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8666A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8666A
TW202038666A TW109110660A TW109110660A TW202038666A TW 202038666 A TW202038666 A TW 202038666A TW 109110660 A TW109110660 A TW 109110660A TW 109110660 A TW109110660 A TW 109110660A TW 202038666 A TW202038666 A TW 2020386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lf
information
unit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0619B (zh
Inventor
朴基源
李英大
李承旻
徐翰瞥
李鍾律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61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一傳送(Tx)使用者裝置(UE)的方法包括透過該Tx UE,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以及透過該Tx UE,基於側行無線鏈路故障(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基地台(BS)。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BS有關,並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通訊系統,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於操作與側行(SL)無線鏈路故障(RLF)報告有關的一傳送(Tx)使用者設備(UE)的方法和裝置。
無線通訊系統已廣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種通訊服務,如語音或資料。一般而言,無線通訊系統為多重存取系統,其藉由分享可用系統資源(頻寬、傳送功率等),支援多使用者的通訊。多重存取系統的範例包含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系統、以及多載波分頻多重存取(MC-FDMA)系統。
無線通訊系統使用各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如長期演進技術(LTE)、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以及無線相容性認證(WiFi)。第五代(5G)屬於這類無線通訊系統。5G的三大需求領域包含:(1)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MBB);(2)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MTC);以及(3)超可靠和低延遲通訊(URLLC)。部分使用案例可能需要多種維度以求最佳化,而其他案例可能只著重於一種關鍵效能指示符(KPI)。5G能以彈性和可靠的方式支援此類多樣的使用案例。
eMBB功能遠超出基本行動網路存取,並涵蓋豐富的雲端或擴增實境(AR)的互動工作、媒體和娛樂應用程式。資料是5G和5G時代的關鍵動因之一,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專用語音服務。5G的語音預計只要使用透訊系統提供的資料連線,便能作為應用程式來處理。流量增加的主要動因是內 容尺寸和需要高資料速率的應用程式數量都增加了。隨著連上網際網路的裝置增加,串流服務(音訊和視訊)、互動視訊和行動網路連線都將更廣泛使用。許多這類應用程式需要永遠開啟的連線能力,以將即時資訊和通知推播給使用者。雲端儲存和應用程式快速增加以因應行動通訊平台。這適用於工作和娛樂用途。雲端儲存是一種特別使用案例,可驅動上鏈資料速率的成長。5G也將用於雲端上的遠端工作,在使用觸覺介面時,為維持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端到端延遲需要更低。娛樂,如雲端遊戲和視訊串流,是行動頻寬容量需求成長的另一大動因。娛樂對無所不在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將變得至關重要,包含高速移動下的環境,如火車上、車上和飛機上。另一使用案例為用於娛樂和資訊搜尋的擴增實境(AR),需要非常低的延遲和大量即時資料量。
其中一種備受期待的5G使用案例為主動連接各領域嵌入式感測器的功能,也就是mMTC。預計2020年以前,全球可能將有204億台物聯網(IoT)裝置。在工業物聯網中,5G是啟用智慧城市、資產追蹤、智慧公用事業、農業和安全基礎建設的關鍵角色的其中之一。
URLLC包含利用遙控關鍵基礎建設和自動駕駛車等的超可靠/可用且低延遲鏈路,徹底改變各產業的服務。可靠性和延遲的層級對智慧電網控制、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學、無人機控制與協調等都非常重要。
URLLC包含利用遙控關鍵基礎建設和自動駕駛車等的超可靠/可用且低延遲鏈路,徹底改變各產業的服務。可靠性和延遲的層級對智慧電網控制、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學、無人機控制與協調等都非常重要。
現在,將對多種使用案例詳加敘述。
5G可完善光纖到家(fiber-to-home,FTTH)和電纜型頻寬(又稱有線電纜資料服務介面規範(data-over-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DOCSIS)),作為一種以每秒數百萬到數十億位元的資料速率提供串流的方式。如此高的速度對解析度4K(6K、8K甚至更高)的電視節目、虛擬實境(VR)、AR都是不可或缺的。VR和AR應用程式主要用於讓玩家身歷其境的運動遊戲。特定的應用程式可能需要特殊的網路設置。舉例來說,對VR遊戲而言,遊戲公司可能不得不將核心伺服器和網路供應商的邊緣網路伺服器整合,以最小化延遲。
由於汽車的行動通訊使用案例很多,預計汽車產業將成為5G的重要新動因之一。舉例來說,為乘客提供娛樂需要兼具高容量和高機動性的行動頻寬,因為未來的使用者會預期無論自己身處何處或移動速度多快,都能保有品質良好的連線能力。汽車產業的其他使用案例為AR儀表板。這些顯示資訊會出現在駕駛人透過前窗的視線上,可辨識暗處物件、告知駕駛人物件的距離和動作。無線模組未來將實現車輛之間的通訊,以及車輛與支援基礎建設、車輛與其他連線裝置(如路人身上的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換。安全系統可能會引導駕駛人採取替代行動路線,讓他們能更安全地駕駛,並降低意外風險。下一階段將會是遙控或是自動駕駛車。要實現上述功能,不同自動駕駛車之間和車輛與基礎建設之間都需要非常可靠、快速的通訊。未來,自動駕駛車將執行所有駕駛活動,而駕駛人只要專注於車輛難以捉摸的交通異況。自動駕駛車的技術需求包括超低延遲和超高可靠性,進而將交通安全提升到人力無法達到的層級。
常併稱為智慧社會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未來將嵌入高密度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智慧感測器的分散式網路將能針對城市或家庭,找出經濟實惠和節省能源的條件。每個家庭都可以採用類似的設定,無線連接所有溫度感測器、窗戶、加熱控制器、防盜警鈴和家用電器。這些感測器多有低資料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但部分類型的裝置可能需要即時高畫質(HD)視訊功能來進行監視。
能量的消耗和分配,包含熱量和空氣,逐漸高度分散化,建立對高分散式感測器網路的自動化控制的需求。智慧電網使用數位資訊和通訊科技與這類感測器互連,以集中並處理資訊。此資訊可能包含供應商和消費者行為的資訊,允許智慧電網用自動化的方式,提升生產的效率、可靠性、經濟效益和永續性與燃料(如電力)的分布。智慧電網可視為另一種低延遲的感測器網路。
醫療產業有許多受益於行動通訊的應用。通訊系統帶來了遠程醫療,可遠程提供診所的健康照護。通訊系統有助於消除距離障礙,並改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因為遙遠的偏鄉往往無法持續獲得醫療服務。通訊系統也能用於拯救重症照護和情況緊急的患者。行動通訊型感測器網路可針對心跳速率和血壓等參數,提供遠程監控和感測器。
無線和行動通訊在工業應用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電纜的安裝和維護所費不貲,若能採用可重複設置的無線鏈路取代電纜,對許多產業而言,是很誘人的機會。不過,若想實現此目標,需要延遲、可靠性和容量都與電纜接近的無線連接,而且必須簡化無線連接的管理。低延遲和極低錯誤率是5G需要處理的新需求。
最後,物流和貨運追蹤是行動通訊的重要使用案例,行動通訊能透過定位資訊系統,追蹤任何地點的庫存和包裹。基本上,物流和貨運追蹤使用案例的資料速率需求通常不高,但需要廣闊的涵蓋範圍和可靠的定位資訊。
無線通訊系統為多重存取系統,其藉由分享可用系統資源(頻寬、傳送功率等),支援多個使用者。多重存取系統的範例包含:CDMA系統、FDMA系統、TDMA系統、OFDMA系統、SC-FDMA系統、以及MC-FDMA系統。
側行(SL)係指一種通訊方案,其中在使用者設備(UE)之間建立直接鏈路,直接交換語音或資料,無須基地台(BS)的介入。SL被視為一種為快速成長的資料流量解除BS限制的解決方案。
車聯網(V2X)是一種通訊科技,其中車輛可以透過有線/無線通訊,與其他車輛、路人和基礎建設交換資訊。V2X可分為四種類型:車對車通訊(V2V)、車對基礎建設通訊(V2I)、車對網路通訊(V2N)、以及車對人通訊(V2P)。V2X通訊可經由PC5介面及/或Uu介面設置。
隨著越來越多通訊設備的通訊容量需求提高,相對於現有的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的需求因應而生。因此,通訊系統已列入討論,並考量通訊系統的服務或使用者設備(UE)對可靠性或延遲是否靈敏。次世代RAT,其中的eMBB、MTC和URLLC又稱為新的RAT或NR。在NR中,亦可支援V2X通訊。
圖1係說明比較基於以前NR RAT的V2X通訊與基於NR的V2X通訊的示意圖。
針對V2X通訊,在以前NR RAT中主要討論提供基於V2X訊息型安全服務的技術,如基本安全訊息(BSM)、協同告知訊息(CAM)、以及分散式環境通知訊息(DENM)。V2X訊息可包含定位資訊、動態資訊、以及屬性資訊。舉例來說,UE可將週期訊息類型的CAM及/或事件觸發類型的DENM傳送給另一個UE。
舉例來說,CAM可包含基本車輛資訊,其包含諸如方向和速度等的動態資訊、諸如空間、外部照明狀態、路線詳細資訊等車輛靜態資料。舉例來說,UE可播送延遲低於100ms的CAM。舉例來說,發生意外時,如車輛的損毀或事故,UE可產生DENM並將DENM傳送給另一個UE。舉例來說,UE傳送範圍內的所有車輛都可接收到CAM及/或DENM。在這種情況下,DENM可能優先於CAM。
關於V2X通訊,NR中給出了各種V2X情況。舉例來說,V2X情況包含車輛列隊行駛、進階駕駛、感測器輔助、以及遠程駕駛。
舉例來說,車輛可基於車輛列隊行駛,動態分群或一起行進。舉例來說,若要根據車輛列隊行駛執行列隊操作,車隊可從主導車輛接收週期資料。舉例來說,車隊可根據週期資料,拉開或拉近車輛距離。
舉例來說,車輛可根據進階駕駛選擇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舉例來說,每輛車可根據從附近車輛及/或附近邏輯實體取得的資料,調整路線或操縱。舉例來說,每輛車也可與附近車輛分享離開車隊的意圖。
根據感測器輔助,舉例來說,透過當地感測器或即時視訊資料取得的原始資料或經處理資料,可在車輛、邏輯實體、路人的終端設備及/或V2X應用程式伺服器之間交換。因此,車輛可用感測器感應到與可感應環境相關的進階環境。
根據遠程駕駛,舉例來說,遠程駕駛人或V2X應用程式可代替無法駕駛或無法在危險環境下駕駛的人,操作或控制遠程車輛。舉例來說,若預測路徑為公共運輸,則雲端電腦駕駛可用於操作或控制遠程車輛。舉例來說,雲端後端服務平台的存取亦可用於遠程駕駛。
在NR型V2X通訊中,正在討論一種適用於包括車輛列隊行駛、進階駕駛、感測器輔助和遠程駕駛之各種V2X情況的指定服務需求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是將與側行(SL)無線鏈路故障(RLF)有關的報告傳送給基地台(BS)的特殊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均能理解,透過本發明可實現的目的不限於上文具體所述,而且透過下列詳述,可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可實現的其他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一傳送(Tx)使用者裝置(UE)的方法包括:透過該Tx UE,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以及透過該Tx UE,基於側行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BS。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並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Tx UE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操作性地耦合到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並儲存指令,該些指令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行操作。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以及基於側行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BS。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該BS有關,並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ID。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電腦可讀取的儲存媒介儲存至少一個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含指令,該些指令在透過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對一UE進行操作。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以及基於側行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BS。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並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ID。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BS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操作性地耦合到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並儲存指令,該些指令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行操作。該些操作包含基於側行RLF,從一Tx UE接收一RRC訊息。該RRC訊號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並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ID。
該目的地ID可與該BS的傳送資源分配有關。
該側行RLF可基於一最大重傳數的重傳事件。
與該目的地ID有關之該BS的該傳送資源分配可不被執行。
在傳送該RRC訊息之後,該Tx UE可不再傳送與該目的地ID有關的一傳送資源請求。
該傳送資源請求可以是一排程請求(SR)和一側行緩衝器狀態報告(BSR)的其中之一。
該側行RLF可基於收到的一OUT OF SYNC指示的一預定數量或更多次數。
該目的地ID可由該Tx UE的一車聯網(V2X)層產生。
當服務中資料傳送的一等待時間預算大於一延遲時,可傳送該RRC訊息,直到該BS分配完傳送資源。
該Tx UE可與另一個UE、與自動駕駛車輛有關的一UE、一BS或一網路的其中之一通訊。
1:通訊系統
10:使用者設備(UE)
20:演進節點B(eNB)
30:演進封包核心(EPC)
40:次世代節點B(gNB)
50:5G核心網路
S1:介面
X2:介面
Xn:介面
100:第一無線裝置(無線裝置)
200:第二無線裝置(無線裝置)、基地台(BS)
100: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圖40、圖41)
100:機器人(圖43)
100:AI裝置(圖44)
100a:機器人(圖35)
100a:XR裝置(圖42)
100b:手持裝置
100b-1,100b-2:載具
100c:擴充實境裝置(XR裝置)
100d:手持裝置
100e:家用電器
100f:物聯網裝置(IoT裝置)
102,202:處理器
104,204:記憶體
106,206:收發機
108:天線、天線單元
208:天線
1000:訊號處理電路
1010:拌碼器
1020:調變器
1030:層映射器
1040:預編碼器
1050:資源映射器
1060:訊號產生器
110:通訊單元
112:通訊電路
114:收發機
120:控制單元
130:記憶單元
140:其他組件
140a:電源單元(圖39)
140a:驅動單元(圖40)
140a:I/O單元(圖41~圖43)
140a:輸入單元(圖44)
140b:介面單元(圖39)
140b:電源單元(圖40)
140b:定位單元(圖41)
140b:感測器單元(圖42、圖43)
140b:輸出單元(圖44)
104c:I/O單元(圖39)
140c:感測器單元(圖40)
140c:電源單元(圖42)
140c:驅動單元(圖43)
140c:學習處理器單元(圖44)
104d:顯示器(圖39)
140d:自動駕駛單元(圖40)
140d:感測器單元(圖44)
400:人工智慧(AI)伺服器/裝置
1a~5b:步驟
S100~S107:步驟
S110~S117:步驟
S3401:步驟
S3402:步驟
附圖式旨在針對本發明提供進一步理解,並併入和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圖示中:
圖1是比較基於以前新無線電存取科技(先前NR)的車聯網(V2X)通訊與基於NR的V2X通訊的示意圖;
圖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使用者平面和控制平面的無線電協定架構的示意圖;
圖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NR系統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下一代無線電存取網路(NG-RAN)與第五代核心網路(5GC)之間的功能劃分的示意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可採用之NR無線訊框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7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NR訊框的插槽結構的示意圖;
圖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側行(SL)通訊的無線電協定架構的示意圖;
圖9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SL通訊的無線電協定架構的示意圖;
圖1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在常態循環字首(NCP)案例中次要同步訊號區塊(S-SSB)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1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在延伸循環字首(ECP)案例中S-SSB的架構的示意圖;
圖1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彼此進行V2X或SL通訊的使用者設備(UE)的示意圖;
圖1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V2X或SL通訊的資源單元的示意圖;
圖1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UE的V2X或SL通訊程序的訊號流程的示意圖;
圖1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三種投射類型的示意圖;
圖16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含LTE模組和NR模組的UE的方塊圖;
圖17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傳送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1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UE能力資訊的單向遞送的示意圖;
圖19係顯示根據本發一實施例之UE能力資訊的雙向遞送的示意圖;
圖2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向存取層(AS)層配置的示意圖;
圖2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實體(PHY)層在傳送端處理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2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HY層在接收端處理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2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5G系統中用於定位UE的示例性架構的示意圖,該UE已存取NG-RAN或演進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
