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6825A -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825A
TW202246825A TW111113766A TW111113766A TW202246825A TW 202246825 A TW202246825 A TW 202246825A TW 111113766 A TW111113766 A TW 111113766A TW 111113766 A TW111113766 A TW 111113766A TW 202246825 A TW202246825 A TW 2022468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ngle
molded
ferru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克 艾爾伯特 海斯
尼可拉斯 安東尼 李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82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1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grooves to align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28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 G02B6/423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using guiding surfaces for the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經組態以與一配接組件配接的模製光學套接管包括一頂部表面、相對於該頂部表面的一底部表面、及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該複數個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光學套接管的一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協助該光學套接管從一模具移除。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當該光學套接管與該配接組件配接時,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該配接組件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Description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經組態以與一配接光學組件配接的模製光學套接管,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包括一頂部表面、一底部表面、及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該頂部表面包括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接區域的一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該底部表面與該頂部表面相對且包括一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且藉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光學套接管。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該複數個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的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使得該第一角度協助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從一對應模具移除。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 分向外延伸的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使得當該模製光學套接管與該配接光學組件配接時,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該配接光學組件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經組態以與一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且經組態以將該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的模製光學托架。該托架包括一頂部主要表面、一相對底部主要表面、及一凹槽,其經組態以接受該配接光學套接管。該頂部主要表面及相對底部主要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托架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該凹槽在該厚度方向上在該第一主要表面與該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該複數個內側表面之各內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該第一角度使得其協助該模製光學托架從一對應模具移除。當該模製光學托架與該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時,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該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光學總成,該光學總成包括一模製光學套接管及一光學托架,該光學托架具有經組態以將該光學套接管接受於其中且將該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的一凹槽。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包括一頂部表面、相對於該頂部表面的一底部表面、及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該模製光學 套接管的該頂部表面包括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接區域的一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底部表面包括一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且藉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光學套接管。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該複數個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該第一角度使得其協助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從一對應模具移除。該光學托架的該凹槽在該光學托架的一厚度方向上在該光學托架的一第一主要表面與一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並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該光學套接管的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在配接時與該光學托架的該等內側表面接觸。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光學總成,該光學總成包括一光學套接管及一模製光學托架。該模製光學托架包括一凹槽,該凹槽經組態以將該光學套接管接受在其中並將該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該光學套接管包括一頂部表面、相對於該頂部表面的一底部表面、及連接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該光學套接管的該頂部表面具有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 接區域的一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該光學套接管的該底部表面包括一出口窗。