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6865A -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 Google Patents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865A
TW202246865A TW111114181A TW111114181A TW202246865A TW 202246865 A TW202246865 A TW 202246865A TW 111114181 A TW111114181 A TW 111114181A TW 111114181 A TW111114181 A TW 111114181A TW 202246865 A TW202246865 A TW 2022468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display
media
display
use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塔尼亞 麥可
尼泰許 特雷哈
布萊恩 史密斯
凱文 艾布拉希姆
塔德 安茲
阿迪亞 達亞爾
阿密特 沙林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視野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1/02741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211798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300,30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210383804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313,76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230103284A9/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338,56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231633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1/05259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072462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視野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視野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865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用於視訊會議之沉浸式數位體驗模擬在本地環境中之虛擬參與者的共同存在。此等模擬可包括(i)使用一透明媒體顯示器,其具有投影該虛擬參與者之本體影像而同時保持背景之至少一部分係部分透明(例如,對可見光)的像素之一部分,(ii)配置(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在該透明媒體顯示器後方,在該參與者之注視處,及(iii)使用附加的(例如,植物、紀念品、及/或家俱)之虛擬覆疊至(例如,與本地環境一致之)虛擬影像,例如,以提供從該等覆疊至該虛擬參與者投影及至透過該透明媒體顯示器所顯示之背景的深度感。

Description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本發明係關於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10月14日申請之標題為「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55,679號之優先權。此申請案亦係2021年5月6日申請之標題為「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PLAY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313,760號之部分連續案,其係2021年4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300,303號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300,303號係最初申請為2021年4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81648號,且接著自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轉換成美國非臨時申請案,具體而言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300,303號。17/313,760及17/300,303兩者亦係2021年4月15日申請之標題為「INTERACTION BETWEEN AN ENCLOSURE AND ONE OR MORE OCCUPANTS」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1/27418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主張來自2020年9月21日申請之標題為「INTERACTION BETWEEN AN ENCLOSURE AND ONE OR MORE OCCUPANT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080,899號、針對2020年7月16日申請之標題為「INDIRECT INTERACTIVE INTERACTION WITH A TARGET IN AN ENCLOSURE」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052,639號、及針對2020年4月16日申請之標題為「INDIRECT INTERACTION WITH A TARGET IN AN ENCLOSURE」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010,977號之優先權。17/313,760及17/300,303兩者亦係2021年2月22日申請之標題為「CONTROLLING OPTICALLY-SWITCHABLE DEVICE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249,148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係2018年10月25日申請之標題為「 CONTROLLING OPTICALLY-SWITCHABLE DEVICE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096,557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7年4月25日申請之標題為「CONTROLLING OPTICALLY- SWITCHABLE DEVICES」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 PCT/US17/29476號之國家階段(National Stage Entry),該案主張2016年4月26日申請之標題為「CONTROLLING OPTICALLY-SWITCHABLE DEVICE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327,880號之優先權。17/313,760及17/300,303兩者亦係2020年7月13日申請之標題為「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946,947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係2019年5月21日申請之標題為「 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462,916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8年9月6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082,793號且在2021年3月1日公告為標題為「METHOD OF COMMISSIONING ELECTROCHROMIC WINDOWS」之美國專利第10,935,864號的連續案。2019年5月21日申請之標題為「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462,916號係2017年11月20日申請之標題為「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 PCT/US17/62634號之國家階段,該案主張來自2017年8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51,649號、及來自2016年11月23日申請之標題為「AUTOMATED COMMISSIONING OF CONTROLLERS IN A WINDOW NETWORK」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426,126號之優先權。本申請案亦係2021年6月3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338,562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係2020年11月17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950,774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9年10月24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608,157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8年4月25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8/29476號之國家階段,該案主張針對(i)2017年12月19日申請之標題為「 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 FIELD」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07,618號、(ii)2017年6月22日申請之標題為「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23,606號、(iii)2017年5月17日申請之標題為「 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7,704號、(iv)2017年5月15日申請之標題為「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6,514號、及(v)2017年4月26日申請之標題為「 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490,457號之優先權。17/313,760及17/300,303兩者亦係2020年10月28日申請之標題為「BUILDING NETWORK」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083,128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係2019年10月25日申請之標題為「BUILDING NETWORK」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664,089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9年5月2日申請之標題為「EDGE NETWORK FOR BUILDING SERVICES」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 PCT/US19/30467號之國家階段,該案主張2018年5月2日申請之標題為「EDGE NETWORK FOR BUILDING SERVICE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66,033號之優先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664,089號係2018年4月25日申請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8/29460號的部分連續案,該案主張針對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07,618號、針對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23,606號、針對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7,704號、針對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6,514號、及針對2017年4月26日申請之標題為「ELECTROCHROMIC WINDOWS WITH TRANSPARENT DISPLAY TECHNOLOG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490,457號之優先權。第17/313,760號及第17/300,303號亦係2020年10月27日申請之標題為「TINTABLE WINDOW SYSTEM COMPUTING PLATFORM」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081,809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係2019年10月24日申請之標題為「TINTABLE WINDOW SYSTEM COMPUTING PLATFORM」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608,159號之連續案,該案係2018年4月25日申請之標題為「TINTABLE WINDOW SYSTEM COMPUTING PLATFORM」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8/29406號之國家階段,該案主張針對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07,618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23,606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7,704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06,514號、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490,457號的優先權。本申請案亦係2021年9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的 PCT/US21/52587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主張來自2021年9月21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46,770號、2021年6月18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 63/212,483號、2021年2月26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54,352號、2021年4月2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70,245號、2020年11月19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15,842號之優先權。本申請案亦係2021年9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CONFIGURATION ASSOCIATE WITH MEDIA DISPLAY OF A FACILITY」的第PCT/US21/52595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主張來自2021年9月23日申請之標題為「 CONFIGURATION ASSOCIATED WITH MEDIA DISPLAY IN A FACILIT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47,684號、及2021年1月8日申請之標題為「CONFIGURATION OF MEDIA DISPLAY IN A FACILIT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35,021號之優先權。本申請案亦係2021年9月29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AND FRAMING FOR MEDIA PROJECTION」的第PCT/US21/52597號之部分連續案,該案主張來自2021年6月16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AND FRAMING FOR MEDIA PROJECTION」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11,400號之優先權。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1/52587號、第PCT/US21/52595號、及第PCT/US21/52597號主張來自2020年9月30日申請之標題為「TANDEM VISION WINDOW AND TRANSPARENT DISPLAY」的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之優先權。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主張針對2019年10月5日申請之標題為「TANDEM VISION WINDOW AND TRANSPARENT DISPLA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11,271號、針對2019年12月20日申請之標題為「TANDEM VISION WINDOW AND TRANSPARENT DISPLA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52,207號、針對2020年2月12日申請之標題為「TANDEM VISION WINDOW AND MEDIA DISPLA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75,706號、針對2020年9月30日申請之標題為「TANDEM VISION WINDOW AND MEDIA DISPLAY」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085,254號之優先權。本申請案亦主張2021年7月30日申請且標題為「DISPLAY HUB」之美國設計專利申請案第29/788,825號的優先權。上述專利申請案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露大致上係關於提供使用者增強的沉浸式體驗之改良的數位體驗,其模擬在會議中的虛擬參與者(及可選的相關虛擬輔助內容)與實體出席參與者之共同出席。
各種設施(例如,建築物)具有安設於例如其表面中之窗。窗提供了用以觀看設施外部之環境的方式。在一些設施中,窗可佔據設施表面之實質部分(例如,多於表面積之約30%、40%、50%、或80%)。使用者可請求利用窗表面積之至少一部分來觀看各種媒體。該媒體可用於娛樂、教育、安全性、健康、及/或工作目的。該媒體可促進處理、呈現、及/或共享資料。該媒體可係或進行會議之目的,諸如以具有一或多個遠端方之視訊會議的形式。有時,使用者可能想要最佳化設施的內部空間之使用以顯現媒體(例如,藉由使用窗表面積)。該媒體可包含電子媒體、數位媒體、及/或光學媒體。使用者可請求以透過窗之至少一部分來觀看的能力(例如,以對於透過窗之可見度的最小影響)來觀看該媒體。可經由至少部分(例如,對可見光)透明之顯示器來顯示該媒體。有時,觀看媒體可需要經著色(例如,較暗)背幕。有時,使用者可能想要利用覆疊、擴增實境及/或照明來擴增外部視圖及/或顯示器之投影。
有時,透過習知視訊會議之互動感覺不自然及/或疏遠的。例如,可能難以製造瞳孔對瞳孔眼神接觸,例如,由於攝影機之各者的配置係自參與者之注視的方向朝向顯示器偏移。影像可能係單調呈現及/或脫離真實環境。在視訊會議之另一端處的參與者之環境可能與本地環境無關。當輔助文字及/或圖形資料係由在第一位置處之(多個)參與者共享及顯示時,該等資料之實況更新已需要從在第一位置處之(多個)參與者至在遠端第二位置處(例如,在另一房間、另一建築物處、或否則在另一設施處)之(多個)參與者對於內容控制的繁複傳遞。
使用者互動可藉由(多個)媒體顯示構造及(多個)成像裝置而發生。成像裝置可與封閉體中之一或多個互動目標相關聯。(多個)互動目標可包含光學可切換裝置(例如,設施中之可著色窗)、投影媒體、環境器具、感測器、發射器、及/或通訊地耦接至封閉體中之網路的任何其他設備,該網路促進功率及/或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在(多個)這些裝置中的係(多個)光學可切換窗。隨著對能效及系統整合之考慮越來越多,已增大對用於封閉體(例如,建築物及其他設施)之光學可切換窗的開發及部署。電致變色窗為一類有前景的光學可切換窗。電致變色為材料在被激發至不同電子狀態時,在一或多個光學性質中展現可逆的電化學介導變化之現象。電致變色材料及由其製成之裝置可併入至例如用於家庭、商業或其他用途之窗中。電致變色窗之色彩、陰影、色相、色調、透射率、吸收率、及/或反射率可例如藉由誘發電致變色材料之改變來改變。例如,藉由施加跨電致變色材料之電壓。此類能力可允許控制可穿過窗之各種(例如,可見光)波長之光的強度。一個所關注領域係控制系統,其用於驅動光學可切換窗中之光學轉變以提供所請求之照明條件,例如同時減少此類裝置之功率消耗及/或改良與其等整合之系統的效率。
在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態樣減輕至少部分上述缺點及/或具體化相關於彼此遠距離定位之參與者的數位協作之至少部分期望。
在本文中之各種實施例係關於用於提供沉浸式體驗之方法、系統、軟體、及網路,其模擬一(或多個)虛擬參與者及/或相關虛擬輔助內容與在會議中之出席(例如,本地)(多個)參與者的共同出席(例如,藉由視訊會議來啟用)。此等模擬可包括(i)使用一至少部分透明的媒體顯示器,其具有投影該虛擬參與者之影像及/或(例如,選擇)虛擬輔助內容而同時保持背景之至少一部分係至少部分透明(例如,對可見光)之其投影實體(例如,像素)之一部分;(ii)可選地配置(多個)光學感測器(例如,包括在一攝影機中)在該透明媒體顯示器後方,在該參與者之注視處,及(iii)可選地使用附加的虛擬覆疊(例如,植物、家俱)於與本地環境一致之虛擬影像,該等虛擬覆疊呈現透視地接近於該等本地參與者,例如,以提供從該等覆疊至該虛擬參與者投影及/或至透過該透明媒體顯示器所顯示之背景的深度感。在真實參與者後方且在真實參與者之注視處的(多個)光學感測器(例如,攝影機)之放置可允許參與者觀看虛擬參與者,而同時地在真實(例如,實際)參與者之注視(例如,焦點)處拍攝。透明媒體顯示器可包括觸控螢幕功能,例如,用於對任何輔助文件(例如,虛擬白板)之共享存取,例如使得似乎使用者即時共享相同的實體文件。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A)建立在(i)一第一處理器與(ii)一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性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及相關聯感測器,而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性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及 (B)利用在該第一位置處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二處理器傳達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經組態以擷取在該第二位置中之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其他感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通訊鏈路包含一機器對機器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部分包含在描繪該第二使用者之該媒體流的一其他部分周圍之一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含一透明顯示器,且其中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部分促進透過該透明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第一位置之至少部分觀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促進通過其之可見光譜中的光之至少約30%的透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促進通過其之可見光譜中的光之從約20%至約90%的透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透射、及/或反射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至少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約10%至約10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係耦接至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的一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封閉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感測器及發射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例如,框架部分、天花板、或壁)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例如,家俱、看板、或另一有形且可移動資產)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C)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顯示至少一個虛擬物件,該虛擬物件描繪其空間地呈現為設置在(i)該第一使用者與(ii)顯示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的該媒體流之間的一家俱。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該至少一個虛擬物件,使得其提供在該第二使用者之描繪的一視深(apparent depth)前方之一視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虛擬物件經組態以至少在串流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該媒體流的一部分期間側面描繪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相關聯的一影像感測器,該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以用於產生待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傳達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其他媒體流,該其他媒體流係與該第一位置相關聯,該第一使用者朝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注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聚焦在(i)介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瞳孔之間的、(ii)介於該第一使用者的眉毛之間的及/或(iii)於該第一使用者的一鼻樑之末端處的一中心位置上、或一實質上中心位置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位置係垂直對準的、水平對準的、或垂直且水平兩者對準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自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地基於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及/或人工智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至少一個控制器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一控制系統控制,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控制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設施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該感測器以用於從一擷取位置產生該其他媒體流,該擷取位置對應於指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相對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可移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匹配該第一使用者之該注視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根據該第一使用者之一經擷取影像而自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使用者係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側上,且其中該感測器之該擷取位置係設置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側上,使得該媒體流使用通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透明顯示器的影像來描繪該第一使用者,該第一側係相對於該第二側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一相對側。在一些實施例中,對可見光係至少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允許該可見光之至少一部分通過。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當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非操作時及/或當該第一媒體顯示器操作時,允許可見光通過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安裝在由該至少一個控制器驅動之一可移動托架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係一整合玻璃單元,且其中該可移動托架係(i)經組態用於平面運動,及(ii)設置在該整合玻璃單元之一內部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括整合複數個發光像素之一透明基材,且其中該感測器包含設置在該透明基材上之複數個感測件(sensel)。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或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顯示一共享輔助內容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區域處及/或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區域處。在一些實施例中,(i)該第一媒體之該區域排除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描繪及/或(ii)該第二媒體之該區域排除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共享輔助內容係可由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由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或由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及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兩者更新。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該共享輔助內容之該區域經組態以促進用於修改該共享輔助內容之觸控螢幕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共享輔助內容係數位儲存在儲存器中,該儲存器係經由一輔助通訊鏈路而回應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及/或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個別入口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小群艙(group pod)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大群區(group zone)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獨立式面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活動中心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利用在該第二位置處之該第二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傳送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的一其他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其他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其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以促進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其他媒體流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二位置之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該其他媒體流包括由與該第二媒體顯示器相關聯的一其他感測器所擷取之一視訊流,且其中該其他感測器從對應於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一第二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之一第二擷取位置擷取該視訊流,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第一處理器之操作地耦接係經由一通訊鏈路而至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及(B)引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二處理器傳送至該第一處理器之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封閉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感測器及發射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例如,框架部分、天花板、或壁)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例如,家俱、看板、或另一有形且可移動資產)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透射、及/或反射率之一可著色窗,其中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一或多個操作:引導設置在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設置在一第二位置處之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媒體流,該媒體流係從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處理器傳送至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處理器,該媒體流係經由一通訊鏈路來傳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該一或多個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該第一位置處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該第一處理器之該操作地耦接係經由該通訊鏈路而至該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該第二位置處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產品指令係嵌入在一或多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產品指令係包括在一程式產品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的一或多個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促進一或多個操作包含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裝置、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設備、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系統、促進通訊、及/或促進功率傳輸。