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537A -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6537A
TW202036537A TW108111295A TW108111295A TW202036537A TW 202036537 A TW202036537 A TW 202036537A TW 108111295 A TW108111295 A TW 108111295A TW 108111295 A TW108111295 A TW 108111295A TW 202036537 A TW202036537 A TW 2020365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nection
voice recognition
communication
succ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8513B (zh
Inventor
蕭志光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1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851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8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851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包括收音模組、通訊模組、內建語音辨識模組及控制模組。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模組選擇性地執行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或內建辨識待命模式,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指控制模組接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通訊模組、並使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內建辨識待命模式指控制模組未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辨識裝置與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隨著語音辨識技術(Speech Recognition)的發展,現今諸多電子裝置廣泛使用語音進行人機互動,舉例來說,使用者將語音輸入至電子裝置後,電子裝置可將語音進行辨識作業而產生控制命令,使電子裝置執行相對應的工作。
目前電子裝置辨識語音的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電子裝置本身內建語音辨識程式,當電子裝置收到使用者的語音後,可直接透過內部程式進行辨識。另一種則是電子裝置透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連接外部裝置,以透過外部裝置進行辨識。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包括收音模組、通訊模組、內建語音辨識模組及控制模組。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模組電連接通訊模組及內建語音辨識模組,控制模組選擇性地執行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或內建辨識待命模式,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指控制模組接收到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通訊模組、並使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內建辨識待命模式指控制模組未收到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包括以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通訊模組於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於接收到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通訊模組、並使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於未收到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實施例透過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連線是否成功,據以控制收音模組預先連線到通訊模組或者內建語音辨識模組。藉此,當收音模組輸入音訊訊號時,即能以最佳的方式進行語音辨識且大幅提升語音辨識的處理效率。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的電子裝置1包括收音模組10、通訊模組20、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及控制模組40,控制模組40電連接通訊模組20及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可為智慧型喇叭、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智慧語音助理或聲控玩具等等。
如圖1所示,收音模組10用以供輸入音訊訊號V1,舉例來說,收音模組10可擷取使用者的語音或其他聲音訊息並轉換為音訊訊號V1,例如收音模組10可連接或內建一信號轉換器(圖省略繪示),以經由信號轉換器將使用者語音轉換為音訊訊號V1。在一些實施例中,收音模組10可為麥克風模組,例如動圈式麥克風、電容式麥克風、駐極體麥克風、微機電麥克風或指向性麥克風等。
如圖1所示,通訊模組20用以將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傳送至外部語音辨識裝置以進行語音辨識,並且接收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傳回之語音辨識結果,語音辨識結果例如可為執行命令、文字訊息或聲音訊息等。舉例來說,如圖2所示,電子裝置2之通訊模組20可通訊連接於至少一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可為雲端辨識伺服器R、近端辨識裝置P(例如可提供語音辨識功能之電腦或其他裝置)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可為一無線通訊模組,例如WiFi模組、802.11模組、藍牙模組或ZigBee模組,以無線收發訊號或資料。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也可為一有線通訊模組,例如USB介面(Universal Serial Bus)、乙太網路介面等序列或並列通訊界面,以透過實體線路收發訊號或資料。
如圖1與圖2所示,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用以對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進行語音辨識。舉例來說,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為設置於電子裝置1內部之具備運算能力的軟體或韌體,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可儲存有聲學模型、發音詞典、語言模型及解碼器等語音辨識處理程式或資料,而能對音訊訊號V1進行語音辨識。
如圖1與圖2所示,控制模組40可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類似裝置,用以控制及協調電子裝置1的各單元、模組間的運作及負責資料的運算與邏輯判斷。
上述之收音模組10、通訊模組20、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及控制模組40可以例如是藉由使用一晶片、晶片內的一電路區塊、一韌體電路、含有數個電子元件及導線的電路板或儲存複數組程式碼的一儲存媒體來實現,也可藉由電腦系統、伺服器等電子裝置執行對應軟體或程式來實現。
上述電子裝置1、2之控制模組40可透過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連線是否成功以選擇性地執行一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或一內建辨識待命模式,使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時,即能立即以最佳的方式進行語音辨識。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圖1、圖2之電子裝置1、2可執行下述步驟S01~步驟S04而進行語音辨識待命模式的切換,以下所提之硬體結構可參照上述圖1與圖2實施例所揭示,但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如圖3所示,在步驟S01,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請參照圖2所示,通訊模組20可通訊連接於至少一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例如雲端辨識伺服器R、近端辨識裝置P或其組合),並偵測與判斷是否與各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連線成功。
