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5111A -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5111A
TW202205111A TW110104340A TW110104340A TW202205111A TW 202205111 A TW202205111 A TW 202205111A TW 110104340 A TW110104340 A TW 110104340A TW 110104340 A TW110104340 A TW 110104340A TW 202205111 A TW202205111 A TW 2022051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pecif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4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7255B (zh
Inventor
松村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物聯網Ex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物聯網Ex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物聯網Ex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5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5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7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72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8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e.g. fl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27System arrangements with a plurality of child uni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2Status alar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7/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 G08B27/005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with transmission via computer network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60Healthcare; Welfar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9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nitoring users'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2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eth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具有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具有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及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伺服器裝置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伺服器裝置係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儲存,且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在罹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等之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的人(以下稱為「感染者」)被確認之情況下,為了匡列與此感染者接觸之具高感染風險的其他人(以下稱為「密切接觸者」)時,必須了解感染者的活動史(action history)。
在此所謂的密切接觸者一般是指在能夠用手碰觸到或是能夠面對面交談的距離之下,未採取必要的預防感染措施而與「患者(確定病例)」有過接觸者。
目前,一般是藉由對感染者進行詢問調查來取得相關的活動史,因而可靠性不足。
近來正在開發一種應用程式(application),是利用彼此的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之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功能來將位於附近的其他人之資訊記錄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中,藉此當自己成為感染者時,可依據該資訊來匡列密切接觸者。〔先前技術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
〔非發明專利文獻1〕“新加坡、利用APP追蹤COVID-19感染、政府開發”、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2020年4月2日檢索<URL: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57056430Q0A320C2FF8000/>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使用這樣的技術時,由於其他人的資訊是被記錄在各自的智慧型手機內,因而具有活動史的追蹤團隊(tracking team)不易進行管理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容易且可靠地進行感染者的活動史之確認以及密切接觸者之擷取的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具有用以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及經由網際網路(Internet)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伺服器(server)裝置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傳送含有該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的訊號,且將與接收到該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伺服器裝置係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且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伺服器裝置係可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以及與接收到含有該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的訊號之特定的時刻相關之特定時刻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時刻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伺服器裝置係可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向具有被擷取之一個以上的第1識別資訊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特定的資訊。
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經由網際網路而被連接至伺服器裝置,且自預定的感測器取得設置地點之環境資訊,並將與接收到該環境資訊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連同環境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伺服器裝置係可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環境資訊及時刻資訊與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
伺服器裝置係可在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環境資訊符合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擷取一個以上之與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的第1識別資訊。
伺服器裝置係可向至少一個具有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所擷取的一個以上之第1識別資訊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注意資訊。
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為於具備在雲端(cloud)上實現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中樞(hub),以及位於區域(local)之與IoT中樞連接的IoT路由器(router)之IoT連接系統中的IoT路由器;IoT中樞係可具有用以連接第1裝置可連接之私有雲端(private cloud)與該IoT中樞的第1驅動器(driver),或是用以連接第2裝置與該IoT中樞的第2驅動器中之至少一者;IoT路由器係可具有用以連接第3裝置與該IoT路由器的第3驅動器。
伺服器裝置係可僅向對應於經第2資訊處理裝置受理之第1識別資訊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與可解除特定的電子鎖之解除鍵(release key)相關的資訊。
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資訊處理方法,係在具備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具有用以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及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伺服器裝置的資訊處理系統中被執行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於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執行傳送含有該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步驟。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執行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的訊號之步驟;以及將與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的步驟。於伺服器裝置中係執行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以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的步驟;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步驟。
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電腦程式產品,係在具備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具有用以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及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伺服器裝置的資訊處理系統中被執行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實現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之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功能;以及將與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的功能。於伺服器裝置中係實現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以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且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功能。〔發明之功效〕
