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9545A -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9545A
TW202129545A TW109102638A TW109102638A TW202129545A TW 202129545 A TW202129545 A TW 202129545A TW 109102638 A TW109102638 A TW 109102638A TW 109102638 A TW109102638 A TW 109102638A TW 202129545 A TW202129545 A TW 2021295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group
length
eyelid
end point
characteristic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2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116B (zh
Inventor
張長正
黃勇學
林爾笛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醫藥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醫藥大學 filed Critical 中國醫藥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02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61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9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9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11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包含臉部影像提供步驟、位置組辨識步驟及特徵長度計算步驟。臉部影像提供步驟是提供使用者的臉部影像。位置組辨識步驟是辨識臉部影像中預設的至少一位置組,位置組包含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特徵長度計算步驟是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的特徵長度。藉此,可有效地及量化地評估臉部特徵。

Description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臉部特徵量測方法及其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在科技進步及媒體普及的趨勢下,醫學美容市場也隨之蓬勃發展。然而,現今醫學美容效果評估僅由專業醫師及一般照相評估療效,難以有效地及準確地評估每位患者改善或治療前後的差異。
根據上述,醫學美容市場上亟需發展出可有效地及準確地評估改善或治療效果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藉由辨識臉部影像中預設的至少一位置組並計算得出對應的特徵長度,可有效地及量化地評估臉部特徵,進一步地,可使臉部改善或療效評估更有公信力及科學實證力。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包含臉部影像提供步驟、位置組辨識步驟及特徵長度計算步驟。臉部影像提供步驟是提供使用者的臉部影像。位置組辨識步驟是辨識臉部影像中預設的至少一位置組,位置組包含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特徵長度計算步驟是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的特徵長度。藉此,可有效地及量化地評估臉部特徵。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其中在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至少一位置組可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及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中至少一組,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眉毛下緣,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框緣,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框緣,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眼瞼,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眼瞼,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下眼瞼。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透過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透過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其中在位置組辨識步驟中,位置組可更包含至少一中途點。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並通過中途點的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其中在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至少一位置組可為嘴角位置組及下頷位置組中至少一組,嘴角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屏及右耳屏,嘴角位置組的至少一中途點的數量為二個,嘴角位置組的二中途點分別為左嘴角及右嘴角,下頷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屏及右耳屏,下頷位置組的中途點為下頷。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嘴角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嘴角特徵長度,透過下頷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下頷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可更包含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是提供先前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是使用者於一時間間隔之前使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可更包含參考指數產生步驟,是依據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使用者的年齡及使用者於時間間隔中所接受的實施參數中至少二者產生參考指數。
藉由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有助於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開發及應用靈活性。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執行前述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包含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及處理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用以提供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處理器通信連接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處理器依 據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以執行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藉此,有助提升量化評估臉部特徵的便利性。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至少一位置組可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及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中至少一組,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眉毛下緣,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框緣,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框緣,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眼瞼,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眼瞼,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下眼瞼。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透過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透過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位置組辨識步驟中,位置組可更包含至少一中途點,至少一位置組為嘴角位置組及下頷位置組中至少一組,嘴角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屏及右耳屏,嘴角位置組的至少一中途點的數量為二個,嘴角位置組的二中途點分別為左嘴角及右嘴角,下頷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屏及右耳屏,下頷位置組的中途點為下頷。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 中,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並通過中途點的特徵長度,透過嘴角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嘴角特徵長度,透過下頷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下頷特徵長度。
