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3287A -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3287A
TW202203287A TW109122928A TW109122928A TW202203287A TW 202203287 A TW202203287 A TW 202203287A TW 109122928 A TW109122928 A TW 109122928A TW 109122928 A TW109122928 A TW 109122928A TW 202203287 A TW202203287 A TW 2022032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reactive gas
gas generator
di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克 A 霍奇華特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納諾嘉德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納諾嘉德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納諾嘉德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2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03287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3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28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極總成,其包含:(a)一導電電極,其具有:(i)一第一電極表面;(ii)一第二電極表面,其與該第一電極表面相對;(iii)一電極邊緣,其連接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及(iv)一電極突片,其用於與該電極形成一電連接。該電極總成進一步包含:(b)一介電質,其圍封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以及該電極邊緣;及(c)在該第一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一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一工作表面與該第一電極表面之間。該介電質與該第一電極表面、該第二電極表面及該電極邊緣共形。

Description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電漿已經用於淨化及消毒。藉由放電(例如藉由氣體放電),可產生電漿,該電漿係不同於氣體、液體及固體之第四物質狀態。儘管所有電漿都含有電子、離子及中性物種,但它們將具有不同的性質,此取決於用於製備電漿之氣體之組成以及用於產生電漿之裝置之電學及結構組態。
一種類型之電漿係高壓冷電漿(HVCP),該高壓冷電漿可使用介電屏蔽放電(DBD)系統來製備。HVCP通常可利用DBD系統使用氣體之非平衡擊穿、使用較佳地頻率為50 Hz或60 Hz之30 kV至500 kV之電壓來製備。尚未研究HVCP以及其它類型之電漿,諸如熱電漿或RF電漿。因此,目前沒有解釋此等電漿之性質之理論,亦沒有解釋在此電漿中產生之各種受激發及反應物種。在過去十年中,進行了HVCP之實驗檢查以研究此種電漿。
已經對材料直接曝露於HVCP進行了研究。特別相關的是關於將生物產品及污染物曝露於HVCP之研究,其中生物產品被密封在包裝內部並且HVCP在包裝內部產生。在此類研究中,包裝食品(諸如產品及其它材料)在短時間內被消毒。包裝內部之產品與電漿直接接觸。因為包裝係密封的,所以在電漿中產生之反應性氣體與產品無限期地保持接觸,不被稀釋或分散,並且保護包裝產品不被再次污染,從而顯著延長了產品(諸如水果及蔬菜)之保存期限。例如,參見授予Keener等人之美國專利公開案號2013/0189156及2014/0044595兩者。
授予Keener等人之美國專利號10,194,672描述了由HVCP產生之反應性氣體之使用。即使自產生電漿之DBD系統輸送相當大的距離,反應性氣體亦能夠對表面進行消毒或巴氏消毒。此外,反應性氣體能夠分解一些有機及生物材料,諸如黴菌毒素。與在包裝內部生產之HVCP不同,產品沒有直接曝露於HVCP,反應性氣體與產品之接觸時間係有限的。此外,因為反應性氣體被輸送遠離產生HVCP之DBD系統,所以反應性氣體藉由擴散至周圍氣體中並與周圍氣體及/或工作氣體混合而被稀釋。因為反應性氣體被輸送遠離DBD系統,所以在分批製程或連續製程中,體積大得多的產品可能曝露於反應性氣體。另外,亦可進行大規模殺菌,諸如手術室之殺菌。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一種電極總成,其包含:(a)導電電極,其具有:(i)第一電極表面;(ii)第二電極表面,其與該第一電極表面相對;(iii)電極邊緣,其連接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及(iv)電極突片,其用於與該電極形成電連接。該電極總成進一步包含:(b)介電質,其圍封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以及該電極邊緣;及(c)在該第一電極表面上之第一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一工作表面與該第一電極表面之間。該介電質與該第一電極表面、該第二電極表面及該電極邊緣共形。
定義
本文描述之所有電流都係交流電,被指定為伏特(V)及千伏特(kV)均方根(RMS)。
冷電漿係指溫度比用於製備電漿之氣體(即,工作氣體)之溫度高至多40℃、更佳地比用於製備電漿之氣體之溫度高至多20℃的電漿。
高壓冷電漿(HVCP)係指使用介電屏蔽放電(DBD)系統、使用頻率為至多1000 Hz之至多500 kV之電壓製備、自壓力為10托至50000托(諸如760托(大氣壓))之氣體製備的冷電漿。HVCP不係熱電漿,不係微波電漿,亦不係射頻(RF)電漿。在非平衡擊穿條件下製備HVCP電漿。
反應性氣體係指由HVCP產生之氣體,包括受激發之及化學反應之物種,但不包括在0.2秒或更短時間內消散之彼等物種。隨著受激發之物種之消散及反應性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反應性氣體之組成將隨時間變化。反應性氣體係可自產生HVCP之DBD系統移開之氣體。若可使用光譜學偵測到反應性物種或受激發之物種,則認為其存在於反應性氣體中。