藉由本發明,係可提供一種能夠容易且可靠地進行感染者的活動史之確認以及密切接觸者之擷取的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針對本發明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實施態樣,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如於圖1的一示例所示,本發明之資訊處理系統1000係具備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以及伺服器裝置300。
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裝置。
傳送訊號的功能係指能夠利用例如Bluetooth(註冊商標) Low Energy (BLE;低功耗藍牙)或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上網)(註冊商標)等無線技術,對可接收該訊號的裝置傳送資訊的功能。
雖然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只要是具有用以傳送上述訊號的功能之裝置則不特別予以限定,但作為一示例係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tablet)等之資訊處理裝置。
接著,傳送上述訊號的功能係可藉由透過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安裝(install)專屬的應用程式而實現。
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具有用以接收上述訊號的功能之裝置。
雖然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只要是具有用以接收上述訊號的功能之裝置則不特別予以限定,但作為一示例係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之資訊處理裝置。又亦可使用後述的IoT路由器來作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
接著,接收上述訊號的功能係可藉由透過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安裝專屬的應用程式而實現。
伺服器裝置300,係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裝置。
在此,利用圖2來針對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硬體配置進行說明。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可包括處理器(processor)101、記憶體(memory)102、儲存器(storage)103、輸入輸出介面(輸入輸出I/F(input/output Interface))104、通訊介面(通訊I/F)105、以及電池106。各個配置元件係經由匯流排(bus)B而相互連接。
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藉由處理器101、記憶體102、儲存器103、輸入輸出I/F104、以及通訊I/F105的協作而得以實現本實施態樣所記載的功能及方法。
處理器101係用以執行透過儲存在儲存器103之程式所包含的編碼(code)或命令(command)所實現之功能及/或方法。處理器101係可包括例如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處理器核心(processor core)、多處理器(multiprocessor)、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等,並透過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晶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等所形成的邏輯電路(logic circuit)(硬體)或專屬電路(dedicated circuit)來實現各個實施態樣所揭示之各個處理。又,該等電路係可藉由一個或複數個積體電路來實現,亦可藉由一個積體電路來實現各個實施態樣所示之複數個處理。再者,LSI係根據積體程度的不同,亦有被稱作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特大型積體電路)、super LSI(超級大型積體電路)、ultra LSI(極大型積體電路)等之情形。
記憶體102係用以暫時儲存自儲存器103所載入(load)的程式,並向處理器101提供工作區(workspace)。在記憶體102中,亦暫時儲存了處理器101在執行程式時所產生之各種資料(data)。記憶體102係包括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
儲存器103係用以儲存程式。儲存器103係包括例如HDD(Hard Disk Drive;硬式磁碟機)、SSD(Solid State Drive;固體狀態驅動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
通訊I/F105被作為網路配接器(network adapter)等之硬體或通訊用軟體、以及該等組合而安裝,並經由網路(network)來進行各種資料的收發。該通訊係可利用有線及無線中之任一者來執行,只要能夠執行彼此的通訊,亦可利用任何一種通訊協定(protocol)。通訊I/F105係經由網路來執行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通訊。通訊I/F105係依照來自處理器101的指示而將各種資料發送至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另外,通訊I/F105係接收來自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的各種資料,並傳達給處理器101。
輸入輸出I/F104係包括用以對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輸入各種操作的輸入裝置,以及用以輸出利用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處理之處理結果的輸出裝置。輸入輸出I/F104係可為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呈一體成形,亦可為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呈分離者。
輸入裝置係藉由能夠受理來自使用者(user)的輸入,並將該輸入相關的資訊傳達給處理器101之所有種類的裝置中之任一種或其組合來實現。輸入裝置係包括例如觸控面板(touch panel)、觸控顯示器(touch display)、鍵盤(keybord)等之硬體鍵(hardware key)、或是滑鼠(mouse)等之指向裝置(pointing device)、攝影機(camera)(經由影像的操作輸入)、麥克風(microphone)(透過語音(sound)的操作輸入)。
輸出裝置係用以輸出利用處理器101所處理的處理結果。輸出裝置係包括例如觸控面板、揚聲器(speaker)等。
有關上述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及伺服器裝置300亦可配置成與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相同的硬體配置。
接著如圖3所示,本發明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具有傳訊部110。
傳訊部110係用以傳送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
第1識別資訊係只要是能夠用以特定出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識別資訊則不特別予以限定。作為第1識別資訊的示例,雖然可使用UDID(Unique Device Identifier;唯一設備識別符)或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識別符)等,但從隱私性(privacy)或安全的觀點上,較佳地係將UUID作為第1識別資訊。
如圖4所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具有接收部210及發送部220。
接收部210係用以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傳送的訊號者。
發送部220係用以將時刻資訊、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300者。
時刻資訊係與接收到上述訊號的時刻相關的資訊。此時刻資訊係可包括日期以及時刻者,且時刻係可包括小時、分鐘、秒鐘者。
強度資訊係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資訊。與此接收強度相關的資訊係除了包括用以表示所接收到的電波(electric wave)之強度的電波強度之外,亦可包括標準強度(standard strength)。其次,係可由其等計算出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推測距離,亦可將此推測距離作為基於接收強度的資訊。有關此推測距離的計算,係可利用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來進行,亦可利用伺服器裝置300來進行。
第2識別資訊係只要是能夠用以特定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識別資訊則不特別予以限定。作為第2識別資訊的示例,雖然與第1識別資訊同樣地可使用UDID(Unique Device Identifier;唯一設備識別符)或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識別符)等,但從隱私性或安全(security)的觀點上,較佳地係將UUID作為第2識別資訊。此UUID係可為透過上述專屬的應用程式所發行的數值且不含有個人資訊者。
接著如圖5所示,伺服器裝置300係具有記憶部310、受理部320、以及擷取部330。
記憶部310係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以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者。
圖6係顯示記憶部310所儲存的資料表之一示例。如圖6所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與傳送了接收到的訊號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其接收時刻、連同電波強度被予以儲存。
此外,於圖6中,雖然時刻資訊在各第1識別資訊中僅顯示一組,但能夠以預定的間隔將從最初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直到不再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皆予以儲存。
受理部320係用以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者。
上述指定係指透過使用本發明之資訊處理系統的使用者(user)經由預定的資訊處理終端機所執行者。
其次,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可作為感染者所擁有的智慧型手機等之行動終端機。
在此情況下,作為執行上述指定的使用者之示例雖係為例如衛生所的承辦人或醫療人員等追蹤感染者的活動史者,但並非用以限定於該等人士者。
例如,亦可為感染者本身從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將感染到感染性疾病的要旨之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300,並指定自己的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A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
擷取部330係用以在受理部320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圖7係顯示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A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在圖6所示之「100002」的情況下所擷取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之意象的示例。
此外,擷取部330亦可根據基於時刻資訊及/或強度資訊的過濾條件來擷取其他的第2識別資訊。有關細節將於後述。
如上所述,只要藉由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系統,則變得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取得具有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人曾經何時在何處的活動史,並且能夠容易且可靠地特定(匡列)與上述的人曾位於同一地點的人。亦即,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系統係使感染者的可追溯性(traceability)變得可能。
