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885A -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 Google Patents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885A
TW202228885A TW110143549A TW110143549A TW202228885A TW 202228885 A TW202228885 A TW 202228885A TW 110143549 A TW110143549 A TW 110143549A TW 110143549 A TW110143549 A TW 110143549A TW 202228885 A TW202228885 A TW 2022288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tool
spindle
hub
spindl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德里安 馬塞爾 哈爾特
西奧菲 哈格
米歇爾 穆勒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瑞絲浩爾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瑞絲浩爾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瑞絲浩爾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88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轂凸緣(101)具有經組態以收納一刀具體(130)之一固定凸緣(110)。一凸緣插座(111)形成於該固定凸緣(110)上以用於連接至一主軸軸件。一對接凸緣(120)可拆卸地連接至該固定凸緣。該固定凸緣(110)與該對接凸緣(120)經由一圓錐形連接件(150)彼此連接,其中該圓錐形連接件(150)與刀具軸線(B)同軸地配置且由一內圓錐(151)及收納於其中之一外圓錐(152)形成。

Description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刀具[楊日新(FCP)1] 體,尤其用於研磨體之轂凸緣。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包含此轂凸緣之機械加工刀具及一種配備有該轂凸緣之刀具頭。
用於研磨輪之轂凸緣係在標準DIN ISO 666:2013-12中標準化。根據此標準,「轂凸緣」為由「固定凸緣」及「鬆套凸緣」(loose flange)組成之系統,用於藉由摩擦配合將研磨輪安裝於研磨主軸上。鬆套凸緣亦被稱作「對接凸緣」(counterflange)。經由配置於節圓上之若干螺釘施加研磨輪之摩擦配合之夾持力,該等螺釘在固定凸緣之方向上按壓對接凸緣。用於與研磨主軸進行摩擦或正連接之插座(socket)整合於固定凸緣中。轂凸緣與研磨主軸之此界面被稱作「凸緣插座」。研磨主軸之與凸緣插座相互作用的部分,亦即研磨主軸與凸緣插座之界面,被稱作「主軸插座」。
圖1以中心縱向截面展示磨具100,其包含中間夾持有研磨輪130之先前技術轂凸緣101。此類轂凸緣由瑞士瓦利塞倫之Reishauer公司提供,名稱為「B 160」。
轂凸緣101包括固定凸緣110及對接凸緣120。固定凸緣110包括用於連接至研磨主軸之凸緣插座111。在操作中,研磨主軸配置於圖1之右側。固定凸緣110具有圓柱形外表面112,其藉由軸環113定界於主軸側上。在背對主軸之末端處,固定凸緣110具有連接區115,其具有減小之直徑及圓柱形外輪廓。
對接凸緣120呈環形形狀,具有圓柱形內側表面。藉由此內側表面將該對接凸緣推至固定凸緣110之圓柱形連接區115上。因此,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存在圓柱形塞連接。對接凸緣120具有圓柱形外側表面122,該圓柱形外側表面之外徑對應於固定凸緣之圓柱形外側表面112之外徑。對接凸緣120之外側表面122與固定凸緣110之外側表面112對準。軸環123形成於對接凸緣120之背對主軸的末端處,該軸環123朝向此末端定界對接凸緣120之外側表面122。對接凸緣120藉由有頭螺釘125之環固定至固定凸緣110。
研磨輪130收納成其中心孔位於固定凸緣110之外側表面112及對接凸緣120之外側表面122上。研磨輪130軸向地夾持於固定凸緣110之軸環113上之環形第一夾持表面114與對接凸緣120之軸環123上之環形第二夾持表面124之間。視情況,薄的中間墊圈可插入於研磨輪130與夾持表面114或124之間。將對接凸緣120連接至固定凸緣110之有頭螺釘125用以產生夾持力。因此,在夾持表面114、124處,研磨輪130與可能有中間墊圈介於中間之各別軸環113、123之間存在摩擦配合。
具有小直徑之機械加工刀具愈來愈多地用於齒輪製造。為了達成所需切割速度,此類刀具通常在相對較高的旋轉速度下操作。此類刀具相對於其直徑可能相對較長。此使得刀具尤其易受彎曲及扭轉振動之影響。然而,如圖1中所展示之先前技術轂凸緣並不理想地適用於長而相對薄的刀具。若刀具將在兩個末端處連接至主軸軸件,則尤其如此。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尤其適用於收納刀具體之轂凸緣,其相對於其長度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
此目標係藉由如技術方案1之轂凸緣來解決。其他具體實例在附屬技術方案中給出。
提議一種用於一刀具體之轂凸緣。該轂凸緣界定一刀具軸線。該轂凸緣包含經調適以收納該刀具體之一固定凸緣。一第一凸緣插座形成於該固定凸緣上以用於連接至一第一主軸軸件,該第一主軸軸件可圍繞該刀具軸線共轉。該轂凸緣進一步包含可拆卸地連接至該固定凸緣之一對接凸緣。該固定凸緣與該對接凸緣經由一圓錐形連接件彼此連接,其中該圓錐形連接件相對於該刀具軸線同軸地配置且由一內圓錐(「圓錐座」及收納於該內圓錐中之一外圓錐(「圓錐」)形成。
在本文件中,根據上文給出之DIN ISO 666:2013-12之定義使用術語,但有以下例外狀況:術語「轂凸緣」亦用於在其上夾持除研磨輪外之一種類型之刀具體的刀具架。術語「對接凸緣」之理解比DIN ISO 666:2013-12更廣泛。其亦包括在刀具體不直接夾持於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的情況下可拆卸地連接至固定凸緣以形成單元之結構。
相比於DIN ISO 666:2013-12,轂凸緣可既定在每一末端處連接至主軸軸件。出於此目的,對接凸緣可具有用於連接至第二主軸軸件之第二凸緣插座。由於對接凸緣可自固定凸緣拆卸以便更換刀具體,因此可很大程度上自由地選擇第二凸緣插座之直徑,且詳言之,在需要時,該直徑可大於刀具體之孔之內徑。以此方式,即使對於具有小孔徑之刀具,第二凸緣插座亦可經設計為足夠大以能夠經由此凸緣插座傳遞足夠轉矩。
