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8220A - 阻燃劑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阻燃劑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8220A
TW202028220A TW108101630A TW108101630A TW202028220A TW 202028220 A TW202028220 A TW 202028220A TW 108101630 A TW108101630 A TW 108101630A TW 108101630 A TW108101630 A TW 108101630A TW 202028220 A TW202028220 A TW 2020282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omponent
mixture
acid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0717B (zh
Inventor
艾爾克 史高洛瑟
賽巴斯坦 荷洛德
大衛 寇斯理
約翰 威廉斯
安德魯 班弗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科萊恩塑料和塗料公司
英商威姆寶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科萊恩塑料和塗料公司, 英商威姆寶萊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科萊恩塑料和塗料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1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07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8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8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71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混合物,其含有 至少一種有機次膦酸鹽作為組分A,及 至少一種鹼金屬錫酸鹽(M’2 SnO3 )、鹼金屬羥基錫酸鹽(M’2 Sn(OH)6 )、鹼土金屬錫酸鹽(M”SnO3 )及/或鹼土金屬羥基錫酸鹽(M”Sn(OH)6 )作為組分B。 本發明亦關於此種混合物之用途。

Description

阻燃劑混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非腐蝕性阻燃劑混合物及其用途。
特別是就熱塑性聚合物而言,次膦酸之鹽(次膦酸鹽)已證實為有效的阻燃劑添加劑(DE-A-2252258及DE-A-2447727)。次膦酸鈣及次膦酸鋁已描述為其活性於聚酯中特別有效,以及對於聚合物模製組成物的工程性質之負面影響小於例如鹼金屬鹽(EP-A-0699708)。此外,已發現次膦酸鹽與某些含氮化合物的增效組合比次膦酸鹽本身更有效地於橫跨整體聚合物範圍中作為阻燃劑(PCT/EP97/01664以及DE-A-19734437及DE-A-19737727)。
DE-A-19614424描述於聚酯及聚醯胺中與氮增效劑聯合的次膦酸鹽。DE-A-19933901描述與多磷酸三聚氰胺(melamine polyphosphate)組合之次膦酸鹽作為用於聚酯及聚醯胺的阻燃劑。然而,於使用該等極有效的阻燃劑時,會有部分聚合物降解以及還有聚合物變色之實例,尤其是於高於300℃之加工溫度下,以及會有於熱濕條件之下貯存時風化的實例。
熱塑性塑膠主要係呈熔體(melt)加工。幾乎沒有任何塑膠在曝露於熱與剪切之下能承受結構及物理狀態的相關變化而不經歷化學結構改變。其結果會是交聯、氧化、分子量變化,以及因此發生的物理及技術性質變化。為了減少聚合物於加工期間的負擔,根據所討論之塑膠添加不同的添加劑。
經由使用阻燃劑,可能使熔體加工期間進一步去安定。阻燃劑必須經常以高比率添加以確保塑膠有根據國際標準的充分阻燃性。高溫下之阻燃性效果所需的阻燃劑之化學反應性會造成彼等負面影響塑膠的加工安定性。例如,會增加聚合物降解、交聯反應、排氣(outgassing)或變色。
併入阻燃劑,特別是併入次膦酸鹽,會造成加工機械諸如例如擠出機及射出成形機的磨損增加。特別受到影響的部件為混煉及/或射出成形期間之塑化(plastifying)單元之金屬部件以及模的金屬部件。聚合物之加工溫度愈高,則磨損會發生的速率愈大。
一般而言,硬質填料(諸如玻璃纖維)連同消除腐蝕性產品(例如,來自阻燃劑)導致工具之金屬表面的磨損。視金屬表面的材料品質以及視所使用之塑膠而定,該磨損使得必須相對頻繁更換輸送單元中之加熱套管、輸送螺桿、及射出模具。由於玻璃纖維強化熱塑性聚合物具有研磨性,保護輸送螺桿以免腐蝕的可能性有限,原因係高度抗腐蝕鋼不具加工玻璃纖維強化聚合物所需的硬度。
根據DIN EN ISO 8044之腐蝕為金屬與其環境之間的物理化學相互作用,可能的結果是造成金屬性質改變,因而相當程度地損害該金屬之功能、環境或該金屬形成一部分的技術系統。
WO-A-2009/109318描述製造阻燃性、非腐蝕性以及可容易流動之聚醯胺及聚酯模製組成物的方法。可使用各式添加劑以減少但非防止阻燃劑所造成的腐蝕及/或磨損。
US-A-2010/0001430描述具有錫酸鋅之阻燃聚醯胺,其展示大幅降低之腐蝕性。儘管如此,此處仍可測得一定磨損水準。
DE-A-102010048025描述用於熱塑性聚合物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其展現高阻燃性並具有良好機械性質,同時展現不因聚合物降解及分解反應而變色或風化。注意到該阻燃劑/安定劑組合展現低度腐蝕。
於DE-A-02015004662中,描述用於製造含有次膦酸鹽、增效劑及無機鋅化合物之阻燃性且非腐蝕性聚醯胺化合物。該發明的缺點尤其在於在高溫下加工之聚醯胺出現。安定及抗腐蝕效果受限及/或發生模製化合物變色成棕黑色。
市場需要在生態毒性(eco-toxicity)法規內之安定且非腐蝕性經阻燃化合物。愈來愈多的應用能使用必須經阻燃且非腐蝕性以及可經所有色彩著色的高溫聚合物。
因此,本發明目的係提供不含鹵素、展現高安定性、良好機械性質以及無可測量腐蝕及於加工時無導致變色之反應的經阻燃聚合物。
此目的係經由使用二烷基次膦酸之鹽(組分A)與經選擇金屬錫酸鹽(組分B)之混合物獲致。該混合物亦可含有另外的組分。
因此本發明之標的為含有下列之混合物: 至少一種有機次膦酸鹽作為組分A,及 至少一種鹼金屬錫酸鹽(M’2 SnO3 )、鹼金屬羥基錫酸鹽(M’2 Sn(OH)6 )、鹼土金屬錫酸鹽(M”SnO3 )及/或鹼土金屬羥基錫酸鹽(M”Sn(OH)6 )作為組分B。
該混合物中,較佳係M’為Na或K中之一者,以及M”為Mg、Ca或Ba中之一者。
較佳的,至少一種有機次膦酸鹽對應於式(I)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R1 ,R2 係相同或不同,且各為H、直鏈或支鏈C1 -C18 烷基、C6 -C18 芳基、C7 -C18 芳基烷基或C7 -C18 烷基芳基,或R1 和R2 彼此形成一或多個環, M         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K及/或經質子化之氮鹼; m          為1至4。
較佳的,R1 、R2 係相同或不同,且各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異戊基)、3-甲基丁-2-基、2-甲基丁-2-基、2,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環戊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環己基乙基、苯基、苯乙基、甲苯基及/或甲苯基乙基。
較佳的,於式(I)中,M為鈣、鋁、鋅、鈦或鐵離子。
較佳的,組分B具有20至200 m2/g BET之表面積。
較佳的,該混合物含有40至99.9重量%之組分A及0.1至60重量%之組分B。
更佳的,該混合物含有70至99.9重量%之組分A及0.1至30重量%之組分B。特別是,該混合物含有90至99.5重量%之組分A及0.5至10重量%之組分B。
較佳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之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含有0至79.9重量%之含氮及/或含有包含具有式(II)之亞磷酸之鹽的磷/氮及/或含磷增效劑或阻燃劑作為另外的組分C: [HP(=O)O2 ]2- M’’’m+ (II) 其中 M’’’ 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及/或K; 0至3重量%之亞膦酸鹽(phosphonite)或亞膦酸鹽和亞磷酸鹽(phosphite)之混合物作為另外的組分D; 0至3重量%之通常具有C14 至C40 鏈長的長鏈脂族羧酸(脂肪酸)之酯或鹽作為另外的組分E, 該等組分之總和始終為100重量%;以及 0至20重量%之短鏈聚合(telomeric)次膦酸鹽作為另外的組分F。
較佳的,該混合物包含 40至98.9重量%之組分A, 1至39.9重量%之組分B, 0.1至59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更佳的,該混合物包含 50至94.5重量%之組分A, 5至39.5重量%之組分B, 0.5至45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更佳的,該混合物包含 60至94重量%之組分A, 5至30重量%之組分B, 1至35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最佳的,該混合物包含 60至89.7重量%之組分A, 5至20重量%之組分B, 5至20重量%之組分C, 0.1至2重量%之組分D,及 0.1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1至20重量%之組分F。