介電屏蔽放電(DBD)或DBD系統係指具有由介電屏蔽分隔之至少兩個電極之系統,並且可具有多個電極,其中在每一電極之間存在介電屏蔽以防止由放電在氣體中產生之電荷到達電極。
「電極」係連接至電源或接地之導電材料。
「共形」係指共形材料完全與材料或其上存在該材料之物體之表面完全接觸,在其表面之後包括彎曲、凹陷及凸起。
術語「熱」用於表示連接至高壓之電極,而「接地」用於表示連接至地面之電極。在使用來產生HVCP時,此等術語亦用於表示分別連接至高壓及接地之電極。
「平行於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係指所有曲率半徑都平行於電極表面。當向下看電極表面時(諸如在圖1中),曲率係在該表面之拐角處的觀察到之曲率。
「垂直於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係指並非所有曲率半徑都平行於電極表面。曲率係在觀察電極邊緣時(諸如在圖2中)觀察到之曲率。
用反應性氣體經濟有效地工業處理產品、表面或空間需要具有合理使用壽命並有效產生反應性氣體之DBD系統。DBD系統之實驗測試將電極總成表示為DBD系統之最短使用壽命組件。藉由11次以上之反覆對電極總成之替代設計、材料及構造進行廣泛測試已經識別出不僅用於延長電極總成之使用壽命而且自包含電極總成之DBD系統有效地產生反應性氣體的重要元件。此外,對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及調節器之替代設計、材料及構造之廣泛測試已經識別出用於有效反應性氣體產生的重要元件。本發明利用此等測試結果來提供創新的電極及電極總成。此外,本發明亦包括創新的電極固持器總成、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以及調節器。另外,本發明亦包括創新的產品處理總成。
圖1係自上面觀察之電極100 的圖示。該電極具有電極邊緣102 ,該電極邊緣連接第一電極表面104 及第二電極表面114 (未展示;如圖2所示)。該電極亦具有電極突片106 ,該電極突片包括電極突片孔108 。電極邊緣之曲率包括平行邊緣110 及垂直邊緣112 之曲率。在圖中,ET 表示電極厚度,EL 表示電極長度,並且EW 表示電極寬度。此外,TL 表示突片長度,並且TW 表示突片寬度。
圖2係藉由截面E-E觀察之電極100 之截面的圖示。展示了第一電極表面104 及第二電極表面114 以及垂直邊緣112 。在圖中,ET 表示電極厚度。
電極由金屬板形成,該金屬板具有被倒圓化成半圓形(即,外圓角形)之邊緣及圓角。邊緣及拐角之倒圓化對於電極總成之壽命係重要的,因為它減小了介電材料所曝露之電場應力。當施加電壓超過10 kV時,早期的電極總成設計(電極邊緣平行於曲率僅為3/8吋曲率半徑之電極表面(即,拐角)並且由0.04吋厚之薄銅製成)在拐角及邊緣處具有高介電質失效發生率。較佳地,電極邊緣之平行於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為至少2.5 cm (或至少1吋),包括2.5 cm至1000 cm (或1吋至400吋),包括3、4、5、10、15、20、50、100及500 cm (或1.5、2、2.5、3、10、20、50、100、200及300吋)。較佳地,電極邊緣之垂直於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為至少0.6 cm (或至少0.25吋),包括0.6 cm 至15 cm (或0.25吋至6吋),包括0.7、0.8、0.9、1、2、3、5及10 cm (或0.3、0.4、0.5、0.6、0.8、1、2、3及4吋),但對於高達60 kV之施加電壓,電極邊緣之垂直於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小至0.1 cm (0.04吋)可能係合適的。
該電極由諸如銅或鋁之類的導電材料製成。對於較大電極,鋁係較佳的以避免重量過大。亦可存在帶具有期望尺寸及形狀之電極之非導電芯,該非導電芯完全塗覆或鍍有導體(諸如銀或金)以形成電極。此外,可能希望避免非常平坦的光滑電極表面,以提高對圍封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以及電極邊緣之介電質之黏合性。取決於要產生之反應性氣體之量及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功率來選擇電極表面之表面積。較佳地,該電極可具有30 cm至300 cm (12吋至120吋)之電極長度EL ,包括35、40、45、50、65、80、100及200 cm (15、20、25、30、35、50、80及100吋)。較佳地,該電極可具有15 cm至150 cm (6吋至60吋)之電極寬度EW ,包括20、25、30、35、50、75、100及125 cm (7、8、9、10、15、20、25、30、40及50吋)。較佳地,該電極具有與電極邊緣之垂直於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之曲率半徑相同或類似的電極厚度ET
圖3係自上面觀察之電極總成120 的圖示。電極總成包括共形介電質122 ,該共形介電質圍封第一電極表面及第二電極表面以及電極邊緣。第一工作表面124 在第一電極表面上,其間具有共形介電質。類似地,第二工作表面125 (未展示;如圖4所示)在第二電極表面上,其間具有共形介電質。亦展示了引線總成126 ,該引線總成包括與電極電接觸之引線128 (未展示;如圖4所示)。在圖中,AL 表示電極總成長度,並且AW 表示電極總成寬度。
圖4係藉由截面A-A觀察之電極總成120 之截面的圖示。展示了電極100 、共形介電質122 、第一工作表面124 及第二工作表面125 。亦展示了引線總成126 ,該引線總成包括引線128 。在圖中,AT 表示電極總成厚度。
