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0242A - 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0242A
TW202240242A TW111119947A TW111119947A TW202240242A TW 202240242 A TW202240242 A TW 202240242A TW 111119947 A TW111119947 A TW 111119947A TW 111119947 A TW111119947 A TW 111119947A TW 202240242 A TW202240242 A TW 2022402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image sensor
bending
coil
magn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8096B (zh
Inventor
發明人放棄姓名表示權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0242A/zh
Priority to US18/113,8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27612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0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6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variable apex prism

Abstract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括影像感測器、第一移動模組和兩組第二移動模組。第一移動模組與影像感測器連接,第一移動模組啟動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一軸線做線性移動。第二移動模組與影像感測器連接,第二移動模組啟動使影像感測器沿與第一軸線相交的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使影像感測器繞分別與第一軸線和第二軸線正交的第三軸線轉動。影像感測器能夠在第一軸線、第二軸線的方向以線性移動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同時也能夠在第三軸線的方向以旋轉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從而實現三軸防手振的功能。

Description

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攝像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使影像感測器在與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做線性移動,而且能夠使影像感測器繞與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平行的方向旋轉,以便達到三軸防手振效果的攝像裝置。
智慧型手機一般都配備有攝像裝置,以便於使用者隨時進行攝像。為了使拍攝的影像能夠放大或縮小(zoom),攝像裝置通常具有變焦的功能。現有的攝像裝置的變焦方式主要可分為數位變焦(digital zoom)和光學變焦(optical zoom)兩種方式。數位變焦是以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直接將影像放大或縮小,因此影像容易產生顆粒感、粗糙感等影像失真的現象。光學變焦是藉由使攝像裝置中的透鏡組移動而達到變焦的效果,由於光學變焦是真實地改變透鏡組的焦距而成像,因此可以得到較佳的影像品質。現有的智慧型手機在提高攝像品質的市場需求下,已逐漸採用光學變焦方式。
由於現有的智慧手機同時也有薄型化的需求,因此智慧手機殼體的厚度減小會相當程度的限制透鏡的移動距離,不易實現較大倍數的變焦。因此攝像裝置的透鏡組通常希望沿著智慧型手機殼體的長度或寬度方向排列,而不沿著智慧型手機殼體的厚度方向排列,以便使透鏡組得到較大的移動裕度,藉此達到良好的光學變焦效果。在這樣的設計條件下潛望鏡式鏡頭便應運而生,潛望鏡式鏡頭是在透鏡組的前方設置稜鏡,稜鏡反射外部進入智慧型手機殼體的光線而使光路產生彎折,反射後的光線沿著手機殼體的長度或寬度方向行進,然後進入透鏡組。
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攝像時,由於使用者的手無法完全穩定,為了提高拍攝的品質,通常設置防手振的功能,以便對使用者的手振進行補償。現有的潛望鏡式鏡頭是藉由使稜鏡在平行及垂直於透鏡組的光軸的兩個方向上移動而進行補償,但是其移動行程短,而且只有兩個方向的線性移動,其防手振的效果有限,不易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質。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攝像裝置,其解決了現有技術只能使稜鏡在兩個方向上移動以進行補償所導致的防手振效果不佳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一種攝像裝置,其包括:光影像感測器、第一移動模組和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光線沿著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行進以產生光學影像。影像感測器接收光學影像,而且產生影像訊號。第一移動模組與影像感測器連接,第一移動模組啟動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一軸線做線性移動。