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518A -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6518A
TW202036518A TW108110192A TW108110192A TW202036518A TW 202036518 A TW202036518 A TW 202036518A TW 108110192 A TW108110192 A TW 108110192A TW 108110192 A TW108110192 A TW 108110192A TW 202036518 A TW202036518 A TW 2020365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signal
interval
data clock
panel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8851B (zh
Inventor
林信男
Original Assignee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885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8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518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包含設定顯示面板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依據至少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設定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以及訊號源依據垂直同步週期,調整訊號源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以使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垂直同步週期包含第一主動區間以及第一空白區間。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第二主動區間以及第二空白區間的週期。第一主動區間與第二主動區間同步。第一空白區間與第二空白區間同步。

Description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尤指一種調整訊號源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以使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之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裝置因具有外型輕薄、省電以及無輻射等優點,目前已被普遍地應用於多媒體播放器、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電腦顯示器、或平面電視等電子產品上。
傳統的顯示器在顯示影像時,會利用脈寬調變訊號驅動背光源。並持續地開啟或關閉背光,因此使用者在觀賞影像時容易感覺到影像閃爍而降低視覺品質。特別在頻率需求較高或顯示較為高速動態的影像時,容易發生動態模糊(Motion Blur)而降低影像品質。並且,由於背光源開啟的時間與畫素的更新時間重疊,故使用者可能會看見畫素更新的暫態現象。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背光源恆開啟的顯示器容易發生雙重影像。並且,即便在高速的影像閃爍下使用者未察覺影像有閃爍現象,在觀賞一段時間後仍將造成使用者眼睛疲勞甚至在視覺上受到傷害。為了降低畫素在更新時的觀看時間,改良的液晶顯示裝置會使用脈衝式背光(Pulse Type Backlight)的原理,將背光源開啟的時間盡量避開畫素的更新時間。理論上,若背光源僅在顯示器之畫素內的液晶分子於穩態時才開啟,即可避免動態模糊的效果。
為了將背光源開啟的時間盡量避開畫素的更新時間,垂直同步週期中的空白區間必須要增加,才能維持畫亮度並避免動態模糊的效果。然而,在顯示器端將垂直同步週期中的空白區間增加之後,常會造成顯示器之面板時脈訊號與訊號源所產生之影像時脈訊號的不同步。面板時脈訊號與影像時脈訊號的不同步會產生嚴重的影像延遲(Image Input Lag)問題,造成使用者的操控性下降以及不良的影音互動體驗。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包含設定顯示面板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依據至少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設定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以及訊號源依據垂直同步週期,調整訊號源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以使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垂直同步週期包含第一主動區間以及第一空白區間。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第二主動區間以及第二空白區間的週期。第一主動區間與第二主動區間同步。第一空白區間與第二空白區間同步。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系統,包含顯示面板、閘極驅動電路、資料驅動電路、時序控制器、背光裝置、處理器及訊號源。顯示面板包含複數個畫素用以顯示影像。閘極驅動電路耦接於該些畫素。資料驅動電路耦接於該些畫素。時序控制器耦接於閘極驅動電路及資料驅動電路,用以控制閘極驅動電路及資料驅動電路。背光裝置用以產生背光訊號。處理器耦接於時序控制器及背光裝置,用以控制時序控制器及背光裝置。訊號源耦接於處理器,用以產生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在顯示面板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及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被設定後,處理器依據垂直同步週期,控制訊號源調整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垂直同步週期包含第一主動區間以及第一空白區間。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第二主動區間以及第二空白區間的週期。第一主動區間與第二主動區間同步。第一空白區間與第二空白區間同步。時序控制器控制閘極驅動電路以及資料驅動電路,以在第一主動區間驅動該些畫素而產生影像。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顯示系統100之實施例的方塊圖。顯示系統100包含顯示面板10、閘極驅動電路11、資料驅動電路12、時序控制器13、背光裝置14、處理器15及訊號源16。顯示面板10可為任何種類的顯示面板,例如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顯示面板或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顯示面板10包含複數個畫素P用以顯示影像。