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5937A -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 Google Patents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5937A
TW202105937A TW108129173A TW108129173A TW202105937A TW 202105937 A TW202105937 A TW 202105937A TW 108129173 A TW108129173 A TW 108129173A TW 108129173 A TW108129173 A TW 108129173A TW 202105937 A TW202105937 A TW 2021059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device
antenna
client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0379B (zh
Inventor
廖鵬宇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0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03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所述方法包括:用戶端將攜帶有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無線接入設備;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藉由第一天線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Description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本發明涉及通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及相關設備。
目前,網狀網路通常包括無線接入設備及無線網路設備,其中無線接入設備可以看作為轉發器,能夠將寬頻網路信號藉由天線轉發給附近的無線網路設備或藉由天線接收附近的無線網路設備傳輸的網路信號。然而,現有的網狀網路中的無線接入設備在同一信號範圍內且在同一時間段內只允許一個無線網路設備傳輸資料。因而,現有的網狀網路的整體傳輸速率不高。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及相關設備以解決網狀網路的整體傳輸速率不高的問題。
一種無線接入設備,包括第一天線及處理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藉由所述第一天線與至少一個用戶端通訊連接,所述處理器用於:
藉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優選的,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包括兩個第一天線,每一第一天線與兩個用戶端通訊連接,所述兩個用戶端為第一用戶端及第二用戶端,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器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一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hA1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與兩個第一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2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與兩個第一天線中另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根據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二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hB1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與所述兩個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2 所述第二用戶端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另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及
根據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05
計算出所述第一用戶端及所述第二用戶端分別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其中,S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接收到的信號,S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另一第一天線接收到的信號,x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y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優選的,所述處理器用於:
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攜帶有所述用戶端身份資訊的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控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資訊傳輸請求,並根據所述資訊傳輸請求確定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用戶端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及
接收其他的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並將所有的傳輸規劃發送給所述用戶端以使所述用戶端按照所述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一預設機制對網狀網路中的無線接入設備所連接的用戶端的數量進行分配,其中,所述網狀網路中包括多個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及多個所述用戶端,每一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與至少一用戶端通訊連接。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與所述網狀網路中的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建立第一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的未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建立第一偵測列表;
根據與所述網狀網路中的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建立第二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建立第二偵測列表;
判斷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是否相同;
當確定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不相同且所述第一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時,篩選出同時包含在所述第一連接列表及所述第二偵測清單中的用戶端作為目標用戶端,並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目標用戶端的通訊連接;及
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使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目標用戶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判斷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將評分最大的目標用戶端作為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的連接,及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並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用戶端的優先權重將優先權重高的用戶端分配到所述網狀網路中連接有較少用戶端的無線接入設備中。
一種用戶端,包括第二天線及處理單元,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二天線與無線接入設備通訊連接,所述處理單元用於:
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及
接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天線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資料。
優選的,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包括兩個第一天線,每一第一天線與兩個用戶端通訊連接,每一用戶端包括兩個第二天線,所述兩個第一天線為第一子天線及第二子天線,所述兩個用戶端為第一用戶端及第二用戶端,所述兩個第二天線為第三子天線及第四子天線,所述處理單元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一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hA3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所述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4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5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6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根據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二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hB3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4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5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6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1
得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其中,S3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信號,S4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信號,a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b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及
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3
得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其中,S5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信號,S6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信號,a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b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偵測與所述用戶端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並將偵測到與所述用戶端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確定為目標設備;
判斷是否存在除所述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使得所述用戶端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確定為干擾設備;
當存在干擾設備時,獲取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監聽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
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所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處理以確定所述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對發送到所述干擾設備的信號進行零陷處理以確定所述用戶端發送到所述干擾設備的第二波束;及