圖2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定位UE的網路實施範例的示意圖;
圖2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示例性協定層的示意圖,該些協定層用以支援定位管理功能(LMF)與UE之間的LTE定位協定(LPP)訊息傳送;
圖26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示例性協定層的示意圖,該些協定層用以支援LMF與NG-RAN節點之間的NR定位協定A(NRPPa)協定資料單元(PDU);
圖27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觀察到達時間差(OTDOA)的定位方法的示意圖;
圖2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在V2X中的同步來源或同步參考的示意圖;
圖29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複數個頻寬部分(BWP)的示意圖;
圖3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BWP示意圖;
圖3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通道占用率(CBR)量測的資源單元的示意圖;
圖32係顯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與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之間的示例性多工的示意圖;
圖3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SL的PHY層處理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34是與用於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有關的示意圖;以及
圖35到圖44係顯示各種適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的方塊圖。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和「,」應解釋為「及/或」。舉例來說,「A/B」可表示「A及/或B」。另外,「A,B」可表示「A及/或B」。另外,「A/B/C」可表示「A、B及/或C中的至少一個」。另外,「A,B,C」可表示「A、B及/或C中的至少一個」。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或」應解釋為「及/或」。舉例來說,「A或B」可包含「只有A」、「只有B」及/或「A和B」。換句話說,「或」應解釋為「還有、或者」。
本文所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存取系統,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等。CDMA可實施為無線電技術,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或CDMA2000。TDMA可實施為無線電技術,如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PRS)/GSM演進的增強資料率(EDGE)。OFDMA可實施為無線電技術,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進UTRA(E-UTRA)等類似技術。IEEE 802.16m由IEEE 802.16e演進而來,提供具有IEEE 802.16e系統 的反向相容性。UTRA為通用行動通訊系統(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為使用演進UTRA(E-UTRA)的演進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使用下鏈(DL)的OFDMA和上鏈(UL)的SC-FDMA。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由3GPP LTE演進而來。
第五代(5G)新無線電存取科技(NR)繼承LTE-A,為狀態乾淨的新行動通訊系統,兼具高效能、低延遲和高可用性。5G NR可使用所有可用的頻譜資源,包含1GHz以下的低頻帶、介於1GHz與10GHz之間的中頻帶、以及24GHz以上的高頻(毫米)帶。
為清楚起見,下文主要以LTE-A或5G NR為例加以描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技術概念不受此限。
圖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LTE系統的結構。這也可稱為演進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或LTE/LTE-A系統。
參照圖2,E-UTRAN包含演進節點B(eNB)20,其提供控制平面和使用者平面給UE 10。UE 10可以是固定或行動式,且也可稱為行動台(MS)、使用者終端(UT)、使用者話機(SS)、行動終端(MT)或無線裝置。eNB 20是與UE 10通訊的固定站,且也可稱為基地台、基地收發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或存取點。
eNB 20可經由X2介面互相連接。eNB 20可經由S1介面連接至演進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30。具體而言,eNB 20可經由S1-MME介面連接至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並可經由S1-U介面連接至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
EPC 30包含MME、S-GW、以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P-GW)。MME具有存取資訊或UE相關的能力資訊,主要用於UE的行動管理。S-GW是將E-UTRAN作為端點的閘道,而P-GW是將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作為端點的閘道。
基於通訊系統中所知之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的最後三層,在UE與網路之間的無線電協定疊可分為層1(L1)、層2(L2)和層3(L3)。這三層在UE與演進UTRA(E-UTRA)之間是成對定義的,用於經由Uu介面進行資料傳送。在L1上的實體(PHY)層提供實體通道上的資訊轉移服務。在L3 上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作用以控制UE與網路之間的無線電資源。為此目的,RRC層交換UE與eNB之間的RRC訊息。
圖3(a)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使用者平面無線電協定架構。
圖3(b)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控制平面無線電協定架構。使用者平面是用於使用者資料傳送的協定疊,而控制平面是用於控制訊號傳送的協定疊。
參照圖3(a)和圖3(b),PHY層提供資訊轉移服務給其在實體通道上的更高層。PHY層透過傳輸通道連接至媒體存取控制(MAC)層,而資料則在傳輸通道上的MAC層與PHY層之間轉移。傳輸通道根據資料通過無線電介面傳送的功能進行劃分。
資料在實體通道上的不同PHY層之間傳送,亦即傳送器和接收器的PHY層。實體通道可在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中調變,並像無線電資源一樣使用時間和頻率。
MAC層向較高層提供服務,如邏輯通道上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MAC層提供自複數個邏輯通道映射至複數個傳輸通道的功能。另外,MAC層可藉由將複數個邏輯通道映射至單一傳輸通道,來提供邏輯通道多工功能。MAC副層提供在邏輯通道上的資料傳送服務。
RLC層可針對RLC服務資料單元執行串聯、分段和重組。為確保無線電載送(radio bearer,RB)的各種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RLC層提供三種操作模式: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未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以及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AM RLC可透過自動重複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提供錯誤更正。
RRC層僅在控制平面中定義,並控制與RB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釋放有關的邏輯通道、傳輸通道和實體通道。RB係指由L1(PHY層)和L2(MAC層、RLC層和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針對UE與網路之間的資料傳送所提供的邏輯通道。
PDCP層的使用者平面功能包含使用者資料傳送、標頭壓縮和加密。PDCP層的控制平面功能包含控制平面資料傳輸和加密/完整性保護。
RB的建立相當於定義無線電協定層和通道功能的流程,並配置特定參數和操作方法,以提供特定服務。RB可分為兩種類型,訊號無線電載送(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和資料無線電載送(data radio bearer,DRB)。SRB用於作為在控制平面上傳送RRC訊息的路徑,而DRB則用於作為在使用者平面上傳送使用者資料的路徑。
一旦在UE的RRC層與E-UTRAN的RRC層之間建立RRC連線後,UE變成RRC_CONNECTED狀態,反之,則UE為RRC_IDLE狀態。在NR中,RRC_INACTIVE狀態是額外定義的。RRC_INACTIVE狀態的UE可維持與核心網路的連線,同時自eNB釋放連線。
從網路將資料傳到UE的DL傳輸通道包含:傳送系統資訊的廣播通道(broadcast channel,BCH);以及傳送使用者流量或控制訊息的DL共用通道(DL shared channel,DL SCH)。DL多播或廣播服務的流量或控制訊息可在DL-SCH或DL多播通道(DL multicast channel,DL MCH)上傳送。從UE將資料傳到網路的UL傳輸通道包含:傳送初始控制訊息的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以及傳送使用者流量或控制訊息的UL共用通道(UL shared channel,UL SCH)。
上述映射至傳輸通道的邏輯通道包含廣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傳呼控制通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公用控制通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多播控制通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以及多播流量通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
實體通道透過頻域中的複數個次載波包含時域中的複數個OFDM符號。一個子訊框包含時域中的複數個OFDM符號。RB是透過複數個次載波由複數個OFDM符號定義的資源分配單元。另外,每個子訊框都可針對實體DL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在對應的子訊框中使用特定OFDM符號(如第一OFDM符號)的特定次載波,亦即L1/L2控制通道。傳輸時間區間(TTI)為子訊框傳送的單位時間。
圖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NR系統的結構。
參照圖4,次世代無線電存取網路(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可包含次世代節點B(gNB)及/或eNB,該eNB提供使用者平面和控制平面協定終端給UE。在圖4中,顯示NG-RAN僅包含gNB 40作為範例。 gNB和eNB均藉由Xn介面互相連接。gNB和eNB均經由NG介面連接至5G核心網路(5G core network,5GC)50。更具體地說,gNB和eNB均經由NG-C介面連接至存取和行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並經由NG-U介面連接至使用者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圖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NG-RAN與5GC之間的功能劃分。
參照圖5,gNB可提供包含跨區無線電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無線電允入控制、量測組態與監管、以及動態資源分配的功能。AMF可提供包含無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安全性和靜止狀態行動處理的功能。UPF可提供包含行動錨定和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處理的功能。工作階段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可提供包含UE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分配和PDU工作階段控制的功能。
圖6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可採用之在NR中的無線訊框結構。
參照圖6,無線訊框可用於NR中之UL傳輸和DL傳輸。無線訊框的長度為10ms,且可由兩個5ms的半訊框定義。HF可包含五個1ms子訊框。子訊框可分為一個以上的插槽,而SF中的插槽數量可根據次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而定。每個插槽根據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CP)可包含12或14個OFDM(A)符號。
在常態循環字首(normal CP,NCP)案例中,每個插槽可包含14個符號;而在延伸循環字首(extended CP,ECP)案例中,每個插槽可包含12個符號。一個符號可以是OFDM符號(或CP-OFDM)或SC-FDMA符號(或DFT-s-OFDM符號)。
以下[表1]係根據在NCP案例中的一SCS配置μ,列出每個插槽的符號數Nslot symb、每個訊框的插槽數Nframe,u slot、以及每個子訊框的插槽數Nsubframe,u slot
[表1]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13-2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14-3
以下[表2]係根據在ECP案例中的一SCS,列出每個插槽的符號數、每個訊框的插槽數、以及每個子訊框的插槽數。
[表2]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14-5
在NR系統中,可針對一個UE所聚集的複數個小區(Cell)配置不同的OFDM(A)參數集(如SCS、CP長度等)。因此,包含相同數量符號(如子訊框、插槽或TTI)(為方便起見,統稱為時間單元(time unit,TU))的時間資源(絕對時間)期間可針對所聚集的小區進行不同配置。
在NR中,可支援各種參數集或SCS以支援各種5G服務。舉例來說,透過15KHz的SCS,可支援傳統蜂巢頻率中的廣大範圍,而如果有30/60KHz的SCS,則可支援密集市區、較低延遲、及廣大的載波頻寬。若有60KHz以上的SCS,則可支援大於24.25GHz的頻寬,以克服相雜訊。
NR頻帶可由FR1和FR2這兩種類型的頻率範圍定義。每個頻率範圍中的數字均可變更。舉例來說,兩種頻率範圍可參見[表3]。在NR系統中,FR1可以是「6KHz以下範圍」,而FR2可以是「6KHz以上範圍」,又稱毫米波(mmW)。
[表3]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14-6
如上所述,在NR系統中,頻率範圍內的數字均可變更。舉例來說,FR1範圍介於410MHz到7125MHz之間,如[表4]所列。亦即,FR1可包含6GHz(或5850、5900和5925MHz)以上的頻帶。舉例來說,6GHz(或5850、5900和 5925MHz)以上的頻帶可包含未授權頻帶。未授權頻帶可用於各種用途,例如車輛通訊(如自動駕駛)。
[表4]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15-7
圖係7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NR訊框中的插槽結構。
參照圖7,插槽包含時域中的複數個符號。舉例來說,一個插槽包含14個NCP案例的符號和12個ECP案例的符號。或者,一個插槽包含7個NCP案例的符號和6個ECP案例的符號。
載波包含頻域中的複數個次載波。RB可由頻域中複數個(如12個)連續次載波定義。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可由頻域中複數個連續(實體)RB((physical,P)RB)定義,並對應一個參數集(如SCS、CP長度等)。載波最多可包含N個(如5個)BWP。資料通訊可在已啟動的BWP中進行。每個單元在資源網格中都可稱為資源單位(resource element,RE),一個複數符號可映射到資源網格中。
UE之間或UE與網路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可包含L1、L2和L3。在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中,L1可指PHY層。舉例來說,L2可指MAC層、RLC層、PDCH層或SDAP層中的至少一個。舉例來說,L3可指RRC層。
接下來將說明側行(SL)通訊。
圖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SL通訊的無線電協定架構。具體而言,圖8(a)係顯示在LTE中的使用者平面協定疊,而圖8(b)係顯示在LTE中的控制平面協定疊。
圖9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SL通訊的無線電協定架構。具體而言,圖9(a)係顯示在NR中的使用者平面協定疊,而圖9(b)係顯示在NR中的控制平面協定疊。
側行同步訊號(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LSS)和同步資訊將描述如下。
為SL特定序列的SLSS可包含主要側行同步訊號(primary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S)和次要側行同步訊號(secondary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PSSS可稱為側行主要同步訊號(sidelink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PSS),而SSSS可稱為次要側行同步訊號(sidelink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舉例來說,長度-127M序列可用於S-PSS,而長度-127黃金序列可用於S-SSS。舉例來說,UE可藉由使用S-PSS來偵測起始訊號並取得同步。舉例來說,UE可藉由使用S-PSS和S-SSS,來達到同步並偵測同步訊號ID。
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可以是UE在傳送和接收SL訊號之前必需先知道的傳送基本(系統)資訊的(廣播)通道。舉例來說,該基本資訊可包含與SLSS有關的資訊、雙工模式(duplex mode,DM)資訊、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UL/DL配置資訊、資源集用相關資訊、關於與SLSS有關之應用類型的資訊、子訊框偏移資訊、廣播資訊等。舉例來說,PSBCH的負載大小可以是56位元,包含24位元的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用於評估在NR V2X中的PSBCH效能。
S-PSS、S-SSS和PSBCH可包含在一區塊格式(如SL同步訊號(SLSS)/PSBCH區塊中,該區塊格式/PSBCH區塊後稱為側行同步訊號區塊(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SB)),支援週期傳送。S-SSB可具有相同參數集(也就是SCS和CP長度)作為載波中的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而S-SSB的傳送頻寬可位於(預先)配置的SL BWP中。舉例來說,S-SSB的頻寬可以為11 RB。舉例來說,PSBCH可跨越11 RB。S-SSB的頻率位置可(預先)設定。因此,UE不需要在頻率中執行假設偵測以找出載波中的S-SSB。
在NR SL系統中,可支援包含SCS及/或CP長度的複數個參數集。隨著SCS增加,可縮短UE之用於S-SSB傳送的時間資源長度。因此,為了確保S-SSB的涵蓋範圍,傳送方UE可根據SCS將一個以上的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終端。舉例來說,可針對傳送方UE預先配置或配置傳送方終端在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傳送給接收方終端的S-SSB數量。舉例來說,該 S-SSB傳送週期可以是160ms。舉例來說,對於所有SCS,均可支援傳送週期160ms的S-SSB。
舉例來說,當在FR1中SCS為15KHz時,傳送方UE可將一個或兩個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UE。舉例來說,當FR1中的SCS為30KHz時,傳送方UE可將一個或兩個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UE。舉例來說,當FR1中的SCS為60KHz時,傳送方UE可將一個、二個或四個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UE。
