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0991A - 鎖固結構 - Google Patents

鎖固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0991A
TW202210991A TW109130492A TW109130492A TW202210991A TW 202210991 A TW202210991 A TW 202210991A TW 109130492 A TW109130492 A TW 109130492A TW 109130492 A TW109130492 A TW 109130492A TW 202210991 A TW202210991 A TW 2022109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hole
edges
sub
lock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9933B (zh
Inventor
李金城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0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993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9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99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鎖固結構包含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鎖固件。第一板體具有第一穿孔與連接部。第二板體具有位置對應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鎖固件包含卡扣部、操作部、旋轉部以及回彈部,旋轉部連接於卡扣部與操作部之間,並配置以於第一穿孔內轉動,回彈部彈性連接於操作部與連接部。鎖固件相對第一板體轉動而切換於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在第二板體貼合第一板體的狀態下,當鎖固件處於第一狀態時,卡扣部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而卡扣第二板體,當鎖固件處於第二狀態時,回彈部彈性延伸,卡扣部解除與第二板體的卡扣,並可穿越第二穿孔而遠離第二板體。

Description

鎖固結構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鎖固結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電腦設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對應地,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需求,廠商也在致力對電腦設備進行改良。
除了提升電腦設備的表現效能之外,舉例而言,如何向維修人員提供方便,以利維修或更換電腦設備內的零部件,無疑也是業界相當關注的重要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鎖固結構,其能讓使用者能夠簡單容易地把第一板體貼合並鎖固於第二板體,或是解除第二板體與第一板體之間的鎖固,並使第一板體遠離第二板體。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鎖固結構包含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鎖固件。第一板體具有第一穿孔以及連接部。第二板體配置與第一板體相互貼合,第二板體具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位置對應第一穿孔。鎖固件包含卡扣部、操作部、旋轉部以及回彈部,旋轉部連接於卡扣部與操作部之間,並至少部分位於第一穿孔,且配置以於第一穿孔內轉動,回彈部彈性連接於操作部與連接部之間。鎖固件配置以相對第一板體轉動而切換於第一旋轉狀態與第二旋轉狀態之間,在第二板體貼合第一板體的狀態下,當鎖固件處於第一旋轉狀態時,卡扣部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而卡扣第二板體,當鎖固件處於第二旋轉狀態時,回彈部彈性延伸,而卡扣部解除與第二板體的卡扣,並可穿越第二穿孔而遠離第二板體。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卡扣部包含第一子卡扣部以及第二子卡扣部。第一子卡扣部連接旋轉部。第二子卡扣部可拆卸地連接第一子卡扣部,第二子卡扣部配置以穿越第二穿孔並卡扣第二板體。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子卡扣部包含底座以及一對卡扣臂。第一子卡扣部配置以卡扣底座。卡扣臂彼此分隔而分別連接底座,第一子卡扣部至少部分位於卡扣臂之間,卡扣臂包含斜面以及抵壓面,斜面遠離另一個卡扣臂,抵壓面朝向操作部,並配置以抵壓第二板體。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子卡扣部朝向操作部之投影定義矩形,第二板體具有矩形穿孔以及兩三角形穿孔,三角形穿孔連通於矩形穿孔之相對兩邊緣,三角形穿孔相互旋轉對稱,矩形穿孔以及三角形穿孔共同定義第二穿孔,矩形穿孔的尺寸大於矩形的尺寸。