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208A -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208A
TW202241208A TW110149085A TW110149085A TW202241208A TW 202241208 A TW202241208 A TW 202241208A TW 110149085 A TW110149085 A TW 110149085A TW 110149085 A TW110149085 A TW 110149085A TW 202241208 A TW202241208 A TW 2022412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ubstrate layer
flexible substrate
flexibl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9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晶
譚偉峰
莫勳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漢高股份有限及兩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漢高股份有限及兩合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漢高股份有限及兩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20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5Carbon only, e.g. carbon black,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6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3Heaters using resistive film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包括: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一導電線(12),其包括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第一熱產生線(13);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及第一連接器(15),其中該第一正線(121)及該第一負線(122)未直接彼此連接,且其中藉由該第一熱產生線(13)將該第一正線(121)電連接至該第一負線(122)。本發明進一步揭示一種製造此可撓式熱產生器(1)之方法。

Description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本申請案係關於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可撓式熱產生器係適用於複雜或可變形狀之裝置以提供溫暖之可彎曲熱產生裝置。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常見應用係例如機動車輛之操縱盤、織物、醫療裝置等。然而,先前技術中之可撓式熱產生器具有各種缺點。例如,加熱貼片使用藉由將塗佈有化學材料之布貼片添加至織物中以產生熱而將化學能轉換為熱能之原理,其加熱時間長且成本低,但溫度不可控,易過熱,且僅支援一次性使用,且在使用後丟棄其將對環境造成污染,且其通常含有對人類有害之化學觸媒。先前技術亦提供一種將連接至電源之碳纖維熱產生器植入至織物中之解決方案,此解決方案利用碳纖維之良好可撓性及其編織成各種形狀之能力。所植入之碳纖維加熱器可清洗,防水,由DC電源供電,且不發出噪音。然而,碳纖維加熱器無法暴露於空氣,此係因為經暴露碳纖維加熱器之電阻值隨著時間之推移而顯著增加。另外,碳纖維加熱體本身將在摩擦時產生靜電,此將對織物之穿戴者具有影響。通常,碳纖維加熱器之溫度通常藉由功率控制來控制,即,藉由改變碳纖維加熱器上之電壓,此往往導致功率損失且接著影響碳纖維加熱器之加熱及保持時間。
鑑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之已知解決方案,期望提供一種可清洗且可與電源一起連續使用或與一次性電池一起重複使用之可撓式熱產生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係提供一種不含有對人類有害之化學觸媒之可撓式熱產生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係提供一種可暴露於空氣而不影響其加熱效應及控制難度之可撓式熱產生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係提供一種可自我控制其溫度之可撓式熱產生器。
本文中提及之目標使用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來達成。該可撓式熱產生器1包括:第一可撓式基板層;第一導電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其中該第一導電線包括第一正線及第一負線;第一熱產生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且覆蓋該第一導電線之一部分;第二可撓式基板層,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且覆蓋該第一導電線及該第一熱產生線,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及第一連接器,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線,其中該第一正線及該第一負線未直接彼此連接,且其中藉由該第一熱產生線將該第一正線電連接至該第一負線。
根據實施例,該可撓式熱產生器包括:第二導電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相對於該第一導電線之相對側上,其中該第二導電線包括第二正線及第二負線;第二熱產生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且覆蓋該第二導電線之一部分;第三可撓式基板層,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且覆蓋該第二導電線及該第二熱產生線,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及第二連接器,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與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線,其中該第二正線及該第二負線未直接彼此連接,且其中藉由該第二熱產生線將該第二正線電連接至該第二負線。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正線及該第一負線經配置成各包括主要部分及複數個分支部分之梳齒形狀,該第一正線之該主要部分及該第一負線之該主要部分彼此平行,該第一正線之該等分支部分及該第一負線之該等分支部分彼此交替地配置,且該第一熱產生線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各線性熱產生線至少覆蓋該第一正線之該等分支部分之一者及該第一負線之該等分支部分之一者。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正端子及第一負端子,該第一正線之該主要部分經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器之該正端子,且該第一負線之該主要部分經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器之該負端子。
根據實施例,該第二正線及該第二負線各包括筆直區段,該第二正線及該第二負線之該等筆直區段彼此平行,該第二熱產生線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各線性熱產生線覆蓋該第二正線之該筆直區段之一部分及該第二負線之該筆直區段之一部分。
根據實施例,該第二連接器包括連接至該第二正線之第二正端子及連接至該第二負線之第二負端子。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及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由TPU製成。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導電線及該第二導電線兩者皆包括藉由銀印刷形成之銀箔。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熱產生線及該第二熱產生線包括藉由碳膏印刷形成之PTC碳箔。
