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0809A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0809A
TW202300809A TW111110469A TW111110469A TW202300809A TW 202300809 A TW202300809 A TW 202300809A TW 111110469 A TW111110469 A TW 111110469A TW 111110469 A TW111110469 A TW 111110469A TW 202300809 A TW202300809 A TW 2023008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mod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喻文
柴維寧
劉庭瑋
黃資詠
葉王鴻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8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4Image rotation following screen orientation, e.g. switching from landscape to portrait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以及一第二機體。第二機體包括一支撐結構及一顯示面板。支撐結構樞接於第一機體且連接於顯示面板。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可彎折部,第一可彎折部與支撐結構的一邊緣之間的夾角為45度。支撐結構適於沿第一可彎折部彎折而使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切換於一第一模式與一第二模式之間。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現今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著重於單一使用者的使用情境。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顯示面板朝向單一方向。如此不但限制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也不利於多位使用者的觀看體驗。因此,如何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顯示面板的機動性並擴展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情境為本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在多種模式之間切換,以提升顯示面板的機動性並擴展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情境。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以及一第二機體。第二機體包括一支撐結構及一顯示面板。其中支撐結構樞接於第一機體且連接於顯示面板。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可彎折部。第一可彎折部與支撐結構的一邊緣之間的夾角為45度。支撐結構適於沿第一可彎折部彎折而使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切換於一第一模式與一第二模式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顯示面板位於第一機體與支撐結構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可彎折部將支撐結構區分為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二可彎折部,平行於支撐結構的邊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支撐結構位於第一機體與顯示面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可彎折部與邊緣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二可彎折部與另一邊緣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可彎折部與第二可彎折部彼此交錯,而將支撐結構區分為第一區塊、第二區塊、一第三區塊及一第四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區塊連接於顯示面板。第二區塊樞接於第一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區塊與第三區塊分別位於第二可彎折部的相對兩側,第一區塊與第四區塊分別位於第一可彎折部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區塊的面積大於第四區塊的面積,第四區塊的面積大於第一區塊的面積,第一區塊的面積大於第三區塊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結構包括一軟質層,連接第一區塊、第二區塊、第三區塊及第四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層配置於第一區塊、第二區塊、第三區塊及第四區塊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區塊、第二區塊、該三區塊及第四區塊之間的間隙,暴露至少部分軟質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軟質層構成第一可彎折部及第二可彎折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區塊位於顯示面板與至少部分軟質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軟質層位於顯示面板與第一區塊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為第一模式時,第一區塊及第二區塊彼此不重疊。當第二機體為第二模式時,第一區塊重疊於第二區塊與第四區塊,且第三區塊重疊於第二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結構適於沿第二可彎折部彎折,而使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切換於第一模式與一第三模式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為第一模式時,第一區塊、第二區塊、第三區塊及第四區塊彼此不重疊。當第二機體為第三模式時,第一區塊重疊於第二區塊與第三區塊,且第四區塊重疊於第二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包括多個磁性件,這些磁性件分別設置於支撐結構及顯示面板。第二機體藉由至少兩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而維持於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包括多個感測器,設置於支撐結構或顯示面板。這些感測器適於感測第二機體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擴充模組,設置於第二區塊或第四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為第一模式或第三模式時,擴充模組關閉。當第二機體為第二模式時,擴充模組不重疊於顯示面板。當第二機體為第二模式時,擴充模組開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擴充模組為一接觸功能模組或一快捷鍵模組。接觸功能模組為一無線充電模組或一資料傳輸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包括一主要電路板,顯示面板包括一控制電路板。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線路,線路通過支撐結構連接主要電路板與控制電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具有一第一區段,配置於第一區塊內且連接控制電路板。