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0319A - 連動剎車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連動剎車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0319A
TW202140319A TW109113273A TW109113273A TW202140319A TW 202140319 A TW202140319 A TW 202140319A TW 109113273 A TW109113273 A TW 109113273A TW 109113273 A TW109113273 A TW 109113273A TW 202140319 A TW202140319 A TW 2021403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linkage
cable
assembly
brake c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7267B (zh
Inventor
黃漢珍
Original Assignee
黃漢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黃漢珍 filed Critical 黃漢珍
Priority to TW109113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26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26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0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31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包含有:一固定座、一剎車把手、一連動單元;該固定座安裝在一龍頭,並且該固定座提供該剎車把手連接,該連動單元安裝在該剎車把手,其中:剎車把手上的一連動單元採用槓桿設計,利用前、後剎車線與連動單元相對位置可自動調整剎車線的位置,平均分布剎車力道;達到使用方便、結構簡單容易組裝之功效。

Description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本發明關於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重新設計自行車連動剎車結構,簡化習用結構零組件過多的缺失,簡化的連動剎車結構能提升組裝效率,提高產品產量。
按,申請人先前所申請之新型第86210399、88214460、89201453、89208392、89219206、M320532號,其單把手雙輪剎車之結構,係在提供雙輪同步剎車,以及在前輪剎車線斷線時,該單把手雙輪剎車器亦可提供該未斷線之剎車線維持其剎車功能,前述的產品上市,受到國內外自行車業者歡迎並且使用。
申請人仍持續研發,且在同步剎車後所生之問題從事該結構之先後輪剎車隨後再前輪剎車作功能性之補強,以顯現該改進後之效果。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以前述案件為基礎,進一步重新設計自行車連動剎車結構,簡化習用結構零組件過多的缺失,簡化的連動剎車結構能提升組裝效率,提高產品產量。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前剎車線與後剎車線分別連接在連動單元,並且設置一S彈扣,能固定前剎車線與後剎車線之位置,免除習用額外以一螺絲鬆弛後迫緊的調整剎車力道的 結構,如此,可避免耗費時間調整前、後剎車線的適當位置及節省成本。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即是提供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在剎車把手上的一連動單元採用槓桿設計,可自動調整剎車線的位置,並且透過一連接鉤接合在固定座與連動單元之間,平均分布剎車力道,並透過該連接鉤預防前、後剎車線斷線時作為援備剎車。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在剎車過程中,即使一條剎車線斷線,利用連接鉤仍可維持剎車功能運行。
可以達到上述目的之結構者,主要包含有:一固定座、一剎車把手、一連動單元、一彈扣單元、一連接鉤所構成;
前述的固定座係安裝於一龍頭,該固定座由上而下依序包含有一後剎車線導入孔、一前剎車線導入孔、一容置部、一樞接孔、一鎖定部;該後剎車線導入孔係提供一後剎車總成組裝,該後剎車線導入孔用於該後剎車總成之一後剎車調整旋鈕組裝,並且該後剎車總成之一後剎車線係安裝於該後剎車調整旋鈕內;該前剎車線導入孔係提供一前剎車線總成組裝,該前剎車線導入孔提供該前剎車總成之前剎車調整旋鈕組裝,並且該前剎車總成的一前剎車線係安裝於該前剎車調整旋鈕內部;前述的鎖定部係將該固定座裝配於該龍頭,該固定座的前端更包含有一提供該彈扣單元組裝的滑槽部;
前述的剎車把手係連結在該固定座並且提供使用者操控,該剎車把手包含有一引動部、一軸轉部,該引動部提供該連動單元裝配,該軸轉部恰對應該樞接孔,藉由一軸桿軸穿兩者使得該剎車把手以該軸轉部當作轉動中心,相對於該固定座樞轉;再者,該剎車把手的引動部平時收 納在該容置部中;
