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3721A -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 Google Patents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3721A
TW202243721A TW111113990A TW111113990A TW202243721A TW 202243721 A TW202243721 A TW 202243721A TW 111113990 A TW111113990 A TW 111113990A TW 111113990 A TW111113990 A TW 111113990A TW 202243721 A TW202243721 A TW 2022437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ower
adsorption
valve
flow channels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3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勝中
喬凱
張延鵬
范得權
楊陽
高明
王紅濤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72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01D53/0446Means for feed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7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1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one actuating member, e.g. a ha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旋轉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設置在閥體的表面;以及閥套,被同軸地密封套地設在閥體外,閥套均勻開設多個通孔,每個通孔的內端設置有沿閥套的內壁上下延伸的豎直槽,豎直槽沿豎直方向分為三段分別連通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第一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通孔處設有切換閥,所述切換閥將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切換為工作狀態。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和使用變壓吸附裝置從氣體混合物回收吸附性較弱的組份的方法。

Description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本發明涉及變壓吸附分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隨著氫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對氫氣純化技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傳統的變壓吸附技術受限於程式控制閥組的限制,存在吸附週期長(一般為10分鐘一個吸附、均壓、解吸、增壓週期)、占地面積大的不足。特別在小型化供氫的場合,如加氫站,對氫氣純化裝置的整合化提出更高要求。
專利文獻CN101139088A提出了旋轉分子篩微型變壓吸附製氧裝置的設計理念,然而,該方案需要裝填分子篩的塔器進行旋轉,限制了裝置的放大與操作靈活性。事實上,通過分析可以發現,該專利文獻提出的旋轉結構並不能實現變壓吸附過程。
專利文獻CN101446361A公開了旋轉閥,其具有轉子和定子,旋轉閥利用至少一個壓縮彈簧在轉子和定子之間提供接觸。彈簧被構造用以對抗使轉子和定子分開的壓力,並減小閥內轉動轉子所需要的扭矩大小,同時防止轉子和定子之間產生洩漏。使用該旋轉閥作為轉動部件,雖然無需吸附塔旋轉,但是由於維修和更換需要停機操作,一般僅用於非長週期項目。
在長週期專案中,一方面轉動部件長時間運行會造成磨損,引起氣體洩漏問題,此時往往需要停機進行更換;另一方面,原料可能會產生波動,當原料氣的重組份增多時,需要增加內部氣吹掃步驟,甚至需要產品氣吹掃步驟,才能實現吸附劑床層的徹底解吸,當原料氣組成較好時,則無需增加輔助再生步驟。現有技術中的採用旋轉閥的變壓吸附裝置存在原料適應性較差、工藝調整範圍有限等問題,因此難以適用於長週期專案。
公開於該背景技術部分的資訊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資訊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從而改善現有技術的旋轉閥及變壓吸附裝置缺乏操作靈活性,無法適應原料波動等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從而改善現有技術中旋轉閥的維修與更換不便,不適用於長週期專案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閥,包括:
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設置在所述閥體的表面;以及
閥套,所述閥套被同軸地密封套地設在所述閥體外,所述閥套均勻開設多個通孔,每個通孔的內端設置有沿閥套的內壁上下延伸的豎直槽,所述豎直槽沿豎直方向分為三段,分別連通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第一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所述通孔處設有切換閥,所述切換閥將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切換為工作狀態,
所述閥體圍繞旋轉軸線相對於所述閥套旋轉,以使得所述多個通孔與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以及第一組流道的埠以預定組合的方式連通從而實現不同的工藝時序,每個通孔至多與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或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的埠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二組流道包括多個流道,第三組流道包括多個流道。
優選地,所述閥體由至少兩個閥塊組成,所述至少兩個閥塊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設置在不同的閥塊中。
優選地,所述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對應於相同或不同的工藝時序。
優選地,所述第一組流道的一個埠位於所述閥體的頂面中心,所述第一組流道的另一個埠位於所述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弧形槽。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包括:
原料氣閥,其為前述本發明的旋轉閥,所述原料氣閥的埠包括設置在頂面中心的進料埠和設置在底面中心的排出埠;
產品氣閥,其為前述本發明的旋轉閥,所述產品氣閥的埠包括設置在頂面中心的產品氣埠,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按照預定時序同步旋轉;以及
具有底部氣道和頂部氣道的多個吸附塔,底部氣道分別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通孔相連通,頂部氣道分別與所述產品氣閥的通孔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一組流道是產品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產品氣埠,另一個埠位於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用於引導相應吸附塔的產品氣在所述產品氣埠和與所述第一弧形槽對齊的通孔之間流動;
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二組流道是第一均壓通道,其兩個埠均設置在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之間流動;以及
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三組流道是第二均壓通道,其兩個埠均設置在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之間流動。
優選地,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數量為2~10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夾角為10°至45°;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數量為2~10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夾角為10°至45°;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佈置與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佈置相同或不同。
優選地,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由上閥塊、中閥塊和下閥塊構成,所述產品氣通道設置在所述中閥塊內並穿過所述上閥塊,所述第一均壓通道和所述第二均壓通道分別設置在所述上閥塊和所述下閥塊內,所述上閥塊和所述下閥塊與所述中閥塊可拆卸地連接。
優選地,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一組流道是原料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進料埠,另一個埠位於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用於將進料氣流引導至與所述第二弧形槽對齊的通孔中,所述第二弧形槽與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度相同、豎直相對;
