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7438A -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7438A
TW202027438A TW107147743A TW107147743A TW202027438A TW 202027438 A TW202027438 A TW 202027438A TW 107147743 A TW107147743 A TW 107147743A TW 107147743 A TW107147743 A TW 107147743A TW 202027438 A TW202027438 A TW 2020274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indow
reflective surface
light beam
cav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212B (zh
Inventor
陳俊傑
郭朝輝
葉俊毅
洪嘉星
盧冠甫
Original Assignee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7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21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2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438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包括:一本體,包括一第一反射面、一第二反射面、一光出入窗及一位於該第一反射面與該光出入窗之間的空腔;一濾波透鏡,設於該本體且與該空腔相鄰,包括一與該第一反射面同側之第一面及一與該第二反射面同側之第二面,該第二面包括一濾波層,該濾波層允許具一第一波長之光束通過但不允許具一第二波長之光束通過;其中,該第一反射面供將一具有該第一波長之第一光束反射進入該第一面並由該第二面射出並通過該空腔至該光出入窗,該第一面供將該第一光束部分以一夾角進行反射;該濾波層供將一來自該光出入窗且通過該空腔並具有該第二波長之第二光束反射至該第二反射面。

Description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光纖通訊具有傳輸效率佳、可抵抗電磁干擾及穩定性高等優點。光纖通訊係利用光纖傳遞光訊號以達到訊號傳輸之目的,因此光線是否能準確地傳遞至一光電元件或由一光電元件傳遞至光纖便直接影響傳輸效果。習知之雙向收發器需要組裝多個光學元件以完成光路之布置,加工不易且品質不一,且其出、入光訊號之光路為非共平面且非同軸設置,因此需要較大的垂向空間以配置反射光路,造成收發器之高度較大,並且各該光學元件之設置位置些微的偏差都大幅影響光路之反射傳輸路徑,而導致傳輸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穎且具有進步性之雙向收發光學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可以單一光纖收發光訊號。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包括:一本體,包括一第一反射面、一第二反射面、一光出入窗及一位於該第一反射面與該光出入窗之間的空腔;一濾波透鏡,設於該本體且與該空腔相鄰,包括一與該第一反射面同側之第一面及一與該第二反射面同側之第二面,該第二面包括一濾波層,該濾波層允許具一第一波長之光束通過但不允許具一第二波長之光束通過;其中,該第一反射面供將一具有該第一波長之第一光束反射進入該第一面並由該第二面射出並通過該空腔至該光出入窗,該第一面供將該第一光束部分以一夾角進行反射;該濾波層供將一來自該光出入窗且通過該空腔並具有該第二波長之第二光束反射至該第二反射面。
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發明可能之實施態樣,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欲保護之範疇,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至6,其顯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雙向收發光學裝置1包括一本體10及一濾波透鏡20。
