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4843A -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4843A
TW202234843A TW111100422A TW111100422A TW202234843A TW 202234843 A TW202234843 A TW 202234843A TW 111100422 A TW111100422 A TW 111100422A TW 111100422 A TW111100422 A TW 111100422A TW 202234843 A TW202234843 A TW 2022348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鎬
金在仁
諸喜元
崔振元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8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操作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包括:確定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藉由所述天線子集中的至少一個天線向基地台發射探測參考訊號(SRS)交換訊號;接收使用第一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基於所述CSI-RS來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向所述基地台發射所選擇的所述PMI;以及接收藉由第二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所述SRS交換訊號及所述PMI而確定。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本揭露大體而言是有關於無線通訊,且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基於確定通道特性來使用波束成形技術(beamforming technique)的無線通訊。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是基於並主張優先於2021年1月11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1-0003565號,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全文併入本案供參考。
波束成形可指代使用多個天線發射或接收定向訊號的方法。作為實例,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可使用波束成形方法向終端發射下行鏈路訊號。為確定欲形成的波束,基地台可假定上行鏈路(終端至基地台)與下行鏈路(基地台至終端)之間的無線電通道是互易的(reciprocal),即,存在通道互易性條件(channel reciprocity condition)。在此種情形中,基地台可基於根據自終端接收的上行鏈路訊號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條件來使用波束成形方法發射下行鏈路訊號。然而,由於各種因素,上行鏈路通道與下行鏈路通道可能不同,由此此種技術可能導致不準確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從而導致次最佳(suboptimal)波束成形。
本揭露提供一種用於藉由利用例如天線選擇或波束選擇等技術來發射「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交換訊號」以最佳化基地台的下行鏈路波束確定的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在一個態樣中,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操作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包括:確定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藉由天線子集中的至少一個天線向基地台發射SRS交換訊號;接收藉由第一波束自基地台發射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基於CSI-RS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向所述基地台發射所選擇的PMI;以及接收藉由第二波束自基地台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SRS交換訊號及PMI而確定。
在另一態樣中,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多個天線;射頻積體電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包括連接至多個天線的交換網路;交換網路,被配置成藉由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至少一個天線向基地台發射SRS交換訊號;以及處理器,被配置成:確定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基於使用第一波束自基地台發射的CSI-RS來選擇欲提供給基地台的PMI;以及使用第二波束處理自基地台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SRS交換訊號及PMI而確定。
在又一態樣中,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操作基地台與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包括:接收使用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發射的SRS交換訊號;基於SRS交換訊號來估計上行鏈路通道資訊;基於所估計的上行鏈路通道資訊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基於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來確定及形成第一波束。藉由第一波束發射CSI-RS,且自無線通訊裝置接收PMI。基於所接收的SRS交換訊號及所接收的PMI來確定及形成第二波束,且藉由第二波束發射包括資料的訊號。
在又一態樣中,一種操作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涉及確定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兩者但少於所有者的天線子集。向基地台發射包括SRS序列的SRS交換訊號,其中各所述SRS分別藉由天線子集中的所述至少兩個天線中不同的一者來發射。接收藉由第一波束自基地台發射的參考訊號,且基於所述參考訊號來選擇PMI。向基地台發射所選擇的PMI。在此之後,自基地台接收藉由第二波束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SRS交換訊號及PMI而確定。
在下文中,將參照隨附圖式詳細闡述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
圖1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10的方塊圖,且圖1B是用於闡釋圖1A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00與基地台110之間的無線電通道的圖。
無線通訊系統10可指代包括無線通訊裝置100及基地台110的任何系統。舉例而言,無線通訊系統10可為新無線電(New Radio,NR)系統、第五代無線(5th generation wireless,5G)系統、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進階LTE(LTE-Advanced)系統、分碼多重(Code Division Multiple,CDMA)系統、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或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統中的任一者。在CDMA系統的情形中,此可在例如寬頻CDMA(wideband CDMA,WCDMA)、分時同步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ization CDMA,TD-SCDMA)、cdma2000及類似版本等各種CDMA版本中實施。在下文中,將主要參照5G系統及/或LTE系統來闡述無線通訊系統10,但應理解,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
無線通訊系統10的無線通訊網路可藉由共享可用的網路資源來支援多個使用者進行通訊。舉例而言,在無線通訊網路中,可利用例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頻多重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FDMA、OFDM-TDMA、OFDM-CDMA及類似方法等各種多重存取方法來提供資訊。
基地台(BS)110可為無線通訊系統10的一部分。BS 110可通常為與多個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通訊的固定站,但在其他實例中,使用者設備可被配置成用作基地台。BS 110可與另一BS 112通訊,且可藉由與UE及/或其他「小區(cell)」(例如,各自通常服務於特定地理區域的其他BS)通訊來交換資料及控制資訊。舉例而言,BS可被稱為小區、節點B(Node B)、演進節點B(evolved-Node B,eNB)、下一代節點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扇區(sector)、站點(site)、基地收發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存取點(Access Point,AP)、中繼節點(relay node)、遠端無線電頭端(remote radio head,RRH)、無線電單元(radio unit,RU)、小小區(small cell)及類似名稱。在本說明書中,用語「BS」可全面地表明由CDMA中的基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WCDMA中的節點B、LTE中的eNB、NR中的gNB或扇區(站點)及類似物覆蓋的一些區域或功能,且可覆蓋例如巨小區(megacell)、宏小區(macrocell)、微小區(microcell)、微微小區(picocell)、毫微微小區(femtocell)及中繼節點、RRH、RU及小小區通訊範圍等各種覆蓋區域中的所有者。