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與影像感測器連接,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被配置為第二移動模組啟動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第二軸線與第一軸線相交,第一移動模組或/及至少一個第二移動模組啟動使影像感測器繞一第三軸線旋轉,使用第一軸線和第二軸線推力差動而產生旋轉軸向。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兩組第二移動模組,該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分別位於該影像感測器的相對兩側,且對該影像感測器的作用力方向平行且具有既定間距,該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使該影像感測器沿該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使該影像感測器繞該第三軸線旋轉。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基材,基材支撐影像感測器,第一移動模組和第二移動模組與基材連接,且第一移動模組或第二移動模組被配置為使基材沿第一軸線做線性移動、沿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繞第三軸線轉動。
基材是可撓性電路板,基材包括基材本體、設置在基材本體的相對兩側邊的兩個彎折部和設置在兩個彎折部的電連接器, 每個彎折部連接對應的電連接器和基材本體,兩個彎折部與基材本體具有第一彎折角,影像感測器藉由可撓性電路板和電連接器電性連接。
每個彎折部具有第一彎折片和第二彎折片,第一彎折片與基材本體連接且與基材本體間具有第一彎折角,第二彎折片與第一彎折片連接,且第二彎折片與第一彎折片間具有第二彎折角,電連接器與第二彎折片連接。
兩個第一彎折片分別連接於基材本體沿第一軸線的相對兩端,且每個第一彎折片相對於基材本體沿第三軸線彎折而形成第一彎折角;每個第二彎折片連接於對應的第一彎折片沿第三軸線遠離基材本體的一端,且每個第二彎折片相對於第一彎折片沿第一軸線彎折而形成第二彎折角。
每個彎折部還具有第三彎折片,第三彎折片與對應的第一彎折片分別連接於對應的第二彎折片的相鄰兩側邊,第三彎折片與對應的第二彎折片間具有第三彎折角,電連接器設置於對應的第三彎折片的一端。
每個第三彎折片連接於對應的第二彎折片於第二軸線的一端,且每個第三彎折片相對於對應的第二彎折片沿第三軸線彎折而形成第三彎折角。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基座和滑動機構,基材藉由滑動機構與基座滑動組接。
滑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基座的多個滑槽和分別設置在多個滑槽中的滾珠,基材與滾珠接觸。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蓋體,蓋體與基座結合而且蓋體與基座間具有容置空間,基材本體設置於容置空間內。
蓋體具有第一開口和兩個第二開口,第一開口與影像感測器對應,兩個彎折部分別穿過兩個第二開口延伸到容置空間的外部。
第一移動模組包括第一線圈和第一磁鐵,第一線圈或第一磁鐵與影像感測器連接,第一磁鐵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一軸線排列,且第一線圈與第一磁鐵沿第三軸線對齊。
第二移動模組包括第二線圈和第二磁鐵,第二線圈或第二磁鐵與影像感測器連接,第二磁鐵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二軸線排列,且第二線圈與第二磁鐵沿第三軸線對齊。兩個第二線圈被配置為通過彼此同向的電流使兩個第二磁鐵沿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通過彼此反向的電流使兩個第二磁鐵繞第三軸線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基材,基材支撐影像感測器,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設置於基材;或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設置於基材。
基材位於第一磁鐵與第一線圈之間,且基材位於第二磁鐵與第二線圈之間。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承板,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設置於承板,基材和承板彼此固定;或基材和承板彼此可相對移動。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光學成像模組,影像感測器對應於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設置,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是與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垂直,第三軸線是與光學成像模組的光軸平行。
本發明實施例更包括光路彎折模組,光路彎折模組被配置為改變光線行進方向而沿著光軸穿過光學成像模組。
