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8712A -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8712A
TW202218712A TW110131392A TW110131392A TW202218712A TW 202218712 A TW202218712 A TW 202218712A TW 110131392 A TW110131392 A TW 110131392A TW 110131392 A TW110131392 A TW 110131392A TW 202218712 A TW202218712 A TW 2022187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abdominal
strap
buckle portion
loo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可 陶德 威斯
納森 韋恩 賽夫
史蒂芬 大衛 薛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71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15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A44B11/2519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with two buttons ac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18Full body harnesses covering at least shoulders and thig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25Details and accessories
    • A62B35/0031Belt sorting accessories, e.g. devices keeping the belts in comfortable 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25Details and accessories
    • A62B35/0037Attachments for lifelines and lanyar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具有第一及第二腹部條帶,且具有至少大致上與使用者的一矢狀面對齊的一腹部環扣。

Description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本標的申請案係關於安全吊帶,具體而言係關於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的安全吊帶。
安全吊帶經常用以減少使用者遭遇墜落的可能性,及/或在墜落事件中讓使用者安全止墜。此類吊帶常與一繫索、一垂直安全系統或爬梯協助系統、一自縮回救生索、及其他墜落防護設備中之一或多者組合使用。
概括而言,在本文中揭示一種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具有第一及第二腹部條帶,且具有至少大致上與使用者的矢狀面對齊的一腹部環扣。此等及其他態樣將經由下文的詳細說明而顯而易見。然而,無論如何,不應將本案發明內容解釋為限制可主張的申請標的,不論此申請標的是在最初申請之申請案的申請專利範圍內所提出,或是在審理中以修改或是其他方式呈現的申請專利範圍中皆然。
各圖式中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某些元件可能存在有相同或等效的複數者;在此類情況下,一元件符號可僅指示一或多個代表性元件,但應瞭解,此類元件符號適用於所有此等相同元件。除非另外指示,本說明書內所有圖式與繪圖都未依照比例,並且係經選取用於例示本發明不同實施例之目的。尤其是,許多組件的尺寸僅供例示,並且除非明確指示,否則應當可從該等圖式推斷許多組件的尺寸之間並無關聯。雖然可在本揭露中使用諸如「第一(first)」與「第二(second)」等用語,但是仍應理解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彼等用語在使用時僅為相對概念。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大致上(generally)」當作特性或屬性的修飾詞時,除非另有具體定義,否則 意指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辨識該特性或屬性,但是不需要高度近似。
下列術語係相對於由直立站著的此類使用者穿戴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來界定。因此,如本文所揭示之吊帶組件的位置、定向等的說明(包括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係相對於由直立站著的使用者穿戴之吊帶,除非另有說明。然而,此用語係用於說明之清晰性,且在工作場所使用期間,不限制吊帶及其組件之實際定向。
諸如垂直(vertical)、向上(upward)及向下(downward)、上(upper)、下(lower)、上方(above)及下方(below)、及類似用語的用語對應於當吊帶由直立站著的使用者穿戴時的習知方向。垂直軸(v)在本文中的各種圖式中皆示出。橫向方向指使用者及吊帶之習知右左方向,如本文中各圖式中的橫向軸(t)所指示。用語腹部(ventral)係指使用者的上身的前側,以及位於其上的吊帶部分與組件;用語背部(dorsal)係指使用者的上身的後側,以及位於其上的吊帶部分與組件。背部腹部方向係通過使用者的身體(具體而言,通過軀幹)向前向後延伸之方向,如本文中各圖式中的背部腹部軸(d-v)所指示。
除非另有指明,否則諸如向內(inward)的用語表示沿著背部腹部軸向內朝向使用者的身體之方向;除非另有指明,否則諸如向外(outward)的用語表示沿著背部腹部軸向外遠離使用者的身體之方向。諸如橫向向內及橫向向外的用語對於此使用而言為例外;其等指示分別沿著橫向(t)軸朝向及遠離使用者身體及吊帶的矢狀面之方向。
如本文中所使用,矢狀面(有時稱為中間矢狀面)具有作為一垂直平面之習知意義,該垂直平面向下延伸該使用者的身體之橫向中心線,以將使用者的身體對稱地分成左及右部分;用語矢狀面亦應用於直立位置的此類使用者穿戴下之本文所揭示之吊帶。矢狀面係描繪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5/0165246號的圖9中的品項501,其為了此目的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1:墜落防護安全吊帶
2,3:條帶
4:肩墊/背墊
5:條帶
6,7:腹部條帶
8:腰部/臀部墊
9,9’:區段
11:背板
12,13:最下區段
14:主表面
15:主表面
16,17:主表面
18,19:180度扭轉
40:D環
50:腹部環扣
100:第一環扣部分
101:基板
102:蓋板
103,103a,103b:緊固件
104:腹部D環
105:連接器
106:槽
107:帶有槽的本體
108:連接臂
109:孔隙
111:內部空間(接收腔)
112:閂鎖
113:偏置構件(線圈彈簧)
114:凸耳
115:肩部
116,117:通道
118:旋轉軸
119:開口
121,122,124:孔隙
123:傾斜接觸表面
125:孔隙
200:第二環扣部分
201:主體
202:槽
203:扣件
204:齒
205:空間
211:區域
302:細長槽
306,307:輔助槽
311:區域
402:細長槽 406,407:輔助槽
〔圖1〕係配備有例示性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的例示性墜落防護安全吊帶的後視圖。
〔圖2〕係配備有例示性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的例示性墜落防護安全吊帶的前視圖,其中該吊帶部分由使用者穿上且其中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尚未彼此附接。