該些畫素P可以用畫素陣列的方式排列以顯示矩形的影像。閘極驅動電路11耦接於該些畫素P,可用閘極電壓一列一列地控制該些畫素P的控制端,進而控制該些畫素P的開啟或關閉狀態。資料驅動電路12耦接於該些畫素P,可將資料電壓一行一行地傳送至該些畫素P中,以使該些畫素P顯示不同的色彩及灰階值。時序控制器13耦接於閘極驅動電路11及資料驅動電路12,用以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1及資料驅動電路12。時序控制器13可為邏輯板(T-CON),可視為控制顯示面板10時序動作的核心電路,用以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1以及資料驅動電路12依據各種時序以掃描該些畫素P。時序控制器13也可以將輸入的視頻訊號(例如低電壓差分信號,LVDS)轉換成驅動內部電路所用的數據訊號形式(例如低擺幅差動訊號,RSDS)。背光裝置14用於提供背光光源。背光裝置14可為任何可控制之發光體所構成的裝置,例如,背光裝置14可為發光二極體陣列(Light-Emitting Diode Array)、白熾燈泡、電光面板(Electroluminescent Panel,ELP)或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等裝置。處理器15耦接於時序控制器13及背光裝置14,用以控制時序控制器13及背光裝置14。處理器15可為顯示系統100內的處理晶片(Scaler),或可為具有邏輯處理能力的微處理器。處理器15內也可以存有多組的時序控制參數(Timing Control Parameters)。處理器15與時序控制器之13通訊的方式可以經由積體電路匯流排(I2 C)進行訊號傳輸。訊號源16耦接於處理器15。處理器15可以接收由訊號源16所產生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訊號源16所產生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可為由外部電腦之顯示卡所產生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或由影音播放器(例如DVD Player)產生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並且,顯示系統100還可包含記憶體17。記憶體17耦接於處理器15,可用以儲存顯示面板10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任何合理的硬體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
在顯示系統100中,在顯示面板10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及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被設定後,處理器15可依據垂直同步週期,控制訊號源16調整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在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被調整後,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換句話說,垂直同步週期包含第一主動區間以及第一空白區間。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第二主動區間以及第二空白區間的週期。在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被調整後,第一主動區間與第二主動區間同步。第一空白區間與第二空白區間同步。並且,由於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因此當時序控制器13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1以及資料驅動電路12以在第一主動區間驅動該些畫素P而產生影像時,可以避免發生影像延遲,故能增加使用者的影音互動體驗品質。顯示系統100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之細節將描述於後文。
第2圖係為顯示系統100中,調整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而產生影像延遲的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顯示面板10的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為週期性的訊號,其週期等於垂直同步訊號之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包含第一主動區間ACT1以及第一空白區間BLK1。顯示面板10的該些畫素P在第一主動區間ACT1內為暫態,而在第一空白區間BLK1內為穩態。因此,為了讓使用者在觀看顯示面板10時,顯示的影像不會發動態模糊(Motion Blur),處理器15可在第一空白區間BLK1內之任一長度的時間區間內,開啟顯示面板10的背光裝置14。並且,處理器15可將背光裝置14於第一空白區間BLK1外關閉,以使第一主動區間ACT1與背光裝置14被開啟之時間區間不重疊。如此,對於使用者而言,該些畫素P為暫態的影像將可不可視,因此動態模糊的現象即可避免。在實際操作上,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的傳輸速率PDATA 、水平同步訊號的水平同步週期HTOTAL 、以及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符合PDATA =HTOTAL ×VTOTAL ×FR的公式。FR為幀率(Frame Rate)常數。例如,當傳輸速率PDATA 為每秒174.9M時(單位是赫茲Hz),水平同步週期HTOTAL 可為2200(單位是畫素數目),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可為1325(單位是畫素數目),幀率FR可為60(單位是赫茲Hz),並符合174.9M=2200×1325×60的公式。因此,為了增加背光裝置14於第一主動區間ACT1內被開啟的最大時間以增加影像亮度的支援性,顯示系統100所用的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越大越好。因此,在設定上,當顯示面板10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PDATA 增大時,依據PDATA =HTOTAL ×VTOTAL ×FR的公式,於幀率FR固定的情況下或是水平同步週期HTOTAL 調降的情況下,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也會增大。在第一主動區間ACT1為常數之下,當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增大時,第一空白區間BLK1也會增大。由於第一空白區間BLK1是對應背光裝置14開啟的區間,因此,第一空白區間BLK1增大也暗示了顯示系統100可支援更亮的顯示影像。