藉由在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形成圓錐形連接件,產生精確居中之連接,其一方面無背隙且另一方面尤其耐彎曲。與先前技術之轂凸緣相比,如圖1中所展示,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的摩擦配合不再僅經由夾持於其間之刀具體實現,而是摩擦配合可直接在圓錐形連接件之區中在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實現。詳言之,有可能將轂凸緣設計成使得將刀具體固持於轂凸緣上之夾持力變得很大程度上獨立於固定凸緣及對接凸緣在圓錐形連接件處軸向地壓在一起之力。
此在刀具之兩側連接至主軸軸件時具有特定優點,且出於此目的,轂凸緣以壓縮形式軸向地夾持於兩個主軸軸件之間,使得軸向壓縮力在兩側上作用於轂凸緣上。而在先前技術之轂凸緣的狀況下,如圖1中所展示,此壓縮力將傳遞至刀具體且可能對刀具體造成損壞,在本發明中,壓縮力在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在圓錐形連接件處直接傳遞,且因此可自刀具體解耦。
相較於根據圖1之先前技術中可能的情形,所提議之組態亦允許在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傳遞顯著較高轉矩。舉例而言,若將在兩側上驅動轂凸緣,則此具有特定優點。舉例而言,若兩個驅動裝置產生不同轉矩,則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在圓錐形連接件處的直接耦接防止轉矩差傳遞至刀具體。
圓錐形連接件之內圓錐可形成於固定凸緣上,且外圓錐可形成於對接凸緣上。替代地,內圓錐可形成於對接凸緣上且外圓錐可形成於固定凸緣上。圓錐形連接件之半開角,亦即圓錐形表面相對於刀具軸線之單錐度角可為例如1°至30°,較佳2°至10°。圓錐形連接件之長度可選擇為在投影至刀具軸線上時極短,但應較佳為至少3 mm。
較佳地,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的連接件為具有軸向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具有軸向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之顯著優點為兩個部分(固定凸緣及對接凸緣,包括形成於其上以用於連接至各別主軸軸件之凸緣插座)不僅精確居中,且亦精確地相關於彼此軸向地定位。此允許此兩個部分之再連接與更換研磨輪時一樣精確,在此期間,兩個部分必須分開。因此,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的連接在製造轂凸緣期間具有重要的品質保證功能。相比於利用純圓錐形連接件,額外軸向面接觸亦允許較高軸向力作用於在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此意謂較高轉矩可在此等元件之間傳遞。此外,可進一步改善扭轉及彎曲剛度。
對於軸向面接觸,第一軸向平面接觸表面鄰近於內圓錐而形成於上面形成有內圓錐之組件(固定凸緣或對接凸緣)上,且與第一平面接觸表面相對地定向之第二軸向平面接觸表面鄰近於外圓錐而形成於上面形成有外圓錐之組件上。固定凸緣及對接凸緣在第一軸向平面接觸表面及第二軸向平面接觸表面處壓在一起以建立摩擦配合。就此而言,第一軸向平面接觸表面及第二軸向平面接觸表面鄰近於各別圓錐而配置係有利的。特定言之,第一平面接觸表面較佳配置於鄰近內圓錐之端面且徑向包圍內圓錐之端面的區中。因此,第二平面接觸表面較佳配置於徑向包圍外圓錐之區中。可在內圓錐之前端與第一平面接觸表面之間將減弱徑向地引入至有關組件(固定凸緣或對接凸緣)之材料中,以便增加內圓錐之徑向延伸性。
為了將對接凸緣固定至固定凸緣,有利地提供軸向對準之螺釘。此等螺釘將固定凸緣及對接凸緣軸向壓在一起,而使得軸向按壓力作用於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之間。螺釘有利地均勻分佈於刀具軸線周圍以最小化不平衡。
為了將刀具體軸向地夾持於轂凸緣中,轂凸緣較佳界定面向彼此之第一夾持表面及第二夾持表面,使得刀具體可以壓縮形式軸向地夾持於第一夾持表面與第二夾持表面之間。較佳地,夾持表面正交於刀具軸線延伸。從而,刀具體未必直接夾持於第一夾持表面與第二夾持表面之間。舉例而言,中間墊圈可插入於各別夾持表面與刀具體之間。舉例而言,此中間墊圈可由鋁製成。其可為極薄的,例如,小於1 mm厚。
詳言之,轂凸緣可包含相對於對接凸緣具有軸向可變位置之定位環,其中第一夾持表面形成於固定凸緣上,且其中第二夾持表面形成於定位環上。此使得有可能在轂凸緣中夾持具有不同寬度之刀具體,但固定凸緣及對接凸緣之相對位置係藉由圓錐形連接件及面接觸固定。
為了改變定位環之軸向位置,固定凸緣或較佳對接凸緣可具有外螺紋,且定位環可具有與該外螺紋互補之內螺紋。藉由定位環之旋擰移動,可調整定位環之軸向位置。固定元件可設置於定位環上或定位環中,該等固定元件例如防止定位環在固定位置中無意旋轉之徑向固定銷。軸向地鄰近於定位環之中間環可經配置以將軸向夾持力自定位環傳遞至刀具體。中間環接著為定位環之夾持表面提供滑動表面而無需自身旋轉。中間環防止在定位環之旋擰移動期間定位環與刀具體之間的直接摩擦。為了即使在刀具體之長度例如歸因於沈降過程而變化時亦在刀具體上產生經界定夾持力,中間環可具有彈性屬性。
在替代具體實例中,定位環可相對於固定凸緣及/或相對於對接凸緣軸向地位移,且可提供帶螺紋元件,其旋擰至對接凸緣或定位環中以便改變定位環相對於對接凸緣之軸向位置。帶螺紋元件可例如為螺釘,其相對於對接凸緣之軸向位置為固定的,且可以不同程度旋擰至定位環中或自定位環旋擰出以改變其軸向位置。替代地,帶螺紋元件可為固定螺釘,其可以不同程度擰入對接凸緣中及自對接凸緣旋擰出,且用遠側末端對定位環施加軸向壓縮力。為了在刀具體之長度變化時在刀具體上產生經界定夾持力,螺釘連接可與彈性元件組合。舉例而言,軸向彈性元件,例如具有圓形簧之襯套,可設置於定位環中,該等固定螺釘對該等軸向彈性元件施加軸向壓力。
轂凸緣亦較佳地經由較佳地亦具有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連接至主軸軸件。此實現轂凸緣在研磨頭中之極精確居中。舉例而言,連接可經由DIN ISO 666:2013-12中所提及之具體實例A、BF、BM、CF或CM中之一者而進行。為此目的,第一凸緣插座及/或第二凸緣插座可經組態為具有平面接觸表面之內圓錐或外圓錐。然而,亦可設想轂凸緣與主軸軸件之間的替代類型之連接,例如經由徑向作用之液壓膨脹元件。