控制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並控制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二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干擾設備以避免所述干擾設備受到來自所述用戶端的信號的干擾。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包括: 根據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第一通道狀態向量,計算出所述第一通道狀態向量的零空間,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一第二通道狀態向量,及將所述第二通道狀態向量投影在所述零空間後得到所述預編碼矩陣。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根據所述傳輸規劃確定所述用戶端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控制所述用戶端在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內進行休眠。
一種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應用在一網狀網路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無線接入設備及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通訊連接的至少一用戶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戶端將攜帶有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藉由第一天線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所述用戶端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所述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及
所述用戶端接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用戶端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信號計算出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天線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資料。
本發明可以使得多個用戶端在同一時間內將資料傳輸給同一個無線接收設備,或使得無線接收設備在同一時間內將資料發送給所述用戶端,從而提高由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組成的網狀網路的整體傳輸速率。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接觸連接,例如,可以是導線連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觸式連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觸式耦合的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衝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考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的應用環境圖。所述方法應用在網狀網路10中。所述網狀網路10包括無線接入設備1及用戶端2。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能夠將信號發送給用戶端或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可以是無線路由器,所述用戶端2可以是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包括第一天線11、記憶體12、處理器13。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能夠藉由第一天線11將信號轉發給網狀網路10中的用戶端2或藉由第一天線11接收網狀網路10中的用戶端2傳輸的信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11的數量有多個,且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11的數量不少於網狀網路10中用戶端2的數量。本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數量決定可同時進行資料傳輸的用戶端2的數量。所述處理器13用於控制無線接入設備1將信號轉發給用戶端2或接收網狀網路10中的用戶端2傳輸的信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器13可以是中央處理模組(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等。所述處理器13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所述處理器13是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種介面和線路連接整個無線接入設備1的各個部分。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記憶體12用於存儲資料及/或軟體代碼。所述記憶體12可以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內部存儲單元,例如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硬碟或記憶體。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記憶體12也可以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外部存放裝置,例如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上配備的插接式硬碟,智慧存儲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 SD)卡,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等。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包括第二天線21、處理單元22及存儲單元2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用於藉由第二天線21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通訊連接。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線21可以為WIFI天線。也即,所述用戶端2可以藉由WIFI通訊模組接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或藉由WIFI通訊模組將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22用於控制所述用戶端2發送或接收信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22可以為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微處理器或其他資料處理晶片。所述存儲單元23用於存儲資料及/或軟體代碼,例如,所述存儲單元23可以存儲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存存儲單元23可以為所述用戶端2中的內部存儲單元,例如所述用戶端2中的硬碟或記憶體。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存儲單元23也可以為所述用戶端2中的外部存放裝置,例如所述用戶端2上配備的插接式硬碟,智慧存儲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 SD)卡,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等。
請參考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資料傳輸系統100的功能模組圖。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資料傳輸系統100包括一個或多個模組,所述一個或者多個模組運行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及用戶端2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資料傳輸系統100包括第一收發模組101、第一接收模組102、通道資訊請求模組103、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判斷模組106、傳輸排程模組107、分配模組108。
其中,第一收發模組101、通道資訊請求模組103、判斷模組106、傳輸排程模組107存儲在所述用戶端2的存儲單元23中,並被處理單元22調用執行。第一接收模組102、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分配模組108存儲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記憶體12中,並被處理器13調用執行。本發明所稱的模組是指能夠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電腦程式指令段,比程式更適合於描述軟體在所述資料傳輸系統100中的執行過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通道資訊請求模組103、判斷模組106、傳輸排程模組107為內嵌或固化在所述用戶端2的處理單元22中的程式段或代碼,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分配模組108為內嵌或固化在所述客無線接入設備1的處理器13中的程式段或代碼。
第一收發模組101應用在用戶端2中,用於將攜帶有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發送模組101藉由第二天線21將攜帶有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本實施方式中,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可以是用戶端2的唯一編號資訊,所述編號資訊可以由字母或數位等字元組成。
第一接收模組102應用在無線接入設備1中,用於藉由第一天線11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11接收的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2發送給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狀態資訊描述了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每個第一天線1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根據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確定與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每一用戶端2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11接收到的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2發送給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
請參考圖3,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包括兩個第一天線11,每一第一天線11均與兩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為描述方便,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11分別稱為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兩個用戶端2分別稱為用戶端A與用戶端B。本實施方式中,用戶端A與用戶端B均可以向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信號,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接收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設定用戶端A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為x,設定用戶端B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為y,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接收到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為S1,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接收到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為S2。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根據用戶端A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A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hA1 為用戶端A與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2 為用戶端A與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根據用戶端B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B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hB1 為用戶端B與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2 為用戶端B與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根據確定的用戶端A、 B的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6