重要的是介電質與電極保持共形,因為在介電質-電極界面處之缺陷(諸如氣泡)將會顯著地縮短電極總成之使用壽命。此係藉由測試含有偶然缺陷或氣泡之設計來判定的,該等偶然缺陷或氣泡係介電材料失效之位置。實現此情形之一種方式係藉由將液體真空澆鑄至模具中來將電極密封至可聚合液體介電材料(諸如環氧樹脂)中,其中電極懸浮在該模具之中心。類似地,可在電極周圍注射模製聚合物以形成電極總成。替代地,可將薄介電質(諸如8690 STATICIDE®丙烯酸共形塗層)塗覆至電極表面上以形成共形塗層,然後將剩餘厚度之介電質(諸如環氧玻璃複合物(例如,諸如可自ACCULAM®獲得之EPOXYGLAS G10或FR4))形成為框架,其中共形塗覆之電極使用例如環氧樹脂(諸如未填充環氧樹脂結構黏合劑之RESINLAB® EP750 CLEAR食品級雙組分)被密封至框架中。介電質之尺寸穩定性及耐熱性以及包括任何黏合劑或膠水之介電材料之間的黏合強度係重要的,該黏合強度在早期版本由聚丙烯及聚矽氧填縫劑(silicone caulk)製備時被判定。尤其係在電極總成之工作表面上,抵抗來自反應性氣體之氧化及抵抗由HVCP產生之紫外(UV)輻射亦係重要的。介電質之厚度在電極之兩側應當相同,並且延伸超過電極,從而形成圍繞金屬導體之周邊;在圖3中,該周邊具有沿總成寬度AW 之長度X 及沿總成長度AL 之寬度Y 。介電質之厚度取決於用於電極之電壓,以及在期望使用壽命期間電壓之可變性:較佳地,介電質之厚度提供了與用於電極之電壓之至少110%相對應的擊穿電壓,更佳地,提供了與用於電極之電壓之至少130%相對應的擊穿電壓,並且最佳地,提供了與用於電極之電壓之至少150%相對應的擊穿電壓。當電極之電壓為至少60 kV時,較佳地X 為至少1.5 cm (或至少0.625吋),並且Y 為至少2.8 cm (或至少1.125吋)。當電極之電壓為至少60 kV時,較佳地,介電質在電極上面及下面都具有至少0.9 cm (至少3/8吋)之厚度。XY 以及介電質在電極上面及下面之厚度之上限由於電極總成之重量及物理尺寸而受到處理電極總成之難度的限制。無論電極總成用作熱電極總成抑或接地電極總成,它們都係相同的。
較佳地,電極總成之第一工作表面及第二工作表面包含玻璃。藉由研究幾種不同電極總成設計,判定環氧樹脂材料不能經受來自反應性氣體之UV輻射及氧化的長期影響。亦判定了所產生之反應性氣體之量受到對工作表面之材料選擇的影響。與雲母相比,玻璃產生約兩倍之反應性氣體。特別較佳的是已經進行離子交換以增加韌性及抗損壞性之鹼性鋁矽酸鹽薄板玻璃,諸如具有NATIVE DAMAGE RESISTANCETM (Corning)之GORILLA®玻璃3。較佳地,玻璃具有約2 mm之厚度並且具有斜邊緣。因為玻璃具有不同於環氧樹脂之膨脹係數,所以它應當用彈性體黏合劑(諸如鉑固化之雙組分有機矽樹脂(例如,DOW CORNING® 3-4207介電堅韌凝膠))附接至表面。每一電極總成係用手操作的(即,它們具有不可重疊之鏡像),並且可用「右手」或「左手」之相對名稱來表示。
引線總成及引線與電極突片之附接可能對電極總成之壽命產生顯著影響。較佳地,引線焊接至金屬螺釘(諸如黃銅),該金屬螺釘被擰入電極突片孔中。金屬部件應當用環氧樹脂黏合劑黏接在適當位置,並且進一步受到例如填充有環氧樹脂黏合劑之環氧樹脂玻璃複合管的保護,並且最後用聚偏二氟乙烯(PVFD)管覆蓋,所有此等進一步用環氧樹脂黏合劑密封。替代地,可使用multilam型插頭及插口將導線附接至電極。該插口具有附接至金屬電極之螺紋端。該插口受到模製環氧樹脂管的保護,該環氧樹脂管利用介電質進行真空澆鑄。該插頭被焊接至具有模製矽護罩之導線連接器之端部,該模製矽護罩附接至插頭上方之導線絕緣體。護罩及插頭被塗覆有絕緣矽脂(dielectric silicone grease),並且被插入該管中以保護插口,並且插頭被接合在插口中。該絕緣矽脂提供了氣密高壓連接,該氣密高壓連接消除空氣並防止對插口及插頭之電暈放電。此種可移除式插頭總成允許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中之任何插槽中使用任何右手或左手電極。
希望電極總成在10 kV之電壓、更佳地30 kV之電壓、最佳地60 kV之電壓時具有至少20小時或至少30小時之使用壽命。在最理想的形式中,電極總成在60 kV之電壓時具有至少300小時之使用壽命。替代地,電極總成在76 kV之電壓時具有至少20小時或至少30小時之使用壽命。
圖5展示了電極固持器總成130 的圖示。電極固持器總成包括電極固持器框架132 及電極固持器底座134 。電極總成120 各自裝配至存在於電極固持器框架中之插槽中,其中每一電極之電極突片及每一電極總成之引線總成突出至電極固持器框架之外部,以允許電連接至高壓電源。該圖亦展示了在電極固持器總成內定向及組織電極總成以簡化連接分裂磁極高壓電源之便捷方式。電極固持器總成之一側可用「夾具之正側」之相對標記來表示,而相對側可用「夾具之負側」之相對標記來表示,其中圖中所示之名稱「P」及「N」代表每一熱電極之極性(電極在圖中亦被編號)。藉由使電極固持器總成之每一側上之相鄰電極之引線總成交替,每一電極總成之兩個工作表面將參與形成HVCP並產生反應性氣體。此外,存在於電極固持器總成之同一側上之所有引線都連接至相同極性之高壓電源。最後,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之頂部及底部之電極連接至接地。接地電極之存在防止在電極固持器總成外部對累積在電極總成之每一端之非活性側上之電荷進行放電。在圖中,兩個電極不可見-「右手P2」及「右手P4」。如圖所示,端部熱電極與相鄰接地電極之間的間隙被阻塞以進一步抑制在電極固持器總成外部放電,並且防止空氣或工作氣體在接地電極總成與相鄰熱電極總成之間流動。
圖6係電極固持器總成130 之剖視圖的圖示。該圖用於展示相鄰電極總成對120 之間的有效電極間隙140 。在圖中,EG 係指電極間隙尺寸。每一有源電極間隙將產生HVCP及反應性氣體。每對熱電極總成之間的電極間隙尺寸相同。較佳地,接地電極總成與相鄰熱電極總成之間的間隙小於電極間隙尺寸。特定電極間隙基於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工作電壓來選擇,其中電極間隙EG 為1.25 cm至6.25 cm (0.5吋至2.5吋),包括1.5、2、2.5、3、3.5、4、4.5、5及6吋(0.75、1、1.25、1.5、1.75、2及2.25吋)係較佳的。電極總成之數量基於活性氣體產生器之工作功率來選擇,並且較佳地為奇數個熱電極總成,諸如3、5、7、9、11、13、15、17、19、21及23個。亦可使用偶數個熱電極總成。通常,僅使用2個接地電極總成,電極固持器總成之每一端上有一個接地電極總成。
較佳地,電極固持器包括絕緣無機材料,諸如雲母、雲母複合物、玻璃、玻璃複合物或陶瓷或陶瓷複合物。使用環氧樹脂玻璃複合物作為固持器材料之幾個實驗證明,由於反應性氣體之UV輻射及氧化的影響,它不能提供長的使用壽命。
圖7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的圖示,其中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之剖視圖展示了內部細節。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包括兩個主要部件: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及過濾器總成160 ,它們藉由連接器管道158 連接。亦存在工作氣體進入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進氣管道180 及反應性氣體離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排氣管道170