該光學套接管的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藉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光學套接管。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凹槽在該光學托架的一厚度方向上在該光學托架的一第一主要表面與一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並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等內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該第一角度經組態使得其協助該模製光學托架從一對應模具移除。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在配接時與該光學套接管的該複數個側表面接觸。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光學連接器總成,該光學連接器總成包括一第一光學組件及經組態以配接至該第一光學組件且與該第一光學組件保持光學對準的一配接光學組件。該第一光學組件及該配接光學組件中之至少一者係模製的,且包括一第一主要表面、一相對第二主要表面、接合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及從該複數個側表面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的複數個對準特徵。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界定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該複數個側表面的各側表面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且該等對準特徵之各者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 角度。該等對準特徵的至少一些在該第一光學組件與該配接光學組件之間提供接觸,但該複數個側表面不提供。
30:光波導
30a:光波導
30b:光波導
31:附接區域
31a:附接區域
31b:附接區域
32:輸入表面
34:光重導向構件;光重導向表面
34a:光重導向表面
36:出口窗
36a:出口窗
36b:出口窗
38:第二側表面部分;特徵;對準特徵
38a:對準特徵
38b:對準特徵
39:額外表面
39a:額外表面
39b:額外表面
44:凹槽
46:開口
48:第二側表面部分;特徵;對準特徵
60:第一方向
62:第二方向
90:光束;光
92:經反射光
100:光學托架;托架
101:頂部主要表面;頂部表面;第一主要表面
102:底部主要表面;底部表面
103:內側表面;側表面
103a:第一側表面部分
200:光學套接管;套接管
200a:光學套接管
200b:光學套接管
201:頂部表面;頂部主要表面
202:底部表面;底部主要表面
203:側表面
203a:第一側表面部分;側表面
210:前突起
210a:前突起
220:插座
220b:配接插座
300:光學連接器總成;光學連接器
400:光學總成
θ1:第一角度
θ1c:第一角度
θ1f: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θ2c:第二角度
θ2f:第二角度
Dmax:最大尺寸
〔圖1〕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光學連接器總成的透視圖;
〔圖2A〕至〔圖2C〕提供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圖1的模製光學套接管及光學托架的額外視圖;
〔圖3A〕及〔圖3B〕提供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在非配接組態及配接組態二者中的剖視圖;
〔圖4A〕至〔圖4C〕顯示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顯示在其等之間的機械對準的模製光學套接管及光學托架的視圖;
〔圖5A〕至〔圖5C〕顯示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模製光學套接管的替代圖;
〔圖6A〕至〔圖6B〕顯示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配接光學套接管在幾乎配接組態及配接組態二者中的透視圖;且
〔圖7〕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之光學連接器總成的俯視圖。
以下說明係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該等圖式構成本文一部分且在其中係以圖解說明方式展示各種實施例。圖式非必然按比例繪製。要理解的是,其他實施例係經設想並可加以實現而不偏離本說明的範疇或精神。因此,以下之詳細敘述並非作為限定之用。
對於射出成型部件,具有經設計在部件中使得該部件可輕易地從模具移除的拔模角度(一般與垂線相差2度或更大)常係所欲的。然而,對於某些應用,包括光學連接器之需要精密對準的配接,提供具有與垂線成零度之標稱拔模角度的表面係較佳的。若為易於移除模具而將配接連接器的垂直表面全部拔模,二個相同的經配接連接器的機械對準,例如,會限制在可係不精密且易碎的邊緣接觸。在某些情況下,經拔模配接表面可導致光學連接器楔在一起(由於拔模角度的內建公差)。
根據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本說明書的光學連接器總成提供此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連接器總成的組件可具有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具有經組態以協助將模製部件從模具移除的第一拔模角度(例如,2至5度的拔模角度),及小於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且從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的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其中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具有零度的意欲拔模角度。亦即,雖然光學組件(例如,光學套接管)的側表面通常可具有拔模角度以促進模具移除,此等側表面的小的第二部分從側表面向外延伸且具有零度的意欲拔模角度。當與對應配接組件(例如,另一光學套接管或光學托架)配接時,二個配接組件之間的對準主要係由小的零拔模斜度特徵而非較大的經拔模側表面提供。由於零拔模斜度對準部分或特徵相比於較大的第一側表面部分相對較小(例如,零拔模斜度部分的接觸面積可係第一側表面部分的 總面積的3%或更少),當組件從模具移除時,其等一般不會導致問題。
對於本說明書的目的,應將「光學套接管(optical ferrule)」或簡單地「套接管(ferrule)」定義成用於在光波導與光學元件(諸如另一光學套接管、另一光波導、或光學傳輸器或接收器)之間提供光學耦合的光學元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可係一或多條光纖附接於其上的機械組件(例如,光學連接器)。一或多條光纖附接在光學套接管上的點可相對於配接光學組件(例如,配接光學套接管或光學收發器)上的精密特徵定位,使得當特徵對準時,使光纖對準配接光學組件上的對應光學元件。
對於本說明書的目的,應將「光學托架(optical cradle)」或簡單地「托架(cradle)」定義成用於接收光學套接管及促進將該套接管安裝在基材(例如,電路板或光子積體電路(photonics integrated circuit,PIC))上,以及使附接至光學套接管的光波導對準基材上的對應特徵的殼體。例如,光學托架可係可使用經設計以與匹配套接管上的精密特徵相互作用的精密特徵相對於一或多個光學組件(例如,PIC或嵌入在基材中的光波導)準確地對準及附接的機械組件。當光學托架上的精密特徵與光學套接管上的精密特徵配接時,套接管上的光纖與附接至托架的光學組件對準。
