0)。此外,本發明中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提供一用以消耗干擾物的活性表面,是以第二導電材料2C具體地需為對過氧化氫幾乎不具靈敏度,但會與干擾物進行氧化反應而直接且持續地消耗干擾物的材料。具體地,第二導電材料2C對干擾物的靈敏度與第一導電材料1C對干擾物的靈敏度相近。
更具體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1C為鉑,而第一工作電壓範圍建議為0.2伏特(V)至0.8伏特(V),且較佳為0.4V至0.7V,第二導電材料2C為碳,而第二工作電壓範圍建議為0.2V至0.8V,且較佳為0.4V至0.7V。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1C為鉑,且第二導電材料2C為金。必須說明的是,上述鉑的形態可為鉑金屬、鉑黑(Platinum black)、鉑膏(Platinum paste)、其他含鉑材料或其組合。此外,第一工作電壓的數值可與第二工作電壓的數值相同,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必須說明的是,在本發明中所謂「驅動」為施加電壓讓其中一電極的電位高於另一電極的電位而使前述電位較高的電極開始進行氧化反應。因此,在第一工作電極120與對電極210之間造成第一工作電極120被驅動的電位差為第一工作電壓,且在第二工作電極130與對電極210之間造成第二工作電極130被驅動的電位差為第二工作電壓。
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經驅動後 第一感測段的量測範圍及第二感測段的去干擾範圍的示意圖。當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第一工作電極120經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第一感測段121會產生量測範圍1S,當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第二工作電極130經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第一感測段121周圍的第二感測段131均會產生去干擾範圍2S。此時,因第二感測段131鄰設於第一感測段121的側邊並相當靠近第一感測段121而使得去干擾範圍2S接觸第一感測段121周遭並可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一感測段121的量測範圍1S,藉此第二導電材料2C會與干擾物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直接且持續地消耗第一感測段121的量測範圍1S內的干擾物,降低干擾電流訊號的產生,進而降低干擾物對第一感測段121進行量測的影響。
然而,在圖3中,由於生物流體中的目標分析物310及干擾物320會從各個方向進入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量測範圍1S,雖然在第一感測段121的周圍設置第二感測段131可以消耗干擾物320,但干擾物320仍有機會從未重疊的範圍接近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而被感測到。
因此,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包括阻隔層150,其設置於第一功能膜140上方,且其設置位置對應於至少部分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以至少遮蔽部分反應表面,甚至延伸至至少遮蔽部分第二感測段131。具體來說,阻隔層150的一設置面積可為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的面積的0.5至10倍,優選為1至8倍,更優選為2至6倍,最優選為4至5倍。
在第一實施例中,阻隔層150為設置以遮蔽第一感測段121及第二感測段131上方(如圖2A所示)。本發明的阻隔層150至少可以防止干擾物320直接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或甚至防止目標分析物310及干擾物320兩者直接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以干擾物為例,阻隔層150可以阻擋干擾物320,使干擾物320的擴散路徑或擴散分布改變。具體來說,阻隔層150的設置用以控制生物流體中干擾物320的擴散路徑為先通過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而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與可能還未被消耗掉的干擾物在通過第二感測段131後再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因此,干擾物320的擴散路徑將被優化為先通過位於第一感測段121左右兩側的第二感測段131的去干擾範圍2S(如圖4所示)。此外,生物流體需經一期間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後再擴散至第一感測段121,其中所謂「期間」乃指生物流體中至少干擾物在其擴散路徑中擴散至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並通過第二感測段131(甚至是進一步擴散至第一感測段121)所需的時間。必須明瞭的是,此期間太短,將無法提供足夠的時間使第二感測段131消耗干擾物,進而影響去干擾的效果,但期間太長,則將延誤後續第一感測段121量測生理訊號的時程,而此期間的長短又可透過擴散途徑的長度、擴散範圍(或可以說是擴散途徑的橫截面積),或所經材料的性質來決定。具體地,期間介於10秒至15分鐘,較佳地介於3分鐘至12分鐘,且更佳地介於5分鐘至8 分鐘。
至於目標分析物,可視阻隔層150所選用的材質或/及設置厚度,決定其是否可被允許通過,故目標分析物310的擴散路徑除了(1)先通過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再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還可視阻隔層150的條件而(2)從阻隔層150直接擴散至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由於導電材料的不同特性,干擾物320將直接被第二感測段131消耗,且由於大部分目標分析物310可以通過第二感測段131,或直接抵達第一感測段121,故目標分析物310可以在第一感測段121的感測範圍1S進行感測。因此,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阻隔層150可以使干擾物320在到達第一感測段121前就被第二感測段131消耗,有效地減少干擾物320對第一感測段131所測量的生理信號的干擾至小於或等於一誤差範圍,如20%,且更具體地為10%,進而增加生物訊號的準確度。也就是說,透過本發明所提供的感測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90%甚至更多的干擾物。