本文中提及之目標亦使用一種製造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來達成。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第一導電線印刷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在第一溫度下加熱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達第一時間段以使該第一導電線固化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將第一熱產生線印刷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該第一導電線之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在第二溫度下加熱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達第二時間段以使該第一熱產生線固化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將第一連接器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線,使得該第一連接器之一部分在該可撓式熱產生器外部;使用第二可撓式基板層覆蓋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及在第三溫度下熱壓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達第三時間段以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
根據實施例,該第一溫度在60℃至150℃之間,該第一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該第二溫度在60℃至150℃之間,該第二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該第三溫度在120℃至200℃之間,及/或該第三時間段在30秒至300秒之間。
本文中提及之目標亦使用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1)來達成,該可撓式熱產生器(1)包括:第一可撓式基板層;第一正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第一熱產生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正線上且覆蓋該第一正線之一部分;第一負線,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上且覆蓋該第一熱產生線之一部分;第二可撓式基板層,其覆蓋該第一正線、該第一熱產生線及該第一負線,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二可撓式基底層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底層;及第一連接器,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一正線及該第一負線,其中該第一正線及該第一負線未直接彼此連接,且其中藉由該第一熱產生線將該第一正線電連接至該第一負線。根據本發明,利用PTC碳箔之電阻隨著溫度改變之性質,使該PTC碳箔成為熱敏電阻,使得藉由電路測試電阻之改變,且接著回饋至控制器,因此使該可撓式熱產生器能夠精確地調整溫度。
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可經連接至DC電源或AC電源以供使用。在連接至AC電源之情況中,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可連續使用而無需更換。在連接至DC電源之情況中,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可藉由更換電池或對其再充電來使用更長時間段。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藉助於熱壓程序製成,且可撓式熱產生器在不具有對人類有害之化學觸媒之情況下製成。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使用諸如TPU材料之絕緣材料囊封,使得其可暴露於空氣而不影響其熱產生效應及控制難度。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包括能夠自我控制溫度之PTC碳箔,且因此無需複雜結構來控制其溫度。
本文中提供之圖式及描述可已經簡化以繪示與本文中描述之設備、系統及方法之一清晰理解相關之態樣,同時出於闡明目的消除可在典型類似裝置、系統及方法中發現之其他態樣。因此,一般技術者可認知,可期望及/或需要其他元件及/或操作來實施本文中描述之裝置、系統及方法。但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此等元件及操作,且由於其等並不促進本發明之一更佳理解,所以為了簡潔起見,可不在本文中提供此等元件及操作之一論述。然而,本發明被視為包含一般技術者將知道之對所描述態樣之全部此等元件、變動及修改。
貫穿全文提供實施例,使得本發明足夠透徹且向熟習所屬技術領域者充分傳達所揭示實施例之範疇。闡述數種特定細節(諸如特定組件、裝置及方法之實例)以提供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透徹理解。然而,熟習所屬技術領域者將明白,無需採用某些特定揭示細節,且可以不同形式體現實施例。因此,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如上文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未詳細描述熟知程序、熟知裝置結構及熟知技術。
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非意欲為限制性。例如,如本文中使用,單數形式「一」、「一個」及「該」亦可意欲包含複數形式,除非內容脈絡另外明確指示。術語「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包含」及「具有」係包含性且因此指定所陳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之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等之群組之存在或添加。本文中描述之步驟、程序及操作不應被解釋為必須要求其等各自按所論述或繪示之特定順序執行,除非特別識別為一較佳或所需執行順序。亦應理解,可採用額外或替代步驟來代替或結合所揭示態樣。
圖1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可撓式熱產生器1包括: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一導電線12、第一熱產生線13、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及第一連接器15。第一導電線12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第一熱產生線13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第一導電線12之一部分。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第一導電線12及第一熱產生線13。第一連接器15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之間且電連接至第一導電線12。
第一導電線12包括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未直接彼此連接。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經配置成各包括主要部分及複數個分支部分之梳齒形狀。第一正線121之主要部分及第一負線122之主要部分彼此平行。第一正線121之分支部分及第一負線122之分支部分彼此交替地配置。第一熱產生線13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各線性熱產生線至少覆蓋第一正線121之分支部分之一者及第一負線122之分支部分之一者。
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可經配置成其他形狀,諸如S形。在該情況中,第一熱產生線13包括平行配置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各線性熱產生線至少覆蓋第一正線121之一部分及第一負線122之一部分。
藉由熱壓程序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5經連接至DC電源。第一連接器15包括連接至DC正極之正端子及連接至DC負極之負端子。第一正線121之主要部分經連接至第一連接器15之正端子。第一負線122之主要部分經連接至第一連接器15之負端子。藉由連接至諸如電池之DC電源,可撓式熱產生器1可藉由更換電池或對其再充電來使用更長時間段。
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5可經連接至AC電源。在該情況中,第一連接器15可包括連接至AC火線之火線端子及連接至AC零線之零線端子。藉由連接至AC電源,可撓式熱產生器1可連續使用而無需更換。