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二組流道是第一排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排出埠,另一個埠為第一尾氣入口位於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一排氣通道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一尾氣入口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以及
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三組流道是第二排氣通道,其與所述第一排氣通道構成F型,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的一個埠為所述排出埠,另一個埠為第二尾氣入口位於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二尾氣入口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
優選地,所述第一尾氣入口和/或所述第二尾氣入口設置有沿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三弧形槽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三弧形槽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
優選地,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弧度為π/6~5π/6。
優選地,所述吸附塔的數量大於或等於4個。
優選地,所述設定時序為變壓吸附的工藝時序。
優選地,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勻速旋轉或步進旋轉。
根據本發明的協力廠商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用上文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從氣體混合物回收吸附性較弱的組份的方法,所述多個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所述方法能選擇性地以第一工藝時序和第二工藝時序中的一個操作。
優選地,第一工藝時序包括如下步序:
步序一: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
步序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三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三: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
步序四: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四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一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六: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
步序七:第一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
步序八: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一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九: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
步序十: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
步序十一: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二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十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
優選地,第二工藝時序包括如下步序:
步序一: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
步序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三: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
步序四: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六: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
步序七:第一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
步序八: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九: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
步序十: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
步序十一: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十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一個或多個有益效果:
1. 本發明通過旋轉閥的閥體與閥套結構設計及流道佈置相配合,能夠切換流道組的工作狀態,從而實現不同時序工藝的線上切換,滿足現場原料波動對工藝條件改進的需求,提升了生產靈活性;也可以在流道組出現磨損等狀況時,及時切換至其它流道組,延長裝置的使用週期。
2. 通過旋轉閥的分體設計配合可切換工作狀態的流道組佈置,能夠實現閥塊(及相應的流道組)線上更換與維修,保證了旋轉閥的線上率,提高生產效率,特別適用於長週期項目。
3. 本發明的變壓吸附裝置採用高度整合的旋轉閥設計代替傳統變壓吸附的多個程式控制閥組,能夠實現10秒至10分鐘一個吸附週期的變壓吸附過程,節省了物耗;同時,本發明的變壓吸附裝置僅旋轉閥的閥體為轉動部件,吸附塔及其它管線為固定佈置,進一步解決了裝置的整合問題。
上述說明僅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瞭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並可依據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同時為了使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技術特徵以及優點更加易懂,以下列舉一個或多個優選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並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在本文中,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來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在附圖中的關係。應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在圖中所繪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圖中的物件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或特徵“下方”或“下”的元件將取向在元件或特徵的“上方”。因此,示範性術語“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兩個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它取向(旋轉90度或其它取向)且應對本文使用的空間相對術語作出相應的解釋。
在本文中,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區別兩個不同的元件或部位,並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對關係。換言之,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換。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變壓吸附裝置,其包括產品氣閥50和原料氣閥60,產品氣閥50的閥體51與原料氣閥60的閥體61按照設定時序同軸、同步旋轉。本實施例的變壓吸附裝置設有四個吸附塔10、20、30和40,相應地,產品氣閥50和原料氣閥60各有四個通孔。應當理解的是,變壓吸附裝置可以設置有任何數量的吸附塔,只要吸附塔的數量與產品氣閥50和原料氣閥60的通孔的數量相對應即可,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產品氣閥50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旋轉閥,產品氣閥50包括閥體51和閥套52。閥體51容納在閥套52的內部腔中。閥體51為圓柱體結構,閥體51內設有三個流道組: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設置在閥體51的表面。閥套52同軸密封套設在閥體51外,閥套52均勻開設多個通孔520,每個通孔520的內端設置有沿閥套的內壁上下延伸的豎直槽521,豎直槽521沿豎直方向分為三段,分別對應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應當理解的是,閥體51和閥套52的內部腔可以是橫截面為橢圓的柱形、錐形、或者垂直於旋轉閥的旋轉軸具有圓形截面的任何其它的形狀。閥體51和閥套52的內部腔之間容納密封件,諸如填密件、O形環、墊圈或者適合於防止氣體在閥體51和閥套52之間流動的其它的彈性體材料(未示出)。該填密件、O形環、墊圈或者其它的彈性體材料應當具有低摩擦係數,以允許在此材料和閥體51的外表面和/或閥套52的內部腔的內表面之間的密封滑動接觸。