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二處理器;及(b)促進介於該第一處理器與該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通訊鏈路經組態以傳輸經傳輸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至少部分地藉由經組態以啟用該媒體流之協定的傳輸之該媒體流的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係操作地耦接至至少部分設置在包括該第一位置之一封閉體中的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係至少部分設置在一設施中且能夠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連接至該設施中之複數個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i)該複數個裝置之至少兩者係不同類型及/或(ii)該複數個裝置之至少兩者係相同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處理器、控制器、感測器、發射器、接收器、傳輸器、及/或裝置集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操作地耦接至一可著色窗之一控制器,以用於操作性地控制該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一控制器,其操作地耦接以控制一照明裝置、一可著色窗、一感測器、一發射器、一媒體顯示器、一分配器、一處理器、一電源、一安全系統、一火警警報系統、一聲音媒體、一天線、一雷達、一控制器、一加熱器、一冷卻器、一通風口、或一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VA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信號包括蜂巢式通訊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至少第四(4G)代或至少第五(5G)代蜂巢式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使用同軸纜線、導光線、及/或雙絞線之功率及通訊信號的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纜上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係安裝在一設施中之該第一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建築物之一包絡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線上傳輸二或更多個通訊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通訊類型包含蜂巢式通訊、視訊通訊、控制通訊、或其他資料流。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用一感測器以擷取設置在一第一位置中之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的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設置在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第一媒體顯示器相關聯,且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該媒體流。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建立介於(i)一第一處理器與(ii)一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而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通訊鏈路包含一機器對機器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通訊鏈路經組態以促進該媒體流之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傳輸用於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顯示之該媒體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該感測器以用於從一擷取位置產生該媒體流,該擷取位置對應於指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聚焦在(i)介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瞳孔之間的、(ii)介於該第一使用者的眉毛之間的及/或(iii)於該第一使用者的一鼻樑之末端處的一中心位置上、或一實質上中心位置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位置係垂直對準的、水平對準的、或垂直且水平兩者對準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自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地基於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及/或人工智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至少一個控制器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一控制系統控制,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控制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設施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相對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可移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匹配該第一使用者之該注視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根據該第一使用者之一經擷取影像而自動地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使用者係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側上,且其中該感測器之該擷取位置係設置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側上,使得該第一媒體流使用通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透明顯示器的影像來描繪該第一使用者,該第一側係相對於該第二側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一相對側。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安裝在由至少一個控制器驅動之一可移動托架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係一整合玻璃單元,且其中該可移動托架係(i)經組態用於平面運動,及(ii)設置在該整合玻璃單元之一內部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括整合複數個發光像素之一透明基材,且其中該感測器包含設置在該透明基材上之複數個感測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色相、透射、及/或反射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至少約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約10%至約10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可著色窗係耦接至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的一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系統包含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該封閉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感測器及發射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例如,框架部分、天花板、或壁)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例如,家俱、看板、或另一有形且可移動資產)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個別入口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小群艙(group pod)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大群區(group zone)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獨立式面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活動中心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及(B)引導該感測器擷取在該第一位置中之該媒體流。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位置係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該第一處理器係經由一通訊鏈路而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引導用於由該第二媒體顯示器顯示之該媒體流的傳輸。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一或多個操作:引導一感測器擷取在一第一位置中之一媒體流,該一或多個處理器操作地耦接至該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產品指令係嵌入在一或多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產品指令係包括在一程式產品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的一或多個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促進一或多個操作包含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裝置、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設備、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系統、促進通訊、及/或促進功率傳輸。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及(b)促進該媒體流之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至少部分地藉由經組態以啟用該媒體流之協定的傳輸而傳輸該媒體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至少部分設置在包括該第一位置之一封閉體中的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係至少部分設置在一設施中且能夠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互連在該設施中之複數個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處理器、控制器、感測器、發射器、接收器、傳輸器、及/或裝置集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操作地耦接至一可著色窗之一控制器,以用於操作性地控制該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一控制器,其操作地耦接以控制一照明裝置、一可著色窗、一感測器、一發射器、一媒體顯示器、一分配器、一處理器、一電源、一安全系統、一火警警報系統、一聲音媒體、一天線、一雷達、一控制器、一加熱器、一冷卻器、一通風口、或一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HVA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信號包括蜂巢式通訊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至少第四(4G)代或至少第五(5G)代蜂巢式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使用同軸纜線、導光線、及/或雙絞線之功率及通訊信號的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能夠在一單一電纜中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係安裝在一設施中之該第一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建築物之一包絡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線上傳輸二或更多個通訊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通訊類型包含蜂巢式通訊、視訊通訊、控制通訊、或其他資料流。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互動式數位通訊之裝置包含:經組態以構築一支撐結構之一框架、一媒體顯示器、及經組態用於影像擷取之一或多個感測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框架包括彎曲及/或筆直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框架之至少一個隅角(例如,四個隅角)係彎曲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支撐結構包含一不透明或一透明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支撐結構係窗,諸如一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顯示器係一透明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透明顯示器經組態以投影一經編校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顯示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等投影實體(例如,像素)之一部分來投影一較高強度影像,及投影一相對經減少強度影像在該等投影實體之一其他部分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減少強度包含無投影(例如,零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減少強度投影促進透過該媒體顯示器觀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進一步包含照明(例如,螢光、白熾、及/或LED)。該照明可係設置在該顯示器上方之一條帶(例如,正上方可係在對著重心之一方向。正上方可係接觸該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照明包含一照明條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包含一壁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壁架經組態以作用為一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壁架係設置在該顯示器正下方(例如,正下方可係在朝向重心之一方向。正下方可係接觸該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例如,連接)至一通訊及/或功率網路(例如,包含有線及/或無線耦接)。該顯示器可經組態以投影,例如,參與者及/或任何輔助內容之影像(例如,串流視訊影像)。該顯示器經組態以投影覆疊(例如,虛擬物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及/或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促進一使用者組態該顯示器及/或其投影之一應用程式。例如,促進選擇覆疊及/或調整該一或多個感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感測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致動器。一或多個感測器可係靜止的或可移動的。一使用者可調整該一或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之位置,以與該使用者之一臉部使用者對準,例如,使得由該一或多個感測器所取得之一影像將與該使用者的臉(例如,瞳孔)重合。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一感測器以擷取設置在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之一位置中的該使用者之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該數位協作單元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經組態以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包括該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的一樓層上方之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以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與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該協調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垂直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在未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垂直移動。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及(b)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並傳輸促進上述任何上文揭示之方法的一或多個信號。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或多個控制器,該一或多個控制器包含電路系統,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b)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微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利用或引導利用人工智慧以用於預測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控制器。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操作: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處理器的一階層式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處理器包含一圖形處理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操作包含利用或引導利用一人工智慧計算方案以用於一第二屬性之預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外部之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施外部包含一雲端伺服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操作包含從一設施外部之一來源遠端更新或引導遠端更新。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b)傳輸一或多個信號,其促進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單一電纜上傳輸通訊及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通訊協定,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之至少兩者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至少一第四代、或一第五代蜂巢式通訊協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促進蜂巢式、媒體、控制、安全性、及/或其他資料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一控制協定,其包含建築物自動化控制協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且可選地其中該一或多個天線包含一分散式天線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從該設施外部之一來源的遠端軟體更新。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數位協作單元,其具有一壁部分及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相對於該壁部分可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而可移動,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在未協調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可移動,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該壁部分之該顯示器的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一感測器,其經組態以擷取設置在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之一位置中的該使用者之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該數位協作單元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感測器係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括該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可移動至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的一樓層上方之一高度。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其包含一第一壁部分,該第一壁部分包括至少部分透明的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相對於該第一壁部分可移動,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進一步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係位於具有界定一房間之壁的一設施中,且該第一壁部分係設置在該房間內並經組態以成為一隔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壁部分係短於該房間之該等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壁部分係一普通人之至少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壁部分之移動包含一旋轉運動、或一滑動運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一重心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至少兩個感測器之至少一者係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媒體顯示器之該移動包括該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一樓層或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上方之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括:(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而可移動,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括:(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在未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可移動,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相對於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及移動該第二壁部分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係位於具有界定一房間之壁的一設施中,且該第一壁部分係設置在該房間內並經組態以成為一隔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壁部分係短於該房間之該等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壁部分係一普通人之至少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第二壁部分包含一旋轉運動、或一滑動運動。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包含相對於一重心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至少兩個感測器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包括該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一樓層或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上方之一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以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未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該數位協作單元,並傳輸促進上述任何上文揭示之方法的一或多個信號。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上文揭示之方法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或多個控制器,該一或多個控制器包含電路系統,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及(b)相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微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利用或引導利用人工智慧以用於預測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控制器。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操作:相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處理器的一階層式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處理器包含一圖形處理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操作包含利用或引導利用一人工智慧計算方案以用於一第二屬性之預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外部之一處理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設施外部包含一雲端伺服器。在一些實施例中,操作包含從一設施外部之一來源遠端更新或引導遠端更新。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b)相對於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傳輸其促進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一或多個信號,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單一電纜上傳輸通訊及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通訊協定,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之至少兩者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至少一第四代、或一第五代蜂巢式通訊協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促進蜂巢式、媒體、控制、安全性、及/或其他資料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一控制協定,其包含一建築物自動化控制協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且可選地其中該一或多個天線包含一分散式天線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從一設施外部之一來源的遠端軟體更新。
在一些實施例中,操作地耦接包含實體地耦接、無線地耦接、通訊地耦接、或電子地耦接。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一種方法的系統、設備(例如,控制器)及/或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例如,軟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使用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及/或設備中之任一者的方法,例如出於其預期目的。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程式化以指導用於實施(例如,實現)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的機構,其中至少一個控制器操作地耦接至機構。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設備包含經組態(例如,經程式化)以實施(例如,實現)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的至少一個控制器。至少一個控制器可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一種方法。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系統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程式化以指導至少一個另一設備(或其組件)及該設備(或其組件)之操作,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操作地耦接至設備(或其組件)。該設備(或其組件)可包括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設備(或其組件)。至少一個控制器可指導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設備(或其組件)。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電腦軟體產品,其包含其中儲存有程式指令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在由電腦讀取時使得電腦指導本文中所揭示之機構實施(例如,實現)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其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操作地耦接至機構。機構可包含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設備(或其任何組件)。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包含機器可執行程式碼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等程式碼在由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執行時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包含機器可執行程式碼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等程式碼在由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控制器(例如,如本文中所揭示)之指導。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腦系統,其包含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及與其耦接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包含機器可執行程式碼,該等程式碼在由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執行時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中之任一者及/或實現本文中所揭示之控制器的指導。
此發明內容章節之內容提供為本發明之簡化介紹,且不意欲用以限制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發明的範圍或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
根據以下實施方式,本發明之額外態樣及優點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僅展示及描述本發明之說明性實施例。應認識到,本發明能夠具有其他及不同實施例,且其若干細節能夠在各種顯而易見的方面進行修改,該等修改皆不背離本發明。因此,附圖及描述在本質上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將更詳細地參考附圖來描述此等及其他特徵以及實施例。 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揭示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其引用之程度如同各個別揭示案、專利或專利申請案經特定及個別地指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一般。
儘管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已展示且描述於本文中,但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此類實施例僅作為實例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情況下想到眾多變化、改變及取代。應理解,可採用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各種替代例。
諸如「一(a/an)」及「該(the)」之術語並不意欲僅指單一實體,而是包括特定實例可用於說明之一般類別。本文中之術語用以描述(多個)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但其使用並不限定(多個)發明。
除非另外指定,否則當提及範圍時,範圍意欲為包括性的。舉例而言,介於值1與值2之間的範圍意欲為包括性的且包括值1及值2。包括性範圍將橫跨自約值1至約值2之任何值。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鄰近(adjacent)」或「鄰近於(adjacent to)」包括「緊鄰(next to)」、「鄰接(adjoining)」、「接觸(in contact with)」及「接近(in proximity to)」。
如本文中所使用,包括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諸如「包括X、Y及/或Z(including X, Y, and/or Z)」之片語中之連接詞「及/或(and/or)」係指包括X、Y及Z之任何組合或複數者。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X。例如,此片語意謂包括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X及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X及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Y及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X。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X及複數個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X及複數個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Y及複數個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X及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X及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複數個Y及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X及複數個Y。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X及複數個Z。舉例而言,此片語意謂包括Y及複數個Z。連接詞「及/或(and/or)」意指具有如片語「X、Y、Z、或其任何組合或其複數」的相同效果。連接詞「及/或(and/or)」意指具有如片語「一或多個X、Y、Z、或其任何組合」的相同效果。
術語「操作地耦接(operatively coupled)」或「操作地連接(operatively connected)」係指耦接(例如連接)至第二元件以允許第二及/或第一元件之預期操作的第一元件(例如機構)。耦接可包含實體或非實體耦接。非實體耦接可包含信號誘發之耦接(例如,無線耦接)。耦接可包括實體耦接(例如實體連接)或非實體耦接(例如經由無線通訊)。另外,在以下描述中,片語「可操作以(operable to)」、「經調適以(adapted to)」、「經組態以(configured to)」、「經設計以(designed to)」、「經程式化以(programmed to)」或「能夠(capable of)」可在適當時互換地使用。
「經組態以」執行功能的元件(例如,機構)包括使元件執行此功能的結構特徵。結構特徵可包括電氣特徵,諸如電路系統或電路元件。結構特徵可包括致動器。結構特徵可包括電路系統(例如,包含電氣或光學電路系統)。電氣電路系統可包含一或多根電線。光學電路系統可包含至少一個光學元件(例如,光束分光器、鏡面、透鏡及/或光纖)。結構特徵可包括機械特徵。機械特徵可包含閂鎖、彈簧、閉合件、鉸鏈、底盤、支撐件、固定件或懸臂支架等。執行功能可包含利用邏輯特徵。邏輯特徵可包括程式化指令。程式化指令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程式化指令可儲存或編碼於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存取之媒體上。另外,在以下描述中,片語「可操作以(operable to)」、「經調適以(adapted to)」、「經組態以(configured to)」、「經設計以(designed to)」、「經程式化以(programmed to)」或「能夠(capable of)」可在適當時互換地使用。