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包括電極固持器總成130 ,該電極固持器總成具有兩個內部管道154154 ,此兩個內部管道將電極固持器總成流體連接至進氣管道及排氣管道。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亦包括第一功率分配器157 、第二功率分配器159 及迴路接地總成156 ,該迴路接地總成用於向電極提供功率並使接地接地(未展示與電極固持器總成中之電極總成之電連接)。產生器機櫃152 將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不同部件固持在一起。圖中亦展示了狀態燈151 以通知使用者何時向電極總成供電或者打開產生器機櫃係安全的。最後,圖中亦展示了用於量測工作氣體之露點的露點感測器162 及用於量測進入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工作氣體之量的質量氣流感測器164
圖8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側視圖的圖示。展示了用於向第一功率分配器供電之第一功率輸入190 、用於向第二功率分配器供電之第二功率輸入194 ,以及用於將迴路接地總成電連接至接地之接地迴路192
圖9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局部視圖的圖示,展示了視情況選用之鼓風機184 及鼓風機排氣裝置182 。當在房間中使用時,視情況選用之鼓風機可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一部分以用於對房間內(諸如手術室、被微生物此類病毒或細菌污染之房間,包括遊輪艙室,或被包括化學戰劑之毒素污染之空間;並且包括殺死病毒或使它們沒有傳染性,例如諾羅病毒、麻疹、輪狀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非洲豬瘟病毒、禽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並且使朊病毒沒有傳染性)之表面進行消毒,或者提供用於產生及輸送反應性氣體之行動台。
圖10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及調節器200 的示意圖。調節器200 控制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空氣(或另一種工作氣體)通過進氣管道180 進入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以允許由露點感測器162 及質量氣流感測器164 進行感測。露點感測器及質量氣流感測器可位於工作氣體通過過濾器總成160 及過濾器166 (諸如HEPA過濾器)之前或之後。此外,質量氣流感測器亦可量測工作氣體之溫度,或者可使用單獨的溫度感測器。工作氣體自過濾器總成通過連接器管道158 ,並進入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在此由工作氣體及HVCP產生反應性氣體。然後,反應性氣體被鼓風機184 吹動進入排氣管道170 ,該鼓風機由鼓風機控制器186 控制。然後將反應性氣體輸送至用於處理產品、表面或房間之期望位置。
如圖10所示,調節器200 包括功率輸入202 及輸入/輸出介面204 、(CPU)208 (諸如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用於允許人類使用者控制調節器之控件214 、電腦可讀記憶體210 ,以及人類使用者介面212 (諸如HMI顯示螢幕),所有此等都進行電通信。同樣進行電通信的亦有可調變壓器216 ,該可調變壓器允許人類使用者(在CPU及存在於電腦可讀記憶體上之任何軟體及/或資料的幫助下)控制流向高壓變壓器218 之電壓,該高壓變壓器進而向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供電。如圖所示,高壓變壓器係升壓變壓器,該升壓變壓器由來自分相變壓器(亦稱為單相三線制變壓器)之家用電源供電,但亦可使用其它類型之高壓變壓器。被供應至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電壓可取決於高壓變壓器而變化,但較佳地,兩個磁極之間的電壓差在30 kV至120 kV之範圍內(即,每一磁極供應15 kV至60 kV,因為交流電(AC)具有180°相位差)。包括空調單元206 以移除調節器內產生之廢熱。藉由輸入/輸出介面自各種感測器(諸如鼓風機狀態指示器222 、入口閥指示器224 、出口閥指示器226 及燃氣爐指示器228 )收集之資料可被顯示給使用者,並且用於在操作不安全時防止反應性氣體產生器進行操作。此資訊亦可用於控制狀態燈151 (如圖7所示,但圖10中未展示)之操作,該狀態燈亦可與調節器或反應性氣體產生器進行電通信。同樣藉由輸入/輸出介面中之連接,可藉由鼓風機控制器控制視情況選用之鼓風機。最後,網路連接220 可用於向調節器發送資訊/自調節器接收資訊,或者用於調節器之遠端控制或程式化。
在分相變壓器中,變壓器上之(輸入)初級繞組係單相的,(輸出)次級繞組係中心分接頭的,並且中心分接頭連接至接地中性點。變壓器中心之任一端具有端對端電壓之一半。使用此種類型之變壓器之優點在於,它減小了導線導體尺寸以及減小了到達電極之導線絕緣體之厚度,因為導線僅需要承載一半的電壓。此係有必要的,因為電極以需要在導線連接器上具有緊彎曲半徑之此種方式堆疊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中。例如,一個電極總成可被供應+40 kV (AC),而相鄰電極總成被供應-40 kV (AC),從而賦予電極總成之間80 kV (AC)之電壓差。
為了對於給定功耗最有效地產生反應性氣體,基於電極間隙尺寸選擇電壓。更具體地,電極間隙尺寸愈大,產生HVCP所需之電壓(稱為起燃電壓)就愈大。當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以高於起燃電壓25%至30%之間的電壓操作時,發生有效反應性氣體產生。較高電壓不能有效地產生反應性氣體。例如,2.5 cm (1吋)電極間隙將具有48 kV之起燃電壓,並且當以60 kV至65 kV操作時將最有效地產生反應性氣體。在另一實例中,3.75 cm (1.5吋)電極間隙將具有72 kV之起燃電壓,並且當以90 kV至95 kV操作時將最有效地產生反應性氣體。而且,對於其它相同的裝置,當以25%至30%之間的起燃電壓操作時,電極間隙尺寸增加1.25 cm (0.5吋)將導致活性氣體產生器之功率大約加倍。提供具有1 kW、8 kW及30 kW功率輸出之高電壓之調節器係較佳的。