通孔520處設有切換閥522,切換閥522將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切換為工作狀態。閥體51能夠圍繞軸線相對於閥套52旋轉,以使得多個通孔520與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二組流道或第三組流道的埠相組合連通從而改變工藝操作模式,每一個通孔520至多與閥體51的一個埠相連通。
產品氣閥50的三個流道組包括一個常開流道組(第一組流道)和兩個切換流道組(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包括產品氣通道531,產品氣通道531的兩個埠分別為位於閥體51頂面中心的產品氣埠5311和位於閥體51的側壁上的埠5312,埠5312設置有沿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一弧形槽5313。其中第二組流道包括三個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的埠均設置在閥體51的側壁上;第三組流道包括兩個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的埠均設置在閥體51的側壁上。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切換流道組對應的工藝時序不同,應當瞭解的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所公開的具體流道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任何合適數量和結構的流道組。
在本實施例中,閥體51由上閥塊511、中閥塊512和下閥塊513組成,產品氣通道531設置在中閥塊512中,並向上穿過上閥塊511,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設置在上閥塊511中,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設置在下閥塊513中。上閥塊511和下閥塊513均可拆卸。將切換閥522切換至中閥塊512和下閥塊513中的第三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後,可以將上閥塊511拆卸下來;將切換閥522切換至上閥塊511和中閥塊512中的第二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後,可以將下閥塊513拆卸下來。不論是拆卸上閥塊511還是下閥塊513,產品氣通道531可保持工作狀態,因此無需停機。
實施例2
如圖1、4和5所示,原料氣閥60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旋轉閥,原料氣閥60包括閥體61和閥套62。閥體61容納在閥套62的內部腔中。閥體61為圓柱體結構,閥體61內設有三個流道組: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設置在閥體61的表面。閥套62同軸密封套設在閥體61外,閥套62均勻開設多個通孔620,每個通孔620的內端設置有沿閥套的內壁上下延伸的豎直槽621,豎直槽621沿豎直方向分為三段,分別對應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應當理解的是,閥體61和閥套62的內部腔可以是橫截面為橢圓的柱形、錐形、或者垂直於旋轉閥的旋轉軸具有圓形截面的任何其它的形狀。閥體61和閥套62的內部腔之間容納密封件,諸如填密件、O形環、墊圈或者適合於防止氣體在閥體61和閥套62之間流動的其它的彈性體材料(未示出)。該填密件、O形環、墊圈或者其它的彈性體材料應當具有低摩擦係數,以允許在此材料和閥體61的外表面和/或閥套62的內部腔的內表面之間的密封滑動接觸。
通孔620處設有切換閥622,切換閥622將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切換為工作狀態。閥體61能夠圍繞軸線相對於閥套62旋轉,以使得多個通孔620與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二組流道或第三組流道的埠相組合連通從而改變工藝操作模式,每一個通孔620至多與閥體61的一個埠相連通。
原料氣閥60的三個流道組包括一個常開流道組(第一組流道)和兩個切換流道組(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包括原料氣通道631,原料氣通道631的兩個埠分別為位於閥體61頂面中心的進料埠6311和位於閥體61的側壁上的埠6312,埠6312設置有沿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二弧形槽6313。第二組流道包括第一排氣通道641,第一排氣通道641的兩個埠分別為位於閥體61底面中心的排出埠6411和位於閥體61的側壁上的第一尾氣入口6412,第一尾氣入口6412設置有沿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三弧形槽6413。第三組流道包括第二排氣通道642,第二排氣通道642與第一排氣通道641構成F型,第二排氣通道642的兩個埠分別為位於閥體61底面中心的排出埠6411和位於閥體61的側壁上的第二尾氣入口6422。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切換流道組對應的工藝時序不同,應當瞭解的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所公開的具體流道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任何合適數量和結構的流道組。
參考圖1~8所示,變壓吸附裝置包括產品氣閥50和原料氣閥60、以及四個吸附塔10、20、30和40。吸附塔10、20、30和40的底部氣道11、21、31和41分別與原料氣閥60的通孔620相連通,頂部氣道12、22、32和42分別與產品氣閥50的通孔520相連通。產品氣閥50的產品氣埠5311連接產品收集管道70,原料氣閥60的進料埠6311與原料氣供氣管道80相連通,排出埠6411與尾氣收集管道90相連通。第一弧形槽5313與第二弧形槽6313的弧度相同並且上下嚴格相對。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弧形槽5313與第二弧形槽6313的弧度均為π/2,第三弧形槽6413的弧度為π/6。產品氣閥50的第一均壓通道541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為180°,第一均壓通道542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為90°,第一均壓通道543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為90°,相鄰第一均壓通道之間的夾角為30°;第二均壓通道551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為180°,第二均壓通道552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為90°,相鄰第二均壓通道之間的夾角為60°。應當理解的是,第一弧形槽5313、第二弧形槽6313和第三弧形槽6413的弧度以及產品氣閥50的各個第一均壓通道541,542,543和第二均壓通道551,552的兩個埠之間的夾角可以採用任何其它合適的值,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範圍。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吸附塔的具體數量和具體的工藝步序要求來選擇合適的值。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弧形槽5313用於引導至少一個吸附塔的產品氣在產品氣埠5311和與第一弧形槽5313對齊的通孔520之間流動;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520之間流動;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520之間流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弧形槽6313用於將進料氣流引導至與第二弧形槽6313對齊的通孔620中;第一排氣通道641用於將尾氣從與第一尾氣入口6412對齊的通孔620引導至排出埠6411;第二排氣通道642用於將尾氣從與第二尾氣入口6422對齊的通孔620引導至排出埠6411;第三弧形槽6413用於將尾氣從與第三弧形槽6413對齊的通孔620引導至排出埠6411。
本實施例的變壓吸附裝置可實現兩種變壓吸附工藝時序:第一工藝時序和第二工藝時序。在工作過程中,僅產品氣閥50的閥體51和原料氣閥60的閥體61同步旋轉,其它部件均固定不動。
下面結合圖6和表1,說明本實施例的變壓吸附裝置採用第一工藝時序的工作過程。
產品氣閥50的切換閥522使得產品氣通道531和第一均壓通道541、542和543處於工作狀態,原料氣閥60的切換閥622使得原料氣通道631和第一排氣通道641處於工作狀態。每個吸附塔在第一工藝時序的一個工藝週期中經歷吸附、第一均壓、吹掃再生、第二均壓、逆放再生(或逆流再生)和增壓的步驟。產品氣閥50的閥體51和原料氣閥60的閥體61沿順時針方向同步轉動,步序間隔為30°。
表1:第一工藝時序的各步序中各個吸附塔10、20、30、40的步驟
步序    吸 附 塔 十一 十二
10 1 1 2 3 4 5 6 7 8 9 X 10
20 9 X 10 1 1 2 3 4 5 6 7 8
30 6 7 8 9 X 10 1 1 2 3 4 5
40 3 4 5 6 7 8 9 X 10 1 1 2
步驟1—吸附步驟:引入原料氣到處於步驟1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其中通過吸附劑將吸附性較強的組份除去,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組份從該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作為產品氣體被抽出。所有這些產品氣體是送到可選擇的最終產品氣體收集槽的最終的產品氣體,並且從那裡傳送到下游使用者。
步驟2—吸附+增壓步驟:繼續引入原料氣到處於步驟2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其中,吸附性較強的組份通過吸附劑除去,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穿過該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作為產品氣體。產品氣體的一部分送到可選擇的最終產品氣體收集槽的最終產品氣體並且從那裡到下游使用者,並且產品氣體的另一部分被引入到經受增壓步驟的另一個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步驟10)。