較佳的,於本發明之混合物中,組分C包含亞磷酸與鋁化合物之反應產物。
較佳的,組分C包含亞磷酸鋁[Al(H2 PO3 )3 ]、次生亞磷酸鋁[Al2 (HPO3 )3 ]、鹼式亞磷酸鋁[Al(OH)(H2 PO3 )2 *2aq]、亞磷酸鋁四水合物[Al2 (HPO3 )3 *4aq]、膦酸鋁(aluminum phosphonate)、Al7 (HPO3 )9 (OH)6 (1,6-己二胺)1.5 *12H2 O、Al2 (HPO3 )3 *xAl2 O3 *nH2 O (其中x = 1 - 2.27以及n = 1 - 50)及/或Al4 H6 P16 O18 ,或包含式(III)、(IV)及/或(V)之亞磷酸鋁,其中 式(III)包含: Al2 (HPO3 )3 x (H2 O)q 以及 q    為0至4; 式(IV)包含   Al2.00 Mz (HPO3 )y (OH)v x (H2 O)w 以及 M   為鹼金屬離子, z     為0.01至1.5, y    為2.63至3.5, v    為0至2,以及 w    為0至4; 式(V)包含    Al2.00 (HPO3 )u (H2 PO3 )t x (H2 O)s ,以及 u    為2至2.99,以及 t     為2至0.01,以及 s     為0至4, 或者該亞磷酸鋁包含式(III)之亞磷酸鋁與難溶性鋁鹽及無氮外來離子之混合物;式(IV)之亞磷酸鋁與鋁鹽之混合物;式(IV)至(V)之亞磷酸鋁與亞磷酸鋁[Al(H2 PO3 )3 ]之混合物、與次生亞磷酸鋁[Al2 (HPO3 )3 ]之混合物、與鹼式亞磷酸鋁[Al(OH)(H2 PO3 )2 *2aq]之混合物、與亞磷酸鋁四水合物[Al2 (HPO3 )3 *4aq]之混合物、與膦酸鋁之混合物、與Al7 (HPO3 )9 (OH)6 (1,6-己二胺)1.5 *12H2 O之混合物、與Al2 (HPO3 )3 *xAl2 O3 *nH2 O (其中x = 1 - 2.27以及n = 1 - 50 )之混合物及/或與Al4 H6 P16 O18 之混合物。
較佳的,組分C包含三聚氰胺之縮合產物及/或三聚氰胺與多磷酸之反應產物及/或三聚氰胺之縮合產物與多磷酸之反應產物、或其混合物;或者包含蜜勒胺(melem)、蜜白胺(melam)、蜜隆胺(melon)、焦磷酸二(三聚氰胺)、多磷酸三聚氰胺、多磷酸蜜勒胺、多磷酸蜜白胺、多磷酸蜜隆胺及/或其混合聚鹽;或者包含式(NH4 )y H3-y PO4 及/或(NH4 PO3 )z (其中y為1至3以及z為1至10000)之含氮磷酸鹽。
較佳的,亞膦酸鹽(組分D)具有以下通式 R-[P(OR1 )2 ]m (VI) 其中 R    為單價或多價脂族、芳族或雜芳族有機基,以及 R1 為結構(VII)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3
或兩個基R1 形成結構(VIII)之橋聯基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 A    為直接鍵、O、S、C1 -C18 伸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18 亞烷基(直鏈或支鏈), 其中 R2 於各次出現時獨立為C1 -C12 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12 烷氧基及/或C5 -C12 環烷基,以及 n    為0至5,以及 m    為1至4。
較佳的,組分E包含具有14至40個碳原子之長鏈脂肪酸的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鋁鹽及/或鋅鹽及/或具有14至40個碳原子之長鏈脂肪酸與多元醇(諸如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及/或新戊四醇)之反應產物。
短鏈聚合次膦酸(組分F)較佳為下列之金屬鹽:乙基丁基次膦酸、二丁基次膦酸、乙基己基次膦酸、丁基己基次膦酸、乙基辛基次膦酸、第二丁基乙基次膦酸、1-乙基丁基-丁基次膦酸、乙基-1-甲基戊基-次膦酸、二-第二丁基次膦酸(二-1-甲基-丙基次膦酸)、丙基-己基次膦酸、二己基次膦酸、己基-壬基次膦酸、丙基-壬基次膦酸、二壬基次膦酸、二丙基次膦酸、丁基-辛基次膦酸、己基-辛基次膦酸、二辛基次膦酸、乙基環戊基乙基次膦酸、丁基環戊基乙基次膦酸、乙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丁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乙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苯乙基次膦酸、乙基4-甲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4-甲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環戊基次膦酸、丁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丁苯基次膦酸、乙基4-甲苯基次膦酸及/或丁基4-甲苯基次膦酸,以及其中該金屬為Mg、Ca、Al、Sb、Sn、Ge、Ti、Fe、Zr、Zn、Ce、Bi、Sr、Mn、Li、Na及/或K之群組中的最少一者。
本發明亦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之一或多項之混合物的用途,其係作為黏合劑;作為環氧樹脂、聚胺甲酸酯或不飽和聚酯樹脂之固化中的交聯劑或催速劑(accelerator);作為聚合物安定劑、作為農作物保護組成物、作為螫合劑、作為礦油添加劑、作為抗腐蝕劑、用於清洗及清潔組成物應用、以及用於電子裝置應用。
本發明亦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之至少一項之混合物的用途,其係作為阻燃劑,尤其是作為透明塗層及膨脹型塗層之阻燃劑、作為木材及其他纖維素產品之阻燃劑、作為聚合物之反應性或非反應性阻燃劑、用於製造阻燃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用於製造阻燃性聚合物模製品及/或用於藉由浸漬使聚酯及純纖維素織物及混紡纖維素織物具有阻燃性、以及作為增效劑(synergist)。
本發明亦包含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包含0.5至45重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至少一項之混合物、55至99.5重量%之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或其混合物、0至55重量%之添加劑及0至55重量%之填料或強化材料,其中該等組分之總和為100重量%。
較佳的,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包含1至30重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至少一項之混合物、10至95重量%之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或其混合物、2至30重量%之添加劑及2至30重量%之填料或強化材料,其中該等組分之總和為100重量%。
較佳的,於此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之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中,該聚合物包含聚酯、聚醯胺、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聚胺甲酸酯、熱塑性聚酯彈性體、苯乙烯系(styrenic)、多酮(polyketone)、聚烯烴、聚丙烯酸酯及/或包含聚醯胺或聚酯之聚合物摻合物或其他摻合物;以及以環氧化物、丙烯酸酯、乙烯基酯、不飽和聚酯及/或酚醛樹脂(phenolic)為主之熱固性聚合物。
至少,本發明涵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25項中之一或多項之阻燃性塑膠模製組成物、膜、長絲(filament)、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係用在或用於下列:連接器、配電器中之電源受潮部件(power wetted part in current distributor;RCCB)、板、封裝化合物、電源連接器、斷路器、燈殼、LED殼、冷凝器殼、捲線軸及風扇、保護接點、連接器、用於電路板中/上、連接器之罩殼、纜線、撓性電路板、行動電話之充電器、引擎蓋、紡織品塗層、呈用於電器/電子部門之組件形式的模製品,特別是用於印刷電路板之部件、殼、膜、纜線、開關、配電板、繼電器、電阻器、電容器、線圈、燈、二極體、LED、電晶體、連接器、控制器、記憶體及感測器,呈大面積組件形式,特別是用於櫥櫃之殼部件,及呈具有複雜幾何形狀之精巧設計的組件形式。
有機次膦酸鹽(phosphinic acid salt)對應於式(I),亦稱為次膦酸鹽(phosphinate),於先前技術已為人知。就本發明而言,以短鏈二烷基次膦酸鹽為佳,尤其是二乙基次膦酸之鋁鹽。
根據本發明之混合物可用於不同塑膠及聚合物。