有利的是,兩個凸緣插座以不同方式組態,而使得刀具只能在預定位置中收納於主軸軸件之間。舉例而言,兩個凸緣插座之直徑可不同。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機械加工刀具,其包含一上文所描述之類型的轂凸緣及夾持於該轂凸緣上之一刀具體。雖然藉由設計,轂凸緣尤其較適用於具有相對較小直徑(例如,大於1之長度與直徑比率)之長刀具體,但本發明不限於此類刀具體。因此,刀具體可具有任何長度與直徑比率。詳言之,機械加工刀具可為磨具,尤其用於磨齒之刀具。因此,刀具體可為單部分或多部分研磨體。研磨體可尤其為玻璃化熔結的且因此為可修整的。舉例而言,其可包含剛玉或立方氮化硼(cBN)之磨粒。然而,磨料體亦可例如為聚合物黏結的,且可尤其經設計為用於拋光研磨之磨料體。刀具體可替代地或另外包含例如具有不可修整硬材料塗層之金屬座體。亦可設想類似或不同刀具體之任何組合。詳言之,刀具體可包含具有蝸桿形成型外輪廓(研磨蝸桿)之研磨輪及/或輪廓研磨輪。在多部分刀具體之狀況下,刀具體可尤其為兩個或更多個研磨蝸桿之組合,例如具有加工或拋光研磨蝸桿之粗研磨蝸桿、研磨蝸桿與輪廓研磨輪之組合,或兩個或更多個輪廓研磨輪之組合。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用於一機床,尤其用於一切齒機之刀具頭。該刀具頭包含上文所提及之類型的一機械加工刀具。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一主軸單元,其具有安裝於該第一主軸單元中以便可圍繞刀具軸線旋轉之一第一主軸軸件;及一第二主軸單元,其具有安裝於該第二主軸單元中以便可圍繞該刀具軸線旋轉之一第二主軸軸件。該第一主軸單元及該第二主軸單元相對於彼此同軸地配置,而使得該機械加工刀具可軸向地收納於該第一主軸軸件與該第二主軸軸件之間。為了將刀具收納於主軸軸件之間且能夠將轉矩傳遞至刀具,有利的是,主軸鼻端形成於第一主軸軸件及/或第二主軸軸件上,使得可藉由作用於刀具與主軸鼻端之間的軸向壓縮力,尤其經由已提及之圓錐形連接件在各別主軸鼻端處產生至刀具之非正及/或正連接。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該第一主軸單元及該第二主軸單元容納於一共同主軸外殼中。第二主軸軸承可接著固持於軸承座中,該軸承座可相對於共同主軸外殼軸向地位移以允許更換機械加工刀具。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兩個主軸單元容納於個別主軸外殼中,此等主軸外殼可沿著工件軸線相對於彼此位移以便更換機械加工刀具。
若兩個主軸軸件軸向地夾持機械加工刀具以使得軸向壓縮力作用於機械加工刀具之兩側上,則產生特定優點。出於此目的,以下設計尤其有利:該第二主軸軸件具有至少一個軸向孔。該刀具頭對應地包含至少一個拉桿,其延伸穿過該第二主軸軸件之對應軸向孔,該拉桿可在一第一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一主軸軸件。該拉桿可在其第二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二主軸軸件,使得可在該第一主軸軸件與該第二主軸軸件之間的該刀具上產生一軸向壓縮力。出於此目的,機械加工刀具,尤其其轂凸緣,對應地亦具有至少一個軸向孔,使得各別拉桿可穿過機械加工刀具之對應孔。
此類型之軸向支撐產生兩個主軸軸件及刀具之單元,其尤其耐扭轉及彎曲。拉桿與夾持元件之組合使得機械加工刀具與兩個主軸軸件之間能夠產生高軸向壓縮力。因此,前述單元充當單一軸件。同時,此構造可極緊湊。此使得此構造尤其適用於具有小直徑之機械加工刀具。歸功於固定凸緣與對接凸緣在圓錐形連接件處之直接連接,高軸向壓縮力不傳遞或僅小程度地傳遞至刀具體。
然而,當刀具以與上文所論述之類型不同的方式形成時,具有拉桿之該構造亦為有利的。就此而言,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一機床,尤其用於一切齒機之刀具頭,其包含: 一第一主軸單元,其具有一第一主軸軸件,該第一主軸軸件安裝於該第一主軸單元中以便可圍繞一刀具主軸軸線旋轉;及 一第二主軸單元,其具有一第二主軸軸件,該第二主軸軸件安裝於該第二主軸單元中以便可圍繞該刀具主軸軸線旋轉, 其中該第一主軸單元及該第二主軸單元經配置以使得一刀具可軸向地收納於該第一主軸軸件與該第二主軸軸件之間以驅動該刀具圍繞該刀具主軸軸線旋轉, 其中該第二主軸軸件具有至少一個軸向孔, 其中該刀具頭包含延伸穿過該第二主軸軸件之該軸向孔的至少一個拉桿, 其中該拉桿可在一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一主軸軸件以便被拉緊,且 其中該拉桿可在其另一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二主軸軸件,而使得可在該第一主軸軸件與該第二主軸軸件之間的該刀具上產生一軸向壓縮力。
較佳地,恰好有一個拉桿延伸穿過第二主軸軸件中之中心軸向孔。因此,較佳地,轂凸緣亦具有拉桿可穿過之中心軸向孔。
在一尤其簡單的具體實例中,可藉由將拉桿軸向地旋擰至第一主軸軸件中而將拉桿連接至第一主軸軸件。出於此目的,互補螺紋可形成於拉桿之對應末端以及第一主軸軸件上。然而,亦可設想其他類型之連接,例如卡口型連接。
拉桿可有利地在其自由的另一末端處設置有夾持元件,從而形成環形接觸表面,該環形接觸表面在拉桿已連接至第一主軸軸件之後支承於第二主軸軸件上,且在第二主軸軸件上產生軸向壓縮力,以便在第一主軸軸件之方向上推動第二主軸軸件。在最簡單的情況下,拉桿可出於此目的形成為例如具有螺釘頭之螺釘。螺釘可接著可旋擰至第一主軸軸件中,且螺釘頭可形成夾持元件。接著藉由擰緊螺釘輕鬆產生軸向夾持力。
在另一同樣極簡單的具體實例中,拉桿在其自由末端處設置有外螺紋,螺母可旋擰至該外螺紋上。在此狀況下,螺母形成夾持元件,且藉由擰緊螺母非常輕鬆地產生軸向壓縮力。
然而,較佳地,刀具頭包含夾持元件,該夾持元件可釋放地連接至拉桿且產生較佳僅軸向地作用之壓縮力,而夾持元件之擰緊不會產生圍繞刀具主軸軸線之轉矩分量。出於此目的,夾持元件包含底座元件,其可例如經由螺釘連接、經由卡口或經由夾持襯套剛性地連接至拉桿。底座元件可具有用以收納拉桿之中心收納開口,或(若有足夠空間可用)可固定於拉桿之軸向孔中的銷。該夾持元件進一步包含一軸向推動元件,其可相對於底座元件在該第二主軸軸件之方向上軸向地移動,尤其軸向地位移,以便在該第一主軸軸件之方向上軸向地推動該第二主軸軸件。該軸向推動元件可尤其為環形的且包圍該底座元件之該中心收納開口或該銷,在此情況下軸向推動元件亦可被稱作「推環」。該軸向推動元件形成已提及之環形接觸表面。該夾持元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致動元件,該致動元件可相對於該底座元件移動以使該軸向推動元件相對於該底座元件軸向地移動。致動元件可為例如壓力螺釘,其可沿著縱向或橫向方向旋擰至該底座元件中。此類夾持元件本身自先前技術已知,且可以許多變體形式購得。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力自致動元件至軸向推動元件之傳遞僅為機械的。舉例而言,致動元件可為軸向地保持於底座元件上且可旋擰至軸向推動元件中以使軸向推動元件相對於底座元件軸向地位移的複數個有頭螺釘。在其他具體實例中,一或多個固定螺釘充當致動元件,該一或多個固定螺釘可經由螺紋連接在軸向推動元件之方向在底座元件中進行調整。在另其他具體實例中,致動元件例如作用於使軸向推動元件前進之齒輪上。此類夾持元件可例如以ESB、ESG或ESD之名稱自德國小瓦爾施塔特之Enemac公司購得。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力自致動元件至軸向推動元件之傳遞為液壓的。出於此目的,致動元件可經組態為例如壓力螺釘,其在經擰入時在液壓系統中產生壓力,此壓力作用於軸向推動元件上。此類夾持元件可自例如德國黑爾布雷希廷根之Albert Schrem Werkzeugfabrik公司購得。