然而,雖然將背光裝置14僅於第一空白區間BLK1開啟可避免動態模糊的現象以及增加顯示系統100可支援的影像亮度,顯示系統100會因為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的不同步而需要緩衝內存(Frame Buffer),且會產生嚴重的影像輸入延遲(Image Input Lag)。細節描述於下。在第2圖中,資料源16產生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具有影像週期PIMG 。影像週期PIMG­ 包含第二主動區間ACT2以及第二空白區間BLK2。影像週期PIMG 的末端對應時間點T1。然而,如前述提及,為了避免動態模糊的現象以及增加顯示系統100可支援的影像亮度,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之第一空白區間BLK1會被調整。因此,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也會被調整。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的末端對應時間點T2。第一主動區間ACT1與第二主動區間ACT2的長度相同,如1024個畫素掃描時間長度。然而,因為第二空白區間BLK2與第一空白區間BLK1不同,因此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會產生很大的時間差,如產生由時間點T1至時間點T2的延遲時間。例如,時間點T1與時間點T2之間的延遲時間可為X+Y。X可為將第二空白區間BLK2調整至第一空白區間BLK1的增加時間,如X=200表示增加了200條畫素掃描線的時間。Y可為先天的延遲時間,如Y=3表示先天有3條畫素掃描線的延遲時間。因此,如第2圖所示,由於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為|T1-T2|,如|T1-T2|=203,因此,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非同步會造成嚴重的影像輸入延遲,降低使用者的影音互動體驗品質。因此,顯示系統100會調整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以降低影像輸入延遲。細節描述於後文。
第3圖係為顯示系統100中,調整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的示意圖。為了避免混淆,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1經過調整後,於後文稱為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如前述第2圖提及,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有嚴重的非同步。原因在於第一空白區間BLK1與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不同。因此,在顯示系統100中,如第3圖所示,第二空白區間BLK2會被調整為第二空白區間BLK2’。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的第二空白區間BLK2’包含預定空白區間A以及自訂空白區間B。預定空白區間A可為訊號源16內定的預設空白區間,如第2圖中之第二空白區間BLK2,亦可稱為初始的空白區間。自訂空白區間B的長度可為X。如前述定義,X可定義為將第二空白區間BLK2調整至第一空白區間BLK1的增加時間,如X=200表示增加了200條畫素掃描線的時間。換句話說,在第2圖中之原始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中,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為預定空白區間A的長度。然而,在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中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不僅包含預定空白區間A的長度,還包含自訂空白區間B的長度X。由於第二空白區間BLK2被調整至第二空白區間BLK2’,因此原始的影像週期PIMG 也被調整至影像週期PIMG ’。並且,影像週期的末端時間點也由時間點T1被調整至時間點T3。簡單來說,由於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比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未調整)要長,因此可以降低影像輸入延遲的程度,描述於下。
第4圖係為顯示系統100中,調整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以降低影像延遲的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在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調整為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後,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的影像週期P­IMG ’包含第二主動區間ACT2以及第二空白區間BLK2’。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為預定空白區間A的長度,加上自訂空白區間B的長度X。而如前述提及,對於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而言,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包含第一主動區間ACT1以及第一空白區間BLK1。第一空白區間BLK1的長度包含預定空白區間A的長度及自訂空白區間B的長度X(為了讓第一空白區間BLK1的長度增加以使背光裝置14開啟更久而支援更高的顯示亮度),如X=200。比較第2圖與第4圖即可以明瞭影像延遲時間的縮減原因,如下。原始的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為|T1-T2|,如|T1-T2|=203。然而,經過調整後,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調整後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為|T3-T2|,如|T3-T2|=3。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調整後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變小,也意味著影像延遲時間的縮減。探究其原理,在第2圖中,第一空白區間BLK1與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不同,因此造成嚴重的非同步問題(如延遲時間長度|T1-T2|為X+Y=203,203條畫素掃描線的延遲時間長度)。然而,在第4圖中,由於第二空白區間BLK2被延長為第二空白區間BLK2’,因此第一空白區間BLK1與第二空白區間BLK2’的長度近乎相同。因此,非同步問題可被緩和,也降低了影像延遲時間。更精確地說,經過調整後,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之第一空白區間BLK1與調整後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第二空白區間BLK2’之間僅存在短暫的延遲時間長度,如|T3-T2|=3條畫素掃描線的延遲時間。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影像短暫延遲並不會影響影音互動體驗品質。