例如,只要在公司內的房間設置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當感染者產生時,能夠迅速地擷取感染者在哪一個房間停留了多久的時間,或是密切接觸者有哪些人等資訊。
藉由迅速地匡列出密切接觸者,能夠迅速地採取僅讓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而不是讓進出公司內的所有人居家隔離等有效的應對。其結果係可避免完全關閉辦公室的情況,也會成為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商業連續性計畫)(事業持續性)的對策。
擷取部330係可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以及與接收到含有該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的訊號之特定的時刻相關之特定時刻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時刻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亦即,擷取部330係可根據基於時刻資訊的過濾條件來擷取其他的第2識別資訊。
作為與特定的時刻相關之特定時刻資訊的示例,係可為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以預定的間隔從最初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直到不再接收到訊號的時刻所儲存的所有時刻。
或者,作為與特定的時刻相關之特定時刻資訊的另一示例,亦可包括根據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最初接收到訊號的時刻,以及從該最初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直到不再接收到訊號的時刻之時間,所計算出的停留時間。
接著,與特定時刻資訊相關的時刻資訊係可作為根據上述特定時刻資訊所設定之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可能性高的時刻。
具體而言,除了可擷取與感染者在同一地點及時間的人之外,亦可擷取從感染者離開後直到事先設定的時間之間位於與感染者同一地點的人作為密切接觸者。
進一步地,擷取部330亦可根據基於強度資訊的過濾條件來擷取其他的第2識別資訊。
亦即,在推測感染者位於某個設置有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房間之情況下,根據強度資訊所推測之位於該房間外的人可不被擷取來作為密切接觸者。
如圖8所示,伺服器裝置300係可進一步具有通知部340。
通知部340係用以向具有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所擷取之一個以上的第1識別資訊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通知特定的資訊。
作為特定的資訊之示例,係可為通知曾經位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附近的內容之資訊。在此資訊中亦可進一步包括附近可處理感染性疾病的設施之資訊、諮詢服務(consultation service)的電話號碼等資訊。
較佳地,通知係利用推播通知(push notification)的技術而強制執行者。
如圖9所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可進一步具有取得部230及環境資訊發送部240。
取得部230係自預定的感測器取得設置地點的環境資訊。
雖然預定的感測器只要是可測定設置地點的環境資訊者則不特別予以限定,但作為示例係可為室溫感測器、濕度感測器、亮度感測器、氣壓感測器、噪音感測器、各種氣體濃度感測器、不適指數(discomfort index)感測器、中暑警戒程度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
作為氣體感測器可偵測的氣體之示例係可為CO2 、揮發性有機溶劑量線(volatile organic solvent amount line)等。
環境資訊發送部240係將與接收到該環境資訊相關的時刻之時刻資訊連同環境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300。
接著,伺服器裝置300的記憶部310係可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的環境資訊及時刻資訊與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
接著,伺服器裝置300的擷取部330亦可在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的環境資訊符合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擷取一個以上之與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的第1識別資訊。
特定的條件係可指符合所謂的三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的條件之條件者。具體的數值係可事先進行適當的設定。
又上述的通知部340係可向至少一個具有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所擷取的一個以上之第1識別資訊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通知注意資訊。
亦即,係當房間正處於符合三密的條件時,可對會議的主辦人等進行提醒換氣等注意資訊的通知。
或者,當環境資訊符合特定的條件時,亦可透過自動控制室內的IoT裝置(空調、空氣清淨機、加濕器等)來解決三密的問題。有關IoT裝置的自動控制,係可應用在當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為IoT路由器的情形(如後所述)。
接著,本發明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可為IoT路由器。
如圖10所示,IoT路由器係於具備在雲端上實現的IoT中樞1200,以及位於區域之與IoT中樞1200連接的IoT路由器1300之IoT連接系統2000中的IoT路由器1300。
在此,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IoT連接系統2000的實施態樣,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IoT連接系統2000係具備IoT中樞1200及IoT路由器1300者。
IoT中樞1200係在雲端上被實現者。具體而言,IoT中樞1200係在雲端內被寄存(hosted)的管理服務(managed service),其功能係作為針對物聯網應用程式(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以下稱為「IoT APP」)與IoT裝置之間的雙向通訊之中繼器(repeater)。
IoT路由器1300係位於區域(local),且藉由IoT中樞1200及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連接者。
具體而言,IoT路由器1300係實現將未連接至屋內網路等網際網路之IoT裝置連接至IoT中樞1200者。
接著,IoT中樞1200係具有第1驅動器1210或第2驅動器1220中之至少一者。
第1驅動器1210及第2驅動器1220係吸收各IoT裝置之每個製造商的規格之差異。
第1驅動器1210係用以連接第1裝置1410可連接之私有雲端1400與該IoT中樞1200者。
作為示例,較佳地,第1裝置1410與私有雲端1400係藉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或WAN連接,私有雲端1400與第1驅動器1210亦藉由LAN或WAN連接者。
私有雲端1400係由第1裝置1410的廠商所提供者。雖然在圖10中顯示私有雲端1400為一個的情況,但該數目不限定為一個,亦可為複數個私有雲端1400連接至IoT中樞1200。又,IoT中樞1200亦可具備複數個第1驅動器1210。
圖11係顯示不同的廠商A、廠商B所提供之兩個私有雲端1400A、私有雲端1400B的細節。如圖11所示,私有雲端1400A與廠商A提供之應用程式A(以下稱為「APP A」)連接,而對第1裝置1410A提供APP A產生的服務。
同樣地,私有雲端1400B與廠商B提供之應用程式B(以下稱為「APP B」)連接,而對第1裝置1410B提供APP B產生的服務。
此外,雖然在圖10、圖11中顯示只有一個第1裝置1410、1410A、1410B連接至私有雲端1400、1400A、1400B的示例,但如圖12所示,亦可為複數個第1裝置1410連接至一個私有雲端1400。
第1裝置1410可以是廠商提供私有雲端之裝置。作為示例雖然列舉具有遙控鎖(remote lock)功能之電子鎖(electronic lock)、人工智慧揚聲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aker;AI揚聲器)、可遠端操作的照護床(care bed) 等,但不特別限定於該等示例。
回到圖10,第2驅動器1220係用以直接連接第2裝置1510與IoT中樞1200者。
第2裝置1510係可透過WAN而與位於網際網路上之IoT中樞1200連接(亦可通過LAN)。
此外,雖然在圖10中顯示只有一個第2裝置1510連接至第2驅動器1220的示例,但亦可是複數個第2裝置1510連接至一個第2驅動器1220。又,IoT中樞1200亦可具有複數個第2驅動器1220。
第2裝置1510可以是廠商未提供私有雲端的裝置。作為示例雖然可以是電風扇、空調、窗戶、窗簾、照明等,但不特別限定於該等示例。
接著,IoT路由器1300係具有第3驅動器1310。又,IoT路由器1300亦可具有複數個第3驅動器1310。
第3驅動器1310係用以連接第3裝置1610與該IoT路由器1300者。
作為示例,較佳地,第3裝置1610與第3驅動器1310係藉由LAN連接,IoT路由器1300與IoT中樞1200係藉由WAN連接。
承如上述,第3裝置1610可以是未連接至屋內網路等網際網路之IoT裝置。又在安全、隱私性、以及安全性(safety)的觀點上,第3裝置1610可以是並非應該直接與IoT中樞1200連接的裝置。作為示例雖然可以是爐台(stove)、臉部辨識(face recognition)裝置、感測器資訊收集用資料記錄器(data logger)等,但不特別限定於該等示例。然而,從災害發生時降低風險的觀點來看(將在後述),無論是任何的裝置亦皆可作為第3裝置1610連接至IoT路由器1300。
以此方式,本發明的IoT連接系統2000並非是使所有的裝置直接連接至雲端上之IoT中樞1200,而是使一部分的裝置連接至區域上的IoT路由器1300之混合式(hybrid type)的IoT連接系統。
藉由上述,不僅能夠使直接連接之IoT裝置彼此容易地相互連接,亦能夠使習知的連接至私有雲端之IoT裝置彼此容易地相互連接。
藉此,與只能跟固定的製造商之IoT裝置彼此連接的習知技術不同,而能夠使各式各樣的製造商之IoT裝置容易地相互連接。再者,藉由使各式各樣的製造商之IoT裝置相互連接,變得能夠創造在習知技術所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服務。
例如,如圖13所示,藉由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亦可容易地實現當接收到來自外部的伺服器之緊急地震快報時,將熄火信號傳送至爐台,且將玄關門鎖進行解鎖之服務(smart lock,智能鎖)。
在此,利用圖14來針對資訊處理終端機(IoT中樞)1200的硬體配置進行說明。資訊處理終端機1200係可包括處理器1201、記憶體1202、儲存器1203、輸入輸出介面(輸入輸出I/F)1204、通訊介面(通訊I/F)1205、以及電池1206。各個配置元件係經由匯流排B而相互連接。
資訊處理終端機1200係藉由處理器1201、記憶體1202、儲存器1203、輸入輸出I/F1204、以及通訊I/F1205的協作而得以實現本實施態樣所記載的功能及方法。
處理器1201係用以執行透過儲存在儲存器1203之程式所包含的編碼或命令所實現之功能及/或方法。處理器1201亦可包括例如中央處理器(CPU)、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處理器核心(processor core)、多處理器(multiprocessor)、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等,並透過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晶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等所形成的邏輯電路(硬體)或專屬電路來實現各個實施態樣所揭示之各個處理。又,該等電路係可藉由一個或複數個積體電路來實現,亦可藉由一個積體電路來實現各個實施態樣所示之複數個處理。再者,LSI係根據積體程度的不同,亦有被稱作VLSI、super LSI、ultra LSI等之情形。
記憶體1202係用以暫時儲存自儲存器1203所載入的程式,並向處理器1201提供工作區。在記憶體1202中,亦暫時儲存了處理器1201在執行程式時所產生之各種資料。記憶體1202係包括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
儲存器1203係用以儲存程式。儲存器1203係包括例如HDD(Hard Disk Drive;硬式磁碟機)、SSD(Solid State Drive;固體狀態驅動機)、快閃記憶體等。