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板體具有兩第一邊緣以及兩第二邊緣,第一邊緣連接對應之第二邊緣,並共同定義對應之三角形穿孔,第一邊緣彼此平行,第二邊緣彼此平行,第二板體更具有兩第三邊緣,第三邊緣定義矩形穿孔,且分別連接對應之第一邊緣,第三邊緣與對應之第一邊緣共同定義第一角度,鎖固件配置以相對第一板體轉動第二角度以切換於第一旋轉狀態與第二旋轉狀態之間,第一角度相同於第二角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角度等於約30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邊緣之間相距第一距離,矩形之長邊定義第二距離,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連接部具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配置以讓回彈部之一端插入。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鎖固結構更包含樞接部,樞接部樞接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優點:當使用者轉動鎖固件的操作部而使鎖固件處於第二旋轉狀態時,鎖固件的回彈部彈性延伸,並儲存若干的彈性位能,此時,使用者能夠把鎖固件穿越第二穿孔的矩形穿孔,以使鎖固件連同第一板體遠離第二板體。由於回彈部因彈性延伸而儲存了若干的彈性位,因此,當使用者放手而不再接觸鎖固件的操作部時,回彈部將釋放所儲存的彈性位能,使得鎖固件復位而回到第一旋轉狀態。在第一旋轉狀態下,使用者可使第一板體再次貼合第二板體而使鎖固件的第二子卡扣部至少部分穿越第二板體的第二穿孔而卡扣第二板體。也就是說,把第一板體貼合第二板體,而以鎖固件把第一板體鎖固於第二板體,或是把鎖固件從第二板體解鎖,而使第一板體可遠離第二板體,均能簡單容易地進行,而且不需使用額外的工具,故能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而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若實施上為可能,不同實施例的特徵係可以交互應用。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係能夠被熟悉此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應被解讀為與本發明相關領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意涵。
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鎖固結構100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鎖固結構100包含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以及鎖固件130。第一板體110具有第一穿孔H1(請見第4~5圖)以及連接部111。第二板體120配置與第一板體110相互貼合,第二板體120具有第二穿孔H2,第二穿孔H2位置對應第一穿孔H1。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130的放大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鎖固件130包含卡扣部131、操作部132、旋轉部133以及回彈部134,旋轉部133連接於卡扣部131與操作部132之間,並至少部分位於第一板體110的第一穿孔H1(請見第4~5圖),且配置以於第一穿孔H1內轉動,鎖固件130的回彈部134彈性連接於操作部132與第一板體110的連接部111(請見第1圖)之間。操作部132配置以給使用者提供施力點,以讓使用者能夠相對第一板體110轉動鎖固件130。
具體而言,鎖固件130的卡扣部131包含第一子卡扣部1311以及第二子卡扣部1312。第一子卡扣部1311連接旋轉部133。第二子卡扣部1312可拆卸地連接第一子卡扣部1311,如此一來,第二子卡扣部1312可根據實際狀況而作出更換。在實務的應用中,卡扣部131的第二子卡扣部1312配置以穿越第二穿孔H2(請見第1圖)並卡扣第二板體120。
更具體而言,卡扣部131的第二子卡扣部1312包含底座1312a以及一對卡扣臂1312b。第一子卡扣部1311配置以卡扣第二子卡扣部1312的底座1312a。卡扣臂1312b彼此分隔而分別連接底座1312a,第一子卡扣部1311至少部分位於卡扣臂1312b之間,卡扣臂1312b包含斜面SI以及抵壓面SP,斜面SI遠離另一個卡扣臂1312b,抵壓面SP朝向操作部132,並配置以抵壓第二板體120(請見第1圖)。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繪示第1圖的第二穿孔H2的放大正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第二板體120具有矩形穿孔HR以及兩三角形穿孔HT,三角形穿孔HT連通於矩形穿孔HR之相對兩邊緣,三角形穿孔HT相互旋轉對稱,矩形穿孔HR以及三角形穿孔HT共同定義第二穿孔H2。