本發明實施例的攝像裝置藉由設置第一移動模組和第二移動模組,當第一移動模組啟動時,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一軸線的方向作線性移動,當第二移動模組啟動時,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二軸線的方向作線性移動,同時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是相交,因此當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時,兩組第二移動模組相對於第三軸線對影像感測器產生的力矩的總和會使影像感測器繞第三軸線往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旋轉,進而使影像感測器能夠在第一軸線、第二軸線的方向以線性移動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同時也能夠在第三軸線的方向以旋轉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藉此實現三軸防手振的功能。雖然本實施例是以潛望式鏡頭為例做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潛望式鏡頭,一般的光學式鏡頭也適用。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付出創造性作為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其中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光學成像模組和光路彎折模組移除蓋體後的立體圖,圖3是圖2的攝像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4是圖2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3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攝像裝置100包括光學成像模組10和影像感測器20。本實施例的攝像裝置100更包括光路彎折模組30。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模組10包括透鏡組11和對焦機構12,透鏡組11包括多個透鏡,多個透鏡的光軸平行於X方向(後述的第三軸線),對焦機構12設置在透鏡組11的兩側,對焦機構12包括線圈121及永久磁鐵122,線圈121設置在透鏡組11(為了清楚表示透鏡組11,設置線圈121的鏡頭組蓋體省略)。當電流流過線圈121時產生磁力,線圈121的磁力與永久磁鐵122的磁力產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而使透鏡組11沿著X方向移動,而產生變焦及對焦的作用。
本實施例的光路彎折模組30包括光路彎折件31、固定座32和移動座33,光路彎折件31安裝在移動座33上,藉由在固定座32與移動座33之間設置兩組移動模組34、35(請參閱圖10),使得移動座33能夠在固定座32上於X方向上和Y方向(後述的第一軸線)上移動。兩個移動模組34、35都是由線圈及永久磁鐵構成。當電流流過線圈時產生磁力,線圈的磁力與永久磁鐵的磁力產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而使移動座33相對於固定座32移動而對於使用者的手振產生補償。本實施例的光路彎折件31為稜鏡,外部的光線進入光路彎折件31後在稜鏡的介面產生反射而使光路產生彎折,反射後的光線進入光學成像模組10。在另一實施例中,光路彎折件也可以是例如平面反射鏡。
如圖10和圖11所示,光線L由光路彎折模組30的光路彎折件31反射而穿過透鏡組11,對焦機構12使透鏡組11沿著X方向移動以在影像感測器20處產生光學影像。影像感測器20接收光學影像,而且將光學影像轉換成影像訊號。
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除了光路彎折模組30藉由兩組移動模組使光路彎折件31在X方向及Y方向上移動而對影像進行補償以外,影像感測器20也能夠移動和旋轉,對於使用者的手振產生更大程度的補償作用,從而提高攝像的品質。以下說明影像感測器20移動和旋轉的機構。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不限於具有的光路彎折模組30的實施例,也可以應用於不具有光路彎折模組30的實施例,藉由使影像感測器20移動和旋轉而產生影像補償的作用以實現防手振的功能。
如圖4和圖5所示,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還包括基座40、基材50和蓋體60。影像感測器20設置於基材50,即基材50支撐影像感測器20。基材50設置於基座40上,蓋體60蓋合於基座40,而且蓋體60的四個側邊的內表面抵接於基座40的四個側邊的外表面,藉此基座40與蓋體60形成容置空間,基材50位於容置空間內且由蓋體60的側邊限制其移動範圍。蓋體60靠近光學成像模組10的透鏡組11,而且蓋體60具有第一開口61,第一開口61對準影像感測器20,使光線穿過透鏡組11後避免被蓋體60阻擋而能夠成像在影像感測器20上。
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還包括滑動機構70,滑動機構70設置於基座40,本實施例的滑動機構70包括設置在基座40的多個滑槽71和分別設置在多個滑槽71中的滾珠72,藉由基座40與滾珠72接觸,使基材50能夠在基座40上滑動。本實施例的滑動機構70具有三個滑槽71和三個滾珠72,且兩個滑槽71設置在靠近基座40的一個側邊,另一個滑槽71設置在靠近基座40的另一個相對的側邊,滾珠72是配合滑槽71設置。本實施例的滑槽71呈矩形,滾珠72的直徑小於滑槽71的長度和寬度,但是滾珠72的直徑大於滑槽71的深度,因此當滾珠72設置在滑槽71中時,除了提供容置滾珠72的空間以避免滾珠72脫落,滾珠72還可以在滑槽71中於有限的距離內滾動,如圖7、圖8和圖9所示,滾珠72會從滑槽71突出於基座40的表面,使得滾珠72以可滾動的方式支撐基材50,從而降低基材50與基座40間的摩擦力,提供基材50相對於基座40滑動的自由度。