第5圖係為顯示系統100中,引入調整區間Δ至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以增加第一空白區間BLK1’長度的示意圖。為了避免混淆,引入調整區間Δ的面板資料時脈訊號於後文稱為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為了增加設計彈性,顯示系統100的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還可以引入調整區間Δ以在影像亮度支援性以及影像延遲時間的程度取得平衡。如第5圖所示,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的第一空白區間BLK1’另包含調整區間Δ,且調整區間Δ的時間長度小於自訂空白區間B的時間長度X。例如,當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用時間長度X的自訂空白區間B以增加第一空白區間BLK1’長度來強化影像亮度的支援性後,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還可以引入調整區間Δ再次地增加第一空白區間BLK1’長度,以使影像亮度的支援性更優。X可為200且Δ可為50,但不限於此。然而,在第一空白區間BLK1被調整至第一空白區間BLK1’後,垂直同步週期也由VTOTAL 被調整為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因此,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的末端對應時間點也由T2變為T2’。因此,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將擴大為|T3-T2’|,如|T3-T2’|= 3+Δ=53。換句話說,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之總延遲時間長度為延遲時間長度與調整區間Δ的時間長度和(3+50=53)。然而,如上述提及,引入調整區間Δ的目的為在影像亮度支援性以及影像延遲時間的程度取得平衡。例如,當顯示系統100操作於文書處理模式,使用者不需要極短的影像延遲時間,因此,調整區間Δ的長度即可增加,以使顯示系統100對於影像亮度的支援性更佳。當顯示系統100操作於電玩模式,使用者需要極短的影像延遲時間,因此,調整區間Δ的長度即可降低,以降低顯示系統100的影像延遲時間。換句話說,在顯示系統100引入調整區間Δ後,可以依據使用者選擇的模式優化使用者的影像體驗。
在顯示系統100中,任何硬體的合理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舉例而言,顯示系統100還可包含記憶體17。記憶體17耦接於處理器15,用以儲存顯示面板10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並且,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及D1’的傳輸速率之資料及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及VTOTAL ’之資料可屬於顯示面板10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中之自訂的兩時序資料(Timing Data)。並且,顯示面板10可利用螢幕顯示(On Screen Display,OSD)功能,顯示調整模式介面。處理器15透過調整模式介面設定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傳輸速率及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並且,處理器15可將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設定為開啟狀態(可讀取狀態),以使訊號源16讀取記憶體17內所存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實施方式可為,使用者可利用OSD功能操作顯示面板10。隨後,顯示面板10可透過處理器15傳送觸發訊號至訊號源16。觸發訊號可為由低電位至高電位(low to high voltage)的通知訊號,如熱插拔訊號(Hot-Plug Signal)。在訊號源16接收觸發訊號後,可讀取記憶體17內所存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以產生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同步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然而,顯示系統100並不侷限於上述的操作模式。舉例而言,記憶體17也可以與訊號源16整合於主機板上,訊號源16可以自動地讀取記憶體17內所存的時序資料而產生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同步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並且,記憶體17內的時序資料也可以經由使用者合理地設定或是調整,以形成一個預先設定的模式(Preset Mode)。使用者透過顯示面板10的OSD功能選取預先設定的模式後,訊號源16即可依據觸發訊號以讀取記憶體17的EDID資訊,最後產生自訂時序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並且,上述「同步」的定義可為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在使用者無法察覺到之微小訊號延遲下的時間一致性,非侷限於完全沒有時差。舉例而言,如前述之第2圖提及,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的時間差為|T1-T2|,如|T1-T2|=203。若時間差為203條掃描線的時間易被使用者察覺,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可定義為「非同步」。反之,如前述之第4圖提及,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調整後的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之間僅存在短暫的延遲時間長度,如|T3-T2|=3。若時間差為3條掃描線的時間無法被使用者察覺,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可定義為「同步」。一般而言,將顯而易見的時間差縮減90%以上後,少量個位數的掃描線延遲將無法被使用者察覺。
第6圖係為顯示系統100執行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之流程圖。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包含步驟S601至步驟S603。任何合理的步驟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步驟S601至步驟S603描述於下。
