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346A -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346A
TW202222346A TW110146133A TW110146133A TW202222346A TW 202222346 A TW202222346 A TW 202222346A TW 110146133 A TW110146133 A TW 110146133A TW 110146133 A TW110146133 A TW 110146133A TW 202222346 A TW202222346 A TW 2022223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eukin
drug
interferon
expression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閻忠揚
Original Assignee
閻忠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閻忠揚 filed Critical 閻忠揚
Priority to TW110146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22346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34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用以篩選出一治療藥物的方法,所述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一罹患乾癬之個體。據此,本揭示內容亦涵蓋一種用以治療乾癬的方法,其係利用上述治療藥物來治療一罹患乾癬之個體。

Description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 用途
本揭示內容整體上是關於乾癬(psoriasis)治療的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篩藥方法其係用以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用以治療乾癬的藥物以及利用該治療藥物於治療乾癬的方法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由免疫所介導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一般認為乾癬與免疫功能失調及遺傳有關,然而其他因素例如季節交替、壓力、病毒、細菌、代謝失調、藥源性、外傷及飲食等也被認為有誘發乾癬的可能乾癬的典型症狀是在病患皮膚表面出現塊狀的皮膚異常病灶,在患處會有發紅、發癢及脫屑的現象。已知乾癬的盛行率約為2-4%,女性與男性患病的機會相等,並且相較於孩童(盛行率約為0-2.1),在成人中的盛行率較高(約為0.91-8.5)
現行用於治療乾癬的治療方法不外乎:外敷療法光學療法、光化學療法或系統療法等以外敷療法來說,是使用類固醇(Steroid)卡泊三醇(Calcipotriol)蔥酚(Anthralin)或焦油(Coal tar)等藥物在患處局部使用光學療法則是利用紫外線對病患的皮膚進 行照射,為目前治療乾癬的一線療法,然而病患常需要前往具有光療設備的治療中心接受治療,較為麻煩,且紫外線也具有潛在致癌的風險而在光化學療法的部分,是指口服補骨脂素,再配合使用波長為320-400奈米的紫外線照射的合併療法。至於系統療法,則是使用可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例如,治療性抗體),或是環孢素(Cyclosporine)、胺甲喋呤(Methotrexate)或維甲酸(Tretinoin)等
儘管已有上述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治療乾癬,然而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發現,由於個別病患的個人體質均不相同,臨床醫師對於從上述療法中找到個別病患適合的療法並不容易,以至於病患對於不適當療法的反應性不佳,進而造成病患的治療順從性低落,同時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有鑑於此,為改善乾癬病患之用藥精準度的問題,以達到個人化醫療的境界,相關領域亟需開發一種可改善乾癬之精準用藥的方法,以提高病患用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下文呈現本揭示內容的簡單概要,以利讀者對本揭示內容有基本的理解。本概要並非對本揭示內容的廣泛性概觀,也非用以鑑別本揭示內容的關鍵性/決定性元件,或勾勒本揭示內容的範圍。它唯一的目的在於以一種簡化的形式呈現本揭示內容某些概念,作為後續呈現更多詳細說明的序幕
據此,本揭示內容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篩藥方法,以利從多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個適用於個別乾癬病患的治療藥物,藉以 治療該病患的乾癬病症。如在本揭示內容中具體實施及廣泛描述的,本揭示內容的其中一態樣乃是關於一種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治療藥物的方法,其中該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一罹患乾癬之個體所述方法包含:
(a)自該個體取得一離體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b)以一刺激物活化步驟(a)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細胞產生干擾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及介白素-13(interleukin-13 IL-13)
(c)對步驟(b)之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該複數個候選藥物;
(d)分別檢測步驟(c)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以及
(e)基於步驟(d)所檢測到之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由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該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對該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使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達到最小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例,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另一實施例,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刺激物為一革蘭氏陽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一革蘭氏陰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或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操作實施例,該革蘭氏陽性菌產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其他實施例該革蘭氏陰性菌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的每一個是選自由:阿維A(Acitretin)阿法西普(alefacept)蔥酚(Anthralin)、阿普斯特(Apremilast)、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卡泊三烯(Calcipotriene)、卡泊三醇(Calcipotriol)、鈣化三醇(Calcitriol)、倍氯松(Clobetasol)、焦油(Coal tar)、環孢素(Cyclosporine)、地蔥酚(Dithranol)、依那西普(Etanercept)、氟輕松(Fluocinolone)、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胺甲喋呤(Methotrexate)、吡美莫司(Pimecrolimus)、他克莫司(Tacrolimus)、他紮羅汀(Tazarotene)、維甲酸(Tretinoin)ALX-0761 BCD-085、必美珠單抗(Bimekizumab)、博達盧單抗(Brodalumab)CJM112 CNTO 6785 COVA322、依賽珠單抗(Ixekizumab)LY3114062 MSB0010841 NI-1401、培拉珠單抗(Perakizumab)、任多盧單抗(Remtolumab)RG7624 司庫奇尤單抗(Secukinumab)、伏那珠單抗(Vunakizumab)、布拉庫單抗(Brazikumab)、古塞庫單抗(Guselkumab)、米利珠單抗(Mirikizumab)、瑞莎珠單抗(Risankizumab)、蒂爾他昔單抗(Tildrakizumab)、優特克單抗(Ustekinumab)、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高利木單抗(Golimumab)、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以及來那西普(Lenercept)所組成的群組。依據一特定 實施方式,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是由:阿達木單抗、高利木單抗、古塞庫單抗、依賽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以及優特克單抗所組成。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乃是關於一種用以治療一罹患乾癬之個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1)藉由以下步驟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該個體之乾癬,包含:
(1a)自該個體取得一離體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
(1b)以一刺激物活化步驟(1a)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細胞產生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