〔圖3〕係圖2的例示性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完全由使用者穿上時的前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已彼此附接以形成腹部環扣。
〔圖4〕係例示性腹部環扣的前視圖。
〔圖5〕係例示性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的前視圖,該等環扣部分可彼此附接以形成圖4之腹部環扣。
〔圖6〕係圖5之例示性第一環扣部分的前視部分分解視圖。
〔圖7〕係另一例示性腹部環扣的前視圖。
在勞工處於升高的高度或以其他方式處於墜落風險的情況中,廣泛使用墜落防護安全吊帶,有時稱為全身安全吊帶。墜落防護安全吊帶經構形以與墜落防護裝置或設備(例如,諸如自縮回救生索、水平救生索、繫索或類似者)組合作用,以提供墜落防護。因此,在尋常使用中,至少一個此類墜落防護裝置一般連接至安全吊帶,例如,連接至吊帶所攜載的D環(或其他合適的連接點)。墜落防護安全吊帶有別於例如通用用途品項(諸如背包及類似者)。
如圖1至圖3中的通用表示所繪示,墜落防護安全吊帶1將包含條帶及相關品項的總成,其可在墜落事件中共同支撐吊帶的使用者(穿戴者)的重量。圖1及圖2之描繪意欲作為例示性表示;實際上,安全吊帶可從這些圖式中所示的具體配置在一些態樣上進行變化。另外,圖1及圖2的例示性吊帶有許多不同,且不應解讀為是相同吊帶的不同視圖。
此類吊帶的條帶經常包含由以下製成的平坦繫帶:例如,織造合成織物,例如,諸如聚醯胺(polyamide)、芳香族聚醯胺 (polyaramid)(例如,諸如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例如,諸如Dyneema);及類似者。此類條帶一般係可撓性,使得其等可適形於穿戴者身體的表面、可行進穿過扣環、導件、環、及類似者中之一或多者,但一般不會顯著地可延伸。此類條帶彼此互連,且經常配裝有各種墊(例如,肩墊4與腰部/臀部墊8)以增強吊帶的舒適度,以及各種扣環、閂鎖、連接器、環、導件、額外墊(例如,諸如胸墊及/或腿墊等)。此類組件及此類組件之例示性配置係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號第8959664號、第9174073號及第10137322號中,其全部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安全吊帶1一般包括第一與第二(右與左)條帶3與2,該等條帶延伸於使用者的肩部的頂部上方,如圖2與圖3所示。圖2描繪一吊帶,其已部分地穿上,其中第一環扣部分100及第二環扣部分200尚未彼此附接;圖3描繪此類吊帶,其已完全地穿上,其中環扣部分100及200已經彼此附接以形成腹部環扣50,如本文稍後所詳細討論者。
在穿戴者的腹部(前)側上,肩部條帶3與2沿穿戴者的軀幹大致上向下繼續,如在圖2及圖3中所見。在此類位置處,這些條帶在本文中將稱為腹部條帶7及6(注意,各腹部條帶通常係一肩部條帶的不間斷連續,如從圖1至圖3所顯見)。第一及第二腹部條帶7及6將大致上沿著使用者的軀幹向下延伸,使得條帶7及6的最下區段12及13將駐留於使用者的臀部處或附近。經常,腹部條帶7及6的最下區段12及13將交會於且例如與條帶5互連(其可稱為一腰部 條帶、臀部條帶等),其環繞使用者的腰部/臀部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如圖1所示。(在各種吊帶設計中,可存在或可不存在腰部條帶。)在許多實施例中,腹部條帶6及/或7可各為從肩部連續延伸至臀部的單件繫帶。在其他實施例中,腹部條帶6及/或7可採取兩件個別繫帶的形式,其等沿著條帶6或7在一些位置處彼此附接(依據定義,此一位置將不會位於腹部環扣處)。所有此類設計變化皆由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條帶(strap)」涵蓋。
在許多安全吊帶設計中,在穿戴者軀幹的後(背部)側的第一與第二肩部條帶3與2將在背部交叉點處彼此相交、重疊、及橫越,背部交叉點例如位於肩胛骨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存在一背板11及/或一背墊4(其可繼續向上作為一肩墊),如在圖1的例示性設計中。通常,在此類位置處提供背側D環40,如圖1中所示。一些安全吊帶,例如多用途安全吊帶、具體地經構形以與垂直或攀爬協助系統一起使用的吊帶等,可包含腹部D環104,如本文各圖式中所繪示的。(D環亦可提供在其他位置處,例如在臀部處,如在圖1的例示性設計中可顯見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吊帶1亦將包括腿或大腿條帶(圖1至圖3中所示,未編號);在各種實施例中,一些此類條帶可為或可不為一腹部條帶的連續。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其他相對可撓性吊帶組件(諸如墊及軟墊),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可或可不包括可係相對剛性(例如,由模製塑膠及/或金屬製成)的一或多個板(例如,如上述的背板)。雖然本文的圖式中未顯示,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腹部條 帶6及/或7(及/或任何其他條帶,例如,腰部條帶、腿部條帶等)可配備條帶調整器,該條帶調整器可用以依需要調整條帶的長度。例示性條帶調整器係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8794378號中。本文之揭露將清楚區別本文所揭示之腹部環扣與條帶調整器。如本文中所揭示的吊帶將不必然需要,且在許多實施例中將不包括一耦合器條帶(亦即,大致水平、橫向延伸的條帶,其於習知H型吊帶的左及右胸部條帶之間延伸至彼此,如美國專利第9993048號的圖1的品項202所例示)。
墜落防護安全吊帶習知上為兩種一般類型。在吊帶的一個一般類型中,一腹部條帶從使用者的右肩部延伸至右臀部,且另一條帶從左肩部延伸至左臀部。通常,此類腹部條帶沿著使用者的軀幹沿著大致垂直筆直的路徑下降。此類吊帶(其有時稱為H型吊帶)習知上包括上述一般類型的一耦接器條帶,其大致上橫向地延伸自一個腹部條帶至其他腹部條帶(亦即,其形成「H」之水平橫條)。此類吊帶具有的優點在於,其可相對容易穿上,例如,以夾克或背心的一般方式。亦即,此一吊帶之腹部條帶可向前包覆繞著上軀幹,之後使用胸帶耦合器來建立兩個腹部條帶之間的連接。
吊帶的第二一般類型係所謂的交叉型吊帶。在此一吊帶中,一腹部條帶從右肩部延伸至左臀部,而另一腹部條帶從左肩部延伸至右臀部。(在此及其他處,用語肩部(shoulder)係指從頸的橫向邊緣延伸至三角肌的橫向外界限之大致區域。同樣地,用語臀部(hip)涵蓋從腹直肌至橫向上覆於髂脊(iliac crest)的肌肉與組織之大致區域)。因此,腹部條帶彼此交叉,例如,在使用者的胸骨附近。此類吊帶可 具有優點在於重新分配不對稱力,該不對稱力可例如源自掛在使用者臀部上的重工具。此類吊帶亦可有利地將腹部D環定位於使用者軀幹之橫向中心(矢狀面)附近,其可特別有利於女性使用者及/或當吊帶與垂直安全系統、攀爬協助系統或類似者組合使用時。當有利地使D環直接連接至腹部條帶,而非連接至上述之耦合器條帶時,此可達成。然而,交叉型吊帶具有缺點在於,吊帶無法像夾克或背心般穿上。而是,吊帶必須以穿套頭毛衣的一般方式在使用者的頭部上向下拉。此可係麻煩的,特別是對於吊帶的新手使用者來說,且可導致條帶的短暫混亂糾結。
擬交叉設計
本設計係一種擬交叉設計,其保留兩種類型的吊帶的優點。依據定義,擬交叉設計表示一配置,其中該吊帶之一第一腹部條帶7自使用者的右肩部延伸至使用者的右臀部,且該吊帶之一第二腹部條帶6自使用者的左肩部延伸至使用者的左臀部,如在H型吊帶中。然而,各腹部條帶通常不以H型吊帶的通常方式沿著使用者的軀幹向下垂直筆直延伸。取而代之的是,各腹部條帶(當其從使用者的肩部向下延伸時)向內橫向偏離(朝向使用者與吊帶的矢狀面),使得腹部條帶以顯示於圖3中的一般方式在腹部環扣50處彼此緊密接近(例如,10cm內)。然後,當各腹部條帶從腹部環扣向下繼續時,其向外橫向偏離,使得其延伸至與腹部條帶所源自之肩部相同的側上的臀部,如在圖3中明顯可見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可如此達成:藉由在第一腹部條帶7上安裝一第一環扣部分100,並藉由在第二腹部條帶6上安裝一第二環扣部分200,如在圖2中所示。當穿上該吊帶時,兩個環扣部分100及200可橫向向內朝彼此移動(亦即,朝向使用者的矢狀面),且可拆卸地附接至彼此,以形成腹部環扣50,如在圖3中所示。將理解的是,此可依大致上類似於H型吊帶之穿上的方式來執行,而不是必須在使用者頭部上向下拉動的吊帶。