本實施例的基材50為可撓性電路板,基材50包括基材本體51、設置在基材本體51的相對兩側邊的兩個彎折部52和設置在兩個彎折部52的電連接器53,每個彎折部52連接對應的電連接器53和基材本體51,兩個彎折部52與基材本體51具有第一彎折角,影像感測器20設置在基材本體51上,而且基材本體51藉由滾珠72與基座40滑動組接。基材50上設有金屬電路,金屬電路從基材本體51經過彎折部52延伸至電連接器53處,影像感測器20產生的影像訊號能夠藉由基材本體51、彎折部52和電連接器53傳送到外部的電子裝置,例如傳送到安裝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的智慧型手機。藉由在基材本體51的相對兩側設置彎折部52,能夠提供基材本體51移動的裕度,有效降低電連接器53與電子裝置的電路板插接的結構對基材50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避免上述插接的結構限制了基材50的移動,如此才能藉由使基材50移動和旋轉而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移動和旋轉,達到多軸影像補償而防手振的功效。蓋體60還具有兩個第二開口62,兩個第二開口62位於靠近蓋體60的側邊,兩個彎折部52穿過第二開口62延伸至蓋體60與基座40所形成的容置空間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彎折部52具有第一彎折片521和第二彎折片522,第一彎折片521與基材本體51連接且與基材本體51間具有第一彎折角,第二彎折片522與第一彎折片521連接,且第二彎折片522與第一彎折片521間具有第二彎折角,電連接器53與第二彎折片522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彎折片521分別連接於基材本體51沿Y方向(第一軸線)的相對兩端,且每個第一彎折片521相對於基材本體51沿X方向(第三軸線)彎折而形成第一彎折角;每個第二彎折片522連接於對應的第一彎折片521沿X方向遠離基材本體51的一端,且每個第二彎折片522相對於第一彎折片521沿Y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二彎折角。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彎折角的角度等於第一彎折角的角度。例如,第二彎折角的角度和第一彎折角的角度分別為90度,因此第二彎折片522與基材本體51平行。每個彎折部52還具有第三彎折片523,第三彎折片523連接於第二彎折片522,而且第三彎折片523與第一彎折片521分別連接於第二彎折片522的相鄰兩側邊。第三彎折片523與第二彎折片522間具有第三彎折角,電連接器53設置於第三彎折片523的末端。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第三彎折片523連接於對應的第二彎折片522於Z方向(後述的第二軸線)的一端,且每個第三彎折片523相對於第二彎折片522沿X方向彎折而形成第三彎折角。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彎折角的角度為90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彎折片521和兩個第三彎折片523朝同樣的方向延伸,兩個第二彎折片522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
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還包括第一移動模組80和第二移動模組90。請一併參閱圖4、圖5和圖9,本發明的攝像裝置100還包括承板P,承板P固定在基座40,使得基材本體51與承板P間能夠相對移動。第一移動模組80包括第一線圈81和第一磁鐵82,本實施例的第一線圈81設置於承板P,第一磁鐵82設置於基材本體51,第一磁鐵82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一軸線(Y方向)排列。當電流通過第一線圈81時,第一線圈81產生磁力而且與第一磁鐵82的磁力產生交互作用,使第一磁鐵82連同設置第一磁鐵82的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從而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
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請參閱圖6和圖7,其中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6的攝像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承板P是固定在基材本體51,而且第一線圈81設置於承板P,第一磁鐵82則是固定在基座40,第一磁鐵82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一軸線(Y方向)排列。當電流通過第一線圈81時,第一線圈81產生磁力而且與第一磁鐵82的磁力產生交互作用,使第一線圈81連同設置第一線圈81的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磁鐵82設置在基材本體51,第一線圈81固定於蓋體60的內表面,同樣也可以藉由第一線圈81與第一磁鐵82間產生電磁效應而使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一軸線方向移動。本實施例的第一移動模組80具有兩個第一線圈81和兩個第一磁鐵82,兩個第一線圈81設置在影像感測器20的一側。又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線圈81設置於基材50的基材本體51,第一磁鐵82設置於蓋體60的內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線圈81和第一磁鐵82也可以只設置一個或兩個以上。另外,本實施例的基材50位於第一線圈81與第一磁鐵82之間,但第一線圈81與第一磁鐵82的設置位置並無限定,只要第一線圈81與第一磁鐵82間能夠產生電磁效應即可。
請再參閱圖4和圖5,在圖4和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移動模組90包括第二線圈91和第二磁鐵92。承板P固定在基座40,使得基材本體51與承板P間能夠相對移動。本實施例的第二線圈91設置於承板P,第二磁鐵92設置於基材50的基材本體51,第二磁鐵92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二軸線(Z方向)排列。當電流通過第二線圈91時,第二線圈91產生磁力而且與第二磁鐵92的磁力產生交互作用,使第二磁鐵92連同設置第二磁鐵92的基材本體51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