(1c)對步驟(1b)之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該複數個候選藥物;
(1d)分別檢測步驟(1c)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以及
(1e)基於步驟(1d)所檢測到之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由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該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對該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使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達到最小;以及
(2)對該個體投予一有效量之步驟(1e)的治療藥物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例,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另一實施例,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刺激物為一革蘭氏陽性菌、一革蘭氏陰性菌,或脂多醣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革蘭氏陽性菌為產膿鏈球菌。在另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革蘭氏陰性菌為大腸桿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的每一個是選自由:阿維A 阿法西普、蔥酚、阿普斯特、倍他米松、卡泊三烯、卡泊三醇、鈣化三醇、倍氯松、焦油、環孢素、地蔥酚、依那西普、氟輕松、氫化可的松、英夫利昔單抗、胺甲喋呤、吡美莫司、他克莫司、他紮羅汀、維甲酸、ALX-0761 BCD-085、必美珠單抗、博達盧單抗、CJM112 CNTO 6785 COVA322、依賽珠單抗、LY3114062 MSB0010841 NI-1401、培拉珠單抗、任多盧單抗、RG7624 司庫奇尤單抗、伏那珠單抗、布拉庫單抗、古塞庫單抗、米利珠單抗、瑞莎珠單抗、蒂爾他昔單抗、優特克單抗、阿達木單抗、賽妥珠單抗、依那西普、高利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以及來那西普所組成的群組。在一特定實施方式中,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是由:阿達木單抗、高利木單抗、古塞庫單抗、依賽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以及優特克單抗所組成。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適用於本揭示內容方法來治療乾癬的個體是人類。
在參閱以下的詳細說明及附隨圖式後,本揭示內容諸多伴隨的特徵及優點當可輕易瞭解
在參閱以下的詳細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及附隨圖式後,本揭示內容及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將更明顯易懂,其中:
第1圖是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所得之相片圖,說明利用本揭示內容方法篩選出一治療藥物阿達木單抗(HUMIRA®)後,病患在治療前後病灶處外觀上的變化,其中A C E小圖為阿達木單抗治療前,而B D F小圖則為阿達木單抗治療後A B小圖:背部;C D小圖:大腿後側E F小圖:小腿後側(局部)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實施方式中涵蓋了多個具體實施例的特徵以及用以建構與操作這些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步驟與其順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來達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
I.定義
為方便起見,本說明書、實施例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特定專有名詞集中在此。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此處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之含義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並且,在不和上下文衝突的情形下,本說明書所用的單數名詞涵蓋該名詞的複數型;而所用的複數名詞時亦涵蓋該名詞的單數型。具體而言,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單數形式「一」(a及an)包括複數參考值,但依據上下文而另有指示者除外。此外,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至少一」與「一或更多」等 表述方式的意義相同,兩者都代表包含了一、二、三或更多。更有甚者,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A B及C其中至少一者」、「A B或C其中至少一者」以及「A B及/或C其中至少一者」係指涵蓋了僅有A、僅有B、僅有C A與B兩者、B與C兩者、與C兩者以及A B與C三者。
雖然用以界定本發明較廣範圍的數值範圍與參數皆是約略的數值,此處已盡可能精確地呈現具體實施例中的相關數值。然而,任何數值本質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個別測試方法所致的標準偏差。在此處,「約」(about)一詞通常係指實際數值在一特定數值或範圍的正負10 5 1%或0.5%之內。或者是,「約」一詞代表實際數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標準誤差之內,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考量而定。除了實驗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確的說明,當可理解此處所用的所有範圍、數量、數值與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時間長短、溫度、操作條件、數量比例及其他相似者)均經過「約」的修飾。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說明,本說明書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的數值參數皆為約略的數值,且可視需求而更動。至少應將這些數值參數理解為所指出的有效位數與套用一般進位法所得到的數值。在此處,將數值範圍表示成由一端點至另一段點或介於二端點之間;除非另有說明,此處所述的數值範圍皆包含端點。
在本文中所使用之「治療」(treatment或treating)一詞,可指一種治癒性或緩解性的措施。具體來說,本文所使用之「治療」一詞,是指對一個體施用或投予一有效量之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所述治療藥物係利用本揭示內容篩藥方法所篩選出,且所述個體是罹患乾癬、患有與乾癬相關的症狀、乾癬的續發性疾病(disease)或病症 (disorder),藉以部分或完全地減緩(alleviate)、改善(ameliorate)、緩解(relieve)、延遲發作(delay onset)、抑制病程(inhibit progression)、降低嚴重度(reduce severity),及/或降低乾癬之一或多種症狀或徵象(feature)的發生(incidence)
本文所使用之「活化」(activate activating或activation)一詞,是指利用一特定物質(例如,鏈球菌)來刺激一活體或活細胞(例如,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該活體或活細胞經由該特定物質所誘發而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反應(例如,分泌相關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如:干擾素-γ、介白素-13、介白素-6 介白素-8 介白素-12,或介白素-17等)
在本文中,「投予」(administered administering或administration)一詞此處可交替使用,並且是指使一標的物(例如,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直接接觸一特定物質(例如,本揭示內容候選藥物)的行為或是對一個體(例如,人類)施用一特定物質(例如,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的行為舉例來說,是將本揭示內容候選藥物直接加入至含有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培養皿中共同培養一段時間此外,當對一個體施用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時,是指經由口服、顱內、脊椎內、鞘內、髓內、大腦內、腦室內、靜脈內、動脈內、心內、皮內、皮下、經皮、腹腔,或肌肉內等途徑來對該有需要治療之個體施予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