以下實施方式涉及用於揭示標的物之目的的特定實例實施。儘管充分詳細地描述所揭示之實施以使得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所揭示標的物,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本文中所描述之特定實例實施的特定特徵。相反地,可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揭示之概念及教示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以多種不同形式及方式實施及應用該等概念及教示。例如,雖然所揭示實施集中於電致變色窗(亦稱為智慧型窗),但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裝置及方法中之一些可在不進行不當實驗的情況下被製作、應用或使用以併入或同時併入主動地切換/控制的其他類型之光學可切換裝置,而非諸如回應於太陽光線而被動地著色之熱變色塗層或光變色塗層的被動塗層。一些其他類型之主動控制的光學可切換裝置包括液晶裝置、懸浮粒子裝置及微盲件等。例如,此類其他光學可切換裝置中之一些或全部可藉由本文中所描述之控制器的所揭示實施中之一或多者供電、驅動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或整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閉體包含由至少一個結構(例如,固定物)界定之區域。至少一個結構可包含至少一個壁。封閉體可包含及/或封閉一或多個子封閉體。至少一個壁可包含金屬(例如,鋼)、黏土、石頭、塑膠、玻璃、灰泥(例如,石膏)、聚合物(例如,聚胺基甲酸酯、苯乙烯或乙烯基)、石棉、纖維玻璃、混凝土(例如,鋼筋混凝土)、木材、紙張或陶瓷。至少一個壁可包含電線、磚、塊(例如,煤渣塊)、瓷磚、乾壁或框架(例如,鋼架及/或木架)。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閉體包含一或多個開口。一或多個開口可為可逆地封閉的。一或多個開口可永久打開。一或多個開口之基本長度尺度相對於界定封閉體之(多個)壁的基本長度尺度可較小。基本長度尺度可包含定界圓形之直徑、長度、寬度或高度。一或多個開口之表面相對於界定封閉體之(多個)壁的表面可較小。開口表面可為(多個)壁之總表面的百分比。舉例而言,開口表面可量測至多約30%、20%、10%、5%或1%之壁。壁可包含地板、天花板或側壁。可閉合開口可由至少一個窗或門閉合。封閉體可為設施之至少一部分。設施可包含建築物。封閉體可包含建築物之至少一部分。建築物可為私人建築物及/或商用建築物。建築物可包含一或多個樓層。建築物(例如,其樓層)可包括以下中之至少一者:房間、大廳、門廳、閣樓、地下室、陽台(例如,內陽台或外陽台)、樓梯井、走廊、電梯井、立面、夾層、頂樓、車庫、門廊(例如,封閉門廊)、露台(例如,封閉露台)、自助餐廳及/或管道。在一些實施例中,封閉體可為靜止及/或可移動的(例如,火車、飛機、遊輪、車輛或火箭)。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閉體封閉大氣。大氣可包含一或多種氣體。氣體可包括惰性氣體(例如,包含氬氣或氮氣)及/或非惰性氣體(例如,包含氧氣或二氧化碳)。封閉體大氣可在至少一個外部大氣特性上類似於封閉體外部之大氣(例如,環境大氣),該至少一個外部大氣特性包括:溫度、相對氣體含量、氣體類型(例如,濕度及/或氧氣含量)、碎屑(例如,灰塵及/或花粉)及/或氣體速度。封閉體大氣可在至少一個外部大氣特性上不同於封閉體外部之大氣,該至少一個外部大氣特性包括:溫度、相對氣體含量、氣體類型(例如,濕氣及/或氧氣含量)、碎屑(例如,灰塵及/或花粉)及/或氣體速度。舉例而言,封閉體大氣相較於外部(例如,環境)大氣可較不潮濕(例如,較乾燥)。舉例而言,封閉體大氣與封閉體外部之大氣可含有相同(例如,或實質上類似)的氧氣與氮氣的比率。封閉體中之氣體之速度及/或含量在整個封閉體中可(例如,大體上)類似。封閉體中之氣體之速度及/或含量在封閉體之不同部分中可不同(例如,藉由使氣體流動穿過至與封閉體耦接之通風口)。氣體含量可包含相對氣體比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媒體顯示器係支撐在具有平坦形狀之透明面板或基材上。透明面板可包括玻璃窗格、塑膠片材、或用於支撐媒體顯示器之其他清透材料,且可經組態為具有透明顯示區域之窗。透明面板及/或透明媒體顯示器可經組態為一薄片材,其遵循筆直、彎曲形狀及/或可包括彎折或其他輪廓。媒體顯示器可提供從媒體顯示器之一側朝向針對本地使用者之其相對側的影像之單向投影。單向投影可維持經投影媒體之隱私及/或減少使用者藉由顯示器觀看經投影媒體之眼睛疲勞。
投影媒體顯示器(例如,顯示矩陣)可包含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陣列。LED陣列可包含有機材料(例如,本文中縮寫為「OLED」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可包含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顯示器(本文中縮寫為「TOLED」),該TOLED係至少部分透明的(例如,對可見光)。顯示構造可包含媒體顯示器、結合材料、及/或透明基材(例如,玻璃)以將其與顯示構造結合在一起。顯示構造可包含高解析度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矩陣在其基本長度尺度下具有至少約2000像素,該等像素係媒體顯示器之投影實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矩陣之基本長度尺度(縮寫為「FLS」)係顯示器矩陣之高度或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矩陣係高解析度或超高解析度顯示器矩陣。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構造經組態為在封閉體內之獨立式面板,以用於朝向在獨立式面板之一側上的使用者產生媒體顯示輸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構造係耦接至觀看(例如,可著色)窗,諸如藉由緊固件,其中該窗界定外部或內部壁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緊固件包含鉸鏈、托架、或蓋。在一些實施例中,鉸鏈係(i)連接至托架,其係連接至顯示構造,及(ii)連接至蓋,其係連接至固定件,該鉸鏈促進繞鉸鏈接合處之顯示構造相對於固定件的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鉸鏈係(i)可逆地連接至托架,其係可逆地連接至顯示構造,及(ii)可逆地連接至蓋,其係可逆地連接至固定件,該鉸鏈促進繞鉸鏈接合處之顯示構造相對於固定件的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蓋包含可係可逆地打開及關閉之旋轉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系統及/或佈線係由蓋而自觀看者覆蓋,該電路系統及/或佈線可藉由打開旋轉部分而至少部分地暴露。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可著色窗處於其最暗色調狀態且顯示構造投影媒體時,使用者無法看穿(i)顯示構造及(ii)可著色窗。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著色窗之色調位準考量太陽之位置、天氣條件、通過可著色窗之光的透射率、由顯示器投影之媒體、及/或一或多個感測器之讀數。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可著色窗之建築物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天氣條件包含大氣中之任何分散性實體(例如,雲覆蓋、灰塵、雨、冰雹、或雪)。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可著色窗之光的透射率係關於照射在觀看(例如,可著色)窗上之外部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觀看(例如,可著色)窗之光的透射率取決於觀看(例如,可著色)窗之材料性質。材料性質可包括可著色窗(例如,其中所包括之光學可切換裝置,諸如電致變色構造)的製造方式、一或多個層之厚度、導電實體類型、導電實體濃度、及/或FLS。
隨著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地透明的且係設置在透明支撐面板上,在媒體顯示器上之遠端使用者的視覺再現可以一種導致增強的沉浸式體驗之方式來呈現。在一些實施例中,遠端使用者之視訊再現係產生在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上(例如,作為遠端使用者之切下部分或填入剪影),而同時媒體顯示器之另一部分係1)消除(muted)(例如,保持透明使得本地使用者係看穿媒體顯示器而至在媒體顯示器之相對側上的本地環境)、及/或2)再現經設計以增強其遠端使用者與本地環境整合之錯覺的虛擬物件。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媒體顯示器(media display)」或「媒體顯示構造(media display construct)」可包括發光結構及光接收結構、以及支撐電子器件,諸如影像處理器、控制器、及能夠產生、傳輸、接收、及或操縱視訊流之網路介面。
圖1展示其係獨立式單元之數位協作單元100的實例。透明面板在由框架110所圍住之面板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方攜載媒體顯示器120。媒體顯示器120可相對於框架110及/或透明面板可移動在(例如)箭頭180之方向所指示的方向上,及/或可相對於重心G移動。媒體顯示器120之位置可基於本地使用者(諸如1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基於本地使用者130之身體特徵(例如,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及/或本地使用者130之歷史偏好。媒體顯示器120之位置可係(例如,數位地及/或手動地)可由本地使用者130調整。媒體顯示器120之位置可係自動地可調整,例如,利用手動越控(override),例如,藉由本地使用者130。當媒體顯示器正在移動時,耦接至媒體顯示器120之佈纜可隨著媒體顯示器120移動。在圖1所示之實例中,顯示器120佔據由框架110所圍住之面板上的區,其中縱橫比對應於由習知影像感測器所產生之視訊輸出。對應於視訊輸出之縱橫比可係約16:9、約4:3、或介於前述縱橫比之間的任何值。由框架110所圍住之面板及顯示器120在封閉體(諸如辦公室空間)中係獨立式的,例如,以供由設置在媒體顯示器120之一側上的本地使用者130利用,由顯示器120朝向該本地使用者投影視訊影像。使用者130係與遠端使用者參加視訊會議,該遠端使用者係由經串流虛擬影像140描繪在顯示器120上,其中用以產生影像140之媒體流可由在遠端使用者之遠端位置處的影像感測器擷取。由遠端影像感測器所取得之影像可經修整以投影遠端使用者之影像,例如,無任何投影內容在圍繞遠端使用者之區的至少一部分中(例如,以綠色螢幕切下部分之方式),以提供遠端使用者被看成存在本地環境中的錯覺。在圖1中所示之實例展示自由遠端感測器擷取之其真實環境切下的遠端使用者140,該遠端環境對使用者130呈現透明的,使得使用者130可看見沒有遠端環境之遠端使用者的切下部分影像140,且使用者130可看穿切下部分影像140之環境。顯示器可在影像尺度下產生遠端使用者之影像,該影像尺度使得影像之大小以實物大小(例如,相對於本地使用者130)或接近於實物大小來表示遠端使用者。遠端環境(例如,在遠端使用者之虛擬影像周圍的背景)之移除可在耦接至媒體顯示器120之影像處理器中本地地執行,遠端地對經傳輸前之媒體流執行。遠端可係在雲端中、在遠端使用者之本地處、或在對於使用者130之任何其他遠端位置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媒體顯示器120具有觸控螢幕能力(未圖示在圖1中)。本地顯示影像包括圖像150,例如,該圖像可用於允許使用者130產生用於處置視訊會議之控制系統的使用者命令之控制介面。雖然未圖示,但數位協作單元(例如,媒體顯示及相關聯控制器及/或處理器)可包括(多個)麥克風及/或(多個)其他聲音感測器、(多個)揚聲器等,例如,以促進音訊通訊。圖1展示使用者130可倚靠及/或將真實物品放置在其上之實體工作表面(例如,真實壁架)170、以及遠端使用者140似乎倚靠在其上之虛擬工作表面(例如,虛擬壁架)160的實例。實體工作表面170可相對於框架110及/或透明面板可移動在(例如)箭頭190之方向所指示的方向上,及/或可相對於重心G移動。實體工作表面170之位置可基於本地使用者1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基於本地使用者1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130之歷史偏好。實體工作表面17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130手動地調整。實體工作表面17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媒體顯示器120及實體工作表面170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例如,協同移動及/或連動)。媒體顯示器120及實體工作表面170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媒體顯示器12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170可在無另一者移動之下移動(例如,未協同移動、或未連動)。虛擬壁架160可係由遠端攝影機所擷取的真實遠端壁架,或其係虛擬覆疊之仿真透視壁架。無論顯示器12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例如,實體壁架)170之任何移動,虛擬壁架160可呈現為顯示器120之部分,如保持其在投影媒體中之相對位置。由框架110所固持的面板可包含透明基材(例如,玻璃或塑膠),該透明基材可包含可著色窗。透明基材可支撐顯示構造120。顯示構造可由框架110支撐(例如,非由以框架110環繞之透明基材支撐)。
在一些實施例中,沉浸式體驗係藉由以下方式來增強:將至少一個感測器(例如,光學感測器,諸如影像感測器)定位於透明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後方以從對應於使用者之注視的位置擷取使用者(例如,視訊會議參與者)之影像,例如,當參與視訊會議時。為了提供本地使用者之外觀(例如,如由在視訊會議上之(多個)其他遠端使用者所見),其中本地使用者似乎直接看著(多個)其他遠端使用者(例如,取代呈現為看向一側,如利用位於朝向顯示器(諸如電腦螢幕)之該側的習知影像感測器),(多個)感測器可定位在透明顯示器後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位置經配置以直接在媒體顯示器上之位置後方,遠端使用者之影像係從該位置投影至本地使用者。結果,當看著遠端參與者之影像時,本地使用者之焦點變成與(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放置對準,且傳送至(多個)遠端參與者之媒體流表示焦點係直接指向遠端參與者。因為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地透明(例如,在兩個方向上均通過一些程度的可見光),本地使用者之影像可自媒體顯示器及/或支撐面板的相對側(例如,在媒體顯示器之縱橫比輪廓內)擷取。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影像感測器(例如,感測器陣列)係設置在相對於媒體顯示器之固定位置處(例如,在垂直及水平中心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位置在垂直方向及/或水平方向上係可調整的(手動地及/或自動地),例如,用以與其影像經擷取之使用者(例如,本地使用者)的實際注視方向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感測器係設置在顯示器後方,例如,用以擷取本地使用者之影像(例如,以供串流至(多個)遠端使用者)。為了將(多個)感測器(例如,視訊攝影機或(多個)其他影像感測器)放置在透明顯示器後方以擷取本地使用者之影像,可部署分開的(多個)感測器(例如,光學感測器及/或影像感測器)在顯示構造後方,或可設置(多個)整合感測器在顯示構造內(或與其密切地相關聯)。在媒體顯示器後方,係媒體顯示器之一側,其係與設置有使用者之該側相對及/或影像係由媒體顯示器朝向其投影(例如,在單向投影媒體顯示器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感測器(例如,視訊影像感測器及/或感測器陣列)經組態為支撐在透明面板之相對側上的自主單元,媒體顯示器之該相對側係(i)相對於設置有本地使用者之該側及/或(ii)由媒體顯示器將影像投影朝向(例如,在單向投影媒體顯示器中)的媒體顯示器之側。將(多個)感測器放置在由媒體顯示器所顯示之影像後方,可協助將(多個)感測器自本地使用者的觀看遮掩。媒體顯示器可係一種其係整合玻璃單元(IGU)之部分的顯示構造。媒體顯示器可耦接(例如,經由黏著劑及/或緊固件而附接)至支撐結構(例如,可著色窗)。支撐結構(例如,可著色窗)可係IGU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係整合為IGU之部分(例如,位於IGU中的內玻璃窗格與外玻璃窗格之間)且通過透明顯示器而引導朝向使用者。透明顯示器可與IGU之內窗格相關聯,或外部耦接至沒有媒體顯示器之IGU。
在一些實施例中,擷取設置有顯示器之本地中的影像之(多個)感測器係包括在攝影機中。攝影機(例如,其係設置在透明顯示器後方)之光學焦點(例如,固定焦點)可設定對應於從攝影機至本地使用者之一般位置的標稱距離(在設置有攝影機之設施中)。焦距可不同(例如,顯著地大)於從攝影機至透明顯示器之距離,例如,使得相關於由顯示器所投影之任何光及/或顯示器之任何可見結構的任何影像假影係藉由散焦來消除。影像處理可用以移除或以其他方式補償可能由媒體顯示器朝向攝影機發射之任何光。攝影機可具有可調整焦點。可調整焦點可手動地及/或自動地調整。例如,攝影機之焦點可,例如,自動地及/或由使用者(例如,使用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調整。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感測器(例如,在攝影機中)可經組態用於高度調整,例如,以匹配經擷取之人的眼睛位準。(多個)感測器可操作地耦接(例如,連接)至致動器,諸如馬達(例如,伺服馬達)。致動器可包含伺服機構(例如,在本文中縮寫為「伺服(servo)」)。致動器可使用回饋控制方案以校正(多個)感測器之動作。致動器可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控制器(例如,設施之專用控制器及/或控制系統)。回饋方案可包含錯誤感測負回饋。致動器可控制(多個)感測器之位移。致動器可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編碼器。致動器可操作地耦接至位置回饋機構,例如,以確保(多個)感測器之位置係在使用者之注視處。(多個)感測器可操作地耦接至包括回饋控制方案之一或多個控制器。一或多個控制器可接收錯誤校正信號以協助控制(多個)感測器之機械位置、(多個)感測器移動之速度、姿態、或相關於(多個)感測器之位移的任何其他可測量變數。回饋控制方案可包含閉迴路回饋控制方案。(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可設置在諸如載體之支撐件上。致動器可促進自動地定位(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至使用者之注視的中心(例如,上下及/或左右移動)。下可係朝向重心。(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可係靜態的或可移動的。移動可由位於如(多個)感測器之相同本地處的本地參與者手動地控制(例如,在諸如相同房間中的相同設施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定位(多個)可調整感測器之(例如,手動)偏好經儲存,例如,且指派給每個使用者、每個媒體顯示器、及/或每個本地(例如,每個會議室及/或小房間)。該等偏好可稍後喚回,例如,用於回應於藉由使用者之(多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的啟動而自動地控制感測器位置。該等偏好可稍後喚回,例如,用於回應於藉由相同使用者之(多個)另一感測器(例如,另一攝影機)的啟動而自動地控制(多個)感測器位置(例如,使用者偏好可傳播至操作地耦接至(多個)視覺感測器之其他媒體顯示器)。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藉由使用影像識別軟體來控制移動以自動地跟隨最佳注視點。例如,至少部分地基於圖案識別之臉部特徵追蹤可係可選地施加至經擷取影像。臉部特徵可包含眼睛、瞳孔、鼻子(例如,鼻樑及/或鼻孔)、眉毛、耳朵、眉毛之間的距離、臉頰、下巴、嘴巴、臉部邊緣、或髮線。(多個)感測器位置調整可使用技術之組合。例如,使用者偏好可傳播至操作地耦接至作為初始感測器之(多個)視覺感測器的其他媒體顯示器,且(i)使用影像識別軟體及/或(ii)手動使用者調整來微調。
圖2展示攝影機系統200之實例,其用於使擷取影像之位置與朝向媒體顯示器之使用者注視之焦點對準。透明媒體顯示器210朝向設置在媒體顯示器210之觀看側上的本地使用者220投影視訊影像215。當看著媒體顯示器210時,使用者220具有注視方向225,當觀看(例如)視訊會議及/或其他數位協作之遠端參與者的媒體流時。媒體顯示器210係由透明面板230所支撐及/或設置在該透明面板上,該透明面板可包含可著色窗。(多個)感測器214(例如,在攝影機中)係設置在可移動托架(例如,伺服系統)250上,其係由相對於面板230及媒體顯示器210固定之安裝座260所支撐。在一些實施例中(未圖示在圖2之實例中),安裝座係整合或附接至:媒體顯示器、支撐基材及/或其框架。圖2展示至少一個控制器270之實例,該控制器係耦接至可移動托架250,其用於指揮將影像感測器214放置成與注視方向225對準之托架的移動。控制器270係操作地耦接至網路290,例如,用於本地系統200與(多個)遠端參與者的遠端系統(例如,媒體顯示器及控制器)之間的串流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設施包含網路。網路可係通訊及/或電力網路。網路可係耦接至控制系統(例如,其可包含控制器之分散式網路及/或階層式控制系統)。顯示構造、(多個)影像感測器、及/或可著色窗可係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例如,以及至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控制設施之至少一個其他裝置,諸如調整至設施之環境的裝置、地理位置相關裝置、健康、安全性、娛樂、招待、工作、及/或教育裝置。網路之至少一部分可係(i)部署在設施中之第一網路、(ii)設置在設施之包絡處、(iii)傳遞電力及在網路之單一電纜上的通訊,(iv)包含電及光學佈纜、(v)在單一電線上傳遞二或更多個通訊類型、及/或(vi)在單一電線上傳輸通訊及電力。網路可經組態以控制設置其之設施之不同裝置類型。網路可經組態用於環境、健康、及/或安全性控制。本地系統200周圍之本地環境可包括在協作期間由使用者220所感知的物件及/或表面。可通過透明媒體顯示器210看到一些本地環境(例如,未由遠端參與者及/或所提出之輔助物件的影像所阻擋的部分),且一些物件係介於使用者220與透明媒體顯示器210之間。例如,書桌或桌子280可在媒體顯示器210之下端處提供針對使用者220之工作表面。可將(多個)虛擬物件透視地添加至由媒體顯示器210所顯示之影像,例如,以增強(多個)遠端參與者在本地環境中的錯覺。例如,虛擬物件可包括桌子280之虛擬擴展,其對本地使用者220呈現為透視地擴展入媒體顯示器210中。
圖3展示具有透明媒體顯示器310之數位協作系統300的正視圖之實例。在媒體顯示器310後方,(多個)影像感測器(例如,在攝影機中)320係安裝在可移動托架330上。托架330可經(例如,伺服及/或手動)控制用於相對於重心342之垂直340及/或水平431移動,例如,以將(多個)感測器320定位在對應於本地使用者之注視的位置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感測器(例如,包含視訊影像感測器)係位於與透明媒體顯示器分開及/或在透明媒體顯示器後方,其中後方係遠離使用者之顯示器的一側及/或與藉由顯示器之媒體投影的方向相對。透明顯示器(諸如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TOLED)陣列)可經組態以實質上單向地(例如,自前表面)投影一影像。有時,光之一些部分可投影回朝向(多個)影像感測器。(多個)影像感測器可具有光學焦點,使得位於看著媒體顯示器之距離處的使用者係對焦的(例如,在焦點處或實質上在焦點處),而媒體顯示器本身(例如,媒體顯示器之投影實體)呈現失焦。使用者可設置在媒體顯示器前方。媒體顯示器之投影實體可呈現(多個)感測器失焦,因為(i)其等位於遠離(多個)感測器之焦點(例如,且相較於使用者係更接近於(多個)感測器)。從媒體顯示器(例如,從顯示器像素)之發射實體朝向(多個)感測器之任何光洩漏(例如,眩光)可散佈在經擷取影像中之複數個感測器(例如,感測像素)上方,例如,由於失焦。發射實體可包括在影像感測器之視場內的發射實體。發射實體可包括在影像感測器之視場外(例如,且相鄰於影像感測器之視場)的發射實體。如由任何感測器(例如,感測像素)所偵測之顯示器的任何發射實體(例如,TOLED像素)之亮度可(例如,顯著地)減少(例如,消除)。該減少可包含過濾(例如,光學過濾)。該過濾可相關於由投影實體所投影之媒體(例如,其提供眩光)。眩光之減少可促進通過透明顯示器之由(多個)本地感測器所擷取之本地使用者的影像之傳輸,如傳輸至遠端使用者。由傳輸至(多個)遠端使用者之(多個)本地感測器所擷取的影像可係乾淨俐落的及/或受本地媒體顯示器之投影最小地影響(例如,不受影響)。
圖4描繪介於顯示器像素401與攝影機像素之間的一些實例關係。視圖400係來自媒體顯示器之前側的視圖,其中LED像素401之陣列投影一影像至本地使用者。顯示器之前側係由使用者觀察到的顯示器之側及/或媒體所朝向其顯示之側。陰影區402對應於媒體顯示器之區域,在媒體顯示器後方之影像感測器係透過該區域以接收針對媒體流對(多個)遠端使用者擷取的光。因此,媒體顯示器之所有LED像素的子集係在一位置中,以潛在地在朝向影像感測器之向後方向上投影光。視圖430係來自媒體顯示器之後側的視圖。在區域402中,引導自媒體顯示器之後側的光對影像感測器呈現漫射,例如,由於區域402係散焦的。在一些情況下,攝影機影像之各像素可擷取在小於媒體顯示器之像素大小的區域402內之區。不希望受理論拘束,此可係由於引導至影像感測器之像素上的光線之會聚。來自媒體顯示器之像素的散焦光可散佈在數個攝影機像素上方,使得經擷取影像可受到通過透明媒體顯示器之外部場景的光影響(例如,大部分界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合影像感測器係設置在透明顯示總成內,或與透明顯示總成密切地相關聯。一透明基材或在共同構造中接合在一起之基材集合可包括沉積在共同構造上(例如,作為媒體顯示構造之部分)之媒體顯示器及感光攝影機像素(亦已知為「感測件」)的發光實體(例如,像素)。例如,媒體顯示器之感測件及發光實體可係層壓體之部分或共同整合玻璃單元(IGU)之部分。各種圖案可用於配置兩個像素類型以最佳化成像效能及/或最小化其等之間的互動。對於媒體顯示器之(例如,各)影像像素,可提供發光實體分開的原色(例如,RGB子像素)。此等元件之數目、其等表面積、及/或配置圖案可取決於媒體顯示器之總體設計及/或製造程序。感測件可配置在矩陣中(例如,感測件之柵格)。媒體顯示器之投射實體可配置在矩陣中(例如,投影實體之柵格,諸如LED柵格)。感測件之柵格可自媒體顯示器之投影實體的柵格偏移(例如,以確保透過媒體顯示器之發射實體矩陣的感測件之最佳感測)。介於兩個柵格之間的偏移程度可促進介於媒體顯示器的感測件與投影實體之間的最小干擾及/或重疊(例如,無重疊、或實質上無重疊)。相較於感光感測件之各者,媒體顯示器之發光實體的各者可佔據更大的表面積。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件可具有等於(或實質上等於)媒體顯示器之投影實體(例如,LED像素)的大小。發光實體可包含TOLED像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視訊影像感測器陣列之感測件係設置在媒體顯示器像素後方及/或其等之間(例如,以從使用者之觀點的2D)。可併入單一透鏡或複合透鏡(例如至少相關於成像感測件)以擷取所請求影像。當與可著色窗(例如,電致變色窗)整合時,窗之玻璃窗格可經圖案化及/或控制以提供可調整色調。圖案及/或色調可作用為感測(例如,攝影機)之膜片或過濾器,例如,嵌入層壓體及/或IGU內。
為了移動本地使用者之影像自其擷取的有效位置(例如,高度),可在顯示構造上之各別位置處建構感測件的分開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開的感測件群組係彼此隔開。可使用分開群組的感測件之輸出的電子切換以從顯示構造上之不同的各別位置選擇有效攝影機高度。可利用感測件之連續擴展以覆蓋大於任何一次所使用的區,以擷取影像。電子切換可在感測件的不同重疊群組之間選擇,以例如,以更大的解析度從不同高度選擇。
在圖4所示之實例中,高放大率視圖460係展示一整合顯示器及感測器構造463,其整合發光區域461與感光區域462。整合構造463可包括接合在一起(例如,作為層壓體)的複數個透明層,及/或包括整合玻璃單元(IGU)。在整合構造中,可存在(例如,可著色窗,諸如電致變色窗之)透明基材、透明陽極、透明有機層、及透明陰極。發光區域461及感光區域462可係形成在不同基材上或在共同基材上。可建構整合構造,使得由影像感測感測件度所感測的外部光在達到感測件之前首先通過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無論是在相同或不同基材上,當從待成像之使用者所佔據之位置以2D觀看時,感光區域462可位於偏移自(例如,介於)發光區域461(含有媒體顯示器之發光實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透明媒體顯示器以增強協作數位通訊(例如,視訊會議)之沉浸式體驗,例如,藉由以(多個)本地參與者之本地環境仿真虛擬參與者之影像與(多個)本地參與者之本地環境,而同時去除(多個)遠端參與者之遠端環境及/或待呈現之輔助內容(例如,簡報、資料表單、物品、圖片、視訊、或任何其他文件或展示物)的不適元素。在顯示在本地透明媒體顯示器上之前可更改來自(多個)遠端參與者之媒體流,例如,藉由使圍繞待傳達材料之進入資訊的部分(例如,虛擬參與者之影像及/或輔助可呈現內容)移除。不適內容之移除可促進將媒體顯示器之至少部分透明度保持在專用於不適內容之區中。例如,在其中應已顯示不適內容之媒體顯示器的區中之發射實體可係發射較黯淡的光、或無光,例如,以促進該區之至少部分透明度。該區之至少部分透明度可促進由本地觀看者看穿其的觀看,以提供虛擬遠端參與者之影像及/或輔助可呈現內容係設置在本地環境中之錯覺。例如,在遠端使用者及/或遠端呈現內容之虛擬影像周圍的遠端背景係以透過(多個)本地參與者(例如,(多個)本地觀看者)之本地環境的透明顯示器之本地(例如,實際及真實)視圖置換。在虛擬遠端參與者之影像及/或輔助內容周圍的區可提供本地環境之可見度,例如,以增強遠端使用者係存在本地環境中的錯覺。虛擬參與者之影像可以影像尺度產生,該影像尺度使得在本地媒體顯示器上之影像的大小係處於或接近於實際實物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實體家俱係以提供進一步增強錯覺之額外線索的方式部署在本地環境中。例如,放置在媒體顯示器前方之本地環境中的桌子或書桌可定向成一對準,該對準將擴展入與遠端參與者之似真並列。例如,可將虛擬透視附加覆疊物件(例如,植物、或諸如桌子之家俱)之虛擬擴展添加至遠端參與者之虛擬影像。虛擬透視物件可提供在(多個)本地參與者與(多個)遠端參與者及/或虛擬移除輔助內容之間擴展之錯覺。作為另一實例,藉由包括匹配家俱在視訊會議之多個端點處(例如,包括真實桌子或書桌在各真實媒體顯示器前方),每一各別參與者之各結合視場(例如,與在其等媒體顯示器上所產生之虛擬物件結合的其等本地環境之其等視圖)可包括相同的匹配書桌或桌子在視訊會議之兩側上,以用於產生令人信服的遙現錯覺。
在一些實施例中,虛擬覆疊係添加至所顯示的媒體流,其經組態以模仿本地環境(例如,壁架、植物、或任何其他物件)。虛擬覆疊物件可匹配本地環境之美觀。可自動地及/或透過使用者之請求添加虛擬覆疊。虛擬覆疊可藉由諸如(多個)本地參與者之使用者來個人化及/或選擇(例如,使用應用程式)。可進行覆疊以呈現為本地家俱之擴展(例如,位於本地媒體顯示器前方之真實本地桌子或書桌的虛擬擴展),或可表示具有以其他方式與本地環境一致(例如,環境之美觀、環境之使用、及/或環境之目的)之性質的分開物件(例如,家俱)。虛擬覆疊可係透視覆疊。例如,可進行虛擬覆疊以在投影影像中呈現更接近於觀看使用者(例如,在投影影像中之遠端使用者前方),藉此提供導致使用者及/或輔助內容的遠端虛擬影像之虛擬轉變以用於呈現。因此,由覆疊所表示之虛擬物件可描繪空間上(例如,透視地)呈現為配置在(多個)本地觀看者與顯示在本地媒體顯示器上之投影媒體流的部分之間的物件,該部分係對應於遠端參與者之切下部分影像及/或沒有遠端背景之輔助內容。可將覆疊添加至媒體流(例如,與其合併),例如,使得虛擬物件經組態以側面描繪遠端參與者及/或遠端輔助內容之虛擬影像。
圖5展示投影遠端使用者之虛擬影像510的實例媒體顯示器500。虛線520展示包圍影像510之切下部分輪廓,其係刻畫在包括遠端使用者的待再現前景區域與無影像待投影的背景區域(例如,除非添加覆疊)之間。桌子530係定位為在媒體顯示器500前方之本地環境的真實本地家俱。媒體顯示器之區540表示經編校自遠端虛擬影像之背景,且保留至少部分或完全透明,使得可通過該區而觀看真實本地環境。
圖6描繪在框架設置600中進行之視訊會議的實例,該視訊會議係介於第一本地使用者610與提出輔助內容(例如,資料表單)660的第二遠端使用者620之間。設置在本地使用者610前方之媒體顯示構造630係投影使用者620之影像,連同桌子覆疊(例如,虛擬桌子)640及花盆覆疊(例如,虛擬花盆)650。真實壁架或桌子645係存在使用者610之本地環境中。覆疊640可描繪與壁架645之(例如,透視)擴展的外觀一致及/或具有該外觀。
圖7描繪在第一本地使用者710與第二遠端使用者720之間進行的視訊會議700之實例。媒體顯示構造730投影使用者720之影像,連同虛擬桌子覆疊740,其中使用者720之影像係切下及/或放置使得其不與覆疊740重疊。使用者影像720不擴展至媒體顯示器730之底部邊緣,但替代地切下部分之下邊緣係與覆疊740之邊緣750重合。因此,可增強錯覺,其使得遠端使用者720呈現為比由覆疊740所表示之桌子或壁架更遠離本地使用者710。遠端使用者720之背景經編校使得使用者710可透過部分760而看見真實本地環境,該部分形成遠端使用者720之虛擬影像的本地背景。
在一些實施例中,共享輔助內容係顯示給針對數位協作之(多個)參與者,且可係可選地由該(多個)參與者操縱(例如,同時地及/或即時地)。有時,根據組織中之(多個)參與者的層級、及/或根據會議中之參與者的層級,操縱內容之權利可由例如輔助內容之簡報者所限制。例如,會議組織者可具有內容操縱權利,而非組織者可不具該權利。例如,會議簡報者可具有其簡報之內容的內容操縱權利,而非簡報者可不具該權利。例如,管理者參與者可具有其簡報之內容的內容操縱權利,而在非管理者位置之參與者可不具該權利。內容操縱權利可手動地指定(例如,由會議組織者及/或簡報者),例如,在會議前、在會議期間、及/或當簡報該內容時即時地。操縱權利規定可經由應用程式而係可見及/或可操縱。操縱權利規定可呈現在媒體顯示器上,例如,在簡報期間(例如,在下拉選單及/或螢幕中)。應用程式(例如,應用程式)可係在以下各者上可執行的:(i)諸如智慧型手機、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之暫時性處理器、或(ii)參與者之其他計算裝置。輔助內容可包括文字、圖形簡報、圖形、圖式、圖畫、及/或白板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顯示器包括具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至少一個區域。可使用支援應用程式,其係與媒體顯示器(例如,與媒體顯示器之控制器或影像處理器)通訊。支援應用程式可經組態以處置輔助內容(例如,控制存取、產生並編輯文字、圖形、或其他內容)。支援應用程式可反應於由參與者(例如,之各者)所產生之輸入(例如,輸送內容編輯及/或修改如何顯示內容)。支援應用程式可將操縱(例如,修訂及/或註釋)轉送(I)至中心資料源或(II)直接至與參與數位通訊之媒體顯示器相關聯的(例如,各)處理器。支援應用程式可提供用於定義(例如,從選單選擇)待顯示虛擬元件之功能,諸如(例如,家俱、植物、或任何其他虛擬物件之)覆疊。定義虛擬環境之選擇可在數位通訊(例如,視訊會議)已啟動之前、期間、及/或之後做出。可儲存用於特定媒體顯示系統(例如,參與者站)及/或參與者站之特定組態,以用於涉及該等站之自動組態呼叫。圖6描繪將顯示在投影至使用者610之媒體顯示器630上之虛擬文件660的實例。在使用者620之遠端位置處的遠端媒體顯示器可同樣地投影虛擬文件之影像,例如,類似於660。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助內容、媒體顯示器、虛擬覆疊、或其任何組合係使用其中設置有媒體顯示器(例如,以無接觸方式)之封閉體的數位孿生而可控制的(例如,可操縱的)。數位孿生可包括在本地伺服器中及/或在雲端伺服器中之資料庫,其儲存內容及/或呈現資訊,該內容及/或呈現資訊可用以產生待展示在參與者之(例如,各)媒體顯示器上的輔助內容表示、及/或可在數位協作通訊期間利用的操縱套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數位協作之參與者已判定建立視訊會議場次之請求時,啟動支援應用程式及/或數位孿生以組態該場次之細節。例如,網路存取資訊(例如,位址)、媒體顯示器及媒體串流能力、影像放置、虛擬環境之元件(例如,覆疊)、及/或任何預定義輔助內容可使用支援應用程式來可選地定義。在指定時間,參與者可各就位並經由一網路或多網路(例如,傳輸媒體及伺服器)來啟動其等會議場次,該網路係鏈結其等媒體顯示器(例如,透明顯示器、影像感測器、控制器、及/或處理器)。在啟動後,可起始介於參與者的媒體顯示器之間的媒體流,使得(多個)遠端參與者之「切下部分」表示係投影在各透明媒體顯示器上。例如,可抑制而不顯示圍繞遠端參與者之影像的媒體流之一部分,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媒體流部分的本地媒體顯示器之部分來觀看本地環境之至少一部分。若經選擇(例如,手動及/或自動),則適當的覆疊係與媒體流合併至各別媒體顯示器。參與者之經編校(例如,切下)表示可使用位於對應於經引導朝向對應媒體顯示器之對應使用者的注視區域之擷取位置處的(多個)影像感測器來擷取。(多個)影像感測器可擷取通過透明媒體顯示之至少一部分的影像。(多個)擷取位置可係固定的或可調整的(例如,手動及/或可自動調整)。當影像感測器具有可調整擷取位置時,則在視訊會議場次之前或期間,可根據經成像使用者朝向透明媒體顯示器注視之方向來調整感測位置。例如,可調整擷取位置以聚焦在中心(或在實質上中心)位置上,諸如(i)介於經成像使用者的瞳孔之間、(ii)介於其等眉毛之間、(iii)在使用者之鼻樑的末端處、及/或(iv)待聚焦之任何其他擷取位置,例如,如在本文中所揭示。當會議場次包括輔助內容時,(多個)媒體顯示器之觸控螢幕部分、支援應用程式、及/或虛擬孿生(例如,資料伺服器)可用以顯示輔助內容及/或與輔助內容互動。(多個)媒體顯示器之觸控螢幕部分、支援應用程式及/或虛擬孿生可用以在會議場次之前及/或期間顯示及/或調整虛擬覆疊,例如,若經請求以增強沉浸式數位體驗之整合、為了美觀考量、為了品牌考量、或僅為了有趣。