該塑膠較佳為以下類型之熱塑性聚合物:高衝擊聚苯乙烯、聚苯醚、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以及以下類型之摻合物或聚合物摻合物: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PC/ABS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PPE/HIPS (聚苯醚/HI聚苯乙烯)塑膠。 該塑膠更佳為聚醯胺、聚酯、熱塑性聚酯彈性體及PPE/HIPS摻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係源自下列群組:熱塑性聚合物,諸如聚酯、聚苯乙烯、聚醯胺、多酮或聚胺甲酸酯及/或熱固性聚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單烯烴及二烯烴之聚合物,例如聚丙烯、聚異丁烯、聚丁烯-1、聚-4-甲基戊烯-1、聚異戊二烯或聚丁二烯之聚合物;以及環烯烴之加成聚合物,例如環戊烯或降莰烯的加成聚合物;以及聚乙烯(其可視情況經交聯),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高莫耳質量聚乙烯(HDPE-HMW)、高密度超高莫耳質量聚乙烯(HDPE-UHMW)、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支鏈低密度聚乙烯(BLDPE)、及其混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單烯烴及二烯烴彼此或與其他乙烯基單體之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其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之混合物、丙烯-丁烯-1共聚物、丙烯-異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甲基戊烯共聚物、乙烯-庚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二烯共聚物、異丁烯-異戊二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與一氧化碳之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其鹽(離子聚合物(ionomer))、以及乙烯與丙烯以及二烯(諸如己二烯、二環戊二烯或亞乙基降莰烯)之三元共聚物;以及此等共聚物彼此的混合物,例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L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L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LL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以及交替或雜亂(random)聚烯/一氧化碳共聚物及其與其他聚合物(例如聚醯胺)的混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烴樹脂(例如C5 -C9 ),包括其氫化改質物(例如膠黏劑樹脂)及聚烯及澱粉之混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苯乙烯(聚苯乙烯143E (BASF)、聚-(對甲基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
該聚合物較佳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與二烯或丙烯酸系衍生物之共聚物,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烷酯及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烷酯、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和其他聚合物之更耐衝擊混合物,例如聚丙烯酸酯、二烯聚合物或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以及苯乙烯之嵌段共聚物,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或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
該聚合物較佳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之接枝共聚物,例如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接枝於聚丁二烯-苯乙烯或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之苯乙烯、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及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及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丙烯腈及順丁烯二酸酐或順丁烯二醯亞胺;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及順丁烯二醯亞胺、接枝於聚丁二烯之苯乙烯及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接枝於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之苯乙烯及丙烯腈、接枝於聚丙烯酸烷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烷酯之苯乙烯及丙烯腈、接枝於丙烯酸酯-丁二烯共聚物之苯乙烯及丙烯腈、及其混合物,如已知為例如ABS、MBS、ASA或AES聚合物。
該苯乙烯聚合物較佳為相當粗孔發泡體,諸如EPS (膨脹聚苯乙烯),例如Styropor (BASF)及/或具有相對細孔之發泡體,諸如XPS (擠出剛性聚苯乙烯發泡體),例如Styrodur® (BASF)。較佳係聚苯乙烯發泡體,例如Austrotherm® XPS、Styrofoam® (Dow Chemical)、Floormate® 、Jackodur® 、Lustron® 、Roofmate® 、Styropor® 、Styrodur® 、Styrofoam® 、Sagex® 及Telgopor® 。 該聚合物較佳為鹵化聚合物,例如聚氯平、氯橡膠及異丁烯-異戊二烯之氯化及溴化共聚物(鹵基丁基橡膠)、氯化或氯磺化聚乙烯、乙烯及氯化乙烯之共聚物、表氯醇均聚物及共聚物,尤其是鹵化乙烯基化合物之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諸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或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
該聚合物較佳為衍生自α,β-不飽和酸及其衍生物之聚合物,諸如經丙烯酸丁酯衝擊改質之聚丙烯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醯胺及聚丙烯腈,以及上述單體彼此或與其他不飽和單體之共聚物,諸如例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丙烯酸烷酯共聚物、丙烯腈-丙烯酸烷氧基烷酯共聚物、丙烯腈-鹵乙烯共聚物或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烷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衍生自不飽和醇及胺或其醯基衍生物或縮醛之聚合物,諸如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硬脂酸乙烯酯、聚苯甲酸乙烯酯或聚順丁烯二酸乙烯酯、聚乙烯丁醛、聚酞酸烯丙酯、聚烯丙基三聚氰胺;及其與烯烴之共聚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環醚之均聚物及共聚物,諸如聚烷二醇、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或其與雙環氧丙基醚之共聚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縮醛,諸如聚甲醛、以及含有例如環氧乙烷之共聚單體的聚甲醛;經熱塑性聚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MBS改質的聚縮醛。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苯醚及聚苯硫醚及其與苯乙烯聚合物或聚醯胺之混合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衍生自聚醚、聚酯、及具有兩個末端羥基之聚丁二烯的聚胺甲酸酯以及脂族或芳族聚異氰酸酯、及其前驅物。