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6704A -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 Google Patents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6704A
TW202206704A TW109126535A TW109126535A TW202206704A TW 202206704 A TW202206704 A TW 202206704A TW 109126535 A TW109126535 A TW 109126535A TW 109126535 A TW109126535 A TW 109126535A TW 202206704 A TW202206704 A TW 2022067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hamber
movable
sleeve
v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6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9728B (zh
Inventor
章睿承
Original Assignee
金德創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德創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金德創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6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97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6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6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72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種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主要係在一葉輪式吸排裝置之內部,以一多葉片轉子為中心與一固定壁件、一可移動葉室套及一可移動壁件,共同組合成一可沿該多葉片轉子軸向變化葉室容積之多偏位葉室區葉室體,並讓該吸排裝置的吸入與排出之流體總量趨近相等,且用至少兩具該吸排裝置相聯通,組合成具有主、被動驅動之封閉迴路系統,並基於驅動力與負載阻力會自動達到力的平衡,及吸排裝置之葉室容積與轉速成反比的關係,使得主、被動吸排裝置間的轉速為最佳驅動比例,進而做到最優化的無段自動變速驅動。

Description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可軸向改變葉室容積之多葉片葉輪式流體吸排裝置,以及應用該等吸排裝置所組構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應用葉輪型態及活塞型態的吸排裝置(幫浦),產生可變流量之流體的輸入或輸出,以便使用在民生或不同產業機械,已屬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的新型申請第81210979號「可變排量輪葉泵浦偏心環之形狀改良」及發明申請第81108624號「可變容量活塞式泵」等專利案,即分別為該兩典型的可實施案例。
另外,台灣的發明申請第97146784號「2容量幫浦」專利案又揭示了一種幫浦本體,其組合了活塞、容量可變機構、容量切換閥和電信控制器等部分,再應用壓力補償閥作動一軛塊,配合該軛塊之壓動面與幫浦軸之垂直關係形成不相同之傾斜角,藉以達到改變活塞每單次行程的流體吸排量,進而相對改變該幫浦每單次旋轉之流體吸排量的技術。
在台灣發明申請第100109749號「可變速度的液壓幫浦裝置和方法」專利案中,揭示了一種由第一幫浦和第二幫浦分別連接於固定轉速之第一馬達及可變速之第二馬達,再配合一速度控制閥來控制該兩幫浦間之流體的吸排流量,該速度控制閥經由一導件驅動一線軸改變位置,以增加或減少第一幫浦傳遞到第二幫浦的流體量,致使第二幫浦之轉速改變,相對增加或減少第二馬達的速度之技術。
因此就如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的,幫浦裝置的吸排量是可以利用其內部空間的徑向尺寸或透過外部控制機構加以影響的。但是,應用上如果需要製造不同吸入/排出量的吸排裝置時,由於設計口徑之不同,常造成前後產品可共用之零組件的比例太低,造成在生產不同規格幫浦裝置前,尚需耗費長時間對新規格零組件進行重新設計重行開模製造;而在放大或縮小上述零組件之尺寸時,其間之相對應組合關係、精密度需求程度等課題又須重行考慮,生產所需耗費的生產時程將大幅增長,直接提高了產品開發及製造成本。
因此,有關傳統的幫浦或流體吸排裝置的結構和應用技藝方面,若能具備有隨機變化吸排容積的機能,並使零組件間的徑向規格趨於一致,以提高各不相同額定吸排量之產品間的零組件共用性,即可在改變生產不同吸排量之吸排裝置前,大幅縮短備料時程和降低生產成本。本案發明人又發現,若能進一步善用所述吸排裝置可變化容積之特性,且將之組構成主被動系統時,即能自然地應用主動系統驅動力與被動系統負載阻力兩者,在運轉作用中會自動達到平衡的條件,使得主動系統和被動系統可藉由吸排容量及轉速成反比的作動原則,產生自動調整主被動系統之間變速比的驅動功能該等流體吸排裝置的可應用範圍將更為廣泛;而且,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明顯尚未被具體揭示及/或提出應用。
基於上述的發現,本案發明人在此之前,即提出有台灣申請第10910949號「可變吸排量泵、由該泵組成之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專利案(以下稱先前案),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新的葉輪式可變容量吸排裝置(泵),特別是將吸排裝置的葉室容量設成可沿其葉片轉子之軸向進行伸縮調變的功能,使得吸排裝置內部之工作流體的單循環吸排量,可因該葉室空間的軸向變化而產生增減,因此在需要製造不同額定吸排量之吸排裝置時,各零組件間的徑向規格可以設計成一致,以利於提高彼此的共用性,如此即可大幅降低製造不同吸排量裝置的備料成本;而且在該吸排裝置之最大吸排量需求增加或減少時,只需依葉片轉子的軸方向,增減該吸排裝置及相關零組件的軸向尺寸即可達成,而不需為了因應總體吸排容量之變化需求而改變葉室的徑向尺寸,藉此即可充分解決前述傳統者之缺失;再者,由於葉室之徑向尺寸可以被有效控制的條件下,將使葉片的徑向尺寸及伸縮行程,亦可有效控制在較小的範圍,讓運轉中葉片在葉室中快速來回伸縮所造成的噪音得到有效的降低與改善。
且利用本發明上述的可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將至少兩具該吸排裝置相對應配置,並把該兩吸排裝置之間兩兩相對應之流體吸入口道與排出口道予以相交聯通,形成一封閉的主被動驅動迴路;在該迴路的驅動運轉過程中,當主動吸排裝置之驅動力與被動吸排裝置之負載阻力產生差值時,利用該葉室體之可伸縮葉室在受到該等差值力的推動作用時,葉室容積的大小可自動產生伸縮調節,直到主動吸排裝置內對工作流體之驅動力與被動吸排裝置內工作流體所承受到的負載阻力達到平衡,且主被動吸排裝置間之單位時間工作流體的吸排量趨近相等的同時,讓主被動吸排裝置間的葉室容量比與轉速比,在運轉中能自動調整成一互為反比的平衡關係;更可在該驅動力或負載阻力發生改變時,隨即自動調整主被動吸排裝置間的葉室容量比與轉速比,以達到上述的運轉平衡,形成滑順的無段變速驅動作用。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依據上揭先前案之技術原理,提供一種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以及由該吸排裝置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主要特徵係在一葉輪式吸排裝置之內部,以一多葉片轉子為中心與一固定壁件、一可移動葉室套及一可移動壁件,共同組合成一可沿該多葉片轉子軸向變化葉室容積之多偏位葉室區葉室體;該固定壁件可被架設在一架體上,而該可移動葉室套可套架在該固定壁件上且與套設在該多葉片轉子上的可移動壁件,共同組合成可沿該多葉片轉子軸向同步位移的可移動葉室體,當可移動葉室體相對該固定壁件進行趨近或遠離位移時,會相對造成葉室體內吸排容積縮小或放大,這也讓該吸排裝置具有可軸向變化葉室容積的功能。