通訊I/F1205被作為網路配接器等之硬體或通訊用軟體、以及該等組合而安裝,並經由網路來進行各種資料的收發。該通訊係可利用有線及無線中之任一者來執行,只要能夠執行彼此的通訊,亦可利用任何一種通訊協定。通訊I/F1205係經由網路來執行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通訊。通訊I/F1205係依照來自處理器1201的指示而將各種資料發送至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另外,通訊I/F1205係接收來自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的各種資料,並傳達給處理器1201。
輸入輸出I/F1204係包括用以對資訊處理終端機1200輸入各種操作的輸入裝置,以及用以輸出利用資訊處理終端機1200所處理之處理結果的輸出裝置。輸入輸出I/F1204係可為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呈一體成形,亦可為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呈分離者。
輸入裝置係藉由能夠受理來自使用者的輸入,並將該輸入相關的資訊傳達給處理器1201之所有種類的裝置中之任一種或其組合來實現。輸入裝置係包括例如觸控面板、觸控顯示器、鍵盤等之硬體鍵、或是滑鼠等之指向裝置、攝影機(經由影像的操作輸入)、麥克風(透過語音的操作輸入)。
輸出裝置係用以輸出利用處理器1201所處理的處理結果。輸出裝置係包括例如觸控面板、揚聲器等。
有關上述的IoT路由器1300亦可配置成與上述IoT中樞1200相同的硬體配置。
又較佳地,IoT路由器1300係能夠與預定的基地台通訊之資訊處理終端機。
作為示例,能夠與預定的基地台通訊之資訊處理終端機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終端機(tablet terminal)等插入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使用者身分模組卡)使用的資訊處理終端機。由於IoT路由器1300與IoT中樞1200之間的通訊量係每個月100 MB(megabyte;百萬位元組)以下的低容量(low capacity),因此在IoT路由器1300只要插入低通訊量的低價格之SIM卡就足夠。作為示例,在一個會議室的周邊平均存在10個信標(beacon)(人),以5分鐘為單位向伺服器發送資訊的情況下,所需的通訊量為17. 3M/會議室(月)。
又,IoT路由器1300係包含電池(battery)者。有關電池,係能夠藉由充電來儲存電力者。IoT路由器1300係可自充滿電起約三天不連接電源而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在平常時(無後述之特定的狀況下之情形),IoT路由器1300係連接電源來使用者。
接著,第3裝置1610係可在特定的狀況下經由IoT路由器1300所具備之繫鍊(tethering)功能而連接至IoT中樞1200。
雖然特定的狀況可以是第3裝置1610與預定的無線/有線LAN之連線已呈中斷的狀況、IoT路由器1300與預定的無線/有線LAN之連線已呈中斷的狀況等,但不限定於該等狀況。
作為陷入該特定的狀況之原因,雖然可列舉停電,但不限定於此者,亦有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上網)(註冊商標)路由器的故障或訊號不良等為原因的情形。
又作為繫鍊功能可使用已知的技術,並可使用Wi-Fi繫鍊、Bluetooth(藍芽)(註冊商標)繫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繫鍊等方法。
藉由以上的配置,係可提供經由網際網路將每個私有雲端都呈孤立化狀態之生活的IoT自由地相互連接之富有魅力的服務。
具體而言,藉由本發明不僅能夠使直接連接之IoT裝置彼此容易地相互連接,亦能夠使習知的連接至私有雲端之IoT裝置彼此容易地相互連接。
又藉由以上的配置,由於第3裝置1610係在特定的狀況下透過IoT路由器1300所具備的繫鍊功能而連接至IoT中樞1200,因而變得即使是在災害等時IoT裝置無法連接至網路的狀態下,亦可持續使用服務。
又較佳地,IoT路由器1300係透過管理者裝置而可Remote Control(遠距操作)者。藉由相關的配置,而變得能夠完整支援(full support)每一個IoT路由器1300。
此外,上述遠距操作係透過在管理者裝置及IoT路由器1300雙方安裝(install)專屬的應用程式而實現。值得注意的是,考量遠距操作的容易支援程度,作為IoT路由器1300的資訊處理終端機係使用Android終端機者較佳。
又較佳地,IoT路由器1300係透過管理者裝置而被CDM(Connected Device Management;連接裝置管理)者。有關CDM,係可利用已知的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行動裝置管理)的方法來實現。藉由相關的配置,變得能夠即時地統一管理設置於大量的家庭之IoT路由器,並進行遠距監視或更新。又藉由CDM,變得能夠進行遠距監視控制裝置的設定或應用程式的分配或更新。藉此能夠實現減低成本及作業效率化。
再者,雖然僅有經認證的應用程式或裝置可連接至IoT中樞1200,但IoT路由器1300係可使IoT中樞1200延長至區域(屋內等),並使之應對只有在區域可實現的即時(real time)性、安全或隱私性的確保、通訊量的減低等。
又由於使IoT路由器1300作為資訊處理終端機,因此使用客戶的智慧型手機或家庭內的網際網路線路的需要消失,故可使發生意外的故障(trouble)之風險降低。
另外,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為了建立第1驅動器1210、第2驅動器1220以及第3驅動器1310,用戶應描述的資訊係可限定於與裝置定義及命令定義相關之資訊。
在此針對建立第1驅動器1210、第2驅動器1220以及第3驅動器1310的方法進行說明。此外,建立者可以是與IoT裝置的製造開發相關的用戶,或是與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的提供相關的用戶。
此外,第1驅動器1210及第2驅動器1220與第3驅動器1310只要是描述相同內容的資訊,即使其程式語言呈不同者亦可。
首先,建立者係定義使用機器清單作為裝置定義。作為示例,在將「氣象感測器」、「屋內感測器」、「屋外感測器」、「可疑人士感測器」、「許可感測器」、「電力感測器」定義為使用機器的情況下,將這些名稱及其ID描述為「weather」、「inhouse」、「outdoor」、「security」、「approve」、「power」。
接著,建立者係定義可使用命令作為命令定義。作為示例,在定義「屋外感測器」之可使用命令的情況下,係描述感測器數值的觀測命令。作為示例,觀測命令可以是「觀測」、「取得」、「觀測屋外」等。
建立者藉由將以上的裝置定義及命令定義相關之資訊以填洞形式填充於程式,而得以完成第1驅動器1210、第2驅動器1220、第3驅動器1310。有關其他的部分,可以是由提供者提供作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體開發套件)。
SDK部分係包括與接收到的命令中之裝置操作處理相關的部分、與收集到的感測器資料/操作結果資料之前處理相關的部分、與發送至IoT中樞之資料發送處理相關的部分。
藉由以上的配置,由於能夠簡易地完成各式各樣的型態之IoT裝置所對應的驅動器,而得以實現可靈活且容易地連接IoT裝置之IoT連接系統。
通常與裝置的開發有關的工程師與Web(網頁)開發的工程師所取得的技術之領域不同,因此不具有可將裝置連接至IoT中樞之技術程度者也很多。
由此,如本發明的方式,不論對哪種驅動器用程式都能夠以通用的填洞形式之簡易的手法來建立,因此極為有益。藉此,相較於習知技術,更能控制與IoT裝置連接至IoT中樞相關之開發成本或開發期間。
又藉由開發成本的降低,即使是在像是電風扇及空調所耗費的成本之容許值(allowable value)具有差異的情況下,也能夠平等地實現對IoT中樞進行之連接。
接著針對有關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的IoT中樞1200與IoT APP之連接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IoT中樞1200可具備用於使用IoT APP 1700之Web API(Web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網頁應用程式設計介面) 1230。此外,如圖10所示,IoT APP 1700能夠只連接服務的數目,且能夠分別使用Web API 1230來進行連接。
IoT APP 1700係利用在應用程式內描述來自IoT裝置(感測器)的資料取得邏輯(logic)及/或IoT裝置的操作邏輯而建立。
資料取得邏輯係由進行已取得的感測器資料之前處理的部分,以及進行IoT中樞1200對於API之發送的部分所構成。必要的資訊係包括由IoT連接系統2000之操作者提供的連接目的地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網址)、由操作者提供的API金鑰(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key;應用程式介面金鑰)、裝置資訊以及執行命令。
裝置的操作邏輯係由進行欲操作之裝置命令的前處理的部分,以及進行IoT中樞1200對於API之發送的部分所構成。必要的資訊係包括由IoT連接系統2000之操作者提供的連接目的地URL、由操作者提供的API金鑰、裝置資訊以及執行命令。
圖15係顯示IoT服務使用者(終端用戶(end user))利用由IoT裝置廠商所提供的IoT裝置以接收來自IoT服務提供廠商提供的IoT服務之流程的圖式。如圖15所示,首先,當有來自第1裝置1410的事件(event)之通知時,經由私有雲端1400、第1驅動器1210、Web API 1230、IoT APP 1700而向終端用戶進行事件的通知。
接著,終端用戶決定動作(action)時,經由IoT APP 1700、Web API 1230、第2驅動器1220而向第2裝置1510發出動作的執行之指令。
IoT裝置的合作能夠以如「當〜變成這樣時要進行○○」的事件驅動程式(event-driven program)來表現。然後,能夠將此處理作為微服務(microservice)進行組件化(componentization),使其通用化(commonalization)而能夠使用時,作為FaaS(Function as a Service;功能即服務)的函數(function)來安裝。
但由於近年來在IoT領域之發展,上述之作為IoT裝置的第1裝置至第3裝置已變成是由各式各樣的製造商來進行開發或製造。然而,與裝置或IoT APP的恆常連線係具有如被侷限於Google公司或Apple公司等主要供應商(major vendor)提供之可連接至用於推播通知用服務的伺服器之裝置的問題。
本發明之IoT中樞1200係以使所有的IoT裝置合作為目的,並實現恆常連線功能與目錄(directory)功能。
恆常連線功能係用以使經由第1裝置1410、第2裝置1510及第3裝置1610和IoT中樞1200而可利用之IoT服務(IoT APP 1700)相互恆常連線者。
然而,在連接至IoT中樞的IoT裝置中,係具有非必須恆常連線者與必須恆常連線者兩種類型。前者係包括用於定期或不定期地傳送資訊之感測器系列的裝置。後者係包括諸如必須進行遙控(remote control)操作的可控制裝置等之裝置。因此,本發明的上述恆常連線功能針對後者之必須恆常連線的IoT裝置係予以恆常連線,而針對前者之非必須恆常連線的IoT裝置係在被要求連線時對其實現限定的連線即可。
恆常連線功能係透過利用用在IoT的MQTT(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訊息佇列遙測傳輸協定)等的通訊協定而可實現本發明之IoT中樞1200與第1裝置1410、第2裝置1510及第3裝置1610和IoT服務1700。
另外,目錄功能係使第1裝置1410、第2裝置1510以及第3裝置1610和IoT服務相互進行合作。
亦即,目錄功能係實現決定自某物(裝置)向某服務、自某服務向某物、自某物向某物之物或服務,且對物或服務發出指令的功能。
接著,目錄功能係可根據裝置的識別資訊、驅動器的識別資訊以及連接介面的識別資訊來決定透過合作來源的裝置所指定之合作對象的裝置。
裝置的識別資訊係IoT裝置的UUID。驅動器的識別資訊係驅動器的ID(identifier;識別符)。連接介面的識別資訊係用以決定作為驅動器與IoT中樞1200之介面的R介面的資訊。
另外,目錄功能係可進一步根據IoT中樞1200的識別資訊來決定合作對象的裝置。
此外,裝置的識別資訊、驅動器的識別資訊及連接介面的識別資訊係被儲存於預定的記憶裝置,且該記憶裝置係可進一步地用以將未許可連線之連線來源裝置的識別資訊及/或裝置的功能作為允許清單(whitelist)儲存。有關於此清單係可使用後述的支援方法之選單表(menu table)。
圖16係顯示了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的相互連接之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的配置之概念圖。如圖16所示,雖然作為應用程式所顯示的IoT APP與IoT中樞的連接面為P介面,但可藉由利用Web API(α, β, γ)進行連接,從而具有經標準化的Q介面。
同樣地,雖然IoT裝置與IoT中樞的連接面為S介面,但可藉由利用驅動器(A至Z)進行連接,從而具有經標準化的R介面。
以往,IoT APP係為了與IoT裝置的內建應用程式進行資訊的發送與接收,而必須在IoT APP端指定作為發送目的地的IoT裝置,並且也必須在IoT裝置端持有可自IoT APP指定的識別資訊。
相較而言,在本發明的IoT連接系統中,上述發送目的地的指定係透過由IoT中樞所實現的目錄功能來執行。
例如,IoT裝置的追加或交換係只要在IoT中樞追加驅動器並追加或變更連接目的地則可應對,並不須對IoT APP本身進行修正。
亦即,在IoT APP中原本所必須的用來指定IoT裝置之發送目的地的部分,以及在IoT裝置中原本所必須的可自IoT APP指定之識別資訊的部分,可被集結在任一IoT中樞。
為此,IoT裝置的追加或更換不會增加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的工時,從而降低成本。
