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9659A -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 Google Patents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9659A
TW202029659A TW108141413A TW108141413A TW202029659A TW 202029659 A TW202029659 A TW 202029659A TW 108141413 A TW108141413 A TW 108141413A TW 108141413 A TW108141413 A TW 108141413A TW 202029659 A TW202029659 A TW 2020296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izer
channel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凱文J 巴比奇
泰瑞 李 維希洛夫
維克 達尼 范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天波網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天波網路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天波網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65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1Equali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01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 H04L25/03038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with a non-recursiv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01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592Adaptation methods
    • H04L2025/03745Timing of adaptation
    • H04L2025/03751Timing of adaptation only once, at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針對低等待時間低頻寬無線通信通道環境已經開發一種等化方法。使用此方法,信息(或相關資訊)的精確複本、幾乎精確複本或一些傳真經由低等待時間低頻寬無線通信通道來傳輸,亦可經由諸如光纖網路之後端通信通道來傳送。通常藉由將原始接收到的信息與經由後端通道傳送的複本進行比較來執行等化。原始信息可以包含增加的通道延遲,以補償主要無線通道與後端通道之間的時間延遲。

Description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相關申請案之對照參考資料]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11月14日所提出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767,216號的權益,在此以提及方式將其併入本文。
本發明係有關於低等待時間低頻寬無線通信通道環境之等化方法。
當在遠距離(諸如橫跨大洋)傳輸時,典型的空中(OTA)無線電傳輸會有顯著的延遲。此外,這些傳輸通道可能會相當嘈雜,這反過來增加錯誤更正的需求。大多數長距離通信系統的高頻(HF)無線電通信通道在任何給定時間都受到可用的分配無線電頻寬及通道容量的限制。當在金融高頻交易應用中使用HF無線電通道時,這種有限的頻寬會導致金融指令接收的延遲,這反過來可能對金融造成不利影響。使包含這些指令的無線電信號等化可能是既困難又耗時。因此,需要對此領域進行改進。
針對低等待時間低頻寬無線通信通道環境已經開發一種用於等化無線通信通道或其它通道的獨特方法。
無線通道會引入各種損壞,其包括回波、頻率選擇性、頻移(由於都卜勒效應)及延遲擴展,每一種損壞都會降低正確接收信號的可靠性。為了克服這些影響,許多數位通信系統使用某種形式的等化器,以便減少無線電通道所引起之損壞的不良影響。這些解決方案採用等化濾波器的形式,其試圖校正時間及/或頻率失真。這樣的濾波器本質上可以是類比的或數位的。常見技術包括傳送先導音調、傳送先導符元以及使用盲目等化。這些技術中的每一者可以與其它技術結合使用,或者可以單獨使用。上面及相關技術的使用通常稱為等化。數位解調器中之RF通道等化器的目的係減少由通道失真及回波所引起之符際干擾(ISI),以致於可以更可靠地(亦即,以較低的符元錯誤率)對資料進行解碼。
發現這三種技術都不是具有低等待時間且具有低頻寬之最合適的天波無線電系統。這些系統的低等待時間有助於高速金融交易,尤其是在遠距海外金融市場之間的交易,但是由於低頻寬,信息資料係非常寶貴的。藉由傳送先導音調或符元來進行等化,會為了配合施加至傳輸的資料上之負擔(overhead)而消耗寶貴的無線電資源。對於盲目等化,可以使用所傳輸之資料及符元的性質之常識來提供誤差估計作為等化演算法的輸入。例如,在四相移鍵控(QPSK)系統中,每個符元理想地將在符元時間的中心期間位於調變星象圖(modulation constellation)中之四個特定點中之一。在低錯誤率的環境中,每個決策都有很高的正確率,而錯誤率通常只有幾個百分比或更少。因此,即使當沒有獨立的參考信號添加至信號時,也可以從接收到的資料中推斷出所傳輸的信號,因為所傳輸的信號被限制為調變星象圖中之特定數量的數值。盲目等化的挑戰是 收斂時間。對於使用在許多無線電通道來說,盲目等化的收斂時間可能不夠快。
本文所述之等化技術藉由經由諸如光纖網路之後端通信通道傳送所傳輸之信息(或相關資訊)的精確複本、幾乎精確複本或一些複製本(facsimile),解決上述這些不同等化方法的缺點。通常藉由將原始接收到的信息與經由後端通道傳送的複本進行比較來執行等化。原始信息可以包含增加的通道延遲,以補償主要無線通道與後端通道之間的時間延遲。
在一個實例中,所述方法用於藉由經由諸如光纖通信系統之第二或後端通信通道傳輸透過高頻(HF)無線電通道傳輸之波形的複本或代表性複本來對高頻(HF)無線電通道進行等化,其中可以額外延遲接收到的HF信號,以便建立最佳情況的等化器性能。當HF接收信號沒有額外延遲或僅延遲至組合系統符合所需時序性能的數量時,允許相同的第二等化器收斂。結合兩個等化器的收斂分支值之間的差,以產生一個比較量,所述比較量用作列表的指標,以選擇要在HF無線通道上使用之期望調變及編碼方法。收斂的分支值可以進一步用作列表的指標,以選擇要在HF無線電通道上使用的期望的調製及編碼方法。HF通道與後端通道之間的可接受延遲是根據高頻交易系統的時序約束來確定。在有利通道支援更高的調變格式及轉而支援更少的序列化延遲之情況下,HF無線電通道的可接受額外延遲部分地由HF無線電通道的性質來確定。另一個實例係關於一種藉由評估移除前饋延遲級的影響來減少時域等化器的延遲之技術。另一個實例係關於一種將較慢的輔助通道用於額外負擔傳信、鏈路控制、警報通報、組態控制及/或其它系統 管理功能而不消耗較低延遲的HF無線電通道上的通信容量之方法。
如本文描述及說明的系統及技術係關於許多獨特的發明態樣。下面總結這些獨特態樣中的一些,但絕不是全部。
態樣1大致上關於一種方法,其包括透過一主要通信通道接收一信號。
態樣2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透過一後端通信通道至少接收該信號的一代表性複本。
態樣3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使用一第一等化器,藉由比較該信號與該代表性複本,對該主要通信通道進行等化。
態樣4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藉由在該等化期間延遲該信號來建立該等化器的一最佳情況性能。
態樣5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高頻無線電通道。
態樣6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低頻寬低等待時間通信鏈路。
態樣7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後端通信通道包括一光纖網路。
態樣8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一精確複本。
態樣9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特徵資訊。
態樣10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確 定該主要通信通道的一時序性能。
態樣11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時序性能包括一最小時間延遲。
態樣12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至少根據該主要通道的一性質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態樣13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當該主要通道的該性質係有利的時,更改為一更高調變格式。
態樣14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根據一金融市場的擾動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態樣15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金融市場包括一高頻交易系統。
態樣16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使一第二等化器隨著該第一等化器收斂。
態樣17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第二等化器與該第一等化器相同。
態樣18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收歛發生,以回應該第二等化器至少滿足該時序性能。
態樣19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該收歛發生,以回應該信號沒有被額外延遲。
態樣20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中使該第一等化器及該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收歛。
態樣21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組合該第一等化器及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以產生一比較量。
態樣22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根 據該比較量選擇一調變及編碼方法。
態樣23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根據該比較量對該調變及編碼方法進行檢索。
態樣24大致上關於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其包括藉由評估移除前饋延遲級的影響來減小該第一等化器的時域。
態樣25大致上關於一種用於執行任一前述態樣的方法之系統。
本發明的其它形式、目的、特徵、態樣、益處、優點及具體例將根據提供的詳細描述及附圖而變得顯而易見。
100:通信系統
105:資訊源
110:資訊目的地
115:通信通道
120:主要通信通道
125:後端通信通道
130:距離
135:主要通道等待時間
140:主要通道頻寬
145:後端通道等待時間
150:後端通道頻寬
200:通信系統
204: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
206HF:無線電通道
208: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
212:第一通信節點
214:發射站
216:第二通信節點
218:接收站
220:大氣層
224:電磁波
228:發射天線
232:接收天線
236:傳輸線
240:傳輸線
244:傳輸線
252:中繼器
256:地球
260:客戶端
264:連接
266:無線連接
268:指令處理器
272:連接
405:調變器
410:無線電發射器
415:光纖發射器
420:光纖電纜
425:解調器
430:無線電接收器
435:光纖接收器
440:光纖網路
445:無線電通道等待時間
450:輔助通道等待時間
455:本地無線電接收器
460:本地接收器天線
500:表1
600:表2
700:曲線圖
705:期望報酬線
710: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
715: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
720:目標範圍
800:線圖
805:競爭者資料到達時間
810:系統資料到達時間
815:系統延遲優勢
820:雙箭頭
825:雙箭頭
900:信號等化系統
905:發射濾波器
910:時變通道
915:雜訊
920:接收濾波器
925:取樣器
930:通道延遲單元
935:第一適應性等化器
940:誤差信號
945:參考信號
950:第一決策裝置
955:第二適應性等化器
960:控制器
965:第二決策裝置
1000:流程圖
1005:階段
1010:階段
1015:階段
1020:階段
1025:階段
1028:階段
1030:階段
1035:階段
1100:等化器
1105:接收信號
1110:分支
1115:單元
1120:等化器輸出