,與所述第一天線T1、T2接收到的信號S1、S2,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05
得出用戶端A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x,及用戶端B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y。如此,使得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A與用戶端B同步發送的資料,從而實現無線接入設備1的上行同步傳輸。
所述通道資訊請求模組103應用在用戶端2中,用於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用戶端1的身份資訊。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通道資訊請求模組103將獲取通道狀態資訊且包含有用戶端2身份資訊的請求信號藉由第二天線21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
所述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應用在無線接入設備1中,用於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所述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獲取到所述請求信號時,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獲取與所述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相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
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2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計算出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11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的資料。
請參考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1將信號發送給用戶端2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包括兩個第一天線11,每一第一天線11均與兩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每一用戶端2包括兩個第二天線21,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兩個第一天線11發送的資料分別被每個用戶端2的兩個第二天線21接收。
為描述方便,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11分別稱為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兩個用戶端2分別稱為用戶端A與用戶端B,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兩個第二天線21分別稱為第二天線T3、第二天線T4。本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將資料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用戶端A與用戶端B藉由第二天線T3、第二天線T4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設定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資料f分別為a1與a2,及設定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資料分別為b1與b2。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3,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4,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3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5,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6。
所述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根據用戶端A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A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hA3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4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5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6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所述通道資訊回復模組104根據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B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hB3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4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5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6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07
,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A 的第二天線T3、T4的信號S3、S4,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1
得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A的資料a1及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A的資料b1。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09
,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B 的第二天線T3、T4的信號S5、S6,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3
得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B的資料a2及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B的資料b2。如此,使得無線接入設備1同步向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資料,從而實現無線接入設備1的下行同步傳輸。
所述判斷模組106應用在用戶端2中,用於偵測與所述用戶端2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1,將偵測到與所述用戶端2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目標設備,判斷是否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干擾設備。
當存在干擾設備時,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用於獲取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監聽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Diversity)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對發送到干擾設備的信號進行零陷(Null)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干擾設備的第二波束,並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及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二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干擾設備以避免干擾設備受到來自用戶端2的信號的干擾。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包括:根據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第一通道狀態向量,計算出所述第一通道狀態向量的零空間(null space),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一第二通道狀態向量,將所述第二通道狀態向量投影在所述零空間後得到所述預編碼矩陣。
當不存在干擾設備時,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獲取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Diversity)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並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網狀網路10包括多個無線接入設備1,每一無線接入設備1與至少一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多個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之間相互通訊連接。所述第一收發模組101還用於將用戶端2的資訊傳輸請求發送給各個無線接入設備1。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控制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資訊傳輸請求,並根據所述資訊傳輸請求確定無線接入設備1與用戶端2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接收其他的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無線接入設備1與用戶端2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並整理出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所述第一接收模組102還用於將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輸規劃包括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與所述用戶端2通訊連接的關係及所述用戶端2或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計畫。
所述判斷模組106在接收到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後,根據所述傳輸規劃確定與所述用戶端2進行通訊連接的目標設備外,是否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所述判斷模組106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干擾設備。
傳輸排程模組107應用在用戶端2中,用於根據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無線接入設備1會將整理出的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發送給與其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因而,所述傳輸排程模組107根據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輸排程模組107還用於根據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確定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控制所述用戶端2在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內進行休眠,從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所述分配模組108應用在無線接入設備1中,用於根據一預設機制對網狀網路10中的無線接入設備1所連接的用戶端2的數量進行分配。
