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888A - 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 Google Patents

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3888A
TW202103888A TW109107450A TW109107450A TW202103888A TW 202103888 A TW202103888 A TW 202103888A TW 109107450 A TW109107450 A TW 109107450A TW 109107450 A TW109107450 A TW 109107450A TW 202103888 A TW202103888 A TW 2021038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hole
forming member
hole forming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1957B (zh
Inventor
中川諒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95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24F1/58Separate protective covers for outdoor units, e.g. solar guards, snow shields or camoufl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3Scree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H04R1/086Protective screens, e.g. all weather or wind scre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281Struck out portion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孔形成部件。其為於基材(2)上形成複數個孔(3)所構成者。基材(2)於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第一面(2a)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故提供一種即使提高開口率的情況下內部隱蔽性也優良之孔形成部件。

Description

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本公開關係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於先前技術中,沖孔金屬網板作被作為兼具透氣性與內部隱蔽性的保護罩使用。透過使用沖孔金屬網板作為保護罩,能抑制保護罩的內部外觀暴露,同時保護罩的內部能受到保護。
此外,除了沖孔金屬網板,也使用於樹脂材料配設大量的孔所構成的保護罩。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配設複數個直徑小於樹脂材料厚度的微孔,使外觀上乍看不出穿孔狀態的方法。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平7-59184號公報
然而,使用沖孔金屬網板的習知保護罩若金屬厚度較薄,則面對保護罩的人能看見保護罩內部。特別是為了提升進氣與排氣性能等而提高開口率時,不能避免內部隱蔽性的下降。
此外,對習知的樹脂材料穿孔而獲得保護罩以提高開口率時,孔的大小與數量會於強度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從樹脂使用量的觀點出發,為了確保樹脂材料的強度而增加樹脂材料的厚度並不切實際。
此外,於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方法之情況下,因孔徑小而開口率降低,無法作為要求高透氣性的設備等的保護罩使用。並且,因用於穿出微孔的模具(銷)的強度低,而微孔的尺寸 受到限制。
本公開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提高開口率的情況下內部隱蔽性也優良之孔形成部件。
本公開的第一樣態為一種孔形成部件,其基材2上形成複數個孔3,其中前述基材2於前述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前述第一面2a的前述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
於第一樣態中,於基材2的第一面2a的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孔形成部件。
本公開的第二樣態為,如第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以二維規則地排列。於此,「二維規則地排列」不僅意指於整個基材2表面上,孔3與第一凸狀部4以均勻的尺寸佈置,也包含孔3與第一凸狀部4的尺寸規則地變化的情況。例如,本公開的「二維地規則地排列」包含:沿著基材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孔3、第一凸狀部4的尺寸以小於1的倍率的相似形狀逐漸變小之排列,以及孔3、第一凸狀部4的尺寸以大於1的倍率的相似形狀逐漸變大之排列。本公開的「二維地規則地排列」亦包含:於極座標系中從基材2的中央至外圍,孔3、第一凸狀部4的尺寸以小於1的倍率的相似形狀逐漸變小之排列,以及孔3、第一凸狀部4的 尺寸以大於1的倍率的相似形狀逐漸變大之排列。此外。「二維規則地排列」不僅意指每個孔3、第一凸狀部4有規則性地排列的情況,也包含由兩個以上的孔3、第一凸狀部4作為單位的組有規則性地排列的情況。
於第二樣態中,由於規則地排列孔3以及第一凸狀部4,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
本公開的第三樣態為,如第二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若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間距為h、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為a,則nh=ma(其中,n、m為1以上之整數)。
於第三樣態中,由於根據孔3的排列間距h來設定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a,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
本公開的第四樣態為,如第一至第三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為圓弧狀。
於第四樣態中,由於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修為圓弧狀,例如應用於透氣罩的情況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本公開的第五樣態為,如第一至第四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的開口緣部3a為圓弧狀。
於第五樣態中,由於將孔3的開口緣部3a修為圓弧狀,因此不會如使用習知的沖孔金屬網板般,於孔3的開口緣部3a形成尖銳的邊緣,造成灰塵等卡在該尖銳的邊緣上,而使清潔變得容易。
本公開的第六樣態為,如第一至第五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的面積沿著前述第一面2a的法 線方向變化,於前述面積最小位置的前述複數個孔3的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為由朝著前述複數個孔3的內側鼓出之曲面所形成。