1200:流程圖
1205:階段
1210:階段
1215:階段
圖1 係依據一個實例之通信系統的示意圖。
圖2 係依據另一個實例之通信系統的示意圖。
圖3 係圖2的通信系統之一種變型的側視圖。
圖4 係顯示另外的細節之圖2的通信系統之示意圖。
圖5 係因後端通道相對延遲所造成之估計等化損失的列表。
圖6 係按符元率調整之國際電信聯盟(ITU)高頻概覽的列表。
圖7 係與預期報酬率相比之延遲優勢的曲線圖。
圖8 係金融交易延遲環境的線圖。
圖9 係信號等化系統的方塊圖。
圖10 係說明根據等化器性能來選擇調變及編碼(MODCOD)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1 係等化器的方塊圖。
圖12 係說明選擇MODCOD的方法之流程圖。
為了促進對本發明原理的理解,現在將參考在附圖中所示之具體例,並且將使用特定語言來描述它們。然而,將理解的是,沒有因而意圖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所述具體例中之任何變更及進一步的修改以及在此所述之本發明的原理之任何另外的應用被認為是熟悉本發明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士通常會想到的。儘管詳細地顯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例,但是對於熟悉相關技藝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是,為了清楚起見,可能未顯示與本發明不相關的一些特徵。
在下面的描述中,已經安排元件符號,以協助讀者快速識別最初顯示各種組件的附圖。具體地,元件最初出現在其中的附圖通常由相應元件符號中之最左邊的數字來表示。例如,由「100」系列元件符號標識之元件很可能最初出現在圖1中,由「200」系列元件符號標識之元件很可能最初出現在圖2中,依此類推。
圖1顯示依據一個實例之通信系統100的一般型式。如圖所示,通信系統100包括資訊源105及資訊目的地110。資訊源105與資訊目的地110經由一個或多個通信通道115彼此可操作地通信。透過這些通信通道115的通信可以是單向型通信及/或雙向型通信。在所示的實例中,在資訊源105與資訊目的地110之間的通信通道115包括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在其它實例中,通信系統100可以僅包括單個通信通道115或兩個以上的通信通道115。
如下面所進一步詳細說明,通信系統100可以使用在許多情況下,尤其是在資訊源105與資訊目的地110實際上彼此遠距的情況下。通信系統100例如可以用於私人、商業、醫療、軍事 及/或政府用途。為了說明的目的,將描述通信系統100與金融交易系統一起使用,但是應當認識到,通信系統100可以適合於其它用途,例如,用於發布軍事命令及執行遠距醫療程序。在此實例中,資訊源105及資料目的地110通常代表用於遠程定位的證券/商品交易所及/或進行那些交易之金融機構的電腦系統之位置。這些交易所的一些實例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那斯達克證券市場、東京證券交易所(TYO)、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歐洲證券市場、倫敦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及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在此僅舉幾例。
如圖1所示,資訊源105及資訊目的地110在實際上隔開一個距離(D)130。例如,由資訊源105及資訊目的地110代表的交易所可能被山脈、大陸及甚至海洋隔開。實體距離130在資訊源105與資訊目的地110位置之間的通信中產生延遲或等待時間。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距離130越長,給定的通信通道115的等待時間就越長。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交易所之間的距離130阻礙直接的視線通信,這進一步增加等待時間,並增加通信錯誤的風險。例如,資訊目的地110的位置可能超過資訊源105的無線電地平線。對於交易以及其它活動,時間及通信準確性至關重要。任何延遲都可能導致交易者虧損,並且同樣地,任何通信錯誤亦可能造成損失。可以減少通信錯誤,但是通常以較高等待時間及/或較大頻寬需求為代價。大部分通信通道115具有一定程度的頻寬限制。等待時間及頻寬能力可能根據通信通道115的構造及類型而有所不同。
可以看出,主要通信通道120具有主要通道等待時間(△TP)135及主要通道頻寬(BP)140。後端通信通道125具有後端通道等待時間(△TB)145及後端通道頻寬(BB)150。圖1中之通信通道115可能具有相同的等待時間及頻寬特性或不同的等待時間及/或頻寬以及其它特性。在一個實例中,主要通信通道120的主要通道等待時間135小於後端通信通道125的後端通道等待時間145,並且主要通信通道120的主要通道頻寬140小於後端通信通道125的後端通道頻寬150。在此實例的一些變型中,主要通信通道120係無線通信通道(例如,無線電),而後端通信通道125係有線型通信通道(例如,光纖電纜)。在一種特定形式中,主要通信通道120使用天波通信技術,而後端通信通道125包括非天波路徑,例如,光纖電纜。在其它實例中,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代表用於相同類型的通信模式之不同的通信通道115。例如,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代表具有不同頻帶的無線通信通道,並且在一個實例中,兩個通信通道115皆利用高頻(HF)無線電經由天波傳播來進行通信。在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具有不同的頻率之情況下,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可以具有不同的等待時間、頻寬及/或通信錯誤率。例如,在一種情況下,主要通信通道120可以比後端通信通道125嘈雜,但是主要通信通道120可以具有比後端通信通道125短的等待時間。
通信系統100的HF無線電通信通道115可能在任何給定時間受到可用的分配無線電頻寬及通道容量的限制。當在金融高頻交易應用中使用HF無線電通信通道115時,增加訊息的數量及/或傳輸速度會增加通信系統100的潛在利潤。如下面所進一步說 明,已經開發出一種獨特的方法來減少透過頻寬受限的無線通信通道115傳送之訊息的等待時間。除減少等待時間之外,這種技術之額外負擔(overhead)的減少還導致單位時間內可以傳送及/或執行的交易數量更高。
圖2說明配置成依據本文所述之獨特方法來傳送資料的圖1之通信系統100的一種特定實例通信系統200。像圖1中之通信系統100,圖2中之通信系統200包括資訊源105、資訊目的地110及通信通道115,通信通道115包括主要通信通道120及後端通信通道125。具體地,圖2中之通信系統200配置成經由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傳送資料。在一種形式中,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包括高頻無線電通道(HF無線電)206。圖2中之通信系統200進一步配置成經由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來傳送不同的資料。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以及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在發射站214的第一通信節點212與接收站218的第二通信節點216之間提供個別的連接。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可以配置成使用在發射天線228與接收天線232之間經由天波傳播穿過自由空間的電磁波224來傳輸資料。電磁波224可以由第一通信節點212中之發射器產生,並沿著傳輸線236傳遞至發射天線228。電磁波224可以由發射天線228輻射,並遇到大氣層220的電離部分。然後,此輻射電磁能可以被大氣層220的電離部分折射,從而使電磁波224重新導向地球256。電磁波224可以被藉由傳輸線240耦接至第二通信節點216的接收天線232接收。如圖2所示,發射通信節點可以使用天波傳播來長距離發射電磁能橫越地球256的表面,而不需要一條或多條傳輸線 236來攜帶電磁能。
亦可以使用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在發射站214與接收站218之間傳輸資料。如圖2所示,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可以使用穿過地球256(可以包括穿過海洋或其它水體下方或穿過海洋或其它水體)之傳輸線244來實施。如圖2所示,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中繼器252。圖2說明沿著傳輸線244的四個中繼器252,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適數量的中繼器252。傳輸線244亦可以根本沒有中繼器252。雖然圖2說明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從第一通信節點212向第二通信節點216傳輸資訊,但是所傳輸的資料可以沿著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以及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在兩個方向上傳遞。
如圖所示,通信系統200進一步包括具有至第一通信節點212之連接264的客戶端260。客戶端260配置成透過連接264向第一通信節點212傳送指令。在所述實例中,連接264包括無線連接266,例如,微波網路。在第一通信節點212處,準備要藉由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或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或兩者傳送至第二通信節點216的指令。如圖所示,第二通信節點216經由連接272連接至指令處理器268。應該認識到,連接272可以包括無線連接266,例如,微波或其它類型的無線連接。客戶端260可以是希望遠距離傳送指令之任何企業、團體、個人及/或實體。指令處理器268可以是意在接收或執行那些指令的任何企業、集團、個人及/或實體。在一些具體例中,連接264及連接272可能是不必要的,因為客戶端260可以直接從第一通信節點212傳 送待傳輸的資料,或者第二通信節點216可以直接連接至指令處理器268。通信系統200可以用於期望之任何種類的低等待時間資料傳輸。作為一個實例,客戶端260可以是遠程工作的醫生或外科醫生,而指令處理器268可以是用於在患者身上工作的機器人儀器。
在一些具體例中,客戶端260可以是金融工具交易者,而指令處理器268可以是證券交易所。交易者可能希望向證券交易所提供指令,以在特定時間買賣某些證券或債券。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指令係由交易者及/或第三方組織(例如,新聞組織或政府)提供的新聞及/或其它資訊的形式。交易者可以傳輸指令至第一通信節點212,第一通信節點212使用發射天線228、接收天線232及或藉由傳輸線244將指令及/或新聞傳送至第二通信節點216。然後,證券交易所可以在收到指令及/或新聞後處理交易者所期望的動作。
通信系統200可以用於高頻交易,其中在電腦上執行交易策略,以在幾分之一秒內執行交易。在高頻交易中,僅幾毫秒的延遲就可能使交易者損失數百萬美元;因此,交易指令的傳輸速度與傳輸資料的準確性係一樣重要的。在一些具體例中,交易者可以每次在希望執行交易之前使用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將預設的交易指令或用於執行交易的條件傳輸至第二通信節點216,其中第二通信節點216位於證券交易所附近。這些指令或條件可能需要傳輸大量資料,並且可能會使用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來更準確地傳遞這些指令或條件。並且,如果每次在希望執行交易之前傳送指令或條件,則可以容忍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的較高等待時間。
指令的最終執行可以藉由交易者向儲存指令的通信系統200傳輸觸發資料來完成。替代地或附加地,觸發資料可以包括由交易者及/或單獨的第三方組織提供的新聞及/或其它資訊。一旦接收到觸發資料,交易指令就被傳送至證券交易所並執行交易。傳輸的觸發資料在資料量方面通常比指令少得多;因此,觸發資料可以透過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來傳送。當在第二通信節點216處接收觸發資料時,將用於特定交易的指令傳送至證券交易所。透過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而不是透過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來傳送觸發資料,可以儘可能快地執行所需交易,從而提供交易者優於進行相同金融工具交易的其它方之時間優勢。
在圖3中進一步說明圖2所示之配置,其中第一通信節點212與第二通信節點216在地理上彼此遠距,它們由地球256表面之一個大的部分來隔開。地球表面的這個部分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大陸、海洋、山脈及/或其它地理區域。例如,圖2中之跨越距離可能涵蓋單個大陸、多個大陸、一個海洋等。在一個實例中,第一通信節點212係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而第二通信節點216係在大英聯合王國中英格蘭的倫敦。在另一個實例中,第一通信節點212係在紐約州紐約市,而第二通信節點216係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兩個城市都在北美。如圖所示,發射天線228與接收天線232分開的距離大於無線電地平線,以致於不能進行視線通信。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天波通信技術,其中使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的電磁波224在發射天線228與接收天線232之間多次跳躍。設想出可以提供令人滿意的等待時間及頻寬的距離、通信 節點及通信鏈路的任何合適組合。
