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8413A -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8413A
TW202208413A TW110116332A TW110116332A TW202208413A TW 202208413 A TW202208413 A TW 202208413A TW 110116332 A TW110116332 A TW 110116332A TW 110116332 A TW110116332 A TW 110116332A TW 202208413 A TW202208413 A TW 2022084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peptide
amino acid
cells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瑞米 珍 瑪莉 桑特
伊斯特 路克 范德
維森 卡萊爾
米羅斯 伊拉
瑞沛博 珍 凡
麥琪倫 馬席兒 凡
大衛 華葛瑞夫
傑佛瑞 葛洛利
Original Assignee
比利時商伊賽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比利時商伊賽斯公司 filed Critical 比利時商伊賽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8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841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14Blood; Artificial blood
    • A61K35/17Lymphocytes; B-cells; T-cells; Natural killer cells; Interferon-activated or cytokine-activated lymphocy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0005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0008Antigens related to auto-immune diseases; Preparations to induce self-toler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62DNA sequences coding for fusion prote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34Cells from the blood or the immune system
    • C12N5/0636T lymphocy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34Cells from the blood or the immune system
    • C12N5/0646Natural killers cells [NK], NKT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51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a sulfur group of donors (1.8)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6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tics by the carrier linked to the antigen
    • A61K2039/6012Haptens, e.g. di- or trinitrophenyl (DNP, TN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 between antigen and carrier
    • A61K2039/62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 between antigen an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40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tag for immunodetection, or an epitope for immunis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的衍生自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之免疫原性肽,且係關於針對呈遞野生型MOG抗原決定基序列之抗原呈遞細胞之溶胞性CD4+ T細胞或NKT細胞的產生。

Description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免疫原性肽。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衍生自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之包含連接至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氧化還原酶模體的免疫原性肽以及由此等肽產生之溶胞性CD4+ T細胞,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
已經描述若干策略以防止針對抗原之非想要的免疫反應之產生。WO2008/017517描述一種使用肽之新策略,該等肽包含給定抗原蛋白之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氧化還原酶模體。此等肽將CD4+ T細胞轉化為具有溶胞特性之細胞類型,稱為溶胞性CD4+ T細胞。此等細胞能夠經由觸發細胞凋亡來殺死彼等抗原呈遞細胞(APC),該等抗原呈遞細胞呈遞衍生肽之抗原。WO2008/017517證實過敏及諸如I型糖尿病之自體免疫疾病之此概念。
WO2009101207及Carlier等人(2012) Plos one 7,10 e45366進一步更詳細地描述抗原特異性溶胞細胞。WO2016059236揭示進一步修飾之肽,其中在氧化還原酶模體之附近存在額外的組胺酸。WO2012069568進一步揭示包含抗原蛋白之NK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氧化還原酶模體之肽。此等肽能夠引發NKT細胞之活化,其代表一種用於治療許多疾病(諸如感染性及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之寶貴方法。WO2017182528描述包含MOG抗原決定基之免疫原性肽的用途,其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MS)為中樞神經系統之最常見自體免疫病症且在過去二十年,其發病率在大部分地區已實質上增加。據估計,在2016年,全世界超過220萬人患有MS。MS之全球發病率在男性與女性之間實質上不同。在不滿十三歲之兒童中,發病率大致相等。然而,在青年期及更年長群體組期間,約為罹患疾病之女性的兩倍(GDB 2016 Motor Neuron Disease Collaborators. 2018. Lancet Neurol. 17(12), 1083-1097)。MS最常藉由評定臨床症狀,與醫學成像及/或實驗室測試組合來診斷。
可在個體中顯現出之臨床症狀為多樣的且包括許多神經症狀。然而,自主、視覺、運動及感覺問題似乎為最常見的(Compston及Coles. 2008. Lancet. 372(9648):1502-17)。
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為僅在髓鞘及寡樹突細胞膜之最外部表面表現之醣蛋白。MOG之確切分子功能仍有爭論,然而,在此項技術中似乎一致的係其參與髓鞘之完成及/或維持且因此可能充當髓鞘上之黏附分子以提供結構完整性(Peschl等人Front. Immunol. (2017). 8, 529)。MOG之假設重要性係藉由哺乳動物中之MOG的高度均勻編碼區(Pham-Dinh等人(1994) J. Neurochem. 63(6), 2353-2356)及MOG可在實驗模型及發炎性脫髓鞘疾病中充當T及B細胞反應之自體抗原的觀測(Peschl等人Front. Immunol. (2017). 8, 529)證實。已報導針對MOG之抗體(抗MOG Ab)在MS致病機制中的作用且可視為MS診斷中之生物標記物,儘管人類MOG Ab之確切病理學作用及免疫病理學作用仍有待判定(Peschl等人Front. Immunol. (2017). 8, 529)。此外,抗MOG Ab已展示參與視神經脊髓炎(NMO)。
經診斷患有MS之人員之平均年齡為大致30歲。此與在診斷之後通常自身顯現出十年或二十年的疾病之進展期組合,因此在全球群體內有助於大量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儘管已證實若干療法減輕該疾病之某些態樣(進展),但沒有已知治癒可用於MS。對於NMO,在一些情況下其在臨床症狀中與(某些) MS亞型具有實質性重疊,任一者不可獲得治癒。
因此,需要用於諸如MS及NMO之MOG自體抗原誘導或抗MOG抗體誘導之疾病(其為脫髓鞘疾病)的新穎及/或改良之治療策略。
本發明提供衍生自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之新穎肽,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諸如(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及視神經脊髓炎(NMO)。本發明之肽的優勢在於其與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結合的親和力比WO2017182528中所揭示之現有技術肽高得多。用本發明之肽刺激MS患者細胞誘導具有裂解特性之特異性CD4+ T細胞。
因此,本發明提供以下態樣: 態樣1.    一種經分離之免疫原性肽,其包含: a1)具有序列Zm -[CST]-Xn -C- (SEQ ID NO: 66至90)或Zm -C-Xn -[CST]-( SEQ ID NO: 91至115)之氧化還原酶模體,其中n為選自0至6、較佳0、1、2或3之整數,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S表示絲胺酸,T表示蘇胺酸; a2)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CWKI (SEQ ID NO: 1)及FLRVPSWKI (SEQ ID NO: 2),或NK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CW (SEQ ID NO: 63)及FLRVPSW (SEQ ID NO: 64), 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及該抗原決定基係藉由具有3至7個胺基酸之間且包含序列VRY的連接子序列分離,從而產生以下連接子抗原決定基序列:VRYFLRVPCWKI (SEQ ID NO: 241)、VRYFLRVPSWKI (SEQ ID NO: 242)、VRYFLRVPCW (SEQ ID NO: 243)及VRYFLRVPSW (SEQ ID NO: 244)。
態樣2. 如態樣1之肽,其中該T細胞抗原決定基藉由胺基酸序列TLF側接於其C端,從而產生以下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序列:FLRVPCWKITLF (SEQ ID NO: 3)、FLRVPSWKITLF (SEQ ID NO: 4)、FLRVPCWTLF (SEQ ID NO: 245)或FLRVPSWTLF (SEQ ID NO: 246)。
態樣3. 如態樣1或2之肽,其中該免疫原性肽另外包含一或多個在C端側接該抗原決定基之K胺基酸殘基,從而產生例如以下連接子-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的序列中之任一者: FLRVPCWKITLFK (SEQ ID NO: 5)、FLRVPSWKITLFK (SEQ ID NO: 6)、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7)、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8)、FLRVPCWKITLFKKK (SEQ ID NO: 9)或FLRVPSWKITLFKKK (SEQ ID NO: 10), 替代地,該免疫原性肽另外包含一或多個在C端側接該抗原決定基之H胺基酸殘基,從而產生例如以下連接子-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的序列中之任一者:FLRVPCWKITLFH (SEQ ID NO: 11)、FLRVPSWKITLFH (SEQ ID NO: 12)、FLRVPCWKITLFHH (SEQ ID NO: 13)、FLRVPSWKITLFHH (SEQ ID NO: 14)、FLRVPCWKITLFHHH (SEQ ID NO: 15)或FLRVPSWKITLFHHH (SEQ ID NO: 16), 替代地,該免疫原性肽另外包含一或多個在C端側接該抗原決定基之R胺基酸殘基,從而產生例如以下連接子-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的序列中之任一者: FLRVPCWKITLFR (SEQ ID NO: 17)、FLRVPSWKITLFR (SEQ ID NO: 18)、FLRVPCWKITLFRR (SEQ ID NO: 19)、FLRVPSWKITLFRR (SEQ ID NO: 20)或FLRVPCWKITLFRRR (SEQ ID NO: 21)或FLRVPSWKITLFRRR (SEQ ID NO: 22)。
態樣4. 如態樣1至3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Zm -C-Xn -C- (SEQ ID NO: 116至140)之序列。
態樣5. 如態樣1至3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Zm -[CST]-XX-C-或Zm -C-XX-[CST]-之序列。
態樣6. 如態樣1至5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係選自以下胺基酸模體: (a)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0,且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b)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1,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c)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2,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胺基酸對,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其中至少一個X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d)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3,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其中至少一個X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更佳為K或H; (e)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4,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SEQ ID NO: 154)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最佳為K; (f)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5,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X5 (SEQ ID NO: 166)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最佳為K; (g)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6,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X5 X6 (SEQ ID NO: 177)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最佳為K;或 (h) Zm -[CST]-Xn -C-或Zm -C-Xn -[CST]-,其中n為0至6且其中m為0,且其中C或[CST]殘基中之一者經修飾以便在該模體之胺基酸殘基之N端醯胺上或在C端羧基(SEQ ID NO: 184至203)上攜帶乙醯基、甲基、乙基或丙醯基。
態樣7. 如態樣1至6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至少一個X為脯胺酸(P)或酪胺酸(Y),較佳地其中各X為脯胺酸或酪胺酸,更佳地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之Xn 或XX部分包含序列PY,較佳地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包含序列CPYC (SEQ ID NO: 23)。
態樣8. 如態樣1至7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之胺基酸Z為鹼性胺基酸,較佳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胺基酸群的鹼性胺基酸:H、K、R及任何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及R,最佳地其中Z為H或K。
態樣9. 如態樣1至8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b1)具有HCPYC (SEQ ID NO: 24)之序列。
態樣10.   如態樣1至9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肽包含或由以下組成:胺基酸序列H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5)、H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6)、K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KHC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8)、KH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47)或KH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48),較佳包含胺基酸序列K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或由其組成。
態樣11.   如態樣1至10中任一項之免疫原性肽,其中該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NKT細胞抗原決定基且該肽之長度在12與50個胺基酸之間,較佳在12與30個胺基酸之間;或 其中該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且該肽之長度在12與50個胺基酸之間,較佳在12與30個胺基酸之間。
態樣12.   一種編碼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免疫原性肽的多核苷酸(核酸分子),其較佳選自分離的去核糖核酸(DNA)、質體DNA (pDNA)、編碼DNA (cDNA)、核糖核酸(RNA)、信使RNA (mRNA)或其經修飾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核酸可為表現卡匣之一部分,視情況併入可用於基因療法之(病毒)載體或質體中或可以根據醫藥及基因治療領域中已知之技術投與之經囊封或裸DNA或RNA形式存在。
態樣13.   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或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其用作藥劑。
態樣14.   如態樣13之肽或多核苷酸,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
脫髓鞘病症包括(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Balo's Disease)、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Schilder's Disease)、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tabes dorsalis)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Vanishing White Matter Disease)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較佳為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的脫髓鞘病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更佳之脫髓鞘病症為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NMO)。在某些實施例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adiology isolated syndrome;RIS)。
態樣15.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之活體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提供周邊血液細胞; -使該等細胞活體外與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或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接觸;及 -在IL-2之存在下擴增該等細胞。
態樣16.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或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 -自該個體之周邊血液細胞群獲得該等溶胞性CD4+ T細胞。
態樣17.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NKT細胞群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或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 -自該個體之周邊血液細胞群獲得該等NKT細胞。
態樣18.   一種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可藉由如態樣15、16或17之方法獲得。
態樣19.   一種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可藉由如態樣15、16或17之方法獲得,其用作藥劑。
態樣20.   如態樣19之供使用之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或減輕脫髓鞘病症之症狀。
脫髓鞘病症包括(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較佳為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的脫髓鞘病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更佳之脫髓鞘病症為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NMO)。在某些實施例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IS)。
態樣2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或如態樣18至20中任一項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