根據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經組態以與配接光學組件(例如,第二光學套接管或光學托架)配接的模製光學套接管包括頂部表面、底部表面、及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 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表面包括用於附接至光波導(例如,光纖)的附接區域及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附接區域的光波導之沿著第一方向的光且沿著不同的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的光重導向構件(例如,反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表面與頂部表面相對且包括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且藉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光學套接管。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係模製光學套接管的配接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方向可與模製光學套接管之配接方向成傾斜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模製光學套接管的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從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的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可與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例如,5度)的第一角度(例如,第一拔模角度),使得第一角度協助模製光學套接管從對應模具移除。在一些實施例中,從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的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可與厚度方向成小於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第二拔模角度)(例如,零度的意欲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模製光學套接管與配接學組件配接時,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配接光學組件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之各者可顯著小於對應的第一側表面部分。亦即,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總表面積相較於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總表面積可小於約10%、或小於約5%、或 小於約3%。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最大尺寸可係約200微米、或約150微米、或約1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二側表面部分與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接觸時,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表面積的至少50%可與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接觸。換言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與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之間的接觸可比僅邊緣連接更多。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第一角度可大於或等於約1度、或約2度、或約3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角度約小於意欲的2度(或約小於意欲的1.0度、或約小於意欲的0.5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角度係意欲的0度。
根據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經組態以與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且經組態以使光學套接管對準光學裝置(例如,係光子積體電路、透鏡、光柵、雷射二極體、光二極體等)的模製光學托架包括頂部主要表面、相對底部主要表面、及經組態以接受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凹槽。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主要表面及相對底部主要表面界定模製光學托架在其間的厚度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凹槽在厚度方向上在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內側表面的各內側表面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例如,1度或以上的拔模角度)的一第一角度,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從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厚 度方向成小於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與垂線成意欲零度拔模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角度使得其協助模製光學托架從對應模具移除。
當模製光學托架與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時,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可係相對小的機械對準特徵(相對於第一側表面部分的面積),且可具有零度的意欲拔模角度以促進與配接光學組件中的對應表面的機械對準。
根據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光學總成包括模製光學套接管及具有經組態以將光學套接管接受於其中且將光學套接管對準光學裝置(例如,光子積體電路、透鏡、光學光柵等)之凹槽的光學托架。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套接管包括頂部表面、相對於頂部表面的底部表面、及接合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套接管的頂部表面可包括用於附接至光波導(例如,一或多條光纖)的附接區域及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附接區域的光波導之沿著第一方向的光且沿著不同的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的光重導向構件(例如,反射鏡或反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套接管的底部表面可包括出口窗。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可界定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厚度方向,且藉由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光可通過出口窗離開光學套接管。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可實質正交於模製光學套接管的配接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方向可在對應模製光學套接管之配接方向的傾斜角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可包括與模製光學套接管的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第一角度(亦即,拔模角度)的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使得該第一角度協助將模製光學套接管從對應模具移除。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側表面可進一步包括從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模製光學套接管的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零度的意欲角度)的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托架的凹槽可在光學托架的厚度方向上在光學托架的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可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在配接時與光學托架的內側表面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托架之內側表面之與第二側表面部分接觸的部分亦可具有約零度的意欲拔模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最大尺寸可係約200微米、或約150微米、或約100微米。