本文所使用之「一有效量」(an effective amount)一詞是指一種有效的量,在必要的劑量及時間內,使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的治療可達到欲求的療效(例如,治療乾癬)的使用劑量。為達到治療的目的,一有效量也指一種藥物之成分的治療利益超越該成分的毒性 或有害影響。藥劑的有效量不必然能夠治癒疾病或病症,但能夠延緩、阻礙或防止該疾病或病症的發生,或是可緩減與疾病或病症相關的病徵。可將一有效量可分成一、二或更多劑,並以適當的劑型在指定期間內施用一次、二次或更多次。具體的有效量取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例如,所欲治療的病症、個體的生理條件(例如,個體體重、年齡或性別)、接受治療的物種、治療持續時間、並行療法(若有的話)的本質,及所用的具體劑型,以及該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之結構。可利用任何適當的方式來表示有效量。舉例來說,可將藥劑的有效量表示成藥物總重量(例如,公克、毫克或微克),或表示成藥物重量相對於體重的比例(例如,每公斤體重幾毫克(毫克/公斤,mg/Kg))。或者,可將藥劑的有效量以濃度來表示,例如,莫耳濃度(molar concentration)、重量濃度(mass concentration)、體積濃度(volume concentration)、重量莫耳濃度(molality)、莫耳分率(mole fraction)、重量分率(mass fraction)及混合比例(mixing ratio)。適當的劑量範圍介於每公斤體重0.01毫克至100.0毫克。當可理解,大範圍地調整所需劑量也是可預期的,其視不同的組合物及不同的投予路徑所致不同效力而定。舉例而言,相較於靜脈注射,預期口服需要較高的劑量。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理解可依據經驗法則來調整劑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基於實驗動物模式取得的劑量換算成藥物(例如,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的人體等效劑量(human equivalent dose HED)。舉例來說,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所公告的「估算成人健康志願者在初始臨床治療測式的最大安全起始劑量」(Estimating the Maximum Safe Starting Dose in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for 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 Volunteers)來估算人體使用的最高安全劑量。
在本文中,「個體」(subject)或「病患」(patient)一詞可交替使用,是指一種可利用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來治療的動物,包括人類其中所述治療藥物係指利用本揭示內容篩藥方法所篩選出來者。除非有具體指出其中一種性別,否則「個體」及「病患」一詞是指男性及女性二者。據此,「個體」及「病患」一詞包含任何可從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的治療中獲益的哺乳動物。可利用本揭示內容治療藥物來治療之「個體」及「病患」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大鼠、小鼠、天竺鼠、猴子、豬、山羊、牛、馬、狗、貓、鳥及雞。在一例示性的實施例中,該個體是小鼠。在另一例示性的實施例中,該個體是人類。
「藥學上可接受的」(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一詞是指「通常認為安全」(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的分子實體及組合物,例如,其是生理學上可耐受的,並且在投予至人類時,一般不產生過敏反應或類似的不良反應,例如反胃、頭暈等。較佳地,在此使用之「藥學上可接受的」一詞是指由聯邦政府或者州政府的管理機構所批准或是列於美國藥典或者其它普遍承認的藥典中,以用於動物,特別是用於人類。
II.發明詳述
本揭示內容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從多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適合治療乾癬之藥物的方法,該方法係可針對個別乾癬病患的不同體質,來篩選出適用於該病患的乾癬藥物,藉以提高乾癬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1.篩選藥物的方法
據此,本揭示內容的其中一態樣是關於一種篩選藥物的方法,其係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一個體之乾癬,包含:
(a)自該個體取得一離體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
(b)以一刺激物活化步驟(a)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細胞產生干擾素-γ(IFN-γ)及介白素-13(IL-13)
(c)對步驟(b)之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該複數個候選藥物;
(d)分別檢測步驟(c)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以及
(e)基於步驟(d)所檢測到之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由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該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對該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對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
首先,在步驟(a)中,是自一罹患乾癬的病患中採集全血樣本,並從該全血樣本中分離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接著,將所得到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一刺激物處理一段時間(例如,16至72小時,如:16 18 24 36 48 60或72小時;較佳地,是處理24小時),以使該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受到該鏈球菌的刺激而活化,並分泌出包含干擾素-γ介白素-13,以及其他發炎性細胞激素(例如,介白素-6介白素-8介白素-12,或介白素-17等)(步驟(b))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所述刺激物為一革蘭氏陽性菌、一革蘭氏陰性菌,或脂多醣。例示性之革蘭氏陽性菌包括,但 不限於,芽孢桿菌(Bacillus)(例如,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李斯特菌(Listeria)(例如,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檸檬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itreus))鏈球菌(Streptococcus)(如下文所述)、腸球菌(Enterococcus)(如下文所述);以及梭菌(Clostridium)(例如,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革蘭氏陽性菌為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例如,產膿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例如,無乳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再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C型鏈球菌(Group C Streptococcus),例如,馬鏈球菌 動物流行性鏈球菌,以及壞乳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又再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D型鏈球菌(Group D Streptococcus)(現已經重新劃分為腸球菌屬(Enterococcus)),例如,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堅忍腸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以及鳥腸球菌(Enterococcus avium)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其他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F型鏈球菌(Group F Streptococcus),例如,咽峽炎鏈球菌(或稱米勒鏈球菌(Streptococcus milleri))中間型鏈球菌 以及星座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再其他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G型鏈 球菌(Group G Streptococcus),例如,壞乳鏈球菌、犬鏈球菌,以及海豹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又再其他實施方式,所述鏈球菌為H型鏈球菌(Group H Streptococcus),例如,血鏈球菌。其他未歸類的鏈球菌亦可適用於本揭示內容方法中,只要該鏈球菌可達到活化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其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的目的即可 據此,適用於本揭示內容方法的鏈球菌包括,但不限於,無乳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牛鏈球菌、犬鏈球菌、星座鏈球菌、壞乳鏈球菌、馬鏈球菌 格登鏈球菌、中間型鏈球菌、和緩鏈球菌、變種鏈球菌、海豹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產膿鏈球菌、涎鏈球菌、血鏈球菌豬鏈球菌,或動物流行性鏈球菌 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鏈球菌為A型鏈球菌,例如,產膿鏈球菌。