代替藉由在操作期間保持於拉桿上之夾持元件在拉桿與第二主軸軸件之間產生軸向壓縮力,亦可設想首先藉由夾持刀具產生壓縮力,藉由簡單螺母將連接固定於夾持狀態下,且隨後再次移除夾持刀具。
然而,刀具亦可以除連續拉桿外之方式夾持於第一主軸軸件與第二主軸軸件之間,只要此產生由兩個主軸軸件及刀具組成之緊密夾持的剛性單元即可。因此,可設想第一拉桿可在第一末端處連接至刀具,例如可旋擰至刀具或可經由中空柄錐形連接進行連接的具體實例。第一拉桿可接著延伸穿過第一主軸軸件之軸向孔,且可在其第二末端處連接至第一主軸軸件,而使得可在第一主軸軸件與刀具之間產生軸向壓縮力。第二拉桿可配置於刀具之相對側上。此第二拉桿又可在第一末端處連接至刀具,例如可旋擰至刀具或可經由中空柄錐形連接進行連接。第二拉桿接著可延伸穿過第二主軸軸件之軸向孔,且可在其第二末端處連接至第二主軸軸件,使得可在第二主軸軸件與刀具之間產生軸向壓縮力。
作為藉由拉桿軸向支撐之替代方案,轂凸緣亦可以另一方式連接至至少一個主軸軸件。詳言之,轂凸緣可具備至少一個螺紋,較佳帶螺紋孔,其用於將至少一個主軸軸件連接至轂凸緣。
為了便於刀具更換,第二主軸單元可相對於第一主軸單元軸向地位移係有利的。若兩個主軸單元容納於共同主軸外殼中,則此可藉由使用於第二主軸軸件之主軸軸承可相對於此主軸外殼軸向地位移來達成。
第一主軸單元及/或第二主軸單元可包括驅動馬達,其經組態以驅動對應主軸軸件圍繞刀具主軸軸線旋轉,從而驅動刀具。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僅第一主軸單元包含驅動馬達,且第二主軸單元形成用於第一主軸單元之被動副主軸,而無需自身驅動馬達。在其他具體實例中,第二主軸單元亦包含其自身驅動馬達。各別驅動馬達可尤其為直接驅動裝置。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機床,其包含一上文所提及之類型之刀具頭及用於驅動一工件圍繞一工件軸線旋轉之至少一個工件主軸。該機床可經組態為一切齒機,尤其經組態為一磨齒機。出於此目的,機床可包含機器控制系統,其經組態(尤其適當程式化)以使機器用刀具而機械加工收納於至少一個工件主軸上之工件的齒輪齒。詳言之,機器控制系統可經組態以使得機器藉由輪廓研磨或展成磨齒(generating gear grinding)而機械加工工件之齒輪齒。出於此目的,機器控制系統可經組態以建立工件主軸與刀具主軸之間的合適滾動耦接。
定義
切齒機 經組態以在工件上產生或機械加工齒輪齒之機器,尤其為齒輪之內部或外部齒輪齒。舉例而言,切齒機可為藉以對預齒工件進行機械加工之用於精細機械加工的機器,尤其為藉以在預齒工件硬化之後對其進行機械加工之硬加工機。切齒機包含經程式化以控制齒輪齒之自動機械加工的機器控制系統。
展成齒輪機械加工 一種類型之齒輪機械加工,其中刀具在工件上滾動,從而產生切割運動。已知各種齒輪展成加機械加工程序,從而區分利用幾何學上未定義之刀刃的程序,諸如磨齒或搪齒,以及利用幾何學上定義之刀刃的程序,諸如滾齒、剝齒、刮齒或刨齒。
展成磨齒 展成磨齒程序為用於產生軸向對稱之週期性結構的利用幾何學上未定義之刀刃的連續碎屑移除程序,其中具有蝸桿形成型外輪廓之磨輪(「研磨蝸桿」)用作刀具。刀具及工件安裝於旋轉主軸上。藉由耦合刀具及工件圍繞旋轉軸線之旋轉移動,達成了該程序之典型滾動運動。此滾動運動及刀具或工件沿著工件軸線之軸向進給運動產生了切割運動。
刀具頭 在本文件中,術語「刀具頭」係指經組態以收納及驅動機械加工刀具進行旋轉之總成。詳言之,刀具頭可安裝於回轉體及/或一或多個滑件上以相對於工件對準及定位刀具。
主軸單元 在機床構造中,可於其上夾持刀具或工件之可旋轉軸件通常被稱作「主軸」。然而,除了可旋轉軸件之外亦包括用於可旋轉地支承軸件之相關聯主軸軸承以及相關聯外殼的總成亦經常被稱作「主軸」。在本文件中,術語「主軸」在此意義上使用。單獨的軸件被稱作「主軸軸件」。除了主軸軸件之外亦至少包含相關聯主軸軸承之總成被稱作「主軸單元」。「主軸單元」可包含其自身外殼,但其亦可連同另一主軸單元容納於共同外殼中。 根據第一具體實例之轂凸緣
圖2及圖3說明機械加工刀具100。機械加工刀具100包含轂凸緣101,刀具體130夾持於該轂凸緣中。轂凸緣101單獨展示於圖4至圖6中。功能上類似之部分具有與圖1相同的參考符號。
在本實例中,刀具體130為磨具。因此,在本實例中,機械加工刀具100為磨具。然而,亦可提供其他類型之刀具體130。
轂凸緣101界定刀具軸線B,轂凸緣可圍繞該刀具軸線旋轉。其包含固定凸緣110及對接凸緣120。固定凸緣110在其圖3中之右手側末端處具有第一凸緣插座111以用於連接至第一主軸軸件。在本實例中,第一凸緣插座111形成為具有配置於內圓錐內部之平面接觸表面的內圓錐(「錐形插座」),尤其形成為根據DIN ISO 702-1:2010-04之1:4的短錐形座。固定凸緣110具有圓柱形外側表面112。側表面112由軸環113定界於固定凸緣110之形成有第一凸緣插座111的末端處。軸環113具有放大之外徑。其形成刀具體130之環形第一夾持表面114。第一夾持表面114在正交於刀具軸線B之平面中延伸。中心孔116沿著刀具軸線B延伸穿過固定凸緣110。定位孔117用以在夾持刀具體130期間在圓周方向上定位及固定固定凸緣110。機器可讀資料載體,例如RFID標籤或光碼,可配置於外部圓周上之收納凹口118中。提供平衡孔119以用於平衡及/或允許附接額外平衡配重。另一內圓錐(「錐形插座」)151在其圖3中之左手側末端處,亦即在背對第一凸緣插座111之末端處形成於固定凸緣110上。此內圓錐151在圖5中尤其清晰可見。固定凸緣110之端面鄰近於內圓錐151且包圍內圓錐151的區形成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正交於刀具軸線B延伸。
對接凸緣120在其位於圖3中之左側的末端處,亦即在背對第一凸緣插座111之末端處具有第二凸緣插座121。此處,第二凸緣插座121亦形成為具有配置於內圓錐內部之平面接觸表面的內圓錐(「錐形插座」),尤其形成為根據DIN ISO 702-1:2010-04之1:4的短錐形座。外圓錐(「錐形」)152在其位於圖3中之右側的末端處,亦即在其面向固定凸緣110之末端處形成於對接凸緣120上,該對接凸緣與固定凸緣110上之內圓錐(「錐形插座」)151互補。外圓錐152由環形第二平面接觸表面154(參見圖6)徑向地包圍,該第二平面接觸表面在固定凸緣上面向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中心孔126沿著刀具軸線B延伸穿過對接凸緣120。孔126與固定凸緣110之孔116對準。孔116、126一起形成穿過轂凸緣101之連續軸向孔。