上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中,在該多葉片轉子上設有多個可徑向收容葉片的葉片槽,使得該吸排裝置於運轉時,該等葉片可在各該葉片槽與葉室體內壁之間進行伸縮移動,讓該等葉片可在所處之各該偏位葉室區內,同步對工作流體做吸排傳輸作用,並利用該等多個葉片位置及偏位葉室區內壁形狀等設計,可讓該吸排裝置的吸入與排出的流體總量趨近相等,使得該吸排裝置應用於工作液體之動力傳輸運用上,更加平穩及順暢。
依上述結構,當可移動葉室套及可移動壁件受到外力強制推動時,可強制改變該吸排裝置內之葉室容積;或在封閉迴路中,當該吸排裝置之葉室體吸排兩側產生擠壓及真空的壓力差時,即會對葉室體內之可移動壁件的壁面產生推力或吸引力,使得可移動壁件連帶可移動葉室套相對於固定壁件產生軸向同步位移,使得該吸排裝置內之葉室容積也跟著改變。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利用該吸排裝置的吸入與排出的流體總量趨近相等,及上述葉室體可沿著該多葉片轉子軸向改變葉室容積之機制,並使用至少兩具該吸排裝置組合成主、被動驅動變速系統,且將主被動吸排裝置之流體吸排通路相聯通,形成封閉的驅動迴路;基於驅動力與負載阻力會自動達到力的平衡,及吸排裝置之葉室容積與轉速成反比的關係,使得主、被動吸排裝置間的轉速為最佳驅動比例,進而做到最優化的無段自動變速驅動效果。
以下即藉由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的參考圖式,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詳細結構。
請參閱第1、第2及第2-1圖,本發明的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100,包括一葉室體2、一多葉片轉子3、一第一架體4與第二架體40、組裝在葉室體2上的一固定件5及一殼體80等部件的組合;該葉室體2是由固定部件及可移動部件所組成,一端固定組架在該第一架體4上,並讓該多葉片轉子3穿過葉室體2,使多葉片轉子3之一軸端同樣能夠樞架在該第一架體4上,構成讓該葉室體2的可移動部件能沿著多葉片轉子3之軸方向,進行改變葉室容積的位移,而多葉片轉子3之另一軸端則樞架在該第二架體40上,再以該殼體80組架在第一架體4與第二架體40之間,形成密封的外殼。
該葉室體2是由一固定壁件21、一可移動葉室套22及一可移動壁件23所組成,且該固定壁件21固定組裝在該第一架體4上,而該可移動葉室套22則套架在固定壁件21上,與套架在該多葉片轉子3上的該可移動壁件23緊密貼靠,形成以多葉片轉子3為中心的葉室220,當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沿著多葉片轉子3的軸方向同步進行位移時,因固定壁件21為固定不動,造成葉室220之容積會相對產生改變。
由第1、第2及第2-1圖中顯示,該固定壁件21具有一固定壁套座211和連接在固定壁套座211一端的一固定壁端面212;該固定壁端面212周邊有多數個均分的弧形凸瓣2121(圖示者有如5個均分弦波線連接而成的弧形凸瓣輪廓結構),該固定壁端面212之內圍設有一凹室213,該固定壁套座211之中央設有一基孔214,且該固定壁套座211的外側周邊設有組合部215(圖示者為凸鍵);該固定壁件21藉固定壁套座211可固定嵌塞於第一架體4之一基部41內。
該可移動葉室套22設有一葉室套體221,且該葉室套體221之一端處設有一外環凸緣222,而該外環凸緣222的側端有一葉室套端面223,該葉室套端面223與可移動壁件23緊密貼靠以形成一封閉的葉室空間;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內部設有一中空的葉室220,且該葉室220周邊內壁為多數個均分的弧形凹瓣形狀,可完全吻合該固定壁件21之固定壁端面212周邊的弧形凸瓣2121,讓該可移動葉室套22可緊密套架在該固定壁件21上進行滑動;該葉室220中央空間可容置多葉片轉子3,且該多葉片轉子3與葉室220周邊內壁的多數個弧形凹瓣空間形成多個偏位葉室區2203,且相鄰的偏位葉室區2203之弧形凹瓣內壁交接處會與該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貼合,使得該偏位葉室區2203成為完整封閉的偏位葉室(參見第3-1圖)。
該可移動壁件23設有一可移動壁面231及一可移動壁套體232,該可移動壁面231緊密貼靠在可該移動葉室套22的葉室套端面223上,該可移動壁面231的中央設有一移動壁套孔233,由該移動壁套孔233內壁朝向可移動壁件23之外周壁方向,設有對應葉片31數量的徑向容葉槽234,該等容葉槽234一端與該可移動壁面231交界,並在此交界的容葉槽234邊側設有一密封槽235,另一端則延設到遠離可移動壁面231之一槽壁2341;在該槽壁2341所處的端面,由一裝設在此端面的一移動壁蓋片236所封閉,且該移動壁蓋片236中央設有蓋片通孔2361;該可移動壁件23以移動壁套孔233套架在該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上,並讓多葉片轉子3的軸部通過蓋片通孔2361,使得可移動壁件23能沿著多葉片轉子3的軸方向進行滑移作動。
該多葉片轉子3設有一葉輪30和連接在該葉輪30兩端的第一軸端33和第二軸端34,該葉輪30和第一軸端33之間設置有一銜接部301,該銜接部301上可套組一銜接蓋35;在該葉輪30上設有多個可徑向收容葉片31的葉片槽302,可容許該等葉片31在該葉片槽302內進行徑向的伸縮滑動;自該葉室220的內部開設有連通葉室220外部的流體通道,(請參第3圖及第3-1圖所示)該流體通道在本發明前揭之第一種可行實施結構中的裝置,是可在靠近該銜接部301的該等葉片槽302兩側,分別設有一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一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並在該第一軸端33的軸中心設有與各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皆相連通之一第一流體通道33a,且經該第一流體通道33a可連通至吸排裝置100之外;在該第一流體通道33a的周圍設有與各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相對連通之數個第二流體通道33b,經該等第二流體通道33b匯合後,再連通至吸排裝置100之外;(請參第4圖所示)該流體通道在第二種可行實施結構中的設置,是在該第一軸端33的軸中心設有與各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皆相連通之一第一流體通道33a,及在該第二軸端34的軸中心設有與各第二體輸出入口32b皆相連通之一第二流體通道34b,再分別經由該第一流體通道33a及該第二軸端34內的第二流體通道34b,連通至吸排裝置100之外;另外,在靠近第二軸端34處的輪葉30上,設有葉輪密封環槽303,且該第一軸端33在遠離銜接部301的軸環上,因應部件組裝密封的需求,可分別設有固定密封環槽331及轉接密封環槽332。
該葉片31有一葉片頂緣311,用以接觸該葉室220(各偏位葉室區2203)的內壁,在該葉片頂緣311可設置或嵌合一密封條3111,以增加葉片頂緣311與葉室220內壁間的密合度;在所採的實施例中,該葉片31上軸向設置有一連接段312,該連接段312上設有一導引孔3121及垂直連接的一徑向轉接段313,該徑向轉接段313尾端設有一導部3131;該導引孔3121中可穿過一密封塊導柱37,該密封塊導柱37之一端設有一密封塊38貼靠在該葉室套端面223上,該密封塊導柱37的另一端通過導引孔3121後,可組接一滾動件(如滑輪)39,使該滾動件(如滑輪)39可在容葉槽234之槽壁2341上滑動,藉以限定該密封塊38朝向葉片頂緣311之凹弧導面381,在葉片頂緣311上密貼滑動並與葉片31同步徑向上下作動。
該第一架體4設有一筒狀的基部41,該基部41之一端設置有一第一固定基板42,該第一固定基板42上對應該基部41之內的範圍設有一第一軸孔421及一流體輸送孔422,另外在該第一固定基板42對應該基部41之外的範圍分別設有一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423及一第二定位流體輸通孔424;該基部41內設有一固定套室411、一定位部412及形成在基部41內面上的至少一相對組合部413(圖示者為嵌槽結構);該固定套室411內可設置一流道轉接體414及套組該固定壁件21的固定壁套座211,提供將轉動流道轉換為固定流道接口及固定支撐葉室的作用。