於第六樣態中,當孔3的面積沿第一面2a的法線方向變化時,於面積最小的位置的孔3的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為由朝著孔3的內側鼓出之曲面所形成。因此,例如作為透氣罩應用的情況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本公開的第七樣態為,如第一至第六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具有設置有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之基部5,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為前述基部5的厚度的20%以上。
於第七樣態中,由於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設定為基部5的厚度的20%以上,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本公開的第八樣態為,如第一至第七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的厚度沿著前述複數個孔3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變化。
於第八樣態中,由於沿著孔3的周向使基材2的厚度變化,因此能夠提供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
本公開的第九樣態為,如第一至第八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於前述第一面2a的相反側的第二面2b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前述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於前述第二面2b的前述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
於第九樣態中,於形成了第一凸狀部4的第一面2a的相反側 之第二面2b上,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設置第二凸狀部6。換而言之,第二凸狀部6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二凸狀部6,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本公開的第十樣態為一種透氣性部件,其為由紀載於第一至第九樣態中的任一樣態之孔形成部件所構成。
於第十樣態中,由於使用本公開的孔形成部件作為透氣性部件,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透氣性部件。
本公開的第十一樣態為一種透氣罩,其為由紀載於第十樣態之透氣性部件所構成。
於第十一樣態中,由於使用本公開的透氣性部件作為透氣罩,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透氣罩。
1:孔形成部件
2:基材
2a:第一面
2b:第二面
3:孔
4:第一凸狀部
5:基部
6:第二凸狀部
〔圖1〕為第一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線之剖視圖。
〔圖3〕為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中的第一凸狀部的高度以及基部的厚度之圖。
〔圖4〕為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中的孔周圍的基材厚度的變化之圖。
〔圖5〕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孔形成部件之剖視圖。
〔圖6〕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孔形成部件之剖視圖。
〔圖7〕為第二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8〕為圖7中a-a線之剖視圖。
〔圖9〕為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中的孔周圍的 基材厚度的變化之圖。
〔圖10〕為第三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11〕為圖10中a-a線之剖視圖。
〔圖12〕為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中的孔周圍的基材厚度的變化之圖。
〔圖13〕為其它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14〕為其它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15〕為其它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圖16〕為其它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之俯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公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方式為說明本發明本質的優選示例,並沒有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適用對象、或其用途的應用範圍之意圖。
(第一實施方式)
-孔形成部件的構成-
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為於基材2上以二維規則地排列的複數個孔3所形成。基材2的材料為例如樹脂。複數個孔3具有短邊側為圓弧的圓角矩形開口形狀,並以交錯方式排列。複數個孔3的開口緣部3a為圓弧狀。
基材2於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為圓弧狀。
基材2具有基部5,於基部5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基部5為厚度等同於基材2的厚度最小值的部分。基部5的與第一凸狀部 4的相反側,亦即基材2的與第一面2a相反側的第二面2b,除了形成複數個孔3的區域以外為平面。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狀部4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具體而言,於相鄰的孔3之間佈置著一個第一凸狀部4,一個孔3被四個第一凸狀部4包圍。若孔3的排列間距為h,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為a,則h=a。
如圖3所示,若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為H,基部5的厚度為D,則H為D的20%以上。具體而言,當於基材2以開口率約55%形成孔3時,D可為1.5mm,H可為0.8mm。
此外,由於一個孔3被四個第一凸狀部4包圍,如圖4所示,基材2的厚度沿著孔3的周向(請參照圖7的箭頭線b)變化。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H、基部5的厚度D、以及基材2的厚度分別為沿基材2的第一面2a的法線方向測量所得(第二以及之後的實施方式亦同)。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中,透過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上,規則地形成對於基材2的厚度而言較大的起伏。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能透過例如使用基於D3 TEXTURE(註冊商標)製作的模具,以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而製造。