對接凸緣120經由具有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連接至固定凸緣110。錐形連接件150由固定凸緣110上之內錐形151及對接凸緣120上之互補外錐形152建立。在兩個互補平面接觸表面153、154處進行面接觸。
此構造之基本優點為,歸因於轂凸緣之此劃分,尤其在小研磨輪之狀況下,用於傳遞轉矩之凸緣插座111、121之直徑可決定性地選擇為在兩側上大於兩個凸緣插座配置於固定凸緣上之情況。然而,由於任何分開亦為不利的,因此需要具有高剛度之連接。此藉由具有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來確保。此外,此類型之連接亦確保固定凸緣110及對接凸緣120在每次研磨輪更換之後再次完美配合且可易於再次分開。
對接凸緣120藉由在圓周方向上均勻分佈之複數個有頭螺釘125固定至固定凸緣110。有頭螺釘125在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產生經界定軸向接觸壓力。此軸向接觸壓力經由具有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在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直接傳遞。
外螺紋127形成於對接凸緣120之外側表面上。定位環140旋擰至外螺紋127上。複數個縱向凹槽141形成於定位環140之外圓周上以允許藉由合適扳手旋轉定位環140。定位環140可藉由徑向固定銷142固定至對接凸緣120,以防止定位環140無意地旋轉。定位環140在其面向固定凸緣110之端面上形成第二夾持表面144。第二夾持表面144在垂直於刀具軸線B之平面中延伸。第二夾持表面面向固定凸緣110上之第一夾持表面114的方向。
刀具體130具有沿著刀具軸線B之中心孔。刀具體130藉由此孔推至固定凸緣110上。在其孔之區中,其置於固定凸緣110之外側表面112上的內側表面。刀具體130在固定凸緣110上軸向地支撐於第一夾持表面114上。可由例如鋁製成之薄中間墊圈131可設置於刀具體130與第一夾持表面114之間。刀具體130藉助於定位環140及中間環145固定至轂凸緣101。同樣,薄中間墊圈132可設置於刀具體與中間環145之間,該中間墊圈同樣可由鋁製成。在此狀況下,定位環140經由中間環145及(若適用)中間墊圈132藉由第二夾持表面144對刀具體130施加軸向夾持力。藉由合適地定位定位環140,可獨立於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的軸向接觸壓力而調整此軸向夾持力。
為了夾持刀具體130,遵循以下程序。首先,自固定凸緣110鬆開對接凸緣120。儘可能地在第二凸緣插座121之方向上擰回定位環140,且儘可能地推回中間環145。將刀具體130及(必要時)中間墊圈131、132滑動至固定凸緣110上,且藉由螺釘125將對接凸緣120固定至固定凸緣110。現在擰緊螺釘125,直至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存在足夠的軸向接觸力。刀具體130在此程序期間未被軸向地夾持。僅在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的連接已建立之後,現在才向前旋擰定位環140,直至經由中間環145將所需軸向夾持力施加至刀具體130。因此,獨立於固定凸緣110與對接凸緣120之間的軸向接觸力而設定刀具體130上之軸向夾持力。
轂凸緣101可經組態以僅容納特定類型之刀具體130。舉例而言,取決於刀具體130之類型,可提供具有不同外徑之外側表面112。詳言之,與具有cBN之磨粒的磨料體相比,可為具有剛玉之磨粒的磨料體提供更大外徑。以此方式,能可靠地防止cBN磨料體可能錯誤地安裝於為剛玉磨料體提供之轂凸緣上,且反之亦然。此亦可藉由不同塑形來達成,例如藉由提供凹槽、形成多邊形區或在轂凸緣上形成鋸齒,而非針對不同刀具類型具有不同直徑。
為了確保兩個凸緣插座111、121彼此精確地對準,固定凸緣110及對接凸緣120各自成對地製造,包括平衡。 第二具體實例至第四具體實例
在圖7中,說明第二具體實例。此具體實例與第一具體實例之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刀具體130夾持於轂凸緣101中之方式。如在第一具體實例中,出於此目的而提供定位環140。此定位環可相對於對接凸緣120軸向地位移。呈有頭螺釘形式之複數個調整螺釘146旋擰至定位環140中。調整螺釘146在圓周方向上均勻分佈。其軸向地支撐於對接凸緣120上,從而防止其在第二凸緣插座122之方向上軸向地移動。當有頭螺釘146自定位環140旋擰出時,其將定位環140軸向地壓在刀具體130上,從而產生軸向夾持力。
在圖8中,說明第三具體實例。此具體實例與第一具體實例之主要不同之處亦在於刀具體130夾持於轂凸緣101中之方式。同樣,定位環140可相對於對接凸緣120軸向地位移。呈固定螺釘形式之在對接凸緣120中以螺紋導引的定位銷147用於此目的。當定位銷147經旋擰至對接凸緣中時,該等定位銷抵靠刀具體130軸向地推動定位環140以產生軸向夾持力。
圖9說明第四具體實例。此具體實例很大程度上對應於第三具體實例。然而,相比於第三具體實例,呈彈簧襯套形式之軸向彈簧元件148經配置於定位環140中。定位銷147作用於此等彈簧元件上。歸因於其彈性屬性,彈簧元件確保即使刀具體130之長度例如歸因於刀具體130中之沈降過程而變化,亦將足夠軸向夾持力施加至刀具體130。 具有機械加工刀具之刀具頭
圖10及圖11說明根據如上文所論述之具體實例中之一者之具有機械加工刀具100的刀具頭。為清楚起見,僅示意性地展示機械加工刀具100。
刀具頭包括底座310。線性導件311形成於底座310上。在線性導件311上沿著移位方向Y可位移地導引第一主軸單元320及第二主軸單元330。出於此目的,主軸單元各自具有對應導塊326、336。機械加工刀具100固持於主軸單元320、330之間。刀具軸線B平行於移位方向Y延伸。
第二主軸單元320及第一主軸單元330可在機械加工刀具100收納於其間之後彼此耦接。在經耦接時,其可藉由圖中未示之移位驅動裝置及滾珠螺釘312沿著移位方向Y一起移動,以改變沿著刀具軸線與工件接合之刀具區。
在本實例中,主軸單元320為具有驅動馬達324之機動主軸,該驅動馬達驅動第一主軸軸件322以使其圍繞刀具軸線B旋轉。第一主軸軸件322支撐於第一主軸單元320之主軸外殼321中的主軸軸承323中。在本實例中,第二主軸單元330為具有非驅動第二主軸軸件332之對接主軸,該第二主軸軸件在主軸軸承333中支撐於第二主軸單元330之主軸外殼331中。然而,可替代地驅動主軸單元320、330兩者。
在主軸軸件322、332之刀具側末端處,形成呈主軸鼻端325、335形式之相對主軸插座。主軸鼻端之形狀與機械加工刀具100之轂凸緣101之凸緣插座111、121的形狀互補,各自具有指向機械加工刀具100之圓錐形形狀及其各別端面上之平面接觸表面。舉例而言,每一主軸鼻端可形成為根據DIN ISO 702-1:2010-04之1:4的錐形柄。