線路具有一第二區段,第二區段配置於第二區塊內以連接主要電路板。線路具有一第三區段,第三區段配置於第三區塊內以連接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具有一延伸區段,配置於顯示面板內且連接控制電路板。線路具有一第一區段,第一區段配置於第一區塊內且連接延伸區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三轉軸,固定於第三區塊。第二可彎折部包含一第四轉軸,固定於第四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一轉軸,固定於第一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二轉軸,固定於第一區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角型管,固定於第二區塊。角型管的一段對應於第一可彎折部,角型管另一段對應於第二可彎折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裝飾管,配置於第一區塊與第四區塊之間,以及一第二裝飾管,配置於第一區塊與第三區塊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通過第一可彎折部可使第二機體在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間切換,以達到翻轉顯示面板並擴展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情境的效果。此外,不需為了切換使用模式而設置360度轉軸,且在切換使用模式時不需抬起整機,而使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模式切換更加方便快速,並降低製造成本。
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及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狀態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開啟狀態的示意圖。圖1C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另一視角。請同時參閱圖1A至圖1C,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括一第一機體100以及一第二機體200。第二機體200包括一支撐結構210及一顯示面板220。當第二機體200如圖1A所示閉合於第一機體100時,顯示面板220位於第一機體100與支撐結構210之間。一轉軸RS設置於第一機體100及第二機體200之間,更特定地,轉軸RS設置於第一機體100及支撐結構210之間,使支撐結構210藉由轉軸RS而樞接於第一機體100,顯示面板220連接於支撐結構。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第二機體200可通過轉軸RS相對於第一機體100樞轉至如圖1B所示的開啟狀態。
如圖1C所示,支撐結構210具有一第一可彎折部212及一第二可彎折部214。支撐結構210適於沿第一可彎折部212或第二可彎折部214彎折。在此,第一可彎折部212及第二可彎折部214可視作是支撐結構210的折線。當使用者彎折支撐結構210時,顯示面板220將隨支撐結構210的彎折而改變顯示方向(例如,朝前或朝後)及顯示方式(例如,橫式顯示或直式顯示)。具體而言,支撐結構210可沿第一可彎折部212彎折而使第二機體200相對於第一機體100切換於一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與一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之間。支撐結構210還可沿第二可彎折部214彎折而使第二機體200相對於第一機體100切換於第一模式M1與一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彎折部212與第二可彎折部214彼此交錯而將支撐結構210區分為一第一區塊P1、一第二區塊P2、一第三區塊P3及一第四區塊P4,第一區塊P1與第三區塊P3分別位於第二可彎折部214的相對兩側,第一區塊P1與第四區塊P4(以及第二區塊P2)分別位於第一可彎折部212的相對兩側。顯示面板220連接於支撐結構210的第一區塊P1且可移動地連接於第二區塊P2及第四區塊P4,因此在彎折支撐結構210時,顯示面板220隨第一區塊P1移動。轉軸RS設置於第二區塊P2,而使第二機體200透過第二區塊P2樞接於第一機體100。
本實施例的第二機體200包括分別設置於支撐結構210及顯示面板220的多個磁性件230a1、230a2、230b1~230b5。在此,磁性件230a1、230a2設置於顯示面板220(繪示於圖1B),磁性件230b1~230b5設置於支撐結構210(繪示於圖1C),第二機體200藉由至少兩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而維持於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或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詳述如下。
如圖1B及圖1C所示,顯示面板220具有相對的一上端222及一下端224,上端222及下端224分別設有磁性件230a1、230a2,支撐結構210的第二區塊P2及第四區塊P4中設有對應的磁性件230b1、230b2。第二機體200藉由磁性件230a1、230a2及磁性件230b1、230b2之間的磁吸力穩固地維持於第一模式M1,如圖1B所示,磁性件230a1重疊於磁性件230b1且磁性件230a2重疊於磁性件230b2。在第一模式M1中,顯示面板220的顯示方向朝+X方向(朝前)且顯示方式為橫式,此時顯示面板220的一下邊緣E2鄰近第一機體100。
圖2A及圖2B是圖1B的第二機體切換至第二模式過程中的不同視角。圖2C及圖2D是圖1B的第二機體於第二模式時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2A至圖2D,在將第二機體200從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切換至第二模式M2時,使用者可沿箭頭方向(繪示於圖2A)抬起顯示面板220,而使支撐結構210沿第一可彎折部212彎折。圖2B為圖2A的另一視角,此時顯示面板220隨第一區塊P1翻轉,第二可彎折部214被部分地彎折。最後,顯示面板220翻轉至如圖2C及2D所示的位置(第二模式M2)。在此,顯示面板220的顯示方向朝-X方向(朝後)且顯示方式為直式,此時顯示面板220的一側邊E3鄰近第一機體100。
為了使第二機體200穩固地維持於第二模式M2,在支撐結構的第一區塊P1及第二區塊P2設置磁性件230b3、230b4(繪示於圖1C)。在第二模式M2中(繪示於圖2D),藉由磁性件230b3、230b4的磁吸力固定顯示面板220。在第二模式M2時,使用者還可抬起顯示面板220而使顯示面板220從圖2D的位置移動至圖2B的位置,且進一步移動回到圖1B所示的位置(第一模式M1)。換言之,支撐結構210可沿第一可彎折部212雙向彎折,而使第二機體200在第一模式M1及第二模式M2之間切換。使用者在切換第二機體200的使用模式後,可通過轉軸RS調整第二機體200與第一機體100的開合角度。
圖3A及圖3B是圖1B的第二機體切換至第三模式過程中的不同視角。圖3C及圖3D是圖1B的第二機體於第三模式時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3A至圖3D,在將第二機體200從第一模式M1切換至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時,使用者可沿箭頭方向(繪示於圖3A)抬起顯示面板220,而使支撐結構210沿第二可彎折部214彎折。圖3B為圖3A的另一視角,此時顯示面板220隨第一區塊P1翻轉,第一可彎折部212被部分地彎折。最後,顯示面板220翻轉至如圖3C及3D所示的位置(第三模式M3)。在此,顯示面板220的顯示方向朝-X方向(朝後)且顯示方式為橫式,顯示面板220的一上邊緣E1鄰近第一機體100。
為了使第二機體200穩固地維持於第三模式M3,支撐結構210的第四區塊P4還設有磁性件230b5(繪示於圖1C),在第三模式M3時,磁性件230b1吸附磁性件230b2且磁性件230b4吸附磁性件230b5以固定顯示面板220。此外,使用者還可抬起顯示面板220而使顯示面板220從圖3D的位置移動至圖3B的位置,且進一步移動回到圖1B所示的位置(第一模式M1)。換言之,支撐結構210可沿第二可彎折部214雙向彎折,而使第二機體200在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及第三模式M3之間切換。使用者在切換第二機體200的使用模式後,可通過轉軸RS調整第二機體200與第一機體100的開合角度。