根據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光學總成包括光學套接管及模製光學托架。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托架包括經組態以將光學套接管接受於其中且使光學套接管對準光學裝置(例如,光子積體電路、透鏡、光學光柵等)的凹槽。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包括頂部表面、相對於頂部表面的底部表面、及連接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的頂部表面可具有用於附接至光波導(例如,一或多條光纖)的附接區域及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附接區域的光波導之沿著第一方向的光且沿著不同的第二方向 重導向該經接收光的光重導向構件(例如,反射鏡或其他反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可實質平行於光學套接管的經附接光波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方向可在對第一方向傾斜的角度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的底部表面包括出口窗。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的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可界定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厚度方向,且藉由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光可通過出口窗離開光學套接管。
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托架的凹槽可在光學托架的厚度方向上在光學托架的第一主要表面與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可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托架的內側表面可包括與模製光學托架的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第一角度(例如,用於協助將模製光學托架從對應模具移除的第一拔模角度)的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及從第一側表面部分向外延伸且與模製光學托架的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意欲零度)的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光學托架之第二側表面部分而不係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可在配接時與光學套接管的複數個側表面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最大尺寸可係約200微米、或約150微米、或約100微米。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態樣中,光學連接器總成包括第一光學組件及經組態以配接至該第一光學組件且與該第一光學組件保持光學對準的配接光學組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學組件及配 接光學組件的一者可係光學套接管,且第一光學組件及配接光學組件的另一者可係光學托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組件及配接光學組件二者可皆係光學套接管。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學組件及配接光學組件中之至少一者係模製(例如,射出成型)的且可包括第一主要表面、相對第二主要表面、接合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及從複數個側表面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的複數個對準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主要表面及第二主要表面可界定在其間的厚度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側表面的各側表面可與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第一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準特徵的各者可與厚度方向成小於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意欲零度拔模角)。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準特徵的至少一些在第一光學組件與配接光學組件之間提供接觸,但側表面不提供。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對準特徵的最大尺寸可係約200微米、或約150微米、或約1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對準特徵提供的總接觸面積相比於複數個側表面的總面積係小於約5%、或小於約4%、或小於約3%。
可有根據本說明書之用於改善二個光學組件之機械對準的額外方法。例如,在射出成型(例如,光學套接管模製)時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二個側,「A」側及「B」側,以允許將模製組件從模具移除。在用於光學套接管之模具的先前設計中,例如,可將用於套接管的光學元件模製在模具的「A」側中且可將用於套接管的機械對準特徵模製在模具的「B」側中。然而,由於模具之「A」與「B」側之 間的對準誤差,此方法可導致對準問題。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光學套接管(或其他光學組件)的模具可經組態使得所有光學元件及關鍵機械對準特徵在模具的同一側中(例如,「A」側),消除導因於A-B對準的任何損失。此模製程序的實例描述於頒給Haase 等人的美國專利第10,746,942號及頒給Haase等人的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20/0301080號中,其內容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現在轉向圖式,圖1係根據本說明書之光學連接器總成300在未配接組態中的透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連接器300包括光學套接管200及光學托架100。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200及光學托架100的一或二者係模製(例如,使用射出成型程序產生)的。為了本說明書的目的,將假設光學套接管200及光學托架100二者皆係模製部件。然而,由於組件中之至少一者可係非模製的,此未意圖係限制性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200包括頂部表面201、底部表面202、及複數個側表面203。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表面201包括用於附接一或多個光波導30(例如,光纖,可選地在帶狀光纜中)的附接區域31。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表面201進一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光波導30之光的輸入表面32;及光重導向構件(例如,成角度反射表面)34,其可接收來自光波導30之沿著第一方向經由輸入表面32的光,且沿著不同的第二方向重導向光(見圖2A以得到額外細節)。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表面202包括出口窗36。