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醯胺及共聚醯胺,其衍生自二胺及二羧酸,及/或衍生自胺基羧酸或對應之內醯胺,諸如耐綸2/12、耐綸4 (聚-4-胺基丁酸,Nylon® 4,得自DuPont)、耐綸4/6 (聚(四亞甲己二醯胺)),Nylon® 4/6,得自DuPont)、耐綸6 (聚己內醯胺、聚-6-胺基己酸,Nylon® 6 (得自DuPont)、Akulon® K122 (得自DSM);Zytel® 7301 (得自DuPont);Durethan® B 29 (得自Bayer))、耐綸6/6 ((聚(N,N’-六亞甲基己二醯胺),Nylon® 6/6 (得自DuPont)、Zytel® 101 (得自DuPont);Durethan® A30、Durethan® AKV、Durethan® AM (得自Bayer);Ultramid® A3 (得自BASF))、耐綸6/9 (聚(六亞甲基壬醯胺),Nylon® 6/9,得自DuPont)、耐綸6/10 (聚(六亞甲基癸二醯胺),Nylon® 6/10,得自DuPont)、耐綸6/12 (聚(六亞甲基十二烷二醯胺),Nylon® 6/12,得自DuPont)、耐綸6/66 (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共-己內醯胺),Nylon® 6/66,得自DuPont)、耐綸7 (聚-7-胺基庚酸,Nylon® 7,得自DuPont)、耐綸7,7 (聚七亞甲基庚二醯胺,Nylon® 7,7,得自DuPont)、耐綸8 (聚-8-胺基辛酸,Nylon® 8,得自DuPont)、耐綸8,8 (聚八亞甲基辛二醯胺,Nylon® 8,8,得自DuPont)、耐綸9 (聚-9-胺基壬酸,Nylon® 9,得自DuPont)、耐綸9,9 (聚九亞甲基壬二醯胺,Nylon® 9,9,得自DuPont)、耐綸10 (聚-10-胺基癸酸,Nylon® 10,得自DuPont)、耐綸10,9 (聚(十亞甲基壬二醯胺),Nylon® 10,9,得自DuPont)、耐綸10,10 (聚十亞甲基癸二醯胺,Nylon® 10,10,得自DuPont)、耐綸11 (聚-11-胺基十一酸,Nylon® 11,得自DuPont)、耐綸12 (聚月桂基內醯胺,Nylon® 12 (得自DuPont)、Grillamid® L20 (得自Ems Chemie))、衍生自間二甲苯、二胺及己二酸之芳族聚醯胺;從六亞甲基二胺及異酞酸及/或對酞酸製備之聚醯胺(聚六亞甲基異酞醯胺、聚六亞甲基對酞醯胺)、及視情況的彈性體作為改質劑,例如聚-2,4,4-三甲基六亞甲基對酞醯胺或聚間伸苯基異酞醯胺;上述聚醯胺與聚烯烴、烯烴共聚物、離子聚合物、或化學鍵結或接枝之彈性體之嵌段共聚物;或與聚醚之嵌段共聚物,例如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伸丁二醇之嵌段共聚物。此外,經乙烯-丙烯-二烯橡膠(EPDM)改質或經ABS改質之聚醯胺或共聚醯胺;以及在處理期間縮合之聚醯胺(「RIM聚醯胺系統」)。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脲、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polyamidimide)、聚醚醯亞胺、聚酯醯亞胺、聚乙內醯脲、及聚苯并咪唑。
該聚合物較佳為從二羧酸及二醇衍生及/或從羥基羧酸或對應之內酯衍生的聚酯,諸如聚對酞酸乙二酯、聚對酞酸丁二酯(Celanex® 2500、Celanex® 2002,得自Celanese;Ultradur® ,得自BASF)、聚-1,4-二羥甲基環己烷對酞酸酯、聚羥基苯甲酸酯、以及衍生自具有末端羥基之聚醚的嵌段聚醚酯;以及經聚碳酸酯或MBS改質之聚酯。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碳酸酯及聚酯碳酸酯。
該聚合物較佳為聚碸、聚醚碸、及聚醚酮;一方面衍生自醛,及另一方面衍生自酚、脲或三聚氰胺之經交聯聚合物,諸如酚-甲醛、脲-甲醛及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乾燥及非乾燥醇酸樹脂。
該聚合物較佳為不飽和聚酯樹脂,其係衍生自飽和及不飽和二羧酸與多元醇並以乙烯基化合物作為交聯劑之共聚酯,以及其經鹵化之阻燃性改質物。
該聚合物較佳包含可交聯丙烯酸系樹脂,其係衍生自經取代之丙烯酸酯,例如衍生自環氧基丙烯酸(epoxy acrylate)酯、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聚酯丙烯酸酯。 較佳的,該聚合物為與三聚氰胺樹脂、脲樹脂、異氰酸酯、三聚異氰酸酯、聚異氰酸酯或環氧樹脂交聯之醇酸樹脂、聚酯樹脂及丙烯酸酯樹脂。
該聚合物較佳為衍生自脂族、環脂族、雜環或芳族環氧丙基化合物之經交聯環氧樹脂,例如雙酚A二環氧丙基醚、雙酚F二環氧丙基醚之產物,其係利用慣用硬化劑,例如酐或胺,在有或無催速劑之下交聯。
該聚合物較佳為上述聚合物之混合物(聚摻合物),例如,PP/EPDM (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橡膠)、聚醯胺/EPDM或ABS (聚醯胺/乙烯-丙烯-二烯橡膠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EVA (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PVC/ABS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MBS (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PC/ABS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BTP/ABS (聚對酞酸丁二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SA (聚碳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PC/PBT (聚碳酸酯/聚對酞酸丁二酯)、PVC/CPE (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PVC/丙烯酸酯(聚氯乙烯/丙烯酸酯)、POM/熱塑性PUR (聚甲醛/熱塑性聚胺甲酸酯)、PC/熱塑性PUR (聚碳酸酯/熱塑性聚胺甲酸酯)、POM/丙烯酸酯(聚甲醛/丙烯酸酯)、POM/MBS (聚甲醛/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PPO/HIPS (聚苯醚/高衝擊聚苯乙烯)、PPO/PA 6,6 (聚苯醚/耐綸6,6)及共聚物、PA/HDPE (聚醯胺/高密度聚乙烯)、PA/PP (聚醯胺/聚乙烯)、PA/PPO (聚醯胺/-聚苯醚)、PBT/PC/ABS (聚對酞酸丁二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及/或PBT/PET/PC (聚對酞酸丁二酯/聚對酞酸乙二酯/聚碳酸酯)。
較佳係在塑膠模製組成物中使用總量以該塑膠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為2至50重量%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
特佳係在塑膠模製組成物中使用總量以該塑膠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為10至30重量%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
最後,本發明亦關於聚合物成形體、膜、線(thread)及纖維,其各包含根據本發明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
該聚合物成形體、膜、線及纖維為高衝擊聚苯乙烯、聚苯醚、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以及下列類型之摻合物或聚合物摻合物: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PC/ABS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醯胺、聚酯及/或ABS。
更佳的,該聚合物包含一或多種已對其提供填料及/或強化劑之聚醯胺。
該聚醯胺較佳呈模製品、膜、長絲(filament)及/或纖維形式。
本發明用途較佳包含下列之組成物: 30至93重量%之聚醯胺 2至40重量%之複數種組分A)至E)的混合物 5至50重量%之填料及/或強化劑 0至40重量%之其他添加物。
令人意外的是,已發現根據本發明之二烷基次膦酸之鹽及鹼土金屬錫酸鹽的組合展現高阻燃性並組合上模製組成物的經改良加工安定性而不會變色。本技術中迄今尚未描述至此種程度之防止腐蝕而無變色反應的效果。
較佳的,組分D)包含亞膦酸鹽或亞膦酸鹽和亞磷酸鹽之混合物。
較佳的亞磷酸之鹽(組分C))為難溶或不溶於水之鹽。 特佳的亞磷酸之鹽為鋁鹽、鈣鹽、及鋅鹽。
更佳的,組分C)為亞磷酸與鋁化合物之反應產物。
較佳者為CAS編號15099-32-8、119103-85-4、220689-59-8、56287-23-1、156024-71-4、71449-76-8、及15099-32-8之亞磷酸鋁。
較佳者為以下類型之亞磷酸鋁:Al2 (HPO3 )3 * 0.1 - 30 Al2 O3 * 0 - 50 H2 O,更佳為Al2 (HPO3 )3 * 0.2 - 20 Al2 O3 * 0 - 50 H2 O,極佳為Al2 (HPO3 )3 * 1 - 3 Al2 O3 * 0 - 50 H2 O。
較佳者為亞磷酸鋁和氫氧化鋁之混合物,其組成為5至95重量% Al2 (HPO3 )3 *nH2 O和95至5重量% Al(OH)3 ,更佳為10至90重量% Al2 (HPO3 )3 *nH2 O和90至10重量% Al(OH)3 ,極佳為35至65重量% Al2 (HPO3 )3 *nH2 O和65至35重量% Al(OH)3 ,且於各情況下n = 0至4。
亞磷酸鋁較佳具有0.2至100 μm之粒度。
較佳之亞磷酸鋁藉由鋁源與磷源以及視需要之模板,於溶劑中於20至200℃下反應多達四天期間而慣常製造。為此,將鋁源和磷源混合,於熱液條件之下或於回流下加熱,以及藉由過濾分離固體,予以清洗並乾燥。
較佳之鋁源為異丙氧化鋁、硝酸鋁、氯化鋁、氫氧化鋁(即,擬水鋁石)。
較佳之磷源為亞磷酸、(酸式)亞磷酸鋁、鹼金屬亞磷酸鹽或鹼土金屬亞磷酸鹽。
較佳之鹼金屬亞磷酸鹽為亞磷酸二鈉、亞磷酸二鈉水合物、亞磷酸三鈉、亞磷酸氫鉀。
較佳之亞磷酸二鈉水合物為得自Brüggemann之Brüggolen® H10。
較佳之模板為1,6-己二胺、胍碳酸鹽或氨。
較佳之鹼土金屬亞磷酸鹽為亞磷酸鈣。
鋁對磷對溶劑的較佳比率為1:1:3.7至1:2.2:100莫耳。鋁對模板之比率為1:0至1:17莫耳。
反應溶液之較佳pH為3至9。
較佳之溶劑為水。
組分B較佳為錫酸鈣、羥基錫酸鈣、錫酸鎂、羥基錫酸鎂或其摻合物。