舉例來說,當FR2中的SCS為60KHz時,傳送方UE可將1、2、4、8、16或32個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UE。舉例來說,當FR2中的SCS為120KHz時,傳送方UE可將1、2、4、8、16、32或64個S-SSB傳送給一個S-SSB傳送週期內的接收方UE。
當SCS為60KHz時,可支援兩種CP類型。另外,由傳送方UE傳送給接收方UE的S-SSB結構可根據CP類型而有不同。舉例來說,CP類型可以為NCP或ECP。具體而言,舉例來說,當CP類型為NCP時,PSBCH映射在由傳送方UE傳送的S-SSB中的符號數可為9或8。另一方面,舉例來說,當CP類型為ECP時,PSBCH映射在由傳送方UE傳送的S-SSB中的符號數可為7或6。舉例來說,PSBCH可映射到由傳送方UE傳送的S-SSB的第一符號。舉例來說,一旦接收到S-SSB時,接收方UE可以在S-SSB的第一符號週期中執行自動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操作。
圖1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NCP案例中之S-SSB的結構。
舉例來說,當CP類型為NCP時,圖10可稱為用於S-SSB的結構,亦即,S-PSS、S-SSS和PSBCH映射在由傳送方UE傳送的S-SSB中的符號順序。
圖1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ECP案例中之S-SSB的結構。
在ECP案例中,舉例來說,不同於圖10,在S-SSB中的S-SSS之後映射PSBCH的符號數可為6。因此,S-SSB的涵蓋範圍可根據CP類型是NCP或ECP而有所不同。
每個SLSS可具有側行同步識別符(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identifier,SLSS ID)。
舉例來說,在LTE SL或LTE V2X中,SLSS ID的值可基於兩種不同的S-PSS序列和168種不同的S-SSS序列來定義。舉例來說,SLSS ID的數量可為336。舉例來說,SLSS ID的值則可為0到335之間的任一值。
舉例來說,在NR SL或NR V2X中,SLSS ID的值可基於兩種不同的S-PSS序列和336種不同的S-SSS序列的結合來定義。舉例來說,SLSS ID的數量可為672。舉例來說,SLSS ID的值則可為0到671之間的任一值。舉例來說,兩種不同的S-PSS的其中之一可與涵蓋範圍內相關,而另一種S-PSS則可與涵蓋範圍外相關。舉例來說,0到335的SLSS ID可用於涵蓋範圍內,而336到671的SLSS ID則可用於涵蓋範圍外。
為了改善接收方UE的S-SSB接收效能,傳送方UE必須根據包含在S-SSB中的每個訊號的特性來最佳化傳送功率。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根據訊號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決定包含在S-SSB中的每個訊號的最大功率減少(maximum power reduction,MPR)。舉例來說,當S-SSB中S-SSS與S-PSS之間的PAPR值不同時,則傳送方UE可將最佳MPR應用於每個S-PSS和S-SSS,以改善接收方UE的S-SSB接收效能。舉例來說,可進一步應用傳送週期,使得傳送方UE對每個訊號執行放大操作。該傳送週期可保留用於傳送方UE的傳送端放大器所需的時間以在傳送方UE的傳送功率變更的邊界處執行一般操作。舉例來說,傳送週期在FR1中可為10us,而在FR2中則為5us。舉例來說,接收方UE偵測S-PSS的搜尋視窗可以是80ms及/或160ms。
圖1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彼此之間進行V2X或SL通訊的UE。
參照圖12,在V2X或SL通訊中「UE」一詞主要可指使用者的終端。然而,當諸如BS的網路設備根據UE到UE通訊方案傳送或接收訊號時,BS亦可視為一種UE。舉例來說,第一UE(UE1)可以是第一無線裝置100,而第二UE(UE2)可以是第二無線裝置200。
舉例來說,UE1可選擇對應於資源集用場中之特定資源的資源單元,該資源集用場為資源集。然後,UE1即可在資源單元中傳送SL訊號。舉例來說,為接收方UE的UE2可配設置有資源集用場,其中UE1可發送訊號,並在資源集用場偵測來自UE1的訊號。
當UE1位於BS涵蓋範圍內時,則BS可將資源集用場指定給UE1。相反地,當UE1不在BS涵蓋範圍內,另一個UE可將資源集用場指定給UE1,或UE1可使用一預定資源集用場。
一般而言,資源集用場可包含複數個資源單元,而每個UE可選擇一個以上的資源單元,並將SL訊號傳送給所選的資源單元。
圖1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V2X或SL通訊的資源單元。
參照圖13,資源集用場的總頻率資源可分為NF頻率資源,而資源集用場的總時間資源可分為NT時間資源。因此,可定義資源集用場中的全部NF * NT個資源單元。圖13顯示資源集用場以NT子訊框的週期重複的範例。
如圖13所示,一個資源單元(如單元#0)可週期性地重複出現。或者,為了在時域或頻域中實現多樣性效應,被映射一個邏輯資源單元的實體資源單元的索引可隨時間以預定模式變更。在資源單元構造中,資源集用場可指可用於UE以傳送SL訊號的資源單元集。
資源集用場可分為數種類型。舉例來說,每個資源集用場均可根據在資源集用場中傳送的SL訊號的內容分為以下幾種。
(1)排程任務(scheduling assignment,SA)可以是包含下列資訊的訊號:用於傳送方UE傳送SL資料通道的資源的位置、調變和加密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或用於資料通道解調所需的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傳送方案、定時廣告(timing advertisement,TA)等。可將SA和同一資源單元中的SL資料多工進行傳送。在這種情況下,SA資源集用場可指SL資料與SA多工進行傳送的資源集用場。SA可視為SL控制通道。
(2)SL資料通道(PSSCH)可以是用於傳送方UE傳送使用者資料的資源集用場。當將SA與相同資源單元中的SL資料多工進行傳送時,則除了SA資訊外,只有SL資料通道在用於SL資料通道的資源集用場中傳送。換句話說,用於傳送在SA資源集用場內獨立資源單元中的SA資訊的RE仍可用於傳送在SL資料通道的資源集用場中的SL資料。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藉由將PSSCH映射至連續PRB,來傳送PSSCH。
(3)探索通道可以是用於傳送方UE傳送諸如其ID等資訊的資源集用場。傳送方E可啟用相鄰UE,以在探索通道上自行搜尋。
即使當SL訊號具有上述之相同內容時,仍可根據SL訊號的傳送/接收性質使用不同的資源集用場。舉例來說,即使有相同SL資料通道或探索訊息,SL訊號可根據用於SL訊號的傳送定時測定方案(例如,無論SL訊號是在同步參考訊號(reference signal,RS)的接收時間,或在將預定TA用於接收時間而產生的時間傳送)、用於SL訊號的資源分配方案(例如,無論BS是否將一獨立訊號的傳送資源分配給一獨立傳送方UE,或該獨立傳送方UE是否選擇其本身在資源集用場中的獨立訊號傳送資源)、SL訊號的訊號格式(例如,在一個子訊框中由每個SL訊號占用的符號數、或用於SL訊號傳送的子訊框數)、BS的訊號強度、SL UE的傳送功率等,來使用不同資源集用場。
SL中的資源分配將描述如下。
圖1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依據UE中的傳送模式執行V2X或SL通訊的流程。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傳送模式亦可稱為模式或資源分配模式。為方便說明,在LTE中的傳送模式可稱為LTE傳送模式,而在NR中的傳送模式可稱為NR資源分配模式。
舉例來說,圖14(a)係顯示與LTE傳送模式1或LTE傳送模式3有關的UE操作。或者,舉例來說,圖14(a)係顯示與NR資源分配模式1有關的UE操作。舉例來說,LTE操作模式1可應用於一般SL通訊,而LTE傳送模式3可應用於V2X通訊。
舉例來說,圖14(b)係顯示與LTE傳送模式2或LTE傳送模式4有關的UE操作。或者,舉例來說,圖14(b)係顯示與NR資源分配模式2有關的UE操作。
參照圖14(a),在LTE傳送模式1、LTE傳送模式3,或NR資源分配模式1中,BS可排程SL資源,以用於UE的SL傳送。舉例來說,BS可透過PDCCH對UE1執行資源排程(尤其是DL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而UE1可根據資源排程執行V2X或SL與UE2的通訊。舉例來說,UE1可將側行控制資訊(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傳送給PSCCH上的UE2,然後基於SCI,將資料傳送給PSCCH上的UE2。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1中,UE可透過BS的動態許可提供或分配用於一個傳送區塊(transport block,TB)的一個以上的SL傳送的資源。舉例來說,BS可透過該動態許可將用於PSCCH及/或PSSCH的傳送的資源提供給UE。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從接收方UE接收的一SL混合自動重複請求(S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L HARQ)回饋報告給BS。在這種情況下,可基於在PDCCH中的指示來決定PUCCH資源和用於向BS報告SL HARQ回饋的時機,BS藉此分配用於SL傳送的資源。
舉例來說,DCI可指示在DCI接收與由DCI排程的第一SL傳送之間的插槽偏移。舉例來說,在排程SL傳送資源的DCI與排程的第一SL傳送的資源之間的最小間隙可不小於UE的處理時間。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1中,UE可透過BS的配置許可週期地提供或分配用於複數個SL傳送的一資源集。舉例來說,要配置的許可可包含配置許可類型1或配置許可類型2。舉例來說,UE可決定各情況下由既定配置許可所指示之要傳送的TB。
舉例來說,BS可將SL資源分配給相同或不同載波中的UE。
舉例來說,NR gNB可控制LTE型SL通訊。舉例來說,NR gNB可將NR DCI傳送給UE,以排程LTE SL資源。在這種情況下,舉例來說,可定義新的RNTI以將NR DCI拌碼。舉例來說,UE可包含NR SL模組和LTE SL模組。
舉例來說,在包含NR SL模組和LTE SL模組的UE從gNB接收NR SL DCI之後,NR SL模組可將NR SL DCI轉換為LTE DCI type 5A,並且每Xms將LTE DCI type 5A轉換為LTE SL模組。舉例來說,在LTE SL模組從NR SL模組接收LTE DCI format 5A之後,LTE SL模組可在Z ms後啟動及/或釋放第一LTE子訊框。舉例來說,可透過DCI的場域動態指示X。舉例來說,X的最小值可因UE能力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UE可根據其UE能力報告單一值。舉例來說,X可為正數。
參照圖14(b),在LTE傳送模式2、LTE傳送模式4或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從由BS/網路預先配置或配置的SL資源中測定SL傳送資源。舉例來說,預先配置或配置的SL資源可以是資源集用場。舉例來說,UE可自動選擇或排程SL傳送資源。舉例來說,UE可選擇在自身所配置的資源集用場中的資源,並在所選的資源中執行SL傳送。舉例來說,UE可透過感測和資源(再)選 擇流程在自身的選擇窗口內選擇資源。舉例來說,可在次通道基底上執行感測。在資源集用場中自動選擇的UE1可將SC1傳送給PSCCH上的UE2,並基於SCI將資料傳送給PSSCH上的UE2。
舉例來說,UE可協助另一個UE選擇SL資源。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配置有用於SL傳送所配置的許可。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排程另一個UE的SL傳送。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保留用於隨意重傳的SL資源。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1可透過SCI指示將SL傳送給UE2的優先順序。舉例來說,UE2可基於優先順序解密SCI並執行感測及/或資源(再)選擇。舉例來說,資源(再)選擇流程可包含透過UE2辨識資源選擇窗口中的候選資源,並透過UE2從辨識的候選資源中選擇(重新)傳送的資源。舉例來說,資源選擇窗口可以是在UE選擇用於SL傳送的資源期間的時間間隔。舉例來說,UE2觸發資源(重新)選擇之後,資源選擇窗口可自T1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22-40
0開始,並可由UE2剩下的封包延遲額度限制。舉例來說,當特定資源被透過第二UE從UE1接收的SCI指示、且特定資源的一L1 SL參考訊號接收功率(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量測超過UE2在資源選擇窗口之辨識候選資源步驟中的一SL RSRP閾值時,則UE2可能無法決定特定資源作為候選資源。舉例來說,該SL RSRP閾值可基於被透過UE2從UE1接收的SCI指示的SL傳送的優先順序、以及在被UE2所選的資源中的SL傳送的優先順序來決定。
舉例來說,L1 SL RSRP可基於SL解調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來量測。舉例來說,可針對各資源集用場在時域中配置或預先配置一個以上的PSSCH DMRS模式。舉例來說,PDSCH DMRS配置類型1及/或類型2可與頻域中的PSSCH DMRS模式雷同或相似。舉例來說,精準的DMRS模式可由SCI指示。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傳送方UE可從針對資源集用場配置或預先配置的DMRS模式中選擇一特定DMSR模式。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傳送方UE可基於感測和資源(重新)選擇流程,不經預定來執行TB的起始傳送。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基於感測和資源(重新)選擇流程,使用與第一TB相關的SCI,保留用於第二TB的起始傳送的SL資源。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透過與相同TB的前一次傳送相關的訊號,保留用於以回饋為基礎的PSSCH重傳的資源。舉例來說,針對一個傳送所保留的SL資源最大數量,包含現有傳送,可以是2、3或4。舉例來說,無論是否啟用HARQ回饋,SL資源最大數量可以是相同的。舉例來說,一個TB用的HAQR(重新)傳送的最大數量可由配置或預先配置限制。舉例來說,HAQR(重新)傳送的最大數量可以高達32。舉例來說,若沒有配置或預先配置,可就無法指定HAQR(重新)傳送的最大數量。舉例來說,配置或預先配置可取決於傳送方UE。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可支援不被UE所用之用於釋放資源的HARQ回饋。
舉例來說,在NR資源分配模式2中,UE可透過SCI將被UE所用的一個以上的次通道及/或插槽指定給另一個UE。舉例來說,UE可透過SCI將針對PSSCH(重新)傳送被UE保留之一個以上的次通道及/或插槽指定給另一個UE。舉例來說,SL資源的最低分配單元可以是插槽。舉例來說,次通道的大小可以針對UE配置或預先配置。
SCI將描述如下。
在從BS傳送給PDCCH上的UE的控制資訊稱為DCI時,從UE傳送給PSCCH上的另一個UE的控制資訊稱為SCI。舉例來說,UE可在解碼PSCCH前就知道PSCCH的起始符號及/或PSCCH的符號數。舉例來說,SCI可包含SL排程資訊。舉例來說,UE可傳送至少一個SCI給另一個UE,以排程PSSCH。舉例來說,可定義一個以上的SCI格式。
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SCI傳送給PSCCH上的接收方UE。接收方UE可解碼SCI,以從傳送方UE接收PSSCH。
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傳送PSCCH及/或PSSCH上的兩個連續SCI(如二階段SCI)給接收方UE。接收方UE可解碼兩個連續SCI(如二階段SCI),以從傳送方UE接收PSSCH。舉例來說,當考量到(相對)較大的SCI負載大小將SCI配置場域分為兩個群組時,包含第一SCI配置場域群組的SCI稱為第一SCI。包含第二SCI配置場域群組的SCI可稱為第二SCI。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第一SCI傳送給PSCCH上的接收方UE。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第二SCI傳送給PSCCH及/或PSSCH上的接收方UE。舉例來說,第二SCI可傳送給(獨立)PSCCH 或PSSCH上的接收方UE,其中第二SCI會搭載資料。舉例來說,兩個連續SCI可應用於不同的傳送(如單播、廣播或群播)。
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透過SCI將所有或部分下列資訊傳送給接收方UE。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透過第一SCI及/或第二SCI,將所有或部分下列資訊傳送給接收方UE。
- PSSCH相關及/或PSCCH相關資源分配資訊,例如時間/頻率資源的位置/次數、資源保留資訊(如週期);及/或
- SL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報告需求指示符或SL(L1)RSRP(及/或SL(L1)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及/或SL(L1)接收訊號強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報告需求指示符;及/或
- SL CSI傳送指示符(PSSCH上)(或SL(L1)RSRP(及/或SL(L1)RSRQ及/或SL(L1)RSSI)資訊傳送指示符);及/或
- MCS資訊;及/或
- 傳送功率資訊;及/或
- L1目的地ID資訊及/或L1來源ID資訊;及/或
- SL HARQ流程ID資訊;及/或
- 新資料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NDI)資訊;及/或
- 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資訊;及/或
- QoS資訊(與傳送流量/封包有關),例如優先順序資訊;及/或
- SL CSI-RS傳送指示符或關於(要傳送的)SL CSI-RS天線埠的資訊;
- 關於傳送方UE的定位資訊或關於目標接收方UE(傳送SL HARQ回饋的請求)的定位(或距離範圍)資訊;及/或
- 與解碼有關的RS(如DMRS等)資訊及/或PSSCH上的傳送的資料的通道估測,例如與DMRS的(時間頻率)映射資源模式有關的資訊、排序資訊、以及天線埠索引資訊。
舉例來說,第一SCI可包含與通道感測有關的資訊。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使用PSSCH DMRS解碼第二SCI。用於PDCCH的極化碼可應用於第 二SCI。舉例來說,用於資源集用場中單播、群播和廣播的第一SCI的負載大小可以相同。在解碼第一SCI之後,接收方UE不需要在第二SC上執行隨意解碼。舉例來說,第一SCI可包含關於第二SCI的排程資訊。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由於傳送方UE可傳送SCI、第一SCI或第二SCI中的至少一個給PSCCH上的接收方UE,PSCCH可用SCI、第一SCI或第二SCI中的至少一個取代。另外,或者,舉例來說,SCI可用PSCCH、第一SCI或第二SCI中的至少一個取代。另外,或者,舉例來說,由於傳送方UE可傳送第二SCI給PSSCH上的接收方UE,PSSCH可用第二SCI取代。
圖1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三種投射類型。
具體而言,圖15(a)係顯示廣播類型SL通訊;圖15(b)係顯示單播類型SL通訊;以及圖15(c)係顯示群播類型SL通訊。在單播類型SL通訊中,UE可與另一個UE進行一對一通訊。在群播類型SL通訊中,UE可與同一群組的一個以上其他UE進行SL通訊。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SL群播通訊可用SL多播通訊、SL一對多通訊等來取代。
LTE SL和NR SL的裝置內共存將描述如下。
圖16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含LTE模組和NR模組的UE。
參照圖16,UE可包含與LTE SL傳送有關的模組和與NR SL傳送有關的模組。與更高層中所產生的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可遞送至LTE模組。與更高層中所產收的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可遞送至NR模組。舉例來說,LTE模組和NR模組可與公用更高層(如應用層)有關。或者,舉例來說,LTE模組和NR模組可與不同的更高層(如與LTE模組有關的更高層和與NR模組有關的更高層)有關。每個封包均可與特定優先順序有關。在這種情況下,LTE模組可能沒取得與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而NR模組可能沒取得與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這兩個優先順序相較之下,與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優先順序和與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優先順序可在LTE模組與NR模組之間交換。因此,LTE模組和NR模組可取得與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和與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當LTE SL傳送與NR SL傳送互相交疊時,則UE可比較與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和與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 先順序,進而僅執行優先順序較高的SL傳送。舉例來說,NR V2X優先順序場域和ProSe各封包優先順序(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PPP)可直接互相比較。