圖8展示可結合介於遠端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數位通訊(例如,視訊會議)場次而執行之操作的實例。在可選的操作801中,可定義(例如,擷取或選擇)虛擬環境且可設定及/或擷取可選的輔助內容。在操作802中,在不同(例如,遠端)位置中之會議場次的至少兩個參與者各使其等本身處於接近透明媒體顯示器及數位協作系統。在操作803中,在對應媒體顯示系統之各者處起始與參與者相關聯的視訊會議鏈路。在操作804中之會議場次期間,可處理並顯示來自各別媒體流之影像,使得(i)若協同數位體驗之媒體顯示器的至少一者係透明顯示器,則顯示所顯示之(多個)參與者及/或任何輔助內容的虛擬影像之背景經編校(例如,切下)影像,及(iii)在各別媒體顯示器上顯示任何經選擇覆疊。為了提供參與者之注視的準確追蹤,可在操作805中調整任何可調整攝影機之位置及/或焦點。攝影機調整可係垂直及/或水平,且可係手動及/或自動。在操作806中,觸控螢幕、支援應用程式、及/或虛擬孿生可用以與視訊會議流互動(例如,以顯示、操縱(例如,調整)覆疊或輔助內容)。在視訊會議場次完成時,可在操作807中關閉網路鏈路。可儲存參與者之偏好、虛擬覆疊、攝影機、及/或媒體顯示器設定(例如,在網路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數位孿生(例如,虛擬孿生)。數位孿生可提供設施(例如,包含一建築物或多個建築物)之模型,其包括設施之結構、設施中之各種(例如,網路連接的)裝置、及在設施中或耦接至設施之網路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孿生包括一或多個透明媒體顯示系統連同(多個)預定覆疊之表示。數位孿生可包括用於儲存輔助內容資料、使用者偏好、媒體顯示器偏好、攝影機偏好、及/或各種定義的資料庫。虛擬模型可包含與設施、(多個)裝置、及/或(多個)網路相關聯的電子檔案,諸如建築物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 BIM)(例如,Autodesk Revit ®檔案或類似的設施相關檔案)。對數位孿生之控制介面可經組態以准許經授權使用者起始各種目標裝置(例如,包括(多個)媒體顯示器)之操作的改變,例如,此係由於數位孿生連結每一所表示目標元件與(例如,所有)必需資訊以選擇及/或控制該目標裝置(例如,媒體顯示器)。例如,目標裝置可包含媒體顯示系統。使用者可起始在如何顯示輔助內容方面之變化及/或對於輔助內容本身之變化。經由媒體顯示系統(例如,使用觸控螢幕及/或經由遠端通訊,其包含手勢或聲音辨識),使用者可控制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之任何其他裝置,例如,透過數位孿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孿生中之動態元素包括目標(例如,裝置)設定。目標設定可包含(例如,現有及/或預定):設施之色調值、溫度設定、及/或燈開關設定。目標設定可包含在媒體顯示器中之可用動作,諸如控制輔助內容及/或覆疊。可用動作可包含所顯示內容中之選單項目及/或熱點。數位孿生可包括可移動物件(例如,椅子或門)及/或佔據者之目標之虛擬表示(來自攝影機或來自所儲存化身之實際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動態元素可為新接入至網路中及/或自網路消失(例如,由於故障或重定位)之目標(例如,裝置)。數位分身可駐存於以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之任何電路系統(例如,處理器)中。其中駐存有數位電路系統之電路系統可在設施中、設施外部及/或雲端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數位孿生與真實電路系統之間維持有雙向鏈路。真實電路系統可係(例如,設施的)控制系統之部分。真實電路系統可包括於主控制器、網路控制器、樓層控制器、本地控制器中,或處理系統中(例如,設施中或設施外部)之任何另一節點中。例如,雙向鏈路可由真實電路系統使用以向數位孿生告知動態及/或靜態元素之變化,例如,使得可更新封閉體之3D表示(例如,即時地)。雙向鏈路可由數位分身使用以向真實電路系統告知由使用者在行動電路系統上鍵入之操縱(例如,控制)動作。行動電路系統可係遠端控制器(例如,包含手持型指示器、手動輸入按鈕、或觸控螢幕),其可執行支援應用程式。
圖9展示控制系統之實例,其中真實實體封閉體(例如,房間或建築物)900包括用於在處理器901(例如,主控制器)之控制下管理互動網路裝置之控制器網路。在3D模型數位孿生902中表示建築物900之結構及內容,作為由計算資產所執行之模型化及/或模擬系統之部分。計算資產可與封閉體900及處理器(例如,主控制器)901共置或自其遠離。封閉體900中之網路鏈路903將處理器901與包括互動目標905(諸如媒體顯示器)之複數個網路節點連接。互動目標905表示為數位孿生902中之虛擬物件906。網路鏈路904將處理器901與數位孿生902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孿生駐存在處理器901中。
在圖9所示的實例中,位於封閉體900中之使用者攜帶手持型控制907,其可具有用於執行支援應用程式及指向能力(例如,以與目標905耦接)之電路系統(例如,處理器)。可例如經由與數位孿生902之網路鏈路(未圖示)來追蹤手持型控制907之位置。該鏈路可包括其含在網路903內之一些傳輸媒體。手持型控制器907表示為數位孿生902內之虛擬手持型控制器908。至少部分地基於手持型控制器907之所追蹤位置及指向能力,在使用者起始指向事件(例如,瞄準特定目標且在手持型控制器上按壓動作按鈕)時,其經傳輸至數位孿生902。據此,數位孿生902可識別引導至目標(例如,表示為來自數位孿生902中之經追蹤位置的數位射線909)之所欲動作。數位射線909與虛擬裝置906在相交點910處相交。由使用者在數位孿生902中作出之動作的所得之解譯由數位孿生902經由網路鏈路904報告至處理器901。作為回應,處理器901將控制訊息轉送至互動裝置905以(例如)根據由使用者使用手持型控制器907所作出之手勢(或其他輸入動作)起始命令動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視訊攝影機係放置在透明顯示器後方以用於擷取本地使用者之影像。當視訊會議之遠端參與者的影像係使用透明媒體顯示器(例如,TOLED)而與現場(本地)環境(真實的及/或擴增的)混合時,可獲得沉浸式體驗。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顯示構造係耦接至結構(例如,可係固定件或非固定件之支撐結構)。該結構(例如,支撐結構)可包含窗、壁、或板。顯示構造可(例如)使用緊固件耦接至該結構。例如當顯示構造可操作時,顯示構造與該結構之間可存在距離。距離可為至多約0.5公尺(m)、0.4 m、0.3 m、0.2 m、0.1 m、0.05 m、0.025 m或0.01 m。緊固件、媒體顯示器、顯示構造、支撐構造、控制系統、及網路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構造與觀看(例如,可著色觀看)窗耦接。觀看窗可包括整合玻璃單元。顯示構造可包括一或多個玻璃窗格。
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設施中之窗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來使用玻璃顯示構造顯示各種媒體。例如在顯示器未操作時,顯示器可用於(例如,至少部分地)觀看在窗外部之環境(例如,室外環境)。顯示器可用以顯示媒體(例如,如本文中所揭示),以使用(例如,光學、真實、及/或虛擬)覆疊、擴增實境、及/或照明擴增外部視圖(例如,顯示器可作用為光源)。媒體可用於娛樂及非娛樂目的。顯示器可用於醫療、安全性、教育、資訊性、金融、招待、及/或其他目的。媒體可用於工作(例如,資料分析、繪圖及/或視訊會議)。媒體可經操縱(例如,藉由利用顯示構造、任何控制工具、手勢控制、及/或相關應用程式,諸如在本文中所揭示)。利用顯示構造可為直接的或間接的。媒體之間接利用可係使用輸入裝置,諸如經由行動電路系統(例如,控制器),諸如電子滑鼠、觸控筆、或鍵盤。輸入裝置可以通訊方式(例如,有線及/或無線地)耦接至媒體。直接利用可藉由將顯示構造用作使用使用者(例如,手指)或引導裝置(例如,電子筆或觸控筆)之觸控螢幕。引導裝置可由低研磨材料(例如,聚合物)製成或,及/或塗佈有該低研磨材料。低研磨材料可經組態以促進(例如,反覆地)接觸顯示構造而對顯示構造之損壞(例如,刮擦)最小。低研磨材料可包含聚合物或樹脂(例如,塑膠)。引導裝置可為被動或主動的。主動引導裝置可操作地耦接至顯示構造及/或網路。主動引導裝置可包含電路系統。主動引導裝置可包含遠端控制器。引導裝置可促進與藉由顯示構造呈現之媒體相關的操作之指導。引導裝置可促進(例如,即時及/或原位)與藉由顯示構造呈現之媒體之互動。引導裝置、控制系統、及網路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數位孿生、手勢控制、控制電路系統(例如,VR裝置)服務裝置、目標裝置、控制系統、及網路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1/27418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係關於具有串接(例如,透明)顯示構造之視覺窗。在某些實施例中,視覺窗係可著色窗,諸如電致變色窗。電致變色窗可包含固態及/或無機電致變色(EC)裝置。視覺窗可呈整合玻璃單元(IGU)形式。當IGU包括電致變色(在本文中縮寫為「EC」)裝置時,其可稱為「EC IGU」。相比於非著色IGU,EC IGU可著色(例如,調暗)其所配置的房間及/或提供經著色(例如,較暗)背景。經著色IGU可提供實現(例如,透明)顯示構造上之可接受(例如,良好)對比度的較佳(例如,必要)背景。在另一實例中,具有(例如,透明)顯示構造之窗可替換商業及住宅應用中之電視(本文中縮寫為「TV」)。(例如,透明)顯示構造及可著色窗(例如,以EC IGU之形式)一起可提供視覺隱私性玻璃功能,例如,此係因為顯示器可擴增由可著色窗(例如,EC窗)提供之隱私性。
顯示器可整合為具有窗面板(例如,框架)之顯示構造。顯示構造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構造可包括一或多個玻璃窗格。顯示器(例如,顯示矩陣)可包含發光二極體(LED)。LED可包含有機材料(例如,本文中縮寫為「OLED」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包含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本文中縮寫為「TOLED」),該TOLED為至少部分透明的。顯示器在其基本長度尺度下可具有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或8000個像素。顯示器在其基本長度尺度下可具有在前述像素數目之間的任何數目個像素(例如,自約2000個像素至約4000個像素、自約4000個像素至約8000個像素,或自約2000個像素至約8000個像素)。基本長度尺度可包含定界圓形之直徑、長度、寬度或高度。基本長度尺度(fundamental length scale)可在本文中縮寫為「FLS」。顯示構造可包含高解析度顯示器。舉例而言,顯示構造之解析度可為至少約550、576、680、720、768、1024、1080、1920、1280、2160、3840、4096、4320或7680像素乘至少約550、576、680、720、768、1024、1080、1280、1920、2160、3840、4096、4320或7680像素(在30 Hz或60 Hz下)。第一數目個像素可以指定顯示器之高度,且第二像素可以指定顯示器之長度。舉例而言,顯示器可為具有1920 × 1080、3840 × 2160、4096 × 2160或7680 × 4320之解析度之高解析度顯示器。顯示器可為標準清晰度顯示器、增強型清晰度顯示器、高清晰度顯示器或超高清晰度顯示器。顯示器可為矩形的。由顯示矩陣投影之影像可以至少約20 Hz、30 Hz、60 Hz、70 Hz、75 Hz、80 Hz、100 Hz或120赫(Hz)之頻率(例如,再新率)再新。顯示構造之FLS可為至少20”、25”、30”、35”、40”、45”、50”、55”、60”、65”、80”或90吋(”)。顯示構造之FLS可具有在前述值之間的任何值(例如,自約20”至約55”、自約55”至約100”或自約20”至約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設施中之窗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來使用玻璃顯示構造顯示各種媒體。例如在顯示器未操作時,顯示器可用於(例如,至少部分地)觀看在窗外部之環境(例如,室外環境)。顯示器可用以顯示媒體(例如,如本文中所揭示),以使用(例如,光學)覆疊、擴增實境及/或照明擴增外部視圖(例如,顯示器可充當光源)。媒體可用於娛樂及非娛樂目的。媒體可用於工作(例如,資料分析、資料處理、資料操縱、繪圖、編譯、及/或視訊會議)。可操縱媒體(例如,至少部分地藉由利用顯示構造)。利用顯示構造可為直接的或間接的。媒體之間接利用可為使用諸如電子滑鼠或鍵盤之輸入裝置。輸入裝置可以通訊方式(例如,有線及/或無線地)耦接至媒體。直接利用可為藉由將顯示構造用作使用使用者(例如,手指)或接觸裝置(例如,電子筆或手寫筆)之觸控螢幕。
圖10A展示框於窗框1003中之窗1002、及包含第一鉸鏈1005a及第二鉸鏈1005b之緊固件結構1004的實例,該等鉸鏈促進例如在箭頭1011之方向上繞鉸鏈軸旋轉顯示構造1001。窗可為諸如電致變色(EC)窗之智慧型窗。窗可呈EC IGU形式。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至窗框(例如,1003)的係至少部分透明之一或多個顯示構造(例如,透明顯示器)(例如,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顯示構造(例如,透明顯示器)包含T-OLED技術,但應理解,本發明不應受此技術限制或限於此技術。在一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顯示構造(例如,透明顯示器)經由緊固件結構(例如,1004)安裝至框架(例如,1003)。在一個實施例中,緊固件結構(在本文中亦被稱作「緊固件」)包含托架。在一個實施例中,緊固件結構包含L形托架。在一個實施例中,L形托架包含近似或等於窗之一側之長度的長度(例如,且在圖10A中所示之實例中,亦係緊固件1004之長度)。在實施例中,窗之基本長度尺度(例如,長度)為至多約60呎(’)、50’、40’、30’、25’、20’、15’、10’、5’或1’。窗之FLS可具有在前述值之間的任何值(例如,自1’至60’、自1’至30’、自30’至60’或自10’至40’)。在實施例中,窗之基本長度尺度(例如,長度)為至少約60’、80’或100’。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構造(例如,透明顯示器)涵蓋(例如,實質上)匹配窗片(例如,窗格)之表面積的區域。
圖10B展示建築物之表面1020中之各種窗的實例,該表面包含窗1022、1023及1021,以及顯示構造1、2及3。在圖10B中所示之實例中,顯示構造1至少部分係透明的且設置在窗1023上方(例如,顯示構造1疊置於窗1023上方),使得整個窗1023由顯示構造覆蓋,且使用者可透過顯示構造1及窗1023觀看外部環境(例如,花、玻璃及樹)。顯示構造1使用緊固件耦接至窗,該緊固件促進顯示構造繞平行於窗底部水平邊緣之軸旋轉,該旋轉係在箭頭1027之方向上。在圖10B中所示之實例中,顯示構造2及3至少部分為透明的且設置在窗1021上方,使得整個窗1021由各自覆蓋(例如,擴展至)窗1021之表面積的約一半的兩個顯示構造覆蓋,且使用者可透過顯示構造2及3以及窗1021觀看外部環境(例如,花、玻璃及樹)。顯示構造2使用緊固件耦接至窗1021,該緊固件促進顯示構造繞平行於窗左部垂直邊緣之軸旋轉,該旋轉係在箭頭1026之方向上。顯示構造3使用緊固件耦接至窗,該緊固件促進顯示構造繞平行於窗1021右部垂直邊緣之軸線旋轉,該旋轉係在箭頭1025之方向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構造包含諸如塑膠或玻璃之硬化透明材料。玻璃可呈一或多個玻璃窗格形式。舉例而言,顯示構造可包括安置於兩個玻璃窗格之間的顯示矩陣(例如,燈陣列)。燈陣列可包括有色燈陣列。舉例而言,紅色、綠色及藍色燈陣列。舉例而言,青色、紫紅色及黃色燈陣列。燈陣列可包括用於電子螢幕顯示器中之燈色彩。燈陣列可包含LED陣列(例如,OLED,例如TOLED)。矩陣顯示器(例如,燈陣列)可至少部分透明(例如,對於普通人眼)。透明OLED可促進普通人眼感測到之強度及/或波長之相當大部分(例如,大於約30%、40%、50%、60%、80%、90%或95%)的轉變。矩陣顯示器可對通過陣列查看之使用者形成最小干擾。燈陣列可對通過上面安置有陣列之窗查看之使用者形成最小干擾。顯示矩陣(例如,燈陣列)可最大限度地透明。顯示構造之至少一個玻璃窗格可具有常規玻璃厚度。常規玻璃可具有至少約1毫米(mm)、2 mm、3 mm、4 mm、5 mm或6 mm之厚度。常規玻璃可具有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間的值(例如,自1 mm至6 mm、自1 mm至3 mm、自3 mm至約4 mm或自4 mm至6 mm)之厚度。顯示構造之至少一個玻璃窗格可具有薄玻璃厚度。薄玻璃可具有至多約0.4毫米(mm)、0.5 mm、0.6 mm、0.7 mm、0.8 mm或0.9 mm厚之厚度。薄玻璃可具有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間的值(例如,自0.4 mm至0.9 mm、自0.4 mm至0.7 mm或自0.5 mm至0.9 mm)之厚度。顯示構造之玻璃可為至少透射的(例如,在可見光譜中)。舉例而言,玻璃可為至少約80%、85%、90%、95%或99%透射的。玻璃可具有在前述百分比中之任何者之間的透射率百分比值(例如,自約80%至約99%)。顯示構造可包含一或多個窗格(例如,玻璃窗格)。舉例而言,顯示構造可包含複數個(例如,兩個)窗格。玻璃窗格可具有(例如,實質上)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面向前之窗格可比面向後之窗格厚。面向後之窗格可比面向前之窗格厚。前方可在預期觀看者之方向上(例如,在顯示構造1001前方,看著顯示構造1001)。後方可在(例如,可著色)窗(例如,1002)之方向上。一個玻璃相對於另一玻璃可較厚。較厚玻璃可比較薄玻璃厚至少約1.25*、1.5*、2*、2.5*、3*、3.5*或4*。符號「*」指明數學運算「乘」。顯示構造(包括一或多個窗格及顯示矩陣(例如,光陣列或LCD))之透射率可係至少約20%、30%、35%、40%、45%、50%、60%、70%、80%、或90%。顯示構造可具有在前述百分比中之任何者之間的透射率百分比值(例如,自約20%至約90%、自約20%至約50%、自約20%至約40%、自約30%至約40%、自約40%至約80%或自約50%至約90%)。較高透射率百分比係指穿過材料(例如,玻璃)之較高強度及/或較寬光譜之光。透射率可係可見光的。透射率可量測為參考穿過材料的在光譜之可見光部分中的光量的可見光透射率(本文中縮寫為「Tvis」)。透射率可係相對於入射光之強度。顯示構造可透射穿過其中之光之可見光譜(例如,波長光譜)的至少約80%、85%、90%、95%或99%。顯示構造可透射在前述百分比中之任何者之間的百分比值(例如,自約80%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液晶顯示器而非燈陣列。
圖11展示在其層壓之前之顯示構造總成(例如,層壓體)1100之示意性實例,該顯示構造包括較厚玻璃窗格1105、第一黏著劑層1104、顯示矩陣1103、第二黏著劑層1102、及較薄玻璃窗格1101,該矩陣經由佈線1111連接至控制顯示構造之至少一態樣之電路系統1112,該顯示構造耦接至緊固件11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手勢命令用於控制行動電路系統或其他介面,其控制視訊會議場次、真實或虛擬環境、及/或輔助內容。可使用感測器(例如,影像感測器)以代替麥克風(或除了麥克風之外),以感知並記錄使用者之命令。行動電路系統可通訊地耦接至網路,該網路通訊地耦接至其中配置有目標之封閉體的數位孿生。代替語音辨識模組,手勢辨識模組可用於分析行動電路及/或感測器(例如,相機)資料。例如,使用者可定位在攝影機之視場內,使得可擷取根據待結合諸如可著色窗之可控制目標(例如,裝置)所採取的請求控制動作而進行的使用者移動。例如,可由使用者操縱(例如,由使用者移動)之行動裝置來擷取根據待結合諸如可著色窗之可控制目標(例如,裝置)所採取的請求控制動作而進行的使用者移動。數位孿生、手勢控制、控制電路系統(例如,VR裝置)服務裝置、目標裝置、控制系統、及網路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1/27418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圖12展示使用者與裝置1205互動以用於控制其係電致變色窗1200a至1200d之光學狀態的目標狀態的實例。在此實例中,裝置1205係如上文所描述之壁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壁裝置1205係或包括諸如電子平板電腦或類似裝置之智慧型裝置。裝置1205可係經組態以控制電致變色窗1200a至1200d之裝置,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PC等。裝置1205可運行經組態以控制電致變色窗的應用程式/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1205例如透過有線連接或無線連接(例如,WiFi、藍牙、低功耗藍牙、ZigBee、WiMax等)與存取點1210通訊。無線連接可允許至少一個設備(例如,目標設備)連接至網路、網際網路及/或在區域內(例如,在一範圍內)無線地彼此通訊。存取點1210可係允許無線技術(例如,Wi-Fi)順應性裝置連接至有線網路之網路連接硬體裝置。裝置1205可透過連接方案與(例如,諸如窗控制器、網路控制器、及/或主控制器之控制系統的)控制器通訊。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係可擴充的,以根據視訊會議中之參與者數目來調適沉浸式體驗。媒體顯示系統及相關聯家俱可針對變化的協作模態來定製以容納群組大小及/或不同類型的會議。在辦公室設定中,具有針對不同大小群組的參與者之各種調適的複數個會議單元或站可以空間效率高的方式來部署。在一些實施例中,個別入口係以用於單一本地參與者之房間來建構。個別入口可為了快速通訊而在房間之開放空間中係獨立式的及/或促進一些本地參與者與遠端方共享會議。個別入口可利用在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側周圍的隔離壁或面板來建構,以提供音訊及視訊隱私及/或減少在辦公室內散佈傳染的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小群組角落(例如,艙)係具備用於一些參與者之房間(例如,維持社交遠離之分隔)。可將多於一個媒體顯示器部署在艙中,以促進多個遠端參與者之參與(例如,各在各別媒體顯示器上展示實物大小)。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模態,其中大量透明媒體顯示構造係針對大群組區或集會空間來部署。在各模態中,可將透明媒體顯示器併入建築物內部中之獨立式面板中或併入支撐結構,諸如建築(例如,外部邊界)玻璃。可針對特定功能來調適會議站之不同大小。例如,媒體顯示器及/或相關聯家俱之佈局可經組態用於支援接收服務或用於作用為分配(例如,郵遞、庫存、銷售、商品)中心。
圖13展示辦公室設定(例如,辦公室套件)之實例平面佈置圖1300。平面佈置圖1300包括數位協作單元(例如,獨立式個別入口、小群組艙及/或適配有媒體顯示器陣列之大型開放區)的各種組合及配置。平面佈置圖1300包括一對獨立式個別入口1310(在圖14至圖16及圖26中所繪示之其他實例)。獨立式個別入口1310可係單獨的(例如,僅有一個數位協作單元)及/或多個(二或更多個)入口可並排設置(例如,在圖13中所繪示之兩個入口)。多個獨立式個別入口(諸如1310)可係配置成直線、成彎曲線(諸如成鋸齒形狀)、或成其他形狀。圖13展示結合(例如,共享一些壁)成空間效率高的群組1320及1330(在圖24中所繪示之其他實例)中之小群組艙的實例。小群組艙1320、1330可具有一、二、三、或更多邊形形狀的(例如,六邊形形狀的)數位協作單元,其具有在各相鄰單元之間的連接壁。(例如,整個)連接壁之至少一部分可係不透明的。(例如,整個)連接壁之至少一部分可係透明的。連接壁可係在不透明與至少部分半透明(例如,可著色窗)之間可變的。(大)開放區(諸如1340)可適配有媒體顯示器之陣列,以在本地與遠端參與者的群組之間提供沉浸式會議(在圖17中所繪示之實例)。
圖14更詳細地展示具有並排獨立式個別入口1410及1420的平面佈置圖區段1400之部分,該等入口具有透明支撐結構(諸如1462)。入口1410包括實體工作表面(例如,實體壁架)1411,其上可放置行動物件(例如,膝上型電腦或手機)。實體工作表面1411可係(i)相對於透明支撐結構1462可移動(例如,在由箭頭1470所指示的方向上)及/或(ii)可相對於重心G移動。實體工作表面1411之位置可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1430之歷史偏好。實體工作表面1411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1430手動地調整。實體工作表面1411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行動平台可包括無線充電器。本地使用者1430利用在入口1410中之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以觀看包括遠端使用者1450及輔助內容1453之媒體流。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可相對於支撐結構1462及/或框架1421可移動,例如,如由箭頭1476所指示的方向及/或可相對於重心G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身體特徵(例如,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及/或本地使用者1430之歷史偏好。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1430手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耦接至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之佈纜可隨著顯示器1440而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實體工作表面1411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例如,連動及/或協同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實體工作表面1411可各嚙合使其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1411可各在無另一者移動之下移動(例如,非連動、非協同移動、及/或個別化移動)。遠端背景係編校自遠端程式之影像流,且並未投影在媒體顯示器1440上,因此促進通過遠端媒體流之經編校區1452進行觀看。媒體顯示器1440係透明媒體顯示器,除了經編校遠端媒體流之外,其亦投影促進與數位通訊相關聯的各種態樣之控制的圖像1451、1454及1413、以及虛擬覆疊1412。圖像1451促進視訊攝影機擷取使用者1430之控制(例如,攝影機焦點、高度及/或其使用之調整)。圖像1413可促進通訊的各種態樣,諸如擷取螢幕截圖、調整音量、及註釋。圖像1454可促進在數位互動期間呈現之項目(諸如文件1453)的註解及/或其他操縱。為了提供輸送輔助內容之更大空間,可將入口1420之媒體顯示器1460捲入視訊會議場次中(例如,作為螢幕擴展及/或第二螢幕),例如,使得遠端使用者及輔助內容可同時地以大(例如,實際尺寸)尺寸展示。第二媒體顯示器1420包括輔助內容1463、註釋、及註解1463(例如,藉由本地及/或遠端使用者)。媒體顯示器1460排除任何背景,而因此本地背景1461可透過透明顯示器1460觀看。透明顯示器1440及1460係藉由光(例如,螢光或LED光)之線(諸如1465)、及藉由框架(諸如1421)來圍住,該框架係結合透明支撐結構(諸如1462)來固持透明顯示器。光之線1465可係(i)相對於透明支撐結構1462可移動(例如,在由箭頭1472所指示的方向上)、(ii)相對於框架1421可移動、及/或(iii)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光之線1465的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14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1430之歷史偏好。光之線1465的位置可(例如)由本地使用者1430手動地調整。光之線1465的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光之線1465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例如,協同、連動及/或協調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光之線1465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例如,包含致動器)。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實體工作表面1411、及光之線1465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實體工作表面1411、及光之線1465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144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1411及/或光之線1465可各在無其他者移動之下移動(例如,非協同、非連動、非協調、及/或個別化移動)。入口1410及1420亦包括面板蓋(諸如1422),佈線可透過該等面板蓋而通過及/或本地控制器可透過該等面板蓋而駐存。電線亦可通過面板框架,諸如1421。媒體顯示器1460係可繞鉸鏈樞轉。鉸鏈具有垂直樞轉軸(例如,繞箭頭1474),該鉸鏈係固定至面板框架1421。將媒體顯示器固定至框架之鉸鏈可具有垂直、水平或任何其他角度之樞轉軸。鉸鏈可經組態使得媒體顯示器可自與數位協作單元之框架(諸如1421)嚙合而樞轉(i)朝向預期使用者之方向、或(ii)遠離使用者之預期位置。(例如,(多個)媒體顯示器之)本地控制器可駐存在面板蓋中及/或在入口框架中。面板蓋、控制器、佈線、及佈線導引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53641號中,該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無線充電器、控制器、行動電路系統、網路、控制器、框架系統、及裝置(例如,顯示構造、及可著色窗)之實例可見於2021年4月2日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3/170,245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圖15展示具有增強隱私之個人入口1500的實例。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視訊影像感測器1520(例如,顯示器1510後方)經配置以供由在單一座1530內之使用者利用。媒體顯示器1510可相對於個人入口1500之本體及/或框架可移動(例如,在箭頭1592之方向)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耦接至媒體顯示器1510之佈纜可隨著媒體顯示器1510而移動。媒體顯示器151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身體特徵(例如,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及/或本地使用者之歷史偏好。媒體顯示器151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手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耦接至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之佈纜可隨著顯示器1510而移動。隱私面板1540及1550可包含聲音減弱材料,例如,以提供用於進行會議之安靜空間及/或以限制入口1500外部之聲音的傳播。隱私面板亦可包含介於隱私面板1540與隱私面板1550之間的一或多個門(未圖示),該(等)門可包含聲音減弱材料。(多個)門可樞轉、折疊、及/或旋轉以允許個人入口1500之進入及離開。為了增強沉浸式體驗,可在(多個)遠端位置處複製媒體顯示器1510前方的實體工作表面(例如,桌子壁架)1560(例如,當與具有類似建構的入口之使用者協作時)。實體工作表面1560可相對於個人入口1500之本體及/或框架可移動(例如,在箭頭1590之方向上)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實體工作表面156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之歷史偏好。實體工作表面156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手動地調整。實體工作表面156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實體工作表面1560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實體工作表面1560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例如,協同地、一起地、及/或串接地)。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1560可在無另一者移動之下移動(例如,分離地、及/或非協同動作)。實體工作表面1560可包含耦接至其之固定配件(例如,無線充電站)1593。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可包含耦接至其之固定配件(無線充電站,未圖示)。固定配件可嵌入於實體工作表面、(多個)面板、及/或框架中。耦接至實體工作表面1560及/或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之固定配件可相對於個人入口1500之本體及/或框架可與實體工作表面1560及/或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一致地或分離地移動(例如,上下)。耦接至固定配件之佈纜可隨著各別固定配件而移動。可提供媒體體驗調整器1570(例如,照明及/或揚聲器)以協助確保(例如)藉由攝影機1520來獲得良好品質媒體流。媒體體驗調整器1570可係(i)相對於隱私面板1540可移動(例如,在由箭頭1594所指示的方向),(ii)相對於個人入口之本體可移動,(iii)相對於個人入口1500之框架可移動,及/或(iv)相對於重心可移動。媒體體驗調整器1570可係靜止的。照明157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之歷史偏好。照明1570的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手動地調整。照明1570的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照明1570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照明1570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實體工作表面1560、及照明1570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實體工作表面1560、及照明1570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151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1560及/或照明1570可各在無其他者移動之下可移動。揚聲器1580可提供聲音輸出、及/或個人頭戴式耳機可具備音訊內容(例如,使用藍牙連接)。攝影機1520可具有固定焦點(例如,設定以避免影像劣化透過媒體顯示器1510之像素觀看),或可具有可調整焦點。攝影機1520可水平地及/或垂直地可調整(例如,藉由使用者)。攝影機1520可具有用以擷取桌子壁架1560的寬視場。網路(例如,電力及/或通訊)之佈線可通過個人入口1500之壁(諸如面板1540),且經由設置在地板上之連接器1541而連接至網路。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可係至壁或至設施之天花板。個人入口1500可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例如,設施之外部網路及/或區域網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通訊單元之組件的至少一者可係可移動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通訊單元之組件的至少一者可係靜止的(例如,不可移動的)。數位通訊單元之至少一個組件可包含(a)媒體顯示器(例如,顯示構造)、(b)實體工作表面(例如,實體壁架)、(c)照明、(d)揚聲器、(e)感測器(例如,視訊影像感測器,諸如攝影機)、(f)固定配件(例如,充電站,諸如無線充電站)、或(g)另一媒體體驗調整器。
圖16展示具有用於容納本地使用者(諸如1610及1620)之空間的群組艙1600之實例。艙1600包括至少兩個透明媒體顯示器(諸如1630及1640),用於顯示來自各別遠端使用者之媒體流(例如,在不同遠端位置處)。即使當多個遠端環境具有與本地環境不同的且彼此不同的外觀時,具有透明顯示器之各參與者(諸如,參與者1610及1620)可體驗所有參與者似乎其等共享本地環境,此係因為遠端參與者之遠端背景經編校,因此允許本地環境透過媒體流之經編校遠端背景部分而展示,如在1634中。媒體顯示器1630顯示遠端參與者1635、本地攝影機控制1632、照明面板1633、下拉及/或資訊性選單1636,其包括聊天、參與者資料、及時序資訊。媒體顯示器1630亦顯示壁架透視覆疊1611及圖像1612,其促進聲音及串流控制。媒體顯示器1640具有類似特徵的顯示。群組艙1600包括實體壁架1621,諸如公共項目(例如,植物1637)及個人項目(例如,杯子1631)之物件可放置在該實體壁架上。群組艙1600包括透明支撐面板,諸如1625。在其他實施例中,透明支撐面板之至少一者可由非透明(例如,不透明)支撐面板取代。支撐面板可包含石膏、卡紙板、軟木、灰泥、聚合物(例如,塑膠)、陶瓷、複合材料、金屬(例如,元素金屬及/或金屬合金)、或玻璃。支撐面板可包含光澤或無光澤暴露表面。支撐結構之至少一部分的暴露表面可係平坦的或粗糙的。支撐結構之暴露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係散射的、透射的、或反射的。實體壁架可包含(例如,無線)充電站。群組艙1600可包含佈線(例如,在其壁、框架、及/或框架蓋中)。
圖17展示大群組集會空間1700之實例,其可藉由採用透明媒體顯示器以達成本地及遠端參與者之沉浸式體驗,使得(1)遠端使用者及/或遠端輔助內容係展示為與其等遠端背景經編校之本地環境整合的切下部分,及/或(2)成像本地及/或遠端參與者之(多個)攝影機可獲得媒體流,其中經成像參與者將其等注視指向攝影機。來自遠端位置之各影像可展示在個別透明媒體顯示器上。來自遠端位置之影像可在多者上展示為複製影像,及/或在顯示器矩陣之所有透明媒體顯示器上展示為單一影像(例如,使用視訊牆功能)。遠端使用者可展示為切下部分(例如,無其等自然背景),例如,無論遠端使用者何時展示在個別透明媒體上或使用視訊牆功能而展示在顯示器矩陣上(例如,在顯示器矩陣之多個顯示器上展示為單一集體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媒體顯示器係與可著色窗(例如,電致變色窗)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更改至用於提供著色或染色之電致變色裝置(ECD)的電壓信號來控制電致變色窗之動態狀態。電致變色窗可經製造、組態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為隔熱玻璃單元(IGU)。IGU在提供用於安裝在建築物中時可充當用於固持電致變色窗格(亦稱作「窗片」)之基本構造。IGU窗片或窗格可係單個基材或多基板構造,諸如兩個基材之層壓體。IGU(尤其具有雙窗格或三窗格組態之者)可提供優於單窗格組態之數個優點;例如,當相較於單窗格組態時,多窗格組態可提供增強熱絕緣、防噪音、環境保護、及/或耐用性。例如,多窗格組態亦可提供對ECD之增大之保護,此係因為電致變色膜以及相關聯層及導電互連件可形成於多窗格IGU之內部表面上且受IGU之內部容積中的惰性氣體填充物保護。
某些所揭示實施例在封閉體(例如,諸如建築物的設施)中提供了網路基礎設施。網路基礎設施可用於各種目的,諸如用於提供通訊及/或功率服務。通訊服務可包含高頻寬(例如無線及/或有線)通訊服務。通訊服務可針對設施之佔用者及/或設施(例如建築物)外部之使用者。網路基礎設施可與一或多個蜂巢運營商之基礎設施協同工作或作為其部分更換。網路基礎設施可設置於包括電可切換窗之設施中。網路基礎設施之組件的實例包括高速回程。網路基礎設施可包括至少一根電纜、交換器、實體天線、收發器、感測器、傳輸器、接收器、無線電、處理器及/或控制器(其可包含處理器)。網路基礎設施可操作地耦接至及/或包括無線網路。網路基礎設施可包含佈線。作為安設網路之部分及/或在安設網路之後,可將一或多個感測器部署(例如,安設)於環境中。網路可為區域網路。網路可包含經組態以在單一電纜中傳輸電力及通訊之電纜。通訊可為一或多種類型之通訊。通訊可包含遵守至少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或第五代(5G)蜂巢式通訊協定之蜂巢式通訊。通訊可包含促進靜止圖像、音樂或動畫串流(例如,電影或視訊)之媒體通訊。通訊可包含資料通訊(例如,感測器資料)。通訊可包含控制通訊,例如以控制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之一或多個節點。網路可包含安設於設施中之第一(例如,佈纜)網路。網路可包含(例如佈纜)安裝於設施之包絡中(例如,諸如設施之封閉體的包絡中)的網路。舉例而言,包括於設施中之建築物的包絡中)。