適用之組分C亦為式(IX)至(XIV)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 R5 至R7 為氫;C1 -C8 烷基;C5 -C16 環烷基或C5 -C16 烷基環烷基,可能經羥基或經C1 -C4 羥烷基官能基取代;C2 -C8 烯基;C1 -C8 烷氧基、C1 -C8 醯基、C1 -C8 醯氧基;C6 -C12 芳基或C6 -C12 芳基烷基;-OR8 及-N(R8 )R9 ;以及N-脂環族基或N-芳族基, R8 為氫;C1 -C8 烷基;C5 -C16 環烷基或C5 -C16 烷基環烷基,可能經羥基或經C1 -C4 羥烷基官能基取代;C2 -C8 烯基;C1 -C8 烷氧基、C1 -C8 醯基、C1 -C8 醯氧基或C6 -C12 芳基或C6 -C12 芳基烷基, R9 至R13 為如R8 之相同基團,以及-O-R8 , m及n彼此獨立地為1、2、3或4, X    為能與三𠯤化合物形成加成物之酸; 或為三聚異氰酸參(羥基乙)酯與芳族多羧酸之寡聚酯。 特別適用之組分C為苯并胍胺(benzoguanamine)、三聚異氰酸參(羥基乙酯)、尿囊素、乙炔脲(glycoluril)、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及/或胍。
較佳的,式(I)及(II)中之M為鈣、鋁或鋅。
經質子化之氮鹼較佳意指氨、三聚氰胺、三乙醇胺之經質子化鹼,尤其是NH4 +
適用之次膦酸鹽係描述於PCT/WO97/39053,其係明確參照。
特佳之次膦酸鹽為次膦酸鋁、次膦酸鈣、及次膦酸鋅。
該申請案中,特佳係,使用與亞磷酸之鹽相同的次膦酸之鹽—換言之,例如一起使用二烷基次膦酸鋁及亞磷酸鋁,或一起使用二烷基次膦酸鋅及亞磷酸鋅。
包含組分A及B以及視情況的C、D、E及F之根據本發明之組合可與諸如例如抗氧化劑、UV吸收劑及光安定之添加劑、金屬減活劑(metal deactivator)、過氧化物破壞化合物、聚醯胺安定劑、鹼性共安定劑(basic costabilizer)、成核劑、填料及強化劑、另外的阻燃劑、以及其他添加物摻合。
適用之抗氧化劑為例如烷基化單酚,例如2,6-二-第三丁基-4-甲苯酚;烷硫基甲苯酚,例如2,4-二辛硫基甲基-6-第三丁苯酚;氫醌及烷基化氫醌,例如2,6-二-第三丁基-4-甲氧苯酚;生育酚,例如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及其混合物(維生素E);羥化硫聯二苯基醚,例如2,2’-硫聯雙(6-第三丁基-4-甲苯酚)、2,2’-硫聯雙(4-辛苯酚)、4,4’-硫聯雙(6-第三丁基-3-甲苯酚)、4,4’-硫聯雙(6-第三丁基-2-甲苯酚)、4,4’-硫聯雙(3,6-二-第二戊苯酚)、二硫化4,4’-雙(2,6-二甲基-4-羥苯基);亞烷基雙酚,例如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甲苯酚);O-苄基化合物、N-苄基化合物及S-苄基化合物,例如3,5,3’,5’-四-第三丁基-4,4’-二羥基二苄醚;羥苄基化丙二酸酯,例如2,2-雙(3,5-二-第三丁基-2-羥苄基)丙二酸二(十八)酯;羥苄基芳族化合物,例如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2,4,6-三甲苯、1,4-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2,3,5,6-四甲苯、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苯酚;三𠯤化合物,例如2,4-雙辛基巰基-6(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胺基)-1,3,5-三𠯤;苄基膦酸酯,例如2,5-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膦酸二甲酯;醯基胺基苯酚、4-羥基月桂醯胺、4-羥基-硬脂醯苯胺(4-hydroxy-stearanilide)、N-(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胺基甲酸辛酯;β-(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之酯;β-(5-第三丁基-4-羥基-3-甲苯基)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之酯;β-(3,5-二環己基-4-羥苯基)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之酯;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之酯;β-(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之醯胺,例如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六亞甲基二胺、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三亞甲基二胺、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肼。
適用之UV吸收劑及光安定劑為例如2-(2’-羥苯基)-苯并三唑,例如2-(2’-羥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羥基二苯甲酮,例如4-羥基、4-甲氧基、4-辛氧基、4-癸氧基、4-十二烷氧基、4-苄氧基、4,2’,4-三羥基、2’-羥基-4,4’-二甲氧基衍生物;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甲酸的酯,例如柳酸4-第三丁基苯酯、柳酸苯酯、柳酸辛基苯酯、二苯甲醯間苯二酚、雙(4-第三丁基苯甲醯)-間苯二酚、苯甲醯間苯二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六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八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甲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酯;丙烯酸酯,例如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乙酯或異辛酯、α-甲氧甲醯基-桂皮酸甲酯、α-氰基-β-甲基-對-甲氧基桂皮酸甲酯或丁酯、α-甲氧甲醯基-對-甲氧基桂皮酸甲酯、N-(β-甲氧甲醯基-β-氰基乙烯基)-2-甲基吲哚啉。
額外的鎳化合物,例如2,2’-硫聯-雙[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之鎳錯合物(諸如1:1或1:2錯合物,視情況具有額外配位基,諸如正丁胺、三乙醇胺或N-環己基二乙二醇胺)、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苄基膦酸一烷酯(諸如甲酯或乙酯)之鎳鹽、酮肟之鎳錯合物,諸如2-羥基-4-甲苯基-十一基酮肟之鎳錯合物、1-苯基-4-月桂醯基-5-羥基吡唑之鎳錯合物(視情況具有額外配位基);空間受阻胺,例如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哌啶)酯;草醯胺,例如4,4’-二辛氧基草醯苯胺;2-(2-羥苯基)-1,3,5-三𠯤,例如2,4,6-參(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𠯤。 適用之金屬減活劑為例如N,N’-二苯基草醯胺、N-柳醛-N’-柳醯肼(N-salicylal-N’-salicyloylhydrazine、N,N’-雙(柳醯基)肼、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肼、3-柳醯基胺基-1,2,4-三唑、雙(亞苄基)-草醯基二醯肼、草醯苯胺(oxanilide)、異酞醯基二醯肼、癸二醯基雙苯基醯肼、N,N’-二醯基己二醯基二醯肼、N,N’-雙(柳醯基)草醯基二醯肼、N,N’-雙(柳醯基)硫代丙醯基二醯肼。
適用之過氧化物破壞化合物為例如β-硫聯二丙酸之酯(例如月桂酯、硬脂酯、肉豆蔻酯或十三酯)、巰基苯并咪唑、2-巰基苯并咪唑之鋅鹽、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鋅、二硫化二(十八基)、肆(β-十二基巰基)-丙酸新戊四醇酯。
適用之聚醯胺安定劑為例如與碘化物及/或磷化合物組合之銅鹽及二價錳之鹽。
適用之鹼性共安定劑為三聚氰胺、聚乙烯吡咯啶酮、二氰二胺、三聚氰酸三烯丙酯、脲衍生物、肼衍生物、胺、聚醯胺、聚胺甲酸酯、高脂肪酸之鹼金屬鹽及鹼土金屬鹽,例如硬脂酸鈣、硬脂酸鋅、二十二烷酸鎂、硬脂酸鎂、蓖麻油酸鈉、棕櫚酸鉀、焦兒茶酸銻(antimony pyrocatecholate)或焦兒茶酸錫(tin pyrocatecholate)。
適用之成核劑為例如4-第三丁基苯甲酸、己二酸及二苯基乙酸。
填料及強化劑包括例如碳酸鈣、矽酸鹽、玻璃纖維、碳纖維、石綿、滑石、高嶺土、雲母、硫酸鋇、金屬氧化物及金屬氫氧化物、碳黑、石墨及其他。
另外的阻燃劑為: 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鋁、氧化鋅、氧化錳、氧化錫、氫氧化鋁、水鋁石、二水滑石(dihydrotalcite)、水鋁鈣石、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鋅、氧化錫水合物、氫氧化錳、硼酸鋅、鹼式矽酸鋅及/或錫酸鋅; 蜜白胺、蜜勒胺、蜜隆胺、焦磷酸二(三聚氰胺)、多磷酸三聚氰胺、多磷酸蜜白胺、多磷酸蜜隆胺及/或多磷酸蜜勒胺及/或其混合聚鹽及/或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銨及/或多磷酸銨; 芳基磷酸鹽、膦酸鹽、次磷酸及/或紅磷之鹽;次磷酸鋁、次磷酸鋅、次磷酸鈣、亞磷酸鈉、一苯基次膦酸及其鹽、二烷基次膦酸及其鹽以及一烷基次膦酸及其鹽、2-羧乙基烷基次膦酸及其鹽、2-羧乙基甲基次膦酸及其鹽、2-羧乙基芳基次膦酸及其鹽、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及其鹽、氧雜-10-磷雜菲(DOPO)及其鹽,以及加成至對苯醌之加成物、或伊康酸及其鹽。
其他添加劑包括例如塑化劑、可膨脹石墨、潤滑劑、乳化劑、顏料、光學增亮劑、阻燃劑、抗靜電劑、及發泡劑。
