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693A -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693A
TW202233693A TW110149712A TW110149712A TW202233693A TW 202233693 A TW202233693 A TW 202233693A TW 110149712 A TW110149712 A TW 110149712A TW 110149712 A TW110149712 A TW 110149712A TW 202233693 A TW202233693 A TW 2022336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arget binding
amino acid
antibody
bind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5544B (zh
Inventor
周帥祥
付鳳根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5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52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C07K14/54Interleukins [IL]
    • C07K14/55IL-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CD28 or CD15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2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B7 molecules, e.g. CD80, CD8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8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CD2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07K16/303Liver or Panc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3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translation products of onco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07K2317/526CH3 dom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9Single domain, e.g. dAb, sdAb, VHH, VNAR or nanobod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able region and constant region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4Stability, e.g. half-life, pH, temperature or enzyme-resi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1Fusion polypeptide fusions, other than Fc, for prolonged plasma life, e.g. album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3Fusion polypeptide fusions for targeting to specific cell types, e.g. tissue specific targeting, targeting of a bacterial subspec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新的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比如雙特異性抗體,及製備此類蛋白的新方法。

Description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關於新的異二聚體Fc支架、新的含異二聚體Fc支架的Fc異二聚體蛋白比如雙特異性抗體或Fc區融合蛋白,及製備此類蛋白的新方法。
在當前的生物治療市場中,抗體分子占主導地位。雙特異性抗體(bsAbs)作為單個分子,同時結合兩個不同的抗原或同一抗原上的兩個不同的表位;它們不同於天然存在的免疫球蛋白G(IgG)單特異性抗體(mAb。由於具有額外的靶向能力,bsAb常常可提供改善的治療複雜疾病(如癌症和免疫失調)的臨床益處,該疾病涉及多種細胞表面受體或配體。為了將mAb工程化為bsAb,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從而產生了60多種不同的bsAb形式。藉由連接抗體片段,例如單鏈可變片段(scFv),抗原結合片段(Fab),重鏈(VH)和輕鏈(VL)可變結構域,可以工程化許多bsAb。但是,這些不同於常規IgG結構的新形式通常具有較差的理化特性,例如溶解度和聚集度低,大規模生產困難,熱穩定性差、藥物動力學差以及潛在的免疫原性。雙特異性抗體在數量,質量和穩定性方面的巨大生產挑戰已阻礙了其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和接受度。
已經開發了異二聚Fc技術,來輔助雙特異性抗體的生產。例如, Carter等人用“Kih”(knobs-into-holes)模型改造抗體重鏈的部分胺基酸,比較成功的實現了雙特異抗體(Ridgway,Presta et al.1996;Carter 2001)。他們在Fc第一條重鏈的CH3區域上藉由將一個側鏈小的胺基酸突變成了一個側鏈大的胺基酸從而創造出了一個“knob”(如T366Y),並將第二條重鏈上的CH3上的某些胺基酸突變成了側鏈小的胺基酸創造出了“hole”(Y407T等),即利用空間構象互補來實現異二聚體的形成。之後藉由隨機突變-噬菌體展示等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異二聚體的比例,同時引入了CH3區域內二硫鍵來提高異二聚體的,但阻礙同二聚體的形成的能力依然不夠,整個異二聚體比例約70-80%左右。
或者,鏈交換改造結構域(SEED)異質化代表另一種基於空間突變的設計策略,運用IgG與IgA的CH3結構域(AG SEED CH3和GA SEED CH3)之間可替換的胺基酸序列形成互補結構。IgG和IgA CH3衍生物產生互補序列,因此兩種互補的重鏈可以裝配產生異二聚體,從而避免了缺乏互補作用產生同二聚體的可能(Muda,M,et al.Therapeutic assessment of SEED:A new engineered antibody platform designed to generate mono-and bispecific antibodies.Protein Eng.Des.Sel.PEDS 2011,24,447-454.)。
除了早期提出的空間突變,靜電引力相互作用也被廣泛的用作促進重鏈形成異二聚體。該方法是將一條重鏈CH3結構域上的個別胺基酸突變為帶正電荷的Lys,將另一條重鏈的CH3中的個別胺基酸替換為帶負電荷的Asp或Glu。然後帶電荷的胺基酸藉由靜電引力容易形成異二聚體。Gunasekaran et al等人第一次引入帶電的胺基酸形成Fc異源二聚體的雙特異性抗體(Gunasekaran,K.et al.Enhancing antibody Fc heterodimer formation through electrostatic steering effects:applications to bispecific molecules and monovalent IgG.J.Biol.Chem.2010,285, 19637-19646.)。
已知的位點特異性突變可以顯著提高抗體的產量和質量,但是阻礙同二聚體的形成的能力依然不夠。同時,空間突變和引入帶電荷配對都將降低雙特異性抗體的熱穩定性。因此,本領仍然需要新的異二聚體Fc支架,能夠更有效的產生包含其的Fc異源二聚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同時不降低Fc異源二聚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的理化性質,例如熱穩定性。
發明概述
本發明藉由基於Fc區中CH3的晶體結構,基於電荷和空間構象作用,設計了CH3區突變的組合,其能夠增加含Fc的Fc異源二聚體蛋白(例如雙特異性抗體或Fc區融合蛋白)的重鏈的異源二聚體形成,以及視需要地不降低雙特異性抗體理化性質,例如熱穩定性。
本發明一方面關於一種新型的Fc異源二聚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
含有第一Fc區的第一抗原結合區,該第一Fc區包含第一CH3區,和含有第二Fc區的第二抗原結合區,該第二Fc區包含第二CH3區,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D3區之間的異二聚化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化相互作用。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具有選自以下的胺基酸取代:T350V/A、E357N/Q、S364R/K、D399K/R、K409E/D或T411R/K。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具有選自以下的一個或多個胺 基酸取代:Q347D/E、Y349T/S/A/V、T350V/A、K370T/S/A/V、D399K/R或K409D/E。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Fc異源二聚體是Fc雙特異性抗體或Fc區融合蛋白。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生產Fc異源二聚體的方法。
圖1顯示了抗體晶體結構(PDB:1hzh);
圖2顯示了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的構型;
圖3顯示了Fc異源二聚體非還原SDS-PAGE;
圖4顯示了Fc異源二聚體非還原SDS-PAGE;
圖5顯示了Fc異源二聚體的製備路線;
圖6顯示了HIC-HPLC檢測L-精胺酸對Fc異源二聚體組裝的影響;
圖7顯示了Fc異源二聚體和Fc野生型抗體與FcRn的結合解離曲線;
圖8顯示了DSF測定Fc異源二聚體的Tm。