無線通訊裝置100(在下文中,為簡潔起見,可互換地僅稱為「裝置100」)可為無線通訊系統10中的UE。「UE」可為固定UE或行動UE,且可指代能夠藉由與BS通訊來發射及接收資料及/或控制資訊的各種裝置。舉例而言,UE可被稱為終端設備、行動站(mobile station,MS)、行動終端(mobile terminal,MT)、使用者終端(user terminal,UT)、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SS)、無線裝置、手持裝置及類似名稱。
如圖1A中所示,無線通訊系統10可包括多個BS(例如110及112)以及系統控制器120。在其他實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可包括一或多個另外的小區以及多個網路實體。BS 110及112可與裝置100或另一小區通訊,以發射及接收資料訊號或控制資訊。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與無線通訊系統10通訊,且亦可自廣播站114接收訊號。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自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衛星130接收訊號。裝置100可支援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的無線電技術。
本揭露的技術態樣可應用於無線通訊系統10中形成上行鏈路通道及下行鏈路通道的通訊實體之間。在下文中,裝置100及BS 110將被闡述為本揭露的技術態樣所應用於的通訊實體。
下行鏈路通道102及上行鏈路通道104可形成為裝置100與BS 110之間的資料連接路徑。可假定下行鏈路通道102的狀態與上行鏈路通道104的狀態相同(互易性條件)或相似。當下行鏈路通道與上行鏈路通道相似時,此可被稱為「可校準互易性條件(calibratable reciprocity condition)」,其中可實行校準以有效地達成上行鏈路通道與下行鏈路通道之間的互易性。在下文中,無論是否實行校準,在以下說明中均可假定存在互易性。(非互易性條件)。下行鏈路通道102與上行鏈路通道104的互易性可存在於基於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其中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共享相同的頻譜,但上行鏈路傳輸與下行鏈路傳輸在時域中是分離的。在其中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使用不同頻譜的基於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的無線通訊系統中,亦可藉由校準來預測或達成互易性。
BS 110可接收藉由裝置100中所包括的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發射的探測參考訊號(SRS)。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BS 110通常自裝置100的天線中的至少兩者(所述天線的子集)接收SRS序列,其中每一天線發射所述序列中的一個SRS。此SRS序列可被稱為「SRS交換訊號」。舉例而言,當裝置100包括多個天線時,可以預定次序依序選擇所述天線中的至少兩者,且所述天線中的至少兩者各自可發射SRS,所述SRS可由BS 110接收,且在一些情形中由小區接收。BS 110可為裝置100的每一天線估計上行鏈路通道104,且假定通道互易性,使用所估計的上行鏈路通道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
然而,即使發射機或接收機被校準以滿足通道互易性,由於裝置100的實施問題,藉由其發射及接收上行鏈路訊號及下行鏈路訊號的通道亦可能不同。舉例而言,若終端的發射/接收天線的數目不同於發射/接收射頻(radio frequency,RF)鏈的數目,或者若對自BS 110分配的SRS資源存在約束,則在傳統系統中,BS 110不能夠自接收自裝置100的訊號獲得完整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
另外,當BS 110限制每一裝置的SRS資源以支援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時,裝置100被指派有限的SRS資源,例如,相較於不受約束的SRS資源情況而言,使用更少的頻率及/或時槽用於通道量測。當使用有限的資源以傳統方式發射SRS時,使用由BS 110獲得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的波束成形可能是次最佳的。
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10使用裝置100的天線或波束選擇方法高效地發射SRS,且高效地獲取下行鏈路通道,從而達成具有改善的效能的基於波束成形的通訊。
進一步參照圖1B,裝置100可包括m個天線1至m,且BS 110可包括n個天線1至n。裝置100及BS 110可使用相應的天線實行基於互波束成形(mutual beamforming)的通訊、基於多輸入及多輸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的通訊及類似通訊。由於藉由圖1B所示配置增加了理論通道傳輸容量,因此可改善傳送速率,且可顯著改善頻率效率。
對應於無線通訊裝置100的第j天線的上行鏈路通道
Figure 02_image001
(1≤j≤m,j是整數)可包括對應於BS 110的相應n個天線的通道
Figure 02_image003
。BS 110可接收自裝置100的第j天線發射的SRS,且使用所接收的SRS來估計上行鏈路通道
Figure 02_image001
。假定通道互易性,BS 110可根據上行鏈路通道
Figure 02_image001
估計下行鏈路通道,使用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產生下行鏈路訊號,且藉由所述n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向裝置100發射下行鏈路訊號。
對與裝置100的第j天線對應的上行鏈路通道
Figure 02_image001
的說明可應用於與裝置100的其他天線對應的上行鏈路通道,且基於以上內容,以下將闡述本揭露的技術概念。
應注意,在整個說明書中,用語「天線選擇」及「波束選擇」可互換使用。以下將主要使用「天線選擇」來闡述本揭露的一些技術概念。
圖2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裝置100及BS 110的方法的流程圖。在所述方法中,無線通訊系統10可包括裝置100及BS 110,且在操作S210中,裝置100可使用由BS 110設定的SRS交換資源向BS 110發射「SRS交換訊號」。(在與BS 110的先前訊號交換期間,裝置100可能已獲知SRS交換資源。)如前所述,SRS交換訊號包括按順序發射的多個SRS,其中每一SRS自裝置100的天線中相應的一者發射。「SRS交換資源」可被定義為當裝置100出於由BS 110獲得用於下行鏈路波束成形的通道資訊的目的而發射SRS訊號時所使用的上行鏈路資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RE)集合(例如,用於SRS發射的頻率及/或時槽集合)。BS 110可向裝置100分配SRS交換資源。
根據一個實施例,BS 110的可用資源對於SRS交換訊號的發射是有限的。在此種情境中,存在較裝置100的接收天線的數目少的由BS 110為SRS交換訊號分配的SRS交換資源。在此種情形中,僅一些天線被用於發射(「第一情境」)。舉例而言,假設在由BS 110覆蓋的小區中存在5個無線通訊裝置,且每一無線通訊裝置100中包括4個天線,若存在16個可由BS 110分配的資源,則所述5個無線通訊裝置中的一些無法被分配4個SRS交換資源(假定欲被同時利用的交換資源)。
在另一種情況下,由於當發射SRS交換訊號時無線通訊裝置100的硬體實施的限制,可能存在其中僅一些天線被用於發射的情境(「第二情境」)。此對應於其中裝置100的Tx射頻(RF)鏈的數目少於100的接收天線的數目的情形。舉例而言,由於裝置100的硬體實施的限制,接收天線的數目是四個,但發射天線的數目可限於兩個。
在以下論述中,為便於理解本文中所教示的概念,呈現其中裝置100具有四個接收天線的實例。在其他實例中,所述概念被應用於具有更多或更少天線的裝置100。
以下將進一步參照圖3A及圖3B闡述天線選擇及天線交換的操作。
在操作S220中,BS 110可基於所接收的SRS交換訊號來估計上行鏈路通道資訊。在操作S230中,BS 110可藉由根據所估計的上行鏈路通道資訊實行例如校準等操作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此處,校準指代其中藉由RF濾波器校正上行鏈路通道及下行鏈路通道以滿足整個訊號路徑(例如,自發射時的基頻至接收時的基頻)中的互易性的一系列過程。BS 110可在操作S240中使用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來確定波束成形,且在操作250中使用波束成形來發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端視所選擇的是哪一天線,由BS 110向裝置100發射的CSI-RS可包括不同的資訊。
裝置100可在操作S260中基於所接收的CSI-RS來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且在操作S270中向BS 110發射所選擇的PMI。當選擇PMI時,裝置100可考量關於所選擇天線的資訊,且據以,可選擇最佳PMI。
在操作S280中,BS 110可使用自在操作S210中接收的SRS交換訊號獲得的資訊及自在操作S270中接收的PMI獲得的資訊來確定最終下行鏈路波束成形,且在操作S290中藉由透過波束成形確定的天線波束來發射包括資料或類似物的下行鏈路訊號。
在操作S280中確定的波束在下文中可被稱為「最終波束」,且可以矩陣的形式定義如下。
[方程式1]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BS 110的天線的數目×CSI-RS天線埠的數目)可被定義為基於自裝置100接收的SRS交換訊號的波束的矩陣,且
Figure 02_image009
(CSI-RS天線埠的數目×資料層或資料串流的數目)可被定義為基於自裝置100接收的PMI的波束的矩陣。
Figure 02_image011
(資料層或資料串流的數目×1)可被定義為包括BS 110要向裝置100發射的資料的下行鏈路訊號的矩陣。