該等額外添加劑可在添加阻燃劑之前、一起或之後添加至該聚合物。該等添加劑以及阻燃劑可呈固體、溶液或呈熔體、或者以固體或液體混合物形式、或呈母料/濃縮物計量加入。
於亞膦酸鹽中,較佳者為下列自由基: R    為C4 -C18 烷基(直鏈或支鏈)、C4 -C18 伸烷基(直鏈或支鏈)、C5 -C12 環烷基、C5 -C12 伸環烷基、C6 -C24 芳基或C6 -C24 雜芳基、C6 -C24 伸芳基或C6 -C24 伸雜芳基,其亦可具有另外的取代; R1 為結構(VII)或(VIII)之化合物,其中 R2 獨立地為C1 -C8 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8 烷氧基、環己基; A    為直接鍵、O、C1 -C8 伸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8 亞烷基(直鏈或支鏈),以及 n    為0至3 m    為1至3。
於亞膦酸鹽中,特佳者為下列自由基: R    為環己基、苯基、伸苯基、聯苯基及伸聯苯基 R1 為結構(VII)或(VIII)之化合物,其中 R2 獨立地為C1 -C8 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8 烷氧基、環己基 A    為直接鍵、O、C1 -C6 亞烷基(直鏈或支鏈),以及 n    為1至3 m    為1或2。
另外主張者為根據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之化合物與式(XV)之亞磷酸鹽組合的混合物 P(OR1 )3 (XV) 其中R1 係如前文所定義。
根據上述資訊,尤佳者為藉由芳族或雜芳族(諸如苯、聯苯或二苯基醚)與三鹵化磷(較佳為三氯化磷)於夫-夸(Friedel-Crafts)觸媒(諸如氯化鋁、氯化鋅、氯化鐵等)存在下之夫-夸反應,以及與結構(VII)及(VIII)之母料苯酚的後續反應所製備之化合物。明確包括的還有具有亞磷酸鹽之混合物,該等亞磷酸鹽於所陳述反應順序之後自過量三鹵化磷及上述苯酚形成。
從該化合物群組來看,較佳者為繼而為下列結構(XVI)及(XVII)
Figure 02_image011
其中,n可為0或1,以及該等混合物可視情況進一步包含一些比例之化合物(XVIII)或(XIX):
Figure 02_image013
適用之組分E)為通常具有C14 至C40 之鏈長的長鏈脂族羧酸(脂肪酸)之酯或鹽。該等酯為上述羧酸與常用多元醇例如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或新戊四醇的反應產物。上述羧酸之可用的鹽特別包括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或鋁鹽及鋅鹽。
組分E較佳包含硬脂酸之酯或鹽,例如一硬脂酸甘油酯或硬脂酸鈣。
組分E較佳包含褐煤蠟酸與乙二醇之反應產物。
該等反應產物較佳為乙二醇一褐煤蠟酯、乙二醇二褐煤蠟酯、褐煤蠟酸、及乙二醇之混合物。
組分E較佳包含褐煤蠟酸與鈣鹽之反應產物。
反應產物更佳為1,3-丁二醇一褐煤蠟酯、1,3-丁二醇二褐煤蠟酯、褐煤蠟酸、1,3-丁二醇、褐煤酸鈣、及鈣鹽之混合物。
阻燃劑組合中之組分A)及B)的比例實質上視所欲應用領域而定,以及在廣範圍內變動。根據應用領域,阻燃劑組合包含40至99.9重量%之組分A以及0.1至60重量%之組分B。添加0至79.9重量%之組分C,彼此獨立地添加0至3重量%之組分D及E。可添加0至20重量%之範圍內的組分F。
阻燃劑/安定劑組合於聚醯胺模製組成物中之總用量較佳係以聚合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為0.5至45重量%。在該情況下的聚合物之量為55至99.5重量%。
阻燃劑組合於聚合模製組成物中之總用量更佳係以聚合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為1至30重量%。在該情況下的聚合物之量為10至95重量%。
該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及纖維較佳係包含總量以該聚合物含量計為0.5至45重量%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在該情況下的聚合物之量為55至99.5重量%。
該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及纖維更佳係包含總量以該聚合物含量計為1至30重量%之阻燃劑組合。在該情況下的聚合物之量為10至95重量%。
上述添加劑可在廣泛不同處理步驟中引入聚合物中。例如,在聚醯胺之情況下可在聚合物/聚縮合作用早至開始、或結束時或在後續混煉操作中將添加劑混入聚合物熔體中。此外,存在添加劑僅於稍後階段才添加之加工操作。此尤其是在使用顏料或添加劑母料之情況下實施。亦可能滾筒式施加(尤其是粉末狀添加劑之施加)至可能因乾燥操作而溫熱的聚合物丸粒。
本發明最後亦關於製造經阻燃之聚合物模製品之方法,其中本發明之經阻燃聚合物模製組成物係藉由射出成形(例如射出成形機(Aarburg Allrounder型))及壓縮、發泡體射出成形、內部氣體壓力射出成形、吹塑、膜鑄造、壓延、層壓或於升高溫度下塗布而加工以產生經阻燃之聚合物模製品。
較佳的,聚醯胺為胺基酸型及/或二胺二羧酸型聚醯胺。
較佳之聚醯胺為聚醯胺-6及/或聚醯胺66,以及聚酞醯胺。
較佳的,聚醯胺係未改變、有色、經填充、未經填充、經強化、未經強化、或者以其它方式經改質。
實施例
1.   所使用之組分 市售聚合物(丸粒): 聚醯胺6.6 (PA 6.6-GV):Ultramid® A27 (得自BASF, D) 聚酞醯胺(PPA):Vestamid® HT plus M1000及M3000 (得自Evonik, D) 聚對酞酸丁二酯(PBT):Ultradur B4500 (得自BASF, D) 玻璃纖維,PPG HP 3610 EC 10 4.5 mm (得自PPG Ind. Fiber Glass, NL) 硼酸鋅Firebrake® 500,得自Borax, USA 錫酸鋅Flamtard® H及Flamtard® S,得自William Blythe, UK 組分A: 二乙基次膦酸之鋁鹽,下文稱為DEPAL1 具有組分F之組分A: 具有0.1%短鏈聚合物之二乙基次膦酸之鋁鹽,下文稱為DEPAL2 具有2.5%短鏈聚合物之二乙基次膦酸之鋁鹽,下文稱為DEPAL3 組分B: 錫酸鈣,得自William Blythe, UK, 錫酸鎂 錫酸鋇 組分C: 亞磷酸之鋁鹽,下文稱為PHOPAL 多磷酸三聚氰胺(稱為MPP),Melapur® 200(得自BASF, D) 組分D: Sandostab® P-EPQ,得自Clariant GmbH, D Hostanox 010,得自Clariant GmbH, D 組分E: Licowax® E,得自Clariant Produkte (Deutschland) GmbH, D (褐煤蠟酸之酯) 2.   阻燃性聚合模製組成物之製造、加工及試驗
阻燃劑組分係以表中所指定的比率與亞膦酸鹽、潤滑劑及安定劑混合,並經由雙螺桿擠出機(Leistritz ZSE 27/44D)之側入口於260至310℃之溫度下併入PA 6.6中、於300至340℃下併入PPA中、以及於230至260℃下併入PBT中。玻璃纖維係經由第二側入口添加。拉出該經均質化聚合物條、在水浴中冷卻,然後粒化。加工性係根據於混煉期間會發生的線斷裂(strand breakage)評估。
於充分乾燥之後,在射出成形機(Arburg 320 C Allrounder)上於230至340℃之熔體溫度下將模製組成物加工成測試試樣,且使用UL 94試驗(Underwriter Laboratories)進行阻燃性測試及分級。
UL 94燃燒分級如下: V-0:    續燃時間(afterflame time)絕不長於10秒,10次施加燃燒的總續燃時間不多於50秒、無燃燒滴落物(flaming drop)、無試樣完全消耗、在施加燃燒結束後的試樣餘燼時間(afterglow time)絕不長於30秒 V-1:    在施加燃燒結束後的續燃時間絕不長於30秒,10次施加燃燒的總續燃時間不多於250秒、在施加燃燒結束後的試樣餘燼時間絕不長於60秒,其他標準同V-0 V-2:    棉因燃燒滴落物而引燃,其他標準同V-1 無法分級(ncl):不符合燃燒分級V-2。
模製組成物之流動性係藉由以275℃/2.16 kg求得熔體體積流速(MVR)來測定。MVR值急劇上升表示聚合物劣化。MVR亦受填料影響。
抗張強度(N/mm2 )、斷裂伸長率、及斷裂強度係根據DIN EN ISO 527 (%)測量,耐衝擊強度[kJ/m2 ]及凹口耐衝擊強度[kJ/m2 ]係根據DIN EN ISO 179測量。
目視評估試樣之色彩。參考物為經如上述阻燃劑及玻璃纖維加工的自然聚醯胺之色彩。色彩的任何改變係記錄為輕微、中等、嚴重棕色變色。
利用小板法(platelet method)研究腐蝕。於DKI (Deutsches Kunststoffinstitut now Fraunhofer LBF, Darmstadt, Germany)發展之小板法係分別用於金屬材料之比較評估以及塑化模製組成物之腐蝕強度及磨損強度的模型化研究。於該測試中,將兩個試樣成對排列在模具中,以形成具有12 mm長度、10 mm寬度及0.1mm至最大1 mm之可調整高度的矩形間隙以供聚合熔體通過(圖1)。聚合熔體自塑化裝配件擠出(或射出)通過該間隙,於該間隙中具有大局部剪應力以及剪切速率。
磨損之一個參數為試樣的失重,其藉由使用偏差為0.1 mg之A&D分析「電子天平」測定試樣的秤重差異來測定。於腐蝕測試之前及之後,使用於1.2379鋼上之25 kg聚合物產出或於CK 45鋼上之10 kg聚合物產出測定試樣之質量。
於先前定義之產出(通常為25或10 kg)之後,拆下樣本小板並物理性/化學性清潔以去除黏附聚合物。物理性清潔係藉由用柔軟材料(棉)摩擦以去除熱聚合物質量而完成。化學性清潔係藉由在間甲酚中於60℃下加熱試樣20分鐘進行。於沸騰操作之後仍黏附的聚合組成物係藉由用柔軟棉墊擦掉予以去除。
除非另外聲明,否則特定系列中之所有測試係考慮相容性而在相同條件(溫度規劃、螺桿幾何形狀、射出成形參數等)下進行。