圖11係產品處理總成300 的示意圖。該產品處理總成可係穀物乾燥機,該穀物乾燥機被改良以同樣允許用反應性氣體處理產品。該圖包括製程物流識別符以幫助理解產品(諸如穀物、水果、種子、堅果、其基本形式,以及可移動通過流化床之任何產品)之流動。諸如空氣之類的工作氣體通過過濾器總成160 進入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電連接至調節器200 。然後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反應性氣體,該反應性氣體流過鼓風機184 ,並在進入流化床306 之前進入製程物料流4 。空氣(或另一種氣體)通過流化床鼓風機302 進入。因為產品處理總成亦可用於乾燥產品(諸如穀物),所以亦可存在流化床加熱器304 ,但在用反應性氣體處理產品期間通常不開啟它。然後空氣進入流化床過濾器316 以移除灰塵或其它顆粒,然後進入製程物料流4 。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反應性氣體可在空氣進入流化床鼓風機之前與製程物料流3 中之空氣混合。
反應性氣體進入流化床306 。產品亦在產品入口312 處進入流化床,通過流化床306 ,然後在產品出口314 處離開,在此它作為製程物料流2 收集。將產品曝露於流化床中之反應性氣體並由其處理。然後,反應性氣體行進至視情況選用之夾帶產品分離器308 以移除任何夾帶產品,然後通過排氣鼓風機310 離開該總成。儘管用流化床型穀物乾燥機進行說明,但可使用其它類型之連續流動式乾燥機來代替流化床,諸如在「改良穀物乾燥之能量效率(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Grain Drying)」ENCON2.3簡報(2012年12月) (可自blogs.extension.org/encon1/files/2012/12/FS_FlowDryers.pdf獲得)中描述之彼等連續流動式乾燥機。亦可使用穿孔帶式輸送機,其中物品被置放在輸送機上並通過隧道,在該隧道中,間隔開之噴嘴使反應性氣體穿過物品。視情況,反應性氣體可作為工作氣體被回饋至該總成中。
圖12係用反應性氣體410 處理房間400 或其它圍封空間之兩種組態的圖示。在第一組態中,包括反應性氣體產生器150 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被置放在房間內。電連接至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調節器200 被置放在房間外部,以避免將其曝露於反應性氣體。在圖中,調節器被置放在藉由門406 與房間隔開之走廊404 中。反應性氣體通過鼓風機184 吹入房間,使得該反應性氣體可處理房間表面408 或對其進行消毒。在用於處理房間之替代組態中,包括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存在於空氣處理管道系統402 中,該空氣處理管道系統用於向房間提供熱及/或空氣調節。藉由此種方式,不需要鼓風機作為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一部分,因為在空氣處理管道系統中使用之鼓風機可用於將反應性氣體吹入房間。當藉由此種方式使用時,應當選擇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所有組件以抵抗由於反應性氣體引起之損壞。
實例
測試了幾種不同電極總成。每一後續電極總成被設計成防止失效機制,該失效機制結束了先前電極總成設計之使用。隨著出現最快之失效機制被消除,並且電極總成之使用壽命延長,較高電壓及較長使用壽命揭示了新的失效機制,此等新的失效機制各自依次被解決。在下面之表1至3中描述了幾種不同電極總成。並非所有測試之電極總成都包括在表中。版本11已構建,但測試尚未完成。
表1:電極開發(版本1至4)
電極總成版本 1 2 3 4
              
電壓範圍 kV 15至50 15至50 15至50 15至50
電極間隙尺寸 1/4"至1" 1/4"至1" 1/4"至1" 1/4"
電極拐角上之半徑 3/8" 3/8" 3/8" 3/8"
介電材料厚度 1/8" 1/8" 邊緣以45°斜切 3/32" 1.1 mm顯示玻璃被置放在頂表面及底表面上。 1/8"
介電材料邊緣至電極之距離 3/8" 3/8" 3/8" 3/8"
電極厚度 0.04" 0.04 0.04 0.04
電極邊緣上之半徑
構建方法 將金屬電極夾在介電材料之間並用聚矽氧填縫劑沿電極周邊密封。 將金屬電極夾在介電材料之間並用聚矽氧填縫劑沿周邊密封。將新的插頭導線焊接並密封至電極上。 將金屬電極夾在介電材料之間並用聚矽氧填縫劑密封在一起。將玻璃塗覆在介電質上並用聚矽氧填縫劑膠合在一起。 將金屬電極夾在介電材料之間。圍繞周邊對聚丙烯進行熱焊縫。
失效模式 在電極總成拐角上沿填縫劑與聚丙烯之間的黏結線失效。與電極之導線連接失效。 在拐角上沿黏合線失效。注意到電極總成之聚丙烯表面變鈍。 在電極總成拐角上沿黏合線失效。玻璃在機械處理時易碎。 介電質尺寸不穩定,導致弱焊接。
平均運行失效時間 在小於60 kV時3小時至5小時。 在小於60 kV時1小時至2小時。 在小於60 kV時1小時至2小時。 0小時。
表2:電極開發(版本5至8)
電極總成版本 5 6 7 8
              
電壓範圍 kV 25至80 25至80 40至100 40至100
電極間隙尺寸 1/2"至1.5" 1/2"至1.5" 1"至2" 1"至2"
電極拐角上之半徑 3/8" 1" 1" 1"
介電材料厚度 1/4" 11/32" 3/8" 3/8"
介電材料邊緣至電極之距離 1至1/16"在流動路徑中 1/2"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之側面上。 1至1/8"在流動路徑中 7/8"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之側面上。 1至1/8" 1至1/8"
電極厚度 0.04 0.04 0.04 0.04
電極邊緣上之半徑
構建方法 用環氧樹脂將黏結線密封在電極上面。用1.1 mm玻璃覆蓋電極總成工作面。 用環氧樹脂將黏結線密封在電極上面。將突片移動至電極固持器總成之側面。用2 mm GORILLA®玻璃覆蓋電極總成工作面。 用環氧樹脂將黏結線密封在電極上面。增大突片長度。在電極上使用共形塗層。用2 mm GORILLA®玻璃覆蓋電極總成工作面。 用環氧樹脂將兩條黏結線密封在雲母複合物之電極之每一側。電極上有共形塗層。
失效模式 拐角上電極中線失效。與電極之插頭連接失效。在整個玻璃中失效。 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一側之電極中線失效。 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一側之電極中線失效。與電極之導線連接不頻繁失效。 黏結線處弱。無明顯失效,但自電極總成之邊緣起弧。