步驟3—第一減壓步驟:通過從處於步驟3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抽出減壓氣體,從步驟2中的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降壓,直到該吸附塔中的壓力下降到第一中間壓力,其中,減壓氣體引入到經受第一增壓步驟(步驟9)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也就是說,步驟3是從吸附塔完成吸收步驟之後的壓力下降到第一中間壓力的第一減壓步驟。
步驟4—吹掃步驟:通過從該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抽出吹掃氣體,從第一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降壓,直到該吸附塔中的壓力下降到第二中間壓力,其中該吹掃氣體逆流地引入到經受吹掃再生(步驟7)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也就是說,步驟4是將吹掃氣體引入經受吹掃再生(步驟7)的吸附塔的吹掃步驟。
步驟5—第二減壓步驟:通過從處於步驟5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抽出減壓氣體,從第二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降壓,直到該吸附塔中的壓力下降到第三中間壓力,其中,減壓氣體引入到經受第二增壓步驟(步驟8)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也就是說,步驟5是從吸附塔從第二中間壓力下降到第三中間壓力的第二減壓步驟。
步驟6—逆放再生步驟:處於步驟6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該吸附塔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該吸附塔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驟7—吹掃再生步驟:通過引入吹掃氣體到處於步驟7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該吸附塔的底部氣道經第三弧形槽6413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吹掃尾氣由上至下排出該吸附塔,進行該吸附塔的吹掃再生步驟,其中從經受吹掃步驟(步驟4)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提供吹掃氣體。
步驟8—第二增壓步驟:通過引入加壓氣體到處於步驟8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從第三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增壓到等於或者小於第一中間壓力的第四中間壓力,其中,從經受第二減壓步驟(步驟5)的吸附塔的產品端提供加壓氣體。
步驟9—第一增壓步驟:通過引入加壓氣體到處於步驟9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從第四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增壓,其中,從經受第一減壓步驟(步驟3)的吸附塔的產品端提供加壓氣體。
步驟10—準備吸附增壓步驟:通過引入產品氣體到處於步驟10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對該吸附塔增壓,其中,產品氣體從經受步驟2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被提供。在此步驟的結束處,該吸附塔準備好開始步驟1。步驟1到10以循環的方式重複。在一個例子中,更強吸附的組份是氮氣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是氧氣。在另一個例子中,更強吸附的組份是氮氣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是氫氣。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可用來分離其它任何合適的氣體混合物。
步序一:吸附塔10處於步驟1;吸附塔20處於步驟9;吸附塔30處於步驟6;吸附塔40處於步驟3。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11進入吸附塔1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1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頂部氣道12進入通孔,在第一弧形槽5313的引導下進入產品氣閥50的產品氣通道531並排出。吸附塔1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1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30的底部氣道31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吸附塔3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3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二:吸附塔10處於步驟1;吸附塔20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吸附塔30處於步驟6;吸附塔40處於步驟3。吸附塔1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3相連通,吸附塔30的底部氣道31經第三弧形槽6413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吹掃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吸附塔30,進行吸附塔40對吸附塔30的吹掃再生步驟。
步序三:吸附塔10處於步驟2;吸附塔20處於步驟9;吸附塔30處於步驟6;吸附塔40處於步驟3。吸附塔1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與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10對吸附塔2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2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30的頂部管線32與吸附塔40的頂部管線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2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四:吸附塔10處於步驟3;吸附塔20處於步驟1;吸附塔30處於步驟9;吸附塔40處於步驟6。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21進入吸附塔2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2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頂部氣道22由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2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和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1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1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40的底部氣道41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吸附塔4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4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吸附塔10處於步驟4;吸附塔20處於步驟1;吸附塔30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吸附塔40處於步驟7。吸附塔2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3相連通,吸附塔40的底部氣道41經第三弧形槽6413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吹掃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吸附塔40,進行吸附塔10對吸附塔40的吹掃再生步驟。
步序六:吸附塔10處於步驟5;吸附塔20處於步驟2;吸附塔30處於步驟10;吸附塔40處於步驟8。吸附塔2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與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20對吸附塔3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3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10的頂部管線12與吸附塔40的頂部管線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2相連通,吸附塔1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七:吸附塔10處於步驟6;吸附塔20處於步驟3;吸附塔30處於步驟1;吸附塔40處於步驟9。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31進入吸附塔3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3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頂部氣道32進入通孔,在第一弧形槽5313的引導下進入產品氣閥50的產品氣通道531並排出。吸附塔3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1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10的底部氣道11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吸附塔1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1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八:吸附塔10處於步驟7;吸附塔20處於步驟4;吸附塔30處於步驟1;吸附塔40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吸附塔3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3相連通,吸附塔10的底部氣道11經第三弧形槽6413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吹掃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吸附塔10,進行吸附塔20對吸附塔10的吹掃再生步驟。