除非明確指明相反,否則本發明的實施將採用本領域技術內的常規化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重組DNA技術、遺傳學、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的方法。這些方法的描述可以參見,例如,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2版,1989);Maniatis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1982);Ausubel等人,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和Sons,2008年7月更新);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A Compendium of Methods from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GreenePub.Associates和Wiley-Interscience;Glover,DNACloning:A Practical Approach,vol.I&II(IRL Press,Oxford,1985);Anand,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Genomes,(Academic Press,New York,1992);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B.Hames&S.Higgins,Eds.,1984);Perbal,A Practical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1984);Harlow和Lane,Antibodies,(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1998)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Q.E.Coligan,A.M.Kruisbeek,D.H.Margulies,E.M.Shevach和W.Strober,eds.,1991);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以及期刊專著如Advances in Immunology。
定義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均具有與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所理解的含義相同的含義。為了本發明的目的,下文定義了以下術語。
術語“約”在與數字數值聯合使用時意為涵蓋具有比指定數字數值小5%的下限和比指定數字數值大5%的上限的範圍內的數字數值。
術語“和/或”當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可選項時,應理解為意指可選項中的任一項或可選項的任意兩項或多項。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包含”或“包括”意指包括所述及的要素、整數或步驟,但是不排除任意其他要素、整數或步驟。在本文中,當使用術語“包含”或“包括”時,除非另有指明,否則也涵蓋由所述及的要素、整數或步驟組 成的情形。例如,當提及“包含”某個具體序列的多肽時,也旨在涵蓋由該具體序列組成的多肽。
術語“Fc區”在本文中用於定義免疫球蛋白重鏈的C端區域,該區域不包括重鏈恆定區CH1。免疫球蛋白的Fc區通常包含兩個恆定結構域,CH2區和CH3區,並且視需要地包含CH4區。因此,在本發明中,Fc區可以是IgA、IgD和IgG的最後兩個免疫球蛋白恆定區、或IgE和IgM的最後三個免疫球蛋白恆定區,以及視需要地這些恆定區N末端方向上的鉸鏈區。
在本發明中,在一個實施方案中,Fc區包含CH2和CH3區。在較佳實施方案中,Fc區還包含鉸鏈區的胺基酸殘基。在一個實施方案中,Fc區是人IgG重鏈Fc區,從重鏈的Glu216延伸至羧基端,其中位於Fc區的C-端賴胺酸(Lys447)可以存在或可以不存在。在再一實施方案中,Fc區較佳包括完整的IgG鉸鏈區(EU編號位置216-230),並且藉由該鉸鏈區的二硫鍵形成二聚體。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形成Fc二聚體的兩條鏈分別包含部分或全部的鉸鏈區和CH2和CH3結構域。
在本文中,術語Fc區包括天然序列Fc-區和變體Fc區。在一個實施方案中,Fc區可以是來自任何IgG的Fc區,較佳是哺乳動物或人的IgG Fc區,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 Fc區。在一個實施方案中,人IgG1的Fc區的胺基酸序列起始於鉸鏈區並終止於CH3區的羧基末端。天然或野生型人IgG1 Fc區在本文中旨在涵蓋這些天然等位基因形式。
在本文中,Fc區可以是分離的該區域,或者在抗體、抗體片段或Fc融合蛋白中的這一區域。
在本文中,除非另外指出,抗體中各個區域,例如Fc-區或恆定區中的胺基酸殘基的編號根據EU編號系統進行,如Kabat,E.A.等,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NIH Publication 91-3242中所述。該文獻描述該編號系統的部分併入本文作為參考。關於Fc區或恆定區的EU編號,也可以從EU編號查詢網站:http://www.imgt.org/IMGTScientificChart/Numbering/Hu_IGHGnber.html容易地獲得。在本文中,根據該編號系統,述及抗體IgG恆定區的特定胺基酸殘基。例如,“S364”是指位於EU位置364的絲胺酸。在恆定區特定位置的胺基酸突變用(原始胺基酸,胺基酸位置,突變胺基酸)來表示。例如,“S364R”是指,位於EU位置364的絲胺酸(S)被精胺酸取代(R)。當述及突變組合時,組合的突變之間用加號(+)連接。“S364R+D399K”表示Fc區同時包含突變S364R和D399K。當在一個特定位置可以具有多種突變可能性時,在本文中,藉由符號“/”來表示。例如,突變“K370T/S”表示370位的殘基K可以替代為T或S殘基。
“Fc區蛋白”或“Fc區多肽”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用於指包含Fc區的蛋白或多肽。
在本文中,“Fc區變體”與“變體Fc”可以互換使用,是指相對於修飾前的Fc區(即,親本Fc區),在Fc區的任何位置上引入了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即,胺基酸取代、缺失和/或插入)的Fc區。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是天然免疫球蛋白Fc區,即野生型Fc區。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是在野生型Fc區中已經引入了突變的Fc區。。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包含SEQ ID NO:48的胺基酸序列。在再一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包含與SEQ ID NO:48具有至少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以上的百分比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是在野生型Fc區例如SEQ ID NO: 48中引入了改變Fc性質的胺基酸突變的胺基酸序列,其中該Fc性質可以選自,包括但不限於,與特定Fc受體的結合親和力,Fc的糖基化模式,但該親本Fc不包含改變Fc異源二聚化的性質的胺基酸突變。該胺基酸突變可以本領域已知的或藉由本發明篩選方法獲得的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還包含鉸鏈區,例如,該鉸鏈區包含SEQ ID NO:23所示的胺基酸序列。
在本文中,“CH3區變體”與“變體CH3”可以互換使用,是指相對於修飾前的CH3區(即,親本CH3區),在CH3區的任何位置上引入了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即,胺基酸取代、缺失和/或插入)的CH3區。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CH3區是來自天然免疫球蛋白Fc區,即野生型Fc區的CH3區。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親本CH3區是在野生型CH3區中已經引入了突變的CH3區。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親本CH3區包含SEQ ID NO:49的胺基酸序列。在再一實施方案中,親本CH3區包含與SEQ ID NO:49具有至少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以上的百分比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CH3區是在野生型CH3區例如SEQ ID NO:49中引入了改變其所屬Fc性質的胺基酸突變的胺基酸序列,其中該Fc性質可以選自,包括但不限於,與特定Fc受體的結合親和力,Fc的糖基化模式,但該親本CH3區不包含改變Fc異源二聚化的性質的胺基酸突變。該胺基酸突變可以本領域已知的或藉由本發明篩選方法獲得的突變。
因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親本Fc區包含CH2區和如SEQ ID NO:49所示的CH3區,以及視需要地鉸鏈區。
“Fc受體”在本文中是指,可以與抗體Fc區結合並形成Fc/Fc受體複合物的任何分子,例如來自生物體的蛋白或多肽。Fc受體包括但不限於Fc γ RIs、Fc γ RIIs、Fc γ RIIIs、FcRn、C1q、C3、甘露聚糖結合性凝集素、甘露 糖受體、蛋白A,蛋白G和病毒Fc γ R。Fc受體也包括Fc受體同源物(FcRH)。FcRH是與Fc γ R同源的Fc受體。較佳,Fc受體是FcRn和Fc γ R。抗體與FcRn的結合位點位於CH2和CH3交界處。
在本文中,“Fc異源二聚體”是指在本文中指基於異二聚體Fc支架的包含與Fc區融合的多肽的蛋白質。例如,Fc異源二聚體可以是這樣的蛋白,其包含兩個靶標結合區,一個靶標結合區包含第一Fc區,以及與第一Fc區融合的結合靶標的結合結構域(例如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抗體的重鏈和/或輕鏈可變區,或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配體或受體的可溶性部分),另一個靶標結合區包含第二Fc區,以及與第二Fc區融合的結合靶標的結合結構域(例如例如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抗體的重鏈和/或輕鏈可變區,或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配體或受體的可溶性部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Fc異源二聚體是雙特異性抗體。在另一些實施方案中,Fc異源二聚體是Fc融合蛋白。
在本文中,“異二聚體Fc支架”是指包含兩個不同的Fc區或由兩個不同的Fc區二聚化後形成的支架,其可以在其N末端或C末端連接結合靶標或抗原的結構域(例如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抗體的重鏈和/或輕鏈可變區或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或可以與靶分子結合的配體或受體的可溶性部分),用於構成Fc異源二聚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或融合蛋白。因此,本文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不僅包括分離的Fc異二聚體,也涵蓋包含在Fc異源二聚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或Fc區融合蛋白內的異二聚Fc區。
術語“雙特異性抗體”是指包含第一結合區和第二結合區的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區結合一種抗原或表位且該第二結合區結合另一抗原或另一表位。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對於兩種不同的抗原,或對一種 抗原的兩個不同的表位的特異性。雙特異性抗體形式包含IgG樣抗體(Fan等人(2015)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8:130)。本文所述的IgG樣抗體包含兩個Fc區。最常見的IgG樣抗體類型包含兩個Fab區域和兩個Fc區域,每個Fab的重鏈和輕鏈可以來自單獨的單株抗體。