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如圖6和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承板P是固定在基材本體51,第二線圈91設置於承板P,第二磁鐵92則是固定在基座40,第二磁鐵92的南極和北極是沿第二軸線(Z方向)排列。當電流通過第二線圈91時,第二線圈91產生磁力而且與第二磁鐵92的磁力產生交互作用,使第二線圈91連同設置第二線圈91的基材本體51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磁鐵92設置在基材本體51,第二線圈91固定於蓋體60的內表面,同樣也可以藉由第二線圈91與第二磁鐵92間產生電磁效應而使基材本體51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實現使影像感測器20沿第二軸線方向移動。又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線圈91設置於基材50的基材本體51,第二磁鐵92設置於蓋體60的內表面。本實施例的第二移動模組90具有兩個第二線圈91和兩個第二磁鐵92,兩個第二線圈91設置在影像感測器20的一側。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線圈91和第二磁鐵92也可以只設置一個或兩個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線圈81和第一磁鐵82也可以只設置一個或兩個以上。另外,本實施例的基材50位於第二線圈91與第二磁鐵92之間,但第二線圈91與第二磁鐵92的設置位置並無限定,只要第二線圈91與第二磁鐵92間能夠產生電磁效應即可。
請參閱圖12、圖13和圖14,其中圖12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第一移動模組啟動時,影像感測器(基材)沿第一軸線移動的示意圖,圖12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第二移動模組啟動時,影像感測器(基材)沿第二軸線移動的示意圖,圖13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時,影像感測器(基材)繞第三軸線旋轉的示意圖。
如圖12所示,當只有第一移動模組80啟動時(電流通過第一線圈81),基材本體51沿著第一軸線(Y方向)做線性移動,使得影像感測器20沿著第一軸線(Y方向)做線性移動。藉由改變第一線圈81的電流方向性,可以改變第一線圈81和第一磁鐵82之間的磁力,而改變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移動的方向,例如當電流順時針通過第一線圈81時,磁力會對第一磁鐵82施加正Y方向,使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朝正Y方向移動;當電流逆時針通過第一線圈81時,磁力會對第一磁鐵82施加負Y方向,使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朝負Y方向移動。
如圖13所示,當只有第二移動模組90啟動時(電流通過第二線圈91),基材本體51沿著第二軸線(Z方向)做線性移動,使得影像感測器20沿著第二軸線(Z方向)做線性移動。藉由改變第二線圈91的電流方向性,可以改變第二線圈91和第二磁鐵92之間的磁力,而改變基材本體51沿第二軸線移動的方向,例如當電流順時針通過第二線圈91時,磁力會對第二磁鐵92施加正Z方向,使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朝正Z方向移動;當電流逆時針通過第二線圈91,磁力會對第二磁鐵92施加負Z方向,使基材本體51沿第一軸線朝負Z方向移動;如圖12和圖13所示,若單獨啟動第一移動模組80或第二移動模組90,能夠使影像感測器20沿著第一軸線(Y方向)或第二軸線(Z方向)做線性移動而進行補償。如果同時啟動第一移動模組80與第二移動模組90,藉由第一移動模組80與第二移動模組90分別沿著第一軸線(Y方向)與第二軸線(Z方向)對影像感測器20施力使影像感測器20在Y-Z平面斜向移動。
如圖14所示,當兩組第二移動模組90同時啟動時,而且當兩組第二移動模組90的第二線圈91的電流方向相反時,位在影像感測器20兩側的第二磁鐵92受到相反方向的力,使影像感測器20繞第三軸線(X方向)旋轉。調整兩組第二移動模組90的第二線圈91的電流方向,能夠使影像感測器20往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例如左方的第二磁鐵92受力向上,右方的第二磁鐵92受力向下,影像感測器20往順時針方向轉動,左方的第二磁鐵92受力向下,右方的第二磁鐵92受力向上,影像感測器20往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移動模組80和第二移動模組90同時啟動,如圖15所示,只要第一移動模組80對基材50產生的力矩與第二移動模組90對基材50產生的力矩的總合不等於0,第一移動模組80與第二移動模組90對基材50產生的力矩會使基材50繞第三軸線(X方向)旋轉,從而決定基材50旋轉的方向(順時針方向或反時針方向),本實施例是同時啟動圖12中位於基材本體51的右上角的第一線圈81和位於基材本體51的左下角的第二線圈91,使得第一移動模組80和第二移動模組90同時對基材50產生的順時針方向的力矩,而使基材本體51連同影像感測器20繞第三軸線(X方向)往順時針的方向旋轉。當電流以反方向通過第一線圈81和第二線圈91時,第一移動模組80和第二移動模組90同時對基材50產生的反時針方向的力矩,而使基材本體51連同影像感測器20繞第三軸線(X方向)往返時針的方向旋轉。