態樣22.   如態樣21之醫藥組合物,其視情況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且視情況進一步包含適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或減輕脫髓鞘病症之症狀或預防脫髓鞘病症的額外活性成分。
脫髓鞘病症包括(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較佳為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的脫髓鞘病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更佳之脫髓鞘病症為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NMO)。在某些實施例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IS)。
態樣23.   如態樣21或22之醫藥組合物,其用作藥劑。
態樣24.   如態樣23之供使用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
脫髓鞘病症包括(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較佳為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的脫髓鞘病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更佳之脫髓鞘病症為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NMO)。在某些實施例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IS)。
態樣25.   如前述態樣中任一項之肽、多核苷酸、CD4+ T細胞、NKT細胞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MS、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MS,其中個體經診斷患有復發緩解型MS (RRMS)。
態樣26.   如前述態樣中任一項之肽、多核苷酸、CD4+ T細胞、NKT細胞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MS、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MS,其中個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HLA-DRB1*類型:HLA-DRB1*15:01、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07:01,較佳地其中該個體具有HLA-DRB1*15:01。
態樣27.    如前述態樣中任一項之肽、多核苷酸、CD4+ T細胞、NKT細胞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NMO、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NMO,其中該個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HLA類型:HLA-DRB1*03:01及HLA-DPB1*05:01。
態樣28.   一種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免疫原性肽、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或如態樣18至20中任一項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之藥劑,該脫髓鞘病症較佳為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之脫髓鞘病症,最佳為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
態樣29.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向個體提供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或如態樣18至20中任一項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
態樣30.   如態樣29之方法,其中該脫髓鞘病症係選自: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脫髓鞘病症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且因此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消融性白質病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在更佳實施例中,該脫髓鞘病症為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在某些實施例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IS)。
態樣31.   如態樣29或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之步驟。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之實例為:反丁烯二酸單甲酯(MMF)、反丁烯二酸二甲酯(DMF)、可在活體內代謝成MMF之化合物、諸如反丁烯二酸地羅西美(diroximel fumarate)或反丁烯二酸替匹醯胺(tepilamide fumarate)之反丁烯二酸單甲酯前驅藥,或其任何一或多者之組合,或其任何一或多者的氘化形式、籠合物、溶劑合物、互變異構體、立體異構體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前述內容中之任一者的組合。
態樣32.   一種用於偵測樣品中對MOG抗原具有特異性的II類MHC限制性CD4+ T細胞之活體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使個體樣品與經分離的II類MHC分子及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肽或如態樣12之多核苷酸的複合物接觸; -藉由量測該複合物與該樣品中之細胞的結合來偵測CD4+ T細胞,其中該複合物與細胞之結合指示該樣品中存在CD4+ T細胞。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態樣以及較佳實施例描述於以下部分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主題在此特定併入於本說明書中。
將關於特定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其限制,而僅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任何參考符號均不應視為限制範疇。以下術語或定義係僅提供用於輔助理解本發明。除非本文中專門定義,否則本文所使用之所有術語具有與其對於本發明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具有相同的含義。本文所提供之定義不應視為具有小於藉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之範疇。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清楚,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所有未特定詳細描述之方法、步驟、技術及操作可以本身已知之方式進行且已以本身已知之方式進行。此外,針對實例參照標準手冊、上文所提及之一般先前技術及其中所引用之其他參考文獻。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單數個及複數個參考物兩者。當關於如本文中所使用之態樣、申請專利範圍或實施例使用時,術語「任何」係指任何單一態樣、申請專利範圍或實施例(亦即,任一者)以及所提及之該等態樣、申請專利範圍或實施例的所有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包含(comprising/comprises)』及『由…構成(comprised of)』與『包括(including/includes)』或『含有(containing/contains)』同義,且為包括性或開放性的,且不排除額外的未敍述成員、元素或方法步驟。該等術語亦涵蓋實施例「基本上由…組成」及「由...組成」。
藉由端點敍述之數值範圍包括包含於各別範圍內之所有數字及分數,以及所敍述端點。
當提及諸如參數、量、時距及其類似者之可量測值時,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約』意謂涵蓋指定值之+/-10%或更低、較佳+/-5%或更低、更佳+/-1%或更低且再更佳+/-0.1%或更低之變化,只要此類變化適合於在所揭示發明中進行。應理解,修飾語『約』所指之值自身亦為特定地,且較佳為揭示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如「用於治療疾病之組合物」中所使用之術語「用於」亦應揭示對應治療方法及製劑在製造用於治療疾病之藥劑中之對應用途。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 」係指包含由肽鍵連接之具有9與200個胺基酸之間的胺基酸序列之分子,但其可包含非胺基酸結構、合成胺基酸或經修飾胺基酸。
根據本發明之肽可含有蛋白型及/或非蛋白型胺基酸。該等肽可含有習知的20種胺基酸或其修飾型式中之任一者,或可含有藉由化學肽合成或藉由化學或酶修飾併入的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抗原 」係指大分子之結構,通常為蛋白質(含或不含多醣)或由包含一或多個半抗原且包含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蛋白質組合物製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抗原蛋白 」係指包含一或多個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蛋白質。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自體抗原或自體抗原蛋白係指存在於體內之人類或動物蛋白質,其在相同人類或動物體內引發免疫反應。
術語「抗原決定基 」係指抗原蛋白之一個或若干個部分(其可定義構形抗原決定基),其藉由抗體或其部分(Fab'、Fab2'等)或存在於B細胞或T細胞淋巴球之細胞表面的受體特異性識別且結合,且其能夠藉由該結合以誘導免疫反應。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T 細胞 抗原決定基 」係指顯性、亞顯性或次要T細胞抗原決定基,亦即,藉由T細胞或NKT細胞之細胞表面處的受體特異性識別且結合之抗原蛋白之一部分。抗原決定基是否為顯性、亞顯性或次要的取決於針對抗原決定基所引發之免疫反應。在蛋白質之所有可能T細胞抗原決定基當中,顯性取決於此類抗原決定基藉由T細胞或NKT細胞識別且能夠使其活化之頻率。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為由II類MHC分子識別且呈遞至CD4+ T細胞之抗原決定基,或可為由CD1d分子識別且呈遞至NKT細胞之抗原決定基。
II MHC 分子識別之抗原決定基 通常包含適配於MHC II分子之凹槽中的+/- 9個胺基酸之序列或由其組成。在表示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肽序列內,抗原決定基中之胺基酸編號為P1至P9,抗原決定基之胺基酸N端編號為P-1、P-2等,抗原決定基之胺基酸C端編號為P+1、P+2等。由II類MHC分子識別且未由MHC I類分子識別之肽被稱作II類MHC限制性T細胞抗原決定基。
術語「MHC 」係指「主要組織相容抗原 」。在人類中,MHC基因稱為HLA (「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雖然不存在一致遵循之定則,但一些文獻使用HLA以指代HLA蛋白分子,且使用MHC以指代編碼HLA蛋白之基因。因此,當在本文中使用時,術語「MHC」及「HLA」為等效物。人類中之HLA系統在小鼠中具有其等效物,亦即H2系統。最深入研究之HLA基因為九種所謂的經典MHC基因:HLA-A、HLA-B、HLA-C、HLA-DPA1、HLA-DPB1、HLA-DQA1、HLAs DQB1、HLA-DRA及HLA-DRB1。在人類中,MHC劃分成三個區域:I、II及III類。A、B及C基因屬於I類MHC,而六個D基因屬於II類。I類MHC分子由含有3個域(α1、α2及α3)之單一多態鏈製成,其在細胞表面處與β-2微球蛋白結合。II類分子由各自含有2條鏈(α1及α2,及β1及β2)之2條多態鏈製成。I類MHC分子在幾乎所有有核細胞上表現。由於HLA系統係以孟德爾方式(Mendelian manner)遺傳,因此可在給定群體之個體中區分HLA系列之基因或單倍型。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肽改善了與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之結合,其親和力比WO2017182528中所揭示之現有技術肽高得多。因此,罹患脫髓鞘病症之患者的較佳HLA類型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在全球MS患者群體中,約50%至60%具有HLA-DRB1*類型15:01。此外,超過75%之MS患者群體具有HLA-DRB1*15:01、HLA-DRB1*03:01、HLA-DRB1*04:01或HLA-DRB1*07:01類型之HLA。鑒於本發明,MS患者之較佳HLA類型因此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LA-DRB1*15:01、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07:01。更佳為具有HLA-DRB1*類型15:01之MS患者。更佳為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HLA類型的RRMS診斷之MS患者:HLA-DRB1*15:01、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07:01。更佳為具有HLA類型HLA-DRB1*15:01的RRMS診斷之MS患者。因此,本發明中NMO患者之較佳HLA單倍型為HLA-DRB1*03:01及HLA-DPB1*05:01,更佳為HLA-DRB1*03:01。在I類MHC分子之情形下呈遞之肽片段係藉由CD8+ T淋巴球(溶胞性T淋巴球或CTL)識別。CD8+ T淋巴球通常成熟為溶胞效應子,其可裂解攜帶刺激抗原之細胞。II類MHC分子主要在活化之淋巴球及抗原呈遞細胞上表現。CD4+ T淋巴球(輔助T淋巴球或Th)藉由識別由II類MHC分子呈遞之獨特肽片段而活化,通常在如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之抗原呈遞細胞上發現。CD4+ T淋巴球增殖且分泌細胞介素,諸如支援抗體介導及細胞介導之反應的IL-2、IFN-γ及IL-4。
功能性HLA之特徵在於內源性以及外源性潛在抗原肽結合之深結合槽。凹槽進一步之特徵在於定義明確的形狀及物理化學特性。I類HLA結合位點為封閉的,因為肽端向下固定至凹槽之末端中。其亦涉及具有保守性HLA殘基之氫鍵網路。鑒於此等限制,結合肽之長度限於8、9或10個殘基。然而,已表明具有至多12個胺基酸殘基之肽亦能夠結合I類HLA。不同HLA複合物之結構的比較確認一般結合模式,其中肽採用相對線性之延伸構形,或可涉及中心殘基以凸出凹槽。
與I類HLA結合位點相反,II類位點在兩端處為開放的。此允許肽自結合之實際區域延伸,藉此在兩端「懸掛」。因此,II類HLA可結合具有可變長度之肽配位體,範圍為7、8或9至超過25個胺基酸殘基。與I類HLA類似,II類配位體之親和力係藉由「恆定」及「可變」組分測定。恆定部分同樣由II類HLA凹槽中之保守殘基與結合肽之主鏈之間形成的氫鍵網路產生。然而,此氫鍵模式並不受限於肽之N端及C端殘基,而遍及全鏈分佈。後者為至關重要的,因為其將複合肽之構形限定為嚴格地線性結合模式。此在所有II類同種異型中為常見的。判定肽之結合親和力之第二組分因II類結合位點內之多形現象之某些位置而為可變的。不同的同種異型在凹槽內形成不同的互補凹穴,藉此解釋肽之亞型依賴性選擇或特異性。重要的係,容納於II類凹穴內之胺基酸殘基上的限制通常比I類「更軟」。在不同的II類HLA同種異型當中存在非常多的肽之交叉反應性。適配於MHC II分子之凹槽中的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 9個胺基酸(亦即,8、9或10個)之序列通常編號為P1至P9。抗原決定基之額外胺基酸N端編號為P-1、P-2等,抗原決定基之胺基酸C端編號為P+1、P+2等。
CD1d 分子識別之抗原決定基 係指抗原蛋白之一部分,其藉由T淋巴球,特定言之NKT細胞之細胞表面處的受體特異性識別且結合。由CD1d分子識別之抗原決定基通常包含適配於CD1d分子之凹槽的+/- 7個胺基酸之序列或由其組成。通常,NK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疏水性的。CD1d分子之結構指示需要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佔據位於CD1d間隙之末端的兩個疏水性凹穴,且脂族殘基應佔據間隙之中間的位置。因此,作為CD1d結合序列之一般但非限制性實例,可使用模體[FWHY]-xx-[ILMV]-xx-[FWHY] (SEQ ID NO: 147),其中[FWHY]指示F、W、H或Y可佔據第一錨定殘基(P1),P4位置可由I、L、M或V佔據且P7可由F、W、H或Y佔據。此通用模型模體中之「x」表示任何胺基酸。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通用模型模體可由序列[FW]-xx-[ILM]-xx-[FW] (SEQ ID NO: 148),較佳由序列[FW]-xx-[ILM]-xx-[W] (SEQ ID NO: 149)定義。
術語「NKT 細胞 」係指先天性免疫系統之細胞,其特徵在於其攜帶受體(諸如NK1.1及NKG2D)且識別藉由CD1d分子呈遞之抗原決定基的事實。在本發明之情形下,NKT細胞可屬於1型(恆定)或2型子組,或屬於具有比1型或2型NKT細胞更多的多態T細胞受體的表徵較少之NKT細胞中之任一者。已在多個場合報導NKT細胞參與自體免疫疾病中或針對同種異體因子(allofactor)或過敏原之免疫反應的控制(Jahng等人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9: 947-957, 2004;Van Belle及von Herrath, Molecular Immunology 47: 8-1 1, 2009),但其相對難以描述。在本發明之情形下,吾等獲得肽可由CD1d分子呈遞之未預期觀測結果。CD1d分子之特徵為由2條反平行(anti-parallel) α鏈製成,從而形成位於由兩條反平行β鏈製成之平台之頂上的間隙。間隙為狹窄的及深的且僅容納疏水性殘基,經典地僅視為脂質。實際上,具有疏水性殘基之肽能夠結合至CD1d間隙。此外,由於間隙在兩側為開放的,可容納比7個胺基酸更長的肽。在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及過敏原中發現攜帶CD1d模體之疏水性肽,藉此賦予該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或過敏原活化CD4+ NKT細胞之能力。藉由殺死呈遞該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或過敏原之細胞的直接消除消除了建立針對此等抗原/因子之免疫反應的能力。
術語「CD1d 分子 」係指由3條α鏈及反平行β鏈組製成的非MHC衍生之分子,該等β鏈配置至兩側開放且能夠將脂質、醣脂或疏水性肽呈遞至NKT細胞之深疏水性凹槽中。術語「免疫病症」或「免疫疾病」係指其中免疫系統之反應引起或維持生物體中之功能障礙或非生理情形的疾病。
參照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使用的抗原決定基,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同系物 」係指與天然存在之抗原決定基具有至少5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胺基酸序列一致性之分子,藉此維持抗原決定基結合B及/或T細胞之抗體或細胞表面受體的能力。抗原決定基之特定同系物對應於至多三個,更特定言之至多2個,最特定言之一個胺基酸中修飾之天然抗原決定基。
參照本發明之肽,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衍生物 」係指至少含有肽有效部分之分子(亦即,能夠引發溶胞性CD4+ T細胞活性之氧化還原模體及II類MHC抗原決定基)且,另外包含可具有不同目的(諸如穩定肽或改變肽之藥物動力學或藥力學特性)之互補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兩個序列之術語「序列一致性 」係關於當兩個序列比對時,具有相同核苷酸或胺基酸的位置數除以較短序列中之核苷酸或胺基酸之數目。特定言之,序列一致性為70%至80%、81%至85%、86%至90%、91%至95%、96%至100%或100%。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編碼肽之多核苷酸 ( 或核酸 ) (peptide-encoding polynucleotide (or nucleic acid)/polynucleotide (or nucleic acid) encoding peptide) 」係指核苷酸序列,當在適當環境中表現時,其導致相關肽序列或其衍生物或同系物之產生。此類多核苷酸或核酸包括編碼肽之正常序列,以及能夠表現具有所需活性之肽的此等核酸之衍生物及片段。編碼根據本發明之肽或其片段之核酸為編碼源自哺乳動物或對應於哺乳動物之肽或其片段,最特定言之人類肽片段的序列。此類多核苷酸或核酸分子可使用自動合成器及熟知的基因密碼之密碼子-胺基酸關係來容易地製備。此類多核苷酸或核酸可併入至包括質體之表現載體中,其適於在適合宿主,諸如細菌(例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酵母細胞、人類細胞、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中表現多核苷酸或核酸且產生多肽。對於治療手段,編碼本文所揭示之免疫原性肽的多核苷酸可為表現系統、卡匣、質體或載體系統(諸如病毒及非病毒表現系統)之一部分。已知用於治療目的之病毒載體為腺病毒、腺相關病毒(AAV)、慢病毒及反轉錄病毒。亦可使用非病毒載體且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基於轉位子之載體系統,諸如衍生自睡美人(Sleeping Beauty;SB)或PiggyBac (PB)之彼等。亦可經由其他載劑,諸如(但不限於)奈米粒子、陽離子脂質、脂質體等遞送核酸。
術語「免疫病症 」或「免疫疾病 」係指其中免疫系統之反應引起或維持生物體中之功能障礙或非生理情形之疾病。尤其包括於免疫病症中之係過敏性病症及自體免疫疾病。
術語「自體免疫疾病 」或「自體免疫病症 」係指因生物體不能將其自身構成部分(低於亞分子層級)識別為「自身」所致的生物體對其自身細胞及組織之異常免疫反應所引起之疾病。該組疾病可分為兩個類別,器官特異性及全身性疾病。「過敏原」定義為通常為大分子或蛋白質組合物之物質,其在易患的,特定言之遺傳傾向的個體(特應性)患者中引發lgE抗體之產生。類似定義在Liebers等人(1996) Clin. Exp. Allergy 26, 494-516中提出。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脫髓鞘 」係指包圍神經元軸突之髓鞘的損傷及/或退化,其結果為形成病灶或斑塊。應理解,髓鞘充當包圍腦、視神經及脊髓中之神經纖維的保護蓋。由於脫髓鞘,沿著受影響神經之信號傳導受損(亦即,減緩或停止),且可引起神經症狀,諸如感覺、運動、認知及/或其他神經功能缺陷。罹患脫髓鞘疾病之患者的具體症狀將視疾病及疾病進展狀態而變化。此等症狀可包括視力模糊及/或複視、共濟失調、陣攣、發音困難、疲勞、笨拙、手部麻痹、半身輕癱、生殖器麻醉、協調不能、感覺異常、眼部麻痹、肌肉協調受損、肌無力、感覺喪失、視力受損、神經症狀、不穩定之行走方式(步態)、痙攣性截癱、失禁、聽覺問題、言語問題及其他。