可以使用本領域已知的雙特異性抗體形式或技術來製備本發明的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在本發明的背景下使用的具體示例性雙特異性形式包含但不限於以下:一個與Fc區連接的Fab+一個與Fc區連接的蛋白的形式(例如圖2,format1),一個與Fc區連接的Fab+一個與Fc區連接的scFv的形式(例如圖2,format2),一個與Fc區連接的Fab+一個與Fc區連接的VHH的形式(例如圖2,format3)或一個與Fc區連接的Fab+另一個與Fc區連接的Fab(例如圖2,format4)。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接頭”是指使得能夠直接連接雙特異性抗體的不同部分的任何分子。在不同抗體部分之間建立共價連接的接頭的實例包括肽接頭和非蛋白質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聚氧化烯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的共聚物。根據本發明的術語“肽接頭”是指胺基酸的序列,其中該序列將抗體的第一部分的胺基酸序列連接至抗體的第二部分。例如,肽接頭可以將抗體的第一(可變和/或結合)結構域連接至第二可變和/或結合)結構域。例如,肽接頭也可以將抗體的一部分連接至抗體的另一部分,諸如將抗原結合結構域連接至Fc結構域或其片段。較佳地,該肽接頭具有這樣的長度,其足以連接兩個實體,其方式使得它們維持它們相對於彼此的構象,使得不妨礙期望的活性。肽接頭可以主要包括或可以不主要包括以下胺基酸殘基:Gly、Ser、Ala或Thr。有用的接頭包括甘胺酸-絲胺酸聚合物,包括例如(GS)n、(GSGGS)n、(GGGGS)n、(GGGS)n和(GGGGS)nG,其中n是至少1(且較佳2、3、4、5、6、7、 8、9、10)的整數。有用的接頭還包括甘胺酸-丙胺酸聚合物、丙胺酸-絲胺酸聚合物和其他柔性接頭。
根據本發明的術語“價”表示在抗體分子中存在指定數目的結合位點。因此,術語二價、三價、四價分別表示在抗體構建物中存在兩個、三個或四個結合位點。根據本發明的雙特異性抗體是至少二價的並且可以是多價的,例如二價、三價、四價或六價的。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靶標結合區”是指Fc異源二聚體的結合特定靶標(例如抗原)的任何部分。靶標結合區可以是例如抗體或免疫球蛋白本身或抗體片段。這種結合區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獨立於二聚體的其他部分的三級結構,並且可以作為單獨實體結合或不結合其靶標。本發明的“靶標結合區”包括Fc區。在包括第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的Fc異源二聚體中,第一靶標結合區在本文中被示意為“Domain A/domain A”,第二靶標結合區在本文中也被示意為“Domain B/domain B”。在第一靶標結合區中,Fc區被稱為Fc-A;在第二靶標結合區中,Fc區被稱為Fc-B。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結構。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具有相同的結構時,例如都具有與Fc區連接的Fab片段時,稱為“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對稱”。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具有不同的結構時,例如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於Fc區連接Fab片段,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與Fc區連接的VHH、scFv或其他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與Fc區連接的其他蛋白,例如配體時,稱為“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不對稱”。
在本發明的某些示例性實施例中,Fc異源二聚體是雙特異性抗體,且其靶標結合區是抗原結合區。雙特異性抗體的每個抗原結合區包括重鏈可變 區VH和輕鏈可變區VL和Fc區。在包括第一抗原結合區和第二抗原結合區的雙特異性抗體中,第一抗原區的VH、VL、CDR、Fc區、CH3等結構域可以用後綴“A”表示,並且第二抗原結合區的VH、VL、CDR、Fc區、CH3等結構域可以用後綴“B”表示。例如,在第一抗原結合區中,重鏈被在本文中被稱為重鏈A,輕鏈被稱為輕鏈A,重鏈可變區(VH)在本文中被稱為VH-A,重鏈可變區CDR在本文中被稱為VH-A-CDR1/2/3,Fc區在本文中被稱為Fc-A,CH1、CH2和CH3分別被稱為CH1-A、CH2-A和CH3-A,鉸鏈區被稱為Hinge-A,輕鏈可變區(VL)被稱為VL-A,輕鏈可變區CDR被稱為VL-A-CDR1/2/3,輕鏈恆定區(CL)被稱為CL-A。
術語“抗體片段”包括完整抗體的一部分。在較佳的實施方案中,抗體片段為抗原結合片段。“抗原結合片段”指與完整抗體不同的分子,其包含完整抗體的一部分且結合完整抗體所結合的抗原。抗體片段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Fv、Fab、Fab’、Fab’-SH、F(ab’)2;dAb(domain antibody);線性抗體;單鏈抗體(例如scFv);單結構域抗體例如VHH;雙價抗體或其片段;或駱駝科抗體。
術語“抗原”是指引發免疫應答的分子。這種免疫應答可能涉及抗體產生或特異性免疫細胞的活化,或兩者兼有。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任何大分子,包括基本上所有的蛋白質或肽,都可以用作抗原。此外,抗原可以衍生自重組或基因組DNA。如本文所用,術語“表位”指抗原中與抗體分子特異性相互作用的部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抗原為腫瘤相關抗原(即與腫瘤的發生進展有關的抗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抗原選自PD1(或PDL1或PDL2),CD20、HER2、CD47、GPC3等。
在本文中,“序列同一性”是指在比較窗中以逐個核苷酸或逐個胺基酸為基礎的序列相同的程度。可以藉由以下方式計算“序列同一性百分 比”:將兩條最佳比對的序列在比較窗中進行比較,確定兩條序列中存在相同核酸鹼基(例如,A、T、C、G、I)或相同胺基酸殘基(例如,Ala、Pro、Ser、Thr、Gly、Val、Leu、Ile、Phe、Tyr、Trp、Lys、Arg、His、Asp、Glu、Asn、Gln、Cys和Met)的位置的數目以得到匹配位置的數目,將匹配位置的數目除以比較窗中的總位置數(即,窗大小),並且將結果乘以100,以產生序列同一性百分比。為了確定序列同一性百分數而進行的最佳比對,可以按本領域已知的多種方式實現,例如,使用可公開獲得的計算機軟體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DNASTAR)軟體。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確定用於比對序列的適宜參數,包括為實現正在比較的全長序列範圍內或目標序列區域內最大比對所需要的任何算法。
互補決定區”或“CDR區”或“CDR”是抗體可變結構域中在序列上高變並且形成在結構上確定的環(“超變環”)和/或含有抗原接觸殘基(“抗原接觸點”)的區域。CDR主要負責與抗原表位結合。重鏈和輕鏈的CDR通常被稱作CDR1、CDR2和CDR3,從N-端開始順序編號。位於抗體重鏈可變結構域內的CDR被稱作HCDR1、HCDR2和HCDR3,而位於抗體輕鏈可變結構域內的CDR被稱作LCDR1、LCDR2和LCDR3。在一個給定的輕鏈可變區或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中,各CDR的精確胺基酸序列邊界可以使用許多公知的抗體CDR指派系統的任一種或其組合確定,該指派系統包括例如:基於抗體的三維結構和CDR環的拓撲學的Chothia(Chothia等人.(1989)Nature 342:877-883,Al-Lazikani等人,“Standard conformations for the canonical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s”,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273,927-948(1997)),基於抗體序列可變性的Kabat(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4版,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87)),AbM(University of Bath),Contact(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國際ImMunoGeneTics database(IMGT)(在萬維網上imgt.cines.fr/上),以及基於利用大量晶體結構的近鄰傳播聚類(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的North CDR定義。
例如,根據不同的CDR確定方案,每一個CDR的殘基如下所述。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14-1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在本發明中,術語“CDR”或“CDR序列”涵蓋以上述任一種方式確定的CDR序列。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根據上述規則,基於可變區的序列容易的確定CDR的具體序列。
本文所述的“保守取代”是指一個胺基酸經相同類別內的另一胺基酸置換,例如一個酸性胺基酸經另一酸性胺基酸置換,一個鹼性胺基酸經另一鹼性胺基酸置換,或一個中性胺基酸經另一中性胺基酸置換。示例性的置換如下表所示: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15-2
包含異二聚體Fc的蛋白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關於一種異二聚體Fc支架,其可以用於產生異二聚體Fc蛋白,例如異二聚體Fc融合蛋白或雙特異性抗體。該異二聚體Fc支架包含第一Fc區和第二Fc區,該第一Fc區包含第一CH3區且該第二Fc區包含第二CH3區,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D3區之間的異二聚化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化相互作用。
本發明的異二聚體Fc支架可以在第一Fc區和第二Fc區分別連接靶標結合結構域,構成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進而構成Fc異源二聚體。因此,本發明的異二聚體Fc支架還涵蓋這些包含在Fc異源二聚體中的異二聚體Fc支架。