根據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可更包含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及參考指數產生步驟。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是提供先前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是使用者於一時間間隔之前使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參考指數產生步驟是依據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使用者的年齡及使用者於時間間隔中所接受的實施參數中至少二者產生參考指數。
藉由前述實施方式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有助精準評估病患臉部老化程度以及臉部改善或治療成效。
100,300: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
101,301:臉部影像提供步驟
102,302:位置組辨識步驟
103,303:特徵長度計算步驟
304: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
305:參考指數產生步驟
600:臉部影像
603:下頷
625:眉毛下緣
647:上框緣
648:上眼瞼
649:下眼瞼
681:左嘴角
682:右嘴角
691:左耳
692:右耳
693:左耳屏
694:右耳屏
900: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
910:處理器
920: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
921: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
930:顯示單元
940:相機單元
d1: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
d2: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
d3: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
d4:嘴角特徵長度
d5:下頷特徵長度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流程圖;
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特徵長度的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另一特徵長度的示意圖;
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左耳屏的示意圖;
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的方塊圖;
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的示意圖;以及
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之。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的流程圖。由第1A圖可知,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包含臉部影像提供步驟101、位置組辨識步驟102及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
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的示意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嘴角特徵長度d4、下頷特徵長度d5的示意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左耳屏693的示意圖。由第1A圖至第1D圖可知,臉部影像提供步驟101是提供使用者的臉部影像600。位置組 辨識步驟102是辨識臉部影像(即面部影像)600中預設的至少一位置組,位置組包含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是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的特徵長度(第一實施例中具體上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嘴角特徵長度d4、下頷特徵長度d5)。藉此,可有效地及量化地評估臉部特徵,且可基於臉部改善或治療目的或其他目的。
由第1B圖至第1D圖可知,在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的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至少一位置組具體上可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嘴角位置組及下頷位置組。
由第1B圖可知,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辨識臉部影像600中預設的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眉毛下緣625,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框緣647,其中眉毛下緣625可位於上框緣647的上方垂直延伸位置。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眉毛下緣625及上框緣647之間的特徵長度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即透過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此外,應可了解到依據本發明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中,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可互換,且可依需求量測臉部影像600中左側位置組及右側位置組中至少一組。
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辨識臉部影像600中預設的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框緣647,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上眼瞼648,其中上眼瞼648可位於上框緣647的下方垂直延伸位置。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上框緣647及上眼瞼648之間的特徵長度為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即透過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
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辨識臉部影像600中預設的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一端點為上眼瞼648,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第二端點為下眼瞼649,其中上眼瞼648、下眼瞼649可位於上框緣647的下方垂直延伸位置。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上眼瞼648及下眼瞼649之間的特徵長度為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即透過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藉此,利用簡易長度分析原理,精準臉部改善實施手段(例如面部拉提)的效果,透過數字量化評估,可使改善或療效評估更有公信力及科學實證力。
由第1C圖及第1D圖可知,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位置組可更包含至少一中途點。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計算得出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之間並通過中途點的特徵長度(即路徑長度)。藉此,有助於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的開發及應用靈活性。
更具體而言,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辨識臉部影像600中預設的嘴角位置組,嘴角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691的左耳屏(Tragus,即Tg點)693及右耳692的右耳屏694,嘴角位置組的至少一中途點的數量為二個,嘴角位置組的二中途點分別為左嘴角681及右嘴角682。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左耳屏693及右耳屏694之間並依序通過左嘴角681及右嘴角682的特徵長度為嘴角特徵長度d4,即透過嘴角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嘴角特徵長度d4。
在位置組辨識步驟102中,辨識臉部影像600中預設的下頷位置組,下頷位置組的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分別為左耳屏693及右耳屏694,下頷位置組的中途點為下頷603。在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中,左耳屏693及右耳屏694之間並通過下頷603的特徵長度為下頷特徵長度d5,即透過下頷位置組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為下頷特徵長度d5。藉此,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使用了上臉、中臉、下臉中的特徵長度,使特徵長度能精準量化改善或治療效果。透過五個特徵長度量測,能夠精準評估病患(即使用者)臉部老化程度以及臉部改善或治療(例如面部拉提)成效,進一步地可用以準確算出需求計量以及模擬出改善或治療效果。