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且在此項技術中常用的「脫髓鞘疾病 」或「脫髓鞘病症 」指示涉及損害(例如損傷)之神經系統,或神經元之髓鞘的任何病理病狀。脫髓鞘疾病可分級為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及周邊神經系統。替代地,脫髓鞘疾病可根據脫髓鞘之原因分類:髓鞘之損壞(脫髓鞘性髓鞘再生障礙(demyelinating myelinoclastic)),或異常及退化性髓鞘(脫髓鞘腦白質營養不良(demyelinating leukodystrophic))。脫髓鞘疾病之非限制性實例為多發性硬化症(MS) (例如,復發性/緩解性多發性硬化症、繼發性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進行性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原發性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及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之脊髓病、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腦白質病(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上述註解中之若干者為指示一組疾病之通用分類名稱,該等疾病之特徵在於在分子層級上之一組相同或類似的異常過程及/或一組相同或類似的(臨床)症狀。患有脫髓鞘病症之人類患者可具有脫髓鞘病症之一或多種症狀,諸如(但不限於)視力受損、麻木、四肢無力、震顫或痙攣、熱不耐受、言語障礙、失禁、眩暈或本體感覺(例如,平衡、協調、肢體位置感覺)受損。出於該方法之目的,具有脫髓鞘病症(例如,脫髓鞘病症之遺傳傾向性)之家族病史或展現上文所描述之脫髓鞘病症之輕度或不頻繁症狀的人類(例如,人類患者)可視為處於罹患脫髓鞘病症(例如,多發性硬化症)之風險下。在本發明之情形下,較佳之脫髓鞘疾病為由MOG自體抗原引起或涉及抗MOG抗體之彼等,包括(但不限於)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
術語「多發性硬化症 」(在本文中及此項技術中縮寫為「MS 」)指示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之自體免疫病症。MS被視為青少年中最常見之非創傷性致殘性疾病(Dobson及Giovannoni, (2019) Eur. J. Neurol. 26(1), 27-40)及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之最常見自體免疫病症(Berer及rishnamoorthy (2014) FEBS Lett. 588(22), 4207-4213)。MS在此項技術中視為中樞神經系統之脫髓鞘病症(Lubetzki及Stankoff. (2014). Handb Clin Neurol. 122, 89-99)。MS可藉由從身體到精神問題乃至精神病問題之大量不同症狀而在個體中顯現其自身。典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或複視、肌無力、一隻眼睛失明以及協調及感覺困難。在大多數情況下,MS可視為兩階段疾病,其中早期發炎引起復發緩解型疾病及延遲之神經退化造成非復發性進展,亦即繼發性及原發性進行性MS。儘管在本領域中取得了進展,但疾病之決定性基本原因迄今仍難以理解且超過150個單核苷酸多形現象與MS易感性相關(Inter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Genetics Consortium Nat Genet. (2013). 45(11):1353-60)。已報導維生素D缺乏症、抽菸、紫外線B (UVB)暴露、兒童肥胖症及埃-巴二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之感染促成疾病進展Ascherio (2013) Expert Rev Neurother. 13(12 Suppl), 3-9)。
因此,MS可視為存在於自復發性(其中發炎為顯性特徵)延伸至進行性(神經退化顯性)之範圍內之單一疾病。因此,顯而易見的係,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多發性硬化症涵蓋屬於任何種類之疾病病程分類的任何類型之多發性硬化症。特定言之,本發明設想為針對經診斷患有或疑似患有臨床孤立症候群(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甚至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IS)之患者的有效治療策略。儘管不嚴格考慮MS之疾病病程,但RIS用於對在對應於MS病灶且無法藉由其他診斷初步解釋之腦及/或脊髓之磁共振成像(MRI)上顯示異常的個體進行分類。CIS為由中樞神經系統中之發炎及脫髓鞘所引起的神經症狀之初次發作(根據定義持續超過24小時)。根據RIS,CIS分類之個體可能或可能不繼續罹患MS,其中在腦MRI上顯示MS樣病灶之個體更可能罹患MS。RRMS為MS之最常見疾病病程,其中85%之患有MS之個體經診斷患有RRMS。鑒於本發明,RRMS診斷患者為一組較佳的患者。RRMS之特徵在於新的或增加之神經症狀之攻擊,或惡化的復發或惡化。在RRMS中,該等復發之後為症狀之週期或部分或完全緩解,且在此等緩解週期中未經歷及/或觀測到疾病進展。RRMS可進一步分類為活性RRMS (復發及/或新MRI活動之證據)、非活性RRMS、惡化RRMS (在復發之後在指定時段內增加失能)或非惡化RRMS。一部分RRMS診斷個體將進展為SPMS疾病病程,其特徵在於神經功能隨時間推移之進行性惡化,亦即失能累積。可進行SPMS子分類,諸如活性(復發及/或新MRI活動)、非活性、進行性(疾病隨時間推移之惡化)或非進行性SPMS。最後,PPMS為MS疾病病程,其特徵在於神經功能惡化及因此自症狀發作開始之失能累積,無早期復發或緩解。可形成其他PPMS子組,諸如活性PPMS (偶然復發及/或新MRI活動)、非活性PPMS、進行性PPMS (疾病隨時間推移而惡化之證據,無關於新MRI活動)及非進行性PPMS。一般而言,MS疾病病程之特徵在於就復發及緩解期而言,在嚴重程度(在復發之情況下)及持續時間方面有實質性的個體間可變性。
若干疾病改善療法可用於MS,且因此本發明可用作替代治療策略,或與此等現有療法組合使用。活性醫藥成分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干擾素β-1a、干擾素β-1b、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 acetate)、醋酸格拉替雷、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β-1a、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芬戈莫德(fingolimod)、克拉屈濱(cladribine)、西尼莫德(siponimod)、奧劄莫德(ozanimod)、阿侖單抗(alemtuzumab)、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奧克珠單抗(ocrelizumab)及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之實例為:反丁烯二酸單甲酯(MMF)、反丁烯二酸二甲酯(DMF)、可在活體內代謝成MMF之化合物、諸如反丁烯二酸地羅西美或反丁烯二酸替匹醯胺之反丁烯二酸單甲酯前驅藥,或其任何一或多者之組合,或其任何一或多者的氘化形式、籠合物、溶劑合物、互變異構體、立體異構體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前述內容中之任一者的組合。替代地,本發明可與旨在復發管理之治療或藥物,諸如(但不限於)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普賴松(prednisone)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組合使用。此外,本發明可與旨在緩解特定症狀之療法組合使用。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旨在改善或避免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症狀的藥物:膀胱問題、腸功能障礙、抑鬱、眩暈、頭暈、情感變化、疲勞、發癢、疼痛、性問題、痙攣、震顫及行走困難。
MS之特徵在於三個纏結標誌特徵:1)中樞神經系統中之病灶形成、2)發炎及3)神經元之髓鞘退化。儘管傳統上視為中樞神經系統及白質之脫髓鞘疾病,但最近報導表明皮質及深灰質之脫髓鞘可超過白質脫髓鞘(Kutzelnigg等人(2005). Brain. 128(11), 2705-2712)。已假定關於如何在分子層級上引起MS的兩個主要假設。通常可接受的「內外假設(outside-in hypothesis)」係基於周邊自體反應性效應子CD4+ T細胞之活化,其遷移至中樞神經系統且起始疾病過程。一旦處於中樞神經系統中,則該等T細胞藉由APC局部再活化且募集額外T細胞及巨噬細胞以建立發炎性病灶。值得注意的係,已顯示MS病灶含有主要在病灶邊緣發現之CD8+ T細胞,及在病灶之中心發現更多之CD4+ T細胞。認為此等細胞引起脫髓鞘、寡樹突細胞損壞及軸突損傷,從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另外,觸發免疫調節網絡以限制發炎且起始修復,此引起由臨床緩解反映之至少部分髓鞘再生。儘管如此,但在無適當治療之情況下,其他攻擊通常導致疾病進展。
咸信MS發作在偵測到第一臨床症狀之前很好地發起,如患者之MRI上明顯較年長及失活病灶之典型出現所證明。由於診斷方法之研發進步,現可偵測MS,甚至在疾病之臨床表現(亦即,症狀前MS)之前。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MS之治療」及類似表述設想症狀性及症狀前MS兩者之治療及治療策略。特定言之,當免疫原性肽及/或所得溶胞性CD4+ T細胞用於治療症狀前MS患者時,在可部分或甚至完全避免臨床表現之此類早期停止疾病。
術語「視神經脊髓炎 」或「NMO」及「NMO系列病症(NMOSD)」(亦稱為「德維克氏病(Devic's disease)」)係指自體免疫病症,其中白血球及抗體主要攻擊視神經及脊髓,但亦可攻擊腦(綜述於Wingerchuk 2006, Int MS J. 2006 May;13(2):42-50中)。視神經之損傷產生造成疼痛及視力喪失之腫脹及發炎;脊髓之損傷造成腿或手臂之無力或麻痹、感覺之喪失及膀胱及腸道功能之問題。NMO為復發緩解型疾病。在復發期間,視神經及/或脊髓之新損傷可導致累積之失能。不同於MS,不存在此疾病之進展期。因此,預防攻擊對良好的長期結果至關重要。在與抗MOG抗體相關之情況下,認為抗MOG抗體可觸發對髓鞘之攻擊,從而引起脫髓鞘。在大部分情況下,NMO之病因係歸因於對自體抗原之特異性攻擊。至多三分之一的個體可能對針對稱為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之髓鞘之組分的自體抗體呈陽性。患有抗MOG相關NMO之人類類似地具有橫貫性脊髓炎及視神經炎之發作。
術語「治療有效量 」係指在患者中產生所需治療性或預防性效果的本發明之肽或其衍生物的量。舉例而言,關於疾病或病症,其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疾病或病症之一或多種症狀,且更特定言之部分或完全恢復至正常的與疾病或病症相關或導致疾病或病症之生理或生物化學參數的量。通常,治療有效量為本發明之肽或其衍生物的量,其將導致正常生理情形之改善或恢復。舉例而言,當用於治療學上治療藉由免疫病症感染之哺乳動物時,其為該哺乳動物之日劑量肽/公斤體重。替代地,當經由基因療法投藥時,調整裸DNA或病毒載體的量以確保本發明之肽、其衍生物或同系物之相關劑量的局部產生。
當提及肽時,術語「天然 」係關於序列與天然存在之蛋白質(野生型或突變)之片段一致的事實。相比之下,以此術語「人工 」係指因此在自然界中未出現之序列。藉由有限之修飾,諸如在天然存在之序列內改變/刪除/插入一或多個胺基酸或藉由在天然存在之序列之N端或C端添加/移除胺基酸,自天然序列獲得人工序列。
術語「氧化還原酶模體 」、「硫醇氧化還原酶模體 」、「硫代還原酶模體 」、「硫代氧化還原模體 」或「氧化還原模體 」在此處作為同義術語使用,且係指通用序列硫代還原酶序列模體C-Xn -[CST]- (SEQ ID NO: 91至95)或[CST]-Xn -C- (SEQ ID NO: 66至70)之模體,其中n為0至6之整數。此類肽動力(motive)經由保守活性域共有序列:C-Xn -[CST]-或[CST]-Xn -C-內,諸如C-XX-C (SEQ ID NO: 116)、C-XX-S (SEQ ID NO: 150)、C-XX-T (SEQ ID NO: 151)、S-XX-C (SEQ ID NO: 152)、T-XX-C (SEQ ID NO: 153)中之氧化還原活性半胱胺酸對蛋白質(諸如酶)上之二硫鍵發揮還原活性(Fomenko等人(2003) Biochemistry 42, 1 1214-1 1225),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S表示絲胺酸,T表示蘇胺酸且X表示除酪胺酸、苯丙胺酸或色胺酸以外的任何胺基酸。
當根據本文所揭示之氧化還原酶模體中存在的胺基酸殘基使用時,術語「半胱胺酸」(「C」)、「絲胺酸」(「S」)及「蘇胺酸」(「T」)分別係指天然存在之半胱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胺基酸。除非明確不同地陳述,否則該等術語因此排除經化學修飾之半胱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諸如經修飾以便在模體之胺基酸殘基之N端醯胺上或在C端羧基上攜帶乙醯基、甲基、乙基或丙醯基之彼等。
在其另一實施例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定位於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N端。
替代地,免疫原性肽可含有呈以下通用胺基酸式形式之氧化還原酶模體:Zm -[CST]-Xn -C- (SEQ ID NO: 66至90)或Zm -C-Xn -[CST]- (SEQ ID NO: 91至115), 其中n為選自0至6之整數,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S表示絲胺酸,T表示蘇胺酸。
較佳之該氧化還原酶模體不為標準C-XX-[CST]或[CST]-XX-C氧化還原酶模體之重複序列的一部分,諸如可藉由一或多個胺基酸彼此間隔的該模體之重複序列(例如,CXXC X CXXC X CXXC (SEQ ID NO: 249))、彼此相鄰之重複序列(CXXCCXXCCXXC (SEQ ID NO: 250))或彼此重疊之重複序列(CXXCXXCXXC (SEQ ID NO:251)或CXCCXCCXCC (SEQ ID NO:252)),尤其在n為0或1且m為0時。
因此,由此設想的係形式Zm -[CST]-C-或Zm -C-[CST]-之模體,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此類模體之非限制性較佳實例為KCC、KKCC (SEQ ID NO: 31)、RCC、RRCC (SEQ ID NO: 32)、RKCC (SEQ ID NO: 33)或KRCC (SEQ ID NO: 34)。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C-或Zm -C-X-[CST]-之模體,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R,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此類模體之非限制性較佳實例為KCXC、KKCXC、RCXC、RRCXC、RKCXC、KRCXC、KCKC、KKCKC、KCRC、KKCRC、RCRC、RRCRC、RKCKC、KRCKC (對應於SEQ ID NO: 35至48)或RCKC (SEQ ID NO: 240)。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X-C-或Zm -C-XX-[CST]-之模體。在此等模體中,內部X1 X2 胺基酸對位於氧化還原酶模體內,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X1 及X2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及X2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另一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或X2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在模體之另一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或X2 中之至少一者為P或Y。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胺基酸對的特定非限制性實例:PY、HY、KY、RY、PH、PK、PR、HG、KG、RG、HH、HK、HR、GP、HP、KP、RP、GH、GK、GR、GH、KH及RH。此形式之尤佳模體為HCPYC、KHCPYC、KCPYC、RCPYC、HCGHC、KCGHC及RCGHC (對應於SEQ ID NO: 49至55)。此形式之替代性較佳模體為KKCPYC、KRCPYC、KHCGHC、KKCGHC及KRCGHC (SEQ ID NO: 210至214)。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XX-C-或Zm -C-XXX-[CST]-之模體,藉此在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在某些實例中,X1 、X2 及X3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X2 及X3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模體中之X1 、X2 或X3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特定實例為:XPY、PXY及PY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鹼性胺基酸,諸如K、R或H,或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非限制性實例包括KPY、RPY、HPY、GPY、APY、VPY、LPY、IPY、MPY、FPY、WPY、PPY、SPY、TPY、CPY、YPY、NPY、QPY、DPY、EPY、KPY、PKY、PRY、PHY、PGY、PAY、PVY、PLY、PIY、PMY、PFY、PWY、PPY、PSY、PTY、PCY、PYY、PNY、PQY、PDY、PEY、PLY、PYK、PYR、PYH、PYG、PYA、PYV、PYL、PYI、PYM、PYF、PYW、PYP、PYS、PYT、PYC、PYY、PYN、PYQ、PYD或PYE。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替代性實例為XHG、HXG及HG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HG、RHG、HHG、GHG、AHG、VHG、LHG、IHG、MHG、FHG、WHG、PHG、SHG、THG、CHG、YHG、NHG、QHG、DHG、EHG及KHG、HKG、HRG、HHG、HGG、HAG、HVG、HLG、HIG、HMG、HFG、HWG、HPG、HSG、HTG、HCG、HYG、HNG、HQG、HDG、HEG、HLG、HGK、HGR、HGH、HGG、HGA、HGV、HGL、HGI、HGM、HGF、HGW、HGP、HGS、HGT、HGC、HGY、HGN、HGQ、HGD或HGE中。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又替代性實例為XGP、GXP及GP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GP、RGP、HGP、GGP、AGP、VGP、LGP、IGP、MGP、FGP、WGP、PGP、SGP、TGP、CGP、YGP、NGP、QGP、DGP、EGP、KGP、GKP、GRP、GHP、GGP、GAP、GVP、GLP、GIP、GMP、GFP、GWP、GPP、GSP、GTP、GCP、GYP、GNP、GQP、GDP、GEP、GLP、GPK、GPR、GPH、GPG、GPA、GPV、GPL、GPI、GPM、GPF、GPW、GPP、GPS、GPT、GPC、GPY、GPN、GPQ、GPD或GPE中。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又替代性實例為XGH、GXH及GH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GH、RGH、HGH、GGH、AGH、VGH、LGH、IGH、MGH、FGH、WGH、PGH、SGH、TGH、CGH、YGH、NGH、QGH、DGH、EGH、KGH、GKH、GRH、GHH、GGH、GAH、GVH、GLH、GIH、GMH、GFH、GWH、GPH、GSH、GTH、GCH、GYH、GNH、GQH、GDH、GEH、GLH、GHK、GHR、GHH、GHG、GHA、GHV、GHL、GHI、GHM、GHF、GHW、GHP、GHS、GHT、GHC、GHY、GHN、GHQ、GHD或GHE中。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又替代性實例為XGF、GXF及GF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GF、RGF、HGF、GGF、AGF、VGF、LGF、IGF、MGF、FGF、WGF、PGF、SGF、TGF、CGF、YGF、NGF、QGF、DGF、EGF及KGF、GKF、GRF、GHF、GGF、GAF、GVF、GLF、GIF、GMF、GFF、GWF、GPF、GSF、GTF、GCF、GYF、GNF、GQF、GDF、GEF、GLF、GFK、GFR、GFH、GFG、GFA、GFV、GFL、GFI、GFM、GFF、GFW、GFP、GFS、GFT、GFC、GFY、GFN、GFQ、GFD或GFE中。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又替代性實例為XRL、RXL及RL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RL、RRL、HRL、GRL、ARL、VRL、LRL、IRL、MRL、FRL、WRL、PRL、SRL、TRL、CRL、YRL、NRL、QRLRL、DRL、ERL、KRL、GKF、GRF、GHF、GGF、GAF、GVF、GLF、GIF、GMF、GFF、GWF、GPF、GSF、GTF、GCF、GYF、GNF、GQF、GDF、GEF及GLF、RLK、RLR、RLH、RLG、RLA、RLV、RLL、RLI、RLM、RLF、RLW、RLP、RLS、RLT、RLC、RLY、RLN、RLQ、RLD或RLE中。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之又替代性實例為XHP、HXP及HPX,其中X可為任何胺基酸,諸如在KHP、RHP、HHP、GHP、AHP、VHP、LHP、IHP、MHP、FHP、WHP、PHP、SHP、THP、CHP、YHP、NHP、QHP、DHP、EHP、KHP、HKP、HRP、HHP、HGP、HAF、HVF、HLF、HIF、HMF、HFF、HWF、HPF、HSF、HTF、HCF、HYP、HNF、HQF、HDF、HEF、HLP、HPK、HPR、HPH、HPG、HPA、HPV、HPL、HPI、HPM、HPF、HPW、HPP、HPS、HPT、HPC、HPY、HPN、HPQ、HPD或HPE。
尤佳實例為:CRPYC、KCRPYC、KHCRPYC、RCRPYC、HCRPYC、CPRYC、KCPRYC、RCPRYC、HCPRYC、CPYRC、KCPYRC、RCPYRC、HCPYRC、CKPYC、KCKPYC、RCKPYC、HCKPYC、CPKYC、KCPKYC、RCPKYC、HCPKYC、CPYKC、KCPYKC、RCPYKC及HCPYKC (對應於SEQ ID NO: 215至239)。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XXX-C-或Zm -C-XXXX-[CST]-之模體,藉此在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SEQ ID NO: 154)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X1 、X2 、X3 及X4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X2 、X3 及X4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某些非限制性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X2 、X3 或X4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特定實例包括LAVL (SEQ ID NO: 56)、TVQA (SEQ ID NO: 57)或GAVH (SEQ ID NO: 58)及其變體,諸如:X1 AVL、LX2 VL、LAX3 L或LAVX4 ;X1 VQA、TX2 QA、TVX3 A或TVQX4 ;X1 AVH、GX2 VH、GAX3 H或GAVX4 (對應於SEQ ID NO: 155至165);其中X1 、X2 、X3 及X4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XXXX-C-或Zm -C-XXXXX-[CST]-之模體,藉此在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X5 (SEQ ID NO: 166)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X1 、X2 、X3 、X4 及X5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X2 、X3 、X4 及X5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某些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X2 、X3 、X4 或X5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特定實例包括PAFPL (SEQ ID NO: 59)或DQGGE (SEQ ID NO: 60)及其變體,諸如:X1 AFPL、PX2 FPL、PAX3 PL、PAFX4 L或PAFPX5 ;X1 QGGE、DX2 GGE、DQX3 GE、DQGX4 E或DQGGX5 (對應於SEQ ID NO: 167至176),其中X1 、X2 、X3 、X4 及X5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