該第二架體40設有一第二固定基板401,在該第二固定基板401上設有一空心軸套402及第二軸孔403,在該第二固定基板401與空心軸套402交接處有一軸套孔404,該軸套孔404與第二軸孔403為相臨的同心圓,可讓該多葉片轉子3的第二軸端34穿過空心軸套402及軸套孔404,樞架在第二軸孔403上。
該殼體80內設有一殼室81,在該殼室81外的殼體80上設有一流體通路82,在該流體通路82與殼體80兩端交接處設有一殼體第一通孔821及一殼體第二通孔822;該殼體80兩端組架在該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及第二架體40之第二固定基板401上,讓該殼體第一通孔821與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的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423相通,且與第一架體4及第二架體40組裝成該吸排裝置100的外殼體。
該流道轉接體414設有一轉接軸孔4141及一流體轉接輸送通道4142,且周邊設有一轉接體定位部4143及一轉接體組合部4144;該流道轉接體414以轉接體定位部4143對準該第一架體4之基座41的定位部412,並以轉接體組合部4144對準該基座41的相對組合部413(圖示者為嵌槽與凸肋之嵌合結構),使該流道轉接體414緊密嵌塞於該第一架體4之基部41的固定套室411內,組裝後該轉接軸孔4141與第一固定基板42上的第一軸孔421相連通,該流體轉接輸送通道4142與第一固定基板42上的流體輸送孔422相連通。
在該流道轉接體414嵌塞到該第一架體4之基部41的固定套室411後,該固定壁件21以組合部215對準該基座41的相對組合部413(圖示者為嵌槽與凸肋之嵌合結構),將該固定壁套座211嵌塞到基部41的固定套室411內,與該流道轉接體414緊密結合;在該固定壁件21固定支架在基座41上後,將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穿過該固定壁套座211之基孔214及該流道轉接體414之轉接軸孔4141,讓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樞架在該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的第一軸孔421上,並使該多葉片轉子3上套組該銜接蓋35形成的凸部筒柱,嵌入該固定壁件21之固定壁端面212的凹室213內;該可移動葉室套22環套在該固定壁件21之固定壁端面212周邊的弧形凸瓣2121上,且該可移動壁件23以其可移動壁面231中央的移動壁套孔233,套架在該多葉片轉子3的葉輪30上,並使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套端面223與該可移動壁件23之可移動壁面231緊密貼靠,使得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220的葉室容積空間為該固定壁端面212、該葉室套體221之葉室220內壁、該可移動壁面231及葉輪30圍成,隨著該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同步在該多葉片轉子3上發生軸向位移時,使得該葉室220的容積也會跟著改變,促成上述組合具有可變葉室容積的特性。
上述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樞架在該第一架體4上,而另一第二軸端34則穿過該可移動壁件23、該導盤24、該空心軸套402及軸套孔404,樞架在該第二架體40之第二固定基板401的第二軸孔403上;該導盤24中心設有一空心組合套241,用以組架在該第二固定基板401的空心軸套402上,在該導盤24上另設有對應該葉室220弧形凹瓣內壁形狀,卻又不同大小的弧瓣型凹槽之導引部242,可讓該葉片31的導部3131會隨著多葉片轉子3轉動,而在該導引部242的弧瓣凹槽內緊貼滾動,以減抵該葉片31隨著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對葉室220內壁造成的施壓,可有效降低葉片31與葉室220內壁的摩擦損耗。
為保持該葉室220的封閉空間,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套端面223及該可移動壁件23之可移動壁面231必須保持緊密靠貼,而葉室套端面223為固定不轉動,但該可移動壁件23及可移動壁面231會隨著該多葉片轉子3同步轉動,故組裝上可配合一固定件5,利用該固定件5對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做組合限制作用,以確保該葉室套端面223與可移動壁面231之間,能夠在維持相互緊密貼靠的組合下運作;該固定件5由一環形限制體51及一包限體52組成,該環形限制體51係可固定套結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套體221與外環凸緣222之間;該包限體52設有一包限室520及一開口5201,在該包限室520遠離該開口5201之一端面設有一包限套孔521及複數個流體通孔522;該包限體52以其開口5201將該可移動壁件23包含於包限室520之內,且讓該導盤24之組合套241穿過該包限套孔521,並以該開口5201之邊緣與該環形限制體51形成固定結合。
由第1至第4圖中顯示,本實施例是以5個偏位葉室區2203及4個葉片31數量的組合所建構,該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上也對應有4個葉片槽302,各葉片槽302是以90度均分配置在該葉輪30上,且視兩個位置呈180度的葉片31為互補葉片組;該互補葉片組中,若一葉片31往伸出葉片槽302滑動,則另一葉片31必往縮入葉片槽302滑動,可在其掃動葉室壁的面積上形成互補;若其中一葉片31伸出長度與另一葉片31縮入長度近乎相等,則可用一同步連桿316將該互補葉片組的兩葉片31相接,除可相互抵消部分的離心力外,亦可強制互補動作及減少誤差;而4個葉片31可組成互為90度的兩個互補葉片組,並使得4個葉片31在轉動任何單位角度的掃動面積總和,趨近為一常數;又因在各葉片槽302隔著葉片31設有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分別負責流體出口或入口,既然4個葉片31隨著該多葉片轉子3轉動任何單位角度的掃動面積總和,趨近為一常數,則該所有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的進出流體量總和,也會趨近等於該所有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的進出流體量總和,如此配置使得吸排裝置100之吸方與排方的流體總進出量近乎相等,可讓吸排裝置100使用在流體驅動的應用上,更加能夠平穩的運作及驅動。
在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設計上,該葉片31的數量會少於或等於該偏位葉室區2203的數量,以避免葉片31一側的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與相鄰葉片31的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同時出現在同一偏位葉室區2203內,造成吸排流體互通而降低驅動效能的情形。
該吸排裝置100隨著該多葉片轉子3轉動時,有葉片31進入的偏位葉室區2203被葉片31分割成吸排兩側,在吸排兩側的流體透過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與裝置外接相通;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與第一流體通道33a相連通,經由第一架體4之第一軸孔421與外界相通;該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與第二流體通道33b相連通,且在該流道轉接體414與該固定壁件21交界的預留空間匯合後,經流體轉接輸送通道4142,再由該第一固定基板42上的流體輸送孔422與外界相通;該葉片31隨著多葉片轉子3轉動,在葉片槽302內徑向往復滑動,讓部分的葉片頂緣311與該偏位葉室區2203的內壁保持貼合滑動,而另一部分的葉片31會在該可移動壁件23的容葉槽234內往復滑動,當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同步移動使葉室220的容積變小時,會有較多部分的葉片31在容葉槽234內,反之則較少,所以該可移動壁件23須與該多葉片轉子3同步轉動。