圖2示意性地繪示製造圖1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之流程圖。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  將第一導電線12印刷S101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一溫度下加熱S102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一時間段以使第一導電線12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一熱產生線13印刷S103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第一導電線12之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二溫度下加熱S104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二時間段以使第一熱產生線13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一連接器15連接S105至第一導電線12,使得第一連接器15之一部分在可撓式熱產生器1外部, -  使用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覆蓋S106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  在第三溫度下熱壓S107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達第三時間段以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一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二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二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三溫度在120℃至200℃之間。第三時間段在30秒至300秒之間。
圖3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可撓式熱產生器1進一步包括第二導電線19、第二熱產生線16、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及第二連接器18。第二導電線19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相對於第一導電線12之相對側上。第二熱產生線16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第二導電線19之一部分。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第二熱產生線16。藉由熱壓程序將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二連接器18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之間且電連接至第二導電線19。
第二導電線19包括第二正線191及第二負線192。第二正線191及第二負線192未直接彼此連接。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正線191及第二負線192各包括筆直區段。第二正線191及第二負線192之筆直區段彼此平行。第二熱產生線16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各線性熱產生線覆蓋第二正線191之筆直區段之一部分及第二負線192之筆直區段之一部分。換言之,藉由第二熱產生線16將第二正線191電連接至第二負線192。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器18包括連接至第二正線191之第二正端子及連接至第二負線192之第二負端子。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及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由TPU製成。第一導電線12及第二導電線19兩者皆包括藉由銀印刷形成之銀箔。銀箔具有非常好導電性且因此其熱產生非常低,從而使其適合配置於無需熱產生之區域中。藉由第一熱產生線13將正線121電連接至負線122。換言之,第一熱產生線13無需直接連接至第一連接器15,此容許第一熱產生線13遠離於第一連接器15配置,從而大幅增加可撓式熱產生器1之可撓性。根據本發明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可經組態以僅將第一熱產生線13配置於最需要熱之位置處,而不必將第一熱產生線13從第一連接器15一直配置至該位置。
第一熱產生線13及第二熱產生線16包括藉由使用PTC油墨之碳膏印刷形成之PTC碳箔。正溫度係數(PTC)碳箔在其被加熱及冷卻時改變電阻。隨著碳箔之溫度增加,電阻亦增加。簡言之,當其變冷時,電流流動通過碳箔,且當溫度變熱時,電流受到限制。在多至設計溫度之所有溫度下,碳箔之電阻率隨著溫度以指數方式增加。因此,其在所有溫度下具有較強PTC性質,且迅速加熱。高於此溫度,碳箔係一電隔離器且停止產生熱。此使碳箔具有自限性。碳箔係薄且可撓的,且可形成為任何形狀及大小。
可撓式熱產生器1利用PTC碳箔之電阻隨著溫度改變之性質。PTC碳箔用作熱敏電阻,使得可藉由電路識別電阻之改變,且接著回饋至控制器,從而使可撓式熱產生器1能夠精確地調整溫度。
製造圖3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類似於製造圖1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但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  將第二導電線19印刷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相對於第一導電線12之相對側上, -  在第一溫度下加熱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一時間段以使第二導電線19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二熱產生線16印刷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第二導電線19之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二溫度下加熱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二時間段以使第二熱產生線16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二連接器18連接至第二導電線19,使得第二連接器18之一部分在可撓式熱產生器1外部, -  使用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覆蓋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  在第三溫度下熱壓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達第三時間段以將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一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二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二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三溫度在120℃至200℃之間。第三時間段在30秒至300秒之間。
圖4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圖3中之實施例與圖1中之實施例之間的差異係圖3中第一熱產生線13僅覆蓋第一正線121,而非覆蓋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兩者。在圖3中,可撓式熱產生器1包括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一正線121、第一熱產生線13、第一負線122、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及第一連接器15。第一正線121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第一熱產生線13經配置於第一正線121上且覆蓋第一正線121之一部分。第一負線122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第一熱產生線13之一部分。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覆蓋第一正線121、第一熱產生線13、及第一負線122。藉由熱壓程序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第一連接器15經配置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之間且電連接至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未直接彼此連接。藉由第一熱產生線13將第一正線121電連接至第一負線122。