該連動單元係安裝於該引動部,該連動單元包含有一後剎車線連動端、一前剎車線連動端及一連動中心部所構成,前述的後剎車線穿入該後剎車導入孔後連接於該後剎車線連動端,該前剎車線穿入該前剎車導入孔後連接於該前剎車線連動端,該連動中心部利用一軸桿穿入該連動中心部,使得該連動單元以該連動中心部作為轉動中心,使用時,由該剎車把手拉動該後剎車線與該前剎車線動作產生連動剎車;再者前述的彈扣單元接觸在該後剎車調整旋鈕、該前剎車調整旋鈕達到調整後剎車線與前剎車線的位置;此外,該連接鉤由該連動中心部穿出該固定座,並鉤在該固定座的側壁。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更包含一種停車模式,讓停車時自行車制動防止滑動,其特徵在於:該剎車把手設有一制動端,該制動端係連接在該軸轉部一側,該固定座在一預定的位置上設有一制動鈕,該制動鈕具有一缺口端以及一按壓軸部,使用時,按壓該制動鈕使得該制動端抵接在該制動鈕的按壓軸部,藉以達成鎖定狀態,而無須停車模式,則按壓該制動鈕,使得該制動端嵌卡在該缺口端,在此狀態下則不產生剎車功能。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其中,該制動鈕的缺口端上設有一彈簧,藉由該彈簧達成制動鈕自動復位的功能。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後剎車調整旋鈕及該前剎車調整旋鈕分別設有弧狀的卡溝,該彈扣單元接合於該卡溝上。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容置部設有一限位墊片,該限位墊片具有一缺口,該缺口恰對應該制動鈕,並拘束該制動鈕位置防止轉動, 據此,藉由該限位墊片達到抑制該制動鈕之功效。
透過上述之結構,本發明可以提供的功效簡述如下:
1.利用彈扣單元對該後剎車調整旋鈕、該前剎車調整旋鈕產生卡扣之功能,讓調整後剎車線、前剎車線更快速,無須如習用結構安裝前剎車線、後剎車線耗時、安裝複雜,以及需要螺帽固定後剎車線、前剎車線位置缺失。
2.本發明之連動單元採用槓桿設置,當按壓該剎車把手讓引動端帶動後剎車線、前剎車線產生剎車動作,該連動單元藉由其特性自動調整後剎車線、前剎車線的位置。
3.當停車時,按壓制動鈕維持剎車狀態,防止自行車滑動,讓停車維持安全之目的。
4.進一步的配合該連接鉤可預防按壓力道不當使得後剎車線、前剎車線斷線而有一備援輔助剎車之功能。
5.本發明將後剎車線一側連接與該連動單元上端,前剎車線一側連接在該連動單元的下端,這樣的好處在於剎車時先帶動後輪剎車,接著再對前輪剎車,可防止翻車而有安全的功效。
6.本發明除了能安裝在單獨一側達到前、後連動剎車的目的外,亦可在自行車龍頭分成左、右兩組剎車,左、右剎車各別連接前剎車總成、後剎車總成,如此一來就如一般自行車剎車的使用方式,進一步的藉由連接鉤的設置,能避免前剎車線、後剎車線控制過緊而造成斷線的情況發生。
1:固定座
11:後剎車線導入孔
12:前剎車線導入孔
13:容置部
14:樞接孔
15:鎖定部
16:滑槽
2:剎車把手
21:引動部
22:軸轉部
23:制動端
24:限位墊片
241:缺口
3:連動單元
31:後剎車線連動端
32:前剎車線連動端
33:連動中心部
4:制動鈕
41:缺口端
42:按壓軸部
43:彈簧
5:彈扣單元
6:連接鉤
7:後剎車總成
71:後剎車調整旋鈕
711:卡溝
72:後剎車線
8:前剎車總成
81:前剎車調整旋鈕
811:卡溝
82:前剎車線
圖1係本發明之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3係該固定座的結構圖。
圖4係剎車把手的結構圖。
圖5是連動單元的結構圖。
圖6是彈扣單元與調整螺帽的配置示意圖。
圖7、圖8是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圖。
圖9、圖10是制動端與制動鈕的使用狀態圖。
圖11是圖9 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2是圖10 B部分與使用狀態圖。
如圖1到圖9所示,本發明之連動刹車結構改良主要包含有:一固定座1、一剎車把手2、一連動單元3、一制動鈕4、一彈扣單元5、一連接鉤6所組成。
如圖1、圖2、圖3所示,前述的固定座1係安裝於一龍頭(圖未繪出),該固定座1由上而下依序包含有一後剎車線導入孔11、一前剎車線導入孔12、一容置部13、一樞接孔14、一鎖定部15;該後剎車線導入孔11係提供一後剎車總成7組裝,該後剎車線導入孔11用於該後剎車總成7之一後剎車調整旋鈕71組裝,並且該後剎車總成7之一後剎車線72係安裝於該後剎車調整旋鈕71內;該前剎車線導入孔12係提供一前剎車總成8組裝,該前剎車線導入孔12提供該前剎車總成8之一前剎車調整旋鈕81組裝,並且該前 剎車總成8的一前剎車線82係安裝於該前剎車調整旋鈕81內部;前述的鎖定部15係將該固定座1裝配於該龍頭,該固定座1的前端更包含有一提供該彈扣單元5組裝的滑槽部16。其中,該後剎車調整旋鈕71及該前剎車調整旋鈕81分別設有弧狀的卡溝711、811,該彈扣單元5接合於該卡溝上。
如圖1、圖2、圖4所示,前述的剎車把手2係連結在該固定座1並且提供使用者操控,該剎車把手包含有一引動部21、一軸轉部22,該引動部21提供該連動單元3裝配,該軸轉部22恰對應該樞接孔14,藉由一軸桿軸穿兩者使得該剎車把手2以該軸轉部22當作轉動中心,相對於該固定座1樞轉;再者,該剎車把手2的引動部21以及該連動單元3平時收納在該容置部13中,在使用狀態下,該引動部21受到拉動而外露在外界環境,使用上基本與一般的剎車把手並沒有多大差異,能讓使用者快速上手。