再者,依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位置組可為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所描述的其中至少一位置組或其他位置組。
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的方塊圖,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執行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包含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920及處理器910。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920用以提供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921,處理器910通信連接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920,處理器910依據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921以執行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藉此,有助提升量化評估臉部特徵的便利性。再者,依據本發明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具體上可為臉部特徵長度量測專用儀器、醫美儀器、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且不以此為限。
此外,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可更包含相機單元940及顯示單元930。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的臉部影像提供步驟101中,可使用相機單元940拍攝使用者以提供臉部影像600,或是讀取儲存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920或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中其他儲存元件的數據以提供使用者的臉部影像600。而於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之後,臉部影像600及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嘴角特徵長度d4、下頷特徵長度d5可顯示於顯示單元930。
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300的流程圖。由第3圖可知,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300包含臉部影像提供步驟301、位置組辨識步驟302、特徵長度計算步驟303、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304及參考指數產生步驟305,其中臉部影像提供步驟301、位置組辨識步驟302、特徵長度計算步驟303可分別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100的臉部影像提供步驟101、位置組辨識步驟102、特徵長度計算步驟103相同,在此不再詳述。
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304是提供先前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是使用者於一時間間隔之前使用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300計算得出的特徵長度。藉此,透過數字量化評估,可使改善或療效評估更有公信力及科學實證力。
具體而言,使用者可於所述時間間隔中接受一種改善或治療實施手段,其具有一實施參數,所述實施參數可為口服或注射劑量、填充物劑量、物理治療(例如超音波)強度及時間,且不以此為限。當所述實施參數具有令使用者的臉部看起來相較於接受所述實施參數之前更年輕的效果時,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d1將相較於先前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為大,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d2將相較於先前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為小,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d3將相較於先前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為 大,嘴角特徵長度d4將相較於先前嘴角特徵長度為小,下頷特徵長度d5將相較於先前下頷特徵長度為小。
參考指數產生步驟305是依據特徵長度、先前特徵長度、使用者的年齡及使用者於時間間隔中所接受的實施參數中至少二者產生參考指數。藉此,能夠精準評估病患臉部老化程度以及臉部改善或治療(例如面部拉提)成效,進一步地可用以準確算出需求計量以及模擬出改善或治療效果。具體而言,參考指數可轉換以數值、顏色、圖案(例如笑臉、大拇指)等方式顯示於顯示單元930,且不以此為限。
再者,依據本發明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例如第二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900)可執行第三實施例的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300。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
101:臉部影像提供步驟
102:位置組辨識步驟
103:特徵長度計算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包含:
    一臉部影像提供步驟,提供一使用者的一臉部影像;
    一位置組辨識步驟,辨識該臉部影像中預設的至少一位置組,該位置組包含一第一端點及一第二端點;以及
    一特徵長度計算步驟,計算得出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之間的一特徵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其中在該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該至少一位置組為一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一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及一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中至少一組,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一眉毛下緣,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上框緣,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該上框緣,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上眼瞼,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該上眼瞼,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下眼瞼;
    在該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透過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透過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上眼瞼至下眼瞼特徵長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 其中在該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該位置組更包含至少一中途點;
    在該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計算得出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之間並通過該至少一中途點的該特徵長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其中在該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該至少一位置組為一嘴角位置組及一下頷位置組中至少一組,該嘴角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分別為一左耳屏及一右耳屏,該嘴角位置組的該至少一中途點的數量為二個,該嘴角位置組的該二中途點分別為一左嘴角及一右嘴角,該下頷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分別為該左耳屏及該右耳屏,該下頷位置組的該中途點為一下頷;
    在該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該嘴角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嘴角特徵長度,透過該下頷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下頷特徵長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更包含:
    一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提供一先前特徵長度,該先前特徵長度是該使用者於一時間間隔之前使用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更包含:
    一參考指數產生步驟,依據該特徵長度、該先前特徵長度、該使用者的年齡及該使用者於該時間間隔中所接 受的一實施參數中至少二者產生一參考指數。