圖3E及圖3F是圖3D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的過程。請同時參閱圖3E及圖3F,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220具有觸控功能。在第二機體200切換至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後,通過轉軸RS使第二機體200往第一機體100方向樞轉,而使第二機體200閉合於第一機體100。此時支撐結構210位於顯示面板220及第一機體100之間。藉此,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可作為平板使用,以進一步擴展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使用情境。
由此可知,第二機體200在第一模式M1、第二模式M2及第三模式M3之間切換時,顯示面板200的顯示方向實際上翻轉了360度(朝前或朝後)。藉此,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具有多種顯示方式,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選擇合適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習知的可360度翻轉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需要在兩機體之間設置360度轉軸,才可使顯示面板達到360度翻轉的效果,且翻轉期間需要抬起整個可攜式電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200在第一模式M1、第二模式M2及第三模式M3之間切換時,不需要抬起整個可攜式電子裝置10即可快速地完成模式轉換,且不需使用360度轉軸。因此,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相較於習知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更快速地切換不同的顯示方式且不需額外的元件,以降低製造成本。
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220還具有重力感測器(G-sensor)。重力感測器(未示出)適於感測第二機體200的使用模式(意即,感測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第二模式M2或第三模式M3)並據以調整顯示面板220的顯示方式(橫式顯示或直式顯示)。例如,第二機體200切換至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時,重力感測器感測顯示面板220的移動,且將顯示面板220從橫式顯示切換為直式顯示。
請回到圖1C,本實施例的第二機體200具有多個感測器240b1、240b2,感測器設置於支撐結構210及顯示面板220的至少其中之一。感測器240a1、240a2適於感測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或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本實施例的感測器240b1、240b2例如是磁感測器(如霍爾感測器),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器240b1、240b2可以是機械式感測器。請參閱圖1C、圖2D及圖3D,本實施例的感測器240b1、240b2設置於支撐結構210,且分別位於磁性件230b2、230b3旁。感測器240b1、240b2適於感測磁性件230b2、230b3在不同使用模式時,與磁性件230b1、230b4磁吸而產生的磁場變化,並據以判斷第二機體200的使用模式。
舉例來說,如圖1C所示,當磁性件230b1~230b5之間不相互磁吸時,感測器240b1、240b2皆未感測到磁場變化,此時判斷第二機體200於第一模式M1(繪示於圖1B)。當磁性件230b3與磁性件230b4磁吸時,感測器240b2感測到磁場變化而感測器240b1未感測到磁場變化,此時判斷第二機體200於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當磁性件230b1與磁性件230b2磁吸時,感測器240b1感測到磁場變化而感測器240b2未感測到磁場變化,此時判斷第二機體200於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
圖4是圖1C的支撐結構的上視圖。請同時參閱圖2D、圖3D及圖4,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的第一可彎折部212與一邊緣S1之間的夾角A1為45度,因此沿第一可彎折部212彎折支撐結構210而使第二機體200切換至第二模式M2(繪示於圖2D)時,顯示面板220的一側邊E3大致重疊於支撐結構的邊緣S2,而使顯示面板220不突出於邊緣S2。第二可彎折部214平行於支撐結構210的相對兩邊緣S1、S2,且第二可彎折部214與邊緣S1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二可彎折部214與另一邊緣S2之間的距離。因此沿第二可彎折部214彎折支撐結構210而使第二機體200切換至第三模式M3(繪示於圖3D)時,顯示面板的220上邊緣E1大致重疊於支撐結構210的邊緣S2,而使顯示面板220不突出於邊緣S2。藉此,本實施例的第一區塊P1的一邊的長度L1等於支撐結構210的邊緣S3的長度L3,另一邊的長度L2等於邊緣S3的長度L3的二分之一。
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可彎折部212與第二可彎折部214之間的夾角A2為135度。第二區塊P2的面積大於第四區塊P4的面積,第四區塊P4的面積大於第一區塊P1的面積,第一區塊P1的面積大於第三區塊P3的面積。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時,第一區塊P1、第二區塊P2、第三區塊P3及第四區塊P4彼此不重疊。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二模式M2時,第一區塊P1重疊於第二區塊P2與第三區塊P3,且第四區塊P4重疊於第二區塊P2。在第三模式M3中,第四區塊P4完全重疊於第二區塊P2。
圖5A是圖4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在此以虛線表示軟質層216。請同時參閱圖4及圖5A,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包括多個板體217及一軟質層216。軟質層216為可彎折的軟質材料,這些板體217連接於軟質層216且板體217之間具有間隙G。軟質層216的局部對應於這些板體217之間的間隙G而構成第一可彎折部212及第二可彎折部214。當彎折支撐結構210時,軟質層216被彎折且驅動板體217的移動。在此,這些板體217分別對應於第一區塊P1、第二區塊P2、第三區塊P3及第四區塊P4。換言之,第一區塊P1、第二區塊P2、第三區塊P3及第四區塊P4是由對應的板體217及局部的軟質層216組成。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軟質層216為連續結構且其形狀呈X形而非全面的鋪設於支撐結構210,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5A所示,此處的至少部分軟質層216位於顯示面板220與板體217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在此,板體217與局部的軟質層216組成第一區塊P1及第四區塊P4,且對應於間隙G的局部的軟質層216構成第一可彎折部212。
圖5B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5A及圖5B,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b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別在於:本實施例的至少部分板體217b位於顯示面板220與軟質層216b之間,且軟質層216b全面地鋪設於板體217b。在此,板體217b與局部的軟質層216b組成第一區塊P1及第三區塊P3,且對應於間隙G的局部的軟質層216b構成第二可彎折部214。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b可達到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效果,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設置。