此外,承前段所述,阻隔層的通透率(例如阻隔對象、阻隔程度等等性質)可以根據其材料的選擇(例如考量材料的親疏水程度)、厚度的設計或其組合來調節,以選擇讓例如葡萄糖、氧氣等物質通過,而至少阻隔干擾物通過,或是完全阻隔葡萄糖、氧氣與干擾物直接擴散至第一感測段121。舉例來說,選用具高通透率的阻隔層150時,其設置厚度應大於選用通透率較低的阻隔層150。在一實施例中,阻隔層150可包含聚對二甲苯 (Poly-p-xylylene或Parylene),以阻擋葡萄糖與干擾物的通過。在另一實施例中,阻隔層150可包含熱塑型聚氨酯材料(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例如:聚碳酸酯基聚氨酯(polycarbonate-based urethane)、聚醚基熱塑性聚氨酯(polyether bas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或其混合,以至少阻隔干擾物通過。在另一實施例中,阻隔層150可包含一種纖維素衍生物(cellulosic derivatives)或多種纖維素衍生物的混合、聚氯乙烯、Nafion,及其混合物。具體地,阻隔層150的厚度視所選用的材料可介於1μm至80μm,更具體地可介於3μm至24μm,且又更具體地可介於5μm至10μm。以前述實施例來說,當阻隔層150由聚對二甲苯所組成,則其厚度可為1μm;當阻隔層150由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或其衍生物(例如聚碳酸酯基有機矽彈性體)所組成,則其厚度可介於3μm至10μm。此外,阻隔層150可以透過噴塗製程或透過遮罩配合網版印刷而製作於第一功能膜140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需額外再說明的是,本發明的阻隔層並非現有技術中基板上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絕緣設計或製造過程中的任何絕緣。
第一功能膜140在第一感測段121的反應表面與第二感測段131的活性表面及阻隔層150之間具有厚度H,以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第一感測段121與目標分析物之間及第二感測段131與干擾物之間的電化學反應,且厚度H會影響感測的靈敏度。厚度H為大於等於0.05μm且小於等於50μm,優選地在0.1μm和20μm之間,更優選地在2μm和8μm之間,最優選地在3μm和5μm之間,以保 證及增強干擾消除的效果。
請參閱圖5A、圖5B及圖6,其中圖5A及圖5B分別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第二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及背面示意圖,圖6為圖5A及圖5B中沿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工作電極120及第二工作電極130從基板110的第一端113延伸至第二端114,且在感測區域中,第二感測段131沿著第一感測段121的一側邊延伸而未彎折,使第二感測段131僅鄰設於第一感測段121的一側邊。阻隔層150設置於第一功能膜140上方,且蓋覆於第一工作電極120上方,以至少阻擋並引導部分生物流體先經過第二感測段131才到達第一感測段121,使部分干擾物320被消耗進而使目標分析物310的感測相較於未設置阻隔層150的微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更準確。
在其他實施例中,阻隔層150可以如圖7所示包覆於感測結構的左半側,也就是從對應於第一感測段121上方的位置,沿著第一功能膜140延伸至對電極210下方,以阻擋干擾物320從第一感測段121的左側直接進入感測範圍而影響生理參數的感測結果。在另一實施例中,阻隔層150亦可以如圖8所示包覆於感測結構大約2/3的範圍,也就是從對應於第一感測段121及部分第二感測段131上方的位置,沿著第一功能膜140延伸至對電極210下方,除了完全阻擋干擾物320從第一感測段121的左側及缺口處直接進入感測範圍之外,更可限制干擾物320在到達第一感測段121之前一定會經過第二感測段131而被消除,防止干擾物320影響生理參數 的感測結果。
請參閱圖9,其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第三實施例的正面示意圖。由於第三實施例的背面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相同,故省略背面示意圖。在第三實施例中,微型生物感測器10具有兩個第二工作電極130,其中第一工作電極120及兩個第二工作電極130皆從基板110的第一端113延伸至第二端114,且兩個第二工作電極130分別沿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相對兩側邊延伸。圖9沿III-III線的剖面圖會與圖2相同,第一感測段121的兩側鄰設有兩個第二感測段131。
請參閱圖10及圖11,圖10為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感測區域的正面示意圖,圖11為圖10中沿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圖10示出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區域,未示出訊號輸出區域及絕緣區域。在第四實施例中,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設置於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的四側邊,也就是說,第二感測段131可以沿第一感測段121的四側邊延伸而完全圍繞第一感測段121,並與第一感測段121之間具有間隙。從圖11可以看出,第四實施例的基板110上鑽有孔洞118,第一感測段121可以從基板110的第一平面111通過穿孔118延伸到基板110的第二平面112上,且阻隔層150設置以至少遮蔽第一感測段121上方。從第二平面112延伸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在訊號輸出區域的基板上再透過另一穿孔回到第一平面111。
由此可知,第二感測段131的長度可以相對於第一感 測段121進行調整,故為有效降低干擾物對量測的影響,前述所謂「第二感測段131鄰設於第一感測段121的至少一側邊」具體指本發明的第一感測段121的周緣中鄰設有第二感測段131的部分佔第一感測段121的總周長的30%-100%。
再者,如前文所述,為使第二感測段131的去干擾範圍2S接觸第一感測段121周遭並可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一感測段121的量測範圍1S,前述所有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區域116中,第二感測段131與第一感測段121之間的間隙不大於0.5mm。較佳地,第二感測段131與第一感測段121之間的間隙不大於0.2mm;更佳地,間隙範圍為0.01mm至0.2mm;又更佳地,間隙範圍為0.01mm至0.1mm;再更佳地,間隙範圍為0.02mm至0.05mm。