  7. 一種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執行如請求項1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包含:
    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用以提供一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以及
    一處理器,通信連接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該處理器依據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模組以執行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在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該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該至少一位置組為一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一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及一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中至少一組,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一眉毛下緣,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上框緣,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該上框緣,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上眼瞼,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為該上眼瞼,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的該第二端點為一下眼瞼;
    在該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透過該眉毛下緣至上框緣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眉毛下緣至上框緣特徵長度,透過該上框緣至上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上框緣至上眼瞼特徵長度,透過該上眼瞼至下眼瞼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上眼瞼至下眼 瞼特徵長度。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在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的該位置組辨識步驟中,該位置組更包含至少一中途點,該至少一位置組為一嘴角位置組及一下頷位置組中至少一組,該嘴角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分別為一左耳屏及一右耳屏,該嘴角位置組的該至少一中途點的數量為二個,該嘴角位置組的該二中途點分別為一左嘴角及一右嘴角,該下頷位置組的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分別為該左耳屏及該右耳屏,該下頷位置組的該中途點為一下頷;
    在該特徵長度計算步驟中,計算得出該第一端點及該第二端點之間並通過該至少一中途點的該特徵長度,透過該嘴角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嘴角特徵長度,透過該下頷位置組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為一下頷特徵長度。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臉部特徵長度量測裝置,其中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更包含:
    一先前特徵長度提供步驟,提供一先前特徵長度,該先前特徵長度是該使用者於一時間間隔之前使用該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計算得出的該特徵長度;以及
    一參考指數產生步驟,依據該特徵長度、該先前特徵長度、該使用者的年齡及該使用者於該時間間隔中所接受的一實施參數中至少二者產生一參考指數。
TW109102638A 2020-01-22 2020-01-22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TWI736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2638A TWI736116B (zh) 2020-01-22 2020-01-22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2638A TWI736116B (zh) 2020-01-22 2020-01-22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9545A true TW202129545A (zh) 2021-08-01
TWI736116B TWI736116B (zh) 2021-08-11

Family

ID=7828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2638A TWI736116B (zh) 2020-01-22 2020-01-22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61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195B (zh) * 2010-01-29 2012-04-25 浙江大学 一种三维人脸模型的调整方法
TWI462030B (zh) * 2011-06-16 2014-11-21 jian wen Peng 智慧型臉形分析與髮型搭配之系統及方法
CN105975935B (zh) * 2016-05-04 2019-06-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47720B (zh) * 2016-08-29 2019-06-25 重庆市云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黄金比例脸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6116B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lynn et al. Validated assessment scales for the upper face
US5482048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quantitating facial movements
WO2013005447A1 (ja) 顔印象分析方法、美容カウンセリング方法および顔画像生成方法
Andrade et al. Repeatability study of angular and linear measurements on facial morphology analysis by means of stereophotogrammetry
WO2007063878A1 (ja) 顔分類方法、顔分類装置、分類マップ、顔分類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EP3091737A2 (en) Digital mirror apparatus
CN110147729A (zh) 用户情绪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Mothes et al. Automated objective and marker-free facial grading using photograph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lsy
US99969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features of a human face using one or more overlay facial grids
JP6473959B1 (ja) 皮膚たるみ量測定方法および皮膚たるみ量測定装置
CN114842522A (zh) 应用于美容医疗的人工智能辅助评估方法
TWI736116B (zh) 臉部特徵長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Samsudin et al.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initial assessment of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 qualitative review
US20220378548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ental image
JPH11265443A (ja) 印象の評価方法及び装置
TWI777126B (zh) 臉部特徵角度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JP4230848B2 (ja) 皮膚表面状態評価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CN111048202A (zh) 一种智能化中医诊断系统及其方法
JP6358532B2 (ja) マッサージ計測装置およびマッサージ計測方法
JP2022078936A (ja) 肌画像分析方法
KR102364204B1 (ko) 판옵틱 세그멘테이션 기술을 이용한 두피 관리 시스템
Zhang et al. E-faceatlasAR: extend atlas of facial acupuncture points with auricular maps in augmented reality for self-acupressure
TWI729338B (zh) 皮膚檢測方法及影像處理裝置
CN115620053B (zh) 气道类型确定系统及电子设备
Zeinstra Forensic Face Recognition: From characteristic descriptors to strength of ev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