在各種實施例中,網路基礎設施支援用於諸如可著色(例如電致變色)窗之一或多個窗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包含操作地耦接(例如,直接地或間接地)至一或多個窗之一或多個控制器。雖然所揭示實施例描述可著色窗(在本文中亦稱為「光學可切換窗」或「智慧窗」),諸如電致變色窗,但本文中所揭示之概念可應用於其他類型之可切換光學裝置,包含液晶裝置、電致變色裝置、懸浮顆粒裝置(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 SPD)、NanoChromics顯示器(NanoChromics display, N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OELD)、懸浮顆粒裝置(SPD)、NanoChromics顯示器(NCD)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ELD)。顯示元件可附接至透明本體(諸如,窗)之一部分。可著色窗可安置於諸如建築物之(非暫時性)設施中,及/或安置於諸如汽車、RV、公共汽車、火車、飛機、直升機、輪船或船之暫時性設施(例如,載具)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著色窗呈現窗之至少一個光學性質之(例如,可控制及/或可逆)改變,例如在施加刺激時。改變可為連續改變。改變可針對離散著色等級(例如,針對至少約2、4、8、16或32個著色等級)。光學性質可包含色相或透射率。色相可包含顏色。透射率可具有一或多個波長。波長可包含紫外線、可見光或紅外線波長。刺激可包括光學、電氣及/或磁性刺激。舉例而言,刺激可包括施加電壓及/或電流。一或多個可著色窗可用以例如藉由調節傳播通過其的太陽能之傳輸來控制照明及/或眩光條件。一或多個可著色窗可用以例如藉由調節傳播通過窗的太陽能之傳輸來控制建築物內的溫度。太陽能之控制可控制強加於設施(例如,建築物)之內部上的熱負荷。控制可為人工及/或自動的。控制可用於維持一或多個所請求(例如,環境)條件,例如佔用者舒適性。控制可包括減小加熱、通風、空氣調節及/或照明系統之能耗。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中之至少兩者可由單獨系統誘發。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中之至少兩者可藉由一個系統誘發。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可由單一系統(本文中縮寫為「HVAC」)誘發。在一些情況下,可著色窗可回應於(例如,且通訊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環境感測器及/或使用者控件。可著色窗可包含(例如可為)電致變色窗。窗可位於自結構(例如,設施,例如建築物)之內部至外部的範圍中。然而,不必如此。可著色窗可使用液晶裝置、懸浮粒子裝置、微機電系統(MEMS)裝置(諸如,微快門)或現已知或稍後開發之經組態以控制通過窗之光透射的任何技術來操作。窗(例如,具有用於著色之MEMS裝置)描述於2015年5月15日申請之標題為「MULTI-PANE WINDOWS INCLUD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S AND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DEVICE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443,353號(現在係2019年7月15日公告之美國專利第10,359,681號)中,且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情況下,一或多個可著色窗可位於建築物之內部,例如位於會議室與走廊之間。在一些情況下,一或多個可著色窗可用於汽車、火車、飛機及其他車輛中,例如代替被動及/或非著色窗。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著色窗包含電致變色裝置(在本文中被稱作「EC裝置」(本文中縮寫為ECD,或「EC」))。EC裝置可包含包括至少一個層之至少一個塗層。至少一個層可包含電致變色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致變色材料呈現自一個光學狀態至另一光學狀態之改變,例如當跨越EC裝置施加電位時。電致變色層自一個光學狀態至另一光學狀態之轉變可例如由至電致變色材料中之可逆、半可逆或不可逆離子插入(例如,藉助於嵌入)及電荷平衡電子之對應注入引起。舉例而言,電致變色層自一個光學狀態至另一光學狀態之轉變可例如由至電致變色材料中之可逆離子插入(例如,藉助於嵌入)及電荷平衡電子之對應注入引起。可逆可針對ECD之預期壽命。半可逆係指窗之色調之可逆性在一個或多個著色循環內之可量測(例如,明顯)劣化。在一些情況下,負責光學轉變之離子的一部分不可逆地結合於電致變色材料中(例如且因此,窗之誘發(更改)的色調狀態對於其原始著色狀態不可逆)。在各種EC裝置中,不可逆地結合之離子中之至少一些(例如,全部)可用於補償材料(例如,ECD)中之「盲目電荷」。
在一些實施中,合適的離子包括陽離子。陽離子可包括鋰離子(Li+)及/或氫離子(H+)(亦即,質子)。在一些實施中,其他離子可為合適的。陽離子可嵌入至(例如金屬)氧化物中。離子(例如,陽離子)至氧化物中之嵌入狀態之改變可誘發氧化物之色調(例如,顏色)之可見改變。舉例而言,氧化物可自無色狀態轉變至有色狀態。舉例而言,鋰離子至氧化鎢中之嵌入(WO3-y(0<y≤約0.3))可使得氧化鎢自透明狀態改變至有色(例如,藍色)狀態。如本文中所描述之EC裝置塗層位於可著色窗之可觀看部分內,使得EC裝置塗層之著色可用以控制可著色窗之光學狀態。
圖18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致變色裝置1800之示意性截面之實例。EC裝置塗層附接至基材1802、透明導電層(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TCL) 1804、電致變色層(EC)1806(有時亦稱為陰極染色層或陰極著色層)、離子導電層或區域(ion conducting, IC) 1808、相對電極層(counter electrode, CE)1810(有時亦稱為陽極染色層或陽極著色層)及第二TCL 1814。元件1804、1806、1808、1810、及1814統稱為電致變色堆疊1820。可用以在電致變色堆疊1820上施加電位之電壓源1816實現電致變色塗層自例如清透狀態至著色狀態之轉變。在其他實施例中,相對於基材反轉層之次序。亦即,層呈以下次序:基材、TCL、相對電極層、離子導電層、電致變色材料層、TCL。在各種實施例中,離子導體區域(例如1808)可自EC層(例如1806)之一部分及/或自CE層(例如1810)之一部分形成。在此類實施例中,電致變色堆疊(例如1820)可經沉積以包括與陽極染色相對電極材料(CE層)直接實體接觸之陰極染色電致變色材料(EC層)。離子導體區域(有時被稱作介面區域或離子導電的實質上電子絕緣層或區域)可例如經由加熱及/或其他處理步驟形成於EC層與CE層會合之處。電致變色裝置(例如,包括在未沉積相異離子導體材料之情況下製造之彼等電致變色裝置)之實例可發現於2012年5月2日申請之標題為「ELECTROCHROMIC DEVICE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462,725號中,該美國專利申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EC裝置塗層可包括一或多個額外層,諸如一或多個被動層。被動層可用於改良某些光學性質,以提供水分及/或提供抗刮擦性。此等及/或其他被動層可作用以氣密封EC堆疊1820。包括透明導電層(諸如1804及1814)之各種層可用抗反射及/或保護層(例如氧化物及/或氮化物層)處理。
在一些實施例中,IGU包括兩個(或更多個)大體上透明基材。舉例而言,IGU可包括兩個玻璃窗格。IGU之至少一個基材可包括設置於其上之電致變色裝置。IGU之一或多個窗格可具有安置於其間之分離器。IGU可為氣密密封式構造,例如具有與周圍環境隔離之內部區域。「窗總成」可包括IGU。「窗總成」可包括(例如,獨立)層壓物。「窗總成」可包括例如用於連接IGU及/或層壓物之一或多個電導線。電導線可將一或多個電致變色裝置操作地耦接(例如,連接)至電壓源、開關及其類似者,且可包括支撐IGU或層壓物之框架。窗總成可包括窗控制器,及/或窗控制器之組件(例如,對接件)。
圖19展示IGU 1900之實例實施,該IGU包括具有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之第一窗格19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窗格1904之第一表面S1面向外部環境,諸如戶外或室外環境。IGU 1900亦包括具有第一表面S3及第二表面S4之第二窗格1906。在一些實施中,第二窗格1906之第二表面S4面向內部環境,諸如住宅、建築物、或車輛之內部環境或者住宅、建築物、或車輛內之房間或隔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窗格1904及/或第二窗格1906(例如,中之各者)係例如對於可見光譜中之光透明及/或半透明的。例如,第一窗格1904及/或第二窗格1906(例如,中之各者)可由玻璃材料(例如,建築玻璃或諸如例如氧化矽(SO x)為基礎玻璃材料的其他抗碎裂玻璃材料)形成。第一窗格1904及/或第二窗格1906(例如,中之各者)可係鈉鈣玻璃基材或浮法玻璃基材。此類玻璃基材可由例如大約75%二氧化矽(SiO 2)以及Na 2O、CaO及若干微量添加劑構成。然而,第一窗格1904及/或第二窗格1906(例如,中之各者)可由具有合適光學、電、熱、及機械性質之任何材料形成。例如,可用作第一窗格1904及第二窗格1906中之一或兩者的其他合適基材可包括其他玻璃材料以及塑膠、半塑膠及熱塑性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4-甲基-1-戊烯)、聚酯、聚醯胺)、及/或鏡面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窗格2204及/或第二窗格2206(例如,中之各者)可例如藉由回火、加熱或化學強化來強化。
在圖19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第一窗格1904及第二窗格1906藉由一般係框架結構之間隔物1918彼此間隔開,以形成內部容積。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容積填充有氬氣(Ar)或另一氣體,諸如另一惰性氣體(例如,氪氣(Kr)或氙氣(Xn))、另一(非惰性)氣體或氣體之混合物(例如,空氣)。用諸如Ar、Kr或Xn之氣體填充內部容積可減少穿過IGU 1900之傳導性熱傳遞。不希望受到理論限制,此可係由於此等氣體之低熱導率以及例如由於其增大之原子量而改良了隔音。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容積1908可被抽空空氣或其他氣體。間隔物1918大致上判定內部容積1908之高度「C」(例如,第一窗格1904與第二窗格1906之間的間隔)。在圖19所展示之實例中,ECD、密封劑1920/1922、及匯流條1926/1928之厚度(及/或相對厚度)可能未按比例。此等組件大體上較薄且在此處被放大,例如僅為了易於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窗格1904與第二窗格1906之間的間隔「C」在大約6 mm至大約30 mm之範圍內。間隔物1918之寬度「D」可在大約5 mm至大約15 mm之範圍內(雖然其他寬度係可行的且可係所欲的)。間隔物1918可係形成於IGU 1900之所有側面(例如,IGU 1900之頂側、底側、左側、及右側)周圍的框架結構。例如,間隔物1918可由發泡體或塑膠材料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1918可由金屬或其他導電材料形成,例如,由具有至少3個側面之金屬管或通道結構形成,兩個側面用於密封至基材中之各者,且一個側面用以支撐及分離窗片並作為其上塗覆密封劑1924之表面。第一主密封件1920黏附且氣密封間隔物1918及第一窗格1904之第二表面S2。第二主密封件1922黏附且氣密封間隔物1918及第二窗格1906之第一表面S3。在一些實施中,主密封件1920及1922中之各者可由諸如例如聚異丁烯(PIB)之黏著密封劑形成。在一些實施中,IGU 1900進一步包括氣密封間隔物1918外部之整個IGU 1900周圍的邊界之次要密封件1924。為此,間隔物1918可自第一窗格1904及第二窗格1906之邊緣插入距離「E」。距離「E」可在大約四(4)毫米(mm)至大約八(8) mm之範圍內(雖然其他距離係可行的且可係所欲的)。在一些實施中,次要密封件1924可由黏著密封劑形成,諸如例如防水且向總成添加結構支撐之聚合材料,諸如聚矽氧、聚胺甲酸酯、及形成水密密封件之類似結構封閉劑。
在圖19之實例中,基材1904之表面S2上之ECD塗層繞其整個周界擴展至間隔物1918且該間隔物下。此組態在功能上係所欲的,因為其保護主密封劑1920內之ECD的邊緣,且在美觀性上係所欲的,因為在間隔物1918之內周界內存在單塊ECD,而無任何匯流條或劃線。
IGU之組態實例描述於2012年4月24日公告且標題為ELECTROCHROMIC WINDOW FABRICATION METHODS之美國專利第8,164,818號(代理人案號VIEWP006)、2012年4月25日申請且標題為「 ELECTROCHROMIC WINDOW FABRICATION METHOD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456,056號(代理人案號VIEWP006X1)、2012年12月10日申請且標題為「THIN-FILM DEVICES AND FABRICATION」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2/68817號(代理人案號VIEWP036WO)、2016年9月27日公告且標題為「THIN-FILM DEVICES AND FABRICATION」之美國專利第9,454,053號(代理人案號VIEWP036US)、及2014年12月13日申請且標題為「THIN-FILM DEVICES AND FABRICATION」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4/73081號(代理人案號VIEWP036X1WO)中,該等專利中之各者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圖19中所示之實例中,ECD 1910形成於第一窗格1904之第二表面S2上。ECD 1910包括電致變色(「EC」)堆疊1912,其自身可包括一或多個層。例如,EC堆疊1912可包括電致變色層、離子傳導層、及相對電極層。電致變色層可由一或多種無機固體材料形成。電致變色層可包括或由數種電致變色材料中之一或多種形成,包括電化學陰極或電化學陽極材料。EC堆疊1912可在第一與第二傳導(或「導電」)層之間。例如,ECD 1910可包括鄰近EC堆疊1912之第一表面的第一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層1914,及鄰近EC堆疊1912之第二表面的第二TCO層1916。類似EC裝置及智慧型窗之實例可見於由Wang等人在2214年7月1日發佈的標題為ELECTROCHROMIC DEVICES之美國專利第8,764,950號,及由Pradhan等人在2216年2月16日發佈的標題為ELECTROCHROMIC DEVICES之美國專利第9,261,751號中,該等申請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中,EC堆疊1912亦可包括諸如一或多個被動層之一或多個額外層。例如,被動層可用以改良某些光學性質以提供抗濕性或提供抗刮擦性。此等或其他被動層亦可作用以氣密封EC堆疊1912。
當透明媒體顯示器與IGU 1900組合時,媒體顯示器可設置在第二窗格1906上(例如,具有遠離第二窗格1906所投影之視訊影像)。在其他實施例中,媒體顯示器係附接(例如,緊固或黏附至)IGU。圖19展示安裝在第一窗格1904與第二窗格1906之間的IGU之內部容積中的影像感測器1908之實例。感測器1908之此一位置係不顯眼的且良好地受保護免於任何惡劣的環境狀況(例如,濕氣及/或碎屑,諸如灰塵)。感測器1908可係固定的,或係操作地耦接至致動器(例如,伺服機構)。致動器可提供在內部容積內,例如,用於主動地控制影像擷取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基礎架構提供於封閉體(例如,諸如建築物之設施)中。網路基礎設施可用於各種目的,諸如用於提供通訊及/或功率服務。通訊服務可包含高頻寬(例如無線及/或有線)通訊服務。通訊服務可針對設施之佔用者及/或設施(例如建築物)外部之使用者。網路基礎設施可與一或多個蜂巢運營商之基礎設施協同工作或作為其部分更換。網路可包含一或多個加密層級。網路可通訊地耦接至雲端及/或設施外部之一或多個伺服器。網路可支援至少第四代無線(4G)或第五代無線(5G)通訊。網路可支援設施外部及/或內部之蜂巢式信號。下行鏈路通訊網路速度可具有至少約每秒50億位元(5 Gb/s)、10 Gb/s、或20 Gb/s之峰值資料速率。上行鏈路通訊網路速度可具有至少約2 Gb/s、5 Gb/s、或10 Gb/s之峰值資料速率。網路基礎設施可設置於包括電可切換窗之設施中。網路基礎設施之組件的實例包括高速回程。網路基礎架構可包括至少一個電纜、交換器、(例如,實體)天線、收發器、感測器、傳輸器、接收器、無線電、處理器及/或控制器(其可包含處理器)。網路基礎設施可操作地耦接至及/或包括無線網路。網路基礎架構可包含佈線(例如,包含光纖、雙絞線或同軸電纜)。例如作為安裝網路基礎架構之部分及/或在安裝網路基礎架構之後,一或多個裝置(例如,感測器及/或發射體)可部署(例如,安裝)於環境中。裝置可通訊地耦接至網路。網路可包含電力及/或通訊網路。例如,一旦裝置耦接(例如,在其嘗試耦接)至網路,則可在網路上自動發現裝置。網路結構可包含同級間網路結構或主從式網路結構。網路可或可不具有中央協調實體(例如,(多個)伺服器或另一穩定主機)。網路、設施、控制系統、及裝置之實例可見於2021年2月12日申請之標題為「DATA AND POWER NETWORK OF A FACILITY」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1/17946號,該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建築物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係基於電腦之控制系統。BMS可安裝於設施中以監視及以其他方式控制(例如,調節、操縱、限制、指導、監視、調整、調變、變化、更改、約束、檢查、導引或管理)設施。例如,BMS可控制通訊地耦接至網路之一或多個裝置。一或多個裝置可包括機械及/或電設備,諸如通風、照明器、電力系統、電梯、消防系統及/或安全系統。控制器(例如,節點及/或處理器)可適於與BMS整合。BMS可包括硬體。硬體可包括藉由通訊頻道至一或多個處理器(例如,及相關聯軟體)之互連,例如以用於維持設施中之一或多個條件。設施中之一或多個條件可係根據由使用者(例如,佔用者、設施所有者及/或設施管理者)設定之偏好。舉例而言,可使用諸如以太網路之局域網路實施BMS。軟體可利用例如網際網路協定及/或開放標準。一個實例為來自(弗吉尼亞州里奇蒙(Richmond, Va.)之Tridium公司的軟體。可供BMS使用之一個通訊協定為BACnet(建築物自動化及控制網路)。節點可為任何可定址電路。例如,節點可為具有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之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可實施於設施,例如多層建築物中。BMS(例如,亦)可用以控制設施之環境的一或多個特性。一或多個特性可包含:建築物中之溫度、二氧化碳含量、氣體流量、各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及/或濕度。可存在由BMS控制之機械裝置,諸如一或多個加熱器、空氣調節器、鼓風機及/或通風口。為了控制設施環境,BMS可在所界定條件下開啟及/或關斷此等各種裝置。BMS之核心功能可為例如在最小化加熱及冷卻成本及/或需求的同時為環境之佔用者維持舒適環境。BMS可用於控制各種系統中之一或多者。BMS可用於最佳化各種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例如,BMS可用於節能並降低建築物運營成本。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裝置可以可操作方式(例如,以通訊方式)耦接至控制系統。複數個裝置可安置於設施(例如,包括建築物及/或房間)中。控制系統可包含控制器之階層。裝置可包含發射器、感測器或窗(例如,IGU)。裝置可為如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裝置。複數個裝置中之至少兩者可屬於同一類型。舉例而言,兩個或更多個IGU可耦接至控制系統。複數個裝置中之至少兩者可屬於不同類型。舉例而言,感測器及發射器可耦接至控制系統。有時,複數個裝置可包含至少20、50、100、500、1000、2500、5000、7500、10000、50000、100000或500000個裝置。複數個裝置可為前述數目之間的任何數目(例如,20個裝置至500000個裝置、20個裝置至50個裝置、50個裝置至500個裝置、500個裝置至2500個裝置、1000個裝置至5000個裝置、5000個裝置至10000個裝置、10000個裝置至100000個裝置或100000個裝置至500000個裝置)。舉例而言,樓層中之窗的數目可為至少5、10、15、20、25、30、40或50。樓層中之窗的數目可為前述數目之間的任何數目(例如,5至50、5至25,或25至50)。有時,裝置可在包含多層建築物之設施中。多層建築物之樓層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由控制系統控制之裝置(例如,多層建築物之樓層的至少一部分可由控制系統控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設施包含多層建築物。多層建築物可具有例如由控制系統控制及/或包含網路基礎架構之至少2、8、10、25、50、80、100、120、140或160個樓層。由控制系統控制及/或包含網路基礎架構之樓層的數目可為前述數目之間的任何數目(例如,自2至50、自25至100或自80至160)。樓層可具有至少約150 m 2、250 m 2、500 m 2、1000 m 2、1500 m 2或2000平方公尺(m 2)的面積。樓層可具有前述樓層面積值中之任一者之間的面積(例如,自約150 m 2至約2000 m 2、自約150 m 2至約500 m 2、自約250 m 2至約1000 m 2或自約1000 m 2至約2000 m 2)。建築物可包含至少約1000平方呎(sqft)、2000 sqft、5000 sqft、10000 sqft、100000 sqft、150000 sqft、200000 sqft或500000 sqft之面積。建築物可包含在上述面積中之任一者之間的面積(例如,約1000 sqft至約5000 sqft、約5000 sqft至約500000 sqft或約1000 sqft至約500000 sqft)。建築物可包含至少約100m 2、200 m 2、500 m 2、1000 m 2、5000 m 2、10000 m 2、25000 m 2或50000 m 2之面積。建築物可包含在上述面積中之任一者之間的面積(例如,約100m 2至約1000 m 2、約500m 2至約25000 m 2、約100m 2至約50000 m 2)。設施可包含商業或住宅建築物。商業建築物可包括租戶及/或所有者。住宅設施可包含多戶或單戶建築物。住宅設施可包含綜合住宅大樓。住宅設施可包含單戶家庭。住宅設施可包含多戶家庭(例如,公寓)。住宅設施可包含聯排別墅。設施可包含住宅及商業部分。設施可包含至少約1、2、5、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20、450、500或550個窗(例如,可著色窗)。該等窗可劃分成分區(例如,至少部分地基於安置有該等窗之封閉體(例如,房間)的位置、立面、樓層、所有權、利用率、任何其他指派度量、隨機指派或其任何組合。窗至分區之分配可為靜態或動態的(例如,基於試探法)。每分區可存在至少約2、5、10、12、15、30、40或46個窗。
在一些實施例中,窗控制器與BMS整合。例如,窗控制器可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可著色窗(例如,電致變色窗)。在一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致變色窗包括至少一個全固態且無機電致變色裝置,但可包括多於一個電致變色裝置,例如,其中IGU之每一窗片或窗格可著色。在一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致變色窗(例如,僅)包括全固態且無機電致變色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電致變色窗為多狀態電致變色窗。可著色窗之實例可見於2010年8月5日申請且標題為「MULTIPANE ELECTROCHROMIC WINDOW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851,514號中,該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感測器、發射體及/或致動器之一或多個裝置操作地耦接至至少一個控制器及/或處理器。感測器讀數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及/或控制器獲得。控制器可包含處理單元(例如,CPU或GPU)。控制器可接收輸入(例如,來自至少一個裝置或投影媒體)。控制器可包含電路、電佈線、光學佈線、插口及/或插座。控制器可接收輸入及/或遞送輸出。控制器可包含多個(例如,子)控制器。操作(例如,如本文中所揭示)可由單個控制器或由複數個控制器來執行。至少兩個操作可各自由不同控制器執行。至少兩個操作可由同一控制器執行。裝置及/或媒體可由單個控制器或由複數個控制器來控制。至少兩個裝置及/或媒體可由不同控制器來控制。至少兩個裝置及/或媒體可由同一控制器來控制。控制器可為控制系統之部分。控制系統可包含主控制器、樓層(例如,包含網路控制器)控制器或本地控制器。本地控制器可為目標控制器。例如,本地控制器可為窗控制器(例如,控制光學可切換窗)、封閉體控制器或組件控制器。控制器可為階層式控制系統之部分。階層式控制系統可包含主控制器,其指導一或多個控制器,例如樓層控制器、本地控制器(例如,窗控制器)、封閉體控制器及/或組件控制器。目標可包含裝置或媒體。裝置可包含電致變色窗、感測器、發射體、天線、接收器、收發器或致動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基礎架構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控制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階層式控制系統中之控制器類型的實體位置發生改變。控制器可控制一或多個裝置(例如,直接耦接至裝置)。控制器可接近其正控制之一或多個裝置而安置。舉例而言,控制器可控制光學可切換裝置(例如,IGU)、天線、感測器及/或輸出裝置(例如,光源、聲源、氣味源、氣體源、HVAC插座或加熱器)。在一個實施例中,樓層控制器可指導一或多個窗控制器、一或多個封閉體控制器、一或多個組件控制器或其任何組合。樓層控制器可包含一樓層控制器。舉例而言,樓層(例如,包含網路)控制器可控制複數個本地(例如,包含窗)控制器。複數個本地控制器可安置於設施之一部分中(例如,建築物之一部分中)。設施之部分可為設施之樓層。舉例而言,可將樓層控制器指派給樓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樓層可包含複數個樓層控制器,例如取決於樓層大小及/或耦接至樓層控制器之本地控制器的數目。舉例而言,可將樓層控制器指派給樓層之一部分。舉例而言,可將樓層控制器指派給安置於設施中之本地控制器的一部分。舉例而言,可將樓層控制器指派給設施之樓層的一部分。主控制器可耦接至一或多個樓層控制器。樓層控制器可安置於設施中。主控制器可安置於設施中或設施外部。主控制器可安置於雲中。控制器可為建築物管理系統之一部分或操作地耦接至建築物管理系統。控制器可接收一或多個輸入。控制器可產生一或多個輸出。控制器可為單輸入單輸出控制器(SISO)或多輸入多輸出控制器(MIMO)。控制器可解譯所接收之輸入信號。控制器可自一或多個組件(例如,感測器)獲取資料。獲取可包含接收或提取。資料可包含量測、估計、判定、產生或其任何組合。控制器可包含回饋控制。控制器可包含前饋控制。控制可包含開關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積分(PI)控制或比例-積分-導數(PID)控制。控制可包含開環控制或閉環控制。控制器可包含閉環控制。控制器可包含開環控制。控制器可包含使用者介面。使用者介面可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鍵盤、小鍵盤、滑鼠、觸控螢幕、麥克風、語音辨識封裝、相機、成像系統或其任何組合。輸出可包括顯示器(例如,螢幕)、揚聲器或打印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地控制器控制一或多個裝置及/或媒體(例如,媒體投影)。例如,本地控制器可控制一或多個IGU、一或多個感測器、一或多個輸出裝置(例如,一或多個發射體)、一或多個媒體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包括多用途控制器。藉由併入(例如,控制器之)回饋,BMS可提供例如增強之:1)環境控制;2)節能;3)安全性;4)控制選項之靈活性;5)其他系統之經改良可靠性及可用壽命(例如,由於對其依賴性降低及/或其維護減少);6)資訊可用性及/或診斷;7)來自建築物中之人員(例如,工作人員)之較高效率;以及其各種組合。此等增強可自動地導出對裝置中之任一者之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可不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可在不與主網路控制器通訊之情況下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可與控制器之階層中之層級的一部分通訊。例如,BMS可(例如,在高層級處)與主網路控制器通訊。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可不與控制系統之控制器之階層中的層級之一部分通訊。例如,BMS可不與本地控制器及/或中間控制器通訊。在某些實施例中,對BMS之維護將不會中斷對通訊地耦接至控制系統之裝置的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BMS包含可或可不為階層式控制系統之部分的至少一個控制器。
圖20展示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封閉體(例如,建築物)2001中之控制系統架構2000的實例。控制系統架構2000包含控制樓層控制器(例如,網路控制器)2006之主控制器2008,其繼而控制本地控制器2004。在圖20中所示之實例中,主控制器2008操作地耦接(例如,無線及/或有線地)至建築物管理系統(BMS) 2024及資料庫2020。圖20中之箭頭表示通訊路徑。控制器可操作地耦接(例如,直接/間接及/或有線及/無線地)至外部源2010。主控制器2008可控制包括網路控制器2006之樓層控制器,其繼而可控制諸如窗控制器2004之本地控制器。樓層控制器2006亦可包括網路控制器(network controller, NC)。在一些實施例中,本地控制器(例如,2004)控制一或多個目標,諸如IGU、一或多個感測器、一或多個輸出裝置(例如,一或多個發射體)、媒體、或其任何組合。外部源可包含網路。外部源可包含一或多個感測器或輸出裝置。外部源可包含基於雲端之應用程式及/或資料庫。通訊可為有線及/或無線的。外部源可安置於設施外部。舉例而言,外部源可包含安置於例如設施之壁上或頂板上的一或多個感測器及/或天線。通訊可為單向或雙向的。在圖20中所示之實例中,所有通訊箭頭之通訊均意指雙向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或其他網路裝置包括感測器或感測器集體。例如,複數個感測器或感測器集體可經組織成感測器模組。感測器集體可包含諸如印刷電路板之電路板,例如其中數個感測器黏附或附連至電路板。可自感測器模組移除感測器。例如,可將感測器插入電路板中及/或自電路板拔出感測器。可個別地啟動及/或去啟動(例如,使用開關)感測器。電路板可包含聚合物。電路板可為透明或不透明的。電路板可包含金屬(例如元素金屬及/或金屬合金)。電路板可包含導體。電路板可包含絕緣體。電路板可包含任何幾何形狀(例如矩形或橢圓形)。電路板可經組態(例如,可具有一形狀)以允許該集體安置於諸如(例如,窗之)豎框的框架部分中。電路板可經組態(例如,可具有形狀)以允許該集安置於框架(例如,門框架及/或窗框架)中。框架可包含一或多個孔以例如允許感測器獲得(例如,準確)讀數。電路板可被封閉於包裹物中。包裹物可包含可撓性或剛性部分。包裹物可係可撓性的。包裹物可為剛性的(例如,包含硬化聚合物、玻璃或金屬(例如,包含元素金屬或金屬合金))。包裹物可包含複合材料。包裹物可包含碳纖維、玻璃纖維及/或聚合纖維。包裹物可具有一或多個孔以例如允許感測器獲得(例如,準確)讀數。電路板可包括電連接性埠(例如插口)。電路板可連接至電源(例如電力)。電源可包含可再生及/或非可再生電源。
圖21展示具有組織成感測器模組之感測器集體之實例的圖式2100之實例。感測器2110A、2110B、2110C、及2110D展示為包括於感測器集體2105中。組織為感測器模組之感測器集合可包含至少1、2、4、5、8、10、20、50或500個感測器。感測器模組可包括於任一前述值之間的範圍內之數目個感測器(例如約1至約1000、約1至約500,或約500至約1000)。感測器模組之感測器可包含經組態或設計以用於感測包含以下之參數之感測器:溫度、濕度、二氧化碳、顆粒物質(例如,在2.5 µm與10 µm之間)、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例如,經由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表面吸附引起之電壓電位之改變)、環境光、音訊雜訊位準、壓力(例如,氣體及/或液體)、加速度、時間、雷達、雷射雷達、無線電信號(例如,超寬頻無線電信號)、無源紅外線、玻璃破裂、或移動偵測器。感測器集體(例如,2105)可包含非感測器裝置,諸如蜂鳴器及發光二極體。感測器集體之實例及其等用途可見於2019年6月20日申請的標題為「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UNIT FOR OPTICALLY SWITCHABLE WINDOW SYSTEM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447169號中,該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之數目及/或類型的增加可用以增加一或多個所測量性質準確及/或由一或多個感測器所測量之特定事件已發生的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集體中之感測器可彼此協作。在一實例中,感測器集中之雷達感測器可判定封閉體中存在數個個體。處理器(例如,處理器2115,諸如微處理器)可判定封閉體中存在數個個體之偵測與二氧化碳濃度之增加正相關。在一實例中,處理器可存取記憶體可判定所偵測之紅外能量的增加與如由溫度感測器所偵測之溫度的增加正相關。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介面(例如,650)可與類似於感測器集體之其他感測器集體通訊。網路介面可另外與控制器通訊。
感測器集中之個別感測器(例如,感測器2110A、感測器2110D等)可包含及/或利用至少一個專用處理器。感測器集體可利用其利用無線及/或有線通訊鏈路之遠端處理器(例如,2154)。感測器集體可利用至少一個處理器(例如處理器2152),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表示經由雲端(例如2151)耦接至感測器集體的基於雲端之處理器。處理器(例如,2152及/或2154)可位於同一建築物中、不同建築物中、由同一或不同實體擁有之建築物中、由窗/控制器/感測器集體之製造商擁有的設施中、或在任何其他位置處。在各種實施例中,如圖21之虛線所指示,不需要感測器集體2105包含分開的處理器及網路介面。此等實體可係分開的實體,且可操作地耦接至集體2105。圖21中所展示的實例中之虛線指明可選的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感測器集之機載處理及/或記憶體可用於支持其他功能(例如,經由向建築物之網路基礎設施分配集記憶體及/或處理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各種網路裝置及控制器當中交換感測器資料。遠端使用者(例如,在同一建築物內部或外部)亦可例如使用個人電子裝置存取感測器資料以進行擷取。在遠端裝置上執行以存取感測器資料之應用程式亦可提供用於可控制功能之命令,諸如用於窗控制器之色調命令。(多個)實例窗控制器描述於2016年10月26日申請的標題係「CONTROLLERS FOR OPTICALLY-SWITCHABLE DEVICES」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 PCT/US16/58872號,及2016年10月26日申請的標題係「CONTROLLERS FOR OPTICALLY-SWITCHABLE DEVICE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334,832號中,該等申請案中之各者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系統及/或設備可包含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與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一設備(例如,感測器)通訊。感測器可屬於相同類型或不同類型,例如,如本文中所描述。例如,控制系統可與第一感測器及/或第二感測器通訊。複數個裝置(例如,感測器及/或發射體)可安置於外殼中且可構成集體(例如,數位架構元件)。該集體可包含至少兩個相同類型之裝置。該集體可包含至少兩個不同類型之裝置。該集體中之裝置可操作地耦接至同一電板。電板可包含電路。電板可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控制器(例如,本地控制器)。控制系統可控制一或多個裝置(例如,感測器)。控制系統可控制建築物管理系統之一或多個組件(例如,照明、安全及/或空氣調節系統)。控制器可調節封閉體之至少一個(例如,環境)特性。控制系統可使用建築物管理系統之任何組件來調節封閉體環境。舉例而言,控制系統可調節由加熱元件及/或冷卻元件供應之能量。舉例而言,控制系統可調節經由通風口流動至封閉體及/或自封閉體流動之空氣的速率。控制系統可包含處理器。處理器可為處理單元。控制器可包含處理單元。處理單元可為中央處理單元。處理單元可包含中央處理單元(本文中縮寫為「CPU」)。處理單元可為圖形處理單元(本文中縮寫為「GPU」)。(多個)控制器或控制機構(例如,包含電腦系統)可經程式化以實施本發明之一或多種方法。處理器可經程式化以實施本發明之方法。控制器可控制形成本文中所揭示之系統及/或設備的至少一個組件。數位架構元件之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70123號中,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文併入本文中。
圖22展示電腦系統200之示意性實例,該電腦系統經程式化或以其他方式經組態以用於本文中所提供之方法中之任一者的一或多個操作。電腦系統可控制(例如,引導、監控及/或調節)本發明之方法、設備及系統之各種特徵,諸如(例如)控制封閉體之加熱、冷卻、增亮及/或通風,或其任何組合。電腦系統可為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感測器或感測器集體的部分,或與該感測器或感測器集體通訊。電腦可耦接至本文中所揭示之一或多個機構及/或其任何部分。舉例而言,電腦可耦接至一或多個感測器、閥、開關、燈、窗(例如,IGU)、馬達、泵、光學組件或其任何組合。
電腦系統可包括處理單元(例如,2206)(本文中亦使用「處理器」、「電腦」、及「電腦處理器」)。電腦系統可包括記憶體或記憶體位置(例如,2202)(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電子儲存單元(例如,2204)(例如,硬碟)、用於與一或多個其他系統通訊之通訊介面(例如,2203)(例如,網路配接器)、及週邊裝置(例如,2205),諸如快取、其他記憶體、資料儲存器、及/或電子顯示配接器。在圖22中所展示之實例中,記憶體2202、儲存單元2204、介面2203、及週邊裝置2205透過通訊匯流排(實線)(諸如主機板)與處理單元2206通訊。儲存單元可為用於儲存資料之資料儲存單元(或資料儲存庫)。電腦系統可藉助於通訊介面操作地耦接至電腦網路(「網路」)(例如,2201)。網路可為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及/或企業間網路,或與網際網路通訊之企業內部網路及/或企業間網路。在一些情況下,網路為電信及/或資料網路。網路可包括一或多個電腦伺服器,該一或多個電腦伺服器可使得能夠進行分散式計算,諸如雲端計算。在一些情況下,網路可藉助於電腦系統實施同級間網路,其可使得耦接至電腦系統之裝置能夠表現為用戶端或伺服器。