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刺激物為一革蘭氏陰性菌,包括,但不限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例如,鮑曼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乙酸鈣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calocoaceticus)、洛菲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lwoffi));蛭弧菌(Bdellovibrio)(例如,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腸桿菌(Enterobacter)(例如,生癌腸桿菌(Enterobacter cancerogenous)、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牛腸桿菌(Enterobacter cowanii)、格高菲腸桿菌(Enterobacter gergoviae)、泰勒腸桿菌(Enterobacter taylorae));大腸菌(Escherichia)(例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嗜血桿菌(Haemophilus)(例如,杜克氏嗜血桿菌(Haemophilus ducreyi)、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螺旋桿菌(Helicobacter)(例如,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例如,產酸克雷伯氏 菌(Klebsiella oxytoca)、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退伍軍人症桿菌(Legionella)(例如,退伍軍人症嗜肺桿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莫拉菌(Moraxella)(例如,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奈瑟菌(Neisseria)(例如,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變形桿菌(Proteus)(例如,奇異變形桿菌(Proteus mirabilis));假單胞菌(Pseudomonas)(例如,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棲稻假單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變形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沙門桿菌(Salmonella)(例如,邦戈爾沙門桿菌(Salmonella bongori)、腸炎沙門桿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傷寒沙門桿菌(Salmonella typhi));沙雷氏菌(Serratia)(例如,粘質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志賀桿菌(Shigella)(例如,鮑氏志賀桿菌(Shigella boydii)、痢疾志賀桿菌(Shigella dysenteriae)、福式志賀桿菌(Shigella flexneri)、宋內志賀桿菌(Shigella sonnei));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例如,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革蘭氏陰性菌為大腸桿菌
在步驟(b)中,當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與鏈球菌共同培養一段時間(例如,24小時)後,收集該些細胞的培養上清液,以分析該些細胞受活化而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的情形。可利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各種分析方法來檢測發炎性細胞激素的表現量,舉例來說,可利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例如,多重測定法(multiplex assay))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免疫螢光法 (immunofluorescence IFA)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 WB)免疫墨點法(immunoblotting IB)免疫沉澱法(immunoprecipitation IP)或流式細胞分析法(flow cytometry)等分析方法。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操作實施例,是利用ELISA來分析該些經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發炎性細胞激素表現量。
或者是,可偵測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受鏈球菌所活化而表現發炎性細胞激素的表現量情形。可收集該些經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利用分析基因表現量的分析方法來偵測其發炎性細胞激素表現量。所述分析基因表現量的分析方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表現序列標籤(EST)分析的全基因組表達譜(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using 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analysis)基因表現的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cDNA微陣列(cDNA microarray)大規模平行標簽序列定序(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MPSS)RNA定序(RNA sequencing RNA-seq)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例如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即時RT-PCR(real-time RT-PCR或qRT-PCR)數位聚合酶鏈反應(digital-PCR或dPCR)遞減PCR(touchdown PCR)巢式PCR(nested PCR)多重PCR(multiplex PCR)復原條件PCR(reconditioning PCR)等)二維凝膠電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電泳)組織陣列(tissue array)免疫組織化學(immunochemistry IHC)染色等。
接著,在將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活化後,利用該些已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測試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步驟(c))具體步驟是 對該些已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待測的候選藥物,使該些已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與各待測的候選藥物共同培養一段時間(例如,16至72小時,如:16 18 24 36 48 60或72小時;較佳地,是處理24小時)(步驟(c))具體對細胞投予的候選藥物濃度,可參照各候選藥物的仿單中有關藥物動力學章節所建議之穩定狀態下的血清低谷濃度 舉例來說,阿達木單抗(HUMIRA®)使用4微克/毫升;高利木單抗(SIMPONI®)使用0.5微克/毫升;古塞庫單抗(TREMFYA®)使用1.2微克/毫升;依賽珠單抗(TALTZ®)使用3.5微克/毫升;司庫奇尤單抗(COSENTYX®)使用34微克/毫升;優特克單抗(STELARA®)使用0.25微克/毫升
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可以是現行用於治療乾癬的藥物,或是開發中的用於治療乾癬的潛力藥物。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包含阿維A 阿法西普、蔥酚、阿普斯特、倍他米松、卡泊三烯、卡泊三醇、鈣化三醇、倍氯松、焦油、環孢素、地蔥酚、依那西普、氟輕松、氫化可的松、英夫利昔單抗、胺甲喋呤、吡美莫司、他克莫司、他紮羅汀、維甲酸、ALX-0761 BCD-085、必美珠單抗、博達盧單抗、CJM112 CNTO 6785 COVA322、依賽珠單抗、LY3114062 MSB0010841 NI-1401、培拉珠單抗、任多盧單抗、RG7624 司庫奇尤單抗、伏那珠單抗、布拉庫單抗、古塞庫單抗、米利珠單抗、瑞莎珠單抗、蒂爾他昔單抗、優特克單抗、阿達木單抗、賽妥珠單抗、依那西普、高利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以及/或是來那西普此外,在一特定實施方式中所述複數個候選藥物是包含阿達木單抗、高利木單抗、古塞庫單抗、依賽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以及優特克單抗
在步驟(d)中,在特定候選藥物處理後,分別收集該些細胞的培養上清液或該些細胞,以上述分析方法來分析該些細胞受藥物影響所導致的發炎性細胞激素表現量變化情形,特別是關於干擾素-γ介白素-13,以及其他發炎性細胞激素(例如,介白素-6 介白素-8 介白素-12,或介白素-17等)的表現量變化情形
之後,在步驟(e)中,是利用步驟(d)所檢測到之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的表現量變化情形從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治療藥物 所述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的表現量變化情形是指 步驟(b)中的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的表現量(即,投予特定候選藥物之前)與步驟(d)中的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的表現量(即,投予特定候選藥物之後)的相對變化率。相關計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式(I)為計算干擾素-γ的表現量變化率的公式,而式(II)則為計算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變化率的公式
式(I)