進一步設想的係如態樣1中所定義之形式Zm -[CST]-XXXXXX-C-或Zm -C-XXXXXX-[CST]- (其中n為6)的模體,藉此在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X4 X5 X6 (SEQ ID NO: 177)胺基酸段,其中m為選自0至3之整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較佳為其中m為1或2且Z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的模體: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較佳為K或H。X1 、X2 、X3 、X4 、X5 及X6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X2 、X3 、X4 、X5 及X6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某些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X2 、X3 、X4 、X5 或X6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特定實例包括DIADKY (SEQ ID NO: 61)或其變體,諸如:X1 IADKY、DX2 ADKY、DIX3 DKY、DIAX4 KY、DIADX5 Y或DIADKX6 (對應於SEQ ID NO: 178至183),其中X1 、X2 、X3 、X4 、X5 及X6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
進一步設想的係形式Zm -[CST]-Xn -C-或Zm -C-Xn -[CST]-之模體,其中n為0至6且其中m為0 (亦即,[CST]-Xn -C-或C-Xn -[CST]-),且其中C或[CST]殘基中之一者經修飾以便在模體之胺基酸殘基之N端醯胺上或在C端羧基上攜帶乙醯基、甲基、乙基或丙醯基。在此類模體之較佳實施例中,n為2且m為0,其中內部X1 X2 可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任何胺基酸:G、A、V、L、I、M、F、W、P、S、T、C、Y、N、Q、D、E、K、R及H,或非天然胺基酸。較佳地,該模體中之X1 及X2 為除C、S或T以外之任何胺基酸。在另一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或X2 中之至少一者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或R,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諸如L-鳥胺酸)。在模體之另一實例中,該模體中之X1 或X2 中之至少一者為P或Y。氧化還原酶模體內之內部X1 X2 胺基酸對的特定非限制性實例:PY、HY、KY、RY、PH、PK、PR、HG、KG、RG、HH、HK、HR、GP、HP、KP、RP、GH、GK、GR、GH、KH及RH。較佳地,該修飾使得模體中之第一半胱胺酸之N端乙醯化(N-乙醯基-半胱胺酸)。
上述免疫原性肽中之氧化還原模體係緊鄰免疫原性肽內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置放,或藉由連接子 而與T細胞抗原決定基分離。更特定言之,連接子包含7個胺基酸或更少之胺基酸序列。最特定言之,連接子包含1、2、3或4、5、6或7個胺基酸。該連接子可涵蓋側接天然MOG胺基酸序列中之抗原決定基的胺基酸,或可不同於此等胺基酸。
另外,免疫原性肽可具有抗原決定基序列之後的側接序列 (「側接子 (flanker) 」)。該側接子可涵蓋側接天然MOG胺基酸序列(諸如TLF)中之抗原決定基的胺基酸,或可不同於此等胺基酸。本發明中之較佳側接子為TLF、TLFK (SEQ ID NO: 264)及TLFKK (SEQ ID NO: 263)。
連接子及/或側接序列之序列可對免疫原性肽整體之免疫原性具有影響。
術語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係指由MOG基因編碼之人類蛋白質。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MOG (蛋白質)或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係藉由對應於NCBI基因4340之胺基酸序列及UniProtKB標識符Q16653 (MOG_HUMAN) (SEQ ID NO: 62)定義:
Figure 02_image001
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為表現於寡樹突細胞細胞表面及髓鞘之最外部表面上之膜蛋白,且為涉及免疫介導之脫髓鞘的主要目標抗原。蛋白質可參與髓鞘之完成及維持以及細胞與細胞之通訊。已鑑別編碼不同的同功異型物之交替剪接之轉錄物變體。因此,設想併入本發明之免疫原性肽中之MOG抗原決定基可為存在於典型MOG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及/或一或多種MOG蛋白同功異型物中之抗原決定基。在本發明之情形下,適合的MOG抗原決定基為包含FLRVPCWKI (SEQ ID NO: 1)或由其組成之MOG抗原決定基。人類及小鼠MOG蛋白之SEQ ID NO: 1部分的特徵為100%序列一致性。換言之,可在人類及小鼠MOG蛋白兩者中檢索SEQ ID NO: 1。替代地,點突變可引入於MOG抗原決定基SEQ ID NO: 1中以形成胺基酸序列FLRVPSWKI (SEQ ID NO: 2),其在本發明之情形下為較佳MOG抗原決定基。FLRVPCWKI (SEQ ID NO: 1)及FLRVPSWKI (SEQ ID NO: 2) 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長度為9個胺基酸之II類MHC抗原決定基,其亦分別包含7個胺基酸長NK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CW (SEQ ID NO: 63)及FLRVPSW (SEQ ID NO: 64)。
胺基酸 在本文中藉由其完整名稱、其三字母縮寫或其一個字母縮寫提及。
胺基酸序列之模體在本文中根據Prosite之格式書寫。模體用於描述序列之特定部分處之某一序列種類。符號X用於接受任何胺基酸之位置。藉由在方括號(『[]』)之間列出給定位置之可接受胺基酸來指示替代物。舉例而言:[CST]表示選自Cys、Ser或Thr之胺基酸。排除作為替代物之胺基酸藉由將其列於花括號(『{}』)之間來指示。舉例而言:{AM}表示除Ala及Me以t外之任何胺基酸。模體中之不同元素視情況藉由連字符(-)彼此分離。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模體之情形中,所揭示之通用氧化還原酶模體通常附有連字符而不與模體外之不同元素形成連接。此等『開放的』連字符指示模體與免疫原性肽之另一部分(諸如連接子序列或抗原決定基序列)物理連接的位置。舉例而言,形式「Zm -C-Xn -[CST]-」之模體指示[CST]為連接至免疫原性肽之另一部分的胺基酸,且Z為免疫原性肽之末端胺基酸。較佳物理連接為肽鍵。模體內之相同元素之重複可藉由在該元素後方置放於圓括號之間的數值或數值範圍來指示。舉例而言,在此態樣中,「Xn 」係指n次「X」。X(2)對應於X-X或XX;X(2, 5)對應於2、3、4或5個X胺基酸,A(3)對應於A-A-A或AAA。為區分胺基酸,氧化還原酶模體外之彼等胺基酸可稱為外部胺基酸,氧化還原模體內之彼等胺基酸稱為內部胺基酸。除非另外陳述,否則X表示任何胺基酸,特定言之L-胺基酸,更特定言之20種天然存在之L-胺基酸中之一者。
具有還原活性的本文所揭示之肽中之任一者(包含MOG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之肽模體序列)能夠產生針對抗原呈遞細胞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
因此,就其最廣義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包含MOG之至少一個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序列模體的肽,該MOG具有觸發免疫反應之潛力,該經修飾氧化還原酶序列模體對肽二硫鍵具有還原活性。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可在肽中彼此緊鄰或視情況藉由一或多個胺基酸(所謂的連接子序列)分離。
視情況肽額外包含核內體靶向序列及/或額外的「側接」序列。
本發明之肽包含具有觸發免疫反應之潛力的MOG之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或NK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肽中之模體序列之還原活性可測定其諸如在胰島素溶解度分析中還原巰基之能力,其中胰島素之溶解度在還原時改變,或用諸如胰島素之螢光標記基質進行測定。此類分析之一實例使用螢光肽且描述於Tomazzolli等人(2006) Anal. Biochem. 350, 105-112中。當具有FITC標記之兩個肽經由二硫橋鍵彼此共價連接時,其會自動淬滅。當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肽還原時,經還原之個別肽再次變成螢光。
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位於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胺基端側或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羧基端。
如進一步詳細解釋,本發明之肽可藉由化學合成製得,其允許併入非天然胺基酸。因此,上文所敍述之氧化還原酶模體中之「C」表示半胱胺酸或具有硫醇基之另一胺基酸,諸如巰基纈胺酸、高半胱胺酸或其他具有硫醇功能之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為了具有還原活性,存在於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中之半胱胺酸不應作為胱胺酸二硫橋鍵之部分出現。X可為包括S、C或T之20種天然胺基酸中之任一者,或可為非天然胺基酸。在特定實施例中,X為具有小側鏈之胺基酸,諸如Gly、Ala、Ser或Thr。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X不為具有龐大側鏈之胺基酸,諸如Trp。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X不為半胱胺酸。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中之至少一個X為His。在其他另外特定實施例中,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中之至少一個X為Pro。
肽可進一步包含增加穩定性或溶解度之修飾,諸如N端NH2 基團或C端COOH基團之修飾(例如,將COOH修飾成CONH2 基團)。
在包含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的本發明之肽中,模體經定位以使得當抗原決定基適配至MHC或CD1d凹槽中時,模體保持在MHC或CD1d結合槽之外部。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緊鄰肽內之抗原決定基序列[換言之,在模體與抗原決定基之間具有零個胺基酸之連接子序列]置放,或藉由包含7個胺基酸或更少之胺基酸序列的連接子而與T細胞抗原決定基分離。更特定言之,連接子包含1、2、3、4、5、6或7個胺基酸。特定實施例為在抗原決定基序列與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之間具有0、1、2或3個胺基酸連接子的肽。在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與抗原決定基序列相鄰之彼等肽中,相較於抗原決定基序列,此指示為位置P-4至P-1或P+1至P+4。除肽連接子之外,其他有機化合物可用作連接子以將肽之部分彼此連接(例如,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與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
本發明之肽可進一步包含序列之N端或C端的額外短胺基酸序列,該序列包含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此類胺基酸序列通常在本文中稱為「側接序列 」。側接序列可位於抗原決定基與核內體靶向序列之間及/或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與核內體靶向序列之間。在不包含核內體靶向序列之某些肽中,肽中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及/或抗原決定基序列之N端及/或C端可存在短胺基酸序列。更特定言之,側接序列為具有1與7個胺基酸之間的序列,最特定言之為1、2或3個胺基酸之序列。
較佳地,氧化還原酶模體中之Z對應於免疫原性肽之N端或C端末端。
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位於抗原決定基之N端。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一個抗原決定基序列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的肽。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在肽中出現若干次(1、2、3、4或甚至更多次),例如作為可藉由一或多個胺基酸彼此間隔的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之重複序列或作為彼此緊鄰之重複序列。替代地,在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之N端及C端兩者處提供一或多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
針對本發明之肽設想之其他變化包括含有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之重複序列的肽,其中各抗原決定基序列之前及/或之後為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例如,「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抗原決定基」之重複序列或「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抗原決定基-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之重複序列)。在本文中,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全部具有相同序列,但此不為必須的。應指出,包含本身包含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之抗原決定基之肽的重複序列亦將產生包含『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兩者之序列。在此類肽中,一個抗原決定基序列內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充當第二抗原決定基序列外部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
通常,本發明之肽僅包含一個T細胞抗原決定基。如下文所描述,蛋白質序列中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藉由功能分析及/或二氧化矽預測分析中之一或多者來鑑別。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中之胺基酸根據其在MHC蛋白之結合槽中之位置來編號。肽內存在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由8與25個之間的胺基酸,又更特定言之8與16個之間的胺基酸組成,又最特定言之由8、9、10、11、12、13、14、15或16個胺基酸組成。
在一更特定實施例中,T細胞抗原決定基由9個胺基酸之序列組成。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藉由II類MHC分子呈遞至T細胞之抗原決定基[II類MHC限制性T細胞抗原決定基]。在一替代實施例中,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藉由CD1d分子呈遞至T細胞之NKT細胞抗原決定基[NKT細胞特異性抗原決定基]。通常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係指適配至MHC II蛋白質或CD1d蛋白質之間隙中的八肽或更特定言之九肽序列。
本發明之肽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對應於蛋白質之天然抗原決定基序列或可為其修飾型式,只要經修飾T細胞抗原決定基保留其結合於MHC或CD1d間隙內之能力,類似於天然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經修飾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具有與天然抗原決定基相同的對MHC或CD1d蛋白質之結合親和力,但亦可具有降低之親和力。特定言之,經修飾肽之結合親和力相比於原始肽低不小於10倍,更特定言之低不小於5倍。本發明之肽對蛋白質複合物具有穩定作用。因此,肽-MHC/CD1d複合物之穩定作用補償經修飾抗原決定基對MHC或CD1d分子之降低親和力。
肽內包含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還原化合物之序列可進一步連接至胺基酸序列(或另一有機化合物),該胺基酸序列有助於將肽吸收至後期核內體中以處理及呈遞於II類MHC或CD1d決定子內。後期核內體靶向由存在於蛋白質之胞質尾區中之信號介導且對應於充分鑑別之肽模體。後期核內體靶向由存在於蛋白質之胞質尾區中之信號介導且對應於充分鑑別之肽模體,諸如基於雙白胺酸(dileucine)之[DE]XXXL[LI] (SEQ ID NO: 204)或DXXLL模體(SEQ ID NO: 205) (例如DXXXLL,SEQ ID NO 206))、基於酪胺酸之YXX0模體或所謂的酸性叢集模體(SEQ ID NO: 207)。符號0表示具有龐大疏水性側鏈之胺基酸殘基,諸如Phe、Tyr及Trp。後期核內體靶向序列允許藉由II類MHC或CD1d分子處理及有效呈遞抗原衍生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此類核內體靶向序列含於例如gp75蛋白(Vijayasaradhi等人(1995) J. Cell. Biol. 130, 807-820)、人類CD3γ蛋白、HLA-BM 11 (Copier等人(1996) J. lmmunol. 157, 1017-1027)、DEC205受體之胞質尾區(Mahnke等人(2000) J. Cell Biol. 151, 673-683)內。用作對核內體分選信號之肽的其他實例揭示於Bonifacio及Traub (2003) Annu. Rev. Biochem. 72, 395-447之綜述中。替代地,序列可為蛋白質之亞顯性或次要的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序列,其有助於在後期核內體中吸收,而不克服T細胞對抗原之反應。後期核內體靶向序列可位於抗原衍生肽之胺基端或羧基端末端以便有效吸收及處理且亦可經由側接序列,諸如具有至多10個胺基酸之肽序列偶合。當出於靶向目的使用次要的T細胞抗原決定基時,後者通常位於抗原衍生肽之胺基端末端處。
因此,本發明設想抗原蛋白之肽及其在引發特異性免疫反應中之用途。此等肽可對應於蛋白質之片段,該等片段在其序列內包含亦即藉由至多10個、較佳7個胺基酸或更少分離的還原化合物及T細胞抗原決定基。替代地,且對於大部分抗原蛋白,本發明之肽係藉由將還原化合物,更特定言之如本文所描述之還原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N端或C端地偶合至抗原蛋白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直接與其相鄰或與具有至多10個,更特定言之至多7個胺基酸之連接子相鄰)來產生。此外,相較於天然存在之序列,蛋白質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及/或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經修飾及/或一或多個側接序列及/或靶向序列可經引入(或經修飾)。因此,視本發明之特徵是否可在所關注抗原蛋白之序列內發現而定,本發明之肽可包含『人工』或『天然存在』之序列。
當提及肽時,術語「天然 」係關於序列與天然存在之蛋白質(野生型或突變)之片段一致的事實。相比之下,以此術語「人工 」係指因此在自然界中未出現之序列。藉由有限之修飾,諸如在天然存在之序列內改變/刪除/插入一或多個胺基酸或藉由在天然存在之序列之N端或C端添加/移除胺基酸,自天然序列獲得人工序列。
本發明之肽的長度可實質上變化。肽之長度可在9或11個胺基酸之間變化,亦即由7-9個胺基酸之抗原決定基組成,與具有2至11個胺基酸,至多12、13、14、15、16、17、18、19、20、25、30、40或50個胺基酸的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相鄰。舉例而言,肽可包含40個胺基酸之核內體靶向序列、約2個胺基酸之側接序列、2至11個胺基酸之如本文所描述之氧化還原酶模體、4至7個胺基酸之連接子及7、8或9個胺基酸最小長度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
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完整肽由9個胺基酸至20、25、30、40、50、75或100個之間的胺基酸組成。更特定言之,當還原化合物為如本文所描述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時,包含視情況由連接子連接的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在本文中稱為『抗原決定基-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序列)之(人工或天然)序列而非核內體靶向序列之長度為至關重要的。更特定言之,『抗原決定基-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之長度為9、10、11、12、13、14、15、16、17、18或19個胺基酸。此類9、10、11、12、13或14至19個胺基酸之肽可視情況偶合至其大小不太重要之核內體靶向信號。
如上文所詳述,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肽包含連接至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的如本文所描述之還原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