請參閱圖16,其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在本實施例中,蓋體60的內側形成容置影像感測器20的內側壁形成弧形壁63,當如圖15所示的位於基材本體51的右上角的第一移動模組80和位於左下角的第二移動模組90同時啟動時,第一移動模組80對基材本體51施加沿第一軸線方向(Y方向)的力,第二移動模組90對基材本體51施加沿第二軸線方向(Z方向)的力,第一移動模組80及第二移動模組90對基材本體51對基材本體51施加的力的合力使基材本體51斜向移動而抵接於弧形壁63,同時第一移動模組80和第二移動模組90對基材50產生的順時針方向的力矩,使基材本體51由弧形壁63的導引而繞第三軸線(X方向)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的攝像裝置藉由設置第一移動模組和第二移動模組,當第一移動模組啟動時,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一軸線的方向作線性移動,當第二移動模組啟動時,使影像感測器沿第二軸線的方向作線性移動,同時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是相交,因此當兩個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時,兩個第二移動模組相對於第三軸線對影像感測器產生的力矩的總和會使影像感測器繞第三軸線往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旋轉,藉此使影像感測器能夠在第一軸線、第二軸線的方向以線性移動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同時也能夠在第三軸線的方向以旋轉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補償,藉此實現三軸防手振的功能。雖然本實施例是以潛望式鏡頭為例做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潛望式鏡頭,一般的光學式鏡頭也適用。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藉此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結合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和申請專利範圍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之內。
10:光學成像模組 11:透鏡組 12:對焦機構 20:影像感測器 30:光路彎折模組 31:光路彎折件 32:固定座 33:移動座 34、35:移動模組 40:基座 50:基材 51:基材本體 52:彎折部 53:電連接器 60:蓋體 61:第一開口 62:第二開口 63:弧形壁 70:滑動機構 71:滑槽 72:滾珠 80:第一移動模組 81:第一線圈 82:第一磁鐵 90:第二移動模組 91:第二線圈 92:第二磁鐵 100:攝像裝置 121:線圈 122:永久磁鐵 521:第一彎折片 522:第二彎折片 523:第三彎折片 L:光線 P:承板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圖式中: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光學成像模組和光路彎折模組移除蓋體後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攝像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4是圖2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圖3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圖6的攝像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前視圖。 圖9是圖8沿A-A線的剖視圖。 圖10是圖8沿B-B線的剖視圖。 圖11是圖8沿C-C線的剖視圖。 圖12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第一移動模組啟動時,影像感測器(基材)沿第一軸線移動的示意圖。 圖13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第二移動模組啟動時,影像感測器(基材)沿第二軸線移動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且產生相反方向的力時,使影像感測器(基材)繞第三軸線旋轉的示意圖。 圖15是圖1的攝像裝置的一組第一移動模組及一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時,使用第一軸線和第二軸線推力差動而使影像感測器繞第三軸線旋轉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其可配合圖15所示的第一移動模組及一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使影像感測器繞第三軸線旋轉。
10:光學成像模組
11:透鏡組
12:對焦機構
20:影像感測器
30:光路彎折模組
31:光路彎折件
32:固定座
33:移動座
34:移動模組
40:基座
50:基材
51:基材本體
52:彎折部
53:電連接器
60:蓋體
61:第一開口
62:第二開口
70:滑動機構
71:滑槽
72:滾珠
81:第一線圈
82:第一磁鐵
91:第二線圈
92:第二磁鐵
100:攝像裝置
121:線圈
122:永久磁鐵
521:第一彎折片
522:第二彎折片
523:第三彎折片
P:承板

Claims (18)