步驟S601: 設定顯示面板10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的傳輸速率;
步驟S602: 依據至少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的傳輸速率,設定垂直同步訊號的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步驟S603: 訊號源16依據垂直同步週期VTOTAL ,調整訊號源16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以使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同步。
步驟S601至步驟S603的細節已於前文說明,故於此將不再贅述。總結,顯示系統100之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的同步程度會導致以下幾種結果。(A) 當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不同步,如時間差為|T1-T2|=203時,將產生嚴重的影像延遲。(B) 在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調整至在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後,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同步,如時間差為|T3-T2|=3。影像延遲將會被大幅度地降低。(C) 承(B),當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引入調整區間Δ而變為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時,面板資料時脈訊號D1’與影像資料時脈訊號D2’會稍微偏移。然而,引入調整區間Δ可在影像亮度支援性以及影像延遲時間的程度取得平衡。換句話說,(B)模式以及(C)模式可視為在(A)模式中產生嚴重影像延遲的解決方案。因此,顯示系統100可將影像延遲的程度降低或是客製化,故能增加使用者的影音互動體驗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露一種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顯示系統調整訊號源所輸出之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後,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與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因此可將影像延遲的程度降低。並且,顯示系統引入調整區間而調整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後,可在影像亮度支援性以及影像延遲時間的程度取得平衡。因此,顯示系統利用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在結合前述提及的脈衝式背光(Pulse Type Backlight)的技術,即可提供低動態模糊且低延遲的影像,並具有高亮度的支援性,故能增加使用者的影音互動體驗品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顯示系統 10:顯示面板 11:閘極驅動電路 12:資料驅動電路 13:時序控制器 14:背光裝置 15:處理器 16:訊號源 17:記憶體 D1及D1’:面板資料時脈訊號 D2及D2’: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ACT1:第一主動區間 ACT2:第二主動區間 BLK1及BLK1’:第一空白區間 BLK2及BLK2’:第二空白區間 VTOTAL 及VTOTAL ’:垂直同步週期 PIMG及PIMG’:影像週期 T1、T2、T3及T2’:時間點 A:預定空白區間 B:自訂空白區間 Δ:調整區間 S601至S603: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顯示系統之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2圖係為第1圖之顯示系統中,調整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而產生影像延遲的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1圖之顯示系統中,調整影像資料時脈訊號的示意圖。 第4圖係為第1圖之顯示系統中,調整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以降低影像延遲的示意圖。 第5圖係為第1圖之顯示系統中,引入調整區間至面板資料時脈訊號以增加第一空白區間長度的示意圖。 第6圖係為第1圖之顯示系統執行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之流程圖。
D1:面板資料時脈訊號
D2’: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ACT1:第一主動區間
BLK1:第一空白區間
VTOTAL:垂直同步週期
ACT2:第二主動區間
BLK2’:第二空白區間
PIMG’:影像週期
T2及T3:時間點

Claims (20)

  1. 一種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包含: 設定一顯示面板之一面板資料時脈(Panel Data Clock)訊號的一傳輸速率; 依據至少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設定一垂直同步訊號的一垂直同步週期;及 一訊號源依據該垂直同步週期,調整該訊號源所輸出之一影像資料時脈訊號,以使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 其中該垂直同步週期包含一第一主動區間以及一第一空白區間,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一第二主動區間以及一第二空白區間的一週期,且該第一主動區間與該第二主動區間同步,該第一空白區間與該第二空白區間同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主動區間及該第二主動區間係為相等,當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增大時,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增大,且該第一空白區間增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在該第一空白區間內之任一長度的一時間區間內,開啟該顯示面板的一背光裝置;及 將該背光裝置於該第一空白區間外關閉,以使該第一主動區間與該背光裝置被開啟之該時間區間不重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一水平同步訊號的一水平同步週期、以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符合PDATA =HTOTAL ×VTOTAL ×FR,PDATA 為該傳輸速率、HTOTAL 為該水平同步週期、VTOTAL 為該垂直同步週期、且FR為一幀率(Frame Rate)常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二空白區間包含一預定空白區間以及一自訂空白區間,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一空白區間包含該預定空白區間及該自訂空白區間,且該第一空白區間與該第二空白區間之間具有一延遲時間長度的偏移。