在一擬交叉設計中,腹部環扣50將至少大致上與該使用者及吊帶的矢狀面對準,如從圖3明顯可見者。此意謂著,該腹部環扣將至少大致上相對於該使用者及吊帶之右左(橫向)軸置中,使得該矢狀面行進通過腹部環扣的至少一些部分。經常,該矢狀面可接近或非常接近該環扣之橫向中心(例如,4、2、或1cm內)。
然而,在許多實施例中,第一腹部條帶7或第二腹部條帶6之任一者沒有部分將對準使用者及吊帶之矢狀面。換句話說,在此類實施例中,該等腹部條帶可彼此橫向地間隔開,從矢狀面橫向地向外,使得矢狀面不會通過任一腹部條帶的任何部分,如在圖3中所描繪之配置所例示。此外,在此類實施例中,任一腹部條帶沒有部分與另一腹部條帶之任何部分呈重疊關係,同樣如從圖3明顯可見。所謂任何二(或更多)個品項處於重疊關係意指,沿著背部腹部方向行進通過該等品項之一者之至少一些部分的一條線亦將行進通過另一品項的至少一些部分。將瞭解到,當吊帶條帶全部處於穩定適當且貼合 適配的條件中時,上述條件適用,雖然這些條件可能暫時違反,例如,當吊帶的使用者扭轉、彎曲、或在穿戴吊帶的程序中時。
腹部條帶的180度扭轉
在許多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腹部條帶7及/或6中之至少一者、及安裝在該腹部條帶上的該環扣部分(100及/或200)可經構形使得該腹部條帶展現180度扭轉。180度扭轉意指,當該腹部條帶沿著使用者的軀幹向下行進,其繞一旋轉軸經歷180旋轉,該旋轉軸大致上與該腹部條帶之長軸對準,使得主表面在腹部環扣上方之條帶區段面向內(朝向使用者的身體),在腹部環扣下方之條帶區段中面向外(遠離使用者的身體)(且反之亦然)。
因此,請參照例示性腹部條帶7,如在圖3中所示,條帶7之主表面14在使用者的上胸部上面向內,且在使用者的下腹部上面向外;對於條帶7之相對主表面15則相反。類似地,對於圖3之條帶6,主表面16及17分別在腹部環扣50上方及下方交換向內向外定向。因此,在圖3所描繪的實施例中,腹部條帶7及6各經構形以包含180度扭轉18及19。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單個腹部條帶可以此類方式構形。在此種情況下,其他條帶可例如以習知H型吊帶之腹部條帶的一般方式大約垂直地構形。然而,在許多實施例中,可有利地構形腹部條帶兩者具有180度扭轉。
在許多實施例中,安裝在腹部條帶上的環扣部分可經構形以指定180度扭轉發生在環扣部分處(如在圖3中所描繪之例示性 180度扭轉18及19)。「在...處(at)」意指在環扣部分的數(例如,4、2、或1)cm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類配置可藉由在環扣部分上提供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來促進,腹部條帶通過該細長槽。(此類槽在本文中有時可稱為垂直細長槽;應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指定,此表示至少大致上垂直細長。)此類槽在圖1至圖3中係部分可見的;如在圖4中所示,此類型的例示性槽可更容易地看見,為環扣部分100及200之槽106及202。槽意指貫通開口,其係細長的,以具有可輕易識別的長軸,且其展現一細長長度,該細長長度至少穿過該槽的條帶之橫向(橫幅(crossweb))寬度一樣大。在許多實施例中,此類槽將係至少大致上垂直細長的,意指該槽之長軸經定向於使用者及吊帶之垂直軸的正或負20度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類槽將係至少實質上垂直細長的,意指該槽之長軸經定向於垂直軸的正或負10度內。(圖3及圖4之例示性配置描繪非常接近完全垂直定向的槽。)該槽之第二主尺寸(例如,該槽之「寬度」,其沿圖3及圖4中的橫向方向延伸)僅需要足以容納穿過槽的條帶之厚度尺寸。該槽之最終(第三)尺寸(其在末端腹部方向上延伸,例如,進及出圖3及圖4中的平面)可為任何適當的值,例如,由界定槽之本體的厚度所指定。
如在圖3中以例示性方式所繪示,提供腹部條帶被迫穿過之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可導致腹部條帶在提供槽之環扣部分處執行180度扭轉。換言之,腹部條帶在腹部條帶接近、通過、及離開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之局部區域中可展現180度扭轉。
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腹部條帶可展現指示180度扭轉的特徵。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此一腹部條帶可包含第一及第二條帶區段,該等第一及第二條帶區段彼此呈重疊關係,如腹部條帶6之區段9及9’所例示,如在圖3中所指示。這些區段係呈重疊關係,其中區段9'係向外而區段9係向內。此外,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此等條帶區段之各者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與部分地界定環扣部分之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之環扣部分的區域呈重疊關係。雖然此一區域由於其被重疊而在圖3中不可見,且被該條帶本身之區段9遮蔽,此一區域係指示為圖4中的區域211(其部分地界定槽202)。類似區域係指示為圖7中之區域311。
在圖3的例示性配置中,在重疊點處,各腹部條帶之下部係繞行在各腹部條帶之上部外部(沿著背部腹部方向)。(例如,對於條帶6,區段9'經定位為區段9之外部。)此係可選的且可輕易地反轉,例如,其中一或兩條帶的上部繞行在條帶的下部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例如,環扣部分100或200的槽106或202)可依單獨方式起作用。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或多個輔助槽以增強腹部條帶的導引,且特別是增強180度扭轉在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處強迫發生的程度。在圖7中顯示此一般類型之例示性配置。在此圖式中,第一環扣部分100(其其他組件及功能將於本文稍後詳細討論)包含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402,其形式及功能相似於圖4之槽106。環扣部分100亦包含兩個(上及下)輔助槽406及407。雖然在圖7中未描繪一條帶,使得其他品項及 特徵可更容易見到,但顯而易見的是,條帶可如何依槽406建立之所欲角度導引向下及橫向向內,接著可穿入並穿過垂直細長槽402,且隨後可依槽407建立之角度導引向下及橫向向外。在此情況下,180度扭轉將發生在槽402處。
在各種實施例中,僅可存在單一輔助槽(例如,上槽或下槽);或者,可使用兩個(或更多個)輔助槽。此一槽之角度可按所欲選擇,且將依相對於垂直細長槽之長軸的輔助槽之長軸之定向來界定。在各種實施例中,此一輔助槽可展現一長軸,其相對於垂直細長槽以至少10、15、20、25、或30度之一角度定向。在進一步實施例中,此一輔助槽可展現一長軸,其相對於垂直細長槽以至多60、50、40、或30度之一角度定向。舉具體實例而言,在圖7之例示性配置中,輔助槽306相對於垂直細長槽302以大約35度的角度定向。
無論具體角度為何,任何此類輔助槽依據定義將經定向使得最接近垂直細長槽之垂直中點的輔助槽之終端將比輔助槽之另一相對終端更遠離垂直細長槽。(換言之,自輔助槽306之下端至垂直細長槽302之最接近點的距離大於自輔助槽306之上端至垂直細長槽302之最接近點的距離,如自圖7輕易顯而易見。)當存在上及下輔助槽時,此一需求將指定上及下輔助槽相對於垂直細長槽呈相反角度(其再次自圖7顯而易見)。鑒於本文之揭露,通常技術人員將容易地瞭解輔助槽的此一配置如何可增強條帶的導引,以促進本文所揭示之180度扭轉。