舉例來說,通訊模組20可分別對每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發出偵測訊號以判斷是否連線成功。例如當通訊模組20收到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回傳之回應訊號時,即代表通訊模組20與對應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連線成功。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訊號可包括一連線要求訊號、一註冊訊號、一相容性檢查訊號或其組合,回應訊號則為回應上述連線要求訊號之連線許可訊號、回應上述註冊訊號之一授權訊號、回應上述相容性檢查訊號之一相容訊號或其組合,但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此並不侷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可進一步對每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發出連線測試資料T(例如語音封包),以偵測通訊模組20與各外部語音辨識裝置之間的傳輸流量(例如10MB/s或100MB/s)或者連線速度(例如100Mbps或1Gbps)。於一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可在發出連線測試資料T後收到上述回應訊號、以及偵測上述傳輸流量大於一流量閥值(例如1MB/s或2MB/s)或者連線速度大於一速度閥值(例如64Kbps或1Mbps)時,通訊模組20判斷與對應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連線成功。
舉例來說,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包括第一通訊單元21與第二通訊單元22,第一通訊單元21可為無線或有線通訊單元,第二通訊單元22亦可為無線或有線通訊單元。本實施例之第一通訊單元21通訊連接於一雲端辨識伺服器R,第二通訊單元22通訊連接於一近端辨識裝置P,但此並不侷限。其中第一通訊單元21與第二通訊單元22可分別發出偵測訊號,並且於收到對應之回應訊號時分別發出連線測試資料T。當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之間的傳輸流量大於一流量閥值或者連線速度大於一速度閥值時,代表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通訊連線成功;當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之間的傳輸流量大於一流量閥值或者連線速度大於一速度閥值時,代表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通訊連線成功。
如圖3所示,當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步驟S01的結果為是),在步驟S02,通訊模組20對應輸出至少一個連線成功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模組20可於對應的各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連線成功時,分別輸出個別的連線成功資訊。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通訊模組20的第一通訊單元21偵測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通訊連線成功時,即對應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第二通訊單元22偵測與近端辨識裝置P通訊連線成功時,即對應輸出第二連線成功資訊C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中可包括有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之間的傳輸流量或連線速度,第二連線成功資訊C2中可包括有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之間的傳輸流量或連線速度。
如圖3所示,在步驟S02後進行步驟S03,接收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通訊模組20,並使通訊模組20進入待命狀態。請參照圖1與圖2所示,當通訊模組20對外通訊連線成功並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40接收上述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並執行一外部辨識待命模式。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是指控制模組40接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40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通訊模組20而不連線於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並使通訊模組20進入待命狀態。在此待命模式下,通訊模組20可根據一喚醒訊號從待命狀態下啟動,使通訊模組20能接收由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並且對外輸出音訊訊號V1或者經過壓縮的音訊訊號V1至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進行辨識,其中喚醒訊號可透過使用者輸入指定的喚醒詞或按壓特定之功能鍵而產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音模組10與通訊模組20之間可連接一語音處理單元(圖省略繪示)。在外部辨識待命模式下,語音處理單元連線於收音模組10,以接收由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並傳輸至通訊模組20對外輸出,且通訊模組20收到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傳回之語音辨識結果,可傳輸至語音處理單元進行處理,例如將語音辨識結果傳送到對應模組進行儲存或播放。
當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未成功(步驟S01的結果為否),執行步驟S04,在通訊模組20未輸出連線成功資訊,且控制模組40未收到連線成功資訊的情況下,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進入待命狀態。請參照圖1與圖2所示,當通訊模組20對外通訊連線不成功時,控制模組40未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模組40執行一內建辨識待命模式。內建辨識待命模式是指控制模組40未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模組40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而不連線於通訊模組20,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進入待命狀態。在此待命模式下,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可根據上述喚醒訊號從待命狀態下啟動,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能接收由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並進行語音辨識。
如圖1與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收音模組10連接一語音資料匯流排11(Data Bus),控制模組40是控制收音模組10經由語音資料匯流排11連線到通訊模組20或者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但此並不侷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收音模組10、通訊模組20及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之間亦可連接一電路開關,控制模組40可控制電路開關使收音模組10連線到通訊模組20或者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