因此,在凸緣插座111、121中之每一者與主軸鼻端325、335之間存在具有面接觸之圓錐形連接件。圓錐形連接件可在機械加工刀具100之兩個末端處具有不同直徑,以確保機械加工刀具100只能以正確定向收納於主軸鼻端325、335之間。
機械加工刀具100由拉桿370及夾持螺母372軸向壓縮地夾持於主軸鼻端325、335之間。出於此目的,機械加工刀具100及第二主軸軸件332各自具有延伸穿過其中之中心軸向孔。在其刀具末端處,第一主軸軸件322亦具有中心軸向孔。內螺紋形成於此孔中。拉桿370插入穿過主軸軸件332及機械加工刀具100之中心孔。拉桿370在其面向第一主軸單元320之末端處具有旋擰至第一主軸軸件322之內螺紋中的外螺紋。該拉桿在其另一末端處亦具有外螺紋。夾持螺母372旋擰至此外螺紋上。藉由擰緊夾持螺母372,夾持螺母372在機械加工刀具100之方向上對第二主軸軸件332施加軸向壓力。此使得機械加工刀具100軸向地夾持於主軸鼻端325、335之間。產生具有高彎曲及扭轉剛度之單一連續軸件。
第一平衡單元350在第一主軸單元320之外殼321與機械加工刀具100之間的軸向區中配置於第一主軸軸件322上。第二平衡單元360在第二主軸軸件332上軸向地配置於第二主軸單元330之外殼331與機械加工刀具100之間。平衡單元350、360在各別主軸單元320、330之外殼外部包圍各別主軸軸件322、332。其各自包含自相關聯主軸單元朝向機械加工刀具100逐漸變窄之外殼。平衡單元350、360之錐形外輪廓降低了平衡單元與工件之間的碰撞風險。平衡單元350、360中之每一者經組態為環平衡系統。兩個平衡單元350、360用以平衡包含機械加工刀具100及在兩個平衡平面中夾持至其之主軸軸件322、332的系統。替代地,可設想將至少一個平衡元件配置於轂凸緣中。 夾持螺母
圖12及圖13說明諸如可用於上文所描述之刀具頭中的例示性夾持螺母372。
夾持螺母372包括界定中心孔之底座元件373,該中心孔具有內螺紋以用於將底座元件373旋擰至具有對應外螺紋之拉桿上。在一個末端處,底座元件373以六角螺母之方式在外部形成。支撐環374安裝於底座元件373上。支撐環抵靠在底座元件373之軸環上,而使得防止該支撐環在一個方向上(在圖9中向左)軸向地移動。此外,在底座元件373上以可軸向位移方式導引環形軸向推動元件375。呈壓力螺釘形式之複數個致動元件376旋擰至軸向推動元件375中且軸向地支撐於支撐環374上,而使得防止該等致動元件沿著一個方向(在圖9中向左)軸向地移動。藉由自軸向推動元件375擰下壓力螺釘,軸向推動元件375相對於底座元件373沿著與支撐方向相反之方向(在圖9中向右)前進。
為了將刀具100夾持於兩個主軸軸件322、332之間,首先藉由將壓力螺釘儘可能地旋擰至軸向壓力元件375中而使軸向推動元件375相對於底座元件373完全移回。現在,將夾持螺母372旋擰至拉桿370上,且藉助於底座元件373之外部形成六邊形,抵靠第二主軸軸件332調整夾持螺母。此係用相對較低轉矩完成。隨後,藉助於壓力螺釘,環形軸向推動元件375在第二主軸軸件332之方向上以受控方式前進,直至所需夾持力作用於刀具340上為止。從而,軸向推動元件375藉由環形接觸表面支承於第二主軸軸件332上。
當然,亦可使用夾持螺母之其他構造,如本身自先前技術已知。舉例而言,可以與所說明方式不同之方式來實現力傳遞。詳言之,可使用液壓夾持螺母。
代替具有內螺紋之夾持螺母,亦可使用可以除經由螺釘連接外之方式,例如經由卡口或經由夾持襯套連接至拉桿的夾持元件。 例示性機床之組態
圖14說明用於藉由展成磨齒對齒輪進行硬加工之機床的實例。機器包含機器床身600,刀具架200配置於該機器床身上以便可沿著水平進給方向X位移。Z滑件210配置於刀具架200上以便可沿著垂直方向Z位移。Z滑件210承載回轉體220,其可相對於Z滑件210圍繞水平回轉軸線A樞轉。樞轉軸線A平行於進給方向X。僅象徵性地展示之刀具頭300配置於樞轉體220上。移位方向Y垂直於X軸線,且與可圍繞A軸線進行調整之Z軸線成一定角度。
此外,呈旋轉台400形式之可樞轉工件架配置於機器床身600上。旋轉台400可圍繞垂直回轉軸線C3在若干旋轉位置之間樞轉。其承載兩個工件主軸500,工件510可夾持於該兩個工件主軸中之每一者上。工件主軸500中之每一者可驅動以圍繞工件軸線旋轉。在圖12中,可見工件主軸500之工件軸線經指定為C2。圖12中不可見之工件主軸之工件軸線經指定為C1軸線。兩個工件主軸位於旋轉台400上,位置截然相反(亦即,相對於回轉軸線C3偏移180°)。以此方式,當在兩個工件主軸中之一者上機械加工工件時,可裝載及卸載另一工件主軸。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合需要之非生產時間。此機器概念例如自WO 00/035621 A1已知。
機器具有僅象徵性地展示之機器控制系統700,其包括複數個控制模組710及控制面板720。控制模組710中之每一者控制機器軸線及/或自感測器接收信號。 其他變型
主軸軸件322、332與機械加工刀具100之間的界面亦可以與上文所描述之具體實例中之方式不同的方式形成。詳言之,可使用不同類型之圓錐形連接。可使用任何已知圓錐形連接,例如DIN ISO 666:2013-12中提及之具體實例A、BF、BM、CF或CM。關於細節,參考DIN ISO 666:2013-12及其中提及之其他標準DIN EN ISO 1119:2012-04、DIN ISO 702-1:2010-04、ISO 12164-1:2001-12及ISO 12164-2:2001-12。
替代如上文所解釋藉由機器可讀資料載體或除此之外,轂凸緣或由其形成之刀具的識別亦可藉由其他方式,例如藉由機械編碼來實現。寫碼可例如藉助於一或多個凹口進行,該一或多個凹口允許唯一地識別至少該類型之轂凸緣。
拉桿370可延伸穿過第一主軸軸件322而非穿過第二主軸軸件332,且可在其末端處連接至第二主軸軸件332。因此,夾持元件接著在第二主軸軸件之方向上向第一主軸軸件施加軸向力。
為了將機械加工刀具100軸向地夾持於第一主軸軸件322與第二主軸軸件332之間,代替中心拉桿或除了中心拉桿之外,可使用兩個或更多個拉桿,其彼此平行延伸且與刀具主軸軸線B徑向地間隔開,且相對於刀具主軸軸線B配置於不同角位置處。
機械加工刀具100在第一主軸軸件與第二主軸軸件之間呈壓縮形式的固定及軸向夾持亦可以除利用連續拉桿外的方式,例如利用配置於各別主軸軸件內部之夾持系統來執行。出於此目的,可例如藉助於根據ISO 12164-1:2001-12及ISO 12164-2:2001-12之中空柄錐形(HSK)實現機械加工刀具與主軸軸件之間的連接。
刀具體可以與上文所解釋之具體實例不同的方式形成。詳言之,刀具體亦可為多部分的。
刀具體可為可修整或不可修整的。不可修整刀具體可例如具有金屬座體,其上塗覆有硬材料塗層。此刀具體原則上可以與可修整刀具體相同之方式安裝於轂凸緣上。然而,實情為,亦可設想製造一件式刀具,其在與刀具主軸之連接點區中之外輪廓係根據凸緣插座111、121形成,硬材料塗層為此一件式刀具之整體組件。刀具可接著藉助於機器可讀資料載體及/或藉由機械編碼以與上文針對轂凸緣所展示之方式相同的方式識別。此類一件式刀具可為包含具有上文所展示之轂凸緣之刀具以及一件式刀具的刀具類別之部分。