圖5示意性地繪示製造圖4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之流程圖。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  將第一正線121印刷S201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一溫度下加熱S202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一時間段以使第一正線121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一熱產生線13印刷S203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第一正線121之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二溫度下加熱S204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二時間段以使第一熱產生線13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一負線122印刷S205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第一正線121及第一熱產生線13之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在第一溫度下加熱S206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一時間段以使第一負線122固化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  將第一連接器15連接S207至第一正線122及第一負線122,使得第一連接器15之一部分在可撓式熱產生器1外部, -  使用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覆蓋S208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  在第三溫度下熱壓S209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達第三時間段以將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一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二溫度在60℃至150℃之間,較佳地120℃。第二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較佳地15分鐘。第三溫度在120℃至200℃之間。第三時間段在30秒至300秒之間。
此外,提供本發明之描述以使熟習所屬技術領域者能夠進行或使用所揭示實施例。熟習所屬技術領域者將容易明白本發明之各種修改,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變動。因此,本發明非意欲限於本文中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範疇。
1:可撓式熱產生器 11:第一可撓式基板層 12:第一導電線 13:第一熱產生線 14:第二可撓式基板層 15:第一連接器 16:第二熱產生線 17:第三可撓式基板層 18:第二連接器 19:第二導電線 121:第一正線 122:第一負線 191:第二正線 192:第二負線 S101:印刷 S102:加熱 S103:印刷 S104:加熱 S105:連接 S106:覆蓋 S107:熱壓 S201:印刷 S202:加熱 S203:印刷 S204:加熱 S205:印刷 S206:加熱 S207:連接 S208:覆蓋 S209:熱壓
為了更佳地理解本發明,當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參考以下詳細描述,其中相同元件符號貫穿若干視圖指代相同部分,且其中:
圖1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
圖2繪示製造圖1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之流程圖;
圖3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
圖4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分解視圖;及
圖5繪示製造圖4之可撓式熱產生器之方法之流程圖。
1:可撓式熱產生器
11:第一可撓式基板層
12:第一導電線
13:第一熱產生線
14:第二可撓式基板層
15:第一連接器
121:第一正線
122:第一負線

Claims (12)

  1. 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包括: 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第一導電線(12),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其中該第一導電線(12)包括第一正線(121)及第一負線(122), 第一熱產生線(13),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該第一導電線(12)之一部分, 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該第一導電線(12)及該第一熱產生線(13),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第一連接器(15),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線(12), 其中該第一正線(121)及該第一負線(122)未直接彼此連接,且 其中藉由該第一熱產生線(13)將該第一正線(121)電連接至該第一負線(122)。
  2. 如請求項1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該可撓式熱產生器(1)包括: 第二導電線(19),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相對於該第一導電線(12)之相對側上,其中該第二導電線(19)包括第二正線(191)及第二負線(192), 第二熱產生線(16),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該第二導電線(19)之一部分, 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該第二導電線(19)及該第二熱產生線(16),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第二連接器(18),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線(19), 其中該第二正線(191)及該第二負線(192)未直接彼此連接,且 其中藉由該第二熱產生線(16)將該第二正線(191)電連接至該第二負線(192)。
  3. 如請求項2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一正線(121)及該第一負線(122)經配置成各包括主要部分及複數個分支部分之梳齒形狀, 該第一正線(121)之該主要部分及該第一負線(122)之該主要部分彼此平行, 該第一正線(121)之該等分支部分及該第一負線(122)之該等分支部分彼此交替地配置,且 該第一熱產生線(13)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 各線性熱產生線至少覆蓋該第一正線(121)之該等分支部分之一者及該第一負線(122)之該等分支部分之一者。
  4. 如請求項3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一連接器(15)包括第一正端子及第一負端子, 該第一正線(121)之該主要部分經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器(15)之該正端子,且 該第一負線(122)之該主要部分經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器(15)之該負端子。
  5. 如請求項2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二正線(191)及該第二負線(192)各包括筆直區段,該第二正線(191)及該第二負線(192)之該等筆直區段彼此平行, 該第二熱產生線(16)包括彼此平行之複數個線性熱產生線, 各線性熱產生線覆蓋該第二正線(191)之該筆直區段之一部分及該第二負線(192)之該筆直區段之一部分。
  6. 如請求項5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二連接器(18)包括連接至該第二正線(191)之第二正端子及連接至該第二負線(192)之第二負端子。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及該第三可撓式基板層(17)由TPU製成。
  8.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一導電線(12)及該第二導電線(19)兩者皆包括藉由銀印刷形成之銀箔。
  9.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中: 該第一熱產生線(13)及該第二熱產生線(16)包括藉由碳膏印刷形成之PTC碳箔。