圖5C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5A及圖5C,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c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別在於:本實施例的軟質層216c配置於板體217c內,且支撐結構210c包括多個緊固件218c,以將軟質層216c固定於板體217c之間。在此,板體217c與局部的軟質層216c組成第一區塊P1及第三區塊P3,且對應於間隙G的局部的軟質層216c構成第二可彎折部214。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c可達到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效果,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設置。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6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a的第二機體200處於第二模式M2。請參閱圖6,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a包括一擴充模組EM,擴充模組EM設置於支撐結構210中。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二模式M2時,擴充模組EM開啟,且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及第三模式M3時,擴充模組EM關閉,以避免電力的浪費且避免使用者誤觸擴充模組EM而導致可攜式電子裝置10a無法正常使用。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二模式M2時,擴充模組EM開啟。
在本實施例中,擴充模組EM可為接觸功能模組(contact function module),適於無線充電和/或資料傳輸,但不限於此。使用者可將外部電子裝置(如手機)放置於擴充模組EM,以對此電子裝置充電或傳輸資料。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擴充模組EM可為快捷鍵模組(hotkeys module),快捷鍵模組包括一般鍵盤快捷鍵、命令提示字元鍵盤快捷鍵以及對話方塊鍵盤快捷鍵等,且可設置發光或浮凸的快捷鍵,以增進使用的便利性。
如圖6所示,在第二模式M2時,擴充模組EM的可使用區域僅限於暴露在外的範圍,也就是不與顯示面板220重疊的區域。因此,為了提升擴充模組EM的使用效率並降低成本,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二模式M2時,擴充模組EM不重疊於顯示面板220。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擴充模組EM較佳地設置於第二區塊P2。第二區塊P2鄰近第一機體100,且第二區塊P2與第一機體100之間的轉軸RS的空間較大,而便於設置擴充模組EM的走線並縮短從第一機體100至擴充模組EM的走線長度,且走線不需配置在軟質層216中,以降低製造成本、提升良率、提升耐用性和/或提升使用穩定性。換言之,本實施例的擴充模組EM的一邊的長度L5小於等於長度L4扣掉長度L1(繪示於圖4),擴充模組EM的另一邊的寬度W小於等於長度L2(繪示於圖4)。當然,擴充模組EM的設置位置及尺寸不以此為限。例如,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擴充模組EM可設置於第四區塊P4或設置於第二區塊P2及第四區塊P4。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7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b的第二機體200處於第二模式M2。請同時參閱圖6及圖7,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b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別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機體100b包括一分離式鍵盤110b,分離式鍵盤110b容置於一容置區130。在第二機體200切換至第二模式M2或第三模式M3時,使用者可將分離式鍵盤100b從第一機體100b的容置區130中拆卸並移動至合適的位置。
此外,使用者還可設置額外的電子裝置,以做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0b的額外的顯示螢幕。在本實施例中,額外的電子裝置為一手機300,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額外的電子裝置為一顯示器。在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0可與手機300無線連結。手機300可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顯示面板220,或通過可攜式電子裝置10控制手機300的螢幕310,以讓使用者之間可保持社交距離。
舉例來說,分離式鍵盤110b可用於快速轉換或同時操控可攜式電子裝置10b的顯示面板220與手機300的螢幕310。使用者可以顯示面板220作為主畫面(例如,資料畫面),螢幕310顯示延伸畫面(例如,視訊畫面)、同步畫面或次畫面,當然,螢幕310也可不用於顯示畫面。藉此,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b具有多樣的顯示功能且可支援額外的電子裝置。
圖8A至圖8D分別繪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支撐結構。圖8A至圖8D是支撐結構210d、210e、210f、210g的上視圖。為了清楚表示翻轉軸與固定軸,圖8A至圖8D省略部分構件。請參閱圖8A,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d的第一可彎折部212包含一第三轉軸260d3,第二可彎折部212包含一第四轉軸260d4,且可攜式電子裝置10更包括一角型管270。相較於圖4的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優勢在於第三轉軸260d3、第四轉軸260d3以及角型管270可視為第一可彎折部212以及第二可彎折部212的補強結構,以增強支撐結構210d的結構強度並提升其耐用度以及穩定度。此外,支撐結構210d還可包括對應第三轉軸260d3以及第四轉軸260d4設置的扭力件(未示出),以提供多角度的開合。例如,藉由扭力件可使支撐結構210d維持在圖2B所示的位置或圖3A所示的位置。
如圖8A所示,第三轉軸260d3及第四轉軸260d4分別通過多個翻轉固定件262固定於支撐結構210d,角型管270通過多個固定件272固定於支撐結構210d。具體而言,第三轉軸260d3的兩個翻轉固定件262固定於第三區塊P3,第四轉軸260d4的兩個翻轉固定件262固定於第四區塊P4,且角型管270的兩個固定件272固定於第二區塊P2。
在此,第三轉軸260d3以及第四轉軸260d4可視為是翻轉軸,角型管270可視為是固定軸。也就是說,當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第二模式M2或第三模式M3之間切換時,翻轉軸(第三轉軸260d3及第四轉軸260d4)的翻轉固定件262隨支撐結構210d翻轉,而從第一可彎折部212或第二可彎折部214的一側翻轉至另一側。固定軸(角型管270)的固定件272不隨第一可彎折部212或第二可彎折部214翻轉。
例如,當第二機體210由第一模式M1翻轉至如圖2C所示的第二模式M2時,第三轉軸260d3隨第一可彎折部212翻轉,而使第三轉軸260d3的翻轉固定件262對第二機體200的投影從第一可彎折部212的一第一側212d1(第三區塊P3)移動至一第二側212d2(第二區塊P2)。當第二機體200由第一模式M1翻轉至如圖3D所示的第三模式M3時,第四轉軸260d4隨第二可彎折部214翻轉,而使第四轉軸260d4的翻轉固定件262對第二機體200的投影從第二可彎折部214的一第一側214d1(第四區塊P4)移動至一第二側214d2(第二區塊P2)。