100:磨具 101:轂凸緣 110:固定凸緣 111:第一凸緣插座 112:外側表面 113:軸環 114:夾持表面 115:連接區 116:中心孔 117:定位孔 118:收納凹口 119:平衡孔 120:對接凸緣 121:第二凸緣插座 122:外表面 123:軸環 124:夾持表面 125:有頭螺釘 126:中心孔 127:外螺紋 130:研磨輪 131,132:中間墊圈 140:定位環 141:縱向凹槽 142:固定銷 144:夾持表面 145:中間環 146:調整螺釘 147:定位銷 148:彈簧元件 150:圓錐形連接件 151:內圓錐(錐形插座) 152:外圓錐(錐形) 153:第一平面接觸表面 154:第二平面接觸表面 200:刀具架 210:Z滑件 220:回轉體 300:刀具頭 310:底座 311:線性導件 312:滾珠螺釘驅動裝置 320:第一主軸單元 321:第一主軸外殼 322:第一主軸軸件 323:第一主軸軸承 324:驅動馬達 325:第一主軸鼻端 326:導塊 330:第二主軸單元 321:第二主軸外殼 332:第二主軸軸件 333:第二主軸軸承 335:第二主軸鼻端 336:導塊 350:第一平衡單元 360:第二平衡單元 370:拉桿 372:夾持螺母 400:旋轉台 500:工件主軸 510:工件 600:機器床身 700:機器控制系統 710:控制模組 720:控制面板 X,Y,Z:線性軸線 A:回轉軸線 B:刀具軸線 C1,C2:工件軸線 C3:塔回轉軸線
下文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該等圖式僅用於解釋性目的且不應以限制方式進行解釋。在該等圖式中, [圖1]    展示根據先前技術之包含轂凸緣之磨具的中心縱向截面; [圖2]    以透視圖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例之包含轂凸緣的磨具; [圖3]    展示圖2之磨具之中心縱向截面; [圖4]    以透視圖展示圖2之磨具之轂凸緣; [圖5]    展示圖4之轂凸緣之中心縱向截面在圖6之平面V-V中的放大細節; [圖6]    以對接凸緣之正視圖展示圖4之轂凸緣; [圖7]    展示根據第二具體實例之具有轂凸緣之磨具之中心縱向截面的一部分; [圖8]    展示根據第三具體實例之具有轂凸緣之磨具之中心縱向截面的一部分; [圖9]    展示根據第四具體實例之具有轂凸緣之磨具之中心縱向截面的一部分; [圖10]  以示意性透視圖展示刀具頭; [圖11]  以透視截面圖展示圖10之刀具頭; [圖12]  展示夾持螺母之中心縱向截面; [圖3]    展示圖13之夾持螺母之透視圖;且 [圖14]  以示意性透視圖展示用於藉由展成磨齒對齒輪進行硬加工之機床。
100:磨具
101:轂凸緣
110:固定凸緣
111:第一凸緣插座
112:外側表面
113:軸環
114:夾持表面
116:中心孔
120:對接凸緣
121:第二凸緣插座
125:有頭螺釘
126:中心孔
127:外螺紋
130:研磨輪
131,132:中間墊圈
140:定位環
142:固定銷
144:夾持表面
145:中間環
150:圓錐形連接件
151:內圓錐(錐形插座)
152:外圓錐(錐形)
153:第一平面接觸表面
154:第二平面接觸表面
B:刀具軸線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一刀具體(130)之轂凸緣(101),其包含: 一固定凸緣(110),其界定一刀具軸線(B),該固定凸緣(110)經組態以收納該刀具體(130),其中一第一凸緣插座(111)形成於該固定凸緣(110)上以用於連接至可圍繞該刀具軸線(B)旋轉之一第一主軸軸件(322);及 一對接凸緣(120),其可拆卸地連接至該固定凸緣, 其特徵在於 該固定凸緣(110)與該對接凸緣(120)經由一圓錐形連接件(150)彼此連接,該圓錐形連接件(150)相對於該刀具軸線(B)同軸地配置且由一內圓錐(151)及收納於該內圓錐(151)中之一外圓錐(152)形成。
  2. 如請求項1之轂凸緣,其中一第二凸緣插座(121)形成於該對接凸緣(120)上以用於連接至可圍繞該刀具軸線(B)旋轉之一第二主軸軸件(332)。
  3. 如請求項1或2之轂凸緣(101),其中該內圓錐(151)形成於該固定凸緣(110)上且該外圓錐(152)形成於該對接凸緣(120)上,或其中該內圓錐(151)形成於該對接凸緣(120)上且該外圓錐(152)形成於該固定凸緣(110)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轂凸緣(101),其中一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鄰近該內圓錐(151)而形成,且定向成與該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相對之一第二平面接觸表面(154)鄰近該外圓錐(152)而形成,其中該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及該第二平面接觸表面(154)正交於該刀具軸線延伸,且其中該固定凸緣(110)及該對接凸緣(120)在該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及該第二平面接觸表面(154)處壓在一起以便建立一摩擦配合。
  5. 如請求項4之轂凸緣(101),其中該第一平面接觸表面(153)配置於鄰近於該內圓錐(151)之前側的一區中,且其中該第二平面接觸表面(154)配置於包圍該外圓錐(152)之一區中。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轂凸緣(101),其包含複數個軸向螺釘(125),其在該圓錐形連接件(150)處將該固定凸緣(110)及該對接凸緣(120)軸向地壓在一起。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轂凸緣(101),其中該轂凸緣(101)界定第一夾持表面(113)及第二夾持表面(143),使得該刀具體(130)可軸向地夾持於該第一夾持表面(113)與該第二夾持表面(143)之間。
  8. 如請求項7之轂凸緣(101),其包含具有相對於該對接凸緣(120)的一軸向可變位置之一定位環(140),其中該第一夾持表面(113)形成於該固定凸緣(110)上,且其中該第二夾持表面(143)形成於該定位環(140)上。
  9. 如請求項8之轂凸緣(101),其中該對接凸緣(120)或該固定凸緣(110)具有一外螺紋(127),且該定位環(140)具有與該外螺紋互補之一內螺紋,以便藉由該定位環(140)相對於該對接凸緣(120)之一旋擰移動改變該定位環(140)之該軸向位置。
  10. 如請求項9之轂凸緣(101),其包含一中間環(142),其軸向地鄰近該定位環(140)而安置以用於將一軸向夾持力自該定位環(140)傳遞至該刀具體(130)。
