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7769A - 充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充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7769A
TW202127769A TW109100704A TW109100704A TW202127769A TW 202127769 A TW202127769 A TW 202127769A TW 109100704 A TW109100704 A TW 109100704A TW 109100704 A TW109100704 A TW 109100704A TW 202127769 A TW202127769 A TW 2021277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evice
module
modules
combined
bead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珽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0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127769A/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7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76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充電裝置,用以對一智慧佛珠中之一主珠充電,前述充電裝置包括一第一模組、一第二模組以及一儲能單元。前述第一模組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一內面,前述第二模組以可分離的方式連接前述第一模組,並且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二內面。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一、第二內面形成一圓形之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主珠。前述儲能單元設置於前述第一模組內,用以對前述主珠充電。

Description

充電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充電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對智慧佛珠(smart beads)中之一主珠充電之充電裝置。
市面上常見的手環式智慧佛珠內部通常設有電池等儲能元件,但是由於其並無提供使用者可攜式的行動充電裝置,故使用者欲對智慧佛珠進行充電時往往不甚方便。此外,有鑑於一般智慧佛珠專用之充電裝置難以隨身攜帶,且往往具有收納不易之缺點,故如何能提供一種針對智慧佛珠所專用之充電裝置始成為一重要之課題。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裝置,用以對一智慧佛珠中之一主珠充電,前述充電裝置包括一第一模組、一第二模組以及一儲能單元。前述第一模組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一內面,前述第二模組以可分離的方式連接前述第一模組,並且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二內面。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一、第二內面形成一圓形之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主珠。前述儲能單元設置於前述第一模組內,用以對前述主珠充電。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模組分別形成有一中空部,且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中空部相互連接,用以容納前述智慧佛珠中之一副珠,其中前述副珠與前述主珠相鄰。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以及一第二連接件,前述第一連接件設置於前述第一模組上並朝前述第二模組方向凸出,且前述第二連接件設置於前述第二模組上並朝前述第一模組方向凸出,其中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一、第二連接件彼此連接。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連接件為一套管,且前述第二連接件為一凸桿,其中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凸桿位於前述套管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前述套管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卡合機構,且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卡合機構與前述套管相互卡合。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兩個導電元件,分別設置於前述第一、第二模組上,且當前述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前述導電元件彼此電性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一腕帶以及複數個樞接結構,前述樞接結構分別設置於前述第一、第二模組上,並且樞接前述腕帶。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前述第二模組內,其中前述主珠發出一光線依序通過前述第二內面以及前述導光元件而穿出前述第二模組。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充電裝置更包括與前述儲能元件相互電性連接之一線圈,且前述線圈對前述主珠進行感應式充電。
以下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充電裝置。然而,可輕易了解本發明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發明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發明,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首先請一併參閱第1~3圖,其中第1圖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智慧佛珠(smart beads)的示意圖,第2圖表示第1圖中之智慧佛珠與一充電裝置100結合時的示意圖,第3圖則表示第1圖中之充電裝置100呈開啟狀態時的示意圖。
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之智慧佛珠係具有可自動計數之功能,其主要包含有一體積較大的主珠B(main bead)以及複數個體積較小的副珠b,此外在前述主珠B內部可設有發光二極體(LED)、感應電路以及電池等電子元件,當主珠B內部的電池電力不足時,可將智慧佛珠與一環形之充電裝置100結合(第2圖),藉此即可對主珠B內部的電池充電,以使智慧佛珠發揮其正常之功能。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之充電裝置100亦可連接一腕帶R(wrist strap)而作為一行動電源,其中前述腕帶R係以可拆卸的方式樞接於充電裝置100的外側表面(如第2圖所示)。舉例而言,當使用者需要隨身配戴充電裝置100時,可透過腕帶R將充電裝置100繫附於手上,如此一來不僅能隨身攜帶充電裝置100,同時也可以將智慧佛珠直接結合於充電裝置100上以進行充電作業,從而能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充電裝置100主要包含有一中空且呈半圓形之第一模組10以及一中空且呈半圓形之第二模組20,其中在第一、第二模組20的外表面12、22上設有複數個樞接結構P,用以樞接前述腕帶R。此外,從第3圖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之第一模組10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一內面11,且第二模組10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二內面21,其中當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時,第一、第二內面11、21會形成一圓形之容納空間,用以容納前述主珠B。