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一空白區間另包含一調整區間,且該調整區間的時間長度小於該自訂空白區間的時間長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與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之一總延遲時間長度係為該延遲時間長度與該調整區間的時間長度和。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之資料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之資料係屬於該顯示面板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中之自訂的兩時序資料(Timing Data)。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該顯示面板傳送一觸發訊號至該訊號源;及 該訊號源接收該觸發訊號後,讀取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以產生與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同步的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該顯示面板利用一螢幕顯示(On Screen Display,OSD)功能,顯示一調整模式介面; 操作該調整模式介面,以設定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及 將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設定為一開啟狀態,以使該訊號源讀取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
  11. 一種顯示系統,包含: 一顯示面板,包含複數個畫素,用以顯示一影像; 一閘極驅動電路,耦接於該些畫素; 一資料驅動電路,耦接於該些畫素; 一時序控制器,耦接於該閘極驅動電路及該資料驅動電路,用以控制該閘極驅動電路及該資料驅動電路; 一背光裝置,用以提供一背光光源; 一處理器,耦接於該時序控制器及該背光裝置,用以控制該時序控制器及該背光裝置;及 一訊號源,耦接於該處理器,用以產生一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其中在該顯示面板之一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一傳輸速率及一垂直同步訊號的一垂直同步週期被設定後,該處理器依據該垂直同步週期,控制該訊號源調整所輸出之一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與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同步;及 其中該垂直同步週期包含一第一主動區間以及一第一空白區間,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具有包含一第二主動區間以及一第二空白區間的一週期,該第一主動區間與該第二主動區間同步,該第一空白區間與該第二空白區間同步,且該時序控制器控制該閘極驅動電路以及該資料驅動電路,以在該第一主動區間驅動該些畫素而產生該影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主動區間及該第二主動區間係為相等,當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增大時,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增大,且該第一空白區間增大。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在該第一空白區間內之任一長度的一時間區間內,開啟該顯示面板的該背光裝置,及該處理器將該背光裝置於該第一空白區間外關閉,以使該第一主動區間與該背光裝置被開啟之該時間區間不重疊。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一水平同步訊號的一水平同步週期、以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符合PDATA =HTOTAL ×VTOTAL ×FR,PDATA 為該傳輸速率、HTOTAL 為該水平同步週期、VTOTAL 為該垂直同步週期、且FR為一幀率(Frame Rate)常數。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二空白區間包含一預定空白區間以及一自訂空白區間,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一空白區間包含該預定空白區間及該自訂空白區間,且該第一空白區間與該第二空白區間之間具有一延遲時間長度的偏移。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第一空白區間另包含一調整區間,且該調整區間的時間長度小於該自訂空白區間的時間長度。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與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之一總延遲時間長度係為該延遲時間長度與該調整區間的時間長度和。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另包含: 一記憶體,耦接於該處理器,用以儲存該顯示面板之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 其中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之資料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之資料係屬於該顯示面板之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中之自訂的兩時序資料(Timing Data)。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顯示面板透過該處理器傳送一觸發訊號至該訊號源,且該訊號源接收該觸發訊號後,讀取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以產生與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同步的該影像資料時脈訊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顯示面板利用一螢幕顯示(On Screen Display,OSD)功能,顯示一調整模式介面,該處理器透過該調整模式介面設定該面板資料時脈訊號的該傳輸速率及該垂直同步訊號的該垂直同步週期,及該處理器將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設定為一開啟狀態,以使該訊號源讀取該記憶體內所存之該延伸顯示能力識別資料。