綜上所述,由於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雲端辨識伺服器R或近端辨識裝置P)相較於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來說,具有運算能力強、資源多、資料量大、更新速度快及辨識準確度高等優點。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在使用者未使用語音辨識功能之前,預先以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當通訊模組20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優先將收音模組10連線到通訊模組20待命,後續若使用者輸入喚醒訊號而使用語音辨識功能時,控制模組40於判斷喚醒訊號正確後,即可由控制模組40喚醒通訊模組20立即接收由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並傳送至外部語音辨識裝置進行辨識。當通訊模組20對外通訊連線不成功或者對外通訊連線的品質不佳時,則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待命,後續若使用者輸入喚醒訊號而使用語音辨識功能時,即可直接喚醒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接收由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並進行辨識。也就是說,使用者輸入喚醒訊號而使用語音辨識功能時,電子裝置1不需要再耗費時間判斷外部語音辨識裝置的連線狀態,而能以當前最佳的方式進行語音辨識並且大幅提升語音辨識的處理效率。舉例來說,過往透過與雲端連結而進行語音辨識的裝置在收到音訊時,可能會先多次嘗試是否能上傳音訊至雲端進行辨識,若經過多次嘗試仍無法上傳時,則語音辨識失敗,導致發生處理效率不佳之問題。因此,本發明透過結合電子裝置1連接外部語音辨識裝置以及電子裝置1內建語音辨識模組的方式,可依使用者所處環境動態切換電子裝置1連接外部語音辨識裝置或使用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以繼續維持電子裝置1的語音辨識機能。
如圖2所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包括一播音模組12,播音模組12連接於語音資料匯流排11,但此並不侷限。控制模組40執行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時,更控制播音模組12連線到通訊模組20,通訊模組20可傳送收音模組10輸入之音訊訊號V1或者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傳回之語音辨識結果(例如聲音訊號V2)至播音模組12進行播放。控制模組40執行內建辨識待命模式時,更控制播音模組12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可傳送語音辨識結果(例如聲音訊號V2)至播音模組12進行播放。
再如圖2所示,電子裝置2之通訊模組20可連接多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在此為雲端辨識伺服器R與近端辨識裝置P),控制模組40可根據以下方式進一步的控制收音模組10之優先連線順序。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通訊模組20的第一通訊單元21連接於一雲端辨識伺服器R,第二通訊單元22連接於一近端辨識裝置P,當第一通訊單元21偵測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通訊連線成功時,即對應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第二通訊單元22偵測與近端辨識裝置P通訊連線成功時,即對應輸出第二連線成功資訊C2。請對照圖4所示,在步驟S01中,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當通訊模組20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未成功(步驟S01的結果為否),執行步驟S04。即控制模組40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30進入待命狀態。在通訊模組20對外通訊連線成功的情況下,有分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通訊模組20之第一通訊單元21與第二通訊單元22分別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及近端辨識裝置P通訊連線成功,而分別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與第二成功連線資訊C2(步驟S05);第二種情況為僅通訊模組20之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通訊連線成功,而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步驟S06);第三種情況為僅通訊模組20之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通訊連線成功而輸出第二成功連線資訊C2(步驟S07)。其中,在步驟S05或步驟S06後,控制模組40皆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一通訊單元21(步驟S08),並使第一通訊單元21進入待命狀態。也就是說,如圖2所示,由於雲端辨識伺服器R一般相較於近端辨識裝置P具有更佳的運算能力、資料量、更新速度及辨識準確度,因此,控制模組40只要接收到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時,即優先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一通訊單元21,使得當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優先以雲端辨識伺服器R進行辨識。在步驟S07後,則是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二通訊單元22(步驟S09),也就是說,如圖2所示,控制模組40僅收到第二成功連線資訊C2,因此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二通訊單元22,並使第二通訊單元22進入待命狀態,當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以近端辨識裝置P進行辨識。
圖5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另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請同時參閱圖2,如圖5所示,其中圖5之實施例與圖4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在步驟S05後,不直接執行步驟S08,而是控制模組40進一步判斷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中之第一連線速度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二成功連線資訊C2中之第二連線速度(步驟S051)。其中第一連線速度為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之間的連線速度,第二連線速度為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之間的連線速度。當第一連線速度大於或等於第二連線速度時(步驟S051的結果為是),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一通訊單元21,並使第一通訊單元21進入待命狀態(步驟S08),使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優先以雲端辨識伺服器R進行辨識。當第一連線速度小於第二連線速度時(步驟S051的結果為否),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二通訊單元22,並使第二通訊單元22進入待命狀態(步驟S09),使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以近端辨識裝置P進行辨識。本實施例的步驟S01、步驟S04、步驟S05、步驟S06、步驟S07的做法與圖4所描述的步驟S01、步驟S04、步驟S05、步驟S06、步驟S07的做法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6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另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請同時參閱圖2,如圖6所示,其中圖6之實施例與圖4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在步驟S05後,不直接執行步驟S08,而是控制模組40進一步判斷第一連線成功資訊C1中之第一傳輸流量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二成功連線資訊C2中之第二傳輸流量(步驟S052)。其中第一傳輸流量為第一通訊單元21與雲端辨識伺服器R之間的傳輸流量,第二傳輸流量為第二通訊單元22與近端辨識裝置P之間的傳輸流量。當第一傳輸流量大於或等於第二傳輸流量時(步驟S052的結果為是),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一通訊單元21,並使第一通訊單元21進入待命狀態(步驟S08),使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優先以雲端辨識伺服器R進行辨識。當第一傳輸流量小於第二傳輸流量時(步驟S052的結果為否),控制收音模組10連線到第二通訊單元22,並使第二通訊單元22進入待命狀態(步驟S09),使收音模組10輸入音訊訊號V1時,能以近端辨識裝置P進行辨識。本實施例之步驟S01、步驟S04、步驟S05、步驟S06、步驟S07的做法與圖4所描述的步驟S01、步驟S04、步驟S05、步驟S06、步驟S07的做法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均可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語音辨識切換方法並不侷限應用於圖1、圖2的電子裝置1、2,也不侷限於圖3~圖6之流程圖的各項步驟順序。