在另一方面,本發明關於包含異二聚體Fc支架的異二聚體蛋白,在本文中稱為“Fc異源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包含含有第一Fc區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該第一Fc區包含第一CH3區,和含有第二Fc區的第二靶標結合區,該第二Fc區包含第二CH3區,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D3區之間的異二聚化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化相互作用。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靶標結合區選自(i)包含Fc區的抗體片段,例如抗原結合片段,(ii)包含Fc區的融合蛋白,比如與配體、受體、細胞因子或激素融合的Fc區,或(iii)與前藥、肽、藥物或毒素綴合的Fc區。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都是包含Fc區的抗 體片段。因此,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是雙特異性抗體。
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一個是包含Fc區的抗體片段,一個是包含與Fc融合的蛋白(例如配體或受體),或兩個靶標結合區都是與Fc融合的蛋白。因此,本發明的異源二聚體是Fc區融合蛋白。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K突變(較佳地S364R),以及視需要的一個或多個其他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T/A/V突變(較佳地K370S),以及視需要的一個或多個其他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K突變,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T/A/V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突變,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突變。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K(較佳地S364R)和D399K/R(較佳地D399K)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T/A/V(較佳地K370S)突變和K409D/E(較佳地K409D)突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K+D399K/R,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T/A/V+Y349T/S/A/V。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還包含E375N/Q(較佳地E375N)和/或T350V/A(較佳地T350V)。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還包含K409D/E(較佳地K409D)、Q347D/E(較佳地Q347D)和/或T350V/A(較佳地T350V)。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K409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還包含E357N。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還包含Q347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 第一CH3區還包含E357N,且該第二CH3區還包含Q347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和該第二CH3區還分別包含T350V,或都包含T350V。
因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K409D+Q347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E357N,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K409D+Q347D。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E357N+T350V,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K409D+Q347D+T350V。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K409E/D(較佳地K409E)。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包含D399K/R(較佳地D399K)或K370T/S/A/V(較佳地K370T)。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包含K409E/D(較佳地K409E),且該第二CH3區包含D399K/R(較佳地D399K)。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還包含T411R/K(較佳地T411R)。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二CH3區還包含K370T/S/A/V(較佳地K370T)。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CH3區包含K409E/D+T411R/K,且該第二CH3區包含D399K/R+K370T/S/A/V。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CH3區包含K409E+T411R,且該第二CH3區包含D399K+K370T。
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CH3區具有以下突變組合: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18-3
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CH3區與親本CH3區相比包含上述列出的突變或突變組合。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CH3區與親本CH3區的區別在於上述列出的突變或突變組合。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第二CH3區與親本CH3區相比,還包含其他突變,例如針對其他胺基酸的保守突變,或根據Fc異源二聚體的需要而產生的其它突變。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和第二CH3區包含如下的組合:
(1)第一CH3區包含SEQ ID NO:25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且第二CH3區包含包含SEQ ID NO:28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2)第一CH3區包含SEQ ID NO:29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且第二CH3區包含包含SEQ ID NO:30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3)第一CH3區包含SEQ ID NO:32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 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且第二CH3區包含包含SEQ ID NO:34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4)第一CH3區包含SEQ ID NO:33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且第二CH3區包含包含SEQ ID NO:34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5)第一CH3區包含SEQ ID NO:33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且第二CH3區包含包含SEQ ID NO:35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和第二CH3區包含如下的序列,或由如下的序列組成: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21-4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第一Fc區是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的同種型,第二Fc區是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的同種型。在較佳實施方案中,該第一和該第二Fc區都是IgG1同種型,都是IgG4同種型或一個是IgG1同種型,一個是IgG4同種型。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親本Fc區或親本CH3區來自IgG,例如人IgG1、IgG2、IgG3或IgG4(例如野生型人人IgG1、IgG2、IgG3或IgG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親本Fc區或親本CH3區來自IgG1,例如野生型人IgG1。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親本Fc區包含SEQ ID NO:48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親本CH3區包含SEQ ID NO:49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Fc區包含CH2,該CH2包含SEQ ID NO:24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 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Fc區由CH2和第一CH3區組成,且該第二Fc區由CH2和第二CH3區組成。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可以結合抗原或受體。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抗原選自PD1、PDL1、PDL2、CD20、CD47、HER2或GPC3。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受體為IL-2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可以是與Fc區連接的抗原結合片段,例如Fab,VH區(VHH)或scFv。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可以是與Fc區連接的配體,例如IL-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抗原結合片段或配體藉由接頭或鉸鏈區域Fc區連接,該接頭或鉸鏈區例如包含SEQ ID NO:23、27、38或40。