處理單元可執行可體現於程式或軟體中之機器可讀指令序列。指令可儲存於諸如記憶體2202之記憶體位置中。可將該等指令指導至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可隨後程式化或以其他方式組態處理單元以實施本發明之方法。由處理單元執行之操作的實例可包括提取、解碼、執行及寫回。處理單元可解譯及/或執行指令。處理器可包括微處理器、資料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系統單晶片(SOC)、共處理器、網路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特殊應用指令集處理器(ASIP)、控制器、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LD)、晶片組、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任何組合。處理單元可為諸如積體電路之電路的部分。系統2200之一或多個其他組件可包括於電路中。
儲存單元可儲存檔案,諸如驅動程式、程式庫及保存的程式。儲存單元可儲存使用者資料(例如,使用者偏好及使用者程式)。在一些情況下,電腦系統可包括一或多個額外資料儲存單元,該等資料儲存單元處於電腦系統外部,諸如位於經由企業內部網路或網際網路與電腦系統通訊之遠端伺服器上。
電腦系統可經由網路與一或多個遠端電腦系統通訊。舉例而言,電腦系統可與使用者(例如,操作者)之遠端電腦系統通訊。遠端電腦系統之實例包括個人電腦(例如,攜帶型PC)、平板或平板電腦PC(例如,Apple® iPad、Samsung® Galaxy Tab)、電話、智慧型電話(例如,Apple® iPhone、具備Android功能之裝置、Blackberry®) ,或個人數位助理。使用者(例如,用戶端)可經由網路存取電腦系統。
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可藉由機器(例如,電腦處理器)可執行程式碼來實施,該機器可執行程式碼儲存於電腦系統之電子儲存位置上,諸如(例如)於記憶體2202或電子儲存單元2204上。機器可執行或機器可讀程式碼可按軟體形式來提供。在使用期間,處理器2206可執行該碼。在一些情況下,可自儲存單元擷取程式碼且將其儲存於記憶體上以準備好供處理器存取。在一些情形下,可排除電子儲存單元,並將機器可執行指令儲存於記憶體上。
程式碼可經預編譯且經組態以供具有經調適以執行程式碼之處理器的機器使用,或可在執行階段期間編譯。程式碼可用程式設計語言提供,該程式設計語言可經選擇以使得程式碼能夠以預編譯或編譯時(as-compiled)方式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包含程式碼。程式碼可為程式指令。程式指令可使得至少一個處理器(例如,電腦)指導前饋及/或回饋控制迴路。在一些實施例中,程式指令使至少一個處理器指導閉合迴路及/或開放迴路控制方案。控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一或多個感測器讀數(例如,感測器資料)。一個控制器可指導複數個操作。至少兩個操作可由不同控制器指導。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控制器可指導操作(a)、(b)及(c)中之至少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控制器可指導操作(a)、(b)及(c)中之至少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使每一不同電腦指導操作(a)、(b)及(c)中之至少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使得每一不同電腦指導操作(a)、(b)及(c)中之至少兩者。控制器及/或電腦可讀媒體可指導本文中所揭示之設備或其組件中之任一者。控制器及/或電腦可讀媒體可指導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的任何操作。控制器可操作性地(通訊地)耦接至其中體現其操作之控制邏輯(例如,嵌入於軟體中之程式碼)。
在一或多個態樣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可以硬體、數位電子電路、類比電子電路、電腦軟體、韌體(包括在此說明書中揭示之結構及其結構等效物)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本文件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某些實施亦可實施為一或多個控制器、電腦程式或實體結構,例如編碼於電腦儲存媒體上的電腦程式指令之一或多個模組,以供由窗控制器、網路控制器及/或天線控制器執行或控制窗控制器、網路控制器及/或天線控制器之操作。呈現為電致變色窗或用於電致變色窗之任何所揭示實施可更一般而言實施為可切換光學裝置(包括窗、反射鏡等)或用於該等可切換光學裝置。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顯而易見對本揭示案中所描述之實施例的各種修改,且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所界定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示之實施,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本揭示案、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之最廣泛範疇。另外,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術語「上部」及「下部」有時用於易於描述諸圖,且指示對應於在適當定向之頁面上的圖之定向之相對位置,且可能不反映如所實施之裝置的真正定向。
在單獨實施之上下文中描述於此說明書中之某些特徵亦可在單個實施中以組合形式實施。相反地,在單個實施之上下文中所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單獨地在多個實施中或以任何合適子組合而實施。此外,儘管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某些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按此來主張,但來自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況下可自該組合刪除,且所主張組合可係針對子組合或子組合之變化。
類似地,雖然在圖式中以特定次序來描繪操作,但此未必意謂需要以所示之特定次序或以依序次序執行操作,或執行所有所說明操作以實現期望的結果。另外,圖式可按流程圖之形式示意性地描繪一或多個實例程序。然而,未描繪之其他操作可併入於示意性說明之實例程序中。例如,可在所說明操作中之任一者之前、之後、同時或之間執行一或多個額外操作。在某些情形中,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為有利的。此外,不應將在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中的各種系統組件之分離理解為要求在所有實施中之此分離,且應理解,所描述程式組件及系統可大體上在單個軟體產品中整合在一起或經封裝至多個軟體產品中。另外,其他實施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在一些情況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動作可以不同次序執行且仍達成期望的結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基礎設施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充電器(例如,充電器陣列)。充電器可安置於框架或框架帽蓋部分之內部中。充電器在其並不需要佈線至其正充電之裝置中的意義上可為無線充電器(例如,暫時性電路系統,諸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標記(例如,及ID標記),或任何其他需要電荷之裝置,諸如包含暫時性處理器之裝置)。充電裝置可以電氣方式為暫時性電路系統充電。充電裝置可安置於橫框(亦被稱作「水平豎框」)中。充電裝置可安置於任何實質資產中,實質資產以可操作方式(例如,以電子方式)耦接至網路(例如,設施之區域網路)且經組態以促進例如其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之無線充電。充電裝置可包含用於暫時性電路系統(例如,行動裝置)之電磁感應充電。在一些實施例中,待以無線方式充電之暫時性電路系統(例如,行動裝置)經組態以用於(例如,啟用)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可能需要亦可能不需要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之接觸。無線充電裝置並不需要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例如,行動電路系統)之間的電氣佈線之連接。無線充電可促進設施居住者與設施之固定件及/或實質資產(例如,家俱)之互動。充電站可例如在設施之構造期間作為網路之部分安裝。若設施之區域網路為安裝於設施中之初始網路,則設施可在其開放的第一天對具有此類無線充電裝置之居住者開放。充電站之使用可減少設施中所需的插座之數目,及/或用於行動裝置充電之外的免費插座之數目,因此有可能提高設施固定件之美觀性,從而允許設施內部之較高設計靈活性;並增加設施之固定件及/或實質資產之使用。安裝於建築物中之基礎設施(例如,包括框架系統及網路)可包括無線充電站(例如,作為或不作為框架系統之部分)。在設施中使用無線充電站時,(a)開發者可向目前先進技術建築物提供自第一(1)天在方便無阻礙位置中整合至建築物中之行動裝置無線充電及/或(b)居住者將具有更多及/或更容易接取之位置以對其行動裝置進行充電(例如,不會有電線妨礙他們及/或佔用急需的插座)。開發者可希望產生連接空間,其係針對居住者愈來愈多地利用行動裝置之請求而建構及/或允許無縫及輕鬆充電。無線充電可需要使用者將行動裝置置於無線充電站上而無需更多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資產及/或固定件(例如,框架部分,諸如橫框)可包含促進經由此進行無線充電之材料。舉例而言,促進電磁場(例如,沒有或減少電磁場阻塞)之材料。當實質資產及/或固定件由促進無線充電之能力減弱之材料製成時,實質資產及/或固定件可具有具有促進無線充電之材料之部分。舉例而言,由金屬(例如,鋁)製成之橫框可具有由促進無線充電之材料(例如,非金屬材料)製成的部分(例如,斷裂部分)。材料可構成經組態以促進無線充電(例如,電磁感應)技術之斷電區域。舉例而言,實質資產及/或固定件可具有經組態以用於減少電磁場之阻塞(例如,並不阻擋電磁場經由此自充電裝置穿透至充電裝置)的材料之至少一個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充電站在支撐一或多個顯示構造之框架部分中。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觀看藉由顯示構造投影之媒體時,使用者可在觀看媒體的同時將他的行動裝置置於橫框(例如,在無線充電裝置附近)上,且使用者之行動裝置可在該時間期間(例如,無縫地)充電。無線充電可需要將行動裝置鄰近於充電裝置置放(例如,置於充電裝置之頂部上、下方或一側)。
圖23展示嵌入於設施之固定件中的充電站之實例。顯示構造2331(亦指示為#1)設置在具有豎框2330及橫框2332之框架系統中。框架站固持顯示構造2331以及窗(諸如2322及2332)。橫框2332在區2350中包括其內部的充電裝置,該充電裝置耦接至網路(例如,與顯示構造2331耦接之同一網路)。橫框2332在區2350中包括橫框2332外部之無線充電站。充電站之區可擴展超出2350,例如取決於無線充電裝置之充電能力(例如,範圍)。觀看藉由顯示構造2331顯示之媒體的使用者可在觀看所顯示媒體的同時將待充電裝置(例如,行動裝置)置於橫框上,因此允許對待充電裝置進行無縫充電(例如,假設待充電裝置經組態用於無線充電)。待充電裝置可以無線方式充電,無論使用者是否在使用顯示構造。窗(例如,2322及2323)中之至少一者可能是或可能不是可著色窗。窗(例如,2322及2323)中之至少一者可能是或可能不是智慧型窗,諸如電致變色窗。
在一些實施例中,區域網路操作地耦接至無線充電裝置。無線充電可包含感應式充電。無線充電可為無繩(cordless)充電。無線充電可促進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之間的無接觸(例如,無繩)充電。舉例而言,無線充電可能不需要與充電裝置或其任何中間物(例如,對接站或插頭)電接觸。無線充電可促進電功率之無線傳遞。無線充電可利用電磁感應以將電力提供至待充電裝置,例如攜帶型(例如,暫時性)裝置。暫時性裝置可包含車輛、電動工具、電動牙科設備(例如,牙刷)或任何其他醫療裝置。攜帶型裝置可能需要亦可能不需要與充電裝置(例如,充電板)精確對準。無線充電可經由電感耦合傳遞能量。無線充電可包括經由充電裝置(例如,充電板)中之感應線圈傳遞交流電。無線充電可包括產生磁場。磁場之強度可發生波動(例如,當交流電之振幅波動時)。此不斷改變的磁場可在攜帶型裝置(例如,行動裝置)之感應線圈中產生交流電。感應線圈中之交流電可傳遞通過整流器,例如以將其轉換成直流電。直流電可為電池充電及/或提供攜帶型裝置(例如,暫時性電路系統)之操作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充電裝置(例如,此處亦用作無線充電或感應式充電器)利用共振電感耦合。充電裝置可包含例如至一或多個感應線圈(例如,至感應線圈中之各者)的電容器。電容器之添加可產生具有(例如,特定)共振頻率之兩個低電流電路。交流電之頻率可與共振頻率匹配。可例如取決於達到峰值效率所要求的距離來選擇頻率。舉例而言,取決於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之指定置放位置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取決於安置於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之指定置放位置之間的(多種)材料。充電裝置可包含可移動傳輸線圈。充電裝置及/或待充電裝置可包含接收器線圈,諸如鍍銀銅或鋁(例如,以最小化重量及/或減小諸如由於集膚效應而產生的電阻)。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充電裝置係高功率充電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充電裝置係低功率充電裝置。低功率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為小電子裝置充電,諸如蜂巢式電話、手持型裝置、電腦(例如,膝上型電腦)。低功率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在至多約50瓦特(W)、100 W、150 W、200 W、250 W、300 W、350 W、400 W、450 W或500 W之功率位準下充電。低功率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在前述功率位準中之任何者之間的功率位準(例如,自約50 W至約100 W、自約100 W至約500 W或自約50 W至約500 W)下充電。高功率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在至少約700 W、一(1)千瓦(KW)、10 KW、11 KW、100 KW、200 KW、300 KW或500 KW之功率位準下充電。高功率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在前述功率位準中之任何者之間的功率位準(例如,自約700 W至約500 KW、自約700 W至約10 KW或自約1 KW至約500 KW)下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充電站可提供相較於有線充電站之優點。舉例而言,在無線充電中,諸如由於腐蝕、觸電及佈線纏結而出現電氣故障之風險較低。舉例而言,在無線充電中,不存在電連接器、插槽及/或佈線之磨損及撕裂損壞,例如因為充電裝置與待充電裝置之間不需要佈線及連接。舉例而言,無線充電提供提高之使用便利性及/或設施美觀性。舉例而言,無線充電提供方便的頻繁充電。無線充電可允許動態充電,例如在行動裝置處於運動中時為行動裝置充電(例如,取決於充電裝置之容量)。當醫療裝置待充電時,無線充電可例如藉由不需要連接至由多個使用者使用之電力插座及/或佈線而降低受損風險。充電速度可屬於例如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所定義的1、2或3級無線功率傳遞(WPT)類別。無線充電可與充電裝置相距至多約1公分(cm)、2 cm、4 cm、5 cm、8 cm、10 cm、25 cm、50 cm、75 cm、100 cm、250 cm、500 cm、750 cm、900 cm或1000 cm之距離。無線充電與充電裝置相距的距離可在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間(例如,自約1 cm至約10 cm、自約1 cm至約50 cm、自約1 cm至約100 cm或自約1 cm至約1000 cm)。無線充電可與充電裝置相距至多約1吋(”)、1.5”、1.6”、6”或12”之距離。無線充電與充電裝置相距的距離可在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間(例如,自約1”至約12”)。無線充電可與充電裝置相距至多約5呎(’)、10’、20’、30’、40’或50’之距離。無線充電與充電裝置相距的距離可在前述值中之任何者之間(例如,自約5’至約50’)。
在一些實施例中,充電裝置可遵守管轄區域中認可之至少一個標準(例如,協定)。標準可包含Qi或Power Matter Alliance (PMA)標準。標準可包含J1773 (Mange充電)、SAE J2954、AirFuel聯盟、無線功率聯盟(A4WP或Rezence)或ISO 15118標準。標準可限定頻率及/或連接協定。充電裝置可經組態以與管轄區域中認可之複數個(例如,所有)標準一起編譯。標準可為開放介面標準。標準可為無線功率傳遞標準。標準可為無線功率協會標準。標準可為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標準可為AirFuel聯盟標準(例如,組合A4WP與PMA)。標準可為道路車輛標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充電裝置操作地耦接至設施之網路及/或控制系統。充電裝置可受控制系統控制。舉例而言,控制系統可對關閉或打開充電裝置進行排程。控制系統可控制充電裝置之操作模式。控制系統可與設施之控制系統整合或分離。充電裝置可另外或替代地(例如,由使用者)例如經由應用程式模組手動控制。充電裝置之應用程式模組可包含圖形使用者介面(GUI)。應用程式模組可經組態以接收使用者輸入。應用程式模組可經組態以用於安裝待充電裝置。應用程式模組可經組態以用於安裝耦接至設施之網路之裝置。充電裝置可為可由網路發現的。網路可以可操作方式(例如,以通訊方式)耦接至設施之建築物資訊模型化(BIM)(例如,Revit檔案)。耦接至網路之(多個)充電裝置之位置及/或狀態可(例如,間歇性地或即時)更新至例如網路及更新至BIM檔案。應用程式模組可指示充電裝置之位置、操作模式及/或狀態。GUI可在設施之BIM檔案中描繪充電裝置之位置、操作模式及/或狀態。GUI可指示使用者及/或待充電裝置之位置,該位置係相對於設施(例如,封閉體,諸如設施之房間),例如,如BIM檔案中所描繪。相較於BIM檔案中可用之細節,GUI可展示極簡版本(例如,具有較低細節級別,諸如所選擇之細節級別)。例如,應用程式模組可展示固定件且選擇設施之裝置(例如,一或多個充電裝置及/或一或多個媒體顯示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設施之數位協作的位置之動態移動性(例如,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之本體、數位協作單元之框架、及/或重心的垂直移動)。數位協作單元之部分可包含實體工作表面、媒體顯示器、照明、透明面板、佈纜、及/或固定配件。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獨立式協作單元、耦接至外部固定件(例如,壁或窗)之數位協作單元、小群組艙、或設置在矩陣形式之大開放區中的數位協作單元(例如,顯示器矩陣,諸如作用為視訊牆)。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至少一個、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安裝至數位協作單元之本體(例如,面板)及/或框架。具有動態移動性之媒體顯示器可耦接至設施之天花板,其具有滑動或樞轉(例如,垂直地)入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之位置的能力。耦接至天花板之動態可移動媒體顯示器可包含導引軌及/或磁性支撐。移動可藉由包含磁或電力之物理力來致動。移動可藉由致動器(例如,馬達)來致動。移動可藉由吸引力(例如,磁力)來致動。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至少一個、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具有連動(例如,一起一致移動)。動態移動性可受控制(例如,使用至少一個控制器,諸如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控制器或控制系統的任一者)。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嚙合一機構,以造成多個部分之一致移動(例如,連動、及/或協同移動)。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至少一個、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具有獨立移動(例如,非連動、非協同、及/或分離)。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至少一個、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具有自動移動(例如,使用感測物理特性(例如,本地使用者之身體特徵)的感測器及/或本地使用者之歷史偏好來判定調整)。本地使用者之物理身體特徵可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一些及/或所有部分可具有手動移動。具有動態移動性之數位協作單元的一些及/或全部部分可具有自動移動,例如,利用手動越控。虛擬壁架可呈現在透明顯示器中,且保持其位置以(效果上)隨著本地媒體顯示器及/或實體工作表面而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協作單元包括安裝在數位協作單元及/或媒體顯示器之至少兩個遠端部分上的多個影像感測器(例如,視訊攝影機)。至少兩個遠端部分可包括在本體及/或任何框架及/或透明面板之相對側上的隅角。可採用多個影像感測器以產生數位協作單元之本地使用者的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可串流至遠端使用者。多個影像感測器可具有動態移動性,提供可調整本地使用者之物理特性及/或歷史偏好的移動(例如,自動及/或手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協作單元包括允許擴充、收縮、打開、及/或侷限該單元之可移動壁。可移動隔板(例如,諸如壁及/或門之面板)可提供調整以(i)容納進入單元中,(ii)容納從單元離開,及/或(iii)促進在單元中之本地使用者的隱私。可移動隔板(例如,諸如壁之面板)可部分或完全不透明。可移動隔板可包含可著色玻璃。可移動隔板可安裝(例如,經由鉸鏈)至數位協作單元之主體及/或框架,例如以允許移動(例如,繞鉸鏈樞轉)。可移動隔板可安裝至數位協作單元之主體及/或框架,例如以允許(例如,折疊型)擴充及收縮單元。可移動隔板可係部分或完全不透明及/或包含可著色玻璃,例如以限制在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觀看自數位協作單元的外部及/或自相鄰數位協作單元(例如,作為群組艙之部分)。可移動隔板可包含在可移動隔板(例如,壁)之(例如,頂部)上具有或沒有媒體顯示器的對開門。可移動隔板(例如,壁及/或支撐面板)可包括木頭、金屬、織物、層壓體、塑膠、及/或可著色玻璃。
圖24展示數位協作單元(例如,群組艙)2400之實例。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主體包含支撐面板2410,其可係透明及/或部分不透明,及/或包含可著色窗。相鄰數位協作單元2400具有連接(共同)壁2415,其可係透明、及/或部分或完全不透明,及/或包含可著色窗。媒體顯示器2420可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本體2405及/或框架可移動(例如,在箭頭2425之方向)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耦接至媒體顯示器2420之佈纜可隨著媒體顯示器2420而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2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係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之身體特徵(例如,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及/或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之歷史偏好。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手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耦接至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之佈纜可隨著顯示器2420而移動。支撐面板2410可包含聲音減輕材料,例如,以提供用於進行會議之安靜空間及/或以限制數位協作單元2400外部之聲音的傳播。支撐面板可包含可移動隔板(例如,壁及/或門)2435,其經安裝(例如,利用鉸鏈)用於樞轉(例如,在箭頭2440之方向且反之亦然,在圖24中之實線所示的第一位置與虛線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至支撐面板2410及/或連接壁2415,該可移動壁2435可包含聲音減輕材料。可移動壁2435可樞轉以允許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進入及離開。可在(多個)遠端位置處複製媒體顯示器2420前方的實體工作表面(例如,桌子壁架)2445(例如,當與具有類似建構的入口之使用者協作時)。實體工作表面可增強沉浸式體驗及/或大致上增強便利性。實體工作表面2445可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本體及/或框架(例如,支撐面板2410)可移動(例如,在箭頭2450之方向上)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實體工作表面2445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2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24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2430之歷史偏好。實體工作表面2445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2430手動地調整。實體工作表面2445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實體工作表面2445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實體工作表面2445之至少一者可(例如,各)嚙合使其等(例如,分離地或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或實體工作表面2445各在無另一者移動之下移動(例如,分離移動、及/或非協調移動)。實體工作表面2445包含耦接至其之固定配件(未圖示)。透明媒體顯示2420包含耦接至其之固定配件(未圖示)。耦接至實體工作表面2445及/或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之固定配件係相對於支撐面板2410、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框架(例如,與實體工作表面2445一致)、相對於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例如,上下)。耦接至固定配件之佈纜與各別固定配件相關聯移動。提供照明2455(例如)以協助確保由一或多個影像感測器(例如,攝影機)2460獲得良好品質媒體流。照明2455可係相對於支撐面板2410可移動(例如,在由箭頭2465所指示的方向上)、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框架可移動、及/或相對於重心G可移動。照明2455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之歷史偏好。照明2455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諸如2430)手動地調整。照明2455之位置係(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照明2455可彼此固定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照明2455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實體工作表面2445、及照明2455可彼此固定以促進其等協同(例如,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實體工作表面2445、及照明2455可各嚙合使其等一致或分離地移動之機構。以下之至少兩者:(i)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ii)實體工作表面2445、及(iii)照明2455可係可分離地(例如,以非協調方式、以非相同方式)移動。揚聲器(未圖示)可提供聲音輸出、及/或個人頭戴式耳機或耳機(未圖示)可具備音訊內容(例如,使用藍牙連接、或有線)。利用至少兩個影像感測器(例如,攝影機)2460,其等係安裝在數位協作單元2400及/或媒體顯示器2420之至少兩個分離位置上(例如,在本體及/或任何框架及/或透明面板上之相對側上的隅角),可採用多個影像感測器2460以產生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本地使用者2430的立體影像。感測器2460可經組態以產生立體影像。立體影像可串流至遠端使用者,例如作為數位協作場次之部分。多個影像感測器2460可係可移動的,例如(i)相對於支撐面板2410(例如,在箭頭2470所指示之方向)、(ii)相對於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框架、及/或(iii)相對於重心G。感測器可係靜止的。影像感測器2460之位置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2430之高度及/或位置來自動地調整,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本地使用者2430之身體特徵及/或本地使用者2430之歷史偏好。影像感測器2460之位置可由本地使用者2430手動地調整。影像感測器2460之位置可(例如)利用手動越控來自動地調整。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影像感測器2460可彼此固定以一致(例如,協同)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及影像感測器2460可(例如,各)嚙合使其等(例如,分離地或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實體工作表面2445、照明2455、及影像感測器2460之至少兩者可操作地耦接(例如,彼此固定及/或電耦接)以一致移動。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實體工作表面2445、照明2455、及影像感測器2460之至少兩者可嚙合使其等一致移動之機構。透明媒體顯示器2420、實體工作表面2445、照明2455、及影像感測器2460之至少兩者可係可分離移動(例如,在無(多個)其他者移動之下可移動)。網路(例如,電力及/或通訊)之佈線可通過數位協作單元2400之本體2405(諸如支撐面板2410),且經由連接器(例如,設置在設施之地板、壁或天花板上)而連接至網路。數位協作單元2400可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例如,設施之外部網路及/或區域網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數位協作單元係操作地耦接至至少一個控制器,諸如控制系統之部分(例如,形成智慧型建築物平台)。控制系統可包含各種應用程式(app)(例如,用於操作媒體顯示器之應用程式、用於個人化健康管理之應用程式、用於邊緣計算之應用程式、及/或用於在設施內或外部的通訊之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可在作業系統上運行。控制系統可包含作業系統分散式容器(例如,建築物資訊管理連接及檔案,用以防止未經授權存取之數位安全性,及/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能力)。至少一個控制器可以操作地耦接至網路。作業系統可在網路上運行。至少一個控制器可操作地耦接至具有網路節點及/或連接之網路(例如,電力供應、資料儲存、資料轉換(有線及/或無線)、及/或計算能力/處理器)。網路可操作地耦接至各種節點,諸如一或多個裝置(例如,感測器、發射器、或收發器)。收發器可包含無線電(例如,UWB無線電)。網路可係安全網路(例如,提供數位安全性)。網路可操作地耦接至人工智慧(例如,機器學習)模組(例如,計算方案)。網路可提供蜂巢式通訊(例如,遵守至少第4代、或第5代蜂巢式通訊協定)。
圖25展示控制系統、相關聯網路、及相關聯裝置之實例,其可連結介於本地參與者與遠端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數位通訊(例如,視訊會議)場次使用,例如使用如在本文中所論述之數位協作單元。控制系統係操作地耦接至網路部分2530,其具有用於通訊及/或電力供應之網路節點及/或連接。電力2531(例如,24伏特DC)係透過網路2530傳輸。資料2532係透過網路轉移(例如,經由Gpbs線性同軸電纜乙太網路及/或光纖)。網路部分2530係操作地耦接至控制器及/或處理器2533(例如,x86及ARM核心、數十億位元組之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及/或數兆位元組之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 SSD))。控制系統可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設施作業系統(OS)部分2520。建築物資訊管理(BIM)檔案(例如,設施之數位孿生)、各種感測器、及/或其他網路節點2521包含設施作業系統2520之部分。數位安全性(例如,TLS v1.2,128AES-256SHA Crypto)2522包含設施作業系統2520之部分。數位安全性2522可限制對網路之存取,而同時允許邊緣計算。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RNN、MRT、AER、TLSG、RTLS) 2523可包含設施作業系統2520之部分。控制系統可包含應用程式(例如,用於操作媒體顯示器之應用程式2511、用於個人化健康管理之應用程式2512、允許邊緣計算之應用程式2513、及/或用於在設施內或外部的通訊之應用程式2514)。2510在設施作業系統上運行。
圖26展示具有支撐結構(例如,包含窗、壁、框架、本體、透明面板、不透明面板、或基底)2604之數位協作單元2600的實例。數位協作單元2600包含實體工作表面(例如,實體壁架)2602,其可相對於支撐結構2604、及/或相對於固定件(諸如地板、天花板、及/或壁)可移動(例如,在箭頭2603之方向上)。實體工作表面2602係由支撐結構2604支撐。數位協作單元2600包含(例如,透明)顯示器2601,其可與網路通訊且用於與遠端使用者進行沉浸式視訊互動。圖26展示具有支撐結構(例如,包含窗、壁、框架、本體、透明面板、不透明面板、或基底)2665之數位協作單元2650的實例。數位協作單元2650包含實體工作表面(例如,實體壁架)2653。實體工作表面2653係由支撐結構2665支撐。數位協作單元2650包含(例如,透明)顯示器2651,其可與網路通訊且用於與遠端使用者進行沉浸式視訊互動。顯示器2651可相對於支撐結構2665可移動(例如,在箭頭2652之方向上)。(例如,透明)顯示器可由窗、壁、框架、本體、透明面板、基底、及/或天花板支撐。
圖27展示可結合介於遠端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數位通訊場次(例如,以促進視訊會議場次、或協作線上串流,諸如電影串流)而執行之操作的實例。使用者進入數位協作單元2701。可調整(例如,移動)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媒體顯示器、一或多個實體工作表面、照明、佈纜、固定配件、及/或其他部分2702。(多個)調整可係自動、手動、或自動與手動之組合。進行與遠端使用者之數位協作2703。
圖28展示可結合介於遠端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數位通訊(例如,視訊會議)場次而執行之操作的實例。使用者進入數位協作單元2801。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部分可經調整(例如,移動)以妨礙觀看至(多個)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數位協作單元中之第一使用者上2802。進行與遠端使用者之數位協作2803。
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協作單元包含(多個)項目(i)顯示器、(ii)實體工作區、(iii)照明、或(iv)任何其他固定配件。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顯示器(例如,媒體顯示器,諸如顯示構造),其係靜止的或(例如,垂直)可移動的。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實體工作區(例如,實體壁架),其係靜止的或(例如,垂直)可移動的。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照明,其係靜止的或(例如,垂直)可移動的。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任何其他固定配件,其係靜止的或(例如,垂直)可移動的。數位協作單元可包含項目(i)顯示器、(ii)實體工作區、(iii)照明、或(iv)任何其他固定配件,其中該等項目(i)、(ii)、(iii)、及(iv)之至少兩者係靜止的或可移動的。該等項目之至少兩者包括所有項目。可移動可係可控制地可移動(例如,自動地藉助於(多個)感測器,或者手動地藉助於使用者輸入)。當項目(i)、(ii)、(iii)、及(iv)之至少兩者係在數位協作單元中可移動的,接著係可一起移動(例如,協同、串接、作為協調移動)、或分離地(例如,個別地、以非協調方式、非串接)。當項目(i)、(ii)、(iii)、及(iv)之任一者係自動可移動時,藉由至少一個控制器來促進(例如,控制)移動。至少一個控制器可係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控制系統的任一者之部分或操作地耦接至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控制系統的任一者,諸如控制其中設置有數位協作單元之設施的控制系統。