圖2說明天波傳播允許電磁能橫越長距離。使用天波傳播,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將電磁波224傳輸至大氣層220的一部分中,所述部分已被充分電離,以使電磁波224朝地球256折射。然後,這些波可以被地球256的表面反射,並返回至高大氣層220的電離部分,在那裡使它們可以再次朝地球256折射。因此,電磁能可以重複地「跳躍」,從而允許電磁波224涵蓋的距離實質上大於非天波傳播所涵蓋的距離。
圖4顯示圖2的通信系統200之特定實施方式。可以看出,在圖4中之發射站214處的第一通信節點212包括調變器405、無線電發射器410及光纖發射器415。調變器405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與其它電子裝置、軟體及/或韌體,其配置成使用將在下面進一步描述之上述可變信息傳遞長度技術來對信息及/或其它資訊進行調變。無線電發射器410可操作地連接至調變器405,以便透過HF無線電通道206經由發射天線228將信息及/或其它資料發射至接收站218。在所描繪的實例中,無線電發射器410經由主要通信通道120發射信息及/或其它資料。光纖發射器415可操作地連接至調變器405及構形成後端通信通道125的至少一部分之光纖電纜420。光纖發射器415配置成經由後端通信通道125向第二通信節點216傳輸一個或多個信息表及/或其它資訊,例如,由無線電發射器410發射之信息複本。
圖4中之第二通信節點216包括解調器425、無線電接收器430及光纖接收器435。解調器425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與其它電子裝置、軟體及/或韌體,其配置成使用將在下面 進一步描述之上述技術來對信息及/或其它資訊進行解調。無線電接收器430可操作地連接至解調器425,以便經由接收天線232從第一通信節點212接收信息及/或其它資訊。在所述的實例中,無線電接收器430經由主要通信通道120接收信息及/或其它資料。光纖接收器435可操作地連接至解調器425及光纖電纜420。光纖接收器435配置成從第一通信節點212的光纖發射器415接收信息表及/或其它資訊(例如,來自調變器405之信息的複本),以便增強等化。光纖發射器415、光纖電纜420及光纖接收器435一起至少部分構成光纖網路440。
應該認識到,圖4中之通信系統200可以促進單向通信或雙向通信。例如,調變器405可以配置成充當調變解調器(數據機),並且解調器425同樣可以是數據機。某些變型中之HF無線電發射器410可以配置成接收無線通信,以便充當無線收發器。同樣地,HF無線電接收器430亦可以是無線收發器。光纖發射器415及光纖接收器435都可以是光纖收發器,以促進雙向通信。
如先前所述,沿著發射站214與接收站218之間的主要通信通道120發射的信息經歷一些等待時間,並且沿著後端通信通道125傳輸的信息同樣經歷等待時間。低等待時間及低頻寬通信鏈路204具有比高等待時間及高頻寬通信鏈路208低的等待時間,這會在沿兩個通信通道115同時發送之相同信息的接收中產生延遲。參見作為一個實例的圖4,HF無線電通道206具有在解調器425的輸入處測量之無線電通道等待時間(THF)445,並且光纖網路440具有在解調器425的輸入處測量之輔助或後端通道等待時間(TSA)450。HF無線電通道206與光纖網路440之間的等待時間差係 無線電等待時間優勢(△T)的形式。
利用本文所述的等化方法,將來自HF無線電通道206的資料之(接近)確切複本透過光纖網路440傳輸至在接收站218處的解調器425。將在輔助或後端通信通道125上傳送的資訊與先前從主要通信通道120接收之波形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亦即,通道引起的誤差值)用以作為等化器演算法的輸入,所述等化器演算法在對接收到的資料進行解碼之前努力減少主要通道損失。藉由透過後端通信通道125的光纖網路440傳輸資料複本,可以節省主通信通道120的HF無線電通道206上的頻寬。
此輔助或後端通道複製資料可以例如包括原始用戶資料,藉此解調器425可以利用由發射站214處的調變器405使用之編碼方法的知識,以藉由在接收站218本地重建波形來確立發送了哪些波形。此輔助通道資料亦可以包括在調變及其它基帶或發射過程之後在通道上傳送的波形資料。已調變音頻信號或已調變低中頻信號的數位化型式可以用於此輔助通道資料。這個輔助通道資料可以進一步包括從無線電發射機410發射之信號的樣本型式。應當認識到,可以透過光纖網路440傳輸此資訊的子集、其它相關類型的資訊及/或此資訊的任何組合,以增強等化。
理想地,從無線電發射器410的發射天線228發射的確切波形係透過後端通信通道125傳輸的信息之最有益的複本,因為這個波形包含在目前條件下在無線電發射器410中存在的失真。在圖4所示的實例中,發射站214包括具有本地接收器天線460之本地無線電接收器455,本地無線電接收器455可操作地連接至調變器405。除了別的以外,無線電通道等待時間445還被設計成接 收從無線電發射機410發射的資料之波形。然後,將波形的複本透過光纖網路440傳輸至在接收站218處的解調器425,以便增強等化。本地無線電接收器455可以用於其它用途,例如,用於監視從無線電發射器410的傳輸,以便對調變器405、無線電發射器410及/或發射天線228進行控制及/或維護。應該認識到,當傳輸至在接收站218處的解調器425時,在本地無線電接收器455處接收到的傳輸將具有增加的等待時間。此外,本地無線電接收器455及本地接收器天線460會不預期地將失真添加至輔助通道資料。在另一個實例中,調變器405及/或輔助通道等待時間450能夠對無線電發射器410及發射天線228的失真進行建模。在一個變型中,調變器405修改已調變信息,以包含這些失真,並且將此已修改信息透過光纖網路440傳輸至解調器425。在另一個變型中,調變器405透過光纖網路440將原始資料傳輸至解調器425,並且解調器425執行建模,以模擬已傳輸信息波形。應該認識到,這種建模方法在傳送輔助通道資料時可以減少等待時間。
在所示的實例中,輔助傳輸機構係光纖網路440,但是可以在其它實例中使用其它網路作為後端通信通道125,其例包括但不限於數位用戶迴路、同軸電纜、無源光學網路及/或微波無線電的組合。任何一個或全部可以與高速光纖傳輸結合,而無需改變通信系統200的架構及性質。
再者,光纖網路440比HF無線電通道206具有更大的延遲,但是光纖網路440實際上是沒有錯誤的,這使得光纖網路440適合於所有非即時通信以及用於提供所傳輸的HF信號之影像,以便最佳化解調器425中之HF無線電通道等化器的性能。在 接收站218處,如果HF無線電通道206係固定的,則完美的遠端發射資訊會使近乎完美的等化成為可能,但是HF無線電通道206通常不是固定的,因此可能會保留一些符際干擾(ISI)。當來自後端通信通道125的信息複本在時間上非常接近主要通信通道120的HF無線電信號時,則在解調器425處的通道調適或等化將可能非常好,但是如果來自光纖網路440的信息複本被嚴重延遲(亦即,△T很大),則通道等化可能很差。
在無線系統中,有時需要端對端雙向傳信來執行各種功能,例如,在通道條件改變時改變調變技術、監視網路性能、傳輸新的編碼方式及/或改變加密方式。藉由使用雙向後端通信通道125,可以在不使用主要通信通道120的情況下完成用於這種類型的資料流量之傳信。然而,為了用此技術進行等化,單向輔助或後端通信通道125係足夠的。
對於等化器系統,等化器的輸出理想上與傳輸的資料符元D(n)相同(在適當的發射及接收濾波之後),並添加了一些雜訊。等化器輸出資料D"(n)會因信號上的雜訊以及未被適應性等化器校正之任何通道失真而與理想值產生差異。等化器中的錯誤會導致符際干擾(ISI),其中一個特定的資訊符元隨時間擴展,以致於所述符元干擾相鄰的資料符元。決策裝置選擇最可能傳輸的符元。可以由等化器輸出D"(n)以及其與已知參考信號(例如,調校序列)、週期性嵌入信息流中之先導符元及/或決策輸出D'(n)中之一個或多個之間的差來產生誤差信號。
通信系統200所使用的等化方法放棄與用於支援通道估計的先導符元、先導音調或其它先驗信號相關聯之損失通道容 量。取而代之,所述方法直接使用後端通信通道125傳送所發送的確切資訊,以用於計算在解調器425中之通道等化器的分支值(tap values)。然而,應當認識到,在某些變化中,先導音調及/或符元可以偶爾用於進一步增強等化。
參考圖5中之表1 500,以前發現到,與模擬方法相比,在國際電信聯盟(ITU)受擾HF無線電通道上的50毫秒(ms)延遲導致系統性能的某些下降。在橫越大西洋的傳輸情況下,期望光纖網路440與HF無線電通道206之間的無線電等待時間或延遲優勢(△T)小於50ms很多,例如,大約10至15ms。再者,期望在這種情況下之HF無線電通道206通常是適度的或平穩的,以致於HF無線電通道206比較少處於受擾狀態(如ITU所定義)。
參見圖5的表1 500中對50ms的實例延遲,在給定具有大約10-2的錯誤底限(error floor)的鏈路之情況下,與發射資料資訊中的同調時間(50ms/1000ms)相比,具有5%的延遲。對於適度的通道,表1 500顯示2.5%的鏈路延遲及達到3.10-3的改善。對於平穩的通道,沒有達到誤差底限(亦即,0.5%的延遲),並且衰變不大(亦即,在30dB SNR下約為1dB)。與後端通信通道125的端對端延遲相比,在這種情況下HF無線電通道206改變的相對較長時間允許輔助通道等化技術使用延遲的發射信號來成功地對HF無線電通道206進行等化。
等化器中之前饋分支及回饋分支可以使用在延遲容許系統中,以便捕獲通道的大部分時間延遲擴展。通信通道115通常以均方根(RMS)延遲擴展為特徵。RMS延遲擴展通常定義為使反射延遲的標準差或均方根值與反射波中之能量成比例地加權。非常 高性能的等化器傾向於引入大約此RMS值的延遲,並且如果待校正的延遲擴展設置為數個標準差,則可能會更長。然而,對於高頻交易應用,因等化所導致的長延遲係不可接受的。
有幾種技術可用於解決這種長的等化延遲。利用一種技術,藉由通信系統200測量主要通信通道120與後端通信通道125之間的時間延遲差(△T),並且確定此延遲對等化器性能的影響。在另一種技術中,等化器的延遲根據通道條件而變化,以致於通信系統200的性能取決於最小時間延遲優勢(TREQ)及最大有用時間延遲優勢(TMAX)來最佳化信息產出量。使用另一種技術,以等化器內部分支值來估計HF無線電通道206的性能,並依據通道條件來截短等化延遲。在另一種技術中,使用預測等化策略來減少兩個通信通道115之間的時間延遲差(△T)的影響。應當理解,可以使用這些方法的組合。
如先前所述,符際干擾(ISI)係等化器面臨的挑戰。來自先前符元的延遲能量以及來自目前符元的能量可能在任何符號的主要能量到達之前,從而導致ISI。如果達到一個可接受的錯誤率,從而可以從目前符元僅減去來自過去符元的能量,則等化器延遲需要非常小,可能約為一個或數個符元。實際上,HF無線電延遲優勢(△T)能夠容忍一些延遲,以便在主要信號前緣之前移除一些ISI,因為在10kHz HF通信系統200上操作時,延遲優勢(△T)將是數個符元倍。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使用每秒具有8,000個符元之10kHz通道。使用這些數值,可以根據圖6中之表2 600所示的符元來調整通道行為。
從表2 600可以看出,通道延遲擴展係長的,但是考 慮到符元時間,都卜勒擴展相對較慢。實際上,在均衡器中捕獲整個延遲擴展會導致受擾通道延遲一到數毫秒。輔助通道等化方法及通信系統200考慮等化器中之延遲對通信系統200之總體延遲性能的影響,截短等化器來符合封包錯誤率(PER)及延遲要求。
除了使用交易策略之外,一些技術因素亦會影響圖2的通信系統200之交易可獲利性。應當理解的是,圖2的通信系統200與競爭者的交易之間的時間延遲影響諸如在高速金融交易期間的可獲利性。特別是在多個金融交易期間進行匯總時,圖2的通信系統200優於競爭者網路之較大的時間優勢導致較高的潛在利潤。進行金融交易的交易網路(例如,證券或商品交易所)按照交易處理的順序具有一定量的處理擾動。如果競爭者網路與通信系統200之間的時序優勢相對於交易系統擾動係較小的,則優勢值會下降,因為即使當來自圖2之通信系統200的信息先到達時,可以在來自圖2之通信系統200的信息之前的某段時間執行來自競爭者網路的信息。
信息錯誤(例如,正確接收的信息數)亦會影響可獲利性。有時,無法正確地對一個信息進行解碼及/或錯誤更正技術在時間優勢窗內無法(或不可能)可靠地校正信息。這導致信息抹除,其中所傳輸的信息在接收站218處被刪除及/或不可能被正確地解碼。應當理解,使用圖2,信息抹除會不利地影響使用圖2的通信系統200或其它通信系統100之HF無線電通道206的可獲利性。傳遞至交易系統之錯誤信息的數量進一步影響客戶的可獲利性,進而影響通信系統200的潛在可獲利性。當解調器425將諸如無線電雜訊及/或信息填充資料之不是信息的東西不正確地解碼為有效信 息時,會出現這些錯誤信息。
總體而言,時序優勢及系統性能影響圖2的之通信系統200的經濟價值。例如,優於一個或多個競爭者網路的時序優勢、所傳輸之信息的數量以及信息錯誤率係影響可獲利性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可以相互抵消。例如,成功信息的價值可能會隨著優於競爭者之系統時序優勢減少而降低。交易系統擾動會加劇這種影響。
參見圖7中之曲線圖700,遞減報酬的概念亦適用,導致隨著絕對優勢增長,每單位時間優勢的價值增加減少。亦即,隨著特定效果或優勢變大,報酬通常不會以線性方式放大,並且具有最大或遞減報酬點。在高頻交易的情況下,由於競爭者無法更快地回應某項動作、處於更不利地位的較少玩家願意參與、在交易所交易系統中的擾動及/或其它因素,因此這樣價值的降低通常會更快。這種情況由圖7中的曲線圖700來圖示。