再者,第二板體120具有兩第一邊緣121以及兩第二邊緣122,第一邊緣121連接對應之第二邊緣122,並共同定義對應之三角形穿孔HT。第一邊緣121彼此平行,而第二邊緣122亦彼此平行。第二板體120更具有兩第三邊緣123,第三邊緣123定義矩形穿孔HR,且分別連接對應之第一邊緣121,第三邊緣123與對應之第一邊緣121共同定義第一角度θ1。在實務的應用中,舉例而言,第一角度θ1等於約30度,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4~5圖。第4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130的放大剖面示意,其中鎖固件130正插入第二穿孔H2。第5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130的放大剖面示意,其中鎖固件130卡扣第二板體120。如上所述,卡扣部131的卡扣臂1312b彼此分隔,而第一子卡扣部1311至少部分位於卡扣臂1312b之間,因此,當鎖固件130插入第二穿孔H2時,第二子卡扣部1312的卡扣臂1312b至少部分抵壓第二板體120的第二邊緣122,而卡扣臂1312b的斜面SI會受到第二邊緣122的抵壓,使得卡扣臂1312b如第4圖所示朝向彼此變形彎曲,直至第二子卡扣部1312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H2而卡扣臂1312b的抵壓面SP如第5圖所示至少部分抵壓第二板體120。
請參照第6圖。第6圖為繪示第5圖沿方向A的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6圖所示,鎖固件130的第二子卡扣部1312朝向操作部132(操作部132請見第2、4~5圖)之投影定義矩形RF,第二板體120的第二邊緣122之間相距第一距離D1,矩形RF之長邊定義第二距離D2,第二距離D2大於第一距離D1。如此一來,當第二子卡扣部1312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H2後,卡扣臂1312b的抵壓面SP能夠如第5圖所示至少部分抵壓而卡扣第二板體120。
請參照第7圖。第7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結構100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第二板體120貼合第一板體110。如上所述,當第二子卡扣部1312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H2,而卡扣臂1312b的抵壓面SP至少部分抵壓而卡扣第二板體120後,第一板體110將如所第7圖所示貼合第二板體120,並且,由於卡扣臂1312b的抵壓面SP至少部分抵壓而卡扣第二板體120,第一板體110鎖固於第二板體120,並相對第二板體120固定。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為繪示第7圖的鎖固結構100的正視圖,其中鎖固件130處於第一旋轉狀態S1。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卡扣臂1312b的抵壓面SP如上所述至少部分抵壓而卡扣第二板體120時,鎖固件130如第8圖所示處於第一旋轉狀態S1。換句話說,在第二板體120貼合第一板體110的狀態下,當鎖固件130處於第一旋轉狀態S1時,卡扣部131的第二子卡扣部1312至少部分穿越第二穿孔H2而卡扣第二板體120。
請參照第9圖。第9圖為繪示第7圖的鎖固結構100的正視圖,其中鎖固件130處於第二旋轉狀態S2。在本實施方式中,鎖固件130配置以相對第一板體110轉動第二角度θ2以切換於第一旋轉狀態S1與第二旋轉狀態S2之間。如第9圖所示,鎖固件130相對第一板體110轉動第二角度θ2以從第一旋轉狀態S1切換至第二旋轉狀態S2。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角度θ1相同於第二角度θ2。在實務的應用中,如上所述,第一角度θ1等於約30度,故第二角度θ2亦等於約30度。
請參照第10圖。第10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130相對的第二穿孔H2的放大正視圖,其中鎖固件130處於第二旋轉狀態S2。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0圖所示,當鎖固件130處於第二旋轉狀態S2時,第二子卡扣部1312所定義的矩形RF對應於第二板體120的矩形穿孔HR,而且,矩形穿孔HR的尺寸大於矩形RF的尺寸,因此,第二子卡扣部1312解除與第二板體120的卡扣,並可穿越第二穿孔H2的矩形穿孔HR而遠離第二板體120。
值得注意的是,當使用者轉動鎖固件130的操作部132而使鎖固件130處於第二旋轉狀態S2時,鎖固件130的回彈部134彈性延伸,並儲存若干的彈性位能,此時,使用者能夠把鎖固件130穿越第二穿孔H2的矩形穿孔HR,以使鎖固件130連同第一板體110遠離第二板體120。由於回彈部134因彈性延伸而儲存了若干的彈性位,因此,當使用者放手而不再接觸鎖固件130的操作部132時,回彈部134將釋放所儲存的彈性位能,使得鎖固件130如第8圖所示復位而回到第一旋轉狀態S1。在第一旋轉狀態S1下,使用者可使第一板體110再次貼合第二板體120而使鎖固件130的第二子卡扣部1312至少部分穿越第二板體120的第二穿孔H2而卡扣第二板體120。也就是說,把第一板體110貼合第二板體120,而以鎖固件130把第一板體110鎖固於第二板體120,或是把鎖固件130從第二板體120解鎖,而使第一板體110可遠離第二板體120,均能簡單容易地進行,而且不需使用額外的工具,故能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從結構上而言,如第1、7~9圖所示,鎖固結構100更包含樞接部140,樞接部140樞接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之間,以讓第一板體110可相對第二板體120轉動而貼合或遠離第二板體120。