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肽為包含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肽,該等T細胞抗原決定基在其天然序列內不包含具有氧化還原酶特性之胺基酸序列。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肽不為天然的(因此沒有蛋白質之片段本身),而為人工肽,除T細胞抗原決定基以外,該等人工肽含有如本文所描述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藉以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利用由至多七個,最特定言之至多四個或至多2個胺基酸組成之連接子而與T細胞抗原決定基立即分離。
已展示在向哺乳動物投與(亦即,注射)根據本發明之肽(或包含此類肽之組合物)後,肽引發識別抗原衍生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的T細胞之活化且經由還原表面受體將額外信號提供至T細胞。此超理想活化使得T細胞獲得呈遞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細胞的溶胞特性,以及對旁觀者T細胞之抑制特性。以此方式,包含本發明中描述之肽的肽或組合物(其含有抗原衍生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抗原決定基外之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用於對包括人類之哺乳動物之直接免疫。因此,本發明提供適用作醫藥之本發明之肽或其衍生物。因此,本發明提供包含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一或多種根據本發明之肽的治療方法。
本發明提供可藉由用小肽之免疫來引發具有溶胞特性之抗原特異性T細胞之方法。已發現含有(i)編碼來自抗原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的序列及(ii)具有氧化還原特性之共有序列,且另外視情況進一步包含有助於將肽吸收至後期核內體中以供有效II類MHC或CD1d呈遞之序列的肽,引發抑制因子T細胞。
本發明之肽的免疫原性特性在免疫反應之治療及預防中為特別重要的。
本文所描述之肽用作藥劑,更特定言之用於製造用於預防或治療哺乳動物,更特定言之人類的免疫病症之藥劑。
本發明描述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肽、其同系物或衍生物治療需要此類治療之哺乳動物之免疫病症的方法,該等方法包含向該罹患免疫病症或處於其風險下之哺乳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發明之肽、其同系物或衍生物之步驟,以便減輕免疫病症之症狀。設想人類及動物(諸如寵物及農耕動物)兩者之治療。在一實施例中,待治療之哺乳動物為人類。上文提及之免疫病症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選自過敏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更特定言之,提供此類免疫原性肽以用於治療或緩解MS之症狀。
本發明之肽或包含如本文中所定義之此類肽的醫藥組合物較佳經由皮下或肌肉內投藥來投與。較佳地,肽或包含此類肽之醫藥組合物可皮下(SC)注射至上臂之側向部分區域,肘部與肩部之間的中間位置。當需要兩次或更多次單獨注射時,其可在兩個臂中同時投與。
根據本發明之肽或包含此類肽之醫藥組合物係以治療有效劑量投與。例示性但非限制性給藥方案在50與1500 µg之間,較佳在100與1200 µg之間。視患者之病狀及疾病之嚴重程度而定,更特定之劑量方案可在50與250 µg之間,在250與450 µg之間或在850與1300 µg之間。給藥方案可包含同時或連續以單次劑量或以2、3、4、5次或更多次劑量投與。例示性非限制性投藥方案如下: -低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5 µg (各1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50 µg肽,隨後以各12.5 µg (各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注射三次25 µg肽。 -中等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75 µg (各3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150 µg肽,隨後以各37.5 µg (各1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投與三次75 µg肽。 -高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25 µg (各9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450 µg肽,隨後以各112.5 µg (各4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投與三次225 µg肽。
其他例示性非限制性投藥方案如下: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25 µg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450 µg肽。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675 µg之兩次獨立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1350 µg肽。
如本文中所定義之免疫原性肽的特定但非限制性給藥方案在50與1500 µg之間,較佳在450與1500 µg之間。給藥方案可包含同時或連續以單次劑量或以2、3、4、5、6次或更多次劑量投與。該用免疫原性肽進行之治療可進行1至6次,諸如1至4次,較佳每5至9天,諸如約每7天。
對於所有上述肽,設想額外變體,其中在組胺酸側接殘基與氧化還原酶模體之第一半胱胺酸之間,存在一個或兩個胺基酸X。通常,此等外部胺基酸X不為His、Cys、Ser或Thr。
本發明之肽亦可用於偵測樣品中之II類限制性CD4 + T細胞或NKT細胞的活體外診斷方法。在此方法中,使樣品與根據本發明之II類MHC或CD1d分子及肽之複合物接觸。CD4+ T細胞或NKT細胞藉由量測複合物與樣品中之細胞之結合來偵測,其中複合物與細胞之結合指示樣品中存在CD4 + T細胞或NKT細胞。
複合物可為肽及II類MHC或CD1d分子之融合蛋白質。
替代地,複合物中之MHC或CD1d分子為四聚體。複合物可提供為可溶性分子或可連接至載體。
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治療及預防的方法包含投與如本文所描述之免疫原性肽,其中肽包含抗原蛋白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該抗原蛋白在待治療之疾病中起作用(例如(諸如)上文描述之彼等)。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抗原決定基為顯性抗原決定基。
根據本發明之肽將藉由合成肽來製備,其中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將藉由0至7個胺基酸分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可藉由在抗原決定基序列外部引入1、2或3個突變來獲得,以保持蛋白質中出現之序列情形。通常,參照為天然序列的一部分之九肽,P-2及P-1中以及P+10及P+11中之胺基酸保留於肽序列中。此等側接殘基通常使與II類MHC或CD1d之結合穩定。在其他實施例中,抗原決定基之序列N端或C端將與含有T細胞抗原決定基序列之抗原蛋白之序列無關。
因此,基於上文設計肽之方法,藉由化學肽合成、重組表現方法或在更特殊之情況下,蛋白質之蛋白分解或化學斷裂來產生肽。
如上述方法中產生之肽可在活體外及活體內方法中測試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存在,且可在活體外分析中測試其還原活性。作為最終品質對照,可在活體外分析中測試肽以驗證肽是否可產生CD4+ T細胞或NKT細胞,該等細胞經由細胞凋亡路徑對呈遞抗原之抗原呈遞細胞進行溶胞,該抗原含有亦存在於具有經修飾氧化還原酶模體之肽中的抗原決定基序列。
可使用重組DNA技術在細菌、酵母、昆蟲細胞、植物細胞或哺乳動物細胞中產生本發明之肽。鑒於肽之有限長度,其可藉由化學肽合成來製備,其中肽藉由使不同胺基酸彼此偶合來製備。化學合成尤其適用於摻雜例如D-胺基酸、具有非天然存在之側鏈的胺基酸等。
充分描述化學肽合成方法且肽可自諸如Applied Biosystems之公司及其他公司訂購。
肽合成可以固相肽合成(SPPS)或與溶液相肽合成相反的形式進行。最著名之SPPS方法為t-Boc及Fmoc固相化學方法: 在肽合成期間,使用若干保護基團。舉例而言,羥基及羧基官能基由三級丁基保護,離胺酸及色胺酸由t-Boc基團保護,且天冬醯胺、麩醯胺酸、半胱胺酸及組胺酸由三苯甲基保護,且精胺酸由pbf基團保護。若適宜,此類保護基團可在合成之後留在肽上。肽可使用接合策略(兩個無保護肽片段之化學選擇性偶合)彼此連接以形成更長的肽,如藉由Kent (Schnelzer & Kent (1992) lnt. J. Pept. Protein Res. 40, 180-193)最初所描述且例如Tam等人(2001) Biopolymers 60, 194-205中之綜述提供實現蛋白質合成之巨大潛力,其超出SPPS之範疇。許多大小為100-300個殘基之蛋白質已藉由此方法成功地合成。由於SPPS中之巨大進步,合成肽在生物化學、藥理學、神經生物學、酶學及分子生物學之研究領域中繼續發揮越來越重要之作用。
替代地,可藉由使用在適當的包括編碼核苷酸序列之表現載體中編碼本發明之肽的核酸分子來合成肽。此類DNA分子可使用自動DNA合成器及熟知的基因密碼之密碼子-胺基酸關係來容易地製備。此類DNA分子亦可使用寡核苷酸探針及習知雜交方法獲得基因體DNA或cDNA。此類DNA分子可併入至包括質體之表現載體中,其適於在適合宿主,諸如細菌(例如大腸桿菌)、酵母細胞、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中表現DNA且產生多肽。
檢測所關注肽之物理及化學特性(例如,溶解度、穩定性)以判定肽是否為/將適用於治療組合物。通常,此藉由調節肽之序列來最佳化。視情況,肽可在合成之後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進行修飾(例如添加/刪除官能基之化學修飾)。
認為T細胞抗原決定基自身藉由結合至抗原呈遞細胞表面上之適當HLA分子及刺激相關T細胞亞群來觸發T輔助細胞水準下之早期事件。此等事件導致T細胞增殖、淋巴因子分泌、局部發炎反應、額外免疫細胞募集至部位及B細胞級聯之活化,從而導致抗體產生。此等抗體之一種同種型(lgE)在過敏性症狀之發展中為至關重要的,且其產生早期在事件級聯中在T輔助細胞之水準下受所分泌的淋巴因子之性質影響。T細胞抗原決定基為由T細胞受體識別之基本元件或最小單元,其中抗原決定基包含受體識別所必需之胺基酸殘基,其在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中為連續的。
然而,在投與具有T細胞抗原決定基及氧化還原酶模體之肽後,咸信發生以下事件: 抗原(i)特異性T細胞之活化,其由與藉由II類MHC分子呈遞之抗原衍生之肽的同源相互作用引起; 還原酶序列減少T細胞表面蛋白質(諸如CD4分子),其第二域含有受限二硫橋鍵。此將信號轉導至T細胞中。在與氧化路徑增加有關之一系列結果當中,重要事件為鈣流入增加及NF-kB轉錄因子易位至細胞核。後者使得IFN-γ及顆粒酶之轉錄增加,此允許細胞經由細胞凋亡誘導機制獲得溶胞特性;溶胞特性藉由涉及顆粒酶B分泌及Fas-FasL相互作用之機制影響呈遞肽之細胞。由於細胞殺死作用係經由細胞凋亡路徑獲得,因此相比於細胞毒性細胞,溶胞細胞為對此等細胞更適當的術語。抗原呈遞目標細胞之損壞防止對位於同一抗原上之抗原決定基具有特異性之其他T細胞活化,或對將由同一抗原呈遞細胞處理之不相關抗原進行活化;T細胞活化之另一結果為藉由細胞與細胞之接觸依賴性機制來抑制旁觀者T細胞之活化。在此類情況下,亦抑制藉由不同抗原呈遞細胞呈遞之抗原活化的T細胞,只要溶胞性及旁觀者T細胞緊密接近,亦即在同一抗原呈遞細胞之表面上活化。
上文假定之作用機制使用揭示於上文所引用之PCT申請案WO2008/017517及本發明人之公開案中的實驗資料證實。
類似地,NKT細胞抗原決定基將根據以下機制降低免疫反應,如WO2012/069568及本發明人之公開案中所假定及展示。當NKT細胞係藉由經修飾以便含有硫代還原酶活性之肽活化時,後者顯著增加NKT細胞之特性且藉此增加藉由抗原特異性CD4+ NKT細胞殺死攜帶自體抗原之細胞,此抑制針對該等自體抗原之免疫反應。已在多個場合報導NKT細胞參與自體免疫疾病中或針對同種異體因子或過敏原之免疫反應的控制(Jahng等人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9: 947-957, 2004;Van Belle及von Herrath, Molecular Immunology 47: 8-1 1, 2009),但其相對難以描述。在WO2012/069568中,展示肽可由CD1d分子呈遞。CD1d分子之特徵為由2條反平行α鏈製成,從而形成位於由兩條反平行β鏈製成之平台之頂上的間隙。間隙為狹窄的及深的且僅容納疏水性殘基,經典地僅視為脂質。具有疏水性殘基之肽能夠結合至CD1d間隙。此外,由於間隙在兩側為開放的,可容納比7個胺基酸更長的肽。通常在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及過敏原中發現攜帶CD1d模體之疏水性肽,藉此賦予該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或過敏原活化CD4+ NKT細胞之能力。藉由殺死呈遞該自體抗原、同種異體因子或過敏原之細胞的直接消除消除了建立針對此等抗原/因子之免疫反應的能力。
本發明係關於含有衍生自MOG之疏水性殘基之肽的產生,該等疏水性殘基賦予結合至CD1d分子之能力。在投藥後,此類肽藉由APC吸收,引導至後期核內體,其中其裝載至CD1d上且呈遞於APC之表面。該等疏水性MOG肽之特徵在於模體對應於通用序列[FWHY]-XX-[ILMV]-XX-[FWTHY] (SEQ ID NO: 208)或[FW]-XX-[ILMV]-XX-[FW] (SEQ ID NO: 209),其中位置P1及P7由諸如苯丙胺酸(F)或色胺酸(W)之疏水性殘基佔據。然而在P7接受苯丙胺酸或色胺酸之替代疏水性殘基,諸如蘇胺酸(T)或組胺酸(H)的意義上,其為允許的。P4位置由諸如異白胺酸(I)、白胺酸(L)或甲硫胺酸(M)之脂族殘基佔據。
本發明提供用於活體內或活體外產生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之方法,及(與其獨立)基於特徵表現資料自其他細胞群(諸如Foxp3+ Treg)辨別溶胞性CD4+ T細胞之方法。
本發明描述用於產生抗原特異性CD4+ T細胞之活體內方法。一特定實施例係關於藉由用如本文所描述的本發明之肽使動物(包括人類)免疫且隨後自免疫動物分離CD4+ T細胞來產生或分離CD4+ T細胞的方法。本發明描述用於產生針對APC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之活體外方法。本發明提供用於產生針對APC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 T細胞之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以下之方法:分離周邊血液細胞、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免疫原性肽活體外刺激細胞群體及擴增經刺激之細胞群體,更特定言之在IL-2之存在下。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的優勢在於產生大量CD4+ T細胞,且可產生對抗原蛋白具有特異性之CD4+ T細胞(藉由使用包含抗原特異性抗原決定基之肽)。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CD4+ T細胞可在活體內產生,亦即藉由向個體注射本文所描述之免疫原性肽,且收集活體內產生之溶胞性CD4+ T細胞。
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可獲得的針對APC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對向哺乳動物投與免疫療法、在過敏性反應之預防及自體免疫疾病之治療方面特別感興趣。設想使用同種異體及自體細胞兩者。
如下文所描述獲得溶胞性CD4+ T細胞群。
如本文所描述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可用作藥劑,更特定言之用於過繼性細胞療法,更特定言之用於治療急性過敏性反應及諸如多發性硬化症的自體免疫疾病之復發。經分離之溶胞性CD4+ T細胞或細胞群體,更特定言之如所描述產生之抗原特異性溶胞性CD4+ T細胞群用於製造用於預防或治療免疫病症之藥劑。揭示藉由使用經分離或產生之溶胞性CD4+ T細胞之治療方法。
如WO2008/017517中所解釋,基於細胞之表現特徵,可將針對APC之溶胞性CD4+ T細胞與天然Treg細胞區分。更特定言之,相較於天然Treg細胞群,溶胞性CD4+ T細胞群表明以下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活化時包括CD103、CTLA-4、Fasl及ICOS之表面標記物表現增加, CD25之中間物表現, CD4、ICOS、CTLA-4、GITR之表現及CD127 (IL7-R)之低表現或不表現,CD27之不表現, 轉錄因子T-bet及egr-2 (Krox-20)而非轉錄抑制子Foxp3之表現, IFN-γ之高產量及無或僅痕量之IL-10、IL-4、IL-5、IL-13或TGF-β。
此外,溶胞性T細胞表現CD45RO及/或CD45RA,不表現CCR7、CD27,且呈遞高水準之顆粒酶B及其他顆粒酶以及Fas配位體。
當向活的動物(通常為人類)投與時,本發明之肽將引發對旁觀者T細胞發揮抑制活性之特異性T細胞。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溶胞細胞群之特徵在於FasL及/或干擾素γ之表現。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溶胞細胞群進一步之特徵在於顆粒酶B之表現。
此機制亦暗示且實驗結果展示本發明之肽雖然包含某一抗原之特異性T細胞抗原決定基,但若其將經由相同機制藉由本發明之肽活化的T細胞附近之II類MHC分子呈遞,則可用於預防或治療藉由針對相同抗原之其他T細胞抗原決定基的免疫反應引發之病症,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用於治療藉由針對其他不同抗原之其他T細胞抗原決定基的免疫反應引發之病症。
揭示具有上文所描述之特徵的細胞類型之經分離細胞群,其另外為抗原特異性的,亦即能夠抑制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
本發明提供包含一或多種根據本發明之肽,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如上文所詳述,本發明亦係關於適用作醫藥之組合物或係關於藉由使用組合物治療具有免疫病症之哺乳動物的方法,以及組合物在用於製造供預防或治療免疫病症之藥劑中的用途。醫藥組合物可例如為適用於治療或預防免疫病症(尤其為空氣傳播及食物傳播過敏,以及過敏源性疾病)之疫苗。作為醫藥組合物之本文進一步描述之一實例,根據本發明之肽吸附於適用於向哺乳動物投與之佐劑,諸如氫氧化鋁(礬)上。通常,50 µg吸附於礬上之肽藉由皮下途徑注射3次,時間間隔為2週。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顯而易見的係,其他投藥途徑為可能的,包括經口、鼻內或肌肉內。此外,注射之次數及注射量可視所治療之病狀而變化。此外,可使用除礬外之其他佐劑,只要其有助於II類MHC或CD1d呈遞中之肽呈遞及T細胞活化。因此,雖然活性成分有可能單獨投與,但其通常係以醫藥調配物形式呈現。如上文所描述,本發明之針對獸用及人用兩者之調配物包含至少一種活性成分,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本發明係關於包含一或多種根據本發明之肽作為活性成分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摻合之醫藥組合物。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應包含治療有效量之活性成分,諸如下文關於治療或預防之方法所指示。視情況,組合物進一步包含其他治療成分。適合之其他治療成分以及視其所屬之類別而定之其常用的劑量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可選自用於治療免疫病症之其他已知藥物。
如本文中所定義之免疫原性肽可吸附於適用於向哺乳動物投與之佐劑,諸如氫氧化鋁(礬)上。通常,50 μg吸附於礬上之肽藉由皮下途徑注射3次,時間間隔為2週。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顯而易見的係,其他投藥途徑為可能的,包括(但不限於)經口、鼻內或肌肉內。此外,注射次數及注射量可視所治療之病狀之嚴重程度及其他參數(諸如患者之年齡、體重、一般健康、性別及飲食)而變化。此外,可使用除礬外之其他佐劑,只要其有助於II類MHC或CD1d中之肽呈遞及T細胞或NKT細胞活化。因此,雖然免疫原性肽有可能在無任何佐劑之情況下投與,但其通常係以醫藥調配物形式呈現。針對獸用及人用兩者之調配物均包含至少一種如上文所描述之免疫原性肽,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如本文關於如本文中所定義之免疫原性肽使用的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意謂與免疫原性肽調配之任何材料或物質,以便有助於將其應用或分發至待治療之部位(例如藉由溶解、分散或擴散組合物),及/或以便有助於其儲存、運輸或處理而不減小其效力。其包括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苯酚、山梨酸、氯丁醇)、等張劑(諸如糖或氯化鈉)及其類似者。為了控制醫藥調配物中免疫原性肽之作用持續時間,可包括額外成分。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為固體或液體或經壓縮以形成液體之氣體,亦即,調配物可適合用作濃縮物、乳液、溶液、顆粒、粉塵、噴霧劑、氣霧劑、懸浮液、軟膏、乳膏、錠劑、丸粒或散劑。用於肽之醫藥調配物之適合的醫藥載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在本發明內對其選擇不存在特定限制。其亦可包括添加劑,諸如潤濕劑、分散劑、黏著劑(stickers/adhesives)、乳化劑、溶劑、包衣、抗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苯酚、山梨酸、氯丁醇)、等張劑(諸如糖或氯化鈉)及其類似者,只要其與醫藥實踐一致,亦即對哺乳動物不產生永久性損傷之載劑及添加劑。免疫原性肽之醫藥調配物可以任何已知方式製備,例如藉由在一步或多步程序中將活性成分與所選載劑材料及適當時其他添加劑(諸如界面活性劑)均勻混合、塗覆及/或研磨。其亦可藉由微米尺寸化來製備,例如鑒於獲得呈通常直徑為約1至10 µm之微球體形式之其等,亦即用於製造供免疫原性肽之控制或持續釋放之微膠囊。
用於免疫原性肽之醫藥調配物之適合界面活性劑(亦稱為利泄劑或乳化劑)為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及/或潤濕特性之非離子、陽離子及/或陰離子材料。適合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水溶性肥皂及水溶性合成界面活性劑兩者。適合之肥皂為高級脂肪酸(C10 -C22 )之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銨鹽,例如油酸或硬脂酸,或可獲自椰子油或動物脂油之天然脂肪酸混合物之鈉鹽或鉀鹽。合成界面活性劑包括聚丙烯酸之鈉鹽或鈣鹽;脂肪磺酸鹽及硫酸鹽;磺化苯并咪唑衍生物及烷基芳基磺酸鹽。脂肪磺酸鹽或硫酸鹽通常呈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未經取代之銨鹽或經具有8至22個碳原子之烷基或醯基取代之銨鹽的形式,例如木質素磺酸或十二烷基磺酸之鈉鹽或鈣鹽,或自天然脂肪酸獲得之脂肪醇硫酸鹽、硫酸酯或磺酸酯之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脂肪醇/環氧乙烷加合物之磺酸的混合物。適合之磺化苯并咪唑衍生物通常含有8至22個碳原子。烷基芳基磺酸鹽之實例為十二烷基苯磺酸或二丁基-萘磺酸或萘磺酸/甲醛縮合產物之鈉鹽、鈣鹽或烷醇胺鹽。亦適合的係對應磷酸鹽,例如磷酸酯之鹽及對壬基苯酚與乙烯及/或環氧丙烷之加合物,或磷脂。出於此目的,適合之磷脂為腦磷脂或卵磷脂類型之天然(源自動物或植物細胞)或合成磷脂,諸如磷脂醯基-乙醇胺、磷脂醯絲胺酸、磷脂醯甘油、溶血卵磷脂、心磷脂、二辛醯磷脂醯膽鹼、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及其混合物。適合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烷基酚、脂肪醇、脂肪酸、分子中含有至少12個碳原子之脂族胺或醯胺的聚乙氧基化及聚丙氧基化衍生物、烷基芳烴磺酸鹽及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諸如脂族醇及環脂族醇、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及烷基酚之聚二醇醚衍生物,該等衍生物通常在(脂族)烴部分中含有3至10個二醇醚基團及8至20個碳原子且在烷基酚之烷基部分中含有6至18個碳原子。其他適合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為聚環氧乙烷與聚丙二醇、烷基鏈中含有1至10個碳原子之乙二胺-聚丙二醇的水溶性加合物,該等加合物含有20至250個乙二醇醚基團及/或10至100個丙二醇醚基團。此類化合物通常每丙二醇單元含有1至5個乙二醇單元。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代表性實例為壬基苯酚-聚乙氧基乙醇、蓖麻油聚乙醇酸醚、聚丙烯/聚環氧乙烷加合物、三丁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乙二醇及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乙烯脫水山梨糖醇(諸如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甘油、脫水山梨糖醇、蔗糖及新戊四醇之脂肪酸酯亦為適合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適合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四級銨鹽,特定言之鹵化物,具有4個視情況經鹵基、苯基、經取代苯基或羥基取代之烴基;例如含有至少一個C8 -C22 烷基(例如,十六基、月桂基、棕櫚基、肉豆蔻基、油基及其類似者)作為N-取代基,及未經取代或鹵化之低碳數烷基、苯甲基及/或羥基-低碳數烷基作為其他取代基的四級銨鹽。