此外,當第二機體200在第一模式M1、第二模式M2或第三模式M3之間切換時,角型管270的兩固定件272的其中一個始終位於第一可彎折部212的第二側212d2(第二區塊P2),且固定件272的另一個始終位於第二可彎折部214的第二側214d2(第二區塊P2)。如圖8A所示,在第一模式M1時,翻轉軸(第三轉軸260d3以及第四轉軸260d4)的翻轉固定件262與固定軸(角型管270)的固定件272位於可彎折部的相對兩側。
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d採用分散式單邊單軸設置。具體而言,角型管270設置於第一可彎折部212以及第二可彎折部212的交會處C1。角型管270具有小於180度的一鈍角274,且鈍角274面對第二區塊P2。角型管270的一段對應於第一可彎折部212,角型管270另一段對應於第二可彎折部214。由於固定軸(角型管270)設置於交會處C1,而使翻轉軸(第三轉軸260d3以及第四轉軸260d4)分散設置於固定軸的兩端,是為分散式設置。第一可彎折部212僅包括一個翻轉軸(第三轉軸260d3)且翻轉軸設置於右邊(第二區塊P2及第四區塊P4之間),第二可彎折部212僅包括一個翻轉軸(第四轉軸260d4)且翻轉軸設置於下邊(第二區塊P2及第三區塊P3之間),是為單邊單軸設置。此設置方式所需的翻轉軸元件較少而可降低成本。
在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0更包括裝飾管,裝飾管設置於彎折部的未設置翻轉軸(第三轉軸260d3以及第四轉軸260d4)或固定軸(角型管270)的區域,以美化第二機體200的外觀且作為結構支撐。具體而言,一第一裝飾管280d1沿第一可彎折部212配置於第一區塊P1與第四區塊P4之間,一第二裝飾管280d2沿第二可彎折部214配置第一區塊P1與第三區塊P3之間。如圖8A所示,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時,第三轉軸260d3、第四轉軸260d4、角型管270、第一裝飾管280d1以及第二裝飾管280d2對第二機體200的投影彼此不重疊,而使翻轉軸、固定軸及裝飾管之間不會產生結構干涉。
請同時參閱圖8A及圖8B,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e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採用分散式雙邊雙軸設置,而使翻轉軸(一第一轉軸260e1、一第二轉軸260e2、第三轉軸260e3及第四轉軸260e4)的作動較均衡,以避免使用者施力不均造成翻轉扭曲現象。
具體而言,第一可彎折部212包含第一轉軸260e1及第三轉軸260e3,第一轉軸260e1的翻轉固定件262固定於第一區塊P1。第一轉軸260e1及第三轉軸260e3設置於第一可彎折部212的相對兩邊(左邊及右邊)。第二可彎折部214包含第二轉軸260e2及第四轉軸260e4,第二轉軸260e2的翻轉固定件262固定於第一區塊P1。第二轉軸260e2及第四轉軸260e4設置於第二可彎折部214的相對兩邊(上邊及下邊)。如圖8B所示,翻轉軸(第一轉軸260e1、第二轉軸260e2、第三轉軸260e3及第四轉軸260e4)分別設置於第一可彎折部212及第二可彎折部212的相對兩邊,且每一個可彎折部設有兩個翻轉軸,是為雙邊雙軸設置。
在此,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多個固定軸,固定軸沿第一可彎折部212以及第二可彎折部214設置於角型管270周圍。一第一固定軸270e1以及一第三固定軸270e3沿第一可彎折部212設置,第一固定軸270e1的固定件272固定於第四區塊P4,第三固定軸270e3的固定件272固定於第二區塊P2。一第二固定軸270e2以及一第四固定軸270e4沿第二可彎折部214設置,第二固定軸270e2的固定件272固定於第三區塊P3,第四固定軸270e4的固定件272固定於第二區塊P2。如圖8B的放大圖所示,角型管270與第一固定軸270e1以及第二固定軸270e2彼此分離,以確保不產生結構干涉。
本實施例通過第一固定軸270e1、第二固定軸270e2、第三固定軸270e3以及第四固定軸270e4為支撐結構210e提供額外的支撐,以提升其結構強度以及翻轉時的穩定度。據此,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e與上述實施例具有相似的技術功效。
請同時參閱圖8A及圖8C,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f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採用集中式單邊單軸配置。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不包括角型管270(繪示於圖8A),第三轉軸260f3以及第四轉軸260f4設置於第一可彎折部212以及第二可彎折部214的交會處C1周圍,是為集中式設置。如圖8C的放大圖所示,第三轉軸260f3以及第四轉軸260f4在交會處C1彼此斷開且避讓,以避免結構干涉。第三固定軸270f3以及第四固定軸270f4分別設置於第三轉軸260f3以及第四轉軸260f4旁,且遠離交會處C1。據此,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f與上述實施例具有相似的技術功效。
請同時參閱圖8B及圖8D,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g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本實施例採用集中式雙邊雙軸配置。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不包括角型管270(繪示於圖8A),翻轉軸(第一轉軸260g1、第二轉軸260g2、第三轉軸260g3以及第四轉軸260g4)設置於第一可彎折部212以及第二可彎折部214的交會處C1周圍,翻轉軸之間彼此斷開且避讓,以避免結構干涉。第一固定軸270g1、第二固定軸270g2、第三固定軸270g3以及第四固定軸270g4分別設置於第一轉軸260g1、第二轉軸260g2、第三轉軸260g3以及第四轉軸260g4旁,且遠離交會處C1。據此,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210g與上述實施例具有相似的技術功效。
圖9A及圖9B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線路的示意圖。圖9A是沿第一可彎折部212彎折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圖9B是在閉合狀態(繪示於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請同時參閱圖9A及圖9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括一線路400,第一機體100具有一主要電路板120且第二機體200具有一控制電路板250。控制電路板250設置於顯示面板220。主要電路板120與控制電路板250之間透過線路400連接,線路400從第一機體100(主要電路板120)通過轉軸RS、支撐結構210及顯示面板220而延伸至控制電路板250。在本實施例中,線路400被包覆於支撐結構210的軟質層160(繪示於圖4)中,而使線路400不會外露。
如圖9A所示,本實施例的控制電路板250配置於顯示面板220的下端224。第二機體200為第一模式M1時,下端224鄰接第一機體100(繪示於圖1B)。線路400具有一第一區段410a1、一第二區段410a2、一第三區段410a3以及一延伸區段420。延伸區段420配置於顯示面板220內且連接控制電路板250。第一區段410a1、第二區段410a2以及第三區段410a3配置於支撐結構210內。
具體而言,第二區段410a2配置於第二區塊P2內且第二區段410a2的一端412連接於第一機體100(主要電路板120),第二區段410a2向上端222方向延伸且連接第三區段410a3。第三區段410a3配置於第三區塊P3內以連接第一區段410a1以及第二區段410a2。第一區段410a1配置於第一區塊P1內,且第一區段410a1的一端414從上端222連接顯示面板220內的延伸區段420。至此,完成第一機體100的主要電路板120以及顯示面板220的控制電路板250之間的電性連接。簡言之,線路400將於第一區塊P1彎曲且延伸至顯示面板220,而使線路400的長度增加。其優勢在於現有的顯示面板220的控制電路板250大多是設置於下端224,因此可沿用既有的此種配置方式,還可使顯示面板220的一邊框226的上部的寬度W1與下部的寬度W2較平均,並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製造成本。