雖然本文中未詳細討論,但另一環扣部分可同樣地包含與上文所討論之設計相似的一或多個輔助槽。因此,在圖7中,除了垂直細長槽302之外,第二環扣部分包含上與下輔助槽306及307。雖然在圖7中所描繪之上及下輔助槽係對稱的(例如,其等係經定向在相對於其等伴隨的垂直細長槽相等(但是相反)的角度處),此不必必須是此情況。例如,下輔助槽可經定向成與上輔助槽不同的角度。
在各種實施例中,輔助槽之細長長度之至少60、70、80、90、95、或98百分比可經橫向定位在垂直細長槽之所有部分外部。經由一特定實例的方式,在圖7之例示性配置中,其呈現輔助槽306及307之細長長度的至少90百分比係經橫向定位在垂直細長槽302之所有部分外部。
在用於吊帶條帶之槽及導件的習知設計中,槽或導件經常經選擇以具有一細長長度,該細長長度僅稍微大於該條帶的橫向(橫幅)寬度,以便該條帶可適配通過該槽。將理解的是,如本文所揭示之槽,其用於通過180度扭轉引導條帶的特定目的,可有利地經選擇以具有顯著大於通過其之條帶之橫向寬度的細長長度。因此,在各種實施例中,環扣部分之至少大致上垂直定向的槽之細長長度對通過該槽的該條帶之橫向寬度的比率可係至少1.2、1.4、1.6、1.8、或2.0。在進一步實施例中,此比率可係至多4.0、3.5、3.0、2.5、2.2、或1.9。
如本文所揭示的一腹部環扣將包含如本文所述之至少大致上垂直定向之槽(以及可與其結合使用的任何可選的輔助槽)。所 有此類槽將經構形以使條帶通過該槽且繼續向前。此將有別於經構形以使條帶通過而將該條帶附接至環扣之環扣槽。舉例而言,對於一些目的,一條帶可藉由以下附接至環扣部分:使該條帶的一端區段穿過一槽、將條帶的此端區段轉回自身上、且接著縫紉、縫合、或以其他方式將該條帶附接至自身以形成將該條帶附接至該環扣部分的終端環。此附接通常係在製造環扣及吊帶的工廠處;該條帶一般將總是保持附接至該環扣部分。此一環扣部分將與本文所揭示的腹部環扣部分有所區別。
180度扭轉的條件,且具體地,180度扭轉可發生在環扣部分處之規定(例如,由垂直細長槽所指定)係適用於當吊帶完全穿戴有已彼此附接以形成腹部環扣之環扣部分時,例如,如圖3所示。當吊帶未被穿上(如在圖1中)或部分被穿戴(如在圖2中)時,本文所揭示之配置及幾何關係可係非顯而易見的。因此,腹部條帶是否展現如本文所述之180度扭轉將以吊帶依製造商所要求的方式完全穿戴且適當地適配給使用者來評估。具體地,本文中所揭示之配置(其中180度扭轉係有意地併入至吊帶之腹部條帶中)將有別於其中例如腹部條帶由於使用者未正確穿戴吊帶(例如,意外地扭轉條帶)而變得扭轉的情況。在本配置中,180度扭轉係當吊帶於工廠製作時內建至腹部條帶中,例如,藉由以所選擇、永久的構形附接(例如縫合)各種條帶至彼此、至環扣等。換言之,本文所揭示的180度扭轉無法藉由不扭轉腹部條帶或可能連接至其之任何條帶來消除。
可達成上述效果之例示性環扣設計係描繪於圖4至圖7中。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腹部環扣50可設置成兩環扣部分100及200的形式,其等可拆卸地彼此附接以形成環扣50。在這些圖式中描繪的例示性配置中,根據所屬技術領域中常用於描述此類環扣的用語,第一環扣部分100及第二環扣部分200將各別為「母(female)」及「公(male)」環扣部分。(任一此類環扣部分可安裝於左腹部條帶上,或右腹部條帶上。)母環扣部分100將包含開口119,該開口經結構設計以選擇性接收公環扣部分200之互補扣件203,如圖5所顯見。「互補(complementary)」及「選擇性(selectively)」意指環扣部分100及200係各自經結構設計以可與專門設計成可與其配接的一對應環扣部分配接。此類設計將與例如「通用(universal)」環扣或連接器形成對比。(若有需要,可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通用的環扣。)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例如,母)環扣部分100將包括基板101及蓋板102。基板101及蓋板102之一部分在圖5中係可見的。這些品項在圖6中更容易看見,其呈現其中基板101相對於蓋板102分解遠離且旋轉180度的視圖。亦即,在圖6中,基板101已以蚌形殼體方式從蓋板102開啟,使得可看到蓋板102之額外組件及特徵,且因此可看到基板101之底側上之組件及特徵。(另外,在圖6中,已省略各種緊固件,使得其他特徵可更容易見到。)在各種實施例中,基板101及102(以及其間相關的其他組件)可由例如金屬(諸如鋼或鋁)製成。各種機械緊固件(例如,鉚釘)103可用於將板101及102 永久固持在一起。可在該等板中提供各種貫穿孔以容納此類緊固件,如於圖6之視圖中顯而易見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環扣部分100將包含至少一個閂鎖,該至少一個閂鎖係可樞轉地附接至第一環扣部分且經結構設計以選擇性嚙合第二環扣部分200之扣件203,以將扣件203穩固地鎖定在第一環扣部分100之內部空間(接收腔)111內。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閂鎖可採取第一及第二可樞轉閂鎖112之形式,如在圖6中可見。此類閂鎖可以如在圖5及圖6中所示之繞一旋轉軸118(部分地)旋轉的方式而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一環扣部分100。因此,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閂鎖112將藉由一機械緊固件(例如鉚釘)103b以可樞轉方式連接至環扣部分100,該機械緊固件穿過基板101、蓋板102、及閂鎖112之經對準孔隙122、121、及124,其中機械緊固件103b建立該可樞轉閂鎖之旋轉軸118。(其他緊固件103a穿過基板及蓋板中之各種類似地對準的孔隙;這些協助將板固持在一起,但不與閂鎖相互作用。)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可樞轉閂鎖112係向內偏置。在此情況中,向內偏置意指,當閂鎖在其第二閂鎖位置中時,將實體接觸第二環扣部分的扣件之閂鎖的部分(亦即,如在圖6中所指示的「肩部」115)係向內偏置朝向彼此。此類偏置可例如藉由使用如在圖6中所展示之偏置構件113來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偏置構件113可採取線圈彈簧113的形式,該等線圈彈簧壓縮安裝於分別設在基板101及閂鎖112中的通道116及117中。此一配置係描繪於圖6中。(在 圖6中,彈簧之一者保持與蓋板102及閂鎖112在一起,另一彈簧已與基板101分離,以便彈簧之位置可完全繪示。)
包含可樞轉向內偏置閂鎖112之第一環扣部分100的此一配置可與承載大致T形扣件203的第二環扣部分200(例如,「公」部分)組合使用,該扣件自主體201延伸且包含突伸齒204,如在圖5中所示。當扣件203插入第一環扣部分100的開口119中時(如由在圖5中之方塊箭頭所指示),扣件203將進入第一環扣部分的接收腔111。扣件203之前端的邊緣將撞擊閂鎖112的傾斜接觸表面123(可見於圖6中),並且將克服彈簧113的偏置力且驅動閂鎖112在移動閂鎖112之肩部115彼此遠離的方向上樞轉。在扣件繼續更深入穿入腔111中時,扣件203之齒204將行進夠遠,使得閂鎖112能夠在彈簧113的偏置力下可樞轉地旋轉,使得閂鎖112之肩部115裝配至扣件之齒204附近的空間205中。此將牢固地固持第二環扣部分200之扣件203在第一部分100之接收腔111內,因此將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固定在一起,如圖4所示。閂鎖的此一構形將稱為第二閂鎖位置。
扣件203之後無法從接收腔111移除(因此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無法彼此脫離),除非閂鎖112被手動地樞轉地移動(旋轉)離開第二閂鎖位置至第一未閂鎖位置中。為了完成此,使用者可使用例如拇指及食指,以驅動閂鎖112的操縱部分(暴露超過板101及102之邊緣的「凸耳」114,如在圖5中所示)大致向後(在此情況中,「向後」意指,遠離第一次環扣部分110之主體)。這將導致閂鎖112旋轉(克服彈簧113的偏置力),使得閂鎖112之肩部115移動地足 夠遠,以到達第一未閂鎖位置,其允許將第二環扣部分之扣件203自第一環扣部分移除。