本發明透過結合電子裝置連接一個或多個外部語音辨識裝置以及電子裝置內建語音辨識模組的方式,可依使用者所處環境動態切換電子裝置連接外部語音辨識裝置或使用內建語音辨識模組。本發明之電子裝置於運行時執行上述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可持續檢查對外通訊的通訊連接狀態及/或通訊品質以及待命模式,依據一優先順序(例如連接雲端辨識伺服器進行語音辨識的優先順序高於連接近端辨識裝置進行語音辨識、連接近端辨識裝置進行語音辨識的優先順序高於使用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行語音辨識),決定並切換透過外部語音辨識裝置或採用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行語音辨識。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電子裝置 10:收音模組 11:語音資料匯流排 12:播音模組 20:通訊模組 21:第一通訊單元 22:第二通訊單元 30:內建語音辨識模組 40:控制模組 P:近端辨識裝置 R:雲端辨識伺服器 C1:第一連線成功資訊 C2:第二連線成功資訊 T:連線測試資料 V1:音訊訊號 V2:聲音訊號 S01: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 S02:通訊模組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 S03:接收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通訊模組、並使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S04:未收到連線成功資訊,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S05:通訊模組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與第二成功連線資訊 S051:第一連線速度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二連線速度 S052:第一傳輸流量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二傳輸流量 S06:通訊模組輸出第一連線成功資訊 S07:通訊模組輸出第二連線成功資訊 S08: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第一通訊單元,並使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S09:控制收音模組連線到第二通訊單元,並使第二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圖1] 係本發明電子裝置一實施例之裝置方塊圖。 [圖2] 係本發明電子裝置另一實施例之裝置方塊圖。 [圖3] 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第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圖4] 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第二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圖5] 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第三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圖6] 係本發明語音辨識切換方法第四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1:電子裝置
10:收音模組
11:語音資料匯流排
20:通訊模組
30:內建語音辨識模組
40:控制模組
V1:音訊訊號

Claims (20)

  1. 一種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包括: 一收音模組; 一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 一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以及 一控制模組,電連接該通訊模組及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該控制模組選擇性地執行一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或一內建辨識待命模式,該外部辨識待命模式係指該控制模組接收到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通訊模組、並使該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該內建辨識待命模式係指該控制模組未收到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包括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一第二連線成功資訊,該第一通訊單元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該第二通訊單元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通訊單元通訊連接一雲端辨識伺服器,該第二通訊單元通訊連接一近端辨識裝置,該控制模組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連線速度,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二連線速度,該外部辨識待命模式係指該控制模組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並且判斷該第一連線速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連線速度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線速度更大於一速度閥值。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傳輸流量,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二傳輸流量,該外部辨識待命模式係指該控制模組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並且判斷該第一傳輸流量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傳輸流量時,優先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流量更大於一流量閥值。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輸出一連線測試資料以取得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收音模組供輸入一音訊訊號,於該外部辨識待命模式下,該通訊模組根據一喚醒訊號接收該音訊訊號並對外輸出,於該內建辨識待命模式下,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根據該喚醒訊號接收該音訊訊號並進行語音辨識。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收音模組連接一語音資料匯流排,該控制模組係控制該收音模組經由該語音資料匯流排連線到該通訊模組或連線到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語音辨識功能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播音模組,該外部辨識待命模式更指該控制模組控制該播音模組連線到該通訊模組,該內建辨識待命模式更指該控制模組控制該播音模組連線到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
  12. 一種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包括: (a) 以一通訊模組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是否成功,該通訊模組於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 (b) 於接收到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一收音模組連線到該通訊模組、並使該通訊模組進入待命狀態;以及 (c) 於未收到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一內建語音辨識模組、並使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進入待命狀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通訊模組包括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一第二連線成功資訊,該步驟(a)包括: 該第一通訊單元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以及 該第二通訊單元偵測對外通訊連線成功時,對應輸出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於未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二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二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連線速度,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二連線速度,該步驟(b)包括:於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且該第一連線速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連線速度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一傳輸流量,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包括一第二傳輸流量,該步驟(b)包括:於接收到該第一連線成功資訊及該第二連線成功資訊,且該第一傳輸流量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傳輸流量時,控制該收音模組連線到該第一通訊單元、並使該第一通訊單元進入待命狀態。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步驟(a)更包括:該通訊模組輸出一連線測試資料以取得該至少一連線成功資訊。