  1.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括: 一影像感測器; 一第一移動模組,其與該影像感測器連接, 該第一移動模組被配置為啟動使該影像感測器沿一第一軸線做線性移動;以及 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其與該影像感測器連接,該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被配置為啟動使該影像感測器沿一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該第二軸線與該第一軸線相交; 其中該第一移動模組或/及至少一組該第二移動模組啟動使該影像感測器繞一第三軸線旋轉,使用第一軸線和第二軸線推力差動而產生旋轉軸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包括兩組第二移動模組,該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分別位於該影像感測器的相對兩側,且對該影像感測器的作用力方向平行且具有既定間距,該至少兩組第二移動模組同時啟動使該影像感測器沿該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使該影像感測器繞該第三軸線旋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更包括一基材,該基材承載該影像感測器,該第一移動模組及該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與該基材連接,且該第一移動模組或該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被配置為使該基材沿該第一軸線做線性移動、沿該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繞該第三軸線轉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該基材是一可撓性電路板,該基材包括一基材本體、設置在該基材本體的相對兩側邊的兩個彎折部以及設置在兩個該彎折部的兩個電連接器,每個該彎折部連接對應的該電連接器及該基材本體,兩個該彎折部與該基材本體具有一第一彎折角,該影像感測器藉由該可撓性電路板與該電連接器電性連接。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中每個該彎折部具有一第一彎折片及一第二彎折片,該第一彎折片與該基材本體連接且與該基材本體之間具有該第一彎折角,該第二彎折片與該第一彎折片連接,且該第二彎折片與該第一彎折片之間具有一第二彎折角,該電連接器與該第二彎折片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中兩個該第一彎折片分別連接於該基材本體沿該第一軸線的相對兩端,且每個該第一彎折片相對於該基材本體沿該第三軸線彎折而形成該第一彎折角;每個該第二彎折片連接於對應的該第一彎折片沿該第三軸線遠離該基材本體的一端,且每個該第二彎折片相對於該第一彎折片沿該第一軸線彎折而形成該第二彎折角。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每個該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三彎折片,該第三彎折片與對應的該第一彎折片分別連接於對應的該第二彎折片的相鄰兩側邊,該第三彎折片與對應的該第二彎折片之間具有一第三彎折角,該電連接器設置於對應的該第三彎折片的一端。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中每個該第三彎折片連接於對應的該第二彎折片於該第二軸線的一端,且每個該第三彎折片相對於對應的該第二彎折片沿該第三軸線彎折而形成該第三彎折角。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更包括一基座以及一滑動機構,該基材本體藉由該滑動機構與該基座滑動組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攝像裝置, 其中該滑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該基座的複數個滑槽和分別設置在該等滑槽中的複數個滾珠,該基材與該等滾珠接觸。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攝像裝置,其更包括一蓋體,該蓋體與該基座結合而且該蓋體與該基座間具有一容置空間,該基材本體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該蓋體具有一第一開口和兩個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影像感測器對應,兩個該彎折部分別穿過兩個該第二開口延伸到該容置空間的外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該第一移動模組包括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一磁鐵,該第一線圈或該第一磁鐵與該影像感測器連接,該第一磁鐵的南極及北極是沿該第一軸線排列,且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一磁鐵沿該第三軸線對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每個該至少一組第二移動模組包括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鐵,該第二線圈或該第二磁鐵與該影像感測器連接,該第二磁鐵的南極和北極是沿該第二軸線排列,且該第二線圈與該第二磁鐵沿該第三軸線對齊,兩個該第二線圈被配置為通過彼此同向的電流使兩個該第二磁鐵沿該第二軸線做線性移動或通過彼此反向的電流使兩個該第二磁鐵繞該第三軸線轉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攝像裝置,其更包括一基材,該基材支撐該影像感測器,該第一線圈和該第二線圈設置於該基材;或該第一磁鐵和該第二磁鐵設置於該基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攝像裝置,其中該基材位於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一線圈之間,且該基材位於該第二磁鐵與該第二線圈之間。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攝像裝置,其更包括一承板,其中該第一線圈和該第二線圈設置於該承板,該基材和該承板彼此固定,該第一磁鐵及該第二磁鐵相對於該基材彼此可移動地設置;或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設置於該承板,該基材與該承板彼此可相對移動,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磁鐵設置於該基材。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更包括一光學成像模組,該影像感測器對應該光學成像模組的一光軸設置,該第一軸線和該第二軸線是與該光學成像模組的該光軸垂直,該第三軸線是與該光學成像模組的該光軸平行。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攝像裝置,其更包括一光路彎折模組,該光路彎折模組被配置為改變光線行進方向而沿著該光軸穿過該光學成像模組。