依據本揭示內容較佳實施方式,在步驟(e)中,所述治療藥物是從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選出對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依據式(I)的計算結果)的藥物,或是選出對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使該比值達到最小)(依據式(II)的計算結果)的藥物。依據一操作實施例 是對特定乾癬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處理阿達木單抗及優特克單抗,其中投予阿達木單抗可使細胞之干擾素-γ的表現量約下降9.4%,而投予優特 克單抗則可使細胞之干擾素-γ的表現量約下降12.8;在該實施例中,係選擇以優特克單抗來治療該乾癬病患。依據另一操作實施例 是對特定乾癬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處理依賽珠單抗及優特克單抗其中投予依賽珠單抗可使細胞之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約上升4.2%,而投予優特克單抗則可使細胞之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約下降5.9;在該實施例中,係選擇以優特克單抗來治療該乾癬病患。
亦或是,習知技藝人士可基於上述式(I)的計算結果來篩選治療藥物。依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 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至少1%的干擾素-γ表現量(例如,降低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或300的干擾素-γ表現量),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較佳地,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1至20%的干擾素-γ表現量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更佳地,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1至10%的干擾素-γ表現量,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在特定實施方式中,所述候選藥物約可分別降低4.1 4.6 8.0 9.4 12.8 13.5 13.9 16.9的干擾素-γ表現量
當可想見,習知技藝人士亦可基於上述式(II)的計算結果來篩選治療藥物。依據本揭示內容某些替代性實施方式 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至少1的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例如,降低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或300的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較佳地,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1至30%的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更佳地,若一候選藥物約可降低1至10%的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則該候選藥物可篩選為治療藥物。在特定實施方式中,所述候選藥物約可分別降低1.1 4.3 4.6 5.9 9.2 27.1的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
2.治療方法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是關於一種用以治療一個體之乾癬的方法 所述治療方法包含:
(1)藉由以下步驟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該個體之乾癬,包含:
(1a)自該個體取得一離體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
(1b)以一刺激物活化步驟(1a)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細胞產生干擾素-γ及介白素-13
(1c)對步驟(1b)之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該複數個候選藥物;
(1d)分別檢測步驟(1c)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以及
(1e)基於步驟(1d)所檢測到之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由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該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對該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對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以及
(2)對該個體投予一有效量之步驟(1e)的治療藥物
在本揭示內容治療方法中,篩選治療藥物的步驟(即步驟(1)中所述之步驟,包含步驟(1a)至(1e))與本揭示內容篩藥方法相同,為求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2)則是對該個體投予步驟(1)篩選出之治療藥物,可藉由口服、靜脈內、皮內、皮下、經皮、局部表面塗抹,或肌肉內等途徑來對該個體施予本揭示內容藥學組合物依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是經由靜脈內注射方式對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治療藥物,以達到治療目的。
所述個體是一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大鼠、小鼠、天竺鼠、猴子、豬、山羊、牛、馬、狗、貓、鳥及雞。較佳地,所述個體是人類。
利用本揭示內容治療方法所治療之個體,可藉由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 PASI)來評估治療成 效。所述PASI的評估方式涵蓋乾癬面積(Area)及乾癬嚴重度(Severity)的評估,如表1及表2所示,並在評估乾癬面積及乾癬嚴重度後,所得之數值,藉由下列公式來計算PASI PASI 0.1×(Eh Ih Dh)×Ah 0.3×(Et It Dt)×At 0.2×(Eu Iu Du)×Au 0.4×(El Il Dl)×A1部位:頭部(h)、軀幹(t)、上肢(u)、下肢(l)
表1 乾癬面積(Area):合併總面積佔體表%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4-4
部位:頭部(h)、軀幹(t)、上肢(u)、下肢(l)
表2 乾癬嚴重度(Severity)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4-5
藉由本揭示內容方法所治療之個體,可發現治療前後PASI明顯改善,舉例來說,相較於治療前的PASI,治療後的PASI可至少改善3分以上,例如可改善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或25分
下文提出多個實驗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某些態樣,以利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作本發明,且不應將這些實驗例視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據信習知技藝者在閱讀了此處提出的說明後,可在不需過度解讀的情形下,完整利用並實踐本發明。此處所引用的所有公開文獻,其全文皆視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實施例
材料及方法
1.病患及臨床樣本
本研究採用一組臺灣乾癬病患在完成樣本收集之前,所有參與者均已獲得書面告知同意書。
2.細胞分離及培養
採集乾癬病患的周邊血(全血)16毫升至細胞預備管(cell preparation tube CPT)中。接著,將血液離心1700×g 15分鐘,再以3毫升吸量管吸取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之後,以磷酸鹽緩衝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清洗細胞並培養於RPMI 1640培養基中,並添加10%之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及1之抗生素。將細胞培養於37℃含5之二氧化碳的培養箱中
有關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活化及測試候選藥物,是將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與A型鏈球菌(產膿鏈球菌)的菌液麥克法蘭2(McFarland 2)溶液的濃度以及不同的生物製劑候選藥物共同培養24小時後 收集細胞上清液分析發炎激素(包含干擾素-γ介白素-13,以及其他發炎性細胞激素(例如,介白素-6 介白素-8 介白素-12,或介白素-17等))的濃度。本研究中所檢測的生物製劑候選藥物 其使用濃度是參考各該生物製劑仿單中於藥物動力學章節所揭示之穩定狀態下 的血清低谷濃度。具體使用濃度如下:阿達木單抗(HUMIRA®)使用4微克/毫升;高利木單抗(SIMPONI®)使用0.5微克/毫升;古塞庫單抗(TREMFYA®)使用1.2微克/毫升;依賽珠單抗(TALTZ®)使用3.5微克/毫升;司庫奇尤單抗(COSENTYX®)使用34微克/毫升;優特克單抗(STELARA®)使用0.25微克/毫升。
3.統計分析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定量的實驗數據皆是以平均值±標準差(Mean±SD)來呈現 利用斯皮曼等級相關係數(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 (1)治療前後所得之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 與(2)乾癬病患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於投予候選藥物前後所得之(a)發炎性細胞激素(例如,干擾素-γ)的改變比率或差值 或(b)發炎性細胞激素的比值(例如,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改變比率或差值二者之間關連性。雙尾的學生t檢驗用於比較不同樣本,且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 P<0.05 ** P<0.01
實施例1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發炎性細胞激素變化量之間的關係