該吸排裝置100可以外力強制推動固定件5,使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同步產生軸向位移,以達到改變葉室220的容積大小的目的;或將固定件5外圍設成與殼體80之殼室81內壁密合,並在殼室81內填滿流體,讓殼室81內的流體以固定件5界分兩側,當固定件5發生移動時,在該固定件5一側的流體會由該殼體第二通孔822經該流體通路82及該殼體第一通孔821,從該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的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423進出;在該固定件5另一側的流體則從該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的第二定位流體輸通孔424進出;若對該殼室81內固定件5兩側的流體進出量作控制,即同樣可做到推動固定件5,達到改該變葉室220的葉室容積大小的效果。
上述之部件組合上有多項可加強密封的配置,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220內壁與葉室套端面223的交界處、該可移動壁件23之容葉槽234與可移動壁面231的交界處,以及該葉片31之葉片頂緣311與葉室220內壁的交界處,在前述三者共同交會處,設有一密封塊38以填補三者交會的間隙;在該可移動壁件23之各容葉槽234靠近可移動壁面231的邊側設有密封槽235,另有一密封夾382能夠嵌放在該密封槽235中,以密封夾382側向彈夾力貼夾在伸入該容葉槽234的葉片31兩側,可填補該葉片31與容葉槽234的間隙;在該可移動壁件23之移動壁套孔233與該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的交接處,於該葉輪30上有設置葉輪密封環槽303可加入密封環;在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與固定壁件21之基孔214的交接處,於該第一軸端33上有設置固定密封環槽331可加入密封環;在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與該流道轉接體414之轉接軸孔4141的交接處,於該第一軸端33上有設置轉接密封環槽332可加入密封環。
請參閱第3-1圖及第5圖,在第5圖之左邊為一個應用上述吸排裝置100之主動裝置101,右邊也為一個應用上述吸排裝置100之被動裝置102,且該主動裝置101與被動裝置102的吸排流道相互連接,形成主被動驅動之封閉迴路;該主動裝置101的第一流體通道33a(排出側)經第一軸孔421,與該被動裝置102的流體輸送孔422相連接,再連通該被動裝置102的第二流體通道33b(吸入側);該主動裝置101的第二流體通道33b(吸入側)經流體輸送孔422,與該被動裝置102的第一軸孔421相連接,再連接至該被動裝置102的第一流體通道33a(排出側),形成一流體循環之封閉迴路;若該主動裝置101之多葉片轉子3的轉動方向,是讓葉片31在該偏位葉室區2203內朝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擠壓流體,則該主動裝置101內之工作流體由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排出側),經第一流體通道33a,再從第一軸孔421輸送到該被動裝置102的流體輸送孔422,經第二流體通道33b,再從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吸入側)進入該被動裝置102的偏位葉室區2203內;該工作流體在被動裝置102的偏位葉室區2203內,經葉片31掃動交替後,從該被動裝置102的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排出側),經第一流體通道33a,再從第一軸孔421輸送到該主動裝置101的流體輸送孔422,經第二流體通道33b,再從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吸入側)進入該主動裝置101的偏位葉室區2203內,完成流體循環之封閉迴路;若該主動裝置101之多葉片轉子3的轉動方向與上述相反時,則上述工作流體的循環路徑及吸排側變為相反,故不再贅述。
上述的主、被動裝置101、102是由尺寸相同的吸排裝置100所組成,且兩者形成封閉的流體循環驅動迴路,使得主、被動裝置101、102內的葉室容積總和為固定不變;當主、被動裝置101、102其中之一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沿著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進行位移而改變葉室容積時,則主、被動裝置101、102之另一裝置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也會同時產生同步等距軸向位移,但是兩者相對固定壁件21為相反的方向,一個裝置減少葉室容積,另一個裝置增加葉室容積,且主、被動裝置101、102間改變的葉室容積為增減互補的關係;若主、被動裝置101、102間之各組件採相互對應的鏡射配置(如第5圖的配置),則主、被動裝置101、102之間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會形成同步同向等距位移關係,且為避免因葉室220密封性等問題所造成的誤差,可在主、被動裝置101、102的移動葉室套22或固定件5之間,以一同步位移聯結件9相連接,強制確保主、被動裝置101、102間發生改變葉室容積時,兩者必會同步同向進行等距位移。
除了主、被動裝置101、102在鏡射配置下,以同步位移聯結件9相連接,強制確保兩者會同步同向進行等距位移,另外,可於主、被動裝置101、102的葉室體2外部與殼體80之間的內部填滿液體,且將該填滿液體依徑向(如固定件5)分隔成兩側,且以液體流通道將主、被動裝置101、102之相同側(鏡射配置下,為相對側)予以連通,使得該主、被動裝置101、102連通之兩相同側(鏡射配置下,為相對側)內部的填滿液體,能夠在主、被動裝置101、102之間進行同步且增減互補的流通,讓主、被動裝置101、102之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因受該填滿液體擠壓強制產生同步等距位移,藉以反應主、被動裝置101、102同步改變葉室容積大小且為增減互補的關係。
在上述主、被動的流體循環之封閉迴路中,若該被動裝置102的負載阻力增加時,則該主動裝置101排出側輸出到該被動裝置102吸入側的工作流體,會持續對該主動裝置101排出側及該被動裝置102吸入側的整體通路施壓,相對該主動裝置101吸入側因該被動裝置102排出側流回之工作流體減少,而形成真空吸力;該主動裝置101及被動裝置102因在吸排兩側產生吸力與擠壓的壓力差,對該主被動裝置101、102的可移動壁件23產生吸力及推力,在力的平衡原理下,造成該主動裝置101之可移動壁件23往固定壁件21方向吸引,該被動裝置102之可移動壁件23往遠離固定壁件21方向推擠,使得該主動裝置101的葉室容積變小,該被動裝置102的葉室容積變大,因為轉速與容積成反比關係,造成該主被動裝置101、102之可移動壁件23被自動推引到類似變速降檔的位置;若該被動裝置102的負載阻力減少時,則與上述情況呈現相反作動,使得該主被動裝置101、102之可移動壁件23被自動推引到類似變速升檔的位置。
在上述吸排裝置100的結構中,葉片31的葉片頂緣311會隨著多葉片轉子3的轉動,持續在葉室220內壁上保持緊密貼靠的掃動,再加上葉片31本身隨著轉動所造成的離心力,使得葉片31觸壓在葉室220內壁上的滑動摩擦極為明顯,為減少葉片31本身產生的離心力加重到葉室220內壁上的觸壓滑動摩擦損耗,可於結構組合中設計,將葉片31所產生的離心力轉由其他滾動接觸於吸排裝置100至少一部位之滾動輪或軸承等滾動組件承受,讓滑動摩擦損耗改為滾動摩擦損耗,或將滑動摩擦的面積減少,以有效降低因摩擦所造成的效能損失;以下列舉數例可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第1圖及第2圖所揭示之該導盤24及葉片31間的聯動運作引導,其主要目的是將原本施壓在該葉室220內壁上的葉片31之離心力,改由葉片31的導部3131在導盤24的導引部242之導軌上進行滾動承力,減少摩擦損耗。
第6圖及第6-1圖所揭示的該可移動葉室套22上設有一葉室外導軌槽224,且該密封塊38上設有一外導軌軸心383,該外導軌軸心383上可套裝一外導軌滾輪384;組裝後該外導軌滾輪384可在該葉室外導軌槽224中滾動,其作用與第1、2圖上的導盤24與葉片31聯動相同,皆是將葉片31的離心力對葉室220內壁造成的滑動摩擦施壓,改為滾動摩擦施壓,減少摩擦損耗;同時,在該葉室外導軌槽224朝向該可移動壁件23之方向設有一導軌槽端面2241,讓該可移動壁件23之可移動壁面231及密封塊38緊密壓貼在該導軌槽端面2241上形成密封。