步序九:吸附塔10處於步驟8;吸附塔20處於步驟5;吸附塔30處於步驟2;吸附塔40處於步驟10。吸附塔3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與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30對吸附塔4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4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10的頂部管線12與吸附塔20的頂部管線2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2相連通,吸附塔10與吸附塔2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十:吸附塔10處於步驟9;吸附塔20處於步驟6;吸附塔30處於步驟3;吸附塔40處於步驟1。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41進入吸附塔4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4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頂部氣道42由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4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和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1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1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20的底部氣道21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吸附塔2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2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十一:吸附塔10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吸附塔20處於步驟7;吸附塔30處於步驟4;吸附塔40處於步驟1。吸附塔4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3相連通,吸附塔20的底部氣道21經第三弧形槽6413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吹掃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吸附塔20,進行吸附塔30對吸附塔20的吹掃再生步驟。
步序十二:吸附塔10處於步驟10;吸附塔20處於步驟8;吸附塔30處於步驟5;吸附塔40處於步驟2。吸附塔4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與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40對吸附塔1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1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20的頂部管線22與吸附塔30的頂部管線32通過第一均壓通道542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3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下面結合圖7和表2,說明本實施例的變壓吸附裝置採用第二工藝時序的工作過程。
產品氣閥50的切換閥522使得產品氣通道531和第二均壓通道551和552處於工作狀態,原料氣閥60的切換閥622使得原料氣通道631和第二排氣通道651處於工作狀態。每個吸附塔在第二工藝時序的一個工藝週期中經歷吸附、第一均壓、第二均壓、逆放再生和增壓的步驟。產品氣閥50的閥體51和原料氣閥60的閥體61沿順時針方向同步轉動,步序間隔為30°。
表2:第二工藝時序的各步序中各個吸附塔10、20、30、40的步驟
步序    吸附塔 十一 十二
10 1 1 2 3 X 4 5 X 6 7 X 8
20 7 X 8 1 1 2 3 X 4 5 X 6
30 5 X 6 7 X 8 1 1 2 3 X 4
40 3 X 4 5 X 6 7 X 8 1 1 2
步驟1—吸附步驟:引入原料氣到處於步驟1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其中通過吸附劑將吸附性較強的組份除去,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組份從該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作為產品氣體被抽出。所有這些產品氣體是送到可選擇的最終產品氣體收集槽的最終的產品氣體,並且從那裡傳送到下游使用者。
步驟2—吸附+增壓步驟:繼續引入原料氣到處於步驟2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其中,吸附性較強的組份通過吸附劑除去,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穿過該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作為產品氣體。產品氣體的一部分送到可選擇的最終產品氣體收集槽的最終產品氣體並且從那裡到下游使用者,並且產品氣體的另一部分被引入到經受增壓步驟的另一個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步驟8)。
步驟3—第一減壓步驟:通過從處於步驟3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抽出減壓氣體,從步驟2中的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降壓,直到該吸附塔中的壓力下降到第一中間壓力,其中,減壓氣體引入到經受第一增壓步驟(步驟7)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也就是說,步驟3是從吸附塔完成吸收步驟之後的壓力下降到第一中間壓力的第一減壓步驟。
步驟4—第二減壓步驟:通過從處於步驟4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抽出減壓氣體,從第二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降壓,直到該吸附塔中的壓力下降到第三中間壓力,其中,減壓氣體引入到經受第二增壓步驟(步驟6)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也就是說,步驟4是從吸附塔從第二中間壓力下降到第三中間壓力的第二減壓步驟。
步驟5—逆放再生步驟:處於步驟5的吸附塔的底部氣道與第一排氣通道641相連通,該吸附塔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該吸附塔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驟6—第二增壓步驟:通過引入加壓氣體到處於步驟6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從第三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增壓到等於或者小於第一中間壓力的第四中間壓力,其中,從經受第二減壓步驟(步驟4)的吸附塔的產品端提供加壓氣體。
步驟7—第一增壓步驟:通過引入加壓氣體到處於步驟7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從第四中間壓力開始對該吸附塔增壓,其中,從經受第一減壓步驟(步驟3)的吸附塔的產品端提供加壓氣體。
步驟8—準備吸附增壓步驟:通過引入產品氣體到處於步驟8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對該吸附塔增壓,其中,產品氣體從經受步驟2的吸附塔的頂部氣道被提供。在此步驟的結束處,該吸附塔準備好開始步驟1。步驟1到8以循環的方式重複。在一個例子中,更強吸附的組份是氮氣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是氧氣。在另一個例子中,更強吸附的組份是氮氣並且吸附性較弱的的組份是氫氣。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可用來分離其它任何合適的氣體混合物。