  10.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之可撓式熱產生器(1)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第一導電線(12)印刷(S101)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在第一溫度下加熱(S102)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一時間段以使該第一導電線(12)固化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將第一熱產生線(13)印刷(S103)在具有固化在其上之該第一導電線(12)之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在第二溫度下加熱(S104)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達第二時間段以使該第一熱產生線(13)固化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將第一連接器(15)連接(S105)至該第一導電線(12),使得該第一連接器(15)之一部分在該可撓式熱產生器(1)外部, 使用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覆蓋(S106)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在第三溫度下熱壓(S107)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達第三時間段以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該第一溫度在60℃至150℃之間, 該第一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 該第二溫度在60℃至150℃之間, 該第二時間段在5分鐘至120分鐘之間, 該第三溫度在120℃至200℃之間,及/或 該第三時間段在30秒至300秒之間。
  12. 一種可撓式熱產生器(1),其包括: 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 第一正線(121),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 第一熱產生線(13),其經配置於該第一正線(121)上且覆蓋該第一正線(121)之一部分, 第一負線(122),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上且覆蓋該第一熱產生線(13)之一部分, 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其覆蓋該第一正線(121)、該第一熱產生線(13)及該第一負線(122),其中藉由熱壓程序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接合至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及 第一連接器(15),其經配置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層(11)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層(14)之間且電連接至該第一正線(121)及該第一負線(122), 其中該第一正線(121)及該第一負線(122)未直接彼此連接,且 其中藉由該第一熱產生線(13)將該第一正線(121)電連接至該第一負線(122)。
TW110149085A 2021-03-04 2021-12-28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412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9044 WO2022183426A1 (en) 2021-03-04 2021-03-04 Flexible heat gen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PCT/CN2021/079044 2021-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208A true TW202241208A (zh) 2022-10-16

Family

ID=8315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9085A TW202241208A (zh) 2021-03-04 2021-12-28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3763A1 (zh)
EP (1) EP4302575A1 (zh)
CN (1) CN116965151A (zh)
TW (1) TW202241208A (zh)
WO (1) WO20221834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80126T1 (de) * 2004-03-12 2010-09-15 Panasonic Corp Heiz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JP200717977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状発熱体
MX2011002662A (es) * 2008-09-16 2011-05-10 United States Gypsum Co Calentador electrico con un plano neutral de resistencia.
KR101265895B1 (ko) * 2009-10-21 2013-05-20 (주)엘지하우시스 발열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발열 제품
CN108028440A (zh) * 2015-07-31 2018-05-1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加热板
CN209545912U (zh) * 2018-11-07 2019-10-25 浙江天台国启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发热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3426A1 (en) 2022-09-09
EP4302575A1 (en) 2024-01-10
CN116965151A (zh) 2023-10-27
US20230403763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6408B2 (en) Bus bar interfaces for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s
KR20120053476A (ko) 방열과 발열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지 조립체
JP5696189B2 (ja) 電気毛布またはカーペット用の加熱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熱システム
TW200925344A (en) Electric heating fabric device
KR20190018600A (ko)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배터리 보온용 발열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278177B (zh) 一种碳材料电加热片的制备方法
JP2004055219A (ja) シートヒーター
TW202241208A (zh) 可撓式熱產生器及其製造方法
KR20100134366A (ko) 활성탄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우레탄 발열 건강패드
WO2020005151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foil
WO2022183428A1 (en)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KR101338024B1 (ko) 면상발열체
US20090223946A1 (en) Comb powering conductors based flexible thermal radiator
JP3048034U (ja) 面状発熱体及び面状発熱体を用いた発熱装置
CN104757723A (zh) 一种基于柔性厚膜发热体的发热布料及其温控方法
CN108966381A (zh) 陶瓷加热片结构
TWI407460B (zh) 可撓式正溫度係數發熱元件以及其製造方法與運用
CN202233106U (zh) 热敏电阻加热器及其取暖服装和鞋靴
JP4647846B2 (ja) 面発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01394U1 (ru) Электрообогреватель инфракрасный гибкий пленочный
TWI461092B (zh) 面狀加熱器
RU2286032C1 (ru)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KR200367202Y1 (ko) 온열식 전기침구
JP5438334B2 (ja) ヒーター材、ヒーター材の製造方法
JP2001023760A (ja) 面状発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