在第7、8圖顯示,該內環齒圓導盤341內設有一內環齒輪3411,與導盤24相同,都是固定套架在該空心軸套402上;多個導軌齒輪342配架在導軌同步連接架343上,該導軌同步連接架343則固定套架在該第二軸端34上,隨著該多葉片轉子3轉動,該多個導軌齒輪342在該內環齒圓導盤341之內環齒輪3411上嚙合滾動。
在第7圖所示,該導軌連桿314設有一凸軸座孔3141及一葉片插梢座導槽3142,且該導軌齒輪342上有一凸軸3421,該凸軸3421上可套裝一凸軸軸承3422,並可將該導軌連桿314之凸軸座孔3141套組在該凸軸軸承3422上,而徑向轉接段313上設有一連桿插梢3132,且將該導軌連桿314之葉片插梢座導槽3142套組在該連桿插梢3132上,使葉片31的移動類似於引擎的活塞往復運作,讓葉片31施壓的離心力,轉換到由組裝在導軌連桿314上的凸軸軸承3422及葉片插梢座導槽3142上受力,減輕該葉片31對葉室220內壁的滑動摩擦,轉換為前述軸承的滾動摩擦。
在第8圖所示,該葉片31的連接段312有連接一徑向連接桿315,該徑向連接桿315一端連接一滑軌導桿3151;該導軌齒輪342上原為第7圖凸軸3421的位置,有一座孔可裝一套環軸承3423,並可將一套環3424組裝在該套環軸承3423上,再將該套環3424套裝在該徑向連接桿315之滑軌導桿3151上,使得該套環3424隨著葉片31移動時,會在滑軌導桿3151上往復滑動,使得原本葉片31施壓在葉室220內壁滑動摩擦的離心力,改由該套環軸承3423及套環3424在滑軌導桿3151上受力,將部分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且滑動摩擦部分也減少了摩擦面積,能有效減少摩擦損耗。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吸排裝置100具有其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能夠沿著多葉片轉子3的軸向位移而改變葉室容積,及吸入流體總量與排出流體總量趨近相等的特性,利用該吸排裝置100之前述特性,組合成變速驅動系統,能夠使得該變速驅動系統在無須外力介入調整的條件下,即能夠應用力的平衡原理,自動調整驅動裝置間之轉速比,達到最佳檔位策略的無段變速驅動系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00:吸排裝置
101:主動裝置
102:被動裝置
2:葉室體
21:固定壁件
211:固定壁套座
212:固定壁端面
2121:弧形凸瓣
213:凹室
214:基孔
215:組合部
22:可移動葉室套
220:葉室
2203:偏位葉室區
221:葉室套體
222:外環凸緣
223:葉室套端面
224:葉室外導軌槽
2241:導軌槽端面
23:可移動壁件
231:可移動壁面
232:可移動壁套體
233:移動壁套孔
234:容葉槽
2341:槽壁
235:密封槽
236:移動壁蓋片
2361:蓋片通孔
24:導盤
241:組合套
242:導引部
3:多葉片轉子
30:葉輪
301:銜接部
302:葉片槽
303:葉輪密封環槽
31:葉片
311:葉片頂緣
3111:密封條
312:連接段
3121:導引孔
313:徑向轉接段
3131:導部
3132:連桿插梢
314:導軌連桿
3141:凸軸座孔
3142:葉片插梢座導槽
315:徑向連接桿
3151:滑軌導桿
316:同步連桿
32:連桿
32a:第一流體輸出入口
32b:第二流體輸出入口
33:第一軸端
331:固定密封環槽
332:轉接密封環槽
33a:第一流體通道
33b、34b:第二流體通道
34:第二軸端
341:內環齒圓導盤
3411:內環齒輪
342:導軌齒輪
3421:凸軸
3422:凸軸軸承
3423:套環軸承
3424:套環
343:導軌同步連接架
35:銜接蓋
36:傳動件
37:密封塊導柱
38:密封塊
381:凹弧導面
382:密封夾
383:外導軌軸心
384:外導軌滾輪
39:滾動件(如滾輪)
4:第一架體
40:第二架體
401:第二固定基板
402:空心軸套
403:第二軸孔
404:軸套孔
41:基部
411:固定套室
412:定位部
413:相對組合部
414:流道轉接體
4141:轉接軸孔
4142:流體轉接輸送通道
4143:轉接體定位部
4144:轉接體組合部
42:第一固定基板
421:第一軸孔
422:流體輸送孔
423: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
424:第二定位流體輸通孔
5:固定件
51:環形限制體
52:包限體
520:包限室
5201:開口
521:包限套孔
522:流體通孔
80:殼體
81:殼室
82:流體通路
821:殼體第一通孔
822:殼體第二通孔
9:同步位移聯結件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種可行實施例之結構的局部組合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1圖所示實施例之結構的分解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2-1圖係對第2圖中之多葉片轉子部份的放大立體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1圖所示實施例的組合狀態結構軸向剖面示意圖。
第3-1圖係本發明第1圖所示實施例依第3圖之A-A徑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流體通道為第二種可行實施例的組合狀態結構軸向剖面示意圖。
第5圖係應用本發明第1圖所示實施例,將兩個吸排裝置相聯結形成主被動封閉驅動迴路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以葉室外導軌帶動密封塊、外導軌滾輪及葉片之第二種可行實施例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6-1圖係第6圖所示實施例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以內環齒輪導盤及導軌連桿帶動葉片連接段、徑向轉接段及葉片之第三種可行實施例結構立體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以內環齒輪導盤、環套及滑軌連桿帶動葉片連接段、徑向轉接段及葉片之第四種可行實施例結構立體示意圖。
100:吸排裝置
2:葉室體
21:固定壁件
211:固定壁套座
212:固定壁端面
2121:弧形凸瓣
214:基孔
215:組合部
22:可移動葉室套
220:葉室
2203:偏位葉室區
221:葉室套體
222:外環凸緣
223:葉室套端面
23:可移動壁件
231:可移動壁面
232:可移動壁套體
235:密封槽
236:移動壁蓋片
2361:蓋片通孔
24:導盤
241:組合套
242:導引部
3:多葉片轉子
30:葉輪
31:葉片
312:連接段
313:徑向轉接段
3131:導部
32a:第一流體輸出入口
32b:第二流體輸出入口
33:第一軸端
34:第二軸端
35:銜接蓋
37:密封塊導柱
38:密封塊
382:密封夾
39:滾動件(如滾輪)
4:第一架體
40:第二架體
401:第二固定基板
402:空心軸套
403:第二軸孔
404:軸套孔
41:基部
411:固定套室
412:定位部
413:相對組合部
414:流道轉接體
4143:轉接體定位部
42:第一固定基板
423: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
424:第二定位流體輸通孔
51:環形限制體
52:包限體
520:包限室
5201:開口
521:包限套孔
522:流體通孔
80:殼體
81:殼室
82:流體通路
821:殼體第一通孔
822:殼體第二通孔

Claims (27)