BS 110可使用自SRS交換訊號及PMI獲得的資訊中的所有者形成最終合成波束,且可利用裝置100實行波束成形。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可表達為
Figure 02_image013
(其為最終合成波束的矩陣),即呈一個波束的形式。
Figure 02_image015
(BS天線的數目×1)對應於自BS 110向裝置100發射的最終訊號。
根據以上操作方法,裝置100自適應地發射SRS交換訊號且自適應地發射PMI,以最佳化下行鏈路通道資訊的獲取及BS 110的波束成形決策。
同時,參照圖2闡述的對應於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的CSI-RS及對應於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的SRS僅為可在所述方法中應用的參考訊號的實例。替代性參考訊號可包括由BS在下行鏈路中發射的用於通道估計的先導訊號(pilot signal)及由無線通訊裝置在上行鏈路中發射的用於通道估計的先導訊號。
圖3A及圖3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3A示出確定天線子集以選擇用於在圖2所示操作S210中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的過程。
在操作S310a中,BS 110a可向無線通訊裝置100a(在下文中,稱為「裝置100a」)發射下行鏈路參考訊號。裝置100a可在操作S320a中根據所接收的CSI-RS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且在操作S330a中基於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來確定天線子集。可基於無線通訊裝置的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天線的發射/接收特性以及發射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linearity)中的至少一者來確定天線子集。在操作S340a中,裝置100a可藉由所確定的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中的至少一者來發射SRS交換訊號。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確定天線子集的方法可包括一種依序確定天線子集且然後根據SRS交換訊號的發射週期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一種在基於特定波束的增益值/訊號品質度量確定天線子集之後非週期性地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一種在根據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確定天線子集之後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以及一種在基於強化學習確定天線子集之後根據更新週期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以下參照圖4提供對此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3B,示出選擇波束以在圖2所示操作S210中發射SRS交換訊號的過程。
在操作S310b中,BS 110b可向無線通訊裝置100b(「裝置100b」)發射下行鏈路參考訊號。裝置100b可在操作S320b中根據所接收的CSI-RS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且在操作S330b中基於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來確定用於自每一天線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波束。舉例而言,100b使用所估計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自先前設計的波束碼簿中選擇具有良好接收效能及空間特性的波束,或者可當不存在預先設計的波束碼簿時以新的方式設計。在操作S340b中,可使用所確定的波束來發射SRS交換訊號。
下表1示出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波束碼簿。
[表1]
   波束#1 波束#2 波束#3 波束#4
天線#1 A11+B11i A12+B12i A13+B13i A14+B14i
天線#2 A21+B21i A22+B22i A23+B23i A24+B24i
天線#3 A31+B31i A32+B32i A33+B33i A34+B34i
天線#4 A41+B41i A42+B42i B43+B43i A44+B44ii
參照表1,在此實例中,假定存在裝置100b的四個天線,且可自每一天線形成四個波束。舉例而言,波束碼簿包括預先在裝置100b及BS 110b中共享的預編碼矩陣的索引。用於波束配置的每一天線的要素可表達為任意的複值(complex value)。舉例而言,天線#4的第二波束的實分量是A42,且虛分量是B42。
下表2示出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波束碼簿。
[表2]
   波束#1 波束#2 波束#3 波束#4
天線#1 1 1 1 1
天線#2 1 -1i -1 1i
天線#3 1 -1 1 -1
天線#4 1 1i -1 -1i
參照表2,在用於配置波束的第三天線的要素中,用於第三波束的要素可由1構成。
圖4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順序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4所示實例示出根據依序確定天線子集且然後根據SRS發射週期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來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此可被稱為「順序天線選擇方法」。
在圖4中,假定裝置100的接收天線的數目是4,且藉由使用較接收天線的數目少的兩個發射天線來向BS 110發射SRS交換訊號。即,假定由裝置100確定的天線子集的大小是2。舉例而言,此對應於一種情形:在所述情形中,當BS 110向裝置100分配兩個SRS交換資源時(第一情境),或者由於裝置100的硬體實施限制,僅使用兩個天線。
在實施例中,當第一天線、第二天線、第三天線及第四天線的索引分別為{0, 1, 2, 3}時,可將由第一天線至第四天線中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兩個天線的組合組成的子集配置如下。
天線子集:{0, 1} {0, 2} {0, 3} {1, 2} {1, 3} {2, 3}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100可以預先定義的次序依序確定所述六個可能的天線子集中的每一者。
此處,舉例而言,天線子集被依序確定的事實意味著,所述六個可能的天線子集是在{0, 1} {0, 2} {0, 3} {1, 2} {1, 3}及{2, 3}中針對SRS交換訊號的每一發射週期而被依序選擇。
舉例而言,在操作S402中,100可在第一SRS交換發射週期中確定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為{0, 1}。即,裝置100可確定藉由使用所述四個天線中的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來發射SRS交換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100可以與上述次序不同的次序來確定各所述天線子集。
在操作S404中,在使用第一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0及使用第二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1之後,BS 110可在操作S406中使用SRS_0及SRS_1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SRS。BS 110可在操作S408中藉由F_SRS波束發射CSI-RS。
裝置100可在操作S410中基於所接收的CSI-RS來選擇PMI,且在操作S412中將PMI回饋給BS 110。BS 110可在操作S414中使用所接收的PMI來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PMI,且在操作S416中藉由使用由F_SRS及F_PMI確定的最終波束來向裝置100發射包括資料的下行鏈路訊號。
作為示例性實施例,操作S402至S416可由裝置100在對應於第一SRS交換訊號發射週期的時間內實行,且可被稱為循環1(Cycle 1)。在對應於循環2(Cycle 2)的第二SRS交換訊號發射週期中,天線子集{0, 2}被確定為發射SRS交換訊號,且舉例而言,在對應於第四SRS交換訊號發射週期的循環4(Cycle 4)中,天線子集{1, 2}被確定為向BS 110發射SRS_1及SRS_2。
在操作S418中,裝置100可在重複若干個SRS交換發射週期之後,在第四SRS交換發射週期中確定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為{1, 2}。即,裝置100可確定藉由使用所述四個天線中的第二天線及第三天線來發射SRS交換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100可以與上述次序不同的次序來確定各所述天線子集。
在操作S420中,在使用第一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0及使用第二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1之後,BS 110可在操作S422中使用SRS_0及SRS_1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SRS。BS 110可在操作S424中藉由F_SRS波束發射CSI-RS。
裝置100可在操作S426中基於所接收的CSI-RS來選擇PMI,且在操作S428中將PMI回饋給BS 110。BS 110可在操作S430中使用所接收的PMI來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PMI,且在操作S432中藉由使用由F_SRS及F_PMI確定的最終波束向無線通訊裝置100發射包括資料的下行鏈路訊號。