所有數量均報告為重量%,且係以包括阻燃劑組合及佐劑之聚合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
Figure 02_image015
表1顯示經阻燃PA 66模製組成物之實例。C1及C2為揭示目前技術狀態之比較組成物。本發明組成物係顯示為B1至B4。使用錫酸鈣或錫酸鎂(組分B)造成減少腐蝕的益處。無任何可測量腐蝕。組成物B1至B4亦顯示阻燃性改善。最高UL 94分級V-0亦可用薄試樣獲致。發明混合物(B1至B4)之加工較平順,以及線斷裂減少可提供更經濟的加工。由於發明混合物(B1至B4)之加工期間未發生變色,應用範圍變廣以及著色或染色將更容易。
Figure 02_image017
表2顯示經阻燃半芳族聚醯胺模製組成物之實例。C3及C4為揭示目前技術狀態之比較組成物。本發明組成物係顯示為B5至B9。全部上述錫酸鹽於防止腐蝕方面均極良好。B5至B9優於比較組成物的益處可於變色方面看出。雖然具有Flametard S之調配物顯示嚴重變色而因缺少顏色選擇而限制應用,但本發明鹼土金屬令人意外地未顯示射出成形部件的任何變色。亦改善阻燃性以及於所有厚度均可滿足最高UL 94級別V-0。
比較C4與B6,可看出使用本發明混合物耐衝擊強度及凹口耐衝擊強度之改善。 具有本發明阻燃劑混合物B5至B9之模製組成物符合根據UL 94之嚴格消防要求,以及展現良好機械性質,以及於加工期間不顯示任何腐蝕,以及不顯示化合物之任何變色。
Figure 02_image019
表3顯示經阻燃聚對酞酸丁二酯模製組成物之實例。C5顯示目前技術狀態之阻燃劑調配物。於加工期間,可注意到加工工具高度腐蝕。本發明模製組成物B10顯示無腐蝕且符合根據UL 94 V0之嚴格消防要求以及機械性能。
圖1表示藉由DKI小板法進行熱塑性塑膠磨損研究用之模。

Claims (27)

  1. 一種混合物,其含有 至少一種有機次膦酸(organic phosphinic acid)鹽作為組分A,及 至少一種鹼金屬錫酸鹽(M’2 SnO3 )、鹼金屬羥基錫酸鹽(M’2 Sn(OH)6 )、鹼土金屬錫酸鹽(M”SnO3 )及/或鹼土金屬羥基錫酸鹽(M”Sn(OH)6 )作為組分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混合物,其中M’為Na或K中之一者,以及M”為Mg、Ca或Ba中之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混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有機次膦酸鹽係對應於式(I)
    Figure 03_image021
    其中 R1 、R2 係相同或不同,且各為H、直鏈或支鏈C1 -C18 烷基、C6 -C18 芳基、C7 -C18 芳基烷基或C7 -C18 烷基芳基,或R1 和R2 彼此形成一或多個環, M         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K及/或經質子化之氮鹼; m          為1至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R1 、R2 係相同或不同,且各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異戊基)、3-甲基丁-2-基、2-甲基丁-2-基、2,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環戊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環己基乙基、苯基、苯乙基、甲苯基及/或甲苯基乙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M為鈣、鋁、鋅、鈦或鐵離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組分B具有20至200 m2 /g BET之表面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含有40至99.9重量%之組分A及0.1至60重量%之組分B。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含有70至99.9重量%之組分A及0.1至30重量%之組分B。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含有80至99重量%之組分A及1至20重量%之組分B。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含有0至79.9重量%之含氮增效劑及/或磷/氮阻燃劑及/或包含具有式(II)之亞磷酸之鹽的含磷增效劑或阻燃劑作為另外的組分C: [HP(=O)O2 ]2- M’’’m+ (II) 其中 M’’’ 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及/或K, 0至3重量%之亞膦酸鹽(phosphonite)或亞膦酸鹽和亞磷酸鹽之混合物作為另外的組分D, 0至3重量%之通常具有C14 至C40 鏈長的長鏈脂族羧酸(脂肪酸)之酯或鹽作為另外的組分E, 該等組分之總和始終為100重量%,以及 0至20重量%之短鏈聚合次膦酸(telomeric phosphinic acid)鹽作為另外的組分F。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該混合物包含 40至98.9重量%之組分A, 1至39.9重量%之組分B, 0.1至59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該混合物包含 50至94.5重量%之組分A, 5至39.5重量%之組分B, 0.5至45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該混合物包含 60至94重量%之組分A, 5至30重量%之組分B, 1至35重量%之組分C, 0至2重量%之組分D, 0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至20重量%之組分F。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該混合物包含 60至89.7重量%之組分A, 5至20重量%之組分B, 5至20重量%之組分C, 0.1至2重量%之組分D, 0.1至2重量%之組分E,及 0.1至20重量%之組分F。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組分C包含亞磷酸與鋁化合物之反應產物。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組分C包含亞磷酸鋁[Al(H2 PO3 )3 ]、次生亞磷酸鋁[Al2 (HPO3 )3 ]、鹼式亞磷酸鋁[Al(OH)(H2 PO3 )2 *2aq]、亞磷酸鋁四水合物[Al2 (HPO3 )3 *4aq]、膦酸鋁、Al7 (HPO3 )9 (OH)6 (1,6-己二胺)1.5 *12H2 O、Al2 (HPO3 )3 *xAl2 O3 *nH2 O (其中x = 1 - 2.27以及n = 1 - 50)及/或Al4 H6 P16 O18 ,或包含式(III)、(IV)及/或(V)之亞磷酸鋁,其中 式(III)包含: Al2 (HPO3 )3 x (H2 O)q 以及 q    為0至4; 式(IV)包含   Al2.00 Mz (HPO3 )y (OH)v x (H2 O)w 以及 M   為鹼金屬離子, z     為0.01至1.5, y    為2.63至3.5, v    為0至2,以及 w    為0至4; 式(V)包含    Al2.00 (HPO3 )u (H2 PO3 )t x (H2 O)s ,以及 u    為2至2.99,以及 t     為2至0.01,以及 s     為0至4, 或者該亞磷酸鋁包含式(III)之亞磷酸鋁與難溶性鋁鹽及無氮外來離子之混合物;式(IV)之亞磷酸鋁與鋁鹽之混合物;式(IV)至(V)之亞磷酸鋁與亞磷酸鋁[Al(H2 PO3 )3 ]之混合物、與次生亞磷酸鋁[Al2 (HPO3 )3 ]之混合物、與鹼式亞磷酸鋁[Al(OH)(H2 PO3 )2 *2aq]之混合物、與亞磷酸鋁四水合物[Al2 (HPO3 )3 *4aq]之混合物、與膦酸鋁之混合物、與Al7 (HPO3 )9 (OH)6 (1,6-己二胺)1.5 *12H2 O之混合物、與Al2 (HPO3 )3 *xAl2 O3 *nH2 O (其中x = 1 - 2.27以及n = 1 - 50)之混合物及/或與Al4 H6 P16 O18 之混合物。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組分C包含三聚氰胺之縮合產物及/或三聚氰胺與多磷酸之反應產物及/或三聚氰胺之縮合產物與多磷酸之反應產物、或其混合物;或者包含蜜勒胺(melem)、蜜白胺(melam)、蜜隆胺(melon)、焦磷酸二(三聚氰胺)(dimelamine pyrophosphate)、多磷酸三聚氰胺、多磷酸蜜勒胺、多磷酸蜜白胺、多磷酸蜜隆胺及/或其混合聚鹽;或者包含式(NH4 )y H3-y PO4 及/或(NH4 PO3 )z (其中y為1至3以及z為1至10000)之含氮磷酸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亞膦酸鹽(組分D)具有以下通式 R-[P(OR1 )2 ]m (VI) 其中 R    為單價或多價脂族、芳族或雜芳族有機基,以及 R1 為結構(VII)之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23
    或兩個基R1 形成結構(VIII)之橋聯基
    Figure 03_image025