為描述方便,本實施方式中,將網狀網路10中的一無線接入設備1稱為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將網狀網路10中除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稱為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機制為平均分配網狀網路10中的無線接入設備1所連接的用戶端2的數量。具體的,所述分配模組108根據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建立第一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第一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2建立第一偵測列表。所述分配模組108還根據與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建立第二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2建立第二偵測列表。所述分配模組108判斷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是否相同。當確定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不相同且所述第一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時,所述分配模組108篩選出同時包含在所述第一連接列表及第二偵測清單中的用戶端2作為目標用戶端,並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Access Control List, ACL)以斷開與所述目標用戶端的通訊連接。所述分配模組108還用於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目標用戶端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分配模組108判斷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當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超過一個時,所述分配模組108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並將評分最大的目標用戶端作為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的連接,並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並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分配模組108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包括:
將目標用戶端分為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及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
根據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確定出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對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信號強度確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對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及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相加後得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請參考圖5,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關係表L1的示意圖。所述第一關係表L1存儲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所述第一關係表L1定義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之間的資訊傳輸速率與評分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分配模組108根據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查找一第一關係表L1,確定出與所述資訊傳輸率對應的評分。
請參考圖6,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二關係表L2的示意圖。所述第二關係表L2存儲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所述第二關係表L2定義用戶端2的信號強度與評分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分配模組108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信號強度查找所述第二關係表L2確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機制為根據用戶端1的優先權重將優先權重高的用戶端1分配到網狀網路10中連接有較少用戶端2的無線接入設備1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1的優先權重可以預先進行設定。
請參考圖7,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應用在一網狀網路10中。所述網狀網路10包括無線接入設備1及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根據不同需求,所述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或合併。所述方法包括步驟:
S701、用戶端2將攜帶有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藉由第二天線21將攜帶有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本實施方式中,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可以是用戶端2的唯一編號資訊,所述編號資訊可以由字母或數位等字元組成。
S702、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第一天線11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11接收的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2發送給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狀態資訊描述了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每個第一天線1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確定與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每一用戶端2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11接收到的每一用戶端2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2發送給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
請參考圖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包括兩個第一天線11,每一第一天線11均與兩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為描述方便,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11分別稱為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兩個用戶端2分別稱為用戶端A與用戶端B。本實施方式中,用戶端A與用戶端B均可以向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信號,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接收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設定用戶端A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為x,設定用戶端B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為y,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接收到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為S1,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接收到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為S2。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用戶端A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A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hA1 為用戶端A與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2 為用戶端A與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用戶端B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B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hB1 為用戶端B與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2 為用戶端B與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確定的用戶端A、 B的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6
,與所述第一天線T1、T2接收到的信號S1、S2,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05
得出用戶端A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x,及用戶端B發送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資料y。如此,使得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A與用戶端B同步發送的資料,從而實現無線接入設備1的上行同步傳輸。
步驟S703、所述用戶端2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用戶端1的身份資訊。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將獲取通道狀態資訊且包含有用戶端2身份資訊的請求信號藉由第二天線21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
步驟S704、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所述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2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獲取到所述請求信號時,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獲取與所述用戶端2的身份資訊相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
步驟S705、所述用戶端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2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計算出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11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的資料。
請參考圖4,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包括兩個第一天線11,每一第一天線11均與兩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每一用戶端2包括兩個第二天線21,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兩個第一天線11發送的資料分別被每個用戶端2的兩個第二天線21接收。