平均運行失效時間 在小於60 kV時10小時至15小時。 在最高60 kV時20小時至30小時。 在60 kV時無失效(300+小時)。在76 kV時20小時至30小時。 在60 kV所操作3小時。測試由於起弧而結束。
表3:電極開發(版本9至11)
電極總成版本 9 10 11
           
電壓範圍 kV 40至100 40至100 40至100
電極間隙尺寸 1"至2" 1"至2" 1"至2"
電極拐角上之半徑 1" 1" 1"
介電材料厚度 3/8" 3/8" 3/8"
介電材料邊緣至電極之距離 1至1/8" 1至1/8" 1至1/8"
電極厚度 0.04 0.04 1/4"
電極邊緣上之半徑
構建方法 版本7 構建了新設計以將導線密封至電極上,其特徵在於,在被密封至電極總成之介電質管內部用環氧樹脂灌封導線。在電極上有共形塗層。 版本9 在電極上構建了共形塗層,然後用雲母帶覆蓋電極總成之邊緣,該雲母帶用環氧樹脂附接至電極總成上。 版本9 構建了在電極上塗敷有共形塗層之電極。電極邊緣具有全圓角半徑1/4"。
失效模式 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一側之電極總成中線失效。 在電極固持器總成一側之電極總成中線失效。   
平均運行失效時間 在76 kV時20小時至30小時。 在76 kV時20小時至30小時。   
100:電極 102:電極邊緣 104:第一電極表面 106:電極突片 108:電極突片孔 110:平行邊緣 112:垂直邊緣 114:第二電極表面 120:電極總成 122:共形介電質 124:第一工作表面 125:第二工作表面 126:引線總成 128:引線 130:電極固持器總成 132:電極固持器框架 134:電極固持器底座 140:有效電極間隙 150:反應性氣體產生器 151:狀態燈 152:產生器機櫃 154:內部管道 156:迴路接地總成 157:第一功率分配器 158:連接器管道 159:第二功率分配器 160:過濾器總成 162:露點感測器 164:質量氣流感測器 166:過濾器 170:排氣管道 180:進氣管道 182:鼓風機排氣裝置 184:鼓風機 186:鼓風機控制器 190:第一功率輸入 192:接地迴路 194:第二功率輸入 200:調節器 202:功率輸入 204:輸入/輸出介面 206:空調單元 208:CPU 210:電腦可讀記憶體 212:人類使用者介面 214:用於允許人類使用者控制調節器之控件 216:可調變壓器 218:高壓變壓器 220:網路連接 222:鼓風機狀態指示器 224:入口閥指示器 226:出口閥指示器 228:燃氣爐指示器 300:產品處理總成 302:流化床鼓風機 304:流化床加熱器 306:流化床 308:夾帶產品分離器 310:排氣鼓風機 312:產品入口 314:產品出口 316:流化床過濾器 400:房間 402:空氣處理管道系統 404:走廊 406:門 408:房間表面 410:反應性氣體 A-A:截面 AL:電極總成長度 AT:電極總成厚度 AW:電極總成寬度 E-E:截面 EG:電極間隙尺寸 EL:電極長度 ET:電極厚度 EW:電極寬度 TL:突片長度 TW:突片寬度 X:長度 Y:寬度
提供以下附圖以幫助說明本申請案之產品、裝置及方法,但其它變化及組態亦係可能的。附圖沒有按比例繪製,為了清楚起見而增大或減小一些部件之尺寸。
圖1係自上面觀察之電極的圖示。
圖2係藉由截面E-E觀察之電極之截面的圖示。
圖3係自上面觀察之電極總成的圖示。
圖4係藉由截面A-A觀察之電極總成之截面的圖示。
圖5係電極固持器總成的圖示。
圖6係電極固持器總成之剖視圖的圖示。
圖7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的圖示,其中反應性氣體產生器之剖視圖展示了內部結構。
圖8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側視圖的圖示。
圖9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之局部視圖的圖示,展示了視情況選用之鼓風機及鼓風機排氣裝置。
圖10係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及調節器的示意圖。
圖11係產品處理總成的示意圖。
圖12係用反應性氣體處理房間或其它圍封空間之兩種組態的圖示。
120:電極總成
130:電極固持器總成
134:電極固持器底座
140:有效電極間隙
EG:電極間隙尺寸

Claims (32)

  1. 一種電極總成,其包含: (a)    一導電電極,其具有 (i)     一第一電極表面, (ii)    一第二電極表面,其與該第一電極表面相對, (iii)   一電極邊緣,其連接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及 (iv)   一電極突片,其用於與該電極形成一電連接, (b)    一介電質,其圍封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以及該電極邊緣,及 (c)    在該第一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一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一工作表面與該第一電極表面之間, 其中該介電質與該第一電極表面、該第二電極表面及該電極邊緣共形。
  2. 一種電極總成,其包含: (a)    一導電電極,其具有 (i)    一第一電極表面, (ii)   一第二電極表面,其與該第一電極表面相對, (iii)  一電極邊緣,其連接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及 (iv)   一電極突片,其用於與該電極形成一電連接, (b)    一介電質,其圍封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以及該電極邊緣, (c)    在該第一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一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一工作表面與該第一電極表面之間, 其中該電極總成在60 kV時具有至少300小時之一使用壽命。
  3.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係平面的。
  4.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進一步包含(d)在該第二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二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二工作表面與該第二電極表面之間。