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包含IL-2,或其突變蛋白,例如其來自中國專利申請202010197740.4,較佳地,其包含SEQ ID NO:26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85%、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包含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片段來自例如WO2017024465A1的抗PD1抗體,或Rituxan的抗-CD20抗體,或US7979086B2的抗GPC3抗體或Pertuzuman的抗-Her2抗體。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來自重鏈可變區VH的3個CDR,和/或來自輕鏈可變區的3個CDR。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VH和/或輕鏈可變區 VL。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PD1特異性結合,其中VH包含SEQ ID NO:21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和/或其中VL包含SEQ ID NO:42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較佳的,該抗原結合片段是Fab片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來自SEQ ID NO:2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VH的3個CDR,和/或來自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的3個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CD20特異性結合,其中VH包含SEQ ID NO:31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和/或其中VL包含SEQ ID NO:45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較佳的,該抗原結合片段是Fab片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來自SEQ ID NO:3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VH的3個CDR,和/或來自SEQ ID NO:45所示的輕鏈可變區的3個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GPC3特異性結合,其中VH包含SEQ ID NO:36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和/或其中VL包含SEQ ID NO:46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 基酸序列組成;較佳的,該抗原結合片段是Fab片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來自SEQ ID NO:36所示的重鏈可變區VH的3個CDR,和/或來自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的3個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HER2特異性結合,其中VH包含SEQ ID NO:41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和/或其中VL包含SEQ ID NO:44該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較佳的,該抗原結合片段是Fab片段。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來自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VH的3個HCDR,和/或來自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的3個L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PDL1特異性結合,較佳地,該抗原結合片段是VH區或VHH,例如包含SEQ ID NO:3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37所示的VHH所含的3個H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與CD47特異性結合,較佳地,該抗原結合片段是scFv,例如例如包含SEQ ID NO:39所示的胺基酸序列,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39所示的scFv所含的3個HCDR和/或3個LCD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具有如下構型:
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配體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或
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scFv,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
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VHH,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或
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
包含異二聚體Fc的蛋白的製備
本發明還提供了產生包含Fc異源二聚體的體外方法,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Fc異源二聚體為雙特異性抗體或Fc區融合蛋白。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關於用於產生Fc異源二聚體的體外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提供包含第一Fc區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該Fc區包含第一CH3區,
b)提供包含第二Fc區的第二靶標結合區,該Fc區包含第二CH3區,
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之間的異二聚體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體相互作用,
c)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和
d)獲得該Fc異源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靶標結合區、Fc區或CH3區如上文所定義。
在較佳的方面,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的結構不對稱(即兩個靶標結合區的結構互不相同),例如一個靶標結合區為與Fc區連接的Fab,另一個靶標結合區為與Fc區連接的VHH、scFv或配體或其他多肽。在另一個較佳的方面,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的結構對稱(即兩個靶標結合區的結構相同),例如均為包含與Fc區連接的Fab。
在一個較佳的方面,例如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結構不對稱的情況下,步驟c)中包括如下步驟:
c1)將編碼第一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與編碼第二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
c2)在宿主細胞體內表達並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
在另一個較佳的方面,例如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結構對稱的情況下,步驟c)中包括如下步驟:
c1)將編碼第一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
c2)在宿主細胞中表達並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視需要地純化第一靶標結合區;
c3)將編碼第二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
c4)在宿主細胞中表達並組裝第二靶標結合區,視需要地純化第 二靶標結合區;
c5)體外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
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在抗體產生期間向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例如L-精胺酸。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該精胺酸用於穩定蛋白。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靶標結合區與藥物、前藥或毒素綴合或者含有藥物、前藥或毒素的受體基團。此類受體基團可以是例如非天然胺基酸。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與各種同二聚體相互作用相比異二聚體相互作用的強度增加,是因為本發明所述的CH3區突變。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產物具有與同源二聚體相似或相當熱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方法以高收率獲得穩定的異二聚體蛋白。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在不完全相同的位置含有胺基酸突變(取代)。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在完全不同的位置含有胺基酸突變(取代)。取代的胺基酸可以是天然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藉由第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之間的還原反應和隨後的氧化反應來產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藉由一個或多個二硫鍵相互連接而組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因其中CH3區所包含的突變而相互關聯, 通常在生理條件下這種關聯為共價鍵。較佳地,,本發明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因其中CH3區所包含的突變使得在還原條件下抑制同源二聚體形成(在不包含該突變的情況下則會支持藉由非共價鍵配對同源二聚體),同時在該還原條件下使得有利於異源二聚體的關聯。“異源二聚體的關聯”一般是指共價結合相互作用,有時還包括非共價結合相互作用(例如疏水相互租用或氫鍵結合相互作用)。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靶標結合區或第二靶標結合區之一或二者均為“半抗體”或“半分子”,其指僅含有完全免疫球蛋白異源四聚體的“一半(half)”的抗體片段,通常包含一條抗體的重鏈和一條抗體的輕鏈,例如半抗體的重鏈和輕鏈藉由共價鍵或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疏水相互作用或氫鍵結合。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半抗體通常是單價的且包含突變的CH3區(例如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突變的CH3區)。在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包含兩個結合不同抗原的半抗體。