儘管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已展示且描述於本文中,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此類實施例僅作為實例而提供。並不預期本發明受說明書中所提供之特定實例的限制。儘管已參考前述說明書描述了本發明,但本文中之實施例的描述及說明並不意欲以限制性意義來解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將想到大量變化形式、改變及取代。此外,應理解,本發明之所有態樣不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特定描繪、組態或相對比例,這取決於各種條件及變數。應理解,可在實踐本發明時採用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各種替代例。因此,預期本發明亦應涵蓋任何此類替代例、修改、變化形式或等效物。預期以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本發明之範疇,且藉此涵蓋此等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範疇內的方法及結構。
1:顯示構造 2:顯示構造 3:顯示構造 100:數位協作單元 110:框架 120:媒體顯示器/顯示構造 130:本地使用者 140:虛擬影像/影像 150:圖像 160:虛擬工作表面 170:實體工作表面 180:箭頭 190:箭頭 200:攝影機系統/本地系統 210:媒體顯示器 214:感測器 215:視訊影像 220:使用者 225:注視方向 230:透明面板/面板 250:可移動托架 260:安裝座 270:控制器 280:書桌或桌子 290:網路 300:數位協作系統 310:媒體顯示器 320:感測器 330:可移動托架/托架 340:垂直 342:重心 400:視圖 401:像素 402:陰影區/區域 430:視圖 431:水平 460:視圖 461:發光區域 462:感光區域 463:構造 500:媒體顯示器 510:影像 520:虛線 530:桌子 540:區 600:框架設置 610:本地使用者 620:遠端使用者 630:媒體顯示構造 640:桌子覆疊/覆疊 645:壁架或桌子 650:花盆覆疊/網路介面 660:輔助內容/虛擬文件 700:視訊會議 710:本地使用者/使用者 720:遠端使用者/使用者/使用者影像 730:媒體顯示構造/媒體顯示器 740:虛擬桌子覆疊/覆疊 750:邊緣 760:部分 801~807:操作 900:封閉體/建築物 901:處理器 902:數位孿生 903:網路鏈路/網路 904:網路鏈路 905:互動目標/目標 906:虛擬物件/虛擬裝置 907:手持型控制/手持型控制器 908:虛擬手持型控制器 909:數位射線 910:相交點 1001:顯示構造 1002:窗 1003:窗框/框架 1004:緊固件結構/緊固件 1005a:鉸鏈 1005b:鉸鏈 1011:箭頭 1020:表面 1021,1022,1023:窗 1025,1026,1027:箭頭 1100:構造總成 1101:較薄玻璃窗格 1102:第二黏著劑層 1103:顯示矩陣 1104:第一黏著劑層 1105:較厚玻璃窗格 1111:佈線 1112:電路系統 1113:緊固件d 1200a~1200d:電致變色窗 1205:裝置 1210:存取點 1300:平面佈置圖 1310:入口 1320,1330:群組/群組艙 1340:開放區 1400:平面佈置圖區段 1410:入口 1411:實體工作表面 1412:虛擬覆疊 1413:圖像 1420:入口/媒體顯示器 1421:框架 1422:面板蓋 1430:本地使用者/使用者 1440:透明媒體顯示器 1450:遠端使用者 1451:圖像 1452:經編校區 1453:輔助內容 1454:圖像 1460:媒體顯示器 1461:本地背景 1462:透明支撐結構 1463:輔助內容/註解 1465:光之線 1470:箭頭 1472:箭頭 1474:箭頭 1476:箭頭 1500:個人入口 1510:透明媒體顯示器 1520:視訊影像感測器 1530:單一座 1540:隱私面板/面板 1541:連接器 1550:隱私面板 1560:實體工作表面 1570:照明/媒體體驗調整器 1580:揚聲器 1590,1592:箭頭 1593:固定配件 1594:箭頭 1600:群組艙/艙 1610:本地使用者 1611:壁架透視覆疊 1612:圖像 1620:本地使用者 1621:實體壁架 1625:支撐面板 1630:媒體顯示器 1631:杯子 1632:本地攝影機控制 1633:照明面板 1634:背景部分 1635:遠端參與者 1636:下拉及/或資訊性選單 1637:植物 1640:透明媒體顯示器 1700:大群組集會空間 1800:電致變色裝置 1802:基板 1804:透明導電層/元件 1806:電致變色層/EC層/元件 1808:離子導電層或區域/元件 1810:相對電極層/CE層/元件 1814:第二TCL/元件/透明導電層 1816:電壓源 1820:電致變色堆疊/堆疊 1900:IGU 1904:第一窗格 1906:第二窗格 1908:內部容積/感測器 1910:ECD 1912:EC堆疊 1914:第一透明導電氧化物(TCO)層 1916:第二TCO層 1918:間隔物 1920,1922:密封劑/主密封件 1924:密封劑/密封件 1926,1928:匯流條 2000:控制系統架構 2001:封閉體 2004:本地控制器/窗控制器 2006:樓層控制器/網路控制器 2008:主控制器 2010:外部源 2020:資料庫 2024:建築物管理系統 2100:圖式 2105:感測器集體/集體 2110A,2110B,2110C,2110D:感測器 2115:處理器 2151:雲端 2152,2154:處理器 2200:系統 2201:電腦網路 2202:記憶體 2203:通訊介面/介面 2204:儲存單元 2205:週邊裝置 2206:處理單元 2322,2323:窗 2330:豎框 2331:顯示構造 2332:橫框/窗 2350:區 2400:數位協作單元 2405:本體 2410:支撐面板 2415:連接壁 2420:媒體顯示器 2425:箭頭 2430:本地使用者 2435:可移動壁/可移動隔板 2440:箭頭 2445:實體工作表面 2450:箭頭 2455:照明 2460:影像感測器/感測器 2465:箭頭 2470:箭頭 2510:設施作業系統 2511:用於操作媒體顯示器之應用程式 2512:用於個人化健康管理之應用程式 2513:允許邊緣計算之應用程式 2514:用於在設施內或外部的通訊之應用程式 2520:設施作業系統(OS)部分/設施作業系統 2521:網路節點 2522:數位安全性 2523: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 2530:網路部分 2531:電力 2532:資料 2533:控制器及/或處理器 2600:數位協作單元 2601:顯示器 2602:實體工作表面 2603:箭頭 2604:支撐結構 2650:數位協作單元 2651:顯示器 2652:箭頭 2653:實體工作表面 2665:支撐結構 2701:方塊 2702:方塊 2703:方塊 2801:方塊 2802:方塊 2803:方塊 C:間隔 D:寬度 E:距離 G:重心 S1:表面 S2:表面 S3:表面 S4:表面
本發明之新穎特徵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細緻闡述。將參考以下闡述利用本發明原理之說明性實施例的實施方式及隨附圖式(在本文中亦為「圖(Fig./Figs.)」)來獲得對本發明之特徵及優點的較佳理解,其中: [圖1]描繪經由媒體顯示器之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2]示意性地展示媒體顯示器及(多個)可移動感測器(例如,攝影機)之配置的側視圖; [圖3]展示顯示器及(多個)可移動感測器(例如,攝影機)之平面圖; [圖4]展示媒體顯示器基材與影像感測器之互動; [圖5]示意性地繪示應從進入影像提取之使用者切下部分(cutout),以顯示在媒體顯示器上; [圖6]描繪經由與建築物之外部窗整合的透明媒體顯示器之在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7]描繪經由在設施內部之獨立式面板上的透明媒體顯示器之在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8]展示沉浸式協作方法之流程圖; [圖9]描繪通訊地耦接至其數位孿生(twin)表示之封閉體; [圖10A]及[圖10B]展示各種窗及顯示器; [圖11]示意性地展示顯示器(例如,顯示構造總成); [圖12]示意性地展示與設置在壁上或附接至該壁之裝置互動的使用者; [圖13]示意性地展示包括用於沉浸式視訊協作之區的建築物中之辦公室空間的透視圖; [圖14]描繪使用個別入口之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15]描繪用於沉浸式視訊互動之角落或艙,其係為了隱私而至少部分封閉; [圖16]描繪使用多個個別入口之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17]描繪在容納許多本地參與者之本地區中使用多個顯示器的協作者之間的沉浸式視訊互動; [圖18]示意性地展示電致變色裝置; [圖19]展示在整合玻璃單元(Integrated Glass Unit, IGU)中之實例電致變色窗的截面圖; [圖20]示意性地展示控制系統架構及建築物之實例; [圖21]展示感測器配置之示意性實例; [圖22]示意性地展示處理系統及相關組件; [圖23]展示框架系統中之各種窗及顯示構造; [圖24]示意性地展示數位協作單元之透視圖; [圖25]示意性地展示控制系統、相關聯網路、及相關聯裝置; [圖26]示意性地展示數位協作單元之透視圖; [圖27]展示沉浸式數位協作之流程圖;及 [圖28]展示沉浸式數位協作之流程圖。
圖及其中之組件可能未按比例繪製。本文中所描述之圖式的各種組件可能未按比例繪製。
100:數位協作單元
110:框架
120:媒體顯示器/顯示構造
130:本地使用者
140:虛擬影像/影像
150:圖像
160:虛擬工作表面
170:實體工作表面
180:箭頭
190:箭頭
G:重心

Claims (267)

  1.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A)建立在(i)一第一處理器與(ii)一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及相關聯感測器,而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及 (B)利用在該第一位置處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二處理器傳達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經組態以擷取在該第二位置中之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其他感測器。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通訊鏈路包含一機器對機器通訊。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部分包含在描繪該第二使用者之該媒體流的一其他部分周圍之一區域。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含一透明顯示器,且其中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部分促進透過該透明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第一位置之至少部分觀看。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促進通過其之可見光譜中的光之至少約30%的透射。
  7.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促進通過其之可見光譜中的光之從約20%至約90%的透射。
  8.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透射、及/或反射率。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
  12.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至少約30%。
  13.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約10%至約100%。
  14.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係耦接至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的一控制系統。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
  17.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
  18.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封閉體中。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一感測器及一發射器。
  20.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中。
  21.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中。
  22.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
  2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C)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顯示至少一個虛擬物件,該虛擬物件描繪其空間地呈現為設置在(i)該第一使用者與(ii)顯示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的該媒體流之間的一家俱。
  24.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顯示該至少一個虛擬物件,使得其提供在該第二使用者之描繪的一視深前方之一視深。
  25.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虛擬物件經組態以至少在串流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該媒體流的一部分期間側面描繪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
  2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相關聯的一影像感測器,該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以用於產生待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傳達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其他媒體流,該其他媒體流係與該第一位置相關聯,該第一使用者朝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注視。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聚焦在(i)介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瞳孔之間的、(ii)介於該第一使用者的眉毛之間的及/或(iii)於該第一使用者的一鼻樑之末端處的一中心位置上、或一實質上中心位置上。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位置係垂直對準的、水平對準的、或垂直且水平兩者對準的。
  29.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
  30.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自動地執行。
  31.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地基於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及/或人工智慧。
  32.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至少一個控制器控制。
  33.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一控制系統控制,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控制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設施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34.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該感測器以用於從一擷取位置產生該其他媒體流,該擷取位置對應於指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相對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可移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匹配該第一使用者之該注視區域。
  36.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
  37.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根據該第一使用者之一經擷取影像而自動地執行。
  38.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使用者係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側上,且其中該感測器之該擷取位置係設置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側上,使得該媒體流使用通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透明顯示器的影像來描繪該第一使用者,該第一側係相對於該第二側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一相對側。
  39.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對可見光係至少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允許該可見光之至少一部分通過。
  40.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當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非操作時及/或當該第一媒體顯示器操作時,允許可見光通過其。
  41.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安裝在由該至少一個控制器驅動之一可移動托架上。
  42. 如請求項4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係一整合玻璃單元,且其中該可移動托架係(i)經組態用於平面運動,及(ii)設置在該整合玻璃單元之一內部中。
  44.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括整合複數個發光像素之一透明基材,且其中該感測器包含設置在該透明基材上之複數個感測件。
  4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或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顯示一共享輔助內容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區域處及/或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區域處。
  46.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i)該第一媒體之該區域排除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描繪及/或(ii)該第二媒體之該區域排除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描繪。
  47.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該共享輔助內容係可由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由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或由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及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兩者更新。
  48.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顯示該共享輔助內容之該區域經組態以促進用於修改該共享輔助內容之觸控螢幕能力。
  49.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該共享輔助內容係數位儲存在儲存器中,該儲存器係經由一輔助通訊鏈路而回應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及/或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
  5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個別入口中。
  5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小群艙中。
  5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大群區中。
  5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獨立式面板上。
  5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活動中心中。
  5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利用在該第二位置處之該第二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傳送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的一其他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其他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其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以促進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其他媒體流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二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56. 如請求項55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該其他媒體流包括由與該第二媒體顯示器相關聯的一其他感測器所擷取之一視訊流,且其中該其他感測器從對應於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之一第二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之一第二擷取位置擷取該視訊流,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
  57.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1至56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58.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第一處理器之操作地耦接係經由一通訊鏈路而至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及 (B)引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經由該通訊鏈路而從該第二處理器傳送至該第一處理器之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59.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電路系統。
  60.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
  61.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
  62.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控制系統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
  63.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處理器係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封閉體中。
  64. 如請求項63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一感測器及一發射器。
  65. 如請求項63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中。
  66. 如請求項63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中。
  67. 如請求項63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
  68. 如請求項58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透射、及/或反射率之一可著色窗,其中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
  69. 如請求項68之設備,其中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
  70. 如請求項69之設備,其中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
  71.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1至56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72.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一或多個操作: 引導設置在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顯示設置在一第二位置處之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的一媒體流,該媒體流係從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處理器傳送至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處理器,該媒體流係經由一通訊鏈路來傳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該一或多個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該第一位置處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該第一處理器之該操作地耦接係經由該通訊鏈路而至該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該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該第二位置處的該第二媒體顯示器。
  73. 如請求項7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其中該等產品指令嵌入於一或多個多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中。
  74. 如請求項7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其中該等產品指令包括於一程式產品中。
  75.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請求項1至56之方法中之任一項的一或多個操作。
  76. 如請求項75之系統,其中促進一或多個操作包含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裝置、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設備、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系統、促進通訊、及/或促進功率傳輸。
  77.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一位置處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二處理器;及 (b)促進介於該第一處理器與該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通訊鏈路經組態以傳輸經傳輸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媒體流,其中抑制該媒體流之一第一部分顯示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上,該抑制使得能夠透過對應於經抑制之該媒體流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部分觀看該第一位置之至少一部分。
  78.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至少部分地藉由經組態以啟用該媒體流之協定的傳輸之該媒體流的傳輸。
  79.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係操作地耦接至至少部分設置在包括該第一位置之一封閉體中的一階層式控制系統。
  80. 如請求項79之系統,其中操作地耦接包含實體地耦接、無線地耦接、通訊地耦接、或電子地耦接。
  81. 如請求項75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係至少部分設置在一設施中且能夠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
  82. 如請求項81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連接至該設施中之複數個裝置。
  83. 如請求項82之系統,其中(i)該複數個裝置之至少兩者係不同類型及/或(ii)該複數個裝置之至少兩者係相同類型。
  84. 如請求項82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處理器、控制器、感測器、發射器、接收器、傳輸器、及/或裝置集體。
  85. 如請求項82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操作地耦接至一可著色窗之一控制器,以用於操作性地控制該可著色窗。
  86. 如請求項82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一控制器,其操作地耦接以控制一照明裝置、一可著色窗、一感測器、一發射器、一媒體顯示器、一分配器、一處理器、一電源、一安全系統、一火警警報系統、一聲音媒體、一天線、一雷達、一控制器、一加熱器、一冷卻器、一通風口、或一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HVAC)。
  87. 如請求項81之系統,其中該通訊信號包括蜂巢式通訊信號。
  88. 如請求項81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至少第四(4G)代或至少第五(5G)代蜂巢式通訊。
  89. 如請求項81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使用同軸纜線、導光線、及/或雙絞線之功率及通訊信號的傳輸。
  90. 如請求項81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纜上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
  91.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係安裝在一設施中之該第一網路。
  92.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網路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建築物之一包絡中。
  93.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線上傳輸二或更多個通訊類型。
  94. 如請求項77之系統,其中該通訊類型包含蜂巢式通訊、視訊通訊、控制通訊、或其他資料流。
  95.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用一感測器以擷取設置在一第一位置中之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的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設置在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第一媒體顯示器相關聯,且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該媒體流。
  96.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建立介於(i)一第一處理器與(ii)一第二處理器之間的一通訊鏈路,該第一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而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所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
  97.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通訊鏈路包含一機器對機器通訊。
  98.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通訊鏈路經組態以促進該媒體流之傳輸。
  99.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傳輸用於在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上顯示之該媒體流。
  100.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該感測器以用於從一擷取位置產生該媒體流,該擷取位置對應於指向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注視區域。
  101. 如請求項10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聚焦在(i)介於該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之一第一使用者的瞳孔之間的、(ii)介於該第一使用者的眉毛之間的及/或(iii)於該第一使用者的一鼻樑之末端處的一中心位置上、或一實質上中心位置上。
  102.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位置係垂直對準的、水平對準的、或垂直且水平兩者對準的。
  103.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
  104.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自動地執行。
  105.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至少部分地基於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及/或人工智慧。
  106.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至少一個控制器控制。
  107. 如請求項101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由一控制系統控制,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控制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設施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108. 如請求項100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相對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可移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調整該擷取位置以匹配該第一使用者之該注視區域。
  109. 如請求項108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該調整係至少部分手動地執行。
  110. 如請求項108之方法,其中該擷取位置之調整係根據該第一使用者之一經擷取影像而自動地執行。
  111. 如請求項10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使用者係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一側上,且其中該感測器之該擷取位置係設置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第二側上,使得該第一媒體流使用通過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透明顯示器的影像來描繪該第一使用者,該第一側係相對於該第二側之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一相對側。
  112. 如請求項108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安裝在由至少一個控制器驅動之一可移動托架上。
  113. 如請求項112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
  114. 如請求項113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係一整合玻璃單元,且其中該可移動托架係(i)經組態用於平面運動,及(ii)設置在該整合玻璃單元之一內部中。
  115. 如請求項100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括整合複數個發光像素之一透明基材,且其中該感測器包含設置在該透明基材上之複數個感測件。
  116.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耦接至一可著色窗。
  117.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改變可見光之可見度、色彩、色相、透射、及/或反射率。
  118.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包含一電致變色裝置。
  119. 如請求項118之方法,其中該電致變色裝置係包括在經組態用於安裝在一封閉體中之一絕緣玻璃單元中。
  120.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至少約30%。
  121.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透明顯示器橫跨該可著色窗之面積的約10%至約100%。