適用於可注射使用的免疫原性肽之醫藥劑型或醫藥調配物包括無菌水溶液或分散液;調配物,包括芝麻油、花生油或水性丙二醇;及用於臨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無菌粉末。在所有情況下,形式必須為無菌的,且必須在易於注射性存在之程度上為流體。其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必須穩定,且必須避免諸如細菌及真菌之微生物之污染作用。載劑亦可為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及液體聚乙二醇及其類似者)、其適合混合物及植物油的溶劑或分散介質。適當之流動性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諸如卵磷脂)、藉由在分散液之情況下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微生物作用之預防可藉由各種抗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硫柳汞及其類似者來實現。在許多情況下,將較佳包括等張劑,例如糖或氯化鈉。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在組合物中使用延遲吸收之藥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實現。
藉由將所需量之免疫原性肽視需要與上文列舉之各種其他成分一起併入於適當溶劑中,隨後過濾滅菌來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一般而言,藉由將經滅菌之免疫原性肽併入至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來自上文列舉之彼等成分之所需其他成分的無菌媒劑中來製備分散液。在無菌粉末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情況下,較佳製備方法為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技術,其自先前無菌過濾溶液得到免疫原性肽外加任何額外所需成分的粉末。
在調配時,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醫藥製劑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肽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可以與劑型相容之方式及以諸如治療有效之量投與。
本發明之肽或包含如本文中所定義之此類肽的醫藥組合物較佳經由皮下或肌肉內投藥來投與。較佳地,肽或包含此類肽之醫藥組合物可皮下(SC)注射至上臂之側向部分區域,肘部與肩部之間的中間位置。當需要兩次或更多次單獨注射時,其可在兩個臂中同時投與。
根據本發明之肽或包含此類肽之醫藥組合物係以治療有效劑量投與。例示性但非限制性給藥方案在50與1500 µg之間,較佳在100與1200 µg之間。視患者之病狀及疾病之嚴重程度而定,更特定之劑量方案可在50與250 µg之間,在250與450 µg之間或在850與1300 µg之間。給藥方案可包含同時或連續以單次劑量或以2、3、4、5次或更多次劑量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可在個體之整個疾病中重複若干次。此類連續治療可每日進行,或以1至10天,諸如每5至9天(諸如約每7天)之間歇進行。
替代地,可每週、每兩週、每月、每兩月或每三至四個月重複該治療。
例示性非限制性投藥方案如下: -低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5 µg (各1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50 µg肽,隨後以各12.5 µg (各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注射三次25 µg肽。 -中等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75 µg (各3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150 µg肽,隨後以各37.5 µg (各1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投與三次75 µg肽。 -高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25 µg (各90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SC投與450 µg肽,隨後以各112.5 µg (各450 µL)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連續投與三次225 µg肽。
其他例示性非限制性投藥方案如下: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25 µg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450 µg肽。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675 µg之兩次獨立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1350 µg肽。
其他例示性非限制性投藥方案如下: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225 µg之兩次單獨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450 µg肽。 -劑量方案,其包含以各675 µg之兩次獨立注射形式,間隔2週SC投與6次1350 µg肽。
免疫原性肽調配物容易以多種劑型(諸如上文所描述之可注射溶液之類型)投與,但亦可採用藥物釋放膠囊及其類似者。對於以水溶液形式非經腸投與,例如該溶液必要時應經適當緩衝且首先用足夠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使液體稀釋劑具有等張性。此等特定水溶液尤其適用於靜脈內、肌肉內、皮下及腹膜內投與。在此方面,鑒於本發明,可採用之無菌水性介質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舉例而言,可將一個劑量溶解於1 ml等張NaCl溶液中且添加至1000 ml皮下灌注流體中或在所提出之輸注部位注射。視所治療之個體之病狀而定,將必然產生一些劑量變化。在任何事件中,負責投與之人員將判定個別個體之適當劑量。
免疫原性肽之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形式包括例如用於經口投與之錠劑或其他固體;脂質體調配物;延時釋放膠囊;及目前使用之任何其他形式。
根據本發明之肽、其同系物或衍生物(及其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醫藥組合物皆包括於術語「活性成分」中)可藉由任何適合於待治療之病狀及適合於待投與之化合物(在此為蛋白質及片段)的途徑投與。可能的途徑包括區域性(regional)、全身、經口(固體形式或吸入)、經直腸、經鼻、局部(包括經眼、經頰及舌下)、經陰道及非經腸(包括皮下、肌肉內、靜脈內、皮內、動脈內、鞘內及硬膜外)。較佳之投藥途徑可隨例如接受者之病狀或待治療之疾病變化。如本文中所描述,在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不對其接受者有害之意義上,載劑最佳為「可接受的」。調配物包括適用於經口、經直腸、經鼻、局部(包括經頰及舌下)、經陰道或非經腸(包括皮下、肌肉內、靜脈內、皮內、動脈內、鞘內及硬膜外)投與之彼等調配物。
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及使調配物與預定接受者之血液等張之溶質的水性及非水性無菌注射溶液;及可包括懸浮劑及增稠劑之水性及非水性無菌懸浮液。調配物可存於單位劑量或多劑量容器(例如密封安瓿及小瓶)中,且可儲存於冷凍乾燥(凍乾)之條件下,僅需要在即將使用之前添加無菌液體載劑,例如注射用水。即用型注射溶液及懸浮液可由先前所描述種類之無菌散劑、顆粒及錠劑製備。
典型單位劑量調配物為含有如上文中所敍述之日劑量或單位每日子劑量或其適當部分之活性成分的調配物。應理解,除上文特別提及之成分以外,關於所討論之調配物的類型,本發明之調配物可包括此項技術中習知的其他藥劑,例如適用於經口投與之彼等調配物可包括調味劑。根據本發明之肽、其同系物或衍生物可用於提供含有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之控制釋放醫藥調配物(「控制釋放調配物」),其中活性成分之釋放可經控制及調節以允許更低頻率給藥或以改良給定本發明化合物之藥物動力學或毒性概況。控制釋放調配物適於經口投與,其中包含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之離散單元可根據習知方法製備。為了控制組合物中活性成分之作用持續時間,可包括額外成分。因此,控制釋放組合物可藉由選擇適當之聚合物載劑,諸如聚酯、聚胺基酸、聚乙烯吡咯啶酮、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硫酸魚精蛋白及其類似者來達成。藥物釋放之速率及作用持續時間亦可藉由將活性成分併入至聚合物質之粒子(例如微膠囊)中來控制,該聚合物質諸如水凝膠、聚乳酸、羥甲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他上文描述之聚合物。此類方法包括如脂質體、微球體、微乳劑、奈米粒子、奈米膠囊等膠體藥物遞送系統。視投藥途徑而定,醫藥組合物可需要保護包衣。適用於注射之醫藥形成包括無菌水溶液或分散液及用於其即用製備之無菌散劑。因此,出於此目的之典型載劑包括生物相容水性緩衝劑、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及其類似者以及其混合物。考慮到當若干活性成分組合使用時之事實,其未必同時在待治療之哺乳動物中直接產生其聯合治療作用,對應組合物亦可呈在獨立但相鄰儲存庫或隔室中含有兩種成分之醫療套組或封裝形式。在後一情形中,各活性成分因此可以適用於與其他成分不同的投藥途徑之方式調配,例如其中之一者可呈口服或非經腸調配物形式,而另一者呈靜脈內注射之安瓿或氣霧劑的形式。
如本發明中獲得之溶胞性CD4 +T細胞在II類MHC依賴性同源活化之後誘導APC細胞凋亡,從而影響樹突狀及B細胞兩者,如活體外及活體內所顯示,及(2)在不存在IL-10及/或TGF-β之情況下藉由接觸依賴性機制抑制旁觀者T細胞。溶胞性CD4+ T細胞可與天然及適應性Treg兩者區分,如WO2008/017517中所詳細論述。
類似地,如本發明中獲得之NKT細胞,亦即藉由含有硫代還原酶活性之根據本發明之MOG衍生肽活化,後者顯著增加NKT細胞之特性且藉此增加藉由抗原特異性CD4+ NKT細胞殺死攜帶MOG自體抗原之細胞,此抑制針對該等MOG自體抗原之免疫反應。此機制詳細論述於WO2012/069568中。
雖然已結合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明顯的係鑒於前文描述,許多替代、修改及變化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為顯而易見的。因此,意欲涵蓋如下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廣泛範疇中的所有此類替代、修改及變化。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進一步支援本文所揭示的本發明之態樣及實施例。
實例實例 1 肽設計 相較於WO2017182528中揭示之P1肽HCHGCGGFLRVPCWKI (SEQ ID NO: 65),合成包含連接至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的氧化還原酶模體之4種肽(P2至P5),如下文所描繪之比對中所展示: P1:  HCHGC-GGFLRVPCWKI                     [SEQ ID NO: 65] P2:  H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5] P3:  H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6] P4: K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 P5: KHC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8]
所有4種肽包含天然人類MOG抗原決定基FLRVPCWKI (SEQ ID NO: 1) (P3及P5)或具有S而非C之變體(P2及P4)、MOG蛋白中天然存在之C端TLF側接序列及人工連接子VRY。P2及P3具有含有序列HCPYC (SEQ ID NO: 24)之氧化還原酶模體。P4及P5具有含有序列KHCPYC (SEQ ID NO: 50)之氧化還原酶模體,及處於其C端之2個K。
實例 2 評定免疫原性肽之氧化還原酶活性。 免疫原性肽之氧化還原酶活性係使用Tomazzolli等人(2006)Anal. Biochem. 350 ,105-112中描述之螢光分析測定。當具有FITC標記之兩種肽形成共價二硫鍵時,其或自動淬滅。當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肽還原時,經還原的個別FITC標記之肽再次發射螢光。活性以重複兩次之平均值表示。結果以相對螢光單位(RFU)表示。所有測試之肽P1至P5均顯示氧化還原酶活性(圖1)。
實例 3 評定免疫原性肽與可溶性 HLA-DRB1*03:01 HLA-DRB1*04:01 HLA-DRB1*15:01 MHC II 蛋白質之結合活性。 為測試免疫原性肽與MHCII分子的結合,執行可溶相競爭分析。P1至P5肽之遞增濃度與生物素標記之對照肽(對應MHCII分子之高親和力結合劑,Eurogentec, Seraing, Belgium)競爭以結合至可溶性HLA-DRB1*03:01 (亦命名為DR3)、HLA-DRB1*04:01 (亦命名為DR4)或HLA-DRB1*15:01 (亦命名為DR15)人類MHC II蛋白質(購自Benaroya Research Institute, Seattle, US)。在結合接近其平衡(18 h)時,擷取到自非結合試劑分離之生物素標記之肽/MHC II複合物,且藉由時間解析螢光(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Eu3+ 抗生蛋白鏈菌素,Perkin Elmer, Brussels, Belgium)進行定量偵測。由於生物素化對照肽引起螢光信號(Eu3+ 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相互作用),因此螢光強度之降低反映所測試肽之結合。處理且繪製資料以確定測試肽之劑量依賴性結合特性。一式三份地執行所有測試。圖2、3及4展示一個實驗之結果。展示肽P2至P5以比對照P1肽高得多之親和力結合至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
實例 4 評定連接子 VRY 免疫原性肽與可溶性 HLA-DRB1*03:01 HLA-DRB1*04:01 HLA-DRB1*15:01 MHC II 蛋白質之結合活性的作用。 為了判定與P1相比,經改良的MHCII與P2至P5所觀測之結合是否因連接子VRY所致,測試以下肽。 P6:  -HCHGCVRYFLRVPCWKI              [SEQ ID NO: 254] P7:  -HCPYCGG-FLRVPCWKI               [SEQ ID NO: 255]
P6對應於先前技術肽P1,其中連接子GG經連接子VRY置換。P7對應於先前技術肽P1,其中氧化還原酶模體HCHGC經HCPYC模體置換。P6及P7兩者均顯示氧化還原酶活性(未展示)。圖5至圖7中顯示的係,肽P6以比對照肽P1高得多之親和力結合至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P7肽展現與P1肽類似之MHCII結合。
用P4肽之以下變體執行相同種類之實驗: P8:  KHCHG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56] P9:  KCR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57] P10:  KCR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57] P11:KHCPYCGG--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59]
P8、P9及P10肽對應於肽P4,其中氧化還原酶模體KHCPYC分別經KHCHGC、KCRC或KCRPYC模體置換。P11對應於肽P4,其中連接子VRY經連接子GG置換。所有肽均顯示氧化還原酶活性(未展示)。藉由GG置換VRY連接子誘導HLA-DRB1*04:01及HLA-DRB1*15:01結合強降低及在較小程度上HLA-DRB1*03:01結合強降低(參見圖8至10,比較P4與P11,對數標度)。氧化還原酶模體之修飾不顯著改變MHCII結合(參見圖8至10,比較肽P8、P9及P10與P4)。
總而言之,此等資料指示連接子VRY增強與氧化還原酶序列無關的本發明之肽之MHCII結合。
實例 5 :免疫原性肽誘導具有裂解特性之特異性 CD4+ T 細胞 的能力。 在淋巴球分離劑(Lymphoprep)密度梯度上自經反丁烯二酸二甲酯(DMF)治療之患有多發性硬化症之患者的血液樣品分離PBMC。患者之單倍型示於下表1中。 1 包括於本研究中之患者之單倍型:
所測試患者 ( DMF 治療 ) 單倍型
MS017 DRB1*03:01/15:01
MS020 DRB1*11:01/15:01
MS021 DRB1*13:02/15:01
MS024 DRB1*03:01/04:01
MS026 DRB1*04:02/11:03
MS027 DRB1*15:01
MS028 DRB1*07:01/15:01
MS029 DRB1*01:01/13:02
CD14+單核球係藉由根據供應商建議用CD14微珠(Miltenyi Biotec,130-050-201)進行陽性免疫磁性分離而自此等PBMC分離。將CD14+單核球培養六天且成熟以產生自體樹突狀細胞(mDC)。CD19+ B細胞係藉由根據供應商建議用CD19微珠(Miltenyi Biotec,130-050-301)進行陽性免疫磁性分離而自CD14- PBMC溶離份分離。將CD19+ B細胞培養且用EBV永生化以產生自體類淋巴母細胞細胞株(LCL)。
亦藉由根據供應商建議用初始CD4+ T細胞分離套組(Miltenyi Biotec,130-094-131)進行陰性免疫磁性分離而自CD14- PBMC溶離份純化初始CD4+ T細胞。在P2及P4肽之存在下,將初始CD4+ T細胞與自體mDC或LCL共培養。約每10至12天週期性地再刺激CD4+ T細胞。
在靜止狀態下與不具有肽(無肽)或具有肽(P2或P4)之自體LCL隔夜共培養之後,藉由對TCR誘導之表面活化標記物CD154 (CD40L)表現進行流式細胞量測術分析來評估肽產生抗原特異性CD4+ T細胞之能力。在靜止狀態下與不具有肽(無肽)或具有肽(P4)之自體LCL隔夜共培養之後,亦藉由流式細胞量測術分析評估裂解標記物Fas配位體(CD178)之表面表現。
在靜止狀態下與不具有肽(無肽)或具有肽(P2或P4)之自體mDC隔夜共培養之後,藉由流式細胞量測術分析評估肽誘導CD4+ T細胞培養物上清液中之細胞介素分泌的能力。根據供應商建議,用LEGENDplex人類Th面板(13-plex) (BioLegend,740721)分析上清液。
藉由定量用作抗原呈遞細胞之LCL上誘導的細胞凋亡來評估抗原特異性CD4+ T細胞之溶胞活性。將螢光標記之自體LCL (裝載或不裝載有肽(P4))在靜止狀態下與特異性CD4+ T細胞隔夜共培養,且經由磷脂結合蛋白V染色藉由流式細胞量測術定量LCL細胞凋亡。考慮到用作對照之未經裝載之LCL的細胞凋亡百分比,如下計算特異性細胞凋亡之百分比:
經裝載之LCL的磷脂結合蛋白V+ % -未經裝載之LCL的磷脂結合蛋白V+ % x 100
100 -未經裝載之LCL的磷脂結合蛋白V+ %
P2 結果 吾等能夠自四名不同MS患者產生P2特異性CD4+ T細胞株(MS017、MS022、MS026及MS027)。吾等展示,用P2刺激三名患者之CD4+細胞株(MS017 (S9)、MS022 (S10)及MS027 (S12))誘導高頻率之效應細胞(CD3+CD4+CD154+) (圖11)。此外,觀測到在MS026 CD4+細胞株(S11)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2誘導之細胞介素(IL-5及IL-13)的特定分泌(圖12)。
P4 之結果 吾等能夠自八名不同MS患者(MS017、MS020、MS021、MS024、MS026、MS027、MS028及MS029)產生P4特異性CD4+ T細胞株。吾等展示,用P4刺激八名患者之CD4+細胞株(MS017 (S12)、MS020 (S7)、MS021 (S9)、MS024 (S7)、MS026 (S12)、MS027 (S12)、MS028 (S11)及MS029 (S9))誘導高頻率之效應細胞(CD3+CD4+CD154+) (圖13)。亦展示的係,對於患者MS017 (S9)及MS020 (S10)之CD4+細胞株,用P4刺激誘導表現裂解標記物Fas配位體(CD3+CD4+CD154+FasL+)之效應細胞的特定增加(圖14),藉此表明P4能夠誘導稱作溶胞性CD4+ T細胞的具有裂解特性之特異性CD4+ T細胞。此外,觀測到在MS017 (S15)、MS024 (S20)及MS026 (S14) CD4+細胞株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誘導之細胞介素(IL-5)的特定分泌(圖15)。此外,對於患者MS017 (S14)及MS026 (S13)之CD4+細胞株,吾等展示在靜止狀態下將P4特異性CD4+細胞株與P4及其對應短C-WT 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序列:DPHFLRVPCWKITLFKK,SEQ ID NO: 29)隔夜共培養之後的效應細胞(CD3+CD4+CD154+)之特定誘導((圖16)。對於患者MS024 (S20)、MS017 (S9)、MS026 (S13)、MS028 (S11)及MS029 (S9)之CD4+細胞株,吾等亦展示在靜止狀態下將P4特異性CD4+細胞株與P4及其對應短S-WT 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序列: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隔夜共培養之後的效應細胞(CD3+CD4+CD154+)之特定誘導(圖17)。此外,觀測到在MS017 (S15) CD4+細胞株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肽及其對應短C-WT及長C-WT 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短序列:DPH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9),或長序列:QYRLRGKLRAEIENLHRTFDPHFLRVPCWKITLFVIVPVLGP,SEQ ID NO: 30)誘導的細胞介素(IL-5)之特定分泌(圖18)。吾等亦觀測到在MS017 (S12)及MS024 (S20) CD4+細胞株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肽及其對應短S-WT 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序列: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誘導的細胞介素(IL-5)之特定分泌(圖19),藉此指示P4特異性CD4+ T細胞能夠與呈遞WT MOG抗原決定基序列之APC交叉反應。