舉例來說,[表5]係顯示與LTE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和與NR SL傳送有關的封包的優先順序的範例。為說明方便,將對PPPP加以敘述,但優先順序並不限於PPPP。舉例來說,優先順序可用各種方式定義。舉例來說,公用優先順序的相同類型可應用於NR相關服務和LTE相關服務。
[表5]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26-8
舉例來說,在表5的實施例中,假設UE決定傳送LTE SL服務A和NR SL服務E,則LTE SL服務A的傳送和NR SL服務E的傳送會互相交疊。舉例來說,LTE SL服務A的傳送和NR SL服務E可在時域中完整或部分交疊。在這種情況下,UE可僅執行優先順序較高的SL通訊,略過優先順序較低的SL通訊。舉例來說,UE可僅傳送第一載波及/或第一通道上的LTE SL服務A。另一方面,UE可不傳送第二載波及/或第二通道上的NR SL服務E。
接下來將說明CAM和DENM。
在V2V通訊中,可傳送週期訊息類型的CAM和事件觸發訊息類型的DENM。CAM可包含基本車輛資訊,如車輛的動態狀態資訊,像是方向和速度,而車輛靜態資料包括則包含尺寸、外部照明條件和路線詳細資訊等。CAM可以是50到300位元長。CAM是廣播,且要求延遲低於100ms。DEMN可以是突發狀況產生的訊息,如車輛故障或意外。DENM可短於3000位元,且傳送範圍中的任何車輛均可接收。DENM的優先順序可高於CAM。
載波重新選擇將描述如下。
在V2X或SL通訊中,UE可基於已設置載波的通道占用率(channel busy ratio,CBR)及/或要傳送的V2X的PPPP,執行載波重新選擇。舉例來說,可在UE的MA層中執行載波重新選擇。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PPPP和ProSe各封包可靠性(ProSe per packet reliability,PPPR)可互相交換使用。舉例來說,由於 PPPP值較小,其可表示較高的優先順序,而由於PPPP值較大,則其可表示較低的優先順序。舉例來說,由於PPPR值較小,可表示較高的可靠性,而由於PPPR值較大,則可表示較低的可靠性。舉例來說,與優先順序較高的服務、封包或訊息有關的PPPP值可比與優先順序較低的服務、封包或訊息有關的PPPP值更低。舉例來說,與可靠性較高的服務、封包或訊息有關的PPPR值可比與可靠性較低的服務、封包或訊息有關的PPPR值更低。
CBR可指在資源集用場中之次通道的部分,其中透過UE量測的SL接收訊號功率指示符(sidelink-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被感測為超過一預定閾值。可能有與各邏輯通道有關的PPPP,而PPPP值的配置應反映UE和BS的延遲需求。在載波重新選擇期間,UE可依升序,從最低CBR選擇一個以上的候選載波。
接下來將對UE之間建立的RRC連線加以敘述。
針對V2X或SL通訊,傳送方UE可需要與接收方UE建立(PC5)RRC連線。舉例來說,UE可獲取V2X專屬SIB。針對具有資料要傳送且透過更高層配置有V2X或SL傳送的UE,當用於SL通訊為UE傳送配置的至少一頻率包含在V2X專屬SIB中時,則UE可建立與其他UE的RRC連線,而無須包含用於頻率的傳送資源集用場。舉例來說,一旦在傳送方UE與接收方UE之間建立RRC連線,傳送方UE可經由建立的RRC連線與接收方UE進行單播通訊。
當在UE之間建立RRC連線時,傳送方UE可傳送RRC訊息給接收方UE。
圖17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傳送RRC訊息的流程。
參照圖17,由傳送方UE產生的RRC訊息可經由PDCP層、RLC層和MAC層傳送給PHY層。該RRC訊息可透過一訊號無線電載送(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傳送。傳送方UE的PHY層可對所接收的資訊進行編碼、調變和天線/資源映射,且傳送方UE可將該資訊傳送給接收方UE。
接收方UE可對所接收的資訊進行天線/資源解映射、解調和解碼。該資訊可經由MAC層、RLC層和PDCP層傳送給RRC層。因此,接收方UE可接收由傳送方UE產生的RRC訊息。
對RRC_CONNECTED模式中的UE、RRC_IDLE模式中的UE和(NR)RRC_INACTIVE模式中的UE而言,可支援V2X或SL通訊。亦即, RRC_CONNECTED模式中的UE、RRC_IDLE模式中的UE和(NR)RRC_INACTIVE模式中的UE可進行V2X和SL通訊。RRC_INACTIVE模式中的UE或RRC_IDLE模式中的UE可藉由使用包含在V2X專屬SIB中的小區專屬配置,來進行V2X或SL通訊。
RRC可用於交換至少一個UE能力和一個AS層配置。舉例來說,UE1可傳送其UE能力和AS層配置給UE2,並從UE2接收UE2的UE能力和AS層配置。針對UE能力遞送,在直接鏈路的PC5-S訊號設置後或設置期間,可觸發資訊流。
圖1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向UE容量遞送。
圖19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向UE容量遞送。
針對AS層配置,在直接鏈路的PC5-S訊號設置後或設置期間,可觸發資訊流。
圖2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向AS層配置。
在群播中,群組成員間可能不需要建立一對多PC5-RRC連線。
SL無線鏈路監測(SL radio link monitoring,SLM)將描述如下。
對單播AS層級鏈路管理而言,可支援SL RLM及/或無線鏈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RLF)宣告。在SL單播的RLC確認模式(SL acknowledged mode,SL AM)中,RLF宣告可透過RLC的指示觸發,該指示表示已達最大重傳數。AS層級鏈路狀態(如故障)可需要通知給更上層。有別於單播的RLM流程,群播相關的RLM設計可不列入考量。群播的群組成員之間可不需要RLM及/或RLF宣告。
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RS傳送給接收方UE,而接收方UE可使用RS進行執行SL RLM。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使用RS宣告SL RLF。舉例來說,RS可稱為SL RS。
SL量測和報告將描述如下。
為了QoS預測、起始傳送參數設定、鏈路適應、鏈路管理、允入控制等目的,在SL中可考量採用UE之間的SL量測和報告(如RSRP或RSRQ)。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接收來自傳送方UE的RS,並基於RS,量測傳送方UE的通道狀態。另外,接收方UE可向傳送方UE報告CSI。SL相關量測和報告可包含CBR的量測和報告、以及定位資訊的報告。V2X的CSI範例包含通道品質指示符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預編碼矩陣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排序指示符(rank indicator,RI)、RSRP、RSRQ、路徑增益/路徑損失、SRS資源指示符(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CSI-RS資源指示符(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RI)、干涉條件、車輛運動等。對於單播通訊,基於假設有四個或更少天線埠,可在非次頻帶型非週期CSI報告中支援CQI、RI、PMI或三者的一部分。CSI流程可不依據獨立RS。CSI報告可依據配置來啟動和停用。
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一管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傳送給接收方UE,而接收方UE可使用CSI-RS量測CQI或RI。舉例來說,CSI-RS可稱為SL CSI-RS。舉例來說,CSI-RS可限於PSSCH傳送。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將PSSCH資源中的CSI-RS傳送給接收方UE。
PHY層處理將描述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資料單元在經空中介面傳送前,可在傳送端進行PHY層處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攜有資料單元的無線電訊號可於接收端進行PHY層處理。
圖2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HY層在傳送端的處理流程。
[表6]可顯示UL傳輸通道與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而[表7]可顯示UL控制通道資訊與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
[表6]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29-9
[表7]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29-10
[表8]可顯示DL傳輸通道和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而[表9]可顯示DL控制通道資訊與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
[表8]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0-11
[表9]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0-12
[表10]可顯示SL傳輸通道與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而[表11]可顯示SL控制通道資訊與實體通道之間的映射關係。
[表10]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0-13
[表11]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0-15
參見圖21,傳送端可在步驟S100中編碼TB。PHY層可編碼MAC層的資料和控制流,以經由PHY層中的無線電傳送鏈路,提供傳輸和控制服務。舉例來說,可將MAC層的TB編碼至傳送端的碼字。通道編碼方案可以是錯誤偵測、錯誤更正、比率匹配、交錯、以及自實體通道解映射的控制資訊或傳輸通道。或者,通道編碼方案可以是錯誤偵測、錯誤更正、比率匹配、交錯、以及映射至實體通道的控制資訊或傳輸通道。
在NR系統中,下列通道編碼方案可用於不同類型的傳輸通道和不同類型的控制資訊。舉例來說,個別傳輸通道類型的通道編碼方案可列於[表12]中。舉例來說,個別控制資訊類型的通道編碼方案可列於[表13]中。
[表12]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1-16
[表13]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31-17
舉例來說,極化碼可應用於PSCCH。舉例來說,LDPC碼可應用於傳送給PSCCH上的TB。
對於TB(如MAC PDU)傳送,傳送端可將CRC序列附接至TB。因此,傳送端可提供接收端的錯誤偵測。在SL通訊中,傳送端可以是傳送方UE,而接收端可以是接收方UE。在NR系統中,通訊裝置可使用LDPC碼來編碼/解碼UL-SCH和DL-SCH。NR系統可支援兩個LDPC基準圖(如兩個LDPC基本矩陣)。兩個LDPC基準圖可以是針對小TB進行優化的LDPC基準圖1和針對大TB進行優化的LDPC基準圖2。傳送端可基於TB的尺寸和編碼率R,選擇LDPC基準圖1或LDPC基準圖2。編碼率可透過I_MCS的MCS索引來指示。MCS索引可透過排程PUSCH或PDSCH的PDCCH,動態提供給UE。或者,MCS索引可透過(重新)初始化或啟動UL配置許可類型2或DL半永久排程(SPS)的PDCCH,動態提供給UE。MCS索引可透過與UL配置許可類型1有關的RRC訊息,提供給UE。當附接於CRC的TB大於所選LDPC基準圖的區塊碼(CB)的最大尺寸時,則傳送端可將附接於CRC的TB分為複數個CB。傳送端可進一步將其他CRC序列附接於各CB。LDPC基準圖1和LDPC基準圖2的區碼塊的最大尺寸可分別為8448位元和3480位元。當附接於CRC的TB未大於所選LDPC基準圖的CB最大尺寸時,則傳 送端可將附接於CRC的TB編碼至所選的LDPC基準圖。傳送端可將TB的各CB編碼至所選的LDPC基準圖。LDPC CB可分別匹配比率。可串接CB以產生PDSCH或PUSCH上用於傳送的碼字。PDSCH上最多可同時傳送兩組碼字(如最多兩個TB)。PUSCH可用於傳送UL-SCH資料和層1及/或層2控制資訊。雖然圖21未示出,但層1及/或層2控制資訊可與UL-SCH資料的碼字多工。
在步驟S101和S102中,傳送端可伴碼和調變碼字。可伴碼和調變碼字的位元,以製造複數值調變符號的區塊。
在步驟S103中,傳送端可執行層映射。碼字的複數值調變符號可映射於一個以上的MIMO層。碼字最多可映射四層。PDSCH可攜兩組碼字,藉以支援多達8層的傳送。PUSCH可支援一組碼字,藉以支援多達4層的傳送。
在步驟S104中,傳送端可執行預編碼轉換。DL傳送波形可使用CP變成一般OFDM。DL可能無法應用轉換預編碼(如離散傅立葉轉換(DFT))。
UL傳送波形可以是常規OFDM,使用具有轉換預編碼功能的CP,該轉換預編碼功能執行可能停用或啟用的DFT展開。在NR系統中,若啟用轉換預編碼,可選擇性地應用於UL。轉換預編碼可用特殊方法展開UL資料,以減少波形的PAPR。轉換預編碼可以是一種DFT。亦即,NR系統可支援用於UL波形的兩種選項。兩種選項的其中之一可以是CP-OFDM(同DL波形),另一項則可以是DFT-s-OFDM。是否UE應使用CP-OFDM或DFT-s-OFDM可透過RRC參數由BS來決定。
在步驟S105中,傳送端可執行次載波映射。一個層可映射至一個天線埠。在DL中,對於層到天線埠映射,可支援透明(非碼簿型)映射,而波束成形或MIMO預編碼的執行方式對UE可以是透明的。在UL中,對於層到天線埠映射可支援非碼簿型映射和碼簿型映射兩種。
對於用於實體通道(如PDSCH、PUSCH或PSSCH)的傳送的各天線埠(即層),傳送端可將複數值調變符號映射至分配到實體通道的RB中的次載波。
在步驟S106中,傳送端可執行OFDM調變。傳送端的通訊裝置可新增CP並執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進而在天線埠p上產生連續時間OFDM基帶訊號、以及用於在實體通道的TTI內之OFDM符號1用的次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SCS)配置u。舉例來說,對於各OFDM 符號,傳送端的通訊裝置可在映射至對應OFDM符號的RB的複數值調變符號上執行IFFT。傳送端的通訊裝置可將CP新增至IFFT訊號,以產生OFDM基帶訊號。
在步驟S107中,傳送端可執行升頻轉換。傳送端的通訊裝置可將OFDM基帶訊號、SCS配置u和天線埠p用的OFDM符號1,升頻轉換為小區的載波頻率f0,而實體通道分配於載波頻率f0。
可配置圖36的處理器102和202以執行編碼、伴碼、調變、層映射、預編碼轉換(針對UL)、次載波映射、以及OFDM調變。
圖22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HY層在接收端的處理流程。
接收端的PHY處理流程基本上可以是倒過來的傳送端的PHY層處理流程。
在步驟S110中,接收端可執行頻率降頻轉換。接收端的通訊裝置可透過天線,接收載波頻率中的無線電頻率(radio frequency,RF)訊號。接收載波頻率中RF訊號的收發機106或206可將RF訊號的載波頻率降頻轉換為頻帶,以獲得OFDM頻帶訊號。
在步驟S111中,接收端可執行OFDM解調。接收端的通訊裝置可透過CP分離和傅立葉轉換(FFT),來取得複數值調變符號。舉例來說,對於各OFDM符號,接收端的通訊裝置可從OFDM頻帶訊號移除CP。接收端的通訊裝置可接著在無CP的OFDM基帶訊號上執行FFT,以獲得用於天線埠p、SCS u和OFDM符號1的複數值調變符號。
在步驟S112中,傳送端可執行次載波解映射。可在複數值調變符號上執行次載波解映射,以獲得實體通道的複數值調變符號。舉例來說,UE的處理器可在BWP中接收的複數值調變符號中,取得映射至PDSCH的次載波的複數值調變符號。
在步驟S113中,接收端可執行轉換預解碼(de-precoding)。當對UL實體通道啟用轉換預編碼時,則可在UL實體通道的複數值調變符號上執行轉換預解碼(如逆離散傅立葉轉換(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對於停用轉換預編碼的DL實體通道和UL實體通道,可不執行轉換預解碼。
在步驟S114中,接收端可執行層解映射。複數值調變符號可解映射成一組或兩組碼字。
在步驟S115和S116中,接收端可執行解調和解拌碼。碼字的複數值調變符號可解調和解拌碼成碼字的位元。
在步驟S117中,接收端可執行解碼。碼字可解碼為TB。對於UL-SCH和DL-SCH,傳送端可基於TB的尺寸和編碼率R,選擇LDPC基準圖1或LDPC基準圖2。碼字可包含一個以上的CB。所選的LDPC基準圖可將每個區碼塊解碼成附接CRC的CB或附接CRC的TB。當在傳送端對附接CRC的TB已執行CB分段時,則可從各附接CRC的CB中的每一個移除CRC序列,進而取得CB。CB可串接至附接CRC的TB。可自附接CRC的TB移除TB CRC序列,進而取得TB。TB可遞送給MAC層。
可配置圖40的每個處理器102和202用於執行OFDM解調、次載波解映射、層解映射、解調、解拌碼、以及解碼。
在上述傳送/接收端上的PHY層處理流程中,與次載波映射有關的時間和頻率資源(如OFDM符號、次載波和載波頻率)、OFDM解調、以及頻率的增頻轉換/降頻轉換均可基於資源分配(如UL許可或DL任務)來決定。
接下來,將描述HARQ流程如下。
用於確認通訊可靠性的錯誤補償資料技術可包含一前向誤差更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方案和一自動重複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案。在FEC方案中,接收方中的錯誤可藉由新增其他錯誤更正程式碼到資訊位元來更正。儘管FEC方案提供短時間延遲的優勢,且無須在傳送機與接收機之間交換資訊,FEC方案已在好的通道環境中降低系統效率。ARQ方案可改善傳送的可靠性。即使有這個優勢,ARQ方案在惡劣的通道環境中會出現時間延遲,且已降低系統效率。
HARQ為FEC和ARQ的結合。在HARQ中,確定在PHY層中接收的資料是否包含無法解碼的錯誤,並在錯誤產生時,請求重新傳送以改善效能。
在SL單播和群播中,可支援HARQ回饋和HARQ在PHY層中結合。舉例來說,當接收方UE在資源分配模式1或2中操作時,則接收方UE可從傳送方UE接收PSSCH,並以一側行回饋控制資訊格式(sidelink feedback control information,SFCI)在實體側行回饋通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上對PSSCH傳送HARQ回饋。
舉例來說,可對單播啟用SL HARQ回饋。在這種情況下,在非區碼塊群組(非-CBG(non-code block group,non-CBG))操作中,當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並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RB時,則接收方UE可產生HARQ-ACK,並將HARQ-ACK傳送給傳送方UE。另一方面,在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且未能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TB之後,則接收方UE可產生HARQ-NACK,並將HARQ-NACK傳送給傳送方UE。
舉例來說,可對群播啟用SL HARQ回饋。舉例來說,在非-CBG操作中,群播可支持兩個HARQ回饋。
(1)群播選項1:當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且未能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TB時,則接收方UE會將PSFCH上的HARQ-NACK傳送給傳送方UE。反之,當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並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TB時,則接收方UE可不傳送HARQ-ACK給傳送方UE。
(2)群播選項2:當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且未能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TB時,則接收方UE將PSFCH上的HARQ-NACK傳送給傳送方UE。反之,當接收方UE解碼引導到自身的PSCCH,並成功解碼與PSCCH有關的TB時,則接收方UE可將HARQ-ACK傳送給PSFCH上的傳送方UE。
舉例來說,當群播選項1用於SL HARQ回饋時,則所有執行群播通訊的UE均可分享PSFCH資源。舉例來說,屬於相同群組的UE可傳送相同PSFCH資源中的HARQ回饋。
舉例來說,當群播選項2用於SL HARQ回饋時,則執行群播通訊的各UE均可使用HARQ回饋傳送用之不同的PSFCH資源。舉例來說,屬於相同群組的UE可傳送在不同的PSFCH資源中的HARQ回饋。
舉例來說,當群播啟用SL HARQ回饋時,則接收方可決定是否要基於傳送接收(transmission-reception,TX-RX)距離及/或RSRP,將HARQ回饋傳送給傳送方UE。
舉例來說,在群播選項1基於TX-RX距離的HARQ回饋的案例中,當TX-RX距離短於或等於通訊範圍需求時,則接收方UE可將PSSCH的HARQ回饋傳送給傳送方UE。另一方面,當TX-RX距離長於通訊範圍需求時,則接收方UE可不傳送PSSCH用的HARQ回饋給傳送方UE。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透過與 PSSCH有關的SCI,將傳送方UE的位置通知接收方UE。舉例來說,與PSSCH有關的SCI可以是第二SCI。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基於接收方UE和傳送方UE的位置,估計或取得TX-RX距離。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解碼與PSSCH有關的SCI,以得知用於PSSCH的通訊範圍需求。