根據圖4中所示的方法,裝置100可在每個SRS交換訊號發射週期處監測最終波束的「增益」,並依序考量所有可能的天線子集以找到最佳天線組合。此處,「波束增益」或僅「增益」或「增益值」可被定義為用於由自基地台發射並由無線通訊裝置(例如,100)接收的天線波束發射的訊號的訊號品質的相對性用語(由於BS 110與裝置100之間的距離通常是未知的)。在下文中,用語「增益」及「訊號品質」可互換使用。增益可藉由由裝置100接收的訊號的功率、由裝置100接收的訊號的訊雜比(SNR)、由裝置100接收的訊號的訊號對雜訊及干擾比(signal to noise and interference ratio,SINR)及/或頻率效率來確定。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最終被選擇為最佳天線組合的天線子集可被稱為「最終天線子集」。
應注意,在以上實例中,為2的天線子集大小被用於幫助理解本文中所教示的概念。在其他實例中,更多或更少的天線可形成天線子集。
圖5A及圖5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機會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5A示出在基於特定波束的增益值確定天線子集之後,根據非週期性地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此可被稱為「機會天線選擇方法」中的一者。
在機會天線選擇方法中,將與波束的增益值對應的特定值預設為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7
,且當確定被確定為任意天線子集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小於臨限值時,無論次序如何,其可立即決定不同的天線子集。當確定被確定為任意天線子集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大於臨限值時,可停止用於確定另一天線子集及發射SRS交換訊號的過程,且可將對應的天線子集聲明為最佳天線組合。即,所述對應的天線子集可被確定為「最終天線子集」。
同時,在最終天線子集被確定之後,裝置100可利用任意追蹤週期來追蹤最佳天線組合。可存在改變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一個天線的方法,且可存在改變一或多個天線的方法。當最終波束的增益迅速降低時,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可不被選擇,或者最終天線子集本身可被另一天線子集替換。可根據與無線電通道變化相關的指示符來確定追蹤及追蹤週期。
具體而言,參照圖5A,裝置100可在操作S510a中確定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任意天線子集,且在操作S510a之後,可實行參照圖2闡述的操作S210至S290,且將省略其詳細資訊。
在操作S520a中,作為示例性實施例,裝置100可監測在操作S290中接收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在操作S530a中,裝置100可判斷所監測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是否超過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7
在操作S540a中,當由裝置100監測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超過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7
時,可將在操作S510a中確定的天線子集確定為最終天線子集。
另一方面,當由裝置100監測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小於或等於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7
時,所述過程返回至確定天線子集的操作S510a。舉例而言,裝置100可返回至操作S510a,選擇天線子集{2, 3},且使用第三天線及第四天線發射SRS交換訊號。
圖5B示出在基於與接收CSI-RS的通道的所有天線對應的通道增益值確定天線子集之後,根據非週期性地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來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此可被稱為「機會天線選擇方法」中的一者。
在實施例中,當與接收CSI-RS的通道的所有天線對應的通道增益具有相似值時,裝置100可將在相似於S510b的操作中確定的天線子集確定為最終天線子集。根據實施例,可以不同方式設定關於通道增益是否具有相似值的標準。
另一方面,當與接收CSI-RS的通道的所有天線對應的通道增益具有相對大的差時,裝置100可返回至相似於確定天線子集的S510b的操作,且繼續嘗試使用新的天線子集來發射SRS交換訊號。
裝置100可在操作S510b中確定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任意天線子集,且在操作S510b之後,可實行參照圖2闡述的操作S210至S290(此處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操作S520b中,作為示例性實施例,裝置100可在操作S290中監測接收CSI-RS的通道的增益值。在操作S530b中,裝置100可判斷所監測的通道增益值之間的差的絕對值是否超過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9
當在操作S520b中監測的通道的增益值之間的差的絕對值超過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9
時,在操作S540b中,裝置100可將最終天線子集確定為在操作S510b中確定的天線子集。
另一方面,當由裝置100監測的最終波束的增益值小於或等於臨限值
Figure 02_image017
時,所述過程返回至確定天線子集的操作S510b。舉例而言,裝置100可返回至操作S510b,選擇天線子集{2, 3},且在此之後,使用第三天線及第四天線週期性地或連續地發射SRS交換訊號。
同時,在確定最終天線子集之後,裝置100可利用任意追蹤週期來追蹤最佳天線組合。此可採用改變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一個天線的方法,或者可採用改變一或多個天線的方法。在追蹤期間,當最終波束的增益迅速降低時,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可不被選擇,或者最終天線子集本身可被另一天線子集替換。可根據與無線電通道變化相關的指示符來確定追蹤及追蹤週期。
圖6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基於天線空間相關性的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具體而言,圖6示出在根據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確定天線子集之後,根據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方法3」)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方法3可被稱為「基於天線空間相關性的選擇方法」。
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可被定義為指示藉由例如天線之間的距離等因素確定的天線之間的干擾程度的索引。舉例而言,當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低時,不同的訊號可藉由天線獨立地發射。據以,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天線之間的低空間相關性對於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是所期望的。一種考量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的方法可具有藉由天線發射訊號的目的,其藉由根據通道資訊選擇天線組合來保證相對獨立的通道。
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可藉由頻帶、由BS覆蓋的小區類型、天線之間的分離距離、極化及類似因素來確定。
根據實施例,天線子集可以裝置100的接收天線之間的最低空間相關性至最高空間相關性的次序排列,且然後被依序確定為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
作為另一選擇,天線子集可以裝置100的接收天線之間的最高空間相關性至最低空間相關性的次序排列,且然後被依序確定為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考量裝置100的多個天線的排列來交換天線子集,而無需量測空間相關性。舉例而言,可以以下次序自具有最大天線分離距離值的天線組合排列天線子集。
天線子集:{0, 3} {0, 2} {1, 3} {0, 1} {1, 2} {2, 3}
參照圖6,在操作S610中,裝置100可以天線之間的低相關性的次序排列天線子集。在操作S620中,依序選擇及確定在操作S610中列出的天線子集中的一者作為第i天線子集。在操作S620之後,可實行參照圖2闡述的操作S210至S290(省略其冗餘說明)。
在操作S630中,裝置100監測最終波束的增益值。舉例而言,假定裝置100中所包括的天線的數目是4且天線子集是兩個天線的組合,存在總共六個可能的天線子集,且操作S620至S630總共重複六次。
當對所有天線子集的最終波束增益值的監測完成時,在操作S640中,可將具有最大增益值的天線子集確定為最終天線子集。
同時,在確定最終天線子集之後,裝置100可利用任意追蹤週期來追蹤最佳天線組合。此可採用改變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一個天線的方法,或者可採用改變一或多個天線的方法。在追蹤期間,當最終波束的增益迅速降低時,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可不被選擇,或者最終天線子集本身可被另一天線子集替換。可根據與無線電通道變化相關的指示符來確定追蹤及追蹤週期。
此外,根據一個實施例,若存在由BS 110根據「第一情境」(前面提到)為SRS交換訊號分配的一個SRS交換資源,則在基於天線的接收效能確定天線子集之後,裝置100可交換天線子集以發射SRS交換訊號。舉例而言,在具有高天線接收功率的天線以升序排列或者具有小天線接收功率的天線以升序排列之後,可依序確定天線子集。