圖10A及圖10B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線路的示意圖。圖10A是沿第一可彎折部212彎折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C,圖10B是在閉合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C。請同時參閱圖9A及圖10A,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C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控制電路板250配置於顯示面板220的上端222。如圖10A所示,線路400c從第一機體100(主要電路板120)延伸至上端222而連接於控制電路板250。如圖10B所示,線路400C直接延伸至控制電路板250,而使顯示面板220的邊框226C的上部的寬度W3與下部的寬度W4較不平均。其優勢在於線路400C相較於線路400的長度較短。由此可知,控制電路板250配置於下端224(繪示於圖9A)或上端222(繪示於圖10A)並不影響顯示面板220的功能,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選擇合適的設置方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通過第一可彎折部及第二可彎折部可使第二機體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及第三模式之間切換,而使顯示面板可以橫向顯示或直向顯示,並達到360度翻轉顯示面板的顯示方向且擴展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情境的效果。在切換使用模式時不需抬起整機也不需安裝額外的360度轉軸,而使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模式切換更加方便快速,並降低製造成本。此外,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擴充模組以及分離式鍵盤,藉此可實現更多樣化的顯示及操作且提升使用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10b、10C: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100b:第一機體 110:鍵盤 110b:分離式鍵盤 120:主要電路板 130:容置區 200:第二機體 210、210b、210c、210d、210e、210f、210g:支撐結構 212:第一可彎折部 212d1、214d1:第一側 212d2、214d2:第二側 214:第二可彎折部 216、216b、216c:軟質層 217、217b、217c:板體 218c:緊固件 220:顯示面板 222:上端 224:下端 226、226c:邊框 230a1、230a2:磁性件 230b1、230b2、230b3、230b4、230b5:磁性件 240b1、240b2:感測器 250:控制電路板 260e1、260g1:第一轉軸 260e2、260g2:第二轉軸 260d3、260e3、260f3、260g3:第三轉軸 260d4、260e4、260f4、260g4:第四轉軸 262:翻轉固定件 270:角型管 270e1、270g1:第一固定軸 270e2、270g2:第二固定軸 270e3、270f3、270g3:第三固定軸 270e4、270f4、270g4:第四固定軸 272:固定件 274:鈍角 280d1:第一裝飾管 280d2:第二裝飾管 300:手機 310:螢幕 400、400C:線路 410a1:第一區段 410a2:第二區段 410a3:第三區段 412、414:端 420:延伸區段 A1、A2:夾角 C1:交會處 E1、E2:邊緣 E3:側邊 EM:擴充模組 G:間隙 L1、L2、L3、L4、L5:長度 M1:第一模式 M2:第二模式 M3:第三模式 P1:第一區塊 P2:第二區塊 P3:第三區塊 P4:第四區塊 RS:轉軸 S1、S2、S3:邊緣 W、W1、W2、W3、W4:寬度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狀態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開啟狀態的示意圖。 圖1C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另一視角。 圖2A及圖2B是圖1B的第二機體切換至第二模式的過程中的不同視角。 圖2C及圖2D是圖1B的第二機體於第二模式時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3A及圖3B是圖1B的第二機體切換至第三模式過程中的不同視角。 圖3C及圖3D是圖1B的第二機體於第三模式時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3E及圖3F是圖3D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的過程。 圖4是圖1C的支撐結構的上視圖。 圖5A是圖4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B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C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機體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8A至圖8D分別繪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支撐結構。 圖9A及圖9B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線路的示意圖。 圖10A及圖10B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線路的示意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第一機體
110:鍵盤
200:第二機體
210:支撐結構
212:第一可彎折部
214:第二可彎折部
220:顯示面板
230b1、230b2、230b3、230b4、230b5:磁性件
240b1、240b2:感測器
M1:第一模式
P1:第一區塊
P2:第二區塊
P3:第三區塊
P4:第四區塊
S2:邊緣

Claims (32)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體;以及 一第二機體,包括一支撐結構及一顯示面板; 其中,該支撐結構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且連接於該顯示面板; 其中,該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可彎折部,該第一可彎折部與該支撐結構的一邊緣之間的夾角為45度, 該支撐結構適於沿該第一可彎折部彎折,而使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切換於一第一模式與一第二模式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顯示面板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支撐結構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可彎折部將該支撐結構區分為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二可彎折部,平行於該支撐結構的該邊緣。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可彎折部與該邊緣之間的距離等於該第二可彎折部與另一邊緣之間的距離。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可彎折部與該第二可彎折部彼此交錯,而將該支撐結構區分為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區塊、一第三區塊及一第四區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塊連接於該顯示面板,該第二區塊樞接於該第一機體。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塊與該第三區塊分別位於該第二可彎折部的相對兩側,該第一區塊與該第四區塊分別位於該第一可彎折部的相對兩側。