另外,在實務的應用中,如第4~5圖所示,第一板體110的連接部111具有第三穿孔H3,第三穿孔H3配置以讓鎖固件130的回彈部134之一端插入,以把回彈部134固定於第一板體110。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所揭露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優點:當使用者轉動鎖固件的操作部而使鎖固件處於第二旋轉狀態時,鎖固件的回彈部彈性延伸,並儲存若干的彈性位能,此時,使用者能夠把鎖固件穿越第二穿孔的矩形穿孔,以使鎖固件連同第一板體遠離第二板體。由於回彈部因彈性延伸而儲存了若干的彈性位,因此,當使用者放手而不再接觸鎖固件的操作部時,回彈部將釋放所儲存的彈性位能,使得鎖固件復位而回到第一旋轉狀態。在第一旋轉狀態下,使用者可使第一板體再次貼合第二板體而使鎖固件的第二子卡扣部至少部分穿越第二板體的第二穿孔而卡扣第二板體。也就是說,把第一板體貼合第二板體,而以鎖固件把第一板體鎖固於第二板體,或是把鎖固件從第二板體解鎖,而使第一板體可遠離第二板體,均能簡單容易地進行,而且不需使用額外的工具,故能為使用者帶來方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鎖固結構係可應用於伺服器的機箱,而這伺服器係可應用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運算、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等,亦可當作5G伺服器、雲端伺服器或車聯網伺服器等使用。
100:鎖固結構 110:第一板體 111:連接部 120:第二板體 121:第一邊緣 122:第二邊緣 123:第三邊緣 130:鎖固件 131:卡扣部 1311:第一子卡扣部 1312:第二子卡扣部 1312a:底座 1312b:卡扣臂 132:操作部 133:旋轉部 134:回彈部 140:樞接部 A:方向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HR:矩形穿孔 HT:三角形穿孔 H1:第一穿孔 H2:第二穿孔 H3:第三穿孔 RF:矩形 S1:第一旋轉狀態 S2:第二旋轉狀態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第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鎖固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的放大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繪示第1圖的第二穿孔的放大正視圖。 第4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的放大剖面示意,其中鎖固件正插入第二穿孔。 第5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的放大剖面示意,其中鎖固件卡扣第二板體。 第6圖為繪示第5圖沿方向A的示意圖。 第7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第二板體貼合第一板體。 第8圖為繪示第7圖的鎖固結構的正視圖,其中鎖固件處於第一旋轉狀態。 第9圖為繪示第7圖的鎖固結構的正視圖,其中鎖固件處於第二旋轉狀態。 第10圖為繪示第1圖的鎖固件相對的第二穿孔的放大正視圖,其中鎖固件處於第二旋轉狀態。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20:第二板體
122:第二邊緣
130:鎖固件
131:卡扣部
1311:第一子卡扣部
1312:第二子卡扣部
1312b:卡扣臂
A:方向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H2:第二穿孔
RF:矩形

Claims (9)

  1. 一種鎖固結構,包含: 一第一板體,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連接部; 一第二板體,配置與該第一板體相互貼合,該第二板體具有一第二穿孔,位置對應該第一穿孔;以及 一鎖固件,包含一卡扣部、一操作部、一旋轉部以及一回彈部,該旋轉部連接於該卡扣部與該操作部之間,並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穿孔,且配置以於該第一穿孔內轉動,該回彈部彈性連接於該操作部與該連接部之間, 其中,該鎖固件配置以相對該第一板體轉動而切換於一第一旋轉狀態與一第二旋轉狀態之間,在該第二板體貼合該第一板體的狀態下,當該鎖固件處於該第一旋轉狀態時,該卡扣部至少部分穿越該第二穿孔而卡扣該第二板體,當該鎖固件處於該第二旋轉狀態時,該回彈部彈性延伸,而該卡扣部解除與該第二板體的卡扣,並可穿越該第二穿孔而遠離該第二板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卡扣部包含: 一第一子卡扣部,連接該旋轉部;以及 一第二子卡扣部,可拆卸地連接該第一子卡扣部,該第二子卡扣部配置以穿越該第二穿孔並卡扣該第二板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第二子卡扣部包含: 一底座,該第一子卡扣部配置以卡扣該底座;以及 