圖7A至圖7C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參照圖7A至圖7C,在根據依據更新週期交換天線子集的方法基於強化學習確定天線子集之後,可發射SRS交換訊號,此可被稱為「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
強化學習是一種機器學習類型,且可被定義為一種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在特定環境中定義的代理辨別出當前狀態,並在可選擇的動作中選擇使獎勵(Reward)最大化的動作或動作序列。強化學習可由裝置100的強化學習裝置810c實行,且稍後將參照圖8C闡述強化學習裝置810c的操作。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包括基於Q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Q-learning-based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及基於班迪特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Bandit learning-based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
圖7A是示出在強化學習期間根據基於Q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被表達為「(狀態, 動作)」的Q函數是由狀態與動作構成的對,可被定義為可預測在給定狀態下執行給定動作將提供的效用(utility)的預期值的函數。根據實施例,裝置100可選擇具有大Q值,即Q(S, A)的天線組合。
在實施例中,動作可被定義為選擇用於確定天線子集的天線組合的動作,且狀態(即當選擇特定天線時的狀態)可被定義為與下行鏈路通道相關的參數。與下行鏈路通道相關的參數可藉由時間、空間及頻域中的相關性以及下行鏈路訊號的強度來確定。獎勵可被定義為自裝置100接收的CSI-RS或使用最終波束接收的包括資料的下行鏈路訊號的接收效能索引。下行鏈路訊號的接收效能可藉由區塊錯誤率(block error rate,BLER)、頻率效率及下行鏈路訊號的強度來確定。
表2示出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Q表。
[表2]
   A_1 A_2 A_N
S_1 Q(S_1, A_1) Q(S_1, A_2) Q(S_1, A_N)
S_M Q(S_M, A_1) Q(S_M, A_2) Q(S_M, A_N)
參照表2,舉例而言,A_1可意指其中由裝置100確定的天線子集是{0, 1}的情形。S_1可意指與下行鏈路相關參數值中的一者對應的狀態,由於例如時間、空間、頻域中的相關性以及下行鏈路訊號的強度等各種因素,所述下行鏈路相關參數值存在多達M種可能情形。
Q(S_M, A_N)採取選擇包括第N天線組合的天線子集的動作,且可意指在與基於所述天線組合藉由M來編號的參數對應的狀態的情形中的Q值。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Q的更新操作可表達如下。
[方程式2]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可被定義為學習速率因子,且可具有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1的值。
Figure 02_image025
對應於獎勵值,且
Figure 02_image027
是折扣因子,且可被定義為指示當前獎勵相較於未來獲得的獎勵而言有多重要的值。
Figure 02_image029
可被定義為未來狀態S’中預期的最佳Q值。
具體而言,裝置100可在操作S710a中將Q(S, A)初始化至任意值,此是基於Q學習的演算法的第一操作。在將Q初始化之後,對每一場景重複以下過程:
在操作S720a中,裝置100選擇是以機率e隨機採取動作還是以機率(1-e)採取滿足
Figure 02_image031
的動作。在操作S730a中,裝置100根據所選擇的動作及新的狀態值S’觀察獎勵,並在操作S740a中使用[方程式2]更新Q值,即計算
Figure 02_image033
。裝置100在操作750a中判斷所述場景是否已結束,且若裝置100確定所述場景尚未結束,則在操作S760a中將S’更新為S。
根據實施例,裝置100可基於Q選擇構成天線子集的天線組合,且在確定天線子集之後,計算狀態及獎勵,且基於更新的Q更新Q以確定另一天線子集。
圖7B是示出在強化學習期間根據基於置信上限(Upper Confidence Bound,UCB)演算法的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UCB演算法可被定義為自在特定時間t期間的觀察結果找到在所述時間處具有高預期獎勵機率的上限值(即UCB值)的演算法。舉例而言,針對選擇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組合的每一動作更新UCB,且裝置100可選擇包括具有大UCB的天線組合的天線子集。此可被稱為「基於班迪特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中的一者。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UCB值可被表達如下。
[方程式3]
Figure 02_image035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獎勵及獎勵的經驗平均值(empirical mean)可被表達如下。
[方程式4]
Figure 02_image037
Figure 02_image039
可被定義為直至時間t為止,對應的天線子集被選擇的次數,且
Figure 02_image041
可被定義為學習參數。另外,
Figure 02_image043
可被定義為在時間t處觀察到的針對第k動作的獎勵。另外,
Figure 02_image045
可被定義為直至時間t為止,累積的獎勵的經驗平均值。
舉例而言,裝置100可在操作S710b中計算時間t處的UCB,且可在操作S720b中選擇使所計算的UCB最大化的天線組合。另外,裝置100可藉由選擇在操作S730b中選擇的天線組合中的一者來量測CSI-RS通道。裝置100可在操作S740b中使用[方程式4]來計算獎勵及獎勵的經驗平均值。
UCB演算法可在操作S710b至S740b中進行運算,且操作S710b至S740b可重複任意次數。
圖7C是示出在強化學習期間根據基於機率分佈的天線選擇方法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作為實施例,裝置100可藉由使用表示選擇天線組合的偏好的值作為機率來確定天線子集。此可被稱為「基於班迪特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中的一者。
可任意地將所述偏好的初始機率設定為
Figure 02_image047
,其中K可被定義為天線組合的數目,即所有可能的天線子集的數目。在操作S710c中,裝置100可確定包括根據所學習的機率分佈選擇的天線組合的天線子集。
作為示例性實施例,偏好的機率可被表達如下。
[方程式5]
Figure 02_image049
在操作S720c中,裝置100可根據指示被分配所選擇天線組合的CSI-RS通道的效能的索引來設定正獎勵(Positive Reward)或負獎勵(Negative Reward)
Figure 02_image051
。舉例而言,指示CSI-RS通道的效能的索引可包括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獎勵可計算如下。
[方程式6]
Figure 02_image053
在操作S720c中,裝置100可使用[方程式6]根據CSI-RS通道的效能來計算獎勵。
另外,可選地,裝置100可在操作S730c中藉由引入權重
Figure 02_image055
來更新具有高相關性的天線組合的獎勵。舉例而言,可藉由將第(k-1)獎勵及第(k+1)獎勵分別乘以權重
Figure 02_image057
Figure 02_image059
來更新獎勵。接下來,裝置100在操作S740c中藉由累積獎勵達預定時間來更新機率分佈值。
作為示例性實施例,所累積獎勵的機率分佈可被表達如下。
[方程式7]
Figure 02_image061
基於機率分佈的天線選擇方法可在操作S710c至S740c中進行操作,且操作S710c至S740c可重複任意次數。
在上述多個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案中,可藉由擴展至選擇用於確定天線子集及選擇發射功率的天線組合的動作來應用動作。舉例而言,動作可被定義如下。
動作_i(Action_i):選擇第一天線及第三天線&將第一天線的發射功率選擇為P_level4且將第三天線的發射功率選擇為P_level2。
動作_j(Action_j):選擇第0天線及第三天線&將第0天線的發射功率選擇為P_level1且將第三天線的發射功率選擇為P_level2。
舉例而言,P_level2可意指對應於由裝置100設定的位準2(level2)的功率。
圖8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追蹤最終天線子集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參照圖8,示出追蹤藉由參照圖4至圖7C闡述的方法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的方法。
藉由圖4至圖7C的實施例,在操作S810中,裝置100可確定配置有最佳天線組合的最終天線子集。在確定最終天線子集之後,在操作S820中,裝置100可利用任意追蹤週期追蹤最佳天線組合,且在操作S830中,可根據追蹤結果改變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一個天線或者改變一或多個天線。
作為實施例,當最終波束的增益快速降低時,先前確定的最終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可不被選擇,或者最終天線子集本身可被另一天線子集替換。舉例而言,若天線子集大小是3,則天線可被改變為一、改變為二或改變為具有為3的不同天線子集大小的不同天線子集。根據與無線電通道的變化相關的指示符來確定追蹤及週期,且追蹤週期可為與SRS交換訊號的發射週期的若干倍對應的值。舉例而言,可根據作為隨著無線電通道的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索引的都卜勒特性(Doppler characteristic)來確定追蹤週期,且當無線通訊裝置的都卜勒轉變值(Doppler transition value)大時,可將追蹤週期設定為短的,且當都卜勒轉變值小時,可將追蹤週期設定得更長。