  1. 一種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係在一葉輪式吸排裝置(100)之內部,以一多葉片轉子(3)為中心與一固定壁件(21)、一可移動葉室套(22)及一可移動壁件(23),共同組合成一具有多個偏位葉室區(2203)之葉室(220)的葉室體(2); 自該葉室(220)的內部開設有連通葉室(220)外部的流體通道; 該多葉片轉子(3)上設有多個葉片槽(302),能夠分別收容葉片(31)在該等葉片槽(302)中進行徑向伸縮;該可移動壁件(23)套在該多葉片轉子(3)外圍且與該多葉片轉子(3)同步旋轉,在該可移動壁件(23)中設有與該等葉片槽(302)同數量且位置相對正之容葉槽(234),以容許各該葉片(31)能夠滑伸於該等葉片槽(302)與容葉槽(234)之間,且維持該等葉片(31)的局部位在葉室(220)內; 該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能夠沿著該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相對該固定壁件(21)進行趨近或遠離的位移,讓該吸排裝置(100)的葉室(220)容積因而改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可移動葉室套(22)設有一葉室套端面(223),保持與可移動壁件(23)上之一可移動壁面(231)緊密貼靠,且能夠沿著該多葉片轉子(3)的軸向進行同步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可移動葉室套(22)套在固定壁件(21)外圍,且該可移動葉室套(22)能夠在該固定壁件(21)外圍上進行滑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可移動葉室套(22)內部,是以多個偏位葉室區(2203)與配置在多葉片轉子(3)上的多個葉片(31)相組合,且該偏位葉室區(2203)的數量大於或等於(≥)該葉片(31)的數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可移動葉室套(22)是以5個偏位葉室區(2203),與該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上設置的4個葉片槽(302)相組合,各該葉片槽(302)是以90度均分配置在葉輪(30)上,且每一葉片槽(302)中均裝置有一葉片(3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每兩個配置在多葉片轉子(3)上其間呈180度差的兩葉片(31)形成互補葉片組;每一互補葉片組中,若其中一葉片(31)往該對應之葉片槽(302)的伸出方向滑動伸出一長度,則另一葉片(31)必往該對應之葉片槽(302)的縮入方向滑動縮入一長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各該互補葉片組中,伸出葉片槽(302)之葉片(31)的伸出長度,相等於相對應縮入葉片槽(302)之葉片(31)的縮入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每互補葉片組之兩葉片(31)之間,用至少一同步連桿(316)相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的葉室套端面(223)、可移動壁件(23)的容葉槽(234)及各該葉片(31)的葉片頂緣(311)三者相交會之處設有一密封塊(38)。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各該葉片(31)分別對所伸入的偏位葉室區(2203)內部分割成吸排兩側,且在該多葉片轉子(3)上對應每一吸排側的鄰近葉片(31)處,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一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該多葉片轉子(3)設有一第一軸端(33)及一第二軸端(34);各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各該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分別經由設置在該第一軸端(33)及第二軸端(34)兩者其中之一內部的流體通道相通,再連通至吸排裝置(100)之外。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各該葉片(31)分別對所伸入的偏位葉室區(2203)內部分割成吸排兩側,且在該多葉片轉子(3)上對應每一吸排側的鄰近葉片(31)處,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一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該多葉片轉子(3)設有一第一軸端(33)及第二軸端(34);各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各該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分別經由設置在該第一軸端(33)及第二軸端(34)內部的流體通道(34b)相通,再連通至吸排裝置(100)之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之間,以一固定件(5)加以約束,令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兩者能夠保持緊密靠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該可移動葉室套(22)設有一葉室套體(221),且該葉室套體(221)接近可移動壁件(23)之一端處設有一外環凸緣(222),該可移動壁件(23)設有一可移動壁面(231)及可移動壁套體(232),該固定件(5)具有環型限位體(51)及一包限體(52);該環型限位體(51)可框限在該外環凸緣(222)處,該包限體(52)則可包圍在可移動壁件(23)之外,並藉該環型限位體(51)與包限體(52)之組合,令該可移動壁面(231)緊密貼靠在可移動葉室套(22)的葉室套端面(223)上進行同步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吸排裝置(100)可以結合一剛性件施加外力強制推動固定件(5),使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可沿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產生同步位移。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固定件(5)外圍設成與一殼體(80)之殼室(81)內壁之間相貼合,且葉室體(2)與殼體(80)間之內部填滿液體,且該液體由該固定件(5)界分兩側,對固定件(5)兩側的液體進出量作控制,即可推動固定件(5)並同時引動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同步沿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進行位移。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該葉室體(2)與一殼體(80)間之內部填滿液體,且該填滿液體依徑向分隔成兩側,再對該徑向分隔兩側的填滿液體進出量作控制,即可推動該徑向分隔並同時引動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同步沿著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進行位移。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所有對應於偏位葉室區(2203)之葉片(31)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一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且所有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兩者其中之一均設為吸入側,另一者均設為排出側,且所有吸入側的流體輸出入口的流體吸入量加總後之流體總量,等於所有排出側的流體輸出入口的流體排出量加總後之流體總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之葉片(31)組合有滾動組件,該滾動組件對應葉片(31)在運轉中產生離心力的方向,具有對該吸排裝置(100)至少一部位有滾動接觸之作用,藉以減輕葉片(31)因該離心力而對葉室(220)內壁產生的觸壓滑動摩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該多葉片轉子(3)之第一軸端(33)樞架在一第一架體(4)上,而另一第二軸端(34)則穿過該可移動壁件(23)及一導盤(24),並樞架在一第二架體(40)上;該導盤(24)固定架設在該第二架體(40)上,且在該導盤(24)上另設有對應該葉室(220)內壁形狀,卻又不同大小的導引部(242),可讓葉片(31)上的一導部(3131)在隨著多葉片轉子(3)轉動時,能沿著該導引部(242)的導軌緊貼滾動。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其中該可移動葉室套(22)上設有一以近似葉室(220)內壁輪廓曲線所形成之葉室外導軌槽(224),且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的葉室套端面(223)、可移動壁件(23)的容葉槽(234)及各該葉片(31)的葉片頂緣(311)三者相交會處設有一密封塊(38),該密封塊(38)上設有一外導軌軸心(383),該外導軌軸心(383)上可套裝一外導軌滾輪(384);該外導軌滾輪(384)設置在葉室外導軌槽(224)中滾動,且在葉室外導軌槽(224)朝向可移動壁件(23)之方向形成有導軌槽端面(2241),讓可移動壁件(23)之可移動壁面(231)及密封塊(38)緊密壓貼在該導軌槽端面(2241)上形成密封。