如圖1、圖2、圖4、圖5所示,該連動單元3係安裝於該引動部21,該連動單元3包含有一後剎車線連動端31、一前剎車線連動端32及一連動中心部33所構成,前述的後剎車線72穿入該後剎車調整旋鈕71後連接於該後剎車線連動端31,該前剎車線82穿入該前剎車調整旋鈕81後連接於該前剎車線連動端32,該連動中心部33利用一軸桿穿入該連動中心部33,使得該連動單元3以該連動中心部33作為轉動中心,使用時,由該剎車把手2拉動該後剎車線61與該前剎車線71動作產生連動剎車;再者前述的彈扣單元5接觸在該後剎車調整旋鈕71、該前剎車調整旋鈕81達到調整後剎車線72與前剎車線82的位置;此外,該連接鉤6由該連動中心部33穿出該固定座,並鉤在該固定座的側壁。
如圖2、圖4、圖9、圖10、圖11、圖12所示,該剎車把手2 設有一制動端23,該制動端23係連接在該軸轉部22一側,該固定座1在一預定的位置上設有該4制動鈕,該制動鈕4具有一缺口端41、一按壓軸部42以及一彈簧43,該彈簧43設置在該制動鈕4的缺口端41,藉由該彈簧43達成制動鈕4自動復位的功能;使用時,按壓該制動鈕4使得該制動端23抵接在該制動鈕4的按壓軸部42,藉以達成鎖定狀態,而無須停車模式,則按壓該制動鈕4,讓該彈簧43帶動該制動鈕4上升復位,使得該制動端23嵌卡在該缺口端41,在此狀態下則不產生剎車功能。
如圖9至圖12所示,該容置部13設有一限位墊片24,該限位墊片24具有一缺口241,該缺口241恰對應該制動鈕4,並拘束該制動鈕4位置防止轉動。
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未使用狀態圖(復位狀態),在未使用的狀態下,該制動端23係連接在該缺口端41,在此狀態下該剎車把手2靠攏,同時隱藏在於該固定座1的容置部13內部,在此狀態下是解除剎車狀態。
如圖8所示,本發明在使用狀態下,使用者按壓該剎車把手2,使得該剎車把手2以軸轉部22當作轉動中心,相對於該固定座1樞轉;在此狀態下,引動部21帶動該連動單元3,該連動單元3之後剎車線連動端31、前剎車線連動端32分別拉動後剎車線61、前剎車線71,讓兩者分別被拉緊而剎車,利用該連動中心部33形成一槓桿機構,自動調整後剎車線、前剎車線的位置與距離、以及剎車的鬆緊度,即可安全的剎車、停車。
如圖9、圖10、圖11、圖12所示,當使用者有停車休息的需求時,按下該制動鈕4,使得該制動端23抵接在該制動鈕4的按壓軸部42,藉以達成鎖定狀態,可防止自行車滑動,提高安全性;當要使用時,再次 按壓該制動鈕4,讓該彈簧43帶動該制動鈕4上升復位,使得該制動端23嵌卡在該缺口端41,在此狀態下則不產生剎車功能。
本發明除了能安裝在單獨一側達到前、後連動剎車的目的外,亦可在自行車龍頭分成左、右兩組剎車,左、右剎車各別連接前剎車總成8、後剎車總成7,如此一來就如一般自行車剎車的使用方式,進一步的藉由連接鉤6的設置,能避免前剎車線82、後剎車線72控制過緊而造成斷線的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構成結構均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發明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發明之具體實施立即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發明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固定座
13:容置部
15:鎖定部
2:剎車把手
4:制動鈕
7:後剎車總成
71:後剎車調整旋鈕
72:後剎車線
8:前剎車總成
81:前剎車調整旋鈕
82:前剎車線

Claims (5)

  1. 一種連動剎車結構改良,主要包含有:一固定座、一剎車把手、一連動單元、一彈扣單元、一連接鉤所構成;
    前述的固定座係安裝於一龍頭,該固定座由上而下依序包含有一後剎車線導入孔、一前剎車線導入孔、一容置部、一樞接孔、一鎖定部;該後剎車線導入孔係提供一後剎車總成組裝,該後剎車線導入孔用於該後剎車總成之一後剎車調整旋鈕組裝,並且該後剎車總成之一後剎車線係安裝於該後剎車調整旋鈕內;該前剎車線導入孔係提供一前剎車線總成組裝,該前剎車線導入孔提供該前剎車總成之前剎車調整旋鈕組裝,並且該前剎車總成的一前剎車線係安裝於該前剎車調整旋鈕內部;前述的鎖定部係將該固定座裝配於該龍頭,該固定座的前端更包含有一提供該彈扣單元組裝的滑槽部;
    前述的剎車把手係連結在該固定座並且提供使用者操控,該剎車把手包含有一引動部、一軸轉部,該引動部提供該連動單元裝配,該軸轉部恰對應該樞接孔,藉由一軸桿軸穿兩者使得該剎車把手以該軸轉部當作轉動中心,相對於該固定座樞轉;再者,該剎車把手的引動部平時收納在該容置部;
    該連動單元係安裝於該引動部,該連動單元包含有一後剎車線連動端、一前剎車線連動端及一連動中心部所構成,前述的後剎車線穿入該後剎車導入孔後連接於該後剎車線連動端,該前剎車線穿入該前剎車導入孔後連接於該前剎車線連動端,該連動中心部利用一軸桿穿入該連動中心部,使得該連動單元以該連動中心部作為轉動中心,使用時,由該剎車 把手拉動該後剎車線與該前剎車線動作產生連動剎車;再者前述的彈扣單元接觸在該後剎車調整旋鈕、該前剎車調整旋鈕達到調整後剎車線與前剎車線的位置;此外,該連接鉤由該連動中心部穿出該固定座,並鉤在該固定座的側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其中,該剎車把手設有一制動端,該制動端係連接在該軸轉部一側,該固定座在一預定的位置上設有一制動鈕,該制動鈕具有一缺口端以及一按壓軸部,使用時,按壓該制動鈕使得該制動端抵接在該制動鈕的按壓軸部,藉以達成鎖定狀態,而無須停車模式,則按壓該制動鈕,使得該制動端嵌卡在該缺口端,在此狀態下則不產生剎車功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其中,該制動鈕的缺口端上設有一彈簧,藉由該彈簧達成制動鈕自動復位的功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動刹車結構改良,其中,該後剎車調整旋鈕及該前剎車調整旋鈕分別設有弧狀的卡溝,該彈扣單元接合於該卡溝。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動剎車結構改良該容置部設有一限位墊片,該限位墊片具有一缺口,該缺口恰對應該制動鈕,並拘束該制動鈕位置防止轉動。