以此方式,藉由本發明的IoT連接系統,即使製造IoT裝置的製造商或機型不同,只要連接到IoT中樞則得以實現無協定(protocol free)的相互連接。
又如圖17所示,本發明的IoT中樞1200係可與檢查站引擎(checking station engine)1800進行連接。該檢查站引擎1800係用以檢查IoT中樞1200對裝置發出的指令之內容,以防止不適當的動作被執行。
例如,在提供如「如果外面空氣清新就關掉空調打開窗戶」之IoT服務的情況下,雖然會有隨後若遭遇傾盆大雨的話會淋濕屋內的風險,上述的檢查站引擎1800就是用來預防像這樣的IoT所衍生的威脅。
再者,本發明之第1驅動器1210、第2驅動器1220以及第3驅動器1310中之至少一者可實現虛擬裝置功能。
此虛擬裝置功能係用以虛擬地再現第1裝置1410、第2裝置1510或第3裝置1610者。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驅動器1220實現虛擬裝置功能之示例。如圖18所示,藉由在第2驅動器1220上設置可再現第2裝置1510的命令之收發的虛擬裝置1900,假如即使第2裝置1510未被連接,也能夠開發使用第2裝置1510的IoT APP。又當發生運作不良的情況時,不須到現場即可容易地進行第2裝置1510及IoT中樞1200之何者發生故障的故障區分。
又在本發明中,如圖19所示,也可以是由IoT中樞1200而非驅動器來實現虛擬裝置功能。這是對連接到存在於區域之IoT路由器1300的第3裝置1610之故障區分為有效的手段。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IoT中樞係即使在使用不同通訊協定的雲端之間,透過被稱為驅動器的介面,而使其等能夠相互連接的無協定之基礎架構。又亦可透過目錄功能而使複數個應用程式或IoT裝置複雜地組合來進行連接。
又在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中,由第1裝置1410、第2裝置1510或第3裝置1610取得的資訊可不儲存在IoT中樞1200。
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假定是藉由電信廠商(telecommunication carrier)來操作。由於電信廠商被課以遵守通訊保密之義務,故不會將從各種裝置取得的資訊作為其他的利用及應用之目的來儲存。
由於該等資訊為有益的資訊,因此在各公司的私有雲端上為了獨家取得此類資訊,通常會進行IoT裝置的圏圍(enclosure)。
相較而言,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係藉由電信廠商來進行操作,故能夠以中立的立場使各個IoT裝置及IoT APP相互連接,而促進IoT之營業。
又由於IoT相互連接服務之持續性會影響到使用的企業之IoT服務的持續性,因此較佳地為使用企業共同地共享相互連接之基礎架構。
又在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之中,能夠連接至IoT中樞1200的可以是僅有透過API金鑰與認證機制(authentication scheme)許可的裝置或IoT APP。亦即,本發明之IoT連接系統2000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外插(build-out)IoT通訊專用的閉合網路(closed network)。再者,由於通訊路徑亦經加密(encryption),且亦利用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行動裝置管理)的方法管理IoT路由器,因此亦可應對新的攻擊方法或OS(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之易損性(vulnerability)。
又,為了將未被IoT化的裝置連接至IoT中樞1200,藉由BaaS(Backend as a service;後端服務平臺)或SDK的活用,能夠進行在短時間內的開發。
藉由以上的配置,係可提供用以解決或減緩上述的習知技術之問題的至少一部份之技術性的改善。又藉由以上的配置,係變得能夠有效地進行組合了複數個裝置之功能的新服務之創造。
如圖8所示,伺服器裝置300係可進一步具有發送部350。
發送部350係可僅向經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受理之對應於第1識別資訊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與可解除特定的電子鎖之解除鍵相關的資訊。
亦即,係可為只有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內安裝有應用程式的人才被允許進出會議室等。
以上,雖然在上述的實施態樣中係假設「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為具有接收訊號的功能之裝置且被設置於公司內的會議室等中,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具有傳送訊號的功能之智慧型手機等的裝置且為使用者所擁有者」來進行了說明,但該等的傳送接收功能亦可相反的方式。亦即,也可以是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接收訊號的功能,而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具有傳送訊號的功能者。
又亦可為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係皆具有傳送功能及接收功能之兩者的功能者。在此情況下,能夠根據來自伺服器裝置300的指令,以遠距自動切換由哪個裝置實現哪個功能。
另外,作為實現傳送功能的裝置(於上述實施態樣中為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係不限於上述的智慧型手機等資訊處理裝置,亦可使用標籤型的傳送機(所謂的「信標標籤(beacon tag)」)。
藉此變得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取得沒有/無法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兒童或老年人、無法隨身攜帶智慧型手機的醫療或護理人員的活動史,並且變得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匡列出曽與上述人員位在同一地點的人。
以下係針對透過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所實現的服務之實施態樣進行說明。
<概要> 藉由透過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所實現的服務,在會議室等設置IoT感測器,則得以透過進入該會議室一定時間的員工所擁有的智慧型手機來匡列出該員工。
當在員工之中發現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等的感染者時,能夠利用其資訊來匡列密切接觸者。藉此,則變得容易採取僅讓密切接觸者而非所有進出大樓內的員工居家隔離等防止感染擴散的方法。
除此之外,藉由安裝室內環境感測器等之各式各樣的感測器來作為IoT感測器,亦可採取如持續進行室內環境的監控(monitor),透過適當的換氣等來盡可能地防止感染在室內的擴散之措施。
<提供方法> 在提供本服務時,係提供用於使IoT感測器及其感測器與網際網路進行通訊的閘道(gateway)(IoT路由器)。此外,於IoT感測器之中,用於廣播(broadcast)BLE信標(Bluetooth Low Energy beacon;藍牙低功耗信標)來對進入室内的員工進行特定(匡列)之功能係內建於IoT路由器中。
另外,為了特定出員工已收到BLE信標並進入室内之情事,必須事先在公司配用的或私人的智慧型手機內安裝本發明的應用程式並進行註冊。
透過此機制所收集到的進入室内資訊及室內的環境資訊係通過以下將詳細說明之「IoT Exchange(IoT交換器)」而蓄積在「Corona Tracer(COVID-19追蹤器)」服務內,各企業的承辦人能夠自由地抽出該等資訊。
此外,有關資訊的抽取及基於其資訊的動作,亦可使用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的自動化工具。
<服務的構成要素及其功能> 「IoT Exchange」係用以收發用於控制感測器等的命令或上傳自感測器的資訊。
「IoT 路由器」係不僅負責與環境感測器的連接並將環境資訊發送至「IoT Exchange」,其內建的BLE晶片(chip)亦可擔任作為BLE收發器(transceiver)的角色,接收從智慧型手機所發送的BLE信標,或是自行發送BLE信標。
「環境感測器」係偵測會議室等的環境資訊(室溫、濕度、噪音、CO2 量、揮發性有機溶劑量等),並經由IoT路由器而轉送(forward)至「Corona Tracer」服務。
「Corona Tracer App」係支援iOS及Android,且被安裝於員工所擁有的智慧型手機(公司提供或個人所有)內,並發送BLE信標。另外,向「Corona Tracer」服務發送BLE信標是否經常被發送的確認資訊。又亦可為,接收BLE信標並將其資訊(時間戳記(time stamp)、公司ID、員工ID、信標ID、信標強度)轉送至「Corona Tracer」服務。
「Corona Tracer」服務係收集來自環境感測器、IoT路由器以及「Corona Tracer App」的資訊並予以儲存。另外,本服務係可在遠距進行IoT路由器的設定。又在使用IoT路由器作為BLE傳送機的情況下,係可變更BLE的提前間隔或發送強度。本服務係可進一步地生成有關員工進出會議室的資訊之報告,並儲存於csv(Comma Separated Values;逗號分隔值)檔中。
「RPA」或希望合作的其他系統係存取(access)至「Corona Tracer」服務,以取得員工的會議室進出資訊,並根據其資訊來生成報告或發送警報(alert)。
<服務提供的準備> 在提供本服務時,需要在會議室設置裝置與透過員工安裝應用程式,以及向RPA或希望合作的其他系統進行各種註冊。設置於會議室之裝置係IoT路由器、環境感測器以及交流配接器(AC adapter)。在室內沒有電源的情況下,亦需要行動電源(power bank)。雖然IoT路由器為Android智慧型手機,但啟動(activation)、應用程式的安裝等的配套(kitting)係由本服務提供者來執行。因此,設置商只需將一套的本裝置放置在會議室即可。
安裝在員工智慧型手機內的應用程式係由員工各自從Google Play Store或Apple App Store下載(download)並安裝。另外,在安裝後,需要註冊公司ID與員工ID。
雖然作為先前技術文獻所列舉的應用程式係以雙方皆在智慧型手機安裝有應用程式為前提,但藉由本發明,單方係即使僅以標籤(tag)等也可進行操作。因此,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兒童或老年人、無法隨身攜帶智慧型手機的醫療或護理人員亦可應對。
又雖然作為先前技術文獻所列舉的應用程式係僅有儲存在智慧型手機的方式,但藉由本發明,係可選擇儲存在智慧型手機以及雲端兩者的方法。另外,將雙方的相對距離資訊與能夠識別(identify)本人的資訊作為完全單獨的系統而分離,並以僅能經由合作系統的存取之方式作限制。藉此,即便可存取終端機側的資訊和雲端側的資訊,亦無法獲取資訊。
又雖然作為先前技術文獻所列舉的應用程式係智慧型手機用應用程式且以未有母機和子機的概念而任何的終端機均對等地不取得位置資訊者來作為前提,但藉由本發明,由於可將接收端設置在特定的地點,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集體感染地點的識別。藉此,能夠容易地確定發生集體感染的地點與時間日期。具體而言,包括會議室、廁所、店家、俱樂部、教室、卡拉OK室等。 只要能夠確定地點或時間日期,即使在曽位於其地點的人是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應用程式和標籤等的人之情況下,亦有可通知感染風險的情形。又藉由本發明,由於是不論子機有多少台都是由母機來接收的方式,因此得以蓄積資訊、限定收集目的地、以及統一化。母機係透過公司將其導入、設置於會議室等中並進行管理,藉此得以識別母機的地點(包括位置資訊)。此外,母機係較佳地為公司可自遠距操作維護(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者。
又雖然作為先前技術文獻所列舉的應用程式係必須一定要是該應用程式,而難以與該應用程式以外的相同應用程式或服務進行合作,但藉由本發明,特定的企業、團體、自治體等可簡單地相互連接個別安裝的系統,並能夠僅與契約簽訂方共享基於契約的資訊。藉此得以確保不會執行未經個人同意或非基於契約的資訊之共享。
又雖然作為先前技術文獻所列舉的應用程式基本上是不會極力鎖定個人資訊之通用的感染資訊共享系統,但本發明係由於能夠追加事業體所設置的地點之資訊,因此能夠確定是哪個地點變成了感染地點。其結果係變得能夠降低事業體暫停營業的風險,並確保職員的安全。在此所稱的事業體係指公司(會議室、廁所)、學校(教室、廁所)、店家(餐飲、卡拉OK、俱樂部等)等之直至目前為止無法個別採取措施的所有事業體。
再者,本發明亦可以下述機制的方式建立:與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具備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功能連動,當在回國後被命令居家隔離的人之周圍有感染者產生時,能夠提交自己的位置資訊來證明當時自己一直在自家中居家隔離。
最後,針對本發明之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的實施態樣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係在具備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用以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以及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之伺服器裝置300的資訊處理系統1000中被執行之資訊處理方法。