基於上述討論,將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閂鎖系統可自動鎖住(例如,自鎖),意指第二環扣部分之扣件與第一環扣部分之可樞轉閂鎖的嚙合可自動發生於扣件插入第一環扣部分之接收腔中時。也就是說,不需藉由使用者之手指操縱可樞轉閂鎖,以將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彼此附接以形成腹部環扣。
相比而言,在所描繪的實施例中,扣件從可樞轉閂鎖拆離以將該等環扣部分彼此拆離需要有意的手動致動。亦即,在扣件可從接收腔移除之前,必須執行手動可樞轉地移動閂鎖至未閂鎖位置的初步步驟(克服偏置力)。因此,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因為使該等環扣部分朝向彼此移動,該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可自動地彼此附接;雖然,相反地,必須手動執行可樞轉地移動閂鎖以將其等解鎖的初步步驟,以允許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彼此拆離。
基於上述討論,將顯而易見的是,當環扣部分100及200彼此分開時(例如,當未由使用者配戴吊帶時),偏置構件的偏置力將導致閂鎖固持在其第二閂鎖位置中(雖然在接收腔中將不存在要固定的扣件)。為了穿上該吊帶,該吊帶的上部係向前包覆繞著肩部,且右及左腹部條帶經定位於該上軀幹之右側及左側上。該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接著橫向向內移動朝向使用者的矢狀面且朝向彼此,使得第二環扣部分之扣件進入第一環扣部分之接收腔。扣件之前導邊緣將撞擊閂鎖並將克服偏置力,且驅動閂鎖短暫地移動至第一未閂鎖位 置,以允許擷取扣件,並且將該等環扣部分彼此附接,如上文所述。在此擷取程序中,閂鎖將在偏壓力之影響下自動回復至第二閂鎖位置。
當待移除吊帶時,使用者將手動地操縱閂鎖至第一未閂鎖位置,如所述,且接著將使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大致上沿著使用者及吊帶的橫向方向移動分開。
將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環扣部分100(及對應、互補的第二環扣部分200)僅係例示性的,且此一環扣部分可依需要而結構設計。各種環扣部分之設計係詳細描述於下列:美國專利第6668434、8181319、及9993048號,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11/0239413號,其等之全部以其等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環扣部分將係一設計,在該設計中,經結構設計以接收第二環扣部分之扣件的開口119係位於第一環扣部分之端處(例如,如在本文中描繪於圖5且如前文所詳述)。在此一設計中,開口經結構設計以接收沿與扣件之縱向軸大致上對準之方向移動至開口119中的扣件。此一配置將稱為「端配接(end-mating)」設計且將有別於例如「側配接(side-mating)」設計,在側配接設計中,第一環扣部分的主側包含一開口(例如,大致上T形的開口),其係設置在例如環扣部分的基板或蓋板中,扣件通過開口而插入。此一側配接設計係顯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9993048號之圖14A中。因此將理解的是,彼此可拆卸地附接以形成如本文所揭示之腹部環扣的第一及第二環扣可為任何合適的類型或配置,並可依賴任何適當閂鎖或閂鎖組。任何此類閂鎖或多個閂 鎖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偏置,例如,藉由壓縮安裝之線圈彈簧(如本例中)、張力安裝之線圈彈簧、扭力彈簧、藉由使用磁性偏置元件等。
無論特定設計為和,依據定義,本文所揭示的腹部環扣包含(至少)兩環扣部分(例如,母部分及公部分),其等藉由環扣部分之金屬組件(例如上述閂鎖、扣件等)而彼此直接接觸且彼此直接附接。因此,本文所揭示的腹部環扣不涵蓋一種配置,其中兩個「環扣部分」僅藉由一或多個可撓性條帶、繫帶(例如由織物製成)或類似者而彼此附接。另外,腹部環扣50(及其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係一品項,其經構形特別用於與墜落防護安全吊帶之身體支撐腹部條帶一起使用。因此,此類環扣將有別於例如可與一或多個條帶一起使用的環扣,一或多個條帶可僅用於支撐一些相對輕量的輔助品項(例如安全帽、工具等)的重量,而非用作在使用者墜落事件中必須參與支撐使用者的全部重量之一或多個吊帶條帶。
無論閂鎖機構的具體設計為何,任何合適的第一環扣部分將展現某些特徵及功能;同樣地,任何合適的第二環扣部分將展現某些特徵及功能。例如,在許多實施例中,一第二環扣部分200將包含一主體201(上述扣件203可從其上延伸),該主體界定一垂直細長槽202,如本文稍早所詳細描述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槽亦可存在,如本文稍早所述。在一些便利的實施例中,主體201及扣件203可採用單一整合本體的形式(例如,由諸如鋼或鋁之金屬製成),如在圖5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
同樣地,第一環扣部分100將包含帶有槽的本體107,其界定一垂直細長槽106。在一些實施例中,此一帶有槽之主體可為基板101或蓋板102之一整合延伸。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有利的是,使帶有槽之本體107可樞轉地連接至第一環扣部分100之其餘組件(例如,基板101及/或蓋板102)。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槽106可設置在帶有槽之本體107中,自該本體延伸一連接臂108,如圖5中所示。連接臂108可經由連接器105連接至基板101及蓋板102,該連接器包括一軸件,該軸件延伸穿過設置於連接臂108中及基板101及/或蓋板102中的對準孔隙。(在連接臂108中之此一孔隙109之位置大致上在圖5中指示,而在基板101中之此類孔隙125之位置係指示於圖6中。)此一配置將連接帶有槽之本體107與環扣部分之其他組件;具體而言,此一配置允許介於帶有槽之本體107與基板與蓋板之間的可樞轉連接。在此類實施例中,帶有槽之本體107相對於環扣部分之其他組件的旋轉軸將由連接器105的長軸界定,且將至少大致上對準於吊帶及腹部環扣之垂直軸。此一配置可例如允許第一環扣部分及藉由將第一環扣部分附接至第二環扣部分而形成的腹部環扣更容易地適形於使用者的身體的形狀。
如本文所揭示之腹部環扣將包含至少一D環104(其中用語D環表示任何合適的連接品項,無論該品項的確切形狀為何),安全索、繫索、或類似者可連接至該至少一D環。在一些實施例中,此一D環可係第一環扣部分100的組件(亦即,可永久附接至第一環扣部分),如圖4至圖6的例示性設計。在一些便利的實施例中,此 一D環104可安裝在帶有槽之本體107所安裝之相同連接器105上,如圖6所顯見。因此,D環可樞轉地連接至第一環扣部分100,且因此可樞轉地連接至由其形成之腹部環扣50。在所描繪的實施例中,D環104係經安裝使得其可側至側樞轉;然而,若需要,可將D環安裝成使得其可樞轉向上及向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100及200可經構形使得第一環扣部分100之垂直細長槽106相對於第二環扣部分200之垂直細長槽202緊密地固持在一特定定向中。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將環扣部分100及200彼此附接時,槽106可維持平行於槽202,例如,總是在正或負5、2或1度內。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環扣部分可經構形使得允許或促進槽106及202之相對定向中的一些變化。此類變化可如此被允許:藉由例如允許扣件203有一些「遊玩」能力,以相對於閂鎖112稍微移動(即使被閂鎖牢牢地固持)。因此,在各種實施例中,第一環扣部分100之槽106可能夠相對於第二環扣部分200之槽202至少稍微地樞轉,例如,通過至少5、10或20度或更大之相對旋轉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槽無法相對於彼此旋轉通過多於15、7或3度的角度。任何此類旋轉將係圍繞大致上對準於吊帶及環扣及環扣部分的背部腹部軸之旋轉軸。明顯地,由於(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臂108相對於上述的繞垂直軸旋轉而可樞轉地安裝於連接器105上,此類繞垂直軸的旋轉可發生任何適當的量(例如,至多90度或更多),無論可或可不允許繞背部腹部軸之任何旋轉。