舉例來說,在資源分配模式1中,可配置或預先配置PSFCH與PSSCH之間的時間。在單播和群播中,當SL上需要重傳時,這可由使用PUCCH的一涵蓋範圍內UE指示給BS。傳送方UE以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緩衝器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的形式,而非HARQ ACK/NACK形式,可將指示傳送給其服務BS。另外,即使BS無法接收指示,BS可對UE排程SL重傳資源。舉例來說,在資源分配模式2中,可配置或預先配置在PSFCH與PSSCH之間的時間。
舉例來說,以載波上UE傳送的視角來看,可對插槽中SL用的一PSFCH格式,允許PSCCH/PSSCH與PSFCH之間的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舉例來說,可支援具有一個符號的序列型PSFCH格式。該符號可以不是一AGC週期。舉例來說,序列型PSFCH格式可應用於單播和群播。
舉例來說,可預先配置或定期配置PSFCH資源,以跨越與資源集用場有關的插槽中的N插槽週期。舉例來說,N可設定為一個以上等於或大於1的值。舉例來說,N可以是1、2或4。舉例來說,在特定資源集用場中用於傳送的HARQ回饋可僅在特定資源集用場中的PSFCH上傳送。
舉例來說,當傳送方UE將在插槽#X到插槽#N中的PSSCH傳送給接收方UE時,則接收方UE可將插槽#(N+A)中用於PSSCH的HARQ回饋傳送給傳送方UE。舉例來說,插槽#(N+A)可包含PSFCH資源。舉例來說,A可以是大於或等於K的最小整數。舉例來說,K可以是邏輯插槽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K可以是在資源集用場中的邏輯插槽的數量。或者,舉例來說,K可以是實體插槽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K可以是資源集用場內部和外部的邏輯插槽的數量。
舉例來說,當接收方UE傳送PSFCH資源中的HARQ回饋以回應由傳送方UE傳送的一個PSSCH時,則傳送方UE可基於配置的資源集用場中的內建機制,決定PSFCH資源的頻區及/或碼區。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基於與PSCCH/PSSCH/PSFCH有關的插槽索引、與PSCCH/PSSCH有關的次通道,或基 於群播選項2辨識群組中各接收方UE用於HARQ回饋的ID的至少其中之一,決定PSFCH資源的頻區及/或碼區。另外,或者,舉例來說,接收方UE可基於SL RSRP、訊擾雜比(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L1來源ID或定位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決定PSFCH資源的頻區及/或碼區。
舉例來說,當PSFCH上的UE的HARQ回饋傳送與PSFCH上的UE的HARQ回饋接收交疊時,則UE可基於優先順序規則,選擇PSFCH上的UE的HARQ回饋傳送或PSFCH上的UE的HARQ回饋接收。舉例來說,優先順序規則可基於相對PSCCH/PSSCH的一最低優先順序來指示。
舉例來說,當用於複數個UE的UE的HARQ回饋傳送在PSFCH上互相交疊時,則UE可基於優先順序規則,選擇特定HARQ回饋傳送。舉例來說,優先順序規則可基於相對PSCCH/PSSCH的該最低優先順序來指示。
接下來將說明定位。
圖2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能定位連接至NG-RAN或E-UTRAN的UE的5G系統的示例性架構。
參照圖23,AMF可接收從諸如閘道行動定位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的另一個實體接收與特定目標UE有關的定位服務的請求,或可自行決定代表特定目標UE啟用定位服務。接著AMF可傳送定位服務需求至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一旦接收到定位服務請求後,LMF可處理定位服務請求,並向AMF傳回處理結果,其中包含關於UE的估計位置的資訊。另一方面,當從諸如GMLC的另一個實體接收到定位服務請求時,則AMF可將從LMF接收的處理結果遞送至其他實體。
新世代的演進NB(ng-eNB)和gNB均為NG-RAN的網路元件,能夠提供定位用的量測結果,可量測目標UE用的無線電訊號並傳送結果值給LMF。該ng-eNB亦可控制部分傳送點(TP),如遠程無線電前端或定位參考訊號(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專用TP,以支援用於E-UTRA的PRS型信標系統。
LMF連接至進階服務行動定位中心(enhanced serving mobile location center,E-SMLC),且E-SMLC可使LMF存取E-UTRAN。舉例來說,E-SMLC可藉由使用由目標UE透過E-UTRAN中被eNB及/或PRS專用TP傳送的 訊號所獲得的DL量測,使LMF支援到達觀察時間差(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OTDOA),該OTDOA為E-UTRAN的定位方式的其中之一。
LMF可連接至SUPL定位平台(SLP)。LMF可支援並管理目標UE用的不同定位測定服務。LMF可與服務ng-eNB或目標UE的服務gNB互動,以取得UE的定位量測。對於定位目標UE,LMF可基於定位服務(location service,LCS)客戶端類型、QoS需求、UE定位能力、gNB定位能力和ng-eNB定位能力,決定定位方法,並將定位方法應用於服務gNB及/或服務ng-eNB。LMF可測定額外資訊,如目標UE的定位估測及定位估計和速度的精準度。SLP為安全的使用者平面定位(secure user plane location,SUPL)實體,用於負責透過使用者平面的定位。
UE可透過來源,諸如NG-RAN和E-UTRAN、不同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地面信標系統(terrestrial beacon system,TBS)、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存取點、藍牙信標、和UE氣壓感測器,來量測DL訊號。UE可包含LCS應用程式,並透過與連接至UE的網路通訊或透過包含在UE中的另一個應用程式來存取LCS應用程式。LCS應用程式可包含要測定UE定位所需的量測和計算功能。舉例來說,UE可包含一獨立定位功能,如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並報告獨立於NG-RAN傳送的UE定位。獨立取得的定位資訊可用為從網路取得的定位資訊的輔助資訊。
圖24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定位UE的網路的示例性實施例。
在當UE處於連接管理閒置(connection management-IDLE,CM-IDLE)狀態收到定位服務請求後,AMF可建立與UE的一訊號連接,並請求一網路觸發服務,以指派特定服務gNB或ng-eNB。圖24中未示出此操作。亦即,圖24可基於UE處於連接模式的假設。然而,由於訊號和資料在定位期間停用,訊號連接可由NG-RAN釋放。
參照圖24,用於定位UE的網路操作將如下詳述。在步驟1a中,如GMLC的5GC實體可請求定位服務,以將目標UE定位至服務AMF。不過,即使GMLC不請求定位服務,服務AMF也可決定步驟1b中所需的定位目標UE的定 位服務。舉例來說,為了定位緊急呼叫的UE,服務AMF可決定直接執行定位服務。
接著,AMF可在步驟2中,將定位服務需求傳送給LMF,而LMF可用服務eNB和服務gNB來開始定位流程,以取得步驟3a中的定位資料或定位協助資料。另外,LMF可在步驟3b中使用UE啟動用於DL定位的定位流程。舉例來說,LMF可將定位協助資料(協助資料定義在3GPP TS 36.355中)傳送給UE,或取得定位估測或定位量測。儘管步驟3b可在步驟3a之後另外執行,但步驟3b可取代步驟3a來執行。
在步驟4中,LMF可向AMF提供定位服務回應。該定位服務回應可包含指示UE的定位估計是否成功、以及UE的定位估測的資訊。接著,當在步驟1a中啟動圖24的流程時,則AMF可將定位服務回應遞送至如GMLC的5GC實體。當在步驟1b中啟用圖24的流程時,AMF可使用定位服務回應,以提供與緊急呼叫等有關的定位服務。
圖25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示例性協定層,該些協定層用於支援LMF與UE之間的LTE定位協定(LTE positioning protocol,LPP)訊息傳送。
LPP PDU可在AMF與EU之間的NAS PDU中傳送。參照圖25,LPP可在目標裝置(如控制平面的UE或使用者平面的SUPL啟用終端(SUPL enabled terminal,SET))與定位伺服器(如控制平面的LMF或使用者平面的SLP)之間傳送。藉由使用諸如經由NG控制平面(NG-control plane,NG-C)介面的NG應用程式協定(NG application protocol,NGAP)或經由LTE-Uu和NR-Uu介面的NAS/RRC之合適的協定,可在中間網路介面上,於透明PDU中傳送LPP訊息。LPP允許NR和LTE以各種定位方式進行定位。
舉例來說,目標裝置和定位伺服器可透過LPP互相交換能力資訊、定位協助資料及/或定位資訊。而且,可透過LPP訊息交換錯誤資訊,及/或可指示停止LPP流程。
圖26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示例性協定層,該些協定層用於支援LMF與NG-RAN節點之間的NR定位協定A(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NRPPa)PDU。
NRPPa可用於在NG-RAN節點與LMF之間交換資訊。具體而言,NRPPa可允許交換增強型小區ID(enhanced-cell ID,E-CID),用於從ng-eNB傳送給LMF、支援OTDOA定位的資料、以及用於NR Cell ID定位的Cell-ID和Cell定位ID。即使沒有與NRPPa交易有關的相關資訊,AMF亦可經由NG-C介面,基於相關LMF的路由ID,路由NRPPa PDU。
用於定位和資料收集的NRPPa協定的程序可分為兩種類型。兩種類型的其中之一是用於關於特定UE的遞送資訊(如定位資訊)的一UE相關流程,而另一類型是適用於NG-RAN節點和相關TP之用於遞送資訊(如gNB/ng-eNB/TP定時資訊)的一非UE相關流程。可分別或同時支援該兩種類型的程序。
由NG-RAN支援的定位方法包含GNSS、OTDOA、E-CID、氣壓感測器定位、WLAN定位、藍牙定位、地面信標系統(TBS)、和UL到達時間差(OTDOA)。儘管UE可用上述任何定位方法來定位,但可使用兩種以上的定位方法來定位UE。
(1)到達觀察時間差(OTDOA)
圖27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OTDOA定位方法。
在OTDOA定位方法中,UE利用從多個TP接收到的DL訊號的量測時間,該多個TP包含eNB、ng-eNB和PRS專用TP。UE使用從定位伺服器接收的定位協助資料,量測接收到DL訊號的時間。UE的位置可基於量測結果和相鄰TP的地理座標來測定。
連接至gNB的UE可從TP請求用於OTDOA量測的量測差。當UE無法辨識OTDOA協助資料中的至少一個TP的單一頻率網路(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FN)時,則UE可在請求其中量測參考訊號時間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RSTD)的量測間隔前,使用自主間隔(autonomous gap),來取得OTDOA參考小區的SFN。
RSTD可基於從參考小區和量測小區接收到的兩個子訊框的邊界之間的最小相對時間差來定義。亦即,RSTD可計算為相對時間差,該時間差為UE從參考小區接收到子訊框開始的時間與UE從量測小區接收到子訊框開始的時間的時間差,該量測小區最接近從參考小區接收到的子訊框。參考小區可由UE選擇。
為了準確OTDOA量測,必須量測從三個以上地理分布的TP或BS所接收到的訊號的到達時間(time of arrival,TOA)。舉例來說,可量測TP1、TP2和TP3的TOA;可基於三個TOA計算TP1到TP2的RSTD、TP2到TP3的RSTD、以及TP3到TP1的RSTD;可基於所計算的RSTD測定地理雙曲線;以及可估測雙曲線交會的點為UE位置。每次TOA量測都會涉及準確度及/或不確定性,因此根據量測不確定性,量測的UE位置可作為一特定範圍而為人所知。
舉例來說,用於兩個TP的RSTD可由方程式1計算。
[方程式1]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41-39
其中的C為光速,{xt,yt}為目標UE的座標,{xi,yi}為已知TP的座標,而{x1,y1}為參考TP(或另一個TP)的座標。(Ti-T1)是兩個TP之間的傳送時間偏差,其可稱為「實際時間差」(real time difference,RTD),而ni和n1可代表與UE TOA量測錯誤有關的值。
(2)E-CID(進階小區ID)
在小區ID(cell ID,CID)定位中,UE的位置可基於關於UE的服務ng-eNB、服務g-NB及/或服務小區的地理資訊來量測。舉例來說,關於UE的服務ng-eNB、服務g-NB及/或服務小區的地理資訊可由傳呼、註冊等來取得。
對於E-CID定位,除了CID定位方法之外,還可以使用其他UE量測及/或NG-RAN無線電資源來改善UE定位估測。在E-CID定位方法中,儘管可以使用與RRC協定的量測控制系統相同的部分量測方法,但往往不是為了定位UE,而是為了進行額外的量測。換句話說,可能無法提供個別量測配置或量測控制訊息以定位UE,而UE也可報告透過一般量測方法所獲得的量測值,而不只對定位請求其他量測操作。
舉例來說,服務gNB可使用UE接收到的E-UTRA量測來實施E-CID定位方法。
可用於E-CID定位的示例性量測元素描述如下。
- UE量測:E-UTRA RSRP、E-UTRA RSRQ、UEE-UTRA Rx-Tx時間差、GSM EDGE隨機存取網路(GSM EDGE random access network,GERAN) /WLAN RSSI、UTRAN常用引示通道(common pilot channel,CPICH)接收訊號程式碼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RSCP)、以及UTRAN CPICH Ec/Io。
- E-UTRAN量測:ng-eNB Rx-Tx時間差、時序前進(timing advance,TADV)和入射角(angle of arrival,AoA)。
TADV可分為下列的類型1和類型2。
TADV類型1=(g-eNB Rx-Tx時間差)+(UE E-UTRA Rx-Tx時間差)
TADV類型2=ng-eNB Rx-Tx時間差
另一方面,AoA可用於量測UE的方向。AoA可定義為,從BS/TP逆時針相對於UE位置的約略角度。地理參考方向可以是北方。BS/TP可使用UL訊號,如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及/或用於AoA量測的DMRS。隨著天線陣列的排列更大,AoA的量測準確度更高。當天線陣列排列在相同間隔時,在相鄰天線元素處接收的訊號可具有固定相變化(相轉序)。
(3)UTDOA(UL到達時間差)
UTDOA是藉由估測SRS到達時間測定UE位置的方法。當計算估測SRS到達時間時,可使用服務小區作為參考小區,以基於到達時間與另一個小區(或BS/TP)的差距來估計UE的位置。為了實施UTDOA方法,E-SMLC可指示目標UE的服務小區,以指示SRS傳送給目標UE。而且,E-SMLC可提供諸如SRS是週期性/非週期性的、頻寬、以及跳頻/跳群組/跳序列的配置。
SL UE的同步探測將描述如下。
在TDMA和FDMA系統中,準確的時間和頻率同步是很重要的。不準確的時間和頻率同步可因符號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載波間干擾(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而降低系統效能。此現象也適用於V2X。對於V2X中的時間/頻率同步,側行同步訊號(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LSS)可用於PHY層中,而主資訊區塊側行V2X(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delink-V2X,MIB-SL-V2X)可用於RLC層中。
圖28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V2X的同步來源或同步參考。
參照圖28,在V2X中,可透過直接與GNSS同步的UE(在網路涵蓋範圍內或外),直接或間接與GNSS同步。當GNSS配置為同步來源時,則UE可藉由使用世界標準時間(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和(預)測定DFN 偏差,來計算一直接子訊框號碼(direct subframe number,DFN)和一子訊框號碼。
或者,UE可與BS直接同步,或與另一個已與BS時間/頻率同步的UE同步。舉例來說,BS可以是eNB或gNB。舉例來說,當UE在網路涵蓋範圍中時,則UE可接收由BS提供的同步資訊,且可直接與BS同步。之後,UE可提供同步資訊給另一個相鄰UE。當BS時間設定為同步參考時,則UE可遵循與對應頻率(當在頻率中的小區涵蓋範圍內時)有關的小區、主小區,或服務小區(當不在頻率中的小區涵蓋範圍內時),以進行同步或DL量測。
BS(如服務小區)可為載波提供用於V2X或SL通訊的同步配置。在這種情況下,UE可遵循從BS接收的同步配置。當UE無法偵測在載波中用於V2X或SL通訊的任何小區,也無法從服務小區接收到同步配置時,則UE可遵循一預定同步配置。
或者,UE可與另一個尚未直接或間接從BS或GNSS取得同步資訊的UE同步。可針對UE預設同步來源和偏好。或者,可透過由BS提供的控制訊息為UE設置同步來源和偏好。
SL同步來源可涉及一同步優先順序。舉例來說,同步來源和同步優先順序的關係可如[表14]和[表15]所示定義。[表14]或[表15]僅是範例,且同步來源和同步優先順序的關係可以各種方式定義。
[表14]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43-19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44-41
[表15]
Figure 109110660-A0202-12-0044-42
在[表14]或[表15]中,P0可代表最高優先順序,而P6可代表最低優先順序。在[表14]或[表15]中,BS可包含gNB或eNB的至少其中之一。
可(預先)決定是否使用GNSS型同步或eNB/gNB型同步。在單載波操作中,UE可從具有最高優先順序的可用同步參考導出傳送時間。
BWP和資源集用場將描述如下。
當使用頻寬適應(bandwidth adaptation,BA)時,UE的接收頻寬和傳送頻寬不需要與小區的頻寬一樣大,且可進行調整。舉例來說,網路/BS可通知頻寬調整的UE。舉例來說,UE可從網路/BS接收頻寬調整的資訊/配置。在這種情況下,UE可基於所接收的資訊/配置,執行頻寬調整。舉例來說,頻寬調整可包含頻寬的增減、頻寬位置的變更,或頻寬的SCS中的變更。
舉例來說,可在低活動的時間週期降低頻寬,以保留功率。舉例來說,頻寬位置可位移至頻域中。舉例來說,頻寬位置可位移至頻域中以增加排程彈性。舉例來說,可變更頻寬的SCS。舉例來說,可變更頻寬的SCS以允許 不同的服務。一小區的總小區頻寬的子集可稱為BWP。BA可透過BS/網路藉由配置用於UE的BWP並向UE指示所配置BWP中的一現有作用的BWP來實施。
圖29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數種BWP。
參照圖29,具有40MHz頻寬和15KHz SCS的BWP1、具有10MHz頻寬和15KHz SCS的BWP2、以及具有20MHz頻寬和60KHz SCS的BWP3均可配置。
圖30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數種BWP。在圖30的實施例中,假設有三個BWP。
參照圖30,常見資源區塊(common resource block,CRB)可以是從載波頻帶的一端到載波頻帶另一端編號的載波RB。PRB可以是在各BWP內編號的RB。A點可指示資源區塊格的常見參考點。
BWP可透過A點、NstartBWP到A點的偏差和頻寬NsizeBWP來配置。舉例來說,A點可以是載波的PRB的外部參考點,該載波的次載波0對齊所有參數集(載波中網路支援的所有參數集)。舉例來說,偏差可以是既定參數集的最低次載波與A點之間的PRB間隔。舉例來說,頻寬可以是既定科技的PRB數。
BWP可針對SL定義。相同的SL BWP可用於傳送和接收。舉例來說,傳送方UE可傳送特定BWP中的SL通道或SL訊號,而接收方UE可接收特定BWP中的SL通道或SL訊號。在獲授權的載波中,SL BWP可分別從Uu BWP定義,並可具有從Uu BWP發訊號的個別配置。舉例來說,UE可從BS/網路接收SL BWP的配置。SL BWP可(預先)配置涵蓋範圍外的NR V2X UE和載體中的RRC_IDLE UE。針對RRC_CONNECTED模式中的UE,至少一個SL BWP可在載波中啟動。
資源集用場可以是一組可用於SL傳送及/或SL接收的時間頻率資源。以UE的角度來看,資源集用場的時域資源可能不相鄰。可針對一個載波中的UE(預先)配置複數個資源集用場。以PHY層的角度來看,UE可使用配置或預先配置的資源集用場,執行單播、群播和廣播通訊。
接下來將說明功率控制。
在UE控制其UL傳送功率的方法可包含開迴路功率控制(open-loop power control,OLPC)和閉路功率控制(closed-loop power control,CLPC)。根據OLPC,UE可從UE所屬小區的BS估計DL路徑損失,並藉由補償 路徑損失來執行功率控制。舉例來說,根據OLPC,當UE與BS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增加,且DL的路經損失也增加時,則UE可藉由進一步增加UL傳送功率來控制UL功率。根據CLPC,UE可接收從BS調整UL傳送功率所需的資訊(如控制訊號),並基於從BS接收的資訊控制UL功率。亦即,根據CLPC,UE可根據從BS接收的一直接功率控制命令,控制UL功率。
OLPC可支援在SL中。具體而言,當傳送方UE在BS的涵蓋範圍內時,則BS可基於傳送方UE與傳送方UE的服務BS之間的路徑損失,對單播、群播和廣播啟用OLPC。當傳送方UE從BS接收資訊/配置以啟用OLPC時,則傳送方UE可執行OLPC用於單播、群播和廣播傳送。這可能是為了減少BS接收UL的干擾。