為描述方便,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11分別稱為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兩個用戶端2分別稱為用戶端A與用戶端B,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兩個第二天線21分別稱為第二天線T3、第二天線T4。本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1藉由第一天線T1及第一天線T2將資料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用戶端A與用戶端B藉由第二天線T3、第二天線T4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設定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資料f分別為a1與a2,及設定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A與用戶端B的資料分別為b1與b2。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3,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4,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3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5,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接收到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信號為S6。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所述用戶端A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A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hA3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4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5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6 為用戶端A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用戶端B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無線接入設備1中的驅動器確定與用戶端B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hB3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3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4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5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6 為用戶端B的第二天線T4與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2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所述用戶端2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07
,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A 的第二天線T3、T4的信號S3、S4,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1
得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A的資料a1及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A的資料b1。所述用戶端2接收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通道狀態資訊
Figure 02_image009
,及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給用戶端B 的第二天線T3、T4的信號S5、S6,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2_image013
得到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一天線T1發送給用戶端B的資料a2及無線接入設備1的第二天線T2發送給用戶端B的資料b2。如此,使得無線接入設備1同步向用戶端A與用戶端B發送資料,從而實現無線接入設備1的下行同步傳輸。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在步驟S705之後還包括:
所述用戶端2偵測與所述用戶端2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1,將偵測到與所述用戶端2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目標設備,判斷是否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干擾設備。
當存在干擾設備時,所述用戶端2用於獲取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監聽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Diversity)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對發送到干擾設備的信號進行零陷(Null)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干擾設備的第二波束,並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及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二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干擾設備以避免干擾設備受到來自用戶端2的信號的干擾。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包括:根據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第一通道狀態向量,計算出所述第一通道狀態向量的零空間(null space),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一第二通道狀態向量,將所述第二通道狀態向量投影在所述零空間後得到所述預編碼矩陣。
當不存在干擾設備時,所述用戶端2獲取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Diversity)處理以確定用戶端2發送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並控制用戶端2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網狀網路10包括多個無線接入設備1,每一無線接入設備1與至少一個用戶端2通訊連接。多個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之間相互通訊連接。所述用戶端2還用於將用戶端2的資訊傳輸請求發送給各個無線接入設備1。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用戶端2發送的資訊傳輸請求,並根據所述資訊傳輸請求確定無線接入設備1與用戶端2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接收其他的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無線接入設備1與用戶端2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並整理出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還用於將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發送給所述用戶端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輸規劃包括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與所述用戶端2通訊連接的關係及所述用戶端2或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計畫。
所述用戶端2在接收到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後,根據所述傳輸規劃確定與所述用戶端2進行通訊連接的目標設備外,是否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除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使得所述用戶端2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的通訊範圍內,所述用戶端2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確定為干擾設備。
所述方法在步驟S705之後還包括: 用戶端2根據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無線接入設備1會將整理出的所述網狀網路10中所有的無線接入設備1的傳輸規劃發送給與其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因而,所述用戶端2根據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2還用於根據無線接入設備1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確定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控制所述用戶端2在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內進行休眠,從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所述方法在步驟S705之後還包括: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一預設機制對網狀網路10中的無線接入設備1所連接的用戶端2的數量進行分配。
為描述方便,本實施方式中,將網狀網路10中的一無線接入設備1稱為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將網狀網路10中除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外的無線接入設備1稱為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機制為平均分配網狀網路10中的無線接入設備1所連接的用戶端2的數量。具體的,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建立第一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第一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2建立第一偵測列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還根據與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2建立第二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2建立第二偵測列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判斷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是否相同。當確定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不相同且所述第一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2的數量時,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篩選出同時包含在所述第一連接列表及第二偵測清單中的用戶端2作為目標用戶端,並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目標用戶端的通訊連接。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還用於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目標用戶端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判斷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當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超過一個時,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並將評分最大的目標用戶端作為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的連接,並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並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連接。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包括:
將目標用戶端分為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及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