如曲線圖700中之期望報酬線705所示,具有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IN)710,其中根據統計觀點(例如,平均),圖2的通信系統200之優於競爭者網路的時序優勢將導致可獲利性。除了別的以外,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0還提供容忍或安全餘裕來解決金融交易系統擾動。然而,還存在遞減報酬點或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AX)715,其中使圖2的通信系統200比競爭者更快,以僅最小地或甚至完全沒有影響期望報酬。在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0與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5之間,具有一個目標範圍720,在此目標範圍720中通信系統100應該正常地操作,以確保可獲利性。
除了時序優勢之外,通信系統100的傳輸性能還影響通信系統100的經濟價值。簡而言之,圖2的通信系統100所傳遞之更多信息導致更多的潛在利潤。無線電傳送及其它傳輸不是完美的。在接收站218解碼的信息可以是正確的、被抹除或錯誤的(亦即,錯誤正面信息(false positive message))。每種信息類型具有一個期望值,而錯誤信息具有負的期望值(損失)。抹除的信息可以具有中性值(無收益或損失)或表示由於需要執行的錯失交易或機會所造成的損失。
低階調變及編碼(MODCOD)方式可以降低錯誤率,但是以優於競爭者網路之時間優勢為代價。低階MODCOD方式需要額外負擔,其增加封包尺寸,轉而降低延遲優勢及減少信息產出量。利用本文所論述的技術,犧牲一些時間優勢,以便支援高階MODCOD,從而導致更高的信息產出量。
如之前關於圖7所示,時間優勢具有一個最佳或目標範圍720。例如,具有大量有最小期望報酬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亦即,延遲優勢非常小)。當調變係複雜時,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等化器需很長來校正通道失真。同樣地,如果在通信系統200中存在接近零(0)個信息失敗,則操作模式係次佳的,但是延遲優勢已經達到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5。
為了平衡這些以及其它關注問題,如圖8中之線圖800所示,單元1115設置一個延遲範圍窗或目標範圍720,然後,等化器1100的單元1115旨在最大化停留在目標範圍720內而成功接收之信息的數量。如圖所示,線圖800顯示競爭者資料到達時間(TC)805及系統資料到達時間810。可以看出,競爭者資料到達時 間805與主要通信通道120之間的時間差產生系統延遲優勢815。至少,等化器1100的單元1115試圖將系統資料到達時間810保持在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IN)710與遞減報酬點或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AX)715之間,並且,更佳地,在目標範圍720內。如雙箭頭820所示,調整位元/符元會改變系統延遲優勢815。例如,減少位元/符元通常增加等化及解碼信息所需的時間長度,以致於減少系統延遲優勢815,並且增加每個符元的位元數通常減少所述時間,從而增加系統資料到達時間810。在圖8中,雙箭頭825表示等化器長度。一般而言,較長的等化窗增加對信息的等化時間,轉而減少系統延遲優勢815,而較短的等化窗會減少信息處理時間,從而增加系統延遲優勢815。
利用輔助通道等化技術,解調器425藉由使用等化器特性及參考信號在圖8所示之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0與最大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5的範圍內最佳化等化器性能,所述參考信號包括透過圖4所示之光纖網路440或其它後端通信通道125傳送之傳輸資料。在此方法的架構中考慮至少兩個潛在的性能問題。第一,主要通信通道120與後端通信通道125之間的時間延遲差(△T)會使等化器偏離理想的內部分支加權。第二,等化器亦需要補償在一段時間內擴展之接收信號。干擾更大的無線電通道需要較長的等化器,因此會增加系統延遲。
首先將參考圖9及圖10來描述輔助或後端通道等化方法的一個態樣。此技術通常在接收站218由處理器及記憶體解調器425及/或其它電腦系統來執行,但是此技術可以在別處或由其它系統來執行。此方法可以藉由軟體、韌體、硬體或其某種組合來執 行。為了說明,將此方法描述為藉由解調器425上之等化器軟體來執行。在此實例中,個別軟體或虛擬等化器作為個別軟體流程在解調器425上執行。應該認識到,此技術可以藉由電子或硬體實施來執行。
圖9顯示配置成執行此方法之信號等化系統900的一個實例之方塊圖。如圖所示,信號等化系統900包括在發射站214處的發射濾波器905。發射站214處的無線電發射器410沿著時變通道910發射HF無線電信號。可以看出,時變通道910經受雜訊915。在所示實例中,時變通道910構成HF無線電通道206。在無線電接收器430處,接收濾波器920接收信號。在所示實例中,等化器的功能再次以軟體的形式加入解調器425中。如圖所示,解調器425包括取樣器925、通道延遲單元930以及參考或第一適應性等化器935。通道延遲單元930延遲HF無線電信號,以便至少部分地補償主要通信通道120與後端通信通道125之間的時間延遲差(△T),進而減少等化器發散。適應性等化器935至少根據誤差信號940來進行適應。誤差信號940至少部分根據透過後端通信通道125的光纖網路440接收之作為參考信號945的信息複本。參考等化器935的輸出被傳送至第一決策裝置950,以進行等化均衡決策。
如先前所述,主要通信通道120與後端通信通道125之間的時間延遲差(△T)可以使等化器偏離理想的內部分支加權。現在將參考圖10所示之流程圖1000來描述根據等化器性能選擇調變及編碼(MODCOM)之方法或技術。為了最佳化通信系統200的性能,接收站218處的解調器425藉由建立參考等化器來估計對等化器性能所造成的任何影響。在此實例中,參考等化器係在解調器425 上操作之軟體類型或模擬等化器(例如,以圖9中之信號等化系統900的形式),但是可以使用其它類型的等化器。
如下面更詳細說明,解調器425後來建立與參考等化器相同之第二相同等化器955。參考等化器用於確定最佳等化器特性,而與圖7及8所述之最小時序要求(TMIN或TREQ)無關。可以看出,系統900進一步包括控制器960及第二決策裝置965。控制器960通常控制系統900的操作。如圖所示,控制器可操作地耦接至參考等化器935、通道延遲單元930及相同等化器955。第二決策裝置可操作地耦接至相同等化器955,並且第二決策裝置965配置成提供系統900的輸出(D*(n))。
利用參考等化器935,使自HF無線電通道206的HF無線電信號減慢或延遲,以致於來自HF無線電通道206之HF無線電信號信息的時序與來自光纖網路440之複本信息的時序匹配。然後可以根據參考等化器935對HF無線電通道206的特性進行建模或確定,其中參考等化器935可以增強實際的均衡過程。相同的成對等化器955用於處理即時接收的信號,其可能不及最佳的等化器特性至少能夠滿足或超過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IN)710。例如,參考等化器935可以用於確定HF無線電信號可以被延遲到什麼程度以及參考等化器分支如何被截短以符合延遲及ISI要求。
為了建立參考等化器935,在階段1005中,解調器425測量或估計無線電通道等待時間(THF)445及輔助或後端通道等待時間(TTP)450(圖4)。根據這些測量及/或估計,解調器425以無線電傳輸時間優勢的形式計算HF無線電通道206與光纖網路440之間的等待時間差。在階段1010中,參考等化器935配置成不符 合圖7及8所示之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710(TMIN或TREQ)的時序要求。換句話說,與競爭者網路相較,參考等化器935設計成太慢而通常不能始終如一地提供有利的結果。然而,參考等化器935以用於比較用途的最佳情況來設計,以致於接收站218知道等化上限。此技術的方法允許信號等化系統900使用來自後端通信通道125及HF無線電通道206的完美資訊來最佳化其行為,而沒有延遲約束(亦即,宛如△T延遲並不重要)。以這種方式,解調器425達成HF無線電通道行為的較佳(如果不是最佳的話)呈現。可以在理想的參考等化器935上完成位元錯誤率(BER)、封包錯誤率(PER)或其它資料品質測量,以確認正確的操作。
參見圖9,在階段1015中來自通道延遲單元930的HF無線電通道延遲減少至相同等化器955的HF通道延遲。雖然等化器可能經受更多的ISI,但是減少HF通道延遲,可符合或超過最小延遲時間優勢極限(TMIN)710的時序要求,使得通信系統200通常在目標範圍720內操作。在階段1020中,使用來自光纖網路440之複製的信息資料及已經藉由通道延遲單元930延遲之HF無線電信號來使參考適應性等化器935收歛。在階段1025中,控制器960確定HF通道的狀態並針對通道條件確定最佳MODCOD。如果在階段1028中最佳MODCOD不是目前使用的MODCOD,則控制器960發出信號通知遠端調變器405改變MODCOD,並且圖10的過程返回至階段1010。如果在階段1028中認為目前(或新的)MODCOD是最佳的,則在階段1035中控制器960加載用於成對等化器955的分支參數,成對等化器955使用這些分支參數來對即時資料進行解碼。成對相同的等化器955所使用的第二分支參數(圖9中之第二 分支參數)係來自參考等化器935的第一分支參數(第一分支參數)的截短集合,其已被截短,以符合時間延遲要求。
任何適應性系統都需要一種測量性能的方法。利用圖9中的信號等化系統900,觀察到對誤差信號940的平均振幅及其它特性之測量。雖然這是總體性能的總測量,但是誤差信號940不能提供對信號等化系統900內部操作之具體理解。一種增強的方法係要分別評估分支(複數)值,以便對信號等化系統900的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從符元錯誤率的觀點來確定什麼是次佳解決方案,但在信息產出量及延遲性能方面卻是優異的。
為了選擇調變及編碼(MODCOD)方式,在階段1025中信號等化系統900根據等化器的內部分支加權來使用比較量。參考等化器935中之分支值可用於藉由檢查在截短的即時等化器955中省略的分支加權來估計任何殘留ISI。在另一個具體例中,即時等化器955的一種延遲型式用於根據次佳分支設置來測量殘留ISI。如圖11所示,在分支1110處將具有接收信號1105的選定(或所有)延遲值之延遲線的等化器1100乘以複數分支權重(振幅及相位),並且在單元1115處進行求和,以產生具有減少的ISI之等化器輸出1120。為了估計在上述實例中受到延遲約束之等化器1100的性能,使用經歸一化之等化器分支值的振幅之RMS值,使得每個等化器的振幅之RMS總和為1。在階段1030中,所述比較量充當包含通信系統200中之支援MODCOD的列表之指標。在一個實例中,信號等化系統900根據從階段1025估計之ISI及SNR來選擇MODCOD方式。各種其它可能的比較量亦適用於此目的。
再次參考圖11,等化器1100的一些分支1110是前 饋的,而一些是回饋的。回饋分支1110不會導致延遲,但是容納前饋分支1110需要在等化器輸出1120之前使用延遲線。最小化系統延遲的一種方法是減少通信系統200中之前饋分支1110的數量。
以圖12中之流程圖1200說明藉由減少前饋分支1110的數量來最小化延遲的一種技術。在階段1205中,使所有分支1110在等化器1100中歸一化,以致於分支加權的平方和為1。等化器1100或其它系統在階段1210中藉由減去要移除之前饋分支1110的振幅之平方來產生比較量。由於階段1205,此數值將小於1。在階段1215中,通信系統200使用此比較量對列表進行檢索,以從目前使用之MODCOD開始作為基礎來選擇使用哪個MODCOD或選擇圖10中之階段1030所識別之MODCOD。在選擇MODCOD之後,以符合延遲要求的方式截短收歛的參考等化器935之分支加權。
術語彙編
在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語言僅具有其平常普通的含義,除非以下另有明確定義。在這些定義中的詞語僅具有它們的平常普通含義。這樣的平常普通含義包括最新出版的韋伯斯特詞典及蘭登書屋詞典中所有一致的詞典定義。如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下面定義適用於這些術語及其在下面所識別之常見變化。
「天線」或「天線系統」通常意指將電功率轉換為電磁輻射之處於任何合適配置的一個或一連串電氣裝置。這樣的輻射可以在沿電磁頻譜的任何頻率下進行垂直、水平或圓偏極化。圓偏極化發射的天線可能具有右旋或左旋偏極化。在無線電波的情況下,天線可能以沿著電磁頻譜從極低頻(ELF)至極高頻(EHF)的範圍 內之頻率進行發射。設計成發射無線電波的天線或天線系統可以包括金屬導體(元件)的配置,其(通常經由傳輸線)電連接至接收器或發射器。由發射器強迫通過天線之電子的振盪電流會在天線元件周圍產生振盪磁場,而電子的電荷亦沿著元件產生振盪電場。這些時變場以橫向移動電磁場波從天線輻射至太空。相反地,在接收期間,入射電磁波的振盪電場及磁場會在天線元件中之電子上施加力,以使它們來回移動,從而在天線中產生振盪電流。然後,這些電流可以被接收器偵測到,並且對其進行處理,以擷取數位或類比信號或資料。天線可以設計成實質相同地在所有水平方向(全向天線)上或優先在一個特定方向(定向或高增益天線)上發射及接收無線電波。在後者情況下,天線亦可以包括附加元件或表面,這些附加元件或表面可能具有或可能不具有與發射器或接收器的任何實體電連接。例如,寄生元件、拋物面反射鏡或號角以及其它這種未通電元件用於將無線電波引導成束或其它期望的輻射場型。因此,天線可以配置成藉由放置這些各種表面或元件而呈現出增加的或減少的方向性或「增益」。高增益天線可以配置成在一個給定方向上引導輻射電磁能的絕大部分,所述給定方向可以是垂直、水平或其任意組合。天線亦可以配置成相對於地球在垂直角(亦即「起飛角」)的特定範圍內輻射電磁能,以便朝諸如電離層之高大氣層集中電磁能。藉由以一個特定角度朝高大氣層引導電磁能,可以在一天的特定時間藉由以特定頻率發射電磁能來實現特定的跳躍距離。天線的其它實例包括將電能轉換為電磁頻譜中之可見光或不可見光部分中的電磁能脈衝之發射器及感測器。實例包括發光二極體、雷射等,其配置成以沿著電磁頻譜從遠紅外至極紫外線的範圍 內之頻率產生電磁能。