-第一實施方式之效果-
根據上述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基材2的第一面2a的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排列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換而言之,當從基材2的第一面2a側觀察孔形成部件1時,若傾斜地觀察,孔3被第一 凸狀部4遮蔽。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孔形成部件1。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外裝殼體使用時,變得難以從孔3看見內部部件,外觀美觀性得到提升。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孔3的周圍設置第一凸狀部4而非減小孔3的直徑,實質地增加了孔的深度,提升了內部隱蔽性。因此,如專利文獻1般減小孔徑以使外觀上看不出穿孔狀態的方法相比,能抑制開口率的降低,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於透過形成大量的孔3或增大孔3的直徑,而增加了孔形成部件1的開口率的情況下,也是由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因此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提升。因此,與為了提升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而均勻地增加基材2的厚度的情況相比,能將基材2的材料,例如樹脂的使用量減少,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基材2的第一面2a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該第一面2a形成平面部、凹部、或孔3被第一凸狀部4包圍而成的凹坑狀。因此,當將孔形成部件1應用於例如透氣罩的情況下,由於對平行於第一面2a的方向的氣流產生整流效應,而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規則地排列孔3以及第一凸狀部4,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由於將孔3的排列間距h與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a設定為相等,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 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修為圓弧狀,當將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透氣罩應用的情況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由於將孔3的開口緣部3a修為圓弧狀,因此不會如使用習知的沖孔金屬網板般,於孔3的開口緣部3a形成尖銳的邊緣,造成灰塵等卡在該尖銳的邊緣上,而使清潔變得容易。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H設定為基部5的厚度D的20%以上。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沿著孔3的周向使基材2的厚度變化,因此能夠提供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此外,若將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使用D3TEXTURE(註冊商標)的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來製造,則能透過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來設置具有規則性的大的起伏。相對於此,當使用蝕刻或噴擊等習知加工方法時,只能形成如紋理般的偶然性起伏形狀,難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
本變形例與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差異點為,如圖5所示,基材2於第一面2a的相反側的第二面2b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換而言之,本變形例的基材2具有第一凸狀部4、基部5、以及第二凸狀部6。基部5為厚度等同於基材2的厚度最小值的 部分。於第二面2b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排列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第二凸狀部6的形狀、排列等可與第一凸狀部4不同。
根據本變形例,於形成了第一凸狀部4的第一面2a的相反側之第二面2b上,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設置第二凸狀部6。換而言之,第二凸狀部6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二凸狀部6,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需要說明的是,於本變形例中,如圖6所示,可由第一凸狀部4與第二凸狀部6形成基材2而不設置基材2的基部5。於此情形,孔3的面積沿第一面2a的法線方向變化,但孔3的內表面於面積最小的位置上至少一部分,例如圖6所示,較佳為由朝著孔3內側鼓出之曲面所形成。如此一來,例如作為透氣罩應用的情況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第二實施方式)
-孔形成部件的構成-
如圖7與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為於基材2上以二維規則地排列的複數個孔3所形成。基材2的材料為例如樹脂。複數個孔3具有角部修圓的六角形的開口形狀,並以交錯方式排列。複數個孔3的開口緣部3a為圓弧狀。
基材2於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為圓弧狀。
基材2具有基部5,於基部5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基部5為 厚度等同於基材2的厚度最小值的部分。基部5的與第一凸狀部4的相反側,亦即基材2的與第一面2a相反的第二面2b,除了形成複數個孔3的區域以外為平面。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狀部4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具體而言,孔3的開口六角形從相對的兩邊中的一邊向另一邊傾斜,該兩邊中的較高邊形成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從該頂部4a至相鄰的孔3的開口六角形的較低邊為第一凸狀部4的傾斜面。若孔3的排列間距為h,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為a,則h=a。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所示,第一凸狀部4可沿著孔3的交錯式排列於複數對相鄰的孔3之間延伸。
若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為H,基部5的厚度為D,則H為D的20%以上。具體而言,當於基材2以開口率約55%形成孔3時,D可為1.5mm,H可為0.8mm。