由光重導向構件34重導向之沿著第二方向的光經由出口窗36離開光學套接管200,該 光於出口窗處繼續進入光學托架100中的開口46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46對準基材上的第二組光波導,或光學組件之托架可附接至其的其他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托架亦可包括光學元件,諸如透鏡或反射鏡以聚焦或以其他方式重導向光(例如,見圖3所示之開口46中的透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側表面203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及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38(亦見圖2B以得到額外細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從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向外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與垂線成第一拔模角度,且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38與垂線成第二拔模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拔模角度小於第一拔模角度(光學套接管200及光學托架100之表面部分的實例角度分別顯示在圖4A及圖4B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托架100包括頂部主要表面101、底部主要表面102、及經組態以接受配接光學套接管200的凹槽44。凹槽44從第一主要表面101朝向底部主要表面102延伸且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103。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內側表面103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及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48。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48可從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向外延伸(亦即,突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托架100的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可與垂線成第一拔模角度,且光學托架100的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48與垂線成第二拔模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拔模角度小於第一拔模角度(見,例如,圖4B)。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配接方向(藉由箭 號顯示)係實質垂直的(亦即,光學套接管200在所示的配接方向上下降至光學托架100中)。
圖2A至圖2C提供圖1的模製光學套接管及光學托架的額外視圖。圖2A係光學套接管200的側視圖,且顯示光束90通過光學套接管200的路徑。光90在第一方向60上離開光波導30並進入光學套接管20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60可實質正交於光學套接管200的配接方向(亦即,當光學套接管200配接至光學托架時,諸如圖1所示,由於其下降至托架中,配接方向可「向下」朝向托架,如圖2B及圖2C所示)。光90藉由光重導向表面34重導向在不同的第二方向62上且變成經反射光92。經反射光92經由在光學套接管200之底部表面202上的出口窗36離開光學套接管200。光學套接管200包括頂部表面201、底部表面202、及連接頂部表面201及底部表面202的複數個側表面203。複數個側表面203的至少一些包括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及第二側表面部分3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從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向外延伸,形成機械對準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可與垂線成第一角度θ1,該第一角度包括協助將光學套接管200從對應模具移除的拔模角度(例如,與垂線成大於1度、與垂線成大於2度、或與垂線成大於3度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可與垂線成小於第一角度θ1且可係意欲零度的第二角度θ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可具有小於或等於200微米、或小於或等於150微米、或小於或等於100微米的最大尺寸Dmax。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之各者的面積 可顯著小於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之各者的對應面積。例如,第二側表面部分38的總面積(亦即,第二側表面部分38的面相比於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的總面積可係小於5%、或小於4%、或小於3%)。
圖2B及圖2C分別顯示光學套接管200的單一側表面203及光學托架的單一側表面103,且為清楚起見而提供。在圖2B中,(光學套接管200的)側表面203包括較大的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不包括特徵38的較大陰影表面)及較小的第二側表面部分38。在圖2C中,(光學托架100的)側表面103包括較大的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不包括特徵48的較大陰影表面)及較小的第二側表面部分48。
圖3A及圖3B分別提供光學連接器總成300在未配接組態及經配接組態二者中的剖視圖。圖3A類似於圖1的光學連接器總成300,但在剖視圖中顯示未配接光學連接器總成300。除非另外提到,假設圖3A中之具有與圖1中之對應組件元件相同的參考編號的元件具有相同功能。圖3B顯示光學連接器總成300在經配接組態中的剖視圖,且顯示經反射光92如何通過出口窗36離開光學套接管200並進入光學托架100的開口46中。圖3B亦顯示發生在光學套接管200的第二側表面部分38的至少一些與光學托架100的第二側表面部分48之間的實體接觸。應注意光學套接管200的第二側表面部分38的面與光學托架100的面第二側表面部分48實質接觸(亦即,特徵38及48實質平行,且二組特徵之間的接觸比僅邊緣接觸更多)。亦應注意光學套接管200的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與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的相對拔模角預防其等具有任何關係,最多係在其等之間的邊緣接觸。換言 之,光學套接管200及光學托架100的機械對準實質藉由第二表面部分38及48提供,而非藉由第一表面部分203a及103a提供。
圖4A至圖4C顯示根據本說明書之顯示在其等之間的機械對準及側表面的不同拔模角度的光學套接管及光學托架的視圖。除非另外提到,假設圖4A至圖4C中之具有與先前編號圖式中之對應組件元件相同的參考數字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且此等類似編號元件的描述可不於此處重複。圖4A顯示光學套接管(諸如圖1之光學套接管200)的側視圖。光學套接管200具有頂部表面201、底部表面202、及連接頂部表面201及底部表面202的複數個側表面203。側表面203包括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及第二側表面部分3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與垂線成第一角度θ1f,且第二側表面部分38與垂線成小於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θ2f。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38從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向外延伸,使得當與光學托架或第二光學套接管配接時,僅第二側表面部分38與配接組件的對應側表面接觸(見圖4C,例如)。