核酸和宿主細胞
本發明還關於編碼本文所述Fc異源二聚體的靶標結合區的各個區域/各條鏈的核酸。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關於編碼序列表中所示的各個區域/鏈的胺基酸序列的核酸。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提供包含該核酸的一個或多個載體。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載體是表達載體,例如真核表達載體。載體包括但不限於病毒、質粒、黏粒、λ噬菌體或酵母人工染色體(YAC)。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載體是pTT5載體或pcDNA3.1。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提供包含該核酸或載體的宿主細胞。用於選殖或表達包含編碼本發明的Fc異源二聚體的靶標結合區的各個區域/各條鏈的核酸或包含其的載體的適當宿主細胞包括原核或真核細胞。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是原核的。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是真核的。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選自酵母細胞、哺乳動物細胞或適用於製備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其它細胞。例如,真核微生物諸如絲狀真菌或酵母是關於編碼抗體的載體的合適純株或表達宿主。例如,糖基化途徑已經進行“人源化”的真菌和酵母菌株導致產生具有部分或完全人糖基化模式的抗體。參見Gerngross,Nat.Biotech.22:1409-1414(2004),和Li等,Nat.Biotech.24:210-215(2006)。適於表達糖基化抗體的宿主細胞也衍生自多細胞生物體(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也可以將脊椎動物細胞用作宿主。例如,可以使用被改造以適合於懸浮生長的哺乳動物細胞系。有用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系的其它實例是用SV40轉化的猴腎CV1系(COS-7);人胚腎系(293HEK或293F或293細胞,如例如Graham等,J.Gen Virol.36:59(1977)中所描述的)等。其它有用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系包括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包括DHFR-CHO細胞(Urlaub等,Proc.Natl.Acad.Sci.USA 77:216(1980)、CHO-S細胞、ExpiCHO等;以及骨髓瘤細胞系如Y0,NS0和Sp2/0。關於適合產生抗體的某些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系的綜述見例如Yazaki和Wu,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卷248(B.K.C.Lo編著,Humana Press,Totowa,NJ),第255-268頁(2003)。在較佳的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選自酵母細胞、哺乳動物細胞(例如CHO細胞(例如CHO-S或ExpiCHO)或293細胞(例如Expi293細胞,HEK293細胞、293F細胞等))或適用於製備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其它細胞。
本發明還關於包含該Fc異源二聚體的組成物(例如藥物組成物), 利用該Fc異源二聚體治療疾病,例如癌症的方法,或用於該治療的用途。
實施例
實施例1. 基於抗體CH3設計異二聚體Fc支架以及包含其的Fc異源二聚體
單株抗體是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重鏈與輕鏈形成異源二聚,兩條重鏈形成同源二聚,如圖1所示。重鏈包含4個結構域,分別為VH,CH1,CH2,CH3,VH和CH1分別與輕鏈的VL和CL形成異源二聚,CH2和CH3形成同源二聚。其中CH3的同源二聚的結合能最高,其Tm>80℃。因此,改變CH3的接觸界面的相互作用的胺基酸,可以阻止CH3的同源二聚,藉由引入新的作用配對,達到CH3的異源二聚。
表1列出CH3同源二聚體的界面胺基酸以及有相互作用的胺基酸。基於空間位阻、同型電荷互斥設計一條CH3突變的重鏈,以阻止同源二聚的形成,如在同源二聚的CH3界面,D399與K409’是形成一對鹽鍵,而K409’D突變將破壞原有的鹽鍵,同時在同源二聚的界面形成了D399與D409’的電荷互斥,L368Y、K409W和T411R等都在同源二聚的界面引入側鏈較大的胺基酸,藉由空間位阻而減少同源二聚的形成;另一條重鏈的設計基於空間互補,相反電荷突變,引入鹽鍵,增強異源二聚體的形成,如D399K就是基於K409’D引入的互補電荷突變,K370S和F405T是基於空間互補引入的突變。基於CH3的界面的晶體結構,改變原有的界面相互作用,對界面進行重構,以達到減少分子間的同源二聚,增加異源二聚,突變組合如表2所列。雙特異分子的形式如圖2所示。
表1. 抗體CH3界面有相互作用的胺基酸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1-5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2-6
表2. CH3界面胺基酸突變組合設計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2-8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3-9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4-10
實施例2. Fc異源二聚體表達純化
構建如圖2所示的分子形式1(Format 1)的Fc異源二聚體分子,HDM001-HDM005的分子的具體序列信息參見表A和序列表。
質粒構建:上述Domain A和Domain B的各條鏈的序列由金唯智基因合成,將上述domain A選殖到pcDNA3.1上獲得各個質粒。
蛋白表達及純化
瞬轉質粒準備:取1/10(以轉染體積計算)的Opti MEM(Gibco,貨號31985-070),加入上述各個質粒(50ug/50mL,三條鏈的質粒質量比1:1:1),將含有質粒的Opti-MEM培養基過濾至一新的50ml離心管中,並向該離心管中加入已過濾的PEI(1g/L,Polysciences)(質量比(質粒:PEI)=1:3),混勻靜置20min。
細胞轉染:將上述DNA/PEI混合物輕柔倒入Expi293細胞(Gibco)並混勻,在37℃,8% CO2的條件下培養,轉染後14h,分別按轉染細胞體積0.1%補加VPA(2.2M,Sigma),補加2.5%的glucose(200g/L,Sigma)以及2.5%的Feed(1g/L Phytone Peptone+1g/L Difco Select Phytone),再次將細胞置於37℃,8% CO2的條件培養。
將上述培養獲得的細胞培養液以4000rpm離心50min,收集上清,用預裝管柱Hitrap Mabselect Sure(GE,11-0034-95)純化上清液。根據產品說明書,操作如下:純化前用5倍管柱體積的平衡液(20mM Tris,150mM NaCl,pH7.2)平衡填料管柱;將收集的上清藉由管柱子,再用10倍管柱體積的平衡液清洗填料管柱,去除非特異性結合蛋白;用5倍管柱體積的沖提緩衝液(100mM sodium citrate,pH 3.5)沖洗填料,收集沖提液。沖提液用2M Tris調節pH至6.0,並測定濃度,獲 得純化的分子產物,產量參見表3。
SDS-PAGE分析產物純度:
取5ug上述獲得的Hitrap Mabselect Sure純化的proteinA親和純化的產物,SDS-PAGE電泳檢測在非還原條件下同源二聚體和異源二聚體的相對含量,利用ImageLab(BioRad)軟體分析凝膠電泳圖中各蛋白條帶的比例,結果如圖3和表3所示。HDM-001,HDM-003,HDM-004和HDM-005的異源二聚體的比例都大於85%,並且分子的瞬轉產量都在100mg/L以上,高於HDM-002突變體組合。
表3. 各個分子產量和異源二聚體的占比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6-12
實施例3. 異二聚體Fc支架的通用性驗證
為了驗證HD-005的異二聚體Fc支架在不同序列和分子形式中的通用性,進一步構建圖2所示的Format2和Format3的分子,即HDM-006到HDM-009,其分子和序列信息參見表A和序列表。製備方法同實施例2。
從圖4和表4的結果可以看出,儘管序列和分子形式不同,但獲得的Fc異源二聚體的占比都在85%以上。
表4. 各個分子產量和異源二聚體的占比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7-13
實施例4. Fc異源二聚體的體外組裝
為了考察本研究獲得的異二聚體Fc支架的分子形式4(Format 4,圖2)的Fc異源二聚體的形成情況,構建了Format 4的分子。Format 4的Fc異源二聚體與Format 1-3的差異在於Fc上面連接了兩個結合不同抗原的Fab,藉由2條重鏈和2條輕鏈組合而成,為了防止錯誤的配對組合,我們在兩條重鏈的CH3引入了前面實施例1中的突變組合,防止重鏈的錯配,而輕鏈的正確配對是藉由分子的體外組裝來實現。HDM-010、HDM-011和HDM-012的信息參見表A和序列表。
具體的製備路線如圖5所示,首先分別製備半分子1(半抗體1)和半分子2(半抗體2),然後將兩個半分子在還原氧化的條件下孵育生成Fc異源二聚體。本研究考察了不同還原氧化條件對雙特異分子生成的影響。
半分子的製備:
質粒的構建:各個半分子的輕鏈和重鏈序列由金唯智基因合成,選殖到pcDNA3.1的載體上,分別獲得包含輕鏈和重鏈的質粒,並且轉染到ExpiCHO細胞(Gibco)中。
ExpiCHO細胞中瞬轉表達:
瞬轉質粒準備:取終體積8%(v/v)的OptiPROTM SFM(Gibco貨號:12309-019)作為轉染緩衝液,加入半分子的輕鏈質粒和重鏈質粒(0.8μg/mL細胞,半分子的輕鏈和重鏈質粒的質量比為1:1),混勻,用0.22μm濾膜過濾除菌,按照3.2μL/mL細胞比例加入ExpiFectamineTM CHO Transfection Kit(Gibco,貨號:A29130)裡的轉染試劑,將轉染試劑與質粒DNA形成的複合物室溫放置孵育1~5min,獲得瞬轉質粒。