如圖20所示,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係在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中執行傳送含有該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步驟S10。
接著,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係在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中執行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傳送的訊號之步驟S20;以及將與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300的步驟S30。
接著,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係在伺服器裝置300中執行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以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的步驟S40;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步驟S50;以及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步驟S60。
如上所述,藉由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則變得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取得具有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人曾經何時在何處的活動史,並且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匡列出與上述的人曾位於同一地點的人。亦即,本發明的資訊處理方法係使感染者的可追溯性變得可能。
本發明的電腦程式產品係在具備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用以接收訊號的功能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以及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之伺服器裝置300的資訊處理系統1000中被執行的電腦程式產品。
本發明的電腦程式產品係在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中實現接收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傳送之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功能;以及將與接收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第1識別資訊,連同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伺服器裝置300的功能。
接著,本發明的電腦程式產品係在伺服器裝置300中實現使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到的時刻資訊、強度資訊、第1識別資訊以及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的功能;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功能;在已受理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該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功能。
如上所述,藉由本發明的電腦程式產品,則變得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取得具有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人曾經何時在何處的活動史,並且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匡列出與上述的人曾位於同一地點的人。亦即,本發明的電腦程式產品係使感染者的可追溯性變得可能。
最後,針對本發明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其他應用示例進行說明。 據報導,COVID-19主要透過與感染者的飛沫接觸等傳染,公共衛生機構為了抑制感染擴散係採取以下措施:將感染途徑進行阻斷,然當無法避免地發生接觸而感染時,則要求迅速地匡列出密切接觸者。
為此而出現了提供政府或感染性疾病研究機構得以將感染者曾經使用過的地點(店家、辦公處所等設施)進行公開,並利用GPS等的位置資訊在地圖上進行確認的服務之公司,或是亦出現了如非發明專利文獻1得以追蹤感染途徑而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通知的服務。
於非發明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服務中,當安裝有該應用程式的智慧型手機彼此接近時,係使用近距離無線通訊的「藍牙」來交換被分配至每個終端機的ID並予以記錄。當感染者為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時,衛生福利部的職員在徵得本人的同意後,根據應用程式上的記錄來匡列並聯絡曾在感染者附近一定時間以上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並採取必要的措施。
藉由活用這樣的應用程式,能夠追蹤本人未察覺的密切接觸者,而在早期發現群聚感染(cluster infection)(感染者群體)或早期隔離具感染風險的人上係具有功效。然而,此應用程式的前提是要使用智慧型手機,且若未有多數的使用者則無法提高其功效。
目前,為了應對COVID-19的感染擴散係發佈了緊急事態宣言,許多公司都被要求避免外出。然而,也有在家無法處理的業務,或是為了維持社會機能而需要的業種,而從事這些業務的人們則有被迫不得不繼續出勤的狀況。
然而,現在在對經營確保國民生活或國民經濟的穩定而不可或缺之業務的企業、店家、醫院等也發現感染者,而正發生不僅是特定的業務而甚至是其事業本身必須暫時停業的情況。
對所有事業體而言,快速地匡列出密切接觸者並進行分類係在作為事業持續性(BCP)的對策上已成必要之事。
在此,本發明人等係以企業的BCP對策為目的,活用作為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而設置在會議室等之本發明的IoT路由器1300,而開發了「密切接觸者匡列服務」。
首先,在企業的會議室等容易發生「三密」的地點設置本發明的IoT路由器(母機: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於該處,當擁有安裝了Beacon APP的智慧型手機(子機: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的員工接近時,係對員工的子機UUID 與距離進行偵測,並連同時間一起記錄。
為此,總務部門等的管理者係只要指定受感染的員工姓名,即可簡單地匡列出有密切接觸的可能性之員工姓名。
此「密切接觸者匡列服務」係被設定成使「Beacon資料收集系統」與「密切接觸者匡列服務」分別獨立的系統經由「IoT中樞」與「IoT路由器」,而僅在需要的時候取得需要的部分之需要的資料的機制,並被設定成使管理者無法持續監視某人的行動之機制。
亦即,本發明之包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系統為「Beacon資料收集系統」,包含有伺服器裝置300的系統為「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上述的IoT中樞1200係作為連接該等的中樞而發揮功能。
為此,係可兼顧高隱私性保護與安全確保之兩者。亦即,建立限定在僅收集不會觸犯到個人資訊的資料之「Beacon資料收集系統」,以及管理有員工的姓名與聯絡方式之個人資訊的「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之兩種系統,並藉由將該等兩種系統分開來阻隔資訊。
接著,藉由使該等系統僅在需要時使用IoT中樞來進行鬆耦合(loose coupling),而得以在防止連續監視員工的行動之同時,並匡列出密切接觸者。
此系統配置係可透過將各式各樣的功能之系統連接到IoT中樞1200來擴充功能。
其次,係利用圖21來針對從感染者的發生直至匡列出密切接觸者的流程進行說明。
具體而言,事先在圖21所示之Beacon資料收集系統3100中,利用設置在會議室的Beacon或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來自動收集位於會議室的人的資料(UUID、時刻、作為母機之IoT路由器與作為子機之智慧型手機的距離)。在此Beacon資料收集系統3100中係不含任何的個人資訊。
接著,當管理者接收到來自變成感染者的員工之感染報告時,管理者係從管理畫面輸入員工的姓名。如此一來,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3200係將感染者的UUID轉送至Beacon資料收集系統3100。Beacon資料收集系統3100係根據該UUID來匡列出具有密切接觸的風險之UUID,並轉送至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3200。然後,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3200係將UUID與姓名進行連結,並輸出作為密切接觸的候選人清單。作為管理者之總務的承辦人係自其清單的資訊排出優先順序,並聯絡密切接觸者的候選人,以進行居家隔離或檢查及持續性的報告等指示。
此外,在「Corona Tracer」中,係將BLE作為Beacon來活用。雖然也能夠以智慧型手機彼此活用Beacon來進行密切接觸的偵測,但考量到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員工與一部分的智慧型手機無法與BLE進行雙向通訊,故透過活用IoT路由器作為母機,且讓無法進行BLE雙向通訊的員工持有Beacon tag,以使所有員工都能夠使用系統。在智慧型手機之間活用BLE所收集到的資料係被活用於提升距離精度等輔助性的用途。
此外,本系統的管理者係透過電子郵件(e-mail)來通知ID與密碼給員工。當接收到通知的員工在安裝應用程式之際輸入被轉送的ID與密碼時,於智慧型手機中會自動生成UUID,並連同姓名被註冊到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中。由於在Beacon資料收集系統中僅有此UUID被轉送並用於記錄,因此無法自UUID特定出個人。
又藉由使用IoT中樞,能夠將不同公司的資料根據契約來進行限定的資訊共享。只要活用此功能,則能夠告知當時同席之其他公司的員工也有感染的風險。
再者,只要導入企業同意,則可隱藏個人資訊而將資訊一併提供給政府或自治體、或是保險機構。藉此變得能夠儘早提供感染者群體(cluster)資訊。
最後係針對置換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或是,加上使用了印刷有二維編碼(two-dimensional code)的媒體之示例進行補充。
雖然於上述實施例中係假設了在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中安裝了專屬的應用程式者為對象來進行了說明,但也有很多是持有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未安裝有專屬的應用程式之資訊處理終端機)的人,或是沒有資訊處理終端的人等來訪公司的情況。
例如,進行施工等的作業員、或是為了會議等而短暫來訪的人等之訪客等,比起使用安裝了上述專屬的應用程式之智慧型手機或信標標籤來管理,將QR Code(二維行動條碼)(註冊商標)等二維編碼印刷於訪客證上來管理此二維編碼所包含的資訊會來得更容易。
在此QR Code中係記錄有訪客的姓名及聯絡方式(電子郵件地址及/或電話號碼等)的資訊。該等資訊係可為訪客在來訪時經由預定的輸入終端機而輸入者,亦可為訪客或迎接方的人在事先進行註冊者。
接著,當訪客進入會議室時,讓設置在會議室的母機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00讀取被印刷在自己的訪客證上之二維編碼。藉此,訪客的資訊以及讀取完畢的時間等資訊會被記錄於伺服器裝置300。
此外,用來讀取二維編碼者並不限於母機,亦可為作為子機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100來進行讀取並發送至母機的形式。
其次,較佳地係與上述的實施態樣結合,在需要聯絡訪客的情況下,透過發送電子郵件或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簡訊服務)到被作為聯絡方式記錄的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來進行。
進一步地,上述二維編碼亦可作為線上(online)名片來活用。亦即,藉由將名片的內容記錄於二維編碼並顯示於智慧型手機等的畫面上來取代將實際的紙本進行交換之傳統的名片交換,而變得能夠避免接觸且亦可從遠距進行名片交換。
再者,亦可藉由在會議中與參加者共享的畫面上顯示線上名片來和參加者一起進行名片交換。