步序一:吸附塔10處於步驟1;吸附塔20處於步驟7;吸附塔30處於步驟5;吸附塔40處於步驟3。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11進入吸附塔1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1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1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1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30的底部氣道31與第二排氣通道651相連通,吸附塔3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3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二:吸附塔10處於步驟1。吸附塔1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30和40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三:吸附塔10處於步驟2;吸附塔20處於步驟8;吸附塔30處於步驟6;吸附塔40處於步驟4。吸附塔1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與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10對吸附塔2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2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30的頂部管線32與吸附塔40的頂部管線4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2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四:吸附塔10處於步驟3;吸附塔20處於步驟1;吸附塔30處於步驟7;吸附塔40處於步驟5。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21進入吸附塔2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2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2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和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1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1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40的底部氣道41與第二排氣通道651相連通,吸附塔4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4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吸附塔20處於步驟1。吸附塔2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10、30和40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六:吸附塔10處於步驟4;吸附塔20處於步驟2;吸附塔30處於步驟8;吸附塔40處於步驟6。吸附塔2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與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20對吸附塔3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3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10的頂部管線12與吸附塔40的頂部管線4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2相連通,吸附塔1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七:吸附塔10處於步驟5;吸附塔20處於步驟3;吸附塔30處於步驟1;吸附塔40處於步驟7。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31進入吸附塔3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3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3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20的頂部氣道22和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1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4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10的底部氣道11與第二排氣通道651相連通,吸附塔1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1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八:吸附塔30處於步驟1。吸附塔3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10、20和40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九:吸附塔10處於步驟6;吸附塔20處於步驟4;吸附塔30處於步驟2;吸附塔40處於步驟8。吸附塔3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與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30對吸附塔4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4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10的頂部管線12與吸附塔20的頂部管線2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2相連通,吸附塔10與吸附塔2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步序十:吸附塔10處於步驟7;吸附塔20處於步驟5;吸附塔30處於步驟3;吸附塔40處於步驟1。原料氣由進料埠6311進入原料氣閥60,經由第二弧形槽6313和底部氣道41進入吸附塔40的塔底。原料氣自下而上經過吸附塔40中的吸附劑床層後,雜質被吸附在床層中,純化的產品氣經第一弧形槽5313進入產品氣閥50由產品氣通道531排出。吸附塔40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30的頂部氣道32和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1相連通,吸附塔30與吸附塔10進行第一均壓步驟。吸附塔20的底部氣道21與第二排氣通道651相連通,吸附塔20內的逆放尾氣由上至下排出,實現吸附塔20的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十一:吸附塔40處於步驟1。吸附塔40仍處於吸附步驟。吸附塔10、20和30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十二:吸附塔10處於步驟8;吸附塔20處於步驟6;吸附塔30處於步驟4;吸附塔40處於步驟2。吸附塔40仍處於吸附步驟。同時,吸附塔40的頂部氣道42與吸附塔10的頂部氣道12通過第一弧形槽5313相連通,吸附塔40對吸附塔10進行增壓,在此過程中,吸附塔10增壓至吸附壓力,準備接收原料氣。吸附塔20的頂部管線22與吸附塔30的頂部管線32通過第二均壓通道552相連通,吸附塔20與吸附塔30進行第二均壓步驟。
本實施例的變壓吸附裝置可以根據實際專案需要切換至合適的工藝時序,並根據原料波動等現場條件進行線上切換工藝時序,無需停機,保證了生產靈活性。第二工藝時序沒有吹掃步驟和對應的吹掃再生步驟,因此當原料氣的重組份較多時,切換至第一工藝時序,當原料氣組成較好(即,重組份較少)時,切換至第二工藝時序。當某一工藝時序對應的產品氣閥的閥塊需要更換或維修時,也可以實現線上操作,提高了旋轉閥的線上率和生產效率,確保長週期項目的連續運行。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包括各個具體技術特徵以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但這些簡單變型和組合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10、20、30、40:吸附塔 11、21、31、41:底部氣道 12、22、32、42:頂部氣道 50:產品氣閥 51:閥體 511:上閥塊 512:中閥塊 513:下閥塊 52:閥套 520:通孔 521:豎直槽 522:切換閥 531:產品氣通道 5311:產品氣埠 5312:埠 5313:第一弧形槽 541、542、543:第一均壓通道 551、552:第二均壓通道 60:原料氣閥 61:閥體 62:閥套 620:通孔 621:豎直槽 622:切換閥 631:原料氣通道 6311:進料埠 6312:埠 6313:第二弧形槽 641:第一排氣通道 6411:排出埠 6412:第一尾氣入口 6413:第三弧形槽 642:第二排氣通道 6422:第二尾氣入口 70:產品收集管道 80:原料氣供氣管道 90:尾氣收集管道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變壓吸附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產品氣閥的閥體在第一工藝時序時的流道佈置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產品氣閥的閥體在第二工藝時序時的流道佈置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原料氣閥的閥體在第一工藝時序時的流道佈置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原料氣閥的閥體在第二工藝時序時的流道佈置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壓吸附裝置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其中變壓吸附裝置切換為第一工藝時序,未示出產品氣閥和原料氣閥的閥套結構。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壓吸附裝置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其中變壓吸附裝置切換為第二工藝時序,未示出產品氣閥和原料氣閥的閥套結構。 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壓吸附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10、30:吸附塔