另外,在至少有單播的情況下,可使用傳送方UE與接收方UE之間的路徑損失來啟用配置。舉例來說,可針對UE預先設置該配置。接收方UE可將SL通道量測結果(如SL RSRP)報告給傳送方UE,而傳送方UE可從接收方UE報告的SL通道量測結果導出路徑損失估測。舉例來說,在SL中,當傳送方UE將RS傳送給接收方UE時,接收方UE可基於傳送方UE傳送的RS,量測傳送方UE與接收方UE的通道。接收方UE可將SL通道量測結果傳送給傳送方UE。然後傳送方UE可基於SL通道量測結果,從接收方UE估計SL路徑損失。傳送方UE可藉由補償估計的路徑損失,執行SL功率控制,並對接收方UE執行SL傳送。根據SL中的OLPC,舉例來說,當傳送方UE與接收方UE之間的距離變大,且SL路徑損失增加時,則傳送方UE可藉由進一步增加SL傳送功率,來控制SL傳送功率。功率控制可應用於SL實體通道(PSCCH、PSSCH或PSFCH)及/或SL訊號的傳輸。
為了支援OLPC,在至少有單播的情況下,在SL中可支援長期量測(即L3篩選)。
舉例來說,SL傳送總功率可等同於用於插槽中的PSCCH及/或PSSCJ傳送的符號。舉例來說,最大SL傳送功率可為傳送方UE預先配置或配置。
舉例來說,以SL OLPC為例,可配置傳送方UE以僅用一DL路徑損失(如傳送方UE與BS之間的路徑損失)。舉例來說,以SL OLPC為例,可配置傳送方UE以僅用一SL路徑損失(如傳送方UE與接收方UE之間的路徑損失)。舉例來說,以SL OLPC為例,可配置傳送方UE以使用一DL路徑損失和一SL路徑損失。
舉例來說,當配置DL路徑損失和SL路徑損失都用於SL OLPC時,傳送方UE可將基於DL路徑損失所獲取的功率與基於SL路徑損失所獲取的功率之間的最小值測定為傳送功率。可測定最小值為傳送功率。舉例來說,P0和alpha值分別配置於DL路徑損失和SL路徑損失,或者預先配置。舉例來說,P0可以是與平均接收SINR有關的一使用者專用參數。舉例來說,alpha值可以是路徑損失的一權重值。
SL擁塞將描述如下。
當UE自主決定SL傳送資源時,則UE亦自主決定其所用的資源的尺寸和頻率大小。顯然地,由於網路的限制,超過一定程度的資源尺寸或頻率的使用可能會受限。不過,在大量UE在特定時間點集中在特定區域中的情形下,當所有UE各自使用大型資源時,整體效能可能會因為干擾而大大降低。
因此,UE需要觀察通道情況。當UE決定要消耗過量資源時,則UE預期採取行動減少自身資源的使用。在本說明書中,這可稱為擁塞控制。舉例來說,UE可決定在單位時間/頻率資源中量測的能量是否等於或大於一預定程度,並且根據單位時間/頻率資源的比例,控制其傳送資源的數量和頻率,可觀察到其中比例的能量等於或大於該預定程度。在本發明中,時間/頻率資源的比例可定義為CBR,可觀察到其中比例的能量等於或大於一預定程度。UE可針對通道/頻率量測CBR。另外,UE可將量測的CBR傳送給網路/BS。
圖31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CBR量測的資源單元。
參照圖31,CBR可指次通道的數量,該數量的RSSI量測值在特定期間(如100ms)內透過UE量測各次通道中的RSSI的結果造成等於或大於一預定閾值。或者,CBR可指次通道的比例,具有在特定期間內所有次通道中等於或大於一預定閾值的值。舉例來說,在圖31的實施例中,假設規劃的次通道的值等於或大於一預定閾值,則CBR可指100ms期間之規劃的次通道的比例。另外,UE可將CBR報告給BS。
舉例來說,當PSCCH和PSSCH被多工時,如圖32的實施例所示,則UE可在一個資源集用場中執行CBR量測。當配置或預先配置PSFCH資源時,則PSFCH資源可被排除在CBR量測之外。
而且,考量到流量的優先順序(如封包),可能有執行擁塞控制的需求。為此,舉例來說,UE可量測一通道占用率(channel occupancy ratio,CR)。 具體而言,UE可量測CBR,並根據CBR測定對應各優先順序(如k)的流量可用的CR k(CRk)最大值CRlimitk。舉例來說,UE可基於CBR量測的一預定表格,針對流量的優先順序,導出通道占用率的最大值CRlimitk。舉例來說,UE可針對相對高優先順序的流量,導出通道占用率的相對大最大值。之後,UE可藉由將優先順序k低於i的流量的通道占用率的總和限制為一預定值或更低,來執行擁塞控制。根據此方法,對低優先順序的流向,可施加較嚴格的通道占用率限制。
另外,UE可藉由使用諸如傳送功率調整、封包丟棄、是否重發的判定、以及傳送RB尺寸(MCS)調整等方案,進行SL擁塞控制。
對SL的PHY層處理將描述如下。
圖33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SL的PHY層處理流程。
UE可將長TB分為複數個短CB。在UE編碼每一個短CB後,UE可將複數個短CB再次結合為一個CB。然後UE即可傳送結合的CB到另一個UE。
具體而言,參照圖33,UE可先在長TB上執行CRC編碼流程。UE可將CRC附接至TB。接著,UE可將附接CRC的完整長度TB分為複數個短CB。UE可再次在各個短CB上執行CRC編碼流程。UE可將CRC附接至每個CB。因此,各CB可包含CRC。每個附接CRC的CB都可輸入至通道編碼器或被通道編碼。之後,UE可執行各CB的比率匹配、按位元伴碼、調變、層映射、預編碼和天線映射,並將CB傳送給接收端。
另外,參考圖21和圖22所描述的通道編碼方案可應用於SL。舉例來說,參考圖21和圖22所描述的UL/DL實體通道和訊號可用SL實體通道和訊號取代。舉例來說,針對資料通道所定義的通道編碼和在NR Uu的控制通道可類似於用於資料通道的通道編碼和NR SL上的控制通道來定義。
在傳統技術(NR-Uu)中,當UE監測到無線電鏈路,並判定通訊不可能出現於無線電鏈路上時,則UE會對無線電鏈路宣告無線電鏈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RLF)。即使UE偵測及/或宣告LTE V2X SL通訊中的RLF,UE不會將RLF標示報告給eNB,因此eNB不會知道SL RLF是否發生。因此,eNB可繼續將傳送資源分配(消耗)給UE一預定時間。由此而論,克服此問題的方法如下所述,其中在已執行初始存取的UE建立與Rx UE的鏈路之後,eNB會在SL RLF情況下持續分配傳送資源給UE。
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Tx UE可建立與Rx UE的鏈路(如圖34之S3401),並基於SL RLF將RRC訊息傳送給BS(如圖34之S3402)。RRC訊息與將SL RLF報告給BS有關,而且可包含與SL RLF有關的目的地ID。與包含在RRC訊息中的SL RLF有關的目的地ID為Rx UE的L2 ID,該L2 ID與SL RLF所發生的Tx UE對等,而且以已宣告SL RLF的Tx UE的角度來看,目的地ID是與因SL RLF而釋放的PC5 RRC連線相關聯之Tx UE的單播L2目的地ID。舉例來說,目的地ID可與用於Tx UE的BS的傳送資源分配有關。舉例來說,BS的傳送資源分配可不會相關於目的地ID來執行。換言之,在接收到與RLF報告(包含目的地ID)有關的RRC訊息時,BS會辨識在網路/BS的資源分配中存在著與目的地ID相關的(RLF所導致的)問題。因此,BS無法為與目的地ID有關的鏈路分配傳送資源,或無法為與目的地ID有關的鏈路分配用於UE的傳送資源需求的傳送資源。亦即,當UE(Tx UE或Rx UE)宣告SL上的RLF時,則UE將RLF宣告報告給BS,而BS不會將傳送資源分配給UE,因為無線電鏈路已因RLF而中斷。或者,當UE偵測到SL上的RLF時,UE可將RLF偵測報告給BS。如果對UE的傳送資源分配仍在進行中,一旦從UE接收到RLF偵測的報告時,BS會停止傳送資源分配(釋放資源許可)。或者,當UE為SL宣告RLF時,則UE不再為等待中的傳送資料,執行傳送資源分配請求流程。亦即,UE不再將SR或側行BSR傳送給BS。換言之,傳送資源請求可為SR或側行BSR的其中之一。
SL RLF可取決於最大重傳數(RLC層中)的重傳事件。或者,SL RLF可取決於OUT OF SYNC指示的一預定數量或更多次數(或一次)。或者,SL RLF可取決於其中OUT OF SYNC指示連續從實體層收到N次、及在一預定時間期間不會收到,或RACH流程失敗N次的案例。
目的地ID可在Tx UE的V2X層中產生。
上述配置允許BS辨識與特定目的地ID有關的RLF,進而克服BS在特定期間會對Tx UE連續分配(消耗)傳送資源的常見問題。而且,由於Tx UE不再於RLF偵測或RLF宣告情況中,為等待中的傳送資料請求資源,可減少Tx UE的傳送資源請求程序的負擔。而且,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當基於由Tx UE報告的RLF偵測或RLF宣告,SL無線電鏈路狀態是不佳或毀損時,則BS可藉由不分配傳送資源到在SL上進行通訊的終端(或者如果傳送資源分配在進行中,藉由停止傳送資源分配),來減少不必要的傳送資源消耗。
雖然上述說明主要著重於操作UE的方法,該些內容亦可包含Tx UE、媒介、BS和BS方法的說明。具體而言,舉例來說,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是Tx UE,該Tx UE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該記憶體操作上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連接並可儲存指令,當執行該些指令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操作,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Rx UE的鏈路;以及基於SL RLF將RRC訊息傳送給BS,以及其中,該RRC訊息與將SL RLF報告給BS有關,並包含與SL RLF有關的目的地ID。
或者,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是電腦可讀取儲存媒介,儲存至少一個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含指令,當該些指令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用於UE的操作,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Rx UE的鏈路;以及基於SL RLF將RRC訊息傳送給BS,以及其中,該RRC訊息與將SL RLF報告給BS有關,並包含與SL RLF有關的目的地ID。
以BS的一態樣來看,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該記憶體操作上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連接並可儲存指令,當執行該些指令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操作,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基於SL RLF從Tx UE接收RRC訊息,以及其中,該RRC訊息與將SL RLF報告給BS有關,並包含與SL RLF有關的目的地ID。
在上述說明中,當Tx UE通知已發生RLF的PC5鏈路的BS時,則Tx UE可傳送一相關工作階段ID(或目標UE ID、由V2X層產生的目的地ID,或C-RNTI和目的地ID的結合)。或者,Tx UE亦可指示一SPS流程配置索引(指示要在BS已為UE設定/配置的多個SPS設定/配置中釋放SPS配置的索引)。這些參數可透過L2發訊號(MAC CE)或L3發訊號(RRC訊息)傳送。
(a)當控制通道的字組錯誤率(BLER)在閾值之下時,(b)當Tx UE接收的HARQ NACK大於Rx UE的閾值時,(c)x UE無法接收由Tx UE傳送的控制通道(即通道攜帶著資料通道排程資訊且因此無法將回饋傳送給Tx UE)時,則假設Tx UE可將上述OUT OF SYNC指示從實體層傳送給更高層。
在上述說明中,等待中資料可以是重傳封包,也可以是起始傳送封包。
在上述說明中,當宣告或偵測到RLF時,防止UE將資料傳送的資源請求傳送給BS的方法、以及透過UE將RLF指示給BS並透過UE停止資源分 配給UE的方法,只有在符合下列條件時(可在不考慮下列條件時執行)才可嚴格地被執行。
舉例來說,在傳送資源由BS(SR傳送的總時間、BSR傳送、BS的資源分配、以及到目標UE的預期傳送延遲)分配之前,服務中之資料傳送的延遲預算可大於延遲。
在另一範例中,服務中之資料傳送的延遲預算可大於用於Tx UE經由Uu介面在UL(從Tx UE到BS)上傳送資料所花費的總時間、以及用於BS從Tx UE接收資料接著將資料遞送至DL上的Rx UE所花費的總時間。
在上述說明中,關於RLF偵測,當接連N次從實體層接收到OUT OF SYNC指示時,UE會判定已偵測到RLF。UE之間的無線電連接仍維持著。而且,關於RLF宣告,當接連N次從實體層接收到OUT OF SYNC指示時,UE會判定已偵測到RLF並啟動計時器。當UE在計時器失效前都無法從實體層接收到同步(如控制通道的BLER等於或大於閾值的狀態)指示時,則UE會宣告RLF,並釋放UE之間的連線。
上述說明適用於NR Uu和NR V2X SL。
適用於本發明的通訊系統範例
本說明書中所述之本發明的各種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均適用於裝置之間需要無線通訊/連線(如5G)的各種領域,但不限於此。
接下來,將參照後續圖式詳述說明。在下列圖式/說明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相同的參考符號可表示相同或對應硬體區塊、軟體區塊、或功能區塊。
圖35係顯示應用於本發明的通訊系統1。
參照圖35,應用於本發明的通訊系統1包括無線裝置、BS、以及網路。於此,無線裝置代表使用RAT(如5G NR或LTE)執行通訊的裝置,且可稱為通訊/無線電/5G裝置。該等無線裝置可包含但不限於機器人100a、載具100b-1和100b-2、擴充實境(XR)裝置100c、手持裝置100d、家用電器100e、物聯網(IoT)裝置100f、以及人工智慧(AI)伺服器/裝置400。舉例來說,載具可包含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車輛、自動駕駛車輛、以及能在車輛之間進行通訊的車輛。於此,載具可包含無人飛行載具(UAV)(如無人機)。XR裝置可 包含擴增虛擬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裝置,且可用裝設在車輛、電視、智慧型手機、電腦、穿戴式裝置、家用電器裝置、數位看板、載具、機器人等中的頭戴式裝置(HMD)、抬頭顯示器(HUD)的形式實施。手持裝置可包含智慧型手機、智慧手寫板、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智慧眼鏡)、以及電腦(如筆記型電腦)。家用電器可包含電視、冰箱、以及洗衣機。IoT裝置可包含感測器和智慧型電錶。舉例來說,BS和網路可作為無線裝置實施,而特定無線裝置200a相對於其他無線設備可作為BS/網路節點運作。
無線裝置100a到100f可經由BS200連線至網路300。AI科技可應用於無線裝置100a到100f,且無線裝置100a到100f可經由網路300連線至AI伺服器400。網路300可使用3G網路、4G(如LTE)網路或5G(如NR)網路來配置。儘管無線裝置100a到100f可透過BS 200/網路300互相通訊,無線裝置100a到100f可互相進行直接通訊(如側行通訊),無須通過BS/網路。舉例來說,載具100b-1和100b-2可進行直接通訊(如V2V/V2X通訊)。IoT裝置(如感測器)可與其他IoT裝置或其他無線裝置100a到100f進行直接通訊。
無線通訊/連線150a、150b或150c可建立在無線裝置100a到100f/BS 200,或BS 200/BS 200之間。於此,無線通訊/連線可透過各種RAT(如5G NR)建立,如UL/DL通訊150a、側行通訊150b(或是D2D通訊),或BS間通訊(如中繼整合式存取後繼網路(IAB))。無線裝置和BS/無線裝置可透過無線通訊/連線150a和150b互相傳送/接收無線電訊號。舉例來說,無線通訊/連線150a和150b可透過各種實體通道傳送/接收訊號。因此,用於傳送/接收無線電訊號的各種配置流程的配置資訊、各種訊號處理流程(如通道編碼/解碼、調變/解調、以及資源映射/解映射)和資源分配流程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可基於本發明的各種建議來執行。
適用於本發明的無線裝置範例
圖36係顯示適用於本發明的無線裝置。
參照圖36,第一無線裝置100和第二無線裝置200可透過各種RAT傳送無線電訊號(TE和NR)。於此,{第一無線裝置100和第二無線裝置200}可對應圖35的{無線裝置100x和BS 200}及/或{無線裝置100x和無線裝置100x}。
第一無線裝置100可包含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並進一步包含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及/或一個以上的天線108。處理器 102可控制記憶體10及/或收發機106,並可配置以實施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舉例來說,處理器102可處理記憶體104內的資訊,以產生第一資訊/訊號,然後透過收發機106傳送包含第一資訊/訊號的無線電訊號。處理器102可透過收發機106接收包含第二資訊/訊號的無線電訊號,然後儲存藉由處理記憶體104中的第二資訊/訊號所取得的資訊。記憶體104可連接至處理器102,並可儲存與處理器102的操作相關的各種資訊。舉例來說,記憶體104可儲存軟體程式碼,該程式碼包含用於執行由處理器102控制的流程整體或部分的命令,或用於執行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於此,處理器102和記憶體104可以是實施RAT(如LTE或NR)所設計的通訊數據機/電路/晶片的部件。收發機106可透過一個以上天線108連接至處理器102,並傳送及/或接收無線電訊號。每個收發機106都可包含傳送機和接收機。收發機106可與無線電頻率(RF)單元相互使用。在本發明中,無線裝置可代表通訊數據機/電路/晶片。
第二無線裝置200可包含一個以上的處理器202和一個以上的記憶體204,並進一步包含一個以上的收發機206及/或一個以上的天線208。處理器202可控制記憶體204及/或收發機206,並可配置以執行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舉例來說,處理器202可處理記憶體204內的資訊,以產生第三資訊/訊號,然後透過收發機206傳送包含第三資訊/訊號的無線電訊號。處理器202可透過收發機106接收包含第四資訊/訊號的無線電訊號,然後儲存由處理記憶體204中的第四資訊/訊號所得到的資訊。記憶體204可連線至處理器202,並可儲存與處理器202的操作相關的各種資訊。舉例來說,記憶體204可儲存軟體程式碼,該程式碼包含用於執行由處理器202控制的流程整體或部分的命令,或用於執行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於此,處理器202和記憶體204可以是實施RAT(如LTE或NR)所設計的通訊數據機/電路/晶片的部件。收發機206可透過一個以上的天線208連線至處理器202,並傳送及/或接收無線電訊號。每個收發機206都可包含傳送機和接收機。收發機206可與RF單元相互使用。在本發明中,無線裝置可代表通訊數據機/電路/晶片。
接下來,將對無線裝置100和200的硬體元件詳加敘述。一個以上的協定層可由一個以的上處理器102和202執行,但不限於此。舉例來說,一個 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執行一個以上的層(如PHY、MAC、RLC、PDCP、RRC和SDAP等功能層)。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根據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產生一個以上的協定資料單元(PDU)及/或一個以上的服務資料單元(SDU)。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根據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來產生訊息、控制資訊、資料或資訊。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根據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來產生PDU、SDU、訊息、控制資訊、資料或資訊等訊號(如頻帶訊號),並提供所產生的訊號給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從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接收訊號(如頻帶訊號),並根據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來取得PDU、SDU、訊息、控制資訊資料或資訊。
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稱為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微電腦。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由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組合來執行。作為一範例,一個以上的應用特定積體電路(ASIC)、一個以上的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一個以上的數位訊號處理裝置(DSPD)、一個以上的可程式邏輯裝置(PLD)或一個以上的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均可包含在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中。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可使用韌體或軟體來執行,而且韌體或軟體可配置以包含模組、流程或功能。配置以執行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的韌體和軟體可包含在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中,或儲存在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和204中,以供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驅動。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可使用韌體或軟體,以程式碼、命令及/或一組命令的形式來執行。