由於不同乾癬病患對於不同生物製劑所產生的治療反應各有不同,因此發展出針對各乾癬病患評估適合該病患所使用的療法的評估用藥方法至關重要 本研究因而發展出利用投藥前後,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所產生的發炎性細胞激素或發炎性細胞激素的比值的表現量變化作為用藥指標,藉以評估該患者是否適合特定療法。在本實施例中,是分析不同病患在接受特定生物製劑治療前後,其PASI變化與其發炎性細胞激素的表現量變化(即,比率或差值)之間的關係
實施例1.1 干擾素-γ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干擾素-γ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3至表4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干擾素-γ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干擾素-γ變化量在計算PASI變化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計算干擾素-γ變化量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投藥前]×100
表3 治療前後的PASI與干擾素-γ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7-6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8-7
表4 表3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8-8
基於上述表3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會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即,病患的乾癬情形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此同時,亦發現干擾素-γ表現量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舉例來說,以病患A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18.8%及100.0%,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下降0.6及3.2;同時,其干擾素-γ表現量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9.4%及12.8%,而其干擾素-γ表現量的差值分別下降1.29及1.75皮克/毫升,以此類推。據此,本實施例進一步以統計分析治療前後的PASI與干擾素-γ變化量之間的關係,並總結於表4中。基於上述表4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干 擾素-γ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顯著相關且PASI下降差值則與該病患的干擾素-γ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顯著相關。據此,干擾素-γ在治療前後的表現量變化(無論是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可作為乾癬病患的用藥指標。
實施例1.2 介白素-6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介白素-6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5至表6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介白素-6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介白素-6變化量。在計算PASI變化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計算介白素-6變化量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投藥前]×100
表5 治療前後的PASI與介白素-6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29-10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0-11
表6表5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0-12
基於上述表5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 介白素-6表現量的改變比率或差值則產生上升或下降的變化 舉例來說,以病患A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18.8%及100.0%,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下降0.6及3.2;同時,其介白素-6表現量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5.7%及13.1%,而其介白素-6表現量的差值分 別下降15.38及35.34皮克/毫升,以此類推。據此,為瞭解PASI與介白素-6兩者之間變化量的關係,本實施例進一步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結果提供於表6中。基於上述表6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6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無顯著相關且PASI下降差值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6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亦無顯著相關。
實施例1.3 介白素-8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介白素-8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7至表8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介白素-8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介白素-8變化量。在計算PASI變化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計算介白素-8變化量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投藥前]×100
表7 治療前後的PASI與介白素-8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1-13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2-14
表8 表7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2-15
基於上述表7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介白素-8表現量的改變比率或差值則產生上升或下降的變化舉例來說,以病患A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18.8%及 100.0%,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下降0.6及3.2;同時,其介白素-8表現量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19.7%及9.5%,而其介白素-8表現量的差值分別下降789.96及379.46皮克/毫升,以此類推。據此,為瞭解PASI與介白素-8兩者之間變化量的關係,本實施例進一步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結果提供於表8中。基於上述表8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8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無顯著相關且PASI下降差值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8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亦無顯著相關。
實施例1.4 介白素-12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介白素-12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9至表10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介白素-12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介白素-12變化量。在計算PASI變化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計算介白素-12變化量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投藥前]×100
表9 治療前後的PASI與介白素-12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3-16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4-17
表10 表9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4-18
基於上述表9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介白素-12表現量的改變比率或差值則產生上升或下降 的變化舉例來說,以病患B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上升6.7%及下降98.7%,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上升1及下降14.8;同時,其介白素-12表現量的改變比率分別上升30.0及下降33.8,而其介白素-12表現量的差值分別上升2.57及下降2.89皮克/毫升,以此類推。據此,為瞭解PASI與介白素-12兩者之間變化量的關係,本實施例進一步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結果提供於表10中。基於上述表10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12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無顯著相關且PASI下降差值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12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亦無顯著相關。