圖4B顯示光學托架(諸如圖1之光學托架100)的側視圖。光學托架100具有頂部表面101、底部表面102、用於接收光學套接管並包括複數個內側表面103的凹槽44。側表面103包括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及第二側表面部分4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部分a03a與垂線成第一角度θ1c,且第二側表面部分48與垂線成小於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θ2c。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部分48從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向外延伸(例如,突出),使得當與光學套接管配接 時,僅第二側表面部分48與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接觸(例如見圖4C)。
圖4C顯示配接至圖4B之光學托架100之圖4A的光學套接管200。當光學套接管200放置在凹槽44中且完全配接至光學托架100時,(套接管200的)第二側表面部分38及(托架100的)第二側表面部分48係在套接管200與托架100之間提供機械對準的主要接觸點。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連接發生在二個光學套接管之間,而非光學套接管與光學托架之間。圖5A至圖5C顯示經設計以與另一類似光學套接管配接之模製光學套接管的替代實施例的視圖。在圖5A的側視圖中,模製光學套接管200a包括頂部主要表面201、底部主要表面202、及複數個側表面203。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側表面203的至少一些包括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及從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向外延伸的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38。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200a包括前突起210,該前突起經設計以配適在相同配接光學套接管200a上的對應插座220中(見圖5B)。重點係應注意到可有作為在二個光學套接管完全配接時可與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額外表面39接觸的前向移動停止器的額外表面39。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表面39可或可不提供二個配接套接管的機械/光學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表面39可具有零度的意欲拔模角度。在其他實施例中,額外表面39可具有稍微偏離垂線的角度,該角度係由相同配接套接管的額 外表面39所匹配(當配接時,其將相對於光學套接管200a垂直地翻轉,如圖6A及圖6B所示)。
圖5B係光學套接管200a的後視圖,提供經設計以接收配接光學套接管200a之前突起210的配接插座220的視圖。圖5B亦提供光波導(諸如光纖)可附接於該處之附接區域31的後視圖。圖5C係光學套接管200a的前視圖,顯示前突起210及面向前之額外表面39的前視圖。
圖6A至圖6B顯示包括在幾乎經配接組態中(圖6A)及經配接組態中(圖6B)的二個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光學總成400的透視圖。顯示於圖6A至圖6B中的配接光學套接管可係圖5A至圖5C的光學套接管200a,例如,但標記為200a及200b,以更輕易區分二個個別套接管的特徵。光學套接管200a及光學套接管200b係以反向定向顯示,其中光學套接管200b「上下顛倒地(upside down)」翻轉及其中其之配接插座220b面朝向圖式的右邊緣(亦即,對光學套接管200a旋轉180度)。在圖6A及圖6B所示的實施例中,配接方向實質平行於附接區域31a中的光波導30a(以及附接區域31b中的光波導30b,未圖示)。亦即,在所示實施例中,光學套接管200a及200b藉由在所示配接方向上推到一起而配接,使得光學套接管200a的前突起210a滑入光學套接管200b的配接插座220b中,且反之亦然。
光學套接管200a具有複數個側表面203a及從側表面203a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的複數個對準特徵38a。對準特徵38a(在本文的先前描述中亦稱為第二側表面部分)經組態以具有零度的意欲拔 模角度,且側表面203a具有大於對準特徵之意欲拔模角度的拔模角度(例如,大於約1度、或約2度、或約3度),其經組態以協助將光學套接管200a從對應模具移除。光學套接管200b(其與光學套接管200a實質相同)具有對應的配接對準特徵38b。
圖6A描繪在幾乎配接位置(在配接位置上,但以小空間(亦即,額外表面39a與額外表面39b之間的間隙)分開)上的光學套接管200a及光學套接管200b。圖6B描繪在完全配接位置上的光學套接管200a及光學套接管200b,其中額外表面39a與額外表面39b接觸。當光學套接管200a及光學套接管200b在對準特徵38a及對準特徵38b接觸的狀況下完全配接時,實現套接管的光學對準。亦即,通過光波導30a的光信號進入光學套接管200a、藉由光學套接管200a的光重導向表面34a重導向,使得其等離開光學套接管200a(經由出口窗36a,未圖示,但類似於圖1的出口窗36)。在離開光學套接管200a後,光信號將通過對應的相同出口窗36b(亦未圖示)進入光學套接管200b,並遵循與針對光學套接管200a描述的光學路徑相反的光學路徑,直到光信號離開光學套接管200b且傳遞至光波導30b中。應注意光學套接管200a及光學套接管200b之間的光學路徑可係雙向的,使得二個光學套接管可在應用要求時交換光信號。
最後,圖7提供在完全配接位置之光學連接器總成300的俯視圖,諸如圖1的光學連接器總成300。提供此視圖以說明接觸點及機械/光學對準。光學套接管200完全安置在光學托架100的凹槽44中。如可在光學套接管200的周緣周圍的不同點所看到的,光學套接 管200的對準特徵(第二側表面部分)38與光學托架100的對應對準特徵(第二側表面部分)48直接接觸。應注意,在一些實施例中,僅有對準特徵38及對準特徵48的子集可接觸,如光學對準所需的。例如,若僅有一些對準特徵38及48實體接觸,內建公差可允許套接管200與托架100之間的光學對準。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光學托架上的對準特徵48的數目,光學套接管200可具有不同數目的對準特徵38(例如,不同型號具有足夠的匹配特徵以允許恰當的對準)。
在圖7的實施例中,機械及光學對準係由在套接管對準特徵38與托架對準特徵48之間的接觸提供。光學套接管200的第一側表面部分203a及光學托架100的第一側表面部分103a彼此成角度地遠離,且不提供彼此的直接表面接觸。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諸如「約(about)」等用語。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不清楚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如應用以表達特徵大小、量、及實體性質的數量所使用的「約」,則「約」將應理解為意指在指定值之10百分比內。就一指定值給定的數量可精確係該指定值。例如,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不清楚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之具有約1的值的數量,意指該數量所具有的值在0.9與1.1之間,且該值可係1。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諸如「實質上(substantially)」等用語。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不清楚在本說明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 脈絡中所使用的「實質上相等(substantially equal)」,則「實質上相等」將意指約相等,其中約係如上文所述。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不清楚在本說明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所使用的「實質上平行(substantially parallel)」,則「實質上平行」將意指在30度內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描述為實質上彼此平行的方向或表面可係在20度內、或10度內平行,或可係平行或標稱平行。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不清楚在本說明中所使用及描述之內容脈絡中所使用的「實質上對準(substantially aligned)」,則「實質上對準」將意指在與所對準物體寬度之20%內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經描述為實質上對準的物體可在與所對準物體寬度之10%內或5%內對準。