圖9A及圖9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由於上述情境1及情境2的限制,當100a及100b使用有限的SRS資源及天線發射SRS時,使用由BS獲得的下行鏈路通道資訊的波束成形會導致損失(loss)。據以,使用由裝置100a及100b接收的下行鏈路波束成形來選擇用於最小化訊號損失的PMI的方法可包括根據通道應用權重的PMI選擇方法、基於強化學習的PMI選擇方法及類似方法。
圖9A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選擇應用了權重的PMI的方法的流程圖。
參照圖9A,示出用於最小化由裝置100a接收的資訊的冗餘並使用波束成形最小化訊號損失的PMI選擇方法的實例。具體而言,可藉由向與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及不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對應的通道應用不同的權重來選擇PMI。
舉例而言,在操作S902a中,裝置100a可在第一SRS交換發射週期中確定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為{0, 1}。在操作S904a中,在使用第一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0及使用第二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1之後,BS 110可在操作S906a中使用SRS_0及SRS_1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SRS。BS 110a可在操作S908a中藉由F_SRS波束發射CSI-RS。假定用於CSI-RS接收的通道是h0、h1、h2及h3,在操作S910a中,裝置100a可將應用於每一通道的權重設定為w0、w1、w2及w3。w0至w3可根據發射SRS交換訊號時的選擇及用途來確定。舉例而言,可以不同方式設定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的權重w0及w1以及不用於發射SRS交換訊號的第三天線及第四天線的權重w2及w3。在操作S912a中,裝置100a可使用藉由將權重應用於每一通道[w0×h0、w1×h1、w2×h2、w3×h3]而獲得的資訊來選擇PMI,且在操作S914a中將所選擇的PMI回饋給BS 110a。
根據實施例,可將權重設定為隨著與天線對應的通道的增益變小而具有更大的值。作為另一選擇,可將權重設定成使得與加權天線對應的通道的增益皆相同。
圖9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於強化學習來選擇PMI的方法的流程圖。
參照圖9B,如在天線組合選擇方法中,示出基於強化學習來選擇PMI的方法。
根據實施例,在操作S902b中,裝置100b可在第一SRS交換發射週期中確定要發射SRS交換訊號的天線子集為{0, 1}。在操作S904b中,在使用第一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0及使用第二天線發射作為SRS交換訊號的SRS_1之後,BS 110b可在操作S906b中使用SRS_0及SRS_1設計下行鏈路波束F_SRS。BS 110b可在操作S908b中藉由F_SRS波束發射CSI-RS。在操作S912a中,裝置100可使用強化學習來選擇PMI。具體而言,Q學習及班迪特學習中基於UCB者以及班迪特學習PMI選擇方法中基於梯度班迪特學習(gradient bandit learning-based)者皆可被應用。作為實例,動作可被定義為選擇PMI的動作,且狀態可被定義為其中接收CSI-RS訊號的通道的效能索引,且獎勵可被定義為其中使用最終波束接收下行鏈路訊號的通道的效能索引。即,裝置100b可藉由辨別表示用於接收CSI-RS訊號的通道的效能的狀態而在可選擇的PMI中選擇使與獎勵對應的「最終波束接收通道的效能」最大化的PMI。無線通訊裝置100b可在操作S914a中將所選擇的PMI回饋給BS 110b。
圖10A至圖10C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10A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於天線選擇方法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參照圖10A,裝置100a可包括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射頻積體電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1002a及處理器1006a。RFIC 1002a可包括交換網路1004a及第一RF鏈至第n RF鏈。RFIC 1002a可包括多個RF鏈,且裝置100a可包括多個RFIC。交換網路1004a可連接至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在一些情形中,僅一個RF鏈可在RFIC 1002a中,或者可連接至每一各別的天線。
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器1006a可自由BS 110a設定的SRS交換資源辨識下行鏈路參考訊號。處理器1006a可使用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產生下行鏈路通道資訊,選擇包括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組合,確定包括對應的天線組合的天線子集,且基於所確定的天線子集來控制交換網路1004a。
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交換網路1004a可連接至處理器1006a。此外,交換網路1004a可選擇由處理器1006a確定的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天線中的至少一者。可藉由所選擇的天線向BS 110a發射SRS交換訊號。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處理器1006a可基於使用第一波束自BS 110a接收的CSI-RS來選擇PMI,且可向BS發射所選擇的PMI。BS 110a可使用最終波束發射包括資料或類似物的下行鏈路訊號,且處理器1006a可處理所接收的下行鏈路訊號。可藉由自SRS交換訊號獲得的資訊及自PMI獲得的資訊來確定最終波束。
圖10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於波束選擇方法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參照圖10B,裝置100b可包括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RFIC 1002b及處理器1006b。RFIC 1002b可包括波束成形器1004b及第一RF鏈至第n RF鏈。RFIC 1002b可包括多個RF鏈,且裝置100b可包括多個RFIC。波束成形器1004b可連接至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在一些情形中,僅一個RF鏈可在RFIC 1002b中,或者可連接至每一各別的天線。
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器1006b可自由BS 110b設定的SRS交換資源辨識下行鏈路參考訊號。處理器1006b可使用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產生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且可使用先前共享的波束碼簿資訊來選擇波束。當不存在預共享波束碼簿時,處理器1006b可設計最佳波束。處理器1006b可考量接收效能及空間特性來設計新的波束,且可基於所確定的波束來控制波束成形器1004b。
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波束成形器1004b可連接至處理器1006b。另外,波束成形器1004b可根據由處理器1006b選擇(或設計)的波束資訊來形成波束。可藉由所形成的波束向BS 110b發射SRS交換訊號。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處理器1006b可基於使用第一波束自BS 110b接收的CSI-RS來選擇PMI,且可向BS發射所選擇的PMI。BS 110b可使用最終波束發射包括資料或類似物的下行鏈路訊號,且處理器1006b可處理所接收的下行鏈路訊號。可藉由自SRS交換訊號獲得的資訊及自PMI獲得的資訊來確定最終波束。
圖10C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基於強化學習方法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參照圖10C,無線通訊裝置100c可包括第一天線1至第m天線m、RFIC 1002c及處理器1006c。處理器1006c可包括機器學習裝置1010c,機器學習裝置1010c用於實行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基於強化學習的波束選擇方法或基於強化學習的PMI選擇方法。
舉例而言,機器學習裝置1010c可觀察狀態,選擇動作,並計算獎勵及Q,以便實行圖7A所示基於Q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即,機器學習裝置910c可實行圖7A至圖7C及圖8B中所揭露的用於強化學習的操作,且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作為實例,在圖7A所示基於Q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中,機器學習裝置910c可使用[表2]中的Q表計算在給定狀態下具有最大值的Q(S, A),且基於所學習的資訊來選擇與對應的Q值對應的天線組合。
儘管已參照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具體示出並闡述了本發明概念,然而應理解,在不背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對其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
1、2、m、n:天線 10:無線通訊系統 100、100a、100b:無線通訊裝置/裝置 100c:無線通訊裝置 102:下行鏈路通道 104:上行鏈路通道 110、110a、110b、112:基地台(BS) 114:廣播站 120:系統控制器 130:衛星 1002a、1002b、1002c:射頻積體電路(RFIC) 1004a:交換網路 1004b:波束成形器 1006a、1006b、1006c:處理器 1010c:機器學習裝置
Figure 02_image063
Figure 02_image065