實施例1.5 介白素-17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介白素-17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11至表12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介白素-17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介白素-17變化量。在計算PASI變化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計算介白素-17變化量時,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投藥前)/投藥前]×100
表11 治療前後的PASI與介白素-17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5-19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6-20
表12 表11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6-21
基於上述表11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介白素-17表現量的改變比率或差值則產生上升或下降的變化 舉例來說,以病患A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18.8%及100.0%,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下降0.6及3.2;同時,其介白素-17表現量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5.0%及1.1%,而其介白素-17表現量的差值分別下降3.44及0.76皮克/毫升,以此類推。據此,為瞭解PASI與介白素-17兩者之間變化量的關係,本實施例進一步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結果提供於表12中。基於上述表12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17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無顯著相關 且PASI下降差值則與該病患的介白素-17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亦無顯著相關。
總結上述結果 本實施例證明在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 干擾素-γ會產生表現量下降的變化(無論是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因此干擾素-γ表現量下降可作為乾癬病患的用藥指標。
實施例2 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量之間的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是分析不同病患在接受特定生物製劑治療前後,其PASI變化與其發炎性細胞激素的比值的表現量變化(即,改變比率或差值)之間的關係。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與投藥前後的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量之間的關係及相關統計分析如表13至表14所示。其中,治療前後的PASI變化是指,個別病患在接受個別生物製劑之前及之後,記錄其PASI的數值變化;而投藥前後的干擾素 -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量則是指,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以本揭示內容所述之篩選藥物的方法,於體外測試個別生物製劑所得之投予藥物之前及之後的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量。有關計算PASI變化的部分,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為:[(治療後-治療前)/治療前]×100 而在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量的部分,所述差值的計算方式為:投藥後所得之(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投藥前所得之(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而所述改變比率的計算方式如上文式(II)所示
表13 治療前後的PASI與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變化情形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8-22
表14 表13之相關統計結果
Figure 110146133-A0101-12-0039-24
基於上述表13結果可知,對一特定乾癬病患來說,投予不同生物製劑進行治療,會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或差值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與此同時,亦發現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改變比率或差值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舉例來說,以病患C而言,相較於投予HUMIRA®或STELARA®治療前,在治療後可造成其PASI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96.2%及7.7%,而其PASI的差值分別下降12.5及1;同時,其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改變比率分別下降27.1%及4.3%,而其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差值分別下降12.4及1.98,以此類推。據此,本實施例進一步以統計分析治療前後的PASI與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之間的關係,並總結於表14中。基於上述表14結果可知,不同生物製劑的治療前後PASI下降比率與該病患的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顯著相關 但PASI下降差值 則與該病患的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的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無顯著相關。據此,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在治療前後的表現量變化(無論是下降比率或下降差值)均可作為乾癬病患的用藥指標。
實施例3 篩選藥物以治療乾癬病患
基於實施例1及實施例2的結果,證實利用干擾素-γ及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在治療前後的表現量下降變化可作為乾癬病患用藥的指標,因此,本實施例遂評估體外先行篩藥方法的可行性,亦即先在體外利用本發明細胞篩檢平台以篩選出適合該細胞之來源病患的藥物,再對該病患投予所篩選出的藥物。
參照第1圖,為本實施例之一名在門診收治的乾癬病患(即實施例1及2中的病患C)的治療結果該名病患起初是以STELARA®治療六個月後,未發現有顯著的改善乾癬病灶處呈現發紅、目測病灶具有厚度,且近看有大量脫屑情形(第1圖之A小圖(背部) C小圖(大腿後側) E小圖(小腿後側(局部)))。為尋求對該病患最佳的治療藥物,爰採取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來進行本發明篩藥方法,並篩選出可對該病患產生最佳療效的藥物來做治療從本發明篩藥方法的結果中發現,該病患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對於HUMIRA®的反應較佳(投藥後所得之干擾素-γ/介白素-13的比值為HUMIRA® 33.4,而STELARA® 43.82)據此,後續治療遂改用HUMIRA® 並在治療6個月後,發現該病患的病情顯現出顯著改善乾癬病灶處的發紅情形消退、病灶厚度未增厚,且脫屑情形減輕(第1圖之B小圖(背部) D小圖(大腿後側) F小圖(小腿後側(局部))),且該病患的PASI亦從原先HUMIRA®治療前的13進步到HUMIRA®治療後的0.5
基於上述結果,本發明篩藥方法藉由先在體外評估細胞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的表現量的變化(例如:干擾素-γ表現量下降比率,或干擾素-γ表現量/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的下降比率),以此作為該細胞之來源個體的用藥依據,確實可達到明顯改善藥物療效的目的,具有請求發明專利保護的實益
雖然上文實施方式中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悖離本發明之原理與精神的情形下,當可對其進行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9)

  1. 一種自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一治療藥物的方法,其中該治療藥物係用以治療一個體之乾癬,包含:
    (a)自該個體取得一離體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b)以一刺激物活化步驟(a)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使細胞產生干擾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及介白素-13(interleukin-13 IL-13)