此外,由於孔3的開口六角形從相對的兩邊中的一邊向另一邊傾斜,如圖9所示,基材2的厚度沿著孔3的周向(請參照圖1的箭頭線b)變化。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中,透過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上,規則地形成對於基材2的厚度而言較大的起伏。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能透過例如使用基於D3 TEXTURE(註冊商標)製作的模具,以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而製造。
-第二實施方式的效果-
根據上述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基材2的第一面2a的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排列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 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換而言之,當從基材2的第一面2a側觀察孔形成部件1時,若傾斜地觀察,孔3被第一凸狀部4遮蔽。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孔形成部件1。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外裝殼體使用時,變得難以從孔3看見內部部件,外觀美觀性得到提升。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孔3的周圍設置第一凸狀部4而非減小孔3的直徑,實質地增加了孔的深度,提升了內部隱蔽性。因此,如專利文獻1般減小孔徑以使外觀上看不出穿孔狀態的方法相比,能抑制開口率的降低,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於透過形成大量的孔3或增大孔3的直徑,而增加了孔形成部件1的開口率的情況下,也是由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因此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提升。因此,與為了提升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而均勻地增加基材2的厚度的情況相比,能將基材2的材料,例如樹脂的使用量減少,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基材2的第一面2a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該第一面2a形成平面部、凹部、或孔3被第一凸狀部4包圍而成的凹坑狀。因此,當將孔形成部件1應用於例如透氣罩的情況下,由於對平行於第一面2a的方向的氣流產生整流效應,而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由於規則地排列孔3以及第一凸狀部4,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孔3的排列間距h與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a設定為相等,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修為圓弧狀,當將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透氣罩應用的情況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由於將孔3的開口緣部3a修為圓弧狀,因此不會如使用習知的沖孔金屬網板般,於孔3的開口緣部3a形成尖銳的邊緣,造成灰塵等卡在該尖銳的邊緣上,而使清潔變得容易。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H設定為基部5的厚度D的20%以上。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沿著孔3的周向使基材2的厚度變化,因此能夠提供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此外,若將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使用D3TEXTURE(註冊商標)的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來製造,則能透過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來形成具有規則性的大的起伏。相對於此,當使用蝕刻或噴擊等習知加工方法時,只能形成如紋理般的偶然性起伏形狀,難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本變形例與上述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差異點為,基材2於第 一面2a的相反側的第二面2b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請參照圖5)。於第二面2b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排列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第二凸狀部6的形狀、排列等可與第一凸狀部4不同。
根據本變形例,於形成了第一凸狀部4的第一面2a的相反側之第二面2b上,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設置第二凸狀部6。換而言之,第二凸狀部6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二凸狀部6,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需要說明的是,於本變形例中,可由第一凸狀部4與第二凸狀部6形成基材2而不設置基材2的基部5(請參照圖6)。
(第三實施方式)
-孔形成部件的構成-
如圖10與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為於基材2上以二維規則地排列的複數個孔3所形成。基材2的材料為例如樹脂。複數個孔3具有圓形或略呈圓形的形狀,並以矩陣方式排列。複數個孔3的開口緣部3a為圓弧狀。
基材2於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換而言之,第一凸狀部4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為圓弧狀。
基材2具有基部5,於基部5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基部5為厚度等同於基材2的厚度最小值的部分。基部5的與第一凸狀部4的相反側,亦即基材2的與第一面2a相反一側的第二面2b,除了形成複數個孔3的區域以外為平面。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狀部4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以二維規則地排列。具體而言,設置第一凸狀部4以包圍一對相鄰的孔3。於一對相鄰的孔3之間的區域不設置第一凸狀部4。若孔3的排列間距為h,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為a,則2h=a。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0所示,將一對相鄰的孔3包圍的第一凸狀部4,可跨多對的孔3彼此連接,以於整個基材2表面上形成單個網眼凸狀構造。
若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為H,基部5的厚度為D,則H為D的20%以上。具體而言,當於基材2以開口率約55%形成孔3時,D可為1.5mm,H可為0.8mm。