前述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對電極210設置於基板110的第二平面112上,且從第一端113延伸至第二端114。對電極210耦接至第一工作電極120及第二工作電極130中的至少一者,用於與第一工作電極120配合以量測生理訊號,以及與第二工作電極130配合以消耗干擾物。對電極210可基於所選用的材質而兼具參考電極的功能,即本發明的對電極210可以與第一工作電極120形成電子迴路,使第一工作電極120上電流暢通,以確保電化學反應在第一工作電極120上發生之餘,還能提供穩定的相對電位作為參考電位。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亦可以有兩個對電極,且對電極也可以被設置在基板110的 第一平面111上(圖未示出)。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除了對電極外還包括參考電極,參考電極用以提供參考電位。具體地,對電極及參考電極是分開且不電性連接的,而對電極與第一工作電極120及/或第二工作電極130耦接。對電極與參考電極可設置於基板110的第一平面111或第二平面112上(圖未示出),或分別設置於基板110的不同平面上。
在前述實施例中,第一感測段121的第一導電材料1C可以與第二感測段131的第二導電材料2C相同。此時,化學試劑的設置則僅覆蓋於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或是亦可在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上額外增設干擾物消除層後,進而基於製程便利性而使化學試劑同步覆蓋於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與干擾物消除層上等等,仍符合透過第二感測段131消耗干擾物的目的,以得到準確的生理訊號。
在前述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更包括第二功能膜160,如圖12所示。第二功能膜160覆蓋於第一功能膜140及阻隔層150上,以包覆基板110、第一感測段121、第二感測段131、對電極210、第一功能膜140及阻隔層150。第二功能膜160可以作為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保護層。因為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結構為平板結構且結構較薄,其在側邊的應力較強,故當第二功能膜160在電極結構側邊達到一定厚度,例如:介於20μm至30μm之間,可以保護電極結構的裂開以防止漏電流的狀況。因此,第二功能膜160可以進一步增加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結構強 度。此外,第二功能膜160除了做為保護層,更可作為少量組織液的儲存層。當使用者進行劇烈運動時,微型生物感測器與皮下組織間具有顯著的相對位移,第二功能膜可提供一緩衝功能,避免訊號雜亂。
在前述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微型生物感測器10更包括填充材料170,如圖13所示。填充材料170填充於第一工作電極120與第二工作電極130之間,且填充材料170具有頂表面,填充材料170的頂表面與第一工作電極120的第一感測段121的頂表面以及第二工作電極130的第二感測段131的頂表面為共平面,可以讓第一工作電極120與第二工作電極130的電極表面平整,使後續鍍膜是平整的。此外,填充材料170不限與阻隔層150為同一材料,且填充材料170與阻隔層150以第一功能膜140相隔。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若填充材料170欲採用與阻隔層150相同的材料時,填充材料170可以繼續向上延伸形成阻隔層150,使填充材料170與阻隔層150為一體成形(圖未示出)。
根據前述實施例中,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結構可以包含在基板110的感測區域116內所形成的第一工作電極120、第二工作電極130、對電極210、第一功能膜140、阻隔層150、第二功能膜160及填充材料170。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結構10可以包含在基板110的感測區域116內所形成的第一工作電極120、第二工作電極130、對電極210、參考電極、第一功能膜140、阻隔層150、第二功能膜160及填充材料 170。
綜上所述,本發明微型生物感測器中的阻隔層可以至少阻擋至少部分干擾物,將干擾物的擴散路徑描繪或編排為先經過第二工作電極,以增加干擾物與第二工作電極的第二感測段相互作用而提高消耗干擾物的機會,進而降低干擾物對第一感測段的量測干擾,使微型生物感測器可以量測出更準確的生理參數。
本發明實屬難能的創新發明,深具產業價值,援依法提出申請。此外,本發明可以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做任何修改,但不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要保護的範圍。
110:基板
111:第一平面
112:第二平面
121:第一感測段
131:第二感測段
140:第一功能膜
150:阻隔層
210:對電極
1C:第一導電材料
2C:第二導電材料

Claims (27)

  1. 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的一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包括:
    一基板,其為片狀並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
    一第一工作電極,至少包括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的一第一感測段,其中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的材質至少包含一第一導電材料;
    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並包括一第二感測段,且該第二感測段設置鄰近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一側邊,其中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的材質至少包含與該第一導電材料不同的一第二導電材料;
    一第一功能膜,覆蓋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該第一功能膜包含:
    一化學試劑,至少蓋覆部分該第一導電材料而於該第一感測段上定義一反應表面,用於與該生物流體中的該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一生成物;以及
    一阻隔層,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以限制該生物流體中的 該干擾物的一擴散路徑為必須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
    其中,該生物流體經一期間擴散至該第二感測段,並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感測段,
    其中,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一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生成物反應以輸出對應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的一生理訊號,以及