「後端通信通道」、「輔助通信通道」或「輔助通道」大致上意指作為傳送資訊之主要選擇的通信路徑。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輔助通道具有一個或多個特性,例如,等待時間或頻寬,這使得此通道比主要通道更不受期望。例如,與主要通道相較,輔助通道可以具有較低的資料速率及/或等待時間。主要通道可以支援僅朝一個方向或同時朝兩個方向傳送資訊。輔助通道可以例如包括有線及無線形式的通信。
「頻帶」或「頻寬」大致上意指由上頻率與下頻率界定之連續頻率範圍。因此,頻寬通常表示為赫茲數(每秒循環數),代表頻帶的上頻率與下頻率之間的差,並且可能或可能不包含上頻率及下頻率本身。因此,「頻帶」可以由給定區域的給定頻寬來界定,並且以在術語上普遍認同的方式來表示。例如,在美國,「20米頻帶」被分配從14MHz至14.35MHz的頻率範圍,因此界定0.35MHz或350KHz的頻寬。在另一個實例中,國際電信聯盟(ITU)已將300Mhz至3GHz的頻率範圍指定為「UHF頻帶」。
「檢查總和」大致上意指從數位資料塊導出之資料,以便偵測在其傳輸及/或儲存期間可能引入之錯。通常,檢查總和資料係相對較小。就其本身而言,檢查總和通常用於驗證資料的完整性,但是通常不依賴檢查總和來驗證資料的真實性。根據資料輸入產生檢查總和的程序或過程稱為檢查總和函數或檢查總和演算法。取決於使用情況,即使對於資料輸入進行很小的更改,一個好的檢查總和演算法通常會輸出明顯不同的數值。當針對資料輸入之計算出的檢查總和與先前計算出的檢查總和的儲存值相匹配時,資 料未被意外地更改及/或破壞之可能性係較高的。一些檢查總和演算法技術包括同位位元組(parity byte)、總和補碼(sum complement)及位置相依演算法。核對數位及同位位元係檢查總和的特殊情況,其通常適用於較小的資料塊。一些錯誤更正碼根據特殊的檢查總和,其不僅可以偵測常見錯誤,而且錯誤更正碼在某些情況下進一步協助原始資料的復原。
「命令」或「命令資料」通常意指控制機器單獨或以組合方式採取一個或多個動作之一個或多個指引、指令、演算法或規則。可以儲存、傳送、傳輸或以其它任何合適方式處理命令。例如,命令可以儲存在記憶體中或可以透過通信網路以電磁輻射在任何合適頻率下通過任何合適介質來傳輸。
「通信鏈路」通常意指兩個或更多個通信實體之間的連接,並且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在通信實體之間的通信通道。通信實體之間的通信可以藉由任何適當手段來產生。例如,連接可以以實際的實體鏈路、電鏈路、電磁鏈路、邏輯鏈路或促進通信之任何其它合適的鏈路來實施。在實際的實體鏈路之情況下,通信可以藉由通信鏈路中之多個組件來產生,這些組件配置成藉由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個元件的實體移動來相互回應。在電鏈路的情況下,通信鏈路可以由電連接成通信鏈路之多個電導體組成。在電磁鏈路的情況下,連接的元件可以藉由以任何合適的頻率傳送或接收電磁能來實施,從而允許以電磁波來通信傳遞。這些電磁波可以通過或可以不通過實體介質(例如,光纖)或自由空間或其任何組合。電磁波可以包括電磁頻譜中之任何頻率的任何合適之頻率傳播。在邏輯鏈路的情況下,通信鏈路可以是發送端與接收端(例如,接收站中的 發射站)之間的概念鏈路。邏輯鏈路可以包括實體、電氣、電磁或其它類型的通信鏈路之任何組合。
「通信節點」大致上意指沿著通信鏈路之實體或邏輯連接點、再分發點或終點。實體網路節點通常稱為實際上、邏輯上或電磁上連接或耦接至通信鏈路之有源電子裝置。實體節點能夠透過通信鏈路傳送、接收或轉發資訊。通信節點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電腦、處理器、發射器、接收器、中繼器及/或傳輸線或者其任何組合。
「電腦」大致上意指配置成根據任意數量的輸入值或變數來計算結果之任何計算裝置。電腦可以包括用於執行計算以處理輸入或輸出之處理器。電腦可以包括用於儲存要由處理器處理之數值或用於儲存先前處理之結果的記憶體。電腦亦可以配置成接受來自各種輸入及輸出裝置的輸入及輸出,以便接收或傳送數值。這樣的裝置包括其它電腦、鍵盤、滑鼠、視覺顯示器、印表機、工業設備以及所有類型及尺寸之系統或機械。例如,電腦可以控制網路介面,以根據請求執行各種網路通信。電腦可以是單個實體計算裝置(例如,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或者可以由相同類型的多個裝置組成,例如,作為網路群集中之一個裝置來操作之一組伺服器或作為一台電腦來操作且藉由通信網路鏈接在一起之不同計算裝置的異構組合。電腦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實體處理器或其它計算裝置或電路,並且亦可以包括任何合適類型的記憶體。電腦亦可以是具有未知數量或變動數量的實體處理器及記憶體或記憶裝置的虛擬計算平台。因此,電腦可以實際上位於一個地理位置,或實際上分佈在幾個分散的位置且有多個處理器藉由通信網路鏈接在一起,以作為單個電腦來操作。「電腦」及電腦或計算裝置內的「處 理器」的概念亦包含用於作為揭露系統的一部分來進行計算或比較之任何這樣的處理器或計算裝置。與電腦中發生之臨界值比較、規則比較、計算等有關之處理操作可以發生在例如個別伺服器(同一個伺服器具有個別處理器)上或在具有上述未知數量的實體處理器之虛擬計算環境上。
「臨界角」大致上意指相對於延伸至地球中心之垂直線的最大角度,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可以使用天波傳播以此最大角度返回至地球。
「臨界頻率」大致上意指在給定電離層條件下使用天波傳播垂直地發射時返回地球的最高頻率。
「循環冗餘檢查」或「CRC」大致上意指用於偵測數位資料中的錯誤之錯誤檢測碼或技術。例如,CRC通常用於數位網路及/或儲存裝置中,以偵測原始資料的意外變更。CRC根據二進制除法,並且CRC有時亦稱為多項式碼檢查總和。利用CRC,使資料塊編碼或附加有一個簡短的檢查值,所述檢查值根據資料塊內容的多項式除法之餘數。在擷取或解碼期間,重複計算。當檢查值不匹配時,可以採取校正措施來防止資料惡化。CRC可以進一步用於協助錯誤更正。檢查或資料驗證值係冗餘的,因為它在不添加資訊的情況下擴展信息。CRC可易於在二進制硬體中實施,易於進行數學分析,並且擅長偵測由嘈雜傳輸通道所引起的常見錯誤。鑑於檢查值具有固定長度,產生檢查值的函數有時用作雜湊函數(hash function)。
「資料頻寬」通常意指通信系統中之邏輯或實體通信路徑的最大產出量。資料頻寬係一種可以每秒傳輸的資料單位來表 示之傳送率。在數位通信網路中,傳送的資料單位係位元,因此,數位通信網路的最大產出量通常用「每秒位元」或「位元/秒」來表示。廣義來說,術語「千位元/秒」、「百萬位元/秒」、「十億位元/秒」亦可以用來表示給定的數位通信網路之資料頻寬。資料網路可以根據取決於諸如「峰值位元率」、「平均位元率」、「最大持續位元率」、「資訊率」或「實體層可用位元率」之特定比較量的資料頻寬性能特徵來進行評價。例如,頻寬測試測量電腦網路的最大產出量。這種用法的原因是,根據哈特萊定律(Hartley's Law),實體通信鏈路的最大資料速率與其以赫茲為單位的頻寬成比例關係。資料頻寬亦可以根據特定通信網路的最大傳送率來表徵。例如:
「低資料頻寬」大致上意指最大資料傳送率小於或大約等於每秒1,000,000個資料單位之通信網路。例如,在數位通信網路中,資料單位係位元。因此,低資料頻寬數位通信網路係最大傳送率小於或大約等於每秒1,000,000個位元(1Mbits/s)之網路。
「高資料頻寬」大致上意指最大資料傳送率大於每秒約1,000,000個資料單位之通信網路。例如,具有高資料頻寬之數位通信網路係最大傳送率大於每秒約1,000,000個位元(1Mbits/s)之數位通信網路。
「解調」大致上意指從載波擷取攜帶著原始資訊的信號之過程。
「解調器」或「偵測器」大致上意指一種諸如電子電路及/或電腦之裝置,其根據接收到的調變波形之一個或多個特性從所述波形中擷取原始資訊。例如,波形的這些特性可以包括振幅、頻率、相位及諧波以及其它特性。在接收調變載波之後,解調器藉 由解調或偵測過程使原始調變信號復原。一個或多個調變器可以與一個或多個解調器整合在一起,以形成調變解調器(數據機)。因此,術語解調器可以進一步意指在數據機內進行解調之一個或多個部件、組件及/或軟體。
「下頻移(downshift)」大致上意指將通信系統改變為不太複雜的調變方式。
「電磁輻射」大致上意指由電磁波輻射的能量。電磁輻射由其它類型的能量產生,並且在損耗時轉換為其它類型。當電磁輻射以光速(在真空中)行進遠離其來源時,電磁輻射攜帶此能量。電磁輻射亦攜帶動量及角動量。這些特性都可以被傳達給電磁輻射隨著其向外移動遠離其來源而與之相互作用的物質。當電磁輻射從一種介質傳遞至另一種介質時會改變速度。當從一種介質轉移至另一種介質時,新介質的物理特性會導致部分或全部輻射能被反射,而剩餘的能量傳遞至新介質中。這發生在電磁輻射行進時遇到的介質之間的所有界面處。光子係電磁相互作用的量子且係所有形式的電磁輻射之基本組成要素。光的量子性質在高頻下變得更加明顯,因為電磁輻射隨著頻率增加,其行為越像粒子,而越不像波。
「電磁頻譜」大致上意指電磁輻射之所有可能頻率的範圍。
「電磁波」大致上意指具有分開的電及磁分量之波。電磁波的電及磁分量同相振盪,並且始終分開90度角。電磁波可以從一個來源輻射,以產生能夠穿過介質或真空之電磁輻射。電磁波包括以電磁頻譜中之任何頻率振盪的波,其包括但不限於無線電波、可見光及不可見光、X射線及伽碼射線。
「等化器」大致上意指以電子及/或軟體為基礎之濾波器,所述濾波器針對特定目的修改系統的頻率響應(振幅及相位對頻率)。等化器通常實現更複雜的頻率響應,其中振幅響應隨著頻率連續變化,從而放大一些頻率並衰減其它頻率。等化器可以具有固定的時間響應,或者可以自動連續地進行調整。然而,等化器的頻率響應通常但並非總是與一些外部實體介質(例如,通信通道)匹配,因此係可調整的。
「錯誤更正碼」或「ECC」大致上意指用於表示數字序列或其它資料的資料及/或演算法,以致於可以根據剩餘的數字或資料在一定限制內偵測及更正所引入之任何錯誤。ECC大致上用於控制不可靠及/或嘈雜的通信通道上之資料的錯誤。例如,發送端用ECC形式的冗餘來對信息進行解碼。ECC主要分為兩類:區塊碼及迴旋碼。ECC碼的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AN碼、BCH碼、伯勒(Berger)碼、固定權重碼、迴旋碼、循環冗餘檢查(CRC)碼、擴展碼、群碼、格雷(Golay)碼、伽伯(Goppa)碼、哈德瑪得(Hadamard)碼、黑格巴哥(Hagelbarger)碼、漢明(Hamming)碼、以拉丁方格為基礎的(Latin square based)碼、詞典(lexicographic)碼、長碼、低密度同位檢查(low-density parity-check)碼(亦即,加拉格爾(Gallager)碼)、LT碼、極化(polar)碼、猛禽(raptor)碼、李德-所羅門錯誤更正(Reed-Solomon error correction)碼、雷德-穆勒(Reed-Muller)碼、重複累加(repeat-accumulate)碼、重複(repetition)(例如,三模組化冗餘(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碼、脊椎(spinal)碼、無率(rateless)碼、非線性(nonlinear)碼、龍捲風(tornado)碼、近似最佳抹除更正(near-optimal erasure correcting)碼、渦輪(turbo)碼及沃爾什哈達馬 德(Walsh-Hadamard)碼。
「光纖通信」大致上意指一種藉由經由光纖傳送電磁能脈衝來將資料從一個地方傳輸至另一個地方之方法。傳輸的能量可以形成可被調變成承載資料之電磁載波。使用光纖電纜傳輸資料的光纖通信線路可以配置成具有高資料頻寬。例如,光纖通信線路可以具有高達約15Tbit/s、約25Tbit/s、約100Tbit/s、約1Pbit/s或更高的高資料頻寬。可以沿著光纖通信線路使用光電中繼器,以將來自一段光纖電纜的電磁能量轉換為電信號。中繼器可以沿另一段光纖電纜以比接收到的信號強度更高的信號強度將電信號作為電磁能重新傳輸。
「金融工具」大致上意指任何種類的可交易資產。一般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現金、實體之所有權權益的證據或者收取或交付現金或其它金融工具的合約權利。具體實例包括債券、票據(例如,商業本票及國庫券)、股票、貸款、存款、定期存單、債券期貨或債券期貨選擇權、短期利率期貨、股票選擇權、股票期貨、貨幣期貨、利率交換契約、利率上限契約與下限契約、利率選擇權、遠期利率協議、股票選擇權、外匯選擇權、外匯交換契約、貨幣交換契約或任何種類的衍生性產品。
「正向錯誤更正」或FEC大致上意指用於控制在不可靠或嘈雜的通信通道上之資料傳輸中的錯誤之技術。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發送端藉由使用錯誤更正碼(ECC)以冗餘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這種冗餘允許接收端偵測可能在信息中任何地方發生之有限數量的錯誤,並且冗餘通常允許校正這些錯誤而無需重新傳輸。FEC使接收端能夠校正錯誤,而無需反向通道來請求資料的重 新傳輸。然而,通常需要更高的正向通道頻寬。FEC可以用於重新傳輸成本高昂或無法實現(例如,單向通信鏈路)的情況下及在以多播方式傳輸至多個接收器的時候。FEC通常用於數據機。FEC資訊亦可以添加至大量儲存裝置中,以使毀壞的資料復原。通常有兩種類型的FEC碼類別:區塊碼及迴旋碼。FEC區塊碼在預定大小的位元或符元之固定大小的區塊(或封包)上工作。區塊碼的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李德-所羅門(Reed-Solomon)碼、格雷(Golay)碼、BCH碼、多維同位(multidimensional parity)碼及漢明(Hamming)碼。典型區塊碼通常使用硬式判定演算法(hard-decision algorithms)來進行解碼,在硬式判定演算法中對於每個輸入及輸出信號,都會做出它對應於位元1或位元零的硬式判定。迴旋FEC碼在任意長度的位元或符元流上工作。迴旋碼通常使用諸如Viterbi、MAP或BCJR演算法之軟式判定演算法(soft-decision algorithms)來進行解碼,所述演算法處理(離散化)類比信號,並且允許具有比硬式判定解碼更高的錯誤更正性能。儘管可以使用其它演算法,但是迴旋FEC碼最常用Viterbi演算法來進行軟式解碼。Viterbi解碼允許隨著迴旋碼的限制長度之增加而漸近地達到最佳解碼效率,但是以呈指數增長的複雜度為代價。終止的迴旋碼亦是區塊碼,因為它對輸入資料塊進行編碼,但是迴旋碼的區塊大小通常是任意的,而區塊碼具有由其代數特性決定之固定大小。迴旋碼的終止類型包括去尾(tail-biting)及位元歸零(bit-flushing)。FEC技術的一些其它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渦輪碼編碼(turbo coding)、低密度同位檢查(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交錯及區域碼解碼。許多FEC編碼器(但不是全部)亦可以產生位元錯誤率(BER)信號,所述位元錯誤率信號可以 用作回饋來微調類比接收電子裝置。