最後,當將裝載有P4肽或其對應短S-WT T細胞抗原決定基肽(序列: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之經標記自體LCL與患者MS017 (S7)、MS026 (S12)、MS028 (S11)及MS029 (S9)之P4特異性CD4+ T細胞株共培養時,吾等展示特異性LCL細胞凋亡之百分比增加,進一步表明P4誘導之溶胞性CD4+ T細胞的裂解活性(圖20)。
實例 6 治療性投與 P4 IMCY-0189 肽對小鼠之實驗性自體免疫腦脊髓炎 (EAE) 發展的影響。 小鼠及給藥之群組 研究使用總共48隻雌性C57BL/6小鼠(Taconic Biosciences,第0天為9週齡)。使小鼠在第一次注射之前適應7天。小鼠以平衡方式分配至各組以在開始研究時在各組中達成類似的平均重量。下表2展示向各組投與之治療。 2- 治療方案
群組 動物數目 治療( 皮下) 給藥天數 目的
1 16 生理鹽水 4, 9, 14, 19 陰性對照
2 16 IMCY-0189 4, 9, 14, 19 測試
3 16 P4 4, 9, 14, 19 測試
所有小鼠之給藥係在表2中所指示之每一天以0.05毫升/部位之體積皮下進行一次,各小鼠在兩個部位接受注射,總共0.1毫升/小鼠/給藥日。IMCY-0189或P4肽總劑量為每次投與30 µg。
所有給藥均處於各給藥日之相同時間(+/- 1小時)。
化合物製備 對於生理鹽水治療,在各給藥日製備0.9% NaCl溶液。
IMCY-0189 肽製備: 在即將使用之前溶解具有序列HCPYCGWYRSPFSRVVHLYR (SEQ ID NO: 260)之凍乾免疫原性肽IMCY-0189 (Smart Bioscience),其包含氧化還原酶模體HCPYC (SEQ ID NO: 24)、連接子GW、鼠類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35-55 ) MHCII T細胞抗原決定基YRSPFSRVV (SEQ ID NO: 261)及側接序列HLYR (SEQ ID NO: 262)。將凍乾IMCY-0189在室溫下解凍10分鐘,再懸浮於乙酸鈉緩衝液50 mM NaCl 0.9% pH 5.4中且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接著在注射之前將復原肽與ImjectTM 礬佐劑混合。
P4 肽製備: 在即將使用之前溶解具有序列K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之凍乾免疫原性肽P4 (Smart Bioscience),其包含氧化還原酶模體KHCPYC (SEQ ID NO: 50)、連接子VRY、人類髓鞘寡樹突細胞醣蛋白(MOG201-212 ) MHCII 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SWKI (SEQ ID NO: 2)及側接序列TLFKK (SEQ ID NO: 263)。將凍乾P4在室溫下解凍10分鐘,再懸浮於乙酸鈉緩衝液50 mM NaCl 0.9% pH 5.4中且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接著在注射之前將復原肽與ImjectTM 礬佐劑混合。
EAE 誘導 如下在所有小鼠中誘導EAE: 第0天,第0小時-用對應於MOG之胺基酸35-55 (MOG35-55 )/CFA的肽免疫接種 第0天,第2小時-注射百日咳(pertussis)毒素 第1天,第0小時-第2次注射百日咳毒素(在初始免疫接種之後24小時)。
向小鼠背部之兩個部位皮下注射Hooke Kit™ MOG35-55 /CFA乳液PTX (目錄號EK-2110 (批次號131,Hooke Laboratories,Lawrence MA))之乳液組分(含有MOG35-55 )。注射之一個部位處於上背部區域中,在頸線之尾側大致1 cm。第二部位處於下背部區域中,在尾巴基部之顱骨大致2 cm。各部位之注射體積為0.1 mL。各小鼠接受200 µg之MOG35-55
在注射乳液2小時內及接著再次在注射乳液後24小時,腹膜內投與套組之百日咳毒素組分。對於兩次注射,百日咳毒素(批次號1008,Hooke Laboratories)以90奈克/劑量投與且各注射之體積為0.1 mL。
EAE 評分 自第7天開始至研究結束每日對動物進行評分。藉由對各小鼠之兩種治療及前述得分不瞭解之人員盲法執行評分。EAE按照標度0至5進行評分,如下表3中所展示。當臨床症狀落在上文所定義之兩者之間時,指定中間得分。 3 -EAE 評分標準
得分 臨床觀測
0 運動功能無明顯變化
1 尾區疲軟
2 尾巴疲軟及後腿無力
3 尾巴疲軟及後腿完全麻痹
4 尾巴疲軟、後腿完全麻痹及部分前腿麻痹
5 後腿完全麻痹及前腿完全麻痹,或由麻痹所引起之死亡
血清神經絲含量測定 在第28天,將血液自所有小鼠收集至凝膠活化劑試管中且使其在室溫下凝結約30分鐘。接著將血液以約10000 g離心5分鐘。將血清轉移至埃彭道夫管(Eppendorf tube)中且儲存於-80℃下直至運送至Quanterix™。血清神經絲輕鏈(NF-L)蛋白質含量使用Simoa® NF-light優勢套組(一種用於定量測定血清、血漿及CSF中之NFL的數位免疫分析)來定量。所使用抗體(Uman Diagnostics,Umeå Sweden)亦與鼠類、牛及獼猴NF-L抗原決定基交叉反應且因此,此分析可用於此等物種之研究。一式兩份地測試所有樣品,稀釋因子為40×。
終末收集 在研究結束時,使所有小鼠安樂死,且收集脊柱並將其置放於10%緩衝福馬林中以供組織學分析。
組織學 對於各脊柱,製備且分析一個H&E染色載玻片及一個抗MBP染色載玻片。各載玻片含有具有來自脊髓之腰椎、胸椎及頸椎之樣品的切片(3個樣品)。所有分析均由對實驗群組及所有臨床讀數不知情之病理學家執行。
在各H&E染色切片中對大致20個細胞之發炎性病灶進行計數。當發炎性浸潤由超過20個細胞組成時,對20個細胞中存在多少個病灶進行估計。
在各抗MBP (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中對脫髓鞘進行評分。在抗MBP切片中,脫髓鞘觀測為白質束(white matter tract)中之明顯未染色區域且與大液泡之存在相關。脫髓鞘得分表示對各切片之脫髓鞘面積的估計,如下: 0-沒有脫髓鞘(小於5%脫髓鞘面積) 1 - 5至20%脫髓鞘面積 2 - 20至40%脫髓鞘面積 3 - 40至60%脫髓鞘面積 4 - 60至80%脫髓鞘面積 5 - 80至100%脫髓鞘面積
統計分析 藉由進行普通單向ANOVA來分析AUC、MMS、發炎及脫髓鞘及NF-L含量定量資料。使用霍爾姆-西達克方法(Holm-Sidak's method)進行多重性之調整。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資料之結果及解釋 EAE 評分 藉由將所有群組之臨床EAE讀數與陰性對照(生理鹽水)組進行比較來評估EAE發展。EAE評分、AUC (曲線下面積)及MMS (平均最大得分)呈現於圖21、22及23中。
生理鹽水組(陰性對照)之小鼠在此模型之預期範圍內罹患EAE。在此群組中,無小鼠死亡。
相較於陰性對照組,用IMCY-0189或用P4治療之小鼠顯示推遲之疾病發作及降低之終點得分,以及統計學上顯著降低之AUC及MMS。在此等三個群組中,無小鼠死亡。
組織學 藉由將所有群組之發炎及脫髓鞘程度與陰性對照(生理鹽水)組進行比較來評估組織學讀數。發炎及脫髓鞘資料呈現於圖24及25中。
生理鹽水組(陰性對照)之組織學結果與臨床發現一致且如針對此模型所預期。
用IMCY-0189治療之小鼠顯示統計學上顯著降低的發炎及脫髓鞘程度兩者。用P4治療之小鼠顯示脫髓鞘程度降低及發炎程度降低。組織學分析之結果與臨床發現一致。
血清神經絲含量 神經絲輕鏈(NF-L)為神經元中表現之68 kDa細胞骨架長絲蛋白,作為向軸突提供結構支撐之神經元細胞骨架之主要組分中之一者。可在軸突損傷或神經元退化之後釋放神經絲。已展示NF-L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
藉由將所有群組之NF-L含量與陰性對照(生理鹽水)組進行比較來評估軸突損傷。資料呈現於圖26中。
生理鹽水組(陰性對照)之NF-L含量與臨床發現一致且如針對此模型所預期。
相較於陰性對照組,用IMCY-0189治療之小鼠顯示統計學上顯著降低之NF-L含量。相較於陰性對照組,用P4治療之小鼠亦顯示統計學上顯著降低之NF-L含量。
實例 7 預防性投與包含連接至 HCPYC 氧化還原酶模體之 MOG35-55 MHCII T 細胞 抗原決定基的免疫原性肽對小鼠之實驗性自體免疫腦脊髓炎 (EAE) 發展的影響。 EAE 誘導 在受體小鼠中藉由使供體B6.SJL小鼠免疫接種MOG35-55 /CFA來誘導EAE,且接著11天後,藉由獲取其脾臟且在培養物中用MOG35-55 肽將其再刺激3天。在第0天,將現完全致腦炎的彼等細胞注射至罹患EAE之受體組小鼠中。
供體小鼠 在開始研究之前,使B6.SJL供體小鼠適應13天且在免疫接種時為9週齡。如下使用供體小鼠以產生致腦炎細胞: 第-14天:用MOG35-55 /CFA免疫接種。 第-3天:收集脾臟。使小鼠安樂死且收集脾臟,合併且製備細胞懸浮液。將在T150燒瓶中處於4至5百萬個細胞/毫升的細胞懸浮液在MOG35-55 肽(20 µg/mL)、IL-12 (20 µg/mL)及抗IFNγ (7 µg/mL)之存在下於培養物中建立3天以產生致腦炎T細胞。 第0天:細胞收集及轉移。收集細胞且將其快速離心,再懸浮於RPMI1640 (無FCS)中,計數且以1000萬個細胞/小鼠注射至受體小鼠中。
小鼠組 ( 受體小鼠 ) 及給藥 在第一次注射之前,使受體小鼠適應6天且在治療開始時(第21天)為6週齡。小鼠以平衡方式分配至各組,以在開始研究時在各組中達成類似的平均重量。下表4展示向各組投與之治療。 4 - 受體小鼠組及治療
群組 小鼠數目 治療( 皮下) 給藥天數 目的
1 16 -21, -14, -7, +2, +9 陰性對照
2 16 IMCY-0189 -21, -14, -7, +2, +9 測試
所有小鼠之給藥係在表4中所指示之每一天以0.05毫升/部位之體積皮下進行一次,各小鼠在兩個部位接受注射,總共0.1毫升/小鼠/給藥日,對應於100 μg肽。
所有給藥均處於各給藥日之相同時間(+/- 2小時)。
化合物製備 對於媒劑處理,在各給藥日製備ImjectTM 礬溶液。IMCY-0189具有實例6中所描述之序列。將凍乾IMCY-0189在室溫下解凍10分鐘,再懸浮於乙酸鈉緩衝液50 mM pH 5.4中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接著在注射之前將復原肽與ImjectTM 礬佐劑混合。
血漿神經絲含量測定 在終止時,將血液自所有小鼠收集至含有K2EDTA之試管中且將其平緩混合。接著將血液以約10000 g離心5分鐘。將血漿轉移至埃彭道夫管中且儲存於-80℃下直至運送至Quanterix™。如實例6中所描述,使用Simoa® NF-light優勢套組定量血漿神經絲輕鏈(NF-L)蛋白質含量。
如實例6中所描述進行EAE評分、末端收集、組織學分析及統計分析。
資料之結果及解釋 EAE 評分 藉由將測試組(IMCY-0189)之臨床EAE讀數與陰性對照組(礬)進行比較來評估EAE發展。EAE評分、AUC (曲線下面積)及MMS (平均最大得分)呈現於圖27、28及29中。
對於此模型,礬組(陰性對照)之小鼠罹患典型EAE。在此群組中,無小鼠死亡。
相較於陰性對照組,用IMCY-0189治療之小鼠的所有臨床讀數(疾病發作、終點得分、AUC及MMS)在統計學上顯著改良。在此群組中,無小鼠死亡。
組織學 藉由將測試組(IMCY-0189)之發炎及脫髓鞘程度與陰性對照組(礬)進行比較來評估組織學讀數。發炎及脫髓鞘資料呈現於圖30及31中。
礬組(陰性對照)之組織學結果與臨床發現一致且如針對此模型所預期。
用IMCY-0189治療之小鼠顯示統計學上顯著降低的發炎及脫髓鞘程度兩者。組織學分析之結果與臨床發現一致。
血漿神經絲含量 神經絲輕鏈(NF-L)為神經元中表現之68 kDa細胞骨架長絲蛋白,作為向軸突提供結構支撐之神經元細胞骨架之主要組分中之一者。可在軸突損傷或神經元退化之後釋放神經絲。已展示NF-L與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
藉由將測試組(IMCY-0189)之NF-L含量與陰性對照組(礬)進行比較來評估軸突損傷。資料呈現於圖32中。
礬組(陰性對照)之NF-L含量與臨床發現一致且如針對此模型所預期。
相較於陰性對照組,用IMCY-0189治療之小鼠顯示統計學上顯著降低之NF-L含量。
1 P1至P5免疫原性肽之氧化還原活性的動力學。DTT用作陽性對照,而空白表示分析緩衝液。結果以相對螢光單位(RFU)表示。在實例部分中詳細描述該分析。 2 P1至P5肽與HLA-DR3 (DRB1*03: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 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3 P1至P5肽與HLA-DR4 (DRB1*04: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4 P1至P5肽與HLA-DR15 (DRB1*15: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5 P1、P6及P7肽與HLA-DR3 (DRB1*03: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 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6 P1、P6及P7肽與HLA-DR4 (DRB1*04: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7 P1、P6及P7肽與HLA-DR15 (DRB1*15: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8 P4及P8至P11肽與HLA-DR3 (DRB1*03: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 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9 P4及P8至P11肽與HLA-DR4 (DRB1*04: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10 P4及P8至P11肽與HLA-DR15 (DRB1*15:01 MHC II)蛋白的結合。降低之螢光信號(RFU)表明在與生物素標記之高親和力對照肽競爭之後產生且由Eu3+抗生蛋白鏈菌素相互作用揭露的劑量依賴性關係。 11 對患者MS017 (S9)、MS022 (S10)及MS027 (S12) (S,刺激)之CD4+細胞株上之P2肽具有特異性的效應細胞(CD154+)之頻率。 12 MS026 CD4+細胞株(S11)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2誘導之細胞介素(IL-5及IL-13)的特定分泌。 13 對患者MS017 (S12)、MS020 (S7)、MS021 (S9)、MS024 (S7)、MS026 (S12)、MS027 (S12)、MS028 (S11)及MS029 (S9) (S,刺激)之CD4+細胞株上之P4肽具有特異性的效應細胞(CD154+)之頻率。 14 對患者MS017 (S9)及MS020 (S10) (S,刺激)之CD4+細胞株上之P4肽具有特異性的效應細胞(CD154+)及表現Fas配位體之效應細胞(CD154+/FasL+)的頻率。 15 在MS017 (S15)、MS024 (S20)及MS026 (S14) CD4+細胞株(S,刺激)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誘導之細胞介素(IL-5)的特定分泌。 16 對患者MS017 (S14)及MS026 (S13) (S,刺激)之CD4+細胞株上之P4肽及其對應短C-WT抗原決定基(DPHFLRVPCWKITLFKK,SEQ ID NO: 29)具有特異性的效應細胞(CD154+)之頻率。 17 對患者MS024 (S20)、MS017 (S9)、MS026 (S13)、MS028 (S11)及MS029 (S9) (S,刺激)之CD4+細胞株上之P4肽及其對應短S-WT抗原決定基(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具有特異性的效應細胞(CD154+)之頻率。 18 在MS017 (S15) CD4+細胞株(S,刺激)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肽及其對應短C-WT抗原決定基(DPHFLRVPCWKITLFKK,SEQ ID NO: 29)以及長C-WT抗原決定基(QYRLRGKLRAEIENLHRTFDPHFLRVPCWKITLFVIVPVLGP,SEQ ID NO: 30)誘導的細胞介素(IL-5)之特定分泌。 19 在MS017 (S12)及MS024 (S20) CD4+細胞株(S,刺激)之培養物上清液中由P4肽及其對應短S-WT抗原決定基(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誘導之細胞介素(IL-5)的特定分泌。 20 當將裝載有P4肽或其對應短S-WT抗原決定基(KLHRTFDPHFLRVPSWKITLFK,SEQ ID NO: 253)之經標記自體LCL與患者MS017 (S7)、MS026 (S12)、MS028 (S11)及MS029 (S9) (S,刺激)之P4特異性CD4+細胞株共培養時,特異性LCL細胞凋亡的百分比。 21 自第7天至第28天每日進行之臨床EAE評分(0-5)的盲法評估。在第0天,向小鼠注射MOG35-55 以誘導EAE,且保持未經處理或用IMCY-0189或P4進行治療處理(細節參見表2)。每天測定各組小鼠之平均臨床得分。 22 由圖21中針對各組小鼠所顯示之EAE得分計算的AUC。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3 由圖21中針對各組小鼠所顯示之EAE得分計算的MMS。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4 呈現於表2中之各組小鼠的發炎程度。在各H&E染色切片中對大致20個細胞之發炎性病灶進行計數。當發炎性浸潤由超過20個細胞組成時,對20個細胞中存在多少個病灶進行估計。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5 呈現於表2中之各組小鼠的脫髓鞘程度。在各抗MBP (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中對脫髓鞘進行評分。脫髓鞘得分表示對各切片之脫髓鞘面積的估計。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6 呈現於表2中之各組小鼠的血清神經絲含量。神經絲輕鏈(Neurofilament light;NF-L)蛋白質含量係在Quanterix™下經由NF-light Simoa® 分析優勢套組定量。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7 自第4天至第43天每日進行之臨床EAE評分(0-5)的盲法評估。小鼠用或不用IMCY-0189進行預防性免疫接種,接著注射MOG35-55 以在第0天誘導EAE,且再次用或不用IMCY-0189進行免疫接種(細節參見表4)。每天測定各組小鼠之平均臨床得分。 28 由圖27中針對各組小鼠所顯示之EAE得分計算的AUC。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29 由圖27中針對各組小鼠所顯示之EAE得分計算的MMS。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30 呈現於表4中之各組小鼠的發炎程度。在各H&E染色切片中對大致20個細胞之發炎性病灶進行計數。當發炎性浸潤由超過20個細胞組成時,對20個細胞中存在多少個病灶進行估計。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31 呈現於表4中之各組小鼠的脫髓鞘程度。在各抗MBP (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中對脫髓鞘進行評分。脫髓鞘得分表示對各切片之脫髓鞘面積的估計。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32 呈現於表4中之各組小鼠的血漿神經絲含量。神經絲輕鏈(NF-L)蛋白質含量係在Quanterix™下經由NF-light Simoa® 分析優勢套組定量。如下參考顯著差異:*p<0.05,**p<0.01,***p<0.001,****p<0.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Figure 12_A0101_SEQ_00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49
Figure 12_A0101_SEQ_0050
Figure 12_A0101_SEQ_0051
Figure 12_A0101_SEQ_0052
Figure 12_A0101_SEQ_0053
Figure 12_A0101_SEQ_0054
Figure 12_A0101_SEQ_0055
Figure 12_A0101_SEQ_0056
Figure 12_A0101_SEQ_0057
Figure 12_A0101_SEQ_0058
Figure 12_A0101_SEQ_0059
Figure 12_A0101_SEQ_0060
Figure 12_A0101_SEQ_0061
Figure 12_A0101_SEQ_0062
Figure 12_A0101_SEQ_0063
Figure 12_A0101_SEQ_0064
Figure 12_A0101_SEQ_0065
Figure 12_A0101_SEQ_0066
Figure 12_A0101_SEQ_0067
Figure 12_A0101_SEQ_0068
Figure 12_A0101_SEQ_0069
Figure 12_A0101_SEQ_0070
Figure 12_A0101_SEQ_0071
Figure 12_A0101_SEQ_0072
Figure 12_A0101_SEQ_0073
Figure 12_A0101_SEQ_0074
Figure 12_A0101_SEQ_0075
Figure 12_A0101_SEQ_0076
Figure 12_A0101_SEQ_0077
Figure 12_A0101_SEQ_0078
Figure 12_A0101_SEQ_0079
Figure 12_A0101_SEQ_0080
Figure 12_A0101_SEQ_0081
Figure 12_A0101_SEQ_0082
Figure 12_A0101_SEQ_0083
Figure 12_A0101_SEQ_0084
Figure 12_A0101_SEQ_0085
Figure 12_A0101_SEQ_0086
Figure 12_A0101_SEQ_0087
Figure 12_A0101_SEQ_0088
Figure 12_A0101_SEQ_0089
Figure 12_A0101_SEQ_0090
Figure 12_A0101_SEQ_0091
Figure 12_A0101_SEQ_0092
Figure 12_A0101_SEQ_0093
Figure 12_A0101_SEQ_0094
Figure 12_A0101_SEQ_0095
Figure 12_A0101_SEQ_0096
Figure 12_A0101_SEQ_0097
Figure 12_A0101_SEQ_0098
Figure 12_A0101_SEQ_0099
Figure 12_A0101_SEQ_0100
Figure 12_A0101_SEQ_0101
Figure 12_A0101_SEQ_0102
Figure 12_A0101_SEQ_0103
Figure 12_A0101_SEQ_0104
Figure 12_A0101_SEQ_0105
Figure 12_A0101_SEQ_0106
Figure 12_A0101_SEQ_0107
Figure 12_A0101_SEQ_0108
Figure 12_A0101_SEQ_0109
Figure 12_A0101_SEQ_0110
Figure 12_A0101_SEQ_0111
Figure 12_A0101_SEQ_0112
Figure 12_A0101_SEQ_0113
Figure 12_A0101_SEQ_0114
Figure 12_A0101_SEQ_0115
Figure 12_A0101_SEQ_0116
Figure 12_A0101_SEQ_0117
Figure 12_A0101_SEQ_0118
Figure 12_A0101_SEQ_0119
Figure 12_A0101_SEQ_0120
Figure 12_A0101_SEQ_0121
Figure 12_A0101_SEQ_0122
Figure 12_A0101_SEQ_0123
Figure 12_A0101_SEQ_0124

Claims (34)