    (c)對步驟(b)之活化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分別投予該複數個候選藥物;
    (d)分別檢測步驟(c)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以及
    (e)基於步驟(d)所檢測到之該干擾素-γ及該介白素-13的表現量,由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篩選出該治療藥物,其中該治療藥物對該干擾素-γ的表現量具有最高的抑制能力,或是使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達到最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治療藥物是相較於投予該候選藥物前,在投予該候選藥物後至少降低1%之該干擾素-γ表現量與介白素-13表現量的比值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刺激物為一革蘭氏陽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一革蘭氏陰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或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革蘭氏陽性菌為產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革蘭氏陰性菌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候選藥物中的每一個是選自由 阿維A (Acitretin) 阿法西普(alefacept) 蔥酚(Anthralin)、阿普斯特(Apremilast)、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卡泊三烯(Calcipotriene)、卡泊三醇(Calcipotriol)、鈣化三醇(Calcitriol)、倍氯松(Clobetasol)、焦油(Coal tar)、環孢素(Cyclosporine)、地蔥酚(Dithranol)、依那西普(Etanercept)、氟輕松(Fluocinolone)、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胺甲喋呤(Methotrexate)、吡美莫司(Pimecrolimus)、他克莫司(Tacrolimus)、他紮羅汀(Tazarotene)維甲酸(Tretinoin)必美珠單抗(Bimekizumab)、博達盧單抗(Brodalumab)、依賽珠單抗(Ixekizumab)、培拉珠單抗(Perakizumab)、任多盧單抗(Remtolumab)司庫奇尤單抗(Secukinumab)、伏那珠單抗(Vunakizumab)布拉庫單抗(Brazikumab)、古塞庫單抗(Guselkumab)、米利珠單抗(Mirikizumab)、瑞莎珠單抗(Risankizumab)、蒂爾他昔單抗(Tildrakizumab)、優特克單抗(Ustekinumab)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高利木單抗(Golimumab)、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以及來那西普(Lenercept)所組成的群組。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候選藥物是由:阿達木單抗、高利木單抗、古塞庫單抗、依賽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以及優特克單抗所組成。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TW110146133A 2020-07-24 2020-07-24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TW202222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133A TW2022223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133A TW2022223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346A true TW202222346A (zh) 2022-06-16

Family

ID=83062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133A TW2022223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223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ostegui et al. Open‐label, phase II study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nakinumab treatment in active hyperimmunoglobulinemia D with periodic fever syndrome
Liu et al. Immune adaptation to chronic intense exercise training: new microarray evidence
Fitzgerald et al. Rapid responses to anakinra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Dong 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irculating Th17, Th1 and Tc1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nd in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JP5697119B1 (ja) そう痒を伴う疾患に罹患した患者のil−31アンタゴニストによる治療に対する応答を予測する方法
Otani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L-17A on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tis
Marotte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bioactiv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gene polymorphism at− 308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ed with a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hibitor
TW201529081A (zh) 在癌症免疫療法中有用的生物標記
ES2523147T3 (es) Composiciones y métodos para el tratamiento sistémico de la artritis
Wu et al. Epithelium-derived IL17A Promotes Cigarette Smoke–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production
Calvo-Barreiro et al. Selected clostridia strains from the human microbiota and their metabolite, butyrate, improv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Xu et al. Soluble IL-6R-mediated IL-6 trans-signaling activ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psoriasis
Khoury et al. Glucocorticoid-induced eosinopenia in humans can be linked to early transcriptional events
Coulibaly et al. STAT3 governs the HIF-1α response in IL-15 primed human NK cells
Ohya et al. Impaired Interleukin‐18 Signaling in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TWI770565B (zh)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JP6671298B2 (ja) Th1及びth2細胞集団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アッセイ
WO2022016509A1 (zh) 一种用以筛选药物的方法,以及该药物用于治疗牛皮癣的用途
TW202222346A (zh)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的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TWI802924B (zh) 一種用以篩選藥物之方法,以及該藥物於治療乾癬的用途
Ma et al. Attenuated IL-2 muteins leverage the TCR signal to enhance regulatory T cell homeostasis and response in vivo
Ma et al. Expression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KR102208549B1 (ko) G-CSF 및 IL-1β를 이용한 호중구성 폐 염증질환의 진단,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Wang et al. Peptidase inhibitor 16 promotes inflammatory arthritis by suppressing Foxp3 expression via regulating K48-linked ubiquitin degradation Bmi-1 in regulatory T cells
Mijušković et al. Serbian association of dermatovenereologist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