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區塊的面積大於該第四區塊的面積,該第四區塊的面積大於該第一區塊的面積,且該第一區塊的面積大於該第三區塊的面積。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結構包括一軟質層,連接該第一區塊、該第二區塊、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軟質層配置於該第一區塊、該第二區塊、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內。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塊、該第二區塊、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之間的間隙,暴露至少部分該軟質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至少部分該軟質層構成該第一可彎折部及該第二可彎折部。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塊位於該顯示面板與至少部分該軟質層之間。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至少部分該軟質層位於該顯示面板與該第一區塊之間。
  17.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一模式時,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彼此不重疊,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二模式時,該第一區塊重疊於該第二區塊與該第四區塊,且該第三區塊重疊於該第二區塊。
  1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結構適於沿該第二可彎折部彎折,而使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切換於該第一模式與一第三模式之間。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一模式時,該第一區塊、該第二區塊、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彼此不重疊,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三模式時,該第一區塊重疊於該第二區塊與該第三區塊,且該第四區塊重疊於該第二區塊。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包括多個磁性件,該些磁性件分別設置於該支撐結構及該顯示面板,該第二機體藉由至少兩該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而維持於該第一模式、該第二模式或該第三模式。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包括多個感測器,設置於該支撐結構或該顯示面板,該些感測器適於感測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一模式、該第二模式或該第三模式。
  22.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擴充模組,設置於該第二區塊或該第四區塊。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三模式時,該擴充模組關閉,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二模式時,該擴充模組不重疊於該顯示面板,當該第二機體為該第二模式時,該擴充模組開啟。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擴充模組為一接觸功能模組或一快捷鍵模組,該接觸功能模組為一無線充電模組或一資料傳輸模組。
  25.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包括一主要電路板,該顯示面板包括一控制電路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線路,其中該線路通過該支撐結構連接該主要電路板與該控制電路板。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線路具有一第一區段,配置於該第一區塊內且連接該控制電路板,該線路具有一第二區段,該第二區段配置於該第二區塊內以連接該主要電路板,該線路具有一第三區段,該第三區段配置於該第三區塊內以連接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線路具有一延伸區段,配置於該顯示面板內且連接該控制電路板,該線路具有一第一區段,該第一區段配置於該第一區塊內且連接該延伸區段。
  2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三轉軸,固定於該第三區塊,該第二可彎折部包含一第四轉軸,固定於該第四區塊。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一轉軸,固定於該第一區塊。
  30. 如請求項2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可彎折部包含一第二轉軸,固定於該第一區塊。
  31. 如請求項2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角型管,固定於該第二區塊,該角型管的一段對應於該第一可彎折部,該角型管另一段對應於該第二可彎折部。
  32. 如請求項2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裝飾管,配置於該第一區塊與該第四區塊之間,以及一第二裝飾管,配置於該第一區塊與該第三區塊之間。
TW111110469A 2021-06-25 2022-03-22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3008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14786P 2021-06-25 2021-06-25
US63/214,786 2021-06-25
US202163279693P 2021-11-16 2021-11-16
US63/279,693 2021-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809A true TW202300809A (zh) 2023-01-01

Family

ID=8454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0469A TW202300809A (zh) 2021-06-25 2022-03-22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7028B2 (zh)
CN (1) CN115525104A (zh)
TW (1) TW20230080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4798B2 (en) * 2001-03-30 2004-09-21 Taiyo Yuden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mploying piezoelectric speaker
US7782274B2 (en) * 2006-06-09 2010-08-24 Cfph, Llc Folding multimedia display device
CN102117577B (zh) * 2009-12-31 2014-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
TWM429298U (en) 2011-11-02 2012-05-11 Feng-Dun Huang Tablet computer protective cover capable of support
TWI462683B (zh) * 2012-02-01 2014-11-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444073U (zh) 2012-03-22 2013-01-01 Proch Plastic Co Ltd 具有多重折線組可多角度支撐平板式電子裝置的封套