:臨限值 F_SRS、F_PMI:下行鏈路波束 S’:狀態值/未來狀態 S210、S220、S230、S240、S250、S260、S270、S280、S290、S310a、S310b、S320a、S320b、S330a、S330b、S340a、S340b、S402、S404、S406、S408、S410、S412、S414、S416、S418、S420、S422、S424、S426、S428、S430、S432、S510a、S510b、S520a、S520b、S530a、S530b、S540a、S540b、S610、S620、S630、S640、S650、S710a、S710b、S710c、S720a、S720b、S720c、S730a、S730b、S730c、S740a、S740b、S740c、S750a、S760a、S810、S820、S830、S902a、S902b、S904a、S904b、S906a、S906b、S908a、S908b、S910a、S912a、S912b、S914a、S914b:操作
藉由結合隨附圖式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 圖1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的方塊圖,且圖1B是用於闡釋圖1A所示無線通訊裝置與基地台之間的無線電通道的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無線通訊裝置及基地台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A及圖3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發射探測參考訊號(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相應實例的流程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順序天線選擇方法(sequential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5A及圖5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機會天線選擇方法(opportunistic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6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基於天線空間相關性的選擇方法(antenna spatial correlation-based selection method)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7A、圖7B及圖7C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根據基於強化學習的天線選擇方法(antenna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發射SRS交換訊號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8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追蹤最終天線子集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9A及圖9B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10A、圖10B及圖10C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100:無線通訊裝置/裝置
110:基地台(BS)
S210、S220、S230、S240、S250、S260、S270、S280、S290:操作

Claims (20)

  1. 一種操作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確定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 藉由所述天線子集中的至少一個天線向基地台發射探測參考訊號(SRS)交換訊號; 接收藉由第一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 基於所述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來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 向所述基地台發射所選擇的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以及 接收藉由第二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及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而確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由所述基地台為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分配的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資源的數目少於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目時,實行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射頻(RF)鏈的數目少於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目時,實行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監測所述第二波束的增益值;以及 基於所監測的所述第二波束的所述增益值來確定最終天線子集。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更包括藉由所接收訊號的功率、所接收訊號的訊雜比(SNR)、頻率效率及所接收訊號的解碼效能中的至少一者來計算所述第二波束的所述增益值。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所述天線子集包括針對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的每一發射週期來依序確定多個天線子集中的每一者。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當所監測的所述第二波束的所述增益值超過預定臨限值時,將所述天線子集確定為最終天線子集。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所述天線子集包括基於所述多個天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來依序確定多個天線子集中的每一者。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所述天線子集包括基於強化學習來確定天線子集。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針對每一追蹤週期來追蹤所述最終天線子集;以及 基於追蹤結果來改變所述天線子集中所包括的至少一個天線。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所述天線子集包括基於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訊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天線的發射/接收特性及發射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中的至少一者來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包括基於關於應用於所述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接收通道的權重的資訊來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包括基於強化學習來選擇預編碼矩陣指示符。
  14.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 多個天線; 射頻積體電路(RFIC),包括連接至所述多個天線的交換網路,其中所述交換網路被配置成藉由所述多個天線的天線子集中的至少一個天線向基地台發射探測參考訊號(SRS)交換訊號;以及 處理器,被配置成: 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基於藉由第一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來選擇欲提供給所述基地台的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以及 處理藉由第二波束自所述基地台發射的訊號,所述第二波束是基於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及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而確定。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由所述基地台為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分配的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資源的數目少於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目時,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射頻(RF)鏈的數目少於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收天線的數目時,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天線子集。
  17.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監測所述第二波束的增益值,且基於所監測的所述第二波束的所述增益值來確定最終天線子集。
  18.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針對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的每一發射週期來依序確定多個天線子集中的每一者。