TW111119947A 2022-02-25 2022-05-27 攝像裝置 TWI798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113,827 US20230276129A1 (en) 2022-02-25 2023-02-24 Camera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0303.0 2022-02-25
CN202210180303.0A CN114630046A (zh) 2022-02-25 2022-02-25 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0242A true TW202240242A (zh) 2022-10-16
TWI798096B TWI798096B (zh) 2023-04-01

Family

ID=8189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947A TWI798096B (zh) 2022-02-25 2022-05-27 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6129A1 (zh)
CN (1) CN114630046A (zh)
TW (1) TWI7980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862B2 (en) * 2015-11-30 2019-10-01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projector apparatus, and stage apparatus
KR102470853B1 (ko) * 2018-01-31 202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20210147588A (ko) * 2020-05-29 2021-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CN113301230B (zh) * 2021-05-20 2023-03-24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兼具影像补偿与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046A (zh) 2022-06-14
TWI798096B (zh) 2023-04-01
US20230276129A1 (en)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3005B1 (ja) 屈曲式撮像装置の防振機構、および、カメラ、携帯電子機器
US11156898B2 (en) Aperture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63526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22167979A (ja)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
CN212723615U (zh) 相机模块
US933556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21103271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US20240147042A1 (en) Camera module
US20210124145A1 (en)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30101784A (ko) 폴디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JP202153544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7157057U (zh) 反射模块组件和包括该反射模块组件的相机模块
CN114578631A (zh) 相机模块
CN113050340B (zh) 相机模块
TWI798096B (zh) 攝像裝置
US10976568B1 (en) Camera device with hand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WO2023184853A1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30171497A1 (en) Camera module
CN211481349U (zh) 电磁式防手振的潜望式镜头
CN108810389B (zh) 双摄像头马达
CN219225273U (zh) 镜头驱动装置
TWI815299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KR102642909B1 (ko) 센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20230209159A1 (en) Camera module
WO2022122008A1 (zh) 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