    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一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感測段以該電化學反應於該期間先消耗該生物流體中的該干擾物,且該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以降低該干擾物對該生理訊號的干擾。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設置於該第一功能膜上,且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而至少遮蔽部分的該反應表面並阻隔該干擾物直接擴散至該反應表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的一面積為該第一感測段的該反應表面的一面積的0.5至10倍。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更設置以對應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設置,以至少遮蔽部分的該第二感測段。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的一厚度介於1至80μm。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期間介於10秒至15分鐘。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一工作電極經該第一工作電壓驅動而使該第一感測段產生一量測範圍,且該第二工作電極經該第二工作電壓驅動而使該第二感測段產生接觸該第一感測段周遭並至少部分重疊於該量測範圍的一去干擾範圍。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鄰設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兩側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更設置以對應該第二感測段設置,而至少遮蔽鄰設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該至少兩側邊的部分該第二感測段。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該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導電材料對該生成物具有一第一靈敏度,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該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導電材料對該生成物具有小於該第一靈敏度的一第二靈敏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一導電材料為鉑,該第二導電材料為碳。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設置於該第一功能膜上,且該第一功能膜於該阻隔層與該第一感測段的該反應表面間具有一厚度,該厚度大於等於0.05μm且小於等於50μm。
  13. 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的一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包括:
    一基板,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
    一第一工作電極,至少包括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的一第一感測段,用以量測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
    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上並包括一第二感測段,且該第二感測段設置鄰近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至少一側邊,用於利用該電化學反應消耗該干擾物;
    一第一功能膜,覆蓋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該第一功能膜包含:
    一化學試劑,至少蓋覆部分該第一感測段上以定義一反應表面,用於與該生物流體中的該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一生成物;以及
    一阻隔層,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 一感測段的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以限制該干擾物的一擴散路徑為必須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
    其中,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一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感測段與該生成物反應以輸出對應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的一生理訊號;以及
    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一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感測段以該電化學反應先消耗該生物流體的該干擾物,且該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在通過該第二感測段後再擴散至該第一感測段,以降低該干擾物對該生理訊號的干擾。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設置於該第一功能膜上,且其設置以至少對應該第一工作電極的該第一感測段,而至少遮蔽部分的該反應表面並阻隔該干擾物直接擴散至該反應表面。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阻隔層更設置以對應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設置,而至少遮蔽部分的該第二感測段。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二感測段以一間隙鄰設於該第一感測段的該至少一側邊,且該間隙不大於0.5mm。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二工作電極的數目為二,且該二第二工作電極的該二第二感測段分別鄰設於該第一感測段的相對兩側邊。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二感測段以其一側邊沿著該第一感測段的周緣延伸而設置,且該第一感測段的周緣中鄰設有該第二感測段的部分佔該第一感測段的總周長的30%-100%。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更包含至少一對電極,其中該對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平面上,並耦接至該第一工作電極及該第二工作電極中的至少一者。