  5.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第一工作表面包含玻璃。
  6. 如請求項4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第一工作表面包含玻璃,且該第二工作表面包含玻璃。
  7. 如請求項6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玻璃具有至少1 mm之一厚度。
  8. 如請求項3之電極總成,其中該電極邊緣之與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平行之一曲率半徑為至少1吋。
  9. 如請求項3之電極總成,其中該電極邊緣之與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垂直之一曲率半徑為至少0.25吋。
  10. 如請求項8之電極總成,其中該電極邊緣之與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垂直之一曲率半徑為至少0.25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第一工作表面具有至少359 in2 之一面積。
  12. 如請求項6之電極總成,其中該玻璃具有一斜邊緣。
  13.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進一步包含圍封該介電質之一介電框架。
  14. 如請求項1或2之電極總成,其中: 該電極邊緣之與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平行之一曲率半徑為至少12 mm; 該介電質具有至少6 mm之一厚度; 該電極具有至少2.5 mm之一厚度;且 該電極邊緣之與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垂直之一曲率半徑為至少6.3 mm。
  15. 一種電極固持器總成,其包含: (1)    一電極固持器底座, (2)    在該電極固持器底座上之一電極固持器框架,及 (3)    在該電極固持器框架中之複數個電極總成, 其中該電極固持器底座及該電極固持器框架包含一絕緣無機材料, 每一電極總成之間的一電極間隙尺寸為至少0.5吋,且 每一電極總成包含 (a)    一導電電極,其具有 (i)    一第一電極表面, (ii)   一第二電極表面,其與該第一電極表面相對, (iii)  一電極邊緣,其連接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及 (iv)   一電極突片,其用於與該電極形成一電連接, (b)    一介電質,其圍封該第一電極表面及該第二電極表面以及該電極邊緣, (c)    在該第一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一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一工作表面與該第一電極表面之間,及 (d)    在該第二電極表面上之一第二工作表面,其中該介電質存在於該第二工作表面與該第二電極表面之間。
  16. 一種電極固持器總成,其包含: (1)    一電極固持器底座, (2)    在該電極固持器底座上之一電極固持器框架,及 (3)    在該電極固持器框架中之複數個電極總成,每一電極總成係如請求項10之電極總成, 其中該電極固持器底座及該電極固持器框架包含一絕緣無機材料,且 每一電極總成之間的一電極間隙尺寸為至少0.5吋。
  17. 一種電極固持器總成,其包含: (1)    一電極固持器底座, (2)    在該電極固持器底座上之一電極固持器框架,及 (3)    在該電極固持器框架中之複數個電極總成,每一電極總成係如請求項4之電極總成, 其中該電極固持器底座及該電極固持器框架包含一絕緣無機材料,且 每一電極總成之間的一電極間隙尺寸為至少0.5吋。
  18. 一種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其包含: (I)    一產生器機櫃, (II)   在該產生器機櫃中之如請求項15之電極固持器總成, (III)  在該機櫃之一第一側上之一進氣管道,及 (IV)  在該機櫃之一第二側上之一排氣管道,該第二側與該機櫃之該第一側相對。
  19. 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其進一步包含(V)一過濾器總成,該過濾器總成在該進氣管道與該產生器機櫃之間,該過濾器總成含有一過濾器。
  20. 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其進一步包含 (VI)     在該產生器機櫃中之一第一功率分配器,其電連接至該等電極之一第一部分, (VII)   在該產生器機櫃中之一第二功率分配器,其電連接至該等電極之一第二部分,及 (VIII)  在該產生器機櫃中之一接地迴路總成,其電連接至2個電極。
  21. 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其進一步包含 (IX)  一鼓風機,其附接至該排氣管道,及 (X)   一鼓風機排氣裝置,其附接至該鼓風機。
  22. 一種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其包含: (A)   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及 (B)   一調節器,其電連接至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 其中該調節器包含一高壓變壓器以向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提供高壓。
  23. 一種產品處理總成,其包含: 一流化床,及 如請求項22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其被連接以向進入該流化床之空氣供應由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之反應性氣體。
  24. 一種產生反應性氣體之方法,其包含用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反應性氣體。
  25. 一種自一產品移除黴菌毒素或對一產品進行消毒之方法,其包含在如請求項23之產品處理總成中使該產品與反應性氣體接觸。
  26. 一種對一房間內之表面進行消毒之方法,其包含使該房間內之表面與由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之反應性氣體接觸。