11、31:底部氣道
12、32:頂部氣道
50:產品氣閥
51:閥體
511:上閥塊
512:中閥塊
513:下閥塊
52:閥套
520:通孔
521:豎直槽
522:切換閥
531:產品氣通道
5311:產品氣埠
5312:埠
5313:第一弧形槽
541、542、543:第一均壓通道
551、552:第二均壓通道
60:原料氣閥
61:閥體
62:閥套
620:通孔
621:豎直槽
622:切換閥
631:原料氣通道
6311:進料埠
6312:埠
6313:第二弧形槽
641:第一排氣通道
6411:排出埠
6412:第一尾氣入口
6413:第三弧形槽
642:第二排氣通道
6422:第二尾氣入口

Claims (18)

  1. 一種旋轉閥,包括: 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設置在所述閥體的表面;以及 閥套,所述閥套被同軸地密封套地設在所述閥體外,所述閥套均勻開設多個通孔,每個通孔的內端設置有沿閥套的內壁上下延伸的豎直槽,所述豎直槽沿豎直方向分為三段,分別連通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的埠,第一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所述通孔處設有切換閥,所述切換閥將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切換為工作狀態, 所述閥體圍繞旋轉軸線相對於所述閥套旋轉,以使得所述多個通孔與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以及第一組流道的埠以預定組合的方式連通從而實現不同的工藝時序,每個通孔至多與第一組流道、第二組流道或第三組流道中的一組的埠相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其中,所述第二組流道包括多個流道,第三組流道包括多個流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其中,所述閥體由至少兩個閥塊組成,所述至少兩個閥塊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設置在不同的閥塊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其中,所述第二組流道和第三組流道對應於相同或不同的工藝時序。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其中,所述第一組流道的一個埠位於所述閥體的頂面中心,所述第一組流道的另一個埠位於所述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弧形槽。
  6. 一種變壓吸附裝置,包括: 原料氣閥,其為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所述原料氣閥的埠包括設置在頂面中心的進料埠和設置在底面中心的排出埠; 產品氣閥,其為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閥,所述產品氣閥的埠包括設置在頂面中心的產品氣埠,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按照預定時序同步旋轉;以及 具有底部氣道和頂部氣道的多個吸附塔,底部氣道分別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通孔相連通,頂部氣道分別與所述產品氣閥的通孔相連通。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 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一組流道是產品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產品氣埠,另一個埠位於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用於引導相應吸附塔的產品氣在所述產品氣埠和與所述第一弧形槽對齊的通孔之間流動; 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二組流道是第一均壓通道,其兩個埠均設置在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之間流動;以及 所述產品氣閥的第三組流道是第二均壓通道,其兩個埠均設置在產品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用於引導產品氣在與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兩個埠對齊的兩個通孔之間流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數量為2~10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夾角為10°至45°;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數量為2~10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夾角為10°至45°;所述第一均壓通道的佈置與所述第二均壓通道的佈置相同或不同。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由上閥塊、中閥塊和下閥塊構成,所述產品氣通道設置在所述中閥塊內並穿過所述上閥塊,所述第一均壓通道和所述第二均壓通道分別設置在所述上閥塊和所述下閥塊內,所述上閥塊和所述下閥塊與所述中閥塊可拆卸地連接。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 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一組流道是原料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進料埠,另一個埠位於閥體的側壁上且設置有沿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用於將進料氣流引導至與所述第二弧形槽對齊的通孔中,所述第二弧形槽與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度相同、豎直相對; 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二組流道是第一排氣通道,其一個埠為所述排出埠,另一個埠為第一尾氣入口位於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一排氣通道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一尾氣入口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以及 所述原料氣閥的第三組流道是第二排氣通道,其與所述第一排氣通道構成F型,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的一個埠為所述排出埠,另一個埠為第二尾氣入口位於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側壁上,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二尾氣入口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尾氣入口和/或所述第二尾氣入口設置有沿原料氣閥的閥體的外側壁水準地延伸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三弧形槽用於將尾氣從與所述第三弧形槽對齊的通孔引導至所述排出埠。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弧度為π/6~5π/6。
  13.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吸附塔的數量大於或等於4個。
  14.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設定時序為變壓吸附的工藝時序。
  15.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其中,所述產品氣閥的閥體與所述原料氣閥的閥體勻速旋轉或步進旋轉。
  16.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0所述的變壓吸附裝置從氣體混合物回收吸附性較弱的組份的方法,所述多個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所述方法能選擇性地以第一工藝時序和第二工藝時序中的一個操作。