根據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確定出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對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信號強度確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對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及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相加後得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關係表L1存儲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所述第一關係表L1定義用戶端2與無線接入設備1之間的資訊傳輸速率與評分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每個非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與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查找一第一關係表L1,確定出與所述資訊傳輸率對應的評分。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關係表L2存儲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中,所述第二關係表L2定義用戶端2的信號強度與評分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1根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信號強度查找所述第二關係表L2確定第二無線接入設備對所述待評分的目標用戶端的評分。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機制為根據用戶端1的優先權重將優先權重高的用戶端1分配到網狀網路10中連接有較少用戶端2的無線接入設備1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用戶端1的優先權重可以預先進行設定。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援依本案創作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含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無線接入設備 2:用戶端 11:第一天線 12:記憶體 13:處理器 10:網狀網路 21:第二天線 22:處理單元 23:存儲單元 100:資料傳輸系統 101:第一收發模組 102:第一接收模組 103:通道資訊請求模組 104:通道資訊回復模組 106:判斷模組 107:傳輸排程模組 108:分配模組 A、B:用戶端 T1、T2:第一天線 T3、T4:第二天線 L1:第一關係表 L2:第二關係表 S701~S705:步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的應用環境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資料傳輸系統的功能模組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接收用戶端發送的信號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無線接入設備將信號發送給用戶端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關係表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二關係表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圖。
S701~S705: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無線接入設備,包括第一天線及處理器,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藉由所述第一天線與至少一個用戶端通訊連接,其改良在於,所述處理器用於: 藉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包括兩個第一天線,每一第一天線與兩個用戶端通訊連接,所述兩個用戶端為第一用戶端及第二用戶端,所述處理器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一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hA1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與兩個第一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2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與兩個第一天線中另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根據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二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3_image003
    ,其中,hB1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與所述兩個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2 所述第二用戶端與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另一第一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及 根據方程組
    Figure 03_image005
    計算出所述第一用戶端及所述第二用戶端分別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其中,S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一第一天線接收到的信號,S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所述兩個第一天線中的另一第一天線接收到的信號,x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y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 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攜帶有所述用戶端身份資訊的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控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資訊傳輸請求,並根據所述資訊傳輸請求確定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用戶端進行資訊傳輸的傳輸規劃;及 接收其他的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所述傳輸規劃,並將所有的傳輸規劃發送給所述用戶端以使所述用戶端按照所述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一預設機制對網狀網路中的無線接入設備所連接的用戶端的數量進行分配,其中,所述網狀網路中包括多個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及多個所述用戶端,每一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與至少一用戶端通訊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與所述網狀網路中的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建立第一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的未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建立第一偵測列表; 根據與所述網狀網路中的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進行通訊連接的用戶端建立第二連接清單,及根據偵測到的未與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連接但處於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的信號範圍內的用戶端建立第二偵測列表; 判斷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是否相同; 當確定所述第一連接列表與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不相同且所述第一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列表中的用戶端的數量時,篩選出同時包含在所述第一連接列表及所述第二偵測清單中的用戶端作為目標用戶端,並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目標用戶端的通訊連接;及 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使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目標用戶端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判斷篩選出的目標用戶端的數量,根據各個目標用戶端與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之間的資訊傳輸率及根據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獲取的各個目標終端的信號強度計算每個目標用戶端的評分,將評分最大的目標用戶端作為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控制所述第一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以斷開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的連接,及控制所述第二無線接入設備打開存取控制清單並使第二無線接入設備與所述待分配的目標用戶端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接入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用戶端的優先權重將優先權重高的用戶端分配到所述網狀網路中連接有較少用戶端的無線接入設備中。
  9. 一種用戶端,包括第二天線及處理單元,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二天線與無線接入設備通訊連接,其改良在於,所述處理單元用於: 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及 接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天線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資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用戶端,其中,所述無線接入設備包括兩個第一天線,每一第一天線與兩個用戶端通訊連接,每一用戶端包括兩個第二天線,所述兩個第一天線為第一子天線及第二子天線,所述兩個用戶端為第一用戶端及第二用戶端,所述兩個第二天線為第三子天線及第四子天線,所述處理單元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用戶端發送的資料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一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3_image007
    ,其中,hA3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所述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4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5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A6 為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根據所述第二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身份資訊藉由所述無線接入設備中的驅動器確定與所述第二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為向量
    Figure 03_image009
    ,其中,hB3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4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5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hB6 為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之間的傳輸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衰弱因數; 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3_image011
    得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其中,S3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信號,S4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信號,a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b1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資料;及 藉由計算方程組
    Figure 03_image013