  27. 一種用如請求項22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對一房間內之表面進行消毒之方法,其包含使該房間內之表面與由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之反應性氣體接觸; 其中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在該房間內,且該調節器在該房間外部。
  28. 一種用如請求項22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總成對一房間內之表面進行消毒之方法,其包含使該房間內之表面與由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之反應性氣體接觸; 其中該反應性氣體產生器在流體連接至該房間之一管道中,且該調節器在該房間外部。
  29. 一種殺死一房間內之表面上之病毒之方法,其包含使該房間內之表面與由如請求項18之反應性氣體產生器產生之反應性氣體接觸。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房間係一遊輪艙室。
  31.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該等病毒包含諾羅病毒。
  32.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等病毒包含冠狀病毒。
TW109122928A 2020-07-07 2020-07-07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TW2022032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2928A TW202203287A (zh) 2020-07-07 2020-07-07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2928A TW202203287A (zh) 2020-07-07 2020-07-07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287A true TW202203287A (zh) 2022-01-16

Family

ID=8078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928A TW202203287A (zh) 2020-07-07 2020-07-07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032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14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ystem and use thereof
GB2529173A (en) Flexible electrode assembly for plasma generation and air duc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JP2015107487A5 (zh)
JP2007294180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8290735A (zh) 一种冷等离子体臭氧发生器
JP4070546B2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TW202203287A (zh) 電極總成、介電屏蔽放電系統及其用途
CN212696257U (zh) 电极组件、电极保持器组件、反应性气体生成器及其组件和产品处理组件
KR20160063297A (ko) 플라즈마 처리수 제조 장치 및 활성 가스 발생 장치
KR102288840B1 (ko) 공기 소독 장치 및 그 사용 방법
US2023029242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JP2003178899A (ja) イオン化装置用電源の電流制御回路
EP1548906B1 (en) Ion generating device, ion generator having ion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having ion generator
KR101649865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수 제조 장치 및 활성 가스 발생 장치
WO2022265006A1 (ja) プラズマ発生ユニット、プラズマ発生装置及び殺菌システム
KR101841555B1 (ko) 플라즈마를 이용한 이미용장치
KR200494795Y1 (ko) 플라즈마 바이러스 크리너
JP2006228513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US20080193327A1 (e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 Gaseous Medium With Plasma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Such A Device Against Inflammation And/Or Explosion
KR100838408B1 (ko) 플라즈마 반응기
JP432215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14811817A (zh) 杀菌模块、空气净化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Potivejkul et al. A development design of ozone generator with a new helix coil electrode for micro bacterial disinfection in hospitals
WO202400662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usable for affecting fluid flow
Park et al. A study of the space sterilization device using atmospheric-pressure DBDs pl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