此外,雖然第一凸狀部4包圍一對相鄰的孔3,但該一對的孔3之間的區域不設置第一凸狀部4,因此如圖12所示,基材2的厚度沿著孔3的周向(請參照圖10的箭頭線b)變化。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中,透過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上,規則地形成對於基材2的厚度而言較大的起伏。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能透過例如使用基於D3 TEXTURE(註冊商標)製作的模具,以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而製造。
-第三實施方式的效果-
根據上述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排列第一凸狀部4於基材2的第一面2a上以包圍一對相鄰的孔3。因此,透過一對的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縮小通過各個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換而言之,當從基材2的第一面2a側觀察孔形成部件1時,若傾斜地觀察,孔3被第一凸狀部4遮蔽。因此,於已使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內部隱蔽性優良的孔形成部件1。如此的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外裝殼體 使用時,變得難以從孔3看見內部部件,外觀美觀性得到提升。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孔3的周圍設置第一凸狀部4而非減小孔3的直徑,實質地增加了孔的深度,提升了內部隱蔽性。因此,如專利文獻1般減小孔徑以使外觀上看不出穿孔狀態的方法相比,能抑制開口率的降低,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於透過形成大量的孔3或增大孔3的直徑,而增加了孔形成部件1的開口率的情況下,也是由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設置有第一凸狀部4,因此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提升。因此,與為了提升孔形成部件1的剛性而均勻地增加基材2的厚度的情況相比,能將基材2的材料,例如樹脂的使用量減少,同時能於不受模銷的強度的限制下進行製造。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於基材2的第一面2a設置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該第一面2a形成平面部、凹部、或孔3被第一凸狀部4包圍而成的凹坑狀。因此,當將孔形成部件1應用於例如透氣罩的情況下,由於對平行於第一面2a的方向的氣流產生整流效應,而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規則地排列孔3以及第一凸狀部4,因此能夠提供透過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之孔形成部件1,相對於孔3的排列間距h,將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a設定為等於2h,因此能提供透過將一對相鄰的孔3包圍起來的第一凸狀部4能使內部隱蔽性提升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由於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修為圓弧狀,當將孔形成部件1例如作為透氣罩應用的情況 下能產生整流效應,因此能減弱進排氣聲。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孔3的開口緣部3a修為圓弧狀,因此不會如使用習知的沖孔金屬網板般,於孔3的開口緣部3a形成尖銳的邊緣,造成灰塵等卡在該尖銳的邊緣上,而使清潔變得容易。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H設定為基部5的厚度D的20%以上。因此,透過一對相鄰的孔3周圍的第一凸狀部4,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各個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沿著孔3的周向使基材2的厚度變化,因此能夠提供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1。
此外,若將本實施方式的孔形成部件1透過使用D3 TEXTURE(註冊商標)的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來製造,則能透過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來設置具有規則性的大的起伏。相對於此,當使用蝕刻或噴擊等習知加工方法時,只能形成如紋理般的偶然性起伏形狀,難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本變形例與上述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差異點為,基材2於第一面2a的相反側的第二面2b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請參照圖5)。於第二面2b的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排列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第二凸狀部6的形狀、排列等可與第一凸狀部4不同。
根據本變形例,於形成了第一凸狀部4的第一面2a的相反側之第二面2b上,於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孔3的排列狀況設置 第二凸狀部6。換而言之,第二凸狀部6被佈置成考量了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因此,透過孔3周圍的第二凸狀部6,能更進一步縮小通過孔3能以視覺識別基材2的另一側的可視角。
需要說明的是,於本變形例中,可由第一凸狀部4與第二凸狀部6形成基材2而不設置基材2的基部5(請參照圖6)。
(其它的實施方式)
於本公開的孔形成部件1中的孔3、第一凸狀部4、以及第二凸狀部6的個別形狀、排列等,只要第一凸狀部4、第二凸狀部6根據孔3排列狀況而排列,並不限定於上述第一至第三之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例如,為至少一個孔3被至少一個第一凸狀部4或至少第二凸狀部6包圍的構造,或者孔3於預定方向的排列被夾於從其兩側往該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狀部4或第二凸狀部6之間的構造,則能獲得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相同之效果。此外,可透過這些第一凸狀部4或第二凸狀部6的彼此連接,於整個基材2表面上形成單個凸狀構造。
更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可將具有短邊側為圓弧的圓角矩形的開口形狀之複數個孔3以交錯方式排列,並改變每一列的孔3的開口方向。此外,可於相鄰的孔3之間佈置複數個(例如兩個)第一凸狀部4。於圖13所示的孔形成部件1中,一個孔3被六個第一凸狀部4包圍。
如圖14所示,可將具有圓形或略圓型的開口形狀的複數孔3以交錯方式排列,同時於被相鄰的四個孔3包圍的區域中,佈置一個以該區域的中央為頂部的第一凸狀部4。
如圖15所示,可將具有角部修圓的菱形或略菱形開口形狀的複數個孔3以交錯方式排列,同時於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佈置沿著孔3的菱形開口的長軸方向延伸之第一凸狀部4。 藉此,沿著菱形開口的長軸方向排列的孔3,從排列方向兩側被夾於一對第一凸狀部4之間。