    得到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其中,S5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第三子天線信號,S6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端的第四子天線信號,a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b2為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二子天線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端的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用戶端,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偵測與所述用戶端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並將偵測到與所述用戶端建立通訊連接的無線接入設備確定為目標設備; 判斷是否存在除所述目標設備以外的無線接入設備使得所述用戶端位於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通訊範圍內,若存在,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確定為干擾設備; 當存在干擾設備時,獲取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監聽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 根據所述預編碼矩陣對發送到所述目標設備的信號進行分集處理以確定所述用戶端發送到所述目標設備的第一波束,對發送到所述干擾設備的信號進行零陷處理以確定所述用戶端發送到所述干擾設備的第二波束;及 控制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一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目標設備,並控制所述用戶端藉由所述第二波束發送信號給所述干擾設備以避免所述干擾設備受到來自所述用戶端的信號的干擾。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戶端,其中,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計算出預編碼矩陣包括: 根據所述干擾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第一通道狀態向量,計算出所述第一通道狀態向量的零空間,根據所述目標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確定出一第二通道狀態向量,及將所述第二通道狀態向量投影在所述零空間後得到所述預編碼矩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用戶端,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 根據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傳輸規劃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根據所述傳輸規劃確定所述用戶端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及控制所述用戶端在未進行資訊傳輸的時間內進行休眠。
  14. 一種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應用在一網狀網路中,所述網狀網路包括無線接入設備及與所述無線接入設備通訊連接的至少一用戶端,其改良在於,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戶端將攜帶有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的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藉由第一天線接收至少一個用戶端發送的信號,根據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根據確定的通道狀態資訊與所述第一天線接收的每一用戶端發送的信號計算出每一用戶端發送給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的資料; 所述用戶端發送獲取通道狀態資訊的請求信號,其中,所述請求信號中包括所述用戶端的身份資訊; 所述無線接入設備接收所述用戶端發送的所述請求信號,根據所述請求信號中的用戶端的身份資訊獲取與所述用戶端對應的通道狀態資訊,並將獲取的通道狀態資訊發送給所述用戶端;及 所述用戶端接收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給用戶端的信號,並根據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及所述無線接入設備發送的信號計算出無線接入設備的第一天線發送給所述用戶端的資料。
TW108129173A 2019-07-10 2019-08-15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TWI730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507311 2019-07-10
US16/507,311 US10993143B2 (en) 2019-07-10 2019-07-10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rate in mesh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937A true TW202105937A (zh) 2021-02-01
TWI730379B TWI730379B (zh) 2021-06-11

Family

ID=7404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173A TWI730379B (zh) 2019-07-10 2019-08-15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993143B2 (zh)
CN (1) CN112218311B (zh)
TW (1) TWI730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3143B2 (en) * 2019-07-10 2021-04-27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rate in mesh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5905A1 (en) * 2006-09-19 200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by connected mode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67612B2 (en) * 2011-04-07 2015-10-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inimal synchronized network operations
EP2702700A4 (en) * 2011-04-29 2015-12-16 Intel Corp CSI FEEDBACK TECHNOLOGY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59581A1 (zh) * 2012-10-15 2014-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及接入点
US9295016B2 (en) * 2013-06-12 2016-03-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operative phase tracking in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KR102168637B1 (ko) * 2013-12-03 2020-10-21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csi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10932291B2 (en) * 2015-10-05 2021-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ng at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CN206375523U (zh) * 2016-12-30 2017-08-04 沈阳聚德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故障监测预警系统
CN109039407A (zh) 2017-06-08 2018-12-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348375B2 (en) * 2017-09-28 2019-07-0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hanging steering matrix corresponding to MU-MIMO group to allow access points transmit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simultaneously
JP7138305B2 (ja) * 2018-03-16 2022-09-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端末装置
US10756860B2 (en) * 2018-11-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993143B2 (en) * 2019-07-10 2021-04-27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rate in mesh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311A (zh) 2021-01-12
US11576077B2 (en) 2023-02-07
US10993143B2 (en) 2021-04-27
CN112218311B (zh) 2024-02-09
TWI730379B (zh) 2021-06-11
US20210195464A1 (en) 2021-06-24
US20210014726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316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9104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plink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18301B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form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1902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resource-constrained network
CN104135339A (zh) 一种蓝牙低功耗通信的方法、蓝牙设备和系统
KR20150107809A (ko) 무선 도킹을 위해 디바이스를 인증하기 위한 기술들
CN115915405B (zh) 针对键合丝设备集群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694566B (zh) 抗氧化健合丝设备的高可靠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9779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hroughput based on heat gener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TWI730379B (zh) 提升網狀網路整體傳輸速率的方法、無線接入設備及用戶端
US119503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beam failure recovery
TWI540930B (zh) 在無線構件間具有共享資源之無線裝置分散式管理技術
US11747874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ower and/or heat generation contr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02802211A (zh)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增强功能的技术
KR101794200B1 (ko) 리눅스 기반 패킷 프로세서를 이용하는 분산 패킷 전송 네트워크의 프로토콜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US9240820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580056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09743237A (zh) 一种app的鉴权方法及网关
TWI616112B (zh) 傳輸資料的方法、基地台和電腦程式產品
WO2018192167A1 (zh) 一种基于无线路由设备混合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14828023B (zh) 提高通信系统能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15050A1 (zh) 无线传感网络中继器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9015049A1 (zh) 无线传感网络的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US20240172203A1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es
CN109347891B (zh) 一种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