  21. 一種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係在一葉輪式吸排裝置(100)之內部,以一具有多葉片(31)的多葉片轉子(3)為中心與一固定壁件(21)、一可移動葉室套(22)及一可移動壁件(23),共同組合成一具有多偏位葉室區(2203)之葉室(220)的葉室體(2);該固定壁件(21)具有一固定壁套座(211)和連接在固定壁套座(211)一端的固定壁端面(212);該可移動葉室套(22)設有一葉室套體(221),且該葉室套體(221)之一端處設有一外環凸緣(222),而該外環凸緣(222)的側端有一葉室套端面(223);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內部設成中空的葉室(220)空間,藉以讓該可移動葉室套(22)可緊密套架在固定壁件(21)上進行軸向滑動;該可移動壁件(23)設有一可移動壁面(231)及可移動壁套體(232),該可移動壁面(231)緊密貼靠在可移動葉室套(22)的葉室套端面(223)上;且該可移動壁件(23)可與該多葉片轉子(3)同步旋轉,並沿著該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與該固定壁件(21)進行相對位移,讓該吸排裝置(100)可軸向改變該葉室(220)之容積;朝向該葉室體(2)內部開設有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朝向葉室體(2)外部開設有第一流體通道(33a)及第二流體通道(33b),且分別與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相對應連通; 該多葉片轉子(3)上設有多個可徑向收容葉片(31)的葉片槽(302),該等葉片(31)可在各該葉片槽(302)與葉室體(2)內壁之間進行伸縮移動;該可移動葉室套(22)套架在固定壁件(21)上,與套架在多葉片轉子(3)上的可移動壁件(23)緊密貼靠;該可移動壁件(23)中設有至少與多葉片轉子(3)上之葉片槽(302)同數量且相對正之容葉槽(234),以容許各該相對應之葉片(31)滑伸入其中; 又該固定壁端面(212)周邊有多數個均分的弧形凸瓣(2121),該葉室(220)周邊內壁為多數個均分的弧形凹瓣形狀,可完全吻合固定壁件(21)之固定壁端面(212)周邊的弧形凸瓣(2121);該固定壁端面(212)之內圍設有一凹室(213),固定壁件(21)藉該固定壁套座(211)可固定嵌塞於第一架體(4)之一基部(41)內;該固定壁套座(211)之中央設有一基孔(214),且固定壁套座(211)的外側周邊設有組合部(215); 該多葉片轉子(3)設有葉輪(30)和連接在葉輪(30)兩端的第一軸端(33)和第二軸端(34),該第一軸端(33)穿架在一第一架體(4),該第二軸端(34)穿架在一第二架體(40);在該葉輪(30)上的葉片(31)有一葉片頂緣(311),用以接觸葉室(220)的內壁,且在該葉片頂緣(311)可設置或嵌合一密封條(3111),以增加葉片頂緣(311)與葉室(220)內壁間的密合度並與葉室(220)周邊內壁的弧形凹瓣空間形成多個偏位葉室區(2203),且相鄰的偏位葉室區(2203)周邊內壁的弧形凹瓣交接處會與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貼合,使得該偏位葉室區(2203)成為完整封閉的偏位葉室; 該可移動壁面(231)的中央設有移動壁套孔(233),由該移動壁套孔(233)內壁朝向可移動壁件(23)之外周壁方向,設有對應該葉片(31)數量的徑向容葉槽(234),該等容葉槽(234)一端與該可移動壁面(231)交界並形成有一密封槽(235),另一端則延設到遠離可移動壁面(231)形成封閉;該密封槽(235)中設置有一密封塊(38);該容葉槽(234)遠離可移動壁面(231)之一端設成一槽壁(2341),在該槽壁(2341)所處的端面,由一裝設在此端面的移動壁蓋片(236)所封閉,且該移動壁蓋片(236)中央設有蓋片通孔(2361); 可移動壁件(23)以該移動壁套孔(233)套架在多葉片轉子(3)之葉輪(30)上,並讓多葉片轉子(3)的軸部通過蓋片通孔(2361),使得可移動壁件(23)能沿著多葉片轉子(3)的軸方向進行滑移作動;該葉輪(30)和第一軸端(33)之間設置有一穿過固定壁件(21)之銜接部(301),該銜接部(301)上可套組銜接蓋(35),且在靠近銜接部(301)及固定壁端面(212)的該等葉片槽(302)兩側,設置該第一流體輸出入口(32a)及第二流體輸出入口(32b);該第一軸端(33)的軸中心設置該第一流體通道(33a),且在該第一流體通道(33a)的周邊設有第二流體通道(33b);該第一架體(4)設有一筒狀的基部(41),該基部(41)之一端設置有一第一固定基板(42),該基部(41)內設有固定套室(411)、定位部(412)及形成在基部(41)內面上的相對組合部(413);該第二架體(40)設有一第二固定基板(401),在該第二固定基板(401)上設有一空心軸套(402)及第二軸孔(403),在該第二固定基板(401)與空心軸套(402)交接處有一軸套孔(404),該軸套孔(404)與第二軸孔(403)為相臨的同心圓,可讓多葉片轉子(3)的第二軸端(34)穿過空心軸套(402)及軸套孔(404),樞架在第二軸孔(403)上; 該第一固定基板(42)上對應該基部(41)之內的範圍設有第一軸孔(421)及流體輸送孔(422),另外在該第一固定基板(42)對應該基部(41)之外的範圍分別設有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423)及第二定位流體輸通孔(424);該固定套室(411)內可設置一流道轉接體(414),提供將轉動流道轉換為固定流道接口,該固定壁件(21)則產生固定支撐葉室的作用; 該流道轉接體(414)設有一轉接軸孔(4141)及流體轉接輸送通道(4142),且周邊設有轉接體定位部(4143)及轉接體組合部(4144);該流道轉接體(414)以轉接體定位部(4143)對準第一架體(4)之基座(41)的定位部(412),及轉接體組合部(4144)對準基座(41)的相對組合部(413),使流道轉接體(414)緊密嵌塞於第一架體(4)之基部(41)的固定套室(411)內,組裝後該轉接軸孔(4141)與第一固定基板(42)上的第一軸孔(421)相連通,該流體轉接輸送通道(4142)與第一固定基板(42)上的流體輸送孔(422)相連通; 該葉片(31)上軸向設置有一連接段(312),該連接段(312)上設有導引孔(3121)垂直連接的一徑向轉接段(313),該徑向轉接段(313)尾端設有受一導盤(24)規限的導部(3131);該導引孔(3121)中可穿過一密封塊導柱(37),該密封塊導柱(37)之一端裝設貼靠在葉室套端面(223)上的該密封塊(38),且該密封塊導柱(37)的另一端通過導引孔(3121)後,可組接一滾動件(39),使該滾動件(39)可在容葉槽(234)之槽壁(2341)上滑動,藉以限定該密封塊(38)在葉片頂緣(311)上密貼滑動並與葉片(31)同步徑向上下作動; 在葉室套端面(223)與可移動壁面(231)保持緊密靠貼狀態下,該葉室套端面(223)為固定不轉動,可移動壁件(23)及可移動壁面(231)會隨著多葉片轉子(3)同步轉動,並利用一固定件(5)對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做組合限制,確保該葉室套端面(223)與可移動壁面(231)之間,維持相互緊密貼靠的組合;該固定件(5)由一環型限制體(51)及一包限體(52)組成,該環形限制體(51)係可固定套結在該可移動葉室套(22)之葉室套體(221)與一外環凸緣(222)之間;該包限體(52)設有一包限室(520)及開口(5201),在包限室(520)遠離開口(5201)之一端面設有包限套孔(521)及複數個流體通孔(522);該包限體(52)以其開口(5201)將可移動壁件(23)包含於包限室(520)之內,並以該開口(5201)之邊緣與該環形限制體(51)形成固定組合; 該殼體(80)內設有一殼室(81),在殼室(81)外的殼體(80)設有一流體通路(82),在該流體通路(82)與殼體(80)兩端交接處設有殼體第一通孔(821)及殼體第二通孔(822);該殼體(80)兩端組架在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及第二架體(40)之第二固定基板(401)上,讓殼體第一通孔(821)與第一架體(4)之第一固定基板(42)的第一定位流體輸通孔(423)相通,且與第一架體(4)及第二架體(40)組裝成該吸排裝置(100)的外殼體; 在該可移動壁件(23)之各容葉槽(234)的邊側所設之密封槽(235)中,另有一密封夾(382)嵌放在該密封槽(235)中,以密封夾(382)側向彈夾力貼夾在伸入容葉槽(234)的葉片(31)兩側,以填補葉片(31)與容葉槽(234)的間隙。