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和204可連接至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並儲存各種資料、訊號、訊息、資料、程式、程式碼、指令及/或命令。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和204可由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快閃記憶體、硬碟、暫存器、快取記憶體、電腦可讀取儲存媒介及/或其組合配置。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和204可位於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的內部及/或外部。一個以 上的記憶體104和204可透過有線或無線連接等各種科技連接至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
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將本說明書的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中所提及的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及/或無線電訊號/通道傳送給一個以上的其他裝置。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從一個以上的其他裝置接收揭露在本說明書中中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所提及的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及/或無線電訊號/通道。舉例來說,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連接至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並傳送和接收無線電訊號。舉例來說,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執行控制,使得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將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或無線電訊號傳送給一個以上的其他裝置。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可執行控制,使得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從一個以上的其他裝置接收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或無線電訊號。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連接至一個以上的天線108和208,而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配置以透過一個以上的天線108和208傳送和接收揭露在本說明書中的說明、功能、流程、建議、方法及/或操作流程圖所提及的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及/或無線電訊號/通道。在本說明書中,一個以上的天線可以是複數個實體天線或複數個邏輯天線(如天線埠)。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將所接收的無線電訊號/通道等從RF頻帶訊號轉換為基帶訊號,以使用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處理所接收的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無線電訊號/通道等。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使用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將處理的使用者資料、控制資訊、無線電訊號/通道等從基帶訊號轉換為RF頻帶訊號。因此,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可包含(類比)振盪器及/或濾波器。
適用於本發明的訊號處理電路範例
圖37係顯示傳送訊號的訊號處理電路。
參照圖37,訊號處理電路1000可包含拌碼器1010、調變器1020、層映射器1030、預編碼器1040、資源映射器1050、以及訊號產生器1060。圖37的操作/功能可執行圖36的處理器102和202及/或收發機106和206,但不限於此。圖37的硬體元件可由圖36的處理器102和202及/或收發機106和206執行。舉例來說,區塊1010到1060可由圖36的處理器102和202執行。或者,區塊1010到1050 可由圖36的處理器102和202執行,而區塊1060可由圖36的收發機106和206執行。
碼字可經由圖37的訊號處理電路1000轉換成無線電訊號。於此,碼字是訊息區塊的編碼位元序列。資訊區塊可包含傳輸區塊(如UL-SCH傳輸區塊和DL-SCH傳輸區塊)。無線電訊號可透過各種實體通道(如PUSCH和PDSCH)傳送。
具體而言,碼字可透過拌碼器1010轉換成拌碼位元序列。用於拌碼的拌碼序列可基於初始值產生,而初始值可包含無線裝置的ID資訊。拌碼位元序列可透過調變器1020調變為調變符號序列。調變方案可包含pi/2二元相移鍵控(pi/2-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pi/2-BPSK)、m-相移鍵控法(m-Phase Shift Keying,m-PSK)、以及m-二維振幅調變(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複數調變符號序列可透過層映射器1030映射至一個以上的傳輸層。各傳輸層的調變符號可透過預編碼器1040映射(預編碼)至對應的天線埠。藉由將層映射器1030的輸出y乘以N*M個預編碼矩陣W,可取得預編碼器1040的輸出z,其中N為天線埠的數量,而M為傳輸層的數量。預編碼器1040可在為複數調變符號執行轉換預編碼(如DFT)之後,執行預編碼。或者,預編碼器1040可執行預編碼,而無須執行轉換預編碼。
資源映射器1050可將各天線埠的調變符號映射至時間頻率資源。時間頻率資源可包含時域中的複數個符號(如CP-OFDMA符號和DFT-s-OFDMA符號)、以及頻域中的複數個次載波。訊號產生器1060可從映射的調變符號產生無線電訊號,而產生的無線電訊號可透過各天線傳送給其他裝置。為此目的,訊號產生器1060可包含IFFT模組、CP插入器、數位類比轉換器(DAC)、以及升頻轉換器。
在無線裝置中接收到之用於訊號的訊號處理流程可用圖37之訊號處理程序1010到1060的相反方式配置。舉例來說,無線裝置(如圖36的100和200)可透過天線埠/收發機從外部接收無線電訊號。所接收到的無線電訊號可透過訊號復原器轉換成基帶訊號。因此,訊號復原器可包含頻率DL轉換器、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CP去除器、以及FFT模組。接著,基帶訊號可透過資源解映射流程、後編碼流程、解調變處理器和解拌碼流程復原成碼字。碼字可透過解碼復原成原資訊區塊。因此,用於接收訊號的訊 號處理電路(未顯示於圖中)可包含訊號復原器、資源解映射器、後編碼器、解調變器、解拌碼器、以及解碼器。
適用於本發明的無線裝置應用範例
圖38係顯示應用至本發明之無線裝置的另一範例。無線裝置可根據使用案例/服務(參照圖35)以各種形式進行。
參照圖38,無線裝置100和200可對應於圖36的無線裝置100和200,且可由各種元件、組件、單元/部分及/或模組配置。舉例來說,每個無線裝置100和200都可包含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以及其他組件140。通訊單元可包含通訊電路112和收發機114。舉例來說,通訊電路112可包含圖36之一個以上的處理器102和202及/或一個以上的記憶體104和204。舉例來說,收發機114可包含圖36之一個以上的收發機106和206及/或一個以上的天線108和208。通訊單元120可電性連接至通訊單元110、記憶單元130和其他組件140,並控制無線裝置的整體操作。舉例來說,控制單元120可基於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的程式/程式碼/命令/資訊,控制無線裝置的電子/機械操作。控制單元120可透過無線/有線介面經由通訊單元110將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的資訊傳送到外部(如其他通訊裝置),或將經由通訊單元110從外部(如其他通訊裝置)透過無線/有線介面所接收到的資訊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
其他組件140可根據無線裝置的類型進行各種配置。舉例來說,其他組件140可包含電源單元/電池、輸入/輸出(I/O)單元、驅動單元、以及運算單元的其中之一。無線裝置可以機器人(如圖35的100a)、載具(如圖35的100b-1和100b-2)、XR裝置(如圖35的100c)、手持裝置(如圖35的100d)、家用電器(如圖35的100e)、IoT裝置(如圖35的100f)、數位廣播終端、全像裝置、公共安全裝置、MTC裝置、服藥裝置、金融科技裝置(或金融裝置)、保全裝置、氣候/環境裝置、AI伺服器/裝置(如圖35的400)、BS(如圖35的200)、網路節點等的形式來實施。無線裝置可根據使用範例/服務使用在行動中或在固定處使用,但不限於此。
在圖38中,無線裝置100和200中的各種元件、組件、單元/部分及/或模組可透過有線介面互相連接,或者其中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通訊單元110無線連接。舉例來說,在各無線裝置100和200中,控制單元120和通訊單元110可由線路連接,而控制單元120和第一單元(如130和140)可透過通訊單元110 無線連接。無線裝置100和200內的各元件、組件、單元/部分及/或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一個以上的元件。舉例來說,控制單元120可由一組一個以上的處理器配置。作為一範例,控制單元120可由一組通訊控制處理器、應用處理器、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圖像處理單元和記憶控制處理器配置。作為另一範例,記憶單元130可由RAM、DRAM、ROM、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或其組合配置。
接下來,將參照後續圖式詳細描述實施圖38的範例。
適用於本發明的手持裝置範例
圖39係顯示應用於本發明的手持裝置。手持裝置可能包含智慧型手機、智慧手寫板、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智慧眼鏡)、或可攜式電腦(如筆記型電腦)。手持裝置可稱為行動台(mobile station,MS)、使用者終端(user terminal,UT)、行動使用者話機(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MSS)、使用者話機(subscriber station,SS)、進階行動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或無線終端(wireless terminal,WT)。
參照圖39,手持裝置100可包含天線單元108、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電源單元140a、介面單元140b、以及I/O單元140c,。天線單元108可配置為通訊單元110的一部分。區塊110到130/140a到140c各自對應圖38中的區塊110到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與其他裝置或BS互相傳送和接收訊號(如資料和控制訊號)。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手持裝置100的組成元件,來執行各種操作。控制單元120可包含應用處理器(AP)。記憶單元130可儲存驅動手持裝置100所需的資料/參數/程式/程式碼/命令。記憶單元130可儲存輸入/輸出資料/資訊。電源單元140a可供電給手持裝置100,並包含有線/無線充電電路、電池等。介面單元140b可支援手持裝置100與其他外部裝置的連接。介面單元140b可包含各種用於連接外部裝置的埠(如音訊I/O埠和視訊I/O埠)。I/O單元140c可透過使用者輸入或輸出視訊資訊/訊號、音訊資訊/訊號、資料及/或資訊輸入。I/O單元140c可包含照相機、麥克風、使用者輸入單元、顯示單元140d、揚聲器、及/或觸覺模組。
作為一範例,在資料通訊的情況下,I/O單元140c可透過使用者取得資訊/訊號(如觸控、文字、語音、影像或視訊)輸入,而所取得的資訊/訊 號可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通訊單元110可將儲存在記憶體中的資訊/訊號轉換為無線電訊號,並將轉換後的無線電訊號直接傳送給其他無線裝置或BS。通訊單元110可從其他無線裝置或BS接收無線電訊號,接著,將所接收的無線電訊號還原成原資訊/訊號。經還原的資訊/訊號可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並可透過I/O單元140c輸出為各種類型(如文字、語音、影像、視訊或觸覺)。
適用於本發明的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範例
圖40係顯示應用於本發明的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可由移動式機器人、汽車、火車、無人/人駛飛行載具(AV)、船舶等來實施。
參照圖40,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100可包含天線單元108、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驅動單元140a、電源單元140b、感測器單元140c、以及自動駕駛單元140d。天線單元108可配置為通訊單元110的一部分。區塊110/130/140a到140d各自對應圖38中的區塊110/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將訊號(如資料和控制訊號)與諸如其他載具、BS(如gNB和道路端單元)和伺服器的外部裝置互相傳送和接收。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100的元件,來執行各種操作。控制單元120可包含ECU。驅動單元140a可使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100上路。驅動單元140a可包含引擎、馬達、動力總成、輪胎、制動器、轉向裝置等。電源單位140b可提供電力給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100,並包含有線/無線充電電路、電池等。感測器單元140c可取得載具狀態、周圍環境資訊、使用者資訊等。感測器單元140c可包含慣性量測單元(IMU)感測器、碰撞感測器、車輪感測器、速度感測器、傾斜感測器、重量感測器、方位角感測器、位置模組、車輛前進/後退感測器、電池感測器、燃料感測器、輪胎感測器、轉向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照明感測器、踏板感測器等。自動駕駛單元140d可善用各種技術,用於維持有車輛駕駛的路線、自動調整車速(如自動巡航系統)、沿著預定路徑自動駕駛、根據自動設定路徑來駕駛(若已設定目的地)等。
舉例來說,通訊單元110可從外部伺服器接收地圖資料、交通資訊資料等。自動駕駛單元140d可從所取得的資料中產生自動駕駛路徑和駕駛計畫。控制單元120可控制驅動單元140a,致使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100可根據駕駛計畫(如速度/方向控制),沿著自動駕駛路徑移動。在自動駕駛期間,通訊 單元110可週期性/非週期性地從外部伺服器取得最新交通資訊資料,並從相鄰車輛取得周遭的交通資訊資料。在自動駕駛期間,感測器單元140c可取得車輛狀態及/或周遭環境資訊。自動駕駛單元140d可基於最新取得的資料/資訊更新自動駕駛路徑和駕駛計畫。通訊單元110可將關於車輛位置、自動駕駛路徑及/或駕駛計畫的資訊轉送到外部伺服器。該外部伺服器可基於從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收集的資料,使用AI科技等預測交通資訊資料,並將預測的交通資料提供給載具或自動駕駛車輛。
適用於本發明的載具和AR/VR範例
圖41係顯示應用於本發明的載具。載具可作為交通工具、飛行載具、船舶等使用。
參照圖41,載具100可包含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I/O單元140a、以及定位單元140b。於此,區塊110到130/140a和140b對應圖38的區塊100到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與諸如其他載具或BS等外部裝置互相傳送和接收訊號(如資料和控制訊號)。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載具100的組成元件,來執行各種操作。記憶單元130可儲存用於支援載具100的各種功能的資料/參數/程式/程式碼/命令。I/O單元140a可基於記憶單元130內的資訊輸出AR/VR物件。I/O單元140a可包含HUD。定位單元140b可取得關於載具100的位置資訊。該位置資訊可包含載具100的絕對位置資訊、移動路線中載具100的位置資訊、加速資訊、以及從相鄰載具獲取的載具100的位置資訊。定位單元140b可包含GPS和各種感測器。
舉例來說,載具100的通訊單元110可從外部伺服器接收地圖資訊和交通資訊,並將所接收的資訊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定位單元140b可透過GPS和各種感測器取得載具位置資訊,並將所取得的資訊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控制單元120可基於地圖資訊、交通資訊和載具位置資訊產生虛擬物件,而且I/O單元140a可將所產生的虛擬物件顯示在車窗(1410和1420)。控制單元120可基於載具位置資訊確定載具100是否正常行駛於移動路線中。若載具100正常位於移動路線中,則控制單元120可透過I/O單元140a,將警告顯示在車窗上。而且,控制單元120可透過通訊單元110廣播關於異常靠近相鄰車輛的警告。控制單元 120可根據情況,向相關組織傳送載具位置資訊、以及關於駕駛/車輛異常的資訊。
適用於本發明的XR裝置範例
圖42係顯示適用於本發明的XR裝置。XR裝置可由裝設在車輛、電視、智慧型手機、電腦、穿戴式裝置、家用電器、數位看板、載具、機器人等上的HMD和HUD來實施。
參照圖42,XR裝置100a可包含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I/O單元140a、感測器單元140b、以及電源單元140c。於此,區塊110到130/140a到140c各自對應圖38中的區塊110到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與諸如其他無線裝置、手持裝置或媒體伺服器等外部裝置互相傳送和接收訊號(如媒體資料和控制訊號)。媒體資料可包含視訊、影像和聲音。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XR裝置100a的組成元件,來執行各種操作。舉例來說,控制單元120可配置以控制及/或執行程序,如視訊/影像獲取、(視訊/影像)編碼、中繼資料產生與處理。記憶單元130可儲存驅動XR裝置100a/產生XR物件所需的資料/參數/程式/程式碼/命令。I/O單元140a可從外部取得控制資訊和資料,並輸出所產生的XR物件。I/O單元140a可包含照相機、麥克風、使用者輸入單元、顯示單元、揚聲器,及/或觸覺模組。感測器單元140b可取得XR裝置狀態、周遭環境資訊、使用者資訊等。感測器單元140b可包含鄰近感測器、照明感測器、加速感測器、磁性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慣性感測器、RGB感測器、IR感測器、指紋辨識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光感測器、麥克風及/或雷達。電源單元140c可提供電力給XR裝置100a,並包含有線/無線充電電路、電池等。
舉例來說,XR裝置100a的記憶單元130可包含產生XR物件(如AR/VR/MR物件)所需的資訊(如資料)。I/O單元140a可從使用者端接收用於操控XR裝置100a的命令,而控制單元120可根據使用者的驅動命令,驅動XR裝置100a。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想用XR裝置100a觀看電影或新聞時,則控制單元120透過通訊單元110,將內容請求資訊傳送給另一個裝置(如手持裝置100b)或媒體伺服器。通訊單元110可從另一個裝置(如手持裝置100b)或媒體伺服器,將諸如電影或新聞等內容下載/串流至記憶單元130。控制單元120可控制及/或執行程序,如視訊/影像獲取、(視訊/影像)編碼、關於內容的中繼資料產生及處 理,並基於關於周遭空間或透過I/O單元140a/感測器單元140b所獲取的實際物件的資訊,來產生/輸出XR物件。
XR裝置100a可透過通訊單元110無線連接至手持裝置100b,而XR裝置100a的操作可由手持裝置100b控制。舉例來說,手持裝置100b可作為XR裝置100a的控制器來操作。因此,XR裝置100a可取得關於手持裝置100b的3D位置的資訊,並產生和輸出對應於手持裝置100b的XR物件。
適用於本發明的機器人範例
圖43係顯示應用於本發明的機器人。機器人可根據使用目的和領域,分為工業用機器人、醫療用機器人、家用機器人、軍事機器人等。
參照圖43,機器人100可包含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I/O單元140a、感測器單元140b、以及驅動單元140c。於此,區塊110到130/140a到140c各自對應圖38中的區塊110到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與諸如其他無線裝置、其他機器人或控制伺服器等外部裝置互相傳送和接收訊號(如駕駛資訊和控制訊號)。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機器人100的組成元件,來執行各種操作。記憶單元130可儲存用於支援機器人100的各種功能的資料/參數/程式/程式碼/命令。I/O單元140a可從機器人100的外部取得資訊,並輸出資訊至機器人100的外部。I/O單元140a可包含照相機、麥克風、使用者輸入單元、顯示單元、揚聲器及/或觸覺模組。感測器單元140b可取得機器人100的內部資訊、周遭環境資訊、使用者資訊等。感測器單元140b可包含鄰近感測器、照明感測器、加速感測器、磁性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慣性感測器、IR感測器、指紋辨識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光感測器、麥克風及/或雷達等。驅動單元140c可執行各種實體操作,如機器人關節的動作。而且,驅動單元140c可使機器人100上路或飛行。驅動單元140c可包含致動器、馬達、輪子、制動器和推進器。