  20.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化學試劑更蓋覆部分該第二工作電極的該第二感測段。
  21.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更包含:
    一第二功能膜,包裹該基板的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以覆蓋該第一功能膜與該阻隔層。
  22.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微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第一功能膜更包含一填充材料,該填充材料填充於該第一工作電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間。
  23. 一種微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結構,用於植入生物體皮下以進行一生物流體中一目標分析物的一生理參數的量測並可以一電化學反應降低該生物流體中一干擾物對該量測的干擾,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表面;
    一第一工作電極,設置於該表面上,且具一反應表面;
    至少一第二工作電極,設置於該表面上且鄰設於該第 一工作電極的至少一側邊,用於利用該電化學反應消耗該干擾物;以及
    一阻隔層,至少對應至少部分該反應表面設置,以限制該生物流體流經該第二工作電極時該干擾物的一擴散分布,
    其中,經一期間該生物流體中至少該干擾物通過該第二工作電極並被該第二工作電極以該電化學反應消耗。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感測結構,更包含:
    一第一功能膜,位於該第一工作電極與該阻隔層之間,且環繞包覆該基板、該第一工作電極與該第二工作電極,其中該第一功能膜包含一化學試劑,蓋覆部分該第一工作電極以定義該反應表面,用於與該生物流體中的該目標分析物反應以產生一生成物。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感測結構,其中:
    當該第一工作電極經一第一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一工作電極與該生成物反應以輸出對應該目標分析物的該生理參數的一生理訊號;以及
    當該第二工作電極經一第二工作電壓驅動時,該第二工作電極進行該電化學反應而於該期間內消耗該干擾物,以降低該干擾物對該生理訊號的干擾。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感測結構,其中該第一工作電壓為0.2伏特至0.8伏特,該第二工作電壓為0.2伏特至0.8伏特。
  27.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感測結構,其中該擴散分布為使該生物流體的剩餘部分在經過該第二工作電極後才到達該第一工作電極。
TW111127640A 2021-07-22 2022-07-22 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感測結構 TWI844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24736P 2021-07-22 2021-07-22
US63/224,736 2021-07-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354A true TW202305354A (zh) 2023-02-01
TWI844059B TWI844059B (zh) 2024-06-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23502A1 (en) 2023-01-26
CN115670453A (zh) 2023-02-03
AU2022313382A1 (en) 2024-01-04
WO2023001292A1 (zh) 2023-01-26
EP4375656A1 (en) 2024-05-29
KR20240035602A (ko)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4999B2 (ja) 電気化学的バイオセンサーに関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2446995B1 (ko) 이식 가능 마이크로-바이오센서
KR100344740B1 (ko) 전해질농도측정장치
JP5612690B2 (ja) グルコース測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9618517B2 (en) Analyt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system with error trapping
US20060260940A1 (en) Disposable test strips with integrated reagent/blood separation layer
US20120111739A1 (en) Dual Frequency Impedance Measurement of Hematocrit in Strips
WO2000042422A1 (en) Disposable test strips with integrated reagent/blood separation layer
TW202106248A (zh) 植入式微型生物感測器的製造方法
CN211179623U (zh) 植入式生物传感器
CN110996793B (zh) 用于更快的身体传感器响应的新型传感器初始化方法
JP2020514773A (ja) 干渉物を有する生理液の検体濃度判定
JP2009544957A5 (zh)
WO2023001292A1 (zh) 微型生物传感器及其感测结构
US20220361783A1 (en) Micro Biosensor and Sensing Structure Thereof
US20230051071A1 (en) Analyte senso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nalyte sensor
RU2753170C1 (ru)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ий сенсор и сенсо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ого аналита
RU2777567C2 (ru) Сенсор для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частичной имплантации в ткань организма с целью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аналита в физ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жидкост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