「地面」大多用於電子/電磁方面,並且大致上意指地球的表面,其包括陸地及水體,例如,海洋、湖泊及河流。
「地面波傳播」大致上意指一種傳輸方法,其中一個或多個電磁波經由地面與大氣層的邊界傳導,以沿著地面行進。電磁波藉由與地球的半導體表面相互作用而傳播。本質上,波緊貼表面,以便順著地球的曲率。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電磁波係由低頻無線電波所形成之地面波或表面波的形式。
「識別符」大致上意指識別唯一事物或唯一一種類別的事物之名稱(亦即,標記其識別碼),其中「物件」或類別可以是觀念實體物件(或其類別)或實體物質(或其類別)。縮寫「ID」通常意指識別碼、識別(識別過程)或識別符(亦即,識別的實例)。識別符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文字、數字、字母、符號、形狀、顏色、聲音或它們的任何組合。文字、數字、字母或符號可以遵循編碼系統(其中字母、數字、文字或符號代表觀念或較長的識別符),或者它們可以僅僅是任意的。當識別符遵循編碼系統時,它通常稱為碼或ID碼。不遵循任何編碼方式的識別符通常稱為任意ID,因為它們是任意分配的,在識別某事物之外的任何其它內文中是沒有意義的。
「符際干擾」或「ISI」大致上意指一種信號失真的形式,其中一個符元干擾後續符元。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ISI是不需要的現象,因為先前的符元具有與雜訊相似的作用,這會使通信的可靠性降低。例如,超過指定時間間隔的脈衝之擴展造成此脈衝干擾相鄰脈衝。ISI通常但並非總是由多路徑傳播及/或通信通 道之固有的線性或非線性頻率響應造成的,從而導致連續的符元一起變模糊。
「電離層」大致上意指地球的大氣層,其包含高濃度的離子及自由電子,並且能夠反射無線電波。電離層包括熱氣層以及中氣層及外氣層的一部分。電離層在地球表面上方從約25至約600英里(約40至1,000公里)的範圍延伸。電離層包括許多層,這些層的高度、密度及厚度經歷很大的變化,這取決於許多的因素,其包括太陽活動(例如,太陽黑子)。
「擾動」大致上意指已發送信息的接收之可變延遲。例如,隨著信息以變化的間隔到達輸入端而產生擾動,結果,在資料槽可用於信息傳輸之前,信息的接收器必須等待可變的時間。
「等待時間」大致上意指系統中原因與結果之間的時間間隔。等待時間實際上係任何物理交互作用可以經由系統傳播之受限速度的結果。等待時間實際上係任何物理交互作用可以傳播之受限速度的結果。結果可以經由系統傳播之速度始終低於或等於光速。因此,在原因與結果之間包含一定距離的每個實體系統都會經歷某種等待時間。例如,在通信鏈路或通信網路中,等待時間大致上意指資料從一個點傳遞至另一點所花費的最短時間。關於通信網路的等待時間亦可以表徵為能量從沿網路的一點移動至另一點所花費的時間。關於由電磁能量沿著特定傳播路徑傳播所造成的延遲,可以將等待時間分類為:
「低等待時間」大致上意指小於或大約等於傳播時間的一段時間,傳播時間比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個給定傳播路徑所需的時間長10%。以公式表示,將低等待時間定義如下:
Figure 108141413-A0101-12-0042-1
其中:
d=距離(英里)
c=真空中之光的速度(186,000英里/秒)
k=1.1的純量常數
例如,光可以在約0.1344秒內通過真空行進25,000英里。因此,在此25,000英里傳播路徑上承載資料的「低等待時間」通信鏈路將能夠在大約0.14784秒或更短的時間內透過鏈路傳遞資料的至少一部分。
「高等待時間」大致上意指比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個給定傳播路徑所需之時間長10%以上的一段時間。以公式表示,將高等待時間定義如下:
Figure 108141413-A0101-12-0042-2
其中:
d=距離(英里)
c=真空中之光的速度(186,000英里/秒)
k=1.1的純量常數
例如,光可以在約0.04301秒內通過真空行進8,000英里。因此,在此傳輸路徑上承載資料的「高等待時間」通信鏈路將能夠在大約0.04731秒或更長的時間內透過鏈路傳遞資料的至少一部分。
網路的「高」及「低」等待時間可能與資料頻寬無關。 某些「高」等待時間網路可能具有比「低」等待時間網路更高之高傳送率,但是並非總是如此。某些「低」等待時間網路的資料頻寬可能超過「高」等待時間網路的頻寬。
「最大可用頻率(MUF)」大致上意指利用天波傳播返回至地球的最高頻率。
「記憶體」大致上意指配置成保留資料或資訊的任何儲存系統或裝置。每個記憶體可以包括一種或多種類型的固態電子記憶體、磁記憶體或光記憶體,在此僅舉幾例。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每個記憶體可以包括固態電子隨機存取記憶體(RAM)、順序可存取記憶體(SAM)(諸如先進先出(FIFO)類或後進先出(LIFO)類)、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電子可程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光碟記憶體(諸如DVD或CD ROM);磁編碼硬碟、軟磁碟、磁帶或匣式媒體;或任何這些記憶體類型的組合。並且,.每個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非揮發性或揮發性類與非揮發性類的混合組合。
「信息」大致上意指來源意欲供一個接收端或一組接收端耗用之離散通信單元。
「數據機」或「調變解調器」大致上意指諸如電子電路及/或電腦的裝置,其例如藉由調變器及解調器執行信號的調變及解調功能。
「調變」大致上意指用通常包含要傳輸的資訊之調變信號來改變稱為載波信號之周期性波形的一個或多個特性之過程。
「調變器」大致上意指儲如電子電路及/或電腦之裝 置,其用通常包含要傳輸的資訊之調變信號來改變稱為載波信號之周期性波形的一個或多個特性。例如,波形的這些特性可以包括振幅、頻率、相位及諧波以及其它特性。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調變器可以根據所傳輸的信息之電信號來控制高頻電磁資訊載波的參數。一個或多個調變器可以與一個或多個解調器整合在一起,以形成調變解調器(數據機)。因此,術語「調變器」可以進一步意指充當數據機內之調變器的一個或多個部件、組件及/或軟體。
「非天波傳播」大致上意指所有形式的有線及/或無線傳輸,其中不藉由從電離層反射電磁波來傳輸資訊。
「光纖」大致上意指具有細長導管的電磁波導管,其包括實質透明的介質,當電磁能穿過導管的長軸時,電磁能通過所述介質來行進。當電磁輻射穿過導管時,可藉由電磁輻射的全內反射保持在導管內。全內反射通常使用光纖來實現,光纖包括由第二實質透明包覆材料圍繞的實質透明核心,第二實質透明包覆材料的折射率比核心的折射率低。
「最佳工作頻率」大致上意指藉由天波傳播提供最一致的通信路徑之頻率。它會隨時間變化,這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電離層狀況及一天中的時間。對於使用電離層的F2層之傳輸,工作頻率通常約為MUF的85%,對於E層,最佳工作頻率通常接近MUF。
「封包錯誤率」或「封包錯誤比」或「PER」大致上意指錯誤接收之資料封包的數量除以數位傳輸中之接收封包的總數。通常,如果至少一個位元係錯誤的,則將宣告封包為不正確。
「偏極化」大致上意指輻射的電磁能波的電場(「E 平面」)相對於地球的表面之方位,並且由輻射天線的實體結構及方位來決定。偏極化可以與天線的方向性個別考慮。因此,簡單的直線天線在實質垂直安裝時可以具有一個偏極化,而在實質水平安裝時可以具有不同的偏極化。作為橫波,無線電波的磁場與電場成直角,但按照慣例,可以理解天線的「偏極化」意指電場的方向。反射通常影響偏極化。對於無線電波,一個重要的反射器係電離層,它可以改變波的偏極化。因此,對於藉由電離層反射來接收信號(天波),不能期望一致的偏極化。對於視線通信或地面波傳播,水平或垂直偏極化傳輸通常在接收位置處保持在大約相同的偏極化狀態中。
「主要通信通道」或「主要通道」大致上意指作為傳送資訊的首選之通信路徑。通常,但並非總是如此,主要通信通道具有一個或多個特性,例如,等待時間或頻寬,其比其它通道更可取。例如,主要通信通道在共享共同介面的所有通道中可以具有最高的資料速率。主要通信通道可以支援僅朝一個方向、交替地朝任一個方向或同時朝兩個方向傳送資訊。主要通信通道可以例如包括有線及無線形式的通信。
「處理器」大致上意指一個或多個電子組件,其配置成作為一個單元來操作,所述單元配置成或程式化成處理輸入,以產生輸出。或者,當多組件形式時,處理器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相對於其它組件位於遠處之組件。每個處理器的一個或多個組件可以是定義數位電路、類比電路或兩者的電子類。在一個實例中,每個處理器係傳統的積體電路微處理器裝置。「處理器」的概念並非侷限於單個實體邏輯電路或電路包,而是包括可能包含在多個實體位 置中之多個電腦內的一個或多個這樣的電路或電路包。在虛擬計算環境中,未知數量的實體處理器可能正在主動地處理資料,並且未知數量可能隨時間自動變化。「處理器」的概念包括配置成或程式化成進行臨界值比較、規則比較、計算或執行將規則應用於資料以產生邏輯結果(例如,「真」或「假」)之邏輯運算的裝置。處理活動可能發生在個別伺服器上的多個單個處理器中、具有個別處理器的單個伺服器中之多個處理器中或者個別計算裝置中之實際上彼此遠距的多個處理器中。
「四相移鍵控」或「QPSK」大致上意指藉由改變載波的相位傳輸在載波上的數位資訊之方法。在QPSK中,定義四(4)個不同的相位變化,每個相位變化表示2個位元的傳輸。
「無線電」大致上意指頻率在3kHz至300GHz範圍內的電磁輻射。
「無線電地平線」大致上意指天線的直接射線與地面相切的點之軌跡。無線電地平線可以藉由以下方程式來近似:
Figure 108141413-A0101-12-0046-3
其中:
d=無線電地平線(英里)
ht=發射天線高度(英尺)
hr=接收天線高度(英尺)。
「接收」大致上意指接受已傳送、已傳達、已傳播、已轉播、已發送或已轉發的內容。所述概念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接聽或等待從發射實體送來的內容之動作。例如,可以在不知道誰或什麼裝置進行傳輸的情況下接收傳輸。同樣地,可以在知道或不 知道誰或什麼裝置正在接收傳輸的情況下進行傳輸。「接收」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電磁頻譜中之任何合適的頻率捕獲或獲得電磁能的動作。接收可能藉由感測電磁輻射來進行。感測電磁輻射可能包含偵測穿過或來自諸如電線或光纖的介質之能量波。接收包括接收數位信號,所述數位信號可以定義各種類型的類比或二進制資料,例如,信號、資料塊、封包等。
「接收站」大致上意指接收裝置或具有多個配置成接收電磁能的裝置之定位設施。接收站可以配置成接收來自特定的發射實體或從任何發射實體的傳輸,而不管發射實體在接收傳輸之前是否可識別。
「遠距」大致上意指兩個事物之間的任何實體、邏輯或其它分隔。分隔可以相對較大,例如,數千或數百萬英里或公里,或者較小,例如,奈米或百萬分之一英寸。彼此「遠距」的兩個事物亦可以在邏輯上或實際上耦接或連接在一起。
「衛星通信」或「衛星傳播」大致上意指將一個或多個電磁信號發射至衛星,所述衛星轉而將信號反射及/或重新發射至另一個衛星或站台。
「信號雜訊比」或「SNR」或「S/N」大致上意指將所需信號的位準與背景雜訊的位準進行比較的度量。將SNR計算為信號功率與雜訊功率之比,通常以分貝來表示。SNR高於1:1(大於0dB)表示信號比雜訊強。
「大小」大致上意指某事物的程度;事物的總尺寸或量值;事物有多大。對於實體物件,大小可以用於描述相對術語,例如,大或較大、高或較高、低或較低、小或較小等。實體物件的 大小亦可以以固定單位(例如,以任何適當單位表示之特定寬度、長度、高度、距離、體積等)來提供。對於資料傳送,大小可以用於將進行操控、定址、傳輸、接收或處理之資料的相對或固定數量表示為邏輯或實體單位。大小可以與資料收集、資料集、資料檔案或其它此類邏輯單元中之資料量一起使用。例如,資料收集或資料檔案可以表徵為具有35MB的「大小」,或者通信鏈路可以表徵為具有每秒1000位元的「大小」之資料頻寬。
「跳躍距離」大致上意指從發射器至天波傳播的波可以返回地球之位置的最小距離。換句話說,跳躍距離係在天波傳播的臨界角下發生的最小距離。
「跳躍區」或「安靜區」大致上意指來自地面波傳播的地面波完全消失的位置與利用天波傳播返回之第一個天波的位置之間的區域。在跳躍區中,無法接收到給定傳輸的信號。
「天波傳播」大致上意指一種傳輸方法,其中將從天線輻射的一個或多個電磁波從電離層折射回到地面。天波傳播進一步包括對流層散射傳輸。在一種形式中,可以使用一種跳躍方法,其中從電離層折射的波被地面反射回到電離層。這種跳躍可能會發生超過一次。
「軟體定義的無線電」或「SDR」大致上意指無線電通信系統,其中傳統上已經以硬體實施的組件可取而代之地以藉由電腦及/或嵌入式系統上的軟體來實施。現在實施為SDR的一些硬體實例包括混頻器、濾波器、放大器、調變器/解調器、偵測器及等化器,在此僅舉幾例。
「天波傳播」或有時稱為「直射波傳播」或「視線傳 播」大致上意指一種傳輸方法,其中在通常彼此可見的天線之間傳輸一個或多個電磁波。傳輸可以藉由直接及/或地面反射的空間波來發生。一般而言,天線高度及地球曲率係空間波傳播的傳輸距離之限制因素。由於繞射效應,直接視線的實際無線電地平線大於可見或幾何視線。亦即,無線電地平線比幾何視線大約4/5。
「展頻」大致上意指一種包括在多個頻率上傳送所傳輸的信號之一部分的傳輸方法。在多個頻率上的傳輸可以藉由在各種頻率上傳送信號之一部分來同時發生。在此實例中,接收器必須同時接聽所有頻率,以便重組所傳輸的信號。傳輸亦可以藉由「跳換(hopping)」信號分佈在多個頻率上。信號跳換情況包括:在第一頻率上傳輸信號達一段時間,切換為在第二頻率上傳輸信號達第二段時間,然後切換至第三頻率達一第三段時間等等。接收器及發射器必須同步,以便一起切換頻率。此「跳換」頻率的過程可以以隨時間(例如,每小時、每24小時等)改變之跳頻模式來實施。