本發明適用的AI裝置範例
圖44係顯示適用於本發明的AI裝置。AI裝置可由諸如電視、投影機、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廣播終端、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機上盒(STB)、無線電(radio)、洗衣機、冰箱、數位看板、機器人和載具等固定裝置或行動裝置實施。
參照圖44,AI裝置100可包含通訊單元110、控制單元120、記憶單元130、I/O單元140a/140b、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以及感測器單元140d。區塊110到130/140a到140d各自對應圖38中的區塊110到130/140。
通訊單元110可使用有線/無線通訊科技,與諸如其他AI裝置(如圖35中的100x、200或400)或AI伺服器(如圖35的400)等外部裝置互相傳送和接收無線/無線電訊號(如感測器資訊、使用者輸入、學習模型或控制訊號)。因此,通訊單元110可將記憶單元130中的資訊傳送到外部裝置,並將從外部裝置所接收的訊號傳送給記憶單元130。
控制單元120可基於使用資料分析演算法或機器學習演算法而測定或產生的資訊,判定AI裝置100的至少一個可行操作。控制單元120可藉由控制AI裝置100的組成元件,來執行預定操作。舉例來說,控制單元120可請求、搜尋、接收或使用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或記憶單元130的資料,並控制AI裝置100的組成元件,以執行一預期操作或在至少一個可行操作中被決定為首選的一操作。控制單元120可收集歷史資訊,其中包含AI裝置100的操作內容和使用者的操作回饋,並將所收集的資訊儲存在記憶單元130或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中,或將所收集的資訊傳送到外部裝置,如AI伺服器(圖35的400)。所收集的歷史資訊可用於更新學習模型。
記憶單元130可儲存用於支援AI裝置100的各種功能的資料。舉例來說,記憶單位130可儲存從輸入單元140a取得的資料、從通訊單元110取得的資料、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的輸出資料、以及從感測器單元140d取得的資料。記憶單元130可儲存操作、驅動控制單元120所需的控制資訊及/或軟體程式碼。
輸入單元140a可從AI裝置100的外部取得各種類型的資料。舉例來說,輸入單元140a可取得模型學習的學習資料,並輸入學習模型要應用的資料。輸入單元140a可包含相機、麥克風及/或使用者輸入單元。輸出單元140b可產生與視覺、聽覺或觸覺有關的輸出。輸出單元140b可包含顯示單元、揚聲器、及/或觸覺模組。感測器單元140d可使用各種感測器,取得AI裝置100、AI裝置100的周遭環境資訊和使用者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感測器單元140d可包含鄰近感測器、照明感測器、加速感測器、磁性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慣性感測器、RGB感測器、IR感測器、指紋辨識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光感測器、麥克風及/或雷達。
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可使用學習資料,學習由人工類神經網路組成的模組。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可搭配AI伺服器(圖35的400)的學習處理器單元來執行AI處理。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可透過通訊單元110及/或儲存在記憶單元130中的資訊,處理從外部裝置所接收的資訊。此外,學習處理器單元140c的輸出值可透過通訊單元110傳送到外部裝置,且可儲存於記憶單元130中。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均適用於各種行動通訊系統。
從前文描述可明顯看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BS可辨識與特定目的地ID有關的RLF,因此可克服BS連續分配傳送資源一預定期間的常見問題。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均能清楚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型。因此本說明書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修改和變動,前提是修改和變動均在所追加之請求項及同等權利的範圍內。
S3401:步驟
S3402:步驟

Claims (13)

  1.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一傳送(Tx)使用者設備(UE)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透過該Tx UE,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以及
    透過該Tx UE,基於側行無線鏈路故障(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基地台(BS),
    其中,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以及
    其中,該RRC訊息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目的地識別符係與該BS的傳輸資源分配有關。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側行RLF係基於一最大重傳數的重傳事件。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與該目的地識別符有關之該BS的該傳輸資源分配不被執行。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傳送該RRC訊息之後,該Tx UE不再傳送與該目的地識別符有關的一傳送資源請求。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傳輸資源請求是一排程請求(SR)和一側行緩衝器狀態報告(BSR)的其中之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側行RLF係基於收到的一OUT OF SYNC指示的一預定數量或更多次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目的地ID由該Tx UE的一車聯網(V2X)層產生。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服務中資料傳送的一等待時間預算大於一延遲時,傳送該RRC訊息,直到該BS分配完傳送資源。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Tx UE與另一個UE、與自動駕駛車輛有關的一UE、一BS或一網路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訊。
  11.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傳送(Tx)使用者設備(UE),該Tx UE包括:
    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
    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操作性地耦合到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並儲存指令,該些指令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行操作,
    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並基於側行無線鏈路故障(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基地台(BS),
    其中,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以及
    其中,RRC訊息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12. 一種電腦可讀取的儲存媒介,儲存至少一個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含指令,該些指令在透過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行對一使用者設備(UE)的操作,
    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建立與一Rx UE的一鏈路,並基於側行無線鏈路故障(RLF),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傳送給一基地台(BS),
    其中,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以及
    其中,該RRC訊息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13.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基地台(BS),該BS包括:
    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
    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操作性地耦合到該至少一處理器並儲存指令,該些指令在執行時,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進行操作,
    其中,該些操作包含基於側行無線鏈路故障(RLF),從一傳送使用者設備(UE)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號,
    其中,該RRC訊息與將該側行RLF報告給該BS有關,以及
    其中,該RRC訊息包含與該側行RLF有關的一目的地識別符(ID)。
TW109110660A 2019-03-28 2020-03-27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TWI750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36124 2019-03-28
KR20190036124 2019-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666A true TW202038666A (zh) 2020-10-16
TWI750619B TWI750619B (zh) 2021-12-21

Family

ID=7260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660A TWI750619B (zh) 2019-03-28 2020-03-27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0669B2 (zh)
TW (1) TWI750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3410B (zh) * 2018-12-28 2022-07-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设备
US11432358B2 (en) * 2019-03-28 2022-08-30 Lg Electronics Inc. Operation method of sidelink TX UE for transmitting Rrc message related to RLF after RRC resum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22661B2 (en) * 2019-04-12 2022-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based on relative speed between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11476899B2 (en) * 2019-04-18 2022-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multi-user equipment (U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US20210100046A1 (en) * 2019-10-01 2021-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US11444720B2 (en) * 2020-04-08 202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evice transmit and receive capability in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23050368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失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1751A1 (en) * 2022-04-27 2023-11-02 Ofinno, Llc Sidelink radio link failure based on carrier resel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9346B1 (ko) * 2010-02-12 2021-10-0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셀-에지 사용자 성능을 향상시키고 하향링크 협력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통해 무선 링크 실패 조건을 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68850A1 (ko) * 2012-05-09 2013-11-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995255B2 (en) * 2012-08-03 2015-03-31 Intel Corporation Coverage adjustment in E-UTRA networks
WO2014069959A1 (ko) * 2012-11-04 2014-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무선접속 기술를 지원하는 단말이 무선 링크 실패가 발생한 경우에 회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117854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andling a radio link failure in communications
EP3883330A1 (en) * 2013-10-30 2021-09-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9572171B2 (en) * 2013-10-31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EP4216645A1 (en) * 2016-04-01 2023-07-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8004322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90037635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vering rrc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77876B2 (en) * 2018-03-30 2022-03-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in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14939A1 (en) 2020-10-01
TWI750619B (zh) 2021-12-21
US11470669B2 (en)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735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1330301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反馈信息发送定时相关的方法
JP729339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に関連するueの動作方法
CN11175738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Tx用户设备的方法
US20200359375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lot in which psfch is transmitt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39655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harq反馈的方法
US20220078753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sidelink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37273B2 (en) Operation method of UE related to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8083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与侧链路drx相关的ue操作方法
CN11336678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harq反馈的方法
TWI750619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與無線鏈路故障報告有關的傳送使用者設備的方法
US20220417854A1 (en) Ue operation method related to sidelink drx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40956A1 (en) Side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344574A1 (en) Method of ue operation related to feedback resource determination in sidelink groupca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13684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rlf関連端末の動作方法
US2022015967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20383A1 (en) Operation method related to ue that transmits signal on unicast link in bandwidth pa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2515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17657A1 (en) Operating method of ue related to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20600A1 (en) Operation method of sidelink ue related to unicast 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4023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2232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67207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ue related to bs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9183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75955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