細胞轉染:轉染當天用ExpiCHOTM Expression Medium(Gibco貨號:A29100-01)將細胞密度調整至6 x106個細胞/ml。將上述準備好的瞬轉質粒複合物加入ExpiCHO(Gibco)中,在37℃,8% CO2的條件下培養18h後加入0.6%(v/v)的Enhancer(Gibco,ExpiFectamine CHO Enhancer)和30%(v/v)的Feed(Gibco,A29101-01),繼續培養6天。
半分子產物純化:上述培養後的細胞培養液以4000rpm離心50min,收集上清,用預裝管柱Hitrap Mabselect Sure(GE,11-0034-95)純化上清液。根據產品說明書,操作如下:純化前用5倍管柱體積的平衡液(20mM Tris,150mM NaCl,pH7.2)平衡填料管柱;將收集的上清藉由管柱,再用10倍管柱體積的平衡液清洗填料管柱,去除非特異性結合蛋白;用5倍管柱體積的沖提緩衝液(100mM檸檬酸鈉,pH 3.5)沖洗填料,收集沖提液。沖提液用2M Tris調節pH至6.0,並測定濃度。取100μg純化後的蛋白樣品,使用凝膠過濾色譜管柱SW3000(TOSOH貨號:18675)測定蛋白純度,獲得純化半分子產物,參量參見下表5。
表5.各個半分子產量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39-14
Fc異源二聚體HDM010、011和012的製備:
1)將親和層析獲得的如下表6所示的各個對應的半分子收集液按照莫耳比1:1混合,加入終濃度10mM GSH(Sigma-Aldrich,G4251-100G),用1M Arg(Sigma-Aldrich,A5006-1KG)或者2M Tris調節反應pH至7.5,總體系為0.5-2mg。
2)將1)中獲得的反應體系於37℃孵育5h。
3)對2)中獲得的反應體系用超濾濃縮管離心換液至PBS中4℃自然氧化過夜。
4)兩個半分子在體外藉由氧化還原組裝為分子HDM010-012。
HIC-HPLC分析製得的分子HDM010、011和012:採用MAbPac HIC-10分析管柱(Thermo,088480),在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型號2695)上對上述獲得的溶液進行HIC-HPLC分析並對獲得的二聚體進行純化,條件如下:流動相A:1.8M(NH4)2SO4,100mM NaH2PO4,pH 6.5,流動相B:100mM NaH2PO4: Isopropanol 90:10 v/v,pH6.5,流速:1ml/min;採集時間:30分鐘;進樣量:10μl;管柱溫:25℃;檢測波長:280nm;進樣器溫度:10℃。沖提梯度:0-20min 100% A-100% B;20-25min 100% B;25-30min 100% A)。
Fc異源二聚體的組裝效率可以藉由HIC-HPLC檢測,因為半分子與組裝後的異源二聚體存在疏水性差異,從而在HIC圖譜中的出峰時間不同,使組裝生成的異源二聚體分子與半分子區分開。如圖6A所示,兩個半分子HD-2001和HD-2002的出峰時間都要早於組裝後的分子HDM-010,如圖6B所示,兩個半分子HD-2003和HD-2004的出峰時間與組裝後的分子HDM-011不同,如圖6C所示,兩個半分子HD-2005和HD-2004的出峰時間與組裝後的分子HDM-012不同。
還評估了添加精胺酸與否的Fc異源二聚體的組裝效率,參見表6。
表6.評估L-精胺酸對各個分子組裝效率的影響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0-15
實施例5. Fc異源二聚體與Fc受體的結合
採用生物膜薄層干涉測定技術(BLI)測定本發明分子HDM-006結合人FcRn的平衡解離常數(KD)。BLI法親和力測定按照現有的方法(Estep,P等 人,High throughput solution Based measurement of antibody-antigen affinity and epitope binning.MAbs,2013.5(2):第270-8頁)進行。
實驗開始前半個小時,根據樣品數量,取合適數量的HIS1K(Cat#18-5020,Lot#2005073,Fortebio)傳感器浸泡於SD緩衝液(1x PBS,BSA 0.1%,Tween-20 0.05%)中。
取200μl的SD緩衝液(1x PBS,BSA 0.1%,Tween-20 0.05%)、不同濃度HDM-006和IgG1(Adalimumab)和人FcRn(Cat# CT009-H08H,Lot# LC12OC3101,Sino biological)分別加入到96孔黑色聚苯乙烯半量微孔板(Greiner,655209)中。使用Fortebio Octet Red96進行檢測,根據樣品位置布板,選擇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在SD緩衝液中平衡後,固化100nM的FcRn,之後與不同濃度的抗體(0,25,50,100nM)結合並在SD緩衝液中解離。儀器設置參數如下:運行步驟:Baseline(60s)、Loading(100s,~1nm)、Baseline 1(60s)、Association(60s)和Dissociation(60s),轉速為1000rpm,溫度為30℃。實驗結束後,使用ForteBio Octet分析軟體分析KD值。
實驗結果見圖7和表7,對照抗體IgG1(Adalimumab)與FcRn的親和力為9.88E-09M,本研究的Fc突變體(HDM-006)為1.43E-08M,兩者之前的親和力差距僅有1.4倍,差值在儀器的檢測誤差範圍內。因此,本研究獲得的Fc異源二聚體,可以保持野生型Fc對FcRn的結合。
表7. Fc異源二聚體和Fc野生型抗體與FcRn的結合解離常數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1-16
實施例6. Fc異源二聚體的熱穩定性評估
藉由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能夠檢測抗體的熱穩定性,蛋白隨著溫度的升高發生結構變化,疏水區域被暴露出來並與疏水性染料結合。染料的螢光強度隨疏水芳香族胺基酸的暴露量發生變化,因此可根據螢光強度的變化情況來判斷蛋白隨溫度的變化。蛋白溶解溫度Tm為螢光強度值變化一階導數最大絕對值所對應的溫度。抗體由多個結構域組成,可呈現出多個Tm值。
單株抗體是一種熱穩定性非常好的蛋白質物質,對其進行熱變性分析,發現它的Tm(melting temperatures,融解溫度)都在60℃以上,其中CH3的Tm>80℃(Ionescu RM,J Pharm.Sci.2008;97:1414-26)。
本研究的分子是藉由對CH3的界面胺基酸突變來實現Fc的異源二聚,藉由DSF測定HDM-011的Tm,來評估突變體對分子的熱穩定性的影響。
實驗中,首先將5000x的Sypro Orange染料(Cat# S6650,Life technologies)用超純水稀釋至200x,再加入被稀釋至1mg/ml的待測樣品(HDM-011)中,使得染料終濃度為20x,獲得分子和染料的混合物。將混合物按30μl每孔加入PCR板(Cat#4306737,Applied Biosystems)中,並用透明光學貼膜(Cat# 4311971,life technologies)封板,離心後將PCR板放入ABI 7500定量PCR儀中檢測。起始溫度25℃,平衡時間5min,加熱速率0.5%,終止溫度99℃,維持時間30s。實驗結束後讀取樣品的Tm值。結果參見圖8。
從圖8可知,HDM-011的Tm1為66.3℃,Tm2為74.6℃,Tm3為83℃,因此,本研究得到的CH3突變體並不會降低分子的熱穩定性。
序列表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3-17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4-18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5-19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6-21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7-22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8-23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49-24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0-25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1-26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2-27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3-28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4-29
Figure 110149712-A0202-12-0055-30

Claims (19)

  1. 一種異二聚體Fc支架,其包含第一Fc區和第二Fc區,該第一Fc區包含第一CH3區且該第二Fc區包含第二CH3區,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之間的異二聚化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化相互作用;其中與親本CH3區相比,該第一CH3區包含S364R+D399K,且與親本CH3區相比,該第二CH3區包含K370S+Y349T+K409D;或與親本CH3區相比,該第一CH3區包含K409E和T411R,且與親本CH3區相比,該第二CH3區包含D399K和K370T。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第一CH3區還包含E357N,和/或,該第二CH3區還包含Q347D。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第一CH3區和該第二CH3區還分別包含T350V,或都包含T350V。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第一和第二CH3區具有以下突變組合:
    Figure 110149712-A0202-13-0001-40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第一Fc 區是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的同種型,第二Fc區是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的同種型,較佳地,該第一和該第二Fc區都是IgG1同種型,都是IgG4同種型或一個是IgG1同種型,一個是IgG4同種型。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第一Fc區和第二Fc區還還包含CH2區,較佳地,該CH2包含SEQ ID NO:24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其中該親本CH3區包含SEQ ID NO:49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1-5個(例如1、2、3、4或5)個突變(較佳地保守取代)的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
  8. 一種Fc異源二聚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