「平流層」大致上意指從對流層延伸至地球表面上方約25至35英里的地球大氣層。
「符元」大致上意指持續達一段固定時間之通信通道之波形、狀態或重要狀況。對於數位基帶傳輸,符元可以是脈衝形式,而在使用數據機的通帶傳輸中,符元可以是音調的形式。發射器及其它裝置將符元放置在一個或多個通道上,而接收器偵測符元順序,以便重建所傳輸的資料。在某些情況下,在一個符元與資料的一個小單元之間可能存在直接對應關係。例如,每個符元可以對一個或數個位元進行編碼。資料亦可以由符元之間的變遷及/或由一連串的數個符元來表示。
「收發器」大致上意指包括共享共同電路及/或單個外殼之發射器及接收器兩者的裝置。收發器通常但並非總是設計成發射及接收電子信號,例如,類比及/或數位無線電信號。
「傳送率」大致上意指某事物從一個實體或邏輯位置移動至另一個位置的速率。在通信鏈路或通信網路的情況下,傳送率可以表徵為透過鏈路或網路之資料傳送的速率。這樣的傳送率可以以「每秒位元數」來表示,並且可以受到用於執行資料傳送之給定網路或通信鏈路的最大資料頻寬的限制。
「傳輸線」大致上意指設計成將電磁能從一個位置攜帶至另一個位置之一種專門實體結構或一系列結構,通常不會經由自由空間輻射電磁能。傳輸線用於保留電磁能並將其從一個位置傳送至另一位置,同時使電磁能通過傳輸線中之結構時所引起的等待時間及功率損耗最小化。可以用於傳達無線電波的傳輸線之實例包括雙線式傳輸線、同軸電纜、微帶傳輸線、帶狀傳輸線、雙絞線、星絞傳輸線、勒謝爾線(lecher lines)、各種類型的波導管或簡單的單線傳輸線。諸如光纖之其它類型的傳輸線可以用於攜帶諸如可見光或不可見光之更高頻率的電磁輻射。
「傳輸路徑」或「傳播路徑」大致上意指電磁能通過空間或介質所採用的路徑。這可以包括通過傳輸線的傳輸。在這種情況下,傳輸路徑定義成跟隨傳輸線,包含在傳輸線中,通過傳輸線或通常包括傳輸線。傳輸或傳播路徑不必由傳輸線來定義。傳播或傳輸路徑可以由電磁能例如以天波、地面波、視線或其它形式的傳播通過自由空間或大氣層來定義。在那種情況下,傳輸路徑可以表徵為電磁能從發射器移動至接收器時電磁能所經過之任何路 徑,其包括在發射能量的方向上之任何跳躍、反彈、散射或其它變化。
「發射站」大致上意指發射裝置或具有多個配置成發射電磁能之裝置的位置或設施。發射站可以配置成向特定的接收實體、配置成接收發射之任何實體或其任何組合進行發射。
「傳輸時間」大致上意指從通信網路中之信息傳輸開始至結束的時間。在數位信息之情況下,傳輸時間意指從信息的第一位元至最後一位元離開傳輸節點的時間。對於數位封包,可以從封包大小及位元率獲得封包傳輸時間。傳輸時間不應該與傳播延遲混淆,傳播延遲意指第一位元從發射器行進至接收器所花費的時間。
「傳輸」大致上意指使某事物被傳送、傳達、傳播、轉播、發送或轉發。所述概念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從發射實體傳播某事物至接收實體的動作。例如,可以在不知道誰或什麼裝置進行傳輸的情況下接收傳輸。同樣地,可以在知道或不知道誰或什麼裝置正在接收傳輸的情況下進行傳輸。「傳輸」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電磁頻譜中之任何合適的頻率傳送或播送電磁能的動作。傳輸可以包括數位信號,所述數位信號可以定義各種類型的二進制資料,例如,資料塊、封包等。傳輸亦可以包括類比信號。
「觸發資料」大致上意指包括觸發資訊的資料,所述觸發資訊識別一個或多個要執行的命令。觸發資料與命令資料可以一起出現在單個傳輸中,或者可以沿著單個或多個通信鏈路來分別傳輸。
「對流層」大致上意指地球大氣層的最低部分。對流 層在地球表面上方在中緯度延伸約11英里,在熱帶地區延伸高達12英里,以及在兩極處的冬季延伸約4.3英里。
「對流層散射傳輸」大致上意指一種天波傳播形式,其中一個或多個電磁波(例如,無線電波)對準對流層。
雖然不確定其原因,但是波的少量能量被向前散射至接收天線。由於嚴重的衰落問題,通常使用分集接收技術(例如,空間、頻率及/或角度分集)。
「上頻移(upshift)」大致上意指將通信系統改變為更複雜的調變方式。
「波導管」大致上意指配置成引導以沿著電磁頻譜之任何頻率存在之諸如電磁波的波之傳輸線。實例包括導電或絕緣材料的任何配置,其配置成傳送在沿著電磁頻譜從極低頻波至極高頻波範圍內之較低頻電磁輻射。其它具體實例包括引導高頻光之光纖或用於承載高頻無線電波(特別是微波)之中空導電金屬管。
應該注意,在說明書及/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之單數形式「一」、「該」等包括複數形式,除非另有明確說明。例如,如果說明書及/或申請專利範圍提及「一裝置」或「該裝置」,則它包括一個或多個這樣的裝置。
應該注意,僅為了方便讀者,在此使用方向性術語,例如,「向上」、「向下」、「上」、「下」、「橫向」、「縱向」、「徑向」、「周向」、「水平」、「垂直」等,以便協助讀者理解所說明的具體例,並且沒有意圖以任何方式使用這些方向性術語來限制所描述、說明及/或請求保護的特徵於特定方向及/或方位。
雖然已經在附圖及前面描述中詳細說明及描述本發 明,但是本發明應該被視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應該理解,僅顯示及描述較佳具體例,並且期望保護落在由下面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的精神內之所有改變、均等物及修改。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刊物、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提及方式併入本文,宛如具體地及個別地表明每個個別刊物、專利或專利申請案以提及方式併入本文並在此有完整闡述。
100:通信系統
105:資訊源
110:資訊目的地
115:通信通道
120:主要通信通道
125:後端通信通道
130:距離
135:主要通道等待時間
140:主要通道頻寬
145:後端通道等待時間
150:後端通道頻寬

Claims (46)

  1. 一種方法,包括:
    透過一主要通信通道接收一信號;
    透過一後端通信通道至少接收該信號的一代表性複本;
    使用一第一等化器,藉由比較該信號與該代表性複本,對該主要通信通道進行等化。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藉由在該等化期間延遲該信號來建立該等化器的一最佳情況性能。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高頻無線電通道。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低頻寬低等待時間通信鏈路。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後端通信通道包括一光纖網路。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一精確複本。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特徵資訊。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確定該主要通信通道的一時序性能。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時序性能包括一最小時間延遲。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至少根據該主要通道的一性質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當該主要通道的該性質係有利的時,更改為一更高調變格式。
  12. 如請求項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一金融市場的擾動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金融市場包括一高頻交易系統。
  14. 如請求項8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使一第二等化器隨著該第一等化器收斂。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等化器與該第一等化器係相同的。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收歛係回應該第二等化器至少滿足該時序性能而發生。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收歛係回應該信號沒有被額外延遲而發生。
  18. 如請求項14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使該第一等化器及該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收歛。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組合該第一等化器及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以產生一比較量。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該比較量選擇一調變及編碼方法。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該比較量對該調變及編碼方法進行檢索。
  22.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藉由評估移除前饋延遲級的影響來縮減該第一等化器的時域。
  23. 一種方法,包括:
    透過一主要通信通道接收一信號;
    透過一後端通信通道至少接收該信號的一代表性複本;以及
    藉由評估移除前饋延遲級的影響來縮減一等化器的時域。
  2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透過一後端通信通道至少接收該信號的一代表性複本。
  2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使用一第一等化器,藉由比較該信號與該代表性複本,對該主要通信通道進行等化。
  2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藉由在該等化期間延遲該信號來建立該等化器的一最佳情況性能。
  2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高頻無線電通道。
  2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主要通信通道包括一低頻寬低等待時間通信鏈路。
  2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後端通信通道包括一光纖網路。
  3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一精確複本。
  3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代表性複本包括該信號的特徵資訊。
  3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確定該主要通信通道的一時序性能。
  3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時序性能包括一最小時間延遲。
  3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至少根據該主要通道的一性質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3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當該主要通道的該性質係有利的時,更改為一更高調變格式。
  3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一金融市場的擾動來確定該最小時間延遲。
  3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金融市場包括一高頻交易系統。
  3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使一第二等化器隨著該第一等化器收斂。
  3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等化器與該第一等化器係相同的。
  4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收歛係回應該第二等化器至少滿足該時序性能而發生。
  4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收歛係回應該信號沒有被額外延遲而發生。
  4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使該第一等化器及該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收歛。
  4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組合該第一等化器及第二等化器的分支值,以產生一比較量。
  4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該比較量選擇一調變及編碼方法。
  4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根據該比較量對該調變及編碼方法進行檢索。
  4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
    藉由評估移除前饋延遲級的影響來縮減該第一等化器的時域。
TW108141413A 2018-11-14 2019-11-14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TW2020296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67216P 2018-11-14 2018-11-14