也就是說,當智慧佛珠與環狀之充電裝置100相互結合時,前述主珠B會被夾持固定於充電裝置100中央之圓形的容納空間內,此外位在主珠B兩側的兩個副珠b則會分別被夾設並限制於第一、第二模組10、20內的中空部S1、S2中(如第2、3圖),藉此可使智慧佛珠固定於充電裝置100上,以避免其自充電裝置100脫落而損壞。需特別說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模組20的表面另可形成有凹槽或穿孔(未圖示),用以容納連接前述主珠B與副珠b之線材。
請繼續參閱第3圖,本實施例之充電裝置100更包括有一第一連接件C1以及一第二連接件C2,其中前述第一連接件C1例如為一套管,設置於該第一模組10上並朝該第二模組20方向凸出,前述第二連接件C2則例如為一凸桿,設置於該第二模組20上並朝該第一模組10方向凸出。
舉例而言,在第一連接件C1內部可設置一彈性元件(例如彈簧),其中當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時,前述凸桿可伸進套管內,並透過一卡合機構使凸桿和套管相互固定;反之,當使用者按下第二模組20外側之一按鈕N2時,則可釋放前述卡合機構,此時彈性元件可提供一彈力將凸桿推出前述套管,以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分離。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連接件C1、C2也可以具有導電材質(例如金屬材質),藉此可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內部的線圈、計數器、儲能單元以及其他電路元件相互電性連接。或者,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連接件C1、C2也可以具有伸縮結構並相互電性連接。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3~7圖,其中第4、5圖分別表示第3圖中之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後於不同視角的側視圖,第6圖表示第3圖中之第一模組10的側視圖,第7圖則表示第3圖中之充電裝置100的側視圖。如第3、4、7圖所示,在前述第一模組10的外表面12上設有一連接器N1,使用者可透過連接器N1將充電裝置100連接至一外部電路,藉以對充電裝置100內部的儲能單元充電或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從第3、6、7圖中可以看出,前述第一模組10具有一連接面13,且當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一模組10之連接面13會抵接第二模組20之連接面23,並可將主珠B兩旁的副珠b分別夾設並限制於前述中空部S1、S2內(如第2、3圖所示)。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前述第一模組10的連接面13上除了設有第一連接件C1外,更可額外設有至少一導電元件G;同理,前述第二模組20的連接面23上也可以設置有相對應之導電元件G,其中當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時,連接面13、23上的導電元件G可彼此電性接觸,從而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內部的電路元件電性導通。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導電元件G可以採用彈簧針連接器(Pogo Pin connector),且前述導電元件G的高度位置與前述第一、第二連接件C1、C2的高度位置不同。
再請一併參閱第8、9圖,其中第8圖表示位在第二模組20內部之一卡勾J卡住第一連接件C1的示意圖,第9圖則表示第二模組20外表面22上之一按鈕N2受到外力按壓而使卡勾J脫離第一連接件C1的示意圖。
如第8、9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二模組20內部可設置一卡合機構,前述卡合機構可包含複數個連桿,且其可透過樞軸H而樞接於第二模組20的殼體上。需特別說明的是,當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時,前述第二連接件C2(例如凸桿)會伸入第一連接件C1(例如套管)內,此時位在卡合機構之一連桿尾端之卡勾J可藉由一彈簧所提供之彈力(或者其本身所具有之彈力)作用而與第一連接件C1上之一卡槽相互卡合(第8圖),如此一來即可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緊密結合而不會相互分離。
反之,當使用者欲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分離時,則可施加一外力按壓第二模組20外表面22上的按鈕N2(如第9圖中箭頭方向所示),此時前述按鈕N2會壓迫前述卡合機構,並使其中之一連桿透過樞軸H而相對於第二模組20旋轉,從而使卡勾J脫離第一連接件C1;如此一來,使用者便能夠輕易地使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分離,之後則可將前述智慧佛珠夾設固定於第一、第二模組10、20之間以進行充電作業,或者也可以直接將第一、第二模組10、20存放於一收納袋中。舉例而言,前述卡合機構中之連桿以及卡勾J等元件可包含金屬簧片,或者亦可採用其他具有彈性之材質。
再請參閱第10圖,其中第10圖表示智慧佛珠之主珠B所發出之光線進入第二模組20內部之一導光結構LG後穿出第二模組20之上表面的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之充電裝置100中,也可以在第二模組20內部設置一導光結構LG,其中當智慧佛珠之主珠B被固定於第一、第二模組10、20之間時,可透過第一模組10內部的線圈E3對前述主珠B進行感應式充電(inductive charging),此外由於主珠B內部設有發光元件,所以發光元件所產生的光線可通過第二模組20的第二內面12而進入導光結構LG,同時可經由第二模組20內部的導光結構LG將光線引導至第二模組20的上表面,如此一來便能夠在第二模組20的上表面顯現出一特定圖案,從而能作為指示燈或照明燈使用,同時也可大幅提升充電裝置100在使用時的美觀性。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模組10內部另設有電性連接前述線圈E3之至少一儲能單元E1以及一電路板E2,此外在第二模組20內部則設有另一儲能單元E4,其中前述儲能單元E4可透過前述第一、第二連接件C1、C2或導電元件G而電性連接至第一模組10內部的電路板E2以及線圈E3,從而能對智慧佛珠中的主珠B進行充電。
綜上所述,本發明主要係提供一種可供智慧佛珠使用的充電裝置,其中前述充電裝置可配戴於使用者的手上,以方便使用者在行動間進行充電,從而可同時兼顧到使用時的舒適性與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發明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發明使用。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工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充電裝置 10:第一模組 11:第一內面 12:外表面 13:連接面 20:第二模組 21:第二內面 22:外表面 23:連接面 B:主珠 b:副珠 C1:第一連接件 C2:第二連接件 E1:儲能單元 E2:電路板 E3:線圈 E4:儲能單元 G:導電元件 H:樞軸 LG:導光結構 N1:連接器 N2:按鈕 P:樞接結構 R:腕帶 S1:中空部 S2:中空部
第1圖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智慧佛珠的示意圖。 第2圖表示第1圖中之智慧佛珠與一充電裝置100結合時的示意圖。 第3圖表示第1圖中之充電裝置100呈開啟狀態時的示意圖。 第4、5圖分別表示第3圖中之第一、第二模組10、20相互結合後於不同視角的側視圖。 第6圖表示第3圖中之第一模組10的側視圖。 第7圖表示第3圖中之充電裝置100的側視圖。 第8圖表示位在第二模組20內部之一卡勾J卡住第一連接件C1的示意圖。 第9圖表示第二模組20外表面22上之一按鈕N2受到外力按壓而使卡勾J脫離第一連接件C1的示意圖。 第10圖表示智慧佛珠之主珠B所發出之光線進入第二模組20內部之一導光結構LG後穿出第二模組20之上表面的示意圖。
100:充電裝置
B:主珠
b:副珠
R:腕帶