本文所揭露之至少一些實施例的一特徵在於,至少當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100及200彼此拆離時,第一環扣部分100可沿著第一腹部條帶7以滑動方式移動,且第二環扣部分200可類似地沿著第二腹部條帶6以滑動方式移動。換句話說,當環扣部分100及200處於圖2中展示的一般構形中時,使用者可依需要在大致上垂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滑動各環扣部分。腹部條帶遵循通過環扣部分的路徑會造成足夠的摩擦阻力,使得環扣部分不會必須沿著條帶自由滑動,而是在多數情況中可保持在定位直到使用者有意移動之為止。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述之輔助槽的存在可促成此一效應。當兩環扣部分處於所欲位置時,其等可接著彼此附接。因此,可依所欲選擇環扣50之向上/向下位置,例如以提供最佳適配至使用者之特定身體形狀。
如所提及,在許多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環扣部分100及200及其組件可由任何適合的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此類組件可由任何適當的金屬製成,例如鋼或鋁。在各種實施例中,此類組件可為鍛造本體或澆注本體;或者,其可由片材金屬製成,該片材金屬係使用標準片材金屬成形技術形成(例如,彎曲)為所欲形狀。一般而言,基板101及蓋板102可分開製造且隨後將其帶在一起(其中使閂鎖、彈簧等擷取在其等之間)並彼此附接,藉由機械緊固件103,例如鉚釘,來形成第一環扣部分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環扣部分之一些部分(具體而言,將由使用者之手指規則接觸的任何區域)可部分包封在包覆模製有機聚合樹脂中。可例如藉由下述來執行包覆模製(overmolding):採用先前 形成的金屬本體並將其至少部分插入射出成型腔中,使得有機聚合模製樹脂可形成在主體的所欲部分的頂部上並且附接至本體的所欲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板及/或墊,例如,在第一及/或第二環扣部分100及/或200內部,以在腹部環扣50及使用者的胸部或軀幹之間提供增強的緩衝。任何此類板及/或墊可為任何合適的設計,仰賴例如一或多層發泡體或其他彈性材料。
如本文中所揭示的腹部環扣(及腹部條帶的擬交叉配置)可搭配任何適當的墜落防護吊帶使用。此類吊帶係眾所皆知的且可用於各種各樣的墜落防護設備、方法、及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墜落防護吊帶及其腹部環扣可滿足ANSI Z359.12之要求。
墜落防護設備及系統(例如,纜繩、自回縮式救生索、定位系統、水平系統、垂直系統、攀爬輔助系統、下降器等)、墜落防護錨座、此類設備、系統、裝備等之組件(本文中所揭示之配置連同其等可為有用者)係描述於例如3M DBI-SALA墜落防護完整系列目錄2018(3M DBI-SALA Fall Protection Full Line Catalog 2018)中。
應強調,如本文中所述之包括吊帶及/或腹部環扣之任何墜落防護裝置、設備、系統、或其組件的使用者需負責執行任何依適用之法律、規則、法典、標準、及/或指令所要求的適當的步驟、行動、預防措施、操作程序等。在任何情況中,如本文所揭示之任何配置的存在絕對不會減輕使用者遵循下列的職責:所有適當法律;規則;法規;由適用機構(例如,ANSI)所頒布的標準;由墜落防護系統、 設備或組件的製造商所提供的說明書;由負責在工作場所的實體所提供的說明書等。
應理解,本文中所呈現之該等環扣部分之特定設計為例示性的,且可存在其變化,但其仍可允許環扣部分形成達成條帶的擬交叉配置之腹部環扣。雖然本文中揭示的環扣部分(及180度扭轉配置)在本文中討論者主要在用於形成與墜落防護安全吊帶之腹部條帶一起使用的腹部環扣的脈絡中,但在各種實施例中,此類環扣部分及/或條帶配置可與墜落防護安全吊帶的其他條帶、一般用途吊帶的條帶、或任何所欲目的的條帶一起使用。此類用途可不一定涉及兩腹部條帶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當該等環扣部分彼此拆離時(如在圖2中),兩條帶不一定需要大約彼此平行,當該等環扣部分彼此附接時(如在圖3中),兩條帶不一定需要大約切線地彼此靠近。反而是,一條帶可例如大約垂直地或以任何合適的角度靠近另一條帶。因此,在各種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的方法可用於,例如,互連腹部條帶與腰部條帶或腿部條帶,腰部條帶與腿部條帶等。
總而言之,所有此類變化及組合皆經設想而全都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並非只有經選擇作為例示性說明的那些代表性設計。因此,本發明的範疇應不侷限於本文中描述的特定例示結構,而是至少延伸至申請專利範圍之語言所述之結構及這些結構的等效物。本說明書中明確敘述作為替代者之元件中的任一者皆可如所欲以任何組合明確包括於申請專利範圍內或排除自申請專利範圍外。本說明書中以開放式語言(例如:包含(comprise)及其衍生語)敘述之元件或元件組合 中的任一者,皆可視為另外以封閉式語言(例如:組成(consist)及其衍生語)及半封閉式語言(例如:基本上組成(consist essentially)、及其衍生語)來敘述。倘若本說明書之內容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說明書中但不主張其優先權之任何文件之揭露間有任何衝突或差異,應以本說明書的內容為主。
1:墜落防護安全吊帶
2,3:條帶
4:肩墊/背墊
6,7:腹部條帶
12,13:最下區段
14:主表面
15:主表面
16,17:主表面
100:第一環扣部分
200:第二環扣部分

Claims (21)

  1. 一種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經構形使得當該吊帶由一使用者穿戴時,該吊帶之一第一腹部條帶自該使用者之右肩部延伸至該使用者之右臀部,且該吊帶之一第二腹部條帶自該使用者之左肩部延伸至該使用者之左臀部,
    其中一第一環扣部分係安裝於該第一腹部條帶上,且一第二環扣部分係安裝於該第二腹部條帶上,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係可拆離地彼此附接以形成一腹部環扣;
    且,
    其中該第一腹部條帶及該第二腹部條帶以及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經構形使得該腹部環扣至少大致上與該使用者及該吊帶之一矢狀面對準。
  2.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腹部條帶或該第二腹部條帶沒有部分對準於該使用者及該吊帶之該矢狀面。
  3.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腹部條帶及該第二腹部條帶中之至少一者、及安裝在該腹部條帶上的該環扣部分係經構形使得該腹部條帶在該環扣部分處展現一180度扭轉。