該本體10包括一第一反射面11、一第二反射面12、一光出入窗13及一位於該第一反射面11與該光出入窗13之間的空腔14;該濾波透鏡20設於該本體10且與該空腔14相鄰,該濾波透鏡20包括一與該第一反射面11同側之第一面21及一與該第二反射面12同側之第二面22,該第二面22包括一濾波層221,該濾波層221允許具一第一波長之光束通過但不允許具一第二波長之光束通過;其中,該第一反射面11供將一具有該第一波長之第一光束L1反射進入該第一面21並由該第二面22射出並通過該空腔14至該光出入窗13,該第一面21供將該第一光束L1部分以一夾角進行反射;該濾波層221供將一來自該光出入窗13且通過該空腔14並具有該第二波長之第二光束L2反射至該第二反射面12。藉此,該雙向收發光學裝置1可由單一光纖收發光訊號。
該空腔14包括一鄰近該第一反射面11之容置部141,該濾波透鏡20與該容置部141之至少一側壁相抵接,可穩定連接且減少光線進入該濾波透鏡20之偏折角度。該容置部141之尺寸較佳係對應該濾波透鏡20之尺寸,可降低組裝時之角度偏差。於本實施例中,該濾波透鏡20係由一膠件30黏合於該本體10,透過該本體10及該濾波透鏡20之間的該膠件30之厚度設定可適當地匹配該第一光束L1進入該濾波透鏡20之偏折角度。該膠件30之折射率及厚度之改變皆可用於調整光線之路徑以符合不同折射角度需求。
該第一反射面11及該第二反射面12至少其中一者為一體成形於該本體10之全反射面。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反射面11及該第二反射面12皆為一體成形於該本體10之全反射面,且該本體10係一體射出成型,便於生產製造且可減少各光學元件之配置偏差。然,該第一反射面及該第二反射面亦可鍍膜或設置一鏡面等。
該光出入窗13包括一與該空腔14相鄰之第一折射面131,該第一折射面131供折射該第一光束L1及該第二光束L2至少其中一者,可調整該第一光束L1及該第二光束L2之路徑。該空腔14之一側壁設有一位於該第二面22與該第二反射面12之間的第二折射面142,該第二折射面142供折射由該濾波層221反射之該第二光束L2,可調整該第二光束L2之路徑導向該第二反射面12。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折射面131及該第二折射面142皆一體成形於該本體10,便於生產製造。然,該第一折射面及該第二折射面亦可另外連接設置。
該第一面21包括一分光層211,該分光層211供該第一光束L1部分通過且部分反射。該本體10另包括一設於該本體10底部之入光窗口15及一鄰近該入光窗口15之斜面16,該入光窗口15對應該第一反射面11,該斜面16朝遠離該入光窗口15之方向斜向凹設於該本體10底部且設有一與該第一反射面11相對應之第一出光窗口161。藉此,該第一光束L1可由該入光窗口15進入該本體10,且該第一光束L1之反射部分可由該第一反射面11再反射至該第一出光窗口161而投射至一檢測元件2以監控該第一光束L1之光能量、強度或光學性質等,且該第一出光窗口161斜向於該入光窗口15設置而可使該第一光束L1之反射部分的路徑朝向該檢測元件2而不與由該入光窗口15入射之第一光束L1相干擾。該本體10較佳另包括一設於該本體10底部之第二出光窗口17,該第二出光窗口17對應該第二反射面12,可供該第二光束L2聚焦至一光接收器3。該第一、第二光束L1, L2之光路可至少部分同軸設置以縮小裝置體積;且藉由該第一、第二反射面11, 12,該第一、第二光束L1, L2之光路可垂直轉向而使光路之光軸與光學元件同平面設置,亦可縮小裝置體積。
該本體10另包括至少一由該本體10底部向內凹設之凹槽18,於裝設於一電路裝置4時可供容置凸出之被動元件。較佳地,該入光窗口15、該第一出光窗口161、該第二出光窗口17及該光出入窗13各設有一聚光透鏡19a, 19b, 19c, 19d,可聚焦光線投射至目標區域。該電路裝置4上可例如設有該檢測元件2、該光接收器3及一可發射該第一光束L1之光發射器5,該雙向收發光學裝置1可對準位置後接合至該電路裝置4上而可直接使用。此外,藉由各該聚光透鏡19a, 19b, 19c, 19d之聚焦效果,該檢測元件2、該光接收器3及該光發射器5可微小化設置,減少各元件配置所需之空間。
1:雙向收發光學裝置2:檢測元件3:光接收器4:電路裝置5:光發射器10:本體11:第一反射面12:第二反射面13:光出入窗131:第一折射面14:空腔141:容置部142:第二折射面15:入光窗口16:斜面161:第一出光窗口17:第二出光窗口18:凹槽19 a, 19b, 19c, 19d:聚光透鏡20:濾波透鏡21:第一面211:分光層22:第二面221:濾波層30:膠件L1:第一光束L2:第二光束
圖1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仰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光路示意圖。 圖5為圖4之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1: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10:本體
14:空腔
20:濾波透鏡

Claims (10)