  11. 如請求項8之轂凸緣(101),其中該定位環(140)可在該固定凸緣(110)上及/或在該對接凸緣(120)上軸向地位移,且其中該轂凸緣(101)包含複數個帶螺紋元件,其經旋擰至該對接凸緣(120)或該定位環(140)中以改變該定位環(140)相對於該對接凸緣(120)之該軸向位置。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轂凸緣,其中該第一凸緣插座(111)及/或該第二凸緣插座(121)形成為具有一平面接觸表面之一內圓錐或外圓錐。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轂凸緣,其包含一軸向通孔(116、126)。
  14. 一種機械加工刀具(100),其包含: 一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轂凸緣(101);及 一刀具體(130),尤其一研磨體,其夾持於該轂凸緣(101)上。
  15. 一種用於一機床,尤其用於一切齒機之刀具頭(300),其包含: 一如請求項14之機械加工刀具(100), 一第一主軸單元(320),其具有一第一主軸軸件(322),該第一主軸軸件安裝於該第一主軸單元(320)中以便可圍繞該刀具軸線(B)旋轉;及 一第二主軸單元(330),其具有一第二主軸軸件(332),該第二主軸軸件安裝於該第二主軸單元(330)中以便可圍繞該刀具軸線(B)旋轉, 其中該第一主軸單元(320)及該第二主軸單元(330)相對於彼此同軸地配置,而使得該機械加工刀具(100)可軸向地收納於該第一主軸軸件(322)與該第二主軸軸件(332)之間。
  16. 如請求項15之刀具頭(300),其中該機械加工刀具(100)軸向地夾持於該第一主軸軸件(322)與該第二主軸軸件(332)之間,使得一軸向壓縮力作用於該機械加工刀具(100)之兩側上。
  17. 如請求項16之刀具頭(300), 其中該第二主軸軸件(332)及該機械加工刀具(100)各自具有一軸向通孔, 其中該刀具頭(300)包含一拉桿(370),其延伸穿過該第二主軸軸件(332)及該機械加工刀具(100)之該等軸向通孔,該拉桿(370)可在一個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一主軸軸件(322),且 其中該拉桿(370)可在一第二末端處連接至該第二主軸軸件(332),而使得可在該第一主軸軸件(322)與該第二主軸軸件(332)之間的該機械加工刀具(100)上產生一軸向壓縮力。 [楊日新(FCP)1]刀具
TW110143549A 2020-12-18 2021-11-23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TW202228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1625/20 2020-12-18
CH162520 2020-1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885A true TW202228885A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549A TW202228885A (zh) 2020-12-18 2021-11-23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288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1206B (zh) 加工夹持在机床上工件的设备及有齿轮的工件制造方法
US5873687A (en) Tool unit with hydraulic feed passage
KR20010093805A (ko) 중심에 형상오차를 갖는 공작물의 연마방법과 장치
US10576602B2 (en) Method for the complete grinding of workpieces in the form of shafts having cylindrical and profiled sections
US4617848A (en) Turret head for a lathe and a tool holder suitable for use therewith
TW202228885A (zh) 用於刀具體之轂凸緣
US20110150591A1 (en) Thread whirling device and a tool for installing a whirling ring
US6966824B2 (en) Arrangement for detachably securing a grinding wheel or a group of grinding wheels on a wheel spindle
US20240042536A1 (en) Hub flange for a tool body
CN116140921A (zh) 一种用于电阻点焊电极的自动修磨器
CN205614468U (zh) 变速器齿轮内孔抛光工装
CA2285083A1 (en) Precision center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double-arcuate floating collet
US20240058910A1 (en) Tool head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tool head
TW202228886A (zh) 刀具頭及操作刀具頭之方法
CN207807267U (zh) 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的中心找正机构
TW202228884A (zh) 具有平衡裝置之刀具頭
US20240051047A1 (en) Tool head comprising balancing devices and a clamping element, and machine tool comprising such a tool head
CN211681373U (zh) 一种加工磨床
US3845589A (en) Gun drill and bore grinding fixture
CN2242150Y (zh) 铣磨装置
CN217913928U (zh) 一种用于车床的方形工件车抛机
CN220533715U (zh) 一种刀具修磨装置
CN212946491U (zh) 一种全自动微钻开槽研磨一体机
RU2433898C2 (ru) Способ финиш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CN220806863U (zh) 一种外圆研磨辅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