US62/767,216 2018-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659A true TW202029659A (zh) 2020-08-01

Family

ID=7073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413A TW202029659A (zh) 2018-11-14 2019-11-14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343126B2 (zh)
EP (1) EP3881510A4 (zh)
JP (1) JP2022507569A (zh)
CN (1) CN113302889A (zh)
BR (1) BR112021009389A2 (zh)
CA (1) CA3119987A1 (zh)
DE (1) DE112019005705T5 (zh)
GB (1) GB2593645B (zh)
TW (1) TW202029659A (zh)
WO (1) WO202010282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1698B (en) 2017-10-02 2022-12-07 Skywave Networks Llc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of an antenna system in a low latency/low data bandwidth link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high latency/high bandwidth link
GB2581702B (en) 2017-10-04 2022-03-02 Skywave Networks Llc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the best frequency for transmission based on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
GB2583228B (en) 2017-11-17 2023-05-03 Skywave Networks Llc Method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transferred via a communications link
TW202029676A (zh) 2018-11-14 2020-08-01 美商天波網路公司 使用可變長度信息之通信系統及方法
EP3881462A4 (en) 2018-11-14 2022-08-17 Skywave Networks LLC FLOW ADAPTATION IN A SKYWAVE SYSTEM
WO2020102826A1 (en) 2018-11-14 2020-05-22 Skywave Networks Llc Low-latency, low-overhead data framing method for capacity-limited delay-sensitive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CN116260521B (zh) * 2023-05-16 2023-08-04 之江实验室 光域信号均衡设备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5518A (en) * 1997-05-01 1999-11-30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ing channels of different latency
US20050201454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alibrating two-tap and multi-tap equaliz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s link
EP2375661B1 (en) * 2005-01-20 2018-09-26 Rambus Inc. High-speed signaling systems with adaptable pre-emphasis and equalization
EP1980072A2 (en) * 2006-01-12 2008-10-15 Agere Systems Inc. Receiver employing non-pilot reference channels for equalizing a received signal
US7646806B2 (en) 2006-07-05 2010-01-12 Zoran Corporation Double equalizer for multi-path rejection
US8467363B2 (en) * 2011-08-17 2013-06-18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radio and antenna system
US9264082B2 (en) * 2012-06-11 2016-02-16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System and algorithm for multipath mitigation
US9210006B2 (en) * 2012-07-09 2015-12-08 Intel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data signal and receiver circuit
JP5288517B1 (ja) 2012-09-24 2013-09-1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高速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US20150101003A1 (en) * 2013-06-18 2015-04-09 Global Invacom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9136938B1 (en) 2014-12-11 2015-09-15 Tesla Wireless Company LL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at uses low latency/low data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high data bandwidth pathways
US20160197669A1 (en) * 2014-12-11 2016-07-07 Tesla Wireless Company LL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at uses low latency/low data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high data bandwidth pathways
CN105826917B (zh) 2015-01-04 2019-10-08 通用电气公司 功率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风力涡轮机发电系统
GB2581698B (en) 2017-10-02 2022-12-07 Skywave Networks Llc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of an antenna system in a low latency/low data bandwidth link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high latency/high bandwidth link
BR112020006825A2 (pt) 2017-10-03 2020-10-06 Skywave Networks Llc método e sistema de pré-condicionar sinais transmitidos
CA3114578A1 (en) 2017-10-04 2019-04-11 Skywave Networks Llc Handling signals received on paths with differing numbers of hops
GB2581699B (en) 2017-10-04 2022-08-31 Skywave Networks Llc Adjusting transmissions based on direct sensing of the ionosphere
GB2581702B (en) 2017-10-04 2022-03-02 Skywave Networks Llc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the best frequency for transmission based on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
EP3698501A4 (en) * 2017-10-20 2021-08-11 Skywave Networks LLC SYSTEM FOR MANAGING A FIBER RETURN CHANNEL MODEM
CN111512588A (zh) 2017-10-24 2020-08-07 天波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在广播和数据传送模式之间切换时的时钟同步
CN111566951A (zh) 2017-10-25 2020-08-21 天波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传送元数据的模糊逻辑
JP2021501514A (ja) 2017-10-25 2021-01-14 スカイウェイブ・ネットワークス・エルエルシー 無人機を利用する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GB2583228B (en) 2017-11-17 2023-05-03 Skywave Networks Llc Method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transferred via a communications link
EP3881462A4 (en) 2018-11-14 2022-08-17 Skywave Networks LLC FLOW ADAPTATION IN A SKYWAVE SYSTEM
WO2020102826A1 (en) 2018-11-14 2020-05-22 Skywave Networks Llc Low-latency, low-overhead data framing method for capacity-limited delay-sensitive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TW202029676A (zh) 2018-11-14 2020-08-01 美商天波網路公司 使用可變長度信息之通信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2824A3 (en) 2020-06-18
DE112019005705T5 (de) 2021-10-28
US20230085690A1 (en) 2023-03-23
CN113302889A (zh) 2021-08-24
BR112021009389A2 (pt) 2021-08-10
GB202108477D0 (en) 2021-07-28
EP3881510A4 (en) 2022-08-17
US20200328919A1 (en) 2020-10-15
WO2020102824A2 (en) 2020-05-22
US11876653B2 (en) 2024-01-16
EP3881510A2 (en) 2021-09-22
GB2593645B (en) 2023-09-06
CA3119987A1 (en) 2020-05-22
US11343126B2 (en) 2022-05-24
GB2593645A (en) 2021-09-29
JP2022507569A (ja)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29659A (zh) 使用輔助通道之低等待時間通道等化
TW202031000A (zh) 在天波系統中之齒輪轉換
US11309996B2 (en) Low-latency, low-overhead data framing method for capacity-limited delay-sensitive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US1192397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here message length is assigned based on message preference
CN111492609A (zh) 光纤反向信道调制解调器管理系统
BR112020006919A2 (pt) técnica para selecionar a melhor frequência para transmissão com base na mudança das condições atmosféri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