於上文中引用的文獻、專利、及專利申請案特此以一致的方式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若併入的文獻與本申請書之間存在不一致性或衝突之部分,應以前述說明中之資訊為準。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對圖式中元件之描述應理解成同樣適用於其他圖式中相對應的元件。雖在本文中是以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及描述,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可以各種替代及/或均等實施方案來替換所示及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而不偏離本揭露的範疇。本申請案意欲涵括本文所討論之特定具體實施例的任何調適形式或變化形式。因此,本揭露意圖僅受限於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者。
30:光波導
31:附接區域
32:輸入表面
34:光重導向構件;光重導向表面
36:出口窗
38:第二側表面部分;對準特徵
46:開口
48:第二側表面部分;對準特徵
100:光學托架
101:頂部主要表面;第一主要表面
102:底部主要表面
103:內側表面
103a:第一側表面部分
200:光學套接管
201:頂部主要表面
202:底部主要表面
203:側表面
203a:第一側表面部分

Claims (26)

  1. 一種模製光學套接管,其經組態以與一配接光學組件配接且包含:
    一頂部表面,其包含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接區域的該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
    一底部表面,其相對於該頂部表面且包含一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及
    複數個側表面,其等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且包含:
    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其等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協助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從一對應模具移除;及
    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其等從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且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使得當該模製光學套接管與該配接光學組件配接時,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該配接光學組件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一最大尺寸係200微米。
  3.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之 各者的一表面積的至少50%與該配接光學組件的該等對應側表面部分接觸。
  4.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配接光學組件係一配接光學套接管。
  5.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配接光學組件係一配接光學托架。
  6.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第一角度大於或等於1度。
  7.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第二角度小於約一意欲的1度。
  8. 如請求項1之模製光學套接管,其中該第二角度係一意欲的0度。
  9. 一種模製光學托架,其經組態以與一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且經組態以將該配接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該模製光學托架包含:
    一頂部主要表面;
    一相對底部主要表面,該頂部主要表面及該底部主要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托架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及
    一凹槽,其經組態以接受該配接光學套接管,該凹槽在該厚度 方向上在該頂部主要表面與該底部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包含複數個內側表面;
    該複數個內側表面的各內側表面包含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協助該模製光學托架從一對應模具移除;及
    複數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其等從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且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使得當該模製光學托架與該配接光學套接管配接時,該等第二側表面部分而非該等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接觸該配接光學套接管的對應側表面部分。
  10. 如請求項9之模製光學托架,其中該光學裝置係一光子積體電路、一透鏡、或一光柵。
  11. 如請求項9之模製光學托架,其中該第一角度大於或等於1度。
  12. 如請求項9之模製光學托架,其中該第二角度係約一意欲的0度。
  13. 一種光學總成,其包含:
    一模製光學套接管,其包含:
    一頂部表面,其包含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接區域的該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 導向該經接收光;
    一底部表面,其相對於該頂部表面且包含一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及
    複數個側表面,其等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且包含:
    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其等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協助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從一對應模具移除;及
    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其從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且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及
    一光學托架,其包含經組態以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接受於其中且將該模製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的一凹槽,該凹槽在該光學托架的一厚度方向上在該光學托架的一第一主要表面與一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包含複數個內側表面;
    其中該模製光學套接管的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在配接時與該光學托架的該複數個內側表面的至少一些接觸。
  14. 如請求項13之光學總成,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一最大尺寸係200微米。
  15. 如請求項13之光學總成,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之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之各者與該厚度方向成約0度的一意欲角度。
  16. 如請求項13之光學總成,其中該光學裝置係一光子積體電路、一透鏡、或一光柵。
  17. 一種光學總成,其包含:
    一光學套接管,其包含:
    一頂部表面,其包含一附接區域,該附接區域用於附接至一光波導、及一光重導向構件,該光重導向構件用於接收來自附接至該附接區域的該光波導之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光,並沿著一不同第二方向重導向該經接收光;