一對卡扣臂,彼此分隔而分別連接該底座,該第一子卡扣部至少部分位於該些卡扣臂之間,每一該些卡扣臂包含一斜面以及一抵壓面,該斜面遠離另一該些卡扣臂,該抵壓面朝向該操作部,並配置以抵壓該第二板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第二子卡扣部朝向該操作部之投影定義一矩形,該第二板體具有一矩形穿孔以及兩三角形穿孔,該些三角形穿孔連通於該矩形穿孔之相對兩邊緣,該些三角形穿孔相互旋轉對稱,該矩形穿孔以及該些三角形穿孔共同定義該第二穿孔,該矩形穿孔的尺寸大於該矩形的尺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第二板體具有兩第一邊緣以及兩第二邊緣,每一該些第一邊緣連接對應之該第二邊緣,並共同定義對應之該三角形穿孔,該些第一邊緣彼此平行,該些第二邊緣彼此平行,該第二板體更具有兩第三邊緣,該些第三邊緣定義該矩形穿孔,且分別連接對應之該第一邊緣,每一該些第三邊緣與對應之該第一邊緣共同定義一第一角度,該鎖固件配置以相對該第一板體轉動一第二角度以切換於一第一旋轉狀態與一第二旋轉狀態之間,該第一角度相同於該第二角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第一角度等於約30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些第二邊緣之間相距一第一距離,該矩形之一長邊定義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固結構,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一第三穿孔,配置以讓該回彈部之一端插入。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固結構,更包含: 一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
TW109130492A 2020-09-04 2020-09-04 鎖固結構 TWI729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0492A TWI729933B (zh) 2020-09-04 2020-09-04 鎖固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0492A TWI729933B (zh) 2020-09-04 2020-09-04 鎖固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9933B TWI729933B (zh) 2021-06-01
TW202210991A true TW202210991A (zh) 2022-03-16

Family

ID=7751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492A TWI729933B (zh) 2020-09-04 2020-09-04 鎖固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99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4732Y2 (ja) * 1980-11-05 1984-09-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部品取付構造
JP2011214591A (ja) * 2010-03-31 2011-10-27 Inaba Denki Sangyo Co Ltd 重合部材の締結構造
JP2014137111A (ja) * 2013-01-17 2014-07-28 Daiwa Kasei Kogyo Kk クリップの挿し込み構造
JP6054192B2 (ja) * 2013-01-31 2016-12-27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の装着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9933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889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attery cover and latch
US20070210684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TWI511000B (zh) 觸控模組
TW202210991A (zh) 鎖固結構
CN112367176A (zh) 一种锁定机构、机箱以及网络设备
US20090097216A1 (en) Retention device
JP3234780U (ja) ロック及びロック解除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14115471B (zh) 锁固结构
CN114115471A (zh) 锁固结构
US8164894B2 (en) Hardware holding device for computer
TW201406253A (zh) 電子裝置殼體
TW202240993A (zh) 具有鎖扣與解鎖結構的連接器
TWI747483B (zh) 鎖固結構
TWM609259U (zh) 觸控板穩定平衡按壓裝置
TWI722686B (zh) 風扇結構
TW202040325A (zh) 滑鼠
TWI274242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TWM643572U (zh) 硬碟托架及其托架基座
US20110220770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CN215868486U (zh) 显示屏后盖快拆组件
TWI705197B (zh) 卡扣裝置
TWI739588B (zh) 伺服器裝置
TWI694761B (zh) 固定件及其配合板材
TWM622351U (zh) 超薄型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JPH0128541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