  4. 如請求項3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環扣部分包含一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其經定向於該吊帶之一垂直軸的正或負20度內,且其中當該腹部條帶穿過該環扣部分之該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 時,該腹部條帶展現該180度扭轉。
  5. 如請求項4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之該細長長度對穿過該槽的該腹部條帶之一橫向寬度的一比率係自1.4至3.0。
  6. 如請求項4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當該腹部條帶穿過該環扣部分之該至少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時,展現該180度扭轉的該腹部條帶包含呈彼此重疊關係的第一條帶區段及第二條帶區段,且進一步其中呈彼此重疊關係的該第一條帶區段及該第二條帶區段之至少一部分亦與部分界定該環扣部分之該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之該環扣部分的一區域呈重疊關係。
  7. 如請求項4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係一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其經定向於該吊帶之一垂直軸的正或負10度內;且其中包含該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之該環扣部分亦包含至少一輔助細長槽,該至少一輔助細長槽展現一長軸,該長軸相對於該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經定向於15度至60度之一角度處。
  8. 如請求項7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至少一輔助細長槽之該細長長度的至少80百分比經定位成橫向地在該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之所有部分外部。
  9. 如請求項7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至少一輔助細長槽係呈 上及下、相反角度的輔助細長槽之形式,該等輔助細長槽之各者展現一長軸,該長軸相對於該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經定向於15度至60度之一角度處。
  10.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腹部條帶及安裝在該第一腹部條帶上的該第一環扣部分經構形使得該第一腹部條帶在該第一環扣部分處展現一180度扭轉;且其中該第二腹部條帶及安裝在該第二腹部條帶上的該第二環扣部分經構形使得該第二腹部條帶在該第二環扣部分處展現一180度扭轉。
  11. 如請求項10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包含一第一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且其中當該第一腹部條帶穿過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第一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時,該第一腹部條帶展現該180度扭轉;且其中該第二環扣部分包含一第二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且其中當該第二腹部條帶穿過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第二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時,該第二腹部條帶展現該180度扭轉。
  12. 如請求項1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第一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係一第一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其經定向於該吊帶之一垂直軸之正或負10度內,且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包含上及下、相反角度的輔助槽,該等輔助槽各自展現一長軸,該長軸相對於該第一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經定角度於15至60度;
    其中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第二大致上垂直的細長槽係一第二實 質上垂直的細長槽,其經定向於該吊帶之一垂直軸之正或負10度內,且其中該第二環扣部分包含上及下、相反角度的輔助槽,該等輔助槽各自展現一長軸,該長軸相對於該第二實質上垂直的細長槽經定角度於15至60度。
  13.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當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彼此拆離時,該第一環扣部分可沿著該第一腹部條帶以滑動方式移動,且該第二環扣部分可沿著該第二腹部條帶以滑動方式移動。
  14.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藉由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之金屬組件而直接附接至彼此,且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未藉由任何可撓性條帶或繫帶而直接附接或連接至彼此。
  15.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包含一基板及一蓋板,該基板及該蓋板係藉由多個機械緊固件永久地附接至彼此,且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基板及該蓋板經構形以界定一接收腔,可接收該第二環扣部分之一扣件至該接收腔中,以將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附接至彼此,且其中該基板及該蓋板亦界定一開口,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扣件可經插入至該開口中以到達該接收腔。
  16. 如請求項15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包含第 一可樞轉閂鎖及第二可樞轉閂鎖,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可樞轉地安裝至該基板及/或該蓋板,且可於一第一未閂鎖位置及一第二閂鎖位置之間樞轉地移動,該第一未閂鎖位置允許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扣件離開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接收腔,以將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彼此拆離;該第二閂鎖位置牢固地將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扣件固持在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接收腔內,且防止該扣件自該接收腔移除。
  17. 如請求項16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藉由偏置構件而偏置朝向該第二閂鎖位置,且其中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經構形使得一使用者之該等手指可克服該等偏置構件之該偏置力,並藉由操縱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之暴露耳部分而手動地將該第一閂鎖及該第二閂鎖自該第二閂鎖位置樞轉至該第一未閂鎖位置中。