    一底部表面,其相對於該頂部表面且包含一出口窗,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界定該光學套接管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由該光重導向構件重導向的該光通過該出口窗離開該光學套接管;及
    複數個側表面,其等接合該頂部表面及該底部表面;及
    一模製光學托架,其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光學套接管接受於其中且將該光學套接管對準一光學裝置的一凹槽,該凹槽在該模製光學托架的一厚度方向上在該模製光學托架的一第一主要表面與一第二主要表面之間延伸且包含複數個內側表面,該複數個內側表面包含:
    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其等與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協助該模製光學托架從一對應模具移除;及
    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其從該複數個第一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且與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
    其中該模製光學托架的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些在配接時與該光學套接管的該複數個側表面接觸。
  18. 如請求項17之光學總成,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的各第二側表面部分的一最大尺寸係200微米。
  19. 如請求項17之光學總成,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之該一或多個第二側表面部分之各者與該厚度方向成約0度的一意欲角度。
  20. 如請求項17之光學總成,其中該光學裝置係一光子積體電路、一透鏡、或一光柵。
  21. 一種光學連接器總成,其包含:
    一第一光學組件;及
    一配接光學組件,其經組態以配接至該第一光學組件且與該第一光學組件保持光學對準;
    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及該配接光學組件中之至少一者係模製的且包含一第一主要表面、一相對第二主要表面、接合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的複數個側表面,該第一主要表面及該第二主要表面界定在其間的一厚度方向、及從該複數個側表面的至少一些向外延伸的複數個對準特徵;
    其中該複數個側表面的各側表面與該厚度方向成大於零度的一第一角度,且該複數個對準特徵之各者與該厚度方向成小於該第一角 度的一第二角度;
    其中該複數個對準特徵的至少一些在該第一光學組件與該配接光學組件之間提供接觸,但該複數個側表面不提供。
  22. 如請求項21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及該配接光學組件的一者係一光學套接管,且該第一光學組件及該配接光學組件的另一者係一光學托架。
  23. 如請求項21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及該配接光學組件二者皆係光學套接管。
  24. 如請求項21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其中各對準特徵的一最大尺寸係200微米。
  25. 如請求項21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二角度係與該厚度方向成約0度的一意欲角度。
  26. 如請求項21之光學連接器總成,其中由該複數個對準特徵提供的一總接觸面積小於該複數個側表面的一總面積的約3%。
TW111113766A 2021-05-04 2022-04-12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TW2022468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83668P 2021-05-04 2021-05-04
US63/183,668 2021-05-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825A true TW202246825A (zh) 2022-12-01

Family

ID=8158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3766A TW202246825A (zh) 2021-05-04 2022-04-12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01453A1 (zh)
TW (1) TW202246825A (zh)
WO (1) WO20222343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9546B (zh) 2015-10-12 2020-08-0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套管和光学套管模具
CN112368620B (zh) * 2018-06-29 2022-07-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止动件的光学套管
US20220404569A1 (en) * 2019-08-28 2022-12-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temperature-independent mechanical alig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01453A1 (en) 2024-06-20
WO2022234381A1 (en)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3386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transceiver interface, and ferrule
US11327244B2 (en) Optical ferrules and optical ferrule molds
JP6956211B2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アクティブ光ケーブル
US11320603B2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with waveguide assisted registration
JP7282128B2 (ja) 導波路アクセス不可能スペースを有する光フェルール
US8672560B2 (en) Hermaphroditic optical fiber ferrule
US8057106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microlens with focal plane aligning fiber trap
US20220149942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13703B (zh) 用于光纤插芯和机械-光学接口的对准结构
JP6502142B2 (ja)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及び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70038542A1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JP2015203844A (ja)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
US20240103233A1 (en)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odule
US20230161118A1 (en) Stackable optical ferrule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TW202246825A (zh) 具有零拔模斜度機械對準特徵之模製光學連接器
JP2015203853A (ja)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
TW201921019A (zh) 光學插座的製造方法以及用於其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