TWM435656U (en) * 2012-04-19 2012-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Support for keyboard
US9226559B1 (en) * 2012-05-17 2016-01-05 Incase Designs Corp. Case for electronic tablet
KR101951385B1 (ko) * 2012-08-29 2019-02-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양방향 및 다중 각도의 지지를 구현하는 보호 커버
CN104063012B (zh) 2013-03-20 2018-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JP6603015B2 (ja) * 2013-08-20 2019-11-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US9049911B1 (en) * 2013-09-23 2015-06-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CN104656789B (zh) * 2013-11-22 2018-03-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套
WO2015154273A1 (en) * 2014-04-10 2015-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llapsible shell cover for computing device
WO2016151426A1 (ja) * 2015-03-23 2016-09-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US20160338459A1 (en) * 2015-05-22 2016-11-24 AFC Trident, Inc. Cas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2944859C (en) * 2015-10-11 2020-02-25 World Richma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ase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olding device-support feature
US10231043B2 (en) * 2015-12-18 2019-03-12 Zagg Amplified,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wireless speaker and protective cover system
CN205899436U (zh) 2016-06-06 2017-0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套及具有该保护套的电子设备
IT201600103458A1 (it) * 2016-10-14 2018-04-14 Luca Gerardi Sistema modulare di elaborazione
JP7091601B2 (ja) * 2016-11-07 2022-06-2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928854B1 (en) * 2018-04-06 2021-02-23 Pioneer Square Brand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11126227B2 (en) 2018-09-17 2021-09-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US11567542B2 (en) * 2019-03-18 2023-01-31 Apple Inc. Hing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US10761572B1 (en) * 2019-03-25 2020-09-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KR20200116583A (ko) * 2019-04-01 2020-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US10996913B2 (en) * 2019-09-24 2021-05-0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modal dual display
KR20210068722A (ko) * 2019-12-02 2021-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20210072857A (ko) * 2019-12-09 2021-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M593574U (zh) * 2019-12-26 2020-04-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
JP2021131773A (ja) * 2020-02-20 2021-09-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スタンド装置
US11500426B2 (en) * 2021-03-23 2022-11-1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ispla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5104A (zh) 2022-12-27
US11907028B2 (en) 2024-02-20
US20220413563A1 (en)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098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87296B (zh) 将基于多面板电子装置的屏幕大小或屏幕分辨率的参数发送到服务器
JP6629746B2 (ja) 折り畳み可能(Foldable)機器
TWI435220B (zh) 雙螢幕可攜式電腦與雙螢幕可攜式電腦之切換方法
CN102150099B (zh) 多面板电子装置
CN104137168B (zh) 显示设备
KR102450835B1 (ko) 폴더블 메커니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150096A (zh) 具有可配置接口的多面板装置
CN102150126A (zh) 用于指示图形用户接口元件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CN102150094A (zh) 具有可配置接口的多面板装置
CN102150095A (zh) 具有可配置接口的多重折叠式移动装置
CN102150120A (zh) 通过拖曳跨越多个屏幕而在图标与应用程序窗口之间切换
CN102150097A (zh) 具有倾斜计的移动装置
WO2018069978A1 (ja) 電子機器
CN201897749U (zh) 折叠式终端
KR101695206B1 (ko) 화면확장형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13025617A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00809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08271027A (ja) 電子機器
KR20160136174A (ko) 복수 화면을 가지는 화면확장형 휴대용 단말기
WO2013031386A1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0456863B (zh)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
JP2011164819A (ja) 電子機器
TWI571727B (zh) 電子裝置
WO2023097966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