Claims (10)

  1. 一種充電裝置,用以對一智慧佛珠中之一主珠充電,該充電裝置包括: 一第一模組,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一內面; 一第二模組,以可分離的方式連接該第一模組,且具有圓弧形之一第二內面,其中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該第一、第二內面形成一圓形之容納空間,用以容納該主珠;以及 一儲能單元,設置於該第一模組內,用以對該主珠充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第一、第二模組分別形成有一中空部,且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該些中空部相互連接,用以容納該智慧佛珠中之一副珠,其中該副珠與該主珠相鄰。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以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設置於該第一模組上並朝該第二模組方向凸出,且該第二連接件設置於該第二模組上並朝該第一模組方向凸出,其中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該第一、第二連接件彼此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件為一套管,且該第二連接件為一凸桿,其中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該凸桿位於該套管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套管內。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卡合機構,且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卡合機構與該套管相互卡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兩個導電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第二模組上,且當該第一、第二模組相互結合時,該些導電元件彼此電性接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一腕帶以及複數個樞接結構,該些樞接結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第二模組上,並且樞接該腕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第二模組內,其中該主珠發出一光線依序通過該第二內面以及該導光元件而穿出該第二模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該充電裝置更包括與該儲能元件相互電性連接之一線圈,且該線圈對該主珠進行感應式充電。
TW109100704A 2020-01-09 2020-01-09 充電裝置 TW2021277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704A TW202127769A (zh) 2020-01-09 2020-01-09 充電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704A TW202127769A (zh) 2020-01-09 2020-01-09 充電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769A true TW202127769A (zh) 2021-07-16

Family

ID=7790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704A TW202127769A (zh) 2020-01-09 2020-01-09 充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277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918B (zh) * 2021-12-27 2023-08-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918B (zh) * 2021-12-27 2023-08-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06732A1 (en) Combinational charging mechanism
US20150076201A1 (en) Wristband container for an earpiece
TWM508116U (zh) 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玻璃背蓋結構
TW202127769A (zh) 充電裝置
TW202023435A (zh) 桿與杖的握把
US9112368B1 (en) Charger with strap for securing cord
US20130076521A1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showing charging status
KR200276068Y1 (ko) 광원일체형 접속구
TWM557932U (zh) 行動充電裝置及其電源供應組件
CN105704262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机
WO2015021450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ic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module and case formation
TW201441779A (zh) 具有無線通訊功能之手錶
TW202125940A (zh) 充電裝置
KR20210006947A (ko) 바디 센서(body sensor)
US10812643B1 (en) Cases for mobile devices incorporating a light within the ca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WM477603U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CN204562175U (zh) 一种戒指状血氧仪
TW202213901A (zh) 充電裝置
KR100553003B1 (ko) 휴대폰용 소형 배터리 장치
CN210629595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TWM531697U (zh) 具有補光作用的手機保護殼
KR20170000026U (ko) 보조 배터리 겸용 충전기
CN217386160U (zh)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开关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TWI662763B (zh) 伸縮式行動電源及自帶行動電源的智慧行動系統
TWI811918B (zh) 無線充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