TW109113273A 2020-04-17 2020-04-17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TWI717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3273A TWI717267B (zh) 2020-04-17 2020-04-17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3273A TWI717267B (zh) 2020-04-17 2020-04-17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7267B TWI717267B (zh) 2021-01-21
TW202140319A true TW202140319A (zh) 2021-11-01

Family

ID=7523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273A TWI717267B (zh) 2020-04-17 2020-04-17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4463B (zh) * 2022-06-29 2023-09-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駐車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2609U (en) * 1997-06-24 1999-06-21 han-zhen Huang Brake handlebar structure for synchronized control front & rear brake
TWM320532U (en) * 2006-11-27 2007-10-11 Han-Jen Hu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brake buffers for bicycles
TW201627198A (zh) * 2015-01-30 2016-08-01 張奉琦 動態式力量分配裝置及其在單手刹前後輪裝置之應用
AU2016426013B2 (en) * 2016-10-11 2020-01-30 Ginda New-Tech Co., Ltd. Double-linkage safety brak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7267B (zh)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84779A (en) Double fold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TWI717267B (zh) 連動刹車結構改良
US6463825B2 (en) Brake turntable for actuating a brake system for a walker
US4005613A (en) Brake operating lever
JPH01164693A (ja) 自転車用ペタル
JP2007153313A (ja) 電気駐車ブレーキ
US9326490B2 (en) Traction switching device
JP2007307348A (ja) 車椅子の車輪ロック装置
JP2002526042A (ja) 釣り用リール
CN208447376U (zh) 一种可拆卸锅把手
CN110588872B (zh) 带锁止结构的刹车组件
CN213228192U (zh) 一种带刹车脚轮
CN205524418U (zh) 一种操作件分体设置的婴儿推车刹车机构
CN205438627U (zh) 折刀的锁定保险装置
CN219762864U (zh) 一种轮体锁止结构、座椅底盘及座椅
JP2021127107A (ja) ブレーキリンキング及びブレーキ力分配装置
CN217062700U (zh) 插座和电力轨道系统
CN216665283U (zh) 一种脚踏式门锁结构
US1880583A (en) Pedal
US20080035436A1 (en) structure of a hand-brake
EP1095894B1 (en) A cable winding device
JPH0330542B2 (zh)
CN219133918U (zh) 一种具有防误触功能的座椅调角器
KR200190641Y1 (ko) 주차 브레이크 잠금장치
CN212267280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手动调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