  1. 一種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包括: 一本體,包括一第一反射面、一第二反射面、一光出入窗及一位於該第一反射面與該光出入窗之間的空腔; 一濾波透鏡,設於該本體且與該空腔相鄰,包括一與該第一反射面同側之第一面及一與該第二反射面同側之第二面,該第二面包括一濾波層,該濾波層允許具一第一波長之光束通過但不允許具一第二波長之光束通過; 其中,該第一反射面供將一具有該第一波長之第一光束反射進入該第一面並由該第二面射出並通過該空腔至該光出入窗,該第一面供將該第一光束部分以一夾角進行反射;該濾波層供將一來自該光出入窗且通過該空腔並具有該第二波長之第二光束反射至該第二反射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一反射面及該第二反射面至少其中一者為一體成形於該本體之全反射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空腔包括一鄰近該第一反射面之容置部,該濾波透鏡與該容置部之至少一側壁相抵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一面包括一分光層,該分光層供該第一光束部分通過且部分反射。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光出入窗包括一與該空腔相鄰之第一折射面,該第一折射面供折射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至少其中一者。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空腔之一側壁設有一位於該第二面與該第二反射面之間的第二折射面,該第二折射面供折射由該濾波層反射之該第二光束。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本體另包括一設於該本體底部之入光窗口及一鄰近該入光窗口之斜面,該入光窗口對應該第一反射面,該斜面朝遠離該入光窗口之方向斜向凹設於該本體底部且設有一與該第一反射面相對應之第一出光窗口。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本體另包括至少一由該本體底部向內凹設之凹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濾波透鏡係由一膠件黏合於該本體。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雙向收發光學裝置,其中該第一反射面及該第二反射面至少其中一者為一體成形於該本體之全反射面;該空腔包括一鄰近該第一反射面之容置部,該濾波透鏡與該容置部之至少一側壁相抵接;該第一面包括一分光層,該分光層供該第一光束部分通過且部分反射;該光出入窗包括一與該空腔相鄰之第一折射面,該第一折射面供折射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之少其中一者;該空腔之一側壁設有一位於該第二面與該第二反射面之間的第二折射面,該第二折射面供折射由該濾波層反射之該第二光束;該本體另包括一設於該本體底部之入光窗口及一鄰近該入光窗口之斜面,該入光窗口對應該第一反射面,該斜面朝遠離該入光窗口之方向斜向凹設於該本體底部且設有一與該第一反射面相對應之第一出光窗口;該本體另包括至少一由該本體底部向內凹設之凹槽;該濾波透鏡係由一膠件黏合於該本體;該本體另包括一設於該本體底部之第二出光窗口,該第二出光窗口對應該第二反射面;該入光窗口、該第一出光窗口、該第二出光窗口及該光出入窗各設有一聚光透鏡;該本體係一體射出成型。
TW107147743A 2018-12-28 2018-12-28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TWI697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743A TWI697212B (zh) 2018-12-28 2018-12-28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743A TWI697212B (zh) 2018-12-28 2018-12-28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212B TWI697212B (zh) 2020-06-21
TW202027438A true TW202027438A (zh) 2020-07-16

Family

ID=7217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743A TWI697212B (zh) 2018-12-28 2018-12-28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21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2018B1 (ko) * 2008-10-02 2010-09-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방향 광송수신 장치
CN102213807A (zh) * 2011-06-29 2011-10-12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212B (zh) 2020-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5635A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 assembly
US973343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for data transceiver modules and lens block for optical connectors
US6760517B2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for two-way optical communications
JP7312979B2 (ja) レーザートランシー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光学調整方法、レーザーレーダーおよび自動運転装置
WO2016021384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US8979392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US5796899A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 assembly with reduced crosstalk
TW201405189A (zh) 光學耦合透鏡以及光學通訊模組
WO2019080345A1 (zh) 一种基于双胶合透镜的传输光器件
US11025030B2 (en) Optical module
JP3913600B2 (ja) 双方向光通信用光学部品
WO2020124683A1 (zh) 基于vcsel的自由空间有源光学收发组件
CN108490556A (zh) 光模块
TWM553810U (zh) 具有監控分光路徑的光學元件
TWI697212B (zh)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US6879784B1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electrical transceiver module
TWI730496B (zh) 光通信模組
US8354632B2 (en) Optoelectroni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optical fiber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KR102458341B1 (ko) 수광렌즈 모듈 및 라이다
US20210181439A1 (en) Optical receptacle,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transmitter
JP2021157059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07346052B (zh) 光学模组及具备该光学模组的光学设备
TWI684039B (zh) 光通訊模組
TW201341878A (zh) 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
KR100820004B1 (ko) 양방향 광 신호 송수신 장치