如圖16所示,可將具有角部修圓的六角形開口形狀的複數個孔3以交錯方式排列,同時於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佈置將各個孔3包圍的第一凸狀部4。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為位於相鄰的孔3之間的區域的中央或略中央。
當將孔形成部件1應用於例如透氣罩時,雖未圖示,可透過第一凸狀部4將孔3以漏斗狀包圍以提升進氣性能。
此外,於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相對於孔3的排列間距h,將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a設定為h或2h。然而不僅限於此,可為nh=ma(其中,n、m為1以上的整數)。藉此,能提供透過第一凸狀部4能提升內部隱蔽性且同時具有美學外觀的孔形成部件。
需要說明的是,當孔3或第一凸狀部4為容易識別中心的形狀的情況下,可將相鄰的孔3或相鄰的第一凸狀部4之間的中心間距離作為排列間距,當孔3或第一凸狀部4為難以識別中心的形狀的情況下,可將相鄰的孔3或相鄰的第一凸狀部4之間的邊緣間距離作為排列間距。
此外,於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中,孔3、第一凸狀部4以及第二凸狀部6以二維規則地排列,但於孔形成部件1的一部分中,孔3、第一凸狀部4以及第二凸狀部6可不規則地排列。
於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雖然沿著各個孔3的周向使基材2的厚度變化,但於例如三個以上的孔3被一個第一凸狀部4所包圍的結構中,可有基材2的厚度沿著周向不變的孔3。
於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雖然使用樹脂作為基材 2的材料,並透過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來製造孔形成部件1,但並無特別限定基材2的材料與加工方法。
基材2的厚度亦無特別限定,透過注入法進行樹脂成型時,基材2(包含第一凸狀部4、第二凸狀部6)的厚度可為例如約0.5mm以上、約5.0mm以下。若基材2的厚度為約1mm以下,則能舉例應用於行動電話的外裝殼體。若基材2的厚度為約2~3mm以上,則能應用於一般家用電器產品的外裝殼體。
需要說明的是,本公開的孔形成部件1能應用於透氣罩等透氣性部件、讓聲音與光通過的外裝殼體、框體等,但其特別適用於外觀設置有透氣孔之產品,例如空調、擴音器、投影機、以及個人電腦等。
此外,於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第一實施方式中,雖然將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H設定為基部5的厚度D的20%以上,但即使將高度H設定為厚度D的10%以上或者5%以上,與不設置第一凸狀部4的情況相比,提升了內部隱蔽性。於孔形成部件1或模銷的強度等限制範圍內,高度H越大,內部隱蔽性的提升效果越大,較佳為將高度H設定為厚度D的30%以上,更佳為將高度H設定為厚度D的50%以上。
以上,說明了實施方式以及變形例,但於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的主旨及其範圍內,可實施方式或細節上的各種變更。又,在不損及本公開對象之功能下,可將以上實施方式、變形例、以及其它的實施方式適宜地組合或取代。以上敘述之「第一」、「第二」、「第三」等記載為用以區分這些被加上的詞語,並非用以限定其數量或順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公開對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有用。
1:孔形成部件
2:基材
3:孔
4:第一凸狀部
5:基部

Claims (11)

  1. 一種孔形成部件,其基材(2)上形成複數個孔(3),前述基材(2)於前述複數個孔(3)的一端開口的第一面(2a)上具有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於前述第一面(2a)的前述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
  2. 如請求項1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以二維規則地排列。
  3. 如請求項2之孔形成部件,其中若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間距為h、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排列間距為a,則nh=ma(其中,n、m為1以上之整數)。
  4.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為圓弧狀。
  5.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的開口緣部(3a)為圓弧狀。
  6.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複數個孔(3)的面積沿著前述第一面(2a)的法線方向變化,於前述面積最小位置的前述複數個孔(3)的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為由朝著前述複數個孔(3)的內側鼓出之曲面所形成。
  7.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具有設置有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 (4)之基部(5),前述複數個第一凸狀部(4)的頂部(4a)的高度為前述基部(5)的厚度的20%以上。
  8.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的厚度沿著前述複數個孔(3)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變化。
  9. 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其中前述基材(2)於前述第一面(2a)的相反側的第二面(2b)上具有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前述複數個第二凸狀部(6)於前述第二面(2b)的前述複數個孔(3)之間的區域中,根據前述複數個孔(3)的排列狀況而排列。
  10. 一種透氣性部件,其為由記載於請求項1至9中的任一項之孔形成部件所構成。
  11. 一種透氣罩,其為由記載於請求項10之透氣性部件所構成。
TW109107450A 2019-03-08 2020-03-06 罩用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TWI791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158A JP6806175B2 (ja) 2019-03-08 2019-03-08 孔形成部材、通気性部材及び通気カバー
JP2019-043158 2019-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888A true TW202103888A (zh) 2021-02-01
TWI791957B TWI791957B (zh) 2023-02-11

Family

ID=7235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450A TWI791957B (zh) 2019-03-08 2020-03-06 罩用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6813B2 (zh)
EP (1) EP3913925A4 (zh)
JP (1) JP6806175B2 (zh)