雖然已對本發明的幾個實施態樣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態樣係作為示例而提示者,並未意圖用以限定發明的範圍。該等新穎的實施態樣能夠以其他各式各樣的態樣來實施,並且能夠在不脫離發明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態樣或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或主旨中,並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內。
再者,於實施態樣所記載的手法亦可作為能夠在計算機(電腦)上執行的程式而儲存於例如磁碟(magnetic disc)(軟式磁碟(floppy(註冊商標) disc)、硬碟(hard disc)等)、光碟(optical disk)(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光碟唯讀記憶體)、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位光碟)、MO(Magneto-Optical disk;磁光碟)等)、半導體記憶體(semiconductor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等之記錄媒體(record medium),再藉由通訊媒體(communication medium)傳輸而進行散佈(distribution)。此外,在媒體端所儲存的程式中,亦包含使在計算機上執行的軟體手段(不僅包含有執行程式,亦包含表格或資料結構)構成於計算機內之設定程式。實現本裝置的計算機係讀入已記錄於記錄媒體之程式,再根據情況透過設定程式外插軟體手段,並藉由該軟體手段而透過動作的控制來執行上述的處理。此外,於本說明書所述之記錄媒體不僅是散佈用,亦包含設置在計算機內部或經由網路來連接之機器的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記錄媒體。記憶部亦可發揮作為例如主記憶裝置、輔助記憶裝置或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之功能。
100:第1資訊處理裝置 101:處理器 102:記憶體 103:儲存器 104:輸入輸出介面 105:通訊介面 106:電池 110:傳訊部 120:取得部 130:環境資訊發送部 200:第2資訊處理裝置 210:接收部 220:發送部 230:取得部 240:環境資訊發送部 300:伺服器裝置 310:記憶部 320:受理部 330:擷取部 340:通知部 350:發送部 1000:資訊處理系統 1200:IoT中樞,資訊處理終端機 1201:處理器 1202:記憶體 1203:儲存器 1204:輸入輸出介面 1205:通訊介面 1206:電池 1210:第1驅動器 1220:第2驅動器 1230:Web API 1300:IoT路由器 1310:第3驅動器 1400,1400A,1400B:私有雲端 1410,1410A,1410B:第1裝置 1510:第2裝置 1610:第3裝置 1700:IoT APP 1800:檢查站引擎 1900:虛擬裝置 2000:IoT連接系統 3100:Beacon資料收集系統 3200:密切接觸者匡列系統
〔圖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資訊處理系統之配置的一示例之系統配置圖。 〔圖2〕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配置的硬體配置圖。 〔圖3〕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配置的功能配置圖。 〔圖4〕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配置的功能配置圖。 〔圖5〕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伺服器裝置之功能配置的功能配置圖。 〔圖6〕係顯示被儲存於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伺服器裝置之記憶部的資料表之一示例的意象圖。 〔圖7〕係顯示被儲存於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伺服器裝置之記憶部的資料表之一示例的意象圖。 〔圖8〕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伺服器裝置之功能配置的其他示例之功能配置圖。 〔圖9〕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配置的其他示例之功能配置圖。 〔圖10〕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之配置的一示例之系統配置圖。 〔圖1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之複數個私有雲端的一示例之意象圖。 〔圖12〕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之連接至私有雲端的複數個第1裝置之一示例的意象圖。 〔圖13〕係顯示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中所提供的服務之流程的一示例之意象圖。 〔圖14〕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路由器之硬體配置的硬體配置圖。 〔圖15〕係顯示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中所提供的服務之流程的一示例之意象圖。 〔圖16〕係用以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的連接介面之意象圖。 〔圖17〕係顯示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中所提供的服務之流程的其他示例之意象圖。 〔圖18〕係顯示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中所提供的虛擬驅動器功能之流程的一示例之意象圖。 〔圖19〕係顯示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IoT連接系統中所提供的虛擬驅動器功能之流程的其他示例之意象圖。 〔圖20〕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資訊處理方法之流程的一示例之流程圖。 〔圖2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資訊處理系統之配置的其他示例之概念圖。
100:第1資訊處理裝置
200:第2資訊處理裝置
300:伺服器裝置
1000:資訊處理系統

Claims (13)

  1.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其具備: 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 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接收前述訊號的功能,且被設置於特定的地點;以及 伺服器裝置,係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傳送含有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接收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的前述訊號,且將與接收到前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前述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前述第1識別資訊,連同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前述伺服器裝置係: 使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前述時刻資訊、前述強度資訊、前述第1識別資訊以及前述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以及 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前述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在已受理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前述第2識別資訊以及與接收到含有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的訊號之特定的時刻相關之特定時刻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前述特定時刻資訊具有關聯的時刻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在已受理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向具有被擷取之一個以上的前述第1識別資訊之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特定的資訊。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 經由網際網路而被連接至前述伺服器裝置;以及 自預定的感測器取得設置地點之環境資訊,且將與接收到前述環境資訊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連同前述環境資訊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前述伺服器裝置係使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前述環境資訊及前述時刻資訊與前述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在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前述環境資訊符合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擷取一個以上之與前述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的前述第1識別資訊。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向至少一個具有在符合前述特定的條件之情況下所擷取的一個以上之前述第1識別資訊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注意資訊。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於具備在雲端上實現的IoT中樞,以及位於區域之與前述IoT中樞連接的IoT路由器之IoT連接系統中的前述IoT路由器; 前述IoT中樞係具有用以連接第1裝置可連接之私有雲端與前述IoT中樞的第1驅動器,或是用以連接第2裝置與前述IoT中樞的第2驅動器中之至少一者; 前述IoT路由器係具有用以連接第3裝置與前述IoT路由器的第3驅動器。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僅向對應於經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受理之前述第1識別資訊的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與可解除特定的電子鎖之解除鍵相關的資訊。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包括智慧型手機及/或信標標籤。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述資訊處理系統係進一步具備顯示有記錄有第3識別資訊之二維編碼的媒體;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自前述媒體讀取前述第3識別資訊,並將與已讀取前述第3識別資訊的時刻相關的時刻資訊及前述第3識別資訊連同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11.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可在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傳送訊號之功能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接收前述訊號之功能之間作切換。