  18. 如請求項17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經構形使得在一橫向方向上移動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朝向彼此,使得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扣件進入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接收腔,導致該扣件之一頭部之一前端撞擊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之接觸表面,並克服該等偏置構件之該偏置力,以驅使該第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可樞轉地移動至其等之第二未閂鎖位置。
  19. 如請求項18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其中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第 一可樞轉閂鎖及該第二可樞轉閂鎖經構形使得該第二環扣部分之該扣件足夠穿入該第一環扣部分之該接收腔中,導致該等偏置構件施加之該偏置力驅使該第一閂鎖及該第二閂鎖自動地可樞轉地移動至該第二閂鎖位置中,以牢固地將該扣件固持在該接收腔內。
  20. 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吊帶,其中該吊帶與該腹部環扣符合ANSI Z359.12之要求。
  21. 一種穿上如請求項1之墜落防護安全吊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該安全吊帶之一上部分以一夾克之方式包覆繞著該使用者之該等肩部及上軀幹,且接著將該第一環扣部分及該第二環扣部分彼此附接以形成該腹部環扣,其中該方法不需要以一套頭毛衣之方式在該使用者之頭部及該等肩部上方向下拉該吊帶的任何步驟。
TW110131392A 2020-08-26 2021-08-25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TW2022187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0628P 2020-08-26 2020-08-26
US63/070,628 2020-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712A true TW202218712A (zh) 2022-05-16

Family

ID=8035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392A TW202218712A (zh) 2020-08-26 2021-08-25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2309A1 (zh)
EP (1) EP4204106A4 (zh)
JP (1) JP2023540027A (zh)
TW (1) TW202218712A (zh)
WO (1) WO20220438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9062A (en) * 1931-01-27 1933-12-12 Samuel H Knight Harness for aviators
GB0903534D0 (en) * 2009-03-03 2009-04-08 Leicester Gordon C Safety harness
US20110239413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D B Industries, Inc. Buckle
FR3028183B1 (fr) * 2014-11-07 2016-12-02 Pascal Berger Harnais de securite, et ligne de vie comportant un tel harnais
US9993048B2 (en) * 2015-06-10 2018-06-12 D B Industries, Llc Safety harness connector assembly
US11974639B2 (en) * 2018-07-09 2024-05-07 Msa Technology, Llc Harness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20200114181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Msa Technology, Llc Harness With Adjustable Belt Str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0027A (ja) 2023-09-21
WO2022043818A1 (en) 2022-03-03
EP4204106A1 (en) 2023-07-05
US20230302309A1 (en) 2023-09-28
EP4204106A4 (en) 2024-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1273B2 (en) Drag harness with multiple gripping locations
US5960480A (en) Fall protection safety suit
US8443937B2 (en) Floating harness with continuous loop
US20090236176A1 (en) Integrated harness boiler suit
US20070209868A1 (en) Safety harness with an integrated lanyard
US9101789B2 (en) Belt and harness assembly
US7926117B2 (en) Ballistic resistant garment quick release system
US4197816A (en) Multi-purpose human harness
US11974639B2 (en) Harness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8281894B2 (en) Floating harness
US20230302310A1 (en) Articulated Harness Connection Arrangement with Integrated Attachment Element
US8651234B2 (en) Harness
US20230320463A1 (en) Safety Harness with Quasi-Crossover Ventral Straps
TW202218712A (zh) 具有擬交叉腹部條帶之安全吊帶
US20190388716A1 (en) Trauma Relief Strap Assembly for Safety Harness
US20240278049A1 (en) Safety Harness with Pseudo-Crossover Ventral Straps and a Securing Portion
US20240278048A1 (en) Safety Harness with Pseudo-Crossover Ventral Straps Having Two Folds
CA2746266A1 (en) Tether device and method
US20220054872A1 (en) Convertible harness
US20120325580A1 (en) Tether Device An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