CN (1) CN113545102B (zh)
TW (1) TWI791957B (zh)
WO (1) WO20201841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05343B2 (en) 2022-03-17 2023-10-31 Robert Bosch Gmbh Loudspeaker accessory tray
USD1021133S1 (en) * 2022-03-17 2024-04-02 Robert Bosch Gmbh Loudspeaker accessory t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4011A (ja) 1990-08-10 1992-03-2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0494011U (zh) * 1991-01-09 1992-08-14
US5348788A (en) * 1991-01-30 1994-09-20 Interpore Orthopaedics, Inc. Mesh sheet with microscopic projections and holes
JPH0759184A (ja) 1993-03-05 199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筐体と音響・映像機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7163441A (ja) * 1993-11-30 1995-06-27 Konishi Chikako 敷ぶとん
DE19728820C1 (de) * 1997-07-05 1998-10-15 Schneider Franz Kunststoffwerk Lautsprecher-Abdeckung
MY167349A (en) * 2010-12-24 2018-08-16 Kao Corp Method of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nonwoven fabric, and a support for producing a nonwoven fabric
JP5999296B2 (ja) 2011-08-30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
JP5980949B2 (ja) * 2012-11-30 2016-08-31 株式会社瑞光 複合シート材とこれを用いた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および複合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US9649824B2 (en) * 2013-05-23 2017-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minates including a reticulated thermoplastic fil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6069414A (ja) * 2014-09-26 2016-05-09 シーアイ化成株式会社 隠蔽性及び触感性に優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多孔性フィルム
CN204190231U (zh) * 2014-12-02 2015-03-0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计量箱通风机构及具有该通风机构的计量箱
CN108475008B (zh) * 2015-12-22 2020-11-06 卡本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三维物体的方法
KR101668351B1 (ko) * 2016-05-31 2016-10-21 주식회사 광운기술 전선 배관 및 케이블의 화재 보호용 돌기형 내화구조체
WO2018109877A1 (ja) * 2016-12-14 2018-06-21 Ykk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ー
JP2019195756A (ja) * 2018-05-08 2019-11-1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5389A (ja) 2020-09-10
CN113545102B (zh) 2022-11-22
EP3913925A1 (en) 2021-11-24
US20210396426A1 (en) 2021-12-23
EP3913925A4 (en) 2022-11-02
JP6806175B2 (ja) 2021-01-06
CN113545102A (zh) 2021-10-22
WO2020184133A1 (ja) 2020-09-17
US11566813B2 (en) 2023-01-31
TWI791957B (zh) 2023-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6194B2 (en) Grille and acoustic device
TW202103888A (zh) 孔形成部件、透氣性部件以及透氣罩
USD964596S1 (en) Portable office/meeting room
US6779992B2 (en) Composit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US20120266557A1 (en) Modular floor tile
US12029628B2 (e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or manipulating noise attenuation in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
US20210229128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monolithic multi-tone audio speaker cover
CN209806079U (zh) 出音构件、报警器以及扬声设备
CN109348321B (zh) 音频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11595756B2 (en) Sound collecting apparatus
US10699686B2 (en) Sound-permeable metal plate and sound-absorbing composite plate using same
US20030185681A1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W201031229A (en) Method of forming sound hole in case of condenser microphone and condenser microphone case
CN207920967U (zh) 一种降噪蜗壳结构及油烟机
US10730353B2 (en) Tire
EP3394699B1 (en) Attenuation of fan noise in a computing system using a mesh assembly
CN209642758U (zh) 电子设备
KR101930668B1 (ko) 이어머프
JPS5931100Y2 (ja) マイクロホン
US10798480B2 (en) Speaker assembly and speaker using same
JP2021060017A5 (zh)
TR2024003225A2 (tr) Kulaklik dolgu yap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