  9. 一種Fc異源二聚體,其包含含有第一Fc區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該第一Fc區包含第一CH3區,和含有第二Fc區的第二靶標結合區,該第二Fc區包含第二CH3區,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D3區之間的異二聚化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化相互作用;其中該第一CH3區和第二CH3區如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定義。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Fc異源二聚體,其中該靶標結合區可以是與 Fc區連接的抗原結合片段,例如Fab,VH區或VHH,或scFv,或該靶標結合區可以是配體,例如IL-2。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的Fc異源二聚體,其中該第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可以分別結合抗原或受體;較佳地,抗原選自PD1、PDL1、PDL2、CD20、CD47、HER2或GPC3和/或受體為IL-2R。
  12. 如請求項8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Fc異源二聚體,其中
    a)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配體,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或
    b)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scFv,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
    c)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VHH,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或
    d)第一/第二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一/第二Fc區,第二/第一靶標結合區包含來自抗體的Fab片段,和與其連接的第二/第一Fc區。
  13.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異二聚體Fc支架中的第一Fc區或第二Fc區。
  14.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Fc異源二聚體的任一靶標結合區的任一條鏈。
  15. 一種包含如請求項14所述的核酸的表達載體。
  16. 一種包含如請求項14所述的核酸或如請求項15所述的表達載體的宿主細胞,較佳地CHO細胞或293細胞。
  17. 一種產生如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Fc異源二聚體的體外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提供包含第一Fc區的第一靶標結合區,該Fc區包含第一CH3區,
    b)提供包含第二Fc區的第二靶標結合區,該Fc區包含第二CH3區,
    其中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的序列不同,並使得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之間的異二聚體相互作用強於該第一CH3區與第二CH3區各自的同二聚體相互作用,
    c)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和
    d)獲得該Fc異源二聚體。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結構不對稱時,步驟c)中包括如下步驟:
    c1)將編碼第一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與編碼第二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引入宿主細胞中;
    c2)在宿主細胞體內表達並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靶標結合區與第二靶標結合區結構對稱時,步驟c)中包括如下步驟:
    c1)將編碼第一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
    c2)在宿主細胞中表達並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
    c3)將編碼第二靶標結合區的各條鏈的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
    c4)在宿主細胞中表達並組裝第二靶標結合區;
    c5)體外組裝第一靶標結合區和第二靶標結合區。
TW110149712A 2020-12-31 2021-12-30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TWI825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4192 2020-12-31
CN202011644192.1 2020-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693A true TW202233693A (zh) 2022-09-01
TWI825544B TWI825544B (zh) 2023-12-11

Family

ID=8226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9712A TWI825544B (zh) 2020-12-31 2021-12-30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4795A1 (zh)
EP (1) EP4273161A1 (zh)
CN (1) CN116888149A (zh)
TW (1) TWI825544B (zh)
WO (1) WO2022143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1237518A1 (en) * 2020-03-19 2022-10-13 Innovent Biologics (Singapore) Pte. Ltd. Interleukin-2 mutant and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5161B1 (en) 2002-06-03 2010-09-28 Sprint Spectrum L.P. Virtual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3429620B (zh) * 2010-11-05 2018-03-06 酵活有限公司 在Fc结构域中具有突变的稳定异源二聚的抗体设计
KR102052774B1 (ko) * 2011-11-04 2019-12-04 자임워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Fc 도메인 내의 돌연변이를 갖는 안정한 이종이합체 항체 설계
WO2017024465A1 (en) 2015-08-10 2017-02-16 Innovent Biologics (Suzhou) Co., Ltd. Pd-1 antibodies
CA3054738A1 (en) * 2017-02-27 2018-08-30 Dragonfly Therapeutics, Inc. Multi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targeting cea
BR112020003654A2 (pt) * 2017-08-23 2020-11-17 Dragonfly Therapeutics, Inc. proteínas de ligação ao nkg2d, cd16 e a um antígeno associado a tumor
EA202091977A1 (ru) * 2018-05-28 2021-02-09 Драгонфлай Терапьютикс, Инк. Мульт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е связывающие белки, которые связывают cd33, nkg2d и cd16, и способы применения
BR112020024351A2 (pt) * 2018-06-01 2021-02-23 Novartis Ag moléculas de ligação contra bcma e usos das mesmas
CN113382749A (zh) * 2018-07-11 2021-09-10 动量制药公司 与工程化Fc-抗原结合结构域构建体有关的组合物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912A1 (zh) 2022-07-07
CN116888149A (zh) 2023-10-13
EP4273161A1 (en) 2023-11-08
TWI825544B (zh) 2023-12-11
US20240034795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3560B2 (ja) 静電的ステアリング(electrostatic steering)効果を用いた抗体Fcヘテロ二量体分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7207592B (zh) 结构域交换的抗体
Strop et al. Generating bispecific human IgG1 and IgG2 antibodies from any antibody pair
KR20180012860A (ko) 이종 이량체 다중 특이적 항체 포맷
CN104968685A (zh) 异源二聚免疫球蛋白的纯化
JP2023088986A (ja) カッパ及びラムダ軽鎖を含む抗原結合ポリペプチド構築物及びその使用
TW200932271A (en) Bivalent, bispecific antibodies
KR102651965B1 (ko) 신규 항 cd3 항체
KR20160077036A (ko) 불변 쇄 변형된 이특이적, 5가 및 6가 ig-m 항체
WO2017134440A2 (en) Heterodimers and purification thereof
US11560437B2 (en) Stable multispecific antibodies
WO2022166728A1 (zh) 双特异性抗体
TWI825544B (zh) 含異二聚體抗體Fc的蛋白以及其製備方法
CN111448217A (zh) 双特异性抗原结合构建体
JP7123063B2 (ja) 抗体ドメインの好ましい対形成
WO2024017371A1 (zh) 促进多特异性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同源配对的突变体
RU2779602C2 (ru) Устойчивые мульт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е антитела
CN116867800A (zh) 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WO2022115963A1 (en) Heterodimeric iga fc construc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