  12.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在資訊處理系統中被執行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前述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 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 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接收前述訊號的功能,且被設置於特定的地點;以及 伺服器裝置,係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於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執行傳送含有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步驟; 於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執行: 接收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的前述訊號之步驟;以及 將與接收到前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前述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前述第1識別資訊,連同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的步驟; 於前述伺服器裝置中係執行: 使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前述時刻資訊、前述強度資訊、前述第1識別資訊以及前述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的步驟; 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步驟;以及 在已受理前述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前述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步驟。
  13.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係在資訊處理系統之伺服器裝置中被執行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 前述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 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傳送訊號的功能; 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用以接收前述訊號的功能,且被設置於特定的地點;以及 前述伺服器裝置,係經由網際網路而可連接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於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中係實現: 接收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傳送之含有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第1識別資訊之訊號的功能;以及 將與接收到前述訊號的時刻相關之時刻資訊、基於前述訊號的接收強度之強度資訊、以及前述第1識別資訊,連同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第2識別資訊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功能; 於前述伺服器裝置中係實現: 使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到的前述時刻資訊、前述強度資訊、前述第1識別資訊以及前述第2識別資訊彼此產生關聯並予以儲存的功能; 在已受理特定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之指定的情況下,根據與前述特定的第1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擷取一個以上之與前述特定的第2識別資訊產生關聯並儲存之其他的第1識別資訊的功能。
TW110104340A 2020-04-13 2021-02-05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807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1397 2020-04-13
JP2020071397 2020-04-13
JP2020-088305 2020-05-20
JP2020088305A JP6830285B1 (ja) 2020-04-13 2020-05-20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5111A true TW202205111A (zh) 2022-02-01
TWI807255B TWI807255B (zh) 2023-07-01

Family

ID=745624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340A TWI807255B (zh) 2020-04-13 2021-02-05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112120100A TW202338632A (zh) 2020-04-13 2021-02-05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0100A TW202338632A (zh) 2020-04-13 2021-02-05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2586A1 (zh)
EP (1) EP4138378A4 (zh)
JP (5) JP6830285B1 (zh)
TW (2) TWI807255B (zh)
WO (1) WO20212102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5594B1 (ja) * 2020-07-09 2021-05-26 株式会社シグマクシス 感染症対策システム、接触トレースプログラム、及び接触トレース方法
JP7032597B2 (ja) * 2020-07-09 2022-03-08 株式会社シグマク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感染症対策システム
JP2022024584A (ja) * 2020-07-28 2022-02-09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密集度監視装置
JP7031716B1 (ja) 2020-10-29 2022-03-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出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7452A (ja) * 2009-05-29 2010-12-09 Softbank Telecom Corp 携帯端末、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515837B2 (ja) * 2010-02-18 2014-06-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影響解析支援装置、該方法、及び該プログラム
JP2012194808A (ja) * 2011-03-16 2012-10-11 Fujitsu Ltd 感染通知方法及び感染通知装置
JP5732947B2 (ja) * 2011-03-18 2015-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感染通知方法及び感染通知装置
TWM517879U (zh) * 2015-10-08 2016-02-21 Univ China Technology 具有物聯網之加護病房環境監測裝置
JP2017117416A (ja) * 2015-12-25 2017-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被感染候補者特定装置、被感染候補者特定方法、および被感染候補者特定プログラム
KR20170081023A (ko) * 2015-12-31 2017-07-11 (주)누리텔레콤 거주지 이탈을 감지하기 위한 사용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7162214A (ja) * 2016-03-09 2017-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近接通信装置、近接通信方法および近接通信プログラム
US10602244B2 (en) * 2017-10-31 2020-03-24 Cth Lending Company, Llc Network-based sensor system
US11147459B2 (en) * 2018-01-05 2021-10-19 CareBand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location and identifying changes in salient indicators of patient heal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70766A (ja) 2021-10-28
JP6889965B1 (ja) 2021-06-18
JP2021170765A (ja) 2021-10-28
JP6889964B1 (ja) 2021-06-18
TWI807255B (zh) 2023-07-01
JP2021170764A (ja) 2021-10-28
WO2021210247A1 (ja) 2021-10-21
JP2021170760A (ja) 2021-10-28
EP4138378A4 (en) 2023-12-20
JP6889963B1 (ja) 2021-06-18
TW202338632A (zh) 2023-10-01
EP4138378A1 (en) 2023-02-22
JP2021170776A (ja) 2021-10-28
US20230142586A1 (en) 2023-05-11
JP6830285B1 (ja)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7255B (zh)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US94976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ountability by interlinking electronic identities for access control and tracking of personnel during an incident or at an emergency scene
TWI787948B (zh)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CN105118000A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智能校园系统
Zakaria et al.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control policies on campus occupancy and mobility via wifi sensing
TW202215446A (zh)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KR102305535B1 (ko) 알림 어플리케이션을 포함하는 모바일 단말, 이를 이용한 독거노인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2105967A (zh) Iot連接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KR20050056979A (ko) 주체, 객체, 장소 및 시간 정보 제공 장치
CN106162538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远程监控系统和方法
TWI758914B (zh) IoT連接系統、電腦程式產品及資訊處理方法
Bajaj et al. Sensing human activity for assessing participation in evacuation drills
CN105069726A (zh) 一种基于近距离通信nfc技术的宿舍安全管理系统
KR102225032B1 (ko) 집합건물 운영 플랫폼 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집합건물 운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TW202135593A (zh) IoT連接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KR101314822B1 (ko) 모바일 오피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TWI750857B (zh) 支援方法、支援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
CN104854827A (zh) 用于机器对机器隐私和安全代理交易的系统和方法
KR101395831B1 (ko) 미아 신고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CN105354774A (zh) 一种基于RFID与ZigBee技术的宿舍安全管理系统
Hanada et al. Ensuring the secu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a hospital wireless LA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