  19. 一種操作基地台與包括多個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藉由包括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天線子集發射的探測參考訊號(SRS)交換訊號; 基於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來估計上行鏈路通道資訊; 基於所估計的所述上行鏈路通道資訊來估計下行鏈路通道資訊; 基於所估計的所述下行鏈路通道資訊來確定及形成第一波束,其中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 自所述無線通訊裝置接收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 基於所接收的所述探測參考訊號交換訊號及所接收的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符來確定及形成第二波束,其中藉由所述第二波束發射包括資料的訊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的增益值由所述無線通訊裝置監測, 其中最終天線子集是由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基於所監測的所述第二波束的所述增益值而確定。
TW111100422A 2021-01-11 2022-01-05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TW2022348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03565A KR20220101486A (ko) 2021-01-11 2021-01-11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21-0003565 2021-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843A true TW202234843A (zh) 2022-09-01

Family

ID=7884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0422A TW202234843A (zh) 2021-01-11 2022-01-05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010068B2 (zh)
EP (1) EP4027530A1 (zh)
KR (1) KR20220101486A (zh)
CN (1) CN114759960A (zh)
TW (1) TW2022348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29152A4 (en) * 2019-09-12 2022-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A PRE-CODER SELECTION POLICY FOR A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US11799710B2 (en) * 2020-12-10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a source of dominant noise at a user equipment
KR20220101486A (ko) * 2021-01-11 2022-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1887B1 (ko) 2006-06-05 2010-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사운딩 장치 및 방법
US8238405B2 (en) 2009-03-31 2012-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Antenna selection with frequency-hopp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KR101650955B1 (ko) 2010-03-25 2016-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10659A1 (en) 2011-07-08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531031B1 (ko) 2012-04-23 2015-06-2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 그의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의 srs 전송 정보 설정 방법
US9497047B2 (en) 2013-07-02 2016-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unding channel oper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886457B (zh) 2016-04-01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srs切换、发送和增强的系统与方法
US11522743B2 (en) 2016-04-27 2022-12-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design for cellula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mWave systems
MX2019002900A (es) 2016-09-26 2019-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de transmision/recepcion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y dispositivo para el mismo.
CN116192208A (zh) 2017-06-14 2023-05-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毫米波wlan中的mimo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US11102783B2 (en) 2017-07-13 2021-08-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9391395A (zh) 2017-08-09 2019-02-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15233B2 (en) * 2017-08-31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WO2019112499A1 (en) 2017-12-07 2019-06-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beamforming based on position
KR20220101486A (ko) * 2021-01-11 2022-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9960A (zh) 2022-07-15
US12010068B2 (en) 2024-06-11
KR20220101486A (ko) 2022-07-19
EP4027530A1 (en) 2022-07-13
US20220224461A1 (en)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0457B2 (en)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with beam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beamforming
US11689261B2 (en) Multiple beam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ystem
EP3577778B1 (en) Mechanism for beam reciprocity determination and uplink beam management
US9853707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US10601659B2 (en) Methods to signal current MIMO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status
EP2842236B1 (en) Configuring channel-state feedback resources
TW202234843A (zh) 無線通訊裝置、操作無線通訊裝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地台與無線通訊裝置通訊的方法
US11658849B2 (en)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30036055A1 (en) Operat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7175992B2 (ja) 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された送信の調整されたビーム管理
JPWO2014181441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WO2017058286A1 (en)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726172B (zh) 通道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7320B (zh) 无线通信装置、用于该装置的方法和布置、以及可读介质
US1041191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2118546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patial resource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