  19.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括:該通訊模組根據一喚醒訊號接收該收音模組傳送之一音訊訊號並對外輸出。
  20.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語音辨識切換方法,其中該步驟(c)更包括:該內建語音辨識模組根據一喚醒訊號接收該收音模組傳送之一音訊訊號並進行語音辨識。
TW108111295A 2019-03-29 2019-03-29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TWI718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295A TWI718513B (zh) 2019-03-29 2019-03-29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295A TWI718513B (zh) 2019-03-29 2019-03-29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537A true TW202036537A (zh) 2020-10-01
TWI718513B TWI718513B (zh) 2021-02-11

Family

ID=7409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295A TWI718513B (zh) 2019-03-29 2019-03-29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85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7465B (en) * 2002-09-02 2003-12-21 Ind Tech Res Inst 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US9485177B2 (en) * 2014-05-30 2016-11-01 Apple Inc. Client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ng via a user tunnel
US10236016B1 (en) * 2014-06-16 2019-03-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eripheral-based selection of audio sources
US10685656B2 (en) * 2016-08-31 2020-06-16 Bose Corporation Accessing multiple 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s (VPA) from a single device
US10237137B2 (en) * 2016-09-12 2019-03-19 Edward Linn Helvey Remotely assigned, bandwidth-limiting internet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57125B1 (en) * 2017-04-17 2018-08-21 Essential Products, Inc. Voice-enabled home setup
CN109036427B (zh) * 2018-09-25 2021-01-26 苏宁智能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配置语音识别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8513B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4110B2 (ja) オーディオ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51491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selectively using multiple voice data receiving devices for intelligent service
JP6543676B2 (ja) 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149175A1 (en) Voice recognition terminal, serv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rver, voice recognition system,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voice recognition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server
EP3526789B1 (en) Voice capabilities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
CN113574846A (zh) IoT装置的位置推断方法、服务器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US20190147890A1 (en) Audio peripheral device
CN112470217A (zh) 用于确定要执行语音识别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JP6934076B2 (ja) スマートサービス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US11437022B2 (en) Performing speaker change detection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on a trigger phrase
CN108228134A (zh) 一种任务语音的处理方法、装置、智能音箱和存储介质
CN112585675B (zh) 选择地使用多个语音数据接收装置进行智能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50594B (zh) 一种音箱管理方法及用户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33137B (zh) 语音唤醒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JP2019191552A (ja) クラウドウェイクアップ方法及びシステム、端末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TWI718513B (zh) 電子裝置與語音辨識切換方法
CN11016851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降低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92087A (zh) 一种音箱管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1344781A (zh) 音频处理
US1136743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S1148223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different electronic devices, ser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JP7303091B2 (ja) 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271491B (zh) 电子装置以及播放控制方法
JPWO201820748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90017595A (ko) 음성 처리 장치의 구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구동 제어 서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