    其中 A    為直接鍵、O、S、C1 -C18 伸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18 亞烷基(直鏈或支鏈), 其中 R2 於各次出現時獨立為C1 -C12 烷基(直鏈或支鏈)、C1 -C12 烷氧基及/或C5 -C12 環烷基,以及 n    為0至5,以及 m    為1至4。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8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組分E包含具有14至40個碳原子之長鏈脂肪酸的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鋁鹽及/或鋅鹽及/或具有14至40個碳原子之長鏈脂肪酸與多元醇(諸如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及/或新戊四醇)之反應產物。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其中該短鏈聚合次膦酸(組分F)為下列之金屬鹽:乙基丁基次膦酸、二丁基次膦酸、乙基己基次膦酸、丁基己基次膦酸、乙基辛基次膦酸、第二丁基乙基次膦酸、1-乙基丁基-丁基次膦酸、乙基-1-甲基戊基-次膦酸、二-第二丁基次膦酸(二-1-甲基-丙基次膦酸)、丙基-己基次膦酸、二己基次膦酸、己基-壬基次膦酸、丙基-壬基次膦酸、二壬基次膦酸、二丙基次膦酸、丁基-辛基次膦酸、己基-辛基次膦酸、二辛基次膦酸、乙基環戊基乙基次膦酸、丁基環戊基乙基次膦酸、乙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丁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乙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苯乙基次膦酸、乙基4-甲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4-甲基苯乙基次膦酸、丁基環戊基次膦酸、丁基環己基乙基次膦酸、丁苯基次膦酸、乙基4-甲苯基次膦酸及/或丁基4-甲苯基次膦酸,以及其中該金屬為Mg、Ca、Al、Sb、Sn、Ge、Ti、Fe、Zr、Zn、Ce、Bi、Sr、Mn、Li、Na及/或K之群組中的最少一者。
  21.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一或多項之混合物的用途,其係作為黏合劑;作為環氧樹脂、聚胺甲酸酯或不飽和聚酯樹脂之固化中的交聯劑或催速劑;作為聚合物安定劑、作為農作物保護組成物、作為螫合劑、作為礦油添加劑、作為抗腐蝕劑、用於清洗及清潔組成物應用、以及用於電子裝置應用。
  22.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至少一項之混合物的用途,其係作為阻燃劑,尤其是作為透明塗層(clearcoat)及膨脹型塗層(intumescent coating)之阻燃劑、作為木材及其他纖維素產品之阻燃劑、作為聚合物之反應性或非反應性阻燃劑、用於製造阻燃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用於製造阻燃性聚合物模製品及/或用於藉由浸漬使聚酯及純纖維素織物及混紡纖維素織物具有阻燃性、以及作為增效劑。
  23. 一種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包含0.5至45重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至少一項之混合物、55至99.5重量%之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或其混合物、0至55重量%之添加劑及0至55重量%之填料或強化材料,其中該等組分之總和為100重量%。
  24. 一種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包含1至30重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至少一項之混合物、10至95重量%之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或其混合物、2至30重量%之添加劑及2至30重量%之填料或強化材料,其中該等組分之總和為100重量%。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之阻燃性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模製組成物或聚合物模製品、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聚合物包含聚酯、聚醯胺、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聚胺甲酸酯、熱塑性聚酯彈性體、苯乙烯系(styrenics)、多酮、聚烯烴、聚丙烯酸酯及/或包含聚醯胺或聚酯之聚合物摻合物或其他摻合物,以及以環氧化物、丙烯酸酯、乙烯基酯、不飽和聚酯及/或酚醛樹脂為主之熱固性聚合物。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25項中一或多項之阻燃性塑膠模製組成物、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包含以塑膠模製組成物為基準計含量為10至30重量%之阻燃劑-安定劑組合物。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26項中一或多項的阻燃性塑膠模製組成物、膜、長絲、纖維或聚合物成形體,其係用在或用於下列:連接器、配電器中之電源受潮部件(power wetted part) (RCCB)、板、封裝化合物(potting compound)、電源連接器、斷路器、燈殼、LED殼、冷凝器(condenser)殼、捲線軸及風扇、保護接點、連接器、用於電路板中/上、連接器之罩殼、纜線、撓性電路板、行動電話之充電器、引擎蓋、紡織品塗層、呈用於電器/電子部門之組件形式的模製品,特別是用於印刷電路板之部件、殼、膜、纜線、開關、配電板、繼電器、電阻器、電容器(capacitor)、線圈、燈、二極體、LED、電晶體、連接器、控制器、記憶體及感測器,呈大面積組件形式,特別是用於櫥櫃之殼部件,及呈具有複雜幾何形狀之精巧設計的組件形式。
TW108101630A 2019-01-16 2019-01-16 阻燃劑混合物 TWI830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630A TWI830717B (zh) 2019-01-16 2019-01-16 阻燃劑混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630A TWI830717B (zh) 2019-01-16 2019-01-16 阻燃劑混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8220A true TW202028220A (zh) 2020-08-01
TWI830717B TWI830717B (zh) 2024-02-01

Family

ID=7300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1630A TWI830717B (zh) 2019-01-16 2019-01-16 阻燃劑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07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8025A1 (de) * 2010-10-09 2012-04-12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Flammschutzmittel- Stabilisator-Kombination für thermoplastische Polymere
CN105131578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安徽徽宁电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汽车电缆的聚氨酯/pvc交联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0717B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3037B1 (ko) 난연성, 비부식성, 및 안정한 폴리아미드 성형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JP6391180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マーのための難燃剤−安定化剤の組み合わせ
TWI707903B (zh) 熱塑性聚合物用之防蝕阻燃性調合物
KR102514554B1 (ko) 난연성 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JP2022177099A (ja)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5863122B2 (ja) 熱可塑性及び熱硬化性ポリマー用の難燃剤−安定化剤の組み合わせ
KR20150126932A (ko) 난연성 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JP7189359B2 (ja) 難燃剤混合物
US11859084B2 (en) Flame-retardant and color-stable polyamide molding compounds
JP2013529230A (ja) 熱可塑性及び熱硬化性ポリマー用の難燃剤−安定化剤の組み合わせ
TW202214765A (zh) 用於熱塑性聚合物的阻燃劑﹘穩定劑組合
TWI830717B (zh) 阻燃劑混合物
TW202045604A (zh) 用於熱塑性聚合物之阻燃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