  122.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可著色窗係耦接至經組態用於調整該可著色窗之一色調的一控制系統。
  123. 如請求項122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或操作地耦接至一建築物管理系統。
  124. 如請求項122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控制器之一分散式網路。
  125. 如請求項122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階層式控制系統,其中一主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本地控制器。
  126. 如請求項122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包括在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該封閉體中。
  127. 如請求項126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感測器或(ii)一感測器及一發射器。
  128. 如請求項126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固定件中。
  129. 如請求項126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係設置在一非固定件中。
  130. 如請求項126之方法,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i)複數個處理器或(ii)複數個電路板。
  131.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個別入口中。
  132.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小群艙中。
  133.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大群區中。
  134.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獨立式面板上。
  135.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及該第二媒體顯示器之至少一者係設置在佈局在一封閉體內之一活動中心中。
  136.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95至135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137.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及 (B)引導該感測器擷取在該第一位置中之該媒體流。
  138. 如請求項137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位置係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佔據,該第一處理器係經由一通訊鏈路而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係操作地耦接至設置在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佔據之一第二位置處的一第二媒體顯示器。
  139. 如請求項138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引導用於由該第二媒體顯示器顯示之該媒體流的傳輸。
  140.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95至135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141.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在當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一或多個操作:引導一感測器擷取在一第一位置中之一媒體流,該一或多個處理器操作地耦接至該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
  142. 如請求項141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其中該等產品指令嵌入於一或多個多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中。
  143. 如請求項141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產品指令,其中該等產品指令包括於一程式產品中。
  144.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請求項95至135之方法中之任一項的一或多個操作。
  145. 如請求項144之系統,其中促進一或多個操作包含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裝置、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設備、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系統、促進通訊、及/或促進功率傳輸。
  146.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感測器,其係(i)經組態用於擷取一媒體流,其係(ii)與一第一影像顯示器相關聯,(iii)係設置在其中設置有該第一影像顯示器之一第一位置中,及(iv)經組態以透過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獲得該媒體流;及 (b)促進該媒體流之通訊。
  147.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至少部分地藉由經組態以啟用該媒體流之協定的傳輸而傳輸該媒體流。
  148.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至少部分設置在包括該第一位置之一封閉體中的一階層式控制系統。
  149.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係至少部分設置在一設施中且能夠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
  150. 如請求項149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互連在該設施中之複數個裝置。
  151. 如請求項150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處理器、控制器、感測器、發射器、接收器、傳輸器、及/或裝置集體。
  152. 如請求項150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操作地耦接至一可著色窗之一控制器,以用於操作性地控制該可著色窗。
  153. 如請求項150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裝置包括一控制器,其操作地耦接以控制一照明裝置、一可著色窗、一感測器、一發射器、一媒體顯示器、一分配器、一處理器、一電源、一安全系統、一火警警報系統、一聲音媒體、一天線、一雷達、一控制器、一加熱器、一冷卻器、一通風口、或一加熱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HVAC)。
  154. 如請求項149之系統,其中該通訊信號包括蜂巢式通訊信號。
  155. 如請求項149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至少第四(4G)代或至少第五(5G)代蜂巢式通訊。
  156. 如請求項149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用於使用同軸纜線、導光線、及/或雙絞線之功率及通訊信號的傳輸。
  157. 如請求項149之系統,其中該網路能夠在一單一電纜中傳輸功率及通訊信號兩者。
  158.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係安裝在一設施中之該第一網路。
  159.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建築物之一包絡中。
  160.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線上傳輸二或更多個通訊類型。
  161. 如請求項146之系統,其中該通訊類型包含蜂巢式通訊、視訊通訊、控制通訊、或其他資料流。
  162.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163.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
  164. 如請求項163之方法,其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
  165. 如請求項163之方法,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
  166.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一感測器以擷取設置在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之一位置中的該使用者之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該數位協作單元相關聯。
  167. 如請求項166之方法,其中該感測器經組態以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
  168.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中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包括該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的一樓層上方之一高度。
  169.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以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
  170. 如請求項169之方法,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與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該協調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垂直移動。
  171.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未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
  172. 如請求項171之方法,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垂直移動。
  173.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a)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及(b)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162至172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174.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162至172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175.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該媒體顯示器,並傳輸促進請求項162至172中之任一者之方法的一或多個信號。
  176.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其包含電路系統之一或多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 (b)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177. 如請求項176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一階層式控制系統。
  178. 如請求項176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
  179. 如請求項178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
  180. 如請求項176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一微控制器。
  181. 如請求項176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利用或引導利用人工智慧以用於預測控制。
  182. 如請求項176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控制器。
  183.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操作: 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184.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處理器的一階層式系統。
  185.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處理器。
  186. 如請求項18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
  187. 如請求項186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處理器包含一圖形處理單元。
  188.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等操作包含利用或引導使用一人工智慧計算方案以用於該第二屬性之預測。
  189.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該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處理器。
  190.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該設施外部之一處理器。
  191. 如請求項19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在該設施外部包含一雲端伺服器。
  192. 如請求項18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操作包含從該設施外部之一來源遠端更新或引導遠端更新。
  193.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 (b)傳輸一或多個信號,其促進相對於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壁部分移動該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194. 如請求項193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纜上傳輸通訊及功率。
  195. 如請求項193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通訊協定,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之至少兩者不同。
  196. 如請求項195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至少一第四代、或一第五代蜂巢式通訊協定。
  197. 如請求項195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促進蜂巢式、媒體、控制、安全性、及/或其他資料通訊。
  198. 如請求項197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一控制協定,其包含建築物自動化控制協定。
  199. 如請求項193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且可選地其中該一或多個天線包含一分散式天線系統。
  200. 如請求項193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從該設施外部之一來源的遠端軟體更新。
  201.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 一數位協作單元,其具有一壁部分及一顯示器,該顯示器經組態以相對於該壁部分可移動,該媒體顯示器對可見光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經設置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媒體顯示器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經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
  202. 如請求項201之設備,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而可移動,或反之亦然。
  203. 如請求項202之設備,其中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上。
  204. 如請求項201之設備,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在未協調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可移動,或反之亦然。
  205. 如請求項204之設備,其中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上。
  206. 如請求項201之設備,其中相對於該壁部分之該顯示器的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
  207. 如請求項206之設備,其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
  208. 如請求項206之設備,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
  209. 如請求項20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感測器,其經組態以擷取設置在相鄰於該媒體顯示器之一位置中的該使用者之一媒體流,該感測器係與該數位協作單元相關聯。
  210. 如請求項209之設備,其中該感測器係位於針對該媒體顯示器之該使用者的該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
  211. 如請求項201之設備,其中該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括該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可移動至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的一樓層上方之一高度。
  212.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 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其包含一第一壁部分,該第一壁部分包括至少部分透明的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經組態以相對於該第一壁部分可移動,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進一步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213.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係位於具有界定一房間之壁的一設施中,且該第一壁部分係設置在該房間內並經組態以成為一隔板。
  214. 如請求項213之設備,其中第一壁部分係短於該房間之該等壁。
  215. 如請求項213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壁部分係一普通人之至少一高度。
  216.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中該第二壁部分之移動包含一旋轉運動、或一滑動運動。
  217.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移動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
  218. 如請求項217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
  219. 如請求項217之設備,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
  220.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中該等至少兩個感測器之至少一者係位於針對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
  221.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移動包括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一樓層或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上方之一高度。
  222.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協調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而可移動,或反之亦然。
  223. 如請求項222之設備,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224. 如請求項212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經組態以在未協調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可移動,或反之亦然。
  225. 如請求項224之設備,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226.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相對於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及 移動該第二壁部分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
  227.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係位於具有界定一房間之壁的一設施中,且該第一壁部分係設置在該房間內並經組態以成為一隔板。
  228. 如請求項22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壁部分係短於該房間之該等壁。
  229. 如請求項22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壁部分係一普通人之至少一高度。
  230.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移動該第二壁部分包含一旋轉運動、或一滑動運動。
  231.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移動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使用者之至少一個身體特徵及/或身體部分的一位置。
  232. 如請求項231之方法,其中移動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含相對於該重心之移動。
  233. 如請求項231之方法,其中該身體部分包含鼻子、眉毛、眼睛、瞳孔、頭、下巴、嘴唇、鼻樑、或耳朵。
  234.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該等至少兩個感測器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位於針對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該第一使用者的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一相對側上。
  235.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移動該第一媒體顯示器包括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係可移動至一樓層或在一坐及/或站位置中之至少一普通人上方之一高度。
  236.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協調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以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
  237. 如請求項236之方法,其中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238. 如請求項22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實體工作表面,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設置在該第一媒體顯示器與該第一媒體顯示器的該第一使用者之間,及/或(ii)照明,其設置相鄰於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且經組態以將光投影至該第一使用者上及/或跨越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並朝向一重心;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未協調該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情況下移動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或反之亦然。
  239. 如請求項238之方法,其中該實體工作表面及/或該照明之該移動係在相對於該重心之至少一垂直方向。
  240.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226至239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241.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網路,其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該數位協作單元,並傳輸促進請求項226至239中之任一者之方法的一或多個信號。
  242.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或引導執行請求項226至239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243.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設備,該設備包含其包含電路系統之一或多個控制器,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及 (b)相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244. 如請求項24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一階層式控制系統。
  245. 如請求項24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控制器。
  246. 如請求項‎245之設備,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
  247. 如請求項24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一微控制器。
  248. 如請求項24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經組態以利用或引導利用人工智慧以用於預測控制。
  249. 如請求項24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控制器包含設置在一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控制器。
  250.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該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當由操作地耦接至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讀取時使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包含以下之操作: 相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移動或引導移動一第一媒體顯示器,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251.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具有至少三個階層層級之處理器的一階層式系統。
  252.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具有封閉至少一個感測器之一殼體的一裝置集體中之一處理器。
  253. 如請求項25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裝置集體包含另一感測器、一發射器、或一收發器。
  254. 如請求項25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處理器包含一圖形處理單元。
  255.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等操作包含利用或引導使用一人工智慧計算方案以用於該第二屬性之預測。
  256.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該設施之一固定件中或附接至其的一處理器。
  257.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包含設置在該設施外部之一處理器。
  258. 如請求項257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在該設施外部包含一雲端伺服器。
  259. 如請求項250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其中操作包含從該設施外部之一來源遠端更新或引導遠端更新。
  260. 一種用於數位協作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網路,其經組態以: (a)操作地耦接至一媒體顯示器;及 (b)相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一第一壁部分傳輸其促進一第一媒體顯示器之移動的一或多個信號,該媒體顯示器係至少部分透明的,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包含:(i)一第二壁部分,其經組態以可移動以選擇性地妨礙觀看至該媒體顯示器上及/或至設置在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一第一使用者上,及/或(ii)彼此間隔開地安裝為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之該第一壁部分的部分之至少兩個感測器,該至少兩個感測器經組態以擷取位於該第一數位協作單元中之該第一使用者的一影像。
  261. 如請求項260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在一單一電纜上傳輸通訊及功率。
  262. 如請求項260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傳輸通訊協定,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之至少兩者不同。
  263. 如請求項262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至少一第四代、或一第五代蜂巢式通訊協定。
  264. 如請求項262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促進蜂巢式、媒體、控制、安全性、及/或其他資料通訊。
  265. 如請求項264之系統,其中該等通訊協定包含一控制協定,其包含建築物自動化控制協定。
  266. 如請求項260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且可選地其中該一或多個天線包含一分散式天線系統。
  267. 如請求項260之系統,其中該網路經組態以促進從該設施外部之一來源的遠端軟體更新。
TW111114181A 2021-04-15 2022-04-14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TW202246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21/027418 WO2021211798A1 (en) 2020-04-16 2021-04-15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nclosure and one or more occupants
WOPCT/US21/27418 2021-04-15
US17/300,303 US20210383804A1 (en) 2016-04-26 2021-04-29 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
US17/300,303 2021-04-29
US17/313,760 2021-05-06
US17/313,760 US20230103284A9 (en) 2016-04-26 2021-05-06 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
US17/338,562 2021-06-03
US17/338,562 US11231633B2 (en) 2017-04-26 2021-06-03 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
US202163211400P 2021-06-16 2021-06-16
US63/211,400 2021-06-16
US202163212483P 2021-06-18 2021-06-18
US63/212,483 2021-06-18
US202163246770P 2021-09-21 2021-09-21
US63/246,770 2021-09-21
US202163247684P 2021-09-23 2021-09-23
US63/247,684 2021-09-23
WOPCT/US21/52587 2021-09-29
PCT/US2021/052597 WO2022072462A1 (en) 2020-09-30 2021-09-29 Display construct and framing for media projection
WOPCT/US21/52595 2021-09-29
WOPCT/US21/52597 2021-09-29
PCT/US2021/052587 WO2022072454A1 (en) 2020-09-30 2021-09-29 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
PCT/US2021/052595 WO2022072461A2 (en) 2020-09-30 2021-09-29 Configuration associated with media display of a facility
US202163255679P 2021-10-14 2021-10-14
US63/255,679 2021-10-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865A true TW202246865A (zh) 2022-12-01

Family

ID=8579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181A TW202246865A (zh) 2021-04-15 2022-04-14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468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3284A9 (en) 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
US20210383804A1 (en) 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
US11294254B2 (en) Building network
US20220179275A1 (en) Building network
KR102606525B1 (ko) 탠덤 가시 윈도우 및 미디어 디스플레이
CA3169817A1 (en)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nclosure and one or more occupants
CA3066285A1 (en) Edge network for building services
US11467464B2 (en) Displays for tintable windows
TW202217421A (zh) 與設施中之媒體顯示器相關聯之組態
US20230132451A1 (en)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nclosure and one or more occupants
WO2022221532A1 (en) Immersive collaboration of remote participants via media displays
TW202246865A (zh) 經由媒體顯示器之遠端參與者的沉浸式協作
US20240085754A1 (en) Display construct for media projec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
US20230350260A1 (en) Configuration associated with media display of a facility
US20240135930A1 (en) Behavior recognition in an enclosure
TW202142939A (zh) 串聯視覺窗和媒體顯示器
WO2022178150A1 (en) Behavior recognition in an enclosure
CN114730117A (zh) 串联视窗和媒体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