  1. 一種長度在12與50個胺基酸之間的經分離免疫原性肽,該免疫原性肽包含: a1)具有序列Zm -[CST]-Xn -C-或Zm -C-Xn -[CST]之氧化還原酶模體,其中n為選自2、0、1或3之整數,其中m為選自2、1、0或3之整數,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S表示絲胺酸,T表示蘇胺酸; a2)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II類MHC 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SWKI (SEQ ID NO: 2)及FLRVPCWKI (SEQ ID NO: 1),或NKT細胞抗原決定基FLRVPCW (SEQ ID NO: 63)及FLRVPSW (SEQ ID NO: 64),及 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及該抗原決定基係藉由包含序列VRY之具有3至7個胺基酸之間的連接子序列分離。
  2. 如請求項1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係選自以下胺基酸模體: (a)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0,且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b)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1,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c)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2,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胺基酸對,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其中至少一個X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H,最佳為K; (d)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3,藉此在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內產生內部X1 X2 X3 胺基酸段,其中X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其中至少一個X為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R, 其中m為選自0、1或2之整數, 其中Z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較佳選自以下之鹼性胺基酸:H、K、R及諸如L-鳥胺酸之非天然鹼性胺基酸,更佳為K或H;或 (h) Zm -[CST]-Xn -C-或Zm -C-Xn -[CST]-, 其中n為0至3且其中m為0,且其中C或[CST]殘基中之一者經修飾以便在該模體之胺基酸殘基之N端醯胺上或在C端羧基(SEQ ID NO: 184至203)上攜帶乙醯基、甲基、乙基或丙醯基。
  3. 如請求項1或2之肽,其中該T細胞抗原決定基藉由胺基酸序列TLF側接於其C端,從而產生以下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序列:FLRVPCWKITLF (SEQ ID NO: 3)或FLRVPSWKITLF (SEQ ID NO: 4)。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免疫原性肽另外包含一或多個在C端側接該抗原決定基之K胺基酸殘基,從而產生以下連接子-T細胞抗原決定基側接子之序列:FLRVPCWKITLFK (SEQ ID NO: 5)、FLRVPSWKITLFK (SEQ ID NO: 6)、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7)、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8)、FLRVPCWKITLFKKK (SEQ ID NO: 9)或FLRVPSWKITLFKKK (SEQ ID NO: 10)。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Zm -C-XX-C-之序列,其中Z為較佳選自由K及H組成之群的鹼性胺基酸,m為0、1或2,較佳地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包含序列CPYC (SEQ ID NO: 23)或CHGC (SEQ ID NO: 297)。
  6. 如請求項5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序列:HCPYC (SEQ ID NO: 24)、KCPYC (SEQ ID NO: 51)、KHCPYC (SEQ ID NO: 50)、KCRPYC (SEQ ID NO: 216)、KHCRPYC (SEQ ID NO: 217)、HCHGC (SEQ ID NO: 265)、KCHGC (SEQ ID NO: 266)、KHCHGC (SEQ ID NO: 267)、KCRHGC (SEQ ID NO: 268)及KHCRHGC (SEQ ID NO: 269)。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Zm -C-X-C-之序列,其中Z為較佳選自由K及H組成之群的鹼性胺基酸,m為0、1或2,且X較佳為R。
  8. 如請求項7之肽,其中該氧化還原酶模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序列:CRC、KCRC (SEQ ID NO: 43)、HCRC (SEQ ID NO: 270)及KHCRC (SEQ ID NO: 271)。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肽,其中該肽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中之任一者或由其組成: KCR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2), KCR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73), KCRCVRYFLRVPSWKITLFK (SEQ ID NO: 274), KCRCVRYFLRVPCWKITLFK (SEQ ID NO: 275), KCR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76), KCR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77), KCR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57), KCR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78), KCRPYCVRYFLRVPSWKITLFK (SEQ ID NO: 279), KCRPYCVRYFLRVPCWKITLFK (SEQ ID NO: 280), KCR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81), KCR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82), K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7), KHC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8), KHCPYCVRYFLRVPSWKITLFK (SEQ ID NO: 283), KHCPYCVRYFLRVPCWKITLFK (SEQ ID NO: 284), KH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85), KH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86), H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87), HC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88), HCPYCVRYFLRVPSWKITLFK (SEQ ID NO: 289), HCPYCVRYFLRVPCWKITLFK (SEQ ID NO: 290), H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5), H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6), CPYCVRYFLRVPSWKITLFKK (SEQ ID NO: 291), CPYCVRYFLRVPCWKITLFKK (SEQ ID NO: 292), CPYCVRYFLRVPSWKITLFK (SEQ ID NO: 293), CPYCVRYFLRVPCWKITLFK (SEQ ID NO: 294), CPYCVRYFLRVPSWKITLF (SEQ ID NO: 295),及 CPYCVRYFLRVPCWKITLF (SEQ ID NO: 296)。
  10. 一種編碼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的多核苷酸,其中該多核苷酸係選自包含以下之群:DNA、pDNA、cDNA、RNA及mRNA,或其修飾型式。
  1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或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11之醫藥組合物,其用作藥劑。
  13. 如請求項12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預防脫髓鞘病症及/或減輕其症狀,較佳地其中該脫髓鞘病症為由MOG自體抗原或抗MOG抗體引起之疾病或病症。
  14. 如請求項12之供使用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病症係選自: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NMO)。
  15.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預防MS及/或減輕其症狀,其中個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HLA-DRB1*類型:HLA-DRB1*15:01、HLA-DRB1*03:01、HLA-DRB1*04:01及HLA-DRB1*07:01,較佳地其中該個體具有HLA-DRB1*04:01或HLA-DRB1*15:01。
  16.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預防NMO及/或減輕其症狀,其中該個體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HLA類型:HLA-DRB1*03:01及HLA-DPB1*05:0114。
  17. 如請求項12或14之供使用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中該MS係選自:臨床孤立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復發緩解型MS (RRMS)、繼發性進行性MS (SPMS)、原發性進行性MS (PPMS)、急性爆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及疑似MS的放射學孤立症候群(radiology isolated syndrome;RIS)。
  18. 如請求項12至17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肽、多核苷酸或醫藥組合物,其中該個體正在、已經或將要用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進行治療。
  19.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之活體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提供周邊血液細胞; 使該等細胞活體外與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或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接觸;及 在IL-2之存在下擴增該等細胞。
  20.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或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 自該個體之周邊血液細胞群獲得該等溶胞性CD4+ T細胞。
  21. 一種用於產生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NKT細胞群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或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 自該個體之周邊血液細胞群獲得該等NKT細胞。
  22. 一種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可藉由如請求項19、20或21之方法獲得。
  23. 一種針對呈遞MOG抗原決定基之APC的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可藉由如請求項19、20或21之方法獲得,其用作藥劑。
  24. 如請求項23之供使用之溶胞性CD4+ T細胞群或NKT細胞群,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或減輕脫髓鞘病症之症狀。
  25.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24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且視情況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26. 如請求項25之醫藥組合物,其視情況進一步包含適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或減輕脫髓鞘病症之症狀或預防脫髓鞘病症的額外活性成分。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醫藥組合物,其用作藥劑。
  28. 如請求項27之供使用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該脫髓鞘病症較佳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最佳為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
  29. 一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免疫原性肽、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22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之藥劑,該脫髓鞘病症較佳由MOG自體抗原及/或抗MOG抗體引起或惡化,最佳為多發性硬化症(MS)或視神經脊髓炎(NMO)。
  30.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脫髓鞘病症、改善其症狀及/或預防脫髓鞘病症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向個體提供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22之CD4+ T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混合物。
  3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脫髓鞘病症係選自:多發性硬化症(MS)、視神經脊髓炎(NMO)、視神經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巴婁氏病(Balo's Disease)、HTLV-I相關脊髓病、希爾逗病(Schilder's Disease)、橫貫性脊髓炎、特發性發炎性脫髓鞘疾病、維生素B12誘導之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包括脊髓癆(tabes dorsalis)之脊髓病、諸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之腦白質營養不良、諸如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PML)之腦白質病、消融性白質病(Vanishing White Matter Disease)及風疹誘導之智力遲鈍。
  32. 如請求項30或3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之步驟。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該反丁烯二酸酯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反丁烯二酸單甲酯(MMF)、反丁烯二酸二甲酯(DMF)、可在活體內代謝成MMF之化合物、諸如反丁烯二酸地羅西美(diroximel fumarate)或反丁烯二酸替匹醯胺(tepilamide fumarate)之反丁烯二酸單甲酯前驅藥,或其任何一或多者之組合,或其任何一或多者的氘化形式、籠合物、溶劑合物、互變異構體、立體異構體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前述內容中之任一者的組合。
  34. 一種用於偵測樣品中對MOG抗原具有特異性的II類MHC限制性CD4+ T細胞之活體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使個體樣品與經分離的II類MHC分子及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肽或如請求項10之多核苷酸的複合物接觸; 藉由量測該複合物與該樣品中之細胞的結合來偵測CD4+ T細胞,其中該複合物與細胞之結合指示該樣品中存在CD4+ T細胞。
TW110116332A 2020-05-06 2021-05-06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TW2022084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73201 2020-05-06
EP20173201.3 2020-05-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8413A true TW202208413A (zh) 2022-03-01

Family

ID=7061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6332A TW202208413A (zh) 2020-05-06 2021-05-06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0061A1 (zh)
EP (1) EP4146676A2 (zh)
JP (1) JP2023525084A (zh)
KR (1) KR20230006905A (zh)
CN (1) CN115702162A (zh)
AR (1) AR122023A1 (zh)
AU (1) AU2021210629A1 (zh)
CA (1) CA3181368A1 (zh)
CO (1) CO2022017087A2 (zh)
CU (1) CU20220066A7 (zh)
IL (1) IL297945A (zh)
MX (1) MX2022013911A (zh)
PE (1) PE20240491A1 (zh)
TW (1) TW202208413A (zh)
WO (1) WO2021148683A2 (zh)
ZA (1) ZA2022127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476435T3 (en) 2006-08-11 2018-03-05 Life Sciences Res Partners Vzw Immunogenic peptides and their use in immune disorders
EP3915575A1 (en) * 2020-05-29 2021-12-01 Imnate Sarl Vaccine formul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476435T3 (en) 2006-08-11 2018-03-05 Life Sciences Res Partners Vzw Immunogenic peptides and their use in immune disorders
US20110111395A1 (en) 2008-02-14 2011-05-12 Jean-Marie Saint-Remy Cd4+cells with cytolytic properties
BR112013012555B8 (pt) * 2010-11-25 2022-09-06 Imnate Sarl Peptídeo imunogênico isolado derivado de uma proteína antigênica, seus usos, métod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 peptídeo com capacidade de provocar a ativação de células nkt e método in vitro para obtenção de uma população de células nkt cd4+ antígeno específicas
GB201418433D0 (en) 2014-10-17 2014-12-03 Imcyse Sa Novel immunogenic peptides
BR112018071466A2 (pt) * 2016-04-19 2019-03-19 Imcyse Sa novos peptídeos de ligação a cd1d imunogênic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2212773B (en) 2024-04-24
PE20240491A1 (es) 2024-03-15
CU20220066A7 (es) 2023-06-13
US20230340061A1 (en) 2023-10-26
EP4146676A2 (en) 2023-03-15
AU2021210629A1 (en) 2022-12-08
CA3181368A1 (en) 2021-07-29
WO2021148683A2 (en) 2021-07-29
JP2023525084A (ja) 2023-06-14
AR122023A1 (es) 2022-08-03
MX2022013911A (es) 2022-11-30
CN115702162A (zh) 2023-02-14
CO2022017087A2 (es) 2023-02-16
IL297945A (en) 2023-01-01
KR20230006905A (ko) 2023-01-11
WO2021148683A3 (en)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8413A (zh) 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之肽及方法
US20230172894A1 (en)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fumarate-related diseases
US20230181638A1 (en) Immunogenic peptides with new oxidoreductase motifs
JP2023525276A (ja) 延長された酸化還元酵素モチーフを有する免疫原性ペプチド
AU2020392512A1 (en) Methods for stratifying diabetes patients
US20240132556A1 (en) Peptid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myelitis optica
KR20240015672A (ko) 면역원성 펩티드를 사용한 개선된 치료 방법
AU2022282551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or preventing autoimmune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