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原料氣閥的切換閥使得原料氣閥的第二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且產品氣閥的切換閥使得產品氣閥的第二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時,所述方法以第一工藝時序操作; 第一工藝時序包括如下步序: 步序一: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 步序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三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三: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 步序四: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四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一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六: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 步序七:第一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 步序八: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一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九: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 步序十: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 步序十一: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第二吸附塔處於吹掃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吹掃步驟; 步序十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原料氣閥的切換閥使得原料氣閥的第三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且產品氣閥的切換閥使得產品氣閥的第三組流道處於工作狀態時,所述方法以第二工藝時序操作; 第二工藝時序包括如下步序: 步序一: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 步序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三: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 步序四: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 步序五: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六: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 步序七:第一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 步序八: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九: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 步序十:第一吸附塔處於第一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逆放再生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一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 步序十一: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步驟,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均處於切出狀態,不進行任何操作; 步序十二:第一吸附塔處於吸附準備增壓步驟,第二吸附塔處於第二增壓步驟,第三吸附塔處於第二減壓步驟,第四吸附塔處於吸附+增壓步驟。
TW111113990A 2021-05-08 2022-04-13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TW202243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7464.8A CN115306921A (zh) 2021-05-08 2021-05-08 变压吸附装置及其旋转阀
CN202110497464.8 2021-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721A true TW202243721A (zh) 2022-11-16

Family

ID=8385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3990A TW202243721A (zh) 2021-05-08 2022-04-13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4336073A1 (zh)
JP (1) JP2024517291A (zh)
KR (1) KR20240006620A (zh)
CN (1) CN115306921A (zh)
CA (1) CA3218332A1 (zh)
TW (1) TW202243721A (zh)
WO (1) WO20222375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8701B1 (fr) * 1991-07-04 1993-11-05 Cice Sa Couples de disques ceramiques pour robinet mitigeur et robinet mitigeur le comportant.
CN201059373Y (zh) * 2007-03-01 2008-05-14 邹建仁 水龙头阀芯
CN101139088B (zh) 2007-08-10 2011-06-01 西安交通大学 旋转分子筛微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US7819948B2 (en) 2007-10-29 2010-10-26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Rotary valve
CN201836452U (zh) * 2010-10-29 2011-05-18 璨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流道切换阀
CN102913494B (zh) * 2012-09-29 2015-02-11 浙江大学 一种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
CN103953752B (zh) * 2014-04-03 2016-03-02 吴亚利 轴端马达油压分配阀组
CN104196790B (zh) * 2014-07-22 2016-06-08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双自由度阀芯旋转内控式高频换向阀
CN206874888U (zh) * 2017-07-10 2018-01-12 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阀及其组件
CN107355564A (zh) * 2017-07-10 2017-11-17 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阀及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6921A (zh) 2022-11-08
WO2022237573A1 (zh) 2022-11-17
KR20240006620A (ko) 2024-01-15
EP4336073A1 (en) 2024-03-13
JP2024517291A (ja) 2024-04-19
CA3218332A1 (en)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1872B2 (e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system with indexed rotatable multi-port valves
US5891217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gas separation
US5820656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gas separation
CA2189232C (en) Method of recovering oxygen-rich gas
KR100346488B1 (ko) 단일 베드 압력 스윙 흡착 방법 및 장치
AU2016291736B2 (en) Pressure swing adsorbers with flow regulation by orifices
JP2005199270A (ja) 圧力スイング吸着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指標付け回転式デュアルバルブ
AU735294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gas separation
CA3051872C (en) Stator plate for rotary be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apparatus providing port separation
US6959728B2 (en) Rotary cam valve
TW202243721A (zh) 變壓吸附裝置及其旋轉閥
JP2005083516A (ja) 回転バルブおよび圧力スイング吸着式気体分離装置
CN202469081U (zh) 一种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气体控制阀
CN100563787C (zh) 具有标引可旋转多通阀的变压吸附系统
CN114699880B (zh) 一种从炼厂干气分离提取h2与c2+的全温程模拟旋转移动床变压吸附工艺
RU202313202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дсорбции с колебанием давления и поворотный клапан для него
CN105879576A (zh) 一种吸附分离提纯工业气体的装置
CN112250045A (zh) 一种可实现高精度不同浓度氮气制备系统
Ding et al. Oxygen enrichment through mini-scale rotary six-be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BRPI0702800B1 (pt) Sistema de adsorção por modulação de pressão com válvulas rotativas de múltiplas aberturas escalonadas, e método para recuperação de um componente menos intensamente passível de adsorção de uma mistura gasosa de alimentação
JPH01304024A (ja) 圧力スイングガス分離装置
JP2008212895A (ja) 酸素濃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