  22. 一種特別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吸排裝置所組成之驅動系統,其係將至少兩具該吸排裝置(100)的一個吸排裝置作為主動裝置(101),另一個吸排裝置作為被動裝置(102);該主動裝置(101)的第一流體通道(33a)與被動裝置(102)的第二流體通道(33b)、(34b)相連通,該主動裝置(101)的第二流體通道(33b)、(34b)與被動裝置(102)的第一流體通道(33a)相連通,組合成主、被動驅動之封閉迴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驅動系統,其中主、被動裝置(101、102)兩者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會沿著多葉片轉子(3)之軸向進行同步等距位移而改變葉室容積,且兩者相對固定壁件(21)的位移方向為相反,一個裝置減少葉室容積,另一個裝置增加葉室容積,且主、被動裝置(101、102)間改變的葉室容積為增減互補的關係。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驅動系統,其中之主、被動裝置(101、102)間,各組件採相互對應的鏡射配置,使得主、被動裝置(101、102)之間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會同步同向等距位移。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驅動系統,其中之主、被動裝置(101、102)間,聯結有一同步位移聯結件(9)。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驅動系統,其中之主、被動裝置(101、102)的可移動葉室套(22)與可移動壁件(23)之間受一固定件(5)約束,且在該主、被動裝置(101、102)的固定件(5)及可移動葉室套(22)其中之一間,聯結該同步位移聯結件(9)。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驅動系統,其中之主、被動裝置(101、102)的葉室體(2)外部與殼體(80)之間的內部填滿液體,且將該填滿液體依徑向分隔成兩側,且以液體流通道將主、被動裝置(101、102)之相同側予以連通,使得該主、被動裝置(101、102)連通之兩相同側內部的填滿液體,能夠在主、被動裝置(101、102)之間進行同步且增減互補的流通,讓主、被動裝置(101、102)之可移動葉室套(22)及可移動壁件(23),因受該填滿液體擠壓強制產生同步等距位移,藉以反應主、被動裝置(101、102)同步改變葉室容積大小且為增減互補的關係。
TW109126535A 2020-08-05 2020-08-05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TWI799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6535A TWI799728B (zh) 2020-08-05 2020-08-05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6535A TWI799728B (zh) 2020-08-05 2020-08-05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6704A true TW202206704A (zh) 2022-02-16
TWI799728B TWI799728B (zh) 2023-04-21

Family

ID=8132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535A TWI799728B (zh) 2020-08-05 2020-08-05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972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6529Y (zh) * 2000-02-22 2001-04-11 湛江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双作用变量叶片泵
TW558613B (en) * 2002-12-25 2003-10-21 Wen-Shau Shiu Compressor
CN102477979B (zh) * 2011-06-30 2014-10-08 单云岭 滑板式单双作用定变量泵或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9728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0121B2 (en) Spherical fluid machines
RU2396462C2 (ru) Шиберный насос с объемны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м
US9765778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rotary pump and displacement regulation method
KR101789899B1 (ko) 다중 제어 챔버를 구비한 베인 펌프
KR101146845B1 (ko) 베인셀펌프
US4551080A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sliding vane pump/hydraulic motor
JP4215515B2 (ja) 回転カムリングを有する可変容積形ポンプ
US20110038746A1 (en) Variable-volume internal gear pump
GB2044357A (en) Rotary positive-displacement fluid-machines
US9133830B2 (en) Fluid device with flexible ring
US2313075A (en) Fluid pressure device
JP2678439B2 (ja) 可変容量ポンプの改良
US2955542A (en) Vane pump
TW202206704A (zh)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US6494698B2 (en) Rotary piston machine having cycloid teeth
EP3438451B1 (en) Hydraulic rotary machine
WO2022028523A1 (zh) 多叶型可轴向变化容积的吸排装置及其组成的变速驱动系统
US2952215A (en) Variable delivery high speed and pressure vane pump
TWM608791U (zh) 多葉型可軸向變化容積之吸排裝置及其組成之變速驅動系統
WO2004051088A1 (ja) 斜板容積可変室型流体機械
WO2021184344A1 (zh) 可变吸排量泵、由该泵组成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13478646U (zh) 多叶型可轴向变化容积的吸排装置及其变速驱动系统
US10082028B2 (en) Rotary volumetric machine with three pistons
TWM600803U (zh) 可變吸排量泵及由該泵組成之驅動裝置
TWI831952B (zh) 可變吸排量泵、由該泵組成之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