TW108110192A 2019-03-25 2019-03-25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TWI698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192A TWI69885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192A TWI69885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8851B TWI698851B (zh) 2020-07-11
TW202036518A true TW202036518A (zh) 2020-10-01

Family

ID=7260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192A TWI69885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885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4302B2 (en) * 2004-02-12 2009-01-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circuit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260567B (en) * 2005-06-13 2006-08-21 Commence Technic Co Ltd Direc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nterface of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
TWI509594B (zh) * 2011-04-18 2015-11-21 Au Optronics Corp 使顯示器水平同步訊號與外部水平同步訊號同步之方法及相關裝置
TWI527008B (zh) * 2014-01-06 2016-03-21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7713B (zh) * 2016-09-26 2020-01-2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改善影像动态模糊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215586B (zh) * 2018-10-29 2021-04-20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降低双重影像效果的显示方法及其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8851B (zh) 2020-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7370B2 (en) Variable refresh rate gamma correction
US9837030B2 (en) Refresh rate dependent adaptive dithering for a variable refresh rate display
CN109326255B (zh) 调整动态模糊的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
US9236031B2 (e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display 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ith an external 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US11043171B2 (en) Anti-flicker and motion-blur improvement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20200302893A1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Capable of Stabilizing Image Brightness
CN109215586B (zh) 降低双重影像效果的显示方法及其显示系统
US10847100B2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capable of avoiding an image flickering effect
CN112530351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935454A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控制方法
US10665185B2 (en) Drive circuit and picture black inser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US10223987B2 (en) Regional DC balancing for a variable refresh rate display panel
US11651746B2 (en) Backlight driv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TWI693825B (zh) 降低雙重影像效果的顯示方法及其顯示系統
WO2022141567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767732B (zh) 减少影像延迟的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
US2023023052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698851B (zh) 減少影像延遲的顯示方法及顯示系統
TWI780808B (zh) 顯示設備及其操作方法與背光控制裝置
CN113674659A (zh) 减少不同宽度区域的亮度差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615753B2 (en) Control circuit applied to display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KR10163312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718503B (zh) 影像顯示方法及影像顯示系統
TW201911280A (zh) 顯示影像的方法及顯示系統
KR2022008266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